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应试题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20:20:33

点击下载

作者:裴建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应试题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应试题解试读:

前言

本书是为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统一鉴定考试提供的考试辅导书。依据最新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以下简称《教程》)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版)(以下简称《基础知识》),应广大培训学校和考生的要求,根据最新考试大纲、考试要求,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按照《基础知识》分别设计了各章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参考答案;第二部分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理论知识,按照《教程》分别设计了各章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专业技能题和参考答案。所有参考答案后均对应《基础知识》和《教程》相应页码,便于考生复习备考。书后附有两套模拟真题供练习使用,并附答题卡。书后在还收录了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培训大纲。

本书实用性、针对性强,是应试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同时还适合在校大学生考试复习使用。借助本书,考生可以大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便于考生复习,本书对专业技能题的题目和“答”字进行了清晰的加黑标识,使考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题目和答案,便于识记掌握。

本书由裴建国主编,具体分工如下:基础知识部分由潘继革、季晓煜编写;理论知识部分第一章由裴建国编写,第二章由惠文平、潘继革编写,第三、六章由张钧、邓晓辉编写,第四、五章由裴培、季晓煜编写;最后由裴建国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向为此书提出宝贵意见的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咨询电话:(010)51859488  邮箱:jgopw27@163.com编者

第一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A)劳动经济学(B)劳动力(C)劳动资源(D)劳动能力

2.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  )”资料。(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

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  )稀缺性。(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

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  )。(A)劳动结果(B)支付能力(C)支付手段(D)劳动能力

5.一定社会发展阶段能够拥有的(  )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A)劳动能力(B)劳动手段(C)劳动量(D)劳动资料

6.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被定义为(  )。(A)劳动资源的稀缺性(B)消费资源的稀缺性(C)消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D)资源的稀缺性

7.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  )的差额部分。(A)生产费用(B)总费用(C)原材料费用(D)人工费用

8.个人追求的目标是(  )。(A)收益最大化(B)效用最大化(C)可支配收入最大化(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

9.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的基本假设。(A)市场经济(B)经济行为(C)经济决策(D)经济分析

10.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调节资源的配置(B)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1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

12.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  )。(A)劳动工资率(B)劳动市场的供求矛盾(C)劳动资源的配置(D)劳动力调配

13.从(  )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A)生产要素(B)服务要素(C)使用成本要素(D)收入

14.(  )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运行规律。(A)实证研究方法(B)规范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观察研究方法

15.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C)是什么(D)实在

16.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  )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C)是什么(D)实在

17.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把规范研究方法和(  )结合起来运用。(A)实践研究方法(B)客观研究方法(C)实证研究方法(D)实现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1.A,1

2.B,1

3.D,1

4.B,1

5.C,1

6.D,1

7.B,2

8.B,2

9.D,2

10.B,3

11.B,3

12.C,3

13.D,3

14.A,3

15.C,3

16.A,4

17.C,5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包括(  )。(A)劳动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B)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2.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  )的稀缺性。(A)支付能力(B)生产结果(C)生产力(D)支付手段(E)劳动结果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A)暂时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消费劳动资源支付能力的稀缺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  )。(A)企业(B)供给者(C)个人(D)需求者(E)政府

5.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  )。(A)如果“总收入减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B)如果“总收入减总费用的差额”是负值,则越小越好(C)利润最大化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D)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的变化(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入的变化

6.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  )。(A)研究(B)分析(C)预测(D)执行(E)总结

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的稀缺(C)劳动力需求(D)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E)劳动力要素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观察法(B)文献研究法(C)定量分析法(D)实证研究方法(E)规范研究方法

9.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

10.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A)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B)研究现象自身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C)研究自身认识客观的规律(D)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E)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是(  )。(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提出理论的设想(E)验证

12.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场,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需要(  )等方法、知识和分析工具。(A)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B)市场非均衡分析(C)静态分析方法(D)动态分析方法(E)逻辑学、数学、统计学

13.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  )。(A)信息障碍(B)体制障碍(C)市场缺陷(D)管理障碍(E)物价障碍

14.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  )的全部人口。(A)能从事劳动(B)具有劳动能力与要求(C)在一定的年龄之内(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E)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考答案

1.ABC,1

2.AD,1

3.BCDE,1

4.AC,2

5.AB,2

6.BC,2

7.ACD,3

8.DE,3

9.AB,3

10.ADE,4

11.ABCE,4

12.ABCDE,4 13.ABC,4~5 14.BCD,5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等于劳动力除以(  )。(A)总人口(B)总劳动力(C)可能劳动力(D)有能力劳动者

2.(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提供的劳动时间。(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总量(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  )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4.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  )。(A)供给无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

5.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量(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

6.(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A)劳动力参与率(B)劳动力周期(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供给

7.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A)E<0S(B)E>0S(C)E<1S(D)E>1S

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1S(B)E<1S(C)E>2S(D)E<0S

9.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A)E<0S(B)E>2S(C)E<1S(D)E>1S

10.下图关于劳动力需求曲线中,(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相对于工资变动富有弹性。(A)a(B)b(C)c(D)d

11.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1S(B)E<1S(C)E>0S(D)E<0S

12.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表示为(  )。s(A)(∆S/S)/(∆W/W)(B)(∆W/W)/(∆S/S)(C)(∆W/S)/(∆S/W)(D)(∆S/W)/(∆W/S)

13.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A)附加性劳动力假说(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C)二级劳动力参与假说(D)三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1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表示为(  )。d(A)(∆W/∆D)/(W/D)(B)(∆D/∆W)/(D/W)(C)(∆W/W)/(∆D/D)(D)(∆D/D)/(∆W/W)

15.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

16.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  )。(A)E>0d(B)E<0d(C)E>1d(D)E>1d

17.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  )。(A)E>2d(B)E<2d(C)E>1d(D)E<1d

18.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0d(B)E<0d(C)E>1d(D)E<1d

19.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2d(B)E<2d(C)E>1d(D)E<1d

20.单位需求弹性可表示为(  )。(A)E=1d(B)E>1d(C)E<1d(D)E=0d

21.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  )。(A)∆L/∆Q(B)∆Q/∆L(C)Q/L(D)L/Q

22.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A)AP递减(B)AP递增(C)MP递减(D)MP为负值

23.AP与MP的交点为(  )的最大值。(A)总产量TP(B)平均产量AP(C)边际产量MP(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

2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 R P=V M P(B)M R P=M P(C)VMP=MP(D)MP=MC

25.当(  )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0(B)MP=0(C)AP>MP(D)AP

26.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  )。(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产品(C)边际产品收益(D)边际产品出售

27.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  )。(A)劳动关系(B)雇佣关系(C)经济关系(D)劳动交换关系

28.(  )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A)劳动要素(B)狭义的(C)劳动关系(D)劳动机制

29.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  )构成。(A)客体(B)雇佣关系(C)两极(D)主体

30.劳动力市场的(  )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A)本质属性(B)本质特定(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

31.在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中,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R·韦恩·蒙迪(B)A·马歇尔(C)雷蒙德(D)希克斯

3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L·瓦尔拉参考答案

1.A,5

2.A,5

3.C,5

4.B,6

5.C,6

6.C,7

7.D,6

8.B,6

9.C,6

10.C,9

11.A,6

12.A,6

13.A,7

14.D,8

15.C,8

16.C,9

17.D,9

18.C,9

19.D,9

20.A,9

21.B,10

22.B,10

23.B,10

24.A,11

25.B,10

26.B,11

27.C,11

28.B,11

29.C,11

30.A,12

31.B,12

32.D,12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  )。(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E)供给缺乏弹性

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出生率下降(D)科学技术进步(E)经济结构升级

3.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我国在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  )。(A)一级劳动人(B)二级劳动人(C)三级劳动人(D)四级劳动人(E)五级劳动人

5.下图中对劳动力需求弹性描述正确的是(  )。(A)A,需求无弹性(B)B,需求有无限弹性(C)C,单位需求弹性(D)E,需求富有弹性(E)F,需求缺乏弹性

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3个阶段:(  )。(A)MP递减阶段(B)AP递增阶段(C)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D)总产量绝对增加阶段(E)总产量不变阶段

7.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

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B)VMP=MP·P(C)MC=W(D)MP=W(E)VMP=MC

9.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  )。(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E)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10.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表现为(  )。(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B)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D)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交换的途径,实现生产要素的分配(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11.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是(  )。(A)两者均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B)局部均衡分析单个市场的实现与变动(C)两者均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D)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关系(E)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

1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包括(  )。(A)充分就业(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C)体现工资差异(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E)增大工资总额

13.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  )的状态。(A)力量悬殊(B)力量相当(C)相对稳定(D)不再变动(E)经济均衡

14.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的比重(B)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体人口的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

15.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的内容包括(  )。(A)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B)人口年龄结构组合的供给影响(C)人口城乡结构(D)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E)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参考答案

1.ABCDE,6

2.ABCD,6

3.ABE,6

4.AB,7

5.ABCDE,8~9

6.AB,10

7.ACE,10

8.ABCE,11

9.ABCD,12

10.ABE,12

11.BE,12

12.ABD,13

13.BCD,12

14.BC,13

15.ACDE,13~14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  )形成的理论。(A)商品均衡(B)均衡产量(C)商品构成(D)商品价格

2.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  )在所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A)A·马歇尔(B)亨利·明茨伯格(C)斯迪克兰(D)汤姆森

3.(  )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A)劳动要素(B)生产要素(C)服务要素(D)管理要素

4.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5.计时工资中,工资标准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等于(  )。(A)时间有效工资(B)支付工资(C)货币工资(D)应得工资

6.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是:货币=(  )。(A)计件工资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B)计件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生产当日数量

7.(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A)总需求(B)总需求价格(C)总供给(D)总供给价格

8.总供给等于(  )。(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入参考答案

1.D,14

2.A,15

3.B,15

4.B,16

5.C,16

6.C,16

7.C,18

8.A,19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所谓工资,就是(  )。(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C)由需求价格决定的价格(D)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2.福利的支付方式包括(  )。(A)各类保险(B)免费的工作餐(C)优惠的商品(D)失业保险(E)折价的商品

3.所谓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A)小时工资率(B)日工资率(C)基本工资(D)加班工资(E)节日加班费

4.生产要素分为(  )四类。(A)土地(B)资源(C)劳动(D)资本(E)企业家才能

5.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工资所得。它受到(  )因素影响。(A)劳动价格(B)货币工资率(C)工作时间长度(D)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E)工资率的计量方法

6.就业包含三层含义:(  )。(A)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参加某种劳动(B)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C)所参加的劳动对社会有益(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E)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

7.以下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8.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E)公平性

9.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  )。(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

10.福利以实物支付的主要原因是(  )。(A)实物支付变相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C)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D)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E)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参考答案

1.AB,15

2.ABCDE,1 7

3.AB,1 5

4.ACDE,15

5.BCD,15

6.ABCDE,1 8

7.AB,1 6

8.ABCD,17

9.BC,17

10.BCD,17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总需求=总供给需求+总消费需求(B)总需求=服务需求+投资需求(C)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D)总需求=产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2.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3.失业率=(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4.(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B)气候的变化(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总需求不足

5.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统称为(  )。(A)季节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性失业(D)需求不足性失业

6.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  )。(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存在长期失业者

7.下列定义说法中判断错误的是(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是劳动关系双方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8.(  )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收入政策(D)宏观经济政策

9.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三个制度结构受到(  )的保护。(A)宪法(B)劳动法(C)法律(D)国务院条例

1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D)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1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就业与收入宏观调控中属于(  )。(A)收入政策(B)货币政策(C)财政政策(D)货币紧缩政策

1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

13.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B)小于0.2(C)大于0.4(D)小于0

14.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  )。(A)0~1(B)0~2(C)0.2(D)0.2~0.4参考答案

1.C,19

2.C,20

3.C,21

4.D,21

5.D,21

6.A,22

7.A,23~24

8.A,24

9.C,24

10.C,25

11.B,25

12.B,26

13.B,26

14.D,26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的优势包括(  )。(A)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B)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C)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E)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

2.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消费+储蓄(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总供给(E)消费+投资

3.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  )。(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

4.失业的类型包括(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

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  )失业。(A)摩擦性(B)技术性(C)结构性(D)季节性(E)需求不足性

6.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

7.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A)就业人数(B)失业率(C)失业人数(D)平均劳动时间(E)失业持续期

8.失业的度量公式是(  )。(A)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B)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C)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就业人数×100%(D)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能力人数×100%(E)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100%

9.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方法是(  )。(A)只能依赖市场以外的力量使失衡的市场均衡(B)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C)只能依靠政府的宏观调节(D)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进行调节(E)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10.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的相互转换会发生六种变换:(  )。(A)就业状态→失业状态(B)就业状态→非劳动力(C)失业状态→就业状态(D)失业状态→非劳动力(E)非劳动力→就业状态,非劳动力→失业状态

11.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包括(  )负面影响。(A)物质的(B)家庭的(C)社会的(D)安全的(E)精神的

12.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实现(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商品出口的增长

13.政府支出包括(  )。(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

14.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  )。(A)国防用品(B)公共管理服务(C)公共工程项目(D)政府雇员的薪金报酬(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

15.转移支付包括(  )等方面的支出。(A)社会保险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老年救济(E)某些补贴

16.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

17.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

1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

19.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  )。(A)调节利率(B)增减政府税收(C)增减预算支出水平(D)调节收入(E)调节法定准备金库

20.财政政策因其目标不同,可分为(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C)降低税率(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E)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A)降低税率(B)免税(C)扩大政府购买(D)退税(E)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22.广义的收入政策(  )。(A)包括宏观调控(B)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C)仅仅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D)主要措施包括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E)即社会收入分配政策

23.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C)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4.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A)公开市场业务(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25.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措施和作用有(  )。(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

26.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包括(  )。(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

27.收入平等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D)对失业者,特别是其中的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参考答案

1.ABCDE,1 8

2.ABDE,1 9

3.ABCDE

4.ABCD,20

5.ABCD,20

6.CD,21

7.BE,21

8.AB,21

9.BE,21

10.ABCDE,22

11.ABCE,23

12.ACD,23

13.BD,23

14.ABCDE,23

15.ABCE,23

16.BDE,23~24

17.ACE,24

18.ACE,24

19.BC,24

20.AD,24

2 1.ABCDE,2

2 2.AB E,2 5

23.ACE,25

24.ADE,25

25.ABCD,25

26.ABCD,27

27.ABCDE,27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我国早期对劳动法的定义是(  )。(A)劳动法是规范法(B)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C)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依据(D)劳动法是国家大法的一种

2.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  )法律。(A)核心(B)基本(C)规范(D)依据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范(B)指导思想(C)基本准则(D)基本原则

4.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  )。(A)权威性(B)指导性(C)稳定性(D)唯一性

5.以下所述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作用的是(  )。(A)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B)对劳动法有指导性的作用(C)指导劳动法的实施(D)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

6.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保障报酬权(B)保障物质帮助权(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D)保障休息休假权

7.(  )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8.章先生在某企业工作有10年以上的工龄,该企业向章先生发出了一个解聘书,并没有说明解聘的原因。如果按照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该企业违背了劳动法提出的(  )权。(A)基本保护(B)全面保护(C)优先保护(D)劳动就业

9.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

10.(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

12.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A)规范企业的行为(B)规范劳动者行为(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规范劳动力市场

13.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社会性和(  )。(A)规范性(B)保障性(C)互济性,补偿性(D)抗风险性

14.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

15.(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16.(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劳动规章(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宪法

1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劳动法规(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

18.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

19.劳动法律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

20.(  )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2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B)宪法(C)劳动法律(D)劳动规章

22.在劳动争议中,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  )解释。(A)司法(B)行政(C)法律(D)问题

23.(  )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24.(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

25.(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

26.(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27.(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

28.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特点和(  )构成的。(A)内容(B)要求(C)标准(D)规则

29.(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30.正常情况下,每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A)34小时(B)36小时(C)38小时(D)40小时

31.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A)劳动争议处理法(B)工资法(C)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D)工作时间法

32.(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33.(  )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A)促进就业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工作用工制度(D)职业培训制度

34.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

35.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内容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  )的实施状况。(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规范(C)劳动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体系参考答案

1.B,28

2.A,28

3.C,28

4.D,29

5.B,29

6.C,30

7.B,30

8.C,30~31

9.C,30

10.B,31

11.D,31

12.C,31

13.C,32

14.A,32

15.A,33

16.C,33

17.D,34

18.C,33

19.D,33

20.B,34

21.D,34

22.A,35

23.A,35

24.A,35

25.D,36

26.C,36

27.A,36

28.A,36

29.B,37

30.B,37

31.A,39表2-1 32.D,37

33.D,37

34.A,38

35.B,38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高于后者(B)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小于后者(C)前者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低于后者(D)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E)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2.我国法学界关于劳动法定义的表述是(  )。(A)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B)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劳动法是法律的一种亚学科(D)劳动法是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E)研究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  )。(A)是劳动法律部门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B)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C)有着高度的稳定性(D)高度的权威性(E)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A)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除(B)指导劳动法的实施(C)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D)可以直接适用(E)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5.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  )。(A)平等就业权(B)基本保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保护(E)优先保护

6.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  )。(A)平等的劳动就业权(B)劳动报酬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

7.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物质帮助权原则(B)适用性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灵活性原则(E)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8.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  )。(A)平等就业权(B)自由择业权(C)劳动报酬权(D)生理间歇权(E)劳动自由权

9.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  )。(A)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B)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C)劳动权益(D)基本劳动权益(E)职业发展权益

10.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体现在(  )。(A)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C)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D)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E)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

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  )。(A)雇主协会(B)政府(C)企业员工(D)工会(E)行业协会

12.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是(  )。(A)是指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B)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C)立法本身并不是法的目的、法的实施(D)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E)是法的表现形式

13.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包括(  )。(A)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E)地方性劳动法规

14.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具有的特征是(  )。(A)大众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待遇性

15.劳动法律中所提到的关键词是(  )。(A)调整劳动关系(B)基本准则(C)最低标准(D)强制规范(E)单方面的强制力

16.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  )。(A)劳动法律(B)正式解释(C)地方性劳动法规(D)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E)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17.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

18.为了贯彻执行劳动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行为解释包括(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B)《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C)《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D)《关于特有工种不是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复函》(E)《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19.我国在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多采用了(  )正式解释权。(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律师解释(E)公民个人解释

20.劳动(雇用)合同是(  )双方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用人单位(B)雇员(C)劳动者(D)雇主(E)义务

21.劳动法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  )。(A)劳动关系(B)劳动法律事件(C)劳动标准(D)劳动监督检查(E)社会保险

22.劳动法的体系包括(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C)劳动标准和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工会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23.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

24.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  )。(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25.劳动法体系的构成包括(  )。(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D)劳动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

26.劳动关系法的构成包括(  )。(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D)职工民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

27.劳动标准法的构成包括(  )。(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D)工资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28.劳动保障法的构成包括(  )。(A)促进就业法(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参考答案

1.CD,29

2.ABD,28

3.ABCD,29

4.ABC,29

5.BDE,30

6.ABCDE,30

7.ACE,30~31 8.AB,30

9.AB,30

10.ABCDE,31

11.ABD,31

12.ABE,32

13.ABCDE,33~36 14.BCD,32

15.BCDE,33

16.ABCDE,33~34

17.ABC,34

18.BCDE,34~35

19.ABC,34

20.BD,35

21.CDE,37~38

22.ABCDE,37~3823.ABCDE,3824.ABCDE,38

25.ABCD,39表2-1 26.ABCDE,39表2-1 27.CDE,39表2-1

28.ABCD,39表2-1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

2.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为其条件的。(A)合并(B)具备(C)分离(D)完整

3.(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

4.适合调整劳务关系的法律是(  )。(A)刑法(B)民法(C)劳动法(D)各地行政法规

5.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

6.(  )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关系(D)法律渊源

7.(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

8.(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

9.(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

10.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1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劳动关系的(  )。(A)法律效力(B)法律规范(C)法律(D)法律形式

12.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  )。(A)劳动能力(B)劳动行为能力(C)行为能力(D)享有权利

13.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

14.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采用(  )。(A)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B)劳动争议处理制度(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D)劳动法的制约制度

15.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

1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  )。(A)条件(B)方法(C)规则(D)客体

17.(  )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

18.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

19.劳动法中规定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  )的未成年人。(A)16周岁以下(B)18周岁以下(C)16~18周岁(D)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

