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语鉴赏与集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9:02:26

点击下载

作者:王秉,吴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安全标语鉴赏与集粹

安全标语鉴赏与集粹试读:

前言

安全标语作为传播先进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知识的载体,是一种优质的安全文化读品,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安全文化,是一种极佳的安全教育和目视管理工具。它以成本低、针对性强、醒目等优点,凭借其强大的宣传、感染、动员和警示等功能,对于提高受众的安全意识、意愿、知识和技能,建设组织安全文化,提升组织安全管理水平,烘托全民、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的更深层次意义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助力,为社会平安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安全标语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全天候安全管理者”、“安全员的代言人”等重要角色,社会需求很高,它是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宣传教育人员、领导、班组长等对工程技术人员、职工和司机朋友等用来安全警示教育的绝好素材,甚至是面向大众的一种安全科普和教育读物。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者和诸多安全宣传者、安全管理者、安全培训师等交流后发现,他们都面对如何提高安全标语创作质量和应用效果的难题,而且,还缺乏关于安全标语的资料。令人遗憾的是,经查询文献资料发现,以往我们对具有广大受众群体和巨大事故预防作用的安全标语缺乏深入研究,成果颇少,导致安全标语的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应用不规范且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一些对受众心理造成伤害等负面影响的安全标语。另外,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构件,由于其研究的不足和资料的缺乏,也间接阻碍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评估。

因此,为研究安全标语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丰富安全标语资料,优化安全宣传教育素材,进而提升安全标语的创作质量和应用效果,拓宽安全宣传、教育途径,作者撰写了本书。

结合安全标语应用领域广、涉及学科多的特点,作者从大安全视角,基于多学科理论和知识,追溯安全标语的起源,跟踪安全标语的发展变革,界定安全标语的概念,总结安全标语的类型、特征、功能,剖析安全标语的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认知,提炼安全标语鉴赏理论基础,研究安全标语鉴赏方法,分析安全标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经过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形成了本书上篇安全标语鉴赏部分,包括6章,以期为安全标语鉴赏、创作和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也希望借此机会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安全标语研究,并引起人们对安全标语创作和应用的重视。

安全标语的生命力,即它的真正价值最终还是安全宣传与教育,也就是安全科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者整理和收集了6000余条安全标语,按“安全为了谁”、“安全有策略”、“安全靠知识”3个主题做了分类和整理,形成了本书中篇安全标语集粹。在此基础上,为增加本书的趣味性、感染力、可读性和实用性,作者又精选了200副安全对联、400句安全古文、100句安全“山寨”名言,形成了本书下篇安全文苑天地。书中的安全标语,对自己、亲人、朋友都会增进安全责任感,对工作和生活的安全都受益匪浅,甚至可以把其中一些句子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来警示您时时刻刻关注安全。

作者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思考、摸索、研究和资料收集与整理,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才完成本书的初稿。以学术研究和安全科普为目的,从大安全视角,整理、撰写了全书内容,因此,本书内容兼有学术性和科普性,几乎涵盖安全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生活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网络安全、防偷防骗、防溺水)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篇拓宽了传统的标语研究视角,即对安全标语做了定量化研究,融入了理工科研究的思维模式,而且,包含了作者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数篇关于安全标语研究的论文内容;中篇各章每节均采用“经典话语+主题”的方式命名,既突出了主题,又有文学色彩;下篇采用“语句类型+目的”的方式命名;中、下篇各条目均按拼音排序,字头不同时,首字用标出,以便使每个条目更加清晰明了,个别条目需要说明时在后面用[ ]注释;由于安全标语一般都简单易懂,因此,所收集条目不解释词语、也未注出处(除安全古文)。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中收集的许多安全标语都是无数安全工作者和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和流传下来的,书中很难一一注明每一条目的出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列举了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一些网络资源。

本书算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安全标语研究的著作,虽然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导。如果本书能得到读者赏识,能给更多的人送去平安,那将是对作者的最大肯定和鼓励,也是作者编撰本书的初衷。

本书的上篇由王秉撰写,在上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姜威等老师和朋友的指导、帮助,特在此说明和表示感谢。本书的中篇和下篇由吴超和王秉共同编撰完成。全书内容由吴超定稿。

本书出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1534008)的资助,在此特别表示感谢。最后,衷心感谢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们。王 秉 吴 超2016年1月于长沙中南大学上篇 安全标语鉴赏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标语是用简洁的文字书写的富有鲜明意义和宣传、激励、警示作用的口号,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独具特色且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它也能很好地反映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变迁趋向。它不仅数量庞大、应用频次高,而且影响非常深远,如体育标语、环保标语、旅游标语、安全标语、革命标语、汽车标语、计生标语、商业标语等。标语具有强大的宣传、鼓动和警示等功能,注重以其接近性和亲近感在情感上打动人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尤其对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曾是政治动员、社会动员、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影响极其深远。直到现在,标语不仅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而且依然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安全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之中。为传播和倡导安全理念,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安全警句、谚语等,后来便发展成了目前常见的安全标语、口号等。其中,古代一些安全警句、谚语等至今仍在沿用,它们间接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安全标语作为标语的一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与其他各类标语相比,所占比例较大。2005年,张佳按发布目的对上海市户外非商业性标语做过调查分析(见图1-1)。调查数据表明,安全标语虽然仅有100条,但总量达551条,占5类标语总量的24.3%,位居第三,同一条安全标语的数量达到5.5条,重复率最高,这说明社会发展对安全标语的需求极高。而这仅是对上海市户外非商业性标语的调查,若走进企业,安全标语更是随处可见。由此可知,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以众多安全标语作为安全宣传教育载体来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开展。图1-1 各发布目的上海市户外非商业性标语数据图

