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校本课程中放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04:07:20

点击下载

作者:周燕来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想在校本课程中放飞

理想在校本课程中放飞试读:

在校园放飞理想

唐山市教育局局长 刘绍辉

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从此打破了国家教材“大一统”的局面,实现了课程由统一化向个性化的迈进。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研究所形成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为本,重点围绕地域文化、办学特色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组织设计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智和动手协作发展。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强调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相适应。不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课程开发需要,而且要求教学评价也要适应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互动性给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要科学判断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感情,从而来理解课程、感悟课程、掌握课程。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我市不断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校在认真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的校本课程,建成了一批省级校本课程实验校。为指导全市校本课程开发科学规范,唐山市教育局于2011年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确立了“整体谋划,分层管理,典型示范,科研指导,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命名了105所校本课程实验校,开发实施的优秀校本课程达一百多门,主持的《区域性推进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写《理想在校本课程中放飞》,其目的就是对近年来全市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成果进行集中展示。《理想在校本课程中放飞》一书分为八个篇目,全方位展示了在地方文化、学校办学特色、探究世界、巧手制作、传统文化等方面校本课程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倾注了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我市校本课程打上了深深的唐山烙印。皮影、评剧、乐亭大鼓、泥塑,充分反映了唐山地域传统文化艺术;唐山陶瓷、走进家乡工业园、低碳生活、满族风情等紧贴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剪纸、书法、科技遨游等充分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可以说,唐山经济社会、传统文化和特色办学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也为唐山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特色校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对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此书激励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校本课程探索和实践中,更加注重研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校本课程的魅力,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倡导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

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亦然。但只要大家解放思想、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奋勇前行,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思考与指导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唐山市教育局 周燕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是建设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不仅仅满足书本知识的积累,而且能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沟通,实现不同潜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特色的凸显。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已有一段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二三年来,其中一个重大的变革就是推进了三级课程管理和开发。200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到现在为止仍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是第一次以国务院的名义提出了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回顾校本课程的由来,我们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国家还处在没有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就开始了初步的探索。1973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辖的教学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就组织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这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要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什么要提出这件事情呢?因为有这样一个背景,西方国家在推进科技进步过程中感觉到学校教育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集权式和非集权式管理的国家,大家都取得了一个统一的共识,就是如果对学校课程实行过于僵化统一的管理,不利于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爱尔兰的这次会议上有两个专家,提出了两个观点,值得我们记住。一个叫菲吕马克,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和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课程活动。还有一叫麦克米伦,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这两位专家的定义基本上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内涵,开发的途径,实施人员主体。1974年在日本,召开了一次国际课程研讨会,校本课程也成为大家重点讨论的议题。可以说。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探索,是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的重点话题和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美等国家进一步把教育竞争作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把调控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而加大了对学校和课程的集权控制,使课程的国家统一性增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在改革与创新的大旗下得以不同形势的发展和提升。特别是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脚步的加快,社会公众和政府对于学校创新课程的开发给予了更加强烈的关注,寄予了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期待和厚望,从而使各国不同统治机制下的学校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以校本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多元课程建设、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等风起云涌,兴起了一次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中明确了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思想,在课程计划规定中,学校选修和活动课程的比例占到全部课程的20%到25%,给了学校和教师学生广阔的空间,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那么,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推进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首先我们来说相同的地方。编制课程的前提是,从知识论、文化论和学习论等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确课程构成的几个关键性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基本内涵,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课程,都应该具备以上条件和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标准,然后就是它的实施方案。2012年初,唐山市制定出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指南,其中把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作为了重点。方案中包括课程开发的教材编写、课时保障的设定、学生活动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等内容。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课程来管理,与国家课程有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来说它们的不同。作为国家课程来说,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设计和评价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课程主体就是国家的权力部门,由国家机构教育部来确定课程标准,主导实施和进行评价。第二,设计标准和范围全国同一。国家课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知识、技能和价值取向等导向符合国家统一意志,包括哪些东西选入教材都由国家专家来确定。第三,国家课程的运行程序是自上而下运行。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对课时计划进行统一安排,包括督导评估也由国家统一组织制定标准,统一推进。