20.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

21.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

22.(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

23.(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参考答案

1.A,39

2.C,39

3.A,40

4.C,39

5.B,40

6.C,40

7.B,40

8.C,40

9.D,41

10.A,41

11.D,41

12.C,42

13.D,42

14.C,38

15.A,42

16.D,42

17.A,43

18.C,43

19.C,43

20.B,43

21.D,44

22.A,44

23.D,44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岗前培训法律关系(E)保障安全生产法律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是(  )。(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劳动法律关系提供了劳动法律的当事人行为模式标准及其行为准则(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D)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E)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3.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  )。(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

4.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  )。(A)主体(B)内容(C)客体(D)出发点(E)归宿

5.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是(  )。(A)对等关系(B)权力主体(C)义务主体(D)互为对价关系(E)雇佣关系

6.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企业(B)个体经济组织(C)国家机关(D)事业组织(E)部队

7.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E)丧失行为能力人

8.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  )。(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

9.劳动法律行为包括(  )。(A)合法行为(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

10.具备用工权利和用工行为能力的机构包括(  )。(A)企业(B)个体经济组织(C)国家机关(D)事业组织(E)社会团体

1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  )。(A)双务关系(B)互为关系(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D)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义务(E)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用工义务

1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体现在(  )。(A)依法享有劳动权利的资格(B)依法享有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C)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的资格(D)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履行劳动义务的资格(E)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用工义务

13.无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招聘的单位有(  )。(A)文娱单位(B)体育单位(C)特种工艺单位(D)企业(E)特殊手工艺单位

14.劳动法律事实表现为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  )。(A)产生(B)变更(C)消灭(D)实施(E)争议

15.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应符合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必须包含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意图(B)必须完整地、合乎有关规定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C)必须完整地、合乎规范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D)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达于外部(E)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要求表达于外部

16.劳动法律事件包括(  )。(A)企业破产(B)劳动者伤残(C)死亡(D)战争(E)地震

17.劳动法律行为是指(  )的活动。(A)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C)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和消灭(D)具有一定法律后果(E)具有一定法律责任参考答案

1.ABC,40

2.ACDE,41~42

3.DE,42

4.ABC,42

5.BCD,42

6.ABCD,42

7.ABC,43

8.AB,43

9.ABCDE,44

10.ABCDE,43

11.CD,43

12.ABCD,43

13.ABC,43

14.ABCD,44

15.ABE,44

16.ABCD,44

17.ABCD,44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  )的谋划与方略。(A)总体性和长远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

2.(  )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A)企业规划(B)企业策略(C)企业环境(D)企业战略

3.按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将企业经营环境分为(  )种。(A)1(B)2(C)3(D)4

4.现代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调研主要方法不包括(  )。(A)获取口头信息(B)获取书面信息(C)专题性调研(D)方案性调研

5.面对不断变化着的(  ),企业领导者必须科学地分析改变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及时制定对策,采取相应措施。(A)外部因素(B)内部因素(C)环境因素(D)政治因素

6.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  ),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

7.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和(  )。(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B)顾客消费能力分析(C)顾客选择动机分析(D)顾客心理分析

8.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B)市场商品消费结构分析(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分析(D)企业产品消费群体分析

9.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不包括(  )。(A)经济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结构(D)社会文化环境

10.(  )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

11.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以及竞争优势分析体现的是(  )。(A)战略意图分析(B)内部管理分析(C)内部条件分析(D)战略目标分析

12.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性(D)相对性和暂时性

13.(  )是指企业不具备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A)资源优势(B)资源管理(C)资源缺陷(D)资源稀缺

14.(  )是指企业将其资源进行组合、归集、整合形成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种技能。(A)生产(B)能力(C)管理(D)战略

15.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按照产品生产的价值形成产品和创造过程——价值链,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分成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  )。(A)生产加工(B)销售渠道(C)售后服务(D)支持活动

16.企业在(  )的过程中,应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A)基础分析(B)管理分析(C)人力资源分析(D)能力分析

17.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在企业的各种(  )上。(A)内部条件(B)外部条件(C)资源和能力(D)优势和劣势

18.(  )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A)采购管理(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D)技术开发

19.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  )战略。(A)扭转型(B)增长型(C)防御型(D)多种经营型

20.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持久原则

21.企业通过“借壳”、“买壳”方式上市的公司必然存在(  )。(A)战略策略(B)资产互换(C)战略互换(D)战略发展

22.竞争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  )内容。(A)永恒(B)核心(C)优势(D)中心

23.(  )的途径主要有实现规模经济、应用专利技术、改善原材料以及其他方式。(A)降低成本战略(B)低成本战略(C)低成本原则(D)企业降低成本

24.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

25.(  )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A)新兴(B)成熟(C)衰退(D)稳定

26.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  )、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

27.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  )。(A)主体(B)客体(C)内容(D)重点

28.(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A)实际成效(B)绩效评价(C)战略评价标准(D)纠偏行动

29.战略控制的方法不包括(  )。(A)事前控制(B)事中控制(C)事后控制(D)事后总结控制参考答案

1.A,45

2.D,45

3.D,46

4.D,46

5.C,46

6.D,47

7.A,48

8.B,48

9.C,49

10.C,49

11.C,50

12.B,50

13.C,50

14.B,51

15.D,51

16.D,51

17.C,52

18.B,51

19.A,53

20.B,57~58

21.B,56

22.B,57

23.D,57

24.C,58

25.B,58

26.A,59

27.A,60

28.C,61

29.D,61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企业战略具有(  )特征。(A)全局性(B)系统性(C)长远性(D)风险性(E)抗争性

2.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  )之间的动态平衡。(A)内部环境(B)外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

3.企业环境包括(  )。(A)行业、市场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D)法律环境(E)技术环境

4.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  )。(A)获取口头信息(B)获取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测(D)获取电话信息(E)专题性调研

5.现有竞争手段分析包括(  )。(A)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B)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C)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D)固定成本的高低(E)行业成长过剩

6.潜在竞争对手分析中进入障碍包括(  )。(A)产品差异化(B)规模经济(C)绝对成本优势(D)进入分销渠道(E)资本需求

7.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是指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  )等各因素的集合。(A)政治(B)经济(C)法律(D)技术(E)文化

8.经济结构的内容一般包括(  )。(A)产业结构(B)交换结构(C)技术结构(D)消费结构(E)分配结构

9.企业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包括(  )。(A)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B)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C)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D)顾客力量的分析(E)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10.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收入分配政策(D)产业优化政策(E)产业政策

11.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很大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包括(  )。(A)风俗习惯(B)伦理道德(C)行为准则(D)价值观念(E)价值标准

12.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中的经济环境包括(  )。(A)经济体制(B)经济形势(C)经济结构(D)经济政策(E)经济发展

13.企业资源分析包括有(  )。(A)人力资源状况(B)财务资源状况(C)技术资源状况(D)管理资源状况(E)无形资产状况

14.企业能力分析方法包括(  )。(A)纵向分析(B)横向分析(C)管理分析(D)生产分析(E)财务分析

15.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成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可细分为(  )。(A)生产加工(B)成品储运(C)市场营销(D)售后服务(E)技术开发

16.分析企业能力的主要标准是(  )。(A)生产能力(B)生产效率(C)效率(D)生产要素(E)效果

17.企业能力效率分析主要包括(  )。(A)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B)生产率,即单位要素的产出(C)工艺设计水平(D)产品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E)产能的利用程度

18.关于SWOT分析方法解释正确的是(  )。(A)S是指企业内部优势(B)W是指企业内部劣势(C)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D)T指外部环境的干扰(E)T是指外部环境的威胁

19.SWOT分析图中,共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象限,它们代表的是(  )。(A)增长战略(B)扭转战略(C)防御战略(D)多种经营战略(E)减少危机战略

20.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可通过(  )实现其战略目的。(A)把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向新的市场领域扩展(B)提高原有分销渠道的能力(C)加大广告投入以吸引新的消费者(D)采取价格手段挤占竞争对手的地盘(E)填补产品系列或者增加新的品种

21.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原料生产的成本、质量和数量(B)把供应商的利润转化成自己的利润(C)控制产品的分销渠道,减少产品的库存积压(D)获取价值链重组的利益(E)扩大企业在特定市场和行业内的规模和竞争力

22.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缺点是(  )。(A)企业资本投入减少(B)企业资本投入增加(C)横向管理难度加大(D)纵向生产能力难以平衡(E)自制原料或自行销售的效率往往低于专业公司

23.企业在战略措施中采用不相关多样化的目的是(  )。(A)进行不同行业的战略转移(B)利用无形资产带来乘数效应(C)利用不同的市场活动分散经营风险(D)培育新的增长机会(E)加强企业的灵活性

24.企业的总体战略包括(  )。(A)进入战略(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D)撤退战略(E)购并战略

25.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  )。(A)特许经营(B)分包和买断(C)管理层与杠杆收购(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26.企业采用稳定战略也有一定的风险,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三者之间就会失去平衡。(A)企业战略目标(B)企业战略措施(C)企业战略方法(D)企业外部环境(E)企业实力

27.低成本战略制定的原则是(  )。(A)领先原则(B)低成本原则(C)全过程低成本的原则(D)总成本最低的原则(E)持久原则

28.实施差异化的途径包括(  )。(A)扩大经营范围(B)开展技术开发活动(C)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D)特别的营销活动(E)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

29.以下属于差异化战略制定原则的是(  )。(A)效益原则(B)独特性原则(C)适当原则(D)有效原则(E)产品溢价原则

30.不同行业的战略分为(  )。(A)成长行业的战略(B)初创行业的战略(C)成熟行业的战略(D)衰退行业的战略(E)新兴行业的战略

31.成熟行业的战略制定对策是(  )。(A)合理定价(B)工艺创新(C)选择合适的买主(D)参与国际竞争(E)合理组合产品

32.在实施经营战略计划过程中,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具体包括(  )。(A)培养员工追求高绩效精神(B)改变员工价值观念(C)对不合理的组织机构要及时调整(D)通过奖罚机制实施惩罚措施(E)激励全体员工投身到实现战略目标的工作中去

33.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包括(  )。(A)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B)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C)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D)建立健全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E)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

34.企业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  )。(A)战略评价标准(B)实际成效(C)绩效评价(D)越过目标(E)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35.企业战略控制一般由(  )的活动组成。(A)制度战略评价标准(B)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C)进行计划标准与实际标准的对比分析(D)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E)实际执行偏离程度

36.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  )。(A)量本利分析法(B)边际收益分析法(C)线性规划法(D)微分法(E)经营安全状况分析法参考答案

1.ABCDE,45

2.BCD,45

3.ABCDE,45

4.ABE,46~47

5.ABCDE,47

6.ABCDE,48

7.ABCDE,49

8.ABCDE,49

9.ABCDE,4 7~4 8

1 0.ABC E,4 9

11.ABCDE,49

12.ABCD,49

13.ABCDE,50

14.ABE,51~52

15.ABCD,51

16.CE,52

17.ABCE,52

18.ABCE,52

19.ABCD,53

20.ABCDE,54

21.ABCDE,55

22.BCDE,55

23.ABCD,55

24.ABCD,54

25.ABCDE,56

26.ADE,56

27.ACDE,57

28.ABCDE,57

29.ACD,57~58

30.CDE,58~59

31.ABCDE,59

32.AE,60

33.ABCE,60

34.ABC,61

35.ABD,61

36.ACD,63~67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不属于健全的科学决策程序的是(  )。(A)确定决策目标(B)完成确定目标(C)探索可行方案(D)选优决策

2.(  )也称盈亏平衡分析法。(A)产品销售法(B)经营决策(C)量本利分析法(D)建立参数模型法

3.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寻找的方法有图解法和(  )法。(A)公式(B)替换(C)交换(D)平衡

4.(  )的主要问题是找出盈亏平衡点,寻找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公式法。(A)固定成本分析法(B)产量变动成本分析法(C)边际成本分析法(D)量本利分析法

5.在边际收益分析中,边际收益是销售收入与(  )的差额。(A)单位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变动成本(D)获得利润

6.经营安全率在(  ),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A)0~1(B)0~0.5(C)0~1.5(D)0~2

7.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  ),经营越(  )。(A)大,安全(B)大,危险(C)小,安全(D)小,危险

8.当经营安全率低于(  )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A)50%(B)40%(C)30%(D)20%

9.(  )=(方案Ⅱ的固定成本-方案Ⅰ的固定成本)/(方案Ⅰ的变动成本-方案Ⅱ的变动成本)。(A)临界销售量(B)临界销售额(C)临界销售成本(D)临界销售预测

10.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

11.(  )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A)悲观决策标准(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

1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是决策者对未来情况持乐观的态度,且又考虑到不利形势产生的影响,又称(  )准则。(A)华德决策(B)赫威斯(C)亚当斯(D)中庸

13.PDCA循环法是将①计划;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

14.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A)计划体系(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D)营销体系

15.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A)起步环节(B)中心环节(C)结束环节(D)中间环节

16.市场是(  )购买者和(  )购买者的总和。(A)显性,隐性(B)男性,女性(C)城市,农村(D)现实,潜在

17.按照(  )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D)活动范围和区域参考答案

1.B,63

2.C,63

3.A,64

4.D,64

5.C,65

6.A,66

7.A,66

8.D,66

9.A,67

10.C,68

11.A,69

12.B,69

13.A,71

14.C,73

15.B,74

16.D,74

17.C,74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  )。(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

2.量本利分析包括(  )。(A)量本利分析的原理(B)边际收益分析(C)经营安全状况分析(D)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E)量本利分析还可用于生产方法利润对比分析

3.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可用(  )来表示。(A)安全余额(B)销售额平衡点(C)经营安全率(D)销售额的差额(E)安全余额大小

4.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率收益值(B)决策点(C)方案枝(D)状态节点(E)概率枝

5.风险决策树的优点是(  )。(A)可以明确地比较决策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的优劣(B)对于某个方案有关的事件一目了然(C)可以表明每个方案实现的概率(D)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均能算出预期的收益(E)特别适合多级决策的分析

6.决策者可根据(  )标准和方法进行方案选择。(A)悲观决策标准(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E)机会均等标准

7.制订企业计划的原则是(  )。(A)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B)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C)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D)最大限度实现企业最大利益原则(E)长期计划为总目标的原则

8.企业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包括(  )。(A)滚动计划法(B)PDCA循环法(C)弹性的计划法(D)综合平衡法(E)实际计划编制法

9.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内容包括(  )。(A)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B)经营目标的实施(C)经营目标的控制(D)经营目标的整理(E)经营目标的确定

10.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  )步骤。(A)确定企业经营总目标并进行分析(B)确定企业经营总目标并进行分解(C)各分目标间进行协调平衡(D)各目标层次之间的平衡与协调(E)经营目标体系的整理和确定

11.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  )。(A)使决策目标具体化(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控制提供标准(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

12.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  )。(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富于参与性(D)强调自我控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参考答案

1.ABCDE,6 2~6 3

2.ABCD,6 3~6 7

3.AC,66

4.BCDE,68

5.ABCDE,68

6.ABCDE,6 9~7 0

7.ABC,7 0

8.ABD,71~72

9.ABC,73

10.BCE,73

11.ABC,70

12.ABCDE,72~73

第三节 市场营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市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卖方供给(B)具有某种需要的人(C)为满足某种需要的购买能力(D)为满足某种需要的购买欲望

2.(  )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A)服务市场(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

3.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D)社会消费

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

5.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要;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④①③②⑤

6.(  )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从供应商名单中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A)修正重购(B)直接重购(C)新购(D)间接重购

7.所谓(  ),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A)企业营销机会(B)企业竞争机会(C)企业优势机会(D)企业实践机会

8.所谓市场机会,就是未满足的(  )。(A)需求(B)需要(C)信息(D)机会

9.(  )就是未满足的需要。(A)营销机会(B)发现市场机会(C)市场机会(D)实践机会

10.市场细分是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分割成需要不同的(  )的分类过程。(A)细分市场(B)若干子市场(C)顾客需要市场(D)欲望差异市场

11.所谓(  ),就是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现有产品所处的位置和企业自身的条件,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A)市场定位(B)市场选定(C)市场目标(D)市场竞争

12.营销控制不包括(  )。(A)年度计划控制(B)盈利能力控制(C)效率和战略控制(D)效率与战术控制

13.(  )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A)产品组合(B)产品大类(C)产品项目(D)产品线

14.产品组合的(  )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A)宽度(B)长度(C)关联性(D)深度

15.(  )是指已获得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A)品牌名称(B)商标(C)品牌标志(D)记号

16.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  )。(A)改善产品策略(B)快速掠取策略(C)快速渗透策略(D)缓慢掠取策略

17.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  )。(A)提供咨询(B)协助选购(C)提供零件(D)提供资料

18.企业应当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决定采取什么策略,在何时退出市场,指的是(  )。(A)处于衰退期的产品(B)销售困难的产品(C)过时的产品(D)滞销的产品

19.以下关于目标收益率的公式正确的是(  )。(A)投资总额×目标收益率÷预期销售量(B)1÷投资回收期×100%(C)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D)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20.不属于新产品定价策略的是(  )。(A)高价定价策略(B)撇油定价策略(C)渗透定价策略(D)满意定价策略

21.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  )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者企业通过(  )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A)中间商,企业(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D)企业,中间商

22.渠道的(  )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长度(B)宽度(C)层次数目(D)多重性

23.企业(  )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能力(B)实力(C)服务能力(D)控制能力

24.(  ),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

25.(  )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参考答案

1.A,74

2.A,75

3.B,75

4.A,75

5.A,77

6.B,79

7.A,80

8.B,80

9.C,80

10.B,81

11.A,82

12.D,83~84

13.C,84

14.D,85

15.B,85

16.A,87

17.C,89

18.A,89

19.B,90

20.A,92

21.D,93

22.A,93

23.B,94

24.A,94

25.A,95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企业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确定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  )等。(A)市场营销研究(B)社会需求预测(C)新产品开发(D)物流(E)广告、售后服务

2.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  )的总和。(A)需求量(B)供给量(C)现实购买者需求(D)潜在购买者需求(E)竞争者

3.市场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  )和信息市场等。(A)商品市场(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

4.消费者购买决策也受到个人特性的影响,特别受其(  )的影响。(A)年龄(B)职业(C)经济状况(D)生活方式(E)个性及自我观念

5.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  )。(A)家庭(B)社会角色(C)参照群体(D)地位(E)习惯和偏好

6.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

7.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  )。(A)倡议者(B)影响者(C)决策者(D)购买者(E)使用者

8.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  )。(A)习惯性购买行为(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D)和谐的购买行为(E)复杂的购买行为

9.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可分为(  )。(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

10.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  )。(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B)需求具有派生性(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

11.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  )。(A)使用者(B)影响者(C)采购者(D)决定者(E)信息控制者

12.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E)个人因素

13.营销组合中所包含的可控变量分别是(  )。(A)产品(B)等级(C)价格(D)地点(E)促销

14.市场营销计划执行过程的步骤是(  )。(A)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B)建立组织结构(C)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D)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E)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15.产品策略包括(  )。(A)产品组合策略(B)品牌与商标策略(C)包装策略(D)产品生命周期(E)服务策略

16.包装策略主要有(  )。(A)相似包装策略(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

17.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  )。(A)改进和完善产品(B)开拓新的市场(C)增强销售渠道功效(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

18.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  )。(A)品质改良(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式样改良(E)附加产品改良

19.常见的定价方法包括(  )。(A)成本导向定价法(B)战略导向定价法(C)需求导向定价法(D)利润导向定价法(E)竞争导向定价法

20.竞争导向定价法的形式包括(  )。(A)随行就市定价法(B)密封投标定价法(C)竞争策略定价法(D)服务策略定价法(E)产品价格定位法

21.需求差别定价法通常有(  )形式。(A)以顾客为基础的差别定价(B)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差别定价(C)以空间为基础的需求定价(D)以时间为基础的差别定价(E)以产品为基础的差别定价

22.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  )。(A)数量折扣(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

23.心理定价策略包括(  )。(A)整数定价策略(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

24.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  )。(A)产品因素(B)市场因素(C)企业因素(D)国家法律约束因素(E)人为因素

25.企业选择中间商依据的条件包括(  )。(A)目标市场、地理位置(B)产品经营范围(C)促销措施、提供服务(D)运输和储存条件(E)财务状况、管理能力

26.企业促销策略包括(  )。(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0公共关系(E)宣传参考答案

1.ABCDE,74

2.CD,74

3.ABCDE,74

4.ABCDE,75

5.ABCD,75

6.ABCD,75~76

7.ABCDE,76

8.ABCE,76~77

9.BCD,77~78

10.ABCDE,78

11.ABCDE,78~79

12.BCDE,79

13.ACDE,82

14.ABCDE,83

15.ABCDE,84~89

16.ABCDE,86

17.ABCDE,87~88

18.ACDE,88

19.ACE,90~92

20.AB,91

21.ABDE,91

22.ABCDE,92

23.ABCDE,92~93

24.ABC,93

25.ABCDE,95

26.ABCE,95~96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 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认知能力测验成绩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0.10~0.20(B)0.20~0.30(C)0.20~0.40(D)0.10~0.15

