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存丛书——财富成功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9:43:1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元秀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生存丛书——财富成功学

智慧生存丛书——财富成功学试读:

用奋斗去创造财富

在一个大型农场里,有很多交纳谷租的佃农是黑人。一天,农场主正在磨坊里磨麦子。一个黑人佃农的小女儿不声不响地推开门走了进来,并站在门边。

农场主抬头看见了小女孩,就对着她粗声粗气地喊:“你想干什么?”

小女孩细声细气地回答:“妈咪说,请你给她五毛钱。”“我不会给的,”农场主驳斥道,“你现在就给我回去。”“好的,先生。”小女孩答道。但是她却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

农场主继续忙着工作。他非常投入,所以未曾留心到,那小女孩根本就没有离去。突然一抬起头来,看到她还站在那里,就对着她咆哮:“我叫你回去!现在就走!再不走我就拿根棍子来揍你。”

小女孩说:“好的,先生。”但是她一动也没动。

农场主放下正待倒入磨料斗的谷袋,拿起做木桶用的板条,一脸怒气地向小女孩走去。

旁边的人都屏息静气,替小女孩捏把汗。小女孩肯定会挨揍。他们都知道农场主生性暴烈。农场主走近门边的时候,小女孩飞快地往前一跨,抬头直视农场主的眼睛,用最高亢的声音尖叫:“妈咪一定要拿到那五毛钱。”

农场主停下脚步,端详了小女孩一下,然后慢慢放下了木桶板条,伸手到口袋里掏出五毛钱,递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拿了钱,慢步退向门外,两眼直盯着方才被她所征服的主人。

她走了以后,大伙愣了片刻,才反过神来。

这是怎么了呢?一向性情暴烈的主人今天怎么没脾气了呢?一个黑人小女孩用什么技巧控制了成年自人呢?这个小女孩用什么奇特的力量,使她在这场战局中成为赢家的呢?

答案是什么呢?当时在场的一个人,后来做了保险业务。多年以后,他对我说:“每当我的保险卖不掉时,我就看见那个小女孩站在老磨坊里,两眼桀骜不驯地直视对方,然后我就告诉自己:‘我非得让这笔保险成交不可。’在我的业务中,有一半以上的买主是在说了‘不要’之后,才成交的。”

我终于明白了命运的奥妙玄机何在。财富的开端,是一种目标坚定的心智状态,辛勤刻苦反倒是其次的因素。想要致富,必须先得有致力于达成这种目标的心智状态。我花了25年时间研究富人如何致富,才明白了“志在必得”的神奇魔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这是妇孺皆知的谚语。它除了包含长期努力就能成功以外,也包含了“志在必得”的心智状态。

最典型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感动了神仙,把大山移走了。“志在必得”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进入“志在必得”的心理状态时,几乎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要想成功,首先要进入这种心理状态。当人进入这种心理状态以后,他的心智可以和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相连通,他的心理能量将成百上千倍地增加。还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事情呢!

纵观没有成功的人们,都是没有进入这种心智状态。那么难,能行吗?害怕呀、犹豫呀、怀疑呀、试试看吧,等等,这些心理状态,都无法把人引向成功。

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到,这才是成功的起点。

紫檀的奇迹

中国紫檀博物馆,这座斥资两亿元在北京建起来的私人博物馆,是中国女首富陈丽华矢志不移奋斗的成果。

陈丽华在40多岁时,就立下一志,不把天下紫檀囊括手中,誓不甘休。她说:“这是当时充斥脑子里的全部意识。”

立志弥坚,才能不畏劳苦。陈丽华说:“要想得到紫檀,真得过道道鬼门关。唐僧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我虽比不上唐僧,但也确实九死一生。”

我国紫檀数量甚少,主要产于南洋和东南亚各国。要想得到紫檀,周游各国、长途跋涉是最起码的。而那翻山越岭之苦男人尚且难耐,更不要说女人了。就说给她开车的司机吧,就不知换了多少茬。

陈丽华说:“深山老林,雾海茫茫,伸手不见五指,好些时候我们的车只差半尺就滚进悬崖了,司机几次吓得差点休克,每回都叫我们一个个人慢慢下车,他则蹲在地上,要抽一个多钟头的烟,才能壮着胆子继续开。”

总是这么与死神打擦边球,一些追随陈丽华的人放弃了。只有陈丽华还固执地坚持着她的紫檀梦。

陈丽华说:“有一次,车队走了几个小时,停下来让车上的人下去方便。不一会儿,只见一团黑压压的东西追赶着一个人。我一看,立刻想到可能是马蜂,赶紧让大伙上车,关车门。等大家上完车,就晚了一步,进来了几只马蜂。我一看,是那种七里蜂,有巨毒。车里一片吱哇乱叫,除了我,都被蜇了。我先生也被蜇了。我想起老人告诉的‘用尿拍’,就让他们尿尿。那么多人,我还是个女的,哪好意思呀。我就急了,高喊:‘不尿就没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顾面子,赶紧尿!’我这一吆喝,有人就站起来尿了,大家就赶紧用尿拍(蜇的地方)。不够了,再找人尿。我亲侄子缩在后面,拍得少,肿起一寸多高的包。”

像这样惊险的事太多了。陈丽华说:“一想起来就后怕!”可是没有一回能阻挡她的脚步。

1978年到1983年5年间,陈丽华八次前往印度、东南亚。风餐露宿不说,稍微有点意外,就断炊断水。如果有野果子吃,那就是美餐。渴急了,遇到了积存至少100年的水,也得大着胆子喝。如果水里有小虫子,就把小虫子挑出去。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得闹一回肚子。

陈丽华说:“我和紫檀之间,好比年轻人恋爱一样,在相互追求的过程中会经历种种磨难,承受种种痛苦,追求到手了,得到爱情了,对‘拥有’一词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理解的。”

她终于拥有了。她沉浸在别人难以理解的“甜蜜”之中。

1990年,她准备将一个紫檀屏风和一个红木屏风捐赠给亚运会。北京市领导请来了五位中国最具权威的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每见到一个人,陈丽华就伸出手去,想和他握手。她的手伸出去五次,又缩回了五次,五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肯和她握手。她当时那个尴尬劲,脸上发烧,心里难受,下决心一辈子不理这几个人。

过了好一阵子,这几个人开始嘁嘁嚓嚓,交头接耳。他们满腹狐疑,不时用怀疑的眼光打量陈丽华。等到他们搞清这屏风确实是陈丽华做的,搞清这屏风只是陈丽华紫檀中微不足道的九牛一毛时,他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仅握手,竟然不顾男女之别,上去拥抱陈丽华。有一个人,不顾因寒冷自己流着鼻涕,抓住陈丽华的手,热情地亲吻,弄得陈丽华手背湿乎乎的。一时搞得陈丽华不知所措。

这几个人一个劲说:“国宝,国宝,真是国宝啊!这么多紫檀集中在我们中国人的手上,中国的骄傲啊!一辈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啊!奇迹,奇迹!”

