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脏养生全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9:11:36

点击下载

作者:刘理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帝内经五脏养生全解

黄帝内经五脏养生全解试读:

前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书店摆放了很多有关《黄帝内经》养生保健的图书,电台、电视台、网站也不断播出中医专家讲解《黄帝内经》的节目,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已经有了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医药,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回想我上大学的年代,《黄帝内经》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的。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中医必须深入钻研古代医学典籍,尤其是《黄帝内经》,它建立了中医学的全部知识体系,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在汇辑、传习,并且被收录到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纂的《汉书·艺文志》中,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据记载当时还有《黄帝外经》等书,可惜都已经散佚,堙没在历史长河中。《黄帝内经》能够流传后世,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首,有其必然的道理。因为《黄帝内经》深刻揭示了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以及如何顺应这些规律养护身体以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境界。

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五脏安则百病消。《黄帝内经》中对于五脏养生有着较为综合全面的论述。

我们以《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为理论核心,结合历代医家和现代中医养生经验,从饮食、运动、按摩、情志、中药调养等各方面介绍适合普通人使用的五脏养生方法。

让传统典籍服务于现代大众,让大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收获健康,就是我们的希望。  第一章五脏健康是养生之本《黄帝内经》五脏养生……听起来似乎都是一些很深奥的东西,其实并非如此。所谓养生,简单说就是有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如果我们有这种关注健康的意识,生活中多注意各种健康细节,再加上学习一些养生的知识,每个人都能活得快乐,活得健康。五脏主宰人的生命与健康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全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脏好比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国家的安全、前途、未来全都跟君主息息相关。如果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就会国泰民安;如果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就会天下大乱(身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心主血脉

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血就是血液,血液流布全身,供给养分,带走废物。

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一切生理活动

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胃之受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三焦运行津液与元气、膀胱之气化、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以及四肢之屈伸、躯干之俯仰、目之视物、耳之闻声、口之摄食、舌之感味……人体所有生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

所以心作为“君主之官”的地位毋庸置疑。

心主神明《黄帝内经·素问·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中医所谓的“神”,不单单指精神,而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身体活动功能及表现。

心安,则神明

若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

反之,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得不到应有的协调和统一,各自为政,疾病由此产生,甚至危及生命。下面是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不安”的情况:

心是七情发生之处

七情六欲,在五脏六腑当中各有所管辖。但是统领七情六欲的,还是“君主之官”——心。

当我们很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说:“气得我心狂跳”。

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好伤心”。

当我们恐惧的时候,会捂住心口说:“吓死我了”。

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最常用的成语是:“心花怒放”。

……

所以,人的七情六欲,皆系于心,心为七情发生之处。

小贴士

中西所称“心”含义不同

中医学所说的心,除了心脏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描述,而不是单指心脏。只要是跟“心”主宰的功能相关的,都在“心”的范畴,有一定的虚拟意义,是按照生理功能及位置划分,如其中心“主神明”,表示心控制人的精神意识活动。

而在西医上的“心”则单独指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且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这一点读者要区分清楚。肺为相傅之官——调节全身气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为君主之官,君主要发布各种命令,需要传达、调节、实行,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这个人就是宰相。而人体中,担负宰相重任的,就是肺。肺与一年四季当中的秋季相应。

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的意思。

首先,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是与外界最直接接触的内脏,所以外邪最容易从口鼻、皮表伤肺,而导致各种疾病。

其次,其他脏腑如果发生了寒热病变,都可能会影响到肺。

肺朝百脉

百脉即全身的经脉,肺朝百脉的意思是指肺有调节、治理所有经脉的作用。从现代意义上说,全身的血液都要流经肺部,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流注全身。

肺主气,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

肺司呼吸是指气道通畅,呼吸就会正常自如。若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运动,也会影响到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例如,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短不能接续,语音低微。若肺气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

肺主皮毛,抵御外邪

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肺气弱的人在寒热交替的季节就特别容易生病。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宣发和肃降是肺的主要功能之一。肺主宣发是指肺把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布散全身,并保持气道通畅,对保证人体气液代谢、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有重要的影响。肺主肃降是指肺部呼吸自然界的清气,并将代谢产物和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使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肝为将军之官——为健康保驾护航“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肝好比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人体健康的护卫。不管身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他都会像个大将军一样,将所藏的士兵——血,输送过去,帮之战胜病魔。

肝脏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

肝是阴阳相济的脏腑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刚强之性,其气急而动,易亢易逆,故被喻为“将军之官”。

肝的本体阴柔,其功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

肝主疏泄

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从西医角度讲,肝是解毒的,老百姓都说肝就像一个“化工厂”。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另外,肝还能调节精神情志,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肝主筋

中医认为“肝主筋”,中医学的“筋”,有韧带和神经的双重意思,肝功能出了问题,就可能出现韧带松弛、神经麻木等症状。如果是晚上睡觉经常抽筋,还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则很可能是肝的功能出了问题。

肝藏血

中医认为,肝是藏血的,实际上肝就是血的仓库。

肝为将军之官,那么血就是将军手下的军队,平时肝脏储藏了大量的血液,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将军就会征集大军,派遣到需要的地方,去消灭敌人。

