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发明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7:50:50

点击下载

作者:(加)瑞安·诺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万物发明指南

万物发明指南试读:

万物发明指南[加]瑞安·诺思 著王乔琦 译中信出版集团这本书提供的信息和指导所涉及的材料或行动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使用此类信息、遵循此类指导时可能会受到或造成的普通伤害甚至致命伤害,出版方和作者概不负责。这可不是危险耸听,你将读到的这本书确实糟糕透顶,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最前面加上这个免责声明。当你读完这本书并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之后,你也可以把这个免责声明用在自己身上。无论何时遇到陌生人,你都可以伸出手打个招呼,然后这么说:“喂,我是×××(你的名字)。先给你提个醒:你面前的这个人可是知道一些可能带有危险性的材料或行动的哦。”奇妙之旅即将展开。读者须知这本指南不是我写的,我只是发现了它。此前,它一直藏在岩石里。而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我就是把那块厚重的变质岩敲开的人。为了做成这件事,我在工地上干了几个星期,因为我听说这活儿回报丰厚。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可以告诉你,把书放到硬石头里的技能我是没有的,而且也没人掌握这项技能。我想要用碳定年法来看看这本书究竟成书于何时,但做不到:无论这本指南是写在什么稀奇古怪的材料之上,这种载体都不可能包含碳。当然,我发现的这块石头倒是可以定年的:它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也就是说,这块石头的出现早于人类、恐龙以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前寒武纪岩石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中的一种。所以,岩石身上的线索没什么用。你将阅读的这些内容当然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编造且代价极为高昂的恶作剧。同时,构建这场恶作剧所使用的技术尚不为世人所知,其中包括这种可以在保持轮廓度小于万分之一毫米的情况下将物体植入坚硬岩石的技术。这看起来好像不太现实。但事情的另一种解释——时间旅行是可行的,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许正发生在某个平行时空之中,我们所在的整个宇宙不过是在过去的某个未知时间点上从原初宇宙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副本,尽管可能性也不大。我仔细研究了这本指南里出现的所有条目。可考证的所有内容以及文本本身似乎都真实可靠、言辞恳切,它们准确无误地诠释了如何在地球历史的任何一个时间段中从零开始,再造文明。文中提到的所有历史事件都和我们的真实历史一致,只不过,本指南关注的重点在于技术和文明,而不是国家和人民,文内拿来比对的具体日期和个人姓名都要比你想象的少。“他们”的世界看上去和我们的很像,甚至更好:他们拥有更高级的技术,对历史的理解更为深刻,当然还有在民间市场上就可以租赁到的时间机器。未来的某日,我们同样可能实现时间旅行,到那时,本书提到的所有条目都可以得到最终证实了,而我们也可以探明这本不可能之书,究竟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1]式埋藏在了这些最终形成了加拿大地盾的坚硬岩石之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许做不到这些。除了某些注释之外,你将阅读的这本指南与原书别无二致、毫无删减,我只在两种情况下做了补充:一是当我认为对文本补充一些解释声明和参考文献确实有用时,二是当原文本中的条目超越了我们现有的科学水平、工程水平和历史知识时。脚注部分则完全按照原文本呈现,内容及呈现方式也没有任何改动。这本指南中的原版插画,其创作者署名是一个叫“露西·贝尔伍德”(Lucy Bellwood)的人,我也予以保留。实际上,在我们的世界中,确实有位叫这个名字的艺术家,但她表示自己对这本书及其原始版本一无所知,而我也没有理由怀疑她。最后,我提请你注意一个也许是最不可思议的点。这本指南的作者在正文中只提到了一次自己的姓名,在脚注中也只提到了一次。他的名字和我完全相同。脑海中的一个声音告诉我,自己不该把下面这件事太放在心上:世界上有很多人叫瑞安·诺思,而我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发过电子邮件。这本指南的作者可能是另一条时间线上的其中一个瑞安·诺思。或者,他也可能是一个我们此前不知道的人,一个在我们的世界中与我们没有相似之处的人。也许,在一场时间旅行的事故里,这本书被遗留在某块岩石中,那位时间旅行者也就此被困在那里或者困在另一个时间中。那次事故以微小但影响深远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对此,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理清。也许,这正是我们无法实现时间旅行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所有这些,都只是一场代价极高的恶作剧。我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也知道,我发现了这本指南、正好和它的作者重名又碰巧认识一位也叫露西·贝尔伍德的艺术家,这件事有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富有戏剧性、多么难以置信。如果你觉得我可能也参与了这场文案造假行动,那我只能重复在这则须知开头说过的话:这本指南不是我写的。至少……不是这个时间线上的我写的。我现在很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分享这本指南的无删改完整版,而它的原书名就叫作《时间旅行者生存手册:如何TM修理FC3000时光机,如何在时光机失效时从零出发、再造文明》。[1] 加拿大地盾指北美大陆上的一块前寒武纪地质区域,从加拿大中部一直延伸到北部,地质学性质十分稳定。——译者注忘记过去的人,注定重蹈覆辙。——哲学家、文学批评家、诗人乔治·桑塔亚纳1905年诚邀忘记过去的人再“蹈覆辙”。TM——FC3000时光机荣誉制造商、克罗诺迪克斯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杰西卡·本内特2043年引言TM恭喜您成功租用FC3000时光机!这是一款代表人类尖端技术的私人民用时光机,您可以乘坐这部机器领略整部人类奋斗史,从最初的人猿分离时刻(公元前1210万年,须另外购买原始灵长类体验模块享受此服务)到最近风靡市场的便携式音乐播放设备(此时此刻),都将一一呈现。请注意,您不能驾驶本机器进入所处现实世界时间1.5秒后的任何时间点(不能进入“未来”),本机器配有一台灵敏的精准计时器,如果您意图进入未来的话,计时器会立刻发现并停止相关操作。TM请务必仔细研究图1列举的FC3000时光机产品部件。国家法规要求我们必须告知您:由于先天基因及后天免疫方面的原因,现在我们对之免疫的许多疾病,是过去的人类未曾遇TM到的。为了您以及您周围人类的安全考虑,FC3000时光机上装有多个生物过滤装置,以确保您出现在“过去”时,不会因为在短短一瞬间内给我们的人类祖先带去大量致命病菌和传染病,就导致整个人类灭绝。