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19:35:13

点击下载

作者:邝世诚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

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试读:

内容简介

闯才能探索出峰回路转的新途径,创才能开辟出一派又好又快的新天地,从而使得“中国品牌战略”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本书将作者十年的品牌战略的认识和心得浓缩在此,提出了多个全新的观点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将品牌战略提升到国家品牌战略的高度。正文部分以2013年国内外品牌情状与品牌战略态势为主基调和主线索,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书填补了中国品牌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益于推动中国品牌战略的长足发展。本书适合政界、商界战略层级和品牌经营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指导读物。卷首 赘语

这是一个闯与创的过程樊竞

十年磨一剑。从2004年开始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的平台”,一届届地举办“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到2014年,《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一部宏篇钜制的专著终于面世了。品牌战略乃当务之急

本书的编撰者邝世诚先生(我等年纪痴长者大都亲切地称之为小邝)将自己十年来精心调研,悉心关注,潜心著述中国品牌战略方面的心得体会,资料笔记等融会贯通,以2013年全国企业品牌情状与品牌战略态势为主基调和主线索,完成了原拟名《中国品牌战略之路》一书。在这十年的岁月中,我一直参与了小邝一手操持的《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并担任这一论坛主办单位——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品牌战略专家工作委员会的文化总监,而且我工作了三十年的单位——工人日报也曾作为论坛的联合主办单位之一。在这十年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对于品牌和品牌战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记得2006年的初冬时节,小邝主持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我邀请了我的良师益友、美国坦普尔大学终身教授牛满江先生与会。作为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大科学家,牛满江教授以其在生物学上非同凡响的造诣和为中美建交及友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华人世界。就品牌战略问题,牛满江教授也有着真知灼见:“从狭义上来看,品牌战略就是指企业通过建立自身有口皆碑的品牌形象,大幅度地扩升支柱产品的知名度,进而以美誉度来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充实市场占有率。顾客对这个或这几个品牌情有独钟,便会趋之若骛,那么一定拥有了利润最大值,丰厚的回报想挡都挡不住。从西方发达国家闯过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来看,品牌战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国际上百个大名鼎鼎的品牌,其中不少是百年如一日,以其令人信服的质量给全球消费者以良好的印象。从今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所谓生意之战,必然日益表现成为品牌的竞争。众所周知,当代特立独行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均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公司。这些大公司之所以肥得流油,根本性的拿手好戏就是把品牌战略玩得炉火纯青。他们通过品牌这种全方位的输出形态,已经毫不费力地占据了国际市场。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还不知道,品牌已是跨国公司实现其长久战略目标的高端武器,是他们实现资本快速扩张的重中之重的手段。”

牛满江教授在其近百岁的生涯中,足迹遍布五大洲,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对于市场经济学亦有钻研,他认为:“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久,全新的经济时代将来到国人身边。随之而来,市场环境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品牌已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要不了几年,经济全面全球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实,中国的企业要在世界性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品牌,将品牌战略视为生存之道!”

作为世界级的科学巨匠,牛满江教授当然术有专攻,然而他头脑睿智,涉猎百科,对于宏观政治经济学亦研究极深,在与老人近十年的交往中,常聆听老人对于经济情势的阔谈宏论,令晚生们受益匪浅。老人曾对我说:你们搞了几届“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为什么要重视和践行品牌战略,大家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就要追根溯源,认认真真、翔翔实实地进行一番言之有物的透彻论述,弄清楚来龙,方可知晓去脉,才能提高中国企业尽快尽好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中国品牌战略的相关研讨,理应快速化和全面化,切不可掉以轻心。这副学术的担子你们要挑起来!

近一段时间以来,就牛满江教授所提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今次作为本书一个总的序言,择其荦荦大端,在这里加以简略叙说和论述,以期给本书读者一些启迪。“第二大”不等于“第二强”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日本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这一GDP数据显示,日本已排序于中美两国之后,位居于全球第三位,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得到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摆在了人们的眼前,这一GDP增长的主因之一是依靠货币的过量投放和大量能源与资源的过度消耗。此外,说到人均GDP,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只有日本十分之一,刚刚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几年间,中国人均GDP在全球的排序始终徘徊于100位上下。按照联合国的每人每天收入在一美元以下,就属于贫困人口,那么如今中国的贫困人口大约不低于一亿五千万。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夕,大清国的GDP是大英帝国的六倍有余。世界经济史的统计表明,清国的GDP占全球的33%,而英国的GDP仅占全球的5%。泱泱大清国的经济总量比英伦三岛大了好几倍,可却被他看不起的“弹丸小国”打得割地赔款。要说这一失败的原因在军队吧,也说不过去,因为鸦片战争时,进攻虎门炮台的全部英军约四千人,而清国的大军有一百二十万人,是英军的三百倍。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却敌不过小小的英国远征军,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江宁条约》。到了距今整整两个甲子的1894年,清国被列强追打了五十年,而GDP却还是日本的九倍,经济总量虽然老大老多,可在甲午战争中还是大败亏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多数国人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说,今天的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因为其GDP占了全球三分之一。这个问题的个中玄机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指出的——品牌战略。GDP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关键要看GDP是由什么成分所组合构成的。美国的GDP构成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是骄人的优强企业和产业”。他们的拳头产品为太空产业,航空产业,船舶制造等。美国的航空母舰完全为国产,各类飞机均是自己制造。计算机产业,生物科技和现代农业都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全世界有二十大著名品牌,美国一下占了十四个,其中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电气、福特汽车、迪斯尼、麦当劳、万宝路、惠普、吉列等品牌价值个个令人咋舌。品牌价值的大小反映了品牌拥有者在世界企业或行业中的地位与竞争力,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品牌战略的成功与否。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之首。在拥有了卓著的商品品牌的同时,也成功地打造了国家自身的品牌。