他们的激动可以理解,紫檀素有“寸檀寸金”和“紫檀无价”之说。全天下的紫檀90%都在陈丽华手里,怎能不让专家们瞠目结舌、激动不已呢。一张18世纪的黄花梨木方桌在美国纽约拍卖行竞卖到了3545万美元,她的紫檀博物馆中全部藏品该是怎样的天价。一位美国富商不惜出令人瞠目的巨额美金收购全部藏品,而且可以先付款,展出五年后再取走。陈丽华说,“紫檀无价”,不为所动。

与大公司合作

1992年的时候,张明正还是个拿着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刚刚两年多的小人物,在全球的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公司——“趋势科技”,他还名不见经传。

跨进21世纪,可不得了啦,他的公司市值达到100亿美元。他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亚洲之星”。在全球的高科技行业中,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了。

就在他名不见经传的1992年,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与世界上最大的英特尔公司合作。

机会终于来了。英特尔网络部门的主管将在纽约参加一个研讨会,张明正前去求见。

第一次去,秘书上下打量着他,看看这个陌生的没有名气的普通的年轻人,然后冷冷地说了一句:“主管没有时间。”

第二次去,秘书见是他,不假思索地说:“没时间。”

第三次去,秘书见又是他,马上说:“主管太忙了,他没有时间。”

第四次,第五次……张明正下决心非要见到主管不可。

他锲而不舍地求见,终于使秘书软了下来,告诉他:“主管在开会,何时结束说不清楚,您如果愿意,可以等他。”张明正当然愿意等。他先是一分钟一分钟地等,然后是一刻钟一刻钟地等,到后来是一小时一小时地等。

在等过了5个小时之后,他日夜盼望的主管终于见到了。他告诉主管,他找了他多少次,等了他多少个小时,主管大为惊讶。

主管想,他费这么大劲儿找我,想必有重要事情,于是他耐心地倾听了这个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公司和公司的产品防毒软件。听着听着,这位主管竟然产生了兴趣,竟然答应使用他们的防毒软件,竟然下了大量订单,竟然同意张明正以英特尔的品牌行销。

张明正没想到后面的事情竟然来得这样顺利。他知道,像英特尔这样的大牌公司从来不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合作,能够与他合作,真是绝无仅有,他感到万分幸运。

他感慨万千。他说,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去尝试。浅尝辄止,见硬就回,尝试了也等于没尝试。非得本着破釜沉舟的态度,志在必得,才有成功的希望。他说,怕什么呢?他不理你,反复让你吃闭门羹,你又损失什么呢?什么也不损失,反而得到了磨炼的机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姜维1980年结束了11年的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大连市。在他等待了漫长的8个月仍未分配工作时,他决定在大连动物园门前摆个摄影摊。

他吃苦耐劳,经营得很好。收入比分配工作的战友们多多了。三年后,他在大连市中山路有了“门脸”——“姜维影书社”。这时是1984年1月1日。他有了一些名声,被认为是“很能干的个体户”。

1984年2月,香港一位姓廖的先生到大连考察,见到姜维,鼓励他,同时愿以成本价转给他一台设备,不挣他钱,支持他的事业发展。

成本价是19.8万元,在1984年的时候,对姜维和一般老百姓来说,这是个天价,姜维无论如何拿不出这么多钱。但是他很感激廖先生。

廖先生走后,他心里放不下这件事。真有了这台设备,事业就会大变样。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巨大的诱惑吸引着他的心。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台设备。

他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一个方案,与廖先生合作行不行?他出设备,我出场地,出经营,他立即把想法告诉廖先生。廖先生与他约定后天下午2点与他在北京饭店见面详谈。

坐火车来不及,他乘飞机赶往北京。廖先生完全同意他的想法,双方商定了许多细节。姜维高兴而归。

姜维到大连办手续,得到的回答令他顿感透心凉。《中外合资法》规定,个人不得与外商、港商、台商合资,因为个体户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签字。

姜维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心灰意冷。他决定找有关领导解决。他找了不少部门,也找了不少领导,都因为《中外合资法》的关系而不能如愿。

他想,《中外合资法》应该修改了,它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发展了。

修改法律涉及到人大,能说改就改吗?尽管希望渺茫,他还是又一次来到北京。凡是自己想到有可能管这件事的部门,他一个一个走访、咨询、呼吁。每一天他都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度过。早晨出门时,他满怀希望,晚上回来时,他陷在失望之中。

过了很多天以后,看看已经没有该找的部门了,他还是不死心。他想,愚公的决心感动了“上帝”,把门前的大山搬走了。我若是能感动“上帝”就好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真的感动“上帝”了。他正在北京的叔叔家休息,来了一个人,把他带到北京台基厂警卫林立的17号院,见到了当时的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

天啊,这是谁向他汇报的呢?我没找过他,也没给他写信啊。他脑子里迅速地回忆着这些天来跑过的那些单位,回忆着还能记得起来的接待他的那一张张面孔,是谁呢?他怎么也想不起来。

王任重对他说:“我听人说过你,我今天有一下午的时间,专门听你讲故事。”

姜维激动得流下眼泪,说不出话来。待他平静下来以后,滔滔不绝,足足讲了4个小时,把他的创业经过、个体户的希望、自己的一系列想法,还有《中外合资法》的事,一股脑儿都讲了出来。他无法形容当时心里舒畅的那种感觉,真是一吐为快呀。党中央关心个体户了,那种巨大的幸福感,使他直到十几年以后的现在也未能忘怀。

王任重当即给国家工商局任局长写了信:“兹介绍大连很有理想的青年与你见面。”

可是,当他回到叔叔家的时候,已经来人通知他第二天早晨8点去见任局长。

1984年4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姜维颁发了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姜维与港商合资的事顺利实现了。

姜维成为荣获国家授予的光彩事业特殊贡献奖殊荣的25人之一。1990年姜维去日本,与日本女翻译相识,并喜结良缘,从此定居日本。1992年4月,江泽民访问日本时,接见了他。1998年4月,胡锦涛访问日本时,也接见了他。

