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中医治疗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22:08:4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国防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脂血中医治疗手册

高脂血中医治疗手册试读:

前言

据统计,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约为1.6亿人。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我国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特别是落后的饮食习惯和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并没有同步提高,不科学的餐饮方式使健康面临“缺乏的依然存在,过剩的令人担忧”的尴尬局面,大量存在着“吃出来的疾病”。这种情况与我国人民传统重视预防和养生保健的理念是大不相符的。

我国的传统中医十分重视“未病先防”,即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基本的养生调整是成功治病的重要关键。例如,平素加强体育锻炼、调摄精神情志、注意膳食结构调整等,就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这是中医预防学区别于其它预防医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医预防学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我国具有悠久的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的优良传统,然而,对于高脂血症如此严重的情况,是不是国人对身体健康的最大忽略呢?

本来,传统中医对类似高脂血症以及由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法,很早就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中医认为,膏脂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多摄入就会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饮食失当、喜静少动、情志刺激、年老体衰、体质禀赋等因素,皆可使膏脂摄入、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皆会使血脂升高。可见,高脂血症很大因素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那么,我们如何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培养健康而科学的生活习惯,以此预防高脂血症的侵袭呢?从中医对于高脂血症病因和病机的阐述便可看出,首先应该调整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减少食盐摄入量;其次是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减肥、控制烟酒、加强有氧运动,以此控制血压,消耗过多脂肪,防止动脉硬化;再次就是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坚持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才能有效地将血脂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当然,对于已经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借助药物降低血脂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中医药对于降低血脂十分有效。中医中药不仅没有毒副作用,主要是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形成,有利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和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医主要采用反治法固本治标,辩证论治地针对性治疗高脂血症,从补肾、补气入手,兼以化瘀祛痰,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除了药物治疗高脂血外,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按摩、指压、针灸、穴位、泡脚、气功、太极拳等,都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简单实用,方便易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运用,既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又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

总之,传统的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中医养生的规律来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呢?为此,我们从中医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角度,编撰了《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对症生活》,主要包括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与辨证、辨证分型的对症生活、中医治疗方法、中医饮食疗法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系统而深入。

中医是特别讲究对症治疗的,并按照辩证分型的方法将高脂血症分为脾虚浊痰型、湿热郁结型、肝郁化火型、胃热腑实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8大类型,本书则以此为据,相应地介绍了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辨证确诊、中医治法、中药处方、指压疗法、饮食疗法、食疗药膳等内容,以便广大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预防和治疗。

本书为广大高脂血患者提供了许多中药处方和中医治疗技术等,在此仅供参考,中医是最讲究对症施治的,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情况,因此提醒广大患者一定要在有关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和治疗,谨遵医嘱,本书只是指导你们用以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高脂血症的良好参考读物。第一章高脂血的中医认识与辨证一、中医对高脂血的认识中医认为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这一名词出自于西医,中医对这一病症的描述尚无具体名称,但大致可归为“污血”病(注:后人将污血定义为瘀血、蓄血,指水谷不化之痰湿、过盛入脉之浊气及瘀滞之血在脉中结聚而成,并不单指瘀血,亦含有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产物。)的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脂者”、“油脂”、“脂膜”等记载。《灵枢.卫气失常》中曾把肥人分为脂人(注:脂人指的就是体形可能不是很大,但是皮肤紧绷有弹性,肌肉、皮下脂肪坚硬的人。)、膏人(注:膏人就是皮肤松弛,肌肉松软,甚至按之有凹陷的,长着啤酒肚,脸蛋儿嘟噜下垂胖子。)、肉人(注:肉人是体形大,但是上下匀称,皮肤不紧绷也不松弛,也就是皮肉不分离。?)。《灵枢》曰:“脂者,其血清,气滑少”。在中国医典中,对类似高脂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法,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其分别见于痰饮(注:痰指排出体外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等痰凝之征象。饮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停聚于体内某些部位的病理性水液。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心悸(注:如果您突然觉得心脏在跳动,或者跳得怪怪的,这种感觉均可被定义为心悸。)、眩晕(注:眩晕是患者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患者自觉本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向一侧移动、直线运动倾斜、摇晃或上升下降,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内脏反应。)、胸痹(注: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卒中(注:卒中通常是指中风.而中风多指由脑血管栓塞或发生血栓、脑出血等而引起,初起病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真心痛(注:真心痛系中医学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心肌梗塞。为心脏病的急症。真心痛是指突然.两乳之中,鸠尾——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之间疼痛如绞、如灼、如刺,痛引肩胛或臂内,心悸而惕,短气或气急,面色苍白,口唇青暗,四肢不温,烦满腹胀,脉伏或沉细弱。)等病症中,并一致认为痰浊(注: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所致。)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因素。