安全标语强大的鼓动、激励和警示作用在安全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安全文化的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86%~96%的伤害事故都是由人的行为方面的原因所致,究其深层次的重要原因无外乎人的安全知识及技能缺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意愿不强三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人的“ACT(行为)”方面。这里的ACT包含了三层含义,A是assessment,辨识评估风险;C是control,控制风险;T是tenable,保持安全状态。而一切人的行为过程都是由人的安全意识来主导的,因此,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人作为安全标语的直接作用对象,对于提高受众的安全意识有显著作用。而且,安全标语的动员、宣传和警示功能所依赖的又是文化因素、群体因素和心理因素,这就决定其可以以人为切入点在安全管理中发挥三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高个体的安全知识、技能、意识和意愿来树立行为准则,纠正不安全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二是从群体的角度出发,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发展;三是用情感等心理途径,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安全标语广泛应用于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管理方面,涉及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如“安全是无形的节约,事故是有形的浪费”、“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心头常亮红绿灯,安全行驶伴人生”等安全标语,体现着安全标语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现代管理理论来自西方,而西方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制度和规范,因此,制度和规范在当前管理中非常普遍,但其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著名学者郑永年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它是社会成员自身认可和接受并且内化于心的,是维持秩序的有效而廉价的途径。由于人永远比制度聪明,人总可以找出逃避制度制约的途径,对于一个组织或团体来说,仅靠制度而无意识形态来约束是维持不下去的。这里所提及的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文化,即当今大多数学者对管理的更高层次认识: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理管灵魂。因此,近几年来,安全文化成了安全管理研究的一大热点。

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构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关于安全标语的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如何精确评估目前安全文化现状,掌握公民或员工的主流安全价值观,评估安全文化建设目标与当前安全文化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安全文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安全标语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科学地测量出安全标语现状值,即对它进行鉴赏和定量评估,才能够更准确地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估和定位,才能够科学地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战略规划。因此,安全标语研究的最终焦点问题已集中到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安全标语鉴赏评估框架,这个鉴赏评估框架可以称为安全标语评价模型。

总之,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大安全背景下,安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如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近几年,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安全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从根本上保障安全还要靠安全文化的观点已基本达成共识。安全标语作为传播安全文化的载体和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宣传和管理手段,其作用和价值不可小觑。同时,对其理论基础及鉴赏评价等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完整的理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鉴赏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对安全标语进行客观定性定量评价,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而且对于保障我国安全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1.2 国内外安全标语研究现状

通过对所搜集的标语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标语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安全标语的研究极为鲜见,严重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论述。因此,标语的相关研究也成为本书上篇内容撰写过程中重要的借鉴来源。1.2.1 国外安全标语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标语这个研究领域。在标语理论研究方面,有两位作者的著作奠定了标语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次是法国的Gustave LeBon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和《Revolution in Psychology》,西班牙的Jose Ortega Y Gasset的《La Rebelion de Las Masas》。这三本著作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群体与个体的心理差异,重要观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群体与个体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群体易于产生激情,彼此影响、互相感染、彼此模仿,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隐形的主流价值观。标语的功能所依赖的就是群体的这种心理特征。这些文献资料为标语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也分析说明了标语的成因,认为标语是动员群体的一种途径,其作用对象是一个群体。

在标语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成果如1984年由盖尔研究公司出版的Urdang和Laurence等合著的《Slogan》专著,2002年出版的由Le Coultre和W.Alston等合著的《A Century of Poster》。这些著作的观点是:标语一般仅在集会时用来表达诉求或观点,是宣传和动员民众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性、时宜性很强。国外还有部分学者通过标语来分析探讨当今社会,如《Slogans in Education》通过对教育标语的研究来看执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外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标语进行研究,主要以政策性或政治类标语为主,如《Sloga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就简单探析了我国标语的一些特征。

2004年诞生了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其核心是将“爱”(情感)融于安全标语,从心理、情感着手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意愿。实践表明,这一法则对于预防事故效果极其明显,从而推动了对安全标语的研究,这也是作者撰写本书的重要契机之一。1.2.2 国内安全标语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8年之后的10年内,大量学者对标语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研究趋于深入,截至现在,相关的文献资料已经有360余篇,研究成果甚丰。大致涉及以下11个方面的研究:标语的起源与演化、标语的功能、标语的特点、标语写作、体育标语、革命标语、政治标语、商业标语、计生标语、安全标语、环保标语等。但绝大多数研究仅涉及革命标语、体育标语和政治标语三个领域,对安全标语的研究极为罕见。

