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御人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1:01:17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典御人艺术

经典御人艺术试读:

序言

沛县刘邦,论谋略不及张良,论政事不及萧何,论军事不如韩信,然而,此三人杰皆为刘邦所用,终致其成就霸业,实为御人之典范。

秦王二世,与乃父相去甚远,父亡后即被奸臣赵高玩弄于股掌,杀扶苏、害蒙氏、疏李斯,徒知享乐,终被赵高所杀,实为御人有失之灾。

由此可知,御人之术,大有学问。得其精义者,德才之士争相来助,事业如沐春风,一往无前;无视其义者,轻者浑浑噩噩,为他人利用,重者众叛亲离,残害忠义之士,终为世人耻笑。

刘邦、秦氏之御人,乃古代帝王将相之御人,其多以互相利用为基础,坏者自不必说,好者也多落得兔死狗烹之下场,悲不甚言。而今之御人之道,不是损人利己,更不是教人耍小聪明,而是一门很深的合作、双赢学问,如略知其一二,对当今之为官、为民、为商者,都大有裨益。

老子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即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著,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久。

老子这种以退为进、“委曲求全”的为人处世之道,实与御人之道异曲同工。御人之道,无名无形,却时刻主宰着我们每个人的际遇沉浮。或避实就虚、或以柔克刚、或迂回前进、或不战而屈人之兵,总之,御人之道、驾驭人心之精义,皆在文中,读来便知。刘烨2007年11月20日

第一章 以个人魅力征服人心

魅力,就是在禀赋、知识和阅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素质,通过与他人在身体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交流而表现出来的影响力。魅力,将以迷人的风采和神奇的魔力帮助你征服人心。

一、谦和为美

“人心好胜,我以胜应必败。人情好谦,我以谦处自胜。”有一个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曾经多次向一位客户推销保险,但任凭他磨破了嘴皮,跑烂了皮鞋,客户就是不买他的账。但就在最近,他听说那位客户投保了另一家保险公司,而且数额不小。推销员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他第一次向客户推销不成时,他临离开时说了一句表示决心的话:“我将来一定会说服你的。”而那位客户也回敬了一句:“不,你做不到——毫无希望!”推销员就这样失去了一笔大生意。

如果这位推销员早知道中国古人说的道理的话,他就可能不会犯这个错误了。明人陆绍珩说:人心都是好胜的,我也以好胜之心应对对方,事情非失败不可。人情都是喜欢对方谦和的,我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别人,就能把事情处理好。

无论是推销商品,还是说服人做某事,我们都要记着这个原则。我们要让别人同意自己,就要考虑到对方和我们一样,有好胜的愿望,有受到尊重的需求,有需要顾全的脸面。我们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即便我们的用心是好的——那位推销员的确是认为买保险对客户有益——也可能不但把事情办砸,还得罪了对方。有一个汽车推销员,很少能成功地卖出汽车。他很喜欢和人争执。如果一位未来的买主对他出售的汽车说三道四的话,他就会恼怒地截住对方的话头,与对方辩论。每次他都能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但同时,他也没有卖给对方一点东西。

卡耐基说:“你不能辩论得胜。因为如果你失败,你就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你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你觉得很好,他则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他要反对你的胜利。卡耐基的结论是: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上面说的那位汽车推销员叫亚哈亚,他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不成功。他来找卡耐基。卡耐基教给他的办法就是:拘谨不要讲话,并避免口头冲突。

后来亚哈亚成了纽约白色汽车公司的推销明星。他介绍自己推销的经验时说:“假如我走进一个买主的办公室,他说:‘什么?白色汽车?你白送我我都不要。我要买某牌的卡车。’我说:‘老兄,请你听我讲,某牌是一种好卡车,如果你买某牌的,你是不会错的。某牌为一家可靠公司所制造,售卖的人也很好。’于是,他就没有话说了。没有争辩的余地。然后我们离开某牌的话题,我开始讲白色汽车的优点。”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了。”

你要让对方同意你,你就要谦和。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宣称:“我要证明什么什么给你看。”那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想法。”

诗人波普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伽利略说:“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一位爵士告诉儿子:“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

你要促成别人的意见同你一致吗?下面是卡耐基总结的十二项原则,有些我们从上面的故事里已经见到,有些我们还可以细细玩味:

第一项原则:得到辩论最大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

第二项原则: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第三项原则:如果你错了,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第四项原则:以友善的方式开始。

第五项原则;要立刻让别人说:“是的,是的。”(这是苏格拉底的方法,他问些对方同意的问题,让对方不断地回答“是”,等到对方觉察到时,你们已经得到一致的肯定结论了。)

第六项原则:使对方多说话。

第七项原则:让别人觉得那是他们的主意。

第八项原则: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项原则:同情于对方的意念及欲望。

第十项原则:诉诸高尚的动机。(一位先生发现报上登了一幅他的照片,他便写了一封信给报纸。他没有说“请别再刊登那张照片,因为我不喜欢”,而是说“因为我母亲不喜欢”。)

第十一项原则:使你的意念戏剧化。(这是表演的时代。为增加说服力,有时需要表演。如用汽车碾过床垫,以证明它的质量。)

第十二项原则:提出一个挑战。(这特别是针对那些有精神的人、有血气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将法”。)

二、自我的影响力

你是希望过着自己主宰一切的人生,还是喜欢过着由他人左右一切的人生呢?“自我认识”是了解他人的欲望与行动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欲望、动机与情感,并由此推己及人,你便能够了解他人的欲望、动机与情感。只要你具有洞察自我的能力,你就可以这么想:“既然我对这件事会有这样的反应,我相信对方也一定是如此。”例如,你的面前有一盘很好吃的蛋糕,你很想吃。这时你也可以推论,坐在你身旁的那个人同样也想吃那块蛋糕,于是你就分一半给他。我相信他在高兴之余,一定也会因被你猜中了心事而对你由衷的佩服。

毫无疑问,快乐人生的关键在于整个人生究竟有几分是你自己选择出来的。只要我们放远眼光,便可以看到,让他人左右你的一生,对你的人生追求有多大消极影响。

不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去理会他人对你的责难与意见。你不妨这样想:如果我不在场,他就不会责备我,这次只是让我偶然碰上了。在这种超然处之的观念影响下,你就可以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其次,拒绝使自己的决心、信心与情绪被别人操纵,你的感觉与感情不但属于你个人,同时也只有你可以去左右,只要你保留着控制那本属于我的观点,并加以发挥,也就足够了。当你被别人询问并回答问题时,你不要用社会一般的常识来告诉人家应该怎么做,而应该用“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怎么做”的态度去回答。走进一间坐满了人的房间时,你不必像一般人的习惯一样,带着微笑的表情走进去。如果你那一天心情很好,你当然可以笑嘻嘻地走进房间,与熟识的人打诨说笑一番,但倘若那一天你心情恶劣,那你也不必强迫自己带着笑容,你尽可以板起一张苦瓜脸,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有心事,而且无意掩饰自己的心情。如此一来,在座的许多人反而会被你吸引住,因为至少你透过这种真诚吸引了他人,从而也就产生了你对群体的影响力。

美国的大思想家爱迪生的言论影响着数以万计的美国人。他曾说过:“我要做的事,并非是他人所想要做的事,而是我自己本身所关心的一切事情。这项原则可以帮助你区别出伟大与卑微;如果你想要找一个人,这个人比自己更清楚所应该做的事,那就必须根据这原则……伟人同样也是生活在群众之中,不过,他是能够享受孤立与自由的人。”

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具有择善固执的秉性,而此种秉性正是他的独特观点引发出的。“自我影响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响力”,这就是你现在要立刻操纵自己,下定决心的理由。

也曾经有一个人,常对别人说:“我相信我有极强的判断力,也常有极好的构想与意见,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去发挥,往往平白无故地放弃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而是依据别人的理想或意见去做,结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当然,此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是我自己的构想或判断错误,自己当然是难辞其咎,但现在我是因为跟在别人面前走,而导致的错误,这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也是愚蠢至极的事。所以我现在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再盲目地跟从别人,但是,我应该如何重新开始起步呢?”

类似这样的经历恐怕不是他一个人才有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有着同样的烦恼。

如何解决呢?请看专家与他的一段对话:“答案不是已经出来了吗?正如你所说的,向着自己的构想与判断去做,就可以了。”“我的意思是应该如何着手呢?”“在公司里,如果有人提出某项建议时,你必须先自问:‘他认为如此可以行得通,而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怎么做呢?’此时你要真正着手,规律地思索自己的方案,倘若你的方案正好与对方对立时,你可以把你的意见告诉他,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提出他的意见来反驳你;在交换意见之中,你们便可以找出一个真正可行的办法。这个办法你试试看,我相信一定会有效果的。”“我也相信如此可以操纵自我了,我会试着养成自己问自己‘怎么做’的习惯的。”“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从一般社会的意见中,找出你的自我意识,你会发现你可以完成现在十倍以上的工作,而且你也可以由其中得到证明,证明你比你自己所想像的还要聪明,还要机敏得多。”“自我影响力才是最大的影响力”,当你发现这项真理的那一天,也就是你灿烂人生开始的那一天。

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你可以怀疑他人,但绝不能怀疑自己。”美国好莱坞的一位制片商曾经说过,现在敢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实在太少了,一般人甚至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与失败,唯恐如果不能表现得十全十美,你就会轻视他们,其实我对于有勇气承认自己缺点的人,评价很高,我也乐于与这样的演员见面,我相信他或她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出人头地的。

的确,能够承认自己缺点或过错的人,容易使人产生好感,但能改正错误的人,则更令人佩服,因为它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自我改正力”的最大优点在于你自己就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必假手他人,这样可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一般人一旦遇到需要改正的事情时,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态度,一是被事情外在的感情因素所困扰——遗憾的是多数人都是如此——因而丧失正确的判断力与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嫉妒、自怜等最无益的感情,会产生相当大的压力,压迫着整件事与被事情卷入的人,使他无法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二是产生无比的勇气——坚强地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你所能采取的最聪明的行动之一,就是第二种情况,换句话说,就是培养自我的“改变意识”,这也是极简单易行的方法。首先,你必须确立自己内心的改正诚意与热情,并且要有改正欲望,绝对禁止自己逃避错误,或说些敷衍塞责的话,将“改过”做为自己唯一的目的,而且下定决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如此一来,其他一切事都属于次要问题,而你的脑中也不会再有其他杂念了。

乐观的个性就是有力量的个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前面已经说过,人总是在担心未来,后悔过去,并且烦恼着自己的经济状况、子女的教养问题、自己的社会地位等等。因此,人往往是忧虑烦恼的时候多,而快乐的时候少。在此情形下,当然希望遇到能使自己快乐的人。退一步来说,能遇到不会加重自己负担的人,他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一切。他们所希望的是对方即使有强大力量,但此力量却不足以威胁到自己。

所以,如果你想要随心所欲地操纵他人,除了建立有力量的个性以外,还必须同时培养快乐的个性,不仅自己快乐,而且也能使别人乐观起来,而如果你能具备这两种个性,则你的人际关系会更圆满、更成熟,你也能得到更多的朋友与帮助。

三、诚能赢人心

世上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真诚。

的确如此,真诚的话语最动人。因此,当你面对一个固执的客户而久攻不下时,你就该想一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了。把你的诚意,一滴滴地揉进话里的每一个字,这就成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润滑剂。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给吴仪部长提出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请问吴仪部长,为何至今还是独身一人?”对此,部长是无可奉告,还是避实就虚含糊了事?人们揣测着可能出现的回答方式。然而,吴仪的回答大出众人的意料,她既不回避,也不闪烁其辞。她说:“我不信奉独身主义。之所以打单身,和年青时的片面有关。一是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心里有个标准的男子汉的形象,而这种人现实生活中没有;二是总觉得要先立业后成家,而这个业又总觉得没有立起来。然后就是在山沟里一呆20年,接触范围有限,等到走出山沟,年龄也大了,工作又忙,就算了吧。”

这一席坦率的回答使众人感到吃惊,同时也使众人大为感动。正是这种坦诚直率的风格才使吴仪成为对外贸易谈判中辩才无敌的杰出女性。

企业商业都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就像“大浪淘沙”,潮起潮落,物竞天择。企业商家兴耶衰耶,既有时代大环境的作用,又决定于企业商家自己的胸怀与作为。

谈判是一种竞争,要竞争自然离不开竞争的手段。为此,各种谈判的策略都要充分利用。但是,无论何种谈判都应在坦诚的基础上进行。

坦诚的涵义包括:谈判是一种和平的磋商过程,而不是胁迫的代名词,谈判的协议要靠谈判者的信守来保证;谈判者不仅要重视己方的利益,同时也应充分顾及他方的利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著名的谈判专家亨利·基辛格认为的那样:“在外行人眼里,外交家是狡诈的。而明智的外交家懂得,他决不能愚弄对手。从长远的观点看,可靠和公平这种信誉是一笔重要资产。”

确实,单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而言,坦诚对于一个谈判者而言是绝对重要的。如果你被认为不可信赖的话,人们只会告诉你由于你的职位或头衔而必须告诉你的东西,除此之外,你可能甭想再额外得到些什么了。相反,当对方认为你可信时,谈判后,一些私下里的时候,他或她也许会告诉你一些从谈判上所无法知道的东西。例如:甲:瞧,我知道我们的出价是低了点,不过,我们对贵公司的产品确实很感兴趣。乙:可是,你们在价格上的态度让人感觉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甲:我知道这个。可是,如果贵公司能稍作让步,我们的价码还会变化的。

这段有趣的对话也许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台阶,这不是因为你用阴谋诡计控制了别人,而是因为你得到了信赖。只是当人品的正直无可置疑时,秘密和关键的材料才会透露给你。如果你被对方认为你说的话是值得信赖的话,你就要尽力维护这一形象,这至少对你与对方的下次谈判是至关重要的。

四、幽默使你服人于无形之间

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困窘,面对生意场上毁约失言的尴尬,面对求人办事时的难堪,面对伴侣吵闹,情人、恋人的不悦与拒绝,熟人朋友的刁难,上级领导的批评与指责……怎么办?是叹声叹气还是驱寒为暖、巧言相悦?这时你应该想到一种快乐的法宝——幽默,它会在你的生活中溅起快活的涟漪。

幽默是笑的伙伴,会幽默的人,走到哪里就会把笑声带到那里。能给人带去笑声的人,自然是十分受欢迎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说幽默的话呢?