TM图1 FC3000时光机TM上图中未加标注的FC3000时光机部件,其功能不言自明。常见问题答疑问:回到过去的旅行会不会因为触发“蝴蝶效应”而改变现在?这个题材的影片可是屡见不鲜啊(2004年、2025年、2035年等时间都有这样的电影)。答:不会。那些电影剧本的基础是对时间旅行原理的一种猜测。值得庆幸的是,那种解释并不准确。实际上,任何现存的时光机——包括我们这台代表人类尖端科技水平、畅销TM全世界的FC3000时光机——都会创造一条新的“时间线”,或者说创造过去某个时间点开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请参考下图:TM图2 FC3000时光机穿越时间原理示意图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从时光机闯入历史的那一刻开始,每一次回到过去的旅行都会创造一个新的事件序列。从结果上看,在每次从时间旅行返回现实的过程中,您就创造了一个“如果怎样,就可能会怎样”的假设性宇宙,这一切都从这样一个假设开始:“如果时间旅行者乘坐这台代表人类尖端科技TM水平的FC3000时光机回到过去,并造访了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点,将会发生什么?”当您踏上归途、返回现在时,TMFC3000时光机就会穿越空间、时间以及时间线,把您带回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历史并不会发生改变。TM图3 FC3000时光机返回现实原理示意图简单地说,哪怕时间旅行者在回到过去旅行时,胡作非为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也只会影响时间旅行所创造的那条新时间线上的世界,而不会影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哪怕有再多的蝴蝶扇动翅膀,我们的现实世界也不会因此而产生丝毫变化。所以请您不必担心。问:我可以和过去的我互动吗?答:可以,不过不推荐。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待过去的自己,您很可能会觉得那个您没有您原以为的那么优秀。TM请特别注意这一点,尽管FC3000时光机可以让用户穿越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间点,但许多用户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见面。在此,我们要严肃地提醒您,TMFC3000时光机的建造目的是探索过去的时空,更好地了解人类起源、我们自身及我们这个世界的潜能。而造访过去的自己则意味着您深信无论在人类历史的哪个阶段,您都是最有趣、最重要的那个人。理论上说,这件事只可能在某一条时间线里出现,而且很可能不是您所处的这条时间线。请您三思而后行。问:我可以把彩票中奖号码交给过去的自己吗?答:您给出的彩票中奖号码只会让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您受益,而不是严格意义上这条时间线上的您。问:我可以把彩票中奖号码交给过去的自己,然后杀掉他,取代他的位置,最终将大奖据为己有吗?答:可以。但是,您可能要接受那个历史时期的政府的质询。问:在过去的时间点变得富有会让我快乐吗?答:可能吧。问:既然不推荐拜访过去的自己,那我应该拜访谁呢?TM答:有了FC3000时光机,人类的发展历史就在您面前展开,等待着您带着好奇的眼光去一探究竟。不过,为了您能更好、更方便地使用本机器,同时也是我们克罗诺迪克斯解决方案公司践行顾客至上的郑重承诺,我们还为您提供了几本用TM户手册,您可以在FC3000时光机的座椅下方找到它们。每本手册都提供了一个我们预先选定的人类历史的重要时间点。手册内容不仅涵盖该时间点的背景信息、时空坐标,还描述了生活在该时期的历史名人,并一字不差地写出了当你在这场史诗级大冒险中遇到他们时,为了保证后续行动顺利进行所必须说的话。以下手册颇受用户好评:《如何让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和文森特·凡·高为你免费画一幅肖像画》《马拉松战役里,[1]你选择加入雅典还是波斯》《加入罗阿诺克殖民地,看看会发生什么》《1 001个意想不到的射杀阿道夫·希特勒的地点》。您可以选择参照我们给出的指南行动,也可以扔掉我们提供的剧本,自由自在地“前往”您想去的任何时间点。问:既然每次时间旅行都会创造一条新的时间线,我也无法改变自己所在的这条时间线,那么这种时间旅行是不是毫无意义?答:如果回到过去真的可以影响到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的话,那么租用时光机就是对普罗大众极大的不负责任。不过,即便如此,时间旅行也并非毫无意义:请记住,除了您这位时间旅行者之外,您在时间旅行中创造的这些新时间线在各个方面都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一模一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些新时间线上的人都和您在我们这个时间线上知晓的人同样真实。问:等等。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再造一个新的真实世界,而且这个全新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完全一样,生活在其中的人类数量也分毫不差(实际上还多了一个——时间旅行者)。而我们这么做竟然只是为了好玩,这难道不会引起极端严重的道德问题吗?答:我们的研发团队中有几位伦理学家,他们斩钉截铁地向我们保证,这完全没有问题。另外,请您记得,这些新的真实世界并非只是出于好玩才出现的。那个世界里照样有矿石开采和能源开发这样的发展活动。TM问:如果我的FC3000时光机出现故障,我该怎么办?TM答: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上,FC3000是最为可靠的时光机,没有其他机器能与之比肩。不过,由于某些行动要用到横跨数个不相干空间或时间参考系的不稳定爱因斯坦–罗森桥,TM出故障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当您的FC3000时光机出现严重故障时,请参考《维修指南》,在此暂不赘述。[1] 罗阿诺克殖民地是英国意图在北美大陆上建立永久居住点时所做的第一次殖民尝试。然而,没过多久,该地的殖民者就全部离奇地消失了,去向至今成谜。——译者注维修指南TMFC3000时光机内部没有用户自维修部件。TMFC3000时光机无法修理。天哪!没错,这是个问题。如果您到了要阅读维修指南的境地,那您就回不来了。无论这些所谓的故障已然真实发生,还是只TM是您的担心,我们都为FC3000时光机让您不幸陷入这种境地而表达深深的歉意。如果您想坦然接受无法回到亲朋好友身边这个事实,请现在就这么做吧。不妨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令您讨厌的方面,比如他们那些令人恼火的习惯以及身上奇怪的味道。这样您就会觉得回不到他们身边也挺好的。别去想那些令你怀念的事物,比如便宜、方便、干净又安全的饮用水,以及最新款的畅销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这只会令您徒增烦恼。那么,既然您已经接受了被困在过去的现实,既然您已经不可能重返未来了,我们再给您提供一条建议……我们诚邀您自行创造未来。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吊人胃口的句子。本指南剩余部分的内容包含一个人——一个完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从零开始创建文明所需的一切科学、工程学、数学、艺术、音乐、写作、文化、相关事实以及图表。