在标语研究领域,聂德民(2008)、张文鹏(2010)、孙继龙(2010)等学者侧重研究标语的起源、演化与变迁,如孙继龙(2010)等侧重于体育标语起源及演进的研究;厉有国(2010)、王连花(2013)、刘俊凤(2014)等学者侧重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标语口号的比较研究;胡范铸(2004)、严文静(2005)、侯丽波(2012)等学者侧重研究标语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相德宝(2008)、韩承鹏(2008)、孙欣(2014)等学者侧重研究某一时期的标语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如城市标语等;聂桂兰(2004)、聂莉娜(2008)、蓝卡佳(2011)等学者侧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标语的写作和范式等;王向华(2008)、胡联伟(2009)等学者侧重标语的互译研究。另外,关于标语的人性化研究又是近年来的一大研究热点,主要有王生和(2004)、田晓荣(2007)、王永刚(2011)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祝榕于1998年在《林业劳动安全》上发表了一篇探讨《安全标语和安全标志牌的现状及其分析》的文章,从此开启了新时期的安全标语研究,但从学理上看,这篇文章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标语研究。总的来说,我国在安全标语方面研究成果颇少,很多文章都属于随笔性质,欠缺理性反思性和学理性。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2007年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收集的尹平平和夏建军撰写的《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安全标语研究》论文,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安全标语的内涵、现状及改进对策,指出人性化、科学化、法制化、通俗化的路子要体现在安全标语建设中,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以人为本,语句要简洁,语义要直白,在形式上修辞要完美,风格要创新;柯炳樵(2000)等从人的心理接受程度方面来研究安全标语,从受众者心理接受角度看,指出安全标语内容要具有幽默、风趣、平易、宽容、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刘荣辉(2006)、贺阿红(2013)等研究了安全标语在建设安全文化中的作用,指出安全标语对促进安全文化建设、预防和减少事故有显著作用等。著作方面,如2005年吴超等编著的《安全生产宣传用语精选》著作出版,该著作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安全标语;2006年朱兆华等编著了《安全名句佳语集锦》,2012年出版了第二版。1.2.3 国内外安全标语研究现状评析

目前国内外在标语研究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理论框架,研究成果数量偏少,理论深度不够。尤其在安全标语研究方面,大多数安全标语研究成果仍然属于搜集整理性的研究,研究极其浅显,学理性严重不足,对安全标语的实际应用性研究有待加深。就安全标语研究来说,需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新时期的安全标语研究需加强

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在2000年前的安全标语的研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角度,研究安全标语研究的不足,研究缺乏前瞻性、适时性。(2)缺乏系统、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需扩充、丰富

安全标语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安全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散论,对隐藏在安全标语字句下的本质内涵及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总结。而且,安全标语的制作和发展分析也很少涉及,属于定性分析研究。而标语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作用现象,可以从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中反映出来,因此是可以使其具体化和量化的,故安全标语缺乏定量化的分析研究,缺乏相关理论的深描,阻碍了对安全标语有效性和安全文化的准确评估。(3)对受众的调查研究有待深挖

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仅简单介绍了安全标语的基本概念、功能等的研究,但使用安全标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受众纠正相应的不安全认识和行为等,目前学界却缺乏对受众这方面的考察,还应从安全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人出发,来继续深化研究和进行多视角分析,这也是安全标语定量化研究的关键。

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对安全标语的概念、特征、功能、传播主体及受众的认知分析、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学理性不足,绝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对其宏观定性分析和评价层面,由于过去对安全标语的量化研究几乎是空白,导致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为了更好地应用和鉴赏评价安全标语,需要探讨对安全标语测量的可能性,也就是对安全标语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因此,从定量化角度来分析评价安全标语更有许多理论、方法等问题值得研究,本书上篇部分将就安全标语的定量化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和探讨。1.3 研究思路及架构1.3.1 研究内容

安全标语鉴赏研究内容可划分为以下9点:

①安全标语的演进及概念概述;

②安全标语的类型、特征及功能分析;

③安全标语的制订方式、传播者及受众的心理认知分析;

④安全标语鉴赏基础理论研究;

⑤安全标语有效性影响因子研究;

⑥安全标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⑦安全标语评价指标因子关系分析;

