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有声:我的新水墨实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13:12:53

点击下载

作者:杜世禄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依旧有声:我的新水墨实验

依旧有声:我的新水墨实验试读:

寻找意味

什么是格调?我说能够把内心深处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应该算是有格调了。而往往画画画多了,规矩讲得多了,就把自己身体和脑子都规起来,俨然以艺术家自居,即使有的作品画得也很生动,却没有生气。因为太会画了,容易陷入匠气、行气、庸俗。所以,有的人即使很用功,就是那么几刷子,往往复复,难以走出巢穴,要搞出点艺术来难之又难。这里,区别点在于,艺术能不能接近灵魂,使绘画暗含一些玄妙的意味。通常讲是有点味道,着实讲是能使作品往深处走,不容易。

寻找意味,寻找线条的承载,用心灵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即是画的极简主义,由内心体验抽离而成的特殊形象,由一点延伸到万事万物,由现代性和原始性去创造,回避惯性思维,重新创造绘画的精灵。说是“无法无天”,那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隐含的各色各样的精灵,发现道性,领悟意味和隐喻,将生活中的艺术最终变成自己的艺术。▲仙灵辨识纸本设色93cm×60cm2017年▲仙灵辨识(局部)

分分秒秒专注于精神家园的构建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从传承的大脑储存里,撒下创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是最理想的精神家园构建。在这个家园里,可以与山河对话,与高士交流,与神骏厮磨,与花鸟相守,与情人调语。甚至面对邪恶贪婪的丑恶,可以在淋漓鞭笞、倾泄愤情的时刻,享受张扬、泄愤的一丝愉悦。千途万境,旨在归真。在博秉陶铸、笔端所指,象无踪迹,味绝中边,奇取神鬼造化这般气息里,心源中得,回剑自尝,绵绵不绝,如云行水泻,幻化成章,只将这一味寄语于天下。上升到文化广义来看,艺术家应该是时代精神的镜子,艺术品忠实反映着人类的内心世界,画家苦味的画痕,率性的用笔,淋漓的色相,都需要求真的勇气,都需要在“笔墨当随时代”的催令下,敢于在破中加入当代的艺术思考。如此新精神才能冲破固有的水坝,最终得到宣泄。内心涌动、寻觅心里想表达的意象,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

审美需要选择吗?

审美,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而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是直线单一地审美,还是广袤而有密度的思考下有意义地选择审美,着实是衡量其作品品相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审美要有选择,审美要有定向,审美需要判断,审美是一个把自己带到艺术彼岸的不同一般的定位。从这个理念出发,我教育年轻人画画,首要是训练自己的眼光,在信手涂抹中,不浮于俗媚,对出其不意的亮光点予以赞美,使它不流于低品位的审美。要学画,先要学会鉴赏。有了审美的取向和选择,也才有了学画的坚实一步。

画画题材多而广,光怪陆离面孔多,画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怎样画。因为有情,因为有境,也因为有各自的审美选择,故有穿越时代的微风,有斑驳的历史光影,有无语之山水与岩崖之泉流,有碧水幽幽的静谧和渔舟晚唱的悠闲,更摇曳着清新与隽永和诗意的闪亮……所有这些,你无法选用何种风格和形式,也决然离不开审美定位。而这时的审美格调将决定所描绘这些情景品质的优劣。因此,审美是修养的积累,审美是艺术的综合,审美是眼界的开拓和心界的升华,审美是潜移默化由量转质的蜕变。而当你具备了这些后,也就有了正确的选择,你就会找到一个适宜表达自我的艺术样式。或许,这也就是你的绘画语言,你的风格和形式。▲梦任随鸠唤纸本设色93cm×60cm2017年▲梦任随鸠唤(局部)

当下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是否需要一个恰当的审美选择呢?我觉得自己一个成天舞墨弄文的水墨画家,对水墨审美是很在意的。梳理一下水墨各个时期遇到的问题,泛览各种说法的合理性,应该说水墨画的基础是确定在对水墨传统本质的把握上的。我认为水墨传统中最核心的是书写品质。离开毛笔,用注射器将墨汁射到宣纸上,这种所谓当代语境下的水墨游戏,是代替不了书写性的。书写性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否则以书法为依存的中国水墨画又有何特殊内在呢?当然现代水墨画并不单是工具性的,它的生命意义在于本身发展有没有思想性的贡献,如果没有,我们所做的基本都是徒劳,只是样式和翻新而已。一个艺术家反映出的思考深度决定其作品的最终品质。艺术家要控制自己滥情的创造力,保持尖锐严谨的思想性。一些人市场化了,创作和艺术没什么关系,另外一部分有理想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做,很麻木。但归根到底艺术应该是思想的产物,大脑在手的前面,不应该手支配思想。