相对而言,校本课程在主体设计、实施程序、运行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第一,课程设立是在民主环境下,自下而上自主诞生。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共同参与课程的编制,由教师来申报,由学校相应的课程委员会进行民主决策,确定课程是否可以确立。确立以后,课程标准等由学校统一制定。南方某师大附中的校本课程达到了几百种,全部由教师和学生申报。如一个很小的问题——关于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个学生提出来了,我生活中涉及很多光的问题,我们家玻璃是否透光,近视眼、花眼的一些原理,眼镜的原理,等等这些东西,可能作为一个课程来开发。老师和学生来共同设计课题,然后学校认为可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签字以后,报到学校课程委员会进行审定,多数同意了,就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第二,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不同,侧重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共同提高。立足于活动的开展,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国家课程现在努力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但更多的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校本课程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变化,唐山市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堂模式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状态,学生动手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创造,合作探究的实验场所和实习车间。有关陶瓷的校本课程中,不仅有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有陶瓷的制作,师生们用双手拉坯、绘画、烧制,实现了脑手的有机结合,艺术创造和手工操作的完美统一。第三,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活动呈现和实体物质展示为标准,注重物的活化与量化,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动手感悟,而淡化了成绩的排序与记录。第四,课程实施场所和范围的开放,围绕学生活动生发开来,可以不断进行延伸和拓展,走出课堂成为主要的实施方式。如唐山一所小学的花卉栽培课程,学生由对单一花卉植株的观察培养,到最后延展到各种花卉的采集、培植,到利用所培养的花卉对校园的绿化美化,整个校园到处都是师生自我培育的花花草草。它是完全一种开放式的,通过这样一种升华,把整个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活动相结合,最后走向社区,走向市场,走向科研院所,实现各种实践的完美结合

在校本课程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呢?第一,要注意开发的有效性。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包括我们所住的区域文化特征、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所来自的社会群体,等等。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心理需求。从知识论、文化论和学习论等方面的进行思考,校本课程的实施绝不是简简单单编写一本或一套教材所能解决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体化特点。好的校本课程,包括课程的设计、学生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内容非常全面清楚。因此,一定在设计之初就关照课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第二,要注重考核评价的多元性。实施主体是师生,实施方式是集讲解与讨论、观察与实践、课堂上与课堂外等多元的复合,所以单一以纸笔测试的考核方式已难以完成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认定,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既有作品实物等物化的东西,也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潜象化内容,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维解读中来考量,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多元开展评价。第三,要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校本课程开发不能盲目追风,灵活和实用可以作为初设时的特点,但一旦进入正常程序以后,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基础,作为一个学校文化来打造,以体现文化的延续和持久。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自主空间也很小,一个校本课程的确立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很大的,如果短期内就变,一年两年就抛弃,只能造成浪费,也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关于加强全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

唐山市教育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基础教育不断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校在认真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一批省级校本课程实验校,初步开发了体现唐山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门类。为顺利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实施,促进课程改革深化,特制订本意见(试行)。一、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以改革精神、创新意识推进此项工作。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丰富课程资源,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师生共同进步的原则,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重点围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协作意识,组织设计各具特色的集体性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心智和动手协作发展为根本目标。各校要优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本校、社区及其他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协调一致的原则,要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要正确处理三级课程管理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校本课程的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但不要局限于某一地域范围,要体现开放性;既要根据地方的传统,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体现时代性。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丰富资源,要结合唐山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开发课程内容,把唐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近代工业、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等融入校本课程。目前我市各实验校已开发出一批具有唐山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玉田泥塑》《玉田剪纸》《乐亭皮影》《古今滦州》《腾飞的凤凰——唐山》《唐山陶瓷》等。还有体现学校传统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集邮》《爱的教育》《海的文化》《合唱》等。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提高。

1.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对课程进行总体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四部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的实施建议。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应规定课程的具体内涵,比如陶瓷的文化传承,陶瓷的工艺制作等,还应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围绕传授知识,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课程的实施建议中,应明确规定课程的课时设置、活动设置、作业布置等内容。

2.课程的设计、申报和审批。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体现全员参与、民主选定的原则。每个教师、学科组或学科交叉教师协作组均可立项校本课程项目。项目一旦立项,由学校组成评审委员会或相应组织,成员包括校长、一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家长等,对所立项课程进行论证、评审,每次评审的立项课程不应少于五个。在论证评审中,应坚持一是要确保校本课程内容能体现有意义、有活力、富有地方特色等特点,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确保课程的门类和数量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评审,确定本学校一个学年或几个学年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立与实施,采取优胜劣汰,定期更新原则,对不再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要完善充实,光大提高,做成学校品牌。对难以落实,师生兴趣不高的课程要及时淘汰。