创中华长诗之最

墨麒麟创作的长篇诗体历史小说《杨玉环》,创中华长诗之最,引起国内外轰动。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收藏了该书。日本《亚洲诗坛》刊载。《杨玉环》上部《倾城》手稿被武汉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永久性收藏。“海棠春睡”一章入选《中国诗歌年鉴》1996年卷。

墨麒麟1948年4月4日生于辽宁开原县。1971年从乡下返城到辽宁清河发电厂工作。他的业余爱好是写诗,从中学就已开始。无论生活怎样坎坷,从未间断。中学时曾对一个女同学产生好感,激发灵感,创作叙事诗《雪霁》。

1976年11月,诗友相聚,神侃诗话,谈起闻一多想写史涛《杨玉环》,鲁迅想写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均未能实现。这时,有人又说,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但缺乏长诗。特别缺乏像《奥德赛》、《摩诃婆罗多》那样辉煌的史诗,不能不说是遗憾。这时,墨麒麟心里一亮,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诗友们一方面支持他,一方面又指出,此路坎坷,非同小可,没有超人的意志,不可妄下决心。墨麒麟则说,越难越有味道,不写出长诗《杨玉环》死不瞑目。

目标既已确定,墨麒麟开足马力,全力以赴,除了上班以外,全部时间用于创作。光查资料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相当于念一个大专的时间。他还到西安去考察,搜集民间传说。他起大早先坐汽车后坐火车去沈阳图书馆,晚上再乘火车汽车回来上夜班,而且长年不辍,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三年里,他不逛商店,不打扑克,不下饭店,时间对他极为宝贵。

1980年11月,他进入创作阶段,宿舍没有桌子,他用一块木板在膝盖上写。宿舍太闹时,他就到僻静的路灯下去写。同事劝他,放轻松日子不过,干吗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他不为所动。有人要给他找对象,他一次又一次推辞。他说,找对象要分多少心啊。不写成,不能找对象。后来诗友们劝他一句话,“家总比宿舍清静,而且有人照顾你。”他开了窍,于是快速结婚成家。有爱人照顾,生活琐事省了不少时间。他也体贴爱人,为了不影响爱人休息,他每天晚上都在厨房里写作。经常通宵达旦,睡在桌子上。他照样不逛商店,不陪爱人游玩。爱人气得说,嫁给了一个植物人。

一次他遇见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他把诗稿拿给这个人。这个人不屑一顾地翻了翻,随口便说:“一个工人写长诗,谈何容易,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都不敢轻易尝试。我看你还是好自为之吧,不要白花工夫。”说得墨麒麟心里好凉快。墨麒麟不得不重视他的意见,一连几天吃不好睡不安。最后他说:“如果容易不是早有人做成了吗?正因为难我才有了机会;正因为难,创作的意义才巨大。如果一蹴而就,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他坚定了信心。历时18载,五易其稿,《杨玉环》终于创作完成。分《倾城》、《倾国》两册。总共24000行,30多万字。超过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和拜伦的《唐璜》。

18载过去,他终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了夙愿。

首创灰学巨著的人

孙万鹏出了一套世界首创的书——“灰学”系列专著,共13本,320万字。199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孙万鹏灰学文集》共3册。

全国著名学者、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认为,孙万鹏“不啻于放了一颗文化原子弹”,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经CABI光盘、美国国会图书馆光盘数据库等检索表明,灰学为孙万鹏首创,学术成就绝对居国际领先水平。

孙万鹏的灰学由《灰色价值学》、《灰农学》、《表现学》、《调查学》、《改革学》、《选择学》等组成。其中《灰农学》已被中组部组织的农村工作研讨班作为辅导教材。

1996年10月14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副部长徐光春接见了向首都大专院校赠送灰学论著的孙万鹏,对灰学理论与文集的成功创建并出版表示祝贺。刘云山在接见中说:“在我国,省长、部长多得很,但灰学创始人只有你一个。现在有理由相信,你的灰学理论将会逐渐显示出它的价值,从而流芳百世。”

这样一部填补人类文化史空白的巨著,是孙万鹏在同病魔搏斗的9年中写出来的。

9年书写320万字,任何健康的写作高手都会叹服,更何况他是在病中。

孙万鹏1940年生于瓯江畔鹿城一个裁缝家中。1959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43岁当上浙江省农业厅厅长。

在主持厅里日常工作中,他在图书馆做了大量的研究,想要探索一条开放型农业之路。

1982年,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在国际论坛引起轰动。当时孙万鹏正在中央党校学习。他敏锐地感觉到,邓教授以数学语言揭示的理论,其价值不低于刚获诺贝尔奖的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以现实的人类生活为分析对象,深入开掘灰色理论的内涵,将会对人类做出一个大贡献。

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孙万鹏利用工作之余博览群书,广泛收集资料,打算把这一套灰学的鸿篇巨著撰写出来。

正当他满怀抱负之时,1987年9月,他患了癌症。简直是晴天霹雳。他首先想到的是,他还有多少时间写灰学。他要和时间赛跑。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巨著完成。

病魔的折磨,常使他失去知觉。醒来之后,他立即拿起笔写作,就像刚刚睡醒一样。写着写着,他觉得力气不够了,就做一下气功,接着再写。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灰学写完。他写出一本,来不及停顿,赶紧写第二本。他要写出全部内容。

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能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坚定的学术使命和热烈的写作感受,加上积极的治疗和亲友的关照,他竟奇迹般的活下来了。9年,他终于完成了灰学巨著。心愿满足了,但是他没有停顿。他又开始写大众灰学丛书:超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全准思维方式》和《全准论》。

永远不轻言放弃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从百老汇大排长龙寻寻觅觅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然后又有人风靡百老汇了。但是风靡百老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拿下的。只有在一个人拒绝就此罢休“之后”,百老汇才会用金钱回报认同其天赋才华。

于是我们知道此人已发现征服百老汇的诀窍了。秘诀始终和“恒心毅力”脱不了关系。

芬妮·赫斯特的奋斗史里,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她1915年来到纽约,要化写作为财富。转化并没有在一夕之间来到,但终究是来临了。有四年之久,赫斯特小姐亲身体验踩遍纽约人行道的滋味。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并怀抱梦想。希望变黯淡的时候,她没有说:“好吧!百老汇,算你赢了!”她说的是:“很好,百老汇,你是可能打倒不少人,不过,那可不是我!我会逼你放弃。”

在她能有一篇故事刊登在周六晚邮报之前,该报已退了她36次稿。一般的作家和其他行为的人都一样,碰到第一次退稿,就会放弃了。她踩了四年人行道,因为她决心要赢。

之后,回报来了。魔咒一下子解除了,无形的向导已考验过芬妮,芬妮也通过测试了。从此以后,出版商络绎不绝往来于她家大门。钞票来得飞快,她几乎来不及数。然后是拍电影的人发掘了她……

