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05:19:03

点击下载

作者: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学养猪技术

科学养猪技术试读:

前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人均占有猪肉数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因此,养猪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动物性食品和菜篮子的供应,而且也影响着CPI指数的变化趋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国家的安定团结。因此,几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养猪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过去那种“一根绳、满地跑、土墙圈、粪水澡、冬天雪、夏天浇、喂头猪、一年交”的状况已经被“铁饭碗、高丝床、小包间、保温墙、自来水、全价粮”的集约化、机械化和科学化养猪工厂所代替。从全国范围讲,猪的出栏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25%上升到2014年的157%,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企业达6713.7万个,占50%以上。

虽然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但并非养猪强国,和养猪业发达的丹麦、美国、加拿大、德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①出栏猪的胴体重小,仅为美国的82.67%、加拿大的84.31%和丹麦的92.15%。②猪的繁殖产仔率低,如丹麦每头母猪年产2.25胎,每头母猪年均断奶仔猪30头,在31天的哺乳期,断奶重可达7kg以上,而我国这几项指标相应为不足2胎/年、15头/年和5kg/头。③猪肉生产效率低,饲料消耗多,肉价偏贵,例如丹麦料/肉比为3:1,德国为2.5:1,我国约为4:1。由于上述原因,丹麦的猪肉批发价为9.6元(RMB)/kg而我国高达14元/kg。④猪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偏高,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为了提高我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猪种改良、免疫防疫、母猪补贴、资助发展规模化养猪场、定点屠宰、用储备肉调节市场猪肉供需矛盾等,使养猪业多年以来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状况得到遏制,人民群众基本可以吃到放心猪肉。最近农业部提出的《2020年发展规划》指出:要使国产猪肉产量达到5663.2万吨,比2013年提高3%,猪出栏率稳定在150%,猪胴体重达到82kg,每头存栏母猪产仔16头。一句话,就是在稳定存栏量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养猪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我国养猪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化,实现“养猪强国”的目标,确保市场猪肉供给稳定、价格合理、质量可靠,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本单位及西安乐民反刍动物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科学养猪技术》读本,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生猪养殖上迫切需要解决的120个问题。全书共分十个部分:

一、养猪概况

;二、猪的经济类型、品种和配套系;三、公母猪的鉴定和选种、选配;四、猪的经济杂交;五、母猪的配种、怀孕和产仔;六、仔猪断奶前后的养育;七、生长育肥猪的养育;八、种公猪的养育;九、种母猪的养育;十猪场的设计建设和环境保护。附录部分包括:不同阶段猪的营养标准和猪常用饲料营养成分表。

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力求紧跟国内外养猪业的发展形势,联系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企望能配合各级政府帮助养猪企业和养猪专业户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由于篇幅和作者水平所限,疏漏和错误之处难免,恳请读者予以指正!编者2015年6月18日一、养猪概况

 

1. 目前国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2012年全世界猪的总存栏量约为12.09亿头,猪肉总产量约为10252万吨,比2005年增加15%。猪的平均出栏率为130%,每头存栏猪的产肉量为98千克。人均占有猪肉15千克。

丹麦是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的国家。2013年出栏生猪2910万头,屠宰加工2677万头,占出栏生猪的92%;出口生猪2000多万头;猪肉产量314.3万吨,为世界猪肉总产量的3%。丹麦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5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占猪肉总产量的85%。当年丹麦人均消费猪肉为280千克。

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第2养猪大国,2012年末猪的存栏量为5600万头,其中种猪370万头,猪肉总产量1050万吨,人均消费猪肉35千克/年。

2.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数量最多、猪肉总产量最高的国家。据资料介绍,2013年末,生猪存栏数量4.74亿头,约占当年世界生猪存栏数量的50.9%;猪肉产量5493.0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3%;出栏数量71516万头,占世界的48.6%。人均占有猪肉36.2千克。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8600万吨,其中猪肉就占65.9%。由此可见,养猪业的发展状况和猪肉的市场供应状态,不仅关系到国民的蛋白质营养和生活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CPI的上升幅度以及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

3. 世界养猪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猪肉生产方向随消费方向的变化而转变

20世纪40~60年代主要为脂用型猪和鲜肉型猪,由于消费需求的改变,70~80年代逐步向瘦肉型方向选育,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约克夏猪的转型和巴克夏猪存栏量的减少。目前由纯瘦肉型向“优质风味型”转变。(2)猪肉取代牛肉,已成人均消费最多的肉类

例如1977年牛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为37.7%,但到1989年已下降到30.7%,减少了7个百分点。同期猪肉从占到肉类的35.4%上升到38.96%,增加了3.56个百分点。这种变化是与人们的消费心理变化以及瘦肉型猪的推广普及分不开的。(3)瘦肉型猪成为主要品种

几个著名的瘦肉型品种,如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已成为不少国家的当家品种;以这些品种为基础,通过纯系猪培养和不同的杂交组合,除了生产二元、三元和终端轮回猪以外,还形成了几个优良的配套系猪种(如PIC配套系、达兰配套系、斯格配套系及伊比得配套系等)。通过这些杂交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了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改善了猪肉的风味,并进一步降低了养猪成本。(4)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养猪业紧密结合,推广2个阶段或3个阶段流水线养猪流程,使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小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使用高架产仔栏和护仔箱,对母猪的限位栏饲养,保育猪的全进全出以及肥育猪的标准化饲养,极大地提高了仔猪成活率及保育猪和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肥育)速度,提高出栏率和产肉量。(5)全价配合饲料的推广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生长用途猪的营养需要

尤其是猪对限制性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需要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益生素等的需要,已经被广泛用于配合饲料的组成中,以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效益。(6)增加猪的抗病能力

为了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少国家(如欧盟)已停止向猪的配合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同时,加强程序免疫,采取注射、吸入及饮水等措施,定期给仔猪补充铁和铜;预防猪瘟、丹毒、肺疫、蓝耳病、无名热以及链球菌等传染性疾病。

同时严格限制在猪的饲料中使用“催长剂”(如瘦肉精)和激素等外源物质。(7)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丹麦提出,每个农场饲养的生猪数量不得超过1500头种猪或15000头生猪。当一个农场达到了这个标准的1/2时,政府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估,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继续扩大。同时,对猪所排泄的粪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000年末,欧盟又作出了一项决定,为了发展有机肉品,保护动物的福利,准备从2013年元月起,在欧盟成员国内禁用母猪限位栏,改为舍内群养。为了搞好养猪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关闭一批小猪场,合并建设一些大型猪场。

4.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形势及特点是什么?

