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防治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20:55:45

点击下载

作者:杨洸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腰腿痛防治手册

腰腿痛防治手册试读:

再版前言

《腰腿痛防治手册》(第一版)于2011年出版,数次印刷几万册,基本没有走发行渠道,全是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培训教材,免费送给了数万名全国各地的基层风湿骨痛专业医生。

这本书当初是受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李沈明董事长之嘱编写的。李沈明是一位制药企业技术型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谙熟市场的经营者和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颈复康药业从十年前就把市场拓展的目光投向县以下基层医疗市场,每年开展几百场面向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学术推广活动,本书出版后自然成为必备的辅助教材。

本书编者都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优秀临床医生。主编杨洸,现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中医康复学在读博士,他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每天接诊大量腰腿病患者,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本书编者经常接受基层骨伤科、全科医生的代培工作,对基层医生的需求比较了解,对诸如腰腿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准确把握,这也使得再版的《腰腿痛防治手册》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在首诊时就能对患者病症作出准确的诊断,从而给出正确的治疗意见至关重要。再版的《腰腿痛防治手册》对原有内容作了更加系统、全面地梳理,体例上更系统,内容上更丰富,语言表述上尽量浅显易懂又不失严谨准确。

本书再版在修改校对过程中得到了颈复康药业集团——承德腰痛宁健康咨询中心的帮助,表示感谢!

新版《腰腿痛防治手册》即将付梓出版了,我们期望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编者2016年4月第一章解析复杂的腰腿痛疾病日常生活中腰腿痛患者随处可见,有时我们也难免成为其中的一员。中老年人是腰腿痛的集中受困群体,且深受其害。那么腰腿痛的发生究竟是身体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还是大家没有重视科学预防的结果呢?有没有灵丹妙药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腰腿痛的困扰呢?在弄清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有哪些疾病可以引发腰腿痛。中西医对腰腿痛疾病有着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两者对腰腿痛的认识。一、医学对腰腿痛的认识(一)中医对腰腿痛的认识

中医对腰腿痛的认识较为深刻。《内经》中已有腰痛和背、骶、臀、下肢等部位疼痛的记载,并指出其病因是风、寒、湿邪外袭,劳损外伤。隋代《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肾主腰脚”,不仅强调腰痛与肾的关系,而且明确指出腰痛可牵涉到下肢痛。在其他中医书中常有“气滞腰痛”“血瘀腰痛”“寒湿腰痛”,及“闪腰”“岔气”等的描述。虽然中医一般将腰腿痛归属于筋伤、痹证范围,但也不单纯着眼于腰腿痛局部,而是认为腰腿痛与气血、经络、脏腑等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产生腰腿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型。1.急性闪挫,气血瘀滞型

这类腰腿痛常因外力击仆闪挫、跌打损伤引起。外伤导致经络损伤、气滞血瘀,从而产生疼痛如锥,痛有定处。气血阻于腰间,不能输达下肢,而见下肢麻痛相间,日久筋失所养,见肢软无力、肉萎不仁等症状。2.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塞型

这类腰腿痛是因风、寒、湿邪客于膀胱经及督脉后,造成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所致。患者可因不同的诱发因素表现为腰膝冷痛、下肢重着、走窜麻痛等多种症状。往往受凉后症状加重。3.久病劳损,肾虚型

这类腰腿痛患者多年龄较大、病程较久、体质较差。中医学认为,“腰者肾之府”。张景岳认为:“凡腰痛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此型腰腿痛常因七情内伤、房事不节,或年老体衰、肾气亏损及筋脉失养所致。

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疾病等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根据腰腿痛疾病的临床表现,基本上可以与中医内“腰痛”“痹痛”“肾亏”等相对应。而且,传统医学将局部和整体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在治疗腰腿痛疾患上独树一帜,有别于现代医学治疗腰腿痛的方法。(二)西医对腰腿痛的认识

西医认为腰腿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腰痛为多发病,常与腿痛同时存在,在体力劳动者中发生率较高,如搬运工、井下矿工、木工和汽车司机等。在部队,腰腿痛也是指战员最易罹患的病症之一,工程兵、坦克兵和步兵等兵种发病率尤高;值得注意的是,从事机关工作、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中,腰腿痛也是常见病,许多办公室人员都曾有过腰腿痛。

腰腿痛可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它是我们人体许多疾病的信号,反映的是以腰部或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损伤等。腰腿痛多因外伤、慢性劳损及受凉所致。腰痛较轻者,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或感受寒湿仍可复发或加重;腰痛重者,疼痛可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转动、咳嗽、喷嚏时可加剧,腰肌痉挛,出现侧弯。有的患侧小腿外侧或足背有麻木感,甚至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三)腰腿痛常见原因1.腰部本身疾患(1)损伤性腰部疾病。

①脊椎骨折与脱位。

②韧带劳损。

③肌肉劳损。

④黄韧带增厚。

⑤关节突紊乱综合征。

⑥腰椎间盘突出症。

⑦腰椎管狭窄症。

⑧脊柱滑脱症。(2)退行性及萎缩性骨关节病:椎体外缘及关节突关节边缘骨唇形成,腰椎间盘变性及骨质疏松等。(3)先天性畸形:隐性脊椎裂、第5腰椎骶化、钩状棘突及半椎体等。(4)姿势性:脊柱侧凸、腰椎前凸增加、驼背等。(5)炎症:脊柱结核属特异性炎症,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属非特异性炎症,强直性脊柱炎亦属此类。(6)肿瘤:转移癌占较大比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转移等。原发于脊柱的肿瘤有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等。2.内脏疾患(1)消化系统疾患: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直肠癌等。(2)泌尿系统疾患: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3)妇科疾患: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等。3.神经系统疾患

如末梢神经炎症等。

在笔者的门诊中,许多腰腿痛患者经常会问道:医生,我怎么得的这种病呢?无论中西医怎么去看腰腿痛疾病发病原因,笔者在临床中经常用“外伤、劳损、风寒湿”这一句话来回答患者朋友们!“外伤!劳损!风寒湿!”,自己选择吧。往往患者朋友自己就会在三者之中选中一种或两种作为自己发病的原因。用这句话好回答,患者也满意。二、腰椎病——腰腿痛的罪魁祸首

