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愈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11:21:40

点击下载

作者:唐孝华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自愈法

心理自愈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心理自愈法作者:唐孝华排版:skip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ISBN:9787518049691本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preface

随着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心也变得焦躁不安,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其实,完全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问题大小不同而已,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正视它,甚至任其发展,这才是最可怕的。

有人说:“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近日,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中每年有22人轻生,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学生在16%以上,这揭示了当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状况,正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疏导,才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生活的安全感,更需要生活的幸福感。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如何幸福健康地生活,实现和谐人生不仅是现代人关心的,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因此,关注人类的幸福感、引导人们拭净心灵之窗、远离“隐形杀手”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值得庆幸的是,忙碌于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应该找寻一个洗涤自己心灵的办法,它能让我们远离浮躁、遏制欲望、豁达为人、抵制诱惑、戒掉抱怨、笑对逆境,能让我们的心在烦琐的生活之外找到一个依托,能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提高自己,修炼自己。

现在,人们也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通常,人们往往求助于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机构,然而这并非长远之计。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的身心天生拥有自愈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自身的本能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自愈方法,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找到人生幸福的终极方法。

对此,或许,你需要一位心理自助导师,他能引导你抛开世俗的烦恼、帮你发现并接受最本真的自我。而本书就是这样一位导师,跟着他的脚步走,你会逐步找到自己在尘世中的坐标,让自己的心有个归宿。

本书从生活、工作、 情感、学习等诸多方面入手,针对人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全方位的阐述和建议。阅读完本书后,相信你会有所收获,也能清除掉那些干扰你前进的心灵污垢,那么,无论外在世界发生了什么,你都能以一颗淡然的心来面对,都能做到不骄不躁、得失淡然、去留无意、荣辱不惊,相信此时,幸福感便会在你的心头涌动。编著者2018年3月  第1章 检测自我,找出你的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步加大,和人们的身体一样,不少人的心理也出现了亚健康,而患心理疾病人数也在不断添加。在这种形式下,我们不得不对个人的心理状况愈加重视。很多人都会问:怎么才能知晓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做自我检测,学会自我检测,学会关爱自己,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为了能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美满,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打开一扇窗!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十标准

新的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健康与患病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据此可知,身体健康但精神和交往却存在问题,并非真正的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为此,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提到一个名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身体处于该种状态时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与措施。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效能目标使人们环境健康生活保持并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那么,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定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足的安全感;(2)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正确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作品等;(3)接触外界,不孤僻;(4)生活目标切合实际;(5)保持个性完整和和谐;(6)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具备良好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8)有一定的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这10条标准,具体地阐述心理健康的定义,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以上10点标准,那么,你就是个心理健康的人;相反,如果大部分或者几乎无法达到这些标准,可能你的心理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产生心理疾病了。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全部是来源于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或者错误转换在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暗示。”也就是说,心理疾病与患者自身的内在联系有关,要删除患者内心错误的暗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患者自身进行暗示和调节,也就是心理自愈。

的确,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如何在家庭责任、工作及人际关系的压力中做个“走钢丝的能手”,在家庭和事业间掌控平衡、在职场自在地游弋是现代人的必修之课。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们一定要懂得自我调节,如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到适当的场合大声喊叫或者痛哭一场。而对于一些不会调节身心的人来说,他们很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引起一些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疾病,如头疼、高血压、胃溃疡、腹泻、关节炎、心脏病,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引发癌症。

当然,这些心理障碍或者疾病未必都是因为心理压力引起的,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心理调节和自愈,就会加速这些心理问题的恶化。为此,心理医生建议,加强自我引导,放松身心,以此来缓解心理问题,进而让我们清扫心理垃圾,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生活。关于心理健康与否的几种心理类型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心理健康也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那么,大家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呢?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你是否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理类型。

1.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被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因素刺激,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不过庆幸的是,本人能识别出烦恼并做出相应的调节,身边的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来说,只是有心理烦恼的人不会影响他人,其本身也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能自行缓解。

然而,如果本人不能进行调节的话,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此时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这类心理烦恼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

2.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在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影响下,当事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个性心理偏差,在某一段时间内被某个特定的因素引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难以摆脱,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的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在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配合药物治疗是辅助手段。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专业人士,因为普通人无法为其提供帮助,周围的人也发现了其行为的异常,但是并不能理解。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与遗传变异、神经生化以及脑结构异常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康复期是有效的,这种类型一般叫精神病。

上述就是对心理的分类,相信能加深你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深度,当然,这只是初步分类,要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还需要寻求其他途径。心理疾病重于生理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决定人的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其身体患病的概率明显低于那些内心孤独、缺少幸福感的人。

人类许多生理疾病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关,而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有时心理因素甚至起主导作用。

