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0:54:58

点击下载

作者:赖世雄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试读:

赖世雄

的英语学习法作者:赖世雄排版:HMM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20ISBN:9787213085802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赖世雄

赖世雄是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与TESOL(对外英语教学)双硕士,担任托福专任讲师18年,是托福成绩满分纪录保持者之一。曾任复旦大学以及大连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常春藤解析英语杂志社社长,著作有《赖世雄美语从头学》《赖世雄口语从头学》《跟赖世雄读名著》《常春藤英语学习读本》等两百余种,并担任多家电台英语教学广播主讲。自1993年起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教学节目主播,时间长达12年,教学方式风趣幽默、深入浅出。2003年载于《中国图书商报》的《英语学习的风云人物》—文中赖世雄与许国璋、薄冰等英语教学大家一并被列为“风云人物”。2004年担任北京外语游园会之主讲教授至今。2014年1月,赖世雄的《美语从头学》节目在北京外语广播台开播。当选“2016年喜马拉雅外语频道冠军主播”和“2017年喜马拉雅FM教育培训榜冠军主播”。

赖世雄教授深入研究英语教学,对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有非常透彻的了解,长期以来受邀至各地演讲,毫无保留地向英语学习者传授学习经验,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

序言

“赖老师,你的英语是怎么学的,为什么这么厉害?”这是过去几十年,我经常被人问起的一个问题。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成为一般人眼中所谓“厉害的人”。一定要在美国出生、长大,才能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吗?我早年曾经留学美国,在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取得硕士学位,但在留学之前,我可是经历了英语学习的一番“彻骨寒”呢!在我开始与各位读者分享我的英语学习技巧前,先让我来说段小故事吧!

记得大约二十年前,我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出发,搭乘游轮去加勒比海。黄昏时分,当我坐在甲板的躺椅上,沉醉在绝美的落日余晖中时,坐在我旁边的一对外国夫妇与我聊了起来。没想到我们聊了一会儿后,这对外国新朋友突然问了我一句:

"Say, Peter, are you from Oregon?"(话说,彼得,你是美国俄勒冈州人吗?)

我笑着回答说:

"Why do you ask me such a question?"(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他接着说道:

"Because you sound like you're from the Midwest."(因为你说话听起来像是从美国中西部来的。)

我依旧笑着回答说:

"No, actually I was born in mainland China and brought up in Taiwan, where I learned English all by myself."(并不是,实际上我是在中国大陆出生,并在中国台湾长大的,也是在那儿自学的英语。)

这对夫妻露出惊讶的眼神:

"Are you kidding?"(你是开玩笑的吧?)

于是我再次解释道:

"No, I really mean it. In fact, let me say that again. I was born in mainland China and brought up in Taiwan. I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there totally on my own."(不,我说的是真的。事实上,让我复述一次,我是在中国大陆出生,并在中国台湾长大的,而我在那儿完全是用自学的方式学英语。)

最后,这位新外国朋友对我说:

"Wow! It's amazing!"(哇!真是不简单!)

由于我讲了一口地道的英语,他认定我绝对是个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我在此提起这件陈年往事,不是要推荐大家去佛罗里达州搭游轮,更不是炫耀自己的英语能力,而是想诚心地对每一位读者说:“学英语,就算是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里,也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学英语的环境。而且只需靠自己,就可以完成学习,甚至可以说一口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的流利英语。我可以做到,各位读者一定也可以做到!”也许哪一天你去国外旅游与外国人聊上几句后会被问:“Are you a Californian?”(你来自加利福尼亚吗?)这时你可以自豪地回答:“I come from a place which is far bigger than California. The name of this place starts with C and ends with a.”(我来自一个比加利福尼亚更大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以C开头以a结束。)

同时,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常春藤英语集团所有参与编写这本书的同人,包括编辑、排版、美编和行政及营销部门的人员,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这本书才能如期顺利出版。我更要特别感谢润饰全文的Jill(吴惠珠老师),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更真实更完整地呈现了我学习英语的历程。

大家还可进入我们常春藤英语集团的免费微信口语群(登录www.ivytw.com并扫码获邀入群),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常春藤英语集团”回复关键词“申请加入口语群”,在学习的路上,跟着其他伙伴一起学习会让你更有动力和持续性。在此预祝大家学习成功。Chapter 1我学习英语的三个基本态度第一节善用零星时间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思维上的误区,认为坐在书桌前的时间越久,就可以记熟越多的知识。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政治、历史,还是物理、化学等科目,确实都要投入很多时间去背诵,也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去思考与理解。不管是学习哪一门科目,都至少需要花上一天中的一个小时甚至两到三个小时沉下心来去思考和记忆,而这些科目也并不适合用零星时间来学习。

可是英语,或是其他各种语言,是可以利用零星时间来学习的。如果我们用和学习其他科目一样长的时间去理解和背诵英语,成效会怎样呢?我们的头脑应该会被过多的单词和太过难懂的语法搞得筋疲力尽吧!而这与人类的专注度(attention span)和记忆力有关。根据科学家最新研究,现代人因为受到互联网使用的影响,能专注在某件事上的时间缩短了,并且短到只有五分钟!所以在这五分钟内,如果可以专注于学习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利用这种滚动式的学习法来学习,反而更有助于记忆,还不容易忘记。

由于是用零星时间学习,在学习英语时会有“间距”的产生。也就是说,在该上班的时候还是好好地上班,在该上学的时候也要专心地学习。把处理完更重要的事之后的零星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头脑反而会因为转换了学习内容而变得灵活,心里也会因此而觉得愉悦,进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英语中有句俗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

上述是善用零星时间的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则是当你学会利用一天中的零星时间学习英语时,你会发现无论你有多忙碌,你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会有三个小时。我自己当时就是在军校中用零星时间自学英语,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我“积少成多”,学会了标准的发音并具备了使用英语会话的能力。这时我就利用星期天军校放假期间,独自一人沿着台北市中山北路走,遇到当时来台湾度假的美国士兵,便主动与他们寒暄搭话,没想到当时利用零星时间自学英语对话,能让我顺畅地与这些士兵交谈。有士兵甚至用英语问我: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Where did you pick it up?"(你英语讲得不错。在哪里学的?)