由此可见,中国水墨画的审美选择,它的本质不在于材料和技术,而是精神文化和社会自我经验通过用笔直接表达的方式,这个表达方式在传统中国艺术中叫作“写意”。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是,一旦内在经验和用笔的手段不能建立起关系,其绘画的结果最终将是失败的。“写意”是水墨画的核心,水墨画是“写意艺术”,写意是通过艺术的笔触展现艺术家长期的艺术训练和自我修养凝结而成的个人才气。艺术家对自我和社会、自然、宗教的体验与内在修养互相纠缠,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内在灵魂的载体——艺术家的“气息”。

在我的写意实践中,传统不再是我唯一的文化归属之所,我努力在传统的营养滋润下,在空间、笔墨走势、色彩、明暗处理等调子里形成我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何打开一个异常丰富有动感的空间,作基调的颜色贯穿在这些空间的边缘,打开空间的呼吸感,是我经常感悟、思考的话题。把气势指向一种活的情感,以心性潜在的吟咏聚集起来。在冥冥之中,契合玄游的书写方式、玄静的观照方式,得以安顿一个有心灵活力的图腾。我期望在绘画语言和视觉美学上能有新的收获,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努力和反省的方向,是我审美选择的一个方向。▲东家媳妇爱多事纸本设色41cm×36cm2013年▲春长好,醉意浓纸本设色44cm×35cm2011年

线——何时能成为精灵?

从孩提即拿笔落点移动而成线,尽管那时的横七竖八,都会想划线成形,是方的或是圆的,直到歪歪斜斜弄出一个东西,还始终不肯罢休。到了能画个画了的时候,毛笔的艰难运行越来越成为国画的重中戏,在构造幻觉的空间里,绘画功能的线描任务和品评标准理所当然认准了两条:流畅和准确。这就越发引起制造笔迹的冲动。到了现在,画了大半辈子的画,仰望方增先老师的线描人物,说他的线条有质量,是因为它有弹性、有内涵。也越发认识到自己的线条功夫还差得远呢。线成了画画的一个迷宫,如果让它成为精灵,不知可以演变出多少精美的画灵。于是乎在创作的演变过程中,在对线的追寻中,就有了许多点滴起伏的思绪。

对线的理解,我是读到《芥子园画谱》刊出的“十八描”之范稿,才有点理解和认识的。每种描法,其实都是体现“写”的精神,什么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岂是一个“描”字能够了然的?加之这一点一画,别是一巧与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可见画家作画用笔已完全浸润于书法用笔的法度中了。想到西方绘画的用线,我觉得东方的线与西方的线内中是不同的。▲妙想一得纸本设色40cm×26cm2016年

线,作为形象语素之一,其组织形式、结构方法以及画家所运用的角度,都决定着线自身的表现力和价值。一个人用毛笔画出一条线来是十分容易的事,一个画家用线勾勒出一个形象来也是不难的。然而画家把线条变成自己具有个性风格的绘画语言就十分难了。中国历代的画家留下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高古游丝”“春蚕吐丝”“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等,都是线丰富多彩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着力点在于形象造型,线的粗细、曲直、方圆、刚柔、毛涩、光润、顿挫、长短等,都是画家从客观对象中抽象出来的,构成了线造型的各种形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线的表现技巧,并寻找到自己个性的笔法时,线就将成为你情感的散步、自由的表白。▲农家少女早出落纸本设色35cm×35cm2011年

人总想弄出点痕迹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然到必然,痕迹携带着幻想建立起绘画艺术的殿堂。无论是先祖还是今人,都是这样孜孜以求的。制造线迹的冲动成为艺术家艺术创造的前奏。“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克利说这话时,透着大成功者的潇洒。他把工作心态和无意识行为当作创作的一部分,终身潜心于构筑充满仙乐的幻化空间,把空间营造与灵性发挥融为一体,从实践上光大了线条的造型传统。