⑧安全标语NCAP定量化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⑨安全标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1.3.2 研究方法(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定性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可以对文字、对话和图像等材料进行分析。在本书上篇研究中,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关键词为主导,研究了安全标语的有效性影响因子,对安全标语的语义、文本等进行深入分析。(2)扎根理论研究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 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共同提出并发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理论框架的形成必须要以相关资料为根基,通过深入分析资料,来提升相关理论。在本书上篇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安全标语鉴赏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安全标语鉴赏基础理论的“风车”结构。(3)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了解和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在本书上篇研究中,通过对相关专家、学者的问卷访谈,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打分,得到了安全标语评价指标因子和各指标因子间的影响关系。(4)定性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的属性、矛盾性和内在规定性来对其进行研究,它是一种以相关资料与理论为基础,不采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质”的分析,是对研究对象相关资料的思维加工过程,属于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层次。总之,它不以得出关于研究对象的精确结论为目标,而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进行摸索、预测和诊断的方法,进而获得一个定性的理解,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目前,定性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例如访谈法(小组面谈、深度访谈等)及各种投影技术等。在本书上篇研究中,通过对安全标语特征、功能、鉴赏理论基础及各评价指标因子等的定性分析,为安全标语的定量化鉴赏评价奠定了基础。(5)定量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从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研究的角度出发,采取数学分析等定量化研究方法,将相关信息用数据来定量表示的统计方法,因此,它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具体性等特点。在本书上篇研究中,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运用MATLAB、EXCEL、SPSS等数学软件,科学确定了安全标语评价指标因子互相影响关系的强弱度和各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值,进而建立了安全标语评价数学模型,实现了对安全标语的定量化评价。1.3.3 研究技术路线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与有关专家、学者的访谈,确立安全标语鉴赏研究的具体研究路线,具体如下(见图1-2):图1-2 安全标语研究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安全标语具有一般标语的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其特点、功能等方面,但由于安全标语的实际应用领域、受众对象等与其他标语又存在差异,因此,它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安全标语鉴赏研究的特殊性。过去关于标语研究的相关学者一般都是文科背景,极少具有理工科背景。大家都知道,理工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思维模式就是尽可能将事物进行量化研究。实际上,对安全标语进行定量化鉴赏研究就是本书上篇部分尤为突出的一点,可以说很多研究都是为安全标语定量化研究服务的。本章首先从国家、社会到企业、个人层面,阐述了安全标语的重要性,阐明了安全标语研究的背景和实际意义。其次,分析标语、安全标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指出安全标语研究的要点和需加强的方面,指明了本书上篇部分的研究方向。最后,确定了本书上篇部分的研究内容、方法,并设计了研究技术路线。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以更基础、更开阔、更高层的视角认识安全标语研究,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2章 安全标语概述2.1 安全标语的演进及概念概述2.1.1 标语的溯源概述“标语”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无明确记载,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该词才频频出现。在“文革”时期“标语”使用达到了鼎盛。中国古代的标语可追溯至夏代和秦代时期,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时打出的“伐无道、诛暴秦”就是一个范例,后来历代帝王通过树碑立言来象征皇权、律令的威严和政治主张,即所谓的“石头标语”。据《史记》记载,最早树碑立言的帝王是秦始皇,他完成华夏大一统后登上泰山立下了“刻石颂秦德”的碑石,后来又立了“颂秦德,明得意”的碑文。这类碑文的一般特点是句式简单、主旨明确,多为功颂德,也有的是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这些都可以视为标语的雏形。

标语伴随中华民族已走过了数千年,成为了中国民众最为熟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标语最丰富的国家。不同内容的标语口号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各类标语使用的同时也推动了安全标语的应用与发展。2.1.2 标语的概念

标语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动员、警示和激励等作用的口号(一般是短语或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标语还有娱乐、宣泄等延伸功能。其在语言上简洁明晰、注重修辞,具有公共性、目的性和鼓动性的特征。公共性是指标语的受众一般是群体,通常张贴、发布在公共场所;目的性是指试图反映群体或组织的行动主旨、目标、原则、意愿等;鼓动性是指要重点突出它的渲染效果,使群体形成一致的主流价值观、思想和文化。2.1.3 安全标语的溯源概述

安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话题。安全标语是伴随着标语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在我国古代文献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安全认知、理念等的记载,主要有古文和成语,这可视为安全标语的雏形。古文与现在的安全标语相比,一般字数较多,但成语较现在的安全标语显得更加精炼,而且有时仍然出现在现在的安全标语中,如“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等。

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左传·襄公十一年》(春秋左丘明)中功臣魏绛提醒国君晋悼公的一句话,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避免灾祸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在东汉时期,“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燃为之防,发而止之为之救,行而责之为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是《中鉴·杂言》(东汉荀况)中的一段话,提出了事故重在预防的深刻道理;在唐代,“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是《泾溪》(唐代杜荀鹤)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泾溪石头排列分布险峻,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很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听说有人落水,而在水流不急不险没有乱石的地方,却经常听说里面有人落水,提醒人们必须注意查清隐患和提高安全意识,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古文。另外,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蕴含安全哲理的成语,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亡羊补牢”“长治久安”“一叶知秋”、“未雨绸缪”等。

据所搜集的文献显示,“安全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安全标语的真正出现。1901年美国钢铁业受到了经济萧条的严重冲击,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美国钢铁业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公司经营方针,该方针不仅对预防和减少事故起到了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影响。于是,当时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工业安全活动,从此,“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在工业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逐渐已从口号演变成为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安全第一”可视为第一条得到广泛认可的安全标语,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1.4 我国安全标语的发展概述

在中国,安全标语的发展是随着党和政府对安全的不断认识、重视和民众对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而发展变化的。从建国初期至今,安全标语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局部初识发展时期(1949~1966年)、过渡时期(1966~1990年)、全面认识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1)第一阶段:局部初识发展时期(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各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原则,从此成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如最突出的是经济落后问题,急需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安全标语的显著特征就是涉及面比较狭窄,大多仅涉及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属于一种局部初识阶段,安全标语内容主要围绕一些会议提出的政策、方针等或领导人的重要批示等提出和创作。如“公私企业一般实行8~10小时工作制”“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保护女工的特殊利益”三项制度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做了明确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这则标语至今保存于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牛形下组何屋老厅堂。同年11月也提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第一”的煤矿安全生产原则。1952年12月,随着劳动保护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安全生产方针一并在原劳动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被讨论提出,“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计划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等标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高频安全标语。第一次全国性的防止矽尘危害工作会议于1957年11月召开,会上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尘工作方针,这些安全方针、政策等都一度成了那个时期主流的安全标语。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交通规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法律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交通安全,1957年10月5日周恩来在民航局的一份报告上作出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重要批示等,至此出现了少数相关交通安全宣传标语。(2)第二阶段:过渡时期(1966~1990年)