善于远近联想

一件平常不起眼的事,到了幽默家眼中,就能显示出滑稽可笑的成份来。而一般人可能就缺少这种眼光,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幽默思维,是否善于远近联想。

我们来看下面几则故事。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还好。”“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是无丝毫内在的联系,但幽默的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幽默感,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反击。一天,汤姆的老板在圆桌会议上气急败坏地大叫:“这次促销如果又泡汤了,我要把你们一个个扔进海里喂鲨鱼……”这时,汤姆衣冠楚楚地站起来,转身欲走,老板了:“你要去哪里?”原先是要去洗手间的汤姆即兴改口说:“学游泳!”众人大笑,紧张的气氛马下缓和下来,老板也笑了:“你这混小子!你以为我真的忍心把你们扔进海里……”

汤姆使用的就是即兴发挥幽默术。实际上他脑中进行了一系列快速的思维活动:假定扔海里是真——喂鲨鱼要死——怕死——学游泳。也许是怕淹死,也许是怕被鲨鱼吃掉,但学游泳对逃避这两种危险肯定有用。他的这句话之所以能引得众人大笑,有幽默味,就在于他的超常联想功夫。

和尚见读书人中举光彩照人,他也去试一试。考官出一联:“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忙应道:“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考官又出一联:“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低头一想:“佛道:回头是岸。”考官火了,喝道:“旗鼓。”

和尚赶快高声道:“木鱼。”

考官忍耐不住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和尚以为考完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考官喊道:“快滚。”

和尚忙谢:“善哉。”

这则幽默是典型的职业辐射法,用和尚自己熟悉的词语去对儒家经,对比而出人意料。以职业性质而养成的职业意识产生远近联想,极富幽默味道。

善于无中生有

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借用一个毫不存在的理由,迷惑对方,会说幽默话的人,常无中生有地找一些惜口,让对方信以为真。无中生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完全捏造一些事实,二是将一些毫不相关的事实硬性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假象关系。我们来看下面几位是怎样通过无中生有产生幽默效果的。有一天,李老头花六元钱买了一条围巾,而邻居一位姑娘却只花了三元钱。于是李老头转身去找那个摆摊的小青年。“喂,你刚才卖给姑娘才三元,而卖给我是六元,你这是什么道理?”“因为她是我的亲戚。”李老头一听,二话不说,又拿起一条围巾就走。小青年紧追上前:“你怎么不付钱就走?”“因为咱们是亲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强词夺理,无中生有,李老头抓住时机,如法炮制。两个人以假对假、荒诞幽默。小青年的话是想气李老头,可李老头同样来个无中生有,针锋相对。将姑娘和自己的关系捏造成父女关系,其荒诞性发展到极点上,可笑之处淹没了令人恼怒之情。某地方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为了实现年青时立志参军的理想,也想去碰碰运气,他来到新兵报名处。“您的年龄?”工作人员对他的意图大惑不解。“我五十二了。”老人轻快地回答。“可是,按照征兵的有关规定,你已经超过合适的年龄了。”工作人员解释道。“嗯!我当然知道,可是你们难道不需要人当将军吗?”老人反问道。

老人的行为本身是不合情理的,但是他却善于见缝插针,“没理找理”。他那种无理的要求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逆向推理的基础之上的:年轻人是被征去当普通士兵的,将军一般来说都是由年龄比较高的人来充当的,我自己年纪挺高,所以有权报名参加。

善于移花接木

通常人们在进行交流或辩论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双方讨论的同一个概念要取得一致的含义,这在逻辑上叫做“同一律”,而移花接木,则是巧妙地偷换概念,和原来的含义相反。这样,也能产生幽默效果。我们仍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位长官到连队巡查,正赶上士兵们吃中午饭。“伙食怎么样?”长官问士兵们。“报告长官,汤里泥土太多。”一个多嘴的士兵回答。“你们入伍是为了保卫国土,而不是挑剔伙食!”长官非常生气地大声斥责道,“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懂,”士兵毕恭毕敬地立正,又斩钉截铁地说,“但决不是让我们吃掉国土。”士兵们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泥土”与“国土”意义相差甚远,但士兵却能抓住“土”这一信息,并将其生发开去,不无关联地与国家的形势、国土的沦丧和军人的职责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体现了一个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又巧妙地达到了伙食改善的目的,同时还给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带来了无限生趣。

有时候,移花接木还可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让对方在开怀一笑中体悟话中的含义。一对夫妇结婚已经有十余年了,每个月他们都要给双方的父母寄生活费。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办。可是妻子却每个月给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给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愤怒在心,却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么事都不干,总要先抱抱小儿子,亲抚半天。可这天回家后,他见到一岁半的小儿子正在摇车里哭,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他一反常态地走到五岁女儿的身旁,把五岁的女儿伸手抱了起来。正在做饭的妻子扭头看到了,急忙喊道:“儿子都哭成那样了,你怎么还不赶紧去哄哄他?”丈夫不紧不慢地说:“这二十元钱的,还是你来抱吧!我要抱五十块钱的。”

聪明的丈夫风趣而又不失原则地请妻子进入了自己所预设的易位“圈套”,没有累续长篇的发牢骚,却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实质和自己的不满情绪。

妻子一听红了脸,以后每月也给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

五、谦虚的你易征服人心

法国大哲学家罗斯弗柯说:“圣人谈话,如果把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则可以化敌为友。”

谦虚能化敌为友

1858年,林肯到半开化的伊里诺州南部去演讲。我们知道林肯是主张解放黑奴的人,而伊里诺州南部的人民,思想正和林肯相反,他们憎恨反对黑奴的程度,正如他们好斗酗酒一样。当他们听说林肯要去演说,就预备闹乱子,想把林肯赶出当地,而且还想把他杀死泄愤。林肯早已经知道在这个地方演讲是很危险的,然而,他说:“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们说服!”他在开始演讲之前,亲自去会见对方的头目,并且和他们热烈的握手。然后,他用十分温雅的态度,作一篇妥善演说。这篇演说极为有名,讲话的声音也十分的谦逊恳切,因此,把一场即将发生的险恶波涛,变得风平浪静。他们本来仇视他,现在反把仇视变成了友谊,而且对他的演说,还以怒涛般的鼓掌称赞。后来,这群粗鲁的人,还成为林肯竞选总统时最热烈支持的群众呢。

学会谦虚的自夸法

对于谦逊,我们还要指明一点的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好的道德与才能,如果没有人知道,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回报。这不仅是在欺骗自己,也是在欺骗别人,更是对自己功绩的诋毁。所以,过度的谦虚并不是一种可取的美德。

谦逊与恰当时候的自我标识相结合,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途径之一。

日常生活中,人们惯于津津乐道自己最高兴、得意的事。事实上,对于你怀有最大兴趣的事,有时也很难引起别人热烈的响应,而且还让人觉得好笑。“那一次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还要闹多久,你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的面他们就不敢含糊了。”即使这次纠纷确实是因为你的调解解决了,可是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调解了”,不是更让人敬佩?一件值得称道的事,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但假如你自己不讲究技巧,一味地夸夸其谈,所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遭到大家的蔑视或嘲笑或嗤之以鼻。

如果你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自夸的话,那就有必要知道一种最好的谦和的自夸法,不要一直夸耀自己的事,而要边饶舌边赞美对方。例如小姐们在一起,想要夸耀自己的毛皮大衣时说:“这是狐皮大衣,很温暖的喔!你看是不是有点华贵的品位?不过,你身上穿的鹿皮大衣也不错哎!尤其是那深绿色,绿得漂亮极了!瞧你这身材和体貌,不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显得格外高雅和漂亮!”

这样在自夸时赞美着对方,欣赏着对方,让对方和自己都感到愉快,岂不两全其美?

六、入乡随俗也要保持个性

在同一个单位之中,有的人风风火火,成就辉煌,惹人注目;也有人工作勤恳、默默无闻,后者失掉了个性,前者却不失自我。有一天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一进会场,只见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我和其他客人一样,都被眼前这些琳琅满目的糖果所吸引,巧克力、牛奶糖、乳酪等许多好吃的东西,摆放在室内各处和室外的阳台上。我对朋友说:“用糖果来装饰会场,还是很少见的呢!”朋友说:“因为今天的主人是他!”说着用手指了指:“他是糖果饼干工厂的老板。”

可见,人所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最具个性特征的事,如果你要让对方接受你,就应该把这些特性表露出来,才能具有魅力。

古往今来,只要在没被他人意识到的方面作出与众不同的事情,就能真正使自己发展起来。“没想到他能办成那样的事情”,使自己惹人注目,正是个性的表现。

在办公室的工作中,如何把个人的行为与办公室的工作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而个人要采取同周围相差悬殊的行为是非常困难的。

在办公室中,个人原来的行为倾向同办公室大多数同事的行为倾向不同时,要使自己的行为迎合大家的行为。

这种“入乡随俗”,是希望办公室其他同事接纳你的行为,是为了走进新的社交圈子。如果这个社交圈子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话,你可以从众“近朱者赤”;而相反则“近墨则黑”,这就要做到不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如果你的为人处世原则是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那么,就不要加入这样的交际圈子。如果你工作的原则是认真勤奋,那么,你就不要为了别人恭维你而与他们一样懈怠。当你从众,让别人接受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正确观点和思想原则,保护自己的优点,不要完全地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自己的魅力,以吸引更多的朋友,建立起新的理想的社交圈。

七、用灿烂的笑容温暖别人

在纽约的一个宴会上有一位宾客是一个刚获得遗产的妇女。她急于给每一个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于是在黑貂皮大衣、钻石和珍珠上而浪费了好多金钱。但是她对自己的脸却没下什么功夫,表情尖酸、自私。她没有发现,事实上,每一个男子注意一个女子面部的表情要比她身上所穿戴的衣饰更主要。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高级助理查尔斯·史考伯对我说过,他的微笑值100万美金。他可能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史考伯的性格,他的魁力,他那种富有吸引力的才能,都是他成功的原因。而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令人得到好感的因素是他那动人的微笑。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微笑表示的是“你好”、“我喜欢你”、“你使我感全愉快”、“找了常高兴见至你”。

这就是狗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的原因。它们见到我们多么高兴,几乎要从躯壳里跳出来。因此,我们也会很高兴见到它们。

有种不真诚的笑,那种笑骗不了任何人。我们知道那种笑是机械式的,令人讨厌的。我这里所说的是那种真正的笑,出自内心,给人以温暖的微笑。这种微笑才有价值。

一个纽约大百货公司的人事经理说,他宁愿雇佣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佣一个板着冷冰冰面孔的哲学博士。

卡耐基曾鼓励成千上万的商人,花一星期的时间,训练每时每刻都对别人微笑,然后再回到讲习班上来,谈谈所得的结果。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看威廉·斯坦哈写来的一封信。他是纽约证券股票市场的一员。他的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斯坦哈在信上说:“我已经结婚18年多了,在这段期间里,从早上起来到我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对我妻子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我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既然你要我以微笑取得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我就决定试一个星期看看。因此,第二天早上梳头的时候,我看着镜中的满面愁容,对自己说:‘今天要把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你要微笑起来,现在就开始微笑。’当我坐下来吃早餐的时候,我用‘早安,亲爱的’跟妻子打招呼,同时对她微笑。”“你曾说她可能大吃一惊。你低估了她的反应。她简直被搞糊涂了,惊诧万分。我对她说,你以后会习惯我这种态度的。现在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我们家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现在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地说‘早安’;我也微笑着和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当我跟地铁的出纳小姐换零钱的时候,微笑着;当我站在交易所时,我会对那些从未见我微笑的人微笑。”“我很快发现,每一个人对我也报以微笑。我以一种愉悦的态度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我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给我带来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钱。”“我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是一位很讨人喜欢的年轻职员,我告诉他最近找所学到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我很为得到的结果而高兴。他承认说,当初他认为我是个很郁闷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变了看法。他说当我微笑的时候,充满了慈祥。”“我也改掉了批评他人的习惯。我现在只赏识和赞美他人,而不蔑视他人。这一切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非常愉快的人,一个更富有的人,在友谊和幸福方面都很满足——而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别忘了,写这封信的是一位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股票经纪人,他以在纽约场外搞证券股票交易为生,而这一行太难做了,几乎每100个总有99个失败的。

如果你不善于微笑,那么,请注意两点:第一,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是单独一个人,强迫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支小曲,表现出你似乎很愉快,这就容易使你愉快。

当年圣路易红雀棒球队的第三垒手,目前是全美最成功的推销保险人士之一的富兰克林·贝特格说,他好多年前就发觉,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将永远受欢迎,因此,在进入别人的办公室之前,他总会先停留片刻仔细想想必须感激这人的事,然后带着一个真诚的微笑走进去。

他相信,这种简单的技巧与他推销保险的巨大成功有很大关系。

请细读艾勒·哈巴德这段忠告——但记住,细读对你无济于事,除非你把它应用起来:“每当你出门的时候,应该缩起下巴,把头抬得高高的,让肺部充满空气;沐浴在阳光中,用微笑来招呼朋友们,每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担心被误解;不要浪费一分钟去想你的敌人。试着在心里肯定你所喜欢做的是什么,然后在明确的方向之下,你会径直去实现目标。心里想着你所喜欢做的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当岁月消逝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人意识地掌握了实现你的希望所需要的机会,正像珊瑚虫从潮水汲取所需的物质一样。在心中想象着那个你希望成为的诚实的。智慧的、能干的人,而这种想法,会使你每时每刻都在向那个理想的人转化……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勇敢、坦白和愉快。思想正确就等于创造一切事物来自希望;而每一个诚挚的祈祷,都会实现。我们心里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把下巴缩起来,把头高高昂起,我们是明天的上帝。”绝顶聪明的大代中国人,对世界上的事物都看得很透彻,他们有一句格言,我们应该记住并把它写在帽子上,那就是“和气生财(一生没有微笑面孔的人不能做生意)”。

说到做生意,弗莱奇在他的澳本海默和卡林公司的一则圣诞节广告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点实用的哲学。

下面是这则广告的全文:微笑在圣诞节的价值

它不花什么,但创造了很多成果。

它使接受它的人满足,而又不会使给予它的人贫乏。

它在一刹那间发生,却会给人永远的记忆。

没有人富得不需要它,也没有人穷得不拥有它。

它为家庭创造了快乐,在商界建立了好感,并使朋友间感到了亲切问候。

它使疲劳者得到休息,使沮丧者看到光明,给悲伤的人带来希望。

但它却无处可买,无处可求,无处可偷,因为在你给予别人之前,它没有实用价值。

假如在圣诞节最后一分钟的匆忙购物中,我们的店员累得无法给予你一个微笑时,我们能请的留下一个微笑吗?

因为,不能给予别人微笑的人,最需要别人的微笑了。

因此,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的简捷方法是:

微笑。

第二章 以情动人巧御人心

天下事不外乎情、理二字,当我们遇到不服理之人时,理不能成,当动之以情,以情代理,以情晓知,征服人心则易如反掌。

一、一缕温情暖人心

人在求人中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认为对方是朋友、亲戚或熟人,感到他们为你做事,帮忙是理所当然!不需刻意致谢的。

您挤车上班,别人主动让座。比如您上街购物钱款不足,熟人给您垫上……对这种交际中的回报,无需送礼,也无需宴请,一句感激的话语,一声夸奖的辞句,足以表达您的心愿。但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恭维。肉麻的赞美只会令人不自在。

致谢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不管对方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都要有所表示,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的人还是亲朋友好,都愿意听到感谢的话,虽然他们付出的微不足道,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切的话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青工小刘远离家人在外工作,有一次他请车间主任老张的爱人织了件毛衣,式样新颖,手工精细,他登门直夸老张好福气,尔后逢人便赞张夫人好手艺。小刘的语言回报无疑是得体的。间接夸老张好福气,实际是说张夫人贤惠能干,里外几句话说得老张两口子心里暖烘烘的,背地里直说小刘懂事理。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交际虽然不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份铜臭。

有时适量的物质回报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无私地帮助过你,某一天当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拎上礼物去探望,无疑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总之,物质回报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适量地“往重于来”。但不要出于功利目的借回报之名行贿。

当语言回报不足以表达心意,物质回报又不合时宜时,行为回报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回报方式。某单位干部小王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城里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学。近来叔叔体弱多病,小王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叔叔干家务。还时常利用下乡机会寻医找药。做叔叔的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行为回报虽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须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求职时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也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生意上的来往也因它而顺利进行。

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常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刻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

那么,怎样说谢谢呢?表达谢意可以用很多方式说出来。然而,无论被怎样打扮,譬如用鲜花、午餐、回报,或者其他方式,这个词,或它的一种变化,一定要说出来或写下来。以下是一些传播这个不起眼但却绝对重要的信息的方法:

[1]说出你的感觉。告诉她,她为你做的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和在哪一方面帮助了你:“我真的非常感谢你在编那个计算机程序上给我的帮助,起码为我节约了三个小时的工作。”

[2]给予赞扬。让他知道你认为他为你干的事是很特别并值得认可的:“谢谢你的咖啡!像你这样体贴人的老板真不多见。”

[3]告诉这个人你感谢他为你做的,并准备回报这个好心人:“我很感激你能在开会时回我的电话,以后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请随时呼我!”

