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人生要有大格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02:02:41

点击下载

作者:张笑恒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云:人生要有大格局

马云:人生要有大格局试读:

前言

什么是格局?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2016年被称作VR(虚拟现实)元年,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不甘落后,纷纷强势介入这个继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智能计算平台。据悉阿里VR实验室将专注打磨未来的购物体验,阿里已经全面启动Buy+计划引领未来购物体验,并将协同旗下的影视、音乐、视频网站等,推动优质VR内容产出。目标是联合商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3D商品库。阿里工程师目前已完成数百件高精细度的商品模型,下一步将为商家开发标准化工具,实现快速批量化3D建模。敢于尝新的商家很快就能为用户提供VR购物选择。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去香港铜锣湾扫货,到纽约第五大街逛街,超验式购物体验将得以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未来的变化将超出我们的想象,能引领这场变革的人必定是有格局、有境界、有胸怀的人。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技术革命,是在释放人的大脑。未来30年,整个变革会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阿里巴巴近期的频频动作都表明了其对VR、AR(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的前瞻性布局。

马云的格局之大经常让人看不懂。比如,仅2014年一年的时间,阿里几乎“买下半个中国互联网”,UC优视、新浪微博、陌陌、丁丁优惠、菜鸟网络、高德地图、海尔、银泰、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优酷土豆、文化中国、中信、21、华数传媒、虾米音乐……无数人在惊呼,马云这是要做什么呢?

很多人都看不懂马云的招数和逻辑,阿里投资并购每个企业看似都是天马行空、无迹可循。然而,如果你能跳出阿里投资的具体案例,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你会发现马云下的是一盘大棋。他布局的早已不是电商,或者移动互联网。他的真正目标是无边界的生活消费,入侵的是消费者“线上+线下”产业。

一个人的未来有多广阔取决于其心中的格局有多大。就像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能在天地间自由翱翔的鹰心中装的是山河天地。许多人看到的都是今天或者明天的利益,而马云看到的则是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之后的事。

对于一些人对阿里战略的各种质疑和非议,马云说:“我们是通过15年的布局,慢慢形成网络效应。这就是战略的威力。上市前我们做了几次收购,很多人开始都惊呼看不懂了。再过三五年,有几个人看得懂我在买楼?连老太太都看得懂的战略我七八年前就看懂了。凭什么现在我买,你们就能看懂?我在2008年讲过,一个真正的大楼,是由建它的窗、门拼起来的。你只有建小房子,才是一砖一瓦从零开始建起来的;而像摩天大楼,主材还没有做,突然一下那么大的东西就出现了,那是因为之前都已经做好了。”

这就是马云的战略思想。他认为,阿里今天的成功实际上只是过去战略布局的成功。就像今天的战略,决定了5年、8年之后的格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马云的战略布局用心良苦,他下的是一盘环环相扣的大棋,他想要的是建设商业生态系统而不是商业帝国。他不局限于自己的本身利益和KPI,他想改变的是无边界的生活消费。布局一旦成功,战略思想得到贯彻,它的影响将极其深远,100年或者200年,甚至更远!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作为一个从草根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马云就像是一个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的棋手从而决胜于千里。而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本书从大视角切入,让我们看到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马云。

因为格局大,所以马云不抱怨;因为格局大,所以马云在梦想的道路上无比执着;因为格局大,所以马云要阿里巴巴活102年;因为格局大,所以马云认为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与未来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唯有格局才是制胜的关键。第一章  格局大,人生未来的路才能宽大战略布局,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

马云曾在一次电商会议上说:“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对企业家而言,注重细节与兼具胸怀是将企业做好的关键。或许细节能成就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但如果没有长远的布局,细节对成功则不再具备推动力。”

企业家的格局决定着企业的未来。马云在浙江乌镇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生意越来越难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的是全中国,你就做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的是全世界,你就做全世界的生意。

马云在退休18天后,便高调宣布要投资3000亿元搞物流,但除了偶尔传出在某地拿地,以及配合淘宝、天猫的宣传外,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于是,很多人看不懂马云的布局。更有甚者说马云此举是在圈地等待搞房地产。

阿里的菜鸟网络是这样规划的:建立一个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SmartLogisticNetwork,简称CSN),该智能物流骨干网将在继续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同时,依托城镇化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物流仓储基地网络,并向所有的制造商、电商、快递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开放,与产业链中的各个参与环节共同发展。

从阿里官方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基于传统仓储物流的“平台”,而非一个个体的物流公司。“菜鸟”会变成中国未来商务活动的基础设施,将支撑日均300亿元的交易额,支撑未来1000万家新型企业的诞生。

有人说,人生如棋局,能识局者生,善破局者存,掌全局者赢。一个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家是企业的掌舵者,唯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于千里。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过程中,马云的角色就是为了制定企业的方向,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给阿里巴巴这艘大船掌舵。

如今,很多大老板都忙忙碌碌,终日不见人影。更有甚者,将公司内外的大小事务全部纳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殊不知,真正的大企业家都是很“闲”的。因为他们只做三件大事:融资、用人与布局。