3.教材编写及开发方案的设计。

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培训,指导校本课程开发者设计编写课程材料,其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主讲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及教学材料、课程内容。其中,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教材的开发编写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做到主体活动以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社会实践为主;可以与科技创新等活动相结合。

为便于操作,各地各校可以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应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等内容。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

明确课程设置要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应以选修课为主,以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为主。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综合和提升的机会。课时计划按照《河北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对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二节,学校可根据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

2.教学行为。

学校要依据校本课程标准以及指南、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积极发动广大教师开发、申报课程项目,关注课程建设。加强备课管理,防止单一的备课模式,教案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合作与协调、特别是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交流。教师的教案设计应体现个性化、科技化,注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3.教学方式。

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积极探索班级集体授课之外的教学形式,如采用观摩、实验、创作、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可突破班级界限,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以课程分别编班开展教学活动。

4.考核评价。

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重视学生作业、作品、汇报等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校本课程的考查可采用考试、实验、调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成绩以等级呈现,要防止单一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的做法。特别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特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四、校本课程的管理

1.为有效推进我市校本课程工作的实施,各县(市)、区要在今年十一月底前推荐二至三所学校,上报相关材料;市教育局将在年内评选确定首批校本课程实验校及重点校本课程,保证课程门类和数量多样化的设置。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全市校本课程经验交流和优秀成果的评选活动,把各县区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重要工作。

2.各县区在制定本地区课程实施方案时,应将校本课程的推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做出整体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努力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空间和条件。要指导和帮助学校从学校的条件和能力出发,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要抓重点,抓典型。要建立县区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审议各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学校应制定本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教导或教务部门应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检查、评估等具体管理工作。要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要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基地等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教师培训与对外交流等应有经费保证。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主要有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教师奖惩、教学常规管理、实验室管理、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审议、校本教师培训等制度。2011年10月

区域经验

建设高品位校本课程,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

路北区教育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行动计划》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有力保障。

唐山市路北区坐落于唐山市主城区,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5所。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区坚持开发并实施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区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一、整体设计,分层推进(一)健全组织,制定有效制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2006年8月,随着新课程试验的开展,“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课程进入校园。为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成立专门组织,建立了一支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的顺畅。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教研室为下设办公室。学校也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我们提出增强三个意识,即领导的协调意识,成员的服务意识和教师的精品意识。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保障经费、人员、设施到位,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中小教研室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地区特色和学校特色,坚持以发展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第三,校本课程的认定,先由教师选好课题,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报区中小教研室审核后确立;第四,课程开发教师要认真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并交学校教导处审阅、存档。第五,学校要认真排出校本课程表,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教师对设备和资料的要求,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第六,学校要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案,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二)根据实际,自主选择课题

经过不断地调查、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体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国家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地域环境的特点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相结合。

1.由国家课程拓展延伸,形成校本课程。

鹤祥实验小学从数学学科中延伸的《思维拓展》校本课程,设计了趣味数学、生活数学、探索数学、玩转数学等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让学生从课本和课堂走向课外,在活动和生活中进行想象、探索和创造。

兴盛丽景小学从语文学科中延伸的《快乐读书》校本课程,通过“唱、跳、画、讲、评、演”等不同的形式,创设快乐读书的教育情境。全校同学会做的“弟子规”体操、“三字经”游戏,各班的“古诗新唱”、诗情画意的诗配画,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比赛等,都使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2.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打造校本课程。

唐山被誉为“北方瓷都”,天元小学的《陶艺》校本课程依托地域、师资、硬件等优势,把陶艺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带领学生到隆达骨质瓷厂参观考察,了解更多的瓷都文化历史,亲身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他们带领学生走进唐山市中国陶瓷博览会的现场,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陶醉美之余,亲手做出精美作品。2011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西窑第二小学的《唐山文化》、七十号小学的《纸影戏》等也都作了很好的开发设计。

3.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

外国语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有国际视野的永远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学校按照同心圆方式,以地域文化为原点,由近及远,按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这一主线,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综合主题学习。

