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5:3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试读:

第一篇:斑羚飞渡——在四面楚歌中扬帆起航

被逼上绝境的斑羚用牺牲一半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另一半的生命,得以保证种族的延续。赴死者从容镇静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的确这是延续生命的凄美神话。

作为人类,面对绝境,你将何去何从?是束手待毙,还是要绝处逢生?

面对绝境,逃避是没有用的,且把厄运当幸运。即使逃避,绝境也会尾随而至。要认清形势,横下心来找到突破绝境的最好办法。

切记:绝望乃是致死之病。

1、陷入绝境的斑羚:

——面对绝境,牺牲一半来换取另一半的生存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怎样赢得生存机会?谁都有可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不过不要惊慌。要誓死斗争,开拓道路。

斑羚俗称青羊,形似家养山羊,每只成年斑羚重约30公斤左右,性情温和,是猎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斑羚是高山动物,通常生活在孤峰悬崖之上。善于跳跃和攀登,能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自由奔走,它也能纵身跳下10米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

斑羚虽然极善跳跃,但也有一定限度。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5米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就差一些,只能跳4米左右。

曾有人亲眼目睹了斑羚视死如归的精神。一天,斑羚群体被敌人逼到一宽阔的山涧前,面对严峻的形势,斑羚们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

经过片刻沉寂之后,一头大公斑羚突然吼叫一声,整个斑羚群体会意的迅速分成两群,老年个体为一群,年轻个体为一群。

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雄兽,也有雌兽;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雄兽和雌兽,有稚气未脱的幼仔,也有正值壮年的中年个体,为了保持两个群体数量的大体均衡,一些中年个体也自愿的加入到老年斑羚的队伍中。

这时,从老斑羚群体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一看,便知这只斑羚“上了岁数”,它颈上的毛长及胸部,脸上褶皱横生,两支羊角已残缺不全。它走出队列,朝那群年轻的斑羚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的斑羚应声而出。

两只斑羚一前一后走到山涧前,后退几步,突然,年轻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几乎同一时间,老斑羚也扬蹄快速飞奔,年轻的斑羚跑到断命崖边,飞身起跃,向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紧跟在年轻斑羚后面,只比年轻斑羚慢半步,也朝山涧对面跳去;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一先一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年轻斑羚跳跃的角度偏高些,老年斑羚跳跃的角度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年轻斑羚只跳过一多半的距离时,身体开始下坠,空中划出了一道可怕的弧线。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年轻斑羚身体下坠的同时,老年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身体突然出现在年轻斑羚的蹄下,刚好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这个老年斑羚的跳跃技巧显然要比年轻斑羚略胜一筹,与此同时,年轻斑羚在老年斑羚宽阔结实的脊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带弹簧的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腾空,而老年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突然笔直地坠落下去。年轻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距离了。

瞬间,只见年轻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的山峰上,兴奋地鸣叫一声,钻到石头后面不见了。

这次试跳成功后,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被摔得粉身碎骨。

然而,老年斑羚沉着冷静,没有一只为自己调换位置,也没有一只离队。

生存启示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到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这是动物应对突发灾难时,保证种群延续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这凄美、壮烈、动人的一幕,表现了在面临种群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和牺牲个体的高尚行为,老斑羚们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了一条生存之路。

自然界中还有一种叫旅鼠的哺乳动物,在结群迁徙途中如果遇到河沟,领头的旅鼠会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后面的旅鼠也紧跟着跳入,直到把河沟填满。

这样,其他的旅鼠就能踩着同伴尸体堆成的“桥梁”渡过河了。人类呢,像斑羚,亦或像旅鼠?

2、陷入困境的斑马:

——牺牲个体换取集体的利益

斑马是中型食草动物,一般情况下,都是成群的生活,有一匹公斑马作为首领,负责整个斑马群安全和觅食活动。斑马从不攻击别的动物,当它们遭到猛兽攻击时,会英勇反抗,所以,非洲人送给它一个威武的绰号——“虎马”。

老虎、狮子、豺狗等食肉猛兽是斑马的天敌,经常打斑马的坏主意。

一天,一匹健壮的公斑马领着一群斑马到河边去饮水。快到河边的时候,它看到河滩上长着又密又高的野草,马上“嗷嗷”大叫,示意斑马群停下来,公斑马仔细地观察着河边,心想,会不会有埋伏呢?因为一些狡猾的食肉猛兽,经常埋伏在河边,袭击喝水的动物。公斑马观察了一阵,又发出“嗷嗷”的叫声试探,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信息,于是向河边走去。

其实,这次公斑马上当了。有一对狮子,就埋伏在这里,它们早已看到斑马们要来喝水,所以深深地埋伏在草丛中,斑马不到岸边,它们绝不暴露。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斑马们刚要低头喝水,两头狮子同时大吼一声,飞扑过去。斑马仓皇逃跑。

