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为心理学系列(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8:50:25

点击下载

作者:马浩天,马智锋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行为心理学系列(套装共2册)

微行为心理学系列(套装共2册)试读: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微表情

为什么每次谈判,你十分谨慎、步步为营,可最后仍被人看穿底细?为什么每次约会,你费尽心思都无法弄清他在想什么,导致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却总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你不懂得如何揣测他人的内心,无法掌握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都有走向成功的机会,只不过我们很少使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本书就是教你如何识人读心,如何从一个人的外在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洞察他内心的真实意图。

事实上,一个人的心理无论怎么掩饰,都会通过一些无意识的细微表情表现出来,心理学上将这种无意识的表情称为“微表情”。虽然微表情几乎可持续1/25秒,但是如果你善于捕捉,那么对方的“心事”都将在你面前暴露无遗。

近几年,微表情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细分科目,已逐渐兴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一方面,持续升温的心理学热潮推动了微表情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有关微表情的影视剧,比如风靡一时的美剧《别对我说谎》,以及热播一时的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也使得微表情心理学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在现实社会中,只要是与人打交道,微表情就会在无形之中发挥出它那独有而神奇的作用。

说到微表情,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只是面部五官的表情。例如众所周知的眉目传情、眉头紧锁、紧抿双唇等,这些词分别反映了人的眼神、眉头和嘴唇的细微变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如果你可以及时捕捉到他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并准确解读,那么你就能明了对方的内心世界。

不过,微表情不仅仅包括人的面部表情,人们的肢体表情、语言表情和行为表情也在微表情的范畴之内。比如,一个人说话时不经意摸了摸鼻子,此时,他极有可能在撒谎。又或者,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对方突然抖了抖双腿,如果不是对方有身体疾病,就说明他内心情绪有了变化,或是你所说的话刺激到了他,此外,一个人平时的习惯性动作,比如戴帽子的时候会将帽檐往下压,坐下时喜欢跷着二郎腿等,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内心的情绪。

正是这些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言表情和行为表情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在此,有必要将本书的一些特点向读者做简要说明。1.本书语言文字简洁明了,风格活泼

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地了解微表情心理学,我们在不失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术语口语化。同时,在每一小节内容后面,我们还配置了一个“心理小课堂”的版块,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章节的内容。2.本书每一个细分的微表情都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加以运用

我们并不想撰写一本大部头的心理学理论书籍,为方便读者快速阅读和理解,我们将每个微表情都分篇叙述。每一篇中所讲的一个微表情或者一类微表情都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其独立的价值点。3.本书去繁为简,知识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

目前,很多微表情类书籍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而本书广泛吸纳了心理学上关于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言表情和行为表情的研究成果,以简洁化的撰写风格,让读者更全面、轻松地学习微表情心理学。

愿我们的工作能不负读者的期望!Part 1微表情教你一分钟看透一个人

微表情作为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由人类的本能发出,无法伪装。即使大家平常努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强颜欢笑,都只能在出现第一瞬间的微表情之后,才能装出自己想要表达给大家的表情。所以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简述人类的表情

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表情和语言声调表情。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眉、眼、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眉:眉间的肌肉皱纹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变化。柳眉竖起表示愤怒,横眉冷对表示敌意,挤眉弄眼表示戏谑,低眉顺眼表示顺从,扬眉吐气表示畅快,眉头舒展表示宽慰,喜上眉梢表示愉悦。

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丰富地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它能够冲破习俗的约束,使彼此自由地沟通,能够创造无形的、适宜的情绪气氛,代替词汇贫乏的表达,促成无声的对话,使两颗心相互进行神秘的、直接的窥探。

眼睛通常是情感的第一个自发表达者,透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忙碌还是悠闲,是厌恶还是喜欢。从眼神中有时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是坦然还是心虚,是诚恳还是伪善:正眼视人,显得坦诚;躲避视线,显得心虚;斜着眼,显得轻佻。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变化:当人看到有趣的或者喜爱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扩大;而看到不喜欢的或者厌恶的东西时,瞳孔就会缩小。目光可以委婉、含蓄、丰富地表达爱抚或推却,允诺或拒绝,央求或强制,询问或回答,谴责或赞许,讥讽或同情,企盼或焦虑,厌恶或亲昵等复杂的思想和愿望。眼泪能够恰当地表达人的许多情感,如悲痛、欢乐、委屈、思念、温柔、依赖等。