这个短语“pick up”原表“拾起”之意,还指“学习(某语言)”,尤其是指利用零星时间来学习。所以现在我就以一般学生(高中生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来举例,告诉你们该怎么利用零星时间来学习英语吧!

第一个零星时段:上学途中

不论是走路还是乘车上学,这些时间绝对是零星散碎的,而在这段上学路上的时间里,大家至少可以读二十分钟的英语。

第二个零星时段:课间时间

学校每节课之间通常都有十分钟的课间时间,这时大家就可以用其中的五分钟来读英语,所以整个上午的课间时段加起来又可以读十五至二十分钟的英语。

第三个零星时段:午饭及午休时间

大家吃完饭和与同学们聊天散步之后,就可以回到座位上打开英语书读书。英语对以中文为母语的我们来说是外语,通常能够专注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差不多为五至十分钟。相较于学习其他科目,学习外语难免让人觉得较为枯燥,所以大概读二十分钟就让人昏昏欲睡了。中午读英语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学到英语又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睡眠,为下午上课储蓄精神。

第四个零星时段:下午的所有课间时间

和上午相同,大家每次课间花一半的时间读点英语,整个下午至少可以读十五至二十分钟。

第五个零星时段:课外活动

大家和同学互动完之后,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花上十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自己练习对话。

第六个零星时段:放学回家的途中

大家应该都是怎么来上学的,就怎么回家,所以能够有和上学时差不多的时间读英语。

第七个零星时段:晚上睡觉前

晚餐后,大家就可以开始苦读一些需要长时间背诵或理解的科目。到睡前时,因为已经花了好几个小时学习其他科目,所以应该都已经头昏脑涨了吧!这时候最适合在睡前用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读英语了。

以上的七个零星时段就是一般学生每天都会有的零碎学习时间,一天加起来大概会有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读英语时间。

至于我在军校是怎么利用我的零星时间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零星时段:一大早

我习惯早起,大概早上六点钟就醒了。刷牙洗脸后就要点名,然后就开始练习呼口号、踢正步,之后我就有差不多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读英语。七点到联合餐厅吃早餐,就连走路到餐厅的途中我都在读英语。

第二个零星时段:吃早餐的时候

我在餐桌前坐定后,一看今天早餐有稀饭、馒头。吃完早餐,我找到机会就用梁实秋先生为远东书局编撰的《汉英字典》查到“馒头”的英语是“steamed bread”,“稀饭”的英语是“congee”(多指白稀饭)或者是“porridge”(多指添加了其他食材的稀饭,如燕麦粥)。我利用一个上午的三次课间时间中的五分钟,把这几个单词记住了。

第三个零星时段:午休的时候

到了中午,学校规定学生都要睡午觉。当时我们都是睡上下铺,学长永远都睡下铺,我午休时便在上铺静静地翻阅字典或英语书。因为读外文书很容易进入一种困倦的状态,所以每天中午我都能很好地入睡。

第四个零星时段:下午的休息时间

午休起床后,一点半我就开始上下午的第一堂课,之后的三次课间时间我也都花五分钟来读英语书,所以光是下课时间加起来就可以读十五分钟的英语。最后的课外活动时间,当大家都在踢足球,互相追逐玩耍的时候,我就会找个没有人的地方看英语书并大声念出来(至于看的是什么英语书,我在这儿先卖个关子)。

第五个零星时段:晚上时间

下午五点半左右是大伙儿的晚餐时间,吃完饭后我立刻回到寝室洗澡,这样我就能在六点十分赶去教室,趁着同学们还没来到教室,我可以大声朗读英文会话或短文。晚上七点到九点是我们的晚自习时间,这时大家都必须安静地做作业或默读课本。我通常会利用这两小时的时间来查英文词典,把白天看到的单词或不懂的短语在词典中一一查出来,并抄下相关的解释或例句。九点半是每天的晚间点名时间,点名、唱完晚间点名歌及听完训话后,我就和大家一样去刷牙洗脸,准备睡觉。等到熄灯后,我会静静躺在床上等待,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大家都差不多入睡后,我就偷偷下床,跑到新闻系的教室里继续大声读英语,到凌晨一点半甚至两点才回到寝室睡觉。

当时因为军校学生不能外出,相对就很少受干扰,所以我在这么严酷的军事训练环境中,也有相当多的零星时间可以读英语。算一算,每天差不多有五个小时到六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呢!第二节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英语中有句俗语:“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这句话的直译是“别咬下超过你能嚼得动的分量”,也就是“不要不自量力”,劝人凡事都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再去执行。这句俗语用来形容我的第二个学习英语的基本态度“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我利用滚动式的学习法,通常每天只学一则简单的会话。当然,我在念这段会话前,早已利用零星时间查完我不懂的单词或短语,连同音标及例句都抄在了我的笔记本上。接着我就从早到晚都是念这则会话,先从缓慢的语速开始,然后逐渐加快语速。念了几百遍之后就把会话书丢到一边,接下来我不是用背的方式去把这则会话背出来,而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把会话的内容自导自演,进行实际的演练,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把会话“演”出来。