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轨迹进行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于宏观管理范畴,全局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牢牢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导向,才能推动企业在新常态下实现突破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做战略之前,或者创业者有这个打算之时,首先应该进行战略布局。只有明确战略布局,才能将已有的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及安排,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后续的工作。

正所谓管理越少越好。李嘉诚在谈到用人之道时说:“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的枪法会好得过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美国空军参谋长托马斯·怀特将军在谈到领导人的工作重心时也说:“关于决策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当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不能陷入细枝末节……许多人无法做出决策,就是因为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了细节上。为避免陷入细节,领导者一定要下放权力,然后接受任何结果。”

当然,在企业初创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发展到一定规模,作为管理者只有两种活法:要么学会“偷懒”,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要么事必躬亲,像个巨大的陀螺,在本应属于别人的舞台上疯狂旋转。但是就算你的体力再好,也架不住这么卖力地折腾,所以最终结果只能是把自己累趴下。

能够掌控全局、有战略眼光的人则是“总裁”的最佳人选。因为掌控全局,才能控制一切。大格局有大方向,不因外界压力而改变初衷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但这条路注定不会是平坦笔直的大道,而除了要面对道路的艰险,你还要承担被人误解、质疑、否定的各种压力。在压力中,有些人选择了沉沦,有些人则选择了坚持。选择沉沦的人很可能会就此平庸下去泯然众人了。而选择接受否定、坚持自我的人,则在压力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不断成长。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备受瞩目的马云凭借着持有阿里巴巴8.8%的股份,以218亿美元净资产的身家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

2014年底,马云在杭州公司总部接受美国财经电视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他近来一直不开心,他发现成为中国首富给他带来“许多的烦恼”。马云说:“这个月我并不开心,我想这是太多压力的缘故。我尝试着让自己变得开心。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开心,我的同事就会不开心,我的股东也不会开心,而且我的客户也不会开心。”

马云的这番话暗示,阿里巴巴集团历史性的首次公开招股募集到创纪录的250亿美元,很可能给他带来了压力。“或许是因为股价涨得这么高,或许是因为人们对你的期望值太高,或许是我对未来的想法太多,或许是担忧的事情太多,”马云说,“我对首次公开招股的结果感到高兴,但是诚实地讲,当人们对你的期望值过高时,你有责任平静下来,做你自己。”

马云曾说:“任何时候,承受压力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实早在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压力就接踵而来,这些压力不但没有将马云击倒,反而见证了马云的成功。

2011年,是他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年。3月,因为阿里巴巴近百名员工涉嫌欺诈,他挥泪“斩”了卫哲;从5月份发生的支付宝股权转让风波,到10月份发生的“淘宝商城”事件,都让马云备受煎熬。马云在微博上声称“心悴了,真累了,真想放弃”。但是牢骚过后,第二天,他仍然早早地来到公司开会。

在一次用餐时,一位记者走过来对马云说:“从你最近的微博上看,好像小商户围攻淘宝事件伤了你的心?”

马云起初没有回应,直到记者锲而不舍地多次追问下,他才说:“你是一个容易原谅别人的人吗?”说完马云一笑,接着说,“一个没有气量的人是做不成事的。”

马云曾在自己的手上写过五个“忍”字,那是他用来提醒自己的。马云说:“其实我十年前就在忍了,因为那时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企业就是骗子,而我对它一定是有信心的。忍是为未来而忍,为诚信而忍,我需要防范五年后遇到的问题。以前的企业发展需要抓机会,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能解决社会问题,能对社会有贡献。”

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承受住来自社会的质疑,不能向质疑低头,要打消心中的疑虑,化质疑为动力,努力坚持到胜利到来的时刻。只有不断战胜自己,不断用成功回击社会的质疑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也才可以得到社会真正的尊敬。

197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里面,一个羞涩的男生递交了自己的退学申请。因为他想要完成自己的一个大胆构想,为此要摆脱烦冗乏味的课堂。他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哈佛这个世界最著名的高等院校,拥有一张哈佛的毕业证无疑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只金饭碗,而选择退学,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一件疯狂的举动,他们预言这个男生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对于旁人的质疑和好心的劝告,这个羞涩的男生却表现出了执拗的一面,他没有回应任何的质疑,而是将自己整天关在车库里,专心致志地研究起自己的事业来。经过长时间的潜心努力,他终于把自己的成果做了出来。这个成果一经问世,就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个羞涩的男生也因此声名大噪。

这个男生就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比尔·盖茨的奋斗生涯中,他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但他从未被这些“噪声”所影响。自他从哈佛大学退学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决心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努力,最后他成功了。

成功是因为顶住了非同寻常的压力。有个词叫“逆商”。企业家通常都是高逆商者,他们就像是一个虔诚的攀登者,他们始终坚信,通过某种办法一定能够解决困难。即便在攀爬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死路,但是他们依然坚定地怀揣着希望,重新开始寻找另一条路。大格局有大气度,淡定坦然面对危机

判断一个人格局的大小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在面临突变或者危机的时候,看他是否有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和驾驭的能力。凡是伟大的人物都是“镇静”的高手。因为他们知道,“慌”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不仅会使自己无法正常思考,而且会让周围的人乱作一团。相反,控制好情绪,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则可以在任何场合应付自如。

