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8:24:30

点击下载

作者:张敏,韩冰,任卫廷,马艳红,刘莹,王国玲,贺昀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试读:

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小学英语教学最初单纯注重教授基础英语知识,现在要求一方面传授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英语学习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本书从最新的教学理念着手,解析新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关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同时通过典型案例,介绍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并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这几个方面包括教学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互动活动以及课堂评价。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新课程理念解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小学英语课堂主要教学法、教学分析、词汇教学、故事阅读教学、小学英语教学的互动活动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章为新课程理念解析,主要介绍英语课程的价值和性质、新课标的修订要点以及英语课程的人文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语教育相关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层出不穷,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也随之有所改进,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演变过程。本章通过对新课标的解析,进一步阐述英语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基本要素以及具体形式。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突出语言教学的实质,而且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既要教知识,又要教思维和文化,同时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情感。本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解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通过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阐释英语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为小学英语课堂主要教学法,主要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四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3P程序教学法指通过讲解、练习和输出三个教学程序,学生不断强化语言知识,进行学习;交际教学法指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任务型教学法的焦点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整体式教学法强调听、说、读、写的统一,同时也更关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四章为教学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以及教材内容选择和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教学分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教学中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够保证教学顺利实施。本章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说明了教学分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法。

第五章为词汇教学,主要介绍小学生词汇习得的特点、学习过程和方法。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与别的年龄阶段不一样的特点。英文词汇的学习内容不仅仅是词汇本身,而且还包括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本章将小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和方法与案例紧密联系,深入解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不同方面。

第六章为故事阅读教学,主要包括小学故事阅读教学与教师的作用、故事阅读教学的原则与内容、故事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体现、故事阅读教学主要方法、故事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故事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种形式,如:对话、语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要鼓励学生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七章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互动活动,主要介绍课堂互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课堂提问、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以及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学中有大量互动活动,从而促进教学信息的交流,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本章对课堂互动过程进行了分类和解析,同时借助课堂内外的互动活动进一步证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第八章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内容、形成性评价、教学评价设计与教学评价误区例析。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对于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重要作用。本章以阐述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并以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为例,解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本书主编北京教育学院张敏副教授,现为北京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副主编韩冰、任卫廷,均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北京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张敏设计全书结构;张敏、韩冰、任卫廷对书稿进行初审和修改;张敏对全书进行终审、修改并补充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具体编写情况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一和第二节、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第一、二、三节由张敏完成;第四章的第三节由韩冰完成;第八章由任卫廷完成;第四章的第四节由刘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完成;第七章第四节由马艳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完成;王国玲(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市级骨干教师)、贺昀(北京市石景山实验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刘莹、马艳红老师提供了本书的部分优秀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本书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介绍了最新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从教学设计、分析、课堂教学实践以及互动和评价等不同方面,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介绍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笔者在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的各类小学英语教材,在此对教材的编写者以及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各位专家、各位教师不吝赐教。张敏2015年5月10日第一章新课程理念解析第一节英语课程的价值和性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全世界人们交往的桥梁,而且对于人们的思维、文化、情感等方面影响巨大。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力图让青少年通过学习英语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并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文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英语教育的性质也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语言已经从单纯的工具性过渡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这种思想和理念的改变正在引导着基础教育领域英语教学的重大改革与演变。一、英语课程的价值(一)英语课程对国家发展的价值

当今世界处在发展和调整的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科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帮助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

英语不仅是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主要桥梁。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十分必要,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大门,他们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沟通,也为全人类共建一个美好的未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英语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外交流和科技进步也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和使用英语不仅有利于我们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相互理解,还有利于我们传播中国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我们不仅要了解国外的思想和理念,而且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有所了解,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对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意义重大。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英语课程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必要组成部分之一。(二)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习英语课程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包括升学、接受职业教育及就业。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最快的时期,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和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和成年人相比,学习外语的心理负担轻,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并且记忆力好,这都是学习外语的有利条件。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理解世界的能力与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有更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其次,学习英语能帮助青少年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知识,而须既提高学生基本英语素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又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教师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已经是英语教育的关键部分。

