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尚书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2:10:19

点击下载

作者:(春秋)孔丘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尚书全集

国学经典:尚书全集试读:

前言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等子篇目。其中,《虞书》是传说时代五帝之一虞舜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以此类推,《周书》的著作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为周代,《虞书》、《夏书》、《商书》的著作年代,或为西周史官、或为春秋史官、或为战国史官对五帝时期以及夏商时期政治事件的追述。

关于《尚书》的书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尚”与“上”互为通假,那么所谓“尚书”,即是指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第二种说法是,“尚”即“崇尚”之意,那么所谓“尚书”,即指是可为后人崇尚的典籍;第三种说法是,“尚”即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或展平,那么所谓“尚书”,即是解密的王家文档或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结合该书内容来看,以上三种说法均可成立。

据有关资料显示,《尚书》流传于世的,前后共有三个版本。其一为秦朝博士伏生版,称《今文尚书》;其二为孔子的后人西汉孔安国版,称《古文尚书》;其三为东晋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内史(相当于今省财政厅长)梅赜(zé)版,称《伪古文尚书》。一般认为,秦朝博士伏生版《今文尚书》中的《周书》,从《牧誓》到《吕刑》,该十六篇为西周的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官对西周史料的追述,《虞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史官编写的古史资料。而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梅赜伪造的,但也存在争议,此不赘述。

关于《尚书》的成书、面世、聚散和真伪,有着极其曲折而传奇的故事。相传,最早的《尚书》版本,系春秋末孔子汇集古代文献编订而成的。孔子晚年因有感于礼崩乐坏,世事浇漓,人心不古,于是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以期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他将上古时期从尧、舜、禹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10]在一起,经过认真遴选后,挑出其中0篇编辑成《书》,并用它作为自己私学的教材,教育学生。

据称,孔子编订该书的要旨有二:第一,使帝王明白仁君治民的道理。春秋之世,圣王遁迹,暴君迭出,人民群众苦于虐政,备受煎熬。为拯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孔子作《书》经,希望人君发扬尧、舜、禹、汤、文、武的光荣传统,对人民群众百姓仁慈一些;第二,让臣子明白贤臣辅佐君王的道理。自周室东迁之后,各地方政权中人臣事君心不在焉,乱臣贼子迭出,弑君犯上的事屡见不鲜。为拯救危世,感化当世人臣,孔子作《书》经,记述上古贤臣辅佐君王的事迹,作为臣子学习的榜样。

就这样,该书自春秋一直流传到战国,一向平安无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令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焚毁。这次焚书事件给《诗》、《书》的流传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西汉立国之后,鼓吹“以儒术治天下”,于是大张旗鼓地收集民间遗漏的《诗》、《书》残本,可是收效甚微。事有凑巧,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南)有个叫伏胜的老头,本系孔门弟子轌(xuě)子贱先生的后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70][21]于朝廷设博士人“以备顾问”,伏胜即为其中一。前3年,秦始皇颁布焚书令,伏胜已经退休在家了,大约是出于对上古典籍的尊崇,他便冒着生命危险,暗地将《书》经藏在自家墙壁的夹层内。

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伏胜听说朝廷正大张旗鼓在民间寻[29]摸遗漏的《诗》、《书》,于是打夹壁搜出藏书,一看只剩《书》经篇了。这时的伏胜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于是朝廷便派后起之秀、年轻学者晁错前往济南郡让伏胜一对一口头传授。完事后,晁错便带着笔记和原典返回首都洛阳,随后将它们整理一番,朝廷准予公布于众。因为晁错的笔记是用当时的大白话写的,所以这个版本的《书》以及其注疏就被后人称作《今文尚书》。[15]

说话间,到了西汉景帝三年,即前4年。这一年远在山东曲阜的鲁恭王刘余想扩建自己的府邸,因为鲁王的府邸就紧挨着孔府,于是他就和孔府的现主人——孔子的嫡系后代孔安国商量,让他腾出点儿地方。结果一拆不打紧,据称发现了一部《书》经,系用先秦六国文字书写,想必是孔子当年造房子给藏在里面以备不测的。

朝廷得知这个事后,就命孔安国对该书进行翻译、校对、整理,[29]定名为《古文尚书》。该版本除包括《今文尚书》的篇以外,其中[16]还多出了篇。就在孔安国先生将这个《古文尚书》编订完毕,恭恭敬敬地献给朝廷的时候,遇到了两汉后宫里常见的大事件——巫蛊事件,不知怎么地,把孔安国给牵连上了。结果,他老先生以及这本皇皇巨著,也给晾在一边了。这个《古文尚书》始终没能转正,只在民间下里巴人之中流传。