2014年,马云迎来了人生中的闪耀时刻,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好景不长,马云就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阿里股价连续下跌10个月。

在那10个月内,阿里市值缩水1407亿美元,这是阿里巴巴自2014年9月上市以来,市值首次低于腾讯。

面对这些让一般人无法忍受的事,马云仍旧从容淡定。他表示与其关心股价,不如把服务做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关心员工上面。他更懂得一家公司最需要的不是虚夸浮躁,而是脚踏实地,关心员工、鼓励其做好工作,股市什么的都是浮云。

因此对于一直下跌的股价,马云表示:“我对股价没有任何看法,也不会花时间去看股价。涨跌都是市场很正常的表现。而且股价那么高不一定是好事。上市成功使我们感受到信任和责任。未来的挑战还很大。我们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也没别人说得那么差。”

古人说“安静则治,暴久则乱”。如果心里先慌了,那么行动必然会乱。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思考出对策,转危为安。

胡雪岩就是一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人,他在遭遇破产的时候表现出的处变不惊和镇定自若不能不让我们佩服。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在杭州主事的螺蛳太太本来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但她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得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胡雪岩回到了杭州。他丝毫没有表现出遇到灾难时的恐慌,而是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他来到钱庄的时候,正遇店里开饭;他没有眉头紧锁,食不知味,居然还有一份“闲情逸致”去看伙计们的饭桌。见伙计们的饭桌上只有几个平常的菜,他嘱咐钱庄“大伙”谢云清,说是天气冷了,该用火锅了。他要谢云清把冬至以后才用火锅的规矩改一改,照外国人的办法,以气温的变化做标准。虽然这种关心店员生活的事以前也有,但情形不一样了,以前生意兴隆,自然心情舒畅,而现在面临破产倒闭,他能如此沉得住气,连那些伙计都感到十分惊异。

如果一个人格局太小,不够淡定,遇事就容易慌乱。与其说处变不惊是一种心理素质,不如说是一种能力。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危机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家们的必修课。

比如,在危机面前,你不能让任何人看出你失控了。一旦你的员工看到你失控的场面,你就容易失去他们的信任。你需要有人倾诉。至少你可以把你感到有压力的事真正地分享给一个人,这个人最好是你最亲近和值得信任的人。另外,越是在危急的时候,越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休息。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为企业设计并建立一个危机预警系统。也就是说,要让企业对自身的运作过程随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密切的关注,防微杜渐,对任何一个可能发展成为危机的微小信号都予以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才能从容应对。

突遭危机是考验一个人定力的时候,在别人因为害怕而慌乱的时候,如果你能保持处变不惊,保持冷静,说明你具有相当强的稳定力,是一个平衡而能自制的人。这种人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的,有如此定力的人都是不平凡者。即便他们现在尚没有崭露头角,也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整合资源,从人脉上完成对格局的突破

人们都说“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马云毫无疑问是很多创业者乃至企业家的偶像,而他的成功也一再被人们进行解读。成功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不过,对于很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因素。

在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成名之后,“十八罗汉”创建阿里巴巴的故事便一直广为流传。1999年,经过艰难的选择,下定决心回杭州创业的马云与创业成员在自己家中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大家同舟共济,不分昼夜地工作,成功创建了阿里巴巴帝国。这18个人,各有所长,有的懂技术,有的懂市场,有的懂战略,他们的合作就好比是组成“十八罗汉阵”。后来,马云又联合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公司的马化腾,设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行业称“三马联盟”。

这就是马云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资源整合。资源整合,不仅可以是团队内部进行资源整合,也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

马云在2013年5月退休时,正是马云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不少人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但仅仅十多天后,马云便聚集了中国一流的地产集团、物流集团、建筑新型材料商、传统商业集团,以及自己的电商平台,开始新的创业,名曰:“菜鸟”。

马云利用自身的资源,联合商业、地产、物流行业,构建传统行业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模式让无数人感到耳目一新。

马云认为做电商的人,也需要大的格局,这个格局不是基于产品的格局,而是基于行业的格局。无论是自有品牌的电商、渠道平台的电商、垂直电商还是O2O抑或是其他什么新的概念,电商的核心是不会变的。我们要跟行业打交道,介入行业深度越深,专业度越高,则获得的利润越高。

从菜鸟股份构成来看:天猫出资43%,作为银泰系的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2%,复星集团和富春物流各自出资10%,顺丰速运、申通快递、圆通、韵达货运各自“意思性”出资1%。

也许,表面上看,马云正在做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菜鸟网络重新定义了综合体的概念,这种新型的综合体,提供了项目卖点,提升了项目的价值。这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商家、菜鸟网络、地方政府能在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上达成共识,不仅有利于商家,更加有利于当地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和政绩的提升。菜鸟的品牌效应又能迅速地成为行业孵化器,众多因素使得菜鸟网络在新型商业地产中的价值不断提高,仅仅在地产方面的价值,菜鸟就绝对赢定了。

创造资源很难,整合资源很容易;创造资源很慢,整合资源很快,因此资源整合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一条捷径、是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原子弹”。