当肝脏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两目干涩昏花、筋脉拘急、肢体麻木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脾为仓廪之官——人体的“运输大队长”“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仓廪之官是古代管理粮食仓库的官吏,而人体承担此项任务的器官就是脾胃。脾主运化,“运”是指运输和分布,而“化”则是变化、转化的意思。

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就是胃是人体的食品仓库和加工厂,而脾就是运输大队或者物流公司。

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的说法。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脾主运化

中医理论讲脾主运化,帮助胃肠吸收,帮助把吸收到的食物消化掉,然后把糟粕的东西排到大肠去,把营养精微的物质吸收进来输送到血液,所以脾主运化有这层含义,运化到全身各处。

脾统血

气血源自食物的精华,而脾管理着食物精华的运化,所以说,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还负责把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出现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

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固摄血作用来实现的。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

脾主肌肉

脾主肌肉是指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脾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气血,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的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

如果脾出了问题,那么肌肉就会直接出问题,要么酸软无力,要么瘦弱萎缩,要么没有弹性。肾为作强之官——是人体的“后勤保障官”“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

繁衍后代是任何生物的第一生存要素,对人而言这部分功能主要由肾来保障。所谓生殖繁衍,并非只是性生活,而是指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三个方面。另外,肾还支持人的筋骨强健、动作敏捷、精力充沛。所以说肾是整个人体健康的“保障大队长”。

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肾藏精

肾藏精也就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也就是说“精”对于人体来说,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精”属于物质,可转化为功能,即指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减。

肾是力量之源

同样身材的人,力气有大有小,耐力有长有短,我们平时说跟运动有关,其实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力量的源泉来自于肾。

武术中说,一个人有没有力量,最重要的是腰力,而腰力主要决定于肾,如果一个人腰没有力气了,甚至走路都站不直,更别说有力气了。

肾主藏

肾主藏,对于任何东西,肾都很容易进行封藏,这对人的身体来说,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在于肾能藏住人体的精气,使人体生命活动得到保障。而坏处则在于,肾的封藏功能使得任务物质都要经过封藏,这对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比如,人们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而食用阴寒性的药物时,肾第一时间就会把它们全部藏住,导致药里的阴黏成分都集聚在人体内,如果要想化掉这些黏滞成分,就需要更多的肾精和元气来化解,因而对健康也有一些影响。“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我们在学习五脏养生之前,首先要明白《黄帝内经》的养生核心观念。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中医体系的基本核心内容就是顺应“天道”,这里所说的“天道”并非是神怪小说中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大自然的规律。

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人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的,吃的是五谷杂粮,穿的是棉麻丝锦。每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年都要经历四季更替,受日晒雨淋的考验,经冷热寒湿的影响,人体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起居有常《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顺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钟学说大体吻合。

按时作息,适当锻炼。这是起居养生的基本要求。晨宜早起,不要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阳气生发趋于体表,最宜做些活动形体、调养精神的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身安康。然而,现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贪睡或熬夜、缺乏运动、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是普通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起床的最佳时间“早睡早起”一向被视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少现代人无奈且必须的选择,大人要起床为孩子准备早点,上班族要起床准备上班。通常在早上6点起床,是最为合适的,可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此时起床后,喝一杯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运动的最佳时间

上午6:00~9:00

适宜:跑步、散步、射箭、投掷、冲浪、划船。

理由:因为此时间段人体体温较低,关节和肌肉最为僵硬,所以最宜做一些强度较小而又需要有耐力的运动。另外,由于心率和身体被唤醒的程度此时也最低,所以,是从事一些需要双手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如射箭、投掷等。

下午6:00~8:00

适宜:游泳、体操、疾跑、瑜伽、芭蕾、伸展运动或有氧运动。

理由:此时间段体温最高,因而肌肉最为柔韧。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也达到了峰值,高强度的运动因而变得容易,这将有助于身体更快地适应这些运动。

入睡的最佳时间

午睡最好从午饭后l小时开始,这时身体感觉较迟钝,很容易入睡。晚上则以22点至23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一般在凌晨2点至3点,而人在睡后1个半小时进入深睡状态。不妄劳作

关于养生,大家都听到过不少的讲法,单单从运动来说,有的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要多活动。又有人说:“一动不如一静,乌龟长寿就是因为动作慢,修身养性就是要安静。”对于这个问题,中医的观点正符合中庸之道,不是不事劳作,也不是过度劳作,就是要“不妄劳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劳逸适度。

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我国古代早有“积劳成疾”的说法,过度劳累的确可以摧残健康,使生命早夭。“劳累”已日益成为普遍现象。这已经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一般的劳累,经过休息会很快恢复,但是人体对劳累的恢复有一个限度,过度或者过长时间的劳累往往不能完全恢复。

因此,要随时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做到内不劳心,外不劳形。

最适合放松的几种运动方式:

1.转眼法

做法:(1)面向正前方,双眼平视,在尽量保持头部不动的情况下,双眼先尽力向额头的方向看15秒,然后尽力向嘴的方向看15秒,再尽力向左后方看15秒,再尽力向右后方看15秒。(2)双眼尽力连贯地沿着嘴、左后、额头、右后、嘴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看15圈,然后再反过来,双眼尽力连贯地沿着嘴、右后、额头、左后、嘴的方向逆时针旋转看15圈。一遍结束。每天早、中、晚做各做一遍。