说话间,又到了西晋时期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幕。战乱中,甭管是《今文尚书》也好,《古文尚书》也罢,统统散失了,不知去向。时间一晃又是两百年。到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不知打哪里弄来一部据说比《古文尚书》还要古老的《古文尚书》,献给朝廷。梅赜先生版的《古文尚书》不仅包括伏胜先生版的《今文尚书》[29]篇,[14][58]而且比孔安国先生版的《古文尚书》多出篇,共篇。就这么地,梅版《古文尚书》就非常吊诡地流传于世,一晃就是一千多年。据称,人们现在看到的《尚书》版本,就是后世学者根据梅先生的版本,再参照其他文献编定而成的。

当然,东晋以降,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版的《尚书》产生过疑问,但是没有一言九鼎的证据,也扳不倒人家。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大体保留了汉代两版《尚书》的脉络。理由是,梅赜版的《古文尚书》,可能是他根据秦汉以后其他典籍中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的。

自西汉以来,《尚书》一直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经时济世的哲学经典,它既是帝王们的枕边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的必修课。就文学而言,《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已经萌芽。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还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上古时代的政论性散文典籍存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书都没有传承下来,因此上咱们但凡谈到先秦散文,《尚书》即为不二之源头。

总观《尚书》诸篇文章,其结构已经较为完整,谋篇布局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便可以看作是对《尚书》散文技巧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都明显地受《尚书》文风、文字的影响。例如,南朝梁时学者刘勰先生在其大作《文心雕龙》中,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这便是该书的魅力所在。[21]

时间进入到世纪,[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据称该批竹简曾经长期流散于境外,后为清华校友于境外购得回捐母校。随后,经过两年多的保护性清理和研究,最终确定该批竹简

[2388][2000]共为枚,其中发现了失传多年的战国版《尚书》。

据有关专家介绍,该版“尚书”已整理出六十余篇文献,其中《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9篇,不为传世版《尚书》所载。例如,《保训》讲述了周文王临终前对武王的遗训,其中提到尧、舜和商朝先祖上甲微的传说,这篇文献从秦始皇焚书以后,便告于湮没,其中包含的圣道思想,很有孔子《尚书》的意旨。另外,专家将竹简版《咸有一德》篇与传世《尚书》之《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就说明,传世《尚书》之《咸有一德》篇系梅赜伪造。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版《尚书》之《说命》篇由三篇组成,记载了武丁与大臣傅说的相关事迹。竹简版《尚书》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由三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这就说明,传世《尚书》之《说命》篇系梅赜伪造。

最后,总而结之,传世《尚书》究竟有多少成分为真,尚需时间给予淘洗,方才能够定论。无论传世《尚书》部分可信,或全无可信,不可否认的是其对后世的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假令日后竹简《尚书》全盘推倒传世《尚书》而重新来过,无论其影响力如何,它们共同的信仰源头其实还在周代、商代,甚或是夏代、上古,这正是我们编译该书的最直接原因。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虞书尧典第一【原文】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1][2]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3][4][5][6]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7][8]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释】

[1]曰若:文言中的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2]钦:恭敬、谨慎、严肃。安安,一作晏晏。

[3]被:覆盖,蒙受,在此可以引申为照耀。四表:四方很远的地方,在古代用以指天下。

[4]格:到达、抵达之义。

[5]克:能够。俊德:指才德兼备的人。

[6]九族:指同族的人。

[7]平:分别,辨别。章:使明显,也可引申为表彰。百姓:百官族姓。

[8]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的样子。【译文】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他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智谋,他的光辉普照天下。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做事谨慎节俭,恩泽遍布天下,又善于治理四方,才德兼备,待人温和宽容,诚实恭谨并且能推贤让能,因此,他的光辉业绩照耀四海,感动天地。他能够发扬伟大的美德,使家族和睦融洽。家族既已和睦,便又辨明官员的职守;官员职守既已明确,便使天下各部族都协调和顺,民众也随着友善和睦起来了。【原文】[1][2][3]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4][5][6][7][8]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9][10],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11][12]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13][14][15][16]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17][18][19]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20][21][22][23]。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24]。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注释】

[1]羲和:传说中的羲氏与和氏,根据记载是掌管天地之间四时变化的官重黎氏的继承人。

[2]若:顺从,遵从,遵循。昊:广大、浩瀚的意思。

[3]历:推算,估测。象:用作动词,即观察天象,另外还有解释,说是取法的意思。

[4]宅:居住。嵎(yú)夷:地名,在东海的边上。

[5]旸(yáng)谷: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6]寅:恭敬,敬重。宾:迎接,欢迎。

[7]平秩:辨别、分辨、测定。东作: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刻。作,开始、起始。

[8]日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从春分这天开始,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就相等了,因此称为日中。

[9]星鸟:星座的名称,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就是指南方朱雀七宿。朱雀是鸟名,所以就称为星鸟。