再看俄罗斯,尽管时至今日,这个联邦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可在世人眼光里,俄国仍然是一个GDP强国,因为他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品牌战略也如同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大同小异,玩得得心应手,打下了俄国大复兴的基础。

回过头来再观察一下大清王朝,清国在开国二百多年间,GDP始终稳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个国内生产总值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一为茶叶,二为蚕丝,三为瓷器,四为五谷,五为餐饮-------如此等等,全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与此同时,东西列强已开始在品牌战略上大行其道,钢铁、煤炭、石油、军工等工业革命后的产业蒸蒸日上。洋枪、洋炮、铁甲舰日新月异。相比一下大清国,大虽大矣,可谈不上清,政治趋向保守和黑暗,经济固化在农业和手工业等初级产品上,文化上将科技视为“奇技淫巧”,还在摇头晃脑于八股文。在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役和俄国对清国的多次蚕食鲸吞中,完全是实实在在的GDP的质量对撞,而不是GDP数量的抵消。说到这一点,2014年读书读报读刊,迄今最让我吃惊的是一篇题为“军人生来为战胜”的文章,作者在图书馆看到了一张表格,内中注明“西安事变”爆发之时的1936年12月12日前后,全球几大国的陆军力量对比:中国陆军二百二十万人,位居世界第二。日本陆军二十五万人,位居世界第八。这一数据是我以前“博览群书”时,看任何书刊都不曾有过的。这篇文章披露,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主力步兵师,每个师装备步枪六千多支,重机枪七十五挺,轻机枪二百余挺,野炮和迫击炮以及步兵炮各二十四门。这一装备在当时的世界上不折不扣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决不输于凶焰万丈的日寇,决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错觉——中国陆军羸弱不堪,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装备极差,所以一触即溃,一溃千里。

屡战屡败的原因在哪里呢?前面说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下面再看一下火烧圆明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下船,长驱直入北京,总兵力是英军一万八千人,法军七千二百人。到了1900年的庚子之役,八国联军总兵力不足两万人,而守备京津一线的清军十六万人,打击侵略者的义和团民众有六十万人。八国联军与中方人力对比大约是一比三十,如此敌弱我强,可空喊“万邦俯首拜皇朝”的老大清帝国还是空前惨败,与列强签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中的屈辱让所有中国人椎心泣血。几十年来,中国内地每一本《中国近代史》对此之成因,无不以一句话而蔽之——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体现在哪儿呢?一是政治制度,二是GDP的构成,三是文化恶俗腐朽,四是军队士气低靡。这样一种综合因素混合成的落后,国内生产总值再高也是枉然。这么一种状况和态势,跟东西方列强较量,焉有不败之理!

在经济核算中,GDP是一个基本的总量指标,但在衡量一个国家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着以偏盖全的重大缺陷。这里重要的一点是GDP完全不能反映产品质量和结构,它的高速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升级与结构优化,也不能证明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分配科学合理。尤其要明白一点,GDP并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判断,欺诈蒙骗等恶质的交易行为都能拉动GDP增长。我们多年以来,在某种有意或无意的诱导下,全神贯注于GDP的增长,毫无疑问导致了社会经济及政治文化的许多问题被忽视或淡忘。在经济上,多年来唯GDP是从,而对于品牌和品牌战略却一直抛诸脑后或无暇顾及。因此说,即便中国的经济总量实实在在地跃居世界第二了,也决然不是第二强国。其实人人尽知我们今天的GDP是由什么构成的,主要就是房地产、烟酒茶、纺织品、玩具以及日常消费品等等。我国的航空工业提出,近年必定达成万亿产值,这里就没有了一丁点儿品牌战略可言,因为国产主力战机的发动机全是“新列强”的,譬如歼-10用的是俄罗斯所生产的发动机,飞豹战机所安装的是英国设计的发动机,EL76预警机应用的也是外国的原机。许多大型军舰所用的大都是外国发动机。中国连续多年以来,最大的国内产值都是房地产,这一产业的泡沫化和黑箱化难以言表,不仅房价虚高,更致使GDP虚高,翻开其内里仔细一看,不但充斥着假大空的一切指标,而且个中滋生膨胀的腐败问题不但让所有忧国忧民者痛心疾首,而且必然加速经济层面上负面因素的大面积滋长。

有识之士无不看到,近几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硬发展”的严重弊病,“硬发展”导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弊端越来越突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凸显,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越0.4的国际警戒线,甚至已然超过0.5,也就是说中国财富的集中度令人咋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愈益严重。这种由“发展是硬道理”由于“制度性失真”而演变成了“硬发展是道理”的咄咄怪事。GDP不管真实是多少,一味“放卫星”,全然成了官员的成绩单,经济数据也变为政治符号。这种距离实事求是日渐远去的“创历史新高”,实质上是农业基础更见薄弱,产业结构无合理可言,城乡区域发展失调,就业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交互攀升,社会矛盾顾此失彼,确实是乱象丛生。今日之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倾全力增进中国自身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大力推进软实力的建设,夯实中国国家品牌战略的前行之路,才是大道理,其他的种种说教,充其量都是些小道理,小道理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道理。富强崛起与文明崛起