此外,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学生储备能力,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也能为他们奠定基础,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世界将来的发展,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发展的世界,并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胜利。二、英语课程的性质(一)不同历史时期的英语教育性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教育的性质经历了不同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英语教育中知识性课程占主导地位,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随后的八九十年代,课程工具性功能增强,由此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理念,语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成为课程与教学的核心。英语教育不但要强化英语知识,而且强调了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了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育形态。

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课程性质的描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课程标准(实验稿)》阐述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这个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二)《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英语教育性质的规定《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英语课程的重点从之前单纯的工具性变成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一方面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提高,另一方面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实现《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个性品格和开放的心态。第二节《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修订要点《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2001年实验稿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正如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的论述: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的调整。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陈琳,2012)一、强调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语言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是指通过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本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最主要的突破之一。此外,关注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在修订中特别加强了对以学生为本、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这几个重要指导理念的阐述。

人文性最为重要的内容即以人为本,中国的英语教育从传统的以灌输语法为主的课堂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体验和情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课堂,英语教育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通过情感渗透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言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二、进一步为学生“减负”

从英语学科来说,“减负”主要是指学习内容、学习量方面的“减”。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一些语言技能的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体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二是课题的压缩。这里的“课题”是指学习内容。原来是24个课题,现在虽然还是24个,但是内容有所减少。课题内容和话题相应减少,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也就相应减少。《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里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如下:小学是700个,中学是1600个,高中是3500个;在修订后的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里,小学阶级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600~700个,初中是1500~1600个,高中计划从原来的3500个变成3300个。同时,也应看到,“减负”不单纯是一个“减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实践“兴趣+有效”的学习理念,使学生爱学、想学并且有收获,不把学习视为“负担”,即实现“减负”。

对于年龄为6~12岁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英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学习语言、了解世界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这次课标的修订明确把“减负”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三、提倡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外语教学法

现代的英语教学,强调外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并且以实践为主。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而不是讲授大量的语言理论。这是在以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语言实践,在其基础上,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的知识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然地学习语言,进而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曾经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即坚持这样的理念: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用英语完成教师设计好的任务,提高自身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通过创造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循序渐进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研究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从最早的英语语法教学,到现在的任务型教学和整体性教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原先是怎样教授学生英语语法、完成一定时间内的英语考试,现在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布置真实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相关练习,完成目标任务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英语语言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和外界进行语言交流来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促使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强化复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的真实使用情境,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式更加符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节英语课程人文性的解析

自《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行以来,英语教育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性质成为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关于人文性,课标指出:“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肩负着培育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使命。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部,2011)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它是由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赛罗将希腊文Paideia(即通过教育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翻译而成。他认为humanitas是性格的培养或心灵的教养,即教育能使人的性格和人的潜力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人成为有人性的人,真正的人。之后,拉丁文humanitas又被译成英语humanism,即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文精神。(谭家善,20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就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章兼中(2002)提出:“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鼓励学生自我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感受、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反对迷信盲从,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韩宝成、刘润清(2008)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外语(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外语(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陈艳琳(2008)指出英语教师需要转换观念,从培养怎样的“能力”过渡到培养怎样的“人”。龚亚夫(2012)提出英语教育工具性是“做事”,而人文性则是“做人”。

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练习,提高了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批判性思维,注重思考、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养成了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形成了优秀的品格。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其中的英语知识,同时还要体味其文化和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培养勇于质疑的精神,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通过各种内容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分析、归纳思维能力,真正体会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二、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养成一定的文化意识

2011年的课标中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有益于了解全人类先进文化,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该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较高的学习阶段,要通过广泛接触外国文化,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文化渗透和课外的文化体验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授文化知识,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文化,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关注情感态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认识自己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培养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情感是人文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热爱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拥有积极的态度,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不论是课堂上的真实情境创设还是有关文化的理解,都和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干涩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所有的语言都和人类的情感相关联。当学生在学习一个对话或者一个故事的时候,需要关注对话者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领悟语言的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会因为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节英语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