嘴:嘴部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形变化上。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升,委屈时撅起嘴巴,惊讶时张口结舌,愤恨时咬牙切齿,忍耐痛苦时咬住下唇。

鼻: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愤怒时鼻孔张大,鼻翕抖动;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

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松弛表明心情愉快、轻松、舒畅;肌肉紧张表明痛苦、严峻、严肃。

一般来说,面部各个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当人感到尴尬、有难言之隐或想有所掩饰时,其五官将出现复杂而不和谐的表情。2.身体姿态表情

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表情的变化,比如演员就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是丰富多样的。正襟危坐可知其恭谨或紧张,坐立不安可知其焦急慌神。手舞足蹈可知其欢乐,捶胸顿足可知其懊恼,拍手时可知其兴奋,振臂时显得慷慨激昂,握拳时显得义愤填膺,不停搓手时表示心中烦躁不安。脚步轻盈表明心情愉快,脚步沉重而不均匀表明处境不佳,脚步迟缓表明心事重重,脚步铿锵有力表明勇敢与坚强。昂首挺胸表明自信与自豪,点头哈腰表明顺从与谦恭。手忙脚乱表明心情紧张,全身颤抖又冒虚汗表明心虚害怕。3.语言声调表情

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

根据语言声调的不同特点可以判断人的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悲哀时语速慢,音调低,音域起伏较小,显得沉重而呆板;激动时声音高且尖,语速快,音域起伏较大,带有颤音;说话语速较快、口误多的人被认为地位较低且又紧张;说话声音响亮、慢条斯理的人被认为地位较高且悠然自得;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人缺乏自信,或者言不由衷;男声中如带气息声,被认为较年轻,富有朝气,富有艺术感;女声若带有气息声,被认为美妙动人,富有女性味;平板的声音被认为冷漠、呆滞和畏缩;喉音使男性显得成熟、世故和老练,判断力强,但使女性失去魅力;女中音和男低音代表暴躁气质;女高音和男高音多表明为人活泼;急剧的变调对比表达暴躁气质;音调的抑扬婉转显露活泼的天性,表明气质温和柔顺;声音的旋律可以表达人的欢乐与苦闷、希望与企盼。心理小课堂:人类表情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表情就是指人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情意。人之所以有表情,是因为人有丰富的表情肌。表情肌,头肌的一类,多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围,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都是起自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可改变眼裂和口裂的形状,皮肤出现皱纹,从而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还可以参与语言活动。颅顶肌后方以枕肌起于上项线,中部为帽状腱膜,前面以额肌止于额部皮肤,作用是牵动头皮向前后移动,也参与表情动作。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快乐、悲哀、静穆和狂怒等复杂、丰富的面部表情。通过它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变化。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人灵魂的一面镜子。人类复杂的表情变化都是通过面部的眉、眼、嘴、鼻的动作变化体现出来的,它们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而表情变化又是由面神经支配的皮肤、肌肉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来完成的。一旦因为损伤和疾病,面部的皮肤、肌肉失去了面神经的支配,就会出现令人难以接受的面部表情。何谓微表情

在生活中,控制和伪装的表情数量,要远远多于真实表达情绪的表情数量。很多时候,人们的那些不受控制的细微表情会“泄露”出一些真实的信息。心理学上将这种不受思维控制的,由情绪引发或者习惯使然的表情称为微表情。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种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会表达相反的情绪。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假装的表情。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是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人们会翻阅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人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文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

微表情是无意识的,总是一闪而过,通常让人难以察觉。实验证明,只有10%的人能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其他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微表情除了指短暂的表情外,在应用上更倾向于指那些被抑制的表情。譬如说在明显悲伤的情况下,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悲痛的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翘。这说明这个人明显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却不由自主地出现了微笑的微表情。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得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更为常用。心理小课堂:微表情在现实中的应用在现实中,微表情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种领域:1.心理分析微表情总会不知不觉地暴露自己的内在想法,从而让谎言有迹可循,这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征。比如伤心时面部特征表现为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害怕时表现出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愤怒时表现为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轻蔑的表现则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2.公共服务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3.医学领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微表情背后的微反应

微反应,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应激微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微反应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