通过一系列的详尽分析,人们自然明白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这里所谓“大”向“强”的转化,关键的节点在于“将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这一转化也就是一个品牌战略的问题。所谓的品牌可分归于大小两类,小的一类就是我们在本文前面所叙说的商品之品牌,而大的一类就是国家品牌,这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超级大品牌。全球化的定义乃是利用全人类的智能,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任何一个地区和另外一个地区都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你中又我,我中有你,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孤立发展。改变我们的意识观念仍然是当务之急,也就是说解放思想的任务仍然是重中之重。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可以不依循全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来运作行动,也就是说将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拒之门外,就无从得到人类“和平、和解、合作”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对此打了个比方说:“就相当于开车上路,人家靠右行,你非要靠左行,马上就死定了!”

国家品牌战略就是要实行“拿来主义”和践行并坚持全球共通的价值。不懂得这一点,遗弃了奋发图强和明德求真的理念,一门心思地致力于满足物质的欲望,奉行拜金主义,迷信权钱交易,纸醉金迷,为所欲为。这样的一个民族,岂止是没有希望,更为严重的是正像近年来几位领导人提倡阅读的托克维尔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说的一段“警世通言”——“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推促自己的毁灭”。有鉴于此,台湾学者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希望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崛起。这也就是说,中国和平崛起的钥匙在经济之外。今日之中国悄然来到这样一个节点上,继续埋头经济建设以谋求发展,单纯依仗GDP增长来提升国际地位已难以为继,在国际上是如此,在国内亦然。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绝大多数民众心知肚明,无论如何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是快速大发展了,但种种的不公正令人深恶痛绝,正义缺乏,核心价值付诸阙如。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腾飞。而腾飞或者叫复兴,或者叫振兴,其前提是两个崛起,一个是“富强的崛起”,一个是“文明的崛起”。这两个崛起,前者为硬实力,后者为软实力,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躯体,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下定决心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其所设定的品牌战略,必定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到软实力,也就是文明的崛起囊括哪些内涵呢?首先是规则制定权,再者是强有力的价值观,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骨气、正气和底气;在实施国家品牌战略的过程中,第一步即是打造与世界主流价值接轨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第二步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地培育并着力弘扬民族核心价值观,趋利避害,时雨春风。第三步是运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交互推进式的改革,也就是由有作为且诚朴雄伟的领袖人物强力扭转种种不公,切实开放人民的权利,让权利逐步制约权力,创造充分条件让人民监督权力机关,让全体中国人真正平等、公正地拥有《宪法》所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今天,我们直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维稳,要维和,要平稳过渡,要平顺转型,要理性并理智地解决重重困难和矛盾,实现文明的崛起,实现让世界有口皆碑的“大中华国家品牌战略”,上面所阐述的“三部曲”,大致上不失为闯出大考验之门的金钥匙。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邦,泱泱大国,所奉行的崛起之道应是秀外必先慧中,文明的崛起必要伴随和领先于富强的崛起,以和谐促发展,以民富促国强,亦即在先进而普世文明的规范之内,不歇步地走自己的道路。品牌战略与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也就是硬实力的增强,不单单是制造出更多钢铁、水泥、煤炭和汽车,也不是盖起更多的高楼大厦。现代经济的增长,从其实质上测定,绝大部分是交易出来的,也就是品牌所产生的压倒性效益。未来的经济增长,还需要依靠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增长。与这一过程相伴随,是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的稳步增加和中产阶级规模与财富的增加。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品牌流、信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同黄河上的壶口大瀑布,汹涌澎湃,任何力量都无可阻挡。一个国家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就必须推进制度的改革,如果在体制和机制上有许多方面禁锢保守,封闭僵化,那就不可能有真正而全面的改革开放。因此,我们的改革开放首先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下大气力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等各个方面走向开放,走向解放。通过读书,通过学习,通过应用世界先进的知识与科技,进而可持续地把中国的国家品牌建设和企业的品牌打造,提高到新的水平,开创新的局面。下面就学习读书与开创品牌战略的关系做一系统而翔实的阐述。品牌战略与读书学习