你可以由此看出恒心毅力可以办到什么事。芬妮·赫斯特不是例外。任何人若累积了大笔财富,你都可以一口咬定此人必定坚忍不拔。百老汇可以给任何一位乞丐一杯咖啡和一块三明治,但是百老汇要求那些想做大赢家的人必须坚忍不拔。

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未成功者不是没有尝试过,他们也采取过行动,也有过辉煌的奋斗史。

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让自己的奋斗永远成为历史了。他们轻言了放弃。他们正干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变故,使其遭受了损失和挫折。大多数未成功者都是在这个时候很轻易地就放弃了。于是奋斗者的行列中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豪迈和自豪永远地成了历史。他们没有成功可以炫耀。只能去炫耀历史。岂不知,他的一切辉煌的过去,都因为放弃而黯然失色。

去观察一下成功者,去分析一下他们走过的道路,哪一个不是与失败顽强地奋斗过;哪一个不是当挫折降临的时候,坚定地说一句“还要干,绝不放弃”;哪一个不是以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气概挺了过来。由于他们不轻言放弃,他们的名字才荣幸地登录在“上帝”手中的成功者名录上。

不要轻言放弃,在那生命的关口,在那决定命运的大决战里,一定要调动全部的智慧,挖掘自己全部优秀的心理品质——只要你肯去挖掘,任何人都具有,去拼搏吧。只要你在这个关口不轻言放弃,你就能够成功。

有个历尽坎坷的成功人士总结了一个成功公式。不无道理:“无数次失败相加,等于成功。”

永不服输的歌手

2003年,周杰伦25岁,这么年轻就成为歌王,令人羡慕不已。周杰伦说:“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周杰伦3岁的时候,表现出音乐天赋,妈妈就拿出积蓄为他买了钢琴,然后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使周杰伦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使他在台北淡水高中的时候,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知名”和“钢琴”没有给他带来幸运,1996年6月,他高中毕业后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服务生不好当,稍不留神就挨训斥。有一次,他托着菜盘,边走边听歌,一不小心,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个满怀。女服务员的手烫出水泡,大哭不止。餐厅经理赶过来狠狠地训了他一顿,还罚了他半个月的薪水。而他难受的是买音乐资料的钱不够了。

周杰伦并没有因为“音乐无用”和地位卑微就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他把差不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音乐上,把差不多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音乐资料。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久,餐厅配备了钢琴,找了几位钢琴师都不满意。瞅准一个没人的机会,周杰伦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想就被老板知道了。那韵律,那情调,都合老板口味。于是,这个18岁的男孩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当上了钢琴师。机会终于眷顾他了。

他只是迈上了这条路上的第一个台阶。

1997年9月,他长大了一岁。他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伴奏的机会,他却演砸了。他伴奏的音乐,让歌手唱起来非常难听,台下嘘声四起……

周杰伦难受极了,可是他并不灰心。

不久,正是这家他去伴奏的台湾阿尔发音乐公司请他去专职写歌。他很高兴,辞了职就去上任。没想到,安排他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给同事买盒饭。他想,怎么也比餐厅强,至少是个音乐的环境。于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为人数不断增加,他买盒饭从12点一直买到下午3点,连口水都没喝上,他却毫无怨言。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配备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了。

他有了可以放飞梦想的平台,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当他把这些歌曲拿给老板的时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摇摇头。老板感到,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乐曲总是怪怪的,不讨人喜欢。时间一长,老板想,得给他一点刺激,加点压力。周杰伦又送去自己创作的歌曲,老板只扫了一眼,就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周杰伦什么也没说,转身出去时,眼泪流下来。自己创作了这么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没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弃,他不愿意忍受这种屈辱。可是,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就等于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他终于选择不放弃。屈辱激发了一股劲头,他每天都创作一首歌。一连七天,老板每天早晨8点上班时,准能见到他的作品。老板虽然觉得他的作品还不成熟,但是,老板感动了。1998年2月,把他的歌曲《眼泪知道》推荐给刘德华,遭到拒绝——“眼泪怎么会知道?”又把他专门为张惠妹精心创作的《双截棍》推荐给张惠妹,遭到了更加干脆的拒绝。

一次次失败,周杰伦迷茫了。是否还有出头之日,自己还是那块料吗,他开始怀疑自己。就在这关键的时候,老板对他说:“别忘了,你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时候,这一句肯定的话语,胜过千斤奖赏。周杰伦说:“我不能放弃!我不能放弃!我不能放弃!”

在他到这家公司两年多而毫无成绩的时候,1999年12月,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周杰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毫无成绩的人怎会享受如此待遇?当他证实这是“真的”时,热血上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涌出一股拼命的热情,买来一大箱方便面,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喷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直到疲惫不堪时,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创作。连轴转了10天,50首歌创作出来了。

老板佩服他的速度,也佩服他的毅力,兑现诺言,经过大半年的制作,他的第一张专辑《杰伦》制作出来了。刚一上市,就一鸣惊人,被歌迷抢购一空,并得了三项大奖。

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每张专辑都风靡歌坛。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说:“当幸运之神还未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着急,并耐心等待,并非你不是天才,而是时间还未到,我为这一天,努力了20年,而且这中间,我从来不曾放弃。”

中国狗王白手起家

1993年,45岁的樊宪涛在正当年富力强之时,辞去了沛县计经委秘书科长、印刷厂厂长、党委书记的职务,决心重操祖业,卖狗肉。

樊宪涛当过15年兵,回到家乡沛县古城后,触景生情,总是想起先祖樊哙的“鼋汁狗肉”。他是樊哙的77代孙。樊哙曾是汉朝大将,年轻时以屠狗为业,发明的“鼋汁狗肉”远近闻名,以后代代相传。但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失传了。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办一个养狗基地和狗肉加工厂,把祖业重新干起来。

家中,只有70岁的老父亲支持他的想法。1994年1月,樊宪涛带着借来的17万元,与老父亲一起来到城北窑场,挖山开荒建狗园。8月份建成。在专家指导下,他引进了10多个国外品种共1000多只。事业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狗园刚建成两个月,检察院把他带走了,审查了85天,查出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撤销了对他贪污17万元然后辞职的怀疑。然而,当85天过去后,他回到狗园的时候,房子被拆,树被砍,1000多只狗全部死光。老父亲见到他时号啕大哭。17万元付之东流。

樊宪涛这个当过兵的硬汉子,一个趔趄躺倒了。待到他平静下来,重又站起来,挺了挺腰板,说:“不能就此不干!”