光明实验小学坚持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中心”,系统构建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特色,他们构建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了方案指导下的三十六个学习实践内容和五个校本活动项目。(三)搭建平台,活动促进发展

2012年3月,路北区第三届“校长论坛”如期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校长们参观了区内十几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成果作品,观看了学生活动,最后就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校长们各抒己见,分别就自己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或进行质疑,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使很多问题逐渐明朗起来,如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的关系,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的区别,校本课程在学校应发挥的作用等。此次校长论坛,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一步走向深入。

2012年10月,唐山市校本课程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的十四所学校参加现场作品展,鹤祥实小、天元小学、光明实小三所学校分别进行现场课展示,光明实小的经验作为大会交流。教研室对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把关,帮助学校梳理汇报思路,对展示课的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都进行了科学定位。全区所有学校的校长和教学领导参加此次会议,大家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现场会的召开,在“主题性”和“实效性”方面引领了我区校本课程新的发展方向。

2013年11月,我区荣华道小学代表唐山市参加了河北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该校的“环保教育”特色活动经历了十几年的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学校于2009年确立了《绿色未来》校本课程,这次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参加使学校的校本课更加规范、科学。我们把此次省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刻录后分发各校,大家认真学习,从而真正提升自身学校校本课的质量。(四)科学评价,管理把关定向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和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即课程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为了使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加科学、完善,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校本课程方案是教师编写的实施课程的一个规划和蓝图,它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预期的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资源的安排、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等。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诊断其是否成熟可行,从而对校本课程做出鉴别和选择,为进一步的课程修正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

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实施成果等进行的评价。它应该是形成性的评价,以利于对校本课程的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完善,教师教学进程的不断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二、面对问题,制定举措(一)面临问题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面对基础课程改革的提速,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凸显薄弱。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单一课程体制的影响,教师过分依赖统编的教科书,缺乏课程意识。面对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因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多的偏差,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

2.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需求和选择。然而,很多学校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的意识,这就导致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学生围绕教师转,不少学生都是被迫选择。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3.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与评价体系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更多成型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在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方面,许多学校没有摆脱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实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本课程的实践性、趣味性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校本课程的开设还只停留在课表的安排上,而没有真正实施。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价,由于教师评价能力欠缺,因此存在着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够严密等问题。

我们开始认真反思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在全国各地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出现。由于我国目前校本课程的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思想观念的转变、行为方式的改革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突破瓶颈,使校本课程真正发挥其自身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断思考。(二)采取策略

1.制定科研课题,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我区的校本课程申报了省十二五课题,并且成立了由局长、校长、骨干教师等几十人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我区还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博士亲自指导课题研究,通过对课程各个环节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科学、规范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我区骨干教师队伍,亲赴东师大,聆听专家指导,深入课改实验区调研,结合自身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这样在很大程度地上弥补了教师理论水平薄弱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在专家指导下编写校本教材,我们要求校本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又要注意不同年级教材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理论水平。到目前,上百套全新的校本教材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基本完成。

2.注重实践研究,在实践和反思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实践中,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搜集处理信息,实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师们初步探索出了不同内容层面,不同形式的几种课型。其操作规程和实际意义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论证与完善。先进的理论引领,正确的实践验证,科学的数据分析,使校本课程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三、常抓不懈,形成特色

目前,路北基础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格局,建立起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区开发的校本课程涉及唐山文化、传统文化、人文教育、劳动教育、环保教育、艺术教育、特色学科等多个领域。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了探索的舞台。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了广泛的能力,塑造更健全的人格。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教育在发展,课程在改革。我们将加大探索研究力度,不懈追求,努力使我区各单位的校本课程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宽松而优越的教育环境。

精彩在校本课程中绽放,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

路南区教育局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路南区教育局积极推进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始终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区各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的指示精神,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目的,坚持立足本区优势,利用地区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师资优势,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我区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校本课程也让我们不断更新认识、收获体验、发展提高。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它又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全力探索,为确保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成立了由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小教研室人员为小组成员。学校也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年级组长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开发小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开发的总体安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评比考核等工作。二、确立思路,整体推进