在这个“自导自演”的过程中,我的用词可能会跟书里的内容有些出入,也可能会犯一些语法上的错误,可是我却能够真正地运用那些单词,而那些单词是“受我指挥”的。讲话慢没关系,讲得越慢越好,因为慢慢讲的过程,给了我充足的时间纠正咬字发音,并且组织接下来要讲的话。最后,原本讲得很慢的会话,经过上百遍的重复练习后就会变快了。通常早上的时候,我只能讲得很慢,到了下午虽然还是练习同样的会话内容,但是我练习会话的速度会慢慢变快。我后来才了解为什么好多老外都会对我说:“Peter, you have a very good command of English.”(彼得,你的英语造诣非常高。)这个句子的重点是command,该单词是“指挥”的意思,“c-o-m-m-a-n-d”就是我在指挥这个单词,单词就是我的士兵。如果我不操练“士兵”,不去运用单词,或者只是死记硬背会话,那我就会被框住;但如果我能用自己的方式活用单词,学习就能事半功倍。由此可见,command在这里延伸的意义为“对一种语言的造诣”。我们将来能把英语说得很溜的时候,老外就会说这样的话:“You have a very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Where did you pick it up?”(你的英语造诣很高,是在哪儿学的?)

学音标也是如此,“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先把元音学完,每天只学两个音标,我建议各位读者可以运用互联网上的教学平台,如常春藤官网www.ivytw.com上的音标课程,或美籍人士自创的教学平台,如Rachel's English,实际感受地道的美式音标发音,培养对英语的语感。各位读者可以到网上听我的美式英语发音,常春藤英语集团的教学总监吴纪维(Johnny)老师也是这么发音的。纪维是我亲自教出来的徒弟,你们上网听过就知道,他的发音和地道的美式英语是一样的。而Johnny老师并没有留过学,他从小学到硕士都是在中国台湾上的,但是他讲出来的英语却非常地道。

所以大家不需要留学也可以自学音标,也可以把英语说得非常地道,发音可以和外国人一模一样,这就是“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力量,我过去就是这样慢慢学英语的。我一天只学两个音标,先学元音,元音学完后再学辅音,这几十个音标只需要用两星期的时间就学完了。但我又从头再来,一直不断地学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newborn baby(新生儿),渐渐变成一个toddler(正在学步中的孩子),我“牙牙学语”三个月,就学会了音标。想当年初中和高中总共学了六年的英语,我竟然没有一个音标念得是对的,但后来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靠着听唱片模仿以及不断地练习发音,最后我的英语发音可以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如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接触到地道的美式发音,练好发音自然不在话下。第三节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这八个字听起来像是说教,但却是我所列的三个学习英语的基本态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很多人在学英语的时候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将前面两个基本态度掌握好。不少人学英语的方法和我初中、高中的时候一样,花长时间死背单词,研究语法。结果记单词的时候只记单词,却没注意到单词的其他相关用法,也不用例句来帮助记忆,这样怎么能把单词给牢牢记住呢?

单词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必须要记住这个单词许多相关的意思及用法,才能有效地学习,这就是语言学家常说的collocation(字词搭配)。举个例子,你学了名词cup(杯子)和tea(茶),便开始抄写cup和tea两个单词各二十遍,这时你以为你把它们都记住了,但是单纯把这两个单词记住却毫无意义,你就只知道cup指的是“杯子”,而tea指的就是“茶”。两个小时之后,你几乎完全忘了这两个词。

因此,你要开始学一些搭配词:a cup of tea或a glass of tea。而这时你会发现词组a glass of tea感觉怪怪的。经过查阅字典后发现,原来外国人有个习惯,虽然cup和glass都是“杯子”,但通常glass装的液体是冷的,而cup装的液体是热的。因此正确的说法是:a cup of tea(一杯茶)、a cup of coffee(一杯咖啡)、a glass of water(一杯水)。当你采用滚动式学习法并每次学习少量内容的时候,将这些知识点牢牢记在脑中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以我的学习方法为例,假设我要学一句话,如:“That girl is beautiful, but she's not my cup of tea.(那个女孩很漂亮,但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就从早到晚只学这么一句话。同时,多翻查词典或是上网查资料,你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事实。例如,tea这个词是来自福建话(亦称“闽南语”),按照自然发音学(Phonics)的拼法,应该念作“t-ea”(音译:踢一诶),但在福建话中的发音为[ dɛ ]。而外国人早期将它念作tea [ tɛ ],之后则改为[ ti ](现在的发音)。同样,我们吃的桂圆longan,这个词本来是两个字“long-an”(音译:龙眼,广东话指龙的眼睛),后人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逐渐地变成了longan [ lɑŋɡən ](如今的发音)。

如果大家可以像我一样,每次都是少量地学,就可以从字典中学到这些有趣的知识及相关资料,不仅容易记忆又可以培养对学英语的兴趣,就不会轻易放弃。而那些学英语半途而废的人,多半是因为读得太多,再加上没有重复记忆这些单词,看了太多的单词,却不懂得这些单词与其他词语搭配的用法,便逐渐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去自创一个学英语的环境,自觉地养成一个看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听英语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自己好不容易创建起来的环境和养成的好习惯,自己就绝对不想半途而废,一定会持之以恒,永不放弃!Chapter 2我学习英语的四个过程