他又凑起了13万元,狗园很快又建起来了。可是,他憋气,什么问题也没有,平白无故地被审查85天,致使17万元付之东流,造成这么大损失,什么说法也没有,还有王法吗?他执意上告,讨说法。大约上次被抓后一年,他又被抓起来了。这一次不多不少又关了他85天。释放后,他来到狗园,像上次一样惨,400多条狗一条也不剩了。老父亲说,被很多人抢走了。13万元又一次付之东流。老父亲经不起连续两次的打击,不久去世了。

一般人经过这样两次严重的打击恐怕就偃旗息鼓,不能再干了。樊宪涛却没有倒下,他冷静地思考着。他决定继续养狗,不再告状。他说:“等自己有了钱,这名誉自然也就有了。”

第三次起家,白手起家,从小处来,一点一点发展。他三顾茅庐,从南京农业大学请来教授指导。一年后,他的狗园终于发展起来。他还清了所有的借款。

1997年,他养的狗已达2000只。他培育的苏北特种肉犬已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底又建成狗肉加工厂,他用祖传秘方加工的“鼋汁狗肉”,远销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8年3月,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犬业大王”称号。

中国模特之父的梦想

中国模特之父是张舰。中国的第一家模特公司是他组建的,叫“新丝路”,“丝绸之路”的意思。虽然历尽坎坷,最终毕竟是全国16家模特代理公司与他签署了《模特协定》,类似托拉斯的那么一种组织,实行模特资源共享。

至此,中国的模特市场被他垄断,占有了98%政府出面的大型活动。

张舰1983年毕业于北京纺织学院,分配到北京纺织工业局当设计员。一条平稳的人生之路展现在他的面前。

放着这样一条平坦的路他不走,偏要去走那崎岖的山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次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的时装表演。这一下非同小可,他兴奋得不行。于是,他的命运之路在这里拐弯了。

他立即组建了北京市纺织工业局时装队。这是中国第一支脱产的时装队。12名模特是他精心从纺织女工中层层选拔上来的。他亲自任导演。

模特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难免发生一些冲撞。正演着,男友突然出现,上台拉走女模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条尚未开通的路,使这支模特队并未生存下来。

路难行,还是收心回到原路上去吧。张舰不同意。他的模特事业之梦一旦做起来,就不肯罢休了。

1990年,中国最佳时装表演艺术大赛在北京举行。他听说后,认为这是发展模特事业的良机,他走遍全国去选拔模特。结果,他选拔的陈娟红得了大奖,奠定了模特事业的人员基础。他的模特事业之梦又可以做下去了。

1991年9月,由纺织部有关领导、张舰和陈娟红等5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超级模特大赛。陈娟红从24个国家选手里拿到了第四名。当时真是了不起的成绩。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超级模特。

张舰组建了中国第一家模特公司“新丝路”。1993年冬再次赴美参加模特大赛。但是这次,连十佳都未进。张舰整整痛苦了一个晚上。

中国的模特事业向何处去?他说:“如果再不走国际化的路子,再不与国际大环境接轨,‘新丝路’就玩完了。”

他要留在美国学习。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他只有铤而走险。他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黑人”。尽管国内单位不理解,免去了他“新丝路”总经理的职务,他却认为,为了事业,这一步是非走不可的。

为了生存,他一天要打三份工:上午剪草坪,中午送外卖,下午到钢铁厂搬铁块,最多时一天赚200美元。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最让他难受的是角色的改变。在国内他好歹是个副处级干部;在美国他为人打工,得点烟送茶赔笑脸。

一年下来,他跑遍了美国大型模特经纪公司,学习了英文,还选修了《美国文化》。

之后,他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

回国后,他埋头苦干三年,“新丝路”终于逐渐崛起,垄断了中国的模特市场。

年近不惑的张舰正雄心勃勃。回首望去,16载光阴飘然而逝。他已成为专业模特经纪人,人称“中国模特之父”。

中国最先发明人造骨

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象牙、金属等天然材料来修复人体缺损的骨骼,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最近传来了一个成功的信息,中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年轻的教授刘昌胜研究的人工骨骼,进入了全面的临床推广。

这种人工骨是一种生物的无机材料,白色粉状,用液体调和以后就像牙膏一样可以随意地应用,植入人体内3至5分钟以后固化,与人体骨骼之间黏合,6个月之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并产生新的骨骼。这个领域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国外的研究现在还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的阶段,而中国已成功地使几千位病人受益。

刘昌胜一开始主持这个项目的时候,年仅26岁。

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刘昌胜和他的伙伴们历时8年的心血结晶。

刘昌胜进行人工骨研究完全出于偶然。1993年刚刚获得硕士学位的刘昌胜,被学校抽调到人工骨课题组来。当时这个课题组的工作就是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吸收国外的技术,共同攻克人工骨这一重大课题。最终中方人员组织起来了,全到位了,设备买好了,本来已经同意合作的外国机构,却反悔了。课题组面临困境,要么解散,要么完全靠自己来干。

刘昌胜说:“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真正有主动权。不能放弃,我们自己干!”

刘昌胜和他的伙伴们进入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完善的人工骨技术,各国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技术进展是保密的,没有任何资料。刘昌胜面对的是一片空白。每走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进,非常艰难。经常是早晨六七点钟就开始工作,晚上12点还没走,从来没有星期天,而且条件艰苦。在简易房里面,本来就高温的天气,再加上实验炉子的高温,热得十分厉害。

经过无数次努力,终于攻克难关,在实验室的仪器上显示出了成功的信息。刘昌胜带着样本兴冲冲地直奔医院,做动物实验,但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见到血,就散掉了,根本就没法用。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别说临床了,动物实验也很难做下去。

刘昌胜没有动摇,所有的实验,都从头再来。

1998年,人工骨作为863项目,理论部分和动物实验终于完成了。此时的刘昌胜面临多种选择,如果继续做下去,就要自己拉资金,做临床推广等很多繁重的工作。这并不是他所擅长的。或者就此结束,也算功成身退,换一个国家级课题继续从事研究,或者出国。由于刘昌胜在这一领域已处在世界的前沿,许多国外的机构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在当时,出国对他是最大的诱惑。

刘昌胜知道,如果这个时候退却,前面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个事业也就中断了。他没有退却,努力干着自己所不擅长的工作,一边跑经费,一边跑医院。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医院里,与病人们朝夕相处。临床实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人工骨这个领域,从完全寄希望于国外技术输入,到今天站到世界前沿的位置,一共用去了8年时间。

