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成材秘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06:04:3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开成材秘诀

南开成材秘诀试读:

内容提要

看一看考进南开大学的学子们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爱学习的美德。爱学习就意味着爱知识、爱上进。爱学习也是人们崇高的爱好之一,这种学习态度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第一章 态度是成材的前提

看一看考进南开大学的学子们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爱学习的美德。爱学习就意味着爱知识、爱上进。爱学习也是人们崇高的爱好之一,这种学习态度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第一节 别让态度影响你的学习效率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倾向。学习态度与学习效率直接相关,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一、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是学习的一种表现。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也可以说,态度是个人对他人或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顾名思义,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或者消极、否定的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就是说,态度形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的对象表现出前后一致的比较稳定的反应倾向,因而成为习惯性的反应。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等三种成分所构成的。

认知成分是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价价值意义的评估,并表示赞成还是反对。一般来说,态度来自价值,价值是指事物对个体的意义和用途,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所拥有的价值和对个人的意义。价值越大,我们的态度就越强烈。认知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基石,具有选择性和组织功能。

情感成分是主体对于事物的情绪反应。它常表现为喜爱与厌恶,无畏与惧怕,尊敬与轻蔑,同情与排斥等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我热爱祖国。”“我反对侵略战争。”情感成分是构成态度的动力,态度一般可分为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它具有调节功能。

行为倾向成分也称为意向成分,它是指主体对于对象采取行动的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做不做”,“怎样做”的指令。比如,“我要认真学习。”它具有制约行为方向的作用。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的,是较为复杂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活动体系。态度所包含的三种成分缺一不可,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没有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价值用途的评价,就谈不上情感体验和行为打算。情感是态度的核心部分,在态度中具有动力和调节作用,有人说“情感往往是态度最真实的表现”,当人的认知固定下来,演变成为一种情绪体验时,它将长期支配人,起着动力的作用。态度的行为倾向是态度的外在表现,它制约着主体行为的方向,三者相互作用,不可或缺,任何一种心理倾向,只要它包括了这三种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态度。当然态度的三个成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例如,虽认识到某某人很好,但就是不喜欢他,不愿意与他交往,出现认知与情感的矛盾现象。

态度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学习效率直接相关,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对学习效率,特别是记忆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这样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者记住13个无意义音节。持消极态度的这组被试时,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念了89-100遍,才能掌握13个音节。另一组被试时,要求他们尽可能快地背诵13个音节。由于持积极态度,动口又动脑,只重复9-13次,即能掌握,可见学习态度对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

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它还决定着学习者是学还是不学,以及学习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认为学习重要的学习者,他会热爱学习,能刻苦勤奋,寻求方法,坚持不懈,满腔热情地对待学习。相反,一个认为学习不重要的人,也就不喜欢学习,因此对学习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求甚解。

研究指出:“除了学习者的智力因素以外,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相反,积极、进取的态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实验研究表明,积极的态度,不仅使学习速度加快,而且学习质量也高。所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条件。

从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习者,能够聚精会神地学习,而且讲究方法,所以其效率就高。有这样一个实验案例:在实验中,有个被试者没听明白实验的要求,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8个无意义音节。读了46遍,当主试者问他,能否背诵时,他连一个音节也不会背。当他搞清楚要求后,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仅读了6遍,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可见学习态度对一个人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次积极的、有目的的复习,可能超过10次消极的重复。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热情,不愿意学习的话,无论多么好的环境、老师和资料都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端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对待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如何,也正是优秀学习者和普通学习者之间差别的根本原因之一。

有些成功者提出,建立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学习者应具备的关键性条件之一。所谓积极的态度就是指人们应该以一种必胜的信念、热情乐观、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积极的态度与学习、成就直接相关,美国著名的希尔教授说:“造就人类的成就,除了能力外,还有一种催化剂,就是态度。当我们的态度正确时,能力便能发挥到极致,自然也就有好成绩出现。”史华兹说:“正确的态度的确对我们助益良多。有正确态度的推销员能突破配额,有正确态度的学生能得A等(成绩),对婚姻有正确态度的夫妇婚姻生活必定美满,对人有正确态度能帮助你与人相处和睦,成为领袖人物。不论做什么,有正确态度,必能赢得胜利。”所以说,积极而正确的态度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积极的态度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一是充分认识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二是对工作、对生活、对学习和对他人充满着爱和热情;三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低头,仍能满怀信心、坚强不屈地寻求成功;四是遇事敢于负责,勇于实践,不找借口,能走出误区,争取胜利。由于这几点比较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要求自己,训练自己,从而培养自己具有正确的态度,为学习成功和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一类别的学习,每项任务或每一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要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重要的就是先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学习对个人发展成长的特殊价值。认识是态度的基础,也是情感和行为的基础。认识深刻了,思想上重视了,情感上也就热爱了,行动上也会主动积极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经常反复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是端正态度的首要条件。三、满怀热情地对待学习

对工作、对学习和对他人要充满爱心。只有喜欢学习和爱学习才能从学习中找出乐趣和意义,才能产生对学习的热忱。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喜欢学习,他们对学习打不起精神,没有热情,造成学习效率低,学习成果差。如何才能使自己对学习产生热情呢?要想对学习有热情,你就要自己去了解和理解所学的东西,深入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学习的收获,然后再从情感上体验学习的愉悦,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在学习中不要耿耿于怀某一次成败。就像对待一个人,如果你常想他的优点和对你的帮助,你就会喜欢他,感激他,热爱他。要心存感激,心存热爱,不仅对学习工作,而且对社会和大自然中美好的东西都应如此。你应该更多地感到学习条件来之不易,不抓住时机实在可惜。如果你不经常领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不认真地去掌握所有的内容,一味地抱怨天气不好,学习条件较差等客观因素,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而这种怨天尤人的消极态度是不会产生学习热情的。

要知道一旦热情掌握了人的整个身心,它就会变为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绪状态。热情的社会价值是它所指向的事物的社会意义来决定。热情蕴藏着坚强的意志力量,给人以鼓舞,激励人的行为,使人去实现和达到伟大的目标。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以巨大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崇高的事业中去,从而获得了丰硕而伟大的成就。

爱迪生一生热爱科学,他在结婚的当天晚上,竞扔下新娘和满屋的宾客,独自到工厂的实验室去搞实验了。当他想起该回家时,客人们早都走了。正是由于他如此热爱科学,迷恋科学发明,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去,所以爱迪生到1931年84岁逝世时,一共获得2000多种科学发明专利,他的发明大多数是电器,这些发明,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了“电气时代”。他临终前还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要一直继续下去。”

俄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第三是热情。切记,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假如你们能有两个生命,这对你们来说也还是不够的。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希望大家在工作和探讨中都能热情澎湃”巴甫洛夫正是把毕生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科学的人。有一年除夕之夜,他的未婚妻和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他却钻进实验室里工作,忘记了时间,直到时钟打了12下,新的一年开始了,他才走出实验室。

这些科学家都把科学事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而且以满腔热情从事工作,所以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就。学习也一样,如果不把学习当作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没有满腔热情,不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学习,那也是难以取得出色成绩的。

班杰明·狄斯拉理说得好:“每个天才的产生,必是热忱的产物。”也正像戴尔·卡耐基所说:“热忱是个性的原动力。没有它,任何你可能拥有的能力,便只有静止不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几乎人人都有很多尚未发掘出来的潜能。”让我们记住这句格言:“我喜欢满身热忱沸腾的人”宁为喷泉,不为泥坑。“另一句格言是: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建议大家记住这些精辟的格言,要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一个充满学习热情的人。”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它促进我们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如果我们不仅能把这些好的治学态度变为行动,而且能长期坚持,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就会像一台“恒动机”一样,其作用更大更长久。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用不完。”他还强调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习惯是什么呢?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态度和行为方式。它是长期积累、强化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它已成为一种稳定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需要压力和督促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就像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作用如此重大,难怪有人把学习习惯比作是“恒动机”。