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一般都是死记单词,死背课文,死记语法。为了应付英语考试,学生们通过做选择题、阅读测验、完形填空、作文及翻译的形式学习英语。我年轻的时候,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参加培训班提高学习分数,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只能靠学校老师指导,学点基本英语。但在应试教育(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的指导下,学生所学的全都是应试英语,大家普遍都不敢开口讲英语。再加上当时的英语老师的发音大多含有浓厚的乡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所念出来的英语与老师的发音一模一样。可悲的是,学生通过书本英语(bookish English)所学到的英语,无法在与外国人交流的场合派上用场。许多中国学生觉得自己发音不准,见到外国人就心生胆怯,不是掉头就走,就是结结巴巴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Excuse me, my English no good. Can you say a little slow?"

正确的说法应为:

"I'm sorry, but my English is not quite good. Could you slow down a bit?"(对不起,我的英语不太好。可否请您说慢一点?)

不过我倒很欣赏那些能结结巴巴说出英语的人,因为他们真的很有勇气。有一句话我常挂在嘴上:“若想学好英语,首先就是不要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见到外国人就大胆说出脑子里想到的单词,词不达意,语法错误都没关系。老外不会取笑你,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能够从自己嘴里迸出英语来就已令他们敬佩。会取笑你的反倒是那些英语讲得不错,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中国人。不过这种人毕竟占少数,而且只要你努力效仿本书中我学习英语的经验,假以时日,你也能把英语说得流畅标准,也可以用英文写出一篇语法无误的好文章!“今日不要脸,他日更有脸!”

说了老半天,我还没谈到我自学英语的四个过程呢!现在我就谈一谈吧。我认为,任何语言的发展都经过了以下过程:话语→文字→语法规范

换言之,全世界所有语言均起源于话语,大家的口语由简单进化到复杂。经过很长时间后,才有人发明文字,将口口相传的历史记载下来,之后学者将贵族及平民日常使用的语言及文字统一,规范语法,便逐渐形成了今日所说的口语及所写的文字。

英语大量吸纳外来语,扩增了它的实用性,进而演化成如今的国际语言。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信息都是用英文撰写的,使用英语的电视台及电台更是遍及全世界。由此,如果我们懂英语,就相当于得到了打开全世界知识宝库的钥匙,英语已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实际上,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学习外语有两个黄金时期,第一黄金期是零至六岁,在这期间,小朋友就像海绵一样,不管接触多少种语言,他们都可以学会,且字正腔圆。只要到荷兰这个小国走一趟,不难发现那儿几乎每个国民都会说三到四种语言,这点对从小就接触各国语言的荷兰人来说并不是难事。第二黄金期是七至十二岁,此时的小朋友多半只能学会一种外语,不过说起这种外语时大致称得上字正腔圆。细心的人仍可听出他们讲的外语偶尔会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因此会有点“失真”。十三岁以后才开始学外语就等同于成人学外语,注定会受母语影响,讲起外语时几乎不太可能字正腔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年纪小的孩子学语言(包含母语在内),全是靠观察说话者的嘴型或发音一遍一遍地模仿,而成年人只靠理解的方式来学习,模仿的次数远不及小朋友。小朋友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利用“过度学习”(overlearning)的本能,一再重复说出引起他们兴趣的单词或短语,因此他们的发音越念越标准。而成年人在学外语时很少利用“过度学习”的方式,常常认为自己把音标或单词念了几遍就够了。“过度学习”就是重复做某件事(repetition),这种态度可运用在学习语言及其他技能上。看看某个全球知名的学习平台针对overlearning的好处是怎么说的:(原文)

In whatever field, the process of "overlearning"— or repetitive practice — has far-reaching benefits. It can take a person's performance from good to great by improving their retention and recall. It's the repetition t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s; the more familiar we become with a particular skill, the more mental capacity we leave ourselves, available for mastering and perfecting other skills. It's simple, really.(译文)

不管在什么领域,“过度学习”——也就是重复练习——都会带给大家很大的好处,它可以提升我们学习的持久力和记忆能力,使我们的表现越来越优秀。我们越熟悉某个技巧,就越能融会贯通其他的技能并臻于至善。没错,就那么简单。

以上这段话点出了我们学习语言的秘诀,也就是我常说的善用零星时间,不论听、说,还是读、写,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时间久了就能熟能生巧。

现在,我要介绍我学习英语的四个阶段了:说→读→写→听

为了让读者清楚了解我的每一个学习阶段,我特意另起章节,具体内容见后文。Chapter 3我如何“说”英语

我深知要说一口漂亮的英语得先从正音开始。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在不是说英语的环境下,凭着查字典看音标,就能正确无误地把不熟的单词念出来。之后,我买了一本简单的英语会话书籍,确认每个单词都能按照字典中的音标正确地念出来之后,便利用零星时间反复慢速将会话的内容念出来。练熟后,我就在校园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把书本合起来,然后一个人分饰两角,把当天所学的这则会话“表演”出来。