2.办公室简单放松

做法:(1)取坐姿,坐在凳子的1/3处,上身中立状,身体离开椅背,两肩放松自然下沉,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掌心向外,大拇指向下,双臂向身体的斜上方(30°)伸直。(2)将上肢力量集中向斜上方用力,感觉到背部的上方、肩部上方、手臂内侧包括手腕处肌肉略微有紧张的拉伸感,目视前方。该动作每次保持10~20秒,共做3~5次。

散步

散步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征进行,不同的体征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散步。

例如,普通散步(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重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

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和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

背向散步(两手背放于肾俞穴处,缓步倒退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10次),适合于健康的老人;摆臂散步(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强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于胃炎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

简单三式瑜伽:

1.犁式

做法:(1)仰卧,手臂放在身体两侧。(2)吸气,抬起双腿上举越过身体。(3)呼气,将两腿向后放在头的上方。

2.膝环绕

做法:(1)坐姿。(2)双手抱住一侧膝盖后部腘窝,保持背部直立或背靠墙。(3)放松小腿和脚踝,让膝盖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这个姿式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完成。

3.上直角式

做法:(1)仰卧,双腿并拢。(2)借腰腹之力,将双腿抬高,尽量保持90°。(3)膝盖不要弯曲。呼气,把腿慢慢落地。

控制姿式不要超过15分钟,以免心脏超负荷.

温馨小提醒

运动前要热身,让膝关节充分活动。运动后要放松肌肉、韧带及肌腱。瑜伽练习时,每个动作到位后应该尽量保持30秒左右。动作配合呼吸。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就是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品德高尚、修养良好的人,自然会保持心境的宁静,从而保持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这就是古代所说的“仁者寿”的道理。

具体如何修身养性,古人认为首先要注意培养善良、仁爱、礼让的品质。所谓仁爱,就是对人仁慈有爱心。礼,就是对人有礼貌,行为举止注重礼仪。让,就是懂得容忍、包容、宽恕、忍让。

为人注重仁与礼的修养,与人相处讲究仁爱忍让、谦和互敬、有礼有节,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人际环境和充满仁爱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免除忧患,不使形神受伤,而获得延年益寿。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知足常乐”的品质。如果欲望太大,欲求无度,就会促使自己劳心竭力地去追求那些无止境的欲望。人的精神、体力、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可以是无限的,如不“知足”,无止境地追求下去,最后肯定会酿成极大的祸患。“知足”者才能“常乐”,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而祛病延年。

阅读能够修身养性而炼心

每一本书都是一条大河,汹涌的波涛也是作者思想的浪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是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而已。游历是活动的书本。读书可算是卧游,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缺乏动机。读书能够养性修身而炼心。

书只是一个阅读对象,图书馆或者书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需要去看什么书,挑选什么书,都是每个人通过阅读趣味去选择的,在挑选的过程中,书籍更是在无形当中去影响每个人的选择。世界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都浓缩在每一本书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涵养,更是为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寂寞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得到慰藉,烦躁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平复心情,迷茫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找到下一步的方向。

喝茶能静心、静神

茶艺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春季适合喝花茶。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夏季适合喝绿茶。在气候炎热、易耗气伤津的夏季饮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

秋季应该喝青茶。秋季气候干燥,易耗肺气,而此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季应该喝红茶。红茶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寒冷易伤体内阳气,饮此茶可补阳气,助消化,强身健体。

书法能陶冶情操

书法是一种优雅的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书法讲究的第一要素是静。静对人的身心是非常有益的。二是讲究耐性。可以克服急躁的心理。三是可以调理气机。做到这点,时间长了,一定会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经常练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内涵,还可以提高气质修养。

贴心小提醒

练习书法时应注意4点:(1)握笔的姿势要正确,最好能有人手把手教。(2)写的时候最好是站着,不要坐下,笔与纸要垂直,不要倾斜得太厉害。(3)不要趴在桌上写,手要悬空。(4)选一本初学字帖,最好是颜真卿的或柳公权的。

养宠物能缓解不良情绪

宠物可以作为人很好的生活伴侣,可以帮助我们解除生活的孤寂,调节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与宠物的相互沟通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充实。对于一些单身的老年人在家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突然中风、心脏病突发,经过训练的伴侣宠物能及时起到报警作用。

贴心小提醒

养宠物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也要注意在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注意卫生。如抚摸宠物后,要勤洗手;每天定时打扫宠物的屋子;定期带宠物去医院打防疫针。饮食有节

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多样化饮食,极力反对偏食、偏嗜五味。饮食五味对五脏具有滋养作用,但如果过于偏嗜某一味,就会造成五味失衡,营养失调,而对身体产生危害。

所以,在日常饮食中,五味调和是最基本的法则。故《素问·生气通天伦》一再强调:“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饮食有节一:三餐要定时

为什么我们的饮食分为“早中晚”三餐?这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吃早饭的时候是辰时(7:00~9:00)

辰时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胃气最足,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最容易被吸收,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水谷精微,身体对食物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吃午饭的时候是午时(11:00~13:00)

午时心经最盛,与小肠经相表里,多补充一点蔬菜水果既有养心去火的作用,又有助于食物的运化。

吃晚饭的时候是酉时(17:00~19:00)

酉时肾经最盛,吃一些滋阴养肾的食物是最好不过了。

小贴士

早、中、晚餐的科学搭配

早餐吃好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健康长寿。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如高糖、高蛋白类等食物。