许多有经验的教育者都认为,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好坏与个人学习习惯的良好有直接关系。调查研究发现,凡是学习效率高、学习成果明显的学习者,大多数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效率低、学习成果不明显的学习者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学习习惯与学习成果是成正比例的。不仅如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于学习者的成才和成功以及成就的取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才和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而且终生受益。相反,不良的习惯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进步,如果不改将贻误终生。而且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也困难,要下很大的决心,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改变。所以,从小就应该十分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学习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成果。为搞好学习就要从认识上、情感上和行为表现上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找借口,讲究方法,勤奋学习,定有收获。

第二节 借口症只能导致失败

借口症的实质是错误地认识成败的原因,要么片面强调成败的某一外部条件,要么片面夸大成败的某种内部因素。强调过了头,顽固不化,形成顽症。借口症是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非治疗不可。

不成功的人,学习失败者通常都患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借口症。每个学习失败者的病情都相当严重,而我们一般人也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症状。史华兹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症有很大的关系。你会发现,愈是成功的人,他的借口也就愈少。”反之,一事无成、胸无大志的人,往往却有一箩筐的借口。

借口症很有害。一是有了借口症,遇到挫折就推脱责任,找借口,使自己落入陷阱,不能自拔。二是学习者屡找借口,找的次数多了,借口就嵌入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其病症就愈顽固,自己的头脑也就愈不清醒。学习者初次找借口,只不过骗骗人好过关,或找个台阶下,以求得心理平衡,这样对个人有一定好处。如果经常找借口,乃至找借口的次数多了,使之成为连自己也深信不疑的真正原因了,那便病入膏盲,成为借口症。借口症危害如此之深,非治不可。最好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借口症有许多种,比较严重的有才智借口症、运气借口症和兴趣借口症等。让我们对这几种借口症略加分析,开几服药剂,看看能否起到防治的作用。一、才智借口症的治疗方法

才智借口症患者,常常把学习和工作中出现挫折失败的原因,归之为自己才智不行,用他们的话说:“我的脑子不行”或“我脑子笨”、“我能力有限”,所以只能达到这个水平。虽然95%以上的人都多少有点症状,即认为自己才智不理想,但他们与才智借口症患者有所不同。此症患者口头上和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才智不行,因此学习上不去是毫无办法的。患者通常有3个错误态度支配着自己:一是低估自己的脑力和智力,否认自己有巨大的智慧和潜能;二是看不到态度、自我概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不相信个人勤奋努力、讲究策略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三是高估他人的能力,不敢与之竞争。因此,此类患者常会自贬身价。他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也心安理得,安于现状。他们安心于才智不行的误区,不愿意去认真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力争上游。

为防治才智借口症,我们提出三个治疗方法,请此症患者不妨试用一下。

1.诸位要明白,大多数人之间的脑力和智力水平相差甚微,可以说95%以上的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其智商大多在10-20之间,而且每个人的智慧和潜力都大得很。可以说宇宙无限,潜力无穷。由此我们提出第一个治疗方法: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高估他人的才智,不要没有信心,不要自贬身价。坚持你行,他行,我也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发掘个人的专长,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请牢记,个人拥有多少才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运用。知识就是力量,此话并不完整,知识只有运用才是力量。即使是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也不能改变这项成功的最基本的原则。不是你笨,你也有与他人一样的智慧和巨大潜能,关键是你不善于运用它。请你经常服用这个药方,把精力用在如何善于应用和发挥个人的智力上去,不再寻求借口,此病就会治愈。

2.第二是每天都提醒自己几次,“我的态度比我的才智重要”。对学习和工作都多想想,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兴趣是否浓厚,是否有热情,是否勤奋和有毅力,要在这些态度上下些功夫,发挥你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培养出“只要努力我就会成功”的态度,用你的才智去开创新的局面,探索出新思路和方法,使它不再变成惜口症阻碍你前进。

3.第三个药方是你要记住,思考比记忆珍贵。不论学习什么知识,还是从事哪种工作,都要经常思考,找出更好的办法,取得更大的效果,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要经常自言自语:“我是要创造历史,还是死记他人创造的历史呢?我要创造历史!创造未来!”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由此促进思考,避免以惰性为借口。二、必须治好运气借口症

患有运气借口症的人,常常把受到挫折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运气不佳,他不是从挫折中接受教训,转败为胜,而是坐等好运。坐待成功好像守株待兔一样,是等不来的。许多成功的人的事例,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他们目标明确、乐观进取、勤奋好学、讲究策略和方法、坚持不懈的结果。

眼下在社会上出现一种流行病,人们张口闭口爱说什么“愿你交好运”“你运气真好!”这类语言作为吉利话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此类话流传广了,一些人也经常用这种思想总结自己学习成功或挫折的原因,那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有少数人为了解自己的运气,竟然去找算命先生或去寺庙抽签,并且信以为真,使运气借口症状加重,进而严重地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进步,故此病非治不可!治疗运气借口症的方法有两个:

1.接受科学的因果观念。我们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们也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把一些学习成功的人与学习失败的人比较一下,看看成功和失败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运气起多少作用。只要认真了解分析就可找到正确的答案,学习效率高靠的是勤奋加好方法,绝不是运气。由此也就能治好你的运气借口症。

2.不要妄想不劳而获。靠运气不会成功,算命先生不能预卜你的前程,只有靠自信、靠实践、靠科学策略。靠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才能攀登上科学知识的高峰,才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正确途径。三、兴趣借口症的危害

有些学习者对某些知识技能掌握不好,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没兴趣”,有些人说:“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学不好,我不学了。”不想学习就说没兴趣,不愿意干某事也说对某事没兴趣。中国台湾吴武典教授说:“兴趣,兴趣,多少懒惰假你之名而行。”常常以兴趣为借口,行其懒惰不愿做事之实者我们称之为兴趣借口症。

兴趣借口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不愿意学习或不愿意做事,其实质是懒惰,其表现之一是思想懒惰,对学习的内容不愿下功夫,不愿观察、记忆和思考,因此学不会;二是行动懒惰,不愿实干,不愿刻苦钻研,因而没有成效。思想和行动上的懒惰,当然干什么都不会有收效,没有收效就没有兴趣,可见不愿意学习或做事的首要原因是懒惰,而不是没有兴趣。因此,治疗兴趣借口症的首剂良药是勤奋和认真。努力认真地去学就能有收获,有收益就会产生自我有效感,就会有兴趣,也就不再找没兴趣的借口。

其次,正确认识兴趣的作用和形成过程。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成功的原动力,它是努力的结果。只要你尽力,你就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更加努力和认真,那就会有更大的收效,也就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所以说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也是不断改变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兴趣是勤奋认真获得的结果,兴趣是需要的满足,并怀有愉快的体验。四、勤奋借口症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说勤奋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勤奋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要想成功除勤奋之外还需要方法、内在动力等因素。有些人片面地强调勤奋的重要而不顾及其它重要因素,因而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但仍抱住勤奋不放,耗时间、死学习、以苦学为安慰,以此为借口“我尽到努力了,学不好也没办法。”我们说他们患了勤奋借口症。其表现为学习上虽废寝忘食,不辞辛苦,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可称为“拼命三郎”,但效果如何却全不顾忌,而只求心理安慰,“我尽力了!我拼了!我无愧了。”