再复述一次,我采用overlearning(过度学习)的方式,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凭着听一张K.K.音标教学唱片学会了音标。接着我又用了三个月,以overlearning的方式一遍又一遍慢速朗读会话内容,一人分饰两角一遍又一遍地把内容“表演”出来,竟然也达到了可以自由开口说英语的地步。部分读者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且让我细细道来!第一节我如何学K.K.音标1.我十八岁才开始真正学英语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发愤学英文。十八岁前的我曾在初中及高中时,共学了六年英语,按理说应该是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无奈我学的都是应试英语,只知死背单词与死记语法规则,再加上每次上课,英语老师讲英语都带有浓厚的乡音,不知所云,因此每次上课我都提不起兴趣。

1966年,我高中毕业参加台湾的大学联考,英文一科我才考了7分(满分为100分),与其他五科分数加起来总分连200分都不到。当时台湾只有十二所大学,最低录取分数就高达324.5分。我当然考不上大学,而只好转念军校。我之所以选择就读军校,一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是为了远离从小生长的眷村,避免大人指指点点,说赖家大儿子从不念书,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然而,就在接受了三个月严格的入伍训练之后,我的心智开始成熟起来。我想有点作为,不希望就此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十一月,进入军校一个月后,我受到班上英语极好的曹近曦同学(他英语一科获得98分,但数学0分,也只好到军校念书,细节请见我的自传)的影响,重新点燃了对学习英语的热情。曹同学的口语极好,发音和美国人如出一辙,这要归功于他担任空军翻译工作的爸爸。曹爸爸一家住在台南空军基地附近,在近曦五岁的时候,曹爸爸就让他与附近美军军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因此他的英语是自然而然地学成的。先学会说,再学会认字及阅读英文童话或漫画书,到初、高中时近曦已经开始阅读《时代周刊》(Time)、《新闻周刊》(Newsweek)等英文新闻刊物,词汇量大增。他在高中时的水平就已远远超越学校所有的英语老师,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只庆幸自己有个好父亲,安排他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下自然地学会地道的美语。我在军校的四年期间,他从未教过我任何英语,只告诉我要从口语学起,不要死记单词,而要勤查英美人士编著的词典,抄下词典中的例句,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运用这个单词。他说这是活记单词,而不是死记单词,即一直拼单词,却不知如何与其他单词搭配。我受到曹同学的启发,十八岁时在军校开始了自我学习英语的生涯。2.买电唱机及音标唱片,开始学发音

学习口语的首要条件是寻找到正确的声音源,也就是必须要通过正统的音标唱片进行跟读。K.K.是两位美籍学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Knott的姓氏(Kenyon和Knott)缩写,也就是俗称的美式音标,以区别于Daniel Jones所创的英式音标。

为了从头学英语,我向父亲借了七百五十元台币(当时我一个月的薪水是八十五元台币)买了一台附带收音机功能的手提式直流电唱机(用电池驱动的电唱机)。另外,我在书店购买了一张附有K.K.音标小册子的教学黑胶唱片,就这样利用我在第一章所提及的三个学习英语的基本态度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音标学习过程:(1)善用零星时间(2)少就是多,慢就是快(3)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我每天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及晚自习的两个小时,把电唱机拿到教室外,以适当的音量播放唱片的内容并小声跟读,以免噪声干扰到其他同学。晚上十点以后,在有电唱机之前,我会到新闻系教室大声朗读英语;有了电唱机之后,我会偷偷起床提着电唱机,拿着小册子独自一人到营区猪舍附近,借着小灯泡昏暗的光线继续大声跟读。周日放假时,我就留在学校教室一个人大声跟读。3.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a newborn baby),每天只学两个音标

K.K.音标分元音(vowels)及辅音(consonants),各二十四个,合计四十八个,唱片正反两面总共录制约五十五分钟。按成人思维,一至两个小时就可将小册子的内容随唱片跟读完,但在短时间之内一次学那么多音标,过了一阵子之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成年人学英语时,讲起英语会带有乡音的原因,因为他们学发音只注重理解,却忘了应该要不断模仿,所以音标并没有真正学好。相反,幼童学语言就很注意看大人说话的嘴型,并不断模仿大人教他们的少许单词,如“妈妈”“爸爸”等。他们会从早模仿到晚,经过一两个月才会从嘴里发出“马麻”或“把拔”这样的声音。再过一段时间,才学会说出短语。三五个月后,终于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句子。

我听唱片学音标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生儿。每天我只学两个元音及相关单词;12天之后,再每天学两个辅音及相关单词。我计算过,如果一分钟我可以跟读某个元音或辅音30遍,一小时我就跟读了1800遍。如果我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念音标,就可以念3600遍。另外,如果再花两个小时念某个单词或短语,也至少可以念3000遍。如此一来,一天我就花了总共四个小时在跟读英文。每过两周复习一遍小册子,这样连续三个月,我已经把每个音标至少念了30多万遍,相关单词至少也念了30万遍。这就是“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和“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态度。

我在初中和高中六年学不会的音标,在军校短短三个月就记得滚瓜烂熟而且发音标准,颠覆了很多学者所说的“要学好字正腔圆的外语,必须在12岁以前完成。13岁以后学外语就等同成人学外语,永远会带有母语的腔调”的理论,这就证明了overlearning(过度学习)的可怕功效。

Overlearning可以让你的语言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由婴儿进化到幼儿,再进化到会说话的小朋友及成人,“过度学习”让我注意到重复模仿的重要性。学了三个月的音标后,我看到词典中的音标,就能立刻发出和美国人一模一样的单词读音了。