腰腿痛这种症状,谁都有可能体验过,然而其病因之多样,却是其他疾病无法相比的。大多数腰痛是由姿势不正确、过度肥胖、运动不足、精神压力大或慢性疲劳等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腰痛症”。腰腿痛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如何正确找到患者腰腿痛的病因,需要医生仔细检查、认真分析。有道是“病人腰痛、医生头痛”,正是说明其病因的复杂性,总的说来主要还是腰椎及其附属组织病变引起的。(一)常见腰腿痛疾病的分类1.腰部软组织疾病(1)腰肌纤维织炎:是一种软组织的低度非化脓性炎症或风湿,为纤维结缔组织的多发病,又称为肌筋膜炎、肌筋膜纤维炎、肌风湿、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2)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腰部肌肉损伤。肌肉失调、肌肉痉挛、肌肉挛缩是其三联病理反应,疼痛多为隐痛,劳累后加重,反复发作,缠绵不愈。(3)急性腰扭伤:突然扭转或承重引起的腰筋膜、骶棘肌、腰骶关节、椎间关节的损伤。剧烈疼痛,腰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4)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生理性前凸,第3腰椎横突位于前凸的顶点,第3腰椎横突过长,附着其上的肌肉牵拉,使第3腰椎横突尖部受力较大,导致长期慢性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并刺激途经此处的血管神经束,引起腰痛,反复发作。2.腰椎退行性变(1)腰椎骨质增生:命名尚未统一,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炎、肥大性脊柱关节炎等。其实是腰椎及其附属组织的退行性变,导致腰椎失稳,椎体新生骨形成,小关节增生肥大,腰椎功能受限,引起慢性腰痛。(2)骨疏松症:是中老年和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现象,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突出表现在腰部和髋部,可导致腰椎变形和疲劳性骨折,可引起慢性腰痛。(3)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的髓核富含水分,因其良好的形变而富有弹性,具有吸收震荡和协调腰椎活动的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后,其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的基础上发病的。此症可导致顽固性的下腰痛,压迫神经根,造成坐骨神经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临床上造成坐骨神经痛的许多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4)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可出现顽固性腰痛、间歇性跛行、肌力下降、足与小腿的感觉异常。

总之,腰椎疾病是导致腰腿痛主要的病因,因为人体的头、颈、双上肢及躯干的重量全部由腰部承担。日常生活、工作中人的姿态、负重、运动均以腰部为中心,腰部又是连接胸腔、腹腔、盆腔的中枢地带,因此,腰腿痛可以是这些结构中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的表现,腰椎病是腰腿痛的罪魁祸首这话一点都不为过。(二)腰腿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分类1.腰腿痛的临床表现(1)局部痛:常反映病变所在,如一侧骶髂劳损,疼痛多在骶髂关节处。如果有外伤史,往往在受伤局部出现疼痛。(2)转移痛:如骶髂关节感觉由骶1~2神经根支配,疼痛可转移至臀部和股后部。(3)肌肉痉挛痛:肌肉保护性痉挛及牵拉骨膜可引起疼痛。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痉挛。2.分类

根据起病急缓大致可分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1)急性腰腿痛:疼痛突然发生,多较剧烈。(2)慢性腰腿痛:疼痛持续发生,程度较轻或时轻时重。3.疼痛性质

根据疼痛的性质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麻痛、放射痛、牵涉痛、扩散痛、关联痛、持续性痛、间歇性痛和阵发性痛等。(三)腰腿痛疾病的辅助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片检查

脊柱各段的摄片一般包括前后位和侧位,根据需要拍照左、右斜位片。X线片检查不能诊断腰部软组织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一般软组织损伤性腰痛患者不须常规拍摄X线片。对疑有骨性病变的患者,如骨折、结核、肿瘤、椎弓峡部不连和脊柱滑脱等,则应进行X线片检查。2.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又称断层摄影,用于拍摄体内任何一层组织的影像。对椎体内较小的病变,X线片不能确诊时可用体层摄影。

腰椎的矢状面断层片可较清楚地显示椎管的矢状径,有助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3.脊髓造影

椎管造影是利用水溶性碘剂等显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操作后及时行X线片或CT等检查以显示其中病变的检查法。多在腰3/腰4或腰4/腰5间隙进针,脑脊液流出后即缓慢持续注入造影剂。适用于腰段椎管占位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椎管畸形、脊柱退行性病变等。特别注意的是碘过敏者、穿刺部位感染、椎管内急性出血等人群禁用。4.CT检查

CT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损伤较小而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因其能显示脊柱的横断面,故可发现结核、肿瘤的早期病灶,并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5.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MRI可直接显示脊髓的全貌,因而对脊髓肿瘤或椎管内肿瘤、脊髓白质病变、脊髓空洞、脊髓损伤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椎间盘病变,MRI可显示其变性、突出或膨出。显示椎管狭窄也较好。对于颈、胸椎,CT常显示不清楚,而MRI显示清楚。另外,MRI对显示椎体转移性肿瘤也十分敏感。(四)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

本病的重点是对引起腰腿痛的原发病因进行鉴别与诊断。1.急性腰扭伤

多有明显的腰部闪转扭伤史,伤后立刻出现腰痛,活动受限,腰部有明显压痛点,体位不能自如转换,疼痛为痉挛性疼痛,X线片无异常。2.腰肌劳损

多为慢性腰痛,疲劳状态下发病,与气候变化有关,疼痛多为胀痛,休息后可以缓解。X线片可无异常,有的有先天性脊柱裂等畸形。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多有损伤史,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时轻时重,活动受限,咳嗽、喷嚏、弯腰则可加重症状,休息后疼痛缓解。棘突间或棘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有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X线片或腰椎CT可协助确诊。4.腰椎管狭窄症

腰痛反复发作,下肢麻木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X线片或腰椎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管内径变窄。5.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多有扭伤或劳损史,第3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向下腰及臀部放射,腰3横突附近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三、脊柱和腰椎间盘的解剖学结构及生理作用(一)人体腰椎的解剖学结构及功能