当今社会,许多创业者早期所能获取与利用的资源都相当匮乏,而优秀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卓越的创业技能之一,就是创造性地整合和运用资源,尤其是那种能够创造竞争优势,并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如果细心地观察,你可以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其实都是拼凑高手,通过加入一些新元素,与已有的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创新行为,进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软公司能够成为软件行业的领导者和著名品牌,就是因为比尔·盖茨找到了IBM公司。IBM公司跟他合作以后,微软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对于想要创业的创业者而言,整合已有的资源,快速应对新情况,是创业的利器之一。拼凑者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洞悉身边各种资源的属性,将它们创造性地整合起来。这种整合很多时候甚至不是事前仔细计划好的,而往往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而这也正体现了创业的不确定性,并考验着创业者的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是多方面的合作,切实的合作需要有各方面利益真正能够实现的预期加以保证,这就要求寻找和设计出多方共赢的机制。对于在长期合作中获益、彼此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合作,双赢和共赢的机制已经形成,进一步的合作并不很难。但对于首次合作,建立共赢机制尤其需要智慧,要让对方看到潜在的收益,为了获取收益而愿意投入资源。因此,创业者在设计共赢机制时,既要帮助对方扩大收益,也要帮助对方降低风险,降低风险本身也是扩大收益。

资源整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整合的最高境界其实是配合。学会配合也就学会了整合。把身边的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把被隐藏的项目、被忽略的资金、被浪费的渠道全部都有效地运用起来,你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扬长避短,从强项上完成对事业格局的突破

日常生活中的马云一直很关心教育,也喜欢去学校与学生做交流。有一次,马云应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去做演讲。这次演讲主要针对的是在硅谷的华人留学生,希望他们回国创业或加入阿里。当讲到扬长避短时,马云说:“别跟乔丹去打篮球,要去跟他下围棋……”

在开始做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比较特殊,信用环境不好,再加上信息流在电子商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与亚马逊等网站在信息、物流和配送几个方面全线出击的模式相比较之后,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们选择避开资金流和物流,只做信息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云和阿里巴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吸引商家加入阿里巴巴这个网上市场。他们降低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这样的结果是,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创造了无限商机。

马云曾说:“中国没有沃尔玛,没有完善的物流和配送,在中国三线作战只能增加成本。如果电子商务只有那么一点点利润,还做电子商务干什么!所以阿里巴巴不做电子商务全过程即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只做交易前,只做信息流。”

可以说,当时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们想把所有的赚钱链条都握在自己手里。什么都做,既做信息流,又做资金流,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做物流,但最终因为胃口过大而半路夭折。

这正像马云说过的:“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能帮你做信息流,而且还能做资金流,还有物流,我觉得他是在说谎。现在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结合在一起。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很多东西还不具备,还没有准备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是2014年马云开年说的一句话。马云的坚持,不仅让阿里巴巴成了最早的信息流网站,而且让阿里巴巴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把信息流做到最好。就像马云构想的那样,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网站浏览商品的信息,最终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扬长避短”是创业者进入创业状态时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只有当创业者清楚了解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在企业生存阶段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在未来的道路上才可能实现突破,持续发展。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曾经的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在企业战略选择上,也倾向于“机会和关系”。早期的万通在商界里混得风生水起,刚创立起来没多久的万通,其触角已伸进多个领域,公司业务扩展到了全国大多数的地方。

当时,正好赶上泡沫经济,18000家房地产公司面临巨大挑战,冯仑正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应对方法有三种:就地栽倒,“切债”;出走、转型;收缩战线,减少多余动作。

当时冯仑的生意做到了几十个城市,经过这场冲击,冯仑在生意上一下子亏了很多。冯仑通过深刻的检讨和分析终于发现民营企业最大的败因。冯仑认为,用短期贷款去做长期投资,让民营企业“看起来无限大,实际上能力弱”,并且进军很多陌生的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从那之后,冯仑开始收缩战线,变卖上市公司。仅卖出一家上市公司,万通就亏掉了3000万元。万通一路卖下去,当时70亿的公司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8亿。从1999年开始,冯仑专心搞房地产,最终用10年时间把万通集团的资产规模从18亿翻盘到如今100多个亿,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创业者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设法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短处。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这个木桶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高。有学者就将这个理论运用到个人身上,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弥补其短板。不过这种思维如今已经有点过时了,决定一个人是否卓越,不在于他在各个领域的平均分有多高,而在于他在某一个领域是否足够领先。所有的天才都有极擅长和极不擅长的领域,而且对比非常明显。如果用平均分来衡量这些人的话,他们的得分并不突出,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足够拔尖。

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即做自己擅长的事。一个人永远也没有办法在每个领域都做得十分出色,但你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弱点产生负面效果。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努力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寻找到一个能力互补的合作伙伴,让他来弥补你的弱点,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自己来。扬长避短,方能突破你在事业格局上的局限。让信用等于财富,德行会让格局愈加辽阔

才能会使格局的内在更丰富,德行会让格局的外延更宽广。才大而器小的人,有格局,但格局终会变得促狭;有大才大德的人,有格局,且格局会越来越辽阔。

在马云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讲信用,就是“一诺千金”,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他说:“信用不是金钱,但它比金钱更重要。”