微反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书主要讲解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心理学家称之为“微动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剧《别对我说谎》,很多人看完之后,还要实践一下里边用的识谎妙招,幻想有一天能像剧中男主角那样从别人的动作、表情中识别谁在说谎。每一集的剧情里,男主角都能通过识别他人的微反应找到真正的案犯。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人能很好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你看不出他是真的高兴还是曲意逢迎。但事实上,这些伪装得很好的人也会通过微反应泄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心理学认为微反应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并不受我们大脑的理性控制,通常都会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表现出来。而且,它恰恰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意图。

具体来说,人大致有以下几种微反应。1.安慰反应

这是人受到负面刺激(批评、压力、否定等)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安慰反应在说谎的时候尤其常见且明显,因为说谎是迫于某种压力而进行的行为。如果对话的情境可以确定存在某种压力,那么安慰反应可以映射出此人当时的内心状态——不舒适。2.爱恨反应

这是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两个极端——爱和恨所主导产生的反应。爱的时候会希望对方也能爱,会担心对方不爱;恨的时候会主动拉开距离,会咬牙切齿地质问“为什么不爱我”,还会干出更疯狂的举动。身体间的距离,可以体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的某些行为,也可以体现出其内心的喜爱与厌恶。3.领地反应

这是人在自己的“领地”中所表现出来的领导风范。在自己的地盘里,人会表现得放松、自在、威严,还可以丝毫不费力地指挥。如果有人敢于侵入自己的领地范围,则会引起强烈的警觉和反击。观察人的姿态和动作,可以判断出其内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战对方心中设定的领地范围,可以激起强烈的愤怒,这些可以帮助建立心理测试中的有效刺激。4.冻结反应

这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应。突如其来的刺激,会让人瞬间出现短暂的停顿,用来看清状况,思考对策。如果在一个问题后,对方出现瞬间的行为停滞,说明这个问题让对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有效手段。5.仰视反应

这是人对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异、胜败预测、优劣定位进行判断后的反应。进化积累的本能,使得人会仰视比自己高大的对象,蔑视比自己矮小的对象;反之,人也会本能地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体以期建立优势,也会在认怂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放低。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体态高低,可以判断其内心的自我定位。6.逃离反应

这是人感受到厌恶或恐惧的时候产生的反应。如果面对的刺激具有威胁性(可能伤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没有改变局面的信心,则会出现逃离反应。远古时代的逃离是跑,现代社会的逃离则多数比较隐晦。出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出行为人内心对刺激源所持的负面心态,厌恶或恐惧。7.胜败反应

这是战斗结束之后的表现。胜利的人趾高气扬,失败的人垂头丧气。如果经过战斗之后,观察到被测试人的胜败反应,则可以用来分析此人心态,还可以用来预测事情的走向。8.战斗反应

这是人愤怒的最强体现。引发愤怒和战斗的原因,无论多么具体,都可以归结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胁,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对生存的威胁,“冲冠一怒为红颜”则可以溯源到对繁衍的威胁。一旦战斗反应出现,除了可以逆推出愤怒情绪之外,还可以预见到“不会轻易放弃”的行为趋势。

了解了这些具体的微反应,我们就能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其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做出最正确的行为反应。心理小课堂:微反应的分类人的所有微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完全随意反应即人可以通过思维性主观意识控制的反应,如各种可被控制的骨骼肌运动。2.完全非随意反应即无法用思维性主观意识控制的反应,如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跳频率、瞳孔缩放、尿感、汗液分泌等。3.常规非随意反应即一般不受或不必受思维性主观意识控制的运动,包括:部分复杂运动,如打喷嚏、单脚平衡站立时各肌肉的协调等;习惯反应,长期养成的习惯动作无须思维的参与即可完成,习惯反应是建立判断反应基线的重要标准;本能反应,我更倾向于称之为进化反应,如遇袭时闭眼缩身,意外时短暂静止,焦虑时吞咽口水或者出现尿感、焦急地跺脚,愤怒时肌肉紧绷、鼻孔张大、呼吸加速等。之所以称这些反应为常规非随意反应,是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可以经过训练而进行思维性主观意识控制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够在受到刺激后对自身的反应进行完全控制,尤其是在受到多个不相关联的连续刺激后,此类反应的真实性会大大提高。心理测试:你能判断出哪个是假笑吗

下面是英国特工正在接受一项“相面术”培训的图片。你能判断出在图片1、图片2和图片3中,哪个是真笑,哪个是假笑吗?