[10]殷:正,定,确认。仲:第二的意思,古代经常“伯仲”并称,在这里是指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厥:其。析:分散开来。孳尾: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交:地名,指交趾,据说是在今天越南的北部。讹:运转,运行,转移。致:归,回归,回来。日永:指农历二十四节气里的夏至。在夏至这天,白天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因此叫日永。星火:星宿,指火星,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夏至这天黄昏,火星出现在天空的南方。

[11]孳(zi)因:居住在高处。

[12]希革:鸟兽皮毛稀少、不浓密。希:通假字,通“稀”,稀疏。

[13]饯:送行,送别。纳日:日落。

[14]西成:指太阳在西边落下的时刻。

[15]宵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这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因此叫宵中。

[16]星虚:星座名,指虚星,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17]夷:平,平坦。在此作为动词,指住到平地。

[18]毛毨(xiǎn):生长出新的羽毛。

[19]朔方:北方。

[20]幽都:幽州,指今内蒙古东北一带。

[21]在:察,观察,观看。易:变化,在此特指太阳的运行。

[22]日短: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所以叫日短。星昴:星名,指昴星,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23]隩(yù):通“奥”,意思是内室,里面的屋子。为躲避严寒而进入室内居住。

[24]氄(róng):鸟兽身上细软的绒毛。【译文】

于是尧就命令羲氏与和氏,让他们恭谨地遵奉上天意旨行事,根据所观测的日月星辰情况制定历法,谨慎地把时令授予民众。尧命令羲仲,居住在嵎夷一带,那地方又叫旸谷。让他恭谨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看到日夜长度相等,星鸟见于南方天空正中,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春时节。这时候,民众就分散在田野劳作,鸟兽就交尾生育。又命令羲叔,居住在交趾。让他们观察太阳向南移动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这时日长夜短,大火星在南方天空出现,就依据这些来确定仲夏时节。这时候,民众居住在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那地方叫昧谷。让他们恭谨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这时,夜间和白昼长短相等,虚星出现在南方天空,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秋时节。这时候,民众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长出新毛。再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幽都。让他们观察太阳自南往北转移的情况。这时,日短夜长,昴(mǎo)星黄昏时在南方天空出现,就根据这些来确定仲冬时节。这时候,民众都躲在家里取暖,鸟兽的毛特别细软。帝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希望你们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周年,要用闰月来确定合乎天时的四季而成岁。尧谨慎地制定各种官员的职守,于是各项事业兴盛发达。”【原文】[1][2][3]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4][5][6][7]“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8][9][10]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11][12][13][14]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15][16][17]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18][19][20]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己。”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注释】

[1]畴咨若时登庸:畴,谁,哪一位。咨,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若,善,管理好。时,四时,四季。登庸,升用,提拔。

[2]放齐:人名,是尧的一个臣子。

[3]胤:后嗣,后代。朱:丹朱,是尧的儿子。启:发、开,打开。

[4]吁:表示惊叹的词。嚚(yín):不忠信的话。讼:争、争论、争辩。

[5]若:善,管理好。采:事,政务。

[6]驩(huān)兜:尧的大臣,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又作欢兜或驩头,是古代传说中的三苗族首领,传说因为与共工、鲧一起作乱,而被舜流放至崇山。今崇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当地山上有欢兜墓、欢兜屋场、欢兜庙等古遗迹。

[7]都:语气词,表称赞。

[8]共工:古代神话人物之一。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了战争,没有胜利,一气之下头撞在不周山上,于是天地就倾斜了。方:通“防”。鸠:通假字,通“救”。这句是说共工防救水灾,已经取得了功绩。

[9]静言:善言,好听的话语。庸:常常。

[10]象恭: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的样子。滔天:滔,通“慆”,轻慢。

[11]咨:嗟。四岳:此处为官名,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主要负责四岳的祭祀。

[12]汤汤:形容水极其大的样子。割:害处,灾害。

[13]荡荡:广大的样子。怀:围绕。襄:介词,上。

[14]浩浩:形容水势很大。滔天:覆盖、弥漫,与天空相接,形容波浪巨大的样子。

[15]俾:使、让、令。乂:治理、管理。

[16]鲧(gǔn):尧的大臣,夏禹的父亲,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之一,曾奉命治水。