对患此症的学习者开几剂药方,吃下良药,定能痊愈。

一剂是勤奋加方法。在勤奋的基础上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记忆和思考,提高学习质量;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主体精神等。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就是: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达到成功的三大因素,定能成功。所以讲究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对于勤奋借口症患者是一剂良药,不妨试试看。

第二剂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勤奋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下,体验学有所获的愉悦,能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浓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三剂是激发深层的学习动力。在勤奋、善于运用高效率学习方法和增强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进一步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求知、创造和审美需要。求知就是享受,在求知中去创造和审美,从而满足学习者的高层次需要,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美。把学习当作自己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当作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时候主体精神的发挥、潜能的激发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只顾蛮干。盲学而不顾效果的勤奋借口症就能彻底治愈。

善于思考、充满兴趣的勤奋是学习成功的根本保证。五、环境借口症

有些学习者学习不努力,学习成果不明显,但他们不从自己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反而埋怨环境条件,把自己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一股脑儿地推向客观环境,此种思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们说这些学习者患了环境借口症。治疗此症的良药有以下几付:

一是患者应认清决定学习成败的因素,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内在因素。外界环境是外因,人的主观因素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治疗环境借口症首先得学会从自身找原因,然后就是发挥自己的主体精神,努力去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二付药就是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自己内部找原因就要增强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学会记忆和思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和自尊,发挥心理潜能和激发内在动力等。

第三付药是正确对待环境,以积极的态度从外部环境条件中吸取有益养分,为我所用。人很难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外部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魏书生老师说:“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己无补。”要记住求人不如求己。

借口症还有多种,诸如,“我年龄小,以后再努力也不晚呀。”“我家庭条件好,做什么工作都有路子,学不学习没关系。”“反正我要当农民,学不学都一样。”“我又不出国,学外语有啥用。”“我又没上重点中学。”等等,学习不成功者随时都可以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使学习不成功合理化。只要自己认真多想想,找出病根,自己也能找到治疗这些病的办法。希望大家都来警惕借口症的传播,应像防治身体疾病那样重视防治借口症。借口症就像心理陷阱和误区一样,使人不能进步,只要根治了借口症才能不受干扰,勇往直前!

第三节 学精于勤

勤奋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勤奋就不能有成就,但勤奋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正如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工作+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勤奋是人类的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勤学苦练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有一分汗水,才能有一分收获。”学问家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界上无直路可走,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些老教师喜欢给学生讲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还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都是讲勤奋成才的故事。所以许多人都说:“天才出于勤奋。”

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伟大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你却认为,坐着不动,五个戈比一行、五个戈比一行的写着,突然就成了。事情并不是这样!”他告诫人们,“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爱迪生的名言是:“要做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天才只占1%,99%是决定于勤奋和汗水。”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等,都是艰苦创业,用勤奋获得成功的。郭沫若说:“任何有成就的历史人物莫不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考察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勤学的习惯,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本分,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学习本来就是很快乐的事情,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要想学习到真本领,非勤奋努力不行。因为学习也是做学问,做学问的过程,就是个人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去领会、阅读各种书本知识或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各种有用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形成个人品德的过程,还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它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反复磨练的过程。知识浩如烟海,要把有用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头脑中的知识,要把外界的事物变成个人的知识体系,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利用知识去指导实践。可见,学习本身是多么艰难、曲折和复杂啊!难怪很多学问家都把学习知识比喻为攀登高峰,实际上它比攀登高峰还要艰难得多!而学习又是一种个人的脑力劳动,别人代劳是不行的,就像吃饭也不能由别人代替一样。只有自己付出血汗,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地战胜各种困难,善用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没有热忱和勤奋,想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勤奋也是由学习的特点所要求、所必须的。

中国著名文艺家夏衍说:“治学有没有诀窍?那么我想,勤和恒就是最基本的诀窍。勤能补拙,学精于勤。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不把勤奋作为重要的经验之一,而且他们也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中国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几十年一直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艺和治国本领,连衰老都没有觉察到。孔子有名的学生颜回也以老师为榜样刻苦学习,他身居陋室,生活清苦,但却一心发奋读书。

第二章 培养创造思维

适应变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创新,处于今日剧变的环境,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不愿固循守旧而敢于大胆创新的人。只有不断创新,处处创新,才能与众不同,才能更好的学习,站稳脚根,在竞争中获胜,并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节 创造思维的重要性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牧师在家里准备讲道的资料,他的儿子却吵闹不休。牧师无奈,在一本杂志上撕下一幅彩色地图,把它撕碎,给他儿子说:“如果你能拼好地图,我就给你一元钱。”牧师以为儿子会用一上午的时间拼好它。但没过十分钟,儿子就拿着一幅拼好的地图来找他。他十分惊讶地问:“你怎么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儿子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正确,那么,这个地图也就是正确的。”牧师给儿子一元钱,说:“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你替我准备好了讲道的资料。”

牧师儿子的拼图方法具有典型的创造性,它独特、新颖而有价值。

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核心。各个国家都在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从江南到塞北,学生放学回家,家长问的问题一般是:“老师讲的听懂没有?老师的问题回答上来没有?”

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家长们问的问题是:“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把老师难住没有?”两种问话,反映了两种教育观念,一个是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一个是注重对创造性的培养。

我们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不是要把前人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记录下来,而是要有创新有发展,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价值。无论是记忆力的培养还是注意力的培养,最终都要达到具有创造力。有创造力才会有新知识和新科技的产才会有新事物的出现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培养创造思维的方法

一、观察力是创造的前提

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著称的。

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但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上,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瓦特通过观察水蒸气冲动壶盖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大大促进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两个时代的更替。巴甫洛夫也是从精心观察狗的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立了高等神经活动学说。

巴甫洛夫一生都非常重视观察,为告诫自己以及自己的学生,他在实验室的墙上,写了发人深省的几个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知识之间细微的差别,发现别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信息,从而找到新方法,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

现在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怎样被发现的?它就是观察的结果,最初发现分子运动的是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

有一天,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粉,结果使他大为惊奇。他原以为花粉在无风也无摇搅的平静的水面上会静止不动的,不料他却发现花粉粒一直处在不停的运动中。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没有轻易放过,又进行了更加仔细的观察。

他发现花粉不但不停地运动,而且是非常不规则的运动,没人能预料下个时刻它会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与人们的日常观念大相径庭,谁看见过没有动力推动的船在水面上会前后左右地乱窜?