人的免疫功能与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人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与人的生活环境、家庭和社会背景、文化因素、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心理专家建议,培养一个人的良好性格应从小开始。

那些热情、开朗且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一般人际关系更和谐,更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在遇到一些心理应激反应时也能有较强的耐挫性,从而使自己的免疫功能不受伤害。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困难,对此,我们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适应客观现实,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免疫力。

国外调查报告显示,C型(性格为内向,抑郁)性格的人癌症的患病率是外向型的3~5倍,可见,随时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防病防癌。我们要想有个好的心情,就要对外界事物有积极乐观的理解,好的情绪状态使大脑及下丘脑等神经系统通过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作用于内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等,影响免疫细胞,使其增强免疫功能,这对防病防癌非常有利。例如,垂体前叶分泌的多肽物质生长素可使自然杀伤细胞(NK)及巨噬细胞活力增强,免疫细胞生成的白介素(IL)及各类干扰素(IFN)均有杀细菌、抗病毒及排异物作用。1型干扰素可抑制儿童血管瘤和白血病发生。抑瘤素M可抑制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增生。白血病抑制因子可控制白血病发生。肝细胞调节因子可抑制肝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及鳞癌细胞的生成。被白介素2激活的NK细胞称LAK细胞,它有明显的杀伤体内各种癌细胞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不但可延缓癌症发展,还可减轻毒素及败血发生。

另外,从心理角度看,我们也有必要学会自我调节,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危害多多。(1)伤及自己:有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人可能会选择自残乃至自杀的方式伤害自己,而自杀是危害最大的自伤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25~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2)祸及他人:当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危险行为,如攻击他人时,被攻击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往往会受到身体或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的人。(3)殃及家庭:精神心理疾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问题,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4)危及社会:有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地记恨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的确,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的压力、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是现代都市的生活特征,心情不好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工作累了停下脚步歇一歇,让紧张的大脑放松一下。这样,你的心里会充满阳光,每天会有一个好心情。心理疾病的几种分类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以前都没有注意到的,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这里,我们从严重程度将心理疾病进行划分,主要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接下来,我们针对患者的年龄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

1.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多动症、自闭症、夜尿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偏食、咬指甲、异食癖、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拔毛癖、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2.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征、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考试综合征、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恋爱挫折综合征等。

3.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性心理疾病:自恋癖、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性厌恶等。

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默氏病、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征。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声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除此之外,还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4.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经前综合征、胃肠神经症、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默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5.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所致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因为家庭因素或者变故引起的精神障碍,如丧偶综合征。

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不良状态会越来越突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心理自愈术,轻松地生活并面对现实,当然,在自我调节无果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人类心理不健康之种种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常常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如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以至于有人说:“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那么,我们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现呢?

1.心理缺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基本符合标准的,即谓心理健康。

然而,在心理健康人群与疾病人群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心理缺陷人群,这类人通常有这样的或者那样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却并不是心理疾病,对此,我们称为“心理缺陷”。

所谓心理缺陷,是指当事人自身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具备心理调节和适应这一心理平衡的能力,其心理特点已经明显偏离心理健康的标准,但还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和心理卫生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1)性格缺陷。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几种。

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抗压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易诱发心理疾病;

偏执性格:敏感、多疑、固执、嫉妒心强;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内心孤独、对人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无力性格:易疲倦,常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常述说躯体不适,有疑病倾向;

不适应性格: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差,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爆发性格: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即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动;

强迫性格: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性格的人易发展为强迫症;

攻击性格:性格外向、好斗。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出敌意和攻击行为;

癔症性格: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不深刻。热情有余,稳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为癔病。(2)情感缺陷。常见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几种。

焦虑状态:对待周围的事物、人际关系等表现出紧张和忧虑的情绪、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当事人并没有轻生意识,反而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是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忧心忡忡。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这种人缺乏生活的动力和情趣,生存欲望低下;

疑病状态:总认为自己身体有病,求医心切;

躁狂状态:活跃、好动、兴奋、动作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有强烈的欣快感。这种状态易发展为躁狂症;

激情状态:经常呈现出激情状态,应视为心理缺陷;

淡漠状态:对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孤独、不合群;

幼稚状态:心理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情绪幼稚化,表现出“老小孩”式情感;

反常状态:情感反常、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情感状态。

2.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亦称病态心理。心理是就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各种心理现象的总体而言。行为则指人的各种活动,不仅包括那些能够被人观察或测量的外显活动,也包括那些间接推知的内隐活动。变态心理表现为个体心理变态的主要标志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各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总称。变态心理不只限于精神病人的心理变态,也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异常。根据心理障碍的表现,变态心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智力落后:智力水平与思维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现出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

人格障碍:人格明显偏离正常轨道,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例如,酒瘾、反社会行为等;