也许,在您的印象中,现代文明的建立需要几百万现代人类及史前人类花费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做到。事实确实如此,不过,那只是因为当我们第一次身处历史洪流之中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要想继续发展,什么东西都得从头开始自己发明。而您,现在已经拥有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它们就在您手中的这本书里。这本指南可以让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您原来所处的那个很像,但是更好。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人类会更迅速、更高效地走向成熟,不会在没有语言的黑暗世界中跌跌撞撞20万年(第2章),不会不知道在绳子上绑块石头就能解锁环球航行的伟大成就(第10章),也不会误以为疾病是由奇怪的气味引起的(第15章)。在编写这本指南时,我们没有预先假设您被困在哪个历史时期,也没有假设您本人拥有何种技能、何种知识。所以,它适用于被困在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用户。您所需的一切都可以从零做起,这本指南完全可以说是建立文明的金手指。而我们,克罗诺迪克斯解决方案公司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为能够在偶然的情况下给您提供这个机会而感到无比兴奋。我们祝您一切顺利。使用说明本指南共分17章,每一章都非常有趣。虽然我们推荐您从头开始阅读,通读一遍后再按自己的需要研读某个独立章节,但您也可以直接跳转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些章节。如果您对某项特定技能感到好奇,请参见附录A中的技能树,先看看这项技能需要何种前置技能,然后再重点攻克这些必需的前置技能,这样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解锁您感兴趣的技能。警告:虽然公正地说,让完全不知道如何创造自己所需的技术、发明及化学物质的您被困在过去确实是件颇为荒唐的事,但同样荒唐的是,很多这些技术、发明,尤其是化学物质都极度危险,可能产生危害的过程包括制造、储存、吸入、触摸它们,甚至只是身处其附近。危险简直是无处不在。所以,出于法律义务,我们在此不得不警告您,您在本书中发现的一切,都是您白手起家再造文明所需的必备知识,但您也不应尝试制造任何危险品,尤其是化学物质,除非您真的特别需要它们。您需要从法律角度向我们郑重保证、确认以及肯定,您绝不会为了制造这些危险品而把自己炸飞。1如何判断自己处于哪个历史阶段——简易判断流程图TM当FC3000时光机出现我们无法兑现法律责任的严重故障时,您有可能(概率很小)进入一个与预设不同的未知时间点。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您先浏览一下本章的流程图,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己究竟处在哪个历史时期。2一份特别行动指南——被困在公元前20万年—前5万年,估计你心里想的是:“这个时代的人类太疯狂了,我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天大的好消息!你真的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仔细研读上一章的判断流程图,不难发现,人类的第一次[1]进化就发生在公元前20万年左右。我们称这一时期的人类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即晚期智人。他们的骨架与我们完全相同,这标志着第一批拥有现代体格特征的人类的出现。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这件事。把你的骨架和20万年前晚期智人的骨架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办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当然,我们不会真的去做这个实验,但我们是可以证明这个结论的。不过,让我们很好奇的是,尽管这些晚期智人拥有了现代人类的体格,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却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在随后超过15万年的时间里,这些晚期智人的行为仍旧与其他原始人非常相似。再之后,大约在公元前5万年,终于出现了变化:这群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突然开始像我们一样生活。他们开始捕鱼、创造艺术、埋葬死者、打扮自己。他们开始进行抽象思维。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说话了。语言这门技术——没错,语言是一门技术,一门我们必须发明的技术,而且我们花了超过10万年的时间才彻底掌握它——是我们人类赠予自己的最伟大的礼物。没有语言,你也能够思考。比如,闭上眼睛,想象一顶酷炫的帽子,好了,你做到了。但是,如果没有语言,你的思维模式就十分有限。酷炫的帽子容易想象,但看看这句话:“从明天算起的3周后,让你继长姐到我们去年万圣节捣蛋的第一所房子东边两幢楼的东南角见我。”如果没有与时间、地点、数字、人物关系以及那[2]个闹鬼的节日等概念对应的具体词语,我们就极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另外,哪怕你只是想在脑海里努力表达一些复杂的想法,很明显,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这些复杂的想法也无法在头脑中如常涌现,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拥有语言,我们才能想出更好、更宏大、更能改变世界的点子。最重要的是,语言不仅让我们有能力把想法存储在自己的脑海里,还让我们能够将其印刻到他人的思维中。拥有了语言,信息就能以声音的速度传播,如果你能用符号语言代替口头言语,信息甚至能以光速传播。信息的交流让人类形成了共同理念,拥有共同理念的人类又进而形成了社群,而社群正是文化和文明的基础。于是,我们就得出了第一条“文明进步贴士”:文明进步贴士:语言是一门技术,是后续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而你现在已经免费习得了这门技术。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0万年晚期智人首次出现,到公元前5万年他们终于开口讲话,经历了漫长的15万[3]年——正是你能对人类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段。如果你能在这一时期的人类刚刚进化出现代人类体格时,就帮助他们掌握现代人类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教会他们说话,那么,你就能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文明都提前15万年启动。这相当值得一试。我们曾经认为,人类之所以能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进化为行为上的现代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发生了一些物理变化。也许是某种原始人身上随机发生了一种基因突变——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能用之前任何动物都未使用过的方式进行交流。