我们知道腰椎病是导致腰腿痛主要的病因,要想深入地了解腰椎病,首先就要对腰椎的解剖学结构及功能有所认识,接下来,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人类椎骨在幼年时期有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4块。成年以后,骶椎和尾椎分别融合为1块骶骨和1块尾骨,故有椎骨26块。尽管各部分的椎骨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但也有共同之处,即均由椎体、椎弓和椎孔来维持一般的形态。

椎体呈短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位,其上、下面较平而粗糙;周围有血管出入的孔,后面的孔多而大。椎体构造以松质骨为主,表面的密质骨较薄。

椎弓位于椎体后方,呈弓状。其前部与椎体后外侧相连的部分为椎弓根。椎弓根的上下缘均凹陷,称为上切迹和下切迹;下切迹凹陷更深。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均构成椎间孔壁的一部分;孔有脊神经等通过。椎弓后部是内外扁的椎弓板。

由椎弓伸出7个突起:(1)两侧椎弓板在后方正中融合并向后伸出1个棘突。(2)由两侧椎弓根与板结合处伸出1对横突,棘突与横突均为肌和韧带附着处。(3)由椎弓根与板结合处向上、向下分别突出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各1对。关节突均有较平的关节面,与相邻椎骨关节构成关节突关节。

椎孔是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的孔。腰椎位于身体的中段,上连胸椎,下连骶椎。腰椎椎体在整个脊柱中最为敦实,个头最大,灵活度也比较大。椎体与椎间盘的高度比例最小,只有2∶1,而颈椎是3∶1、胸椎是6∶1。腰椎共有5块,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5个腰椎形状相似,椎体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骺环,环中骨面粗糙,为骺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弓根上切迹较浅,下切迹宽而深。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上下椎孔重叠,形成椎管。坚硬的椎管保护着质地娇嫩、功能重要的脊髓和神经。两侧方有对称的椎间孔,是神经的出口。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可在皮下触及,有人称它们为“算盘珠子”。

腰椎从上向下,椎体依次增大。5个椎体一个挨一个地叠起来,形成脊柱的腰段,担负身体80%的重量。根据力学常识,椎间盘厚度越厚,越具有较强的弹性缓冲能力,也就具备了较强的载荷能力。同时,厚度越大也说明其弹性协调空间越大,灵活度越高。腰椎的力学特征由此可见一斑,亦即集最大的运动幅度和最大的载荷于一身。这自然也意味着在退变损伤过程中,腰椎将首当其冲。(二)腰椎间盘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腰椎间盘,在上节已提到,有些读者朋友可能对它不太了解,下面从其结构及生理作用两方面予以详细介绍。1.腰椎间盘的结构

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为一黏性、透明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髓核就像一个承重的球,在相邻脊椎骨间的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分为外、中、内三层,包围髓核,构成椎间盘的外周部分,并连接上下椎体,保持髓核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状。软骨板为上、下部分,在椎体上下各有一个,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为透明无血管的软骨组织,可以承受压力,起保护椎骨、缓冲压力、连接椎体和椎间盘之间的营养交换的作用。人体80%的重量经过第4、第5腰椎下传,当上肢持物、肩挑背扛时受力就更大了,据测定,年轻人腰椎间盘能经受800kg的压力,老年人也达450kg。椎间盘原有血管分布,20岁以后血液循环逐渐消失,成为一个无血管的组织。椎间盘所含水分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在胎儿时纤维环、髓核的水分分别为80%和90%,发育至成年时各减少10%,到30岁左右分别降至60%和75%~78%。2.腰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通常来说,具有正常结构并且富有弹性的腰椎间盘与腰椎周围的其他组织一起,保证了脊柱腰段的如下功能。(1)保持腰段高度,维持身高。

具有涵水能力的腰椎间盘,是维系两椎体之间高度的主要装置,腰椎间盘的厚度为腰部脊柱长度的30%~36%。(2)连接上、下腰椎椎体,并使椎体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腰椎间盘在椎体之间起到连接、减轻震动的作用,它会在脊柱各种运动过程中呈现各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运动变化。(3)维持脊柱生理曲度。

腰椎间盘的形态前略厚而后略薄,腰椎体也略呈前低后高形,特别是腰5与骶1椎体前低后高形态明显,形成腰段的生理前凸。腰段的生理前凸一方面使腰段的肌肉与韧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使腰段的活动具有弹性。腰段的椎体若因外力发生骨折或被不同程度地压缩时,腰段的生理曲度会发生变化。若腰段椎体的形态无变化,而生理曲度改变时,应考虑腰椎间盘的损害。(4)它是腰椎活动的重要生理基础。

腰椎间盘与椎体的附件(椎后小关节、椎体周围的横突、棘突和韧带),不但把脊柱腰段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而且保证了腰段承重的需要和有限制的最大活动范围。腰椎间盘作为柔软的中心,为椎体向任何方向活动提供了支点,而椎体的附件则限制了腰段的活动范围。腰段前屈时,后纵韧带与棘间韧带限制着腰段的前屈。腰段后伸时,前纵韧带、椎后小关节与棘突限制着腰段的后伸。腰段侧弯与旋转时,横突、横突韧带与椎后小关节限制着腰段的侧弯与旋转。(5)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压力。

虽然椎体之间有一定的倾斜度,但髓核的半液体结构,又使整个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压力。(6)维持椎间孔及侧方小关节的大小和距离。

椎间盘的高度使腰椎间孔在正常情况下为脊神经根粗细的3~10倍,二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旦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关节失稳等现象时,可使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症状。(7)缓冲暴力、减轻震荡的作用。

由于是弹性结构特别是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扁平,使加于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纤维环及软骨板方向传递;椎间盘是脊柱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使由高处坠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负荷时,起着力传导的缓冲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脊髓及脑部重要神经的作用。(三)必须了解的腰椎生理曲度