2.心理学的第一定律是(  )。(A)个人差异(B)人有差异(C)性格差异(D)语言差异

3.(  )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A)性格与能力(B)能力与差异(C)能力与人格(D)智商与情商

4.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责任感与工作成绩有最强的正相关(  )。(A)≈0.1(B)≈0.2(C)≈0.3(D)≈0.4

5.(  )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A)认知(B)态度(C)智慧(D)谦虚

6.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  )。(A)富有挑战型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支持型的工作环境(D)合理的分工

7.(  )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A)工作成就(B)工作绩效(C)工作态度(D)工作满意度

8.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不包括(  )。(A)感情承诺(B)继续承诺(C)规范承诺(D)口头承诺

9.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  )。(A)科特(B)梅耶(C)阿伦(D)贝克尔

10.(  )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A)组织效率(B)组织承诺(C)工作绩效(D)工作分析

11.最早提出(  )的是贝克尔(H.S.Becker),他认为组织承诺是由于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员工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A)组织承诺(B)感情承诺(C)继续承诺(D)规范承诺

12.(  )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A)个体知觉(B)社会知觉(C)归因(D)群体知觉

13.(  )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

14.(  )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

15.(  )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印象

16.(  )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A)内因(B)外因(C)归因(D)知觉

17.(  )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A)归因(B)内因(C)外因(D)知觉

18.(  )包括行为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A)知觉(B)内因(C)外因(D)归因

19.(  )是指行为者的能力、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A)内因(B)外因(C)稳因(D)非稳因

20.导致行为或事件的相对不容易变化的因素,称为(  )。(A)稳定原因(B)人格、品质(C)工作难度(D)能力

21.(  )是指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知觉时,人们会不自觉在他们之间进行比对。(A)对比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印象

22.亚当斯的(  )认为对工作绩效和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的公平/不公平的程度。(A)分配公平理论(B)公平理论(C)组织公平理论(D)报酬分配理论

23.(  )是组织报酬体系和实施的第一原则。(A)适当激励(B)公平公正(C)效率优先(D)成本节约

24.(  )的研究直接与薪酬奖金设计有关。(A)程序公平理论(B)互动公平理论(C)公平理论(D)分配公平理论

25.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绩效薪资不包含(  )。(A)收益共享(B)收益升华(C)利润共享(D)员工持股

26.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  )。(A)赫兹伯格(B)亚当斯(C)莱文泽尔(D)弗洛姆

27.以下不具备有效的绩效薪资计划特点的是(  )。(A)有基本的最低工资(B)整个计划易于理解和计算(C)让员工参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D)员工都应对绩效与报酬充满信心

28.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  )。(A)弗洛姆(B)莱文泽尔(C)爱德华·桑代克(D)赫兹伯格

29.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弗罗姆(B)爱德华·桑代克(C)莱文泽尔(D)班杜拉

30.(  )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A)组织行为矫正(B)关键行为(C)干预行为(D)整合行为参考答案

1.B,97

2.B,97

3.C,98

4.C,98

5.B,99

6.D,100

7.D,100

8.D,101

9.D,101

10.B,101

11.A,101

12.B,102

13.C,102

14.A,102

15.D,103

16.C,103

17.B,103

18.C,103

19.C,103

20.A,103

21.A,103

22.B,106

23.B,106

24.C,107

25.B,108

26.D,108

27.D,109

28.C,109

29.D,111

30.A,111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心理学家关于五个核心的人格特质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应用,这五个核心的人格特质是指(  )。(A)情绪稳定性(B)外向(C)开放性(D)宜人性(E)责任感

2.个体差异表现在(  )等方面。(A)年龄、性别(B)身高、容貌(C)体能、能力(D)兴趣、态度(E)性格、动机

3.管理心理学中对员工的态度分为(  )。(A)态度的分析(B)工作满意度(C)组织承诺(D)兴趣满意度(E)行动的准备

4.员工满意度来源于(  )方面。(A)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B)融洽的人际关系(C)公平的报酬(D)富有挑战性的工作(E)支持型的工作环境

5.社会知觉的类型有(  )。(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D)对比效应(E)刻板印象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报酬的形式已不仅仅是指(  )等,而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把报酬视为员工所看重的任何东西。(A)工资(B)奖金(C)保险(D)福利(E)休假

7.组织承诺反映的是(  )。(A)员工的满意度(B)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C)通过组织承诺表达他们对组织信任(D)通过组织承诺表达他们对组织及其将来的成功和发展的关注(E)通过组织承诺要求的一种期望

8.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组织承诺综合研究提出了(  )三种形式的承诺。(A)感情承诺(B)信任承诺(C)公平与人际承诺(D)继续承诺(E)规范承诺

9.莱文泽尔提出了保证程序公平的(  )标准。(A)一致性规则(B)避免偏见规则(C)准确性和可修正规则(D)代表性规则(E)道德与伦理规则

10.满足亲和需要的行为包括(  )。(A)受到许多人的喜欢(B)成为团队的一分子(C)友好、合作地与同事一起工作(D)保持和谐关系,避免冲突(E)参加社交活动

11.满足安全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免受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威胁(B)比其他的竞争者更出色(C)避免任务或者决策失败的危险(D)免受疾病和残疾的威胁(E)避免受到伤害或处于危险的环境

12.满足成就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比竞争者更出色(B)能够控制他人和活动(C)实现或者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D)解决一个复杂问题(E)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

13.满足权利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B)控制他人和活动(C)占据一个高于别人的权威性的位置(D)对资源进行控制(E)战胜对手或敌人

14.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可以是(  )。(A)为合适的公司工作,并拥有合适的职位(B)拥有舒适的轿车(C)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D)具有执行官的特权(E)薪酬为最高一等

15.现代组织除了提供工资、福利和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外,还应提供(  )。(A)更能发挥员工能力的任务(B)把工作责任交给员工(C)进行授权以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认可(D)进行授权以表示尊重他们(E)简单易做的工作

16.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要求(  )。(A)分配公平(B)程序公平(C)互动公平(D)法律公平(E)组织公平

17.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绩效薪资包括(  )等。(A)收益共享(B)奖金共享(C)利润共享(D)加薪共享(E)员工持股

18.有效的绩效薪资计划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A)确保努力程度与绩效、绩效与薪资有比较直接的联系(B)有规范的、科学的发放方法及程序(C)薪酬本身的价值受到员工的重视(D)确立可接受的、有效的考核标准(E)员工对考核标准和实施有信心

19.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包括(  )。(A)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意的反应,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B)令人满意的、受到鼓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强化原则”(C)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意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D)不理想的或受到惩罚的行为结果将减少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减少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惩罚原则”(E)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消退原则”

20.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的效果律中强调的行为法则包括(  )。(A)强化原则(B)惩罚原则(C)鼓励原则(D)消退原则(E)改变行为原则

21.如何才能产生观察学习及其效果,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建议(  )。(A)榜样所表现的行为要具有明确的后果,即受到了奖励(B)学习者对榜样持有正面的、认可的态度(C)榜样与学习者在人格特质上有相似之处(D)学习者学习榜样的行为能得到外部的或者自我的强化(E)所学习的行为既能看得懂又力所能及

22.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  )。(A)功能性分析(B)惩罚原则(C)干预行为(D)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E)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参考答案

1.ABCDE,98

2.ABCDE,97

3.ABC,99~101

4.ABCDE,100

5.ABCDE,102~103

6.ABD,104

7.BD,101

8.ADE,101

9.ABCDE,107

10.ABCDE,105表4-2

11.ACDE,105表4-2

12.ACDE,105表4-2

13.ABCDE,105表4-2

14.ABCD,105表4-2

15.ABC,106

16.ABC,106~107

17.ACE,108

18.ABCDE,109

19.ABCDE,109

20.ABD,109

21.ABCDE,111

22.ACDE,111~112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指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A)团体(B)团队(C)集体(D)组织

2.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中不包括(  )。(A)成员满意度与绩效(B)团队学习(C)外人的满意度(D)团队的运作

3.(  )不是团队有效性的模型内容。(A)背景(B)团队运作(C)有效性(D)相互作用性

4.内部团队过程不包括(  )。(A)沟通、影响(B)决策、冲突、氛围(C)情绪问题(D)指示、命令

5.(  )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A)绩效(B)成员满意度(C)团队学习(D)外人的满意度

6.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  )。(A)团队的任务职能(B)团队的维护职能(C)团队的沟通职能(D)团队决策

7.主要的边界管理活动不包括(  )。(A)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B)劝说高层主管支持团队的工作(C)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的工作(D)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判

8.团队设计是指团队被组织按照什么方式建立起来,以下不属于团队设计的是(  )。(A)团队的规模(B)任务的性质(C)对成员的要求(D)团队的结构

9.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称为(  )。(A)边界管理(B)过程管理(C)职能管理(D)内部团队过程

10.(  )关注于人际关系,它让团队成员们结合在一起,使大家能够继续相处甚至有某种乐趣。(A)团队沟通职能(B)团队任务职能(C)团队维护职能(D)团队决策

11.群体决策的优点包括(  )。(A)群体讨论时不易产生个人倾向(B)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C)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少的时间(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清晰

12.周哈利窗模型中是对沟通风格进行评估与分类时最常用的模型,它的第二扇窗户是(  )。(A)盲区(B)开放区(C)未知区(D)隐藏区

13.(  )是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A)关怀维度(B)认可维度(C)结构维度(D)尊重维度

14.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的是(  )。(A)结构维度(B)认可维度(C)关怀维度(D)尊重维度

15.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的是(  )。(A)费德勒(B)赫塞(C)布兰查德(D)明茨伯格

16.在权变理论中,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即认为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这一理论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理论(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与模型理论

17.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理论(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与模型理论

18.领导情境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  )。(A)心理成熟度(B)心理承受度(C)精神成熟度(D)精神承受度

19.将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讨论如何选择领导的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的是(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理论(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参与模型理论

20.(  )是将人的智力、人格、兴趣、情绪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的过程。(A)心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量(D)物理测验

21.心理测量的工具是(  )。(A)物理测量(B)心理测验(C)物理测验(D)情商测验

22.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一类是(  )。(A)人格测验(B)成就测验(C)性向测验(D)情商测验

23.(  )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

24.(  )是指一个测验的测验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一个测验希望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参考答案

1.B,113

2.D,113

3.D,1 1 3图4-1

4.D,1 1 4

5.C,114

6.A,115

7.B,114

8.A,114

9.D,114

10.C,115

11.B,117

12.B,120

13.A,124

14.A,124

15.A,125

16.B,125

17.C,126

18.A,126

19.D,127

20.A,131

21.B,131

22.A,132

23.A,133

24.B,133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的有效性由(  )组成。(A)成员满意度(B)团队学习(C)外人的满意度(D)团队的运作(E)绩效

2.团队定义具有的内容是(  )。(A)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B)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C)承诺一个共同目标(D)一系列绩效目标(E)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3.内部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  )。(A)沟通(B)影响(C)任务和维护的职能(D)决策、冲突(E)氛围和情绪问题

4.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A)能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少的时间(B)能提供比个体决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C)能提供比个体决策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D)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E)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5.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B)从众心理会妨碍不同意见的表达(C)群体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E)减少决策的可接受性

6.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  )。(A)群体多样性(B)群体熟悉度(C)群体规模和群体决策规则(D)参与决策的平等性(E)群体的认知能力和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

7.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包括(  )。(A)选择或定向阶段(B)试验和探索阶段(C)加强阶段(D)融合阶段(E)盟约阶段

8.个体的沟通风格的类型有(  )。(A)自我克制型(B)自我保护型(C)自我暴露型(D)自我实现型(E)自我实践型

9.周哈利窗模型是(  )时最常用的模型。(A)暴露自己盲区(B)对沟通风格进行评估(C)对方知道开放区(D)对沟通风格进行分类(E)探索未知区参考答案

1.ABCE,113

2.ABCDE,113

3.ABCDE,114

4.BCDE,117

5.ABCD,117

6.ABCDE,117~118

7.ABCDE,118~119

8.ABCD,120

9.BD,120

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A)管理人员(B)管理者(C)领导者(D)策划人

2.(  )进一步发展了行为理论。(A)领导风格(B)领导行为(C)权变理论(D)独立唯度

3.费德勒的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典型风格即“关系取向”和“(  )”的领导。(A)领导环境(B)工作取向(C)能力取向(D)有效取向

4.领导者并不总是对下属产生影响,因为对个体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很多的:态度、个性、能力、动机和群体动力因素、(  )。(A)企业文化(B)企业精神(C)企业凝聚力(D)企业价值观

5.(  )认为,某些个体、任务和组织变量可能成为领导的替代因素,或者使领导者对下属的影响是无效的。(A)弗雷德·鲁森斯(B)罗宾斯(C)亚当斯(D)韦伯

6.(  )用来自评价中心的信息确认潜在的新领导候选人。(A)辅导者(B)加速站(C)培训者(D)领导技能

7.以下关于领导技能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技能都是行为上的(B)技能在不同的例子中似乎是相对的(C)技能在不同的例子中似乎是矛盾的(D)技能相互关联性不强参考答案

1.C,123

2.C,124

3.B,125

4.A,128

5.B,128

6.B,129

7.D,130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中信息类工作内容包括(  )。(A)搜寻、接收和筛选信息(B)传递信息给他人(C)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D)制订信息筛选手段(E)通过演讲、报告、电视、广播等向外部提供信息

2.以下的工作内容属于管理者的是(  )。(A)设定方向(B)组织和调控人员(C)制定计划和预算(D)激励和鼓舞(E)做正确的事

3.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中人际关系类的工作内容是(  )。(A)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的各种冲突和问题(B)执行仪式或象征性的工作(C)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D)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E)传递信息给他人

4.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中决策类的角色包括(  )。(A)企业家(B)领导者(C)障碍处理者(D)谈判者(E)资源分配者

5.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中决策类的工作内容是(  )。(A)制订计划,建立秩序(B)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的各种冲突和问题(C)在谈判中代表部门或公司(D)决定资源分配对象和数量等(E)策划公司员工薪酬

6.下列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角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者设定方向(B)管理者制订计划和预算(C)管理者团结成员(D)管理者组织和调控人员(E)领导者激励和鼓舞员工

7.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A)控制和解决问题(B)集中于系统和结构(C)询问如何和何时(D)复制和模仿(E)正确地做事

8.领导者的角色包括(  )。(A)集中于人(B)询问什么和为什么(C)起源与创造(D)发展(E)做正确的事

9.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中人际关系类的角色包括(  )。(A)挂名首脑(B)监听者(C)发言人(D)联络员(E)领导者

10.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精心研究,他用(  )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A)工作计划类(B)人际关系类(C)信息类(D)任务处理类(E)决策类

11.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  )。(A)自信心(B)创造性(C)内驱力(D)领导动机(E)随机应变的能力

12.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包括(  )。(A)自信、远见(B)行为不循规蹈矩(C)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D)对目标的坚定信念(E)对环境敏感,是变革的代言人

13.对领导行为的早期研究显示出有以下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B)结构维度(C)调查维度(D)沟通维度(E)工作满意维度

14.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包括(  )。(A)费德勒的权变模型(B)领导情境理论(C)路径—目标理论(D)反馈理论(E)参与模型

15.费德勒认为决定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关键情境因素有(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B)领导者的个性(C)任务结构(D)领导者的特质(E)领导者的职权

16.领导情境也把领导的行为方式按“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划分为(  )类型。(A)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式(B)低关系—高工作的命令式(C)高关系—高工作的推销式(D)低关系—低工作的授权式(E)高低关系结合的管理方式

17.路径—目标理论中的领导行为类型包括(  )。(A)指导型(B)支持型(C)参与型(D)管理型(E)成就导向型

18.员工的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高低程度不同,组合情况也就不同,依成熟度高低依次分为(  )。(A)有工作能力,也有工作动机(B)有能力,但无动机(C)无能力,但有动机(D)既无能力,又无动机(E)既有能力,又有较高工作积极性

19.弗罗姆和加格在修订“领导者参与模型”中按下属参与的程度将领导风格分为(  )。(A)独裁I(B)独裁Ⅱ(C)磋商I(D)磋商Ⅱ(E)群体决策

20.弗罗姆和加格在修订“领导者参与模型”中所提出的权变因素包括(  )。(A)质量要求与承诺要求(B)领导者的信息与下属的信息(C)问题结构(D)目标一致性(E)激励—发展

21.参与模型理论中所提到12个权变因素包括(  )。(A)质量要求(B)承诺要求(C)领导者的信息(D)问题结构(E)承诺的可能性

22.优秀的领导者在(  )等情感智力因素上的表现突出。(A)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B)针对具体情况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的能力(C)树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的能力(D)正确地判断、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E)能充满情感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

23.领导替代论中提到,领导者并不总是对下属产生影响,因为对个体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变量是很多的,如(  )。(A)态度(B)个性(C)能力(D)企业文化(E)动机和群体动力因素

24.罗宾斯的领导替代论认为,某些(  )可能成为领导的替代因素,或者使领导者对下属的影响是无效的。(A)个体(B)任务(C)组织变量(D)态度(E)能力

25.培训和发展领导者技能的理论和方法有(  )。(A)加速站(B)辅导(C)按需培训(D)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E)战略规划

26.领导技能的特征包括(  )。(A)这些技能都是行为上的(B)这些技能是相互关联的(C)这些技能是事业流的(D)这些技能是竞争和控制能力的(E)这些技能在不同的例子中似乎是相对的或者矛盾的

27.领导技能包括(  )。(A)发展自我意识(B)管理压力(C)创造性地解决问题(D)支持性沟通及激励他人(E)获得权力和影响力与冲突管理

28.弗雷德·鲁森斯在组织行为学中提到个人技能主要包括(  )。(A)时间管理(B)应对压力源(C)确定认知风格(D)评定对变革的态度(E)使用创造性方法

29.弗雷德·鲁森斯在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人际技能包括(  )。(A)获得权力和影响力(B)管理压力(C)支持性沟通(D)激励他人(E)冲突管理

30.弗雷德·鲁森斯的组织学提到个人技能包括(  )。(A)发展我意识(B)管理压力(C)确定认知风格(D)创造性地解决问题(E)培养他人的创造参考答案

1.ABE,122表4-4

2.BC,122表4-3

3.BCD,122表4-4

4.ACDE,122表4-4

5.ABCD,122表4-4

6.ABDE,122表4-3

7.ABCDE,122表4-3

8.ABCDE,122表4-3

9.ADE,122表4-4

10.BCE,122~123

11.ABCDE,123

12.ABCDE,123~124

13.AB,124

14.ABCE,125~127

15.ACE,125

16.ABCD,125~126

17.ABCE,126

18.ABCD,126

19.ABCDE,127

20.ABCDE,127~128

21.ABCE,127

22.ABCDE,128

23.ABCDE,128

24.ABC,128

25.ABCD,129~130

26.ABE,130

27.CD,130

28.ABCDE,131图4-3

29.ACDE,131图4-3

30.ABC,131图4-3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不属于人性的内容。(A)自然属性(D)生物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

2.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又称为(  )。(A)人性(B)生物属性(C)本能(D)社会性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  )假说。(A)社会人(B)经济人(C)管理人(D)复杂人

4.(  )假设,是史克思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来的。(A)复杂人(B)社会人(C)经纪人(D)经济人

5.人本管理可称为(  )。(A)人本主义管理(B)人本主义(C)以人为主的管理(D)以人为本的管理

6.以下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的是(  )。(A)企业中的人是首要因素(B)企业为人的需要而生存(C)企业为了谋取更大利润而生存(D)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又一项工作,而是现代管理的一种理念

7.(  )是人本管理的环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内容及衡量标准。(A)和谐人际关系(B)企业人际关系(C)好的人际关系(D)企业发展环境

8.人本管理产生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六七十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9.所谓(  ),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A)人本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生产组织管理(D)人力创新管理

10.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的全面发展,受到(  )的重要影响与制约。(A)保障制度(B)环境优化(C)环境(D)人际关系

11.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B)人力资本凝结于劳动者体内(C)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D)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12.所谓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  ),而形成和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  )的治理、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A)劳动力,劳动资本(B)人力资源,价值增值(C)价值,人力资本(D)人力资源,职能

13.(  )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A)教育支出(B)管理费用支出(C)培训支出(D)流动支出参考答案

