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控,你就输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03:38:01

点击下载

作者:喜羊子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失控,你就输了

一失控,你就输了试读:

前言

你会经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吗?你是否一打开话匣子就如同泄洪一样滔滔不绝,可往往连自己说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你是否对自己在某种特殊情形下的行为感到无能为力?你会经常管不住自己的思想吗?你是否承认改变习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你会不会经常做事不够专心和用心?你有没有被欲望和诱惑打乱过生活的节奏?……

这不是个别人的苦恼,而是存在于绝大多数人身上的困扰。我们苦于缺乏自控的决心和能力,明明知道自己的状况亟待改善,却迟迟不付诸行动;或者努力地去改变,却收效甚微。

高尔基曾说过:“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自控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指一个人对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我们一旦拥有这种有益的力量,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意愿,帮助我们主宰命运,战胜自己。

正如悟性可以培养一样,自控力也是可以修炼的。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的案例,力争深入浅出,帮助读者了解哪些行为是因为缺乏自控力而产生的,进而对自控力有初步的掌控。

本书揭示了自控力对人的影响,分别从“情绪”“语言”“行为”“思想”“习惯”“意志”和“心态”七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告诉读者如何控制失控的情绪,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修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思想的维度,改正不良的习惯,培养专注的意志力以及保持平衡的心态·让读者不仅可以认识和理解自身的问题,更能从中找到应对的方法,学习控制自我的能力。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H.克拉克博士曾说过:“自我都是天生的统治者,在特定的范围内,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将臣服于它的权威……但是,倘若它对自己的地位并不在意,对高频率的警惕和辛苦表示不耐烦,那么它手中的权力将会慢慢消失,它也终将沦为他人的奴仆。”

所以,读者朋友们,当你认识到自控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时,相信你一定会激励自己对这一神圣的力量进行潜心修炼,并且终将获益匪浅。

那么,现在就开始修炼之旅,迎接崭新的自我,拥抱全新的人生吧!第一章什么是自控力——关于自控力的那些事1.情绪“大地震”

在生活和工作中,愉快、伤心、愤怒经常会陪伴我们左右,情绪的起伏波动,生旦净末丑的人生百态也随之而生。然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情绪都在影响着你的行为和生活。因此,掌握情绪或者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在面对生活挫折、情绪低谷时不自暴自弃的有力保障,也能给我们带来健康与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坚定地告诉自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是否曾经沉溺于痛苦中无法自拔?你是否曾经遇到让人无法理喻的事情而歇斯底里?你是否曾经饱受委屈而无处宣泄?你是否曾经因盲目乐观而抱憾自责?你是否曾经前一秒笑颜如花,后一秒就跌入情绪的谷底?美国心理学家普拉特切克曾提出过八种基本情绪,即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迄今为止,大部分心理学者都比较认同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我们渴望自己被快乐的情绪环绕,然而很多时候却偏偏与恐惧、焦虑、愤怒、伤心等负面情绪不期而遇,这些不速之客经常会将心情或者生活搅得一团糟,如同一场地震,打破原有的平静与和谐。

一头疲惫的狮子,在茫茫的草原中蹒跚前行。它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烈日当空,狮子感到饥渴难耐,疲惫交加。突然,狮子脚下一滑,似乎有什么尖利的东西刺进了它的脚掌,它“嗷”地叫起来,心想: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狮子怒气冲冲地看着脚下,一只受惊的刺猬已经蜷成了一团。

刺猬身上的硬刺是让很多动物感到畏惧的,狮子也不例外。然而,此时的狮子已经失去了理智,一掌就拍了下去。刺猬在挨了这结结实实的一掌后,一命呜呼了,可是狮子的前掌也被刺猬的尖刺扎得血肉模糊。

狮子一边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边不停地骂着,也顾不上看路,结果与迎面的大树撞了个正着。狮子再一次怒不可遏,用前掌拼命地拍打、撕扯着树枝。最后,临近地面的树枝被它打得七零八落,而它的两只前掌也满是伤痕。

这下狮子走路更加艰难了,它开始注意前方的路,不让自己再次被树枝刮到,却又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

此时的狮子浑身伤痕累累,精疲力竭,已经无力爬出那本可以爬出去的陷阱,只好束手就擒。

负面情绪让狮子失去了理智,变得歇斯底里,狮子开始任由情绪支配,最终尝到了苦果。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所控制,就很难感受到快乐,失去理智引导的你,很容易做出偏激的事情。

更为可怕的是,如同这只狮子的遭遇,情绪是会发酵、会繁殖的。当我们遇到了一件糟糕的事情,坏心情也随之到来,我们带着它继续处理其他的事情,连锁反应也就随之而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被坏情绪控制的时候,下丘脑就会自动分泌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它会让你的情绪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桑尼早上醒来就发现外面在下雨,他暗自叹息着,因为他很讨厌这样的天气,他的皮鞋昨晚刚精心打理好,裤子也是新换的,这下准得弄脏。正在暗自埋怨,桑尼一看表,开始慌了,他要迟到了。

等桑尼急急忙忙出了家门,大街上冷冷清清,出租车少得可怜。等了一会儿,他咒骂着鬼天气,急匆匆往公交车站赶,不大的站台上雨伞林立,一张张焦急的脸张望着。他看着自己新换的一身衣服,嘴里不停地抱怨着。好不容易上了车,一双光亮的皮鞋已经不知道被多少人踩过,他窝了一肚子火。到了公司后,桑尼又发现伞不知什么时候被挤丢了。

桑尼哭丧着脸,这时,头儿过来问他昨天的企划案准备得如何,他没好气地说:“还能怎么样?熬了大半夜,总算弄出来了。”头儿对他的态度很反感,语气严厉地说:“这是你的工作,熬夜是你的事情。”说完,就转身走了。