[17]咈(fú):古同“拂”,违误,违法乱纪的意思。

[18]方命:谓放弃教命。方,放。圮:毁坏,破坏。族:族类,同族的人。

[19]异:不一样。试可乃己:是说让他试一试,如果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

[20]钦:恭敬、谨慎。【译文】

帝尧说:“唉!谁能够顺应天时而成就功业呢?”放齐回答说:“你的儿子丹朱,聪明能干,可以让他担任这项职务。”帝尧说:“唉!像他那样愚笨而不守忠信的人,可以担任这种职务吗?”帝尧说:“唉!谁能够根据我的意见来办理政务呢?”驩兜说:“哦!还是共工可以吧!他遍揽事务而且很有成效。”帝尧说:“唉!这个人很会说些漂亮话,但却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国君十分轻慢。”帝尧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现在滚滚洪水正造成祸害,滔天的洪水包围了山岭、冲上了高冈,水势大极了,简直要遮蔽天空。在下的臣民都愁苦叹息,有谁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呢?”大家都说:“哦,还是让鲧来担负这项责任吧!”帝尧说:“唉!这个人常常违背法纪,不遵守命令,危害同族的人。”四方诸侯之长说道:“不如这样吧!试验他一下,如果可用,然后再任命他好了。”帝尧说:“去吧,鲧,可要恭敬地对待你的职务啊!”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原文】[1][2]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3][4][5][6][7]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8][9]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10][11]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12][13][14][15]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注释】

[1]庸命:就是顺应天意的意思。庸,动词,顺从,顺应。

[2]巽(xùn):用作“践”,意思是实践,付诸实际行动,这里指接替首领的位置这件事情。

[3]否:鄙陋。

[4]忝:侮辱,意思是不适合、没有资格。

[5]明明:第一个“明”为动词,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扬:推荐,举荐。侧陋:隐伏于下面的,指地位卑贱的人。

[6]师:众人,大家。锡:赐,这里指提供参考的意见。

[7]鳏(guān):困苦的人,处境困难的人。

[8]俞:对,是这样的,表示对对方观点的赞成。

[9]瞽(gǔ):瞎子,这里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

[10]烝烝:指德行美好。

[11]乂:管理、治理。格:至,达到,抵达。奸:奸邪、为人不正。

[12]女:嫁出女儿。时:代词,这,指这个人,这里说的是舜。

[13]厥:其,代词,指舜。刑:法度,法则,规则。二女:指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14]厘:让、命令。妫(guī),水名。一说在今山西西南部,一说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流入桑干河。汭(ruì),河流拐弯的地方。

[15]嫔:妇人,嫁给别人做妻子。【译文】

帝尧说:“喂!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能够顺应天意听从我的命令,允许我把帝位让给你们吧!”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天子的大位。”帝尧说:“应该考察贵戚中的贤人,或是隐伏在下面,地位虽然低贱,实际上却是贤能的人,还是让贤德之人登上帝位吧。”大家提议说:“在民间有一个处境艰难的人,名字叫做虞舜。”帝尧说:“嗯!我曾听说过,他到底怎样?”四方诸侯之长说:“他是乐官瞽瞍之子,其父心术不正派,其母谈吐荒谬,其弟傲慢无礼。然而舜却能够和他们和谐相处,并且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去作奸犯科。”帝尧说:“让我考察考察他吧!我决定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帝尧命令在妫河的拐弯处举行婚礼,让两个女儿做了虞舜的妻子。帝尧说:“恭敬地处理政务吧!”【解析】

尧是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帝王。为帝王歌功颂德,是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是官员,而不是学者,因此他们必须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书写。史官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这种做法一直为后世沿袭,几乎无人能脱出这个框框。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传记。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帝尧的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受万民拥戴。所以我们不由得庆幸自己是炎黄子孙。

远在原始部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有了划分春夏秋冬四时和周年的历法,通过对天体运行的变化和地上物候变化的仔细观察来确定时令。我们现在可以想象这件事对人类进步文明的巨大价值和意义。这标志着人们有了比较深刻的时间迁移感,同时也初步有了空间方位感。空间意识的产生,有利于对时间流动的划分、确认和记录,对方位变化的辨认,在人们生存的层面上,时间和空间的确立有助于人们迁徙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物质生产活动。在精神的层面上,空间感使人确认人自身在天地万物间的位置,体验人在天地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尧帝制定历法的情况看,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自然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是第一位的。这个立足点带来的结果是对自然的重视、崇敬和顺从,把人的存在纳入自然的轨道,使人的生产、生活、思维合乎自然法则,也使人们顺应自然的循环,以便更好的生活。

我们的民族崇尚自然的传统,大概就始于尧帝的时代。崇尚自然的意识,集中体现于“敬天”的观念上。“天”是万物的主宰,它既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又是自然法则的体现;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敬重上天,服从上天。帝王是上天派到人间的领袖,他以上天赋予的绝对权力来统治人世间,因此被称为“天子”。冒犯天子,就是冒犯天神、自然法则,罪该万死。

把天、自然、神灵、权力、特权和专制结合起来,也算是民族传统之一,即把自然涂上权力意志的色彩,敬重、顺从自然,也就是敬重、顺从权力。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便在敬天、顺应自然、服从权力。这也是儒家要把《书》作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古往今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贤才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深谙其意,兼听忠臣之言,再加上自己的观察,来任用贤能,使其能够为国尽力,使人民安居乐业,政令统一。