(1)在波澜起伏中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栏猪6500万头,每年出栏5000万头,出栏率为77%;猪肉总产400万吨,每头存栏猪产肉80千克;每年人均占有猪肉仅为10千克左右。1973~1975年间,我国猪的存栏数量达到26397万头,出栏16980万头,猪肉总产达到8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2005年,猪肉总产量突破5000吨,达到5009吨,为1961年的31.18倍;从2004年开始,我国人均占有猪肉超过36千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但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养猪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粮食生产波动,饲料价格、疫病流行和市场需求等变化的影响,养猪业每隔4~4.5年就会出现1次波动。结果形成“杀青弑母”,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市场仔猪供不应求以及猪肉大幅涨价,形成规律性地恶性循环。(2)品种改良和肉的质量逐步提高

我国有许多地方品种和杂交改良品种,如东北民猪、八眉猪、北京黑猪、关中黑猪、宁乡猪、金华猪、汉白猪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猪多为脂用型和腌肉型,其瘦肉率一般偏低、生长速度偏慢、饲料报酬率不高等原因,这些猪种已不能完全适合现代化瘦肉型猪生产的需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大中城市就开始从国外引进大型的瘦肉型猪种(约克、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和当地品种进行杂交,或用引进的品种,按一定的方案进行品种间杂交,生产二元、三元和终端杂交猪,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一些大城市已在开展杂交和引入配套系猪种的基础上,选育适合本地区的瘦肉型猪种(如北京猪)。

通过30多年的持续工作,我国生猪的品质已有大幅提高。出栏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75%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37.6%;6月龄猪的出栏体重平均达到90千克。平均瘦肉率达到52%左右,料/肉比达到3.0左右。(3)猪的全价配合饲料逐步推广,猪的营养得到全面改善

2008年全国消耗猪料44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平均每头存栏猪消耗约100千克。配合饲料的合格率达到88.6%,基本上可满足各个不同年龄段和生理阶段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需要。(4)养猪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完善

除了上述在育种和营养方面采取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外,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克隆、冷冻胚胎和胚胎移植)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猪的繁殖和饲养管理方面也有较快发展,特别是工厂化养猪业的兴起,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猪的饲喂、环境控制、饮水、防疫以及粪污处理等方面。正像群众总结出的顺口溜所描述的那样,从“一根绳,满地跑,土墙圈,粪水澡,冬天雪,夏天浇,喂头猪,一年高”,转到“铁饭碗,钢丝床,小包间,保温墙,自来水,全价粮”。(5)养猪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不断加快

据资料介绍,2008年养猪的规模化(存栏量≥300头)已达到48.4%;产业化的养猪组织有7万多个,占50%以上。全国已建成以中原和东北为主的生猪产业带。(6)养猪观念已发生变化

养猪观念开始变化,已从农家经营的副业状态和“养猪不赚钱,只看地里田”的附属地位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一些地方已建成的工厂化万头养猪场已成为支撑当地肉类加工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如双汇、雨润等肉食加工企业,已带动周边的很多县、乡建立了大型的规模化养猪场,改变了养猪业作为粮食种植业附庸的格局,慢慢向独立产业的方向转变。(7)国家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猪蓝耳病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世界范围以及国内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人工工资普遍上升等原因,我国猪的存栏量下降,出栏减少,市场猪肉供应紧缺,肉价大幅上升(当时同比上升达50%以上),拉动了CPI的急剧攀高。

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如免费防疫、母猪补贴(每头补贴从50元提高到100元)、资金扶持兴办规模化养猪场、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粮和储备肉等。截至2008年4月,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才有所遏制。近2年来,虽然肉价时有波动,但总的情况还是较为平稳的。

5. 现在国内有哪几种养猪经营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1)多元化养猪模式

①特点:多元化产业经营,但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生产及销售、疫病防治及动物健康保护、屠宰加工及肉产品销售;在这种多元化模式下饲养有种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

②优点:易于扩张,规模效益好,可以形成产业链,所以整体创利能力强,而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③缺点:投资大。(2)单元化养猪模式

①特点:只从事养殖业,不经营别的产业。

②优点:便于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专心致志搞养猪,容易实行专业化经营。

③缺点:当猪的市场行情不好时,往往入不敷出,难以逃脱亏损局面。因此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其上游及下游的制约多,本身没有多少抗御风险的能力。(3)一条龙的养猪模式

①特点:育种、种猪繁殖、仔猪繁育以及生长育肥猪的饲养均由企业自己做,属于闭锁式养猪体系。

②优点:自繁自养,容易控制疫病;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猪群结构;或生产纯种猪,或生产二元母猪或育肥猪,专业化水平较强。

③缺点:种猪的育种花费大,成本高。要求专业化和管理水平高,主业的投资也相对较高。(4)阶段性生产模式

在一个地区之内,为了搞好配套系猪的培育,各种不同性质的猪场进行联合,有的生产祖代猪(纯系),有的生产父母代猪(杂交扩繁),有的只生产商品仔猪,而有的用杂种商品猪进行肥育。这是一种阶段性的生产模式。

①优点: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单一,便于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彼此合作、取长补短,业务单一,管理简单,便于操作。

②缺点:综合盈利能力差,易受生猪市场及别的上游和下游环节的制约。猪群经常移动,不能实行自繁自养,感染疾病的机会也较其他模式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6. 我国现行的传统养殖模式有哪些缺点?