[4]写下来。说声谢谢是很有作用的,但写下来会更胜一筹。不妨亲笔写一个条子表达你的谢意。

[5]打个电话以示感激。“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感谢你包……”

[6]送份礼物。送份礼物并附上一张便条。只要你送的礼物能够非常适当表达出你的感谢,送什么都行。

[7]通过他人传达谢意。告诉别人你有多感谢他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这话一定会传到给予你帮助者的耳朵里去:“老王这人真好!他帮我安排了那次会面。要是没有他的帮忙,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当你的感谢通过别人的嘴传到他耳朵里时,定会增色不少。

[8]主动提供帮助。与他们在一起,主动提出为他们的工作助一臂之力。“我来帮你干这事儿。甭客气,你帮我的次数可太多了。”

[9]请客吃饭。邀请这人去吃中餐晚餐,一定要表明你这是为了感谢他的帮忙。如果你邀请的是已婚者,应当把他的配偶一并邀请去。

二、同一战壕的人最易被征服

除了某些性格怪异的人,通常“情”远较“理”能够打动人的心弦。在游说中,时常说一些对方爱听的话必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如何寻找对方爱听的话?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乐于同与自己有相似点的人交往、谈话。因为相似因素既能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戒备,又能发生可以接受的共同信息,能有相似的理解,产生相同、相近的情绪体验,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相似因素很多,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蔽的。在交谈中,只要留心对方的举止言谈,就不难发现一些相似的因素,来作为交谈的共同话题的突破口。

例如:“经历相似。唐代诗人白居易身为江州司马、与地位低下的琵琶女邂逅相逢,也能很快地倾心交谈,并为之挥泪,洒湿青衫,就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遭遇上的相似,使他们暂时排除了地位上的差别,有了共同语言。

又例如:兴趣相似。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是最能促进交谈双方相互接近的,它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诱发出一种特定的吸引力。比如与养鱼种花者谈摆弄花草、金鱼之乐,与爱好音乐体育者谈论音乐欣赏、体育比赛,与集邮者谈集邮之道,等等,往往有引起对方的兴趣,激发对方一吐为快的话题,这时,兴趣爱好就成了他们进一步交谈的桥梁。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到湖北十堰市演出,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不料,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但是,有一个爱好相声的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先生,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演出有些意见……”姜昆一听是为自己的节目提意见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这位女记者正是用她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有的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姜昆的“话匣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此外,还有地域相似。职业相似、年龄相似、处境相似等直接相似因素,以及对方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有联系的间接相似因素,都可以成为沟通情感、找到共同话题的桥梁。一位记者曾讲述过自己采访的一段经历:他去某地农村采访,住在一个老大娘家,进门打过招呼,便说:“听口音大娘是山东人,好像是鲁中南的吧?”大娘说:“是呀,老家是山东阳谷。”他接着说:“我当兵时,我们连队山东人可多啦,连长、排长、班长都是山东人,山东老乡对国家的贡献大。”这番话引起了老大娘对往事的回忆,她对记者讲起了过去的事情,记者从她那里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意外收获颇大。

这就是通过间接相似点——首长、战友和大娘都是山东人,从而与大娘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也果真使大娘产生了感情共鸣的缘故。

通过表白内心的方式,也可引起情感共鸣。有时候,我们发现无法与戒备心强的人沟通感情,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对方抱着“我俩根本处于不同的世界”的想法所致。可以设想,两个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思想背景或者生活习惯等完全不同的人,初次见面,当然会有格格不入之感。为了突破此种障碍,必须让对方相信,彼此隶属于同一世界,确实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嗜好或需要。例如,要想规劝吸毒或酗酒者除掉这一恶癖,最具说服力的,往往是曾经遭受过吸毒之害或尝过酒精中毒之苦的“过来人”。因为互相之间的共同经历,足以迅速化解彼此的警戒心,使其愿意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善意劝导。

通常情况下,在说服某些自负或略感自卑者以前,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家庭状况、经历、嗜好等,坦然地告诉对方,让对方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甚至可以将自己某些无伤大雅的缺点,不加修饰地暴露出来,暂时让对方高居上风,并使其解除抗拒之心,然后急剧地转入正题,使对方在仓促之间,毫无招架之力,惟有俯首听命。

有些说服者,常喜欢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原则。面红耳赤之余,不仅未能赢得对方的信服,反而强化了对方的成见和抗拒的决心。此时,如果改用微笑战略,和善地表示和对方站在同一阵线上,虚心接受对方的意见,必定能使对方不再坚持己见而改变态度。在这种微妙的状况下,很可能会自觉地采纳说服者的意见。被说服者此种态度并非来自理智的层次,而是在深层的核心部分滋长着认同的心理。这就是情感诱导的功力。

三、替人着想,话便贴心

周平王十三年,郑武公掌握郑国国政。郑武公夫人姜氏难产生子,取名寤生,姜氏对寤生十分厌恶。次子段,长得一表人才,面如敷粉,唇若涂朱,深得姜氏喜爱。姜氏屡次向其夫郑武公称道次子段之贤,宜立为嗣,武公不允,仍立寤生为世子。姜氏不悦。

武公死后,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姜氏和段无权,心中快快不快。一日,姜氏对庄公说:“你继承父位,享地数百里,可你弟弟却无身安身,你应把制邑封给他。”庄公没有从命,而封其弟段住在叫做京的地方。段进宫向母后姜氏辞行,姜氏乘机挑拨说:“你哥哥不念同胞之情,待你不好,今天封你为京城大叔,是我再三恳求才答应的,你到京城后,可训练兵卒,暗做准备,一有机会,我就做你的内应,让你取代寤生的王位。”后来,共叔段与其母姜氏合谋篡权,被庄公识破,共叔段自刎而死。庄公深怨其母,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颖谷封人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见庄公把母亲姜氏安置在城颖地方,而且发誓不到黄泉,不见其母,就对别人说:“母亲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做儿子的也不应这样绝情。我要去劝劝他。”颖考叔捕捉了几支鸟,假装献野味,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答曰:“鸟。此鸟小时候由其母喂养,长大了就要吃掉自己的母亲,是一种不孝的鸟,所以捉住吃了它。”庄公听了没有说话。就在这时,一人送来蒸羊,庄公命人送给颖考叔一支羊腿,颖考叔拣好肉用纸包好,藏在袖内,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这是干什么?颖考叔说:“我家有老母,因家贫母亲还没吃过这样的美味,我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庄公叹道:“你真是个孝子啊!”说罢长叹一声。颖考叔问:“为何长叹?”庄公说:“你对母亲能尽孝道,我贵为诸侯,却不如你。”颖考叔假装不知,又问道:“姜夫人不是健在吗?怎么没有尽人子之心呢?”庄公曰:“我当初发誓,不到黄泉不见母,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颖考叔说:“我有一计,可使你母子团圆。你可命人挖一隧道,先把姜夫人迎进去居住,你到那里去见母亲,这样既不违誓言,又能母子相见,岂不两全其美。”庄公大喜,遂依计而行。

颖考叔运用自己的智慧,认真揣摩庄公的内心活动,采取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使庄公母子团圆,为庄公解决了一大难题。

四、真情敲开紧闭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惟有炽热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债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演说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过成百上千听众的眼睛的。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非常注意培养自己真诚的品格。1858年他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演说者的座右铭。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才能取悦于你的宣传对象,使他们接受你的思想,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稿时,“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

他的这次演说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真情是演说的最好的技巧。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劝人要劝心。”

劝导者必须对被劝导者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寄予同情,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这方面,卡耐基有过一个成功的例子。一次,卡耐基要在纽约一家饭店举办系列讲座,临近时突然接到饭店的一个通知,要求他支付比原来高出两倍的租金,否则收回场地。这时所有的预告都已发出。卡耐基去面见经理,目的是想让他改变态度,他说:“收到通知时虽然有点震惊,但我一点也不埋怨你们,如果我处于你的地位也会这样做,因为饭店的直接目的是赢得更高的利润,如果不这样做,你就会被解雇。”一开始,卡耐基只字未提自己的愿望,而是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既避免了争吵,又使双方产生了合作的诚意,接着,卡耐基拿过一张纸,帮助经理分析这样做的“利”和“弊”,他说:“如果我们退出,你们可以举办舞会或别的会议,收入自然要比租给我办讲座要高得多,但如果我到其他地方办讲座,你们也有损失,因为来我这里听课的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对你来说是个好广告,是不是?实际上,你花5000元钱在报上登广告,也吸引不了比我这讲座更多的人来看这个饭店,这对你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是不是?”最后,卡耐基把纸递给经理,说:“我希望你能仔细地权衡,然后告诉我你的最后决定。”第二天,卡耐基收到经理写来的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提高50%,而不是300%。嗣后,卡耐基总结说:“如果我不是这样,采取常规方式,闯进他的办公室质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我的票已经印好,预告都已作出,你却把我的租金提高300%,真是荒唐、愚蠢,我不付款’!结局会怎样呢?一场争吵将不可避免,即使我能向他证实他错了,但自尊心绝不会使他轻易让步。”

同样一件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在改变他人态度的过程中,不同的说服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平庸的劝说者总是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结果往往遭到拒绝或发生争执而陷入僵局。而精明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同情和尊重的气氛,例如,当对方为某事烦恼时,不妨说:“我理解你的处境,要是我,也会这样,甚至比你更糟”,以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然后从他人的愿望入手,寻找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交谈,往往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几种劝说的方法和技巧,其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环境,采取相适应的劝说方式,也就是说,劝导的方法应随机应变。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劝说方法,都应心存至诚,以真诚叩开对方深锁的心扉。

六、层层剥笋,消除疑虑

说服别人,当然免不了各种戒忌,但对方的戒忌太大就造成说服上莫大的阻碍,不把它除去你就很难打入对方的心。所以,要说服对方,除其戒忌,应列为第一个要务。

疑虑消除了,自然就达到说服、劝导的目的。但消除别人的疑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点一点的、层层递进,穷追不舍,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这就是层层剥笋的方法。如:哈默于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18岁那年哈默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当上了老板。由于管理有方,制药厂买卖兴隆,收入大增,几年之后,22岁的哈默就成了百万富翁。1921年,他听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吸收外资,就打算去苏联做笔买卖。他想,在苏联,目前最需要的是消灭饥荒,得到粮食。而这时美国粮食正值大丰收,一美元可买35.24升粮食,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往市场出售。而苏联有的是美国需要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交换,岂不是很好吗?哈默打定了主意,来到了苏联。哈默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了列宁的办公室,列宁和他作了亲切的交谈。粮食问题谈完以后,列宁对哈默说,希望他在苏联投资,经营企业。哈默听了,默默不语,为什么呢?因为西方对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见,搞了许多怀有恶意的宣传,使许多人把苏维埃政权看成可怕的怪物。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到月球去探险”。俗语说,谣言可以铄金。哈默虽然做了勇敢的“探险”者,同苏联做了一笔粮食生意,但对苏联投资企业一事,不能不心存疑虑。明察秋毫的列宁看透了哈默的心事,他讲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告诉哈默:“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经过一番交谈,哈默弄清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苏联吸引外资企业的平等互利原则,很想干一番。但是说着说着,又动摇起来,想打退堂鼓。为什么?因为哈默又听说苏维埃政府机构,人浮于事,手续繁多,尤其是机关人员办事拖拉的作风,令人吃不消。当列宁听出哈默的担心时,立即又安慰他道:“官僚主义,这是我们最大的祸害之一。我打算指定一两个人组成特别委员会,全权处理这件事,他们会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除此之外,哈默又担心在苏联办投资办企业,苏联只顾发展自己的经济潜能,而不注意保证外商的利益,以致外商在苏联企业得不到什么实惠。当列宁从哈默的谈吐中听出这种忧虑,马上又把话说得一清二楚:“我们明白,我们必须确定一些条件,保证承租的人有利可图。商人不都是慈善家,除非觉得可以赚钱,不然只有傻瓜才会在苏联投资。”列宁对哈默的一连串的疑虑,像剥笋一样逐个加以廓清,并且斩钉截铁,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把政策交待得明明白白,使得哈默的心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没过多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租办企业的美国人。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对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是疑虑重重,这就需要游说者善于决情定疑,把道理说透。

七、以德报怨征服人心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对友,对上对下,总要以诚实相处。也就是古代的哲士所说的“诚可格天,诚可感人”,以及“给人以诚实,虽疏远也亲密;给人以虚伪,虽亲密也疏远”。

人的品格总是参差不齐的,对待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宜。

遇到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他;遇到残暴的人,用和气熏陶他;遇到贪得无厌的人,把廉耻送给他;遇到倾邪私曲的人,以仁义气节激励他。这样,天下全在我的陶冶之中了。

对刚毅的人附以柔和,柔和的人振兴他的刚强,懦弱的人激励他坚强。怨恨的人解散,暴怒的人平静他,恐惧的人安定他,畏惧的人怀柔他,亲近的人正视他,疏远的人亲近他,危险的人解救他,困难的人扶植他,钻营奔竞的人遣散他,恬淡无为的人督促他,有道德的人确立他,有欲望的人驱逐他,在贫贱中的人提拔他,在患难中的人周济他,这样没有人不服从的。“以德报怨”是人们的口头掸。人如果以怨报怨,就会怨怨相报,永无了期。陶觉说:“凡是待人接物,必须是自己做主,千万不可因人起见。如果他人薄待我,我也薄待他;他人怠慢我,我也怠慢他;甚至他人毁谤我,我也毁谤他,这就是与他一般见识了。最好是他薄我就厚,他傲慢我就恭敬,他毁谤我就称誉。这样才能扭转人,而不被人扭转。”《宋史》中记载:王旦经常荐举寇准,而寇准数次说王旦的错处,真字告诉了他,王旦反而称赞寇准是忠臣。几次以后,寇准也自叹不如了。这就是以德报怨的实例。

圣人对待人,经常能在有罪中求出无罪,在有过中寻出无过,在不可宽恕中寻出宽恕.在不可原谅中寻出原谅。恪尽他的忠诚,容纳他的婉曲,小错予以包涵,并使他受感化而无怨恨,使他改过而从善,这就是敦厚之心,盛德之事。

所以李西沤说:“攻击人的过错不要过于严厉,要考虑到他能否接受;教育人从善不能要求过高,要使他能做到。称赞人的善,应当根据他的事迹.不应该苛求他的心;攻击人的过失.应当原谅他的心,不应当拘泥于他的劣迹。”这都是留有余地的方法。

关于对待人的方法,有人认为“对待君子容易,对待小人困难。对待有才能的小人更难,对待有功劳的小人就相当难”,这就只好以宽大浑厚来处置了。对待君子要这样,对待小人更加如此。无论对待任何人,总要为他留有余地,使他存有顾惜。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也会早晨做小人,晚上转念成为君子了。