对于线的意象表达,在多年的实践创作中,我体会到线形的走向依据物象形态变化;而线性的粗、细、润、挫,则是根据创作者的情绪、趣味和对笔的控制而变化的。成熟的组合形式中,线条的严谨透着自由与神韵,丝丝入扣,线是不可分割的,一条线不可少,一条线不可多。线与线之间形成多样的夹角空间,这夹角空白的大小长短不同,形成了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旋律,情感的直白,心灵的倾诉,使画家与客观对象结合产生振波,一笔一画,感性的抒发,是意中之线,线中之意象。敞开灵魂的随笔,文思如流泉,情怀如远山,意味如气象,此时的一种人文境界让我如痴如醉。在线性游荡伴随生命体出现时,感动的连续性,又同时从心底升起,一个新的生命会随之诞生,而这时物象和景色似乎是个精灵。线条的律动、精灵的幻化,像一双无形的巨手紧紧地拥抱着我。我渴望这种令人揣测不定的神秘精神现象的出现,在一个入眼纷繁的世纪中,在一个线性的自由空间里,我们变化着而又风流。▲高林篱落纸本设色93cm×60cm2017年▲高林篱落(局部)PP.18—19▲孤芳独赏纸本设色40cm×26cm2016年

飞越在超现实的视觉中

我在2011年出版《男男女女》后,2015年《潮男潮女》的续集,意欲对当今社会中的男女主角展开更新、更潮的探索,试图对其美学的哲学思考更深一步。“飞越在超现实的视觉中”,是我画这类题材的追求。年轻人画法构成造型的大胆为我开启了想象的空间,秉性而言,心底仍然在当代年轻人中寻找发声的振源。我笔下的男女显然不是孤立的,更是要说明作为高度概括的造型手法,有着我主观感觉的追求——将自己置于大化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恰似“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绘画不过是站在自然这面镜子之前画着自画像而已,正所谓“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物观物”者也。

这种开放的想象更多呈现的是我的一种游戏心态。在自在的水墨天地里,我往往用惫懒的笔法,漫不经心地画出各色的女人和男人,让感觉曲折、暧昧难言。我追求“文心”与“童心”,作品中没有重大题材绘画中所具有的戏剧性冲突与亢奋,也没有愤世嫉俗与肆意变形;在形象上更多是少男少女的青春缱绻与天真无邪。亲切、感性、好做梦是他们的特色。我努力地想去表现当下,日常生活中这群人所散发的一种诗意,以及飘忽的梦境与幻觉,把那些面目不清,神似而形不似的水墨人物的男人和女人,展露出他们心理层面的隐私。▲水边有月纸本设色35cm×36cm2013年

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游戏心态,被无数生活场景所刺激而产生的冲动,更需要独具慧眼地捕捉它、认可它,并由此而衍生新的绘画语言。线是最简洁的绘画语言,当我的心灵与智慧直接流露,自由抒发情感而创造异彩纷呈的男女世界之时,笔下造型、空间状态自然属于开放的结构,线与线的排列组合,粗细、长短、纵横、斜正、虚实、隐出、聚散、方圆、开合等关系,形成丰富多彩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我意识到色彩与线条一样有它的意义。我所用的色彩是一种表情,它有着内在的生命。与水墨的韵化相结合,意欲使形象射出一团绚丽的光芒。抑或是用意味深长的层次,来展示不知不觉的浮现。

让我这些随意产生的作品,展开无限想象的翅膀,飞越在更宽更广的自由天地里,让人们舒臂呼吸艺术弥漫的惬意。▲浅灰色之一纸本设色40cm×26cm2016年(左)▲落魄的遗老纸本设色35cm×35cm2013年(右)

笔墨传统的深度应是综合的

一张中国的水墨画,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被区分的是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倘若考虑传统笔墨的分量,便要再问传统笔墨来自何方,所谓现代内涵中传统究竟传承了多少。这些赏问,作为画家是要搞明白的,否则,传统能走多远?笔墨传统的拓张和个性如何演变?即使加入现代元素的融合也不知所云。