狮子捕食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斑马却是草原上的长跑健将,如果双方在旷野上拉开了长距离追逐战,也许可以摆脱狮子的追击,但前提是斑马必须是成年的,可是斑马群不可能全是年富力强的成年斑马,会有老弱病残及小斑马的情况,它们的体力是有限的,跑着跑着,明显地慢下来。狮子在捕食时总是避开壮年公斑马和母斑马,去追捕小斑马。今天的这两头狮子也不例外,它们瞄准斑马群中的小斑马加紧追捕,再这样下去,小斑马必有生命危险。

危急时刻,这匹领头的公斑马决定舍己救人,它突然收住蹄子,毅然跳出来,拦住两只狮子。同时扬起前蹄,仰天长啸,这是在催促同伴赶快逃跑,又仿佛是向同伴作最后的诀别。

两只狮子见到这种情形,停止追赶斑马群,一齐来围攻这匹孤身奋战的公斑马,两只狮子一前一后,进行前后夹击。公斑马不停地在地上转着圈,先打乱两只狮子的攻击,然后弹起后蹄,回击扑上来的狮子。它虽然把生命置之度外,但是决不轻易牺牲自己,它要拖住两只狮子,让斑马群跑到更远更安全的地带去。公斑马发疯似的转着、弹着。狡猾的狮子不紧不慢地绕着公斑马转动,并不攻击,它们在积蓄力量,等待公斑马精疲力竭时再扑而擒之。

公斑马折腾一阵子累了,停下来,昂着头,显出视死如归的样子。此刻,它觉得自己胜利了,因为其它的斑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两只狮子迅速的扑过去……

生存启示

无疑公斑马会葬送在两只狮子的大口中,然而公斑马虽死犹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胜利了,因为它保护了同伴的生命,保护了种群的生命,没有什么比这样壮烈的死亡更有意义,为了生存用小的代价去换取大的胜利。

3、蚂蚁创奇迹:

——再大的危机也有办法克服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

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验,再一次证明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是正确的。

这位动物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起初,巢中的蚂蚁惊慌失措,但是蚂蚁很快就镇静下来,许多蚂蚁英勇顽强,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能有多少呢?所以,一些“勇士”纷纷葬身火海。但其它的蚂蚁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同伴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早已有了经验,迅速调兵遣将,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不但可以迅速灭火,而且在面临洪水带来的灭顶之灾时,其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

有一年在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汹涌的洪流。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只见一个黑球,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是一个人。

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近了黑球,但见他只停了一下,就掉头往回游,转瞬上了岸。“一个‘蚁球’,”,那人说。“蚁球?”人们大惑不解。

说话间,蚁球已经漂过来,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足球大小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密匝匝紧紧抱在一起。风起波涌,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掉,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蚁球靠岸了。蚁球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胜利登陆。岸边的水中,仍留下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抱在一起。

生存启示

团结的前提是,必须所有人都不怕牺牲,都不为个人得失而瞻前顾后。也有人曾在南美丛林中看到,一窝蚂蚁遭到林火包围时,为了逃生,它们会很快以蚁后为中心,迅速聚拢,紧抱成一个大球向前滚动,逃离火海。

炽烈的火焰烧焦了外层的蚂蚁,蚁球在滚动中越来越小,但终于坚持到了无火地带,无数的蚂蚁为之献出了生命。它们用自己的躯体开拓出了求生的道路,无怨无悔。

4、动物的远航:

——身处逆境,决不向困难低头“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雅克·贝汉

动物的远航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动物为什么做这么远的航行,却不会迷路呢?大海龟每两三年就要做一次海上远航,而且从不作直线航行,要迂回曲折地前进。浩浩荡荡的队伍,每次的行程都不下千余里。

龙虾是喜欢独居的动物,但是一到秋天,便常有数以万计的大规模迁移行为。据观察,它们的迁移先是由两三只龙虾启动,首尾相接,排成一列纵队前行,这样既可以减少阻力,也可以增加运动速度。沿途遇到的龙虾会加入到这支队伍中,这样队伍越来越大,浩浩荡荡沿着崎岖的海底向前挺进。它们以每分钟约21米的速度前进。有时两队相遇,便合二为一,使这个迁移的队伍蔚为壮观。“空中舞蹈家”——蝴蝶也喜欢作长距离的迁移飞行,国外科学家曾经跟踪和观测过一种斑蝶的迁飞过程,发现它们竟然不辞劳苦地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成群结队的一齐远飞到北部的加拿大,中间行程总计达4000多公里!蝴蝶飞行靠它的翅膀,蝴蝶的翅膀是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最大的翅膀平展开来能有24厘米宽,最小的也有不到2厘米宽的,它们左右回旋十分灵活,是十分强劲、耐用的飞行工具,仅靠一双单薄的翅膀就能实现鸟类才有的这种飞行壮举,也算是昆虫界的一大奇观了。