1.D,137

2.B,137

3.A,141

4.A,143

5.D,144

6.C,145

7.B,147

8.B,145

9.A,145

10.C,149

11.C,151

12.B,151

13.B,154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人性内容包括(  )。(A)自然属性(B)心理属性(C)心理状态(D)个性意识倾向(E)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属性或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人心理特征(D)个性意识倾向(E)动机心理

3.目前经济管理学界中出现的人性假设学说主要有(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管理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E)自我实现人假设

4.经济人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又称(  )。(A)唯利人(B)管理人(C)社会人(D)实利人(E)复杂人

5.(  )属于人本管理机制。(A)动力机制(B)压力机制(C)约束机制(D)保障机制(E)选择机制

6.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力资本具有潜在创造性(B)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C)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D)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E)人力资本具有个体差异性

7.(  )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A)收益形式单一化(B)动态性(C)谁投资,谁收益(D)连续性(E)收益形式多样化

8.(  )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A)实际支出(B)心理损失(C)直接支出(D)间接支出(E)时间支出

9.(  )能够影响私人投资收益率。(A)个体偏好及资本化能力(B)资本市场平均报酬率(C)货币时间价值及收益期限(D)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E)国家政策

10.心理属性,即人的(  )等一切效力现象的总和。(A)感觉、知觉(B)记忆、思维(C)想象(D)意志(E)需要、动机

11.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包括(  )。(A)人性具有能动性(B)人性具有社会性(C)人性具有整体性(D)人性具有两面性(E)人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12.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具有的基本内涵包括(  )。(A)人性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B)人性假设的主体是管理者(C)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D)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基础或前提(E)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

13.为了准确地描述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经常用到的成本概念包括(  )。(A)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B)社会成本(C)私人成本(D)边际成本(E)沉淀成本

14.人力资本投资一般发生在(  )层面。(A)私人(B)政府(C)企业(D)个人(E)投资者

15.人的心理现象表现在心理状态的内容是(  )。(A)注意、分心(B)喜悦、振奋(C)疲劳(D)消沉(E)紧张、松弛

16.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和措施是(  )。(A)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生产任务(B)组织以金钱来刺激员工劳动的积极性、效率和服从、对消极怠工者则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C)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D)制定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E)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

17.以下对四种人性假设认识和评价正确的是(  )。(A)四种人性假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四种人性假设及以其为基础所提出的许多管理主张、措施有其合理性、科学的一面(C)四种人性假设有其片面性(D)四种人性假设有其非科学性一面(E)四种人性假设虽然是随历史进步依次产生的,但我们不能武断地完全否定前者,以后者取代

18.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的原则包括(  )。(A)人的管理第一(B)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C)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D)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E)和谐的人际关系

19.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的企业组织形态或结构的特征包括(  )。(A)组织必须为其成员创造利益,并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B)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C)组织和地位弹性(D)确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E)组织及其成员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接纳,协同合作

20.企业人际关系的作用体现在(  )。(A)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的凝集力(B)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C)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D)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E)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发展

21.人力资本投资基本含义包括(  )。(A)首先需要确定投资主体(B)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一般为投资主体所辖范围之内的人(C)人力资本投资直接改善、提高或增加人的劳动生产力(D)人力资本投资旨在通过对人的资本投入,投资者未来获取价值增值的劳动产出及由此带来的收入的增加,或者其他收益(E)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的一般性质

22.《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对“经济人”假设的传统观点进行了综合概括,称为X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A)人天生懒惰,厌恶工作(B)一般人都有雄心大志(C)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D)人是缺乏理性的(E)一般都是为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参加工作

23.“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包括(  )。(A)人是社会人(B)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C)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群体(D)领导者要善于了解人(E)由于技术进步和工作合理化,使人对工作本身失去乐趣和意义,于是便从社会关系中寻求乐趣

24.“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包括(  )。(A)管理人员关心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但关注的重点放在关心员工、满足员工需要上(B)管理者高度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C)提倡集体奖励制度(D)管理职能不断地完善和变化(E)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25.“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包括(  )。(A)人的需要和动机多种多样(B)人在同一时间有多种需要和动机(C)人是可变的(D)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要求(E)人是在不同的组织中变动是可能的

26.人本管理中人的需要包括(  )。(A)社会的人的需要(B)企业投资者的需要(C)企业全体员工的需要(D)企业获取的需要(E)企业人发展的需要

27.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是(  )。(A)追逐组织效益和组织发展(B)组织利益最大化(C)组织目标最大化(D)必须坚持个人与组织同命运(E)人本管理的发展

28.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包含(  )。(A)动力机制(B)选择机制(C)环境优化机制(D)压力机制(E)约束机制

29.人力资本的含义包括(  )。(A)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B)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C)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D)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E)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

30.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包括(  )。(A)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B)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客体具有同一性(C)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者与收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D)人力资本投资有一定的潜力(E)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形式多样

31.培训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时间因素(B)收益分布(C)培训义务(D)费用分担(E)个人负担

32.影响社会收益率变动的因素包括(  )。(A)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大小及其变动关系(B)宏观经济水平及国家的财政政策(C)人力资本投资类型(D)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分配政策(E)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变化规律参考答案

1.AB,137

2.ABCD,137~138

3.ABDE,140~143

4.AD,140

5.ABCDE,148~149

6.ABCDE,152

7.BCDE,153~154

8.ABCE,154~155

9.ABCDE,160

10.ABCDE,137

11.ABCDE,139~140

12.ABCDE,140

13.ABCDE,155

14.BCD,155

15.ABCDE,138

16.ABCDE,141

17.ABCDE,144

18.ABCDE,145~147

19.ABCDE,147

20.ABCDE,147

21.ABCD,153

22.ACDE,140~141

23.ABCDE,141

24.ABCDE,142

25.ABC,143

26.ABC,145

27.AB,148

28.ABCDE,148~149

29.ABCD,151

30.ABCE,153~154

31.ABD,158

32.ABCD,161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A)多元性(B)层次性(C)整体性(D)针对性

2.(  )体现了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行的整体性(C)目标规划的整体性(D)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3.促进(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A)人的发展(B)社会的发展(C)企业的发展(D)组织的发展

4.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有思想、情感和理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  )的因素。(A)最活跃(B)积极上进(C)能力发挥(D)动力源泉

5.作为(  )的人,有思想、情感、和理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A)巨大潜能(B)劳动力(C)劳动主体(D)劳动能力

6.在舒尔茨看来,人力资本不包括(  )。(A)知识(B)技能(C)体力(D)差异

7.根据人力资本的“异能性”,我们可以划分出三种典型的人力资本类型,不属于典型的人力资本类型的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B)特殊型人力资本(C)专业型人力资本(D)创新型人力资本

8.(  )实质上是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部分。(A)知识资本(B)技能资本(C)创新资本(D)人力资源创新能力

9.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不含(  )。(A)创新能力结构体系(B)创新能力开发体系(C)创新能力激励体系(D)创新能力配置体系

10.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不包括(  )。(A)市场激励机制(B)社会激励机制(C)企业激励机制(D)能力转换机制

11.职业教育不包括(  )。(A)城市职业教育(B)农村职业技术教育(C)就业前的职业教育(D)就业后的职业教育

12.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重点是(  )。(A)职业技术教育(B)新技术教育(C)操作安全教育(D)职业教育

13.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是立足于(  )开发。(A)整体(B)全国(C)劳动力资源(D)合理配置

14.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配置包括岗位配置与(  )配置两个方面。(A)因人定岗(B)按能配岗(C)能力组合(D)能力大小

15.人力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社会、组织和(  )。(A)人才(B)人力(C)劳动关系人(D)个人

16.人力资源开发分为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  )。(A)环境开发(B)劳动力开发(C)管理者开发(D)合理配置开发

17.个人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职业,关键在于及早采取行动,成为一名有效的(  ),识别问题,洞察自我。(A)选择者(B)开发者(C)劳动者(D)诊断者

18.组织开发的主要方法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不包括(  )。(A)莱维特感兴趣模式(B)哈罗德·莱维特的相互作用变量模式(C)拉里·格雷纳的过程顺序步骤模式(D)库尔特·利温的三步模式

19.(  )不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方法。(A)格雷纳模式(B)美国模式(C)莱维特模式(D)利温模式参考答案

1.D,163~164 2.A,164

3.A,165

4.A,167

5.C,167

6.D,169

7.B,169

8.D,169

9.A,171图5-2 10.D,171

11.A,171

12.D,171

13.A,172

14.C,171

15.D,172

16.A,172

17.D,175

18.A,177~178 19.B,177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A)人才发现(B)人才培养(C)人才教育(D)人才调剂(E)人才使用

2.(  )说明了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多元性。(A)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性(B)不同员工的发展需求不同(C)个体发展需要的多元性(D)员工的发展需求可能改变(E)现有培训机构的多元化

3.(  )属于人的发展的特征。(A)充分发展的可能性(B)全面发展的阶段性(C)发展方向的多样性(D)职业变动的长期性(E)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4.(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A)人的发展(B)有效运用人的潜能(C)企业发展(D)开发人的潜能(E)社会发展

5.(  )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A)需要激励(B)目标激励(C)任务激励(D)综合激励(E)行为激励

6.研究(  )等环境的生理效应属于人力资源生理开发研究的内容。(A)温度(B)湿度(C)情感(D)噪声(E)辐射

7.(  )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A)职业开发(B)组织开发(C)伦理开发(D)管理开发(E)环境开发

8.(  )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目标。(A)改善组织内部行为方式(B)提高组织的能力(C)提高组织内成员的满意程度(D)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E)提高组织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9.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包括(  )。(A)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B)劳动人事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C)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D)卫生医疗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E)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10.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包括(  )。(A)对“创新”的理解(B)人力资源部创新能力定义(C)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部创新能力的联系(D)影响人力资源部创新能力的因素(E)创新能力是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11.职业开发系统的构成包括(  )。(A)社会和文化(B)组织和个人(C)匹配过程(D)组织目标(E)个人目标

12.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可分为(  )。(A)职业开发计划(B)环境开发计划(C)管理开发计划(D)智能开发计划(E)组织开发计划

13.创新包括(  )等情况。(A)引进新产品(B)引进新技术(C)开辟新市场(D)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E)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14.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  )。(A)天赋(B)知识和技能(C)个人努力(D)文化(E)经济条件

15.职业开发的内涵在于阐明如下具有特殊意义的几个问题(  )。(A)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B)改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C)改善所有职业阶段上的匹配过程(D)正确处理员工在职业中、晚期出现的落伍退化、激情消失和但求安稳的问题(E)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使家务和工作取得均衡

16.职业开发系统中匹配过程的内容包括(  )。(A)招聘和挑选(B)培训和开发(C)工作机会和反馈(D)提升和监督(E)职业咨询和组织奖励

17.促使员工更多地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活动包括(  )。(A)员工必须分享有关组织提供的职业动力和职业选择方面的信息(B)员工应该接受咨询,以促进他们思考、计划和完成自己的职业发展活动(C)鼓励和资助员工接受教育和培训(D)建立作业招标制度,鼓励员工寻找新的任务(E)创造一种鼓励下属无拘无束地倾诉同工作相抵触的危机、冲突或个人问题的气氛,通过讨论实现相应调节

18.组织开发目标有(  )种。(A)提高组织的能力(B)改善组织内部行为方式(C)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D)提高组织内成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满意程度(E)提高个人与群体在计划和执行中的责任程度

19.哈罗德·莱维特的相互作用变量模式所指的变量包括(  )。(A)机构(B)任务(C)技术(D)技能(E)人

20.管理开发的基本手段包括(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E)目标管理手段

21.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指(  )。(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施的整体性(C)目标的层次性(D)目标个体发展需要的多元性(E)目标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性

22.人力资源开发是(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A)以提高效率为核心(B)经济学和管理学(C)以挖掘潜力为宗旨(D)以立体开发为特征(E)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

23.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的任务是(  )。(A)要使劳动者培养和树立责任感(B)要使劳动者培养义务感、正义感、道德感(C)要使劳动者培养和树立事业心、同情心,唤起良知(D)要使劳动者唤起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E)不断地提高全民族的劳动伦理素质

24.人力资源创新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创新的人文支撑系统,涵盖了(  )等各方面。(A)价值观(B)文化(C)社会风尚(D)学术氛围(E)能力建设体系

25.人力资源开发主体主要有(  )。(A)国家(B)社会(C)企业(D)组织(E)个人

26.职业开发的意义包括(  )。(A)有助于对员工进行全面分析(B)有助于分析组织中不同的职业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C)有助于对员工技能进行全面开发(D)扩大了组织发展的内涵(E)有助于分析和理解组织气氛或组织文化

27.职业开发系统是一个由(  )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A)国家(B)社会(C)企业(D)组织(E)个人

28.职业开发主体的作用包括(  )。(A)国家的作用(B)组织的作用(C)个人的作用(D)内部机构的作用(E)外部机构的作用

29.组织从自己的基本目标出发,能够从事的活动类型包括(  )。(A)为了增强组织的自我洞察力而设计的活动(B)加强战略计划在组织系统中的作用的设计活动(C)促使员工更多地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活动(D)为了提高组织对不同个人需要反映的灵活性而设计的活动(E)赋予更多的灵活性的设计活动

30.正规的组织管理方法包括(  )。(A)规章制度(B)政策(C)组织机构体制(D)工资奖金报酬制度(E)行为规范

31.非正规的组织管理方法包括(  )。(A)行为规范(B)企业规章制度(C)信念(D)价值观(E)态度参考答案

1.ABCDE,163

2.AC,163~164

3.ACE,165

4.BD,165

5.ABDE,167

6.ABDE,168

7.ABDE,172

8.ABCDE,177

9.ABCDE,166

10.ABCD,168~169

11.ABCDE,174图5-3

12.ABCE,176

13.ABCDE,168

14.ABCDE,169~170

15.ABCDE,172

16.ABCDE,174图5-3

17.ABCDE,175

18.ABCDE,177

19.ABCE,178

20.ABCDE,178

21.AB,164

22.ACD,167

23.ABCDE,168

24.BCD,170

25.ABDE,172

26.ABDE,172~173

27.BDE,173

28.BCE,174~175

29.ACD,174~175

30.ABCD,177

31.ACDE,177

第三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物质资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  )的资源。(A)创新性(B)主动性(C)主观能动性(D)创造性

2.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通过(  )科学管理来实现。(A)最佳效益的(B)有效的(C)外部市场的(D)实现效益最大化的

3.通俗地说,(  )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A)人力资源管理(B)人力资本管理(C)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D)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在管理内容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A)以事为中心(B)以企业为中心(C)以人为中心(D)以社会为中心

5.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A)静态管理(B)权变管理(C)动态管理(D)权威管理

6.在管理方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  )。(A)科学化管理(B)制度管理(C)人性化管理(D)权变管理

7.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A)战术性管理(B)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的管理(C)战略性管理(D)侧重当前人事工作的管理

8.在管理技术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A)照规章办事(B)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C)以事为中心(D)追求精确性与科学性

9.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  )。(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C)被动反应型(D)以人为中心

10.在管理手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A)以计算机为主(B)以人工为主(C)以员工为中心(D)手段很单一

11.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A)处于操作层(B)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C)处于决策层(D)很少参与企业决策

12.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环境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  )的有机系统。(A)制约(B)关联(C)信任(D)依赖

13.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  )。(A)核心(B)基础(C)中心任务(D)人才的制高点

14.人力资源管理是以(  )中的人力资源为核心。(A)管理(B)组织(C)业务(D)传统

1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招聘、选拔与任用机制体现的是(  )原理。(A)公平竞争(B)协调优化(C)激励强化(D)能位匹配

16.企业管理的核心是(  )。(A)物的管理(B)财务管理(C)人的管理(D)物流管理

17.以下不属于员工动态特征的是(  )。(A)员工学习(B)员工自我保护机制(C)员工激励(D)员工的成熟和发展

18.(  )不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A)定编定岗定员定额(B)绩效管理(C)员工的引进与培养(D)技能开发

19.在我国进入WTO以后,“四定”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  ),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必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A)生产能力(B)核心竞争力(C)综合素质能力(D)管理能力

20.员工技能开发不包含(  )。(A)培训(B)教育(C)培养(D)训练

21.市场的竞争虽然表现为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但实质上还是(  )的竞争。(A)人力(B)人才(C)人力资本(D)人力资源

22.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不具有的功能是(  )。(A)互相沟通(B)互相激励斗志(C)互相促进发展(D)互相竞争

2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人事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将(  )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A)员工培训管理(B)员工岗位开发(C)员工技能开发(D)员工教育开发

24.定编定岗定员定额管理是(  )的三大基石之一。(A)岗位调查(B)岗位分析(C)现代人力资源管理(D)岗位分类

25.(  )的三大基石与两种技术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A)人力资源(B)人力资源管理(C)人力资源活动(D)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参考答案

1.C,180

2.B,181

3.D,182

4.C,183

5.C,183

6.C,183

7.B,183

8.B,183

9.A,183

10.A,183

11.C,183

12.A,184

13.A,185

14.B,186

15.D,188

16.C,190

17.A,190

18.C,192

19.B,193

20.A,195

21.B,195

22.D,195

23.C,195

24.C,196

25.B,198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属于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A)时间性(B)主观能动性(C)消费性(D)客观规律性(E)创造性

2.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用(  )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A)计划、组织(B)领导、监督(C)激励(D)控制(E)协调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  )。(A)管理的系统化(B)管理手段的现代化(C)管理的规范化(D)管理思想的哲学化(E)管理的标准化

4.(  )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特点。(A)综合性(B)规律性(C)实用性(D)能动性(E)精确性

5.(  )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A)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B)促进企业社会化(C)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D)促进社会科学化(E)能使员工随心所欲地工作

6.(  )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思想。(A)采取使员工“遵守规则”的策略(B)采取使员工“自立自强”的策略(C)采取使员工“乐于成事”的策略(D)采取使员工“有所创新”的策略(E)采取使员工“积极主动”的策略

7.(  )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A)动态优势原理(B)同素异构原理(C)互补增值原理(D)激励强化原理(E)公平竞争原理

8.一切人事管理活动都必须坚持(  )原则。(A)公正(B)公德(C)公平(D)公开(E)公众

9.动态优势原理是指在动态中(  )。(A)用好人(B)管好人(C)充分利用和开发员工的潜能(D)促进员工培训开发(E)充分利用和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

10.员工的基本特征包括(  )。(A)员工不仅有生理性的行为,而且有生理性的需要(B)员工不仅有心理性的行为,而且有心理性的需要(C)员工不仅有社会性的行为,而且有社会性的需要(D)员工不仅有道德性的行为,而且有道德性的需要(E)员工不仅有组织性的行为,而且有组织性的需要

11.(  )属于员工的动态特征。(A)员工学习(B)员工自我保护机制(C)员工激励(D)员工的成熟和发展(E)员工培训

12.(  )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A)吸收、录用(B)培养、教育(C)保持、发展(D)招收、配置(E)评价、调整

13.“四定”是指(  )。(A)定位(B)定编(C)定岗(D)定员(E)定额

14.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当建立在(  )基础之上。(A)定编定岗定员定额(B)绩效管理(C)员工技能管理(D)员工技能开发(E)工作岗位研究和人员素质测评两大技术

15.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基本环节包括(  )。(A)绩效计划(B)绩效检测(C)绩效沟通(D)绩效考评(E)绩效诊断

16.绩效管理是显示和监测(  )的重要手段。(A)公司领导方式(B)工作方法、工时制度(C)劳动环境(D)生产条件(E)设备配置状况

17.(  )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测量技术。(A)工作岗位研究(B)KPI技术(C)关键事件访谈(D)BSC技术(E)人员素质测评

18.关于人员素质测评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B)对各类人员的德、智、体等进行系统的测量与评定的过程(C)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技术(D)它能全面地阐述对人员各种素质进行系统科学的测量与评定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E)它是对员工素质进行科学的评定参考答案

1.ABCE,180

2.ABCDE,181

3.ABCE,182

4.AC,184

5.AC,185

6.BCDE,187

7.ABCDE,187~189

8.ACD,189

9.ABCE,189

10.ABCD,190

11.BCD,190~191

12.ACE,191

13.BCDE,192

14.ABDE,192

15.ABCDE,193~194

16.ABCDE,194

17.AE,196

18.ABCD,196

第二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A)组织方式(B)组织要求(C)组织系统(D)组织结构

2.(  )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A)组织系统设计(B)组织结构设计(C)组织管理设计(D)组织应用设计

3.组织结构设计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  )。(A)基本前提(B)基本要求(C)结构前提(D)基本原理

4.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但它是在(  )的指导下进行的。(A)企业组织系统(B)企业管理核心(C)企业组织理论(D)企业高层人员

5.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  )。(A)完全内容(B)一部分(C)全部(D)相关内容