布朗观察到的花粉运动现象也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重视,并一同进行了探索,最终确立了分子运动理论,以罗伯特·布朗的名字命名为“布朗运动”。

一个观察结果引起了一场物理学的革命。

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在研制消灭葡萄球菌的药剂时,曾花费了几年的时间,耗尽了大量的精力,经过无数次实验,却没有找到能克制这种细菌的药物。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在努力研究。

一次,弗莱明偶然发现,他做实验用的培养剂由于发霉长出了一团一团的青绿色的霉花。助手让他赶快倒掉,他却没有轻易地把这些发了霉的培养液倒掉,而是把霉花拿到显微镜下细心观察起来。

在仔细的观察中,他惊喜地发现,霉花附近的葡萄球菌全部都被杀死了。他马上意识到,他苦苦研制了几年的药剂出来了,他成功了。没有这次细心的观察,他就会错过了成功的机会。之后,他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一种能克制葡萄球菌的药物诞生了,它就是“盘尼西林”,俗称“青霉素”。

实验证明,这种叫做盘尼西林的药物,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杀死葡萄球菌,还能杀死链状球菌等许多病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给20世纪的人类带来了福音,许多以前根本无法医治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是消灭。

弗莱明在研究青霉素时,倘若他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清醒的头脑,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白白错过。所以,观察力是创造的前提。

中国著名作家艾芜年轻时代生活极其艰苦。他为生活所迫,离家漂泊,靠为人打短工、做杂役为生。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环境中,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和学习。

在漂泊的路上,行李、日常用品都被艾芜变卖了,可他最心爱的一箱书、一支笔和一个墨水瓶却一直陪伴着他。他的学习内容就是观察。在小客栈昏暗的油灯下,在林荫的山坡上,他随时把一路的所见所闻、感受和联想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妥善地保存起来。即使在替别人挑担子时,他也会小心谨慎地把笔记本放在竹筐里。

一次,他在缅甸的一家客栈当伙计,虽然工作紧张忙碌,他仍忘不了观察,抽空记录见闻、杂记以及较有趣味的土语方言。一天,老板的妻妹来作客,因为她的左手和右脚都有残疾,在吃饭和做事时就和正常人不一样。艾芜觉得很有趣,便身前身后地围着她仔细观察,并不时地写点东西。他的举动引起了这个残疾人的怀疑,误会他是姐夫派来监视她的,便向姐姐发牢骚,结果导致了一场“内战”。老板一怒之下,差点把艾芜辞退。经过艾芜的解释才算作罢。

艾芜以他独特的敏锐目光,深入观察生活,记录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规定写当天的见闻、感受和心得,再整理改写成文章。把它们挂在房间的墙壁上,一有空就阅读几遍,并且记在心里。不断地观察和积累,终于使他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二、归纳总结学习法

聚合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善于归纳总结,然后找出规律。这个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从众多的答案中选择出最正确的答案,可以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方案;可以依靠许多资料归纳出正确的结论。(1)雅各布的情报收集法瑞典的情报学家雅各布之所以成名,关键是他运用了一个很好的思维方法——聚合思维法。

他在平时阅读时,很注重积累知识,把分散的资料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加工。他知道,许多东西分散的时候,并不引人注目,而一旦聚合起来,就能产生“相聚变”,出现新的结果。

在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弟谷观察行星30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他只是单纯的积累,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总结和研究,所以,他多年积累的资料一直放在那,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堆废纸。后来,天文学家开普勒将他的资料进行了重新分类整理,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结果,从中发现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这个例子说明,只有善于总结思考,才能使观察得到质的飞跃。

知识的宝库,是用一把复杂的“密码锁”锁住的,我们在积累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整理和组合,使知识成为完整的系统的材料。只要把知识组合成符合内部规律的系统,就一定能够找出开启这把“密码锁”的密码,打开科学奥秘的大门。

雅各布就是善于总结组合的能手。他写了一本关于德军的小册子,详尽地记载了德军的情况,在这本小册子里,他披露了德军的组织结构、参谋部人员的部署以及新组成的装甲兵小队的内幕。书中还介绍了168名指挥官的姓名、简历等一些机要的资料。

这些特等军事机密被编成书,并公诸于世。希特勒知道后暴跳如雷,立即派人把雅各布抓来严加审问。审问的结果叫人哭笑不得,原来那本小册子上的全部内容,都是从德国报纸上搜集来的,作者只不过是把这些零散的资料进行了分类组合,整理编著成书而已。雅各布本人既不是密探,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间谍。

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这件事轰动很大,雅各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报专家。(2)李淳风是如何归纳总结的

中国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李淳风,是世界上给风定级的第一人。他毕生致力于天文、历法的研究,曾主持制作过“浑天黄道仪”。

唐代以前,中国尚未完整地给风制定过等级,人们只是在竹竿上系挂布帛,根据布帛被风吹动的程度观测风力的大小,古代称“风幡”、“风旗”。

李淳风决定给风作出明确的等级。他选定地面的参照物——树,作为测定风力的标志。他仔细观察大小不同的风吹来时树所起的反应,并同时观察不同的树的反应,作详细的笔录。他不论寒暑晴雨,从不间断观察。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接着他开始分类,按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天气情况将资料划分开。然后进行细致的总结,他将资料不停地比较、对照、归纳。最后,李淳风将风力划为十个等级:

一级,无风;二级,和风;三级,叶动;四级,鸣条(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五级,摇树;六级,坠叶;七级,折小枝;八级,折大技;九级,折木飞沙;十级,拔大树及根。李淳风将他所划分的风力等级收录在他所著的《乙已占》一书中,广泛被采用。

英国海军上将莆福也致力于风力的研究,他以李淳风的归纳为基础,把风力定为从零级到十二级共十三个级别。现在的天气预报就是以此为标准来分风力等级的。

所以,观察后善于归纳总结,常常会有新的发现。三、横向思维学习法

横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灵活性,变通性。它是根据已知的信息,使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有一次,爱迪生叫他的助手测量一个灯泡的体积。助手用了两个小时,写了两页稿纸的计算公式,仍然没有结果。爱迪生把灯泡里倒满了水,再把水倒进量杯里,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灯泡的体积。(1)开拓非程序式的思维方法

世界思维专家爱德华·戴波谱,因为研究这种新思维而成名。他的作品有20多部被翻译成19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其中《新思维》一书在日本发行时,销售量超过40万册。戴波谱把一个人的智力比作汽车的功率,而把他的思维能力比作驾驶汽车的技巧。就是说,马力大的车,不见得人人都能开好,而智力发达的人,不是个个都善于思维创造。

他举了典型的横向思维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姑娘,她的父亲借了一笔高利贷,无力偿还。那个丑陋的债主说:只要把姑娘嫁给他,债务就一笔勾销,否则送她父亲坐牢。姑娘父亲拒绝了他。

债主提出靠赌局解决此事,方式是他在口袋里放进一黑一白两块鹅卵石,如果姑娘摸出黑的卵石,就要做他的妻子,债务勾销;如果摸出白色的卵石,就跟父亲回家,债务也勾销。如果姑娘拒绝这个建议,就把她的父亲投入大牢。无可奈何之下,姑娘只好接受这个建议。

但是姑娘发现,债主从路上捡起了两块黑色的鹅卵石放进了口袋里。然后,宣布赌局开始。姑娘想:她不摸石头,父亲就要坐牢,她摸石头,就会嫁给丑陋的债主。揭穿债主的阴谋,他就会翻脸不再给她机会。

如果从常规上看,姑娘绝对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是姑娘却想出了办法。她站到铺满鹅卵石的路上,从债主口袋里摸出一块石头,立刻装作失手丢到地上的石头之中,让债主无法分辨她摸出的究竟是哪一块。

姑娘说:“请您原谅我笨手笨脚地弄掉了石头,不过不要紧,您只要看看您口袋里剩下的石头是什么颜色,就知道我刚才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石头了。”剩下的当然是黑色的卵石,它证明姑娘摸到的是那块白色的卵石。于是,姑娘和她的父亲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姑娘的聪明在于,她把思路集中到口袋中剩下的那块卵石,而不是她摸出的那块。

横向思维要求开拓非程序式的思维线路,考虑不相关的情况,推理允许有误差。因为通过错误的思路,也许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2)横向思维的成功者李维·施特劳斯

牛仔裤就是横向思维的产物。牛仔裤的发明人李维·施特劳斯是带着“淘金梦”来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的。当他到来的时候,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淘金,淘金已是无利可图了,很长一段时间,李维没有挣到钱。