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已失去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或对外界的接触能力。例如,精神分裂症;

缺陷心理障碍:指大脑或躯体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例如,大脑发育不全所导致的心理障碍、聋哑盲人的心理障碍等;

心身障碍:由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障碍。例如,高血压病等;

特殊条件下的心理障碍:在催眠、暗示、气功、某些药物作用下出现的心理障碍。

因此,生活中的人们,如果你有以上几点中的一点或者几点表现,那么,你可能心理不健康了,需要认真对待,在自我调节无效的情况下,有必要寻求医生帮助。试图消灭心理问题并不可取

在很多方面,现代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持有不同的观点。就心理问题的治疗而言,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就是将对方的心理问题消灭,然而,很多传统心理学家不曾预料到:就好像是暴风雨后即将泄洪的水库,你堵住了左边出口,右边出口又漏水,很快,上面也快决堤了,结果是越堵问题越大。例如,某个嗜赌的赌徒,通过心理医生的治疗,他好赌的问题解决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抽烟成瘾,也许他又去寻找医生的帮助,他的烟瘾也戒除了,但又没过多久,他很可能会暴饮暴食,于是,问题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这大概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

在心理催眠界,艾瑞克森是泰斗级的人物,在他的治疗经历中,曾经有一位强迫症患者。他找到艾瑞克森并说自己患有强迫症,因为每天出门前,他总是会不断检查门是不是已经锁好了,并且,他常感到自己缺乏力量,感觉无力应付外界的干扰。

接下来,艾瑞克森继续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告诉他:“这很好呀,安全意识很到位,在你暂时无足够能力应对外界时,我们也认为这样能帮助你解决某些问题,所以,暂时来说,我认为你并不需要戒除这一好习惯。只不过……”“只不过什么?”这让这名患者感到很惊讶,此时,他睁大了眼睛,想知道艾瑞克森的“只不过”后面的答案是什么。

艾瑞克森说:“只不过,只是检查门还不够吧,因为即便你已经锁好了门,但如果盗贼真的要进屋的话,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所以,我认为,为了保险起见,你最好在门的后面放一根粗棍子,另外,你还要加强身体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只有这样,你才能与盗贼抗衡,不是吗?”

艾瑞克森说完,发现患者轻轻地点了点头,这表示对他的观点认同。

按照艾瑞克森的建议,这位患者回家后就在门的后面放了一根粗棍子,并开始锻炼身体。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足够强壮,才能拿起棍子去抵抗盗贼。

后来,他又来找了几次艾瑞克森,在这几次的沟通中,艾瑞克森交给他很多寻找安全感的技能,如如何报警、怎样和邻居建立更友好的关系、遇到灾害该如何逃生等。渐渐地,他不再关心门是否锁好,因为此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给自己安全感了。

很明显,上面这一案例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不同。这里,艾瑞克森并没有否定患者总是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一做法是滑稽的,也没有试图消灭这一心理症状,而是先认可了其心理状态的必要性,这是一种尊重患者对安全的需要,接下来,他才开始支持和帮助对方,让对方逐渐建立起安全感。

其实,艾瑞克森的这一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其他情况中,如一个女孩因为太胖被男友嫌弃,此时的她正疯狂减肥,如何使她调整心理?此时,你最好认可和接纳她的做法,支持她减肥,再逐步帮助她获得被爱。

下面我们来更详细地谈谈其心理原理。

我们都知道,人在产生某种负面情绪的时候,通常都会找到宣泄的方式,如一个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可能会摔东西、骂人甚至是打人,也有人会去求助于自己最信任的人,方法很多,但不管是哪种方式,他总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

同样,当一个人内心缺乏安全感或者感觉不被爱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所表现,如案例中的总是检查门是否锁好的患者,女孩因为胖被嫌弃而疯狂减肥等,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已经超出了常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症状或者症状性表达。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数量的多少,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范围很小,还以上面两个案例为讨论对象,他们的表达方式都只有一种,也别无选择。

如果一个人受了委屈,却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告诉他不准哭、不许闹,更不许对别人有情绪,那么,在无法表达的情况下,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下结论:试图单纯地减少表达,消灭某些心理症状,不是明智之举。

可能你会产生疑问,既然消除心理症状不明智,那为何不直接将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呢?这样就能“治标也治本”了。乍一听,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但这句话是完全建立在消除人类各种需要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滑稽的。我们都知道,人有各种需要,有些是必需的,有些则是非必需的,如对生存的需要、对爱的需要等,可以彻底消除吗?也许是可以的,但你的人生就不会完整了,你就会变成和机器人一样没有感情和情绪,你的人生也会失去色彩。