现代中医学认为,血脂(注:血脂为血液中所含脂类物质的总称。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来源于水谷精微(注:水谷精微,又称谷气、食气,泛指各种饮食所提供的精微物质,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由水谷精微通过脾的生化输布(注:脾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注之于脉而成,是属营血津液,为五脏六腑(注: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六腑是指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胞宫等六个脏器。)及肢体百骸(注: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提供能量物质,起营养濡润(注:濡润是滋养。)的作用。当血脂中某些成分超出正常高限,在血脉淤积而造成气血在脉道中运行不畅,表现出痰浊瘀血的病理改变,这时应当称之为“浊脂”,实则为痰浊瘀血。“血少黑而浊”(《灵枢.血络》),恰好概括了高脂血症的病理特征。

现代中医高脂血症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病因病理方面,突破了古人以“痰”立论的认识,进一步观察到机体阴阳失衡对本病的影响。

在辨证分型方面,经过长期的摸索研究及临床经验的累积,亦渐趋于一致。在治疗方面,大量的临床工作表明,单味中药或复方有显著的降脂疗效。

经过临床验证,中医学已经筛选出具有确凿降脂作用的中药50余种,有效降脂方剂达40个组方。此外,运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如针刺、推拿、气功等方法,也能收到很好的降脂防病效果。

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中医通过实验初步表明,肾气盛衰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关,肾气盛则血脂不易升高,反之,肾气衰血脂则易升高,该结论告诫我们,防治高脂血还应该从补肾培本做起。

在药理研究上,中医通过对临床确有实效的药物进行药理药化等实验,探究其降脂的作用机理、环节及配伍规律,探索出一整套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治疗体系,为中医治疗该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

中医认为,膏脂(注:脂,和油、膏、肓含义一样,只不过长在飞禽的身上的,或者长在有犄角动物身上的古人称作脂;长在没犄角动物身上的的叫做膏。人身上的油,液体、半固体的叫做膏或者肓。)虽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过多摄入则会形成高脂血症与人为患。研究表明,凡导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造成这种病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饮食失当

饮食不节,摄食过度,或过多食用肥腻甘甜厚味,使其随饮食进入人体,由于身体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即可导致血脂升高。如果长期饮食失当,或酗酒过度,不仅会损及脾胃,健运失司(注:指脾的功能紊乱,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会变生脂浊,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为实证(注:亢进状态祖国医学多称为实证.虚弱状态祖国医学多称为虚证。实证多用泻法虚证多用补法。实证是指邪气亢盛。),后者为虚中夹实证(注:虚中夹实是指以正虚为主,实邪为次的证候。多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的病人:亦可见于素体大虚,复感邪气的患者。),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喜静少动

喜静少许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缺少锻炼,人体气机就会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注:运输、发散的意思。)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积体内,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情志刺激

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注:肝气具有条达疏畅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调畅全身气机,调畅情志的变化,以及调节胆汁的排泄等方面。使全身各种功能活动保持着生理功能相互协调,既不抑郁、也不亢奋,而是经常维护其畅达活泼的生机。)膏脂运化输布失常,也会造成血脂升高。