①品种比较落后(多为土种猪或杂交种),良种普及率低(不及30%)。

②饲养环境差,圈舍简陋(有的和人厕共用),几乎没有什么设施(有的用绳栓系)。

③饲料选择随意性强,有啥喂啥;饲喂方法落后,多以副料、限饲或稀汤灌大肚为主。

④不消毒、疫病防治不严格,患病的机会多,威胁大。

⑤排污处理不良,环境污染严重。

⑥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散养户占75%以上,市场控制能力较差。

⑦生产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养猪户只为积肥很少赚钱。

⑧肉品质量差,药物残留多,达不到无污染的目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7. 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内涵及优点是什么?

所谓标准化,就是推广“四良”配套的养猪生产技术,简单的公式是:“良种+良料+良舍+良法”。为了克服传统养殖的缺点,就必须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

①一良。就是良种,即饲养杜洛克×长白×约克夏的三元杂种猪。

②二良。饲喂营养全价、高品质、无公害的标准化饲料。

③三良。提供猪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和房舍及设施。

④四良。采用统一标准的饲养管理方法和疫病控制技术,生产出“安全、优质、新鲜”的猪肉。

通过“洋理念+新办法”的有效组合,实现养猪业的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目标。

8. 猪有哪些生理特性?

(1)多胎高产

猪是一种常年多次发情、多胎高产的动物。与其他家畜相比,猪性成熟早,一般4~5月龄。6~8月龄即可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114天。产仔多,平均年可产仔2.5窝,每窝产活仔猪10~12头,哺乳期短,一般为28~45天,早期断奶猪可以缩短至11日龄。断奶后配孕早,一般仔猪断奶后,母猪可于3~10日以内配孕。(2)生长快、成熟早

猪的初生重仅为1~1.5千克,但生后生长很快。10~17天体重翻番(犊牛需46天,马50天)。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又为1月龄体重的2~3倍,生后21天蛋白质的总量翻番,而能量(主要为脂肪)增加约3倍。一般5~8月龄时的屠宰体重可达90~100千克,日增重可达500~700克,最高可达1050克。(3)出肉多、肉质好

猪的屠宰率为70%~75%,而牛和羊的屠宰率仅为44%~55%。猪的瘦肉率在瘦肉型猪种可达55%以上。猪肉含水量少,含脂肪和热量多,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特别是赖氨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肌肉纤维细,口感鲜嫩,味香。(4)杂食、饲料利用率高

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可以采食多种饲料。猪的消化器官十分发达,其容积和重量都很大。例如,荣昌猪的肠子和体长的比例可达(18~23):1。猪吃的多,但很少过饱,消化很快。猪对精料的消化率可达76.7%。和牛、羊相比,猪利用饲料能量和蛋白质转化为肉的效率最高。依靠其发达的大肠和盲肠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猪亦能较好地消化和利用青粗饲料。最近的资料表明,丹麦长白猪的料肉比可达2.38: 1。但是,猪是单胃动物,对粗纤维素的消化率不及牛羊等复胃动物。

9. 猪的感觉能力如何?有哪些与感觉能力有关的生活行为?

(1)嗅觉

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7~8倍。嗅觉对于猪的生息有重要的作用。

①猪靠嗅觉保持母子之间、同窝仔猪之间以及同一猪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识别。母猪在熟悉其仔猪的气味后,就能很快通过嗅觉识别哪个是自己的,哪个不是自己的。如果有别窝仔猪偷吃奶,母猪会立即将其驱赶走,甚至咬伤、咬死。因此,如果有些母猪因为产仔过多或产后无奶需要寄养时,就必须在仔猪的身上涂抹与收养窝仔猪相同的气味,如保姆猪的尿液等,这样方可顺利寄养。

②寻找食物:小猪一生下来,就能靠嗅觉寻找奶头,3天内就能固定奶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搞错。猪在放牧时,靠嗅觉能有效地寻找到地下埋藏的食物。当人们把死猪埋在地里时,猪可以跑到埋猪地点,把死猪从土里拱出来。

③保持性联系:成年公母猪有时虽相距数百米,但都靠嗅出性激素的气味来识别对方的方位。如果在发情期令其自由活动,公母猪很快就会跑到一起。(2)听觉

猪的耳朵大,如同扩音器的喇叭,搜索音响的范围较大,即使很微弱的声音猪都能觉察到。猪对与吃有关的声响尤为敏感。当听到饲养员的叫声或喂猪用器具的声响时,立即起而望食,发出“吱吱”的饥饿叫声。母猪对仔猪的叫声特别警觉,当仔猪被抓或遇险发出呼救时,母猪表现惊恐不安,并发出响应的吼声,进而会引起整个母猪群的骚乱。利用猪的听觉特性,可以训练猪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要保护猪舍内外的安静,尽量不打扰它们,特别不要轻易捉小猪,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3)视觉

猪的视力很差,视距短,对光线的强弱、颜色和物体的识别能力很差,是典型的“近视眼加色盲”。人们常利用猪的这一个特点,用假台猪进行公猪的采精训练。

10. 猪有哪些行为特性?针对猪的行为特性在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

(1)群居行为

同窝仔猪群居在一起,合群性很好。但猪又有好斗性,不同窝的断奶猪或不相识的大猪合圈喂养时,刚开始会激烈咬斗,经过几天以后才会按个体的强弱依次形成一个群居集体。往往是那些强壮的猪居于“领袖”地位,此时群体趋于稳定。一旦位次排后的猪向“领袖”地位的猪提出挑战,又会导致新一轮的相互争斗,直到斗出新的“领袖”猪群才会恢复到新的稳定状态。但若猪群过大,则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强弱位次,不利于猪的管理。在养猪生产中,为了避免猪的相互打斗,一般要按大小强弱分群分圈饲养,猪群不宜过大,不应随意拆散和合并,断奶猪最好能原窝转群,一起养育。(2)定点排泄行为

猪是好洁动物,喜欢在清洁干燥的地方睡卧,不在吃食的地方排泄粪尿,而是喜欢排在墙角、潮湿隐蔽、有粪便气味处。在猪舍内外环境适宜时,猪会表现出“吃、住、拉”三定位的良好习性。若猪所处环境不良,如气温过高、圈舍阴暗潮湿,猪群过挤和猪栏过小及受到惊吓等,它就无法表现出好洁性。(3)母性行为