英语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和英语学习需求,设计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准备英语教学的过程。英语教学设计源于一种英语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英语教学技术,是为英语教学准备工具。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不但要强调语言教学的实质,而且还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既要教知识,同时也要教思维、文化,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情感。就英语教学设计而言,其核心内涵有三点:(鲁子问,2008)一、语言学习理论

无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其他学习理论,都对语言学习有很多的探讨,它们共同形成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刺激反应对于语言学习不可或缺,尤其反应在外语学习的知识记忆与技能掌握方面。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感知、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信息加工活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学习活动,在外语的知识学习与听、读技能训练方面尤为显著。认知主义也是学生进行思维锻炼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中心理论、自我建构理论、语境理论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反应在外语学习上。因此,英语学习是在语境等因素的刺激下,经过信息加工、自我建构,运用相关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活动。

为了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英语教师应该在准备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英语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英语运用能力。二、英语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开展的教学准备活动。因此,英语教学理念是外语教学设计的重要内涵之一。

英语教学方法种类众多,无论是语法翻译方法、直接法、听说法、情境法、还是交际法等,都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条件等元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英语语言的教学,而且是小学阶段中育人的重要手段。因为在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有许多涉及文化、情感及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析、理解英语课本内容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群体开展教学实践。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实效性。三、英语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传播理论、设计理论的教育技术,这些技术对于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在资源相对丰富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准确分析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合理设计传播方法。这样才能实现有效传播,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基于学习经验、利用学习环境,设计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教学作为一种技术的表现。

总之,英语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活动,教师应该科学地把握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活动、评价活动的特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设计教学。另外,教学设计作为教师授课的预先设计,要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不断修改、调整,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运用能力。第二节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分析(一)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通过分析、调查,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学习风格、已有知识和技能等,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教师课前对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凸显了英语教育人文性的一面。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的实质即是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的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点、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均不相同,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进行学前的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非常必要。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习者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只有准确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才能设计符合学习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标准。学习分析要准确把握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目的和动机、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机制、学习心理等,这些要素都对英语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二)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就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现有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分析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学习需求分析的重要方面,制定学习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教学材料等,以及各种相关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同时,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长期目标、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等。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才能够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确定学习者现有的学习水平需要调查、评价和分析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尤其是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的学习水平。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社会需求、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三)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材料,由课程标准规定,通过教材实现。分析学习内容是要使教师、学习者明确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当前,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语义内容及语境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语用内容的分析。因此,在分析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运用能力。

此外,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人文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内容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和情感渗透。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四)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经过学习,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分析就是从《英语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英语课程目标的五个维度来分析,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水准,这五个维度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它们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因此,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地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需要以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及学习内容分析为基础。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后,还要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我国教育学者根据国内外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概括提出了一种教学目标表述模式,称为四因素法,主要涉及四个因素,即主体(A,即audience,学习者)、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条件(C,即conditions,表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和程度(D,即degree,教学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因此这种教学目标表述模式也称为ABCD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二、设计(一)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教学因素做总体设计,包括设计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媒体呈现方式,具体包括课时时段的划分、教学顺序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为: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呈现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策略;确定教学信息传播形式、教学使用的媒体、教学内容传递顺序的教学传递策略;协调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内容传递策略的教学管理策略。(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在长期的发展中,英语教学理念形成了强调学习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也是目前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英语教学新途径之一。而整体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进行实践的教学形式。整体式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统一,并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英语进行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对语言全面感知,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三)教学技术设计

教学技术在现在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无论是传统的黑板还是现代电子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都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技术设计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各种教学媒体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和特性,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辅助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直接的影响。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他们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对他们加以关注,同时也需要教学媒体对他们有所吸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极为重要。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视频和音频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媒介,因为这些教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为学生模拟真实场景,提高课堂活动练习的实效性。总之,无论是板书形式还是各种多媒体形式都要为教学的目的和需要服务。三、评价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评价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关键,而学习成效的评价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确定学习成效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的前提。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常用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评价需要确定。总结性评价常用于对学业成就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基于学习目标。在小学阶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者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是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小学阶段应鼓励教师尽可能采用形成性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应该基于激励原则,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形成性评价对于监控学习过程,关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英语学习问题,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指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的时候,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检测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设计的总结性评价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结性评价应该依据教学的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情况等。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设计的总结性评价试题应该以具有真实语境的应用型试题为主,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而不应该孤立地考查某些语言知识点。第三节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