在这一阶段,首先是1958~1965年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在经济发展上开始了“大跃进”,因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致使安全生产出现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安全标语发展缓慢,甚至有“滑坡”。直到1960年初期,国民经济实行3年恢复和调整,安全标语得以发展,主要围绕196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通知中提出的安全生产“五项规定”来制订。

接着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这十年对安全标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阻碍,出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有违安全理念和认识的标语,安全标语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在1977~1990年期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工作方针重点转移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上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开始逐步走向正轨,提出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三不放过”原则等,成为了这一时间段安全标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6月在全国开始开展安全生产月,“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出现了宣传安全月活动和反映安全月活动主题的安全标语,如“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和1984年安全月的主题标语是“狠抓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北京市劳动局于1989年颁布并实施了《北京市安全标语、安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提出各在京企业在生产场所使用安全标语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安全标语的制作和使用走上了正规化管理。同时在1988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规定了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随后也出现了相应的宣传标语。总之在这一阶段,安全标语的制作和使用逐步实现了正规化管理,其涉及面也逐步扩大等。(3)第三阶段:全面认识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如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这些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人们逐步意识到不安全因素无处、无时、无人和无事不在,“大安全”观逐渐摆上了议事日程。所谓“大安全”观,就是把以往以“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逐步延伸至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等领域,简而言之,安全要包括与人们生活、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安全,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安全,它们是同等重要的。

对“大安全”观的不断深入认识促使安全标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生活、生存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安全标语。同时不同时间的安全标语清晰地说明了不同阶段国家、公众对安全的不同认识和需求,如1995~2015年历年安全生产月(周)主题标语见表2-1,(其中我国在1991~2001年共举行11次安全生产周活动,2002~2015年共举行了14次安全生产月活动);1999~2014年历年消防日主题标语见表2-1。从这些主题标语的历年变化可以看出,大安全观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不断认识到保障安全不仅要靠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更依赖于全民安全意识、安全意愿的提高和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因此当前更加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逐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实现转变,倡导社会和谐、安全、健康、科学发展,这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表2-1 历年安全生产月(周)与消防日主题标语一览表2.1.5 安全标语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安全标语尚无具体定义,本篇运用“属+种差”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义。从属的角度讲,其隶属于标语的范畴;从种的角度讲,其又有别于其他标语,其作用对象(受众)是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所构成的群体,换言之,其主要应用于安全生产或公共安全领域,其受众对象是参与上述领域活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其设置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社会安全发展。

因此,从心理学视角,安全标语的概念可界定为:依赖于群体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作用,通过宣传、警示、感染和规范等功能来提高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的安全意识、素质等,以规范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行为和保障社会安全发展为目的的标语。或者,从安全管理学视角,安全标语也可定义为:应用于安全生产或公共安全领域,并通过对参与该领域活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隐形”教育、监督和管控等作用,以发挥安全管理功能,进而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的的标语。2.2 安全标语的类型分析

对安全标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应重点从安全标语的类型、特征、受众、功能等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就应对安全标语进行归类,只有通过归类才能更好地对其特征、功能进行分析。

标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标语分成不同的类型,安全标语的分类也是如此。通过对已搜集的安全标语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从句类、语言风格、功能、内容覆盖范围、时间角度,对安全标语进行分类。

从句类角度,可分为陈述型、感叹型、祈使型、疑问型;从语言风格角度,可分为严肃庄重型、情感呼唤型、诙谐幽默型;从功能角度,可分为宣传教育型、警告约束型、情感刺激型、动员感染型;从内容覆盖范围角度,可分为综合安全类和行业安全类两大类,综合安全类包括安全意义、安全管理、事故原因、安全教育、安全哲理、安全祝福、安全家庭7小类,行业安全类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电气安全、设备安全、建筑安全、矿山安全6类;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传统型和新型。本篇内容侧重从语言风格、内容覆盖范围、时间性3个角度来讨论安全标语的类型,除从功能角度分类在下文安全标语功能分析部分有所提及外,其余分类方法在本篇内容中不予详细赘述。按不同角度对安全标语的分类见图2-1所示。图2-1 安全标语的类型2.2.1 从语言风格角度的分类

由于主客观因素存在差异,语言使用者在应用语言时体现出的风格会有所差异,安全标语的应用场合、内容和目的决定了其不同的语言风格。安全标语按其语言风格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严肃庄重型