这是一组前不久见诸于中央级大报且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新数据: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第十个年头的2010年岁末,全人类知识的99.4%是1981年以后这三十年所获得的,其余0.6%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所积攒下来的。预计到距今三十六年之后的2050年,人类在2014年的今天所拥有的“学问”,届时只能占知识总量的1%。初看这一组数据,作为“读书破万卷”的笔者将信将疑——人类有文明史至今已逾八千年,中国的文明史也将近五千年。在这漫漫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必然王国一步步地走向自由王国,积累下来的知识已是浩如烟海,光是叠床架屋般的“大部头”书籍,早已不是“学富五车”,而是“汗牛充栋”。如此“博大精深”的知识量,怎么会仅仅是最近三十年知识量的0.6%?疑惑归疑惑,但事实终归是事实,上述数据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统计,说到底我辈还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才导致对新知识量的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不是吗?仅以彩电为例,高清晰度电视投放市场不过两年,大屏幕背投彩电又“笑傲市场”。刚说换“背投”饱饱眼福吧,等离子彩电不经意间早已粉墨登场,而且开始了“跳楼价”。汽车、手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等物件的变化更是令人头晕目眩,真个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仅是技术科学或者称之为工程科学层面上“一日千里”飞跃的小小例证,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上突飞猛进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思维也是令人学不胜学,跟不胜跟,确实是“三天不学习,一切都新奇”。所以,时至今日,知识的空前“爆炸”,学问的迅猛发展,喜人亦逼人,强制要求我们,尤其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企业家,必须将“学习”二字提升到全新的广度、高度和深度,决不可沾沾自喜,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要求。许多领袖人物多年来一再恳切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于四十四年前即发布了前瞻性的号召——各国务必刻意打造学习型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发展终身教育。时至今日,学习和读书应该毫无悬念地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成为人们的毕生任务,成为一切企业家无可替代的工作、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学习力”也必然转化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明代大学问家李贽讲:“学问需时时拈掇,乃时时受用,纵无人讲,需寻人讲”。在全球化浪潮已惊涛拍岸的今天,人们应该充分认知,绝对不能以“要我学习”、浅尝辄止、略知一二的心态来对待学习了,而应该将学习当作最富创造性的生产力,当作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原动力。在这一学习的进程中,我们不但需要吐故纳新,而且必须注重“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解放思想,摒弃旧观念,打破不自觉的许多陈旧思维定势。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新陈代谢,让知识吐故纳新,人类有限的“内存”才能容纳无限的未知世界。

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一全新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鉴于业已开始的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和思维方式大变革的时代即将到来,以础润知雨的前瞻性预见,恳切召唤“地球村民”们向学习化社会前进。今天,学习化社会全然于不经意间笼罩了我们每一个人。

当前,可以确定无疑地宣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全程学习,创新学习,已经从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行为转变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所属每一个成员的期望与要求。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院士几年之前在中南大学讲述了一个意味隽永的故事:1996年,思维活跃的他突发遐想——动物有没有可能也像植物一样,今后随意摘拔下一截后,插拨于土地,就长出一个同样的动物呢?他将这一“心结”请教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那位大专家斩钉截铁地告诉周院士:毫无可能!这一点早已做过明确结论。然而就在一年之后的1997年,克隆技术破土而出。周院士的突发奇想从而成为了活生生的真实。知识的飞速更新,已经揭示给人们一条真理——已知世界永远是很狭小的一部分,而未知世界则无限广阔,无限深邃。这样,人类许许多多被视为天经地义的逻辑判断在践行中无可规避地遭到修正。其实这一点我国古代许多哲人早已觉悟到,庄子的一句名言便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对无涯,殆矣!”的确,知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人类学习知识的潜能也是水涨船高,无尽无休。美国学者诺曼在《计算机和人脑》一书中阐明:若按人的一生为六十岁计算,人的大脑毕生可以存储约五亿册书的全部信息。相当于五十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量。人类若将大脑功能的一半发挥出来,可以游刃有余地学会四十种语言,同时精通十二门学科,获取二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人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潜能充满信心,“知物由学,学之乃知”,花大气力去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充实自己的头脑。

汉代学者刘向在《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明白了“好学无时”这一道理后,我们要踏入学习型社会并力争走在前列,则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一点不言自明,古今中外的事例也不可胜数。在勇于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善于学习,“读死书,死读书”早已不可取,今天的学习必须利用共享资源,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今天的学习应当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会独立思考和质疑,从而使得所学的知识在大脑创新思维中得到超常激活,在发散式想象中被超常运用,在归纳总结和提炼中促使知识系统化和可应用化。今天的学习不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必须广泛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图书等现代工具。

时至今日,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趋势已全然凸现,国家之间日渐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完全表现为人才与人力资源的竞争,表现为品牌战略和品牌的竞争。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两步并成一步”的跨越式发展,要弥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化鸿沟,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准大同”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快步入后工业化社会,靠的是人才,靠的是知识型的人力资源,靠的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拔尖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这一组数据也说明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急迫性:在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知识翻一番需要五十年;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只需要五年;而在2030年只需要八十天。“学贵博而能专”。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风起云涌了数以万计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大多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学历,勤奋创业,与时俱进,驾驭自己的企业之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激流勇进,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民族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在忙碌于企业繁杂纷纭经营管理的同时,虽然也在读书看报、上网阅览,但于“博学”——多种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学习则明显不足,这样就造成企业的发展后劲乏力,企业的创新力衰减。世界上有识之士认为“未来二十年,中国面临大考验”。为什么这样说?内中原由之一就是缘于中国企业家和杰出人士的品牌战略意识和学习力及创新力远远不够。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依靠的是一批又一批善于学习、不辍学习的先进人物。未来的一切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创新力以及执行力的竞争。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作为中华儿女,每个人都必须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只要头脑中绷紧学习这根弦,衷心体认到读书对于自己、对于企业、对于事业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停顿地刻苦读书。只要切实做到古人所说的“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就毫无疑义地能够成为学习型人才,成为品牌战略的优秀践行者。人以书传与书以人传