吕坤曾经说:“人到了无所顾忌时,君父之尊,不能使他严肃;惨烈的酷刑,不能使他害怕;千言万语,不能使他明白。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圣人也无可奈何了。圣人知道他是这样的,每次就会保留他的面子,体恤他的私情,而不致使他无所顾忌。”

八、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感谢你

记住人们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予另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1898年,纽约的络克兰发生了一场悲剧,一个小孩死了,这一天,邻居们正准备去参加葬礼,吉姆·法里走到马房去拉他的马。地上充满积雪,空气寒冷。那匹马好几天没有运动了,当它被拉到水槽的时候便欢欣鼓舞起来,把两腿踢得高高的。结果,吉姆·法里被踢死了。因此,这个小小的镇上,一个星期内举行了两次葬礼。吉姆·法里留下了一个寡妇和三个孩子,还有几百元钱的保险金。他最大的儿子吉姆才十岁,就要到一个砖厂去工作:运砂,把砂倒入砖模,再把砖转换方向在太阳下晒干。这个孩子一直没机会受教育。但是,他有一种使别人喜欢他的才华。后来,他走上了政治活动的舞台。随着岁月不断地流逝,他培养了自己一种记住人名的惊人能力。他没有进过一所中学,但是在他46岁的时候,有4所学院已经授予了他荣誉学位,他同时也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美国邮政总局局长。记者去访问吉姆,请教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努力工作’。于是记者说:“别开玩笑了,”他接着问记者认为他成功的理由是什么。记者回答:“听说你可以叫出一万个人的名字。”“我能叫出五万个人的名字。”他说。不要忽视这一点。他的这项能力使他帮助富兰克林·罗斯福进入了白宫。在吉姆为一家石膏公司推销产品的那几年以及在升为小镇上一名公务员的那几年,他创造了一套记住别人姓名的方法。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每次他新认识一个人,他就问清楚那个人的全名、家庭人口、他的职业以及政治观点。他把这些资料全记在脑海里。第二次他又碰到那个人的时候,即使过了一年,他还是能拍拍对方的肩膀,询问起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以及他家后面种的那些植物。难怪他有一大群拥护他的人!在罗斯福竞选总统活动开展以前的好几个月,吉姆每天都写好几百封信,给遍布西部和西北部各州的人们。然后,他跳上火车,在19天内足迹踏遍了20个州。那12000英里的路程,他以马车、火车、汽车和轻舟代步。每到一个市镇,就跟他所认识的人一起吃早餐或午餐,喝茶或者吃晚饭,跟他们谈肺腑之言。然后,又继续他的下一站。等他回到东部,他就写信给他到过的每一个市镇上的某个人,索取一份所有他谈过话的人的名单;然后加以整理,他就有了成千上万个人的名字了。这名单上的每一个,都会收到一封吉姆的私函。那些信都以“亲爱的比尔”,或者“亲爱的杰克”开头,结尾总是签上“吉姆”。吉姆早年就发现,一般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对地球上所有名字的总和还要感兴趣。记住人们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予别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如果把别人的名字忘掉或者写错,你就会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有一次,乔在巴黎开一门公开演讲的课程。他给所有居住在当地的美国人发出复印的信件,那些法国打字员显然不太熟悉英文,自然在打名字的时候不断出错。结果,巴黎一家美国大银行的经理写了一封毫不客气的回信给乔,因为他的名字被拼错了。

记住别人的名字,对那个人来说,这是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第三章 用“不”撼动对方的内心

征服人心并不是单纯的迎合,有时候,勇敢说不,善于说不,让对方的心在“不”中乖乖诚服。

一般说来,要赞美别人,就必须迎合对方。因为赞美首先就是对别人的肯定,是与批评、反对和厌恶相对立的。如果把对赞美的理解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可以说是不全面的,因而也不能把赞美称之为一门艺术。

赞美需要技巧,单纯的迎合,并不一定能达到赞美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被人说解为有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嫌疑。寇准是宋朝的名臣,在一次朝中宴会上,不小心把汤洒到了胡须上,坐在旁边的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位大臣慌忙伸手帮他摸擦。但这人却遭到了寇准的叱责。因为寇准认为他的行为有失自己的身份。溜须一词也由此而来。本来一番好意,换来的却是被人轻视。看来,缺乏技巧的赞美,就好比没了翅膀的马,是飞不起来的。

赞美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就是要我们在具体的情况下灵活多变,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如果顺着迎合对方,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么何不转换一下思维,逆对方之意而行呢?

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在赞美别人时,可能产生奇效。有的时候,对方的观点,行为并不正确,他却因为某种原因觉察不到。你对他的这种观点或行为勇敢地说“不”,如果他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话,他一定会很感激你的。因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赞美,对他人格的赞美。他的行为,肯定了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能够认识承认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一层意义上,可以看出说“不”其实是赞美的孪生兄弟。只是它们表现的技巧有所差别,达到的效果却是一样。

因此,如果从被赞美者的心理反映上来看,只要使对方达到了一种心理满足,产生了良好效果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赞美。

一、要想“不”字说出口,酝酿在心头

恭维话、赞美的话人人都喜欢听。因为听着顺耳,心里舒服。即使说不在点子上,对方最多付之一笑,不会跟你较真。

说“不”可就不一样了。说“不”非常讲究技巧和策略。不加思考,随随便便的“No”只会使对方不怏。因为“No”代表着你反对他,否定他,不承认他。对方要是一个心胸狭窄、报复心又强的人,那么,我只有对你深表同情——你惨了。

要想顺利的把“不”字说出口,使对方满意,不为自己招来麻烦,还真得学上一两招。

以情动人

在办公室里,同事间借钱是屡见不鲜的事。要是你碰到一个平时关系不怎么好,口碑也不怎么好的同事,向你张开“虎口”时,你该怎么办?“没有!”你从此可能多了一个敌人。“找别人吧!”你以后就有事没事多往身后看几眼,当心被人放冷枪。“哎哟,老兄,真看得起我,我很想借你,不过我也没钱啊。咱们关系这么好,我也不怕家丑外扬了。每次工资下来,全被那口子悉数没收,只给生活费。你看!”你翻衣袋(当心翻出大钞)。

这种时候,声情并茂的哭穷是对付借钱的好办法。你那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定会让对方找到一种平衡和满足感。“唉,这小子比我还穷。更惨还是个‘气管炎’!”说不定他在心里还对你深表同情。

当你站在对方所持观点的依据上,坦诚布公,解除对方的疑虑,使他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你的“不”字就可说出来了。

诱敌深入

有的时候,对方向你提出要求,要求是很荒唐很不切实际的,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发觉。如果你单纯的表示拒绝,就有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你来做一次导演,从他提出的要求或观点出发,推导一个荒谬的根本不可能产生的结果。诱导他,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可笑。著名的装簧设计师荻罗就非常精于此道。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客户,这位客户坚持用一种与自己房间根本不协调的花布做窗帘,并且说它如何漂亮。要是碰到别人,一会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的去劝说客户放弃自己的想法。精明的荻罗就不。他闷声不响的把那种布挂到窗子上。那客户一看,唉呀,真难看!荻罗没有说一个字,对方就自己请示换一种布,并听从荻罗提出的意见。

含糊其辞

明明白白的“No”难以说出口,那何不来点“模糊学”,使对方糊里糊涂、心甘情愿的就被你拒绝了。有一家公司招聘设计师。招聘主任用这样的方法来拒绝不佳的应征者。“哎哟,真是对不起,可能太累了,你这幅设计图我不大看得懂。你能回去再给我画一副我比较看得懂的,好吗?”

这种回答,在肯定了对方的水平的同时,巧妙的拒绝了他,让他满怀希望的离去。说不定第二天带着一副合格的设计图回来了呢。

黄雀在后

将对方的要求一口回绝,有可能让对方下不了台,觉得没有面子。那么我们可先肯定对方的一部分要求,给对方一些鼓励,让他放弃被拒绝的戒心,再出语说“No”。这种拒绝的方式,对方一般都会欣然接受。老太太玛丽亚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一天她对女邻居珊发生了邀请。“晚上到我家来玩,好吗?苏珊。”老太太殷勤地说。“行啊,你家那喷香的馅饼,我也好久没尝到了,不过我丈夫今天刚回来。”苏珊的丈夫新婚不久就因公务赴国外,至今快二个月了。随便想一下,老太太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也就乐意被拒绝。

二、别把领导当皇帝

领导与下属,一般就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但如果是自己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有损自己利益的,或是领导没有发现危害性的要求,做下属的就要勇于说“不”。如果碰到的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上司,你何不学学魏征,说“不”比一味的顺从,恭维奉承更能赢得上司的尊重、好感和信任。

欲擒故纵

上司拒绝下属容易,下属拒绝上司就很难。因为拒绝有可能使上司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威严受到质疑。当上司提出要求,而我们又没有直接拒绝的话,我们可以委婉地陈述一些理由,否定支持他要求成立的依据,明理的上司自然会放弃自己的要求。某公司的经理召开了一个确定新商标的讨论会,这个新商标由经理一手制作。本已经决定了。现在开了个,只是走一下形式,以示民主。“先生们,今天就新商标的事向大家征询意见,请大家勇跃发言。我这里选了一个,大家请看。”经理说着从桌子抓起一张纸扬了扬,说:“这个旭日商标,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迈克尔先生,你认为如何?”“很好!”营业部主任迈克尔笑着答道。经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部的主任,大家都表示赞同。“经理先生,我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说。他是出口部的职员,叫史密斯,因出口部经理正在国外谈生意便由他替上。“这个商标很不错,充分了重视了我们的贸易伙伴日本,但是却忽视了亚洲最大的我们正努力开拓的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特殊的历史关系,中国人怎么能够容忍一个像日本国徽似的商标在国内出现呢?所以,这个商标考虑得不太周到。你认为呢?经理先生。”经理愣了一下,沉思片刻以后,微笑着说:“这个商标有欠妥的地方,商标得重新设计,就交给你们出口部负责吧,你们比较了解国际市场。”

在这一次说“不”中,史密斯利用了迂回战术,欲擒故纵。先称赞商标做得好,下了经理心理戒备的武装,接着巧妙的摆出确凿的事实,权衡这个商标的利弊,不动声色的否定了它。

这样,既充分维护了经理的自尊心,又从大局出发,指出该商标的害处,使经理心甘情愿的接受手下的意见,放弃自己的观点。

不攻自破丰臣秀吉,是日本慕府时代权倾朝野的摄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人敢对他说个“不”字。有一次,丰臣秀吉突然命令下属准备一下,次日随他上山采蘑菇。这可让他的一帮部下急坏了。如今已过了采蘑菇的时节,山上的蘑菇早没了。但是采不到,老虎一发威,可不是闹着玩的。下属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们到附近村落里紧急收购了一批蘑菇,并把它插到了丰臣秀吉要来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丰臣秀吉便带着下属们来采蘑菇了。“啊呀!这蘑菇真好,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好的蘑菇!”丰臣秀吉赞叹道。“其实这蘑菇是他们怕大王您采不到而降罪,昨晚连夜插上去的。”其中一个下属乘机“告密”。丰臣秀吉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农民出身的我,怎么会看不出其中的蹊跷。大家为了我而辛苦了一夜,这份苦心,我又怎么会怪罪呢?为了感谢大家,这些蘑菇就分给你们去品尝吧!”

面对这个没人敢说“不”字的人物,聪明的下属们巧用心机,让他自动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需要。属下的行为,使丰臣秀吉明白了属下的一片苦心。这份苦心又是对丰臣秀吉无声的赞美,赞美他拥有的权力和地位。他有支配下属生死的地位,他们不择手段的来满足自己的愿意。想到这些,丰臣秀吉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那些下属拒绝的行为,也达到了赞美的效果。

所以,当你的上司向你提出了你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只要你做出竭尽全力为他的要求忙碌的样子,领导一般都会发现自己的要求过份了,而主动放弃他。虽然你拒绝了上司的要求,便同样会博得他的好感。

自相矛盾

对领导说不,不仅要有勇气,更要用智慧,有勇无谋的拒绝非但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为自己招来灾祸。鼓德怀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他用兵如神,“百团大战”杀得小日本丢盔弃甲,出兵朝鲜更是让美国佬威风扫地。但在政治上则显得过于单纯。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把刚出苦海的中国人又拖进了灾难中。各地大放卫星,浮夸海夸成风。彭德怀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单纯直爽的他刚从湖南考查回来的他便马上给毛泽东上了万言书,激烈的抨击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弊病,向毛泽东的现行政策说“不”。不过他这种方法太过直接太过激烈,此时的毛泽东已听不进诤谏了。看完万言书便开始对彭德怀发难了。与此相反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向中国历史上最暴戾的皇帝秦始皇说“不”,却获得了赏识。历史传说小小甘罗十二岁拜上卿,秦始皇对他的评价是“孺子之智,大于其身”。这些都或许源自一次他跟秦始皇关于“公鸡下蛋”的辩论。秦始皇听信方士公鸡蛋能长生的的话,便命令甘罗的爷爷前去寻找。“爷爷,您有什么心事吗?”甘罗看到愁眉不展的爷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便上前问道。“唉,皇上听信了方士的话,要吃公鸡蛋以求长生。现在命令我去找,要是三天之内找不到,就得受罚。”甘罗一听,也着急起来。不过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爷爷,你不用再为此事操心,三天后我替你上朝去,我有办法应付皇上。”听了甘罗的话,一向信任他的爷爷也就放下心来。期限已到,甘罗不慌不忙地随着一班大人走进宫殿。秦始皇认识他,暗想一个小孩跑进宫殿来简是无礼,便生气的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找不到鸡蛋不敢来了?”“启禀陛下,我爷爷来不了啦。”甘罗冷静地说,“他在家生孩子呢,所以只有我替他来上朝了。”“胡说!”一句话把秦始皇逗乐了,“你这孩子,男人怎么会生孩子?”“既然公鸡能下蛋,为什么男人就不会生孩子呢?”甘罗反问道。秦始皇一听,自然知道自己错了。同时也看出了甘罗不简单,便对他破格录用。

小甘罗把利用归谬法使秦始皇发了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他再狠也是一个明理人,当然不会拒绝甘罗的“No”。要是当初彭老总能够学学甘罗,想个什么主意让毛泽东看到那些“卫星”与事实的矛盾之处,可能不仅他自己不会受累,中国的那些历史都得改写。

三、怎样对部下说“不”

部下对领导说“不”难,领导对部下说“不”就极为轻松容易了。但是,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一点都不顾及部下的感受,使人家难堪。这样的领导,是不会赢得员工的尊敬的,有的只是忌恨和离心背德。

对部下说“不”,既要保持自己的工作原则,又不能伤害部下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充分展现自己作为领导的风度。

巧言善色

二战中同盟国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曾担任过海军部的一个要职。有一次一个跟自己关系密切的向他打听海军部在加勒比海建潜艇基地的计划。

这个部下的要求或许只是出于好奇,但还是让罗斯福感到为难,告诉他吧,就违反了工作原则;不告他呢,又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罗斯福不愧是罗斯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我告诉你!”罗斯福故作神密的向周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

对方见状,连忙把头凑了过来。“你能保密吗?”罗斯福好像不放心的问。“当然能!”那人赶忙回答。“那我也能。”罗斯福笑着轻声的对他说。

对方愣了一下,接着与罗斯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爽快的大笑起来。

对部下说“不”,也要讲究一个“巧”字。“巧”就是灵活多变,抓住对方的心理,顺坡下驴,使对方没觉察时就被你拒绝了。同时,心怀“善”字诀,即使部下被你拒绝了,也不会怀恨在心,你那友善的态度消除了他可能产生的敌意。