可见,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心理症状,更要看到其症状背后所要表达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完全不必费尽唇舌地处理心理问题的根源,只需要认同并扩大其表达范围的方式,将其内在动力或能量引导到建设美好未来这个方向上来。

可见,在心理自愈这一方面,你应扩充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你的身心会更健康,你的生活也会更添色彩。  第2章 掌握心理自愈疗法,做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身体一样,人们的心理也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一些人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对人生幸福的追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治愈自己心理的方法,只有把自己历练成一个快乐、阳光、积极、坚强的人,这样才能做好迎接明天的准备。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人生苦短,有喜就有悲,正如天气有晴有阴一样,阳光不会一直照耀着我们。正如旅途一样,生命之旅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羁绊出现。那些羁绊、不如意,难免会使我们的心头产生重负,但如果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一直放不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充满灰暗,我们也会感到身心俱疲。事实上,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宽待自己,都要做到不念过去,要朝前看,只有这样,我们的旅途才会充满阳光。

的确,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构成的。如果我们能积极向前,想的都是欢乐的事情,我们就能欢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的确,人生在世,快乐地活着是一生,忧郁地过也是一生,是选择快乐还是忧郁?这完全取决于做人的心态,正确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培养自己乐观的心态,远离悲观,它既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在一座古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叫法正,他所在的寺庙常年香客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前来找他答疑解惑,或者拜他为师。

一天,古寺庙来了几十个人,这些人面目可憎,他们告诉法正禅师自己都活得很辛苦、很痛苦,希望法正禅师能给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摆脱痛苦。

法正禅师听说他们的痛苦后,笑着对他们说:“我屋里有一堆铁饼,你们把自己所仇恨的人的名字一一写在纸条上,然后一个名字贴在一个铁饼上,最后将那些铁饼全都背起来!”大家虽不明就理,但都按照法正禅师说的去做了。

于是那些仇恨少的人就背上了几块铁饼,而那些仇恨多的人则背起了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铁饼。

一块铁饼有两斤重,仇恨轻的人背上就有几斤重,而那些仇恨重的人背上则有几十斤重,因此这些人背着铁饼,难受至极,不一会儿就大喊受不了:“禅师,能让我放下铁饼来歇一歇吗?”法正禅师说:“你们感到很难受,是吧!你们背的岂止是铁饼,那是你们的仇恨,你们的仇恨你们可曾放下过?”大家不由得抱怨起来,私下小声说:“我们是来请他帮我们消除痛苦的,可他却让我们如此受罪,还说是什么有德的禅师呢,我看也不过如此!”

法正禅师虽然人老了,但是却耳聪目明,他听到这话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大家说:“我让你们背铁饼,你们就对我仇恨起来了,可见你们的仇恨之心不小呀!你们越是恨我,我就越是要你们背!”有人高声叫起来:“我看你是在想法子整我们,我不背了!”那个人说着当真就将背上的铁饼放下了,接着又有人将铁饼放下了。法正禅师见了,只笑不语。终于大部分人都撑不住了,一个个悄悄地将背上的铁饼取些出来扔了。法正禅师见了说:“你们都感到无比难受了,都放下吧!”大家一听立即就将铁饼放了下来,然后坐在地上休息。

法正禅师笑着说:“现在,是不是觉得轻松多了?其实,你们的仇恨就好像那些铁饼,你们一直背负着它,就感到很难受、很痛苦。如果你们像放下铁饼一样放弃自己的仇恨,你们也就会如释重负,不再痛苦了!”大家听了不由得相视一笑,各自吐了一口气。

法正禅师接着说道:“这些铁饼,你们才背了一会儿就感到难受至极,那么,如果背一辈子呢,怎么受得了,而现在,你们心中还有仇恨吗?”大家笑着说:“没有了!你这办法真好,让我们不敢也不愿再在心里存半点仇恨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都把曾经的仇恨、悲伤、嫉妒等各种情绪放在心上,但这些负面情绪正是让我们劳累的重负,如果你不愿意放下,那么,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让自己受罪。如果你心头有重负,不妨放下吧,你会发现,你就像卸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轻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甚至大多数时候,这些过去是悲伤的,只不过有的人愈合得天衣无缝,有的人留下累累疤痕,有的人在小小不然的刺激下,就面目全非。我们可以受伤,我们可以流血,但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医治好自己的伤口,尽可能仍旧如新,没有幸福,谁也别想留住健康。

尘世之间变数太多,事情一旦发生,就绝非一个人的心境所能改变。伤神无济于事,郁闷无济于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将心头的重负卸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快乐,获得幸福。保持心理健康,走出心理牢笼

我们都知道,人的心理也和身体一样,是有一定的承受负荷的能力的,一旦超过了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心理的创伤。此时,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随处可见。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和分析后得出一点,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心理治疗的方法来清除心理阴影。下面我们来看看陈娟女士的故事:

陈娟今年36岁了,带着一个5岁的儿子天天。一年前,儿子4岁的时候,她和老公离了婚。离婚之后,陈娟的心情特别差,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她甚至一度想到自杀。当初,陈娟之所以和老公离婚,是因为老公有了第三者。因此,陈娟对这件事情久久不能释怀,即使离婚之后,只要想起这件事情,她就想歇斯底里地发作一番。的确,对于任何女人而言,都很难容忍自己的老公出轨。为此,陈娟变得越来越抑郁、暴躁。离婚一年多之后,曾经有很多人给陈娟介绍过对象,但是,陈娟觉得自己离婚了,还带着个孩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找到真心爱自己的人。就像当初,她和老公也是自由恋爱的,感情非常好,但是现在却以这种局面收场。所以,陈娟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地生活着,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往事,陈娟总是心如刀绞。

转眼之间,又过了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娟认识了吴凯。吴凯比陈娟小两岁,一直单身。吴凯很喜欢天天,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主动要求带天天出去玩。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久了,天天刚开始的时候很胆小,但是自从和吴凯出去玩之后,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了。其实,陈娟知道吴凯的心思,不过,她还是很害怕,不相信吴凯是真心接受天天的,更不相信吴凯是真心喜欢自己的。即使是真心的,她也不相信吴凯这是考虑成熟的决定,而认为吴凯所做的一切只是一时冲动。虽然陈娟表面上很平静,但是内心却很痛苦,她一直在挣扎,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接受吴凯,还是不接受。后来,陈娟开始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寻找心理自愈的方法。

一次,忙碌之余,她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开始进行自我暗示:“你想象一下,在某个周末的下午,阳光和煦,吴凯带着你和天天,开车来到野外,你的身后是一片草地,你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吴凯为你和天天拍照……”想到这里,陈娟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

陈娟明白,自己内心是喜欢吴凯的。

后来,陈娟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闺蜜刘阳,刘阳对她说:“我想,你应该承认,你对吴凯是有好感的,是吗?”陈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刘阳继续说:“其实,你的心结在于你不相信有人会真的爱上一个离婚的而且还带着孩子的女人。”陈娟又沉默地点了点头。“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即使你离婚了,还带着孩子,而且还遭遇过一个男人的背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也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没有地久天长的爱情。实际上,不是别人接受不了你,而是你自己没有接受自己,你太介意离婚的经历了,所以才会觉得每个人都介意。而真相是,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很多时候,真爱能够摒弃一切世俗的观念。你要相信,如果一个人爱你,他爱的就是现在的你,虽然离过婚,还做了母亲,但是你有小姑娘所没有的成熟,而且历经沧桑之后,你必然更懂感情。只要你从心底里接受了自己,你就不会再感到犹豫和纠结了。”听了刘阳的疏导,陈娟解开了心结,决定重新面对生活和爱情,也决定和吴凯正式地相处一段时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刚刚从心底里放下了自己之前的经历,就感到非常轻松。和吴凯在一起,她找到了初恋的感觉。

正如故事中陈娟的闺蜜刘阳所说,很多时候,自己是自己最大的障碍。故事中的陈娟,之所以那么痛苦和纠结,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自己过往的经历,并且耿耿于怀。在进行了自我调节后,她解开了心结。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能心平气和,是因为他们存在某种心理阴影。荣格曾经问过,你到底是想做一个完整的人,还是想做一个好人?无疑,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连自己都不愿意触碰的阴暗面,是的,就是这样,不仅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不想面对。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掘并且赶走这些心理阴影呢?

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心理自愈法,能使人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能让人卸下伪装、袒露自己的心声,也能让人正视自己的心理阴影,从而逐渐摆脱和克服它。找出痛苦的症结,保持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很多有精神问题的患者患病是有一个过程的,他们的潜意识中长期存在一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或者曾经受到过某种心灵的创伤,并且,这些焦虑症状早以其他形式体现出来,只是患者本人没有对自己的情况引起重视。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实全部是来源于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或者错误转换在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错误的暗示。”那么,如何删除错误的暗示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心理自助。

为此,在心理自愈的过程中,我们建议,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找到心中痛苦的症结。

小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马上就要硕士毕业了,但一直以来,他的心里都有解不开的结,他很不合群,总是莫名其妙地悲伤,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他在网上无意间发现,原来催眠是一项神奇的技术,也许可以帮助到自己。

于是,这天,他来到了催眠室,在催眠师的引导下,他进入了催眠状态,并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楚。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其实,以前我的人际关系很好,即使现在,其实大家也不讨厌我 ,我一直比较乐观、阳光,只有一件事使我很痛苦,就是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自卑过,担心自己即使念到硕士,还是找不到工作,我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怕父母失望。这病是我经过的最痛苦的事情了。”