母猪在分娩前2~3天,就显露出母性行为,如叼草做窝等。分娩后,母性行为表现更为强烈。当仔猪想要吃奶时,母猪会立即睡卧,并使仔猪易于找到奶头,同时发出有节奏的嗯声,以示母爱。当母猪躺卧时,不断用嘴将它的仔猪排出卧位,以防止压伤小猪,当有人抓小猪时,母猪摆出一副防护的架势,并伴有示威性的吼声,有时还可能冲上去攻击捉小猪的人。这些母性行为,土种猪表现尤为突出,而高度培育的猪种,尤其是国外引入的瘦肉型猪种,母性行为都有所减弱,护仔能力差,易压死小猪,管理上要格外小心。(4)后效行为

猪生来就有的行为(如吃奶行为、性行为等)称无条件反射行为。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适用自动食糟、饮水器的能力等)称条件反射行为,也称后效行为。猪对吃、喝的记忆力最强,俗话说“猪记吃不记打”。因此猪对吃喝有关的工具、食槽、饮水槽(器)以及这些工具的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利用这些特性,可以训练猪听从人的指挥,按照特定的叫声(或铃声)定时进行喂食、定点排泄。

11. 快速高效养猪的技术目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快速高效养猪的技术目标包括:猪的繁殖性能指标、仔猪培育指标、猪群管理指标、饲料消耗和肉猪肥育指标4方面的内容。

12. 快速高效养猪中猪的繁殖性能指标是什么?

繁殖是养猪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每头母猪年总产肉量的首要条件。管理良好的猪群必须达到的繁殖指标是:(1)母猪配种率 85%以上(2)母猪年产胎次 2.2~2.6窝(3)母猪产仔率 95%(4)初胎母猪配种月龄 8月龄(5)母猪断奶至配种 3~10天(6)公猪初配月龄 8~9月龄(7)窝产仔数 12~14个(8)仔猪初生体重 1.2~1.8千克(9)母猪生后3~4周平均泌乳量 10千克

13. 快速高效养猪中的仔猪培育指标是什么?

仔猪出生后,由于培育条件差往往死亡率很高,生长发育受阻,无法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为了解决仔猪培育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指标作为监控:(1)每胎成活仔猪 10~12头(2)每胎活仔猪死亡率 <10%(3)每胎离乳存活仔猪 9~11头(4)每头每年生活仔猪数 18~22头(5)每头每年生活仔猪重 24~26千克(6)仔猪5周龄断奶重 7~8千克(7)60日龄保育猪体重 18~20千克(8)60日龄保育猪死亡率 <8%

14. 快速高效养猪中的猪群管理指标是什么?

猪群管理的好坏,既关系着公、母猪的使用年限,也影响着养猪者的经济收益。(1)公母猪的配合比例 自交1:(25~30)人工授精1:(60~100)(2)公猪使用频率 2~4天1次(偶尔1天1次也可以)(3)公猪使用年限 l~4岁(4)母猪使用胎数 6~8胎(5)母猪淘汰率 种猪场38%,繁殖场25%~30%(6)母猪死亡率 <33%

15. 快速高效养猪中的饲料消耗和肉猪肥育指标是什么?

这些指标既是猪场管理水平的一个检验,也直接关系着养猪的经济效益,因为饲料和饲养费用要占总费用的70%左右。(1)每头母猪1胎所需饲料(114天怀孕,35天断乳,加7天复配) 约390千克(2)平均每头离乳仔猪分摊母猪消耗饲料(以9头小猪计算) 约43千克(3)哺乳母猪日供给饲料量(2千克 + 0.2千克/头小猪×仔猪头数) 约4千克(4)仔猪10~35天共摄取补充饲料量

①不吮乳 4.0千克

②吮乳 2.2~2.7千克(5)保育猪(从35~60天)所需保育料 17千克(6)肉猪(从15~90千克)所需饲料 360千克/头(7)肉猪平均日增重 0.55~0.6千克(8)肉猪平均饲料报酬率 3:1(最低可达2.4:1)(9)肉猪平均死亡率 <l.8%(10)肉猪到达90千克日龄 180天(最短可达150天)

16. 什么是发酵床环保养猪技术?它有什么优点?

发酵床环保养殖技术,也称生物发酵床无排放养猪法。它是在猪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秸秆和转化剂等混合物,将猪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舍内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舍、零排放的目标。从源头上实现环保及零排放的要求。

发酵床环保养猪技术优点有:(1)可以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此法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一定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需要每天冲洗猪舍,没有冲洗圈舍的污水,也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猪舍,真正达到养猪无排放的目的。(2)改善猪舍环境

生态发酵零排放养猪猪舍为全开放,使猪舍通风换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猪的生长。猪粪尿在转化剂的迅速分解下,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和孳生苍蝇。(3)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饲料中按一定比例添加转化制剂(酶),可使营养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和新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酶等),同时还可消耗掉肠道中的氧气,给乳酸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善猪的肠道功能,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因此,采用此法养猪一般可节省约10%的饲料。(4)提高猪肉品质

猪生活在垫料上,显得十分舒适。猪的运动量大,生长发育良好,几乎没有猪病发生,不用抗菌药物,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因此可以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猪肉”。

17. 快速、高效养猪应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

(1)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猪企业(公司)

养猪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小规模、以家庭饲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模式向大规模、集约化、工厂化饲养的现代化饲养模式的转变,这是经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也是我国养猪业必须经过的历程。它有以下优点:

①可以节约土地、节约建筑面积。设计一个年出栏万头猪的养猪2场,总占地15×667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

②有条件利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如,采用早期断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猪的繁殖能力(达到年产2.2~2.5窝),以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25头/年)。

③缩短肉猪出栏天数(150~180天)、提高出栏率(≥200%)和出栏体重(90~100千克)。

④提高饲料转化率(高的可达1:(2.4~2.6)),降低生产成本,使养猪企业获取更高的总体效益。

⑤有利于集中防疫、统一防疫,减少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

⑥使养猪企业和专业户达到生产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的“三高”目标。(2)生产“优质—风味型”猪肉,保证肉品安全