经过精心研究,反复学习,多次调研,我们确立了“区域统筹、学校自主,点面结合、多元发展”的思想。体现在:第一,区域统筹。教研室根据我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统一思路,努力做到区域统筹:一是整体把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管理和评价工作。二是要求学校应制定本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建立一套完善的校本课程申报制度,同时把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以便我们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落实在理念引导、协调研究和服务督评上。第二,学校自主。我们要求每所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发展需求、学校课程资源现状、办学理念、办学传统以及学生自身需求等实际情况来自主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三,点面结合。我们首先确立了以胜利路小学、双新小学、郑家庄小学、燕京小学等我市小学第一批校本课程实验校为龙头进行实验,在全区推广他们的优秀经验。第四,多元发展。学生的需求不同,决定了作为校本课程在领域上必然要宽,给学生个性化选择的空间。我们要求各校在规划和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尽可能做到学习领域多元、课程内容多元、实践方式多元。三、课程开发,百花齐放

根据以上思路,经过几年来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反思,各个学校都精心设计,涌现出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凸显办学特色的学校。(一)以“让课程适应每个孩子的发展”为理念,把握校本课程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福庄小学和实验小学把校本课程确定为礼仪教育。他们认为:中华民族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小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

燕京小学开发的《中华经典诗文》校本课程,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二)在继承课程传统中进行创新,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系统规划学校的课程

双新小学的集邮校本课程是在该校已经坚持了20多年的集邮兴趣小组上开发的。从1984年开始该校成立了集邮兴趣小组,把集邮活动引入校园,将其作为开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20多年来,集邮文化积淀成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成为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因此,在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内涵的导向下,该校把编写的《集邮伴我成长》校本教材确定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学生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每年级分上下册),每周一课时;一至三年级主要是认识邮票,四至六年级加入集邮知识、邮票赏析、邮票设计、精彩校园(本校集邮活动、集邮长廊等)等板块。(三)把“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理念与区域文化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培育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

胜利路小学将陶艺制作由选修课发展为必修课程,并集各方资源于一体,全力开发《唐山陶瓷》校本课程。从悠久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将陶艺制作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深受各年级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学校建立了陶艺专用教室,配备了拉坯机、泥板机、泥条机、喷釉机,自行设计制作了唐山市第一台实验用电窑——胜利窑,购置了大量的陶泥和釉料。在师资方面,还聘请了三名兼职教师,唐山大学艺术系陶艺工作室主任程红璞老师、唐山陶瓷研究名家、收藏家黄志强老师、田家窑第十三代传人田景儒老师,就唐山陶瓷历史、唐山传统陶瓷工艺、陶艺技法等内容进行定期指导。这门课程继承和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区域交流,更上层楼

目前我区各小学开发了三十余种的校本课程,不仅有传统体育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还有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的第二实验小学的乐亭大鼓,燕京小学的评剧以及阅读与欣赏、科技天地、童声合唱、烙画、葫芦丝等等。

丰富的校本课程为我区的教学增添了活力,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权利与空间。为了更加完善各校的校本课程,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2012年4月,我区举办了路南区校本课程展示周活动,区教研室带领各校领导班子深入逐个学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细微处学习感受各校的好经验好做法。2012年6月,我区举办了路南区校本课程经验交流活动,活动包括学校经验交流、教师经验交流、学生活动展示等项目。思想的碰撞产生奇妙的效果,很多苦苦困扰学校校本课程进程的问题,在思想的一次次碰撞和交流中得到了启示和解决,促进了我区校本课程的进一步深入。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校本课程在良性轨道上运转,我们还多次聘请各级专家来我区。市小学教研室以主任为首一行人多次来我区进行指导,从校本教材的编写到具体课程的指导,路南区的校本课程发展中撒下了他们太多的汗水。

2014年7月4日下午,我们请来市小学教研室主任在万达小学为领导和老师们作了以“让校本课程彰显特色,滋润学生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讲座阐述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实施的背景;为什么实施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怎样选定校本课程;校本内容课程设计;校本课程的实施;国内外校本课程的优秀案例;唐山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等。此次讲座使我区领导和老师们受益匪浅。五、全面发展,成效初显(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丰富的校本课程科目,为学生提供了课程选择的空间,学生的需要第一次被课程开发者摆在这样重要的位置,学生甚至直接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万达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校长和教师自以为学生最迫切需要的是时下最热门的外语、机器人开发之类,然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第一需求是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被人接纳。因此学校调整计划,开出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校本课程。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校本课程涵盖的知识是丰富的、有趣的,十分受学生欢迎。相对于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的学习很多地采用考察、调查、研究、设计与制作等,将教学发生的空间延伸到了校外。这种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正迁移的作用,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态度都认真多了,无形之中也营造了一种弥漫于校园之间的浓浓的学习氛围。