6.组织理论又被称作(  )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A)广义(B)狭义(C)系统(D)核心

7.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  )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A)静态(B)非静态(C)非动态(D)完善

8.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  )内容。(A)中心(B)核心(C)系统(D)主要

9.企业组织设计最基本的原则是为实现企业的(  )和经营目标服务的。(A)战略目标(B)战略要求(C)战略任务(D)战略操作

10.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主要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系统管理,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B)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C)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D)利用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

11.以下关于矩阵制组织结构的叫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固定性组织结构(B)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结构(C)项目性组织结构(D)规划一目标结构

12.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  )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系统。(A)直立形态(B)垂直形态(C)横向形态(D)纵向形态

13.矩阵制组织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这是对(  )而言。(A)集团管理者(B)集团总经理(C)高层管理者(D)高层监督者

14.在矩阵制组织结构中,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水平以及组织对团队成员的(  )水平均较高。(A)刺激(B)鼓励(C)推动(D)激励

15.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  )。(A)组织系统模式(B)管理组织结构模式(C)组织方法模式(D)组织领导模式

16.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不包括(  )。(A)组织关系比较复杂(B)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C)可能出现个人权力过大(D)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训练

17.(  )亦称模拟分权制或模拟分散管理组织。(A)模拟分权组织(B)模拟多维组织(C)模拟矩阵组织(D)模拟事业部组织

18.流程团队成员必备的条件中不包括(  )。(A)沟通能力(B)学习能力(C)分析能力(D)决策能力

19.流程型组织运用的先进信息技术不包括(  )。(A)ERP(B)ERR(C)CRM(D)SCM

20.关于流程型组织结构的缺点错误的提法是(  )。(A)确定核心流程较为困难(B)需要对组织文化、管理体制、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等系统进行配套性变革(C)需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D)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开发,提高其综合素质,逐步适应流程型团队工作的环境等

21.(  )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供应、生产、销售企业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A)流程组织(B)虚拟组织(C)模拟分权组织(D)立体多位组织

22.(  )是在特定行业中由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之间的网络型组织。(A)市场网络(B)机会网络(C)垂直网络(D)内外网络

23.组织的网络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企业(  )的网络化,一个是多个企业之间关系的网络化。(A)外部组织(B)系统组织(C)市场范围(D)内部组织

24.关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层次是指职权层级的数目(B)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C)管理层次与活动相关(D)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参考答案

1.D,1

2.B,1

3.A,1

4.C,1

5.B,1

6.A,1

7.A,2

8.B,2

9.C,2

10.D,3

11.A,5

12.B,5

13.C,6

14.D,6

15.B,6

16.D,6

17.A,7

18.A,10~11

19.B,11

20.C,11

21.B,11

22.C,12

23.D,12

24.C,13~1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仅靠个人指令或默契远远不能使分工协作达到高效,它需要组织结构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事先规定(  )等事宜。(A)管理目标(B)管理对象(C)工作要求(D)工作范围(E)联络路线

2.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  )等都属于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A)环境(B)目标、结构(C)技术、规模(D)权力(E)沟通

3.狭义的组织设计理论把(  )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A)环境(B)战略(C)技术(D)规模(E)人员

4.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近代理论体系(D)现代理论体系(E)现代组织理论

5.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主要是以(  )等人的行政理论为依据。(A)法约尔(B)韦伯(C)孔茨(D)佩帕德(E)罗兰

6.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  )。(A)体制(B)机构(C)规章(D)管理行为规范(E)权、责结构

7.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  )等。(A)协调(B)信息控制(C)绩效管理、激励制度(D)人员配备(E)培训

8.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的指导原则包括(  )和明确性原则。(A)目标原则、相符原则(B)职责原则(C)组织阶层原则(D)管理幅度原则(E)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

9.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A)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B)分级原则、授权原则(C)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D)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E)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的原则

10.我国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A)任务与目标原则(B)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E)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11.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  )等条件的影响。(A)职务的性质(B)职务的执行权(C)人员的素质(D)职能机构健全与否(E)个人的沟通能力

12.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  )。(A)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B)人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C)物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D)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E)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13.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  )等。(A)企业规模的大小(B)企业生产技术特点(C)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D)各单位的管理水平(E)人员素质的要求

14.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需要在组织中建立(  )。(A)企业指挥系统(B)明确的指挥系统(C)责权关系(D)规章制度(E)法律法规

15.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型组织结构模式包括(  )。(A)超事业部制(B)矩阵制(C)多维立体组织(D)模拟分权组织(E)流程型组织

16.超事业部制的主要优点是(  )。(A)可利用几个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B)超事业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C)能够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D)使总经理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企业重大战略性决策上(E)有利于为最高领导层培养出色的接班人

17.超事业部制的主要缺点包括(  )。(A)增加了管理层次(B)需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C)降低决策与执行的效率(D)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增加(E)加大企业内部的横向、纵向的协调与沟通的工作量

18.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包括(  )。(A)组织关系比较复杂(B)不易分清责任(C)员工对来自两个上级的指令有时无所适从(D)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E)出现指挥混乱的情况,影响决策的效率

19.多维立体组织又称(  )。(A)多维组织(B)立体组织(C)立体矩阵(D)矩阵组织(E)多维立体矩阵制

20.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主要的管理组织机构系统包括(  )。(A)产品利润中心(B)专业成本中心(C)成本利润中心(D)地区利润中心(E)企业利润中心

21.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A)能够使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与专业职能参谋部门三方面都能从整个组织的全局考虑问题,从而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B)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C)在分权的基础上,能够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D)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灵活共享(E)能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进行复杂决策的需要

22.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员工面临三重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B)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等多种专业技能(C)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实现权力的平衡(D)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E)部门之间要纵向联系克服困难

23.我国不宜采取高度分权的事业部制的企业包括有(  )。(A)化学工业企业(B)大型钢铁联合企业(C)大型国有煤炭企业(D)铝业企业(E)某些原材料工业企业

24.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A)只有总公司才是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B)只有总公司的总经理才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C)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D)它是“模拟”的经济实体(E)总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25.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  )。(A)组织结构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B)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加速老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C)有利于使责、权、利相结合,强化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D)有利于努力降低成本(E)有利于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26.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有(  )。(A)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B)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目标和生产任务难以确定(C)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D)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较差(E)组织内横向协调的难度大

27.流程型组织主要特点是(  )。(A)以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与效率,降低对顾客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成本为目标(B)业务流程较长(C)管理者的职权较大(D)纵向管理链较短(E)横向管理链较长

28.佩帕德和罗兰认为,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  )。(A)组织以流程维度为主干(B)设计必要的职能服务中心(C)团队之间、业务流程之间及其与职能中心之间的整合和协调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D)管理者的职权较大(E)纵向管理链较短

29.流程型组织结构和传统组织结构相比较,具有的优点包括(  )。(A)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B)业务流程是以产出和顾客为中心(C)组织结构的扁平化(D)流程团队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E)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30.扁平化组织有利于(  )。(A)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充分发挥作用和能力的空间(B)使员工的潜能得到释放(C)使个人价值得以高度实现(D)使员工有自信心(E)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1.网络型组织可分为(  )基本类型。(A)内部网络(B)模拟网络(C)垂直网络(D)市场网络(E)机会网络

32.网络型组织与一般流程型组织相比,其特点有(  )。(A)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是一种“市场驱动型”组织(B)组织结构的扁平化(C)能够实现对市场的敏捷响应(D)突出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E)企业规模小型化趋势更为明显

33.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A)能够促进组织对顾客的变化做出灵活而快速的反应(B)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C)使企业将资源转向顾客和市场需求(D)使中小型企业迅速成长(E)有利于促进员工注重团队工作和合作

34.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A)由于企业边界的不确定性容易使企业丧失控制权(B)使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难以协调(C)容易使企业潜在对手急速增加(D)容易暴露组织成员的专有技术,其知识产权被侵占(E)信用问题成为企业合作的主要问题

35.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包括(  )和工作岗位设计等多项内容。(A)组织环境分析(B)组织职能设计(C)企业流程设计(D)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E)组织部门设计

36.如果从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具体形态来看,组织结构的设计又包括(  )。(A)决策层(B)管理层(C)执行层(D)操作层(E)设计层

37.格兰丘纳斯认为,上下级关系可分为(  )类型。(A)直接的单一关系(B)直接组合关系(C)交叉关系(D)垂直关系(E)连接关系参考答案

1.BDE,1

2.ABCDE,1

3.ABCDE,1

4.ABE,1

5.AB,2

6.ABCDE,2

7.ABCDE,2

8.ABCDE,2

9.ABCDE,2

10.ABCDE,2

11.ACD,3

12.ABCD,3

13.ABCDE,3 14.BCD,4

15.ABCDE,4~8

16.ABCDE,4

17.ACDE,4

18.ABCDE,6

19.ABE,6

20.ABD,6

21.ABCDE,6~7 22.ABCD,7

23.ABDE,7

24.ABC,8

25.ABCDE,826.ABCDE,8

27.ABCDE,8~9

28.ABC,9

29.ABCDE,10 30.ABC,10

31.ACDE,11~12

32.ABCDE,12~13

33.ABCDE,13 34.ABCDE,13

35.ABCDE,13

36.ABCD,13

37.ABC,14【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组织的(  )设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首要步骤。(A)职能(B)系统(C)管理(D)职责

2.组织职能设计步骤不包括(  )。(A)职能分析(B)职能调整(C)职能确定(D)职能分解

3.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  )的设计。(A)管理层次(B)职能层次(C)成本层次(D)市场层次

4.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不正确的是(  )。(A)自上而下法(B)自下而上法(C)业务流程法(D)管理流程法

5.常见的部门组合方式种类错误的是(  )。(A)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B)以部门结构关系为中心的组合方式(C)以成果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D)以关系为中心的部门组合方式参考答案

1.A,14

2.C,14

3.A,15

4.D,19

5.B,21~22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包括企业的(  )、人事管理等职能的设计。(A)市场研究(B)经营决策(C)产品开发(D)质量管理(E)营销管理

2.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包括(  )。(A)环境因素(B)战略因素(C)规模因素(D)员工素质(E)市场因素

3.企业的基本职能设计,一般包括(  )等项内容。(A)生产、计划(B)人事、财务(C)研发、信息(D)销售(E)售后服务

4.关键职能设计包括(  )、资源开发等内容。(A)技术开发(B)市场营销(C)生产管理(D)质量安全(E)成本控制

5.运用变量测评法,条件是(  )。(A)首先必须找出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变量(B)其次要分析各变量对管理者负荷的影响程度,求出权数(C)最后将管理人员的总权数与管理幅度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具体的管理幅度(D)首先必须找出影响管理的主要变量(E)其次将管理人员的总权数与管理幅度的标准值进行比对

6.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包括(  )。(A)工作的性质(B)人员素质状况(C)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D)授权的程度(E)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7.一般企业组织的管理层次设计的步骤包括(  )。(A)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B)有效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C)有效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D)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E)对个别管理层次做出调整

8.部门结构的横向设计方法按不同对象的标志划分,还包括(  )。(A)按人数划分法(B)按时序划分法(C)按产品划分法(D)按地区划分法(E)按职能划分法

9.按时序划分法,通常实行三班制,适用于(  )。(A)医院(B)警察(C)消防部门(D)电信部门(E)石油钻探

10.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包括(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矩阵制(任务小组)(D)立体多维职能制(E)网络职能制参考答案

1.ABCDE,1 4

2.ABCD,1 5

3.ABCDE,15

4.ABCDE,15

5.ABC,16

6.ABCDE,17~18 7.ABDE,18~19

8.ABCDE,20

9.ABCD,20

10.ABC,21【注意事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不应当(  )。(A)建立岗位责任制(B)赋予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要相对应(C)管理机构人员要统一(D)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参考答案

1.C,22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在选择适合的部门结构模式之后,进行具体的职能或业务部门设计时,包括(  )。(A)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B)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C)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D)企业部门结构职责要对应一致(E)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

2.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为此,在机构设置上要实行(  )。(A)首脑负责制(B)正职领导副职(C)一级管一级,即确立“指挥链”(D)实行直线一参谋制(E)实行纵向管理制

3.企业执行和监督机构包括(  )。(A)质量监督机构(B)安全监督机构(C)技术监督机构(D)环保监督机构(E)财务监督机构参考答案

1.ABCE,22

2.ABCD,22

3.ABDE,22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下列有关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B)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C)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D)企业战略服从组织结构

2.组织变革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以系统为主,以功能为辅的原则(B)以工作为主,层次为辅的原则(C)以专业为主,以产品为辅的原则(D)以效率为主,以结构为辅的原则参考答案

1.D,23

2.C,2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  )。(A)增大数量战略(B)扩大地区战略(C)纵向整合战略(D)横向整合战略(E)多种经营战略参考答案

1.ABCE,23【能力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一个完整、合理的组织机构变革程序和步骤包括(  )。(A)组织诊断(B)提出改革方案(C)确定实施计划(D)评价效果(E)信息反馈

2.组织结构诊断程序包括(  )。(A)组织结构调查(B)组织结构分析(C)组织决策分析(D)组织关系分析(E)组织系统分析

3.组织决策分析要考虑的因素有(  )。(A)决策影响的时间(B)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C)决策影响战略层面(D)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E)决策的性质

4.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包括(  )。(A)企业经营业绩下降(B)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C)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D)员工收入低于本地区同行收入(E)安全生产无保障

5.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从(  )方面表现出来。(A)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B)存在过多的委员会(C)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D)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E)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6.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包括(  )。(A)拟定目标阶段(B)确定执行阶段(C)规划阶段(D)互动阶段(E)控制阶段

7.新组织的磨合过程包括(  )。(A)磨合—微调—适应(B)再磨合—再微调—再适应(C)磨合—适应—微调(D)再磨合—再适应—再微调(E)磨合—再磨合—再适应——微调参考答案

1.ABCDE,25图1-7

2.ABCD,25图1-8

3.ABDE,26

4.ABC,27

5.ABCDE,28

6.ACDE,29

7.AB,31【注意事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不属于组织结构变革要做到的事项是(  )。(A)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B)尽可能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C)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D)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专家论证与评估参考答案

1.D,31第三单元 工作岗位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每个工作岗位都存在于为完成(  )而设置的组织系统结构的构架之内。(A)特定目标(B)特定要求(C)特定目的(D)特定标准

2.每个岗位的内涵都是由它所属单位的功能,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  )和目标来决定的。(A)工作标准(B)工作任务(C)工作要求(D)工作内容

3.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B)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C)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D)职责相对统一的原则

4.工作扩大化包括(  )和纵向扩大工作。(A)工序扩大化(B)横向扩大工作(C)管理系统扩大化(D)生产管理扩大化

5.(  )为员工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彰显本人特质、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员工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满足感。(A)工作扩大化(B)工作满足化(C)岗位工作丰富化(D)工作多样化

6.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  )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A)改进工作设计(B)改进岗位设计(C)改进生产操作设计(D)改进岗位管理设计

7.在岗位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岗位任务量的分析,设计出先进合理的岗位劳动(  ),切实保证岗位工作的满负荷。(A)定员定额标准(B)定员标准(C)定额标准(D)定额定员标准

8.从员工的角度看,采用岗位的工时工作制体现了(  )。(A)关系员工身体健康(B)关心员工心理健康(C)“以人为本”(D)保证了员工健康

9.劳动环境的优化,能建立起(  )的最优化系统。(A)机—人一体化(B)人—机—环境(C)环境—人—机(D)人—环境—机

10.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不包括(  )。(A)工作地的组织(B)照明与色彩(C)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D)场地绿化环境参考答案

1.A,31

2.B,31

3.D,33

4.B,34

5.C,35

6.B,35

7.A,35

8.C,36

9.B,36

10.D,3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包括(  )等。(A)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的大环境(B)厂区厂房、办公大厦写字间(C)工作地的设施,如通风、降湿、恒温设施的配置状况(D)工作空间(E)工作地的布置

2.软环境条件的影响,如(  )各种制度规范等。(A)所在单位的文化(B)所在单位的传统(C)所在单位的价值观(D)所在单位的组织氛围(E)所在单位的人际关系

3.设置岗位时,还应充分考虑并处理好(  )方面的关系。(A)对当前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评价(B)所有岗位工作责任和目标是否具体、明确(C)岗位设置的总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的要求(D)站在组织总体系统的高度上俯视每个岗位,各岗位之间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E)对组织中的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剖析

4.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B)岗位工作的满负荷(C)岗位的工时工作制(D)劳动环境的优化(E)岗位轮换

5.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如(  )。(A)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B)自行决定生产目标(C)自行决定作业程序、操作方法(D)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E)进行经济核算

6.工作扩大化的作用包括(  )。(A)使岗位工作范围、责任增加(B)改变了员工对工作感到单调的状况(C)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D)有利于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E)有利于生产质量的稳定

7.为了使岗位工作丰富化,还应注重(  )要求。(A)任务的多样化(B)明确任务的意义(C)任务的整体性(D)赋予必要的自主权(E)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8.工作丰富化作用包括(  )。(A)使岗位工作内容充实(B)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C)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D)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E)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9.岗位工作不饱满,会出现(  )问题。(A)人力的浪费(B)影响产品成本的降低(C)物力的浪费(D)财力的浪费(E)影响员工的情绪

10.如果岗位的工作是超负荷,会出现的问题包括(  )。(A)虽然能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但这种效率不能维持长久(B)容易对员工产生某种伤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C)使生产设备、工位器具等生产资料得不到正常的维护和保养(D)造成设备器具过度疲劳、超常磨损(E)造成设备提前报废

11.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具体包括(  )等因素。(A)空气(B)温度(C)湿度(D)噪声(E)厂区绿化

12.劳动环境优化涉及的范围很广、因素很多,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学科,如有(  )等知识,才能完成优化企业劳动环境的艰巨任务。(A)生理学(B)心理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E)环境学

13.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工作岗位的设计应当满足(  )。(A)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B)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C)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需要(D)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需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E)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需要从事劳动活动在心理上的需要

14.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  )。(A)位得其人(B)人尽其才(C)适才适所(D)人事相宜(E)人岗相宜

15.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  )等一系列文件。(A)工作说明书(B)岗位规范(C)职务晋升图(D)岗位操作规范(E)定额定员参考答案

1.ABCDE,32

2.ABCDE,32

3.ABCDE,34

4.ABCD,34~36

5.ABCDE,34

6.ABC,35

7.ABCDE,35

8.ABCDE,35

9.ABCD,35

10.ABCD,35

11.ABCDE,36

12.ABCDE,36

13.ABCE,36

14.ABCD,36

15.ABC,36【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以下对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岗位设计的方法(B)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C)现代工效学的方法(D)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2.方法研究是运用调查研究的(  ),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A)证实方法(B)实证方法(C)确认方法(D)认定方法

3.方法研究的具体应用的技术,包括程序分析和(  )。(A)动作方法(B)工作程序(C)动作研究(D)分析研究

4.流程程序图按照表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柱型和(  )。(A)单栏型(B)其他型(C)多栏型(D)柱栏型

5.(  )不是主要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的分析研究,是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A)线图(B)单柱图(C)作业程序图(D)流程图

6.方法研究应用技术中动作研究不包括(  )。(A)目视观察(B)影片(C)作业观察(D)摄像机

7.以下关于动作经济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利用(B)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C)工具和设备的设计(D)减轻工作疲劳度

8.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IE)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  )。(A)基本方法(B)基本条件(C)基本要求(D)基本措施

9.(  ),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部分设计,概念设计和具体工程项目设计等。(A)规划系统设计(B)工程系统设计(C)评价设计(D)总体目标设计

10.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人员(B)物料(C)技术(D)设备。

11.在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中,一种方法是(  ),另一种是岗位深度扩大法。(A)岗位技能扩大法(B)岗位新技术扩大法(C)岗位业务扩大法(D)岗位宽度扩大法

12.岗位宽度扩大法的形式表现错误的是(  )。(A)包干负责(B)增加岗位安全(C)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D)延长加工周期

13.岗位扩大丰富化不包括(  )维度分析。(A)时间维度(B)空间维度(C)员工维度(D)生产维度参考答案

1.A,37~40

2.B,37

3.C,37

4.C,38

5.B,38

6.C,39

7.D,39

8.A,41

9.B,41

10.C,42

11.D,42

12.B,42

13.D,4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方法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一般包括(  )阶段。(A)选择(B)记录(C)分析(D)改进(E)实施

2.方法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是(  )。(A)选择研究对象(B)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C)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D)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E)贯彻执行新方法