许多人可能对人类脊柱的生理曲度早有耳闻,那么人体脊柱究竟有几个生理曲度,这些生理曲度有何意义,当其发生病变时会使患者产生哪些不适的症状,看了以下的内容,大家就不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人类的脊柱有两个生理前凸,即颈椎和腰椎;两个生理后凸,即胸椎和骶椎。它们的形成与人类的直立行走有很大关系。人体的生理曲度从侧面看为四个曲度,即颈椎前凸、腰椎前凸和胸椎后凸和骶尾椎后凸。

腰椎生理曲度对于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人体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时,腰椎向前凸,椎体之间前宽后窄,髓核中间的受力方向向前。一旦长时间久坐,导致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变浅时,椎间隙前窄后宽,椎间盘中髓核受力方向朝向后方,就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消失。所以对于经常久坐的工作者,最好定时站起来活动活动腰椎,使其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避免日久生出腰椎方面的疾病。

脊柱四个生理曲度的特殊形态使脊柱具有弹簧一样的功能,可增加负重,吸收震荡。尤其是第1、第2腰椎所处位置很重要,在后凸转变为前凸的交汇处受力颇大,在暴力作用下最容易受到损伤,发生骨折和脱位。第3腰椎位于正中,是5个腰椎协调活动的中心,它两侧的横突最长、受肌肉的牵拉力量最大。它不像第1、2腰椎有肋骨屏障,也不像第4、第5腰椎有髂骨保护,所以第3腰椎横突最容易受损伤,使横突附近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腰痛症状。

生理曲度对于人体来说相当重要,一旦发生病变,会使患者产生不适症状,许多久坐及长时间弯腰的患者,由于长时间腰椎力学的改变,会造成腰椎生理曲度的变直或消失,由于腰椎曲度的改变,会导致人体腰背部肌肉的拉紧,长时间会造成腰部肌肉的疲劳及损伤。如果我们把腰椎看成为一张弓,那么联系腰椎曲度的筋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弦。当弓的弧度伸长也就是我们向前弯腰时,所谓的弓弦即我们腰部的筋肉就要被拉长。如果我们频繁的、长时间的弯腰,就会导致我们的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从而导致我们腰部的筋肉一直伸长以致疲劳,导致腰部的疼痛。由于腰椎曲度变直,导致腰椎间盘内部产生向后突出的力,会加剧椎间盘突出的进度。(四)腰腿痛疾病涉及的神经

腰腿痛往往是支配腰腿部的神经发出的疾病信号,所以下面就带读者朋友走入神经的世界看看腰腿痛究竟跟哪些神经有关。

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的脑、椎管内的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所组成的。在人体各系统中,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处于主导地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部分。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颈部;脊神经则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脊神经在椎间孔内,其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关节突、关节囊和黄韧带。当这些结构发生病变时,常可累及脊神经,出现相应区域的感觉或运动障碍。腰腿痛的发生主要与腰丛和骶丛的神经受影响有关。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及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而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腰骶干,向下加入骶丛。腰丛位于腰大肌之中及其后方,其分支分别自腰大肌穿出。

腰丛组成后,除立即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与腰方肌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支。

跟腰腿痛有关的腰丛主要分支如下:(1)股外侧皮神经(L2~3)自腰大肌外侧缘向外下,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入股部,分布于大腿外侧面的皮肤。(2)股神经(L2~4)为腰丛中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和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内,位于股动脉外侧,分为数支。

①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②皮支:分布于股前皮肤,其中最长的一支为隐神经,它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向下在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后,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3)闭孔神经(L2~4)沿腰大肌内侧缘走出,沿骨盆侧壁向前下行,通过闭孔膜管至大腿内侧,分布于大腿肌内侧群和大腿内侧的皮肤。

骶丛由腰骶干、全部骶神经前支及尾神经前支组成。骶丛位于骶骨及梨状肌前面,其主要部分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移行为坐骨神经。

骶丛除发出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肛提肌及臀部一些小肌外,还发出其他的主要分支。

跟腰腿痛有关的骶丛分支如下:(1)臀上神经(L4~S1)经梨状肌上孔向后出骨盆,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及阔筋膜张肌。(2)臀下神经(L5~S2)经梨状肌下孔向后出骨盆,支配臀大肌。(3)阴部神经(S2~4)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循此窝外侧壁向前,分支分布于肛门、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的肌肉和皮肤。(4)股后皮神经(S1~2)经梨状肌下孔,沿股后正中线下行至腘窝,分布于臀下部、股后部及腘窝的皮肤。(5)坐骨神经(L4~S3)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股后,位于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至腘窝,在股后发出肌支,支配大腿肌后群,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①胫神经(L4~S3):沿腘窝中线下降,在小腿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经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胫神经在小腿部分分支分布于膝关节、小腿肌后群及小腿后面的皮肤。足底内、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

②腓总神经(L4~S2):沿腘窝外侧缘下降,绕腓骨颈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起始部达小腿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支。腓浅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并支配此二肌。其本干下行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于皮下,分布于小腿前外侧面、足背及第2~5趾背面相对缘皮肤。腓深神经在小腿肌前群深面,伴胫前动脉下降,支配小腿前肌群及足背肌。末支分布于第1~2趾背面皮肤。四、腰椎疾病常见的病因病理

引起腰椎病的病因较多,其病理也相对复杂,下面我们来分析腰椎疾病常见的病因病理。(一)腰椎疾病致病因素1.外伤性因素

常见于车祸、跌打等,因外力打击造成腰、背、下肢肌损伤。外伤性腰腿痛包括急性外伤和累积性损伤两种因素。因各种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肌肉、韧带的牵拉所致的脊椎骨折、脱位和小关节肌肉损伤等引起的疼痛,为急性创伤性腰腿痛。

因劳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良体位日积月累形成的颈肩腰腿肌劳损所致的疼痛,为慢性累积性劳损痛。专家强调,任何超限的外力、负载、频率及活动范围,均可加重颈肩腰部肌肉、韧带和骨关节的应力。机体为了代偿,肌肉不得不持续处于紧张或痉挛状态,久而久之,肌肉、筋膜、韧带甚至脊椎关节必然发生急性或慢性病变。常见的外伤性腰腿痛有急性腰扭伤(也称“闪腰”或“岔气”)、腰肌劳损。