3.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校本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演讲、扮演小品、实地考察、采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兴趣特别高。即使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这些展示自我的活动上也显得十分活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获得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教师专业化在校本课程中得到发展

1.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发展。校本课程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以建设性的态度、创造性的劳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开发教材、总结经验、拓宽途径。在实施校本课程中,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必须构建新的能力结构,不断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平,从而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三)学校特色逐渐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学校实现其教育理想的舞台,办出了学校、课程的特色,营造了个性化的学校文化。通过对社会上各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多的社区人士、家长共同参与到了学校课程建设中,改变了学校封闭办学的面貌,扩大了学校在社区的影响,赢得了外界的好评,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全力推进区域教育发展

开平区教育局

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平区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健康发展为旨归,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为要义,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加大研究力度,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开平地域的校本课程建设之路。一、科学统筹,顶层设计

2011年10月,唐山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并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全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在我市大力推进实施校本课程。如何在我区内落实此项工作?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完全下放给学校,还是加强区教育局的引领?经过全面、细致的思考,为了避免学校之间的雷同开发、缺乏科学专业的低水平建设,区教育局决定在尊重各校自主开发意愿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统筹、整体设计。(一)完善组织,科学规划

校本课程开发以校为本,需要学校主体的积极参与。在区域管理上,必须以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推动此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2012年1月,开平区教育局下发文件:《关于在开平区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同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教研室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的“开平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同时各校也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级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保证课程开发的科学、规范,开平小学、大丰谷小学等学校聘请东北师范大学、唐山市师范学院教授为专家,亲临学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二)健全制度,强化学校发展的自主和有为

行政推进制度先行。2012年2月开平区教育局又出台了《开平区校本课程开发保障制度》,保障各校经费、人员、设施到位,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障。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区教研室又拟定了《开平区开发审批制度》《校本课程评估标准》《学校校本课程评估方案》等,规范了校本课程的审批和评估等环节。评估方案注重以课改的价值为取向,以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强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三)充分调研,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地域特色,学生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目标。

开平区历史悠久,煤炭、建材、化工、陶瓷等是本区的主要工业产业。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冀东吹歌、冀东秧歌、皮影”等民俗文化。这些为我区各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依据市教育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开平区教育局指导各校对本校地域文化和各校学生爱好进行调研:例如大柳树小学、水库小学、六十中小学部地处陡河之滨,学生浸渍在陡河文化之中;唐马路小学、开平小学家长大部分来自周围各陶瓷厂,陶瓷文化有了依据;夏庄回民小学地处回族聚集地,回族文化需要传承。第一实验小学、陡电小学学生对剪纸、中国结感兴趣;贾庵子小学、王千庄小学、安各庄小学对皮影、剪纸、评剧等唐山文化感兴趣。第二实验小学、孩儿屯小学、西尚庄小学地处农村,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需要传承,大丰谷小学学生崇尚科学文化与精神等。

在此基础上,教研员深入到学校,与教师、学生座谈,探讨各校校本课程推行的可行性。一批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学生喜爱,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由此应运而生,如:大柳树小学开发的《陡河文化》,夏庄回民小学开发的《回族文化——爱的教育》;唐马路小学开发的《盘画》,开平小学的《陶塑文化》,第一实验小学的《中国结》,税钢小学的《剪纸》等等。二、分层推进,整体实施

全区各校师资水平、教育文化、学校管理均有差异,决定了校本课程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要加强区域的协调与引领,促进各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一)示范校先行,榜样引领

区教育局的系列举措激起了各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一批有基础的学校率先开发出了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2012年2月,唐山市开平小学、唐山市唐马路小学、唐山市贾庵子小学、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唐山市税钢小学等六所学校被评为首批“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实验校”。2014年9月,唐山市大丰谷小学、唐山市康各庄小学、唐山市唐钱楼小学等三所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试验校”。榜样示范带动了其他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孔子说:“见贤思齐”,示范校的崛起,让其他学校受到了触动,也树立了其他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信心,全区逐渐掀起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截止到2014年底,我区24所小学共开发校本课程106门。现在还有21门课程处在前期调研和开发之中。(二)活动引领,以点带面