桑尼突然觉得所有的坏事情都冲自己来了,望着窗外如织的雨幕,他愣了好久。整整一个上午,他几乎都在发呆。

坏天气不等于坏心情,桑尼的表现无疑是在给自己做消极的心理暗示,给坏情绪的入侵提供了便利。当负面情绪顺利控制了桑尼,他的生活和工作便开始麻烦不断,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心理学家建议:当坏情绪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就要积极地把它消灭掉。一旦让坏情绪堆积起来,产生连锁反应,我们将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

情绪是感情的先知,当我们遭遇情绪地震,就意味着你的生活、工作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应对。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问题解决,情绪的枷锁自然也会卸下。

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情绪的力量。它既可以在你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为你摇旗呐喊,在你无助的时候为你注入一剂强心剂;同时,它也能让你栽倒在小小的困难面前不得翻身,让你面对希望却视而不见。情绪总是会在带来惊喜的同时,拈来一叶苦涩。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控制自我的能力,让它成为引导我们追求幸福和希望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创造自己渴望的生活。2.“话痨”的标签

失控的表达不仅影响到表达的效果和目的,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想让自己远离“话痨”的标签,就要学会适时保持沉默,以日常的点滴行为培养控制表达的能力。“话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名词,指整天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那类人。痨,指肺结核,多咳嗽。话痨造词用的是比喻意,形容一个人的话多得像患肺结核的人的咳嗽那么多。

2012年年末,一段四岁英国男孩讲圣诞故事的视频,在网络上引来无数围观,一脸萌态的他对着麦克风兀自讲着他的成长故事,记者被他强大的表达能力震惊了,甚至将麦克风移交给这个小男孩。有网友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为“超级无敌小话痨”。而相关的育儿常识告诉我们,三四岁的小孩成“话痨”是正常现象,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然而,当我们步入成年,“话痨”的标签是否该甩在脑后了呢?

小张特别喜欢凑热闹,尤其喜欢接别人的话头,而且接起来就没完没了。一天,他路过超市,看到一个邻居和几个人在聊天,于是他就凑了上去。碍于礼貌,邻居和他寒暄了几句,转而继续和那几个人说话。谁知小张居然就停在那里不走了,时不时地抢话,吹嘘着。一会儿,大家都找借口散去了。

赶上小张喝了酒,话就更多了,满桌就只听他一个人絮叨。一次,他喝多了,出了饭店,居然和几个小贩聊了起来,见有人听他说话,他还买了香烟分发给众人,几个小贩似听非听,倒是过足了烟瘾。

小张的妻子埋怨他,因为话多经常耽误事情:忘了去幼儿园接孩子,忘了买东西,忘了到车站接人……

小张就属于典型的“话痨”,他喜欢说,喜欢有听众。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他的这种诉说其实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渴望被人重视或者被人认同的欲望。这样的夸夸其谈者,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

还有一种天生的“话痨”,他们属于那种没有秘密可言的人,热衷于对外界诉说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他们滔滔不绝,但实际上只是对自己所知道或者臆断的事情进行直白的表述,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对听众来说,他们废话连篇,因而沦为人们嘲讽或者同情的对象。

相信大家对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印象深刻。罗家英扮演的唐僧极尽“话痨”之能事,说起话来婆婆妈妈、唧唧歪歪,那啰嗦个没完还一副自我陶醉的倒霉样,实在是连观众都想上去抽他,当然这也成了这部电影里无法忽视的一大笑点。他的思维似乎游离于大家的思维之外,说话办事也不着边际,一首《Only You》更是迷倒众生。

徒弟孙悟空把他比喻为苍蝇,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苍蝇,整日围着你转,让人恨不得把他拍死;当观音要惩戒孙悟空欺师灭祖时,唐僧又开始对观音展示了“话痨神功”,摆事实讲道理,啰里啰嗦、没完没了,连观音都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掐死他;当他被绑在刑台上时,又开始对那些小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东拉西扯,把几个小妖恶心到上吊的上吊,自杀的自杀。

有人还对“话痨”进行了分类,有的人特别喜欢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交谈,很容易就对他人讲出自己的隐私,经常就一点事情反复和不同的人讲,有时对方对他的话题并不感兴趣,但是他自己却很陶醉,常常会把别人的沉默当成愿意倾听的回应;有人喜欢和朋友或者同事等较为熟悉的人聊天,事无巨细,有时会长时间煲电话粥,所聊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还有人热衷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希望以此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很享受被异性关注的感觉,希望能留给对方一个完美的印象。

心理学家认为,“话痨”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自我保护的角色,用来抵挡外在世界进入自己的意识。皮埃尔·列维一苏桑强调说:“有的人口若悬河,其实是逃避思考,逃避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但是,无论哪一种“话痨”,都是对表达缺乏控制的表现,凡事必然有度,过犹不及。

当我们滔滔不绝,急于表达自己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让“话痨”成为自己的标签,否则无疑是对外宣布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说话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环境、对象、目的等因素,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当你成功地管住了自己的嘴时,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因此而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自控能力也将随之得到提升。3.你是哪种“控”?“控”作为现代的新名词,有着长期的繁衍过程。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调整心态,从心理和生理上真正意识到“控”的存在和影响,并且要善加利用,引导“控”的方向,把握“控”的程度,不要让“控”肆意泛滥。这样,你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健康和丰富多彩。

在信息社会中,各种新鲜词汇层出不穷。近两年,“控”族横行,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是哪种“控”。时下流行的各种控,在年轻人中尤为盛行,透着灵动、智慧和幽默,是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缩影。“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对某东西的喜爱程度达到极致的人。“控”带有强烈的渴求和冲动感,倘若我们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兴趣和爱好,它能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起到不错的调节作用。然而,“控”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已经开始生根、发芽,甚至枝繁叶茂,遮蔽了生活的阳光。“控”一旦失控,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毒品,是会让人上瘾的。如果把“控”当作普通的兴趣爱好,可以很好地调节生活,如果过度,那么大家就要注意了,“控”上瘾是有危害的。