后来他发现,淘金者很缺乏生活用品,他的脑子灵机一动,既然目标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必须淘金呢?他立即运来了生活用的小商品和大量帆布供淘金者搭帐篷。有一天他推销帐篷,一个淘金工人说:“我们不需要帐篷,而是需要淘金时穿的耐磨的裤子。”

李维注意到淘金工人都是衣衫褴楼的。淘金很费衣服,一件崭新的衣服,用不了两天就磨坏了。李维大受启发,立即请裁缝给那位淘金工人做了一条帆布裤子,这就是世界第一条牛仔裤。牛仔裤一问世就大受欢迎,直到今天成为世界共同的时装。

在“淘金热”中,挣钱最多的是没有淘金的李维。(3)药品变染料

在科学史上也有许多思维变通的事例。19世纪中期,著名的化学家霍夫曼和他的学生——18岁的柏琴做合成奎宁药物的实验,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有一天,柏琴在实验中合成出一种鲜艳的紫红色黏液。柏琴灵机一动,设想用这种合成物做纺织品的染料一定很出色。于是,他申请了专利,办起了第一家合成染料工厂,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人造染料的新工业部门,从此人类结束了单纯依靠天然染料的历史,开始有了更多艳丽缤纷的服饰。四、想像力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动力。”

爱因斯坦16岁时曾问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以后他又设想:“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想像推动着他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终于创立了相对论学说。

成功来自丰富的想像

美国的一位画家塞缨尔·莫尔斯,奇迹般地发明了电报,成为轰动全球的爆炸性新闻,人们纷纷探求他成功的秘密。

他的成功来源于自己丰富的想像。1832年,塞缨尔·莫尔斯乘坐“萨丽”号轮船,由阿弗尔港驶向纽约。在船厅里,有个青年医生杰克逊正在为乘客滔滔不绝地演说。当演讲的内容涉及到电传信息方面时,听众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对电传信息的幻想和渴望。莫尔斯完全被这位年轻医生绘声绘色的演说所感染,他有了这样的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关于电传信息的幻想变成现实。

从此,他告别了绘画艺术生涯,踏上了自然科学的道路。对于从没接触过电传信息的莫尔斯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他有信心,排除各种困难,在陌生的科学领域努力求索。3年过去了,他收获甚微。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失败与挫折。但无论多大的困难,他都不灰心。

1837年,莫尔斯终于利用电学原理确定了几种点画符号,发明了电报。莫尔斯的艰苦努力,使他完成了电讯科研的一项重大课题,推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

莫尔斯在研究期间,他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但是他没有放弃研究,他相信自己研究的价值。

凡是造福人类的东西,必将受到社会的尊重。经过努力,莫尔斯请求国会为修建电报线路拨款的提案终于通过,一种比寄信更快捷的通讯方式诞生了。

第三节 把思维训练得灵活

一、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它并不比一个西柏大多少。

也许比一棵生菜还小些,可轻易地放在一个手掌之上。它通常不到3英镑重,但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它是属于你的,它就是你神奇的大脑。

我们现在对人脑所了解的一切,是在最近的25年中才了解到的。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知识大多不能在学校学到。但这是能够改变你生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方式的知识。

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剑桥大学的托尼·布赞简明地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他解释说:“人脑是由万亿个脑细胞构成的,每个脑细胞就其形状而言就像最复杂的小章鱼。它有中心,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有许多连接点。几十亿脑细胞中的每一个脑细胞都比今天地球上大多数的电脑强大和复杂许多倍。每一个脑细胞与几万至几十万个脑细胞连接。它们来回不断地传送着信息。这被称为迷人的织造术,其复杂和美丽程度在世间万物中无与伦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

在万亿个脑细胞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可以与其他细胞构成多至2万个连接。不相信吗?那么就想一想如果你只选出10项日常事务——譬如你今天早晨做的头10件事情——将它们按每个可能的顺序进行组合,会发生什么结果呢?结果会产生32628800个不同的组合。选出11项事情,将其组合,可能的组合数是39916800!那么,现在将1000亿个细胞按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而每个细胞可以组成二万个不同的连接,你会对自己大脑的创造力有一定了解的。

那么,你怎样利用大脑大部分的巨大能力呢?布赞指出:“你首先要了解大脑是什么样的,以便使用你大脑的大部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弄清大脑的构造,然后是它如何工作、如何记忆、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你确确实实地就开始对你自身的了解和探索了。”开始这一探索,你会有如下几个令你惊奇的发现:

首先,在3个不同的层面,从顶部到脑干;你的大脑包括3个截然不同的部分。

其次,你的大脑有左右两半部。每一部分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这两个部分通过一个奇妙的电子、化学中系统连接,其本身有3亿个活跃的神经细胞。它像一个国际电话自动交换局那样瞬时将信息传递开去。

现在我们还相信,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至少有7个不同的“智力中心”。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开发了这一潜能的一小部分。

你的大脑坯至少以4个不同长度的电波工作——就像4种不同的无线电或电视频道。

你大脑最复杂的部分有6个截然不同的层面。

你还有活跃的、清醒的大脑和潜意识的大脑。你吸收的很多知识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学到的。

你的小脑——或脑干——控制你的许多本能,诸如呼吸和心跳。

你大脑的中间部分控制你的情感。

你的上脑帮助你思考、交谈、推理和创造;科学家们称之为脑皮层。

你把大脑许多不同的部分一起使用,来存储。记忆和重获信息。

我们1000亿个活跃神经细胞中的每一个,其本身就是一台真正的电脑。每个神经细胞可以分长出2000至2万个分支,叫做树突,很像树枝一样。每个树突存储信息,并接收从其他细胞输入的信息。

每个神经细胞,通过叫做轴突的主要通道,在向大脑和全身发射各自的信息。每一轴突被髓磷脂鞘覆盖,这很像电线周围的绝缘体。覆盖或绝缘越好,通过“电线”传递信息的速度就越快,可达每秒100米。

所有的轴突又被多达9000亿个将大脑各部分“粘合”起来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包围。

所有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就组成了迄今为止这个世界已知的最独一无二的天然电脑。

学习如何使用你大脑的各个部分,结果会令你震惊。

托尼·布赞说:“开始时,如果你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在上面,你可以轻松地一天读四本书,并且不仅仅是读这些书,而是记住你读的内容。一天四本书,是现在一般学生一年内读书的数目——或者是一年内应读的数目。”“现在想象一下,一个家庭的四个成员开始学同一门课程,他们每天读四本有关这些课程的书。然而,他们每个人把所有主要的信息放到彩色‘脑图’上,这样要点就容易记住了。他们交换脑图,这样一天结束,这四个人中的每个人就从16本不同的书中吸收了信息,和一般学生四年内读的书一样多。”

这样做有多难呢?布赞说:“一点也不难,只要你知道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就行了。它真是个奇异的工具。让我们以人眼这个大脑的一小部分为例。像脑本身一样,眼睛的力量比我们觉察到的要强得多。我们现在知道,每只眼睛有三亿3千万个每秒能接收数万亿光子的光接收器。仿佛‘砰’地一下,我看见了一座山的景色,我能在一秒钟内把它整个摄人。因此,普通书本中一页内容就更简单了。只是我们没有学过怎样将这些同样的视觉技能用于阅读。”二、大脑不同的部位处理不同类型信息

看一看大脑的电子扫描,你会看到大脑不同部位是如何处理不同类型信息的。我们通过五觉吸收信息,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大体说来,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