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

早餐的合理安排:

传统营养早餐:小笼包、油条、稀饭、馒头以及凉菜。

西式营养早餐:面包、牛奶、煎蛋、火腿片等。

误区:很多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不吃早餐或者草草对付,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

午餐吃饱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量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午餐提供了人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午餐应该适当丰盛一些。

午餐的合理安排:

肉蛋奶类50~100克,豆制品50克,新鲜蔬菜200~250克,主食适量。基本上保持八分饱为宜。餐后能吃一点水果就更理想了。

误区:上班族往往会因为中午想抓紧时间休息一会或者忙于工作,导致食用午餐时狼吞虎咽;又因为中午回家做饭时间不够,叫营养单一的外卖更是常事,这样很容易热量超标而其他营养元素不足。

晚餐吃少

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少吃为宜。晚餐应选择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可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晚餐的合理安排:

晚餐时间充裕,饭前最好喝碗清淡一点的汤,既有营养,又能减少热量的摄取。尽量多吃一点蔬菜,适量吃一点肉,少吃主食。全素饮食也未尝不可。想通过节食来减肥的人,晚餐吃少是最佳方式。

夜间温度较低,所以晚餐不宜吃太多凉菜,如黄瓜、西红柿等。

误区:由于大多数家庭晚餐准备时间充裕,所以就大鱼大肉地摆上一桌,这样对健康极其不利,会使脂肪摄入量增加,而消耗减少,引发相关病症。

消夜不吃

晚上8点以后或者睡前2~3个小时最好不要吃任何东西,因为晚上肠胃都处在休息的状态,如果吃进去食物,肠胃不仅休息不好,还会使食物难以消化,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肠胃病。

熬夜加班的人可以稍微吃一点零食,最佳选择是对肠胃压力较小,热量又比较高的食品。如巧克力、小饼干、一块糖等,吃完记得漱口。

水果尽量不要吃,更别说各种烧烤、啤酒,为了健康考虑,最好还是不要吃消夜。对于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饮食有节二:饮食要应季

中医讲究顺时而养。人们生病的外因主要在于外邪,春天的风邪,夏天的湿邪、热邪,秋天的燥邪,冬天的寒邪,都是我们平时患病的最重要外因。

同时大自然也给我们准备了最好的抵抗外邪的良药——当季的食物。比如,春天吃春韭可以助阳抗风邪,夏天吃西瓜可以清凉去暑邪,秋天吃苹果、梨可以润肺除燥邪,冬天吃萝卜、白菜可以滋阴抗寒邪。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喜欢吃大棚里或者外地出产的反季节的食物,这些东西少吃一点解解馋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天天这么吃,就不符合养生原则了。尤其是体质差的人,如肠胃差的人,夏天吃一点西瓜没问题,但是冬天吃一小口就可能会拉肚子。

饮食有节三:搭配要合理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色”、“五味”,只有搭配着吃,才能起到五色、五味、食物养五脏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分类更详细一些。

有一些养生专家给出了具体的做法,比如一天要吃到几种食物,最少有几种颜色,每日一鱼,每日一菇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好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做到均衡饮食,科学搭配。

其实我们的日常饮食,尤其是健康人的日常饮食没有必要太刻意,只要注意不论是主食还是荤菜素菜,换着花样吃,基本上就能达到饮食均衡了,尽量不要偏食。

小贴士

食物科学搭配金字塔

糖盐油10%

鱼肉蛋奶20%

水果蔬菜30%

面食米饭40%

从下往上看,“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我们每天应该吃得最多,占饮食中能量供应比重最大。其内容为:谷物、薯类,全天可食用量为400~500克,其中谷物中的粗粮、杂粮的合理量为50~150克,薯类50~100克,其余为精细粮。当然,各人也可以依据上述原则,再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适当的比例。“金字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每天要吃得多一些,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理想的摄入量为:蔬菜一天至少食用500克,品种为2~3种;水果每天可食用150~200克,品种以不少于两种为宜。“金字塔”的第三层为动物性食品,主要向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禽、肉、鱼、蛋等动物性食品每天可食用150~250克,并且应该保证每天一个鸡蛋。

还有奶和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每天应适量摄入,每天摄取量为200~300克。“金字塔”的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每天的食用量最少。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佳,可用20~30克,少用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等。坚果可食用5~10克。每天食盐的用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糖的食用量在5~10克。

我们应该按照食物金字塔的比例来选择食物,既要保证品种多样化,又要讲求均衡膳食。这样有利于保证家人的营养和健康。

饮食有节四:切忌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大多数肠胃疾病的最直接原因,尤其是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需要的应酬越来越多,在餐桌上也就越来越管不住自己的嘴了。于是“三高”等各种所谓的“富贵病”就越来越普遍。不仅是身体抵抗能力差的老人,甚至年轻人和小孩子因为暴饮暴食而患病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以上是关于饮食有节的简单解释,我们之所以花了一定篇幅讲饮食原则,是因为五脏养生的根本就在于饮食,而且也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最易学、最实用的内容。五脏健康是人体健康之本“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内经·灵枢·天年》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帝内经》所讲的健康人应有的状态。

五脏坚固

五脏健康的特征就是“坚固”,五脏处于人体的最核心,是人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这道防线固若金汤,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同时,五脏主收藏,藏而不漏是为“坚固”。