在利用催眠法找到了小刘的症结,等小刘从睡梦状态清醒后,催眠师继续说:“其实,小刘,你知道吗,你这件事和很多事情比,根本不算什么,我就知道前些天在你们学校,有个男孩出车祸了,居然一夜之间成了残疾人,其实,你比他幸福得多。不过我很荣幸,今天你能把这些话都告诉我。你可以多去孤儿院、敬老院看看,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生活,半个月以后,你再来找我。”

按照催眠师的话,半个月以后小刘又来到了催眠室,但是此时的他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他还告诉催眠师,原来这个世界上比他悲惨的人太多了,自己的事根本不值一提,最近,他已经提前和一家外企签约了,新生活很快就来了。

这则事例中,催眠师通过催眠法找到了小刘痛苦症结,再进行心理疏导,进而让他摆脱了痛苦的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催眠能放松人的身心,让人进入无意识状态,求助者能把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催眠师,把催眠师当成最信任的人,进而愿意将心底所有的秘密告诉催眠师,并愿意接受催眠师的意见和指导。

事实上,很多数据和事实一再说明了这样一个令人感到遗憾和痛心的现象:有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并最终想不开的人,大多数都是从来没有寻求过心理帮助。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选择了轻生的道路,就是因为他们有过多的心理压力而又不选择倾诉。现实中多数人选择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去勇敢地正视和面对它,没有积极地进行规范治疗,结果导致悲剧事件屡屡发生。

因此,生活中的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应该学会心理自助,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调整,把深层意识中引起焦虑和痛苦的事情发掘出来,必要时可以采取合适的发泄方法,将痛苦和焦虑的根源尽情地发泄出来,经过发泄之后症状可得到明显减缓。

弗洛伊德曾说,人都是有人格的,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格是“转换模式的集成”,人也都是有本我的,一个人的本身代表着的就是本能欲望,我们要根治心理疾病,是不能消除欲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只能删除人的转换模式了,然后,我们要重新塑造出一个人的人格,也可以说,重塑人格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才会否定从前的自己,肯定现在的自己,才能重新为人。

因此,我们要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就要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方法有很多,如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回忆,但无论如何,作为我们自身,要想塑造全新的自我,就要愿意改变并真正做出实际努力,这样,每个人的心理疾病就都是可以被治愈的。心理自愈是保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为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学习自我心理治疗。并且,中国人也常说,防患于未然,任何事都要居安思危,也就是说,最好在问题未发生就找到预防措施,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就好比婴儿在刚出生时会进行很多种疫苗的注射,因为父母知道,与其花很多钱去治病,还不如做好疾病防范工作。然而,让现代社会的人们感到困扰的绝非只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有很多心理问题。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为生计奔波,都要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常常需要周旋于各种应酬场合,会感到压力大、身心俱疲,因此我们很少花时间来进行身心的调节。但你发现没有?立身于尘世中太久,你是否经常有种孤独、寂寞、窒息的感觉?你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心是否曾经被一些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笼罩过?你是否已经变得人云亦云?为此,处于闹市中的我们,都要做到给自己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对此,心理自愈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心理自愈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1.健心减压,离不开心理自愈

你曾经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夜晚下班回家,远离了应酬,远离了工作,你倒头躺在沙发上,将双脚抬起来,任意地摆放着,或者可以跷个二郎腿,你不用担心会有人说你没有教养,接下来,你可以随便找本杂志盖在脸上,闭上双眼,让眼睛也好好享受一下,然后你可以放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打开你的心,任凭思绪纷飞,你的记忆库被打开,开心的和不开心的回忆都会跑出来,想到忘情之处,脸上有温热的液体慢慢滑下,你也不知道这是幸福还是痛苦,但你已经深陷其中。徜徉在记忆的迷宫里,享受着亲情、友情、爱情,正如炊烟袅袅升起。

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我治疗,进入放空的状态,我们能忘记所有烦恼,能看到最为简单和质朴的快乐,然而,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又有多少懂得通过这一方法来减压呢?