大脑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然而,大脑两部分的分离并非这样简单。大脑两个部分由饼既体这一有3亿个活性神经细胞组成的高度复杂的交换系统不断地平衡着输入信息,并将抽象的、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的信息连接起来。

大脑的情感中心,也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就是为什么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我们都会最容易记住。几乎所有人都会记住他或她第一次主要的性爱体验。大多数50岁以上的成年人能粗略地回想起,当他们听到肯尼迪总统逝世的消息时在什么地方。如果歌曲的音乐与个人喜悦的情感、愉悦的体验相连,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就能引起深刻的记忆。发现大脑是如何处理这类信息的,是进行更有效学习的重要钥匙。但要使大脑最有效地发展,就要经常利用它。古语说得好:“你不用它,就会失去它。”这句话与其说适用于你的肌肉,还不如说更适用于你的大脑。就像简单的饮食调整能帮助你提高脑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同样有其他方法帮助你学得更快更好,而且大多数方法都是简单的。三、思维方式向开放和网络化转化

南开大学的一位学者最近撰文指出:社会历史的进步创造着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又成为社会历史前进的催化力量。知识经济社会,其社会结构不是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那种金字塔结构,而呈开放的网络状。网络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和多元互补等特征。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亦应该具有这些特征的实践——智慧型思维,其中创造性思维居于中心地位。

当代人类实践的规模、范围空前扩大,其复杂性也愈益加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项重大的实践活动,都要涉及大量的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和伦理等问题,其中一些甚至还跨越国界并且对未来产生影响。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早已打破了传统分工的界限,为此也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变革,以适合于对复杂事物的整体分析。通讯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把全球联结成一个整体,多种多样的和遥远的信息在瞬间就可以存取,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可以广泛地进行,合作和竞争都将进一步加强。每一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通过一定形式来利用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这就给每一国家和民族(乃至个人的发展)增强了活力,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从而激发创造和推动变革。求变、求新、多样化和节奏加快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具备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即时的应变能力。开放也是对不同观念,尤其是对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规则的开放,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造来更新自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特征的。当我们的活动规模、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增长时,产生稳定性并支持开放的发展所需的调解信息就更多。

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其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多媒体即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有机、完整的利用”;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由物理设备、数据库、应用系统和软件、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以及开发应用上述结构的潜力的人等五个部分整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网络信息空间的设计更需综合运用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文化成果。信息技术和社会的信息化还为现代的整体性、综合性思维提供了新的基础,把它推向了新的发展。

这种现代综合性思维的特征在于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人的智慧和才能与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及信息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跨越层次界限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所谓复杂巨系统,就是指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是对外界开放的系统,如社会系统)如此相应的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动态的。这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以往,很重要的是因为它是非线性的、多维互补的。网络化的世界纵横交织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它们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网上大大小小的“纽结”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们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选择的反映;“纽结”之间有着长程通讯联系,它们相互参与,彼此合作和竞争。四、人人会有好生意“我这个人不行,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这是要求一个人出点新颖主意时,常会得到的典型答复。

这种观念已经证明是错误的。英国剑桥大学有过一个研究计划,把选修巧运匠心解决问题课程的研究生,与未选这种课程的研究生分成两组加以测验。结果显示,选课的一组在产生新颖有用主意的能力方面平均比另一组强94%。一位研究人员指出,除去各种“开窍”练习外,要紧的是掌握3条原则。

1.清楚认定问题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即使表面很简单的问题,也未必说得很明确。一个年轻母亲问老师:“怎么才能使我的儿子早餐时吃鸡蛋呢?”

老师反问:“你为什么要他们吃鸡蛋?”

答复是:“因为鸡蛋富于有助身体发育的蛋白质。”

因此正确的目标应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得到足够的蛋白质?不久以后,这位年轻母亲的孩子,就不必再为鸡蛋反抗,因为他们有了最喜欢的食品牛肉饼了。

2.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法

明智的决定来自许多可行方案的抉择。你如果希望有一大堆主意,你就要慢点批评。“绞脑汁”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包括10个到12个人的一群人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尽可能提出解决方法,越多越好。一项严格的规则就是必须暂停一切批评,不许讥笑别人的主意。

例如,一群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枚水雷已经漂近一艘下锚的驱逐舰。近得来不及发动引擎逃避,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驱逐舰?有人开玩笑说:“让大家到甲板上去,合力把水雷吹走!”这个显然不切实际的建议引得另一与会者说:“搬水管来冲,把它冲走。”事实上,这就是某次战争中一艘驱逐舰真的碰到这种窘境时船员来用的办法!

3.暂时搁置问题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似乎徒劳无功的努力以后,最好暂时把问题转交给潜意识。我们脑中非常复杂的电子计算机会在潜意识里进行神秘的计算,然后在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月里,一个答案可能突然涌上心头。

乔治·西屋为了怎样使一长列火车车厢同时停驶,焦思苦虑了好几年。后来他读到压缩空气用管子输送到几里以外的山中钻凿机的报道,答案有了:他要用管子把压缩空气输送到他的长列火车,用空气刹车使它们停驶。不过这种灵感是长期准备和思考以后才来的。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他那一行里知识最丰富的人,将是最富创造力的人。

第四节 在思维方面要大胆突破

一、排除“固定观念”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无法动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气力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诺斯古德认为:这就是成见。成长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存留至长大,它习惯地认为(错觉)“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从人类来看也是如此——虽被赋予称为“头脑”(无限能力)的最强大的武器,但因自以为不用武器,于是徒然浪费“宝物”,实是愚蠢的人类——那么,你又如何呢?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二、要敢于突破“经验”

诺斯古德教授还喜欢引用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威,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9个生存的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三、挖掘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是个人的认识能力、工作态度和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认识能力是理解事物复杂性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打破旧规则、旧方法的束缚、以及寻求新规则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其产生是人脑的左脑和右脑的同时作用和默契配合的结果。其简单的定义是:通过发现和应用事物的规律,第一次左右、预测、推测或更佳程度地左右、预测。推测某类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思维活动就是发明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斯威夫特指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思维类型有以下几种:

1.联合运用发现性思维和复现性应用思维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用发现性思维发现了啤酒变酸的规律——乳酸杆菌把酿酒的成分分解成酸,从而使啤酒变酸。然后他用复现性应用思维,找到防止啤酒变酸的方法——只要把啤酒加热到50-60℃,乳酸杆菌就会被杀死,啤酒就可以保持香味。巴斯德发明的防止啤酒变酸的方法第一次左右了啤酒酸味的变化,是发明创造的成果,这一成果是发现性思维和复现性应用思维联合运用所取得的。

2.联合运用创造性应用思维、发现性思维。经济性应用思维

爱迪生和其他一些发明家,通过创造性应用思维,把炭化棉纤维密封于玻璃罩中,再用当时最好的水银油气装置把玻璃罩拍成一定程度的真空,从而发明了当时较好的灯泡。但这种灯泡用100多小时灯丝就断了,如何延长灯泡的使用时间?由于没有现成的知识可应用,爱迪生只好用发现性思维,经过大量的试验活动,发现了竹丝制灯丝能延长灯泡的使用时间;然后又用经济性应用思维,从几百种不同的竹丝中,找到了一种较佳的日本竹丝,从而创造了更理想的灯泡。这一发明创造的成果,是创造性应用思维、发现性思维、经济性应用思维联合运用完成的。