从最浅显的意思上讲,五脏大小适合,位置稳固,就是健康的状态。

血脉和调

五脏坚固是气血充盈的根本,胃主受纳,吃进去的食物被胃受纳,初步腐熟,精华部分转化成水谷精微;脾主运化,把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并催动其运行;肾藏精、肝藏血,有储存运输气血的功效,心为君、肺为宰辅,统一调度气血的运行。

肌肉解利

肌肉是我们日常活动的直接掌控者,肌肉有力度,有弹性,活动自如,我们才能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活动。而肌肉解利又离不开气血的濡养。

皮肤致密

皮肤又是依附于肌肉之上的,皮肤健康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致密紧凑、不松懈。皮肤是我们身体抵御外部致病因素(外邪)的最前线,也是最强大的一道屏障。

营卫之行

营卫之行的阴阳出入、循环运行。营卫与气血异名而同类,《黄帝内经》中说,营卫之气的生理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指化血以荣养机体各脏腑组织,温化、推动人体的精血津液运行,并护卫全身。另一种则是指气血有规律地运行全身,使各器官、组织有条不紊地工作。

呼吸正常,消化正常,身体各器官各司其职,这就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表现。而这一切的根本,就在于五脏的健康。经脉是五脏的外延“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延伸,五脏生气血、藏气血,经脉行气血,共同主宰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五脏位于我们身体的核心,那么怎么判断五脏的健康问题?总不能一点小毛病就“开膛破肚吧”,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经脉的表现来诊断和治疗各种五脏问题。

中医根据经脉和五脏的关联性,将全身分为12条主要经脉,他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内连脏腑,外接皮表,沟通表里,通达全身,构筑成密密麻麻的气血运行网络。

与五脏相对应的经脉:

与六腑相对应的经脉:五脏六腑不调会表现为哪些疾病“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

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通常是由于心气不足所致。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从调养心脏入手,除了精神要保持乐观放松外,生活作息也要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饮食上多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

调心气小窍门:按摩少冲穴

1.少冲穴位于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

2.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

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按。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肺气失调引起的咳嗽

一切外邪入侵伤肺或者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了肺,都会表现为咳嗽。

止咳要分清病因,辨证治疗,擅自服用止咳药只治标不治本,还可能隐藏真正的病因,影响治疗,使病情愈加严重。

调肺气小窍门:逆腹式呼吸(咳嗽期间不宜)

1.找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采用舒适的站姿或者坐姿。

2.吸气的时候用力瘪下肚子,呼气的时候用力鼓起肚子。

每天1次,每次约10分钟。

肝气失调引起的多言

肝气失调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肝气郁结和肝火旺盛,这两类都属于肝气过盛的情况,常表现为烦躁抑郁、多怒,需要疏肝解郁。

也有较少见的肝气虚的患者,这样的人说话反而比平时要少。

疏肝理气小窍门:推肋按摩

1.向上平躺,先用右手掌自内向外沿肋骨向左用力推10次。

2.用左手掌自内向外沿肋骨方向向右用力推10次。

3.用食指点按两侧期门穴各5分钟。期门穴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每天1次,可配合深呼吸运动一起操作。

脾气失调引起的吞酸

吞酸,就是胃液上涌喉咙部位,然后又咽下去,有“烧心”的感觉,现代医学认为这是胃酸过多的一种反应。治疗的方法多是吃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但是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中医认为,吞酸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脾气失调,尤其是脾虚或者脾胃失调,所以治疗的根本是健脾养胃。

调理脾气小窍门:掌揉肚脐

1.可以选择睡前仰卧,或者饭后散步的时候进行。

2.右手的手掌心覆盖在肚脐上,顺时针揉动。

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

肾气衰弱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年纪大了或者房事过度,都会感觉腰膝酸软无力,这是肾气衰弱的表现。肾气衰弱在下焦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女性白带稀薄等。在上焦则主要表现为气短,稍微运动就乏力、头晕、耳鸣、健忘等。

肾气衰弱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调理肾气小窍门:熟地枸杞黑米粥

原料:大米20克,黑米20克,熟地黄5克,枸杞3克。

做法:

1.熟地黄和枸杞略用清水冲一下,大米和黑米混合淘洗干净。

2.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熬成粥即可。

用法:每周2~3次,可常用。

小贴士

六腑失调后发生的病变

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

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

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

膀胱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

胆气失调则易发怒。“内五邪”可能引起的五脏疾病“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我们知道外邪分六种:风、寒、暑、湿、燥、火,称为五邪。所谓的“内五邪”指的是身体内部发生疾病的时候也会产生类似于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状态。由于病起于内,不是由外邪所引起,故称为“内五邪”,属于病机的范围,具体包括心火亢盛、津伤化燥、风气内动、湿浊内生、寒从中生。心火亢盛——伤心

心火亢盛,又称“内火”或“内热”,和“内寒”是相对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各种上火的症状。因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发,故心经热盛常可出现心神、舌、面、脉的热象病变,心火内扰,心神不宁,故心胸烦热,睡眠不安。

上焦热盛

上焦热盛的表现,即心、神、面、舌的改变。舌尖红绛是上焦热盛的典型特征,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所以导致口舌生疮,如口腔溃疡、嘴角溃烂、口臭等。