而最令我们惊叹的莫过于候鸟的迁徙了,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

春季迁徙时,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

秋季迁徙时,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更令人称奇的是,庞大的鸟群在迁徙时竟然能够飞行得十分协调,时而向左,时而旋转,时而如万马腾空跳跃,蔚为壮观。

候鸟迁移过程真是艰辛万分,它们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

我们知道,高空与地面的自然条件相差甚远,每增加一定高度,气温、气压比以及空气中的氧浓度的变化都很大。在大约6000米的高度,空气要比地面稀薄,密度要小一半,温度约零下18度左右:在9000米的高度,空气更加稀薄,温度约零下30度左右。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人类很难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高寒和由于缺氧会导致体内所有的功能发生紊乱,酸碱失衡,更何况面临的不单是缺氧。还有其他危及生命的因素同时袭来,如奇寒、复杂的气流冲击,料之不及的冰雹、风雪等等,如此多的困难,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

雅克·贝汉历尽艰辛万苦为我们拍摄了《迁徙的鸟》,影片用纯美的目光跟随着鸟儿飞行,从中我们可以与它们一起感受途中的遭遇:掉队的灰雁孤独地走向沙漠,海滩上成堆地堆着被螃蟹吞噬的伤鸟,一只美洲鹦鹉成功出逃,猎犬利齿下小鸟仓皇逃生,草丛中雏鸟惊恐地面对无情的车轮……大天鹅要飞越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它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顽强的活下去。

生存启示

动物在漫长的迁徙途中,能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能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能在汪洋浩瀚的海洋中猎到食物……它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勇于面对逆境,不屈不挠,与天空作战,与海洋作战,与自然抗争。鸟类拥有战胜高空的超凡绝技,是一个对人类有启示作用的自然之谜,鸟能成功的跨越,跨越那些被人类视为生命禁区的高空,这不由得引起了人类的关注。

身处逆境,却犹如置身于顺境。应有化弊为利的思想准备,要视危机如积垢逐步除之。逆境,才能锻炼人。要把逆境看作是锻炼自己成熟起来的熔炉。要想求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不向困难低头。

5、干旱中的小蜥蜴:

——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存资源

在“淡水贵如油”的沙漠里,动物的生存竞争是围绕着水展开的。为了寻找水源,它们历尽艰辛,也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动物王国的沙漠之子们练就了一身觅水求生的本领。

有一种小鼠,生活在澳洲荒漠上,它们靠食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维持生计,并从中吸取水分。

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得到干燥的种子之后,并不急于马上吃掉,而是将种子装进它那特殊的颊袋中运回洞穴里。这些干燥的植物种子能够将洞穴中的所有水分,统统吸收到种子里,这样通过这些植物种子,小鼠从土壤中得到了水分。

有一种浑身长满小倒刺的蜥蜴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沙漠里,这种倒刺的作用是用来对付食肉动物的防身武器,同时这些小倒刺还有着特殊的蓄水功能。

蜥蜴的皮肤粗糙不平,在其上面的角质层有很多的小孔,小孔的开口在小刺之间的凹陷处,于是水滴通过小孔进入皮肤。但深层组织却没有小孔,水分并不能长驱直入向体内纵深渗透,但也未就此打住或散失。

这些水分进入皮肤后,朝其头部运行,在两个多孔小囊里汇合。这两个分别长在蜥蜴嘴角两侧的小囊,充当着水分收集器的作用,蜥蜴只要动一下颈部,水滴就会从囊中流出。所以,这种蜥蜴在沙漠中被誉为“蓄水能手”。

进入夜晚后,由于蜥蜴身上小刺的温度比皮肤低,所以,小刺就能把空气中的水分凝成小水滴,并被皮肤迅速吸收。

荒漠上生存的所有动物通过体内脂肪的“燃烧”产生水及二氧化碳,形成一种自身造水的本领。水被肌体保留和吸收,二氧化碳则排出体外为自然界的植物所享用。正是有了这个能力,它们才得以维持生计。

生存启示

想要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获得长久的生存,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其一是必须本身的忍耐能力达到相当的水平。如果你不能仅仅依靠一粒种子的水分达到生存的目标,如果你不具备从空气中直接吸收水分的能力,你的竞争能力就无从谈起。其二,必须有竞争意识,因为资源稀缺,使你无法充分地去获取生存的资源,只有通过竞争去获取,才能维持生计。

6、小猎豹为何成了牺牲品:

——动物也会釜底抽薪的“损招”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草食动物的数量、栖息领地的大小仍然是限制大型肉食性动物繁殖的关键因素,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对食物和领地的争夺上了。

猎豹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它追捕猎物时,时速可达60公里。如果是在追捕自己喜欢吃的羚羊时,它会施展出全部的力气,在追捕的瞬间,短距离冲刺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20公里,比汽车的一般行速还要快。

由于具备这一优点,所以它在捕食善于奔跑的羚羊方面比狮子更具优势,从而使狮子的生存竞争处于劣势。

但狮子有办法改变这个劣势,为了使幼狮出生后有充足的猎物,母狮便采用屠杀猎豹幼仔的方法来减少猎豹对羚羊的捕猎量,同时这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女减轻未来生存竞争的压力。

在动物世界中,有亲缘关系的个体往往更易亲近,因为它们帮助的对象都是与自己有着较多相同基因的家族成员。亲缘选择理论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的现象。

在尼加拉瓜的基洛亚湖中,有一种“自愿”为别人哺育孩子的雀鱼,这种雀鱼总是将其他种群内的小鱼吸引到自己的鱼群中。

这种行为让人很难理解,因为新加入的小鱼增加了种群内部的资源竞争。

然而“鱼妈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加入的小鱼可以壮大自己的鱼群,而一个湖中被捕食率是一定的,鱼群越大,自己孩子被捕食的概率就越小。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血缘系统的延续和壮大。

生存启示

古代兵法有云“釜底抽薪”,这是极其惨烈的一招,但是往往很奏效。其原因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够生活的更加安全舒适,必须对对手展开斩草除根式的屠戮。在有限的资源中,谁能够掌握资源的源泉,谁就具备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天赋。狮子为了获取有限的食草动物,它们没有办法只好采取猎杀小猎豹的办法,因为从捕食技巧及速度上,它们无法与猎豹相比,只好靠这种“损招”去获取有限的生存资源。同时“鱼妈妈”的理论也是如此;这是保持自身繁衍壮大的绝好举措。

7、狮王的竞争原则:

——一朝天子一朝臣

狮子是群居动物,通常由一头雄狮子担任这一群体的首领。在这个群体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两只雄狮为争夺这一群体中的霸主地位而展开了生死搏斗。

一旦老狮王被新狮子取代了,新狮王便会迫不及待地生育自己的后代,而原先群体中留下的小狮子往往就成了这个群体中多余的成员,它们的命运大多是被新狮王咬死。

这时母狮似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受害者,它们既要保护自己的子女不被新狮王咬死,又要顺从于新狮王。

不过,新狮王不会对狮群中的母狮加以伤害,因为这是它的势力象征。母狮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女,提防新狮王的伺机袭击,会将幼狮藏到一个隐蔽之处,不过这一举动往往是徒劳的,因为新狮王能够很顺利地找出幼狮并把它们咬死,然后丢弃。

在老鼠王国里也存在着这种现象,成年雄性老鼠的做法比狮子更为彻底,新鼠王一旦争得王位,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使正在怀孕的雌性老鼠流产,并很快进入发情期。

老鼠对“新王国”的征服比起狮子来显得更为精明,没有过多地血腥和屠杀!

生存启示

一朝天子一朝臣,动物的生存法则完全不次于人类。无论是谁当上了领导,都必须立即培养自己的势力,包括自己的子嗣和配偶。当然动物可以,人却不可以,尤其是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人们已经普遍反对这样做,这是人类比动物进步的地方,也是人类比动物虚伪的地方。因为许多人恰恰是因为这方面学习了动物而身败名裂。所以,毕竟动物和人不可同等而语,人在理性思维方面毕竟高出动物许多,因此更要慎而又慎。

8、狼的等级制度: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狼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在一个狼的家族中,通常是由“狼爸爸”、“狼妈妈”和一群小狼组成。

在这个群体中,只有一对狼享有最高的权威,那就是狼群的首领——处于最高地位的公狼,也可称头狼。而处于皇后地位的母狼,则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务的总管。

头狼的权威极大,它负责组织成员捕猎或与敌人战斗,享有很高的威望。但这个首领既不是终身制,也不是世袭制,每隔一段时间,它会受到一次考验,狼群中总会有另一头公狼出来向它挑战。

经过争斗后,胜者登上首领的宝座,并将原来老首领的妻妾占为己有,而输了的那头首领会自觉而又悲凉地远走他乡。

在狼群中,不光头狼、母狼有着绝对的地位,就连小狼中也同样存在着等级制度,所以小狼喜欢争斗。因为争斗的胜负决定着它们的身份地位。胜者常常脚踏失败者,翘起尾巴,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而失败者则只能跪在地上,向胜者乞求“宽恕”。