首先,笔墨传统的学习有一个点与面的问题。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分类,从许多画者的学习状态看,似乎一个画种的传统学习与其他的不相干。事实上,以人物专业学习传统为例,起步仍是从书法、山水、花鸟入手,进入传统之后,对笔墨的理解才转换到人物上来,通过人物画来体现所学。从沿袭的老传统及某派传统的学习里,努力跳出来,不能把传统变成包袱、裹脚不前。要从各自不同画种的笔墨里吸取有益的养分,着力于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段。▲栖山凤凰饮风起纸本设色93cm×60cm2017年▲栖山凤凰饮风起(局部)

水墨的临摹要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作画不能一味重复学习的东西,需要吃进去,在领悟中有自己的东西;同时也不能有偏好地一味重复自己原有的样式。这里运动变化的宗旨,是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笔墨个性,不断寻求画面内沉的东西。所以在享受绘画的过程中创作,等画完后回过头看看,总会觉得不满意,结果不如人意,总在不断否定自我。之后就有一种新的欲望,把这一时期不时冒出来的不同东西,尝试用毛笔表现出来。即使又不满意,这种不可逆止的创作状态自我感觉很好,可以直视陌生的图景,进一步调动脑细胞,让自己专注起来,把鲜活的描绘、非一般所见呈现出来。此时会处于兴奋的感觉中,抓住了会有惊喜,会浸入一种非常玄妙无比的境地。

打动观者的画面,我的体会就是要把笔墨下某处景致某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放大,要从中找寻某些细微的变化。其实,在绘画中有些游戏心态,有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水墨效应。在墨、纸、笔三者的物性关系里,由于对人物构成表现的矛盾、心结和困惑,情绪呈现于笔下的水墨意图的表达也是始料不及的——这是一种心绪的排解和心绪的释放。在一种特殊的心境下,画面会有一种特性的表露。而此时演绎的水墨,不是传统水墨概念,而是有着现代环境条件下的心理气象。

笔墨传统的这条路很宽很长,不仅仅是一个点。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鉴赏,特别是对民间东西感兴趣,自然对绘画创作有一种滋养。而现在谈传统的声调与市场喧声,标榜传统画至高至美,作古悬赏,又是另外一码事。传统的内美包含着更多的层面,特别是民间艺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语境、不同流派等等。看看老物件,吸收民间艺术养料,如壁画、绣品、年画、剪纸……看博物馆藏品,自己收藏鉴赏古玩,看商周各色器物的雕工与造型,民间彩陶上的那一笔勾勒,外形和内在的形是协调和谐的,包括元、明、清的瓷器和笔意,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传统的综合修养部分。作为艺术家,不能仅局限于画本身的题材内容,应综合去看与绘画有关、与造型有关的传统。越综合去看越会发现当代的不足,学习传统是给我们的涵养增加厚度。我收藏的诸多佛像,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而汉画像砖又浑然凝练。这些艺品气象,经常令我沉浸其中,体会尝试,为我绘画的个人符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艺术传统是一个大概念,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笔墨传统继承的最好方式是不断挖掘、借鉴。要避免病态的传统观念。我们要注重笔墨敬畏传统,将笔墨传统置于综合的考量,因为综合是维系艺术生命的必然选择。文化都有生老病死,笔墨传统也如此,有了新陈代谢,笔墨传统才能成长、拓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云深琴罢心浩荡纸本设色60cm×93cm2017年▲精妙广大的色域纸本设色38cm×26cm2016年

心中之象“像”吗?

在看我的画时,常人总会提问:你画得像吗?有时我也语塞,原因是要解释清楚像与不像,那实在不是一言半语可以说清的。但我心底对自己的行为自然是有数的。

抽象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表现手法古而有之,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的出版就标志着抽象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思潮发端,吴冠中先生发表的“论形式美”和“论抽象美”的文章,也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胸襟。我认为具象与抽象是有姻缘的双姐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象”是共性的,不过具象中的“象”重点在于眼中之象,而抽象中的“象”重点在于心中之象。

抽象并不神秘,更不神圣。抽象与具象都是“心象”,是一百步和五十步的关系。云是客观存在的,你投射了意象,那云才与你有关系。从艺术角度来说就是为发心声强拟形象。心以形象显,以声音显,以味道显。佛说:“凡所有象皆是虚妄。”所有没有心意的勾连,“象”是没有意义的。