人们的消费爱好随着时代及生活水平而变化,对猪肉的消费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爱吃肥肉,随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动物性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认识,瘦肉又普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吃瘦肉的时候又发现,这种肉缺乏多汁性,味道欠佳,纤维粗糙,因此进入2000年以后提出“优质-风味型”猪肉的目标。其主要指标为:

①猪的屠宰体重为90~100千克;

②在90千克时,胴体瘦肉率达到56%~58%;

③肉中大理石纹明显,在体重90千克时,瘦肉中肌肉脂肪的含量为3%~5%;

④猪肉具有鲜红颜色,肌纤维细嫩,pH值中性微酸,嫩度好,系水力正常;

⑤猪肉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不得超标,如抗生素、激素、重金属离子等。(3)建设配套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逐步推广配套系猪种的饲养模式

配套系猪是近30~40年以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些合成猪种,它能更充分地发挥猪的杂交优势,提高生产水平。但在我国推广不足20年,而且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

饲养配套系猪的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原种猪(曾祖代)和祖代猪。因此,要建立完整的种猪繁育体系。

①省级建设祖代种猪场,定期更换原种猪。

②市、县级建设父/母代种猪场,由省级提供祖代公、母种猪,按已定的配种计划配种;向乡、村一级的养猪场(户)推广商品代猪。

③乡、村一级的养猪场和专业户主要饲养商品代肥育猪。(4)加强疫病防治工作,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传染病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近几年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接二连三发生的猪链球菌病、狂犬病、口蹄疫以及蓝耳病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要充分认识“防疫工作是养猪业的生命线”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要有完善的防疫机构和网络(县乡村级防疫站点);研究和生产有效的各类疫苗并定期进行程序免疫;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探索增强动物自身免疫力的机制和措施;研究使用包括益生素、益生元、酶制剂和中草药在内的生物制剂在防治猪病、增强健康、提高生产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效果,逐步减少和最终停止使用抗生素。(5)提倡科学饲养,加大推广全价配合饲料力度,逐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粮食用量

猪是单胃动物,必须以精料为主。但从营养需要的角度讲,仅仅饲喂粮食是不够的。在猪的饲养标准中除了能量和蛋白质以外,还包括适量的粗纤维素、4种限制性氨基酸、11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以及13种维生素。此外,还需添加一定数量的助营养素(包括色素、味素、益生素、益生元、酸味剂、酶和中草药等)。由此可见,猪的营养是一种“全方位的营养”。这靠一个养猪户或养猪场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多方面配合,生产出能满足猪全部营养需要的全价配合饲料,并使其逐步推广,不断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减少不适当使用矿物质(尤其是含磷成分)和微量元素(如碘、锌、硒等)对动物本身健康和对环境(特别是粪、尿)所带来的危害。

二、猪的经济类型、品种和配套系

 

18. 猪有哪些经济类型?

猪的经济类型,也称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向。它是适应人们对瘦肉和脂肪的需要以及不同地区的饲养条件,经过长期、定向选育而形成的。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3种。

19. 瘦肉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瘦肉型猪或称腌肉型猪,这类猪以生产腌肉为主。其外形特点是腰身细而长,四肢高而粗壮结实,背腰宽平,后躯发达,臀腿丰满。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胴体瘦肉率很高,约占胴体重的55%~60%以上。背膘很薄,平均在3厘米以下。近年来,我国引进的国外猪种,像长白、约克夏、杜洛克和汉普夏等猪种,都属于这一类型。

20. 脂肪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脂肪型猪能生产较多的脂肪。其外形特点正好和瘦肉型猪相反,体短而宽,胸深腰粗,体长与胸围大致相等,腿短。胴体瘦肉率很低,平均为35%~40%左右;背膘很厚,平均在5厘米以上。花油、板油量也很大,皮较厚,可达0.5~0.6厘米。我国的海南岛猪、内江猪、宁乡猪等都属于典型的脂肪型猪。

21. 兼用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兼用型也称鲜肉型。其外形特点和产肉性能均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之间。在这类猪中,有的偏向于脂肪型,就叫脂肉兼用型,如八眉猪、山西黑猪等;若偏向于瘦肉型猪,则称肉脂兼用型猪,如关中黑猪、北京黑猪和上海白猪等。

现在的瘦肉型猪,大都是由脂肪型猪经过严格选种,改善饲养条件和饲养方法而培育出来的。经过数年、若干世代的选育,仔猪的背膘由厚变薄,体躯由短变长,瘦肉增多和生长速度加快,最终形成了瘦肉型猪种。可以认为,瘦肉型猪种是培育程度较高的猪种。因此,其对饲料品质和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瘦肉型猪种更适应于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条件。

在此,我们应该区分瘦肉型猪和商品瘦肉型猪2个不同的概念。商品瘦肉猪是指用于肥育的瘦肉型猪或者瘦肉型与其他类型的杂种猪。我国规定,凡瘦肉率在55%以上的均属于商品瘦肉猪。

22. 常见的国内猪种和国外引进品种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继组织人力,有目、有计划地进行新猪种的培育工作。到1990年底,已经育成的新猪种大约有40个,其中培育较早、影响较大的新猪种主要有上海白猪、北京黑猪、哈尔滨白猪、三江白猪、新淮猪、关中黑猪和湖北白猪等。

目前常见的国外引进猪种有汉普夏猪、杜洛克猪、大约克夏(大白)猪和长白猪。

23. 上海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主要分布在上海市郊的上海县和宝山县。由本地太湖猪与约克夏、苏白猪等进行杂交培育而成,为兼用型。(2)体型外貌

被毛白色,体型中等偏大,体质结实,头面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背宽腹稍大,臀腿较丰满。乳头多为7对。成年公猪重约250千克,母猪体重约170千克。(3)生产性能

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11~13头,初生重1千克,双月断奶重15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615克左右,料肉比3.62:1。屠宰率平均为75%,膘厚3.7厘米,胴体瘦肉率52%左右。(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主要优点是瘦肉率较高、生长较快、产仔较多。作为母本与杜洛克和大白猪杂交效果良好,在较好的饲料条件下,杂种一代猪平均日增重达700~750克,料肉比(3.1~3.5):1,酮体瘦肉率可达60%左右。