说“不”是赞美,罗斯福对他的部下说“不”,是从反面来赞扬了部下能遵守军队纪律,他的潜台词是:我们都能做到保密。这样就在笑声中消除了部下可能产生的误会。

兵不血刃

直截了当的“不”字说出来,会给部下造成很大的挫折感。那么,巧妙的利用身体语言,给对方于暗示,让他自动放弃,尽管“不”字没有说出口,却达到了拒绝的目的。这种方法,在领导拒绝下属中比较常见的。

有的部下,喜欢找领导诉者,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要是你直接拒绝他,他还有可能更来劲,缠着你闹个不休。对付这种人,最好是闭上嘴巴,关上耳朵,随便摆两个“造型”,包你能拒敌于千里之外。有一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了。发现问题的妻子很想用话语打动丈夫的心,使他们能够重新开始。但做丈夫的念及旧情,不忍直接将妻子赶走,所以只好在妻子喋喋不休的时候,不停地按摩眼角。这是人们感到疲惫心烦时常做的动作。“你是不是很累?”妻子关切地问,接着便闭上了嘴。“没什么。”丈夫摇摇头。妻子又接着说开了。没一会儿,丈夫又做了刚才的动作,妻子见状马上闭口。如此重复几次,妻子识趣地走了。丈夫尽管嘴口没说“不”,但用动作把“不”明明白白的摆了出来,这种无声的抗议比口头语言产生的威办更大、效果更好,因为对方无法抓你的小辫。

一般说来,人们在听话时做揉眼窝,压太阳穴动作,是在暗示对方:“我很累,我不想听你说话!”这种动作,能让对方兴趣骤减,继而自动放弃。

另外,作领导的还可以用一些“领导动作”来暗示对方,比如跷二郎腿、抱肩、大声的咳嗽、挪烟灰缸等。只要频繁的做这些动作,你就可以将自己好像毫无意识做出来的动作,刻意的传递给对方,达到兵不血刃拒绝对方的目的。

李代桃疆

当领导的你,当部下提出的要求你汉有直接满足时,何不转换一个思路,用其他方式来满足他。人们一般都有一种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就决定了你可以用比较现实合理的方式来满足对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即使对方本来的愿望没有达到,但总得到了一种补偿,并且你的努力他看在眼里,自然会记在心头,甚至感激你。因为你的行为表示你对他的重视,使他获得一种心理平衡和满足。

同事间说“不”,阳光依然灿烂办公室领导、同事、下属三种关系中,同事间说“不”的机会更多一些。处理好这个“不”字,关系到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般说来,“不”字出口前,应考虑到三点对事不对人;留有回旋的余地;站到对方角度想一想。如果真能做到这三点,即使被拒绝,对方还是乐意的。

晓之以理

同事间地位平等,要对他说理还真不容易。不过,有的时候,头脑发热的同事没能考虑到自己的要求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要你采取合理方法给他点出来,他还是愿意接受的。

王刚、李强同在一家公司做事,两人关系密切,可说是死“党”。李强的女友也在这家公司,两人拍拖一年多了,感情日增。

一天,李强阴沉着脸对王刚说:“咱们算不算好朋友?”“是呀!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王刚感到不妙。“主任不是人,我要杀了他,你帮不帮我?”王刚吓了一跳,连忙追问到底怎么一回事,原来李强的女友被办公室主任欺侮了,气血方刚的李强咽不下这口气,但主任人高马大,他怕一个对付不了,便前来找王刚帮忙。王刚考虑到这时一口回绝他,两人的关系就完了。但想到李强是一时冲动,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王刚便决定冲个突破口说服他。“你爱你女朋友吗?”王刚试探着。“当然爱啦!”李强没好气的答道。“我不觉得,其实你并不爱她。”“什么?”李强气得快说不出话来。“因为你根本不管她的痛苦。”“不管她的痛苦我就不想杀人了。”李强吼道。“笑话,你以为你杀人是为她吗?其实是为你,因为你觉得丢脸,你倒好,杀了人要么被枪毙,要么去做牢,留下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被人欺侮。你说你这样还是爱她吗?”李强说不出一句来。“这样吧,”王刚趁热打铁,“到法院去告他,我一定全力帮你,法律一定会惩罚他的。”李强终于冷静下来,听从了王刚的意见,用法律为自己讨回了个公道。

王刚巧妙的利用李强深爱着女友,想为她报仇的心理,分析了他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使他明白求助法律是最好的办法,从而放弃了自己莽撞的打算。“走”为上策

同事中不免唧唧歪歪之人,有事没有拉着你胡扯个没完,碰到这种人,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走当然不是叫你见到这种人拔腿就跑,没看到“走”字上面打引号了吗?这“走”当然是值得研究一下的。

人们碰到亲密的人,聊起感兴趣的话题,要么是拉着人家的手,或保持很近的距离,这时候,只要你远离他,“走”出这个亲密的范围,其实也就在暗示他:好自为之吧,我不喜欢你。

避免与对方的视线接触,也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大多数人如果表示互相有好感的时候,都会眨睛示意,通过眼神来传递情感。你避免和他视线相遇,也就防止自己向他“暗递秋波”。因为与对方的视线接触,是一种欲与他积极接触的姿态,同时,通过眼神的接触,对方可以把要求传到你心中。有的记者最怕面对的就是那种目光游余不定,不正与自己视线接触的被采访者。

所以,你想对方而又不想开“金口”,何不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窗外,那里风景可能更好一点。

四、说“不”要委婉

做人做事都要讲求原则,不符合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办。如果某人向你提出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当然不能办,这就叫坚持原则。不能为保持一团和气而丧失立场,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的一定要拒绝。但同时要讲究说话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根据语言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的不同,来采取灵活的策略,这就叫做事要有灵活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讲究灵活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委婉含蓄。美国总统弗法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厂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厂不能泄露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作,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委婉拒绝或叫声东击西或称迂回转进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直接拒绝,而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例如有人想聘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进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钱钟书在拒绝别人时用了一个惊妙的比喻。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想拜访他,而他在电话里对这位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用下蛋的母鸡比喻自己,不但巧妙生动,而且表现了钱老平易和蔼的性格,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拜访。

五、在拒绝中寻求理解

拒绝别人的要求,哪怕是实在无法办到的情况下,也会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甚至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多年来结下的真诚友谊罩上一片阴影。

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的要求,又使对方欣然接受,不产生不愉快之感,这是人们在交往中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经验:去年,我们家属院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聘请市内一流的中学教师任课。班型小,管理严,升学率高达70%。这个消息一传开,要求进补习班的人蜂涌而至,光是家属院里的孩子就把一间小小的教室挤满了,院外的一些人也想往里挤,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来。于是,我这个普通教师的家里也出现了说客盈门的局面。来送孩子进补习班的人,大多是老领导、老同事、老熟人,而教室只有一间,实在无法容纳。怎样拒绝这些抱着殷切希望而来的请求者,一时间我也被这个棘手的问题难住了。

经过一段令人烦恼的思考之后,我抱定了一个宗旨:在拒绝中寻求理解。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先表示尊重,然后据实陈述

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赞成、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

我在办高考补习班时,遇到不少这样的人,一见面就直接了当地提出要求:“我的孩子没考上大学,没别的办法,只好上补习班,请你帮这个忙。”我不急着说“不行”,而是接过话茬说:“是呀,孩子考学是大事,谁能不操心呢。去年我的孩子没考上大学,急得我没办法,才办了这个补习班。”然后再据实陈述情况:“我们这个高考补习班只有一间教室,很小,已经挤得满满的,讲台两边都摆上书桌了,实在没地方……”

由于先说了那些赞成、同情的话,尊重了对方的愿望,就有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感情基础,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

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一个人有求于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会使对方不安的心理加剧,失去平衡,产生强烈的反感。

多找几个人,就有了旁证

拒绝别人的要求,最好多有几个人了解情况、看法一致的人在场,这倒不是以多压少,而是当场就有了旁证,能增强所陈述理由的可信度。

有一次,我的现任领导要送一个孩子上补习班,我就以“商量商量”为由,从补习班的老师、学生中找来几个人,让他们在场,这样,在我陈述补习班的具体情况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要插上几句:“教室大小了,不能再加入啦!”“休息时老师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那怎么行呢!”甚至有的人还对我发上几句牢骚,说几句埋怨的话。

一般地说,向别人提出要求时,心里总是不落底,带着几分疑虑:他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他说的情况是真的吗?只有解除了这些疑虑,对方才会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是真诚的、可以谅解的。

古人云:“众口烁金。”一个人说的话再诚恳、实在,对方也觉得是一面之辞,将信将疑,有了在场人的七言八语,就不容对方不信了。

实地看一看,让事实说话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事实就是一堵墙,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怎样坚持意见的人,也不能不撤回自己的要求。

有一位老同学要送孩子进补习班,由于成事心切,不管怎样说明实际情况,讲出多少困难,他就是不信,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带他到补习班的教室去看一看,再拿上卷尺,把空下的地方量一量,看能否再放下一张书桌。当他看到实在是连一张书桌也放不下时,只好摇摇头说:“是不行,实在不行了。”并连连道歉:“真对不起!没想到是这样。”

一般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达到目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地接受拒绝。到现场去看一看,让眼前的事实替你说出拒绝的话,也就断绝了对方的最后一线希望。由于是在事实这堵墙上撞回去的,也就不会怨天尤人,自然会谅解拒绝者的苦衷。

讲清利害,你我共担风险

提出要求的人一心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少考虑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如实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弃自己的要求。

有一位老同学要送孩子进补习班,看教室里实在没法再放一张书桌了,仍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又提出:“能不能在过道上放个凳子,没有桌子也行啊!”

我说:“你看,过道这么窄,如果再放上一个凳子,老师走不过去,没法指导学生做作业,影响了教学质量,误了孩子们的前程,你我都不好交代啊!”

他想了一会儿说:“是呀,我是一心想让孩子上补习班,一时没想到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行。”

由于共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对方就能由已及人地去想问题,体谅别人的难处。

登门谢绝,变被动为主动

提出要求在先,拒绝要求在后,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拒绝别人的要求总是被动的,很难预料的是谁、在什么时候、会提出什么要求,而且对方的要求一经提出,又总得当面有所答复。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争取到一点主动权,去登门谢绝。

有一次,我出差回来,爱人告诉我,我的老师的孩子想上补习班,打算晚上来找我。

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跑到老师家里,对他说:“实在对不起!补习班的教室太小了,连一个空位置都没有,实在没办法,赶紧另外找找地方别误了孩子的学习。”

他说:“这本应该我去求你,反过来叫你跑这么远的路,实在过意不去。看来是一点办法没有了,不然你就不会来登门谢绝。”

仔细想一下,登门谢绝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以满腔的热情暖住对方的心,拒绝了也不至于使对方感到冷落;二是表示愿意为对方效微薄之力,既肯不辞辛劳地登门,可见拒绝是出于力不从心,能得到理解;三是变被动为主动,以求助的方式请求对方接受拒绝,是出自尊重,不会伤害对方的感情。特别是对长辈人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接受,采取登门谢绝的做法是再好不过的了。

多讲别人的长处,别人的比我的更好

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一般地说,对你抱有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的谈话中,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抬高对方的期望,增大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些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

有一些人要送孩子进补习班,在听我讲了种种困难之后,知道自己的要求不能如愿,常常为难地说:“这可怎么办呢?”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说:“我们这个补习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办得也不算好。某某单位办的补习班在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都比我们这里好,明年的升学率肯定超过我们。如果你想去那个补习班,我可以同那个校长打招呼,让他无论如何给安插进去。”这样说了以后,大多数人都会欣然接受。还会说上几句感激的话。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通过你的谈话,他对别人的期望增高了,想而往之,求助的目标自然转移,你又肯从中帮忙,使他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当然会表示感激,这样,被拒绝的失望与烦恼就被意外成功的愉快和欣慰所取代。

六、给别人个台阶下

拒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怎样拒绝而不使人难堪,让人有台阶可下,则有一定技巧。

这里列举几种既恰到好处,又不失礼节的拒绝方式,供您借鉴:尽可能以最为友好、热情的方式表示拒绝一位青年作家想同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交朋友,以期今后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携手共进。作家热情地说:“今晚6点,我想请你在海天楼餐厅共进晚餐,我们好好聚一聚,你愿意吗?”事情真凑巧,这位教授正在忙于准备下星期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又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某造纸厂的推销员到某大学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大学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学校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学校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让对方明白你是同情他的黄女士在民航售票处担任售票员工作,由于经济的发展,乘坐飞机的旅客与日俱增,黄女士时常要拒绝很多旅客的订票要求,黄女士每每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使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黄女士的一番话,叫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来了。

对于难缠而麻烦的对手,不妨故意忘记他的姓名,暗示你对他的漠视称呼名字,表示了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代表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程度。如双方见过面,对方对自己的名字却根本没有印象,表明对方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若是不想答应对方的要求,而对方却死乞白赖地纠缠,也没有顾及太多的礼貌。可以故意假装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暗示他的事包括他本人对你来说不重要。这是一种实用的心理技巧,对于惹人厌烦或有意轻视疏远的对象,就故意问:“啊,我忘记了,你的名字叫什么?”但要小心使用,这种问法,一定会给对方以相当大的打击。

第四章 以礼收获人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孙关系中事事讲究“礼字开头,因此,征服人心千万不可忘了“礼”字。

一、给他点儿甜头尝尝

中国人常说“吃人家嘴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沾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绝起人家的请求来,就不那么好意思开口了。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聪明人运用这一战术,“糖衣炮弹”一出手,往往一发命中,而且百试百灵。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就曾被这种炮弹打中,吃了一次哑巴亏。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那幅“难得糊涂”的复制品,今天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当时,慕名上门来求他字画的人不少,郑板桥也不客气,写了一张价格表贴在大门上,上面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衷)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

明码标价,颇为痛快直爽。

不过,郑板桥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拒之门外。

有位大富豪新盖了一幢别墅,豪华富丽,但就是缺少点斯文气息。有人建议,何不弄两幅郑板桥的字画,往客厅里一挂,岂不就高雅脱俗了吗?

富豪一听,猛拍大腿,妙!拎着钱箱就往郑板桥家跑。名片递进去后,照例被挡在门外,理由无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练气功等,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后来,大富豪与一位大官朋友闲聊时,偶提此事,大官说:“你怎么连郑板桥是什么人都不晓得?别说你啦,我想要他的画,要了好几年,都还没弄到手。”

大富豪一听,来了精神,夸下海口道:“瞧我的,不要几天,定能弄几幅字画来,上面还要让他写上我的大名。”

于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

这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子甚雅,不觉感到好奇,这附近没听说有什么人会奏琴呀?于是,循声而来,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院门虚掩,郑板桥推门而入,跟前的情景让他大感惊讶:庭院内修竹翠,奇石林立,竹林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髻飘逸,正在拂琴而呜。哎呀,这不分明是一幅图吗?

老者看见他,立即嘎然而止,郑板桥见自己坏了人家兴致,有点不好意思,老者却毫不在意,热情让他入座,两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

谈兴正浓,突然,传来一股浓烈的狗肉香,郑板桥感到很诧异,但口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

一会儿,只见一个仆人捧着一壶酒,还有一大盆烂熟的狗肉,送到他们面前。一见狗肉,郑板桥的眼睛就粘在上面,老者刚说个“请”字,他连故作推辞的客套话都忘掉了,迫不急待地狂喝酒,猛吃肉。

风扫残云般地吃完狗肉,郑板侨这才意识到,连人家尊姓大名还不晓得,就糊里糊涂在人家这里大吃一通。现在酒足饭饱,总不能就这么一甩袖子,说声“拜拜”就走吧!