马云创立“中国黄页”时曾四次被骗,但他不骗别人,他也不容许阿里巴巴的员工欺骗客户。

在阿里巴巴,所有的工作人员不能作假、不能作弊、不能欺骗客户、不能夸大服务、不能给客户回扣、不能为客户垫款……

如今,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每天都会达成数千万笔交易,这意味着,数千万次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由此产生。“社会最珍贵的是什么?是信用!”在马云眼里,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过去的十多年,阿里巴巴所有的技术和模式创新,都是围绕着“信用”二字进行的。

人无信不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是一个立足长远的商人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和能力。李嘉诚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十倍多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来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阿里巴巴刚刚注册时,要从加拿大买“alibaba.com”这个域名。当时国内汇款手续复杂,马云就给一个只见过两面的美国朋友打电话,请她帮忙给卖家汇几千美元,而这相当于她当时一个月的薪水。“我在美国只跟她聊过两次天,但她信任我。我后来当然把钱还给她了。”马云说,信任让事情变得简单。

支付宝的使命是“让诚信的人先富起来,让信用等于财富”,这是让马云和阿里巴巴最为骄傲的。做支付宝时马云犹豫了很久,因为这一理念过于超前。如果不做,解决不了信用支付问题,电子商务就没有前途。“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有人说支付宝是我有史以来‘最愚蠢的想法’。当时我说,我并不在乎笨不笨,只要有人用就好。现在支付宝有超过5亿活跃用户。”马云坦言,阿里要建立的是一个信用的基础架构。

马云搞阿里金融的初衷,是希望让那些拥有诚信的电商先富起来。早在几年前,很多企业家就一直呼吁银行应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但是银行有银行的难处。银行的模式很难让它真正地去服务好电商、服务好中小企业,所以阿里看准机会,在这方面全面挺进。阿里巴巴集团需要用互联网的思想和互联网的技术去支撑整个社会未来金融体系的重建,这在当时一般人眼中看来是很难实现的。

在阿里的金融体系里面,阿里巴巴集团坚持不需要抵押和关系,只需要企业的信用。马云曾放话说:“我们不需要你挣多少钱,我们需要你踏踏实实地为客户服务。”

而阿里金融上线的前两年的报告告诉了所有人,阿里几百名员工,完成了给15万家企业的贷款,平均每家企业贷到的款是4.7万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的六大价值观,第一条是“诚信”;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财经杂志《福布斯》采访马云时的标题是《为企业诚信而战的人》;阿里巴巴平台上最能卖钱的产品,名称叫“诚信通”……对此,马云自信地说:“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将会用最好的技术、评价信用,服务电商群体。”

李嘉诚说:“一个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功和利润便会自然而来。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可以说其中有70%的机会是人家先找我的。”他常告诫自己的两个孩子:“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重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李嘉诚刚刚开始创业时,经常会经过香港的皇后大道。在那条路上,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外省行乞的妇人。这个妇人从来没有向他要过钱,但是他每一次都会给她钱。过了一段时间,李嘉诚觉得这个妇人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应该每天乞讨。于是,他就询问了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李嘉诚约好了日期让她带同乡来见他。

不巧的是,那一天刚好有一个顾客要来参观他的工厂,李嘉诚必须接待。这可怎么办?信守诺言是做人的根本,他深知这一点。于是在与客户交谈的过程中,李嘉诚突然说:“Excuseme!”便匆忙离开了。大家都以为他去了洗手间。事实上,李嘉诚跑出工厂,驾车奔向约定地点。幸好没有迟到。见到那个乞丐后,他把钱交给了她并要求她答应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工作,不要再让他看见她在香港的任何地方伸手向人要钱。

办完这件事,李嘉诚又匆匆地赶回工厂。顾客正在焦急地等着他,见他回来说:“为什么洗手间里找不到你?”他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

在李嘉诚看来,一个人一次失去了信用,也就永远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他曾经说过:“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无数场的交易。大到数百亿元的贸易、小到几块钱的买卖,每个人都在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而每个人图的就是诚信。信誉是一个公司的无形资产,虽不能令人直接获利,但其对经商行为和经营利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真正聪明而有远见的商人,都会竭力维护自己的商誉,他们所追求的是稳定的顾客和长久的利益。

诚信是一个人重要的涵养德行。德行是一个人魅力的重要源泉。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领导者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安居在其位置上,而众星都环绕并拱卫着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柳传志重视做人的理念在商界广为人知。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0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企业中的一把手就像有效数字1,后边的人就是0。单位中领军人物选不好,也就发展不好……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所谓的“正”就是做人要有德行。古人说“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一个人徒有才智而没有高尚的品德,是成不了大器的。有德行的人,不计小利,不烦小事。有德行的人内心就像辽阔的海洋。当一个人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当一个人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第二章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最近总是有人问我: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天上淘宝去开店还有机会赚钱吗?总看到有人在淘宝上做得很好、很快乐、很赚钱,而自己做了个把月生意却一直不好,快坚持不下去了,是不是自己做得太晚了……”

这是马云在《来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针对现在社会上一些不想吃苦却想赚钱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想法。马云说:“说生意好做的人基本是吹牛。任何时代做生意都要冒风险,都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心力和体力……一夜暴富的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好生意都是需要时间和心血积累打造起来的。花大量时间精力未必生意会好,但不花时间精力是肯定不会有好生意的!”