丽丽在大学时就对时尚有着狂热的追求,姣好的面容加上时尚的穿着,使得那时的她常常成为令人瞩目的校园明星。她也常常为同寝室的姐妹们提供免费形象设计。

毕业后,丽丽顺利进入了一家外企,经济开始独立的她在追逐时尚的道路上更加坚定。通过论坛,她和许多对时尚有着同样热情的人相互交流,甚至攀比。慢慢地,她的生活充满时尚元素,就连她每日的上班服装,也渐渐变得标新立异起来;工作的间隙,她也总是在网上搜罗着关于时尚的信息,她还高调地宣布自己是名副其实的“时尚控”。

一段时间后,她的工作业绩直线下滑,和同事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变得很不合群。部门的例行会议上,负责人几次对她给予警告,但是她却认为自己无非是追求时尚而已,这是自己的爱好,并不影响工作。

终于,对时尚无比狂热的丽丽被请到经理的办公室,之后被辞退了。

过度的“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们常常见到类似的情况:冒失的人常说“我当时头脑发热就干了那件蠢事”;购物狂人永远不能满足,刚到手的工资觉得烫手,必须要买了东西才能心安;“韦小宝”式的人几天不赌就心痒难耐……其实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医学层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解释——ATP(三磷酸腺苷: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一般会在体内瞬间积聚且激发出强大的冲动力,维持15秒左右,且会因为个人情绪问题导致激发时间和时长不定)。

科学研究和人体实验发现,人体在受到某种“控”影响的时候,身体会因为外界带来的刺激而迅速产生多巴胺,这种元素会在人体内积聚并会逼迫人体爆发性地释放出去。整个链条为:外界刺激一多巴胺一葡萄糖一ATP一心理暗示一外界刺激。如果该链条被激活三次或三次以上,就会在人体形成一种行为惯性,通常表现为人体会自发地爱上这种刺激,就如上面所提到的丽丽一样。其实,在医学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受“控”的人陷入自己被刺激的“控”欲时,内心并没有畅快淋漓的喜悦,反而会有焦躁不安、过度兴奋、内心痛苦、纠结等矛盾的感觉存在。

多巴胺和ATP在每个人体内的存在形式和被激发的能量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遇到同样的刺激,有些人可能会抓狂,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得很平静。这种差异,在小白鼠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奥得兹和彼得·米尔尼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们在一些小白鼠的大脑中放入电极,想探索在电击环境下大脑的反应。研究发现,有一只小白鼠居然释放了兴奋的信号,而其他小白鼠则产生了厌恶感。于是,他们将这只小白鼠放到了一个安装有可控制电流刺激的横杆的实验室内,只要小白鼠碰到横杆,马上就会有电流刺激大脑中的电极,同时,他们在实验室内放了些食物,观察小白鼠的反应。最后的结果是小白鼠竭尽全力不断地触碰电极,直到自己被电击晕倒。

小白鼠被电击直至晕倒,就是典型的被“控”所控。它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嗜好,但每次都不能尽兴,所以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生活中,各种“控”,诸如烟控、酒控、网控、金钱控、游戏控等,也都由同样的原因而产生。如果这些“控”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人体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和因刺激而产生的ATP就不会存在了;但是,关键在于这种循环的刺激、生发、刺激……是无止境的,犹如饮鸩止渴一样,循环不断、持续升温。

但是,“控”也不完全是坏事。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体的“控”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关键时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为了生存,人类发明了工具;为了交流,人类发明了语言;为了探索奥秘,人类上天入地……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需求,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控”可控,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控”带来的不利影响。4.我的思想会飞

人类的大脑如同一台电脑,我们输入什么程序,它就会输出相应的信息。失去意识的引导,人类就不会做出具体的行动。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想法,给思想拴上一根长线,该放时就让它飞翔,该收时就让它进入预设的轨道,这也是培养毅力的前提,可以帮助我们从控制思想过渡到控制行为。

一个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让思维聚焦在有价值的对象上。有人说:“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这实际上是因为他没有尝试的缘故。要尝试让善良的、有建设性的思想充满你的头脑,这样,你就会排斥诸如嫉妒、仇恨、贪婪、报复、以自我为中心等对人生目标毫无助益的思想。

我们的大脑如同一个菜园,你播种的是什么,长出来的就是什么。我们无法避免的是,在菜园的某个角落里偶尔会冒出几棵野草来,这些野草生命力极强,长势也很快,会阻碍到其他作物的生长。所以,要想让我们的菜园生机勃勃,保证收成,我们就必须拔掉那些野草。

也有人这样说过,人们之所以会胡思乱想,就是因为心中堆满破破烂烂的东西——怀疑和否定,一直都是自己和自己作对,这样无疑是自取灭亡。这样的人无需敌对的力量攻击,仅仅藏在身体里的魔鬼就会拖自己入地狱。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堂·吉诃德》被评论家们称为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文学的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尽干傻事、满脑子充满骑士幻想的落魄乡绅。在他眼中,时时都有妖魔鬼怪,处处都有他行侠冒险、创建伟业的机会。他怀着对骑士生活的狂热,三次出游,欲铲除人间的不平,他的言行模仿传说中的骑士,一切以骑士准则为准绳。

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视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才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他便卧病在床。临死前,他终于认识到了骑士小说的无稽之处。

堂·吉诃德无疑是个爱幻想的人,这也注定了他的生命充满悲剧色彩。他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始于臆想,尽管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决不退缩的超凡毅力以及捍卫真理和正义的勇气,但这一切都随着他不切实际的思想变得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最终悲伤地落幕。

除了幻想,人们还时常会“走神”。心理学认为,当人们被单调乏味的感觉所包围,他们的大脑活动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特殊的认知状态——“走神”。而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里,“走神”也常被认为是一种“懒得去思考”的心理状态。