3.运用创造性应用思维

美国人希克,一个新规律也没发现,只是通过创造性应用思维,把小电机、刀片、满是小孔的钢罩等有机组成了电机刮胡刀,从而达到发明创造的目的。

从以上的实例中可以发现,发现性思维和复现性思维的联合运用、创造性应用思维与发现性思维和经济性应用思维的联合运用、发现性思维和预测性应用思维或推测性应用思维的联合运用、单独的创造性应用思维、单独的灵活性应用思维,都可以达到发明的目的。可见,发明创造思维差不多涉及了所有的思维类型。“第一次应用思维”、“创造性应用思维”、“灵活性应用思维”等都是发明创造思维。四、拓展思路,激发灵感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是“头脑风暴法”的集体创造方法的发明人。为了促进人们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奥斯本提出著名的思想原则,以激励人们形成“激烈涌现、自由奔放”的创造性风暴。

南开大学的学者非常推崇奥斯本的思想原则。“为了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位教授甚至指出:“每一个现代的剑桥学子都应该把奥斯本的原则当做一门最重要的必修课程。”

奥斯本的4项原则是:自由畅想原则;延迟评判原则;数量保障质量原则和综合完善原则。

1.自由畅想原则

指思维不受限制,包括已有知识、规则、常识和种种限定都要打破,使思维自由驰骋。破除常规,使心灵保持自由的状态,对于做出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机械行业的人都习惯于用车床铣床切削金属。在车床上直接切割部件的是车刀,它当然要比被切割的金属坚硬。那么切割世界上已知最硬的东西该怎么办呢?显然无法制出更硬的车刀,于是,善于进行自由畅想的技师发明了电焊切割技术。

2.延迟评判原则

指在创造性设想阶段,避免任何打断创造性构思过程的判断和评价。日本某机构的一位年轻的部长奉上级命令征集改进工作的建议,他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指出:只要是有关业务的合理化建议,一律欢迎,不管多么可笑,想说就说出来。但他强调,决不允许批评别人的建议。虽然开始大家有些拘谨,但气氛越来越活跃,结果征集到了100多条合理化建议,这个机构业务上因此出现了大幅度的飞跃。

3.数量保障质量原则

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有一定的数量要求,会给设想的人造成心理上的适当压力,往往会减少因为评判、害怕而分心,提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在实践中,奥斯本发现:创造性设想提的越多,包含有价值的、独特的创造性设想也越多,创造性设想的数量与创造性设想的质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数量保障质量原则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4.综合完善原则

指对于提出的大量的不完善的创造性设想,要进行综合和进一步加工完善的工作,以使创造性设想完善和能够实施。

南开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指出:奥斯本的4项原则,虽然是用于小组创造活动的,但是这4条原则提出了保障创造性设想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问题,因此对于个人进行创造性思维过程也尤其有启发。

拓展了思路之后,就很容易产生新思想。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新思想的产生一般须经由以下5个步骤:

1.最初的观念

你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装饰一下;你想把你们公司里的废料做成有用的副产品等等,这些都属于最初的观念。

2.准备阶段

现在你要调查一下发展这个处在萌芽状态的观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那方面的资料,阅读有关书籍,记笔记,和别人交谈,提出问题。要善于接受新东西。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象力的跳板。

3.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应该让你的潜意识活动起来。散散步,睡个午觉,洗个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正如作家埃德娜·弗伯一次说过的:“一个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成熟。”

4.开窍阶段

这是创造过程的最高阶段。脑子一下子明亮起来,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查尔斯·达尔文一直在为进化理论收集材料,有一天,当他坐在马车里旅行时,这些材料都突然一下子融为一体了。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的时候,我的马车驶过的那块地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开窍是创造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

5.核实阶段

不管你的见识多么高明,但开窍时得到的启示可能是根本靠不住的。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的预感或灵感都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回过头来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你征求别人的意见,对这出色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而且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创造力是如何发挥的,剑桥大学的学者还提供了如下一些参考性意见。

首先你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有人听见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是不会发明的。”

你还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紧迫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拖延的惰性。给你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以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规定要合理,但也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压力。日期规定后要坚决贯彻执行。富于创造力的人一般都表现出一种善于使理智放松的气质——不要太紧张,不要太小心翼翼。显然我无法告诉你哪一种方法对你最合适,也许是在地板上踱步,或者是喝咖啡,或是听音乐,关键是要采用对你最合适的方法。

第三章 学贵思

孔子曰:“学而不是则罔,思而不学殆”。学习不仅要学,而且也得思考。人的脑子里本像一间空气的小阁楼,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家具装进去,只有傻瓜才会把他碰到的多种多覆盖的破料杂碎一股脑儿装进去。

第一节 怎样整理知识最有效

一队高飞的鸿雁,横空列阵,是凭借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的。一个真正懂得治学方略的人,善于把自己的知识按照不同的需要组合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开始,直到他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他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必须借助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既是他从事社会时间工作的工具,又是他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对知识整理总结的过程。一、学海无涯,总结是岸

你要学会总结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让自己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不断地总结会使人变得聪明。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我们听讲或看书,知识都是根据别人的思路输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在完成一个章节之后,站在较高的高度去归纳整理,深入领会书中的思路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为知识体系。这就像一棵知识树,顺着主干可以找到分枝、树叶,许多人可能不是反应最快的,但经过整理总结,就能比别人站得高,看得深。所以想要真正的融会贯通,就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才能吸取精髓,提高记忆,书本上的东西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平时不偷懒,有时间不妨静坐默思,回忆最近几天或几星期学到的各种知识,将其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知识体系。二、面对失败的四种人

失败,不仅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或者坚强到怎样的程度,它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拿破仑说:“不善于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通过认真的总结,从失败中找到胜利的途径,是学习中的一个法宝。考试的失利,大学的落榜,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学习进度的停滞不前,这些困难和失败,大多数人都有亲身体验。我们要善于在失败中探索,从自己的错误中总结的经验,要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深刻。

英国有个叫柯勒律治的诗人,他把世界上的读书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好像沙漏,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东西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却原样不变;第三类,好像过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第四类,像宝石矿床里的矿工,把矿渣甩到一边,只拣那些纯净的宝石。

在学习的困难和失败面前,全问样存在着四种类型人:第一种类型的人,不知道吸取教训,像掰玉米的黑熊,失败对于他们毫无价值和意义,他们是一事无成的人;第二种类型的人,他们懂得要吸取教训,却没有能力做到。他们是缺乏能力却总想成功的人;第三种类型的人,从失败中找到一大堆消极的教训,他们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不敢正视失败,从而成为悲观的聪明人;第四种类型的人,是那些能总结失败教训,并从中找到成功途径的人。他们需要失败,如同他们需要成功一样。失败和成功的价值对于他们是同样重要的。从错误中学习,总结和纠正错误的速度,是测定智力和技能的最佳标准。三、“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科学实验证明,人在学习之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学生对每天所学的功课,应当在当天的课后及时复习,这样才能防止大规模的遗忘。最有效的一个办法是尝试回忆,对当天所学功课的内容进行自我讲述,讲述课程内容的主旨、结构、层次和要点。在讲述的过程中,对那些记不准或说不清的地方,可以随时看笔记,直到能够不再看书,流畅地讲述出来。这种自我讲述不但能有效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助于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 学会“蜜蜂式”的思考

一、学会“蜜蜈式”的思者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剑桥著名物理学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干什么呢?”“我也工作。”“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凡是世界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10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这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热情地思索罢了。”由于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的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的。”

东方有一句老话:“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里,回顾一下瓦特勤于思考发明蒸气机的故事和爱迪生由于疏忽,看到不可理解的现象没有多思,而错过重大发现的教训是很有意思的。瓦特小时候,看到火炉上茶壶的盖子被水蒸气冲开了,壶盖巴啦巴哈地抖动着。于是,小瓦特想:“好怪,掀得动这么沉的铁盖子,那水蒸气谅必很厉害吧……干吗不能用来掀动更重的东西,干吗不能用来转动车轮呢?”