搬、抬、提、扛重物,弯腰干活。常见于偶尔干重活和体力劳动。主要由于现在不经常干重体力活,造成腰肌的承重力下降,偶尔干一次搬、抬、提、扛重物的活,自以为能行,结果造成腰部急性扭伤。而建筑工、木工、搬运工等往往也是受害者。虽说他们经常干重体力活,或弯腰干活,但因干活时间长,体力消耗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腰肌的承重力下降,在搬、抬、提、扛重物时,也会造成腰部急性扭伤。2.炎症性因素

引起腰腿痛病变的炎症性因素包括两方面:

一是由特异性感染源引发的腰腿部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性炎症,如伤寒、梅毒、结核等,以及各种化脓性细菌对机体侵犯形成的感染性炎症,如骨髓炎等,均可导致腰腿痛。

二是因创伤、劳损、寒冷、潮湿和肌肉痉挛等因素引起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部位充血、水肿、渗出和纤维组织粘连,从而导致腰腿痛,这是炎症性腰腿痛的常见因素。

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腰腿痛疾病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筋膜纤维组织炎等。常见于冬季穿衣薄,春秋睡觉开窗,夏季吹电扇、空调等情况。尤其是睡眠时吹电扇、空调。因为睡眠时毛孔大开,此时吹电扇、空调,风、寒、湿更容易深入体内。居住地潮湿或淋雨也是重要因素。因为人体在对抗体外的风、寒、湿时,必然要消耗体能,引起肌肉损伤。3.退行性因素

一般为久坐、站、蹲、卧。常见于非体力劳动,如打麻将、坐办公室、用电脑、长期卧床不运动等,还有司机、财务工作者、教师、学生、超市工作者、厨师、电气焊工等人员也易发生静态损伤。坐、站姿势的保持需要腰肌和腹肌,还有左右肋下肌肉,共同用力才能完成。这两组拮抗肌,以腰肌和腹肌为主,以左右肋下肌肉为辅。人的重心在脊柱,腰肌附着在脊柱的腰椎段,因此腰肌比腹肌更容易损伤。比如:汽车在发动状态,即使没有运动也在消耗汽油,人体虽说没有运动,但坐、站姿势的保持,也需要肌肉的力量来支撑,即也在消耗体能。若时间长且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腰、背、下肢肌肉损伤。“疲劳感”是早期信号。蹲姿是由腰肌和腹肌、左右肋下肌肉共同用力来保持;同时这些肌肉也在用力。因此,蹲姿的损伤比坐、站要严重。而卧位也并不是就没有损伤,中医有一句话叫“久卧伤气”,躺的时间长了,人体的代谢功能就会下降,血液循环就会不旺盛,肌力自然就会下降。尤其是睡软床,如席梦思、海绵垫等,在软床睡觉,肌肉在睡眠状态不能充分放松,仍处于用力状态,日久就会造成腰肌、背肌、下肢肌肉损伤。

人体发育成熟后,物质的新陈代谢逐渐发生变化,引起组织器官性能和结构的一系列衰老性变化,称为“退行性改变”。脊柱的退变涉及骨骼、软骨和软组织。先见于椎间盘的脱水、变性及容积减少所引起的脊柱不稳,接着继发髓核的突出与脱出,韧带骨膜撕裂,韧带与椎间盘间隙血肿形成,继而椎体边缘骨刺形成,以及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纤维组织变性、断裂,纤维组织增生等。退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剧,超出代偿能力,破坏了脊柱力学平衡,导致腰腿痛症状。脊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疼痛的比例在腰腿痛患者中占大多数。退行性变的病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脊柱后凸畸形(驼背)、假性脊椎滑脱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等。(二)腰椎疾病致病病理

腰椎病的病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过程,以腰椎间盘和椎体的退行性改变为主,涉及椎间关节、韧带、肌肉等组织结构的相应改变。以下分点说明:1.骨错缝、筋出槽“骨错缝、筋出槽”是祖国医学对机体软组织损伤的传统看法,是腰椎病的早期改变。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腰部肌肉痉挛:由于不正确的姿势,慢性劳损,使腰椎相对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疲劳,乳酸堆积,发生酸痛,再加上不合理的活动,使受累肌肉发生保护性反应,出现强直收缩。(2)后关节紊乱:由于腰椎内在动力(肌肉)的平衡被破坏,作为肌肉活动杠杆的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关系将发生相应的移位,以重建新的平衡。这样就将使部分关节面的压力增高,部分关节分离,久之受压部位关节面产生集中应力,关节软骨营养发生障碍,产生退行性改变,即所谓的“骨错缝”。(3)腰椎韧带松弛,部分发生剥离:由于椎间关节的相应位置改变,使部分韧带松弛、歪曲,关节囊的滑膜嵌顿,受拉一侧的韧带在持续张力的作用下,发生剥离或部分撕裂,进一步损坏关节的稳定性,即所谓的“筋出槽”。2.椎体及椎间盘的退变

椎间盘的纤维环在20岁以后停止发育,随着年龄的推移,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其基本病理改变为纤维变粗、透明变性,可发生部分破裂,致使髓核脱出。但大部分纤维由于弹性降低,在机体的重力及腰部肌肉纵向收缩力的作用下,向周围膨出而致使椎间隙变窄。膨出的椎间盘可以发生钙化及骨化。

髓核在30岁以后开始出现退行改变,其主要变化为髓核中水分减少、纤维网和黏液样基质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最后成为一个纤维软骨实体。由于这个改变使髓核体积缩小,也可使椎间隙变窄。

纤维环和髓核发生退变的同时,软骨板也发生退行性改变。首先是软骨板逐渐变薄,有些部分可为髓核侵蚀而发生缺损,有些为骨髓侵蚀而发生骨化。软骨板的变性可造成两个方面的损害:一是纤维环由于软骨板的破坏而失去附着,使椎体间连接的稳定性受损;二是由于软骨板半透明的功能受损,使纤维环和髓核的营养来源受限,加速退变。