进入2014年,中国在硬实力上还是快速发展,大幅度缩小了与“东西方列强”的发展差距,以中美两国相比较,人均GDP差距已从三十倍骤缩到十倍以内。日前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达到了6700美元。但仍然以近一倍的差距低于13460美元的世界人均GDP中位线。最近统计数据表明,排序于全球第99位。

不久之前,《华尔街日报》报道,三场真正划时代的变革在近年内悄然发端。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足以匹敌上个世纪电气化、电话和汽车所带来的大变革。这三场发源于美国的特大变革是大数据、智能制造与无线网络革命。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强调指出,从近年来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亦即“制造数字化”的时代一步步进入人类社会。这场闳中肆外的新工业革命即将凸显“到劳动力密集型的低工资国家设立工厂的模式正面临颠覆性挑战”。近年来,愈来愈明显的“美国制造”正在快步复兴。品牌战略在今后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设软硬实力同步强盛的国家品牌,打造走出国门且享誉世界的产品品牌,既强国又富民,才是一个有出息和有作为的民族之正题。这就是一个闯与创的过程,认知了一条客观规律,就应当一往无前地进击,百折而不挠。一个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是,一个国家要实现全面现代化,社会制度必须先进和完善,经济建设必须不断转变增长模式,全体公民必须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一个民族要生长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参天巨木,就要有决心,信心和耐心,坚忍不拔,不骄不躁,敢想敢干,勇闯善闯。心里有大谱,胸中有实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一心一意追求扎扎实实的发展,最终挟着强大的正能量,勇往直前,闯并创向中国人世代梦寐以求的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小邝所撰著的这部书,原拟名为《中国品牌战略之路》,整个书稿请我过目,首感书名要有力度和新意,踌躇再三,斟酌良久,终将我十分属意并钟爱的两个字——“闯创”用于书名,本书终得定名为《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中国的品牌和品牌战略的大进步与大发展,说到底,靠的就是闯与创。不闯不创就是不改革,也就是不思进取和无所作为。闯才能探索出峰回路转的新途径,创才能开辟出一派又好又快的新天地,从而使得“中国品牌战略”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古人云:人以书传。一个人若欲扬名后世,必得依靠著述成书,传之汗青。同样,书以人传。一个人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一项事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勤苦笔耕,终有所成。著书立说之后,此书即因人而得传之久远,令世人景仰。小邝这部《中国品牌战略——闯与创》的面世,于今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填补了此方面专著的空白,有益于中国品牌战略的长足发展,亦可见“人以书传,书以人传”言之不谬!是为序。甲午年端午节樊竞

樊竞,1951年生于北京。原籍为山西省临猗县。1964年毕业于北京东城区十三条小学。1967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十一中学。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供职于《工人日报》社,从事了三十年新闻工作。

作为资深媒体人,获得1990年全国记协颁发的“首届中国新闻奖”;荣膺“工人日报首届全国通讯员之友奖”等诸多奖项。

作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计有《历史的启示》、《燕园史话——北京大学校园史》、《中国近代爱国史》、《百年风云录》并《龙泉夜夜壁上鸣》、《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专著。发表文章字数逾500万字。

作为社会活动家,策划参与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参与发起“利用、整修、保护圆明园遗址”活动;参与策划“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修建展览事宜。主持和参与各项重大爱国主义活动十余项,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着“尽忠报国”之夙愿。自序一、引言

2002年底,我开始酝酿和策划“诚信建设”这一概念并着手准备同名论坛。我认为,“诚信”在市场这一层面缺失时,便应运而生了需求“诚信”的市场。经过紧张的组织和筹备工作,2003年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首届中国市场诚信建设论坛”,我也成为最早提出“诚信建设”这一理念并大力推广、同时组织召开论坛的人。

我认为:企业如果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一定是要信守承诺,对员工、合作伙伴,哪怕是竞争对手都要讲求诚信。渐渐地我感觉到在当今中国社会,只要求企业讲诚信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遇到不讲诚信的人,没有不讲诚信所遭受的损失成本,只是带来的收益的话,那么受害的就是守信企业了。企业诚信必定不会长久。

最后在组委会内部人员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的情况下,我悄然退避三舍,不与之计较,不花费过多的精力与不诚信之人耽误宝贵时间。后来,我考虑:如若“诚信”只是一个信守的承诺,范围较窄也无制约的条件,于是我希望有更大范围的概念,可以长久研究和为之不懈地努力去做强化“诚信建设”的种种事宜。二、初解品牌战略

1.狭义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科技、企业、产品、商标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人们在市场营销中所说的品牌,则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即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的商业人物,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企业四大类型商业人物和物品的综合感受与多角度评价的结晶物。

所谓品牌战略,从狭义上讲,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近年来,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战略的本质是打造并定型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自觉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可能被轻易模仿。

品牌战略本身是一个大概念,内容包括品牌化决策、品牌模式选择、品牌识别界定、品牌延伸规划、品牌管理规划与品牌远景设立六个方面的内容。

2.广义

我认真地对比和研究了“名牌”和“商标”,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商标的推广,使商标进了“名牌”殿堂的门槛。于是我认为“品牌”的范围更广,不只是企业及其产品,也包括“人、事、某个词或重点、热点的事件”等。