年老体衰

人老则五脏六腑皆衰,以肾为主,肾主五液(注:“五液”,在《内经》中有两种说法:一是《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即“五液”是指汗、涕、泪、涎、唾而言;二是《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即“五液”,是指溺、汗、泣、唾、水而言。亦称之为“津液五别”。由于肾主水,五液与肾脏关系密切,心主血,血汗同源,所以“汗为心之液”。涕出于鼻,鼻为肺窍,故“涕为肺液”。泪出于目,目为肝之窍,故“泪为肝液”。“唾为肾之液”,生理情况下唾液有滑润口腔,湿润食物及清洁口腔等功能。但病变时也会发生异常。如肝肾阴虚,唾无所化则感口干舌干,涎出于口,口为脾之窍,故曰“涎为脾之液”且常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五脏所主五液是津液淖注于外窍而致,而肾主水,故五液皆与肾有关。),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主运化,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肝主疏泄,肝弱则津液输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谢失常,引起血脂升高。此外,如若房劳过度,辛劳忧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体质禀赋

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后,阳气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输化迟缓,血中膏质过多。或素体阴虚阳亢(注:阴虚阳亢是阴阳论中阴阳彼消,即阴一虚则其对立面阳就旺,阳旺至极则亢奋。反过来,阴盛则阳衰。也可以说是阳虚阴盛。阴虚阳亢表现在病理上是,阳证形式。即亢奋,精神和机体处于向上,表现有出汗,失眠等。当阳到达一定的程度则走向反面。阳证转化为阴证。也就是假寒真热。阴虚症状包括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疼痛、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脉搏偏细或潮热出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阴虚症状盗汗,两颧泛红,脉细数,舌色深红等。),脂化为膏,溶入血中,也会导致血脂升高。

消渴、水肿、胁痛、黄疸、症积等证不愈

消渴证(注: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点。)基本病机属阴虚燥热(注: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常波及肺、脾、肾三脏。),由于虚火内扰,胃热杀谷(注:胃内的热太重,致使营养消耗太大。),患者常多饮多食,但饮食精微不能变脂而贮藏,人体之脂反尽溶为膏,混入血中,导致血脂升高。水肿日久,损及脾肾,肾虚不能主液(注: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虚不能主液指肾失去了此项功能。),脾虚失于健运,以致膏脂代谢失常。胁痛(注: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统称。)、黄疸(注:黄疸是血液中的黄色物质——胆红素浓度太高,渗入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尤其能使皮肤、巩膜(白眼珠)染成黄色的特殊表现。)、症积三者皆属肝、胆之病,肝病气机失于疏泄,影响膏脂的敷布(注:是发布、布散的意思。是元气通过三焦之路,到达周身,以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转化,胆病不能净浊化脂,最终引起血脂升高。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

中医的“津血同源”(注:血与津液皆由水谷精微化生,来源相同;彼此之间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即脉外之津液渗入脉中而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脉内血液中的水液渗出脉外又为津液。血与津液之间的来源相同而又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理论认为,津液与血液都来自水谷,而且可以相互化生,作为津液成分之一的膏脂也应能与血相互化生。高脂血症的中医病理、病机如下所述。

饮食不节

高脂饮食与高脂血症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与《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的“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民”之病机一致,过食肥甘膏粱厚味(注:肥甘膏粱厚味指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这类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再者,过食油腻食物,还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人对营养的正常吸收。),腻脾碍胃,致运化不利,水谷难以随食随化,则成为痰瘀(注:过食甘美酯酪之人,高梁厚味超过脾胃的消化运输功能,则聚为痰。),发于本病。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中说:“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又说;“凡经络之痰,盖津血所化也。(注:指出了痰是由津液与血所变化而来的。)”

痰浊不化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加之脾失健运(注: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作“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水谷难以化生为精微(注:食物难以被人体所消化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反聚为痰,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流聚于血脉则为血污病证,类似于高脂血症;进一步阻于脉道,可致瘀血证,类似于动脉粥样硬化症。

瘀血阻滞

痰浊之邪停聚于血脉之中,阻碍气机的运行,气滞则血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注: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由于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多气虚,气虚则行血无力,亦可致血瘀。瘀血内阻,气机不畅,痰浊内生,流于血脉而致本病。如《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中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此外,痰湿久聚,郁而化热,日久伤阴,血脉空虚,血流迟涩,瘀血内生,痰瘀互阻于脉,则可加重本病。