对贤明的君王来说,挑选接班人是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尧帝作了七十年帝王,功德广布,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天下大治,无奈岁月不饶人,总有老去的一天,需要慎重地把权力交给下一代。值得庆幸的是,在尧帝的时代还没有皇帝江山不外传的世袭制,可以把权力交给家族以外的任何人。这种移交权力的做法,在古代叫做“禅让”。并且,把权力交给谁,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领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推荐人选。这就很有点民主色彩了。

移交权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众多争权夺利的复杂问题,但就享受够了尊严、顺从、声名、功绩、荣华富贵等等的心态来说,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尧帝的时代这是不成问题的,即使从最高职位上退下来,依然会受到崇敬,不会失去得太多,更不会人走茶凉,毕竟那时世风还很淳朴。

权力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这大概是后世的帝王们即使上了黄泉路也不愿交出权力的重要心理原因吧。于是,后来有了世袭制。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朕儿子孙子的天下,接班人早已由制度规定好了,用不着挑选,也不容外人讨论、提意见。正是因为这种世袭制,帝王的子嗣不管才能如何,品行如何都有可能继承祖业,也酿成了不少的悲剧,为争帝位不惜手足相残,更有甚者弑父夺位。舜典第二【原文】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1][2][3][4]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5][6][8],四门穆穆。纳丁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9][10][11][12]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注释】

[1]徽:美,善。五典:指五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化。

[2]克:能、能够。从:顺从,依从。

[3]纳:入,进,授予官职。百揆:管理一切政务和百官的官。

[4]时叙:承顺,服从命令。

[5]宾:迎接宾客,接待宾客。

[6]穆穆:形容仪容整齐,态度谨慎、恭敬。

[7]大麓:指山野,在古代也指主管山林的官。麓,山脚。

[8]格:来,来到。

[9]询:谋,考虑,思谋。

[10]考:考察,察看。

[11]厎:取得。

[12]陟:登上。【译文】

当年虞舜身在民间,地位低下,帝尧听说他很贤明,有意培养他做接班人,于是让人把虞舜找来,委以重任。经过多年考验,帝尧决定传位与他。史官根据这件事,写下了《舜典》。考察古代历史,舜帝名叫重华,他的光辉与帝尧相合。智慧明鉴,温柔诚实。德行远播,帝尧也有所听闻,于是让他治理国家。先使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谨慎地教导臣民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典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臣民都能听从这种教导而不违背。然后又让舜总理政务百官,百官都能服从命令,使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尧又让舜到都城的四门去招待宾客,于是四方诸侯前来的宾客都对舜肃然起敬。尧派舜进入山麓中的大森林,舜能够受烈风雷雨的考验而在大森林中不迷失方向。尧说:“来吧!舜啊。你谋事周到,提的意见也十分正确,经过三年考验。你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你现在可以登上天子的大位了。”舜谦让有德之人,自己不肯继承帝位。【原文】[1][2][3][4][5]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6][7][8][9]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10][11]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12][13][14][15][16]。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17][18][19]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20][21]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22][23]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注释】

[1]上日:佳日,吉日,吉祥的日子。

[2]终:这里的意思是指尧退下了帝位。文祖:尧太祖的宗庙,古代国家大事都是在此举行。

[3]在:考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

[4]齐:列举。七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

[5]肆:连词,于是。类:一种祭祀场合使用的礼节,在这里指向上天报告承袭帝位的事情。

[6]禋(yīn):祭祀的名称。六宗:在这里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

[7]望:祭祀山川的仪式。

[8]辑:收集,聚敛。五瑞:指五种标志不同等级的玉,作为诸侯们的信符。

[9]既月乃日:挑选吉祥的日期。

[10]觐:入朝拜见天子。牧:古时的一种官员。班:通假字,通“颁”,颁布、颁发。后:指诸侯国君。

[11]岱宗:指东岳泰山。

[12]柴:古代祭祀天的仪式。

[13]秩:次序,依次。

[14]东后:东方诸侯的国君。

[15]协:符合。时:春、夏、秋、冬四季。正:认定。

[16]同:统一,使统一,使一致。律:指阴阳十二律,其中阴律和阳律各占一半。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17]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礼。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颜色不同的丝织品,用来铺在玉的下面。二生:活羊羔和活的大雁。一死贽:一只死了的野雉。贽同“雉”。