品牌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从广义上讲,小到企业与个人,大到国家与民族等,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形成品牌。它也可以成为正面的,也可以产生成负面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体两面。总之,它已经成为某种标志特性的代名词。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品牌必须和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品牌只要想生存、想发展,必须进行系统战略性、长时间的规划和拓展。程序包括质量管理、诚信营销、售后服务、事件的危机处理等一系列的必要步骤与手段。

品牌战略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将某一种理念作为核心竞争力,经过长期努力和打拼,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发展战略,形成具备自己风格的独特价值品牌。

任何一个品牌发展得好坏,毫无疑义要看它的“品牌战略”搞得好不好。如果不好,肯定是它的“品牌战略”不尽高明,抑或出了程度不同的问题。三、提高自身的品牌战略

我吸取以往活动的种种教训,认真选择合适并可靠的合作伙伴,经过紧张而有序的筹备,终于在2004年11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品牌战略搞得究竟如何,要由市场去检验。好的,它的市场品牌战略必然是正确且精当的。

在细节上:这次首届论坛我邀请了四家具有代表性的机构联合主办——人民日报市场报(代表党政系统)、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代表国有企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代表高科技企业)、中国民营业科技实业家协会(代表民营企业)。所以我在主办单位的针对性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进行详尽研究,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企事业单位。

经过此役,我跻身为最早组织召开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的人士之列,而且最早提出“品牌战略决胜未来”这一理念。会后反响不错,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到今天还增加了不少主办单位,持续召开了五届。创时间跨度最长,参与单位众多,又有谁能持续如此长时期地去做一件事呢!

经过十年的研究和总结,我认为品牌战略的成功一定是长期不懈的韧性运作,品牌成功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有传承。四、企业品牌

一段时间以来,“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发声的世界语言,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品牌决胜未来”的理念,更日益成为企业家这一群体在经营方略上的共识。“十年磨一剑”,迄今为止,企业经营品牌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

那么,面对国内外品牌市场所形成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凭借并发挥品牌战略迅速壮大自己,进而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这是企业领导人责无旁贷的思考和无可推卸的使命。

在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化,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已越发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秦池、爱多……等不可胜数的国内知名品牌,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又一下子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品牌战略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大量投入过程,而是一个系统、持续围绕企业固有的特质、不断深化和强化的过程。

美国的历史只有两百余年,可口可乐在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今天“可口可乐”被一把大火烧光,明天一个“可口可乐”会重新建立,众多的银行家、投资家会蜂拥而来进行投资,足见其品牌的价值。“可口可乐”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也经历过难以计数的挫折和磨难,但它的品牌战略建设始终未曾歇步,而是一直在系统有序且理性科学地不断推进。五、品牌需要传承

自“五四”运动之后,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孔孟之道,逐渐淡化式微,直至“文革”被全面否定与打倒,以至如今,又再大力提倡国学,一代新人甚至不知“四书五经”之类国学经典究竟为何物,此乃当代中国文化上的一大缺失,说严重一点,乃是文化的大退步。于是道德、礼节、情操甚至人伦每况愈下。“孟母三迁”式的教育如今影踪全无。中国的教育必须有继承和发展,上海、杭州举办的孟母堂在现时难以生存。尽管举办者声称并无复古之意,但在今天要植根于中国教育已是水土不服,难上加难。如今连一些大学生对“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出自何方也不明白。反观港台以及海外华人的教育,由于继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之道,这些人举止、言谈、思维以及待人接物和国内一些人确实大不相同。这便是基础教育的差异,也就是传统教育的不同,所以我们今天要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失去中国传统的文化,那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民族的根基啊!”。

教育在于“传承”,企业品牌战略的建设和发展也在于“传承”。传承的内容是企业的固质(固有特质),也是别人不能信手拈来,不能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六、文化传承与品牌战略

在文化传承中,中华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项,在世界各国中是有口共誉的,即使不喜欢其中某几种口味的,还有其他很多,终有让你大饱口福的佳肴珍馐。

中华饮食已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成型于商、周、春秋时期。此时,在上层社会已经出现了比较稳定的谷果肉菜的食物结构,对下层社会的饮食观念造成一定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延续至今。炒、炸、炖、煨、烩、熬以及腊、醢、菹脯等腌制菜肴之法陆续问世,为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代代传人对煎、炒、烹、炖等烹饪技法已经研究透彻,远非其他国家能比,现在的厨师已经不可能增加新烹饪技法,无非在新食材、新设备、新调味品上实行融合使用,这已经算是创新了,断然无法再超越中国的前辈了。

我有一次与日本人吃饭,菜不够时,大家推荐我加了几道菜,我点了三道菜:“蓑衣黄瓜”、“炸灌肠”、“臭豆腐”。日本友人吃后,大为赞叹!我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好吃?”日本人摇头,我告诉他:“这几道菜不因为厨师的离开而消失,是传统的中华美食。它的好吃在于历经几百年而不衰。”“蓑衣黄瓜”、“炸灌肠”、“臭豆腐”等便是品牌,历经百年而不衰便是战略。饮食文化为什么没有被消亡的可能,饮食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不管他是哪个国家、什么肤色的人,即使是圣人,即使再残暴的统治者,只要是人,就需要吃饭,也需要对色香味的享受和追求。所以,饮食文化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但是,我们的人文文化就会出现断层,统治者以国家权力直接干预,比如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等,对文化和知识,乃至思想是极大的反动和颠覆!中断或破坏了文化的代代传承,直接影响一代或多少代人的发展。