脾失健运

脾主运化,饮食入胃后,其消化吸收过程虽然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再经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另一方面,脾还可运化水液,对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能及时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的宣发(注:宣发,是宣布、发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以滋养全身的脏腑组织。肺气宣发通畅,则能主一身之气而呼吸调匀,助血液循环而贯通百脉;通过汗液、呼吸调节水液代谢,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发挥屏障作用。)和肾的气化功能(注:指肾中真气的气化功能。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经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废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主宰着整个津液的代谢,肺、脾等内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以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否则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由此可知,水谷精微的输布无不依赖于脾主运化的功能。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流滞于血脉,则为血污证,正如《证治汇补》中所言:“脾虚不运清浊,停滞津液而痰生。”

肾气衰亏

本病中老年后发病率明显增加,女性多在更年期后,男性患者多中年后发病,此与中医肾虚理论不谋而合,“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也”(注:这说明人到中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已经从旺盛状态开始滑坡,肾中阴精已经衰减一半了,人也就开始衰老。),女子“七七任脉(注:任脉.一、经脉循行.起子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任脉主持妇女月经和受孕。)虚(注:女子“阴竭”是七七四十九岁开始。)……天癸竭(注:天癸是促进性发育和维持性功能(包括生殖机能)的一种精微物质,其职能是:促进男女性征及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性功能;激发性欲和性冲动;参与生殖之精的化生以繁衍后代等。天癸即是肾气在主导性与生殖方面的精微体系,它隶属于肾气范畴,又不等同于全部肾气,而是肾气在主导人类生殖方面的重要分支。)”;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注:头发开始脱,牙齿开始松动。)”。一方面,年老肾精始亏,精血不足,血脉不利,血行稽迟而为瘀。另一方面,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同时,肾阳(注:肾阳是指一种肾中精气,又称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等,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又主司一身之水液蒸化,如若肾阳虚衰,进而可导致五脏功能的减退,致使水液的输布失常,水液化为痰饮水湿,发为本病。

肝肾阴虚(注:肝血须依赖于肾精滋养,肝才能有藏血、和疏泄功能活动;反之,也只有肝血充盛,使血化为精,肾精才能充满,肾才能有藏精,主生殖发育等功能活动。所以病理上,当一脏亏损时,另一脏也必然导致不足。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

肝肾阴亏,肝阴不足,阴不制阳,易致肝阳上亢;而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则会使肝阳上亢。阳热之邪亢扰日久,必炼津为痰,致发本病或加重本病。

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一主疏泄人体气机,以利气血津液的运行,二主疏土畅脾(注:脾为阴土,脾全赖肝木的条达疏泄及升发作用方能健运化生。肝木疏泄不及,则脾土运化无力。),以利脾精的运化,三主疏利胆汁(注:肝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以利痰浊的排出。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逆犯脾,健运失职,津液代谢失常,可内生痰浊。同时气机不畅,常致血瘀。肝胆相表里,肝失疏泄,胆汁积聚凝炼成石,阻塞胆道,则降低净浊化脂功能,终成本病。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以肾虚、肝郁、心血瘀阻、脾运失职为基本病理变化,而脾为病之始,肾虚、肝郁为病之变,心为病之终,这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此过程始于脾失健运,滋生湿浊(注:“湿浊”正是由饮食不节或其他原因所致之脾阳不足而滋生,因此,它属中医“内湿”范畴。),导致饮遏胸阳,瘀阻心脉成为最终转归。

从其病变和临床表现看,该病属于中医“痰饮(注:痰饮由体液凝聚停积而成。“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饮、痰三者的区别即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其形成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使水湿的运化输布发生障碍有关。)”、“湿热”、“肥胖”、“气虚”、“肝郁”等病证的范畴。病本为虚,邪留为实,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以脾、肾、肝为主,标实以痰瘀阻络为患,所以高脂血症为痰瘀同病之证。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所导致的疾病,中医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痰浊”“瘀血”中给予辨证施治。以前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很不规范,究其原因,一是多数高脂血症常继发于某些原发病,造成辨证分型复杂化;二是没有相应的客观指标对其进行定量,使得辨证分型难以统一。