先别急着回答,我们来看看关于真笑、假笑的小知识吧。

当国外的科学家搞明白了假笑和真笑的区别后,便将贝克汉姆的老婆维多利亚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列为假笑最多的人。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微笑时,他的嘴部肌肉会产生运动,眼睛上挤,眉毛微微下弯。但当假笑时,他所动用的却是不同的面部肌肉。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嘴巴通常会向外扩张,而眼睛的运动则非常微小。人在假笑时只是嘴角上翘,而真笑时不光嘴角上翘,眼角上部的肌肉还会向下弯曲。

下面来揭晓答案!

图片1

假笑:眉毛和眼周围的肌肉不动,只扯动下半边脸和眼睑的下部。

图片2

自然的笑:这种笑容表现了高兴、愉快的积极情绪。

图片3

害怕的笑:嘴角咧向耳朵,双唇围成矩形。

你猜对了吗?

上面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测试,并不能直接表明你是否有这样的才能。所以如果你猜错了也不用气馁,毕竟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并且具有实际经验才能获得的技能。本书以后的内容将一一为你讲解微表情心理知识。Part 2面部表情里藏着不会说谎的小天使

如果一个人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表情,那他就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无法在与人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只有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心如止水的状态,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好自己的表情,才能在人际交往或职场往来中用自己的表情变化去征服对方,从而达到目的。读懂他的“笑”“笑”的表情有很多种,有微笑、苦笑、嘲笑等。“笑”本来是为了缓和紧张感而生的,然而像嘲笑或怜悯的笑之类,反而是在不愉快的场合中出现的“笑”。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笑,来了解他人微妙的心理情况。1.笑时抿着嘴

这种笑能让人感觉到他的优越感。这种笑,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这种人可能容易轻视他人,而且丝毫不加掩饰,不谙人心理的微妙之处,是独善其身的人。即使自己发生失误,也会假装“不关我的事”,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会不在乎地推托抵赖。2.笑声爽朗

这种人性格开朗,从心里感到放松,豪迈的笑与高声笑的人也是这种状况。只不过,在不太自然的情况下大笑,会令人感觉有别的意图,如故意显示自己很了不起,让人觉得自己很豪爽。有的人外表看起来豪爽,然而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与不安,想以大笑来隐藏,属于个性扭曲、不想让人看见真心的那种类型。3.笑时发出哧哧声

这种人平常性格较温顺,是谨慎保守的老好人,会在别人背后帮忙。假如故意这么笑的话,就有嘲笑人的因素在里头。4.笑时不出声,有时候会唇部向上移动,略呈弧形,但牙齿不会外露

这种人大多是比较真诚的,旨在表示接受对方,待人友善。这种人比较亲和,表明个性自得其乐,充实满足,没有太大的竞争心理。5.笑时嘴巴向两侧张开,上齿显露在外

表明此人单纯没有城府,可以真诚交往,没有钩心斗角之事。6.笑时嘴巴大张,呈现为弧形;上齿下齿都暴露在外,并且张开;口中发出“哈哈哈”的笑声,带有少许的肢体语言

在比较轻松的交际氛围中,哈哈大笑是一个人爽朗、不拘小节的表现,表明此人易与人沟通,且人品值得信任,面对此人不能表现得心胸狭窄,否则会适得其反。7.一位女士对男士抿嘴一笑,眼角上翘,上下眼睑距离变小

这是女士表面害羞矜持,内心比较满意的笑容,这就到了男士展现魅力的时候了。8.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发出笑声,脸部表情少,主要靠声音来表现笑容

这种笑在气氛尴尬的场面下可能是打破沉闷气氛的一种手段,此种笑声表明此人有能力掌控局面。当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下,故意地笑且伴有些许的肢体语言,如伸手拿水杯或拍拍沙发扶手等,那表明他在试图缓解紧张的情绪,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因素。9.笑时发出的声音比较短促,并伴有不屑的情绪

这时试着只看其眼睛周围,如果没有出现褶皱,眼尾不是向上弯起,表明此人虚伪或对你没有产生交际兴趣。这时避开他擅长的话题,在自己比较精通的领域上多下功夫,才会提高自信,让他对你有所顾忌而不是蔑视不理。10.在笑的同时脸泛红潮或者惨白,并且面部即刻表现出扭曲、不自然