由于水蒸气冲开壶盖的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深思,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发明了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飘时期”。相反,伟大科学家爱迪生在研究灯泡灯丝时,发生了奇怪的“漏电”现象,他没有多思,只记到本子上就扔到一边去了。但这件事却引起了物理学家约翰·汤姆森的注意,他测出,它们都是从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带负电的微粒,并测出它的质量大约是氢原子的1/184迪生这一发现,汤姆森获得了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查理逊对爱迪生的发现进行了更深入更仔细的研究,他发现所有金属丝通电流后,在高温下都能发射电子,而且研究出这种电子的数量与温度的关系,后来人们利用他的研究结果做出了真空二极管、三极管,因此,查理逊也获得了192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剑桥著名学者培根曾经把3种不同的哲学家,形象地比喻为蜘蛛、蚂蚁和蜜蜂。他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求知识的方式称作蚂蚁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方式;而最好的方式则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并用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些材料,通过蜜蜂的消化、酿造,“蜜成花不见”,蜂蜜要比一般鲜花的甜汁甜美和精粹得多。一部科学史表明,科学之花既要扎根在实践的土壤里,更要用思考的汗水来辛勤浇灌;没有大脑的思考作用,也就没有自然科学的建立。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回答一位抱怨没有时间考虑问题的年轻科学家时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如果这不是短时期,而是1年、2年、3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如果您提出了目标——想在科学领域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果,那么必须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

剑桥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为心智肌肉的才有用。”另外,思考也有助于把学过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牛顿说过:“我要把如同海滩沙粒之多的真理,一个一个地加以思索。”由于善于思考,牛顿成了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加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定律;哥白尼否定了托勒密的学说……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你想在成功的征途中,科学地运筹时间吗?那就必须在勤学的同时,给思考留下一定的时间!

第四章 高效阅读

大量的新知识必须依靠阅读途径去获得。如果说,我们在听课途径中培养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阅读途径则更能培养人的自学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们在一生中都是孜孜不倦地阅读。阅读途径是获得知识最多的途径。

第一节 读书要有目的

即使你自认为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天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阅读”一些东西。如:杂志上的文章、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冰箱上的电话留言,以及最近的心情记录等。

无论阅读什么,你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将影响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你绝对不会用看小说的专注去看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同样的,阅读报刊杂志的文章与看购物单的态度也会不同。没有阅读的目的,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而且效率非常差。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确定读书目的”的重要性。他们所持的态度往往是:“滥射也会打到靶心。”

在你能够了解所要读的书——并将它“牢记”以前,你必须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眼前的东西。一、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所能给予的最佳答案是:“因为老师说的”,那这个答案可不够好哦!看来,我们得花点时间帮你找到更好的理由。读了一章就宣称:“我功课做完了”,那是没有用的。或许你还会将书本放在枕头底下,希望藉此慢慢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除非你确定读书的目的,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虽然把整本书都翻遍了,脑子里除了记得各章的标题外,书中内容可就是一片模糊了。

根据阅读专家的说法,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下列六项:

1.为了掌握某种“信息”

2.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

3.为了解答某个特定问题

4.为了评估你正阅读的书籍

5.为了应用阅读的资料

6.为了娱乐

拥有目的而读书,是增进理解力的第一步,因此建议你采用一些简单的技巧,藉以确定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二、从书中找线索

每一本书都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首先是很快地温习指定课程,寻找你期待获得解答的问题。而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就后面列出的几个要素加以思考。

就像报纸的大标题可以提供线索,让你大致了解报导的内容。以下要素也能帮助你看出某个段落或章节所要传达的信息:

1.各章标题与小标题

通常各章的标题与醒目的小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在一些教科书中,段落标题或刻意凸显的“序言”,更说明了作者所要陈述的内容。

所以第一步,先把要温习的功课浏览一遍,只要注意各章节醒目的标题与小标题即可。

举例而言,假设你在历史课本读到的标题是“帝国主义的衰落”,你就可以用这个题材设计下列问题:

A.“什么原因”(WHAT)导致帝国主义的衰落?

B.“是谁”(WHO)造成帝国主义衰落?

C.“何时”(WHEN)帝国主义开始趋于衰落?

D.“为何”(WHY)帝国主义衰落?

E.“何处”(WhERE)发生衰落?

当你在阅读该章时,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表示,你有了读书的目的了!

你有可能经常碰到,有些标题的用字遣词看不懂。那么,寻找这些词汇的定义或概念解说,便成了你的读书目的。

浏览标题的过程只需花数分钟,然而这样做,却是聪明有效的读书方法。因为看过大标题,你对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会有初步想法,这有助于你更能掌握细节部分的重点所在。埋头研读之际,自然会有所领悟。

2.章末的结论

假如你看侦探小说是从头读到尾,便正如作者所希望。你的心定会随着作者故弄玄虚的情节,以及一般侦探小说擅用的写作手法而动荡起伏。然而,如果你先翻到最后一页知道故事的结局,就很容易了解作者如何架构小说情节,如何安排笔下人物的发展。甚至能预先察觉要到最后开头才揭晓的许多作案细节。若非你先知道结局,你会当另一个人才是嫌疑犯,而不会去注意这许多的蛛丝马迹。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先明白教科书作者在书中所要传达的主旨,便会在阅读时留意得出最后结论的重要内容。

当然,看侦探小说先翻看结局,阅读乐趣就没了,不过对应付学校课程而言,这一招倒十分管用。它可以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进而使你变成“主动”学习的读者,让你从此读书不会梦周公了!

3.插画、图表

大多数的教科书,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教科书,都附有图表、插画、数字表格、地图,还有其他的图解。学生通常对这些图解、表格视而不见——匆匆一瞥,过目即忘。

你不妨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这些图画。表格,一定可以为自己节省许多时间。在阅读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注意这些补充资料,以及它们所强调的重点,并作好笔记。

4.特别强调的名词、生字与其他事实

有些教科书对于主要名词与资料,会在正文中特别标示出来(我的意思不是指前一个学生所作的特别记号)。为了确定这些名词的定义,或者为了发掘事实以便应用,就可能成了你读书的目的了。

5.设计问题

有些教科书的出版商会以固定格式,在正文或各章结束时,提出问题以强调重点所在。如果能在阅读该章之前,先看看这些问题,相信你对需要留心的资料会有比较清楚的概念。三、预习功课

当你开始研读指定课程之前,若能先找出每一章的大标题、小标题,以及其他有助确定读书目的的要素,表示你已经完成预习的步骤了。何谓预习呢?就是温习这些线索,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建议你,每一个科目都应该预习!为什么呢?想一想,你是否有过熬夜啃书却所记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你在念什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说明你根本没有预习功课。四、非速读式地提高阅读速度

标题小标题。首句和我们已谈到过的其他由作者提供的线索都会帮助你迅速把握章节的内容,另一方面,章节里的一些单词也会有助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点上,从而忽视不重要的信息。知道了何时加速、何时放慢速度、何时忽略、何时集中注意力会使你阅读得更快、更有效。

当你看至诸女“同样”、“此夕”气“而且”、“另外”之类的单词或短语时,你应该明白接下来不会介绍什么新内容。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书中讲的是什么,那就加快速度或者完全跳过下面的内容不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