然而,又该怎么答谢人家呢?留点银子吧,不仅太俗,而且自己出来散步没带钱呀。于是。他对老者说:“今天能与您老邂逅,实在是幸会,感谢热情款待,我无以回报,请您找些纸笔,我画几笔,也算留个纪念吧。”

老者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吃顿饭不过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郑板桥以为他不稀罕书画,便自夸说:“我的字画虽算不上极佳,但还是可以换银于的。”

老者这才找来纸笔,郑板桥画完,又问老者的名,老者报了一个,郑板桥觉得耳熟,但又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还在落款处题上“敬赠某某某”。看看老者满意地笑啦,这才告辞离去。

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大富豪别墅的客厅里,大富豪还请来宾客,共同欣赏。宾客们原以为他是从别处高价购买来的,但一看到字画上有他的大名,这才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

消息传开后,郑板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着那天散步的路线去寻找,发现那原来是座无人居住的宅院,这才意识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上当啦。

二、话说在明处,钱花在暗处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倒胃口:你这本书究竟鼓吹些什么?所谓“糖衣炮弹”,“给他点儿甜头尝尝”,不就是请客送礼、搞不正之风吗?难道当今社会还不够腐败吗?你还在这里推波助澜,教人学坏!

且慢抱怨。俗话说得好,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也许书中的例子不算高雅,但你不得不承认它十分有趣。看故事要能举一反三,融类旁通,更可贵的,还要能从反面教材中总结出正面的经验来,为我所用。这需要调动你的悟性来参与。

话扯远了。既然提到反面教材,就让我们一不做、二不休,看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你会发现,给人吃甜头也不那么容易,也要动脑筋找窍门呢。东北军阀张作霖喜欢搓麻将,在玩牌中,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个政客,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曾经请了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一等再等,委任状迟迟不下来,急得那个政客像热锅上的蚂蚁。说来也巧,他有一次遇到了一位旧友,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位政客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哪知那顾问一个劲摇头:“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使,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殃呢!”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政客一脸的失望,竟也为朋友想出条主意:“我想到一计,老头子近来很高兴打牌,我们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是包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老头子赢得满意。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出面请张作霖吃饭。酒饭之后,拉出桌子来作方阵之战。一切照顾问的计划进行,这天,张作霖的牌风可顺呢,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要吃有吃,要碰明碰,做庄就连庄。他高兴地一个劲儿地乐!那政客真不愧是打麻将的能手,张作霖手中的十三张牌,他摸得透透的。知道张在等和了,就拆了搭子给他合满贯。十二圈牌打下来,一结算,那政客输了2000元,张作霖赢了1800元。1800元在张作霖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可他这次却玩得十分开心得意,自然以为牌摸得好,运气也好!那政客开了支票,付了赔款,匆匆去了。打过牌后,张作霖要吃筒烟提提神,那顾问就陪在烟榻旁烧烟。两人边吃边聊,顾问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张作霖吸了口烟,笑道:“哪里,碰运气罢了!”那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可输苦了!他也不是个富有的人,这次到北京来,是想谋一个差事的。”张作霖听了把烟枪一搁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支票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干两干的也不在乎!”说着就去口袋里掏支票。那顾问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决不会收回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大帅要可怜他,就周全周全他,给他个什么职司,他就感激不尽啦!”张作霖突然想起了什么,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某老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成全了他吧!”那顾问忙道:“那我先替他向大帅谢恩啦!”不出一个星期,那个政客就到东北去做官了。

这位政客的作法如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早已屡见不鲜了。也许你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引以为耻,但他拐弯抹角求人求官的良苦用心却能给人以启发,也就是说,做人做事,有时不可直来直去,那样多半会碰钉子。

三、“礼多不打人”

一位朋友想求官老爷办件事,官老爷见他两手空空,顿时不悦,只冷冷地道了一声“难办”,就只顾埋头打瞌睡。那位朋友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镯子,官老爷顿时两眼发亮,将那“难办”的事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难办”的事可以办到,他道:我开始只是无“礼”取闹,后来是见“金”行事。

你前往劳动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经办人却支吾其词:“对不起!你的事我还要请示处长,最好是过几天再来……”

听了这话,你就该知道他必定是心里有鬼,他是在说谎,是想让你多跑几次来求他,奉他为太爷;或他想先照顾自己的亲朋关系,或想要点你的见面礼。此时,只要你拿出两条“555”的高级香烟,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啊!差点忘啦!请你老大人抽烟!我们一回生二回熟……”

他就会由此暗喜:“哎!你真没办法。”“好说!好说!”“好吧!你的介绍信拿来了吗?”如此又可以及时办理了。

讲“礼”的风气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着的每一角落。例如你老爸得了急性盲肠炎,疼得在地上直哼哼。你火烧火燎地将他送到医院,值班医生面无表情:“没有床位了”。望着老爸疼得扭曲的脸,你急团团转,突然,你一拍头,“该死,差点忘了!”急忙冲到附近商店,要了一支人头马二条万宝路,找到值班医生,“请你帮个忙!”双手将东西递上,“303房还有一个床位,快带病人去吧!”听着医生那突然温和起来的话,你重重嘘了一口气。人头马呀人头马,你救了俺老爸!

上面说的这些事儿,或许你见到过,听到过,甚至亲身经历过。想起它,怎不令人痛心疾首,禁不住反胃。但却是社会生活中严酷的现实。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腐败分子难道还少吗?这种不良风气简直成了社会毒瘤。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爱“礼”的环境里,如果你不讲“礼”,简直就寸步难行,被人所唾弃。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求人办事要送礼,这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不是简单的批判、痛斥就能消灭的,有待于干部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净化以及法律的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善,我们有希望等到这一天。

现在,让我们撇开这个话题不谈,考察一下这个“礼”字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礼之机大搞歪门邪道,搞权钱交易,拉拢腐蚀国家干部,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则属正常。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下面从人们日常交往的角度,看看送礼一般应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选择时机

送礼,要把握住时机。

人们一般总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礼物。所以找不准送礼的时机,往往会是“自作多情”,令人误解,引起双方的不快。

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大力帮助时,你要送礼以表示真诚感谢;当你接到别人的馈赠时,你应选择价值超过赠品的礼物作为回赠,使对方感到你懂礼节通人情;当亲朋好友结婚、乔迁、寿诞、生小孩或老人庆寿、举行金银婚纪念等可喜可贺的大事时,你当送礼以表示祝贺;当亲朋好友或其亲属去世,也应各礼相送以示哀悼;当亲朋好友患病或突遇飞来之祸,你应该及时地备礼相送,以表示慰问和关切;当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以及国家的节假日如元旦、五一、国庆等到来时,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互相探望、聚会,可备薄礼,以示共贺;年幼者看望年长者,送一些老人喜欢的食物、酒类和水果,以表孝心。同学数载,毕业后将各奔东西;战友几年,有的转业、复员;亲朋好友,要远渡重洋留学异国他乡;或者你在某地进修、短期学习,结束后将要与学员天各一方;这时,双方都免不了要赠送一些有意义的礼物作为纪念。

送礼要送在前头。

遇有亲朋故旧喜庆的日子,人家结婚、寿诞给你发了请柬,逢年过节人情来往,你都应当在事前送礼,最迟也应在当时送去,除了远方亲友外,送礼忌迟。若是没有赶上时间,不如不送。不送,只不过忘记了而已,事后送去,受也不是,不受也不是。若收了,佳期已过,算是收的什么礼,若是不收,又怕面子上过不去。事后送礼,礼品再多、再贵重也无用,不仅失去应有意义,还很难消除人家对你忘记、轻视人家日子的疏忽。

选择最佳礼品

礼品要有意义 常言说,送礼要送到心坎上。礼物是感情的传递物,是传送友谊的媒介。所以,我们在选择礼品时,应根据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来挑选礼物,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情感心理通过特定的礼品表现出来,让对方在接受礼品时,能感受到你的一片深情厚意,即以物见情,以情感人。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你的送礼行为高尚、文雅、亲切、友好。

比如,为生病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美丽的鲜花,定会使他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同学送去一帧昔日同窗好友相聚的照片,会唤起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为爱好文学的朋友送去一套他现在手头还没有的文学名著,会使他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美丽而精致的纱巾、漂亮的领带,会使对方感受到一份深深的爱的情意。

所以,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一定以值多少钱来衡量,而是由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的。如在选择礼品时,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方面下点功夫,做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效果肯定是会好的。

因人施礼 送礼要看对象。不同层次的人,其生活需要是有差别、有距离的。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选择精美高雅的礼品,如名人字画、工艺美术精品及各种高档文化用品等;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偏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宜选择一些比较新颖别致、精美时髦的日用消费品作礼物,其中应以吃的、穿的、玩的为主;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就不必去买那些他的生活中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他最缺什么就给他送什么,有的送些钱,效果也很好。

总之,选择礼品要看对象,因人施礼。

礼物要轻重得当 礼物太轻则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关系不很亲密的人或亲友办重大喜庆的事,这样送礼,不如不送。

但是,礼物过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很难接受,对上级、对同事则有受贿的嫌疑,对其他的人,除了爱占例宜的人以外,就会感到承受不起,将来还礼也还不起,很可能会婉言谢绝。若对方拒绝接受,你又已花钱买了,留之又无用,徒生许多烦恼。

因此,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如何轻重适度,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方的情况,你们之间的关系的程度,以及为何事而送等等来掂量。

四、懂一点儿送礼心理学

通过礼物可以看出送礼者的性情爱好

某人在过年过节时经常会收到一些礼物,而他每回总是将这些礼物与送礼者的名字记下来,为的是做为回礼的参考。

天长日久,他渐渐意识到:从对方所送的礼物上可以观察此人的性情爱好。如果对方送陈年美酒给你,其实即表示送者也对美酒有所偏好;若赠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则送者必是对茶具有癖好者。

如此说来,每个人对礼品的选择,经常在无意识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价格颇为高昂,也会产生“这也是自己所喜爱的”这种心理,而不去在乎其价格的高低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送礼者自己对于某件事物的喜好程度如何高,评价如何好,都无法保证受礼者真正喜欢。即使是为讨好对方欢心而精心选购的礼物,有时也会反而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礼物本身原本就带有把自我一部分强迫地推予他人的色彩,从而失去支配对方回礼时的选择性。

送礼品给有权势、或具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带有点趋类附势的意味,此种心理压力往往带给送礼者一些压迫感。某些送礼者就故意利用此种心理压力,使受礼者产生“不好意思”的感觉,于是无法忽略送礼者所提的要求。

因此,请记住:推销自我式的送礼将失去送礼的意义,只有赠送对方所需要的物品、并且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诚意,才是真正“送礼的艺术”。

回送对方礼物所送的礼,不妨参考对方所送的礼,然后回送同一系列或同类礼物,将可使对方产生“贴心”的感觉,并收意外之效。

赠送厚礼给部下,易获得深刻的好印象

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上位者高价物品,下位普通物品,已成为一种风气。例如,送给上司是昂贵的洋酒,给部下却只是几件国产香烟,其间的差距着实不小。

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礼品时,便难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为上司应设法打破送礼的程式,在送礼给属下时不妨大方一点,送给对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礼物,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如果上下级的差距越大,感觉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报也相对提高。

要知道,赠送超出对方想像期望以上的礼品时,不但将使对方觉得受重视,另方面也提高了别人对他评价,而没有什么比别人看重自己更会令人高兴的事了。这种提升自我意识的感觉,比物品金钱的价格更能满足自我的优越感,同时,对送礼者也必心存感激,极易产生好感。相反地,若对方为上司,身为下属者一味的送高价的礼品,却很难收到这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若要使上司收到礼品能够高兴,且期望能达到受重视的效果,最好选择与金钱价值无关的东西——如艺术品,或者是“我们乡下自己种的香瓜……”、“亲戚家自己养的鸡……”等反而往往能收意外之效。因为,对上司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而言,送再贵的东西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会产生任何特殊效果。

礼品价值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好坏

受到别人的照顾或恩惠时,必定为了表达谢意而送礼。然而,送礼却给许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扰。

有位朋友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却对那些受惠者送来的礼物深感瑙君尬,因为许多人的家庭并不富裕的人,却送来非常昂贵的礼品,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常觉得受之有愧,他常常叹息地说:“其实可以不用勉强如此大礼。”

说穿了,那些人只不过是想“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并非每个人在受到恩惠时都会想到送份好礼物给对方。比如,一位要好的同事,从相亲开始,即给予不断地协助,从策划交往约会到婚礼的介绍人都一手包办,但新郎却不给他特别厚重的谢礼,通常只像一般情形表达一下意思。但是,若想请求总经理在婚礼上当介绍人,则较会选购价值昂贵的东西,如果对方在社会上地位显赫,此种情形更为明显。

送礼金额高低往往决定于对收礼者的印象。在节庆前夕,许多商场的礼品柜台前都会听到许多夫妻低声商讨“是否太失礼了”、“不值得送如此昂贵的东西”之类的话。反之,从收礼者的角度来看,若得到的远比预期的低,便会大感不悦,甚至比根本没有送礼来得更为气愤;可能责备对方“不识时务”、“没有礼貌”等,有一种身份地位被贬低的愤怒。

送家人比他本人更喜欢的东西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当美国电影“E.T”上演,在社会上造成轰动时,有位先生去拜访他的朋友,就买了一只“E.T”的模型送给对方两个3岁和5岁的孩子,结果小孩子们异常高兴,从那时起就称这位先生为“E·T伯伯”,而且每次去都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欢迎。

象这种情形许多人都见过,甚至亲身体验过。

有句话说:“擒贼擒王”,用来形容这种情形,或许不是十分的适当;但事实就是如此,有时送对方本人喜欢的东西,还不如送其家人喜欢的东西,更能加强对方对你的好感。

尤其重要的是,象这种针对家人的送礼方式,有时还会造成和对方之间的交情在质的方面产生变化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你和对方本人之间可能是因工作所产生的非正式交往,而送礼给其家人的好感,却能挣脱这种形式的交往,进而建立亲近度较高的私人方面的情谊。

但值得留意的是:象这样情形的送礼,其送礼的内容多少应有点意外性,否则效果不会太长。比如过年时去访问对方,而给对方家人的孩子压岁钱这种情形,就会成为礼仪性的送礼,没有任何的意外性,当然也就不会令对方产生意外的惊喜了。

毫无理由地接受免费赠品会造成心理障碍而不敢使用

当代社会中,人情极为淡薄,对于他人免费赠送的东西十之八九会猜测: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甚至认为对方是否居心不良,因而不敢使用。

有家饭店为了庆祝周年,举办咖啡券免费赠送活动,然而发出去数千张招待券。竟然没有几个人来,使得饭店大伤脑筋。为了招徕顾客而作的宣传,竟遭到了意外的失败,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只要略微改变方法即可,不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赠送咖啡招待券(问题内容当然越简单越好),或许许会为大家所接受。

人们都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遇到大拍卖时便赶快去买,也不管购回的物品是否实用。然而,试吃,试饮之类的活动,却往往使人为之却步,担心是否安全可靠。就像以前在路旁的免费茶水,过去虽曾受大众喜欢,但是,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碰了!对于免费的东西,在使用时,免不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阻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经常接受他人无故赠送的物品,则会产生心理上的负担,所谓“无功不受禄”就是这个道理。万一对方提出要求,请你帮忙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你就很难回拒了。

心理负担的解除是很重要的。给予对方一个正当的理由,例如接受访问、问卷调查等等。都可以扫除使用者的疑虑,而使之欣然接受。

为避免“无功不受禄”的阻力,送礼时,附加一个正常的理由,则不会有被拒的情况。

人在困难时,接受少量的资助会觉得格外感激

有位目前很活跃的油画画家,曾透露他在年轻时代过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经常三餐不继。有一次,他把一幅连自己都没信心的画拿到画商那儿,画商看了半天,付给他一笔当时他认为很多的钱。

就画家来说,画商并非买了这幅画,而是给了他前途。此后他终于成功地熬出了头。

那笔金额是否很高呢?其实不见得,但直到今日,那位画家对这笔款项一定还觉得非常庞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使人产生长久的感恩之情。对画家来说,画商的钱的确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这位现在已成名的画家若有满意的作品,一定会交给那位画商,并且以普通价钱成交。

人对金钱的标准,往往因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一面忙着主持自民党选举事务,然而,他却不忘记派人将慰问金送到落选的议员家中,并且勉励他们不要气馁,下次重新再来。对落选的议员来说,田中角荣的勉励已经使他们深受感动,而送慰问金,更加深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后,拥戴田中的人越来越多,竟形成了一个“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时将相同的金额或礼品送至当选的议员家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礼品、礼金成了锦上添花,一点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只有在别人困顿中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田中角荣毕竟是真正吃过苦头的人,才能了解人类微妙的心理。

在别人的婚礼上或荣升宴会上大肆破费,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难时,伸出援手。

五、酒桌上喝出交情来

求人办事,请客吃饭,这在老百姓中间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只要不与官场事务发生过多的联系,不以此来别有用心地拉拢腐蚀国家干部,无滥搞腐败之嫌,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数千年来,中国人一向善于把酒席宴会场所作为交际公关的战场,因为吃饭问题长久以来中国人生活中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就连平时见面寒暄,有时也这样打招呼:“吃了吗?”