24. 北京黑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主要分布在北京各郊县。由北京双桥农场和北郊农场用本地猪与约克夏、巴克夏、苏白和高加索猪进行复杂育成杂交培育而成,为兼用型。(2)体型外貌

被毛黑色,头中等大,耳向前平伸或稍直立,面微凹,额较宽。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四肢健壮,臀腿较丰满,体质结实,结构均匀。乳头7对。成年公猪体重200~260千克,母猪体重150~220千克。(3)生产性能

初产母猪窝产仔猪9头,经产母猪11头左右。初生重平均1.2千克,双月断奶重约15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600克以上,料肉比(3.5~3.7):1,屠宰率72%~73%,胴体瘦肉率51%。(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体形较大,生长较快,母猪母性好。与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杂交效果良好。长北(长白公猪×北京黑母猪)杂种一代日增重600~700克,胴体瘦肉率达51%~56%。以杜洛克或大白猪作为第1二父本,长北F代作母本,所得三元杂种猪,日增重在600~700克,胴体瘦肉率54%~58%。但北京黑猪瘦肉率不太高,腿臀不够丰满,选择使用时要慎重。今后还要不断选育提高。

25. 哈尔滨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是由哈尔滨市香坊农场等单位用约克夏猪、苏白猪与当地猪杂交培育而成,为兼用型。(2)体型外貌

被毛白色。头中等大,颜面微凹,两耳直立,背腰平直,腹线平,臀腿丰满,四肢粗壮,体质结实。乳头6~7对,成年公猪体重220千克,母猪体重175千克。(3)生产性能

初产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猪产仔11头左右。初生重1.2千克,双月断奶体重16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585克,料肉比3.7: 1,屠宰率73%,膘厚4厘米左右,胴体瘦肉率45%以上。(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猪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耐粗饲性能,繁殖力较高,生长快,屠宰率高,胴体品质好。与其他许多品种杂交效果好,长(白)哈(白)杂交一代猪,日增重在620克以上,胴体瘦肉率在50%以上。缺点是体形外貌不够一致,瘦肉率偏低。

26. 三江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产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是由长白猪和东北民猪杂交培育而成。属瘦肉型。分布于东北三江平原。(2)体型外貌

毛色全白,毛丛比长白猪稍密,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后躯丰满,四肢健壮,蹄质结实。乳头7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200~250千克。(3)生产性能

初生猪产仔9~10头,经产猪产仔11~13头,初生重1.2千克。肥育期日增重650克,料肉比3.5:1,膘厚2.9厘米,胴体瘦肉率58%左右。(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猪具有良好的瘦肉体型,生长快,产仔多,胴体瘦肉多,品质好。与哈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等品种杂交,效果良好。杜(洛克)三(江)杂种一代猪日增重650克,胴体瘦肉率62%左右。

27. 新淮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产于江苏省淮阴地区,由当地淮猪与大白猪杂交培育而成,为兼用型。分布于江苏的淮阴、徐州、盐城和杨州等地。(2)体型外貌

被毛黑色,但允许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头稍大,颜面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垂向前下方。背腰平直,腹稍大不下垂。臀略斜,四肢健壮,乳头7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40千克,母猪185千克。(3)生产性能

初胎母猪产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13头以上。仔猪初生重约1千克。在青粗饲料喂量较高的情况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350~490克,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精料3.7千克,青饲料2.5千克。适宜屠宰体重80~90千克,屠宰率71%,膘厚3.6厘米,胴体瘦肉率45%左右。(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品种繁殖力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经济杂交效果较好。与长白猪进行两品种杂交,杂种的日增重达550克,胴体瘦肉率51%以上,缺点是生长慢。

28. 湖北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该猪培育于湖北省武汉市。由大白猪、长白猪与本地通成猪、监利猪和荣昌猪培育而成,属瘦肉型猪种。现分布于武汉市及华中的广大地区。(2)体型外貌

被毛白色,头直长、稍轻,两耳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200~250千克。(3)生产性能

头胎母猪产仔9~10头,经产母猪产12头以上。肥育期日增重600~650克,料肉比3.5:1,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1%~64%。(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优点是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较快,繁殖性能优良,能耐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湿冷的气候条件。作为母本与杜洛克、长白、汉普夏和大白猪杂交,杂种猪的日增重在600克左右,料肉比3.4:1,胴体瘦肉率61%~64%。

29. 关中黑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和来源

关中黑猪培育于陕西关中地区,是由当地的八眉猪与巴克夏、内江猪和宁乡猪杂交育成,为肉脂兼用型。主要分布于西安及其附近的咸阳、宝鸡和渭南地区。(2)体型外貌

体格中等大,被毛黑色。头大小适中,面侧微凹,耳中等大,略向前伸,背腰平直,腹不下垂,四肢端正,体质结实,乳头7对。成年公猪体重190千克,母猪150千克。(3)生产性能

头胎猪平均产仔8.5头,经产猪产仔10头以上,初生重l千克,双月断奶重12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550克,屠宰率72%,胴体瘦肉率平均可达53%,膘厚3厘米。(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酮体品质好和瘦肉率高等特点。但臀腿尚不够丰满。与外来的瘦肉型猪杂交有良好的杂交效果。长关、杜关及杜长关等两元或三元杂种猪的肥育期日增重为553克,瘦肉率在55%以上。

30. 长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

原产于丹麦,原名叫兰德瑞斯。由于该猪腰身长、毛色白,故我国称其为长白猪。目前本品种已遍及全世界,而且各国都利用丹麦长白猪培育本国的长白猪种,故有英系、法系、德系、加拿大系、日系等长白猪之分。我国早期引进的长白猪属英、瑞(典)、日系,近年来引进丹麦系和加系。(2)体型外貌

头小轻秀,嘴长面直,耳向前平伸,身腰细长,背稍拱起,四肢较高,腿臀部肌肉发达。皮薄骨细,被毛白色。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母猪约200千克。(3)生产性能