这种情况主要的调理方式是要食用一些清热去火、养心宁神的食物,如莲子、绿豆、荷叶、菊花等。

小肠实热

小肠实热多半是由心火亢盛下传而来,不仅影响了小肠分别清浊的生理功能,甚至对人体的气血脉络都有一定的损伤。常表现为心烦咽痛、口舌生疮、小便热涩灼痛等。

这种情况的调养原则以清利实热、导热下行为主,饮食要注意规律,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青菜粥、蔬菜汤等。津伤化燥——伤肺《素问玄机原病式》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津伤化燥又称“内燥”。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因而出现以干燥、枯涩、失润为特征的病理变化,故又称津伤化燥。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易寒易热。内燥多因久病伤阴耗液或大吐、大泄,或亡血失精导致阴亏液少,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的热邪伤阴或湿邪化燥等所致。

久热伤津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若是长期生活或者工作在高热、干燥环境中,极容易大汗不止,往往出现身体大热、口干、头昏、口舌生疮等症,这就是久热伤津的症状。应该尽量避免在高热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劳作,补充水分要少量多饮,凉白开和淡盐水都比较适合。

肺燥津伤

肺为娇脏,最需要津液的滋润,伤津的主要表现都是肺功能的受损,如咳嗽、皮肤毛发干燥等。另外,燥热常伤害到大肠,主要表现就是便秘。

此时宜多食用润肺、止咳、通肠的食物,如蜂蜜、梨、牛奶等,以滋养干涩的肺脏,同时还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去风向较大的地方,以免感染风寒,加重咳嗽、燥热等症。

津枯肠燥

大肠主传导化物,又主津液。津液耗伤,肠道失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燥结不行。常见病机有两方面,一是饮食失节,燥热内盛,或阳盛体质,热郁伤津,津伤肠燥;二是热病之后,津液受伤,而余热留恋不去,以致肠道失于滋润,传导因之不畅而发便秘。

家庭调养的方式主要是润燥生津,多吃一些有润燥生津功效的食物,如百合、梨、冰糖、蜂蜜以及其他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风气内动——伤肝

风气内动,即“内风”,是机体阳气亢逆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又称为“肝风内动”。风属性轻,多与热相关,实热和虚热都有可能。

风气内动主要有四种病因:

热极生风

多见于各种热病的发病严重阶段。常表现为惊厥、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的病症)、目睛上吊,并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症。一般都是非常严重的症状,需要及时送医。

肝阳化风

大多跟操劳过度、情志内伤有关,导致肝阴虚阳亢,症状较轻的时候表现为肌肉颤动,肢麻震颤,经常头晕。如果发生这些情况就要注意了,主要的调理方式就是多注意休息,避免生气和情绪的剧烈波动,饮食要清淡。如果不注意的话,发展严重了可能会出现骤然昏倒、口眼歪斜甚至半身不遂。

阴虚风动

多见于热病后期,久病必然伤阴,表现为虚热上火,阴虚风动,常可见肌肉颤动,手足蠕动等症,以及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之症。

最主要的保养方式是饮食清淡,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各种粥类和蔬菜,如果吃肉的话最好也是做成肉粥来吃。避免吃一些油炸、辛辣、大寒、大热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血虚生风

这类情况多见于贫血、失血过多或久病伤血、肝病导致造血功能不足等情况,因为肝血不足导致血不荣筋,血不荣络,从而虚风内动。常见的症状就是手足麻木,严重时四肢部位的筋肉跳动,或者手足痉挛,屈伸不利。

主要的保养方式除了要经常活动四肢以外,饮食上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各种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各种红色瘦肉,等等。也可以搭配放一些养血的中药,如当归、白芍等。湿浊内生——伤脾《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浊内生也就是内湿,由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常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水肿、舌淡苔润、脉濡缓等。应当健脾以利湿。

脾肾失调,水湿痰浊

内湿是由于水液运化、输布失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内湿产生的关键是水液输化失司,而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脏腑,以脾、肾为主,因此,内湿的生成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饮食不节,致使内湿伤脾

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吃的东西太多,长期暴饮暴食,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二是脾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工作效率”没以前那么高了,那么自然有一部分食物的精华就没有办法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气血。

这两种情况下郁积在体内的食物精华就会化生成为水湿痰浊,中医上称为内湿。所以说,暴饮暴食和脾虚是造成内湿的主要原因。

饮食过度造成的内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局部肥胖,尤其是小腹,所以那些大腹便便的人大多有内湿。饮食嗜吃生冷的人体内也容易产生寒湿。

内湿分布周身的各种症状

内湿分布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①如果湿邪聚集在经络当中,表现为脑袋昏沉、四肢发重、关节屈伸不利。

②如果湿邪聚集在上焦,表现为胸闷、咳嗽。

③如果湿邪聚集在中焦,表现为胃胀痞满、食欲不振。

④如果湿邪聚集在下焦,表现为腹部肿大、大便溏泄。

⑤如果湿邪溢于皮表肌肉,则表现为水肿。

日常调养消除内湿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化湿,吃一些利水化湿的食物,如葫芦、冬瓜、薏米等;二是健脾,从根本上消除湿邪的来源。另外,饮食上要适当节制,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食肥甘厚味和生冷食物。寒从中生——伤肾《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所谓内寒,大多跟体内阳气不足有关,尤其是肾阳虚衰更是导致内寒的主要因素。