请客吃饭在求人过程中,起码有三种作用:一是在求人之前可以以培养关系,联络感情,为日后的相求奠定基础;二是在酒席宴上,人与人之间较少约束,酒酣耳热之际,提出有事相求,不容易遭到拒绝;三是感谢对方慷慨相助的一种回报,是“礼尚往来”中的一种礼节。

然而请客吃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香港企业家兼作家梁凤仪女士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请客真是蛮辛苦的一回事,动员的人力比宾客肉眼所能看到的物力还要多很多倍。单是一份嘉宾名单,就要一组人去处理,从制订名单、设计请柬、安排邮寄,到跟进功夫等等,完全要一个小组去处理。在决定要邀请哪些嘉宾上头,就是一套学问,请了阿甲,就必须请阿乙。明知道阿丙是不会出席的,但若不给他发请柬就是不尊重,那就得发了。请跟自己地位名望太悬殊的人,又是一项麻烦,高攀与屈就都会,前者会令对方误会你拿他来点缀场面,后者若跻身在宴会场合,可能令他本人不舒服。又有些客人,你只寄给他一个请帖,不给他补一个电话,或写一个字条,他扔认为你办事不力。另一些人呢,千万不能给他制造压力,否则会坏了关系,那就只要把帖子送出去就好了。总之,人际关系有多复杂,请客就有多艰难。请客不只是一件千头万绪之事,且能从请客的行动中,反映出浮生百态、人情世敌、处事手腕等等,未尝不是一个非常可贵的魄力与心思的表现。记得我在交易所工作时,宴请几十个国家的贵宾与本城金融企业界贵宾,筹组期间的辛苦,使我部门的同事都叫苦连天,办完事之后,皆大欢喜。不是为了脱苦海,而是上了人生宝贵一课,其中一位同事说:“恶补了一课人际关系艺术,像一下子多活了十年。”绝不言过其实,现实中常有危难去考验自己,那就请一次大客。一样是经验一场……

从这个角度看,赚得必定多。

应当这样邀请客人

请客吃饭作为求人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向“贵人”发出邀请是第一个步骤,恰当邀请可以为求人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行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求人办事,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邀请对象,要根据求人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求人交际带来不便和麻烦。

第二、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而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第三、注意“行”、“明”、“便”、“诚”。

[1]“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2]“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3]“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王老板想请张教授帮他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例,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王老板竟派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张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已。

[4]“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已!

酒桌上的礼节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例如有这样一次酒宴;小赵刚到机关工作,为了和同事们加深感情增进了解,他便邀请同事们聚餐一顿。酒桌上小赵想利用敬酒的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求得同事们的关照,可同事小李却喧宾夺主,总是抓住酒瓶子不放,还自称是酒长,成了总指挥,同事们也完全沉醉在酒中,谁也没意识到正憋着一肚子气的小赵,酒宴结束大家纷纷离去,小赵的一番盛情完全被小李搅散了。这样的客人还是不请为好。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一次某单位请师傅老张去调试设备,完事后对方单位技术科几名同志为了表示感谢请他俩到饭店撮一顿。酒桌上老张岁数最大,出于礼貌每人先给老张敬了一杯酒,他们怕老张没喝好就开始劝酒,其中技术员小王举起酒杯对老张说:“今晚我一定要让你躺着回去!”老张一听吓一跳,说什么也不喝了,这时小王马上说道:“我说让你躺着回去,是说已经给你们买好卧铺了,想让你们躺在卧铺上回去!”

听到小王这一解释,老张哈哈大笑接着又喝了一杯,高高兴兴地结束了酒宴。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把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例如某单位小谭家装修房子,请了几位朋友前来帮忙,干完活儿小谭请了一桌酒席。酒桌上小谭仗着自己有点酒量,就一个劲地拼命敬酒,谁不喝也不行,造成朋友间大动干戈,结果小谭住进了医院,朋友气愤地离去,一次好端端的喜宴,就因为过分地劝酒把朋友得罪了。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一次某厂办公室举行酒宴,参加入有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委书记等人,酒宴中邻桌一人前来敬酒,按理说从岁数身份方面都应先给党委书记敬酒,但这人却先给团委书记敬的酒。看到这个场面,党委书记明显地露出不满之意。这时副书记马上说道:“你挺会办事,人常说给党委书记敬酒观解劲,给团委书记敬酒后反劲,你挺有长远意识!”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既消除了梅尬的场面,又使酒宴保持良好的气氛,敬酒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

所以,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颜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次,某单位宴请一位领导,小张去陪酒。酒过三巡,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而一位领导却还没喝好,又不好意思主动说要酒喝。小张看出领导的意思,灵机一动拿出一瓶酒说道:“今天喝得挺高兴,领导们也挺辛苦,我出个游戏助助兴,就是谁说话也不能说‘不’字,谁说了罚谁喝酒!”大家一听觉得有趣就同意了。这时小张尽量把话题引向那位领导,结果他接连说了几个“不”字,多喝了好几杯,感觉喝好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离去。过后那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小张挺有招儿。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例如有一次酒宴,小王做东。开始时小王话语不多,当酒过三巡后,大家提出唱歌助兴,有人争先抢着表演。当轮到小王时,他高唱了一曲《祝酒歌》,且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把歌词改了,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人们纷纷举杯,大大夸奖小王深藏不露,后发制人取胜。

[8]避实就虚,巧转矛头 酒桌上应该记住借酒传情,以情为重,摆布好酒桌上的各种关系,巧妙地抵挡各方面的“袭击”,既不影响喝酒的效果,又可发挥你的交际才能,这才是最关键的。

例如:小高邀请同学聚会,酒桌上服务员端来了红炯鲤鱼,鱼头正好对着小高,小高知道鱼头对谁就得多喝一杯,可小高又深知自己不胜酒力,便暗暗地想出了对付的招法。

当有人提出喝鱼头酒时,小高马上说道:“今天同学聚会,为了重温我们当年的友谊之情,这个鱼头应该对着我们的老班长,只有他喝这杯酒,才可以体现出从前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同样尊敬老班长!”

一番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老班长也高兴地喝下了这杯酒。小高的矛头转得巧妙而恰到好处,使同学们的友情更深厚了。

酒不在多,情到则浓;话不在多,点到则通。借酒交友,是难得的好机会,相信你在酒桌上可以驾驭各种场面,结交更多的朋友!

[9]不要厚此薄彼 尽管人们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维护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如果你忘记这一事实,与他们交际时,对“重要人物”礼加三层,让一般人等冷落一旁,则会刺伤后者的自尊和面子,失去一大批人。有这样一场家宴;宴席上坐着男主人、科长,以及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圆桌上的酒菜已经摆得让人感觉的全心全意了,可是,围着花布裙的主妇还是一个劲地上菜,嘴上直说:“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对付着用点!”男主人则站起来,把科长面前吃得半空的菜盘撤掉,接过热菜放在科长面前,热情有余地给科长夹菜、添酒,而对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说声“请”。

面对这样“尊卑有别”的款待,试想男主人的几位同事将作何感想?他们很难堪,其中两位竟愤然起来,未等宴席告终,就“有事”告辞了。

像这样的宴席,男主人眼里只有科长,而慢待他人,使同事们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损伤,非但不能增进主客间的友谊,反而会造成隔阂。

尽管人们在社交中需要分清主次,有轻有重,不可能平均用力,整齐划一。但聪明的人,在保证“重点”的时候,绝不忽略“一般”。比如,酒席上有几个人,都好久未见了,其中一位正是自己急于寻找求助办事的,你怎么对待呢?是抓住一人,不计其余,还是逐个关照,热情寒喧一番,然后和其他人说明情况,保证重点?这就是一个技巧。

再如单位的同事、领导到你家聚餐,你是眼睛只盯着领导呢?还是在不得不首先给领导倒茶、斟酒之后,在给同事们“服务”时能表示出热情的态度,说一两句亲切的话?这里,除了技巧是必需的之外,根本问题是要一视同仁,“下眼皮不能肿”。

点点滴滴见殷勤

客人来家中赴宴,你作为主人,待客的礼节一定要周到,于一点一滴之中,体现你的热情和殷勤。

迎客

适当准备邀请朋友到家中作客,应适当作些准备。如果你事先知道有客人来访,要提前打扫门庭,以迎佳客,并备好茶具、烟具、饮料等,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准备好水果、糖、咖啡等。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如果室内来不及清理。应向客人致歉,不要急忙打扫,弄得满屋灰尘。同时,要注意仪容整洁,避免蓬头垢面,如果穿着内衣、内裤,要及时换成便衣,穿内衣、内裤迎客是很失礼的。

亲自迎接 客人对本地不熟悉,最好到车站或胡同口接一下。客人临门,要热情相迎。第一次来客要相互介绍后让座递茶。如果是冬季,应到较为暖和的房间,如果是夏季,可递给客人一块凉毛巾,并备好电风扇或开启冷气设备,远客还应问吃过饭没有。若是熟客,最好也到厅门迎接,当客人到来时,您要热情地说:“请进”,“请坐”等;如需客人换拖鞋,您可委婉地说:“请换上拖鞋更舒适一些。”

灵活机动 当客人临门恰巧碰上自己要出门办事,就要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别对待,如实在重要,应向来客说明情况,可改日再来;如属远客,可先进屋等一会儿,办完事马上回家。如出远门,只有请客人原谅,或由家人陪客。

待客

让座与介绍 客人进屋后,您要把客人让到显要的位置上坐,不能自己坐在中间而让客人坐在两旁。

如果客人是第一次来访,应该给家人介绍一下,并互致问候。然后沏茶、递烟或拿出水果、小吃等招待客人。如果请客人吃东西,应问客人是否要洗手,如果请客人吃西瓜,应准备好放瓜子、瓜皮的盘子和毛巾。

敬茶 在家庭待客中,为客人敬茶是待客的重要内容。待客坐定,应尽量在客人视线之内把茶杯洗净。即使是平时备用的洁净茶杯,也要再用开水烫洗一下。使客人觉得你很注意讲卫生,避免因茶杯不洁而不愿进口的尴尬局面。

要用开水泡茶,如没有开水,应立即烧煮少量以应急需,并要对客人打声招呼,请稍等片刻。开水沏茶,有利溢出茶香,同时茶叶沉底后有利进口。切忌用温开水泡茶,使茶叶浮集杯口,而妨碍交谈,也会使客人不愿饮用。

茶杯要轻放。不要莽撞撞,免茶水泼洒出来,弄得茶几上湿漉漉的,即使是连抹带揩,也会影响敬客气氛。如果泼在客人身上,就更加难堪。

端茶也是应注意的礼节。应双手给客人端茶。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随之说声:“请您用茶”或“请喝茶”。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往客人面前送,这样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斟茶动作要轻、要缓和。同时要注意不要一次性斟得太满,而形成一冲四溢。如凉茶较多,应倒去一些再斟上。斟茶应适时,客人谈兴正浓时,莫频频斟茶,客人停留时间较长时,茶水过淡,要重新添加茶叶冲泡,重泡时最好用同一种茶叶,不要随意更换品种。

敬烟 敬烟是我国现行家庭待客的一种习俗,是待客时不可忽视的礼仪。客人落座后,你可以把烟盒打开,用手弹出几支烟(露出烟的一部分),双手递上,随之问声:“您吸烟吗?请!”请客人自己抽取。如果客人说不会吸烟,不可硬劝吸烟。对待熟悉的客人,也可以把开口的烟盒递上去,让客人取一支,如果自己会吸烟,可随后取一支,然后用打火机或火柴替客人点好,在敬烟过程中,不可劝客人一支接一支的吸,以避免客人在无奈的情况下勉强吸烟。

宴席

请客吃饭,可把菜肴准备得可口一些,但要掌握适当,不铺张浪费。请客要以叙为主,以宴为辅,主要体现主客双方向间真挚感情的交流,而不在菜肴的高级名贵。

[1]事先应了解客户的饮食习惯 一般南方沿海地区像福建、广东人爱吃甜味的饭菜,而北方人则口味较重,菜要放盐多一点,四川人偏爱辣的,一顿饭没有辣的,他会觉得得不过瘾。如果实在不知道,也可直接询问客人,或由客人自己来点菜。

[2]酒席中不可强迫酒量小的人喝酒 酒量大的还好,可以奉陪一阵,不会生气,遇到酒量小的,如果你强行劝酒,他一定会非常反感。此外,在喝酒的过程中,自己要注意控制酒量,以免先醉倒在客人面前而出丑。

请客时,不管什么身份的客人来临,都应热情接待,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筵席上,敬老爱幼,敬客时,要先敬长辈,后给小孩,然后按座次敬平辈的客人,以示一视同仁。敬酒时,既要热情,又要适可而止,切勿强人所难。

吃罢酒饭,应该敬茶谈心。这时,主人要倾心交谈,或静听大家的谈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更不要看表,打呵欠,即命名劳累,也要振作精神,始终保持热情好客的情绪,直至送客出门。

送客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客人执意要走,也要等客人告辞时,主人再站起来相送,不要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就站起来送客,这会使客人感到您刚才留他是虚假的。

客人馈赠了礼品,主人要表示感谢,并请客人以后不要再破费。同时应回赠些合适的礼物让客人带走。不能对客人的礼物无动于衷。

送客时,应起身招呼家人客人要走了,让全家人热情相送。使客人感受到主人全家对他的重视,而不应只欠欠身子。

如果酒宴中客人饮得过多,饭后请千万记住要送客人回家。一则为了礼貌,二则为了客人的安全起见,一定要负责到底。这也是与客人增进感情的一个好机会。

不一定非得“撮一顿”