那是否正是这种突变赋予了我们抽象思维的新能力,进而让我们获取了巨大的生存优势?历史记录并不支持这种大幅度跃进式发展的观点。那些我们经常与现代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艺术、音乐、智能工具、埋葬死者、用珠宝和彩绘打扮自己——在公元前5万年那次重大突破出现之前都已诞生,只不过当时它们都还只是偶发地局部出现,随后又会消失。就[4]像那些“修辞术巫师”长久以来展现的魔法一样,这些东西其实始终埋藏于我们的内心。人类的语言能力也是如此,我们[5]所要做的只是解锁这种能力,将它释放出来。这一时期你面对的独特挑战是:在晚期智人甚至可能还不知晓口头语言这一特定概念时,如何把语言教授给他们。重要的是,你要记住,虽然你在这一时期遇到的大多数人也许还没有学会语言,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咕哝声以及肢体语言相互交流。你所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把咕哝声转化为言语,并且你不用担心:像英语这种带有“虚拟语气从句”和“将来未完成时”(这里仅指其语法意义,不是指时间旅行)的复杂语言并非必需,而且你还可以使用一种你已经知晓的简化语言“皮钦[6]语”对付过去。如果你能把重点放在教小朋友上的话,效果也会更好。人年纪越大,学习语言的难度就越高。在青春期之后,一个人习得流利母语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完全学不会。文明进步贴士:大约半岁之后,婴儿就会开始注意周围人说话时的声响。所以,如果你要从零开始发明语言,就结合一下婴儿在父母那儿听到的所有声响吧,很可能会事半功倍。请记住:进化是非常缓慢的,哪怕是20万年前,你遇到的人类也和你一模一样——在生物学层面上,完全无法区分。他们只是欠缺教导而已。而你就可以教给他们许许多多。然后,你就会像上帝一样,被全世界的人类铭记。[1] 2017年,科学家发现了一具残破不全的遗骸。这具骸骨看上去和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时间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万年左右。这些过渡阶段的古人骨骼与我们现代人类相比,还是有一些明显区别的:他们的下腭要比我们大,脑壳也更加修长。不过,科学家当时并没有期待能够发现历史如此久远且与现代人类如此相似的古人类骨骼。在我们的世界中,科学界为了确认这具遗骸的具体年份仍在进行相关测试和检查,如果最后证实它确实来自公元前30万年,那就削弱了“人类诞生于非洲的某个地方,然后逐步向外扩张”这种人类早期史前史观点,加强了“史前人类是某个在整片非洲大陆上演化的大型杂交群体的一部分”的这种观点。更多信息请见参考文献中让–雅克·于布兰(Jean-Jacques Hublin)等人撰写的《杰贝尔罗伊遗址的新化石与智人的泛非洲起源》(New fossils from Jebel Irhoud, Morocco and the pan-African origin of Homo sapiens)一文。[2] 而且,这句话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所叙述的仍是一些物质性的东西,比如姐姐和捣蛋的房子这些可以想象出来的实物。一旦面对更抽象的句子,例如“在欲望辩证术于象征性链条中加速发展之前,虚构整体的诱惑处于暂时停滞状态”(弗雷德·博廷,《制造荒谬:科学怪人、批评与理论》,1991年),要是没有语言,任何交流手段都几乎不可能理解、传递这些话背后的意思。[3] 公元前5万年这个日期最接近我的研究结果,但这个时间并非盖棺定论,不同的科学家、不同的研究模型以及对“行为现代”的不同定义都会得出略有不同的结果。虽然我对公元前5万年这个时间颇为满意,但某些研究者认为“现代行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万年。不论选择哪个时间点,人类从解剖学现代迈向行为现代的这段时间都是时间旅行者能够对人类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期。[4] 修辞术巫师一词出自柏拉图,他称“智术师”为“使用修辞术的巫师”,而智术师是古希腊哲学中的概念,多指精于所谓“修辞术”的人,他们擅长用语言迎合民众,挖掘埋藏于听众内心的想法。作者借此想表达有些事物其实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被表现出来而已。——译者注[5] 虽然这个说法或许没错,但在我们自己的这条时间线上,究竟是什么推动人类从解剖学现代步入行为现代尚无定论。实际上,也许只有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一探究竟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有一点没什么疑问,那就是能够证明人类行为现代的某些证据的确在某些个例中出现过,但还没来得及在全球人类中普及开来就又消失了。行为现代性在历史记录上出现的这些差异必须有一个生物学解释,并且这个解释只能有一个,不应存在争议。[6] 皮钦语,即混杂语言,是一种简化版的自然语言。两个语言不通的群体为了更好地交流沟通,会发展出皮钦语,典型例子如中国的“洋泾浜”英语。 ——译者注3创造文明必需的五大基本技术这五大基本技术可不是“一台性能足够优秀的计算机”重复五遍。你的文明将建立在五大技术之上。每一种都是信息化的技术:一旦你发现了它们、掌握了它们,后续的一切便都随之自然发生了。因为这些技术都是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所以它们极易流传下来:它们是思想而非物质实在,而只要我们的文明还有成员幸存(或者只要我们文明的某些书籍能够保存下来),这些思想就不会被毁灭。虽然下面表格列出的这五大技术几乎都是人们一旦理解背后的思想就可以迅速发明出来的,但实际上,令我们有些难为情的是,对于其中任何一项,我们人类都花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才真正掌握它。请仔细研读这张令我们人类感到不好意思的表格。表1 一张足以令每个人难堪的表——哪怕你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由于这五大技术都是无可争议的文明基础,现在我们将逐一考察它们。3.1口头语言倾听你脑海中的声音。[1]在口头语言出现之前,人类通过咕哝声和肢体语言实现交流。这让我们可以达到以下这些目的:• 吸引他人的注意• 通过发出噪声或者打手势,表达诸如“恐惧”或者“愤怒”这样的情感• 哭闹遗憾的是,这些表达方式很容易遭到误解。举个例子,婴儿,一种典型的语前生物,他们的“咿呀”之语和肢体动作就非常难以理解。婴儿的哭闹可以表达“我不高兴了”“我饿了”“我累了”“我很苦恼”,以及其他几种情感,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弄明白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只能逐一试探,看看到底哪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短期解决方案。如果你喜欢一劳永逸的长期解决方案,就要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慢慢地教给孩子一门语言。最后,你就可以直接问他:“嘿,小子,在你16个星期大的时候,你的那些哭声都是什么意思啊?”相较之下,口头语言可以让我们达到以下这些目的:• 吸引他人的注意• 通过发出噪声或者打手势,表达一些微妙的情感,比如“害怕有一天会被困在遥远的过去”或者“因为现在被困在遥远的过去而勃然大怒”• 哭闹(同时讲一些话)• 在某人去世后了解其思想• 酝酿出一些更复杂的想法• 合理、自信地传递复杂情绪,且做到信息损失最少、歪曲程度最轻、被误解可能最小我们总是认为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这个宇宙的某种属性。