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是我毕生的追求。而追求有原味的形式创新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心理冲动。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的组成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会激起我的审美感情。形式中有原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体实在的自身。

我与同事为日常有的一味模仿的作画方式慨叹:“画画是画自己的心啊!”抽象画的意境,也许就是生命的自由。通常心与象具有同构关系。这种同构会贯穿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系统,特定的视觉激活相应的心理感受,而这种心理感觉也能被某种听觉唤起,这时视觉与听觉就有了通感。我们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一点也没错,而这种通感,只有通过直觉体现出来,直觉只有在心灵中才能完成,因为美感系统是一种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活动,把整个心灵全部寄托在美的事物上。▲一家亲纸本设色40cm×26cm2016年▲依旧有声纸本设色40cm×28cm2016年▲一群耍猴纸本设色35cm×36cm2013年

概之而论之,艺术属于心灵的东西,比物质更接近于心的真实。在我与创作对象的相认相知过程中,总会有那一条线,或者是一种默会。虚实走道显得那么禅意绵绵,抽象之象正是无象之象,而万象之源是无象,是隐藏于万象之中的虚无。色彩变幻,色调舞蹈,线条游走,难道不正是围着虚无这堆篝火展开的吗?梦幻泡影,在寻求心灵解放的这路上,转瞬之间,虚无又把一切美的图彩收了回去,让一切归于寂静。在日常的静默中,等待一丝一毫火苗的出现,又期待着火堆成势,在火势催动下,为之一新的作品指日成象!▲兄长俩纸本设色35cm×35cm2011年

新的水墨构成能拓展什么?

构成,源于设计。把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引入水墨构成的范畴,我顿时觉得,水墨的实践是完全可以开启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为拓宽艺术空间的视野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从我对中国画的认知过程看,总是囿于传统的点、线、面排列组合,尽管已有传统笔墨方式是一个极其规范化的系统,笔墨语言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被不断加以锤炼,从而形成其经典的样式和语言意境,但在表现当代题材时会凸现其概念化与程式化,缺乏深度,而且表现力远远不足。而新的水墨构成理论框架与内容,不是抛弃传统的笔墨方式,而是具有开放、宽泛、兼容的胸怀。这里的笔墨与语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皴、擦、点、染,而是将笔墨的浓淡、干湿、长短、方圆等因素从描绘对象的辅助角色中解放出来,让这些笔墨语言作为水墨的基本要素,在画面中成为主角,发挥其独特的美感作用。水墨构成不以构成为目的,而是以彼此发现为目的,重在提取笔墨结构,打破常规的观察方法,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认识水墨的多种可能性,使笔墨语言借助构成理论与要素的引导,在画面中形成新的秩序感和美感。具体地说,水、墨、纸等媒材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下被或有序或无序地释放、排列、挤压,会形成新的笔墨结构与形式。无疑,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的水墨构成具体实践才可以收放有度、取舍自如,在提取中实现彼此发现、创新笔墨结构。正如邵大箴老师所说,中国的水墨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不是封闭的体系。创新发展才能进一步完善充实。▲禅居鸠山纸本设色93cm×60cm2017年▲禅居鸠山(局部)

这种大胆尝试在水墨实验的天地里有着无限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将立体的空间概念和三维的塑造方法引入中国画,使画面的构成结构、空间和肌理等方面因素,结合一定的构成原理或情感组织成新的画面。同时,创新的笔墨尝试,比如光感、质感、体积感、空间感、节奏感,将使水墨表现空间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这里不单单是媒材、笔、纸的技术处理问题,水墨现代构成理念为水墨写意提供了更多的图像表达。明末徐青藤的水墨画,集表意性水墨精神于大成,他的身世遭遇、苦闷癫狂都融于一画当中,借泼墨芭蕉、葡萄等客观之物抒发与宣泄情感。古人的情怀已将笔墨的表达发展到了如此境地,而当代人的情感又更多表现于易碎的、片段的、即时的、闪烁的,因此,要准确地表达当代人的水墨画,在表意中特别要解放笔墨的历史负重,注入当代要素,以期激醒传统。表达为先,形式与方法为后;情感的动机为先,实现手段为后,最终达到表达与协调的统一。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情感流变,最具表达性的水墨将大有可为。作为现代水墨构成的张力,将会产生新的创作图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