严肃庄重型的安全标语所占比例很高,这与安全行业的严肃性、严谨性的特征是相契合的。严肃庄重型就是说安全标语的语言端庄严谨、庄重肃穆,此语言风格往往能给受众营造一种严谨、严肃而庄重的氛围。表现严肃庄重的因素之一就是使用书面语,因此,这类安全标语用语规范,表意具体,严肃庄重,用语以书面语言为主,常出现“严禁”“禁止”“切勿”“坚持”“加强”“贯彻”等词,极少出现“别”“不”等这类口语用语。如“安全靠规章,严守不能忘”“危险重地,严禁入内”“警示牌,遇栅栏,擅自进入最危险”等。(2)情感呼唤型

安全标语的创作者将自己和受众放在同一感情平台上,从情感上打动受众,用亲情式的温情语言来触动受众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从而引起受众感情上的回应,以达到安全宣传和教育的目的。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将“爱”(情感)融于安全标语,达到了对受众心灵的呼唤,从而使受众从内心接受、认可安全标语所传达的安全信息和理念,自发注意安全,体现了安全标语创作者对安全某方面的强烈号召、呼喊等。情感呼唤型安全标语目前应用广泛,这也是安全标语的一大变迁,从“生硬刺眼”型向“人情味”型安全标语演变,因为情感呼唤型语气柔和,不生硬,易于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班后平安回家,是亲人的期盼”“三双筷子三只碗,爱妻娇儿盼团圆”“听妈妈的话,莫开带病车”等。(3)诙谐幽默型

诙谐幽默的语言显得轻松活泼、妙趣横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标语的风格慢慢由“执法部门板着面孔说教”的风格向诙谐幽默的风格变迁,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淘宝体凡客体、玩笑式语句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安全标语之中,甚至在一些严肃的场合和领域也偶尔出现,使安全标语时尚、形象、哲理、内涵并存,韵味深刻。这些善意的提醒,更能使受众记忆和认可,并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拉近了安全管理人员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起到了极好的安全宣传教育效果。如“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美国人在一处公路转弯处树立的标志牌画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微笑着说:“我只喜欢开慢车的”,“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生活虽易,安全不易,且行且珍惜”等。2.2.2 从内容覆盖范围角度的分类

依据吴超等著的《安全生产宣传用语精选》著作各章节内容的设置,从内容覆盖范围角度将安全标语分为2大类,13小类,类型及举例见图2-2。图2-2 从内容覆盖范围角度对安全标语的分类

安全标语内容覆盖范围大致可分为综合安全类和行业安全类。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综合安全类安全标语的内涵涵盖整个安全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行业安全类安全标语是依据各行业的特点具体创作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唯一性。

各小类又各有侧重,在综合安全类的7小类中,安全意义类侧重阐述安全的价值和重要性;安全管理类侧重阐述安全管理方针、规章、理念等;事故致因类强调事故发生的原因;安全教育类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或传播安全理念、知识、技能等;安全哲理类一般从哲学的高度来阐明安全内涵;安全祝福类体现的是人们对安全、平安、健康的诉求和盼望;安全家庭类则突出个体安全对于家庭、亲人的重要性,从爱、情感的角度来激发人们的安全意愿,从而自主提高受众者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等。而行业安全类的6小类,都是针对各行业生产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有害因素,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保障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等方面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2.2.3 从时间角度的分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让安全标语更能引人注目,激发受众的兴致,促进受众对安全标语的记忆、认可和接受,安全标语也与时俱进,重要体现在其展示形式(载体)的变化和内容风格方面的变迁,因此可按时间角度将安全标语分为传统型和新型2种类型。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安全标语的独特性,传统的展示方式有着不可替代性,至少现在及一段时间内不会被淘汰,甚至会一直沿用下去,这就存在安全标语有可能在内容风格方面已经发生变迁而依然使用传统展示方式进行展示的情况,因此这两种类型的安全标语并没有根本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1)传统型

一般认为传统型安全标语是以实物为载体进行展示,内容不含有时下流行热词,语言风格比较严肃的安全标语。其中传统展现形式主要包括横幅展示类、竖幅展示类、旗帜展示类、挂画展示类、板报展示类、报刊展示类、裸字展示类(特点是“见字不见载体”,直接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字或用发光字展示)、移动展示类(如消防车上喷着“人人把好防火关,有备无患保平安”)、实物承载类(如有的电气设备上有“注意触电”等安全标语)等。(2)新型

一般新型安全标语是以电子或虚拟等新型形式展示或应用时下流行词汇,风格变得温情而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其中,新型展示形式主要包括电子展示类、电视展示类、短信展示类、网络展示类等。2.3 安全标语的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安全标语有公众性、警惕性、鼓动性、经济性等一般标语所共有的特点,通过对现有安全标语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安全标语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与群体性、严谨性与丰富性、警惕性与鼓动性、人性化与通俗性,而且安全标语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必须要具有时效性。为了论证本篇内容对安全标语进行定量化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本篇内容还重点论述了安全标语的可测量性。2.3.1 针对性与群体性

安全标语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其受众对象和目的具有针对性。按不同行业,安全标语的受众对象可分为企业员工、交通参与者、公共活动参与者等,对于不同的对象和场所使用的安全标语有差异。如“开车别太快,系好安全带”针对的是交通参与者,作业场所中的“安全重地,闲人免进”针对的是企业员工,游泳池边的“严禁在池内跳水、潜水、嬉戏打闹”则针对参与游泳运动的人员等;其目的具有针对性是指安全标语就是以提高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愿和安全价值观来预防和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死亡率和损失为最终目的而设置的。群体性强调安全标语受众是一个群体,如交通安全标语受众是所有交通参与者,包括司机和行人。2.3.2 人性化与通俗性