为了给高脂血症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客观依据,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的专家将其分为气虚证(注:机体脏腑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饥饱不时、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气在人体具有推动、温煦作用,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气虚证的共有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阴虚证(注:阴虚证是人体津液亏损导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潮热、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耳鸣耳聋、腰酸遗精。)、阳虚证(注:阳虚证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机体反应性降低,代谢活动减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晦暗、畏寒肢冷、身重蜷卧、倦怠无力、口不渴,或喜热饮、食少消瘦、小便清长、大便溏泻。)、痰湿证(注: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中医上把痰分为2种,一种是“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那种痰,还有一种是“无形之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种情况,其实用另一个名词来解释“无形之痰”大家就好理解了,那就是脂肪。脂肪具有“痰”的污秽、粘滞、稠厚的特征,它是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和血瘀证(注: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滞留或离经之血蓄留在体内而形成的疾病。)5个证型,并观察其与自由基代谢及凝血纤溶活性的关系;有的专家将其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滞络瘀和痰浊阻遏5个证型,并探讨其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以脾、肾、肝、心为主,有虚有实。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见,实证者少见,主要见于青年人,病期短,体质壮,久病尤其有合并症者以本虚标实证者为主。高脂血症按下列辨证方法分型共分为8大类型。

脾虚浊痰(脾虚湿盛)型(注:脾虚不能运化(不能很好消化),包括脂肪不能正常消化,而形成痰浊(生命垃圾)。)

一般症状为面色淡黄,体型丰满,肢体倦怠,头身沉重,眼睑浮肿,或下肢浮肿,腹胀食少,咳嗽有痰,尿少便溏(注:便溏俗称水便不成形,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

湿热郁结(湿热内蕴)型(注:肝属木,脾属土,肝的疏泄功失常,不能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津液运行,则脾运化的功能就受到了影响,则造成水湿内留,停注下焦,蕴而化热,则为内生湿热。)

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烦渴口干,渴不欲饮,或饮下不适,腹脘痞满,腹大浮肿,纳呆呕恶,肢体困重,肢体或眼睑有黄色瘤,尿黄便燥或便溏恶臭。

肝郁化火(肝火炽盛)型(注: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就会引起肝郁,从而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

一般症状为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胸肋胀满,小便黄赤(注:小便黄色略有红色。),大便干燥。

胃热腑实型(注: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若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等。胃热属实证。)

主要表现为形胖体实,消谷善饥(注:消渴病主要症状之一,“消谷”,指消化食物;“善飢”,即容易飢饿。是形容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飢饿。),喜食厚味,口渴欲饮,大便秘结。

阴虚阳亢型(注: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

一般症状为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口渴。

肝肾两虚(肝肾阴虚)型

一般症状为体倦乏力,眩晕耳鸣,消瘦口干,腰酸腿软,肢体麻木。

脾肾两虚型(注:脾肾之间最根本的关系就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它们是相互滋养、相互依赖的。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脾脏运化水谷以供应先天之肾,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肾在脾脏功能虚弱的时候,也会反过来滋养脾脏。肾中之真阳是脾脏功能正常发挥的根本。)

一般症状为体倦乏力,腰酸腿软,腹胀纳呆(注:纳呆以称纳差,即饮食少。),耳鸣眼花,尿少浮肿,月经失调。

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或心前区疼痛,痛有定处,动则加剧。二、高脂血的早发现早预防什么是高脂血症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指人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其中可能是一部分升高,也可能是全部成分都升高。正常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110~230毫克,甘油三酯为20~100毫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成分,这些脂质成分与我们日常食用的油脂一样,都不溶于水。因此,它们必须同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方能循环于血液之中,故而高脂血症也称为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乳糜微粒是一种来自食物的脂肪微粒,主要含一些外源性甘油三酯,出现高脂肪饮食后,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在小肠吸收,正常人餐后12~16小时,血浆中已无乳糜微粒。研究发现,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无关。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含有内源性甘油三酯;而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有胆固醇。这两种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故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但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能把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运载到肝脏去进行代谢,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脂血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搞清楚,大多数病人都有家族史和遗传史,可能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常常是由于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阻塞和痛风等引起。如果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就需查一查是否是继发性高脂血症的萌芽。影响血脂的因素