虽然我们有伟大的四大发明,但我们没有形成系统的国家品牌战略,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没有将火药用于枪炮,而只用于烟花。我们祈望和平,殊不知,只有建立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才无人敢轻视和欺负,才能有长治久安的和平。我们当年国家品牌战略没有做对,我们近代落后于日本、俄罗斯、欧美等国。近两百年来,备受列强殖民、压榨和不平等对待之遭遇。七、俄罗斯的土地国家品牌战略

早在17世纪,中国东北地区广大同胞饱受沙皇俄国侵略者的杀戮、蹂躏与掠夺,俄国在中国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地区大肆烧杀淫掠,干尽畜生般勾当,清朝政府无奈之下,只好派人收拾烂摊子。结果两国在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清朝政府将尼布楚及其周边一些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1858年,沙皇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原称江东六十四屯,被沙俄强占后,按照上述条约,保留中国方面的居民永久居住权和行政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1859年,沙俄攻陷车臣最后一个村庄,沙俄侵略者同时也在东方犯下累累血债。1860年,它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中俄北京条约》,中国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的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连同森林、矿藏、草原和河流,便被清朝政府奉送给沙俄帝国。沙俄侵略者凶暴残忍,留地不留人,居住在那里的中国各族人民,几乎被赶尽杀绝,俄国从此也杜绝了远东地区的分裂隐患。

1862年,俄国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

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等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七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沙俄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1864年,沙俄再次强迫清政府于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中国西北的三个大湖——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达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

1900年发生的海兰泡惨案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是沙俄帝国奉行恐怖主义侵略政策犯下的有案可查的血证。黑龙江左岸的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原本都是中国民众居住的村庄。前者位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汇合处;后者位于精奇里江口以南至孙吴县霍尔莫勒津屯,长近百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因散布六十四个村屯而获名。根据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海兰泡被沙俄侵占,俄将之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但是条约规定原居住该处的中国居民依然享有永远居住权。惨案发生前那里有从事农、工、商的华人有万余。江东六十四屯当时居住着汉、满、达斡尔等中国居民三万余人,条约规定那里依旧归清朝政府官员(瑷珲副都统)管辖,中国居民在原地永久居住,俄国不得侵占。六十四屯一带土地膏腴,人民勤耕苦垦,年产储粮,富甲全省。19世纪末,随着沙俄大量向那里殖民,那里旋即成为令野兽垂涎的肥肉。1900年,沙俄外贝加尔驻军不断经海兰泡乘轮船下驶,7月15日遭到清朝政府瑷珲驻军的阻止,俄远东阿穆尔省当局遂以此为借口,下令血洗海兰泡。在短短的四天之内被捕获的华人,不是遭杀戮,就是活生生地给溺毙在黑龙江之中,殉难者达到数千人。从7月17日开始,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同样遭到灭顶之灾。许多人被俄军烧死,逃出者不足半。一时逃出村子者在黑龙江边被俄罗斯追兵射杀,血染江水,未及过江者被集体逼入江中。江东六十四屯自此被沙俄霸占。于是,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从此不再有华人居住。那一年7月的黑龙江浮尸蔽江者数日,历史学家贝弗里奇把那场惨案描述为俄国历史上最恶劣的丑闻。

1912年,外蒙王公大臣与沙俄签订了《俄蒙协定》及附约《俄蒙商务专条》。《俄蒙协定》规定,沙俄有保护外蒙自治、援助外蒙、编练军队等权利,将中国领土外蒙古强行分裂出去。

1921年,即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所谓十月革命后一段时间,俄国人侵略本性难移,还将贪婪的魔爪伸向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唐努乌梁海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为一处群山环抱的盆地,约有十七万平方公里范围,原本属于中国领土。早在17世纪,俄国势力就开始向那里渗透,1864年俄国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唐努乌梁海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区,此后俄罗斯人对唐努乌梁海的操纵欲愈发强烈。1921`年,唐努乌梁海在当时俄国政府的煽动下宣布独立,所谓图瓦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不予承认。1944年10月,图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通过《图瓦人民共和国苏维埃关于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决议》加入苏联,成为俄罗斯联邦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改名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后被前苏联正式兼并。

不仅如此,1938年苏联又彻底封堵图们江的出海口,中国的吉林省从此成为一个内陆省份。

1946年外蒙古独立之时,带走15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笔账无疑也应记在俄国人的头上。1945年,由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秘密签署的臭名昭著的《雅尔塔协定》,公然背着中国,出卖中国利益。《雅尔塔协定》第一条就是将中国神圣领土外蒙古的独立状态合法化。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截止1945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总数约为152万平方公里,这里尚不包括俄国一手搞定的使外蒙古脱离中国的罪行。八、策略

1.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今日俄罗斯最高统帅的态度

普京说“俄罗斯地大物博,但俄罗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只有战争”,“我们的外交官在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时候,不是外交官,是角斗士”、“我们的经济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没有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再强大的经济又有什么用?”

一向对外彪悍的俄罗斯民众这样说——“在谁手里丢掉领土谁下台”。

2.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中国最高领导的态度《尼布楚条约》签订后1702年(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大帝对俄国政府为交涉恢复中俄之间的贸易而派来的特使说:“朕始终欲与贵国皇帝陛下保持巩固之和平。且我两国岂有必争之理乎?……两国皆有许多土地,战争究于两国有何利益?”