由于接受主体(受众)存在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让人人能识,人人能懂,必须要通俗易懂,一般不用专业性术语或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而且安全标语必须要注重其内涵的人性化,从心理方面去打动人。如南方某矿井口有这样一幅安全标语:“岗位是您的责任田,请播下安全的种子”等,这类安全标语之所以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就是因为它融入了情感因素,强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语言形式简洁通俗。2.3.3 警惕性与鼓动性

事故的伤害和损失是惨重的,因此,安全标语一定要有极强的警惕性,警示人们消除不安全意识和行为。鼓动性就是注重有目的、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和塑造受众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价值观,并通过互相感染而引起群体心理上的认可、接受,达到群体心理共鸣的效果,为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2.3.4 严谨性与丰富性

由于安全标语往往配合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安全科学原理等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价值导向,因而,综合这两方面原因,其必须要具有严谨性。丰富性主要指安全标语的形式丰富多样,讲究句式对称(如“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法规在心中,平安在手中”等);修辞丰富(如“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索,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用了比喻的修辞等);歌词、网络流行语和特殊符号的引用(如引用歌词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交通法规,经常看看”安全标语,引用网络流行语的淘宝体“亲,酒后不开车,要hold住哟”安全标语,引用特殊符号的“病车上路=自取灭亡”安全标语等);幽默性(如“我们不要因相撞而认识”安全标语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妙趣横生)。2.3.5 时效性与流变性

安全标语是时代的产物,时效性是指安全标语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安全价值观和主流展示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以前的适宜性(包括展示形式、内容)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宜性,随之就会使安全标语的展示形式或内容发生变迁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这就是安全标语的时效性。出现一定的不适宜性后随之就会使安全标语的展示形式或内容发生变迁,体现了安全标语的流变性。2.3.6 后效性与模糊性

安全标语是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是一种视觉安全文化,因此,安全标语也具有文化的属性之一——传承性。尽管部分安全标语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其传达的安全内涵和理念等却被传承了下来,就犹如一个“隐形安全管理者”将长期发挥效用。

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其归类方面,如从内容覆盖范围角度分类的模糊性体现在:一是除有些安全标语明确表示所使用范围或要求外(如行业安全类),使用具有针对性,还有部分安全标语所反映的内涵放置于任何地方皆宜(如综合安全类),使用具有普遍性,同时,说明综合安全类包含行业安全类,见图2-3(a);二是安全意义类、安全管理类、事故致因类、安全教育类、安全哲理类、安全祝福类、安全家庭类之间也存在部分交叉。从时间角度分的传统型与新型安全标语之间有时没有明显界限,该模糊性特征见图2-3(b)。图2-3 安全标语的部分模糊性特征2.3.7 文化性与可测量性

安全标语属于安全文化的构件,因此它具有文化性。为了更好地应用安全标语,促进对安全标语有效性的评价和对安全文化的准确评估,需要探讨对安全标语测量的可能性,下面就从两方面来论证安全标语的可测量性。首先,任何现象只要客观存在,就有数量性质,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在1918年提出的“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其次,美国测量学者麦柯尔(A. W. McCall)于1923年提出“凡事有数量的现象,都可以测量”,因此,具有心理属性的安全标语是可以测量的。心理会反映在某种行为之中,我们通过测量安全标语受众的外显行为,即应用效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推测和衡量安全标语的内容设置及展现载体的综合质量。也就是说,安全标语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安全标语的可测量性为安全标语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4 安全标语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安全标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多种功能。提炼出的安全标语的主要功能有:宣传与教育功能、提醒与说服功能、规范与强制功能、情感与刺激功能、动员与感染功能和推动与倡导功能,共同构成了安全标语功能的人形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 安全标语功能的人形结构

该结构由基本功能(头部)、直接功能(双腿)和深层功能(心腹与双臂)3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构成,各功能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决定安全标语应用的有效性。基本功能为其他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和保障;直接功能为其他功能的发挥起到支撑作用;深层功能是对安全标语效力的升华和扩大,为营造良好的群体安全氛围提供助力。2.4.1 宣传与教育功能

宣传与教育功能是安全标语的最基本的功能,设计制作安全标语就是为了让受众知道、了解安全标语创作者(传播者)的宣传意图。通过安全标语可以及时宣传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截取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部分内容;宣传组织、团体的安全目标,如“安全工作要做到生产的全系统、全过程和全部人员中去”表明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宣传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安全帽真是个宝,地下作业离不了”宣传了地下作业必须要佩戴安全帽的安全知识。

在安全宣传的同时,受众也受到了安全教育,使受众体会到安全在社会生活中与每个人、每件事都紧密关联,必须要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标语的宣传和教育功能,短期效果是提高受众的隐患识别及风险规避能力,长远效果是提高受众的安全意识,使其意识到自身不足,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受众的安全技能等。2.4.2 提醒与说服功能