椎体的退变主要表现为椎体边缘的唇样骨性突出。目前一般认为,塌陷的椎间盘两端椎体周围的韧带是松弛的,此时前后韧带已经失去对脊柱活动的约束力,椎体的异常活动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而变为骨刺。有人认为,向周围突出的纤维环将椎体骨膜及前后纵韧带推开,在其上下各形成一个间隙,由于前后纵韧带松弛,破坏了椎体稳定性,增加创伤机会,外伤出血后即可在此间隙形成骨刺。也有人认为,骨刺的形成是骨端的韧带本身受到过多的张力牵拉所致(向四周膨隆的椎间盘组织推挤周围的骨膜与韧带,使之受到张力的牵拉即可形成骨刺),加之病变间隙的稳定性差,异常活动不断产生,韧带骨膜所受到的张力必然加大,骨刺的形成更加容易。由于不断牵拉,反复创伤,骨刺将不断增大。3.腰椎管狭窄

由于椎间盘退变,椎体增生,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可使椎管狭窄。同时,由于椎间隙变窄,黄韧带松弛、失稳,也将发生代偿性增厚,加重椎管狭窄的发生。神经根管相应变窄可引起一系列腰部神经血管症状。脊髓在早期呈时好时坏的波浪式变化,这是一种可逆的脊髓刺激征。当脊髓受压时间长,病变继续发展,则可以出现脊髓变性、软化,甚至出现脊髓空洞。病变区的神经根也因受到压迫使神经根袖纤维化。神经根受压可出现运动、感觉受累的表现,长时间严重的压迫可发生瓦勒氏变性(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

在脊髓受压的同时,脊髓的动脉血供应不畅、静脉血回流受阻,也是产生腰痛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不可忽视的腰部肌肉动力因素

腰部肌肉动力因素包括哪些内容,与腰椎的发病有多大的关系,下面跟读者分析这两方面问题。

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以关节为枢纽,牵动骨骼产生运动。这类肌肉属骨骼肌。人体内众多肌形态各异,大致可概括为四种,即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每块骨骼肌都是由中间的肌性部分——肌腹和两端的腱性部分——肌腱构成。整块肌的外面被结缔组织的肌外膜包裹,肌肉借腱附于骨上。腱不能收缩,但十分坚韧,能抵抗强大的张力。长肌的腱多呈条索状,而阔肌的腱呈膜状,称腱膜。

肌的辅助结构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筋膜分浅、深两种。浅筋膜位于真皮下,亦称皮下筋膜,包被身体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它包裹肌、肌群和体壁,以及血管、神经等,遍布全身且互相连续。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并附于骨上,形成肌间隔。深筋膜包绕肌群形成筋膜鞘;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病理情况下,筋膜鞘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的扩散。滑膜囊为封闭的组织小囊,形扁壁薄,内含滑液,多存在于腱与骨面接触处,以减少二者间的摩擦。手、足部的一些长肌腱,活动性大,腱鞘包绕在这些长肌腱的表面,以保持腱的位置和减少运动时与骨面的摩擦。腱鞘分内、外两部分,外部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层;内部为双层套管状的滑膜层,一层紧贴纤维层内面,另一层包被在腱的表面,两层的移行部称腱系膜,供腱的血管、神经由此通过。滑膜层内含有少量滑液,使腱在鞘内能自由滑动。

肌通常以两端附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肌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密切。其规律是在一个运动轴相对的两侧有两个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两个互相对抗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在运动轴的同一侧作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

腰椎在整个脊柱中活动范围仅次于颈椎,其周围附着着长短不一、大小不同的肌肉共有40余块,从运动解剖学分析,使腰椎前屈、后伸及侧屈的腰部运动,以背深肌的影响最大。背深肌包括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等。使腰部前屈、后伸、侧屈等功能活动的主要肌肉是骶棘肌,又称竖脊肌。因为骶棘肌最粗大,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面。纤维向上分成三列,外侧列止于肋骨,称髂肋肌;中间列附于横突,向上可达到颞骨乳突,此段称最长肌;内侧列附于棘突,称棘肌。骶棘肌在腰4、腰5之间部分纤维止于椎体的横突,如两侧骶棘肌肌力不均衡时,可使腰4、腰5之间因力矩不等而发生旋转移位,此部位是腰扭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发部位。

从腰部肌肉的动力学可以看到,腰4、腰5的肌肉力量较弱,且处于腰曲的弧度,稳定性亦最差。因此外伤或软骨组织疲劳损伤、肌肉痉挛所致的平衡失调时,易发生以腰4、腰5为中心的椎体移位,其移位方式可因各种不同的病因,在矢状轴、冠状轴和水平轴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平移或旋转。五、需要掌握的解剖术语

要想很好的熟悉并掌握腰腿痛疾病,就必修要掌握以下最为常见的腰椎解剖术语。(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二)方位术语

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近腹者为前,又称腹侧,近背者为后,又称背侧。以身体正中面为准,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以体表为准,近表面者为浅,距表面远者为深。根据四肢距离躯干的远近,而有远侧和近侧的区别。(三)轴位术语

轴可设置于人体任何部位,尤与关节运动有密切关系。轴分为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三种。(1)垂直轴:垂直于地面,呈上下方向的轴。(2)矢状轴:前后方向的水平轴,与垂直轴直角相交。(3)冠状轴: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上述两轴相交。(四)切面术语

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三种。(1)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矢状面。若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半者,该面即为正中面。(2)冠状面: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即冠状面。(3)水平面:与矢状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面称为水平面。若以器官本身为准,沿其长轴所作的切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五)关节运动的形式

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面的形状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各关节关节面的形状不同,其运动形式各异。根据关节运动轴的方位,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分为四种。(1)冠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相连关节的两骨角度变小为屈,反之为伸。(2)矢状轴上的内收外展运动:内收是向正中面靠拢的运动,反之为外展。(3)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运动时骨的前面转向内侧称旋内,转向外侧称旋外。在手臂,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反之称旋后。(4)冠状轴和矢状轴上的复合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全骨描绘成一圆形轨迹,称为旋转运动。(六)不能不了解的骨联结1.骶骨与髋骨的联结