3.程序分析采用的分析工具包括(  )和操作人程序图。(A)作业程序图(B)流程图(C)线图(D)人—机程序图(E)多作业程序图

4.作业程序图具有的作用是(  )。(A)反映总的制作过程以及各个操作之间的联系(B)由于操作程序图是按先后次序编制的,并在图表上注明各个阶段上的加工时间,故可用于核算半成品、在制品的单位成本(C)它可以表明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进入工序加工的时间、地点(D)可为岗位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E)可为岗位劳动定编的制定提供依据

5.程序分析的各种工具可用于非生产性的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特别是对那些服务性、行政性或管理性岗位,如(  )等。(A)餐厅的服务员(B)办公室的秘书(C)人事部的薪酬主管(D)生产部的统计计划员(E)钳工

6.在应用程序分析或动作研究等方法时,首先要考察现行的程序,然后再运用动作经济原理,做好(  )方面的工作。(A)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B)合并重复的工作(C)重新调整所有的工作,使作业更有条理、更有效率(D)检查各项具体操作能否简化(E)严格监控工作的质量

7.工效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A)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B)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C)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D)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作业(E)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

8.现代工效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以人为本(B)以人为主体(C)结合设备、工具、材料、工作地、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系统地进行分析(D)寻找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最佳方法(E)妥善地处理好人—机矛盾

9.工业工程是对(  )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A)人员(B)物料(C)设备(D)能源(E)信息

10.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A)规划(B)设计(C)评价(D)创新(E)设置

11.岗位深度扩大法包括(  )。(A)岗位工作纵向调整(B)充实岗位工作内容(C)岗位工作轮换设计(D)岗位工作连贯设计(E)岗位工作矩阵设计参考答案

1.ABCDE,37

2.ABCDE,37

3.ABCDE,37~38 4.ABCD,37

5.ABCD,39

6.ABCD,40

7.ABC,40

8.ABCDE,40

9.ABCDE,41

10.ABCD,41

11.ABCDE,43~44【注意事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还应关注的问题包括(  )。(A)保持岗位工作任务具有一定变动率(B)岗位任务的变动率不宜太高或太低(C)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和相对的完整性(D)控制岗位工作的循环期(E)工作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参考答案

1.ABCDE,45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  )。(A)人力资源管理(B)人力资源规划(C)人力资源发展(D)人力资源配置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特指(  )。(A)企业人员规划(B)企业人力资源配置(C)企业人力资源发展(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从时限上看,一般来说,(  )以上计划称为规划。(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

4.从时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区分为(  )以及按照年度编制的短期计划。(A)长期计划(B)中长期计划(C)短期计划(D)中短期计划

5.按照(  )的双因素理论,责任与权限都属于工作的激励因素,它们的增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巨大。(A)赫兹伯格(B)福特(C)厄威克(D)孔茨

6.人员晋升计划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  )。(A)鼓励员工(B)激励员工(C)奖励员工(D)晋升员工参考答案

1.B,46

2.A,46

3.C,46

4.B,46

5.A,47 6.B,47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  )。(A)人员配备计划(B)人员配备规划(C)人员补充计划(D)人员职业生涯计划(E)人员晋升计划

2.人员晋升计划是企业根据(  )制定的员工职务提升方案。(A)企业目标(B)人员需要(C)内部人员分布状况(D)财务计划(E)企业发展

3.人员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等。(A)受训人员的数量(B)培训的目标(C)培训的方式方法(D)培训的内容(E)培训费用的预算

4.晋升计划的内容一般由(  )等指标组成。(A)晋升条件(B)晋升要求(C)晋升方法(D)晋升比率(E)晋升时间

5.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除了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外,还包括(  )。(A)人员培训开发计划(B)员工薪酬激励计划(C)员工职业生涯规划(D)员工福利激励计划(E)其他人力资源计划

6.企业人员培训的任务就是(  )。(A)设计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案(B)设计对现有员工的生理方案(C)设计对现有员工的心理保健方案(D)设计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潜力的方案(E)设计与企业的培训目标相适应的策略方案

7.企业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  )。(A)把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B)有效地留住人才(C)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D)在企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E)促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8.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包括(  )等。(A)劳动组织计划(B)员工援助计划(C)员工压力援助计划(D)劳动卫生计划(E)安全生产计划

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包括(  )。(A)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B)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C)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D)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E)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10.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环境包括(  )。(A)经济环境(B)人口环境(C)科学环境(D)科技环境(E)文化法律环境

11.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有(  )等规定。(A)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B)工时制度(C)最低工资标准(D)职业卫生(E)劳动保护、安全生产

1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环境包括(  )。(A)企业的行业特征(B)企业的发展战略(C)企业文化(D)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3.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A)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B)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C)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D)与人力资源战略相适应的原则(E)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参考答案

1.ACE,46

2.ABC,46

3.ABCDE,47

4.ADE,47

5.ABCE,47

6.ABC,47

7.ABC,47

8.ABDE,47

9.ABCDE,48

10.ABDE,48

11.ABCDE,49

12.ABCDE,49~50

13.ABCE,50【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活动,其核心部分不包括(  )。(A)人力资源市场预测(B)人力资源需求预测(C)人力资源供给预测(D)供需综合平衡预测

2.下列关于企业制定规划的“硬约束”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硬约束”范畴(B)企业拟定未来人员招聘规划时,应遵守这一规则,否则,将被追究责任,规划亦无效(C)企业人员规划的政策和措施有些可不受“硬约束”限制(D)企业任何人员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均不得与之相抵触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  )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A)数量为主(B)额定(C)标准为主(D)定量为主

4.人员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  )的开放系统。(A)静态(B)动态(C)非静态(D)非动态

5.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不包括(  )。(A)编写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B)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C)编写人力资源修正计划(D)编写人力资源费用计划参考答案

1.A,51

2.C,51

3.D,52

4.B,52

5.C,5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是(  )。(A)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B)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C)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D)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E)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2.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有(  )等企业自身的因素。(A)产品结构(B)消费者结构(C)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D)生产和销售状况(E)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

3.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有(  )等企业外部因素。(A)经营环境(B)社会环境(C)政治环境(D)经济环境(E)法律环境

4.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例如,根据企业目标,(  )。(A)确定补充现有岗位空缺所需人员的数量(B)确定补充现有岗位空缺所需人员的资格(C)确定补充现有岗位空缺所需人员的条件(D)确定补充现有岗位空缺所需人员的时间(E)确定补充现有岗位空缺所需人员的标准

5.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包括(  )。(A)编写人员配置计划(B)编制人员需求计划(C)编制人员供给计划(D)编写人员培训计划(E)编写人力资源费用计划参考答案

1.ABCDE,5 1~5 2

2.ABCDE,5 1

3.ABCDE,5 1

4.ABCD,5 1

5.ABCDE,5 2

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员规划的含义不包括(  )。(A)从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其特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B)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C)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D)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静态适应

2.关于人力资源需求与净需求说法错误的是(  )。(A)需求通常指的是毛需求,即企业用人总的数量(B)净需求指的是需求与企业自身供给的差(C)需求是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D)净需求是需要企业招聘和配置的人数

3.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组织方面的贡献和(  )。(A)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B)满足组织生存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需求(C)提高组织竞争能力(D)是人力资源预测的重要依据参考答案

1.D,55

2.C,54

3.A,5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包括(  )。(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B)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C)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E)企业特种专业人力资源预测

2.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包括(  )。(A)环境可能与预期的情况不同(B)企业内部的抵制(C)预测的代价高昂(D)企业外部的抵制(E)知识水平的限制

3.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包括(  )。(A)市场需求(B)企业总产值(C)工资状况(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E)追加培训的需求参考答案

1.ABCD,55

2.ABCE,56~57

3.ABCDE,57【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不包括(  )。(A)现实人力资源预测(B)将来人力资源预测(C)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D)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2.(  )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A)优势分析(B)劣势分析(C)机会分析(D)威胁分析

3.(  )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A)优势分析(B)优势和机会分析(C)机会和威胁分析(D)劣势分析

4.编制人员需求计划公式: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  )员工总数。(A)退休减员(B)辞职减员(C)停职减员(D)自然减员参考答案

1.B,57

2.A,58

3.C,58

4.D,62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A)要全面(B)要细致(C)要客观(D)要有针对性(E)要有预见性

2.波特提出的企业竞争分析模型包括(  )。(A)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B)对供应商的分析(C)对顾客群的分析(D)对竞争策略的分析(E)对自己产品替代的分析

3.波特认为,只要企业对“竞争五要素”做出(划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的分析,企业所做的策略与规(A)全面(B)细致(C)科学(D)客观(E)准确

4.企业专门技能人员可分为(  )。(A)基本生产工(B)装配试验工(C)维修操作工(D)检验工(E)辅助工

5.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包括(  )。(A)机动平台技术人员(B)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人员(C)机械产品装配工艺人员(D)工程设计人员(E)检测计量与检验人员

6.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服务性技术人员包括(  )等。(A)中医(B)打字人员(C)护理人员(D)药剂师(E)职业教育教学人员

7.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分为(  )。(A)战略管理人员(B)运营管理人员(C)市场运作人员(D)保障管理人员(E)社会化服务管理人员

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阶段包括(  )。(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岗位职务序列和人员配置的标准(B)进行人力资源盘点,对现有人员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统计分析(C)将统计结果与部门主管进行讨论,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D)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人员离职、流失状况进行统计分析(E)对现实人力资源存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平衡和测算,得出未来预测期内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净需求总量

9.自然减员的情况包括(  )等。(A)自动离职(B)年老退休(C)退职(D)离休(E)辞职

10.企业的生产性部门根据(  )来确定人员的需要量。(A)生产任务总量(B)劳动生产率(C)劳动出勤率(D)计划劳动定额(E)有关定员标准

11.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服务人员的计划,应根据组织机构的(  )来制定。(A)设置(B)职责范围(C)业务分工(D)工作总量(E)工作定额标准

12.在现实的操作中,企业应对(  )的人力资源需求分别进行预测与分析。(A)长期(B)较长期(C)中期(D)中短期(E)短期参考答案

1.ACD,58

2.ABCDE,59

3.CDE,59

4.ABCDE,59

5.ABCDE,59

6.ACDE,59

7.ABCDE,59 8.ABCDE,61~62

9.BCDE,62

10.ABDE,62

11.ABCDE,62 12.ACE,62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中事物内部变量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称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是变量间的不确定关系,称为(  )。(A)相关关系(B)相连关系(C)相似关系(D)相宜关系

2.在预测学中,一般应用的原理不包括(  )。(A)惯性原理(B)连贯性原理(C)相关性原理(D)相似性原理参考答案

1.A,62

2.B,63【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以下不是定性预测的是(  )。(A)经验预测法(B)描述法(C)定量法(D)德尔菲法

2.德尔菲法又叫(  )。(A)专家评估法(B)顾问评估法(C)专家组评估法(D)马尔可夫评估法

3.企业经营活动规模的估计方法是:经营活动=人力资源的数量×(  )。(A)人均实有率(B)人均生产率(C)人均保有率(D)人均质量率

4.员工总量需求预测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

5.常用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不包括(  )。(A)SPAA(B)SPSS(C)SAS(D)EVIEWS

6.回归分析法主要靠计算机及相应的统计软件来完成,常用的是(  )。(A)SPDD(B)SAS(C)EVIEWS(D)EVI

7.经济计量模型法主要靠计算机及相应的统计软件来完成,常用的是(  )。(A)SPSS(B)SDD(C)EVIEWS(D)EPR

8.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Y(总产出)=劳动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资本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总生产率系数(一般为常数)÷正态分布误差(B)Y(总产出)=劳动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资本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总生产率系数(一般为常数)×正态分布误差(C)Y(总产出)=劳动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资本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总生产率系数(一般为常数)×正态分布误差(D)Y(总产出)=劳动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资本投入量(弹性系数调节)÷总生产率系数(一般为常数)×正态分布误差

9.设备看管人员的需求量的计算公式为(  )。

10.效率定员法下某类岗位人员的需求量的计算公式为(  )。

11.比例定员法下某类岗位人员的需求量的计算公式为(  )。参考答案

1.C,63

2.A,65

3.B,66

4.B,66

5.A,68

6.B,68

7.A,69

8.C,69

9.D,70

10.A,70

11.B,7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人力资源需求定量预测方法包括(  )。(A)趋势外推法(B)回归分析法(C)灰色预测模型法(D)马尔可夫分析法(E)人员比率法

2.德尔菲法的工作步骤包括(  )。(A)征求专家意见(B)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C)充分考虑有关专家的意见(D)征求专家的提议(E)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

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包括(  )。(A)转换比率法(B)人员比率法(C)趋势外推法(D)回归分析法(E)经济计量模型法

4.运用趋势外推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具体步骤包括(  )。(A)运用定性分析法确定因变量y是否适合运用趋势外推法,若适合,则搜集y的历史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处理(B)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y的历史数据和t进行回归分析,求出a和b,求出趋势外推模型(C)进行回归分析(D)运用趋势外推模型预测预测期y的值(E)对预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5.定员定额分析法包括(  )。(A)劳动定额分析法(B)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C)效率定员法(D)比例定员法(E)劳动定额法参考答案

1.ABCDE,6 4

2.ABC E,6 5~6 6

3.ABCDE,6 6~6 9

4.ABDE,6 8

5.ABCD,7 0~7 1第三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预测

1.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A)组织结构(B)销售率(C)劳动生产率(D)作业率和废品率(E)总成本

2.影响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A)新项目投资(B)科研项目(C)研究成果获奖(D)科研经费、科研成果(E)科技成果转让

3.影响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有(  )。(A)出勤率(B)利润(C)生产技术水平(D)总资产(E)企业管理制度参考答案

1.ACDE,72

2.ABCDE,72

3.ABD,72

第四节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需平衡

第一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地域性因素不包括(  )。(A)企业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的现状(B)所在地对人才的吸引程度(C)企业薪酬福利对所在地人才的吸引程度(D)企业本身对人才的吸引程度

2.社会劳动力市场发育良好,将有利于劳动力(  )进入市场。(A)有选择(B)自由(C)自由选择(D)有兴趣参考答案

1.A,88

2.B,88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A)伤残、退休、死亡(B)晋升(C)降职(D)平调(E)辞职、解聘

2.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  )。(A)地域性因素(B)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C)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D)社会就业意识(E)择业心理偏好

3.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等。(A)人口规模(B)人口年龄(C)人口素质结构(D)现有的劳动力参与率(E)现有的劳动力适应率

4.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包括(  )。(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B)内部员工平调(C)复员转业军人(D)失业人员(E)其他组织在职人员参考答案

1.ABCDE,88

2.ABCDE,88

3.ABCD,88

4.ACDE,88~89【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大致可分为技能清单与(  )。(A)能力清单(B)管理才能清单(C)技术库清单(D)员工清单

2.马尔可夫模型是分析组织人员流动的典型(  )。(A)矩阵模型(B)转换比率模型(C)趋势外推模型(D)描述模型参考答案

1.B,89

2.A,92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包括(  )。(A)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B)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C)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D)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E)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2.管理才能清单的表格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A)管理幅度范围(B)管理的总预算(C)管理对象的类型(D)受到的管理培训(E)当前的管理业绩参考答案

1.ABCDE,89

2.ABCDE,90第二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以下极少出现,甚至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人力资源供大于求(B)人力资源供求完全平衡(C)人力资源供小于求(D)人力资源趋于平衡参考答案

1.B,9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时的调整方法包括(  )。(A)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B)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订培训和晋升计划,在创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订外部招聘计划(C)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D)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E)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2.解决组织人力资源短缺最为有效的途径是(  )。(A)科学的激励机制(B)培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C)提高劳动生产率(D)调动员工积极性(E)改进工艺设计

3.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解决方法是(  )。(A)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B)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C)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D)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E)采用轮休制参考答案

1.ABCDE,95

2.ABCDE,95

3.ABE,95~96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  )。(A)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B)理想管理组织体系(C)理想组织体系(D)理想执行组织体系

2.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  )。(A)纪律(B)规定(C)宪法(D)规章参考答案

1.A,96

2.C,98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制度化管理的特征包括(  )。(A)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B)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C)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以及对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D)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E)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

2.制度化管理的优点包括(  )。(A)个人与权力相分离(B)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C)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D)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E)适合现代中小型企业的需要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它涉及(  )等基本职能。(A)录用(B)保持(C)发展(D)考评(E)调整

4.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如(  )等各种劳动标准。(A)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B)科学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C)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D)适用的规章制度、劳动规范及岗位要求(E)劳动定额定员

5.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A)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B)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D)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E)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  )。(A)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B)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C)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D)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E)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参考答案

1.ABCDE,97

2.ABC,97

3.ABCDE,100~101

4.ABCDE,102表1-34

5.ABCDE,102~104

6.ABCDE,105【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B)反复调整和修改,再上报总经理审核批准(C)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D)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参考答案

1.B,105~10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包括(  )。(A)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对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C)明确规定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D)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E)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参考答案

1.ABCDE,106~107

第一章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的8条指导原则。(P2)

答:(1)目标原则。(2)相符原则。(3)职责原则。(4)组织阶层原则。(5)管理幅度原则。(6)专业化原则。(7)协调原则。(8)明确性原则。

2.简述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的健全组织工作的15条基本原则。(P2)

答:(1)目标一致原则。(2)效率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分级原则。(5)授权原则。(6)职责的绝对性原则。(7)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8)统一指挥原则。(9)职权等级原则。(10)分工原则。(11)职能明确性原则。(12)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13)平衡原则。(14)灵活性原则。(15)便于领导的原则。

3.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P2~3)

答:(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P4~11)

答:(1)超事业部制。(2)矩阵制。(3)多维立体组织。(4)模拟分权组织。(5)流程型组织。(6)网络型组织。

5.简述超事业部制的主要优点。(P4)

答:(1)可利用几个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进度,以更快地形成新产品的拳头优势。(2)超事业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能够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企业重大战略性决策上。(4)有利于为最高领导层培养出色的接班人。

6.简述超事业部制的主要缺点。(P4)

答:由于超事业部制增加了管理层次,一方面会加大企业内部的横向、纵向的协调与沟通的工作量,降低决策与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一些新的问题。

7.简述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P5~6)

答:(1)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及时解决问题。(2)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可以随时组建、重建和解散团队,能在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3)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使员工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技能。(4)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工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8.简述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P6)

答:(1)组织关系比较复杂,由于人员受双重领导,对来自两个上级的指令有时无所适从,不易分清责任。(2)由于项目组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3)项目小组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既可能出现个人权力过大,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也可能使组织陷入过度的妥协,出现指挥混乱的情况,影响决策的效率。

9.简述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P6~7)

答:(1)能够使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与专业职能参谋部门三方面都能从整个组织的全局考虑问题,从而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2)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3)在分权的基础上,能够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4)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灵活共享。(5)能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进行复杂决策的需要。(6)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10.简述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P7)

答:(1)员工面临三重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2)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等多种专业技能。(3)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实现权力的平衡。(4)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案,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

11.简述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的基本特征。(P8)

答:(1)只有总公司才是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总公司下的各专业分公司是“模拟”的经济实体。(2)只有总公司的总经理才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也只有总公司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3)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它兼有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强调公司作为一个生产经营的整体、连续体而存在,强调公司的整体效益、整体利益、统一运作和统一对外;另一方面又授予各专业公司以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模拟”的独立经营,以调动生产单位的积极性,使基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自主性。

12.简述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P8)

答:(1)实践证明该组织结构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2)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加速老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3)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分厂或车间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利于使责、权、利相结合,强化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13.简述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P8)

答:(1)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2)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目标和生产任务难以确定。(3)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4)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较差。(5)组织内横向协调的难度大。

14.简述流程型组织的主要特点。(P8~9)

答:(1)以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与效率,降低对顾客的产品或服务供应成本为目标。(2)管理者的职权很大,业务流程较长,实行全程式管理。在组织内部,所有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职能人员安排在同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由一个通常的“流程负责人”来管理。(3)纵向管理链较短,而横向管理链较长。与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相比,流程型组织结构更加强调组织各要素之间的横向关系。

15.简述佩帕德和罗兰认为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的三方面内容。(P9)

答:(1)组织以流程维度为主干,每个流程由若干个子流程和团队组成。(2)设计必要的职能服务中心,以保障流程团队和业务流程的有效运行。(3)团队之间、业务流程之间及其与职能中心之间的整合和协同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16.简述流程型组织结构和传统组织结构相比较的优点。(P10)

答:(1)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2)业务流程是以产出和顾客为中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流程团队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从集权层级制到分权层级制再到扁平化的流程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17.简述流程型组织结构的缺点。(P11)

答:(1)确定核心流程较为困难。(2)需要对组织文化、管理体制、人事财务、信息管理等系统进行配套性变革。(3)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开发,提高其综合素质,逐步适应流程型团队工作的环境等。