表明此人有说谎的嫌疑,或是为被揭穿后有可能造成的形象损害而感到不安。这时可看利害关系,或宽容,或直接揭穿给其致命一击。11.笑时总是脸部泛红且时间长,脸部没有激动扭曲

表明只是害羞,这时只需说一句玩笑话就能让他对你心生谢意,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12.笑时像被击中痛处一样,嘴角向上弯曲幅度较大,五官像拧紧一样刻意表现出笑意

这是痛苦的笑。这时对于施痛者的一句幽默反击是解救此人痛苦的最大帮助。如果表以安慰,那么将痛上加痛。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从内心发出的笑,只要留意其眼睛和全身即可得知。不自然的笑或有目的的笑,通常嘴角堆着笑,但眼睛却没有笑意。此外,身上也没有很兴奋的反应。心理小课堂:识别笑容的真假识别真笑和假笑,最关键的是看鱼尾纹肌。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在真笑时,都会咧开嘴,嘴角向上,鱼尾纹肌是皱在一起的。无论有没有鱼尾纹,鱼尾纹肌都是一样的。而假笑时,嘴部的表情一样,但鱼尾纹肌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眼神不会说谎

你知道人们眼球的转动常常在向大众传递怎样的信息吗?向哪里看是在回忆,向哪里看又是在思考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眼球转动所透露出的人们内心的秘密。

科学研究证明,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条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

科学家对眼睛做了详细的研究,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喜爱和兴奋的时候,他的瞳孔就会放大至平常的四倍;相反的,如果体验到生气、讨厌、消极的情绪,瞳孔就会收缩得很小;如果瞳孔没有变化,就表示他对所看到的事物漠不关心。

心理学家艾克斯莱恩等人曾做过人们对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事先指示受测者“隐瞒真意”,在受测中,注视对方的比率,男人会降低,女人则反而提高。男人在未接到指示的情况下,其谈话时间内有66.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但得到指示后,却只有60.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至于女人,在接受指示之后,居然能提高到69%的时间在注视对方。因此,当在公开场所遇见女人注视自己过久的时候,不妨认为她可能心中隐藏着什么,要注意她言不由衷的真相。

另一方面,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人的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都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其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一个人是否能占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和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

不过,同样是移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那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部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用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他们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视线的方向观察其内心。在交往活动中,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方向,也能透视人的心态。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却基于强烈的压抑心理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

我们还可以透过眼睛移动的情况推测他人的心理。在交往活动中,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其心态也大不相同。譬如,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反之,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但也有例外,这与职位高低无关,而是性格原因。一般来说,在交往时,性格内向的人容易移开视线。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将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三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心理小课堂:十种不同的眼神所反映的心理秘密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对方的眼神,将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益处。心理学家总结了很多关于眼神细微动作的心理秘密,以下是常见的十种。1.直视对方“交谈时双眼直视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包括双方在一起很放松,很自信,而且对谈话很专注。因此,保持目光接触可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长时间“闭”眼长时间闭目养神、遮住双眼和耷拉眼皮的心理潜台词是“我根本不想听到这件事”。比如,老板要求员工加班,员工可能会边揉眼睛边回答“没问题”。事实是,他压根就高兴不起来。3.频繁眨眼心理学家和体态专家已经发现,紧张或困惑会导致眨眼频率增加。当人们撒谎或感觉压力大时,也可能不知不觉地频繁眨眼。不过,正常的眨眼,表示的意义又不一样,如喜欢向别人眨眼的人,一般都是性格开朗、前卫的人,他们自信大方、追逐时尚,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追捧,愿意成为一群人中的焦点。当你的同事从你身边经过时没有向你问好,而是以眨眼代替,你便可推知此人十有八九是个比较注重外在形象、相信自身魅力的人。4.眼珠乱转眼睛左右转动或者向下看,通常表明“正在处理信息”。这样的眼神在求职中应尽量避免,否则容易被误解为“缺乏诚意”或“试图掩盖某种事实”。5.眼角微皱心理学家发现,人由衷地高兴时,眼角会出现皱纹(鱼尾纹)。而“社交礼貌式”微笑往往只涉及唇部动作,属于假笑。6.目光躲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