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分为描述式和表格式两种样式。描述式教学设计是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过程部分采用描述教学过程及过程中所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方式表达设计理念。表格式描述是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过程部分采用表格的方式突出教学设计的理念。表格一般分为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和时间来描述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活动,以及设计的目的和预设所需要的时间。以下是两个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1.描述式【案例1】(续表)(续表)(续表)(续表)2.表格式【案例2】(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第三章小学英语课堂主要教学法第一节3P程序教学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英语教学理论是通过各种英语教学法体现的。主流的英语教学法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它的变化也反映:英语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变革。最开始只注重翻译教学,现在重视课堂情境和任务。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使用、学习英语,期间课堂教学方法多次变革。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学方法开始只是一种程序和技术,但是由于使用较多而且效果比较好,逐渐就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教学方法。

尽管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当教师们在选择自己授课的教学方法时,往往需要考虑: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自己的课堂和学生是否合适有效?它的主要程序是什么?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能否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流行的教学法代表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然而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仍然要依据教师和学生的客观条件来进行。

3P程序教学法中的PPP分别是presentation(讲解)、practice(练习)和production (输出)。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首先会将学生引入和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相关的语言情境,同时对语言点进行讲解,即讲解(presentation)。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运用准确复述的技术来练习语言,用所学单词或词组造句等方式操练新学知识,这一阶段是练习(practice)。随后,学生使用本课新学习的语言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表达,即输出(production)。这种3P教学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是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然而随着以人本主义教学和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因其明显带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色彩而受到了质疑和批评。一、3P教学法的主要特点(1)理念依据。3P教学法采用的语言观是部分观,仅仅将语言看作一个由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语言系统,忽视了和语言能力相关的社会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等,并认为学生是按照所教的顺序习得外语,而语言知识会自动转化成语言技能。(2)课堂教学目标。3P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学习各种语言形式。即使在运用阶段,也只是帮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某种语言形式。(3)教学内容。因为3P教学法采取的是部分的语言观,所以将语言切分成不同的语言项目,以离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严格控制语言的输入及输出。(4)教学步骤。3P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呈现、操练和运用,即从形式到意义,从机械性操练到交际性练习。前两个阶段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而任务通常体现在最后的运用阶段。学生在运用和语言表达中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5)教学方式。使用3P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将语法规则教授给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输出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多数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3P教学法对于教师而言,可操作性强并且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无论是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还是课堂所授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都可以按照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语言知识,同时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3P教学法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因此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使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操练阶段的交际性练习,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二、3P教学法的变体

3P教学法由于其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3P教学法的变体和替代物。其中ESA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即引起兴趣(engage)、学习语言(study)、激发使用(activate)。(Harmer,2007)

E代表引起兴趣(engage)。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实效性。

S代表学习语言(study),即教学中对于语言点的教与学。该阶段的重点是语言的构成,包括定语从句的句法、语调的呈现、段落或语篇的构成以及词汇短语的构成与使用。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既可以是聚焦纯语言教学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经过教师引导,他们注意了某个语言形式,或者由自己发现了语言形式。

A代表激发使用(activate)。激发的意思是在任何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运用和练习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这些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使用的兴趣。

ESA有三种基本的教学程序。第一种是和3P基本相同的教学程序。第二种是“回飞型”程序,即教师先引起学生关注,然后让他们用语言“做事情”,根据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来教授学生缺乏的或者使用错误的语言知识。第三种是“补缀型”,它可以有多种授课顺序,如激发学生—语言学习—激发学生—语言使用等。三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不同,而进行灵活使用。因此,3P只是ESA的一种教学方式,现代的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多种授课顺序进行讲授。三、教学案例分析【案例3】北师大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8 Uncle Jack' s Farm的课堂片段。

Engage: 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并且问学生:他们正在干什么?由此启发学生,有关本课的主题,介绍语言发生的具体情境。

T: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re they going to ...?