但其实不是这样:语言是我们编制的,而且[2]是我们随意编制的。不过,尽管词语的发音、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以及词语的组合方式、替换方式都可以完全由你自行决定,但还是有一些反复出现的语言模式需要你牢记在心中。这些语言模式就是所谓的“语言共性”,在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语言中都有体现。另外,尽管这些“语言共性”并非必须出现(人们有能力发明并且已经构建了数种不使用这些“语言共性”的人造语言),但“语言共性”确实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使用全新的语言。请牢记下面这张表中的内容:表2 语言共性示例①作者虚构的世界,与美好的乌托邦相对。——编者注②这句话改编自英语世界中一句常见的话“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其特点在于囊括了26个英文字母,因而常用作打字练习的例句,也因此广为人知。——译者注被困在过去的一大好处就是,你终于可以摆脱男朋友查德了。至于究竟选择哪种语言作为建立文明的基础,就完全凭你个人喜好了,而且所有语言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不存在什么错误答案。不过,你在拥有选择文明基础语言的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有机会修正和完善这些语言。不喜欢英语的代词系统?不喜欢法语要赋予万事万物一个虚拟性别的刻板规则?好,现在和这些规则永别的机会来了。口头语言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缺点又很少。此外,它们其实还是一种你早已在脑海中应用的技术。不过,口头语言有一个很严重的通病:它们必须依靠人类才能传递信息。如果某个人类部族的全部成员同时死亡,他们脑海中的想法也就随之消失了。好在,你可以做得更好。而且,你马上就要做到这一点了。[1] 为简洁起见,此处只提及了口头语言,但实际上还应该包括符号语言,这种语言的表现力和口头语言不相上下。有趣的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中,所有文明的口头语言都先于符号语言出现。不过,只要你喜欢,你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打破这个规律。[2] 人类语言的一大特征就是,它实在是太随意了,彻彻底底地随意。举个例子,“cat”(猫)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字母都和猫本身完全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种语言的随意性,“猫”这个单词在那些相互没有关系的语言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式:在印尼语中是“kucing”,在罗马尼亚语中是“pisicá”,在土耳其语中是“kedi”,在匈牙利语中是“macska”,在菲律宾语中是“pusa”,而在马来语中是“saka”。相比之下,我们使用的少数几个非随意选取的词语通常都是仿生词,比如模仿猫叫声的“meow”,这个单词在英语和菲律宾语中是一模一样的,而在印尼语中是“meong”,在罗马尼亚语中是“miau”,在匈牙利语中是“miaú”,在土耳其语中是“miyav”,而在马来语中是“meo”,这些都很相似。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婴儿称呼父母的词语(比如“mama”“papa”“dada”)都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和每个婴儿(哪怕他生来就听不见)都能发出的咿呀声很接近;第二,由几个婴儿特别容易发出的语音组成;第三,即便是在毫不相关的语言中也极为相似。这种能让全世界父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就是,他们都非常希望在孩子说出的第一个“词”中能有一点儿自己的影子。3.2书面语言它让拼写错误成为可能。虽然口头语言很棒,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口头语言将各类思想从原始人类宿主的脑海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限制了思想的传播范围:说话者走到哪儿,或者喊到哪儿,或者边走边喊到哪儿,思想就传播到哪儿,不可能超出这个范围。最关键的是,这些思想要想流传下来,就必须保证人类的繁衍链条绵延万世、永不间断。哪怕这根链条只在中间断了一次,所有的信息也会永远消失。书面语言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思想的生命力变得更加坚韧与强大,超越了脆弱的人类身体。要知道,我们的身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走向衰老和死亡。书面语言让思想的表达变得更加清晰,不再受到人记忆的变化以及历史潮流的影响。它让思想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受众也大大增加,远远超过聆听某场演讲的人数。有了书面语言,思想不但能在其原始宿主死亡后继续存在,不但能在聆听原始宿主讲话的听众死亡后继续存在,甚至还能在所有使用这门语言的人类死亡后继续存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密就是这方面最伟大的例子。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书面语言的出现让信息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且传播的难度绝不会比运输粮食的过程更大:说得更准确一点儿,这比运输粮食简单多了,因为书不会像粮食那样迅速腐败。书面语言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超过98%——里,都只是在没有这项技术的黑暗世界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地前进。和口头语言一样,选择何种书面语言作为建立文明的基石不是特别重要。不过,我们强烈建议(如果你会多种语言或者胸怀大志的话),不要选择本书的语言。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说不定你哪天会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教别人读你手中的这本书。你得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要做此事,尤其是你现在的处境太过微妙,这本书在阴差阳错之间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危险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件物品。尽管书面语言(也就是文字)背后的原理很简单——把看不到的声音转化为看得见的形状并且储存下来,但是,对人类来说,文字的发明还真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难事。