小狼的地位争夺战,是要经过多次打斗后,才能决定的,打斗的常胜将军,变成了同辈中的一号狼,亚军为二号狼,依次类推。

不光兽类中有等级制度,鸟类亦如此,以鸡群为例,看似无争无谓的鸡群,其实等级制度分的非常细致。

当一群母鸡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时,有一只母鸡对其它母鸡占有优势,它能啄击任何一只母鸡,而其它母鸡则不敢回啄它。

鸡群中位置列第二的母鸡能啄击除第一只母鸡以外的其它母鸡,以此类推,排列出详细的等级制度。当然作为首领的那只母鸡常常是“昂首挺胸”,羽毛光亮顺滑,样子威武。

在进食时,如果其它母鸡稍有不慎,在首领旁边进食,必然遭到这只母鸡啄击,而被啄母鸡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忍气吞声。

生存启示

其实,动物之间也是一个为了生存充满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谁都希望成为胜利者。因为胜利者可以统治一切。竞争是得以生存的机制,竞争也是将弱者淘汰的机制,要想进步,要想夺得“王位”,就得靠不断的竞争、竞争、再竞争。直到消灭掉那些不适应形势的分子,直到将生态圈变得和谐为止。

9、枯井里的驴: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一天,一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农夫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驴子的主人确实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驴子,决定放弃,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泯灭”也不为过。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时,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惊叹:当每一铲泥土落在驴子背上的时候,它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事情——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落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这只驴子便慢慢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出了枯井。

生存启示

在生命的旅程中,如果你陷入“枯井”里,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身上,你是痛苦地哀嚎,还是奋力抗争?置之死地而后生。

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落掉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散落在我们身上的“泥沙”;假如你现在就身在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

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里,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

记住:想要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让它作为你的一块块垫脚石!

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学习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迈向理想。

10、黑羚羊跳舞之谜:

——大摆迷魂阵

十一月间的非洲大草原一片荒芜,大群的偶蹄动物早已踏上了迁徙之路。剩下的都是一些零星散布的独行客,或者是成员不多的小分队。它们必须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搜寻到最后的过冬食物。

一群黑羚羊没有迁徙,仍然逗留在这里。这时,一头母狮悄悄地向黑羚羊靠近。

母狮快要接近有效的捕食距离时,突然耳际传来了尖锐的报警声。

一只草原狒狒从它站岗的金合欢树上看到了这头猛兽,于是向黑羚羊发出了报警。

黑羚羊听到报警声,立刻警惕起来,向四周搜寻着入侵者的踪迹。

在弱肉强食的非洲草原,弱小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强敌抗争。

这就是羚羊总是与猴子为伍的原因,羚羊的嗅觉与听觉非常灵敏,可以准确地嗅到或听到正在靠近的敌人,而狒狒能够爬树,再加上良好的视力,能从高处最先发现敌人的踪迹,及时向“盟友”发出警报。

两种动物结盟后,能够互通信息,这样就不用再担心敌人乘虚而入了。

黑羚羊听到了狒狒的报警后,好像听见了号角声一样。所有的羚羊高高地竖起了耳朵,抬着头用灵敏的嗅觉在搜寻着空气中的异常气味,就连它们平时一直垂挂着的发亮的尾巴也僵直地竖在屁股后面。气氛异常紧张,虽然如此,但仍然不见羚羊有任何准备逃跑的迹象。

母狮见自己的行动已经暴露,也大大方方的站出来。见到了母狮,黑羚羊反倒没有了先前的那份紧张,没有四处逃命,而是跳起了舞蹈,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母狮也像在原地生了根一样,怔怔地看着这群它要捕食的黑羚羊,好像这些黑羚羊跳的是祭神舞,对母狮施了法术一般,那些黑羚羊也不理会母狮的神情,仍旧继续着它们的舞蹈。

成年黑羚羊身长1.8米,体重90公斤左右,跳起来舞姿优美,轻柔异常。

这群黑羚羊有的在潇洒地做着腾跃,将四肢向前向后平伸出去;有的就像跨栏运动员在做分腿跨跳,而这群羚羊的头领——一只雄羚羊跳起后将四肢弯曲着几乎贴着腹部,使得四个蹄子几乎接触到一块儿,显然,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并不是谁都能掌握的。总之所有的黑羚羊都各显神通,做着各自的拿手动作。

黑羚羊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用呢?在天敌虎视眈眈的逼迫下,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跳跃不但好看,而且还能解救它们。羚羊群不停的跳跃,变得更加兴奋起来,它们或前进或后退,步伐花样迭出,让人眼花缭乱。这就是它们的真正目的。

因为,老虎、狮子、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捕食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目标,即老、弱、病、残、幼小者,而这些黑羚羊的舞蹈彻底打乱了捕食者的视线,使捕食者没有办法长时间盯住一个目标,于是也就不能进行攻击。