佳佳是一名专业的文字校对员,几年的从业经验让她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最近,她发现自己会经常不自觉地走神,有时拿到稿子,精神不能专注在工作上,总是会看到某个字或者词汇,思绪就跟着延伸开去,等她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已然浪费了好一会儿时间。

上周四,佳佳负责一本青春题材小说的校对工作。看着看着,佳佳就顺着稿件的思路陷入了回忆,等她意识到还有工作没有做完,将思路重新聚焦到稿件上,却发现状态明显差了好多。这样的情形一天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弄得佳佳疲惫不堪,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有时,尽管她什么也没有做,脑子里也会不自觉地冒出很多想法。比如臆想自己成为别人,想象着自己若干年后的样子……

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各种想象的奇幻旅程,人们都有着思考的本能,同时又喜欢胡思乱想。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如同一双无形的翅膀,引领着我们的思想肆意纷飞。所以,我们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别让思想这匹“野马”肆意驰骋;同时,我们也要保证思想的活跃度,在适当的时候,让思想尽情释放出应有的活力。5.闹铃能唤醒你的身体吗?

对于很多“起床困难户”来说,从闹铃开始响起的那一刻,身体与意识的对抗就开始了。在身体竭力适应起床指令的过程中,意志力这一角色至关重要。如果你稍有放松,就输给了身体。战胜身体的消极抵抗,就是迎接自控力提升的新起点。

南怀瑾说过这样一段话:“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上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当天。”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当阳光透过纱帘隐约洒在床上,我们缓缓睁开双眼,微笑着迎接柔软的阳光,神清气爽,这是理想中的画面。而事实上,生活中的我们离这个理想状态似乎越来越遥远——每天早晨都是被闹钟吵醒,在没睡够的痛苦挣扎中挨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艰难起床,然后昏昏沉沉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小正是北京一所高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就去了当地的一家私企工作。起初,小正保持着校园里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准时起床,生活很有规律。

精力充沛的小正,成了部门里的小明星。有同事还调侃他,“到底是年轻啊,每天都顶着朝阳来”。当小正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和同事们也熟稔之后,作息时间却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晚睡,到了周末,他常常在电脑前玩网游到凌晨。工作半年后的一天,小正也破天荒地迟到了,他睡过头了。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要依靠闹钟来叫醒,而且越来越不想起床,白天工作的时候会经常犯困,影响了工作效率。

对于很多人来说,起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生理上而言,我们在被叫醒的那一刻,大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换: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这个过程被称为“切换启动过程”。当人脑中的潜意识接收到“起床”的指令后,会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然后意识上岗,控制大脑,开始启动神经系统。所以,与其说起床于我们而言是在叫醒身体,不如说是在叫醒你的意识。

有人曾将起床的艰难比喻为一场自我和超我的斗争。一方是想赖在床上继续酣睡的自我,一方是想遵循社会规范的超我,由于此时的我们正处于一段意识模糊期,从睡眠状态的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所以,这场战斗往往异常激烈。虽然,模糊的理智会提醒我们迟到的代价,但是与眼前的既得利益相比,因迟到带来的罚款显得那么遥远和无力。

A男士:清晨闹钟响起后,迷迷糊糊中感觉自己已经起床了,穿衣服、洗漱、吃早饭,出门去和一群上班族挤地铁,碰到了几个同事,大家有说有笑地侃着昨晚的欧洲冠军联赛;出地铁时还冲那个卖早餐的漂亮妹妹点头致意;到了公司,领导还夸奖了自己,回到座位上,探头看看芳芳来没来,她今天穿的什么衣服……猛然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还在被窝里。

B小姐:对自己有赖床的毛病很清楚,想了好多办法,甚至买了十几个闹钟,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进行叫醒任务。虽然自己被闹钟真的叫醒了,但是一想到公司里还有一大堆没有处理完的文件,下午还要开会,还有讨厌的主管总是看自己不顺眼,却对小李笑脸相迎……不禁把头又缩回到被窝里。

C女士:把闹铃设定提前二十分钟响起,自己也可以伴着闹钟的铃声进入清醒状态。但是,还有二十分钟呢,再躺一会儿,书上说起床不易过快的。还有五分钟,没关系,五分钟洗漱足够了,肯定不会迟到。只剩最后一分钟了,闭上眼睛,让自己再闭目养神三十秒吧!直到再也拖不下去了,匆忙钻出被窝,简单整理下就冲出家门。结果,常常丢三落四,还弄得自己狼狈不堪。

其实这三种现象是“起床困难户”的典型表现。有人觉得睡觉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它可以让自己忘记烦恼,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这里的一切都是可控的,潜台词是:“如果我生活在梦境里,该有多好!”有人惧怕现实的压力,他们需要关怀和关注,向往得到温暖。他们希望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理解,渴望被认可,潜台词是:“我讨厌那个环境,我不想见那些人。”有人自己就是一个生活比较随意的人,拖延是他们处事的常态。在他们的生活里,规则和效率是被忽视的因素,虽然他们会经常因为拖延错失很多机会,并为此付出代价,但是仍然缺乏改正的决心和毅力。

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身体与意志对抗的过程。当身体开始反抗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如何坚定意志,控制体内不安分的、执拗的反抗因子,让身体听从意识的指挥和调节,从而使我们的生物钟恢复正常,让生活和工作达到平衡的最佳状态。6.别动,我习惯了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无论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的意识在发挥作用。当我们可以对意识进行最大程度的掌控时,习惯对于我们而言便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

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当某一行为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行为就很可能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大脑也就会相应地做出指令来重复这一行为,同时大脑对它的印象也在不断加深。你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相同的行为时,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假如你换一个环境同样做出这样的行为,你就会感觉到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习惯被认为属于社会科学中人类行为学的范畴,最重要的特点是惯性,倘若排除外界的干扰、影响或自己的控制,这种行为将保持不变。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习惯,尤其是坏习惯,就只能破坏它存在的前提条件——改变客观环境,使坏习惯失去滋生的土壤。