实际上,这件事是如此之难,以至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文字的发明总共就出现过两次:• 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苏美尔• 在公元前900至前600年的中美洲文字在其他地区也有出现,比如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中国。类似地,古埃及和苏美尔的文字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并且虽然这两者看上去颇为不同,其实却拥有许多相似点。这两个文明中的一个在另一个刚提出发明文字的想法时就做到了,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意识到这个发明将会非常有用。人类还可能在另外两个历史时期发明了文字:一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印度,二是公元1200至1864年的复活节岛。(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可能”,是因为这其实是几大历史未解之谜之一。实际上,只要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乘坐时光机回到当时当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揭晓谜底。但是,出于某些原因,大多数时间旅行者都对“体验人类历史绵延几百万年的广度”更感兴趣,而不是“通过对某一时期的短暂观察,解决悬而未决的语言学难题并发表研究论文供同行评审”。)这两者之中,更古老一些的印度文本(称为“印度文”)是一种象形文字且尚未被破译。用印度文写下的大部分记录都比较简短(只有5个字符),这表明印度文可能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反倒更像是简化的象形图或者表意图。那么,象形图和表意图又是什么呢?我们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象形图就是用某事物的图画来表达这件事物本身:比如,用火的图像来代表“火”。以此类推,你购买的流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上的信封符号可用来代表“电子邮件”,这也是一种象形图。当在原始文字中使用象形图时,可以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帮助人们记住某个事件或某个故事,或者起到装饰的作用。表意图就是某张图片可以代表的所有含义的集合:比如,一个水滴的图像可以代表雨,也可以代表眼泪或者悲伤。一副太阳镜的图像可以代表特别酷炫的太阳眼镜,也可以代表太阳光、时尚或者大众流行文化。一幅形似臀部的桃子图像既可以代表桃子、臀部,也可以代表人类所发现的、可以用这两者之一进行的任何活动。象形图和表意图都不算语言,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中,图像及其背后的含义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象形图和表意图是用来帮助理解的,而不是用来阅读的。举个例子,看看下面的这些图案:图4 一个特别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图像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果你知道画下这些图像的人想要讲述什么故事,那么这些图像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但如果你不知道,你就会提出很多假设,可以就此讲出许多故事。也许这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吃桃子的故事。也许这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吃非常好吃的桃子的故事。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图像究竟讲述了什么。“辛西娅挥动着双手,她的秀发在温暖的海风中飘动。在她的太阳镜里,我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像怪物一样大的桃子:那是我的身体,我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杀死的那些可憎的科学家把我的身体永久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相比之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明显多了。虽然任何语言中都存在含义模糊的现[1]象,但相比表意图而言,这一非表意的表达的含义要清晰、明白得多。复活节岛上的文字被称为“朗格朗格文”,同样也从未被破译过。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动物、植物、人类及其他事物的抽象图像构成。居住在复活节岛上的拉帕努伊人就使用这种文字。朗格朗格文长这样:图5 可能是语言,可能是炫酷图画,又或者……可能两者都是?如果拉帕努伊人是完全独立地发明了这种文字,那么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文字发明事件,堪称一项伟大的成就。然而,朗格朗格文有可能是在欧洲人和复活节岛居民产生交流之后才出现的:1770年,西班牙吞并了该岛屿并诱导拉帕努伊人签订了一份条约。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概念有可能就这样进入了复活节岛,并在之后迅速地演变成为朗格朗格文。这里还得提及一种不那么光彩的可能:最初造访复活节岛的那些欧洲人都被灌输了这么一种思想:读写能力是一种只有统治阶级的精英才能学习并掌握的技能。如果朗格朗格文的确是一种文字,如果拉帕努伊人的确想出了将看不见的思想转化成看得见的形状的办法(这个办法堪称石破天惊,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在朗格朗格文之前,类似案例也只出现过两次),那么,拉帕努伊人也已经忘记了这项技能。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这一个世纪里,复活节岛上肆虐着欧洲人带来的疾病、灾难性的人口贩卖、天花、森林砍伐以及文化崩塌。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文明断层期里,复活节岛居民的数量从成千上万锐减至只有寥寥200人,而且幸存者中没有一个学习过如何阅读本岛的文字。于是,词汇和语句退化成了毫无意义的图形和符号,成了活着的人无法理解的部分文化传统。话说你应该对这件事感到恐惧:文字不是人类能够免费获得的东西,和所有技术一样,文字也会消失。我们建议你尽快发明文字并将其引入你创建的文明,越快越好。[1] 像逻辑语这样的人造语言可能是一个反例。逻辑语是一门人工语言,只允许符合语法规则且语义明确的句子出现。如果你用英语说“I want to party like Joey”,这句话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你想要办个派对,形式要和乔伊办的那个一样;二是,你和乔伊一样,都喜欢开派对。在逻辑语中,这种语义不明的表达是不合语法的——你必须把它修改成语义明确的合法语句。通过这种方式,逻辑语强迫说话者必须表达清楚,谁在何时何地,出于何种原因,使用何种方式,做了何种事情。3.3优秀的数字系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明……真的“有数”。[1]在人类历史中,数字的故事充满了“无数次”错失机遇和完全没有必要的拖延。虽然书面数字早在公元前40000年就已经出现,比文字的出现早了几万年,但最初的这些数字只是简单的符木:每标记一次就代表计一次数。