换言之,我学发音的过程,就跟婴儿刚开始学“妈妈”这个词一样,可能会讲得不标准,也讲得不是很清楚,可是到了两三岁时,就能讲得标准了。所以我刚开始学音标时,发音绝不可能和美国人一样,但我用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加上毅力,强迫自己一遍遍地模仿唱片上的发音,把获得简单说话能力的时间压缩在了三个月内。4.我学元音时,经常注意下列细节:

a. [ i ]应念成类似“益”或“易”的音,属长元音。

[ ɪ ]应念成军人行进时喊数“一、二、三、四”的“一”,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音,所以很难学,但我全靠重复跟读,终于学得和美国人的发音一样。你如果能分辨出sit [ ѕɪt ]与seat [ sit ]的发音不同,就算过关了。

b. [ ɛ ]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音,类似罗马拼音的e音,就像羊“咩咩”叫中“咩”的元音。

[ ӕ ]在普通话中也没有相对应的音,发[ ӕ ]音时要比[ ɛ ]夸张些,即嘴巴要尽量张得大。你如果能分辨出bed [ bɛd ]与bad [ bӕd ]的发音不同,就算过关了。

c. [ u ]是长元音,应念成类似普通话里“雾”或“物”的发音,但不尽相同,念[ u ]时,舌根应较紧,嘴唇要更翘一些。

[ U ]是短元音,普通话中无类似的发音,很多中国人以为把中文的“雾”或“物”念得更短促些就对了。其实不然,现在英英词典中多将[ U ]删除,改用由“Ω”上下颠倒过来的“ʊ”。发“ʊ”的音时,要先念成短促的“雾”或“物”声,再念成“耳”声,听起来就像“雾耳”或“物耳”的音。

要是能不将book [ bʊk ]或good [ ɡʊd ]念成“布可”“固的”,而念成“布尔可”(“可”不发声)或“固耳的”(“的”要发声,但几乎听不见),就算过关了。

d. [ a U ]或[ aʊ ]是双元音,中国人常将此音等同于普通话中“傲”的音,其实这是错误的发音。美国人发此音时先将嘴全张,先念成类似“阿”的音,再念类似“傲”的音,最后才念类似短“雾”的音,一气呵成,即“阿—傲—雾”。请看下列两个英语单词及正确的音标:

mountain [ `mantn ] downtown [ da n`tan ]UUU

如果你念成“忙藤”或“当烫”就错了,因为你念“忙”或“当烫”时,嘴巴并未完全张开。这两个英语单词应分别念成类似“妈阿嗯藤”或“大昂踏昂”的音。

e. [ ʌ ]与[ ə ]发音相同,均念成类似普通话的“饿”发音,只不过[ ʌ ]是强音,[ ə ]是弱音,而[ ʌ ]出现在单音节中,如:

cut [ kʌt ] mug [ mʌɡ ]

[ ʌ ]也出现在重音节中,如:

above [ ə`bʌv ] mother [ `mʌðɚ ]

[ ə ]则出现在有两个音节以上的单词中的弱音节中,如:

above [ ə`bʌv ] about [ ə`baʊt ]

f. [ ɝ ]与[ ɚ ]的发音相同,均念成类似普通话“饿尔”的发音,不过念“尔”时要卷舌。[ ɝ ]出现在单音节或重音节中,[ ɚ ]则出现在弱音节中,如:

girl [ ɡɝl ] sister [ sɪstɚ ] matter [ `mӕtɚ ] murder [ `mɝdɚ ]

g. 下列两个单词千万不要念成两个音节:

radio 瑞(ruì)丢(diū)(×) video威(wēi)丢(diū)(×)

应念成三个音节:

radio [ `redɪˌo ](类似“瑞(ruì)底(dǐ)欧(ōu)”)

video [ `vɪdɪˌo ](类似“威(wēi)底(dǐ)欧(ōu)”)

其实这里的“威”是不正确的,念“威”是将上排牙齿轻咬住下唇,同时震动声带并吐气。5.我学辅音时,很注意下列细节:

a. 辅音s开头形成的词之后有字母p、t、k时,一定要将p、t、k念成 [ b ][ d ][ ɡ ],如:

注意:如果是两个音节的单词,第二音节以s开头时,之后的p、t、k一样念成[ b ][ d ][ ɡ ],如:

b. 字典列出两个音节以上的音标,尾音有[ tɪ ][ dɪ ][ sɪ ][ kɪ ][ mɪ ][ nɪ ][ ɡɪ ][ ʤ ][ bɪ ] 等时,一律将[ ɪ ] 念成长元音[ i ],如:

注意:如今许多英英词典都已将上列尾音的[ ɪ ]改为[ i ],读音可参考权威英文词典的真人美式发音。

c. 凡是单词以辅音[ t ][ d ][ b ][ p ][ k ][ ɡ] 结尾时,美国人以正常速度念这些单词时,这些辅音通常在作势要念出来时立即切除,改以短暂停顿代替,如:

注意:以上*表暂时停顿不发音。

d. 很多有[ ju ]的音标,在英式英语里会照念,但在美式英语中则省略[ j ],如:

e. 有些英英词典出现斜体的[ ə ],表示在英式英语中,这个元音不需念出来,如:

注意: [ bl ]是[ bəl]的简写。

f. 以-dly或-tly结尾的单词,d或t应作势发成[ d ]或[ t ]的辅音,但实际上应立即停顿,不发出音来,如:

当然,以上我所举例的元音及辅音发音要诀还有许多需要补充,但我们另外有美式英语发音的有声及文字版书籍,专门论述这个问题,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希望读者可以了解我以overlearning的态度自学音标的一些心得,也希望借此增强读者从头学好音标的信心与决心。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全靠overlearning的态度才有今天小小的成就。我能做到,相信大家也能做到!第二节我如何自学英语会话

三个月后,我进入了学习的第二个过程:学习会话。我学会话也是历时三个月。从不会开口到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国人沟通,就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1.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可靠吗?