骶骨与髋骨的联结包括骶髂关节和髋骨与骶骨间的韧带联结。(1)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构成。两关节面对合紧密,关节囊紧张,周围有韧带加强,尤以后方的骶髂骨间韧带最为强韧,牢固地将两骨紧密连在一起。此关节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2)髋骨与骶骨间的韧带联结:主要有两条韧带,即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2.耻骨联合

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的耻骨间盘联结而成,上下方有韧带加强。3.髋关节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髋臼周缘有关节唇即髋臼唇增加关节窝的深度。髋臼切迹处有髋臼横韧带架于其上,股骨头韧带由此处起始。髋关节的关节囊壁有韧带加强,其中最强韧的是前方的髂股韧带,它的上端附于髂前下棘,下端附于转子间线,呈扇形展开。4.膝关节

由股骨、胫骨的内、外侧髁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关节囊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囊的前壁自上而下有股四头肌肌腱、髌骨和髌韧带。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从髌骨下缘抵止于胫骨粗隆的部分。膝关节的两侧分别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加强。

在关节囊内,股骨内、外侧髁的相对面与胫骨髁间隆起前后附有强韧的前、后交叉韧带,牢固地将股、胫两骨连在一起。

在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还有两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板,分别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半月板周缘厚,内缘薄,下面平、上面凹。半月板不仅增加关节窝的深度,而且在跳跃和剧烈活动时还可起缓冲的作用。第二章腰腿痛疾病的治疗原则腰腿痛的治疗总的来说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这两大类治疗方式有着各自的适应证和优势。患者朋友应根据病情和实际情况配合医生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牵引疗法是怎么回事?哪些药物是缓解或治疗腰腿痛疾病的良方?何谓骶管疗法?微创手术能替代普通手术吗?本章对腰腿痛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读者朋友可以在以下内容中找到此类问题的答案。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腰腿痛患者要经历的第一关。非手术疗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本章介绍常用的一些方法。(一)腰腿痛疾病非手术治疗应遵循的原则1.消除原发痛点

腰腿痛患者多存在一些特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可产生放射痛及保护性肌痉挛,严重者还可产生脊柱侧弯、腰椎前凸曲度变平的强迫体位。消除原发痛点,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原发痛点最常用的方法为痛点封闭。2.解除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由疼痛导致,又反过来加重疼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如有效地控制肌紧张,可形成肌肉放松—疼痛缓解—肌肉放松的良性循环。因此,消除原发痛点和解除肌紧张是各项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措施。3.纠正不良姿势

纠正不良的姿势可以避免腰背部的不适、疲劳、疼痛或畸形,有益于损伤部位的恢复。4.重视第一个疗程

腰腿痛患者第一个疗程特别重要。在未达到较好的恢复状态前,不要停止治疗或过度活动,否则易造成慢性损伤而反复发作。5.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腰腿痛患者反复发作的另一个原因是致病因素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要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再次发作的机会。(二)腰腿痛疾病非手术疗法的特点1.痛苦小

对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药物、理疗、牵引、运动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手段具有痛苦小、疗效相对满意的特点,同时更易于被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接受。2.简便易行

许多非手术疗法简便易行,疗效较好。例如,可在劳动一段时间(如1小时左右)后,适当地进行腰腿痛医疗体操锻炼;或在劳动结束回到家中后花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热敷等理疗。这些非手术治疗方法看似简单,却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3.缓解病情利于康复

需要用手术来解决的腰腿痛问题,非手术疗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非手术疗法是术前稳定和减缓病情的有效手段。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若未采取非手术疗法而过早进行手术,突出的髓核可因周围缺乏充分的纤维组织固定,麻醉后肌肉韧带松弛,手术时脊柱屈曲,椎间隙后侧加宽而有可能会自行缩回,使手术者不能发现。术前非手术疗法可减轻位线不正、反应性渗出、水肿等局部病理状态,这对手术操作十分有利。(2)非手术疗法也是术后重要的康复措施。手术会使腰部的骨质及软组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通过非手术疗法,才能很好地促进恢复,从而增强手术效果。4.利于自我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自我治疗、自我预防。腰腿痛非手术治疗不仅有助于预防复发、加强防护、降低复发率,而且也使患者掌握了一种自我治疗、自我防护的方法。(三)非手术疗法的适应证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腰腿痛患者,在开始治疗时,一般都应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这不仅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够避免手术痛苦,而且可由此观察病情发展,以便及时修正治疗方案,同时也给患者一个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的考虑时间。

下列患者一般应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1)首次发病,除有明显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外,如下肢肌力减弱,甚至瘫痪,相应的感觉障碍及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小便失禁、排尿障碍等症状的患者。(2)病程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病变并非十分严重,且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3)年龄较大、全身状况较差、局部情况不适宜进行手术的患者,应考虑非手术疗法,并以缓解症状为目的。(4)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在非手术治疗同时,相应采取必要的检查措施,以明确诊断。(5)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的患者。(6)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四)非手术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又称保守疗法,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非手术疗法有卧床休息、口服药物、静脉滴注药物、封闭治疗、骶管注射疗法、手法复位、牵引、按摩、针灸、理疗、针刀、钩刀等。这些方法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受压的神经与突出物的关系、纠正腰椎错位和松解神经根粘连,有利于病变的恢复,也可以说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腿痛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绝对卧床休息

是最好的保守疗法,一般卧床2~3周。卧床可使肌肉韧带、关节囊松弛,关节间隙开大,使局部的充血、水肿得到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卧床时椎间盘的压力最低,有利于突出的停止和恢复,亦有利于神经根消除水肿。2.药物治疗

常用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腰痛宁胶囊、左归丸、右归丸、小活络丹等。3.推拿疗法

利用牵、抖、斜扳、滚摇等手法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正骨理筋、消肿祛邪、解除肌肉痉挛和关节粘连等作用。4.针灸治疗

本法具有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的作用,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局部取穴为主。5.牵引疗法