因此,这只母狮面对眼花缭乱的“羚羊之舞”,的确有些无所适从,然后这群黑羚羊似乎有约在先,瞅准了空当,突然四散而逃。

母狮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羚羊之舞”,眼睁睁地看着这群猎物逃之夭夭。

生存启示

黑羚羊与雄狮相比,孰弱孰强自然知晓,面对狮子的进攻,黑羚羊并没有急于逃跑,它们清楚得很,如果逃跑马上就会有一只同伴命丧狮口,唯一的办法就是大摆迷魂阵,打乱对方的阵脚,然后再趁乱逃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力不及对方,不妨摆一摆“迷魂阵”,让对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牌。这也不失为一种自保的上策。

11、装“蠢”的非洲野驴:

——大智若愚的高招

驴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聪明的动物,而且还为之取了不雅的绰号——“蠢驴”。事实真得如此吗?看看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沙漠地区,每当月上中天的时候即是豹子横行无忌的时刻。在皎洁月色的照耀下,豹子开始在沙漠中悄无声息地逡巡。

一阵热风吹过,豹子的鼻息中好似嗅到了野驴的气味,可是那一团团黑影哪一个是呢?月夜里,这样的黑影在荒漠上成千上万,差不多几十米就有一个。也许在这些黑影中,只有少数几个才是真正的野驴。

野驴睡觉的时候,如果一群聚集在一起就会被夜间巡猎的猛兽发现。所以为了安全,聪明的驴子们在天黑之前就化整为零各自寻找憩息地了。当夜幕降临时,这些单个的野驴看似一丛孤零零的灌木,或更像一块岩石。在与夜间觅食的猛兽玩“捉迷藏”中,它们安全过夜了。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来的时候,野驴又聚集到一块儿,因为它们又要开始对付鬣狗的进攻了。

进攻开始了,驴群迅速围成一个圈。强壮的驴子脑袋向里,屁股朝外,瘦弱和幼小的就藏中间。如果鬣狗胆敢靠近防线,驴子就会飞起后蹄向目标踢去,一旦被踢中,就算不死,也再没有还手之力了。

野驴还有很多不被人们发现的聪明之处,比如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会遇到危险的冲积沙地带。如果人一旦陷入其中,几十秒钟内就会失去生命。我们人类很容易被这样的“沙漠杀手”所迷惑。但是,驴群中经验丰富的老驴,却能识别冲积沙。它们在沙漠中行进,碰到这种危险的情况时,就会有一头经验丰富的老驴带领着驴群沿冲积沙的边缘曲线前进,这样就能避免灾祸。

沙漠动物在低洼地饮水的时候,也会遭到猛兽的袭击。但是野驴们饮水的时候,决不会一拥而上,而是一头接着一头去喝水,这会儿其它的驴子在担任警戒任务。看来要打野驴主意的食肉动物们还真需费点儿心思。

生存启示

驴子“蠢”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人类对它们的蔑称。或许仅仅是因为它们貌似“愚蠢”。但它们这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聪明的人类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人平时默默无闻,辛辛苦苦地做着自己的一份工作,看似很平庸,更谈不上有什么能力。可就是这样的人,在危机来临面对真正的考验时,却能显现出超人的智慧,力挽狂澜,这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12、斑马的条纹:

——自我保护很重要

斑马是草原的群居动物,身上长满了漂亮条纹,斑马身上的条纹不光好看,更重要的作用是形成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同时还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标记之一。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这种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能反射各种不相同的光线,这种不明的光线起着模糊或分散其形体轮廓的作用,看上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措施,对动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

据考证,斑马的条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条纹模糊不清的斑马,由于这种条纹的保护性差,因此,易于暴露在天敌面前,先后遭到捕杀,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最终灭绝。而条纹明显的斑马,由于适应环境,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占据优势,最终生存并延续下来。

那么,斑马的斑纹又是怎么出现的呢?近年来,生物学家从斑马的胚胎发育中,初步找到了答案。他们认为,所有的斑马一开始都具有相同的条纹。

原来,在雌斑马怀孕的早期,一个固定的、间隔相同的条纹形式就已经确定在胚胎之中了。此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各部分伸展扩大的程度不同,生下来的小斑马身上的条纹便宽窄不一,不完全一样了。

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刺蝇的注意力,是防止它们叮咬的一种手段,这种昆虫是传播睡眠病的媒介,它们经常咬马、羚羊和其他单色动物,却很少威胁斑马的生活。

人类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了启示,将条纹保护色的原理应用到海上作战方面,在军舰上涂上类似于斑马条纹的色彩,以此来模糊对方的视线,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目的。

生存启示

保护色并不是贬义词,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保护色。上帝认为人类从出生那一天起身上就背负着原罪。