它们长这个样子:图6 一些符木标记对于比较小的数字来说,这些符木已经够用了,但是,一旦数字变大,且还需要用符木来计数的话,你就会变得非常痛苦。快,告诉我下面这幅图表示的是数字几?图7 符木太多,问题来了答案是:“这不重要,因为没人有时间坐在这里慢慢地数。算了吧,我们正忙着在这个过去的时间点再造文明呢。”这就是为什么符木计数是一种一种“糟糕的数字系统”。纵观历史,还有许多同样糟糕的数字系统,不过,我们在此就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东西上了。让我们直接跳到结论:你的文明所使用的数字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印度或阿拉伯数字;第二,使用位值系统;第三,使用十进制。下面就是这三种系统的含义以及为什么它们如此优秀!印度/阿拉伯数字。其实就是你熟悉的那些数字:0,1,2,3,4,5,6,7,8,9。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用其他符号重新表示这10个数字:它们的样子本来也都是随意选取的。而且,由于现在是你发明了这些数字,而不是印度人或者阿拉伯人,所以你可以称它们为“……(你的名字)数字”。使用位值系统。在位值系统中,数字的值由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及数位代表的值共同确定。举个例子,4 023表示的是“4个千、0个百、2个十和3个一”。这听上去非常耳熟,因为位值系统是你从小就熟知的数字系统。由于用位值系统表示数字时规则清晰、效率极高且灵活便利,[2]所以大家都用它。使用十进制。我们现在使用的位值系统是十进制。这就是说,在一个数字中,相邻两个数位的值相差10倍。从左往右看,数位的值依次是前一位的1/10;从右往左看,数位的值依次是前一位的10倍。仍旧以4 023为例:表3 好好研究这张表,我们可以列举出4 023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开个玩笑而已,没那么多理由。但是,你还是应该简单地看一下这个表,这样你就知道数字究竟是什么了有趣的是,你可以创立以任意值为基础的位值系统!十进制是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最常用的进制(很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拥有10根手指),但它绝不是唯一可以使用的进制系统。巴比伦人使用六十进制(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会在某些地方使用这种进制,比如每小时60分钟,每个圆有360度等,参见第4章),而计算机语言则使用二进制。在二进制中,相邻数位之间只差2倍,而不是10倍:表4 二进制数。好好研究这张表,我们可以列举出1 011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没错,我们知道这次的理由比上一张表要少所以,二进制中的1 011就等于8+2+1,也就是11。由此可知,数位顺序相同的一串数在不同进制中表达的数字不同。如果我们没说这里的“1 011”是二进制数,那么你很可能会把它理解成一个十进制数,那它代表的就是“一千零一十一”。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五进制数,那它表示的就是十进制中的131;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七进制数,那它表示的就是十进制中的351;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三十一进制数,那它表示的就是十进制中的29 823。我们在其他时间线做过尝试,结果表明,用这样奇怪的三十一进制建立数字系统可不是什么好主意,不过,鉴于你现在被困在过去,你要真这么做,也没有人可以拦着你。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位值系统和进制指导我们写下数字,但有个令人悲伤的事实不得不提:数字系统接下来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那些特征,花了人类整整4万年时间。实际上,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人类用来发明分数了,而且分数这个概念现在看来非常基础,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之教给婴孩。为了避免重蹈浪费时间的覆辙,我们制作了下面这张表,其中写明了你的数字系统中应该出现的所有特征。实际上,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节省时间的数字系统发明表了。表5 晚期智人(现代人)这个自认为十分聪明(自命不凡到在自己的物种名中连用了两个“聪明”)的物种花了40 000多年才完全理解这张表中的所有内容看完这些概念了吗?我们把它们整合到了这张简单的表中,你只要花几分钟就能读完。你可以在某个下午把所有这些数字概念教授给你那条时间线上的人,他们就不用在连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世界里跌跌撞撞上万年了。这可省下了大把的时间。不客气。至于你可以用这个数字系统做其他什么事,就都由你自己决定了。这本指南中到处散落着人类花费大量时间才探索出来的、很有用的数学方程,不过,在此要提醒你一个最深邃、最黑暗的数学秘密:无论你选择何种方式,你都可以创立数学的根基。也许,你听到这个会感觉很惊讶,但是,数学的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些我们无法证明只能假设为真的原理。我们称这些原理为“公理”,且我们假设它们是正确的,但截至本书成书为止,它们仍旧是我们无法证明的“信仰”。这些公理包括“2+1和1+2得出的结果相同”“若a等于b,b等于c,则a等于c”。这些假设确实有用,因为它们完全符合现实。而历史已经证明,把数学建立在符合现实的基础之上是合理的、可行的,但你也可以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数学体系。虽然我们的确推荐先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数学系统,但是细想一下,在一个a+b不等于b+a的宇宙中,乘法该怎么运算,也是一件相当有趣的[3]事儿。现在,你已经发明了优秀的数字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数学基础,你也一定解锁了一些特权。很明显,数字可以让你精确地量化周遭的世界,而这正是小到食谱、大到科学的万事万物的基础。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管理、理解和交换物质资源(如绵羊或者树木)以及抽象资源(如金钱、名声以及时间本身)。数字最普遍的功能则是充当一种分类标签:某本书的第123页必然在第122页和第124页之间,如果你还知道这本书总共有多少页,那么你便很清楚第123页究竟在哪儿。一套有序的数字提供的社会环境,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对一个文明的成员产生巨大帮助。无论他们是用这些数字来标记一天中的小时数、一年中的天数,还是一条街上的楼幢数、一幢楼中的楼层数,都会非常有用。这些数字还可以用来标记温度、无线电波的频率、维生素。如果你的这个文明足够幸运的话,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还能用这些数字来标记那些建立在不相干的时间或空间参考系上的不稳定的爱因斯坦–罗森桥的强度。工具栏:为什么零不能用作除数?[4]显然,零不能用作除数。理由倒不是这么做会