求人办事,拉关系套交情,不一定非得大吃大喝一顿不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在求人之前联络感情,或者在事后报答对方,有许多别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这时,你一定要熟悉对方的兴趣、嗜好,并且掌握其家庭背景,周围情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如果,对方是棒球迷,那么中日棒球赛的战况,是令他耳目一新最佳新闻。

对方若是位重视情调的人,下了班邀他到某一风景区游玩,或者乘着夕阳的余晖登上城市最高建筑观赏夜景,都是满足他的最好手段。

如果对方喜欢京剧,越剧或什么其它叫人打瞌睡的旧戏剧,纵然你再没兴趣,也要表现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迎合他的口胃,偶而也要求他指点几招独到的心得。

有时你也许还要同“贵人”玩上几圈麻将,打麻将有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1]打麻将无疑是为了解对方属于哪种性格的最佳机会,但切不可用老鹰般咄咄逼人的目光,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这种目光可能会把对方吓坏的。

[2]在事前征求对方的意见,决定打多大的牌,打牌的时间,圈数不要太长、太多,否则会令人厌倦的。

[3]不要为了讨好“贵人”而放太多的水,故意处处让着他,对方一旦发现,会很不痛快。所以即使要让着对方也一定要做得不露痕迹。

有时请对方的客,要玩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娱乐、体育活动,如打高尔夫球,打台球、打保龄球等。打球时请注意:

[1]首先必须要遵守既定的规则和礼节,不能超出礼数,令对方反感。对方打球的时候,不能在一旁自顾自的练习,或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让人家耳根子不得清静。人家打得一个好球,称赞几句;打坏了,安慰他没有关系,慢慢来。

[2]自己打完一球后,不能以懒散的姿态在一边踱来踱去,或与他人闲聊,应站于“贵人”身旁,对他的球表示关注。

[3]切忌在打球时谈及求人的事。对方打球兴趣正浓,而你偏偏不知趣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令对方感到心烦,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给你,心里还会暗想你这个人真是不知趣,真讨厌。那么你的求人目的能否成功,可就有点危险了。

第五章 御人的十种武器

对于上司来说,大多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上司对待下属当已征服人心为最高境界管人御人一定要以人为本。

一、征服不同性格的下属

法国的心理学出版物中,有一本书是心理学家古库拉恩所著的《说服术》。想把自己的愿望完全传达给对方,该怎么做才理想呢?这就是心理学所要探讨的。

古库拉恩认为要想说服别人时,对方的性格、人品或气质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例如,当人在生气时会有什么反应呢?有的人明显地表现为在言谈中大加抱怨;有的人握紧拳头,一副想以打架解决的模样,攻击性的态度表露无遗;有的人就算气昏了头,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从了解对方性格的这种观点来考虑,比什么都更具说服力。因此,我们应该试着从各种角度,来学习透视对方性格的应对法。

首先,人们的基本性格与类型可分为哪几种呢?

性格的分类有许多种。

首先,对方如果喜怒形于色的是感情型,相反的,不太表现出来的,便是非感情型。

再者,看看对方是不是活动力强的行动型。如果是行动型而且容易把感情表现出来的,是行动感情型,不太行动却容易把感情表现出来的人为非行动感情型。

基本上可以将人们的性格区分成这四种基本类型。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如果一和其接触,其情感就流露出来,任谁都能看出其特征的人?或是刚会面还不能清楚得知,必须交往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特征的人呢?马上表现出来的人是积极型,稍微表现出迹象的人是消极型,如此再区分为二的话,人的类型就分成八种形态。

试着看看各种类型的心理表现方法,以及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接待方法。

1.猛烈型(积极行动感情型)

这是个与任何人都合得来的人情主义者。为他人燃烧活力,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关心家人,重视学校及乡邻关系。做什么事都不半途而废,一旦插手就坚持到最后。一般来说是个保守主义者,看见别人有困难,绝无法坐视不顾,必会施以援手。自尊心很强,看不惯自己的家人或自己信赖的人遭人责难,不过一旦心情不好马上会暴跳加雷。

与这种类型人接触的时候,首先必须守时守信。有约会时要早些出门。想跟他交涉业务时,就算一次不能成功,也要持续不断地努力,终有一天能得到对方的信赖。在狂风暴雨时,或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去拜访他,更能提高他对来访者的信赖度。

这种类型人,向往名誉和地位,比较不在意微小的利益。希望与众不同,如果能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事物时,便会非常兴奋。

因其重视同乡和长辈,所以要与这种类型的人接近,能通过他所重视的人介绍最具效果。静下心来倾听这种类型的人喋喋不休的谈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2.情绪型(消极行动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情绪易变、性情不定,也有在初次会面时就能相处愉快的。反过来说,见过一次面后,觉得不顺眼而令人嫌恶的也大有其人。他们善于言谈、表情丰富,容易使对方觉得快乐。一旦心血来潮,整天喋喋不休。对于顺眼的人,不但会在工作上加以协助,亦会帮助他渡过难关,是个重义气的人。

截止到昨天为止你感觉还进行得不错,因此认为此后情况也会很好,但事实却会令你失望了。他会因微不足道的事而生气,一旦心情不好,做什么都不对劲。

与这种类型的人谈话时,如果话题是他所擅长或常接触的,则多半会遭到他的厌恶。例如,他如果从事与设计有关的工作,如果提起服装之类的话题,他就觉得不高兴。

在人类心理中,下班之后,有种想要远离工作的潜在意识。如果和他谈与工作全然无关的事,像高尔夫或者足球等,话题就可以逐渐热烈起来。

最了解这种情况的,大概是酒吧或夜总会的服务小姐吧!老练的服务小姐就绝口不提有关客人工作的话题。

专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上,带有一种职业上的骄傲,即使与同业谈话,也不希望遇到内行人。但是如有工作之外的优越才能,他就希望别人能听听他诉说。

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打高尔夫球的时候,绝对不谈有关政治的话题。

3.慎重型(积极非行动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具有见异思迁的性格,情绪容易起变化,向往新奇古怪的东西。注意力很强却不能持续,犹豫难以下定决心欠缺行动力。可是一拿商品给他看,马上就能决定买或不买。

在感情上,对刺激的、新奇特殊的东西感到有兴趣。同时,做许多事时,容易手忙脚乱。

强烈又易变化的感情,妨碍了精神上的统一,使他容易说慌。而且常变成口不饶人或者尖刻的批评家。常抱怨、不满,有时非常暴躁。

同这种类型的人交往,需大费周章,不容易马上建立双向的关系。

他不喜欢谈论自己专业的事情,如果是兴趣或专业之外的话题,就比较好些。有向他人夸耀知识的心理。专业摄影家就是这种典型。拍摄八厘米的人,与其说是对此感到快乐,倒不如说是想向他人夸耀的心理在作祟。

在他的嗜好中,有许多不仅能满足自己,也可以表现给他人看,而得到满足感。“想表现给别人看”的欲望,男女多少有点差别。如果是男性的话,通常他的嗜好就像“手表”、“领带”、“汽车”、“珍藏品”等等。

要是有人配带特殊的高级手表,试着向他说:“哇!好特殊的手表。”看到他开豪华进口车的话,不要忘了赞美一下他的车子。要是对方身上所带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时,应表现一眼就看出来,并带人话题——这是第一次见面时,捉住对方心理的捷径。

4.浪漫型(消极非行动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具有容易兴奋的性格。因为个性内向,不会轻易把感情表现出来,容易感到孤独,但能与特定的亲友保持热烈的情谊。不喜欢变化,对于回忆或旧习惯感到亲切可爱。一旦心环怨恨,一辈子都忘不掉;但如果愿意的话,是个誓言效忠、至死不渝的人。

正因如此,如果和某个人结成知交,便很少再分开,不能接受失望或分裂。感情如果破裂则心中将悲痛得难以言喻。重视以往的“交易”,也重视知己及长辈的劝诫。

在他忙碌的时候去访问,他不但不能好好的应付,而且容易造成他的不快。首先看看他的表情,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向他打招呼他亦会不加理会。感觉有点不对时,就不要继续对他们访问了。

一般来说,下午2点到4点之间是最顺利的时机,他亦较能静心听他人说话。

对这种类型的人,即使在工作的交谈中,也容易偏离主题,所以必须随时把谈话拉回主题。

5.现实型(积极行动非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不太容易感动,是需要经过考虑之后才有所反应的类型。警戒心强,接到名片时,一定会仔细地把名片跟人对照一下,观察力敏锐。不说与工作无关且无用的话,一开口便询问来访者的目的。

可以当机立断地回答“好”或“不”。要是认为有钱可赚的话,就会接受来访者的条件,要是认为无利可图的话,马上就会拒绝。任凭你怎么努力去说明,而希望改变他的心意,都是徒劳无功的。

想到就会马上去实行,或者想到好主意,马上就想尝试看看。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任何事要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觉得不中意。

在家中不喜欢老是坐着不动,总是来回走动。朋友不多,不会乱花钱,更绝对不会去奉承别人。

对这种人说话,不如开门见山。这种类型的人,满脑子尽是很实际的东西,他会把脑海中所描绘的东西,拿来与眼前的东西作比较。用言语说明,倒不如使用画或图形更能说服他。

而且这种类型的人,把工作与休闲区分得很清楚,不喜欢把工作带回家里。

会谈最初的5分钟,对这种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要是在这5分钟内,没有令他产生兴趣或关心的话题,日后就算用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了。

6.乐天派(消极行动非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不太考虑未来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乍见之下,似乎很冷漠,不太愿意和他人说话,事实上他多半会考虑对方的情况再做决定。

想到什么就马上行动、发言,但之后有时会违背约定。不承认当时所说的话,甚至取消双方的协定。这是这类型的人最大的缺点。有时亦会想要尝试做某些新鲜的事,但都半途而废。

本质上是个乐天型的人物,对未来抱持乐观的态度,言行举止非常大方。只是要他履行诺言需大费周章。想到就做,容易下决心,之后往往反悔。

7.无魄力型(积极非行动非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对于目前的生活没有表示什么意愿,对工作本身也没兴趣,是一种逃避的性格。

穿着邋邋,不打扫房间,物品随便乱摆,看起来很寒酸杂乱,从动作及言谈中可窥知是个没有魄力的人。

把全部的事情都丢给他人,是个虚无主义者。常胡思乱想,也不会下决心去研究生意的内容。因缺乏魄力而放弃买卖。被赋予责任时,亦不能如预期地把工作做好,对金钱的支付也是拖拖拉拉的。

对工作以外的事物较感兴趣。常将责任推给下属,连签订重要生意协定也由下属出面。

常被周围的人不信任,生意多交给部下处理。跟这类型的人推销时,定要先找他的秘书或助手,之后再取得确认。有时会他被诱导到灯红酒绿的场所,若太迎合他,会有负面的结果。

8.形式主义(消极非行动非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常常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不轻易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在外。处理任何事都很形式化,只从事一般工作上的交际往来,之外的事一概拒绝,把工作与休闲区分得很清楚。

反应很冷淡,从来不把因对方为自己所做的努力,而感到高兴的事说出来,很少开口说话。在了解他之前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即使经过漫漫岁月亦无法和他有进一步的亲近,他不能体会别人的心情或感情,感觉非常迟钝。

是个对什么事都不太介意的人,烟蒂从烟灰缸掉出来也不要紧,手表慢了亦无所谓。

努力于工作而不任意行事,是个安全主义者。也没有勇气去大肆改变方针,是个守旧主义者。

与这类型的人接触的方法,就是听取前任、同业的意见,了解他的人品是很重要的。

二、征服知识分子的艺术

实业界真正的知识分子日益增加。管理好这些富有才智、但往往脾气古怪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管理人员在管理知识分子方面没有几个比赫德利·多诺万更富有经验,或是做得更得心应手的了。多诺万作为美国《幸福》杂志的总编辑,后来当上了《时代》杂志公司(现为时代一活纳公司)的总编辑,他花了30年的功夫“管理这些难以管理的人”——他在一本新书中的用语。对于想领导那些有高度创造性、但一般又不喜欢有人领导的职员的人,多诺万的经验教训是很有价值的。

按照不太严格的定义,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从倾向和职业上说,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从事物质生产;他们的思想有一定深度或有独创性;他们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或公开讲出来。管理这些人是一门艺术。

管理知识分子的主要压力源于:雇主迫切需要有创造性而且能独立思考的人,同时又需要用一定的纪律约束他们。而他要予以领导的人总的来说是对受人领导这一条很反感的人。雇主需要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易作出明确的界定,用以衡量的标准又极富主观性。

在多诺万设法掌握这方面管理工作的年头里,确实开始摸索出某些模式和规律。这些模式和规律主要适用于新闻业,但其中有很多内容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要沉住气

在一个知识分子单位,职工对老板的了解要比实业界职工对经理的了解更深。很大一部分职工同老板的社会地位是相同的——学术界同仁,新闻界同仁,职业同行。所以,老板将受到那些喜欢在工作之余闲聊的精明家伙仔细的观察和研究。知识分子在识别真假上可能不比蓝领人快。但是,一旦他们看出来了,他们说起话来是很无情的。老板应当遵循的格言是:不摆架子——要沉得住气。

领导知识分子不是件容易的事

担负这项工作的人是在树立、改善井保护一种使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发挥其最大才能的环境。那些人可能并不总是如老板所想的那样感恩戴德。他们可能喜怒无常、动辄发脾气。但是,尽管如此,事实却仍然是这样:经理人员感到最大满足的事情之一是,自己已经帮助造就或培养了一位知识天才。只要管理工作细致入微,即使是庞大而复杂的单位也能鼓励有创造力的人,使他们脱颖而出。

对下级必须同对上级一样忠心耿耿

这一军事指挥中的传统思想在知识分子管理上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校官应该维护部下的利益,不是盲目地维护,而是在证据不足时始终假定他们是无辜的;尽量多给表扬;出了差错,即使责任不完全在自己也由自己承担。管理知识分子的优秀老板,对下级要与对自己的上司完全一样,如果他们没有上司,就与对外界的人一样。知识分子往往对事物不轻易相信,很少有英雄崇拜心理。他们希望老板对下属是忠心耿耿的。

一流的人才是独立思考的人才

这样的人从来不是完全受雇于人的。知识分子不会不加思考地同意老板的意见,如果这样,此人就没有多大用处了。但是,在一个知识分子组成的单位里,领导人必须经常作出不能使人人都高兴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希望是持异议者能尊重作出这一决定的规程。

系统、图表,忘却这些

也许某处有一张《时代》杂志公司编辑系统组织图表,但我从来也没有看过。我要求总编辑们离开自己的杂志,短期轮流任职,并随时调进我的办公室任代理副手,又随时调出去。这有利于我和另外一些人在头脑里作某些健康的酝酿。这种轮流的做法也有助于打破各杂志编辑人员间的宗派观念。

即使规定不合理也要“公正”

由于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主观的,知识分子的管理者尤其需要做到使下属觉得处事“公正”。他永远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信服,但是,他需要大多数人,比如90%的职员相信他定的质量标准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尽管那些标准很难予以界定,甚至是不合理的。

要敢于批评

不用说,经理必须善于表扬下级。但是,对动辄发火的人进行合时宜的批评,是难度更大的工作。成功地批评知识分子必须包含三点意思:第一,你能干得更好。事实上,有些工作,你已经干得很好了。我只是希望你能将其余的工作干得同样出色。第二,对你的同事也是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的。最后一条,对我本人,也希望你和其他人以这些标准来要求。

把握何时应说一不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