有一只熊,小的时候就住在笼子里,跟随马戏团的其他成员一同四处旅行。它日复一日地在笼子里走来走去,供人观看。有时,会有一些参观者趁马戏团的人不在时拿棍子捅它,还拿夹杂着碎玻璃的食物给它吃,结果它的喉咙和肚子都被割破了。

一天,一个热爱动物的富翁来马戏团参观,看到人们用各种方法去戏弄和折磨那只熊,就提出以重金买下它,还准备给它提供一个大一点的舒适的家。它的新家很漂亮,还有游泳池可以泡澡,有成片的绿草坪供它玩耍。马戏团同意了,双方也商定了何时把熊送过去。

这一天终于到了,看到一只终日饱受折磨的动物终于可以获得平静的生活,大家都为它感到高兴。可是,当笼子的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吃惊地发现,本应该雀跃着走出笼子的熊,却依然像平常一样不停地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根本没有离开笼子的意思,仿佛笼子的门还是关着的。

于是,人们把熊从笼子里拖了出来,把笼子移开,想让它享受一下摆脱拘束的快乐,但是大家发现脱离了笼子的熊,反而不知所措地看着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新家,看了看漂亮的游泳池和翠绿的草坪,又开始踱着步子走来走去,像是被关在了另一个无形的笼子里。

这只熊从出生开始就被安排在固定的环境里,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日复一日,便形成了一条专门的神经链,就好像它的大脑专门分化了一个部分,负责它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回踱步的行为。这条神经链的形成对外便表现为习惯。

科学上将人的意识区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前者指的是人在警醒状态下的知觉活动,后者则是人在显意识之下安静地等待。倘若将人的意识喻为海上的冰山,那显意识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人类的许多奥秘,都存在于潜意识中。习惯的形成便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再经过潜意识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也被看作是习惯的力量。

有一个校园里的小故事。某个晚上,一个男同学下了自习,从教学楼出来并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直接奔女生宿舍楼的方向去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这个男同学第二天就成了学校里的焦点人物。这个男同学躲过了宿舍值班老师的严密监视,深更半夜偷闯女生宿舍,堂而皇之地推开某宿舍的门,结果一屋子女生被这个不速之客吓得尖叫起来,直到这时,惊魂未定的他才落荒而逃。

和很多人的猜想一样,你或许会问,他是个变态吗?他图谋不轨吗?

不,原因很简单,学校的宿舍楼刚刚进行了调整,原来的男生宿舍楼改成了女生宿舍楼,而这个男同学以前就住在那个房间。

这个男孩子的遭遇恰恰印证了习惯的力量。和所有努力适应环境的生物一样,人类在适应外界大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因此,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

然而,习惯也有脆弱的一面,它还可以被改变或者被替换,而战胜坏习惯的武器便是养成新的、更好的习惯。正如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所说:“假如你能诊断自己的习惯,你就有了改变习惯的自由和责任。如果你有利用习惯的力量的能力,哪怕你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7.面对诱惑,你是否能hold(控制)住?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错误和遗憾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人生的痛苦,其实大多由欲望所致。面对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你能hold住,就可以避免犯不必要的过错;否则,就只能被欲望所奴役,然后跟着诱惑的引导一步步迈向后悔的深渊,最终无路可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在两千年前就为世人阐明了人生在世所必须面对的种种利益诱惑。

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诱惑也越来越多:金钱、豪宅、豪车、荣誉、地位,等等。你是否能真正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和需求,懂得节制,能够hold住内心的欲望呢?

有这样一个穷人,他没有收入,没有住所,也没有任何亲人,只能依靠每天沿街乞讨艰难度日。每当看到那些从他身旁经过的富人,他都会拼命地磕头作揖,希望能多讨得几个怜悯钱。一天晚上,这个穷人蜷缩着身体依偎在大桥洞的一角,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有一天,我有了钱,一定不会像这些世人那样吝啬……”

他的话被一个路过的精灵听到了。精灵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穷人的命运,于是,他来到穷人身边说:“我听到了你的愿望,我可以帮你实现它。”接着,精灵取出了一个黑色的布袋交给这个穷人,说:“这个布袋里永远都会有一枚金币,取之不尽。但是,当你认为钱已经够用,并且开始使用从布袋里取出的钱时,这个布袋也就会失去这个功能。”

穷人欣喜若狂又充满狐疑,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精灵已经消失了。穷人手忙脚乱地打开身边的布袋,里面果然有一枚金币。他拿出来后,再次伸手进去,里面又有一枚……于是,整整一个晚上,穷人不停地从布袋里拿出金币来。天蒙蒙亮的时候,他身边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小的金山了,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想着自己以后终于可以衣食无忧了。

穷人此时感觉到了饥饿,他想去买一些可口的早点,但是一想到布袋中再也不能取出金币来,他又犹豫了。然后,他坚持饿着肚子不停地从布袋里拿出金币。就这样,三天过去了,他的金币越来越多,足够他买豪车、豪宅了,一辈子都不用再担心受冻挨饿了,可是,他还是不满足,他希望自己成为世上最有钱的人。

五天过去了,他不吃不喝拼命取出的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但是,这个穷人还是觉得不够,他虚弱地趴在金山上有气无力地说:“我还要更多的金币。”

最后,他终于筋疲力尽地晕了过去,然后死掉了……

故事中的穷人最终因为自己未能hold住金钱的诱惑,而失去了生命。不过换位思考一下,换作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想中途停下不再取出金子,或许都会感到困难。但是,当你真正放下后,你会发现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金子,生活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富足地安享晚年,也不会因此丢掉性命成为人们的笑柄。