Study: 教师要求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提问回答问题,并纠正学生的语法和发音错误;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同伴之间的练习,如请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个学生回答: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2: I am going to read a book.

在这个练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个人练习、同伴练习和全班练习。

Activate: 学生练习阶段后面,是一堂课非常关键的语言输出阶段,即学生的创造性阶段,也就是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会要求学生使用新学的语言来造句、组成一段新的对话。例如,教师会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或者全家周末有什么打算,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 think we are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a.第二节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认为:如果让学生完成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任务,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因此大量真实语言的接触和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场景的交际,学生能否完成交际任务至少和语言的准确性同等重要。(Harmer,2007)

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是交际教学中常用的活动。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然后请一位同学采访其他同学,收集对某个问题的意见或者建议;或者一起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角色扮演。交际性教学本身要具有交际的目的,关注要说和写的内容,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语言形式。交际性教学的课堂是希望复制真实的交际场景,在交际中使用和练习语言。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情景、角色扮演和语言游戏中不断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进而不断掌握语言技能与知识。在课堂的交际过程中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教师就不要急于纠正,避免学生因为外语学习而产生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学习的效果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语言课堂中的交际活动要具有交际愿望和目的,关注交际内容而非形式,关注语言的多样性而非具体的语言点,同时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不应该受到教师的干预和材料的局限。交际法强调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这与以前只是注重语言点的语言教学有较大的差别。尽管交际法在很多时候被批判,认为其忽略语言的精确性,只是注重其流利程度,但是交际教学法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产生了永久的影响,在全世界的语言课堂上被广泛使用。一、交际法的主要特点

1.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形式、结构,更要重视语言的内容、意义和功能。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能进行交际的情景。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注重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通过句型加情景的方式来学习语言,这样可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3.交际教学法重视学生的需要,它是在分析学生对英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二、交际教学法的局限性

1.交际教学法基于群体活动和同伴活动,重视交际性和活动的参与性,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2.交际教学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流利程度和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有的时候会导致学生在交际中对语言学习忽视。三、案例分析【案例4】清华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Seasons and Months of the Year的复习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围绕季节表达的主题复习,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复习与提高的目的。其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复习活动,关于Peter 和 Lily,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T: Yes. I have two new friends. They are Peter and Lily. They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both of them sent me mails.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said/wrote in their mails?

学生对老师的新朋友非常感兴趣,高兴地回答:“Yes! ”

T: Listen carefully. And I will ask you to answer different questions after you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Q1: Where do they live? What seasons do they have?

Q2: What does Peter do in two seasons? And what does Lily wear in two seasons?

Q3: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at last?

Writing Practice(写作练习)

T: Now, let' s write back to Peter and Lily. I' ll give you some cards now(.发放写作练习单) You can choose one of your favorite seasons to write. You can discuss in your group and put four seasons together in your letter.

Dear Peter/Lily,

How are you? We live in Beijing. Beijing is a big city.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Beijing is colorful !

Welcome you to Beijing.

Yours

____,____,____,____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信纸,请小组成员挑选代表不同季节的彩色小信纸,然后在小信纸上写出对该季节的描述,最后把小组同学对四季的描述拼粘在大信纸上,组成一封完整的信,拿到黑板前进行展示。第三节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的焦点在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讨论学生使用的语言,根据学生的语言表现做出改正和调整。Willis (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任务前、任务循环和语言聚焦。

任务前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任务主题,并强调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循环阶段,学生结对或者分小组完成任务。教师监控但是并不参与讨论,然后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语言聚焦阶段即语言分析与语言练习阶段,学生研究和讨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所遇到的语言点,教师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的语言,进行某些形式的语言练习。

Nunan(2004)提出:在任务前阶段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以控制性的词汇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对任务解决时候词汇的运用。之后,他建议给学生一个本族语的文本参照,并对其语言进行分析,最后进入任务教学。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给学生词汇、短语或篇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