影响血脂的因素有很多,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年龄和性别

男性血清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到70岁左右达高峰,而女性50岁以前血清胆固醇水平上升缓慢,直到55~60岁左右才逐渐超过男性,其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一般说来,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男性为高。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

当妇女绝经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而补充雌激素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妇女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常达致死性胰腺炎水平。

遗传

医学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患者都存在家族性血脂异常,在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职业

脑力劳动者血脂水平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高于农民,这主要由于不同职业者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饮食

动物性脂肪可使血脂升高,而植物性脂肪(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血脂下降。另外,进食过多的糖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对血脂代谢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这是脑力劳动者血脂含量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原因之一。

饮酒

酒精可促进血脂的合成,减慢血脂的分解,中等量以上的饮酒即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吸烟

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降低。被动吸烟者血脂同样受到影响。

精神紧张及应激

紧张情绪易使脂血含量升高,增加血小板黏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许多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影响血脂水平,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又如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其他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对血脂也有一定影响。

季节变化

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甘油三酯水平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高脂血的症状

一般来说,高脂血症的各种症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关节疼痛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因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会有关节疼痛的表现。

这是因为过多的胆固醇形成一种叫做“黄色瘤”的肿块,出现在关节里而引起关节疼痛,但这种情况只有在血中胆固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

高脂血症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若发展为动脉硬化,进而动脉阻塞、破裂,导致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时才有明显症状,这时,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一旦诊断为高脂血症就应该充分重视,如果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背部疼痛

高脂血症通常没有什么自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三酰甘油值超过226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可能会于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背部疼痛,这时病情有转化为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背部疼痛表明了血中中性脂肪含量在不断地升高,它跟饮酒和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胰腺在胃的后方,饭后2小时食物到达十二指肠时,胰腺的分泌功能最旺盛,这时若发生胰腺炎则表现为背部疼痛。因此,如果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背部疼痛,应该怀疑为胰腺炎,要及时去做血脂方面的检查。

出现黄色瘤症状

黄色瘤中最常见的是眼睑内侧略呈黄色的小颗粒,称为“眼睑黄色瘤”。应该指出的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现黄色瘤并不一定是高脂血症,但如果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现黄色瘤,就可能患有高脂血症,应该立刻做详细检查。由出现黄色瘤导致高脂血症的具体表现为:

黄色瘤

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下列6种:(1)肌腱黄色瘤

肌腱黄色瘤发生在肌腱部位,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为圆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与其上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的表现。(2)掌皱纹黄色瘤

掌皱纹黄色瘤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黄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3)结节性黄色瘤

结节性黄色瘤发展缓慢,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如肘、膝、指节伸处以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由于损害纤维化,质地变硬。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结节疹性黄色瘤

结节疹性黄色瘤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皮肤在短期内成批出现结节状、疹状黄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并伴有炎性基底。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胆固醇血症。(5)疹性黄色瘤

疹性黄色瘤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6)扁平黄色瘤

扁平黄色瘤见于眼睑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也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此种黄色瘤见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现多种形态的黄色瘤。

角膜弓和高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在40岁以下人出现,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急性胰腺炎

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患病程度较轻时一般没有症状,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胸痛、心悸、乏力、不能说话、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有时还会直接威胁到生命,为此,中老年人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治,千万不要因麻痹而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是患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而且该病与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症状的发病密切相关。美国的研究成果表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国内文献报道,人到老年期(>60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B都比中青年时期高,而在80岁以后开始下降,90岁后才下降到中青年水平。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从青年到老年仅略有增加甚至会有降低,80岁以后才下降。上述研究证明,人体内的血脂成分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明显没有青年人强。另外,血脂随年龄的变化尚存在性别的差异,人体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男性50岁以前高于女性,50岁以后低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血脂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原因主要有:

老年人对胆固醇的合成、降解和转运能力都下降了。55岁以前,血中胆固醇因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在60~70岁时则逐渐降低。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糖耐量减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增加,体内的糖代谢紊乱使老年人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有高脂血家族史的人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其一方面表现在细胞的质量上——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酶的缺陷或缺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这是因为基因有缺陷。据报道:国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Ⅱ型高脂血蛋白血症,仅上海地区已发现了几十位此型病人,他们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家庭。