生活中,我们时刻都会面对类似的诱惑,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适时放弃、抵制诱惑,否则,我们会被诱惑所诱导,成为欲望的奴隶,从而迷失自我,甚至会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有个关于爱斯基摩人的故事,据说他们有一套世代相传的特别有效的捕猎狼的方法。在严冬季节,他们会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等血冻住以后,再接着涂第二层血,然后等冻住后,再涂……如此反复,刀刃就会被冻血埋藏得严严实实。

这时,他们将刀反插到地上,也就是将刀把扎在土里,刀尖朝上。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把刀时,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血液在融化时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这种强烈的血腥味刺激着狼越舔越快,越舔越馋,越馋越用力。狼在不知不觉中将所有的血都舔干净了,锋利的刀刃就会暴露出来。

这时狼已嗜血如狂,继续猛舔刀刃。在血腥味的诱惑下,狼感觉不到舌头被划开的疼痛。在北极寒冷的夜晚,狼丝毫没有意识到它这时舔食的正是自己的鲜血,反而变得更加贪婪,舌头舔食得更快,血流得更多,直到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被爱斯基摩人活捉。

其实,生活中那些内心充满贪念,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正如舔食血的狼一样吗?在外界的诱惑下失去理智,让自己终日为无休止的欲望疲惫不堪,最终耗尽自己的精力,继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诱惑面前及时刹车,就是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港湾,远离那些纷争和贪欲,让自己的生命没有沉重的精神负累,从而轻装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接近我们的梦想,更容易找到心灵的乐园,得到幸福。8.背后那双浮躁的翅膀

心灵清净,我们感知的世界也就随之清净了。很多时候,当我们经历了人世间长久的喧嚣和追逐而期望一种宁静时,当我们在世俗的激流中历经冲洗、打磨而逐渐成熟时,我们才能够认清事物的本原、真相。我们只有经过这样的修炼才能把握幸福人生的方向,及时抓住手中的幸福,发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为什么我们时常会心不在焉?为什么我们时常会没来由地烦躁?为什么我们会对很多事情都缺少耐心?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对于成功的迫切常常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我们到底是怎么了?答案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好事来了,往往会兴奋得难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一旦有坏事光临,便会立刻坠入痛苦的万丈深渊,仿佛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台湾的女作家三毛曾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地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那间的喜悦,那么即使我们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尤其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一颗沉静的心,我们渴望得到幸福、收获成功,但是心浮气躁的人总是与幸福擦肩而过。只有沉静下来,我们才会发现内心深处那片自由而高远的天空,我们才能把握幸福的方向,及时抓住手边的快乐。

传说,上帝创造了快乐,却不想被人类发现。于是,他找来了座下的天使,逐一询问该把快乐藏在哪里。“放到大山深处吧,找一个隐蔽的山洞,藏在那里。”“不行,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所有的陆地,他们可以很容易找到的。还是放到海洋之地的鸿沟中吧。”“放到原始森林里……”

“……”

上帝听后,感觉都不合适。最终,他说:“在创造人类的时候,我给每个人都送上了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他们时刻都会想着自己没有或者失去的东西,却很少注意自己拥有的。所以,我要把快乐放到人们的心里,这样在浮躁的心的带领下,他们会找遍千山万水的……”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人类拥有一颗浮躁的心却是真的。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充满压力的环境,使得浮躁不安的心不断地驱使着我们前行。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人快乐与否,决定于他自身的感觉而不是人们所说的‘失和得’。”

1973年,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被宣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正在自己家中的农场,面对闻讯赶来的记者,怀特只是笑了笑。接着,他一摆手,说:“诺贝尔文学奖不会使我的生活有任何改变。”然后就拎着鱼竿钓鱼去了,留下一堆记者瞠目结舌地待在那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的经典诗句。得失、成败都是人生的常态,如果人生的舞台上一定要按照成则喜悦、败则悲伤的剧情来演,那么人生这场剧目一定会演砸。更何况,成王败寇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浮躁相对的是平和、稳重,沉静、平和、稳重是一个人修养良好的标志。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人只有保持冷静的思维才能处理好事务,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性格浮躁的人,要学会把“宁静以致远”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这将有助于消除浮躁,让心智更加成熟。

清朝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是保卫台湾、建设台湾的功臣。他在任期内,还监督建造了台湾的第一条铁路。而刘铭传能取得如此功绩,与他平和稳重的性情密切相关。

刘铭传是李鸿章的部下。当年李鸿章向曾国藩举荐了三个门生,其中一个就是刘铭传,曾国藩为了测试一下他们的气度,便约他们在曾府见面。几个门生到了以后,等了好久,也不见曾国藩露面,仆人只让他们在客厅等待。其余两个人等得心情焦躁,不停地发牢骚,显得极不耐烦。只有刘铭传仍在悠然自得地品赏墙上的字画。其实,曾国藩早在里面隔着帷幕观察着他们。结果最后只重用了刘铭传。

拥有平和稳重的性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荀子·劝学篇》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可见,只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自身条件差点也照样能做出成就来。反之,即使条件再好,如果内心浮躁,也照样一事无成。只有平息浮躁,静心做事,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生活的道路总是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过,不要把目光关注在别人的脚步上,让那些浮躁的欲望搅乱我们平静的内心,只有让心灵沉静,用心寻找自己的路,我们的人生才能走得更加坦然、更加轻松。9.推开自控力的大门

正视自控力,了解自控力的起源,积极理解它,认同它在人类进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我们更加需要自控力,让大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强化我们的自控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大脑的正能量,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自控力究竟是什么呢?人为什么会失控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自控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控力是指“进行自我引导的精神力量本身”。

哈佛大学的教授,美国最著名的理想主义哲学家乔希亚·罗伊斯曾说:“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自控力一般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在指引着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行为。”一旦我们学会使用这种力量,就会形成一种意愿,这也是自控力的外在表现。下面我们就一同来认识这神奇的力量。