创造一个黑洞,而是因为这暴露了我们使用的这套数

学体系的一个核心矛盾。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数(比

如1),然后用它去除以那些无限趋近于0但永远不会

变成0的绝对值非常小的数。你会发现,0是负数的终点和正数的起点。先从

正数这一侧来看,1除以1等于1,1除以0.1等于10,

而1除以0.001则等于1 000。除数越小,得到的结果

就越大。因此,1除以0应该等于无穷大。然而,如果我们从负数那一侧来看,用1去除以

那些同样趋向于0的负数,得到的结果是,1除以–1等

于–1,1除以–0.1等于–10,而1除以–0.001等于–1

000。也就是说,这里你所选取的除数越接近于0,所

得结果就越接近于负无穷大。但是,一个数不可能既等于正无穷大,又等于负

无穷大。实际上,这里面的问题是,任何两个不同的

数都不可能相等。于是,矛盾就出现了。也正是这个

矛盾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零不能用作除数,因为

这么做得出的结果没有意义,而且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1] 没想到这里竟然双关了,挺好的。[2] 举一个效率更低下的数字系统的例子吧。我们看看罗马数字就知道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许多人把时间浪费在了这种低效的数字系统上。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人直到今天仍旧在罗马数字上浪费时间。罗马数字没有使用位值系统,而是要求你不断地把数字加起来——和我们在前文开头提到的符木体系一样。不过,罗马数字不只有一种符木(只能代表1),而是有一系列不同的符木,每一个都表示不同的数值:Ⅰ代表1,Ⅴ代表5,Ⅹ代表10,L代表50,等等。把这些基数全部相加(有时是相减)就可以得出你想要表示的数:2就是Ⅱ(或者说1 + 1),3就是Ⅲ(或者说1 + 1 + 1),而4就是Ⅳ(或者说5–1;当一个较小的数字出现在较大数字之前时,你就要用后者减去前者)。所以,罗马数字“LXXXIX”就等于50 + 10 + 10 + 10 +(10 – 1),也就是89。在罗马数字中,数字的长度和它表示的值的大小并不相关,它要求你在脑海中先计算才能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数。这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必须立刻停止讨论。罗马数字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处是:让钟面上的数字更好看些;如果你的父母懒得给你取新名字,直接用他们的名字给你命名的话,你可以在名字后面加一个罗马数字以示区别。这里就不再展开了。[3] 如果你实在很感兴趣,那么对于“正经说来,这样一个体系中的乘法会如何运算呢?”的问题,我只能回答:“会运算得很好,谢谢。”[4] 对“显然”的定义已经自由到了可以用来概括数学体系特性的地步。3.4科学方法经过科学发展的初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有了改善。时光机的建造者通常都热爱科学,因为一般来说,他们要么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要么至少是动机良好的科学爱好者。这些业余爱好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建造的这台时光机将释放出多么强大的力量,直到未来的自己回到现在警告他们。不过,我们必须记住,即便是科学,其自身也有限制,且科学并不是真相的化身,这点很重要。实际上,科学是:1. 有时效性的;2. 有前提条件的;3. 我们目前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坏消息:运用科学方法也会产生错误的知识。好消息是:目前来说,科学方法仍旧是我们揭示、求证和完善正确知识的最好方法,因为有了科学方法,我们便有能力渐进式地纠正错误的知识,使其逐步迈向正确。通常来说,这类改善的结果便是我们一点一滴地得出的、更加准确的理论——从经典物理走向相对论、量子物理,又从量子物理走向[1]后量子时代的超物理学。但是,运用科学方法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会被完全抛弃的理论。例如,在18世纪,我们认为某些东西会着火,是因为它们是燃素化的:它们的内部充斥着“燃素”。燃素是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提取出来的物质,也是物体着火的必要条件。那些燃素含量很高的东西——比如木头——很快就能燃烧起来,那些燃素含量较低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燃烧,至于灰烬——已经彻底去燃素化了——根本不会燃烧。燃素理论甚至还能解释为什么某样东西燃烧过后会变轻:其内部原来含有的燃素在燃烧过程中飘散到了空气中。燃素理论还预言,如果把一根火柴放到密封的玻璃罐里,它最终会停止燃烧:玻璃罐内的空气会竭尽所能地吸收燃素,当火柴内含有的燃素被彻底吸光后,火焰就会熄灭。事实证明,密封玻璃罐中的火柴确实会熄灭,于是,燃素理论看上去棒极了。很好!感谢科学!现在,我们知道火究竟是什么了。然而,当我们开展了更多实验并且发现某些实验结果用燃素理论完全说不通的时候,这个理论便开始分崩离析。没错,木材燃烧后确实变轻了(烧完留下的灰烬明显要比原来的木头轻),但是某些金属(比如镁)的质量在燃烧后竟然还会增加。于是,我们现在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实验结果和我们的理论不符。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发现!当时,某些科学家试图修正燃素理论以使其与实验结果相符:也许,有时燃素的质量为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某种物体所含的燃素越少,是不是就会越重?然而,这个结论实在有些牵强,尤其是考虑到这种带有负质量的全新物质,完全是为解决燃素问题而专门发明的,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跳跃性理论就显得越发荒唐了。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致力于追寻一种更加保守也更符合人类认知的解释,氧气燃烧理论正是这些努力的产物。他们认为,物质燃烧的过程并不是燃素离开物质的过程,而是一种物质与氧气间的化学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产生了光和热。这个理论同样预言放在密封玻璃罐中的火柴最终会熄灭,但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玻璃罐中的氧气消耗完,火焰就会熄灭,因为氧气才是点燃这个产生了火焰的化学反应的助燃剂。这个燃烧理论比燃素理论更加准确,我们也一直沿用至今,不过,这个理论依然有可能是错的。或者说,我们很可能还可以让这个理论变得更加完善。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我们使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图8 科学方法,这里以酷炫的“原子”外观呈现举个例子:也许你注意到今年的玉米长势不佳(步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