现在经常会有国外的科研人员登门拜访,希望能从刘昌胜这里获取一些人工骨的信息。2002年3月国际可注射骨与关节替代材料会议在上海举行,35岁的刘昌胜出任本届大会的主席。

不久前,刘昌胜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他将人工骨液化之后直接注射到病人的患处,避免开刀手术的痛苦。他说他的研究还将继续下去,既然已经站到了世界的前沿,就要把这种优势一直保持下去。

无数次失败相加等于成功

1994年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富豪榜,冼笃信名列第三。财富超过5亿元人民币。1996年他投资全国电码电话防伪工程数千万元,1997年带来了1.1亿元的利润。这一年他才36岁。

青年得志,冼笃信的腾龙公司获得很大的成功。

冼笃信的成功来得不易,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得来的。有人总结他的经验说,无数次失败之和等于成功。

1961年12月,冼笃信出生于琼山县龙桥镇三角园村。家里穷,13岁时就上山砍柴,晚上托人运到海口出售。17岁被迫辍学。“没有退路,只能去挣钱养家。”冼笃信说。

冼笃信到海口求父亲的朋友借了钱,到农村收购沉香。沉香是产于海南的名贵中药,能治疗湖南南部的一种奇怪的地方病。他带领几个伙伴到湖南顺利做成这笔生意,不料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投机倒把罪拘捕,没收了所有的钱。40天后回到家时,不仅没挣到钱,反倒欠下了债。病重的父亲承受不了打击,含恨死去。

第二年,1978年10月,他再次借钱和几个伙伴贩运一批中草药到贵州。卖掉货物,买了10只猴子,回到家,死了两只,其余卖掉。长途奔波3个月,没挣到钱,但积累了经验。以后两年,他不停地奔波在两广和云贵高原。

1979年,他借款1万元到河南进了5吨地瓜粉丝,供应春节市场。结果春节过后半个月才到货,延误了销售旺季,又无钱到车站提货,货物存储费越压越多,已接近货物价值。他只提出2吨半,剩下的不要了。这笔货卖出后,赔了1万元。为了还债,他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一头耕牛和姐姐家的一头牛、一只羊。

1980年,他与人合伙贩牛。他们过琼州海峡,到广西大瑶山附近30几个村庄买40头牛,用10天时间徒步赶到南宁,用火车运到湛江,用汽车运至海安,再用船运抵海口,历尽千辛万苦。到第二次贩牛时,才有了利润。

1980年海南公安局和机械局要投资建一个地下防空工程,他赶往海口,承包工程用的全部石料,才算赚了一笔,还清了历年3万元债务,并在家乡三角园村盖起了三间平房。

他的信誉使龙桥公社办公室聘他为产品业务推销员。他在担任推销员的过程中发现可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橡胶。他马上萌生了一个念头:这肯定是市场空白,生产编织袋一定有好钱赚。

他直奔汕头,在塑料编织袋厂打工两个月,目的是学技术。回来立即筹款买设备,建起海南第一家私营塑料袋编织厂。但是资金用完了,没有流动资金。求借无门,他就与南平农场合作生产,利润分成。

1984年他离开南平回琼山县创办公司,1986年圆大学梦,1987年创办海南腾龙实业总公司。从此以后实现了他的逐步腾飞。

逆境必藏成功因素

那些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生意场中获得成功。美国百货大王梅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于1882年生于波士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了一爿小杂货铺,卖些针线。铺子很快就倒闭了。一年后他另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仍以失败告终。

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膳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什么也买不起,这样一来,小饭馆又倒了台。

回到马萨诸塞州之后,梅西满怀信心地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可是这一回他不只是倒闭,而简直是彻底的破产,赔了个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兰做布匹服装生意。这一回他时来运转了,他买卖做得很灵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上商店。头一天开张时账面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现在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区的梅西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了。

在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的土城战役失败了。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他说,失败的原因有三,其中之一是情报不准,说只有三个团的敌人,结果越打敌人越多,变成了不利于我的消耗战,不能继续再打下去。原因之二是红军兵力分散。第一是主要的。找到了这样的原因,就从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种子,就可以保证以后战役的成功。

我们都是平凡人,很少有人能够把一切都学好才去干事情。我们没有那样的条件,我们都是一边干着一边学习。对于过去没干过的事情,难免估计不准,决策错误,失致也就在所难免。去访问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在一系列的失败中摸爬滚打走过来的?他们成为成功者。不是由于他们幸运,他们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第一,失败后不退缩,不气馁;第二,总结经验,找出失败中包含的成功种子,并很快让这些种子在下一次尝试中发芽。如果退却了,这些成功的种子,也就永远发不了芽了。一次次去挖掘成功的种子,就等于一次次地积累认识成功的条件。当所有必要条件都通过失败的过程彰显于您的面前时,您就找到了您所干事情的成功秘诀,那时,成功便一蹴而就了。这是拿破仑·希尔成功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面对逆境的选择

1985年谢美秀父亲病故,母亲多病,弟弟年幼,两个姐姐已出嫁。她仅15岁,家庭重担落在她稚嫩的肩上,她不得不辍学回家。

每天干活操持家务,还是外出挣钱?她小小年纪颇有心计。她说,家里多难,主要是因为没钱,我要外出挣钱。

她到镇上一家裁缝店打工。条件比较苛刻2年学徒无工钱,管吃住,3年出徒每月200~300元。

她想,自己一个农家孩子,年龄又小,谁肯要呢?先出来是第一步,能学到手艺就行。她在裁缝店留下来了。

半年后,裁缝店办服装培训班,老板却不让她听课。她急了,自己来就是为了学手艺,怎么能不听课?老板让她交学费。她跑到乡下找到大姐,东挪西借凑够了200元,交了学费。

老板又说,学习不能影响工作。她就白天学习,晚上加班五六个小时把活干完。她是学习班20多个姐妹中学得最苦的一个。苦难往往转化为动力,她虽然文化偏低,却是学习班中学得最好的一个。

三个月学习班结束了。她立刻告别了师傅。这时,她还是15、岁,还是那么有心计。她说,我不能长期打工,打工只是为了学手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挣到钱帮助家。她找二姐商量。二姐问她,能不能依葫芦画瓢,也开个服装培训班?这样不用太大投资,挣钱也快。她想,自己学到的都已烂熟于心,教给别人,没有问题。她又想,师傅识字还不如自己多,她能办班,自己为什么不能。她买来书,结合自己学的内容整理出新的培训教材。

经过一番筹划,1986年3月,在她迈进服装行业门槛仅仅一年后,她的新潮时装培训班在仙桃市沔城镇开张了。10个学员全是二姐村里的小姑娘。她们学得尽心,她教得也尽心,三个月后,个个都学成了手艺。头一炮就打响了。