虽然我们渴望着每个人都能够坦诚待人,虽然我们都呼唤理解万岁,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几面——和蔼背后可能是凶暴,坦诚背后可能是狡诈,微笑背后可能是利刃,友爱的背后可能是背叛。这样才构成了人,也才构成了人类社会。

只有在现实中妥善的保护好自己的人才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那些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好自我保护的人迟早要被淘汰掉。

13、不会飞的鸟:

——生存之道在于物竞天择

鸵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一般身高在3米左右,身长约2米,体重150千克。要把这么重的身体带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鸵鸟的庞大身躯是阻碍它飞翔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考证,在距今1200万年前,鸵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只是到后来受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地区的鸵鸟先后灭绝,只剩下非洲沙漠、中南美洲和澳洲大陆的狭小地区有鸵鸟存在。

鸵鸟身高体长,善于奔跑,视觉敏锐,听觉灵敏,非常适应草原和沙漠的生活。

由于长期生活在辽阔沙漠,使它的翼和尾都退化了,不能飞翔,而后肢却发达有力,奔跑时可以鼓翅相助,使其能适应沙漠奔跑生活。

鸵鸟的足趾下有发达的肉垫,底部有一层厚皮,在沙漠中行走既不怕烫,也不会陷入沙中。它能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持续奔跑1小时,最高时速可达90公里。跑动时一步能跨8米,这是其他动物力不能及的。

鸵鸟能巧妙地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鸵鸟的头颈很长,目光锐利,登高远望时很是英武。由于它望得远,看得准,既能防敌害的偷袭,也能很快找到食物充饥。

鸵鸟在沙漠中可以几天不喝水,能很好地适应沙漠中的生存环境。为了防敌害侵袭,它们觅食时,总有一只鸵鸟抬头张望,负责警戒,夜间睡觉时,也留有一只“哨兵”。

而更为有趣的事,是在孵卵期间,雌鸟白天负责孵卵。因为它的羽毛呈暗灰色,与沙漠颜色接近。雄鸟负责在黑夜孵卵,因为它的羽毛是黑色的。这样搭配分工,就可以迷惑侵犯者,减少敌人的侵害和干扰。

生存启示

生存之道,在于物竞天择。如果鸵鸟的老祖宗硬撑着在空空荡荡的沙漠上空飞翔,而不愿脚踏实地在沙漠上找些可吃的食物,可能早就灭绝了。

不会飞的鸟能够生存下来,确实让人感到惊奇。可是既然你无法像其他的鸟儿一样飞翔,你就必须拥有弥补不会飞翔的本领。

鸵鸟的本领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选择适合的地域。没有多少凶猛的肉食动物可以生活在沙漠中,所以鸵鸟在那里缺少天敌;

其二是拥有强健的双腿,既然翅膀不能够把身体送上天空,那么双腿就要把身体推向前进;

其三是要学会巧妙分工,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分工是为了利用对方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会分工合作的人有可能会在某个时段的生存中获胜,却绝对无法在持续的时段中取胜。

第二篇:黔驴之技——摸清对方底牌再出招

贵州的驴貌似强大,老虎因不知底细,着实给吓了一跳。但几经试探,摸清了贵州驴的底牌。再强大的驴也不会是老虎的对手,关键在于老虎要认清驴的本事。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了生存,它们总要代代更新,代代强壮,没有过硬的本事,就可能被淘汰。

为了生存,不但看清对手的本事,更要看清自己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环境,胜过对手。

为了生存,需要竞争,需要结盟……

1、老鹰的喂食原则:

——强者生存,弱者弃之。

在所有鸟类中,老鹰可算是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对此作过研究并得出结论,这可能是老鹰的喂食习惯起了主要作用。老鹰的巢穴一般都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它们产卵、孵化全在巢穴进行。老鹰一次能孵出四、五只小鹰,而它每次出去猎食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猎得的,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够一只小鹰吃,这就决定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据平等的原则,而是有选择地喂食,它们的选择标准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这种情况下,瘦弱的小鹰抢不到食物就饿死了,而抢得凶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因此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

生存启示

古代斯巴达人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其以300勇士抗击敌人数万大军的悲壮事迹更是感天动地。

而其拥有如此强大的军队的原因,就是婴儿生下来就脱离母亲的怀抱,而身体瘦弱的男孩会被直接抛弃到山谷中。这种训练方法和选择手段在后代人听来有些残酷,可是一个国家想要生存下去,其国民就必须拥有强壮的体魄。没有足够强壮的军队,何以来养活那些羸弱之人?如果你的团队中都是羸弱之人,何以来保证你的集体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2、长脖子的长颈鹿:

——适应自然不要抗拒自然

长颈鹿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那里还有吃草的斑马、牛羚,吃树叶的墨犀牛和长颈羚等食草动物。