以校为本不等于闭门造车,必须要加强校际间的联动,在彼此切磋、交流中,不断完善各自的校本课程建设。教研室以系列教研活动保障课程推行的科学性。

1.2012年1月,区教研室召集各校校长在税钢小学开展了“开平区校本课程推进现场会”,观摩税钢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研讨下一步我区推进校本课程实施的措施。税钢小学学生们一幅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一个一个憨态可掬的石头脸谱、一尊一尊可爱的葫芦娃娃令与会人员爱不释手。税钢小学的成功做法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以生为本”,“以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实施思路,为我区其他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2.为进一步探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2012年11月,区教研室在开平小学组织开展了全区校本课程课例研讨。市小学教研室主任亲临指导并作现场点评。活动中,唐马路小学宋雅静老师执教《蛋壳画》,开平小学王丽萍老师执教《花之语》,两节课体现了我区校本课程推行的成果,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实在了课堂教学中。

3.2013年12月,全区校长参加大丰谷小学承办的“河北省校园文化现场会”。大丰谷小学的“科学家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作品令与会人员交口称赞。

4.2012年11月,唐山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唐山市校本课程成果展示现场会,为了向兄弟区县学习,我区组织了全体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会上我区税钢小学等六所学校参加成果展示。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陈颖还做了《中国结——蛇结》的课例展示,开平小学吴丽新校长做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汇报。我区的校本课程实施成果也得到市局及其他区县领导、老师的好评。三、过程指导,科学评价

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估我们采用学校自评和区教育局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学校自评的主动意识、务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是督导评估是否有效的关键。学年末,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等,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获取对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信息,并及时根据评价信息调整发展规划;区评估则以教研员蹲点的过程性评价及学年末的成果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关注发展变化,关注因地制宜。结合学校自评及区评估的情况,教研室会在年度末对各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形成文字材料,指出各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优点、不足并指出发展方向。对形成特色的,有推广价值的学校,及时宣传其成功的做法。四、收获与思考

几年来的实践,使开平区在整体上落实了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课程管理,推动了全区的课程改革步伐。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广大教师落后的课程观,课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摸索和逐渐的积累。因此,校本课程需要通过实践进而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开平区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迈出了第一步,今后,还需进一步强化管理,科学操作,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力求再上一层楼!

深入指导,加强管理,全面推进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丰润区教育局

课程改革推进已经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所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追求、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确实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育学校的独特精神文化的重要凭借。它能够实现学校之间从“办学差距”向“办学差异”的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均衡。

作为河北省首批课改实验区,丰润区教育局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组织学校扎实、深入地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培树典型学校,推进典型经验,强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使得校本课程的区域推进工作收到了好的效果。一、组成研究指导团队,帮助学校从多角度开发校本课程

怎样从本校资源中挖掘优势资源并建构起具有本学校特色的课程项目?我区教育局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各学校资源实际,帮助指导各学校从多种途径去开发校本课程:(一)指导将原有的传统教育活动项目进行固化

丰润西实验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读报活动,1992年曾经被团中央、文化部、全国妇联、新闻出版署联合评为读好书活动先进集体,组织学生读好书,是西实验小学二十几年的教育传统。

研究团队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一起研究,确定了《阅读与欣赏》的校本课程项目:按照学生阅读欣赏的水平,分年级安排阅读书目,设计安排读书与实践活动,开发出了一门确保学生在六年内能够至少读三十本整本书的读书课程。在西实验小学探索了这样的思路之后,研究团队又分别在丰润区的丰登坞小学、杨家营小学、杨家铺小学、公园道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针对学校原有的“孝道教育、红色教育、成长教育”特色活动进行了系统挖掘,分年级进行项目安排,使其成为分年级、分阶段系统安排的活动性课程。(二)指导学校系统整合学校第二课堂活动

丰润区东实验小学过去曾经开设了“器乐、歌唱、舞蹈、书法、演讲、绘画”等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但是,过去的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培养少数尖子生”的项目。研究团队按照课程开发要求,一方面根据学校对学生的兴趣科目调查结果,拓展了兴趣项目;另一方面,对每一项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变过去单一的技能学习为知能情趣学习体验的系列化课程。

依据东实验小学的做法,团队成员又针对区内王官营小学、岔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