[18]如:而,连词。五器:即上文所说的五瑞。

[19]卒乃复:完事之后就归还。

[20]朔:北方。

[21]特:专指公牛。

[22]敷:普遍的、全面的。

[23]庸:奖励。【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在尧的太庙举行禅位典礼。舜代尧接受了天子的大命。舜继位后,便考察了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列举了七项政事。于是把继位之事报告给上帝,又精心诚意地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随后聚敛了诸侯的五种信圭,择定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信圭颁发给他们。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进行视察。舜到了称为岱宗的泰山,举行祭祀泰山的典礼。这个祭典称为“柴”。祭泰山以后,舜又按次序望祭泰山以外的东方山川。舜召见了东方各国诸侯。舜协调四时月份,确定日期,使四时、月、日与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舜统一法律、尺度、斛斗、斤两;修订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礼法;规定了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器的使用规格,以及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的使用规范;规定了初次相见时的赠礼,这些礼品包括活的羊羔与雁以及死了的雉鸡。仪式上所用的五种玉器,等典礼完成以后,都归还诸侯。这一年的五月,舜去南方各国视察,到达南岳衡山。在那里所行的各种礼节,如同在岱宗泰山所行的一样。这一年的八月,舜在西方各国视察,到达西岳华山,像当初祭祀泰山一样祭祀了华山。这一年的十一月,舜到北方各国视察,到达北岳恒山,采用了祭祀西岳华山的礼仪来祭祀北岳恒山。舜返回之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祷告,用公牛一头为祭品。每隔五年,舜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行视察。四方诸侯分别在四岳朝见天子,全面向天子报告自己的政绩,天子也认真地考察诸侯国的政治得失,把车马衣服奖给有功的诸侯。【原文】[1][2][3][4]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5][6][7]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8][9][10]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11][12][13][14]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二十有八载,帝[15][16][17]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

[18]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注释】

[1]肇:这里指划分地域。

[2]浚(jùn):古字同“浚”,疏通河道。

[3]象:在此用作动词,刻画,镂刻。典:通常的,经常使用的。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4]流:流放,放逐。宥:原谅、宽恕。

[5]扑:同“朴”木杖,古代用作惩罚的用具。

[6]眚(shěng):过失、错误。肆:连词,就。

[7]怙:依仗。贼:借为“则”,连词,就。

[8]恤:谨慎小心。

[9]幽州:地名,约为今内蒙古东北一带。

[10]崇山:地名,约为今湖南张家界。

[11]三苗:又称有苗或苗民,大致居住在现在的河南南部、湖南、江西一带。

[12]三危:地名,约在今甘肃敦煌一带。

[13]殛(jí):流放、放逐。

[14]羽山:地名,在东方,位于现在的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的地方。

[15]殂落:死亡。

[16]遏:制止、停止。密:静、使安静、静止。

[17]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制作的乐器打出的八种声音,后来泛指音乐。

[18]格:动词,至,到,抵达。【译文】

开始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之用,同时又疏通河道。舜命令把常用的刑罚的形状画在器物上,使人民有所儆戒。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表示宽大。庶人做官而又有俸禄者,犯了过错,罚以鞭刑。掌管教化的人,使用刑罚时,则用扑刑,犯了过错可以出金赎罪。如果犯了小错,或过错虽大,只是偶一为之,可以赦免;如果犯的罪较大而又不知悔改,就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谨慎呀!谨慎呀!在使用刑罚时,可要慎之又慎啊!”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罪人都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天下民众都心悦诚服,认为舜的处置非常恰当。舜辅佐尧处理政务过了二十八年,尧逝世。百官和人民好像死去父母一样悲痛,在三年中,全国上下停止奏乐一片宁静。守丧三年以后的正月初一,舜到了文祖庙,和四方诸侯之长共商国家大事,开明堂的四门,明察四方政务,倾听四方意见。【原文】[1][2][3][4][5][6]“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7][8][9][10][11]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12][13][14][15][16][17][18][19]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20][21][22]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注释】

[1]牧:指州的行政长官。

[2]柔:安抚。

[3]能:善,爱护。

[4]迩:与远相对,近。

[5]惇(dūn):浓厚。

[6]允:取信。

[7]元:善。

[8]难:拒绝,抵制。

[9]任人:佞人,指不忠实的人。

[10]奋:奋起、奋发。

[11]庸:动词,用功,努力。

[12]熙:广大,光大。

[13]载:事业。

[14]宅:居住。

[15]百揆:古代官名。

[16]亮:帮助、协助。

[17]采:事情。

[18]惠:助词,无实在意义。

[19]畴:疑问代词,谁。

[20]司空:古代三公之一,管理全国土地的官员。

[21]时:代词,代指百揆之职。

[22]懋(mào):勉力,鼓励,激励。【译文】“唉,十二州的长官呀!”舜叹息着说,“只有衣食才是人民的根本啊!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周围的臣民,并顺从他们的意志去处理政务。德行厚,才能取信于人,才能使政务达到至善的地步;拒绝使用那些花言巧语的人,边远地方的民族,才能都对你表示臣服。”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够奋发努力,以光大先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务呢?”大家都说:“伯禹可做司空。”帝舜说:“是啊!禹,你治理水土很有功绩,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并叩头,并且谦逊地让稷、契和皋陶担任这项职务。帝舜说:“好了,还是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原文】[1][2][3]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4][5][6]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7][8],[9][10][11]“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12][13][14][15]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帝曰:“畴若予工[16][17]?”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18][19]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注释】