18.网络型组织与一般流程型组织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P12~13)

答:(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是一种“市场驱动型”组织。(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3)流程的动态化特征更为明显,能够实现对市场的敏捷响应。(4)具有突出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5)工作地点离散化,能够充分利用外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成本共担,降低生产成本。(6)企业之间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短暂的动态联盟。(7)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8)企业规模小型化趋势更为明显。(9)要求有更为完善的网络技术。

19.简述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P13)

答:(1)能够促进组织对顾客的变化做出灵活而快速的反应。(2)能够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3)促进组织成员伙伴关系的建立,使企业将资源转向顾客和市场需求。(4)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使中小型企业迅速成长。(5)能够促进组织中每个成员提高其核心竞争力。(6)有利于促进员工注重团队工作和合作。

20.简述网络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P13)

答:(1)由于企业边界的不确定性容易使企业丧失控制权。(2)不同企业的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目标的差异性,将使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难以协调。(3)容易使企业潜在对手急速增加。(4)容易暴露组织成员的专有技术,其知识产权被侵占。(5)企业成员的专业领域狭窄,相互依存性增强,信用问题成为企业合作的主要问题。

2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和方式。(P27)

答:(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

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例如,市场占有率缩小,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少新产品、新战略等。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跨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加等。

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

1)改良式变革。即日常的小改小革,修修补补。如局部改变某个科室的职能,新设一个职位等。这是企业中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局部变革阻力较小。

2)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的重大的以至根本性变革。如两家企业合并,从职能制结构改为事业部制结构等,这种方式常因考虑不周,造成员工丧失安全感、阻力增大等后果,必须十分谨慎地使用。

3)计划式变革。对改革方案经过系统研究,制定全面规划,然后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如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这种方式比较理想,现代组织设计理论主张尽量采用这种方式。

22.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企业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哪些措施?(P27~28)

答:(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23.工作岗位作为一个子功能单元来说,它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P32)

答:(1)相关的技术状态,从事劳动活动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影响。(2)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包括: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的大环境,厂区厂房、办公大厦写字间;工作地的设施,如通风、降湿、恒温设施的配置状况;工作空间和工作地的布置等。(3)服务、加工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4)本部门对岗位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主管对本岗位工作的分配指派,以及领导行为的影响。(5)本岗位不同时段不同经历任职者的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等,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6)企业生产业务系统的决策对岗位工作目标和活动的定位与调整的影响。(7)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师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的影响。(8)软件环境条件的影响。

24.工作扩大化包括哪些内容?(P34)

答:(1)横向扩大工作。

1)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

2)在单调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等辅助工作。

3)采用包干负责制,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一件完整的工作。

4)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项操作。(2)纵向扩大工作。

1)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2)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并进行经济核算。

3)生产工人不但承担一部分生产任务,还参与产品试制、设计、工艺管理等项技术工作。

4)工作扩大化使岗位工作范围、责任增加,改变了员工对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25.简述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的因素。(P36)

答:(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1)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地的组织是要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人体活动规律,使工作地上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关系达到最优化结合,既能方便工人操作,提高工效;又能保证环境安全卫生,使工人心情舒畅。

2)照明与色彩。适宜的照明和适度的色彩环境,给人以舒适感,有利于稳定劳动者心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如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由于劳动环境优化涉及的范围很广、因素很多,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学科,如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环境学等知识,才能完成优化企业劳动环境的艰巨任务。

26.方法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是什么?(P37)

答:一般包括选择、记录、分析、改进和实施五个阶段。(1)选择研究对象。

一般应选择人力和机器时间消耗较多,重复性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工作岗位;需要高、精、尖技术的岗位;能源和材料等物力消耗量大的岗位;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劳动条件很差的工作岗位作为研究对象。(2)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只有掌握完备的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3)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4)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将新旧方法做出比较,计算出采用新方法可能减少的作业次数、缩短运输的距离,以及可能节省的工时和费用等。(5)贯彻执行新方法。

1)在正式实施新方法前,培训员工掌握新的作业操作方法,以保证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2)在生产工作中,监督检查各个岗位员工实施新方法的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27.现代工效学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哪些?(P40)

答:(1)人体测量的方法和标准。(2)劳动者作业区域、场所与作业设备、仪器、用具设计原理、原则和标准研究。(3)劳动者劳动强度与能量代谢问题。(4)劳动者的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问题研究。(5)人的感知特征和反应特征研究。(6)显示装置与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与标准研究。(7)作业环境研究。(8)人机环境系统研究。(9)劳动安全研究及心理卫生问题研究。

28.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还应关注哪些问题?(P45~46)

答:(1)保持岗位工作任务具有一定变动率,岗位任务的变动率不宜太高或太低。(2)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和相对的完整性。(3)控制岗位工作的循环期,工作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4)注意保持岗位工作的节奏感。(5)明确岗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考评标准,使员工逐步掌握岗位的操作技能技巧。(6)在基本作业之外,可将辅助性和准备性工作尽可能组合在一起。(7)建立岗位正常的晋升路线,对突出的优秀人才要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保证岗位员工在掌握低技能等级工作之后,向高技能等级工作发展。(8)鼓励一专多能,在员工掌握一个工序或工种技能之后,要使其向多工种多职业发展。(9)在可能的情况下,员工既从事生产工作,又承担一定的组织监督管理的任务。(10)建立信息的沟通渠道,保证岗位信息的对称性,为岗位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9.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哪些?(P46)

答:(1)人员配备计划。企业按照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人员管理措施(比如使员工在企业内部合理流动、对岗位进行再设计等)以实现企业内部人员的最佳配置。(2)人员补充计划。

1)人员补充计划是企业根据组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空缺职位加以弥补的计划,旨在促进入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完整与改善。

2)一般来讲,人员补充计划是和人员晋升计划相联系的,因为晋升计划会造成组织内的职位空缺,并且这种职位空缺会逐级向下移动,最后导致企业对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加大。

3)在企业进行招聘录用活动时,必须预测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比如1~2年))员工的使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员补充计划,保证企业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有适合的员工担任各种岗位工作。(3)人员晋升计划。

1)人员晋升计划是企业根据企业目标、人员需要和内部人员分布状况,制定的员工职务提升方案。

2)对企业来说,要尽量使人与事达到最佳匹配,即尽量把有能力的员工配置到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的岗位上去,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3)职务的晋升意味着责任与权限的增大,按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责任与权限都属于工作的激励因素,它们的增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巨大。

4)人员晋升计划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激励员工。

30.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除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和人员晋升计划,还包括那些?(P47)

答:(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就是企业通过对员工有计划的培训,引导员工的技能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策略方案。

2)人力资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门别类的培训来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企业人员培训的任务就是设计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案、生理与心理保健方案。

4)人员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受训人员的数量、培训的目标、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内容、培训费用的预算等。(2)员工薪酬激励计划。

1)薪酬激励计划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人工成本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恰当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2)企业通过薪酬激励计划,可以在预测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薪酬总额进行预测,并设计、制定、实施未来一段时期的激励措施,如激励方式的选择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又是企业人员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2)企业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把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留住人才,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

3)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企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4)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等。

31.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P48)

答:(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32.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有哪些?(P49)

答:(1)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2)工时制度。(3)最低工资标准。(4)职业卫生。(5)劳动保护。(6)安全生产。(7)户籍制度。(8)住房制度。(9)社会保障制度。

33.制定企业人员规划应遵循基本原则是什么?(P50)

答:(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问题是人员规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企业人员规划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包括对人员的流人分析、流出预测、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等)确保企业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满足。只有满足了这一条件,企业才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比如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可预测的变化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因此,企业的人员规划要考虑到这点。规划毕竟是面向未来的,必须要有前瞻性。企业要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做出预测、分析,并有所准备。这也是对人员规划的基本要求之一。(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在制定人员规划时,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因为人员规划是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首要前提就是服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目标与企业资源的协调发展。(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员工队伍的合理流动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员工流动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流动性过低,不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流动性过高,造成人力资本的损耗,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保持适度的人员流动,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

34.简述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步骤。(P51~52)

答:(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35.简述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步骤。(P52~53)

答:(1)编写人员配置计划。(2)编制人员需求计划。(3)编制人员供给计划。(4)编写人员培训计划。(5)编写人力资源费用计划。(6)编写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7)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36.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收集资料,都需设计相应的调查表。针对人员需求预测,可以设计哪几类调查表?(P60)

答:(1)企业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税金、利润、销售收入、资产、能源消耗量调查表。(2)预测期企业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利润调查表。(3)企业总成本和人工成本统计表。(4)企业投资情况调查表。(5)新产品研发项目情况调查表。(6)新产品研发费用结构及获奖情况调查表。(7)企业人员数量、结构(学历、职称、年龄等)统计表。(8)各部门人员流动情况调查表。(9)企业各类人员流动调查表。(10)企业人员培训调查表。(11)各类人员变动情况统计表。(12)设备变动情况调查表。(13)企业各类产品分工种工时定额统计表。(14)企业各类产品工时定额及产品产量统计表。(15)企业分工种废品率、废品损失统计表。(16)企业人员出勤率、作业率统计表等。

37.当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未来可能发生短缺时,可采取哪些方案?(P95)

答:(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订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订外部招聘计划。(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38.简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P95~96)

答:(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如提前退休者仍按正常退休年龄计算养老保险工龄,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前退休。(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可拨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这是西方企业在经济萧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解决企业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7)采用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这与上一种方法在实质上是一样,都是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

39.简述制度化管理的特征。(P97)

答:(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以及对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员工都应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40.制度化管理的优点有哪些?(P97)

答:(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制度化管理是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制定出管理规章和制度,它是一种不徇人情的管理体系。(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1)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主观、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

2)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1.制度规范的类型有哪些?(P98)

答:(1)企业基本制度。

1)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2)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3)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关系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2)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3)技术规范。

1)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规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强,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

2)技术规范涉及内容很多,从各类技术标准到工艺生产流程,乃至包装、保管、运输、使用和处理都具有内在的规律。

3)企业组织管理中经常碰到的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修规定等。(4)业务规范。

1)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2)业务规范所规定的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

3)业务规范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办法,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范等。(5)行为规范。在企业组织当中,有些制度规范涉及个人行为,如上述第(2)、(3)、(4)种规范;还有一些规范是专门针对个人行为制定的。

4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P99)

答:(1)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

1)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

2)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

3)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

4)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定)。

5)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

6)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

7)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

8)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

9)其他方面的规定,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2)属于对员工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

1)工作时间如加班、轮班、不定时工作的规定。

2)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

3)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

4)员工奖惩规定。

5)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

6)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

7)员工因私出境规定。

8)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

9)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

10)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

11)其他有关的规定,如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

43.简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P105)

答:(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制度规范,要从企业组织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企业组织活动中的规律性;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切忌不切合实际。(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1)制度规范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不是为制定制度而制定。企业的实际需要是决定各种制度规范制定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规范,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

2)在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1)法律和社会一般道德规范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标准,是企业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2)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规范不能违背法律和一般道德规范的规定,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

1)企业制度规范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

2)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现象,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1)制度规范要体现合理化原则,即一方面要讲究科学、理性、规律;另一方面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近情理、不合理等情况出现。

2)在制度规范的制约方面,要充分发挥自我约束、激励机制的作用,避免过分使用强制手段。

44.简述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P106~107)

答:(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规定。(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二、计算题

1.某电冰箱生产公司在2013年的年产量为10 000台,基层生产员工为200人,在2014年计划增产5 000台,估计生产率增长率为0.2,假设该公司福利良好,基层生产员工不流失,那么,在2014年该公司应至少应招聘基层生产员工多少名?(P66~67)

解:

2014年该公司需要招聘的基层生产员工数=250-200=50(名)

答:该公司需要招聘基层生产员工50名。

2.某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已知条件如下:(1)该企业在过去十年中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比例一直是60:10:7。(2)该企业明年计划补充新机床操作人员600人。(3)该企业生产效率不变。(4)该企业组织结构不变。(5)明年该企业将有30名机床维修人员离职。(6)明年该企业将有8名基层管理人员离职,10名基层管理人员获得晋升。(7)明年该企业所需的机床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均由外部补充。

请问,该企业明年至少应招收多少机床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P67)

解:(1)生产效率不变、组织结构不变,说明该企业的机床操作人员、机床维修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人数构成不变,还是60:10:7。(2)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机床维修人员数=600×(10÷60)=100(名),明年该企业需要补充的总的机床维修人员数=100+30=130(名);(3)由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的需要补充的基层管理人员数=600×(7÷60)=70(名),明年该企业需要补充的总的基层管理人员数=70+10+8=88(名)。

答:该企业明年至少应招收130名机床维修人员和88名基层管理人员。

3.已知钳工2013年的甲产品单件定额工时为164.255小时,乙产品单件定额工时为271.377小时,2014年甲产品产量为1 415台,乙产品产量为1 054台。2013年的平均作业率为90.2%,平均出勤率为98.6%,废品率为0.09%,平均定额完成率为128%,则2014年钳工岗位人员需求人数是多少?(P78~79)

解:

2014年钳工岗位人员需求人数=(164.255×1 415+271.377×1 054)×(1+0.09%)÷(2 000×98.6%×90.2%×128%)=227.917≈228(人)

答:2014年钳工岗位人员需求为228人。[注:钳工当年人数为239人,也就是说,钳工富余11人(239-228)]

4.已知数控机床操作工2014年的甲产品单件定额工时为52.785小时,乙产品单件定额工时为87.21小时,2014年甲产品产量为1 415台,乙产品为1 054台。2014年平均作业率、平均出勤率、废品率、平均定额完成率同上,则2014年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为多少?(P79)

解:

答:2014年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为73人。[注:2014年数控机床操作工的实际人数是68人,这说明数控机床操作工还欠缺5人(68−73=-5),这个工种的工作有些吃紧,因此,工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小张喜好书画,小王喜好篮球,这体现了(  )。(A)工作差异原理(B)人岗匹配原理(C)个体差异原理(D)环境差异原理

2.会计工作要求执行者细心,而营销人员需要思想灵活执行力强,这体现了(  )。(A)工作差异原理(B)人岗匹配原理(C)个体差异原理(D)环境差异原理

3.小李是学物理学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大学物理系任教,这体现了(  )。(A)工作差异原理(B)人岗匹配原理(C)个体差异原理(D)环境差异原理

4.(  )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可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A)选拔性测评(B)诊断性测评(C)评估性测评(D)开发性测评

5.诊断性测评,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A)测评查找原因,或了解现状(B)结果不公开(C)防止作弊(D)有较强的系统性

6.(  )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A)鉴定性测评(B)诊断性测评(C)评估性测评(D)开发性测评

7.考核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其主要特点有概括性和(  )。(A)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B)结果要求有较高的效度(C)结果要求有较高的诚信(D)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8.(  )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素质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A)静态测评(B)动态测评(C)非动态测评(D)稳定测评

9.(  )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A)静态测评(B)动态测评(C)非动态测评(D)稳定测评

10.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是员工测评与选拔活动的中心与(  )。(A)结果(B)标准(C)规定(D)纽带

11.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对测评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的测评起着(  )作用。(A)尺度(B)标尺(C)标准(D)量度

12.下列关于标准表示的形式错误的是(  )。(A)评语短句式(B)设问提示式(C)描述说明(D)方向指示式

13.根据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来划分,标准则有(  )与评定式。(A)测量式(B)测定式(C)仪表式(D)计量式

14.下列不是心理素质内容的是(  )。(A)社会承受素质(B)智能素质(C)品德素质(D)文化素质

15.(  )要素主要是考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及所处的环境条件。(A)品德环境(B)员工素质(C)外部环境(D)行为环境

16.品德测评不包括(  )。(A)晕轮效应(B)投射技术(C)问卷法(D)FRC品质测评法

17.以下关于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评品德说法错误的是(  )。(A)实用(B)先进(C)高效(D)方便

18.广义的投射技术是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  )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A)隐藏(B)掩盖(C)隐蔽(D)掩藏

19.对于学习能力测评,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等,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是心理测验,具体的应用形式是(  )。(A)面对面问答(B)调查问卷(C)小品演示(D)笔试

20.特殊能力测评,主要指对于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的测评,这种测评具有(  )与要求。(A)专业特色(B)行业特色(C)技能特色(D)技术特色参考答案

1.C,109

2.A,109

3.B,110

4.D,111

5.C,111

6.A,111

7.D,111

8.B,112

9.A,112

10.D,113

11.B,113

12.C,113

13.B114

14.A,115

15.D,115

1 6.A,1 1 8~1 1 9

1 7.B,1 1 8

18.C,119

19.D,120

20.A,120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人岗匹配包括(  )。(A)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B)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C)各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D)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E)各类管理职能与员工之间相匹配

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包括(  )。(A)选拔性测评(B)开发性测评(C)诊断性测评(D)评估性测评(E)考核性测评

3.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其主要特点是(  )。(A)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B)测评标准刚性强(C)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D)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E)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4.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包括(  )。(A)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B)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C)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D)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E)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5.素质测评是对一个人的(  )的素质的测评,而绩效测评是一种业绩实效的考查评定。(A)德(B)智(C)能(D)识(E)体

6.评定式指标的评定标准包括(  )等。(A)劳动责任(B)工作难度(C)品德素质(D)职业责任(E)思想品德

7.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  )等。(A)量词式(B)等级式(C)数量式(D)定义式(E)综合式

8.感召力测评指标的测评标准有(  )。(A)擅长说服,善于赢得支持(B)能调整表情以吸引听众(C)能运用间接影响等复杂手段以造声势,努力赢得他人支持(D)能策划引人注目的事件,以说明问题的要点(E)有说服力,善于赢得支持

9.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可以概括为(  )三个方面。(A)结构性要素(B)行为环境要素(C)静态环境要素(D)动态环境要素(E)工作绩效要素

10.工作性质指(  )等。(A)工作难度(B)工作责任(C)工作周期(D)工作范围(E)工作地位

11.组织背景包括(  )等。(A)人际关系(B)群体素质(C)集体关系(D)领导因素(E)组织状况

12.工作绩效要素主要包括一个人的(  )、人才培养等要素。(A)工作数量(B)工作质量(C)工作效率(D)工作成果(E)群众威信

13.测评目标是测评内容的一种代表,一般采取(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择效果好些。(A)德尔菲咨询(B)问卷调查(C)层次分析(D)多元分析(E)多层调查分析

14.测评目标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例如,(  )等。(A)“品德”中的“诚实”、“正直”、“谦虚”(B)“管理能力”中的“号召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C)“知识”中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D)“管理能力”中的“号召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E)“品德”中的“诚信”、“正直”、“谦虚”

15.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包括(  )。(A)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B)可测性原则(C)普遍性原则(D)结构性原则(E)独立性原则

16.以下关于投射技术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测评标准的隐蔽性(B)测评目的的隐蔽性(C)反应的自由性(D)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E)使用结构的开放技术

17.知识测评层面由低到高分为(  )层次。(A)记忆(B)理解(C)分析(D)应用和综合(E)评价

18.我国测评专家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六层次,结合我国知识测评实践,提出了知识测评的三个层次,即(  )。两者的理论实质是一致的,只是实践操作的习惯问题。(A)学习(B)记忆(C)理解(D)应用(E)实践

19.能力测评包括(  )。(A)一般能力测评(B)特殊能力测评(C)创造能力测评(D)学习能力测评(E)工作能力测评参考答案

1.ABCD,110

2.ABCE,110~111

3.ABCDE,110

4.ABCDE,111~112

5.ACDE,112

6.ABC,114

7.ABCDE,114

8.ABCD,115表2-1

9.ABE,115

10.ABCDE,116

11.ABDE,116

12.ABCDE,116

13.ABCD,117

14.ABC,117

15.ABCDE,117~118

16.AE,119

17.ABCDE,119~120

18.BCD,120

19.ABCD,120【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不包括(  )。(A)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B)工作标准因素分析法(C)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D)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2.关于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总体特征(B)具体特征(C)具体内容(D)具体要求

3.计量的规则和标准的不同,常见的有客观性测评指标和(  )。(A)主观性测评指标(B)客观性测评指标(C)广义性测评指标(D)狭义性测评指标

4.实施整个测评过程包括(  )和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A)测评前的准备阶段(B)测评前调查阶段(C)测评前的动员阶段(D)测评评估阶段

5.测评指导语的时间应控制在(  )分钟以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测评人员的抵触情绪。(A)3(B)4(C)5(D)10

6.测评具体操作方法不包括(  )。(A)单独操作(B)对比操作(C)实际操作(D)回收测评数据

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r=1.00表示(  )。(A)完全正相关(B)完全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等