我常听到有人说,要学好英语会话,就要先去找一个培训班报名。我对这样的说法不是很赞同,因为我的英语会话就是自学而成。很多人认为,英语补习班会有外国老师,这样老师就能一对一地专注在一个学生身上,教会这个学生英语。我觉得这种想法像是想花钱去学英语,而不一定能真正把英语学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第一,补习费价格不菲,学习英语的成本变高了,那么你的生活压力也会变大。第二,你不知道这个外籍老师到底是来自美国哪个区域的。美式英语因地区的不同,口音也会不一样。一般来说,美国口音是相通的。

我们看外国电影时,有时候会听到美国人的南腔北调。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在讲话时,有他们自己的一种Texan drawl [ drɔl ](得克萨斯州发音法),他们会用一种特殊腔调说:

"You know that guy over there? Well, actually he's from Texas! "(你认识那边的那个男人吗?嗯,他其实是得克萨斯州人!)

还好绝大部分的美国广播人员讲的都是标准美式英语,所以他们的音频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模仿发音的好素材。

去培训班,遇到的老师不一定是美国人,极有可能是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人。他跟你打招呼,可能说下面这一句话:

"How's it going, mate?"(老兄,一切都好吗?)

澳洲人讲出来的m-a-t-e(念起来像[ maɪt ]),是“朋友”的意思。虽然同样都是用mate(美式音标为[ met ])这个单词,但如果美国人听到,他们会偷笑,因为这个单词在美式英语中是“交配”或“伴侣”的意思。其实就算是同一个单词,澳大利亚人和美国人的发音及用法也不一样。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澳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口音的差异,如:

"I feel like swimming today."(我今天想要游泳。)

这句话如果是用澳式英语来讲,在today这个单词上会与美式英语的发音有明显的差异,澳式英语的today [ tə`daɪ ](发音类似to die)与美式英语的today [ tə`de ]听起来就不同。以此类推,大家应该可以知道澳式英语的Monday、Wednesday、Friday、Sunday等词会怎么发音了。另外,英式英语的发音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就更大了。如:

"Fetch me some water. I feel thirsty."(你去拿一些水给我。我觉得口渴。)

在美式英语thirsty [ `θɝstɪ ]是卷舌的,同理可证,美国人会把water念成[ `wɔtɚ ],字尾音[ ɚ ]一定发卷舌音,而英国人则会念成[ `wɔ:tə ],字尾音[ ɚ ]则多发[ ə ]的音,不卷舌。

我并非对哪一国所说的英语有歧视,其实不管是美式、英式或者澳式英语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不过目前的趋势是以美式英语为主流,如果你想讲出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那么就照我说的方法去学英语吧!希望大家记住:重复,重复,再重复。学英语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也就是以我一再强调的overlearning(过度学习)的态度学习!

倘若你坚持要去培训班学英语会话,首先你不知道上课的老师讲的是不是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其次在培训班里,一个班至少有十人以上,每次上课轮到你发言的时间,加起来恐怕总共不到五分钟。现在先来想象一个场景,一开始上课时老师说:

"Let's do the roll call now."(我们现在来点名。)

老师接着可能会这样讲:

"Well, the one sitting in the corner ... Yes, it's you. What's your name?"(好坐在角落的那位同学……对,就是你。你叫什么名字?)

这时你很高兴终于可以有机会用英语讲话了:

"My name is Johnny."(我叫强尼。)

本来你还想继续讲下去,但这时老师说话了:

"Alright, sit down. Next!"(好,请坐。下一位!)

相当于属于你自己说英语的时间只有说“My name is Johnny”时的这短短几秒,接下来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念课文,然后就下课了。真正轮到你讲英语,或是要跟老师互动的时间绝对是少之又少。我不否认上培训学校有一定的功效,但自我学习英语会话可以在任何无人的场所进行,且不花一文钱,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2.以下是我自学英语会话的两个方式:

第一,I learned to talk to myself.(我学着自己跟自己讲英语。)

第二,I did role-playing games.(我做角色扮演。)

这么一来,我自己讲英语的时间就多了。所以,我这样自学英语会话当然学得比别人多,一天只学一篇会话,运用滚动式的学习方法,一天能说上千遍也不为过。当我把一篇会话看懂也听懂了,我就会一直不断地慢速地去念,不是背,而是一直不停地念。等到我可以完全掌握会话的内容之后,我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凭印象把会话内容以一人分饰两角的方式表演出来。一天学一篇会话,一个星期后就学了七篇,并且还不容易忘记。每一则会话都是利用一天中的零星时间讲了三四百遍,我没有背单词,都是用念的,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记单词。渐渐地我就会把这些会话交织在一起(interwoven)。三个月后,我自己便可以用英语与别人对话了。

现在我来举例说说我是如何学习会话的。我当时在台北市重庆南路百成书局买了一本《中美六周会话》,里面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会话,学完只需六周而已。我还记得第一课的对话如下:

我研读会话的步骤如下:

首先,我先查字典,确定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要标准。例如,第一个词how [ ha ](念起来是嘴巴全张的“哈”再加上“伍”),但U是我们很多人会错念成hao(号伍,嘴巴没有全张);are有个卷舌的[ r ]和you的[ j ]的音也没有发出来。没有查音标的话,这句话的每个单词最后都会念错,念成“好阿友”。

接着,我会慢速地念会话里的英文句子,我边念边想着中文意思。很多人问我学英语是不是要丢掉中文的思维,改用英语思维思考?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大家,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学英语时要先了解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不能以英语来思考。刚开始英语不好,所以讲英语的速度要放慢,翻译成中文时速度也是比较慢的。本着“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原则,当你念了几百遍后,中文理解和英语念出来的速度是同步的,尽管中文的思维会慢慢淡化,但不代表你忘了中文,因为中文是永远忘不掉的。到了晚上,可以把书本丢掉继续念这则会话,但因为你忘记了部分原文,所以可能会做一些修改,结合之前练习过的会话,变成了一则完全属于你自创的会话,举例:

A: How are you, Peter?(你好吗,彼得?)

B: I'm fine. Thank you. How about you?(我很好。谢谢。那你呢?)

A: I'm fine, too.(我也不错。)

B: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明天你要做什么呢?)

A: I have no idea.(我不知道。)

B: Let's go fishing. How about that?(我们去钓鱼吧。好不好?)

A: Sounds very good. Bye.(听起来真不错。拜拜。)

B: So long.(拜拜。)

这是你自己创作的一篇会话,这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延伸了一些内容,之后可以再延伸一些内容:

A: Hello, Peter. How are you?(哈啰,彼得。你好吗?)

B: I'm fine. How about you?(我很好。那你呢?)

A: I'm fine, too.(我也很好。)

B: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明天你要做什么呢?)

A: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Maybe I'll stay home.(我可能会待在家里。)

B: Fishing is a lot of fun.(钓鱼很有趣。)

Let's go fishing together.(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How about that?(你觉得如何呢?)

A: Sounds very good. It's a deal.(听起来很棒。一言为定。)

B: OK, see you tomorrow. Bye.(好,明天见。拜拜。)

A: So long.(拜拜。)

就像这样慢慢讲,不断延伸会话,最终会话将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过去在各则会话中学到的知识,未来会慢慢地拓展,变成下列较长的对话:

A: Hello, Peter, come over here. 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feel very happy, you know, because I've finished all the work. I'm free now. I feel like swimming. I feel like hiking.(哈啰,彼得,来这儿一下。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吗,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已经把所有工作都做完了。我现在有空了。我想去游泳,我想去徒步。)

B: Um, sounds very good. But what do you mean by free?(嗯,听起来很好。但你说的free是什么意思啊?)

A: Well, this means that I have time off.(这个嘛,这意思是我有些空闲时间。)

B: Oh, I see, so you want to go swimming or hiking?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don't think I can join you. I'll have an examination to prepare for. This exam is very important, so I have to prepare for it. I can't go swimming or hiking with you.(哦,我了解了,所以你想去游泳或徒步?但就目前我的考虑,我认为我可能不能和你一起去了。我必须准备考试。这个考试相当重要,所以我需要准备一下。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游泳或徒步了。)

这样一来,你可以自言自语讲好多会话,而且还可以把你在其他会话里学过的东西也结合在一起。渐渐地,这些英语单词、短语、词组,甚至句子就变成你的“士兵”了,它们会乖乖“听你的话”,每一次你讲英语时自然就会运用它们,因为这些都是你最熟悉的单词、短语、词组及句子,你不断地操练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将它们运用自如。难怪外国人以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来形容“精通英语”!你有没有想过command是“指挥”的意思?为什么在英语里,会用command这个单词来指掌握语言的能力呢?

三个月后,我发现我可以自我对话了。那时常常有人看到我在学校的橄榄球场上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断地自言自语。那是我正在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对着空气说话:

"Hello, Peter, there you are. How's it going?"(嗨,彼得,原来你在这儿啊。还好吗?)

然后我就走到另一边,转过来对着空气说:

"Not bad, Johnny. How are you?"(还不错,强尼。你好吗?)

再接着转回来说:

"I'm fine. Hey, I'll be free tomorrow. I feel like swimm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我很好。对了,我明天有空。想去游泳。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很多同学注意到了我,还以为我是神经病。等他们走近时,才发现我在一直自我对话说英语。当时很多人鼓励我说:“癞狗,你真棒!”但也有人说:“没用的,除非你上培训班或到海外留学,不然没办法学到地道的英语。”无论是对我进行鼓励还是打击,我都对同学们给我的“指教”表示感谢,然后再埋头继续进行自我对话练习。

这时,我发现我说英语越来越顺畅了,我想证明我真的可以和外国人交流。所以在一个星期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曹同学在军校附近的浸信教会找到了与外国人说话的机会,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和外国人说话。我慢慢讲,不求快,因为我讲快的话,说话会含混不清。记得第一次与外国人讲话时我在发抖,但我还是沉住气,慢慢讲:

"Hello, I'm Peter, Peter Lai. Can I come in?"(哈啰,我是彼得,彼得·赖。我可以进去吗?)

对方没有拒绝,并对我说:

"No problem. We're having a Bible class. Your name, again?"(没问题。我们在上查经班。你可以再说一次你的名字吗?)

外国人竟又问了一次我的名字,可见他是欢迎我的,这下子我的胆量上来了,于是回答道:

"Peter Lai. Just call me Peter."(我是彼得·赖。叫我彼得就好了。)

对方也高兴地说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