慈禧太后有传世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至今仍在发扬光大,盛世割地,这也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的恶俗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

对于领土争端,当世中国民间的态度消极,人们的感觉大多是“这个国家本不是我的”,大多数人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似乎心里承受能力空前强大,这一点是最为可怕且可悲的。

3.俄罗斯为什么不吞并蒙古而是要坚持其独立

除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条件限制,似乎还可以这么认为:外蒙古就是阻挡日后必然强大的俄罗斯邻国——中国的天然屏障,可以将之当作俄罗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缓冲地带。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老沙皇还是斯大林,都具备一眼望千年的战略眼光。

我们在国家领土问题上如果也想具有一眼望千年的战略眼光。需要我们几代人进行不懈的努力!

4.俄罗斯的土地国家品牌战略总结

1853—1856年,为向地中海突破,俄国与英法土之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割地求和。尼古拉一世成为俄罗斯帝国第一个割让土地的沙皇,最后的结局是羞愤难当而自杀。

俄罗斯在更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从1949年到1959年这十年间,号称是中国的“老大哥”。这只强壮彪悍北极熊,死死地抓住自己手里的肉,贪婪地盯着兄弟碗里的肉,当兄弟稍稍不注意时,一把将兄弟的肉抢过来,并软硬兼施地迫使兄弟和自己签订合同,违心地承认这恃强势而抢去的肉永远是他的。

5.日本为殉国者的品牌战略

日本本土:“靖国神社”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最初的教义通过祭祀来安抚亡魂,以免给国人带来灾难。但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这个祭祀之地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一个重要地方,而且因为战后日本历届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及其人民的感情,引起了广大的受害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客通过种种伎俩说服美国将靖国神社保留下来,成为日本拒不承认侵略历史,凭吊二战战犯的一个场所,成为召唤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6.远征军缅甸祭奠(摘自果老博客原创)

在中国长期笼罩在反对日本的大环境里,大量丑化日本军人的战争片和书籍熏陶下,我一直有日本鬼子的深刻印象,前几年去缅甸观光,很多地方都建有日军阵亡纪念塔,并且有些并非日本官方修建的,而是当地人民间自发修建的,我问过一个缅甸人:“你们为啥给侵略者造纪念塔?”,这个缅甸人反问我:“难道我们要给殖民我们的英国人和他们的帮凶中国人建塔吗?”,他所言的英国人帮凶就是我们的缅甸远征军,事实上在缅甸我们的二战远征军尸骨没有人去管,而到处都是当地人自发收捡后为日军修建的纪念塔,有些是当地平民建的,有些是当地寺庙建的,有些是战后日本恢复经济后日本官方或民间财团建的,总之当地数量最多的军人纪念塔并不是缅甸军人纪念塔,当地数量最多的军人纪念塔就是日本军人的纪念塔。

7.密支那中国军人墓地现状(摘自戈叔亚的在缅甸的中国抗日将士墓地的现状)

从2002年开始,我先后四次前往密支那考察抗战的作战历史。

密支那是缅甸第三大城市,这座曾经英国殖民者洋楼密布、充满浪漫情调的城市被战火夷为平地。为了防止日军狙击手的藏匿,盟军炸平了市中心所有齐腰高的残垣断壁甚至是每一根电线杆和大树。如今,散落在伊洛瓦底江西畔的密支那仍然没有高大建筑,街道两边茂密的阔叶树像大型的遮阳伞将这座城市淹没,四周是广袤的原始森林。当年美军GMC卡车和Willys吉普车仍然在四处奔跑;战斗最激烈的密支那火车站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战后日本人修建的“慰灵碑”、“慰灵塔”随处可见,城郊有“日本人墓地”,城北江边日军最后被消灭的所谓“玉碎地”原址上,日本人建造了“慰灵牌位”和一尊巨大的睡佛庙宇。而中国远征军和美军墓地却荡然无存……

战后日本人在密支那郊区某地建立了一个比较大的日军阵亡将士的墓地,这个墓地的名字叫做“日本人墓地”。具体在什么地方我没有去。另外在城北江边日本密支那守备队最后被打死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卧佛寺,里面有一个“招魂碑”,然后在一间小房子里面还摆放着部分战死的官兵的灵位。这里我估计是日本最后的阵地。而在这里不远的伊洛瓦底江边,还有两个日本军人的墓碑。

另外,在密支市区重要的十字路口,日本人为当地建立了一些钟塔,有的钟塔上就写着“招魂塔”。

其中一个“招魂塔”下面住着一位开着修车行的中国华人陈国胜先生,他说日本人在建立这个“招魂塔”的时间大约是1970-1980年。他们还认为陈先生家门前的一棵树“挡住”了他们的“风水”,请人来说情希望陈先生把树砍掉。我和晏先生经过仔细对照地图,发现这里是中国作战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八角亭”!看来日本人建立这些纪念物也是选择在作战激烈的地方。

8.日本的国家品牌战略

在纪念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时,日本人把为国家效忠的将士不分党派,也不分阶层,只要他们是为国家而战死,就纪念和凭吊这些人,并在后世子孙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哪怕是歪曲历史哪怕是甲级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