[1]黎:众多。阻饥:为饥饿所苦。

[2]后:担任,主持。稷:原为“谷神”,这里指的是农官,主管播种谷物的事情。

[3]时:通“莳”,耕种,播种,种植。

[4]五品:父、母、兄、弟、子。逊:和顺,谦和,恭顺。

[5]司徒:上古时期的官名,是三公之一,据说在尧帝的时候设立的,主要负责教化民众和管理行政事务。

[6]敷:布,推行。五教:五品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

[7]猾:骚扰,侵扰。

[8]夏:古代时期指中国。

[9]寇:抢劫,掠夺。贼:杀人。奸宄:犯法作乱。外部的叫做奸,内部的叫做宄。宄,也写作“轨”。

[10]士:狱官的首领。

[11]服:用,使用。

[12]就:表处所。

[13]五流:五种流放的方式。宅:处所。

[14]三居:三种处所。

[15]明:明察。允:公允,允许。

[16]若:善。工:官名,即主百工之官。

[17]共工:上古时期的官名,治理百工之事。

[18]殳(shū)、斨(qiāng)、伯与:都是古代的人名。

[19]谐:共同,一起【译文】

帝舜说:“弃啊!现在众民苦于没有饭吃,你担任后稷这项职务,带领人民种植庄稼吧。”帝舜说:“契啊!现在人民很不友好,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不能恭顺。你担任司徒这个官职,对他们推行五品之教,推行这些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帝舜说:“皋陶啊!外族部落经常来侵犯我们,他们在我国境内到处为非作歹,抢夺人民的财产。望你担任狱官的首领,能根据犯人罪行的大小使用五种刑罚。罪大者,便带到原野上行刑;罪轻者,可分别带到市、朝内行刑。把他们的罪行告示出来,使人有所儆戒;或者为了表示宽大,也可以用流放来代替。流放也要根据罪行大小分为五种,把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可在九州岛之外,四海之内,并分作三等以区别其远近。只有明察案情,处理得当,人民才会信服啊!”舜说:“谁善于担任百工这项职务?”大家都说:“还是让垂来担任吧!”舜说:“好吧!垂啊,你来担任百工的职务吧。”垂行礼拜谢,并表示谦让于殳、斨和伯与来担任这项职务。舜说:“好吧!让他们也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原文】[1][2]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3][4]“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5]“俞,往哉!汝谐。”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6][7][8]“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9][10]。”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注释】

[1]上下:上指山川,下指河泽。

[2]益:人名,即伯益。伯益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物,早在舜征讨三苗的时候,就是因为使用了伯益的建议,才使得三苗归顺。

[3]虞:掌管山林的官职。

[4]朱虎、熊罴(pí):二人名。

[5]典:主。三礼:指事天、地、人的礼。

[6]伯夷:人名。下面的“伯”也是指的伯夷。

[7]秩宗:官名,掌管次序尊卑等礼仪的官职。

[8]夙夜:早晚。寅:敬,恭谨。

[9]直:正直。清:洁,清明。

[10]夔(kuí)、龙:二人名。【译文】

舜说:“谁能替我管理山林川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让益来担任这项职务吧!”舜说:“好吧!益啊,你来担任我的虞官吧。”益叩头拜谢,并谦虚地表示要把这项职务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好吧!让他们和你一起去负责这项工作吧。”舜说:“唉!四方诸侯之长啊,有谁能替我主持三礼?”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好吧!伯夷啊,你来担任秩宗的职务吧!一早一晚都要恭敬地去祭祀鬼神,祭祀时的陈词,要正直而清明。”伯夷叩头拜谢,谦逊地要把这项职务让给夔和龙。舜说:“好吧!还是由你去担任这项职务吧,一定要恭敬啊!”【原文】[1][2][3][4][5][6]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7][8][9][10]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11][12]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注释】

[1]帝:舜帝。

[2]夔(kuí):人名,据说是在舜的时期掌管音乐的人。

[3]汝:你。典乐:管理音乐。

[4]胄子:意思是教育子弟,让他们成长。胄,长。

[5]直:正直。温:温和。

[6]宽而栗:宽宏而庄严。栗,坚。

[7]刚:刚毅。无:不要。虐:苛刻。

[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

[9]诗言志: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

[10]歌永言:说的是歌是延长诗的语言。永,长。夺:失去,弄乱。

[11]于:音乌,叹词。

[12]拊:轻轻地敲击。石:石磬。【译文】

舜说:“夔啊!命令你管理音乐事务,去教导那些年轻人,要让他们成长得正直而温和,宽大而谨慎,性情刚正而不盛气凌人,态度温和而不傲慢。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唱歌的声音既要根据思想感情,也要符合音律。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和谐地演奏,不要弄乱了相互间的顺序,让神人听了都感到快乐和谐。”夔说:“好啊!让我们轻敲着石磬,奏起音乐来,让那些无知无识的群兽都感动得跳起舞来吧!”【原文】[1][2][3]