曾经有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人,他在朋友的劝说下来看心理医生,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太大了,心灵好像已经麻木了。

诊断后,医生证明他身体毫无问题,却觉察到他内心深处有问题。

医生问年轻人:“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我不清楚!”“小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医生接着问。“我最喜欢海边。”年轻人回答。医生于是说:“拿这三个处方,到海边去,你必须在早上9点、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分别打开这三个处方。你必须同意除非时间到了,否则不得打开。”

于是,这位年轻人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

他到达海边时,正好9点,没有收音机、电话。他赶紧打开处方,上面写道:“专心倾听。”他开始走出车子,用耳朵倾听,他听到了海浪声,听到了各种海鸟的叫声,听到了风吹沙子的声音,他开始陶醉了,这是另外一个安静的世界。快到中午的时候,他很不情愿地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道:“回想。”于是他开始回忆,他想起小时候在海边嬉戏的情景,与家人一起拾贝壳的情景……怀旧之情汨汨而来。近下午3点时,他正沉醉在尘封的往事中,温暖与喜悦的感受使他不愿去打开最后一张处方,但他还是拆开了。“回顾你的动机。”这是最困难的部分,亦是整个“治疗”的重心。他开始反省,浏览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状况、每一个人。他很痛苦地发现他很自私,他从未超越自我,从未认同更高尚的目标、更纯正的动机。他发现了造成疲倦、无聊、空虚、压力的原因。

这个事例中,这位年轻人接受医生的建议来到海边,进行了自我引导和暗示,通过倾听、回想、回顾这三个过程,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自私、从未超越自我,这就是他感到空虚、压力大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正如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有形的垃圾一样,我们要想彻底消除倦怠,也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刻清洗心灵和头脑中那些烦恼、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真正让自己时刻心如明镜、洞若观火,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工作,而释放这些不健康的心灵毒素的方法之一就是自愈。

2.心理自愈是保持身心健康和完整所必需的

现今社会竞争之激烈早已不容分说,然而正因为如此,人们变得越来越理性,逐渐收起自己的感性,这一做法被很多人赞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人们情绪的堵塞,无法得到释放而累积,另外,为了逃避自己的情绪,这些人又会更加理性,结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正如很多人说的:“我活得就像个机器人。”

所以,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要保持自己的情绪通道是畅通的,每天的负面情绪都能得到及时释放,这样才能身心轻松,快速恢复活力。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周期性地进行自我调节,来保持情绪通道畅通。

总的来说,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你愿不愿意,心理自愈都是保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我们也有必要学习和将其运用到平日的生活里,从而运用它来进行身心调节。一切已成为过去,别让过去成为你的包袱

莎士比亚说过:“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哀叹。他们会用情感去寻找办法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因此,请抛却那些失败之后的不安吧,如果你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破釜沉舟,就必须勇于忘却过去的不幸,开始新的生活。

曾经有人对人生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概括:人的一生可简单概括为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因为“昨天”已经成为事实,再去追悔已经无济于事,而对于“明天”的事,我们谁也不能打包票,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好当下!

本节将要谈的是,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过去才对自己最为有利,使其不至于变成包袱拖累自己,这样才能将过去转化为经验资源和建设美好未来的智慧。

袁先生原本有个美满的家,有个美丽的妻子,但就在他三十岁那年,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刚怀孕五个月的妻子在家中摔了一跤而流产。后来,妻子就被诊断出患有不孕症。整天郁郁寡欢的妻子又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生。一段时间下来,袁先生早已心力交瘁,但他还是坚持努力工作,并担任了几个小公司的兼职顾问,虽然很劳累、很操心,甚至很压抑,但是他未流过一滴泪,朋友们都夸袁先生是个硬汉!

后来,袁先生感觉自己的头总是很疼,吃了一些头疼药也无济于事,朋友推荐他去求助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他内心的悲痛压抑太久了,如果想哭,就哭出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将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苦楚全部以泪水的形式宣泄了出来,整个人也轻松了很多。

很显然,生活中和袁先生一样有类似经历的人有很多,如果背着过去沉重而巨大的心理包袱是无从谈未来的,要开启全新的人生,就必须丢掉这些包袱,从接纳并尊重自己的过去开始。

有一篇日记这样写道:

刚开始的几天心里真的很难受。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认为自己再也走不出记忆了。现在我都不太清楚那些天是怎么过来的,曾经我强迫自己去忘掉,可是越是这样,那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就越清晰。悲伤、难受这些词根本无法诠释我当时的心情。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刻意地去想以前,我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让自己快乐,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渐渐地让自己走出来了,偶尔听别人提到他,也忍不住去关心一下,但是我知道这已经与爱情无关了。

恐怕很多人在爱情之路上都曾经受过伤,也都有过这样一段“疗伤”的经历。人活于世,谁都有不愿提起和想起的伤心往事,这被人们称为“旧伤”。它不像电脑程序一样,可以被人删除、剪切,只能靠我们自己来修复。那么,我们该怎样从心理的角度“修复”那些旧伤呢?