她又连续办了三期。在方圆百里之内,提起年仅16岁的谢美秀,已是赫赫有名了。随着学习班的持续,她不断把钱捎回家。不仅供养了母亲,供弟弟念书,还还清了父亲治病欠下的2000多元债务。母亲多年被生活所困的压力解除了,她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愉快的笑容,心都醉了。

她17岁的时候,有人与她探讨人生,她说出了很富哲理的话:“逆境能使人灭亡,也能使人奋起,关键看你的心做出怎样的选择。”她说这话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到,她的未来还有新的逆境在等着她。

她小时候就喜欢照相,一看见相机就眼睛发亮。她没有钱照,却有权梦想,她梦想自己将来开个照相馆。现在,她经济条件改善了,梦想又在她的心头浮现出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一位国营照相馆的职工,要出租他的房子,她的梦想立刻被激活了。她租下了房子,开了一家照相馆。而且,为了这个梦想,她把自己已经熟悉的事业放弃了,全力投入照相馆。

她那么爱照相事业,照相事业却并不领情,她频频失误。因为她对照相事业一窍不通,从来没摸过相机,根本不懂曝光、快门、光圈,暗房技术更是零。她以为像学服装那样,临时抱一下佛脚就行了,哪想到,一干起来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每一个问题都给她造成经济损失,还要丢面子。她三天两头向顾客道歉。她赔得稀里哗啦。她经受磨难的日子就此又开始了。

棚漏偏遇连阴雨,她怀孕了。她请来一个略懂摄影的远亲照顾生意。其间,她心里七上八下,总是不安宁。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满月,她来到影楼,房东却说要收回房子,而且没有商量余地,立即就搬。简直是晴天霹雳,她差一点晕倒,待她挺住身子,眼泪顿时就下来了。

她搬出来了。她坐在家里发呆。什么都没了,而且靠负债度日子。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打击让人受不了。当她得知是她的远亲以高出一倍的价格租下房子时,她更憋气了。

她很消沉,每天在落魄的情绪中打发日子。有一天她在大街上遇到了曾与她探讨人生的那个人。那人说,怎么样,最近好吗?你的话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问,什么话?那人说,你怎么忘了,你不是说“逆境能使人灭亡,也能使人奋起,关键看你的心做出怎样的选择”吗?她的心为之一震。

回到家,她仔细想着这句话,自己是说过,可是自己说的自己怎么都忘了,别人却还记得。她琢磨着这句话,终于开窍了,不就是在于一个心的选择吗?我干吗要选择消沉,消沉就是死亡,我要选择奋起,奋起才能求生,才能发展。

她买来一系列摄影书,起早贪黑地研读,还报名参加了湖北省人像摄影培训班。为了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在实践中印证,她还到影帝廊去应聘摄影师,很顺利就被录用。

经过这样一番磨练,她的伊人影楼又开张了。她不仅逐渐成熟,而且事业越办越大。不久,她斥资买下了“皇宫”在仙桃市的经营权,成立了仙桃市皇宫摄影有限公司。很快,她带动了仙桃市的婚纱摄影新潮流。

她获得了成功,有了新房、轿车和13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她的作品频频获奖。2002年,她又斥资百万买下一块地,要建一个婚纱摄影的外景基地。

当地媒体采访她,她说出了自己17岁时曾经说过的并且又一次让她感触颇深的话:“逆境能使人灭亡,也能使人奋起,关键看你的心做出怎样的选择。”

失败的痛苦催人成熟

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25岁。在跳马比赛时,李宁动作失误,汉城成了李宁的滑铁卢。

李宁1963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市。10岁时夺得全国少年自由体操冠军。1980年进入国家队,以后一路飞扬,8年中获得106枚金牌,成为令国人骄傲的体操王子。一般人的失败也许正常,他的失败不能令人理解,连国家体委的一些好心人也提醒他别随便上街,以免发生意外。10年后,他谈起这次失败还有一种酸楚。他说,当时人们没有砸我的家已经很幸运了。李宁承受了怎样的精神刺激和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汉城奥运会第二年,李宁被聘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年后,李宁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投入50万元开发“李宁牌”运动鞋,其中20万元用于001系列的生产。鞋子生产出来了,全都不合格。第一个回合就遭到如此惨败,李宁心情沉痛。他毅然决定全部销毁这些产品。他说:“让我们从头再来!”那年他不到28岁。

10年后,李宁谈到这些失败时说:“这些失败的痛苦是使人成熟的催化剂。那次奥运会的失利实在是对我人生的打击。办公司做生意首战就失利。现在反过来看,这些失败都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如果没有这些打击,也许我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于什么。”

李宁说:“当第一次失败时,我就感受到,当体育冠军只能是一时,而做企业家却可以干一生。当第一次投资运动鞋失败时,我体会到,做企业是现实的,‘王子’与百姓没有区别。市场不相信冠军。”

李宁说:“归根结底,失败使人变得聪明。”

李宁说,他1997年的一个决定,也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

1995年,李宁在北京创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7亿元,在国内体育用品公司中独占鳌头。1997年,他决定,包括自己在内,高层领导的亲属全部离开公司。他说:“我不想因为亲缘关系而影响公司的现代化进程。”

两堂生动的经商课

亿万富翁李成日1992年下海。他先建厂生产自行车车笛,因打不开市场而失败。他欠下外债80万元。以后,他又与韩国客商签约,生产苏子叶咸菜。结果种出的苏子早熟,纤维嚼不烂。他又失败了。他要赔偿农民的损失,数额更大。

两次惨重的失败,他会怎么样?