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

健康的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如果阳气少了,阴气没有增加,但是表现出来的就是阴盛阳虚,是为内寒。

最常见的症状是体虚畏寒,遇到天气转凉或者低温环境的时候会特别怕冷,平时面色苍白,遇冷的时候尤其严重。睡觉的时候喜欢温暖的环境,睡着了身体会蜷缩在一起。

主要的保养方式是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小米、鸡蛋、大枣、瘦肉粥、羊肉汤等,如果用中药进补,也要用很轻的药量,不宜下猛药,也不宜过量吃大热的食物如烤羊肉、火锅等,以免大热伤阴。同时要少吃寒凉的食物,如冰镇水果、冷饮、螃蟹等。遇到天气寒热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以免感冒引起其他疾病。

阳气虚衰,气化功能减退,而致阴寒内盛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症状的延续化和严重化,人体阴阳的平衡是互相依存的,阳气的热量有利于阴液的升发化阳,阴液的冷气又有利于阳热的液化,形成一个正常的循环状态。

如果阳气长期不足,就无法正常气化阴液,阴盛阳衰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阴寒内盛。

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尿液清长,鼻涕、唾液等呈白色或无色,大便不成形,甚至长期腹泻,有可能发生水肿等症状。另外五脏阳虚还有各自的表现:

①心阳虚多表现为胸口憋闷或绞痛,面色青紫;

②脾阳虚多表现为长期腹泻;

③肾阳虚则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主要的调养方式有三种,一是多吃一些养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二是多吃一些温热助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韭菜等;三是需要找中医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调理。  第二章看面色,辨五脏健康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所谓“望”主要就是看气色,人的健康状况大多可以表现在脸上。

整个面部就是一个大的反射区,是整个身体健康的“投影”,我们可以通过对面部的一些小变化,察觉出一些健康问题的蜘丝马迹。脸部是五脏六腑的“投影”“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现代人们对反射区的概念了解得比较深入,其中包括手部反射区、足部反射区、耳部反射区以及头面反射区,等等。

反射区是人体健康的投影,通过对反射区某些部位的刺激按摩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

其实最早的反射区概念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面部反射区,以鼻子为中心,五脏环绕于内,六腑拱卫于外。人的五脏六腑的健康通过观察面部,就能看出来了。头面反射区健康问题自查

心理压力反射区

所在区域:

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

症状分析:

若长痘痘或和面部颜色不一样,说明心理压力比较重。

心脏反射区

所在区域:

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

症状分析:

若有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可能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或血液黏稠。

若横纹深而且舌头表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心脏问题,应就医检查。

脑反射区

所在区域:

两眉中间。

症状分析:

若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部位发红的话,可能会有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问题。

肺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两眉之间,额头下1/3的部位。

症状分析: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

若有粉刺则可能近期患过感冒或咽喉痛。

若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可能有肺疾。

胸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

症状分析:

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则可能胸闷气短。

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则可能有经期时乳房胀痛。

肝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两眉外1/2处至太阳穴以上,及鼻梁中段(即鼻梁最高处)。

症状分析:

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的话,说明肝火旺。

若太阳穴处有斑,表明肝功能衰弱。

若鼻梁高处有斑,还可能是肝火大,情绪不稳定等。

胆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鼻梁高处的外侧部位。

症状分析: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后嘴里发苦,说明胆部有了轻微炎症。

若此部位有斑,可能有胆囊炎。

肾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外眼角垂线与耳中部水平线相交向下至下颌部位。

症状分析: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则可能肾虚。

眼角有很深鱼尾纹,耳垂有竖褶,也是肾虚的表现。

膀胱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鼻下人中两旁的鼻根部位。

症状分析:

若此部位发红,有红血丝、青春痘、生疮等,则可能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尿频等症。

脾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鼻头。

症状分析:

若鼻头发红或酒渣鼻者或鼻头肿大,则是脾虚,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

若鼻头发黄,则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不适。

胃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鼻翼处。

症状分析:

若鼻翼发红,则是胃火。

若鼻翼发红,且带有红血丝,还伴有口臭、易饥饿等症,一般是胃炎。

若饭后一、二小时腹疼,则是胃溃疡,压痛点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处。

若饭后二到四小时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痛感在两侧肋骨中间靠近心窝的地方,类似针刺一般,严重者可痛到后背,压痛点在腹部稍偏右处。

若鼻翼交表,是胃寒,与其握手时,能感到此人手指尖发凉,此人受风寒肚子痛,拉稀等。

若鼻翼部青瘪者,可能是既往胃痛,形成病根,可引起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引发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大肠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颧骨下方偏外侧部位。

症状分析: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或痣,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或便秘。

另外,在鼻根下部线和外眼角下垂线交点处是直肠反射区,此处有斑是痣疮。若此处发红或有白点,有直肠癌变的可能。

小肠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颧骨下方偏内侧部位。

症状分析: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或痣,表明小肠吸收功能不好。

生殖系统反射区

所在区域:

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

症状分析:

若女性嘴唇下面有痣、痦子、下巴发红、而肾的反射区域比较光洁的话。证明此人子宫后倾,腰部酸痛。

若40岁以上男性的上嘴唇比较厚,可能是前列腺增大。

若上嘴唇不平,有沟,可能是男性性功能障碍。

若男性上嘴唇两边发红,可能是前列腺炎。看面色,晓病因“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面色,白皙的、黄色的、古铜色的、发黑的,这些面色如果是从小就有的话,都是属于健康的面色。但是脸部如果出现了一些面色的变化,很可能是五脏六腑的某些功能出了问题。

脸颊发红为心热

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如果脸颊爬上两团莫名其妙的“高原红”,一般是五心烦热引发,通常会伴有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最好去医院做个体检,排除心脏病的原因。

面色苍白为肺寒

寒主凝滞,如果面色苍白,很可能是寒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如果是简单的受寒,则可能引发感冒。

也有可能是贫血,导致气血运行缓慢,面部缺乏气血滋养导致色白。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吃一些补阳健肺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剧痛也会表现为面色惨白,要注意区分。

降心火小偏方:莲心菊花去火茶

原料:莲子心2克,菊花2克。

做法:

1.将莲子心和菊花放入杯中,倒入热水。

2.闷泡2分钟即可饮用。

助阳驱寒小偏方:可乐姜汤

原料:可乐1000毫升,生姜30克。

做法:

1.生姜切片,备用。

2.锅内倒入可乐,放入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烧5分钟。趁热饮用。

脸色发青为肝郁

肝脏的疏泄功能如果出了问题就可能表现为持续的疼痛,如果是肝部疼痛再加上面色发青的话,一定是肝的疏泄出了问题,可能是寒症或者血瘀引起的。

疏肝活血小偏方:柴胡当归白芍饮

原料:柴胡5克,当归3克,白芍3克。

做法:

1.将所有原料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水,以大火烧开。

2.转小火烧至约500毫升,趁热饮用。

脸色发黄为脾虚

如果面色黄暗或者蜡黄,很可能是脾虚;如果伴有大便不成形或者腹泻的话,则可以更加确诊。我们经常说:“一直上厕所,拉得脸色蜡黄。”就是这种情况。

健脾养胃小偏方:薏仁红枣小米粥

原料:薏苡仁30克,红枣5枚,小米30克。

做法:

1.薏苡仁和小米淘洗干净,红枣去核,备用。

2.所有原料放入锅中熬成粥即可。

脸色发黑为肾虚

脸色黯淡无光,发黑,面部皮肤粗糙,是肾虚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并且精神不振、易疲劳,则需要注意休息和补肾了。

补肾美颜小偏方:黑豆黑米芝麻糊

原料:黑豆20克,黑米20克,黑芝麻10克。

做法:

1.将三种原料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

2.倒入豆浆机中,加适量水直接加热打成浆即可。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故肺病者,喘息鼻胀;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

除了面部反射区以外,五官与五脏也是相关联的,眼睛对应肝脏,鼻子对应肺脏,嘴巴对应脾脏,耳朵对应肾脏,舌头对应心脏。从鼻子看肺脏健康“鼻者,肺之官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与肺相关。

与肺相关的鼻子征兆

鼻翼较小——呼吸功能较弱,容易胸闷气短。

家庭调养方:腹式呼吸

做法:

1.取仰卧位,闭嘴用鼻缓慢地尽量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再缓缓地吐气,吐到没有气体出来为止。

2.每日练习3次,每次5分钟。

鼻翼掀动——肺活量太小,抵抗力差。

家庭调养方:扩胸运动

做法:

1.依自己的力量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将两手臂伸直互相在胸前交叉又扩开来回。

2.两手各自向内、向外画圆的方式,每天重复15次,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

鼻子发红——除了寒凉受冻的因素,主要是因为肺热。

家庭调养方:银耳绿豆汤

原料:银耳(干)5克,绿豆30克。

做法:

1.银耳用清水泡发2小时,洗净撕碎;绿豆洗净,用清水泡3小时。

2.将银耳、绿豆放入锅中,注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1小时即可。

酒渣鼻——长期肺热伤阴。

家庭调养方:双耳炖百合

原料:黑木耳、银耳各5克,百合(干)8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黑木耳和银耳分别用清水泡开,撕成小朵;百合洗净。

2.把所有原料放入炖锅中,注入清水,炖2小时即可。

鼻孔干燥出血——阴虚肺燥。

家庭调养方:荸荠润肺汁

原料:鲜荸荠150克,莲藕100克,梨半个。

做法:

1.荸荠去皮,洗净切块;莲藕去皮,洗净切丁;梨去皮、核,洗净切块。

2.将荸荠、莲藕、梨一并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取汁装杯,即可饮用。

鼻子警示的其他健康问题

黑头多——经常熬夜,或者睡眠质量差。

鼻尖肿大——心脏可能有问题。

鼻子上出现肿块——内脏可能有问题。

鼻尖皮肤发红——提示胃病。

鼻尖白色——提示贫血。

鼻尖蓝色——提示心脏问题。

鼻型与癌症

钩鼻——患肺癌和喉癌的概率较大。

扁平鼻——患脑癌与淋巴腺癌的概率较大。

大鼻子——患结肠癌及胰腺癌的概率较大。

尖鼻子——患肝癌和乳腺癌的概率较大。从眼睛看肝脏健康“目者,肝之官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

我们平时总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目为肝之官,所以说“眼睛是肝脏健康的窗户”更恰当一些。

眼睛的颜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