心理学家指出,要修复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状态,就要接纳和尊重自己的过去和昨天,因为下一秒,现在也将变成过去。

如果你能减少抗拒的时间,那么,你就能较早地走出来。例如,当你的亲人去世了,你肯定会伤心、痛苦,但如果你能告诉自己:“逝者已逝”,那么,你会逐渐变得平和起来。反过来,对于既定的事实,你越是长时间抗拒,越是会痛苦,你处于低潮期的时间就会越长。只有接纳,才能摒弃消极不安的状态。接纳并不是意味着“算了,认命吧”“我不会再有什么发展了”“接受这种状态吧”,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只有不断地采取行动,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所以,对于糟糕的昨天,我们应该选择接受它,我们越是抗拒,越是无法平和地面对。因此,不要再不断地反问自己:“我怎么会这样呢?”“我怎么会遇到这种事情”,这样,只会让你的痛苦加剧。  第3章 运用心理暗示这把武器,帮你销毁心灵深处的垃圾

提到心理自愈,就不得不提心理暗示,不得不说,人是很容易被暗示的动物,我们也总是接受着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暗示,我们有必要摒弃消极暗示的伤害,善用积极的暗示力量来销毁心灵深处垃圾。我们都知道,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心想事成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心态和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专家指出,给自己的潜意识积极正面的暗示能帮助人们改变心理状态,给人精神动力。心理暗示蕴含的巨大力量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心理暗示,心理学家称,心理暗示和自我暗示是人们进行心理自愈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心理暗示?

其实心理暗示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事物,它指的是,当人们受到了来自外界的或者他人的愿望、态度和信念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反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之一。这一心理现象发生作用的过程通常是平和自然的,接收的一方也是在无意间产生心理反应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心理暗示,这也是人的基本心理特性。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其实,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有了这种能力,并且一直在使用,它是我们保护和塑造自我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外界或者他人的暗示。例如,我们去购物时,我们的购买心理会被平日里看到的一些广告所影响,这是一种对我们潜意识的暗示,在广告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中也会累积这些信息,当我们步入商场或者超市时,这些累积的信息就会被激发出来,然后影响着我们的购买行为。

当然,就如同硬币一样,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暗示也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所以心理暗示产生的影响也是两方面的:消极的和积极的。

积极的暗示,对大脑输送的是积极的信息,进而我们的态度也开始积极起来,从中获得力量;相反,消极的暗示,对大脑输送的就是消极的消息,人的心态也就会消极,如自卑、焦虑、沮丧、悲观等。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心理暗示这一工具具备巨大的力量,它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并懂得如何使用它是非常有益的。

布鲁尼是一名癌症患者,已经是晚期了,医生宣布他只有一年的生命。在得知自己生病之前,布鲁尼的性格非常内向,过于胆小谨慎,总是担心很多东西。

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认识了一位催眠师,催眠师对其进行引导,让其逐步放松自己的身体。每次从催眠师的工作室走出来之后,他的心情都格外的舒畅,不再去想疾病的事。

在接受了数十次的催眠之后,他感到自己越来越豁达了,也逐渐坦然地接受了疾病。

到后来,布鲁尼也不再去医院了,他决定不治疗了,因为到了癌症晚期,治疗只能缓解疼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很久以来,布鲁尼就很向往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当得知自己只有一年的生命时,布鲁尼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一切身外之物,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选择了环球旅行。跟着一艘大船,布鲁尼走遍了世界各地,最后,他来到了中国。布鲁尼一直对中国功夫很好奇,尤其是气功。

到了中国之后,他找到了一座深山中的寺庙,每日跟随在那里潜心修行的高僧坐禅。经过一段时间的坐禅,布鲁尼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本日渐衰竭的身体居然渐渐地恢复了力量。他每日跟随高僧吃斋念佛、坐禅诵经,一年多过去了,他已经领悟了很多佛家的道理,精力和气色也越来越好。不过,既然已经放下了,布鲁尼并没有欣喜若狂地去医院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战胜了癌细胞,而是继续在自己的最后一站——这座中国深山中的寺庙里安心地吃斋念佛、坐禅诵经。

我们不得不怀疑,布鲁尼是不是已经在彻底放空自己之后战胜了癌细胞?当然,答案很有可能是肯定的。其实,癌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长期的紧张、焦虑、不安特别容易导致癌症;反之,假如一个人积极、乐观、开朗,能够心胸豁达地面对凡尘俗世,自然就能少了很多烦恼,身体也会更加健康。而布鲁尼之所以能获得身体的放松,其实是与接受催眠治疗分不开的。因为很多时候,疾病的产生都与压力有着莫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身心真正释放掉压力以后,身体状况自然会好转。

实际上,一个人无论是因为环境改变、生活状态改变而带来压力,还是因为身体本身压力而引起的疾病,心理暗示都能有效缓解或治疗,就像事例中的布鲁尼一样,如果他没有接受催眠治疗,也许他会和很多癌症病人一样,带着不安、紧张和遗憾离开人世。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学会在内心做积极的自我暗示,帮助我们进行心理自愈,进而让我们重获新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