长颈羚得站立起来才能吃到两米高的树叶,而长颈鹿靠着它的长脖子,可轻而易举地吃到高处的刺合欢叶子。

长颈鹿硕长无比的脖子是其他动物无法相比的,而它长长的前腿和稍短一些的后腿,使它站立时像一座高高的瞭望台。

长颈鹿有一双眼珠鼓出的棕色眼睛,能上下左右旋转,因而视野极广。

科学家们推测,长颈鹿的眼睛能辨别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可以轻易地发现远处潜伏在草丛中的狮子,所以它很少遭到狮子等猛兽的伤害。

长颈鹿的脖子约有两米长,可颈椎骨同别的哺乳动物一样,只有7节。但长颈鹿的颈椎骨极大,相互间由粗而壮的肌肉连接。头部是很硬的角状头盖骨。

古生物学家推测,长颈鹿是由大约1000万年前出现的阿尔及利亚的古鹿兽进化而来的。这种动物的脖子原本并不长,和现代的鹿差不多。

长颈鹿的祖先离开丛林定居在草原后,为了能吃上较高树枝的嫩叶,总得伸长脖子,踮起脚趾。

在长达200万年间的自然演变中,它们的脖子便逐渐变长,从而适应了生存和周围的环境。

生存启示

自然法则是无情的,只能适应而不可抗拒。

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清晨鹿一睁开眼,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快些,否则,我就会被豹子吃掉。而同一时间,豹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是:我必须跑得更快一些,追上更多的鹿,要不然我就会饿死。于是,几乎同时,鹿和豹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竞跑。

3、动物的冬眠:

——再严酷的环境也能生存

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喧闹的大地顿时变得宁静下来,那些劳累了一年的人们,都蜷缩在温暖的家中来度过严寒的冬季,可那些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冬天的呢?

青蛙过冬时一般都蛰伏在河塘、田间的土穴里或石缝中,来进行冬眠,它们靠体内集蓄的养分维持生命,进行新陈代谢。南方与北方的青蛙,冬眠的时间都会各不相同。在南方青蛙冬眠的时间晚,开始苏醒的时间也较早,而在北方一般冬眠的时间较长,约为100天左右,从霜降到惊蛰。

蝙蝠在冬天来临之前,就会尽早地躲到山洞或树洞里了,而它们冬眠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用爪子钩住物体,头朝下;有的则依靠在树洞的壁上,就这样它们直至过完整个冬季,在这期间它们的心脏跳动会从每分钟300多次减少到5~6次,体温也下降了很多。

刺猬一到冬天,就会在洞穴或窝巢中抱头大睡,原来每分钟呼吸50多次,但在冬眠熟睡时几乎可以不吸入空气,把它扔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捞上来也不会淹死。在刺猬熟睡之际把它们当作一只球放在地上滚来滚去,也不会轻易醒来。

蛇过冬时,一般都躲在几米深的洞穴里,或单独躺着,或几条在一起,有时甚至会有几十条挤在一起冬眠。有趣的是,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一些人会用身体僵硬了的蛇当手杖来使。

黑熊是动物世界中比较凶猛的一类,它们体型庞大,除了人类之外,它能对抗任何敌人,能吃任何食物。冬天的美洲黑熊在吃饱喝足,会把身子养胖跑进深山岩洞!然后把自己封闭起来,开始安安稳稳地进行冬眠。这时候不吃也不喝,甚至氧气也只需要一点点,就能足足睡上四五个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此期间它们连排尿也停止了。

生存启示

冬眠是许多动物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为什么这些动物不吃东西,居然能度过漫长的冬天呢?

这是因为在冬眠之前,它们大多都做过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大吃大喝,使体内的皮下脂肪大为增加,把自己养得又肥又胖;另一方面是积极筹备“粮草”。只要做到这两点,在寒冷的冬天,它们就无忧无虑了。

动物的冬眠,似乎在提醒人类:正确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再严酷的环境也能生存。

4、动物之间的“友谊”:

——互利互惠,共度“难关”

为了生存,动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关系,有的“杀气”腾腾,不共戴天;有的则互为友邦,相得益彰,甚至共栖生活,生死与共,永不分离。◆寄居蟹和海葵

海洋里既有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竞争,也存在着真诚的“友谊”。海葵和寄居蟹就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朋友。

在海边的落潮时分,经常会看到沙滩上有一种背着螺壳的小蟹在匆匆忙忙的爬行着,这就是寄居蟹。

寄居蟹也是蟹类家族中的一种,不过它们的体形、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其他的亲属们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它们喜欢寄居在空的螺壳里,作为保护自己的屏障;

其次,为了适应这种螺旋状的房屋,它们的腹部变得十分柔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