身处信息时代,试问谁在听到谁谁做微商月入千万,没有心动过?谁在看到某某创业两年拿到千万A轮融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而没有眼红过?谁在看到去年还一文不名的小人物,因为一本书,一部电视剧,甚至一个节目,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而没有心里暗暗嫉妒过?

人家能赚钱天天各种晒,我为什么不行呢?买彩票中头奖这种事落在自己头上的概率极低,难道开个淘宝小店也不行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幻想用什么方式让自己一下跳出屌丝的阶层,最好成为土豪呢?

听说过玉石界的“赌石”吗?也就是卖家出售一块几十斤的石头,买家需要自行切开,才能看到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赌石界流传着“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形容的就是这种一夜暴富的心态,有可能一刀下去,里面是一大块上好的玉石,回报可能翻了几百倍、几千倍;也有可能一刀下去,还是石头,第二刀下去,依然是石头,结果血本无归。

如今,“一夜暴富”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共性心态,但一夜暴富也容易一夜成空。很多人一定都还记得2015年股市的跌宕起伏,沪指最高一度冲到5178点,最低也下探到2850点。从全民皆股,到谈股色变。

股市是资产再分配的地方,而不是产生资产的地方,别奢望今天借钱炒股,明天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踏踏实实积累起来的财富最可靠。

根据《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元超过李河君,重回中国首富宝座,同时超过李嘉诚,首次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王健林的财富是怎么积累起来的?我们来看一段他的故事。

创业伊始,王健林接下了一个政府干了一半不想干的项目。合同签完,贷款遇到难题。尽管所有的手续都齐全,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后来政府开会指定一个银行贷给他2000万元做启动资金。

王健林听了挺高兴就去找银行行长,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行长都玩“躲猫猫”。有时候,王健林一找他,他就偷偷从后门走了。如果王健林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下周二王健林再去,发现他出差了!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当时为了拿到这笔贷款,王健林每次都在走廊里等着,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

除了这家银行,王健林还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工作人员对他的态度不错,但也是不给贷款。为了堵到人,王健林和一个哥们就到对方家楼下等。夜里冷了,就把发动机打开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那个哥们儿死活不愿意再去了,王健林一个人又在那里蹲了一个晚上,仍然一无所获。

在这种无论跑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王健林听取别人的建议发了一个“债券”,才解决了资金的难题。

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王健林曾9天9夜都没有睡着觉,吃安眠药,打针都试过了,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来,整个人都精神恍惚了。第10天早上,他正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王健林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到了医院,也许是心理作用,他当天就睡着了。

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谁没有在创业初期苦苦挣扎过?谁没有辛苦付出过?谁没有夜不能寐过?哪个企业家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和炫目的财富?

我们所熟知的光鲜亮丽的上市企业CEO们都很勤奋,其中一些甚至以“工作狂”著称。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每天待的地方只有3个,办公室、家和车里。他曾自述:“上市前那段时间,我一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随时找研发团队讨论有关游戏的内容和决策。”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

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当你想要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算好自己应得的部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0年后你会感谢今天辛劳的自己。第一份工作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脚踏实地工作

2010年,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图书馆报告厅里,马云跟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大学生畅谈,马云说道:“如果你不去把这件事情变成现实,那么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就不是浮云。我有时候很浪漫,想很多事,但我会问自己,愿不愿意现在马上去干,如果我愿意,它就会变成真的东西。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就会做成伟大的事。”

马云多次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太过心浮气躁,他认为这样的情绪很影响个人的发展,因为一旦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当中,对工作无益,对日后更无益。他说:“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第一份工作不管做什么,哪怕只做包装工,也不要眼高手低。对职场新人来说,最关键是脚踏实地工作,能在岗位上学到东西、有所积累,扬长避短地积累自己所需要的人脉、专业知识等,这样才能为你的将来打下好的基础。”“急”这个字是当代社会的缩影,什么事都可以急,事业偏偏不能急。“着急”的事业往往根基不稳,大都落得个失败的结局。无论什么时代,脚踏实地地工作都是成功的最佳捷径。

有记者在采访李嘉诚时曾问道:“您的企业在选拔、使用年轻人的时候,按照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您喜欢用?什么样的人您不敢用?”

李嘉诚语重心长地回答:“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一定要当心的。我看人并不保守,但我认为,一个根基不好的人,不脚踏实地,信用就有问题,你无论多有才能,这都是第二位的。”

唯有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积累下宝贵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为即将开始的事业攒下足够的能力,创造更大的成功。每个人在创业之初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要做得多大,而是应该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抓准一个点做深、做透,这样才能积累资源,厚积薄发。

纽约的一位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感慨万千。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7.5美元。刚到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于是他拼命努力工作,逐步赢得了老板认可。老板开始对他委以重任。两年之后,他已经在公司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3千美金的年薪聘用他。他从来没跟公司开口要求涨薪,但是公司却每年都给他提高薪水,直到每年1万美金。这笔钱成了他日后创业的资本。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用心做好小事,才有机会做大事。盛大CEO陈天桥当年在复旦大学以超优异成绩毕业,结果在一家公司里做了10个月的资料放映员,每天就在“小黑屋”里播放资料。陈天桥的启示就是人只有脚踏实地了,才能“飞”得更高。