肥胖的人

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机体内摄取脂肪过多,运动消耗太少,导致的脂肪组织蓄积过多。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一般情况下肥胖者的并发症,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还有高脂血症。

肥胖的原因是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增加所致,脂肪组织虽然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中含有8%的三酰甘油。肥胖者有时在做血脂分析暂时并无异常改变,但时间久了常常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据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肥胖症最易引发血液中甘油三酯增高及部分患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其表现为Ⅳ型高脂血蛋白症和Ⅱb型高脂血蛋白症。

吸烟的人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1)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这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研究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与吸烟有关。无论男、女吸烟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烟者低0.13~0.23毫摩尔/升。国外有人对191例20~40岁的绝经期前妇女的调查发现,吸烟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低0.18毫摩尔/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每日吸烟超过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又较每日吸烟1~14支者低,吸烟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但甘油三酯升高改变解释不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状况,其原因可能与一氧化碳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刺激交感神经而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不但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而形成甘油三酯,还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从而升高甘油三酯水平。(4)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这可能是因为一氧化碳使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的敏感性增强了。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

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就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降低,这样就造成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依赖受体的降解途径受损,因而引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另有研究成果显示,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速率增加,这也可造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增加、正常或减少。这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的原因。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了,但也可能是由于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碍所致。甲状腺机能减退时,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制,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谢率下降到反为正常人的一半。

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达40%。

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紊乱。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胰岛素缺乏特别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两种脂蛋白均显著增高,不伴酮症的轻型患者,血中可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最常合并肥胖症有关。高脂血的危害性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

高脂血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它最重要的是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被人们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高脂血患者,由于血脂含量高,故使动脉内壁脂肪斑块沉积速度加快,当斑块将血管内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供应发生不足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高脂血症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脂肪斑块阻塞致支配心脏血液的动脉支时,即发生冠心病;当脂肪斑块阻塞致脑动脉或其分支时,则会出现脑血管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高达200万人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死亡原因之首,占病死人数的40%,高脂血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心脑血管,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梗死、脑萎缩等严重疾病。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杀手”。

值得注意的是,男人和女人受血脂高低影响程度不是完全一样。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女性对胆固醇的耐受性优于男性,而男性对三酰甘油的耐受性却优于女性。所以,三酰甘油升高的女性可能发生冠心病,胆固醇升高的男性可能发生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使动脉血管弹性减退,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和中等管径的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脑动脉以及肾动脉),严重地影响了人体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和甘油三酯等在动脉内膜下的沉积而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也多,心血管疾病相应地增多。换句话,高脂血症可起到加重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脂血症的人固然会较早地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但是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升高

人体中的脂类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脂肪,主要含有三酰甘油,是人体内主要的热能来源;另一类是类脂,除少部分磷脂、糖脂外,主要是胆固醇,约占体重的5%,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含量过高却会直接对健康形成威胁。体内胆固醇含量超高通常是由于不注意饮食,而摄取了过多的高脂肪食物所致,也有少数情况与遗传疾病有关。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满足它们对胆固醇的需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相对较小,且富含胆固醇脂和载脂蛋白B,能很快穿过动脉管壁。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时,就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它使胆固醇附着在动脉血管内壁,构成坚硬且厚密的“胆固醇斑块”,就造成动脉内壁增厚、变窄及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它被认为是“坏”胆固醇。而能帮助人体排除大量有害胆固醇,从而防止形成“胆固醇斑块”的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脂蛋白中体积最小的。它可自由进出动脉壁细胞,因此,可清除积存于动脉血管壁内的胆固醇而又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还可将组织中胆固醇转移出来从而防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为预防血管壁斑块的形成,最佳的各项血脂含量应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都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应较高。对于胆固醇含量过高的患者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改变饮食习惯,将每天的油脂食品控制在300克以下。血液中胆固醇减少8%~20%,意味着使心脏病发病率降低20%~40%。高脂血对不同患者的影响

对儿童的影响

高脂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少年儿童照样有可能患高脂血症。

儿童血脂代谢与正常成年人有所不同,小儿的血脂代谢紊乱有其特点。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主要是由先天性基因缺损所致。尽管部分家族性高脂血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但严重性缺陷所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在儿童时期是可以被检测出的。