首先,自控力的基础是自知之明。自控力修炼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控,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控。或许有些人会担心“失控是不是失败者的表现”?其实能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容易失控,并不代表你是个意志力薄弱的失败者。恰恰相反,这样的意识最有利于帮助你走向成功,能够让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意志力存在的问题并正视它,这会有效地指引你避让失败的陷阱。研究表明,那些经常标榜自己意志力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被诱惑、被影响,他们的情绪也最容易失控。研究发现,一些烟瘾者标榜自己能抵制住吸烟的诱惑,但大都在戒烟四个月左右的时候彻底放弃,过于乐观自信的减肥者也通常很难达到减肥的目的。究其原因,是这些人因为过于自信而放任自己的行为,常常将自己置于众多诱惑的漩涡中,而没有刻意避让。戒烟者常和其他的“烟鬼”一起聊天,减肥者不自觉地在家中储备了零食,等等。可想而知,这样的行为让他们无法预测何时会失控,也无法真正意识到为什么会失控。所以,他们在面对挫折和陷入困境的时候也更容易手足无措,放弃坚持。

其次,了解自控力需要认清两个自我。大家非常清楚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有些神经学家也证实了这个说法的正确性,他们发现:人类的大脑由很多不同的功能组织组成,存在着两个自我,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其实有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肆意妄为、桀骜不驯,一个克制有度、深思熟虑。我们的思想也常在两个自我间不断地变换着,如嗜酒的人常常想着控制自己饮酒,有时却又开怀畅饮;肥胖的人常常想着减肥,有时却也暴饮暴食。所以,我们要对自控力有清醒的认识。当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有一个会失败,然后胜利的那个就会引导我们前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自我?哪一个对我们生活有正能量呢?进化学和临床医学都发现并解释了这个问题:十万年前,地球还处在蛮荒时代,恐惧和饥饿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大脑将这些印到记忆里,并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也就是大脑最原始的自我生存能力,而后逐步进化,衍生出智慧和计谋,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智。所以说,两个自我,一个是本能,一个是理智。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本能是理智诞生的基础和源泉,理智是有效遏制本能的工具,让人类更好地生活在社会中。不要强行分割两者的联系,它们是决定我们最终行为的根源。

第三,自控力的表现有三种:“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发现,人类大脑前额皮质部位对人类决策事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决定更难的事情”。大脑的前额皮质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位于前额皮质的左部、右部和中间靠下的位置,分别体现为自控力的三种关键行为——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我要做”帮我们解决处理枯燥乏味、困难重重、充满压力的工作。如当你想休息的时候,它会强迫你继续完成今天的工作。“我不要”帮我们控制欲望和冲动。如当你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没有看短信而是盯着前方的路面,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以上两个区域相辅相成,有时候会彼此推波助澜,有时候也会彼此掣肘,一同控制着“做什么”。“我想要”区域的细胞会记录下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着“想要什么”,即你的真正需求,这个区域最终决定你的自控力的强弱,这个区域信号越强,你拒绝诱惑的能力也就越强。即便是所有部分混乱一片,这个区域也会清醒地告诉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常我们做出“同意”或“拒绝”的决定都是由这个区域发出指令的。比如,我们想吃蛋糕、想喝酒、想好好睡觉等,其实你的真正需要是减肥、健康、升职加薪。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人类非常幸运,大脑赋予了我们自控力,也赋予了我们驾驭自控力的能力。自控力的三种表现,我们通常可以驾轻就熟地运用。它帮我们实现目标,远离是非和烦恼,这也是人类优越性的表现。所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控力的效能。接下来我们会逐章分解剖析,希望能帮助你提高自控力,实现目标。第二章情绪自控修炼——控制了情绪就掌控了一半的幸福1.从情绪化中解放自我

情绪化的行为与自控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化自控力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智地看待事物。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情境、降低期望值、延迟满足等手段,减少因挫折而产生情绪化倾向的机会,从而使自控力得到提高。

情绪化,通常指一个人很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出现较大、较明显的情绪波动,也可以说是人在非理性的情感下出现的行为状态。

约翰·A.辛德勒在《破解情绪密码》一书中说:“好情绪产生的影响大多都是正面的,而不良情绪带给人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这一点,保罗·怀特博士就研究证明过。”当我们陷入情绪的低谷时,往往会任由情绪恶化。在生活中,因为情绪一时失控而做出过激行为的人屡见不鲜,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后悔不迭。其实这种时候,我们仅仅需要转个弯,让情绪缓冲一下,让尴尬的状况得到缓解,或者调整一下前进的方向,很多事情就能避免发生。所以,当情绪化来袭时,我们要学会给情绪解套松绑,而不是被它越箍越紧。

20世纪60年代的某个夏日的午后,查理·罗伯斯暗自决定进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偷窃。因为长期吸毒,罗伯斯曾经四处偷窃,作案次数达到上百次。当时他正处于假释期间,他对法官承诺会改过自新,不再偷盗。然而,他的孩子和老婆正需要生活费。

那天,他作案的公寓里住着两名年轻的女孩子,一个是在《新闻周刊》工作的珍妮丝,一个是小学老师艾米丽。罗伯斯之所以选择这个高档住宅区,是因为在上班的时间段里,大多数人应该不在家。令罗伯斯没有料到的是,那天珍妮丝并没有上班。罗伯斯用刀子恐吓她,并将她绑了起来,但罗伯斯没有想伤害她。就在他行窃成功准备离开的时候,艾米丽恰好回来了,于是,罗伯斯也把她绑了起来。

若干年后,罗伯斯回忆当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珍妮丝威胁他,她不仅会永远记住他的长相,还会协助警察逮捕他。罗伯斯原本发誓这一次行窃后将改过自新,但是珍妮丝的威胁让他立刻惊慌起来,并最终在盛怒和恐惧下失去了理智,他抓起汽水瓶将这两个女孩打昏,随后惊魂未定的他又拿起刀杀死了她们。