头胎猪产仔9.48头,经产猪10.41头,初生重1.5千克左右,60天断奶重18千克以上。肥育期日增重500~800克。料肉比(3.0~3.5):1,屠宰率72%~73%,胴体瘦肉率随进口年代不同而有差异,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长白猪瘦肉率较低,约为55%,70年代以后引进的,瘦肉率可达63%,1995年天津宁河猪场引进的,胴体瘦肉率高达64.2%,日增重860克,料肉比为2.38:1,且背膘很薄,只有1.8~2.1厘米。(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长白猪繁殖力高,母性强,泌乳量多,生长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但其体质细致,抗逆性差,对饲料要求严格。用长白猪和我国地方猪种或培育猪种杂交,均可获得良好的杂交效果,在三元杂交生产中适宜于作第一父本。

近年来丹麦为了提高长白猪的日增重和肉质,由其他国家引进了长白猪,对本国的长白猪进行改良。

31. 大约克夏(大白)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

该猪原产于英国,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国,许多国家都有了自己培育的大约克夏猪,如美系、德系、荷系、法系、加系等。(2)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体格大,体形匀称。头颈稍长,面微凹,耳直立而中等大小,背腰平直稍显弓形,四肢粗壮,大腿丰满,肌肉发达,成年公猪体重300~400千克,母猪200~250千克。(3)生产性能

头胎母猪产仔10.41头,经产母猪11.15头,初生重1千克以上。双月断奶重16~20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料肉比3:1,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60%。(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大白猪的产仔性能和母性都很好,而且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也较高。可以作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杂交父本,效果很好。

32. 杜洛克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

产于美国。我国大陆先后由美国、加拿大、匈牙利、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引入该猪,现已遍及全国。(2)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棕红色,也有棕黄色或暗棕红色的。两耳中等大,略向前倾,耳尖稍下垂。嘴短,面稍凹。身腰呈长桶形,细长而弓背,臀腿肌肉发达,四肢粗壮、结实,成年公猪体重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3)生产性能

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初生重1.5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0):1,屠宰率75%,背膘厚3.2厘米,胴体瘦肉率60%~64%。(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杜洛克最大特点是体质健壮、强悍,耐粗性能强,它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该品种的缺点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体产肉量稍低,肌肉间脂肪含量偏多。与我国猪杂交,其杂种猪在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适宜于作杂交父本,尤其是第二父本。

33. 汉普夏猪有什么特点?

(1)产地

产于美国,是该国分布最广的瘦肉型猪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但其数量少于其他猪种。(2)体型外貌

被毛黑色,但颈肩结合部(包括肩和前肢)有一白带,故也有银带猪之称。头中等大,耳向前斜立,嘴较长直,体躯比杜洛克猪稍长,背宽微弓,肌肉发达,性情活泼。体质健壮,成年公猪体重315~410千克,母猪250~340千克。(3)生产性能

头胎猪产仔7~8头,经产猪产仔8~9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600~700克,料肉比3:1,屠宰率71%~75%,背膘厚2.9厘米,胴体瘦肉率60%以上。(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猪生长较快,饲料利用率高。背膘薄,瘦肉率高,肉质好,但产仔数少。以汉普夏做父本与我国猪种杂交,效果良好。

34. 皮特兰猪有何特点?

(1)产地及来源

该品种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洲流行的肉用型新品种。于1919~1920年开始在比利时用多元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1955年才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品种。

皮特兰是目前世界上瘦肉率最高的品种。但由于该猪种一些固有的特点,多年来主要分布在一些欧洲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瘦肉型猪的条件下,已从比利时和法国引进了一些该种猪的纯种配套系或与别的猪种杂交后的杂种猪。(2)体型外貌

被毛黑白或灰白,耳中等大小稍前倾,嘴短直,体躯较宽,背腰平直,后躯特别发达,极端的个体后躯呈球形,体宽而短,骨细,四肢短,肌肉特别发达。(3)生产性能

皮特兰猪的主要特点是背膘薄。100千克活重时背膘厚度只有9.7毫米。胴体瘦肉率高达66.9%~70%;肌肉纤维较粗。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猪10头左右。育成阶段平均日增重可达700克左右。饲料转化率1:2.65。90千克以后生长速度减慢。(4)主要优缺点及杂交效果

该品种肌肉丰满,优质瘦肉比例高,早期生长发育快。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应激,肉的风味不够理想,四肢也不够粗壮。

皮特兰猪在杂交中可显著地提高杂交后代的瘦肉比重。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皮—杜或杜—皮公猪作为父本,与长—大,或大—长母猪杂交,生产商品代肉猪,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达兰和伊比得配套系猪都含有该品种猪的血液。因此,可以称皮特兰为优秀的终端公猪。但是,当对肉的风味要求较高时,要慎重使用皮特兰猪。

35. 何谓配套系猪种?

配套系猪种是为了使所期望的性状取得稳定的杂交优势而利用数个品种猪所建立起的繁殖体系,简称配套系。它是由原种猪(也称曾祖代猪)、祖代猪、父代猪和商品代猪所组成。

配套系猪繁育体系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这一基本模式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除4系外,还有5个系的配套(如英国的P1C配套猪和比利时的斯格配套猪),以及3个系的配套猪(如荷兰的达蓝配套系猪。)图3 配套系猪的繁育模式图

配套系猪通常由3~5个专门化的品系组成。但都来源于世界上几个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如长白、大约克、杜洛克和皮特兰等。除了对原有的几个纯种瘦肉型猪建系以外,近年来还选育了合成类型的原种猪品系。但一般都是在专门化的育种公司中进行父系和母系的选育。

对父系的选育性状为: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体形特征(如体躯长度、腿臀及前躯发育,背腰平直、四肢粗壮)和产肉性能等。

对母系的选育性状:产仔性(窝数、产仔数、仔猪成活率等)和母性表现(乳头数、发情表现、哺乳能力及温驯等)。

36. 常见的配套系猪种有哪些?