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4]出纳朕命,惟允!”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5][6][7][8]。”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舜生[9][10][11][12]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槀饫》[13]。【注释】

[1]堲(jí):通“忌”,讨厌、厌恶。谗说:讲谗言或说坏话。殄:危害。

[2]师:民众,人民。

[3]纳:在这里指纳言,古代的官职名称。

[4]有:又,用于整数零数之间。

[5]亮:辅助、帮助。天功:大事,治理百姓一类的事情。

[6]黜:废、罢免。陟:提升,提拔。幽:昏庸的,有错误的。明:贤明,圣明。

[7]熙:兴,振兴。

[8]北:通“背”,别。

[9]征:被召征,被征用,被任用。

[10]庸:通“用”,任用。三十:现在的说法是二十。

[11]陟:升,登上。

[12]厘(lí):古字同“厘”,数字单位。

[13]槀饫(gǎoyù):槀同“槁”。槀饫,传说中的古乐名。【译文】

帝舜说:“龙啊!我非常讨厌那些讲坏话的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种人常常用一些邪说和暴行来使我的民众震惊。现在,我任命你做纳言之官,不论早晚都要传达我的命令,并且要及时转达下情,你一定要讲究诚信呀。”帝舜说:“啊!你们这二十二位负责的官员,要谨慎呀!要时时辅助着完成这顺应天意的事业,创立丰功伟绩。”按照帝舜的规定,每隔三年要对官员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之后,便将昏庸的官员罢免,并将贤明的官员提升。于是一切功业都振兴起来了,并且把三苗流放于别的地方。舜三十岁那年被尧召用,在官位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后来巡行视察时,登上了衡山,并在那里去世。虞舜在位期间,广泛测量自己的疆域,并将各地的物产分门别类,规定赋税。另外还指导创作了《汩作》、《九共》九篇、《槀饫》等舞乐,作为祭祀音乐。【解析】

尧与舜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说到底勉强算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尧却能把权柄禅让给舜,可见尧帝胸襟何等的开阔,既能禅位与贤能,又能知人用人,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太平,百事振兴,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舜顺利地登上帝位后,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宏大,气氛之隆重,可想而知。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使人心归顺。

舜帝上任后,又大刀阔斧的改革修订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

舜帝上任后,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值得注意的是,舜帝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的区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才能使人心归顺,但凡天下大治,必以忧国忧民为根本。

舜帝对夔说的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正如钢筋水泥丛林之于田园牧歌的不同一样。大禹谟第三【原文】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1][2]《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3][4][5]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6][7][8]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9][10]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禹曰:“惠迪[11][12]吉,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13][14]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15]四夷来王。”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16]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17][18][19],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20][21]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注释】

[1])曰若:发语词。《尧典》作“粤若“,《周书》作”越若”,意义相同。文命:大禹的名字。

[2]敷:治理。

[3]乂(yì):治理。

[4]黎民:众民。敏:勉,勉力。

[5]俞:对。

[6]益:伯益,舜的大臣。

[7]都:叹词。

[8]广运:广远。

[9]乃:如此,这里四个“乃”字都是此义。

[10]奄:同,尽。

[11]惠迪:惠,顺;迪,道。

[12]虞:误,失误。

[13]志:念虑。熙:广。

[14]咈(fú):违背。

[15]于:叹词。

[16]和:当读为宣,宣扬。

[17]九功:九事。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合称九功。

[18]九叙:指六府三事之功都有次序。

[19]董:督。

[20]地平天成:

[21]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译文】

皋陶、伯益、后稷辅助大禹治水成功,虞舜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命史官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对四海进行治理之后,又敬慎地辅助帝舜。他说:“君主能够知道做君主的艰难,臣下能够知道做臣下不容易,政事就能治理,众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舜帝说:“对!真像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之外没有被遗忘的贤人,万国之民就都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以依从众人,不虐待无辜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尧帝能够这样。”伯益说:“啊!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是上天顾念,使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像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优游于逸豫,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行,各种思虑应当广阔。不要违背治道来取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来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禹说:“啊!您真是深谋远虑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生活资料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大事应当宣扬,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件事理顺了应当歌颂。要用休庆规劝臣民,用威罚监督臣民,用九歌勉励臣民,使政事不会败坏。”舜帝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和三事办好了,是万世永利的事业,这是您的功勋。”【原文】[1][2][3]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4]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5][6],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7][8][9][10],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11][12],时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13]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注释】

[1]格:来。

[2]朕:我。宅:居。

[3]耄(mào)期:老耄。

[4]皋陶:舜的大臣。迈:通励,勤勉。种:树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