这件命案被媒体称为“上班女郎命案”,轰动一时。罗伯斯在监狱里度过了长达三十年的岁月,他对自己当时的冲动后悔不已:“当时,我真的快要急疯了。恐惧、愤怒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我感觉自己快要炸了!”罗伯斯与珍妮丝都为自己的情绪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在最后一刻,相信他们都曾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当情绪化袭来时,有些人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什么难听的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这就是过度情绪化的表现。而这种失控的情绪会剥夺我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让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是情绪化的,但是却畏惧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同时,情绪化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让我们接受自我惩罚。因为当你怒火中烧时,令你心烦的人或者事情不会因你的情绪化而有所损失。

张鑫是一名干练而且能力很强的店长,她曾带领店员在一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低谷跃上巅峰的销售奇迹。但是,张鑫也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高兴时,她对所有人都很友善客气;但是如果她心情不好,或者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就会把坏情绪都发泄到店员的身上。

一次,因为没有完成总部规定的销售任务,总经理对大家给予了批评和警告。结果,张鑫回到店里就召集员工开会,狠狠地训斥他们。还有一次,为了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张鑫表示要对店里“全月零投诉、零失误、零违规”的员工给予二百元现金的奖励。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的服务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到了月底,当大家满怀期待地等着发奖金的时候,她却像完全不记得有这件事一样,只字不提。有店员暗示她,她却强硬地回绝了。

在张鑫如此情绪化的管理之下,大家越来越没有干劲了。慢慢地,员工们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销售业绩也开始下滑,张鑫陷入了管理困境……

正如故事里的张鑫一样,我们的心情和行为也会经常受到外界的影响,此时无异于让他人成为我们情绪的掌控者,我们会感到无可奈何、气愤和委屈。事实上,一个成熟、理智的人会及时把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情绪被他人支配,而且会调整好自己,将快乐和笑容传递出去。

我们要想控制好情绪,远离情绪化,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1)认识并正视自身的情绪弱点。我们允许自己的情绪出现低谷,但要做到冷静对待,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影响和伤害到他人。

(2)分析导致自己情绪化的原因。冷静地思考自己出现情绪化的原因,让自己学会全面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3)遭遇情绪化时,不妨尝试转移注意力。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当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时,情绪化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4)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很多时候,情绪化的产生会与欲望得不到满足有着很大关系,我们要正确认识付出和收获的关系,降低期望,平衡心态。2.战胜冲动,驱走心中的魔鬼

冲动是内心的魔鬼,它往往来源于消极的情绪。当冲动来袭时,我们不妨让自己深呼吸,放缓脚步,留给情绪喘息的时间,放慢一拍的效果往往惊人;同时,我们也可以试着让自己暂时转移注意力,焦点被移开后,冲动的力量也会随之消散。

冲动是自我情绪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人情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量,尽管在医学上还没有给予冲动准确的定义,但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情绪,冲动如同另一个自己,它永远存在,偶尔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但这种能量通常都表现为负能量。

记得在200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中,法国球员齐达内在加时赛的最后关头表现出了令所有人感到惊讶的一幕。他居然用头去冲撞对方球员,结果裁判的红牌让齐达内的世界杯生涯画上了句号,也直接导致了球队的失利,将冠军拱手让给了意大利。后来,有消息称齐达内是因为受到对手的挑衅,导致情绪失控,一时冲动做出了暴力行为。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我们都很清楚冲动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却常常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头脑一热做出不考虑后果的事情。心理学认为,冲动的行为是在理性不完全的状况下的内心状态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举动。有调查显示,在杀人的刑事案件中,因冲动而犯罪的比例相当大。因为一点琐事、一句玩笑、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举动,就有可能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是一部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受观众的喜爱。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名黑人勇将,他爱上了元老的千金苔丝狄蒙娜,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手下的旗官伊阿古,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他嫉妒、憎恨奥赛罗,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精心设计了圈套,离间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之间的感情,并造谣说苔丝狄蒙娜与奥赛罗的副将凯西奥有染,还伪造了所谓的定情信物。奥赛罗对此深信不疑,怒不可遏的他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他得知真相后,又在悔恨之中拔剑自刎殉情。

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之所以会做出让自己懊悔不已的行为,正是因为他遇事没有审慎地思考,没有冷静地处理问题,仅凭自己的情绪做出了反应。

培根曾说过:“冲动如同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将同归于尽。”容易冲动的人,通常都很容易被激怒。他们的内心通常较为敏感,自尊心很强,然而,一旦承受能力受到挑战,怒火会在瞬间被点燃,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

同时,我们无法否认冲动作为人类情绪构成的一部分,有其积极的一面。冲动有时就是激情,它也是进步的动力,用它那澎湃的热情引领人类的灵感和创造力。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冲动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美好,它常常使人瞬间失去理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头野牛和一头驴是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吃草。一天,它们在附近发现了一个果园,里面有绿油油的青草、刚刚成熟的果子,这一切都让它们兴奋不已。于是,它们偷偷地进入果园,贪婪地享受着美味的青草和水果。果园的主人对此丝毫没有察觉,但是驴子饱餐一顿后,突然有种想要唱歌的欲望,野牛对驴子说:“朋友,看在上帝的面子上,你能不能忍耐一下,等咱们出了果园,你再引吭高歌吧!”

驴说:“可是,我现在特别想唱歌,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难道不应该支持我的想法吗?”“可是,你一旦开口唱歌,我们一定会被果园的主人发现的,那样我们会被抓住!”

驴并不赞同野牛的说法,反而责怪它根本不体谅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就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歌曲是最动人、最优雅的东西,真遗憾,你居然对音乐一点悟性和热情都没有,唉,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朋友啊!”

驴最终没有听从野牛的建议,开口就唱。可是,歌声刚刚响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