安全标语一般设置在醒目或具有危险性的位置,提醒人们遵守安全规范,注意安全。如“前方学校,避让学生”提醒司机要注意路况须减速慢行,“搬运物品走平道,不要图近闯险区”提醒工作人员搬运物品时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龚文序(2006)认为,说服是标语的第一功能,安全标语的目的就是说服公众使其认可、接受标语所传达的观点,去影响公众的安全意识、态度和行为。安全标语一般通俗易懂,恰恰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有说服力。安全管理部门通常用安全标语来说服受众遵守各种安全法规、规章和制度。如“不能轻视《安全法》,否则吃亏把命搭”试图说服人们遵守安全法规,杜绝违法生产等。2.4.3 动员与感染功能

人类的社会活动皆是群体性活动,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目的性。为了激发群体的热情来推动活动的有效进行,活动组织者通常将活动的初衷、理念、意义和目标追求等采用标语的形式展示表达出来,起到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人心力量、明确努力方向的作用。

安全标语的动员与感染作用尤以应用于国家、大团体或组织中为最佳,其依赖的是群体互相影响、彼此感染和效仿的心理特性,主要体现在普及和强化安全意识方面。如2014年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通过安全标语的形式一下子很快让全国公众熟知并响应,这充分利用了安全标语的动员与感染作用。这一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上着力,久而久之,能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基本的安全理念和习惯,促进了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感染功能还包括安全标语的辐射作用,就是一个国家(或团体)的安全文化和理念能传播到其他国家(或团体)并对其安全文化和理念产生影响。2.4.4 推动与倡导功能

安全标语所倡导的安全健康理念为形成一定规模的主流安全健康价值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全、健康、和谐发展,这是通过塑造社会或群体安全文化来实现的。安全标语的这个功能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现代化城市信息高度集中,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中心,这也给城市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例如恐怖事件、交通安全等。以安全标语为载体,以城市为主体倡导和传播安全理念,提升城市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将有力促进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和谐发展。2.4.5 规范与强制功能

规范功能是指安全标语参与管理生产、维护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来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安全运行。如“安全措施,建立健全;落实措施,深实细严”“黄灯亮,请注意,遵章守规要牢记”灌输和培养的就是规则意识,对于任何组织,只有大家都遵守安全相关规则,才能保障生产、生活安全健康开展。

在危险性很高的位置,如公路急转弯处、有毒物品储藏处或对于危险性很高的行为,一般都使用直接控制行动的具有指令性功能的语言形式,语气强硬,措辞严厉,如“严禁”“禁止”“不准”等命令式语气或者“罚款”“拘留”等威胁性言辞,对不安全行为采取强制的态度。如“安全重地,禁止入内”“切勿无证驾车横冲直闯冤及路旁无辜性命”“严禁急功近利混载超速目无交通管理法规”等。2.4.6 情感与刺激功能

安全标语注重从心理、情感着手来刺激受众的安全意愿,从而使受众自主规范个人行为和提高安全意识、知识、技能。显而易见,目前安全标语有一个变化趋势就是由强制生硬型向温情深情型过渡,安全标语创作者将广大受众放在平等地位上,以“情感”为切入点,将理性的说教融入情感化的语言之中,刺激受众的安全意愿,使其自发增强对安全的关注, 在感情和心灵上达到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标语所倡导安全理念的引导。这些语言充满“人情味”,具有心理刺激和感染作用。如“爸爸,你可别超速哦,别忘了我们拉过钩的!”“您的家人在盼望您工作完成之后平安归来”都是以亲情为切入点,用爱来促动受众的情感,让受众更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则。

本章小结

一般来说,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它的基本认识基础之上的,若对其相关概念等没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就对其进行研究,实为空谈。但是,已有研究成果没有对安全标语的演进、概念、类型、特点和功能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述,缺乏对安全标语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换言之,就是没有正真认识安全标语。本章由标语的溯源及概念,论述了安全标语的演进过程,并从安全科学、心理学等角度界定了安全标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安全标语的分类方式,分析了安全标语的特征,总结了安全标语的功能,并建立了安全标语功能的人形结构。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对安全标语有了一个基本认识,了解和掌握了安全标语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上篇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3章 安全标语传播者及受众的心理认知分析3.1 安全标语的创作方式分析

通过分析和总结所搜集的安全标语,发现安全标语的创作方式可分为两种:①直接摘录安全法律法规、政策、领导讲话或会议中的语句作为安全标语;②各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基层班组等根据自身安全形势和需要而自行创作的安全标语。而具体创作形式又可分为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自行式3种类型,具体解释如下:

①自上而下式是指下级执行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或发布的安全政策、法规等而创作,并上报审批的安全标语,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安全标语创作方式。

②自下而上式是指各下级部门因某种需要而创作,并上报审批的安全标语。

③自行式是指自行创作且创作自由度很高、所受约束极少的安全标语。随着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安全标语也会像体育、环保类标语等一样,以商业广告或公益宣传类标语进行展示和传播,这是安全标语未来的发展趋势。3.2 安全标语传播者的心理认知分析

安全标语传播者作为安全标语内容的发布方,则需要研究传播者的创作意图及驱动力等。(1)目的倾向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