他又去借钱了。他还要干。他说:“两次教训,上了两堂生动的经商课。任何课堂的教学也不会这样深刻。它深入到我的神经末梢,触及我的灵魂。它使我这从未经过商的人,思想开了窍。再干,我就知道怎么干了。”

他不再找冷门产品,紧紧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寻找机会。这样,市场大。

他先深入市场调查,看到床上用品有销路。他决定生产床上用品。这个项目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定下来的,比较可靠。

他把投资额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以高利借来了8万元。不再想一口吃个胖子,要走由小到大摸索着干的道路。

这三个变化,都是从前两次惨败中学来的,都是保证他以后成功的种子。

成功的种子发芽了。这第三次投资,生产床上用品,他成功了。

小苗茁壮成长。现在,他是新太阳实业公司的董事长,拥有5个企业,到1999年,拥有资产1.3亿元。

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中含有成功的种子,这是真理。经历过失败的教训,才能走向成功。”

他还说:“失败有两重性,既可以使人从此躺倒,也可以使人获得新生。你究竟选择哪一种,不是命运使然,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失败。如果失败时你将你的心力用在努力寻找成功的种子上,你的未来就是幸运的。否则,成功者的行列里就永远不会有你的身影。”

离成功仅剩一步

有一个女青年,她经历了十几次失败,获得了成功;然后,又经历十几次失败,现在仍未爬出低谷,但是,她仍在继续奋斗。

从1985年开始,她打过工,开过幼儿班,卖过服装,做过木耳菌,卖过馒头,卖过布娃娃,学过草编,学过玩具组装,做过人造大理石,开过复印部,办过电脑打字学校,直到1996年销售天狮公司保健品,才算成功。她挣了100多万元,1997年9月还获得了一辆红旗轿车的奖励。

1998年以后,她就开始了失败的历程。

1998年5月,推销生命光素保健品失败,损失3万元。

1998年6月,推销拔罐失败,损失1万元。

1998年7月,推销褪黑素失败,损失1万元。

1998年8月,推销保健品OPC失败,损失2万元。

1998年9月,推销汽车节能剂失败,损失60万元。

1999年6月,推销体元堂保健品失败,损失40万元。

2000年3月,推销点钞液失败,损失1万元。

2000年5月,推销法国虎哥保健品失败,损失40万元。

2000年8月,推销糖尿病治疗仪失败,损失12万元。

三年时间,经历了9次失败。其中,有两个产品,干了一年都未打开市场。还有两个产品,干半年未打开市场。

三年中,这么多失败,一次接着一次,决心下了一回又一回。一次次地憧憬,一次次地失望。

然而,这位女青年却始终未倒下。

她欠下许多外债。催债的人不断登门。每次催债时,她的精神上都经历一次痛苦的煎熬。她卖掉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得款近30万元。其中,20万元还债,剩下10万元,她一咬牙,不还债了,投资糖尿病治疗仪。她要最后一搏,挣了钱再还。

多次失败的经验,使她稳重多了。她觉得这次不会有问题了。果真,糖尿病治疗仪刚推入市场,就出现好势头。她心头一阵喜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就在久旱的禾苗盼来春雨时,意想不到的变故又发生了。她又一次跌入失败的深渊。

她已经拼没了所有的资金,拼掉了所有的实力。30多万元外债不断催要。她叫天不应,叫地不答。一个小女子,该怎么办?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失败?她举目望苍天,绝望般地呼喊着。

她仍然没有躺倒,仍然坚强地挺立着。只要借到路费,她就出去寻找机会。她得到一个又一个信息,有的没有把握,有的不具备实力。她还在寻找。

她相信,她一定能找到一个事业,干成功。

她为什么能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保持斗志呢?

她的回答很简单。她说:“我不能倒下。我一倒下,就全完了。”

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这是生命本能的呼喊。它排除了意识上的一切杂念,就像《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中的女主角,在绝境中喊出“我要活”一样。她们真的活下来了。

她周围所有的人都看出了她身上的优秀品质。

她周围绝大多数人都说,她离成功已经不很遥远。

苦难会变大财富

拿破仑·希尔在这一章里,写了自己的亲身遭遇。

他写道,我的一个儿子,一出生就没有耳朵。他将终生听不到声音。当父亲的,心里难受极了。我发誓,一定要让他听到声音。这是发自内心的甚于一切的渴望。

我发现,他长到大一点,开始注意四周事物的时候,他有微弱的听力。这个发现使我高兴不已。因为我知道,哪怕只有一点点听力,就能发展。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件让我惊喜的“意外”。这个“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们买了留声机。孩子围着留声机,好奇而兴奋。两个钟头过去了,孩子还在留声机旁边。难道他听到了声音?我警觉起来。突然,我发现,他站在留声机前面,牙齿咬着留声机的外壳,一动也不动,神情十分专注。他在干什么呢?

当我发现,他是在听时,我简直大喜过望。“我的儿子可以听到声音了!我的儿子可以听到声音了!”我不停地高喊。

后来我又发现,我说话时,把嘴唇贴在他耳后的乳突骨上,他可以很清楚地听到我在说什么。

这以后,每天孩子临睡觉前,我都给他编撰故事,培养他的自信心、想像力和做个正常人的渴望。

其中有一点是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每次讲的故事,我都赋予它新的戏剧性色彩,借以让他知道,他的不幸并不是他的包袱,反而是他可贵的资产。

我所研究的成功哲学到处都在显示着祸福相依、利害共存的道理。我告诉我的儿子,他其实比自己的哥哥“占了便宜”。我还告诉他,这个好处会展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学校老师看到他没有耳朵,会对他特别关爱和照顾。等他大了以后,他去卖报纸的时候,顾客看到他没有耳朵,却勤劳不懈,刻苦奋斗,买了报纸后,会额外给他一些赏钱。

他7岁的时候,证明了我对他的教育成果。

有一天下午,他向邻居鞋匠借了6分钱,买了报纸。卖完之后,又再去买报纸。反反复复卖到晚上,他还清了6分钱。还有42分钱的净利。

我们当晚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睡熟,手里紧握着这笔钱。他妈妈松开他的手掌,拿下硬币,然后哭了。我们让孩子有自信的用意已经见效了!我看到了一个勇敢自信、雄心勃勃的小生意人!

我坚持不让他上聋哑学校,不让他学手语。目的是不让他产生依赖,一定要刺激发展他的听力。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仍然是老师在近距离大声喊叫的时候,他才听得见。但是他的听力发展了。

念高中的时候,他用过一阵子电子助听器,但是效果不大。念大学的最后一个礼拜,发生了一件转变他一生的事,就是凑巧有个机会让他试戴另一种助听器。因为以前的效果不大,所以这一次,他先是不以为然,不抱希望。可是,当他满不在乎地戴上这一新款助听器的时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他欣喜若狂。好像魔法一样,他渴盼已久的听力变成了现实。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听到真正的声音了。那一刻,他耳边响起的是比任何音乐都美丽的声音。

就在这时,命运之神降临了。他把他的缺欠转化为对等的资产了。

他给助听器制造厂商去了一封信,表达谢意。厂商因而邀请他去纽约参观。就在他和总工程师讨论他的世界如何大为改观的时候,有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心中。也就是这一个念头,把他的苦难变成了资产,注定了不仅带给众人幸福,也为他自己带来了财富。

他闪现出的这个念头是,他要把自己的经历告诉需要助听器的人们。

整整一个月,他努力做研究。他分析了行销系统,草拟出与听障人士的沟通方法,写出了两年的计划书。当他把这一切向该公司展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