牵引的种类很多,大致有人工牵引、砝码牵引、电动牵引等。6.封闭疗法

可采用腰椎旁神经根封闭、骶管硬膜外封闭、臀部坐骨神经总干封闭等。7.物理疗法

应用人工或天然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来预防疾病、治疗腰腿痛,能起到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物理疗法可以镇痛、消炎、松解粘连、软化瘢痕,兴奋神经、肌肉等。8.其他疗法

还有一些是综合了针灸和微创来治疗疾病的,如小针刀、钩刀及骶管治疗等。(五)中药内治法《素问》认为腰腿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金匮要略》以肾著、虚劳统论,创立肾气丸、甘姜苓术汤;《证治汇补》“治惟补肾为先”。内伤以肾虚为主,外感不离寒湿、六淫为患。治疗实者祛邪活络,虚者补肾壮腰。1.寒湿型

腰部冷痛重着,逐渐加重,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处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药物组成:干姜10g,桂枝9g,牛膝9g,甘草6g,茯苓10g,白术10g,杜仲8g,桑寄生8g,续断8g。若病久不愈,累及肾阳,用独活寄生汤。2.湿热型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症状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处方:四妙丸加减。

药物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仁各12g。若湿热日久伤阴,加二至丸。3.瘀血型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仰卧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部分患者有跌仆闪挫病史。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秦艽6g,川芎9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9g,羌活6g,没药9g,当归12g,五灵脂12g,香附6g,牛膝12g,地龙9g。4.肾虚型(1)肾阴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处方:左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若无明显阴阳偏虚,用青鹅丸。(2)肾阳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畏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肾壮阳,温经通脉。

处方:右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若偏阳虚,治则为温补肾阳。

中成药腰痛宁胶囊是治疗多种腰腿痛疾病的良药。它由马钱子、土鳖虫、全蝎、僵蚕、乳香、没药等十味名贵草药组成。

腰痛宁胶囊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实践证实,腰痛宁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及腰部软组织损伤均有突出疗效。

腰痛宁胶囊为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中成药,临床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腰椎增生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痛等。因以上病症同属于痹证的范畴,且有共同的病因,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治疗从疏散寒邪、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镇痉祛痰、消肿止痛入手。经分析,腰痛宁胶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用风湿要药马钱子、麻黄、苍术,以祛风散寒、燥湿。其中马钱子可通经络、利关节;麻黄辛温,可宣通气机、散寒、开腠理、祛邪外出;苍术芳香辛烈,可健脾燥湿、化内外风湿之邪、止痹痛。马钱子率麻黄、苍术,可通络止痛、消肿散结;麻黄、苍术助马钱子,可祛风、散寒、胜湿、止痹痛。以上诸药虽辛燥,但非大辛大热,不能释风湿顽疾寒凝之害。(2)重用全蝎、僵蚕、土鳖虫,虫蚁通络。痹症日久,久痛入络、久病入络,草本不能见效,须用虫类药“搜剔钻透祛邪”。该药取全蝎、僵蚕、土鳖虫之属的走窜之性,可搜剔筋骨间寒湿痰瘀之邪,通经达络。其中全蝎、僵蚕可镇痉祛痰;土鳖虫可活血、接筋、续骨。此外,虫类药多含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兴奋骨骼肌、平滑肌,解痉及抗炎作用。(3)以乳香、没药、土鳖虫、川牛膝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痹证疼痛虽为风寒湿邪所致,但造成的病理现象则是经脉阻塞、气血凝滞,致使“不通则痛”。故以止痛圣药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乳香且可行气,使“气行则血行”。配土鳖虫入血软坚、逐瘀散结;川牛膝更逐瘀血、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散淤血、止痹痛之效。(4)祛邪不忘扶正。该药中的川牛膝可补肝肾、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甘草可补脾益气;全蝎、僵蚕、土鳖虫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可疏逐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养奇经、栽培体内精血、补气血;黄酒辛甘大热,可行药势、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胃、扶肝、除风下气、开胃下食。

综上,腰痛宁胶囊虽药味不多,用量不大,但重用风湿要药,可祛邪,活血化瘀;重用虫蚁,可通经达络,扶正祛邪。因此,该药对“痹证”疗效确切。(六)中药热敷法

热敷疗法是指用热毛巾、暖水袋、热沙袋及热醋、中药煎洗液等作用于腰背部,从而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热则气至”,“气为血帅”,腰腿痛多由瘀血凝聚、经络阻滞所致,笔者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理论,在临床上常采用中药热敷疗法,达到舒筋活血、温补散瘀、消炎止痛之目的。此法简便易行,疗效颇佳。1.方法

将毛巾浸入大约60℃热水、热醋或热药中,然后拧干,放置于腰背部,如此反复数次,每次热敷或熏洗30~40分钟,每天2~3次。2.常用方药(1)腰痛方。

方药组成:当归30g,川芎20g,海桐皮20g,透骨草20g,防风15g,川椒10g,闹羊花30g。

用法:水煎后外洗腰部,严禁内服,有剧毒。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腰痛病的肌肉僵硬、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各种关节强直、关节挛缩。(2)海桐皮外洗方。

方药组成:海桐皮25g,透骨草20g,乳香15g,没药15g,当归15g,川椒15g,红花10g,威灵仙10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5g。

用法:水煎后外洗患处,不宜内服。

功能与主治:具有舒筋活血、消肿定痛之功。主治跌打损伤,关节僵硬,肌肉肿痛及各种闭合性关节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3)外敷药包。

方药组成:伸筋草25g,透骨草25g,荆芥20g,防风20g,千年健15g,威灵仙15g,桂枝15g,秦艽15g,羌活15g,独活15g,路路通12g,麻黄10g,红花15g,姜黄30g,赤芍20g,细辛10g。

用法:将药捣碎,每150g装入一袋,将药物装入长18cm,宽12cm的布袋内,将袋口缝好,放入盆中加5000ml水,煎煮30分钟后取出,先以蒸汽熏洗患处,等到药液稍凉(50℃左右,皮肤能耐受为适)后可以将药袋拿出置于患处热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袋药可用2~3天。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血,散风通络。适用于腰腿痛及各种损伤中后期,余肿未消,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僵硬。3.热敷注意事项(1)温度不宜过高,严防烫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