当然,“脚踏实地”不等同于原地踏步、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脚踏实地”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韧性和更明确的目标,纵使向前的每一步都很小,也要时刻不间断地前进。事实上,不管你选择做什么行业,这世界上都没有绝对成功的模式。那些能获得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源于这些“量微”又“密集”的“脚踏实地”。

马云曾经做过这样精辟的论断:“所有的MBA进入我们公司以后,都要先从销售做起,如果六个月之后还能留下来,我们团队就欢迎你。因为,我想给他们多些时间进行历练,沉得低才能跳得高。”有人说,幸运之手不在上帝,而在你自己手上。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看这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十几年耕耘,励精图治,才取得成功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创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量力而行,勤勤恳恳,从最起初的开始,以身作则。只有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去做,不断地去解决问题,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迎来更加美好的职业前景。

老子曾经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暂时的薪水微薄算不了什么,财富需要慢慢积累,工作经验需要日复一日地积累,只要肯脚踏实地工作,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不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重要的是要长真本事

2015年7月,马云在飞机上敲下一篇《我想和没有成三年阿里人的同事谈谈我的看法》。这篇公开信讲述了马云对现今年轻人的看法。马云很理解年轻人的浮躁,他给出意见,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制订五年计划、一年计划、下个月计划、下周计划、明天计划……马云说:“不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重要的是要长真本事。”

马云多次告诫职场新人不要好高骛远。他认为不是大学毕业就可以停止学习了,在工作岗位上更加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哪怕是一家小公司,也不能消极怠工,给自己长本事总归是为日后谋利益的。

通常来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为公司所用。如果我们不逐渐提升自身的价值,那么别说升职了,很有可能会被再次打入职场的最底层,甚至被淘汰出局。

所谓升值,一般来说是包括知识提升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基础,从事一定的行业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扩大知识面;能力就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升值是一个使人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职业人士的过程。当我们获得很好的升值时,才有可能获得老板给的升职机会。

王琳从外语专业毕业之后,到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由于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几乎都是外国企业,王琳的英语专业优势被凸显了出来。她在这家公司里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一年过去了,她还是基层的业务员。她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升职的机会。

偶然有一次,王琳看到自己主管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本关于外贸知识的书籍,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升职的原因。虽然自己的英语很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外贸知识并不熟悉,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怎么可能领导内行人呢?于是王琳下决心恶补外贸方面的知识。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培训班。经过一年的学习,王琳取得了结业证书,并且考取了相关的证书。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单位里经常向旁人请教外贸知识。充电后的王琳在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俨然成了众多业务员的头领。大家有问题的时候就纷纷向她请教。

充足的外贸知识,再加上王琳的英语优势使得她的工作业绩直线上升。这一年年终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当众宣布了为她升职的决定。

市场竞争每日在变,职场更是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的状态。如果你的能力一直都没有任何进展和突破,那么你很快就将成为下一个被淘汰者。因为公司要进步,就必须抓住那些能够适应竞争不断加强能力的创造者,而非这些“故步自封”的无价值制造者。

我们在现有的工作中所学到的东西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现有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目前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再那么艰难,但是这并不是进步,因为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升职的理由。我们并不了解更高职位的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人在职场,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这个世界变化就是如此之快。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是一眨眼就已经成为了距离。也许你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

抓紧时间为自己充充电吧,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工作的吃力,是与自己能力的欠缺有关吗?趁着还没有和大家拉开更大的距离,还是抓紧时间为自己充充电吧,这样你才能在不落后于众人的同时,让自己以后的职场之路更加轻松。

当你安于现状的时候,请不要忘乎所以,要时刻给自己提个醒,后生可畏。如果自己不每天淘汰自己,就会被别人淘汰。所以每天请你不妨定时提醒自己,并且把每天给自己充电当作是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李开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应该找一个公司,它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动力,希望你马上为它赚钱,而是会给你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的确,一个好的成长空间能够为你的将来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为你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说:“你应该每一两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只有当你自己首先对自己发起挑战,才能在别人的挑战面前泰然自若。有一句话与这个观点相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每天做点困难的事,每天淘汰“旧”的自己,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你需要的不是“金饭碗”,而是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

2015年,马云说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铁饭碗”“金饭碗”社会,他发表文章称:“你需要的不是‘金饭碗’,而是永不停止学习的进取精神。你目前的技能不够好,也决定了你目前的工作不够好。这山望着那山高未尝不可,但是关键要看你有没有爬更高的山的本事。”

时间倒退十年,大型国企、外企、政府机关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今天虽然从前那种“非国企不去”“非公务员不当”的心态已经减弱了很多,但仍有很多人执着于待遇高、受人尊重、稳定的单位。其实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即便你捧的是“金饭碗”,如果不思进取,原地踏步,早晚也会被淘汰。

Google大中华区前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直言,80年前的父母,告诉孩子要走安稳的路,是对的;40或60年前的父母抱持这种观念,也OK;20年前还这样想,马马虎虎;“今天说这句话,可能就完蛋了。”