比如,I型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是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中约有65%以上是在10岁以前发病,血浆三酰甘油含量可升至11.3毫摩/升以上,甚至高达113毫摩/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可高达3.9~10.4毫摩/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降至0.2~0.5毫摩/升。有的患儿的新鲜血清外观呈乳白色混浊,在4℃冷藏过夜后血清外观明显分层,上层呈乳糜状,下层清亮透明。

Ⅱ型高脂血症(高β脂蛋白血症),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染色体显性遗传,杂合子型患者会在10岁前就有高胆固醇血症,而纯合子型患者,出生时就有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就是其主要特征,4岁就可以出现角膜环及肌腱黄色瘤。

上述为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继发性高脂血症在儿童中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而言更大。如果儿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4毫摩/升(130毫克),就已经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性。临床上可引起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原因并不单一,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症等,都可继发高脂蛋白血症,肥胖和肾脏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病原因。

以上情况说明,儿童高脂血症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脂血症更应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血脂监测。

对中老年高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90%的人血脂升高与饮食有关。即摄入的食物总量,尤其是其中的脂肪量过多。90%以外的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家族性的脂肪代谢缺陷病,具有血脂升高显著、发病早、家族中多人患病等特点;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说某些疾病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梗阻、肝病、酗酒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继发血脂升高。

中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偏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血脂水平与年龄有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中老年人生活相对稳定,生活水平较高,很易饮食过量。

中老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尤其是那些青壮年时有过锻炼,到中老年后停下来的人,就更易出现肥胖和高脂血症。

青少年时代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到中老年时极容易引发病症。高脂血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高脂血症不象高血压发病时常头痛、头晕、头昏等,其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症状,此外,确诊高脂血还需要抽血测量,化验结果还要等上几天才能知晓,过程很复杂,致使人们对高脂血症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其不够重视。但是,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心脑血管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要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建议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制定降脂方案宜因人而异

血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血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反,随着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会随之减少。因此,当首次出血脂增高,要尽早看医生。

高脂血症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脂升高的程度,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或其他危险因素,治疗时不仅要顾及到血脂的升高数值,也要顾及到其他危险因素。

由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所以对每个高脂血症患者而言,开始饮食疗法及服用降脂药的血脂情况有所不同,达到治疗目标的血脂水平也不相同。一般而言,有动脉粥样硬化病或其他危险因素者,血脂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应开始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脂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方案。

及早检查血脂

高脂血症恶化到中期才易被患者发现,为防范于未然,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人以及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者,一定要及早检查血脂。青年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中老年人每年检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脂血症病人应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如果您有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体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症状,那么紧随其后的可能就是高脂血症。此时,绝不可掉以轻心。有以上症状的人应采取防治措施。还有属于下面情形之一的人需要进行血脂检查: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这部分人也属于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烟者。

已患冠心病、脑卒中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病人。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症、有黄瘤或黄疣的人。

儿童高脂血症。

正常人,每隔3~5年应检查一次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高脂血症经过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导致的。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青、壮年时期血管就开始被侵袭。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与不适感,所以人们时常忽视。实际上,定期检查血脂应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以下事项:(1)禁食

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最佳。因此,采血的前一天晚上9~10时开始禁食,次日早上10时左右采集静脉血。(2)切忌服用某药物时做血脂检查

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会直接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3)取血检验前忌用高脂食物和饮酒

高脂食物可以直接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至于饮酒,则会明显升高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从而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4)化验应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血脂水平可随生理及病理状态而变化,比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塞、妇女月经和妊娠等都很容易造成影响。血脂检查很容易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医院检查前务必做好准备,以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在这些家族史、长期吃糖过多、体形肥胖、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以及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血脂。患高脂血症的应对措施

高脂血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如下所述:

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血脂测定项目一般采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4项。检查结果会告诉你,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还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会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根据系统检查,分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脂血症,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在治疗高脂血同时着重治疗其原发病。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怎样选择药物。

高脂血症须注意(1)调整饮食结构

影响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可以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