目前国内已经引进的配套系猪种有:PIC配套系(英国)、斯格配套系(比利时)、伊比得配套系(法国)和达蓝配套系(荷兰)。除此以外,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从1997年开始,利用多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猪种,分别选育出了11个品系,从中筛选出了4个专门化的品系,组成杂交繁育体系,命名为“中育配套系猪”。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了品种审定和农业部的审批。该配套猪的父系父本品种是皮特兰,父系母本品种为杜洛克;母系父本品种为大约克,母系母本品种为长白猪。

配套猪的理论基础是杂种优势的产生及利用。它比三元杂交猪在期望性状(产仔数、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上获得了更为稳定的杂种优势,其终端产品——猪肉,有更好的加工品质。主要表现为产品整齐划一,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的分割率都较高等。因此,配套系猪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养猪者的关注。

37. PlC配套系猪的育种模式、繁育体系和特点是什么?

P1C配套系猪是P1C种猪改良公司选育的世界著名配套系猪种之一。这是一个跨国公司,总部设在英国牛津。PIC中国公司于1996年成立。1997年10月从PIC英国公司直接进口了5个品系共699头种猪,组成了育种核心群。(1)P1C的育种模式及繁育体系

见图4。图4 PIC配套系猪的配套模式及繁育体系(2)曾祖代原种猪各品系的特点

PIC曾祖代的品系都是合成系,具备了父系和母系所需要的不同特性。

A系:瘦肉率高、不含应激基因、生长速度较快、饲料转化率高。作为父系父本。

B系:背膘薄、瘦肉率高、生长快、无应激综合征、繁殖性能优良。作为父系母本。

C系: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无应激综合征。是母系中的祖代父本。

D系:瘦肉率高、繁殖性能优异、无应激综合征。是母系的父本或母本。

E系:瘦肉率较高、繁殖性能特别优异、无应激综合征。是母系的父本或母本。(3)祖代种猪

提供给扩繁场使用。其中包括:A(♂)、B(♀)、C(♂)和DE(♀)。祖代种猪毛色全为白色。头胎母猪平均产仔10.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1.5头以上。(4)父母代种猪

来自扩繁场,用于生产商品代肉猪。包括AB(♂)和CDE(♀)。父母代公猪(AB(♂)),为PIC的终端父本,被毛为白色,四肢健壮,肌肉发达。父母代母猪CDE(♀)系,被毛白色,头胎母猪平均产仔10.5头以上,经产母猪11.0头以上。(5)终端商品猪

ABCDE称终端商品猪。155日龄体重可达100千克。饲料转化率为1:(2.6~2.65),体重100千克时的背膘厚≤16毫米;胴体瘦肉率66%,屠宰率73%,肉质优良。

38. 斯格配套系猪的育种模式、繁育体系和特点是什么?

这是在比利时育成的5系配套猪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育,迄今已有40多年的育种历史。(1)育种模式

如图5所示。图5 斯格配套系猪的育种模式(2)曾祖代猪品系的特点

母系36:为大约克型。四肢粗壮,背腰宽,性温驯,发情症状明显。繁殖性能高,平均产仔11.5~12.5头。母性好、泌乳力强;生长速度快,150日龄活重可达100千克,此时背膘厚11~14毫米;饲料转化率1:(2.2~2.4);应激反应阴性。

母系12:属长白型。四肢健壮,体躯长,性情温驯。在产仔方面与36系配合良好,平均产仔11~12头,生长速度快,158日龄可达100千克;背膘12~14毫米;饲料转化率1:2.4;应激反应阴性。

母系15:这是介于大约克和长白之间的合成品系。四肢粗壮,体躯长,性温驯。与12/36系猪配合力好。平均产仔11~12.5头,153日龄可达100千克。此时背膘厚12~13毫米。饲料报酬率1:23,应激反应阴性。

父系23:这是含皮特兰血缘的品系,作为祖代父系使用。其特点为:四肢、背腰、后臀肌肉发达。产肉性能高,166日龄可达100千克,瘦肉率69%,背膘厚7~8毫米;饲料转化率1:2.5,应激反应为阴性,100%含有BgM基因。

父系33:这是大约克型猪,作为祖代母系使用。其特点是:腿、臀和前躯发达,背、腰宽平,产肉性能高。母性好、繁殖力强,平均产仔10~11头,156日龄体重可达100千克,瘦肉率67%,背膘8~9毫米,饲料转化率1:(2.2~2.4),应激反应阴性。(3)祖代母猪(12/36)

发情表现明显,母猪利用年限长,一生可产仔6.8胎,平均产仔12~13头;100千克体重时背膘厚度12~13毫米;应激反应呈阴性。(4)父母代母猪(15/12/36)

体型长。结构匀称,体质强健,泌乳力强。初情期出现早、发情症状明显;平均产仔12.5~13.5头,年产2.3~2.4窝,每头母猪平均年育成断奶仔猪23~25头;100千克活重时背膘厚12~13毫米;一生可产6~8胎:抗应激能力强。(5)父母代公猪(23/33)

前躯及臀、腿部均很发达,背腰宽;产肉性能好,153日龄体重可达100千克,瘦肉率67.5%,此时的背膘厚7~9毫米;饲料转化率1:(2.2~2.4)。(6)终端商品猪(23/33/15/12/36)

被毛全白,肌肉丰满、背宽、腰厚,臀部极发达。整齐度好,外貌美观。生长快,25~100千克阶段,日增重900克以上,育肥期饲料转化率1:2.4,屠宰率75%~78%,瘦肉率66%~67.5%,肉质好,肌肉脂肪27%~33%,应激反应为负。

该配套猪于1999年3月引进河北裕丰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扩繁至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各省。现已建立了20多个祖代猪场。

39. 达蓝配套猪的育种模式、繁育体系和特点是什么?

这是荷兰国际种猪公司选育的猪种。在法国、加拿大均有该配套系的原种场。l997年在北京成立“中荷农业部北京畜牧培训示范中心”。该配套系猪是利用优秀的大约克猪、皮特兰猪作为选育素材,经过30多年的性能测定、选择淘汰和配合力测定选育成功的3系配套猪种。2000年我国引入了3个专门化的品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