没有什么碗可以一劳永逸,捧着“金饭碗”而不思进取,终究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捧着木碗,不断地努力进取,终究也会有升值的一天。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进取心。一个人学历不高没问题,起点不高也没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不停止学习的进取精神。不学习就永远与别人有差距。拥有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是远远要比“金饭碗”有意义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职业的突破也不是靠投机取巧能得来的。我们要克服浮躁的心理,不要想着自己能够一步登天。与其每天幻想,不如脚踏实地、本本分分地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天道酬勤”,只要我们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一定会得到职业上的辉煌。

卡罗·道恩斯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薪水虽然不高,但也足够满足温饱。后来,他出于兴趣改行到一家汽车公司,薪水只有原来的一半。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尽管薪水很低,他还是决定把握住这次机会。

在工作中,道恩斯一直激情满满,从不偷懒。当同事们抱怨薪水太低,或跳槽到薪水高的公司时,道恩斯始终坚持留在这里,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他很珍惜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在他看来,这些任务就是机会。

半年之后,道恩斯的业绩很突出,他想试试自己是否有升职的机会,便直接写信向老板毛遂自荐。得到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不保证加薪。”由于没有受过工程方面的培训,道恩斯根本看不懂图纸。可他不甘心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哪怕不加薪,也值得付出比往常更大的努力。于是,道恩斯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掏钱找了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

结果,他不仅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子,薪水也增加了整整10倍。后来,老板告诉他:“其实,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让你做的唯一理由就是你有一颗进取的心。若是你随便找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真的会开除你。”《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一次演讲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如果你说不出你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

捧着“金饭碗”会让人丢掉进取心,而进取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一时之间工作稳定和谐,你会感觉生活不错,可是一旦停止了进取,在未来就会被其他人反超。

大部分人都是生于理想,死于安逸。我们需要保持一颗进取之心,打破安逸的生活,摒弃“温水煮青蛙”的现状。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永不动摇的“金饭碗”。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为自己的人生蓝图而去奋斗是最幸福的事。NBA球员为什么能越打越好?因为旁边的板凳上坐了12个人

马云曾在公司内部会议中说:“每个人都有潜力,关键是要能发掘这些潜力。美国NBA的球员为什么能越打越好?因为旁边的板凳上坐了12个人,下面的人都想上场,认为自己上去打也不差,所以场上的人压力很大。任何一个行业,需要有竞争,需要你问问自己为什么由你来做。”“永远如履薄冰,永远战战兢兢”。这是海尔管理文化的精髓。如今有不少企业在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其实除了归属感,危机感的培养也是迫切的。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早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抱有危机感。他说,三条腿或四条腿的凳子坐着不会倒,就很容易形成“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慵懒现象。红豆则要人人坐两条腿凳子,随时都有跌倒的风险。周耀庭认为有了这种时刻存在的“危机”,坐在凳子上的人必然会有危机意识,从而倍加小心,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从凳子上跌倒。

马云有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创业之路上,如果你没有危机意识,很快就会被淘汰。在职场上也一样,如果你每天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态度,早晚有一天也会被后来者代替。

现代职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因此谁都有可能被替代。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查尔斯·施瓦伯,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村里。18岁那年,施瓦伯来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和其他的打工者不一样,在别人因薪水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他依然在拼命地工作,并且利用休息的时间自学建筑学知识。

一天,施瓦伯正在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的时候,正好被前来工地视察的经理看到。第二天,经理把施瓦伯叫进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咱们公司缺的不是泥水工,而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是吗?”经理点了点头。没过多久,施瓦伯就被提升为技师,后来又一步步成为公司的工程师。25岁那年,他成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如今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的时候,尚有危机意识。但随着时间地推移,他们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和拼劲,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做着领导安排好的工作,很少犯错,也少与人竞争,在公司得过且过,可有可无。这种行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不是一个好兆头。站在企业角度看,这部分人增加了经营成本、并没有创造相应的效益,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不会容留这部分“闲人”,会首先放弃掉沉沦者们。站在个人的角度看,他们在格式化的环境中待久了,会逐渐忽略自己的能力,变得不够自信,成为温水煮青蛙中的青蛙,被煮熟了还蒙在鼓里。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身在职场中的你,是否庆幸并珍惜着自己还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否在心底深处存有一种所必需的职场危机感呢?

有一个老板对自己的职员说:“你来上班了,就跟战士上战场一样,不能松懈。你想想,士兵在战场上能松懈吗?士兵松懈是要丢命的,职场中松懈是要丢饭碗的,没饭碗了,没饭吃了,也是丢命的节奏呀。”

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时代,如果不能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就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身在职场,你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做一个能持续保有工作激情的前行者。也许,你没有超强的工作能力;也许,你对胜任眼前的工作还不够有把握;但是,你时刻保持危机感,不让自己在环境中沉沦、时时充电、虚心请教、不断进取,你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对于领导没有安排的工作,也提前考虑和做好相应的准备,那么,你起码具备了在企业中的个人竞争力。

在生活中一个人往往看不到危机,就会失去压力,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你的“原地踏步”,相对于其他人的努力前进,你就是退步的,落后了便意味着你将会被抛弃。这就是无形的竞争,也是最伟大的竞争——它不争一日之短长,而是以长久的拼搏见高下。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