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r=−1.00表示(  )。(A)完全正相关(B)完全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等

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r=0表示(  )。(A)完全正相关(B)完全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等

10.综合分析测评结果包括测评结果的描述和(  )。(A)人员归类(B)人员分类(C)人员岗位分类(D)员工分类参考答案

1.B,124

2.D,124

3.A,126

4.C,129

5.C,130

6.C,131

7.A,132

8.B,132

9.C,132

10.D,133~13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素质测评的量化技术,从理论上说,具体包括(  )等多种形式。(A)一次量化、二次量化(B)类别量化、模糊量比(C)顺序量化、等距量化(D)比例量化(E)当量量化

2.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包括(  )。(A)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B)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C)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D)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E)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3.人员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工作技能包括(  )。(A)工作经验(B)工作创新(C)人际交往能力(D)领导与管理能力(E)科学决策能力

4.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常见方法有(  )。(A)德尔菲法(B)人员比率法(C)主观经验法(D)趋势外推法(E)层次分析法

5.采用主观经验法在进行权重分配时,应注意(  )。(A)权重分配的合理性(B)权重分配的变通性(C)权重数值的模糊性(D)权重数值的归一性(E)权重的具体内容性

6.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C)测评结构调整(D)综合分析测评结果(E)考评总结阶段

7.测评人员应遵守的测评纪律是(  )。(A)坚持原则,公正不偏(B)有一定的测评工作经验(C)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D)作风正派,办事公道(E)了解被测对象的情况

8.各类测评方法在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四项指标上使用的方法包括(  )。(A)智力测验(B)性向和能力测定(C)个性与兴趣测验(D)同行评定(E)评价中心

9.人事测评方法通常采用四个指标,即(  )。(A)效度(B)实用性(C)成本(D)标准(E)公平程度

10.各类测评方法效度比较图中评价中心包括(  )。(A)心理测验(B)小组讨论(C)公文筐(D)面试(E)笔试

11.测评环境应尽可能具备的条件是(  )。(A)宽敞(B)安静(C)温度适中(D)通风,光线充足、明亮(E)舒适

12.测评指导语包括的内容是(  )。(A)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B)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C)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D)举例说明填写要求(E)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

13.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包括(  )。(A)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B)晕轮效应(C)近因误差(D)感情效应(E)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14.员工素质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数理统计方法有(  )等。(A)集中趋势分析(B)离散趋势分析(C)分散趋势分析(D)相关分析(E)因素分析

15.测评结果分析方法有(  )。(A)要素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曲线分析法(D)加权平均数分析法(E)综合分析法

16.某化工集团准备在2014年拟定招聘部门经理计划。按照企业员工测评实施方式进行招聘的过程是(  ),做出最终决策,发放录用通知书。(A)组织招聘团队(B)员工初步筛选(C)设计测评标准(D)选择测评工具(E)分析测评结果

17.某公司营销经理选拔素质测评模型中团队管理能力的测评要素包括(  )。(A)沟通协作、组织能力(B)监控、培养与指导他人(C)团队精神(D)激励下属(E)绩效导向

18.战略管理能力指标分级评分标准表中要求是A级的人员指标等级定义为(  )。(A)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洞察力(B)做出决策(C)善于对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深入分析(D)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E)提出可行性方案

19.团队管理能力指标分级评分表中A级指标等级定义包括(  )。(A)分析团队成员的差异(B)帮助团队成员树立目标(C)制定规章制度(D)在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E)强化团队的沟通与协作

20.领导技能指标分级评分标准中A级指标等级定义包括(  )。(A)具有强烈的领导欲和影响力(B)能够及时带领下属员工做出努力(C)给员工创造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机会(D)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E)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1.测评工具选择表中的测评工具包括(  )。(A)文件筐(B)无领导小组讨论(C)结构化面试(D)心理测评(E)笔试参考答案

1.ABCDE,120

2.ABCDE,124~127

3.ACDE,125表2-7

4.ACE,125

5.ABCD,125

6.ABCD,127~133

7.ABCDE,127

8.ABCDE,128,表2-9

9.ABCE,128

10.ABCD,129图2-2

11.ABCD,130

12.ABCDE,130

13.ABCDE,131~132

14.ABDE,132

15.ACE,134

16.ABCDE,135~140

17.ABCDE,135表2-12

18.ABCE,136表2-13

1 9.ABCDE,1 3 6表2-1 4

2 0.ABCDE,1 3 7表2-1 6

21.ABCD,139

第二节 应聘人员笔试的设计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是采用笔试测验的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次选拔的活动过程。(A)应聘笔试(B)应聘初试(C)应聘面试(D)应聘选择

2.从狭义上看,笔试主要是指对应试者(  )的测量和检验。(A)理论水平(B)知识水平(C)岗位知识(D)操作规程参考答案

1.A,140

2.B,140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纸笔测试法从广义上看,它是以书面形式测量(  )等项能力素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A)考核应试者的想象力(B)考核应试者的知识水平(C)考核应试者的分析力、判断力(D)考核应试者的记忆力(E)考核应试者的文字表达、逻辑推理

2.笔试是考察应试者的(  )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检测评判的一种测试工具。(A)基础知识(B)专业知识(C)管理知识(D)技术知识(E)生产知识

3.笔试的优点是(  )。(A)成本相对较低,费时少、效率高(B)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科学性强(C)体现公平、准确的特点,成为测评应聘者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D)应聘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较易发挥正常水平(E)涵盖范围广泛,测试内容呈多样性

4.案例分析题能够检测应聘者的(  )等方面的能力。(A)认知力(B)理解力(C)分析力(D)判断力(E)思辨力

5.公务员考试通常包括(  )等。(A)宏观经济(B)法律知识(C)行政管理(D)人际沟通协调技巧(E)公文写作、时间管理知识

6.公司招聘人事经理,专业知识测验的内容通常包括(  )等方面内容。(A)企业管理学(B)人力资源管理学(C)劳动法学(D)劳动人事心理学(E)劳动定额学

7.公司招聘营销经理,专业知识测验的内容通常包括(  )等方面内容。(A)市场营销(B)企业管理(C)财务管理(D)广告学(E)消费心理学、公关关系参考答案

1.ABCDE,140

2.ABCDE,141

3.ABCDE,141

4.ABCDE,141

5.ABCDE,142

6.ABCDE,142

7.ABCDE,142【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笔试的不足不包括(  )。(A)重知识而轻能力(B)重结果而轻过程(C)重识记而轻应用(D)重知识而轻实际

2.关于实施规范细化的阅卷制度,不包括(  )。(A)制定详细准确的评分标准与答案(B)根据考试的级别与类型采取多样化的阅卷方式(C)阅卷方式可以运用人机一体化(D)对笔试试卷结果进行二次或三次审核

3.关于试卷分析报告的撰写内容说法错误是(  )。(A)对试卷可靠度进行认真分析(B)进行试卷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C)进行考试情况整体分析,了解应聘者整体状况(D)根据选拔的需要,进行应聘者个人的试卷分析

4.主观题的优点中不包括(  )。(A)试题的内容综合度高(B)需要应聘者按题完成问答(C)鼓励应聘者自由发挥,有利于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层次的认识思维能力(D)主观试题命题量少,题干比较简单参考答案

1.D,144

2.C,146~147

3.A,147~148

4.B,149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笔试一般应包括(  )步骤。(A)成立考务小组(B)制定笔试计划(C)设计笔试试题(D)监控笔试过程(E)笔试阅卷评分

2.制定笔试计划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A)笔试的目的和科目确定(B)笔试的组织与安排(C)笔试试卷的装订、收存以及阅卷的组织与管理(D)考试规模的预计(E)笔试的经费预算与效果预测

3.从笔试命题机制的流程与程序上讲,必须加强(  )方面的建设,才能保证笔试试题的针对性与科学性。(A)建立笔试命题的研究团队(B)针对招聘岗位的级别以及选拔对象进行岗位的匹配能力分析(C)根据岗位的级别与分类,实施针对性命题(D)实施以专家为中心的阅卷人员的培训(E)实施专家试卷整合与审核制度

4.客观题的主要优点是(  )。(A)题目的分值小,适宜大量出题,考点可覆盖的面广(B)评分依据唯一的答案,评判更科学、客观(C)方便采用计算机阅卷等现代化的批阅工具,大大提高了效率(D)适合计算机筛选(E)准确率较高

5.客观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A)编写试卷的难度大,每个题目需要找出3~4个干扰项(B)批卷主要靠人工完成(C)不易对人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测试(D)使应聘者猜测答案,降低了考试的信度(E)组织一次考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6.主观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A)考生一道题目的得失对结果的影响偏大(B)主观题没有统一的答案(C)易受评判标准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D)不能用现代化的评分手段替代(E)受到批阅人自身知识的影响参考答案

1.ABCDE,143

2.ABCE,143

3.ABCE,144~145

4.ABC,149

5.ACDE,149

6.ABCDE,149~150

第三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以下关于面试的类型说法错误的有(  )。(A)结构化面试(B)全方位面试(C)非结构化面试(D)半结构化面试

2.结构化面试又称为(  )。(A)规范化面试(B)标准进行面试(C)程序化面试(D)评价面试

3.非结构化面试是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  )的框架结构。(A)标准(B)规定(C)固定(D)指定

4.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  )与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形式。(A)标准化(B)固定化(C)程序化(D)结构化

5.面试的发展趋势包括(  )和方法不断发展。(A)面试目的(B)面试理论(C)面试方法(D)面试注意事项参考答案

1.B,150

2.A,150

3.C,151

4.D,151

5.B,15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面试的特点包括(  )。(A)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B)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C)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D)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E)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面试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  )。(A)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B)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C)根据面试的进程(D)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E)根据面试试题的特点

3.面试的发展趋势包括(  )。(A)面试形式丰富多样(B)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C)提问的弹性化(D)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E)面试考官的专业化参考答案

1.ABCDE,150

2.ABCD,150~151

3.ABCDE,151【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面试的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包括(  )。(A)场地环境(B)面试环境(C)面试考官(D)应聘者

2.(  )就是“以点代面”,从某一优点或缺陷出发去评价应聘者其他方面。(A)首因效应(B)对比效应(C)晕轮效应(D)棱镜效应参考答案

1.A,151

2.C,159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结构完整的面试程序包括(  )。(A)面试的准备阶段(B)面试的实施阶段(C)面试的总结阶段(D)面试的评估阶段(E)面试的评价阶段

2.面试指南的内容包括(  )。(A)面试团队的组建(B)面试准备(C)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D)面试提问技巧(E)面试评分办法

3.中层管理员工面试评价项目中综合能力的评价要素包括(  )。(A)分析能力(B)人际协调能力(C)计划能力(D)组织能力(E)培训能力

4.面试考官的培训内容包括(  )等。(A)提问的方法(B)提问的手段(C)提问的技巧(D)追问的技巧(E)评价标准的掌握

5.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  )。(A)关系建立阶段(B)导入阶段(C)核心阶段(D)确认阶段(E)结束阶段

6.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包括(  )。(A)面试目的不明确(B)面试标准不具体(C)面试缺乏系统性(D)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E)面试考官的偏见

7.面试考官的偏见包括(  )。(A)第一印象(B)对比效应(C)晕轮效应(D)与我相似心理(E)录用压力

8.面试的实施技巧包括(  )。(A)充分准备(B)灵活提问(C)多听少说(D)善于提取要点(E)进行阶段性总结参考答案

1.ABCE,152~158

2.ABCDE,152

3.ABCD,153表2-24

4.CDE,154

5.ABCDE,154~156

6.ABCDE,158~159

7.ABCDE,159

8.ABCDE,159~160【注意事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招聘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A)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B)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C)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D)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E)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2.员工招聘注意事项包括(  )。(A)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B)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C)关注特殊员工(D)慎重做决定(E)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参考答案

1.ABCDE,162~163

2.ABCDE,162~163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包括情境性问题和(  )。(A)思维性问题(B)能力性问题(C)减压性问题(D)描述性问题

2.下面关于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错误的是(  )。(A)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B)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C)了解特定行为所采取的行为模式(D)探测行为样本参考答案

1.A,164

2.C,16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面试试题通常会涉及(  )和技能等方面。(A)教育、培训(B)工作经历、职业发展(C)自我评价(D)家庭背景(E)求职动机、专业知识

2.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包括(  )。(A)背景性问题(B)知识性问题(C)行为性问题(D)经验性问题(E)压力性问题

3.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包括(  )。(A)情境(B)行为(C)行动(D)结果(E)目标参考答案

1.ABCDE,164

2.ABCDE,164

3.ACDE,165【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企业职业经理人员招聘的测评指标不包括(  )。(A)市场意识(B)关注细节与秩序(C)自我管理能力(D)管理思考参考答案

1.D,167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的步骤包括(  )。(A)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B)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C)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D)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E)结构化面试及评分与决策

2.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包括(  )。(A)组建测评小组(B)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C)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D)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E)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

3.测评小组应包含(  )。(A)公司高层管理人员(B)人力资源管理人员(C)招聘岗位所在部门的主管(D)招聘岗位的资深任职者(E)公司员工

4.企业职业经理人员招聘的测评指标为(  )。(A)战略管理能力(B)团队管理能力(C)自我意识(D)领导技能、分析式思考(E)成就需求

5.结构化面试的开发包括(  )。(A)测评标准的开发(B)选拔性素质模型的构建(C)对任职者的要求进行开发(D)结构化面试问题的设计(E)评分标准的确定参考答案

1.ABCDE,166~168

2.ABCDE,166

3.ABCD,166

4.ABCDE,167

5.ABDE,169第三单元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群体决策法在招聘的(  )。(A)确定阶段(B)考核阶段(C)最终阶段(D)最后阶段

2.决策人员中的(  )运用招聘的各种战略与技巧,提高招聘过程的有效性。(A)人力资源管理人员(B)人力资源管理经理(C)人力资源管理总监(D)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员参考答案

1.D,173

2.A,17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群体决策法的特点包括(  )。(A)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B)决策人员不唯一(C)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招聘决策的有效性(E)提高了招聘决策的先进性参考答案

1.ABCD,173~174【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根据招聘计划对应聘人员进行各种测试,如笔试和(  )等。(A)初试(B)面试(C)实际(D)模拟参考答案

1.B,17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招聘团队的组成应包括(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B)人力资源管理人员(C)用人部门经理(D)用人部门的直接主管(E)专家指导小组参考答案

1.ABCD,174

第四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评价中心方法被认为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识别有才能的(  )最有效的工具。(A)生产者(B)经理(C)管理者(D)决策者

2.IBM进行的评价中心测验中,评分者评分的相关系数为(  ),而排序的相关系数为0.76。(A)0.72(B)0.74(C)0.75(D)0.77

3.评价中心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A)用于初步选拔人才(B)用于选拔员工(C)用于培训诊断(D)用于员工技能发展

4.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  )组成。(A)4~7人(B)6~9人(C)5~8人(D)最多不超10人

5.LGD给被评人的讨论问题时间约(  )。(A)30分钟(B)40分钟(C)50分钟(D)60分钟

6.国内的一项研究证明,LGD在评价中心的使用频率为(  )。(A)60%(B)70%(C)85%(D)90%

7.(  )将列入国家公务员测验工具。(A)LED(B)LEO(C)LDG(D)LGD参考答案

1.C,176

2.B,177

3.A,177

4.B,177

5.D,177

6.C,177

7.D,177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评价中心方法主要包括(  )。(A)无领导小组讨论(B)公文筐测验(C)提问方法(D)案例分析(E)管理游戏

2.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价者可通过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评价被评人的(  )等能力。(A)领导能力(B)人际沟通技巧(C)主动性(D)口头表达能力(E)说服力、自信心

3.针对小组要讨论的题目,各被评价者需要从与他人的沟通中得到信息并表现自己,这种交叉讨论、频繁互动的过程(  )。(A)有利于评价者从整个讨论过程捕捉被评价者的言语表达能力(B)有利于评价者从整个讨论过程捕捉被评价者的人际影响力(C)有利于评价者从整个讨论过程捕捉被评价者的领导风格(D)有利于评价者从整个讨论过程捕捉被评价者的策划能力(E)有利于评价者从整个讨论过程捕捉被评价者的团队组织能力

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包括(  )。(A)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B)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C)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D)被评价人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E)测评效率高

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缺点包括(  )。(A)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B)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C)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D)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E)对评价者的晕轮效应参考答案

1.ABDE,177

2.ABCDE,177

3.ABC,178

4.ABCDE,178~179

5.ABCD,179【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对营销岗位或高层管理岗位主要考查指标不包括(  )。(A)人际技能(B)沟通能力(C)团队意识(D)洞察力

2.测评者的观察要点不包括(  )。(A)发言内容(B)发言的形式和特点(C)发言的影响(D)发言目标明确参考答案

1.B,180

2.D,18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A)编制讨论题目(B)设计评分表(C)编制计时表(D)对考官的培训(E)选定场地

2.一般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获得应试者在团队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有(  )。(A)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能力(B)说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C)合作能力、影响力(D)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E)团队精神

3.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还可以获得应试者在处理一个实际问题时的分析思维能力,主要有(  )等。(A)理解能力(B)分析能力(C)综合能力(D)推理能力、想象能力(E)创新能力

4.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了解到应试者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风格,主要有(  )等。(A)动机特征(B)自信心、独立性(C)灵活性、决断性(D)创新性(E)情绪的稳定性

5.无领导小组讨论后,确定各能力指标在整个能力指标中的权重以及其所占分数,然后根据(  )四等级分配分值。(A)优(B)良(C)中(D)差(E)及格

6.无领导小组讨论后,为确定评分的准确公平性,应考虑被试者的(  )。(A)发言次数(B)观点创新(C)发言时间长短(D)创新点数量(E)表达方法

7.在无领导小组的评价与总结阶段,讨论过程中,考官应该着重评估被测评者的(  )表现。(A)参与程度(B)影响力(C)决策程序(D)任务完成情况(E)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参考答案

1.ABCDE,1 8 0~1 8 1

2.ABCDE,1 8 0

3.ABCDE,1 8 0

4.ABCDE,1 8 0~1 8 1

5.ABCD,181

6.ACD,181

7.ABCDE,183第二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的内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  )来衡量。(A)行为(B)语言(C)形体(D)知识与技能

2.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通过被测评者的外在表现来反映其内在素质,想要对被测评者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一般取决于测评者的知识和经验以及(  )。(A)只有使被测评者充分展示自己(B)被测评者暴露的外在行为的范围(C)测评者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D)尽可能让他们完整地发挥自己能力

3.无领导小组讨论使用题目的类型包括排序选择型问题、(  )和资源争夺型题目与两难式问题。(A)选择问答型问题(B)资源发挥型题目(C)开放式问题(D)实操型问题参考答案

1.A,187

2.B,187

3.C,188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目前流行的素质理论包括素质的(  )。(A)冰山模型(B)洋葱模型(C)大海模型(D)大树模型(E)橘子模型

2.无领导小组讨论使用题目的类型包括(  )。(A)开放式问题(B)两难式问题(C)排序选择型问题(D)资源争夺型题目(E)实际操作型题目

3.设计题目的原则有(  )。(A)结合招聘岗位(B)联系工作内容(C)难度适中(D)具有一定的科学性(E)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参考答案

1.AB,187

2.ABCDE,188~189

3.BCE,189【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在编写试题初稿时,以下关于获得信息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B)与直接下级沟通(C)与直接上级沟通(D)查询相关信息

2.在进行测试之前,聘请专家复查方案,主要复查内容不包括(  )。(A)题目是否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能否考察出被测评者的能力(B)如果是资源争夺型问题或两难式问题,案例是否能均衡(C)开放式问题是否针对性清晰(D)题目是否需要继续修改、完善参考答案

1.B,191

2.C,19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无领导小组题目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  )。(A)选择题目类型(B)编写试题初稿(C)进行试题复查(D)聘请专家审查(E)组织进行试测

2.试测结束后,工作员工要收集试测结果及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主要的意见,包括(  )。(A)参与者的意见(B)被评者的意见(C)测评者的意见(D)统计分析结果(E)试题是否符合考试要求参考答案

1.ABCDE,190~191

2.ACD,192

第五节 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劳动活动按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分类,不包括(  )。(A)工艺性劳动(B)体能性劳动(C)辅助性劳动(D)技术和管理性劳动

2.衡量体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A)体格(B)感觉力和知觉力(D)体力(C)素质

3.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  )。(A)智商(B)智能(C)天慧(D)神人

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品德不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表现(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1.B,193

2.C,195

3.B,197

4.B,198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员工个体素质主要包括(  )。(A)年龄(B)性别(C)体质(D)性格(E)智力与品德

2.女员工不适宜从事的劳动包括(  )。(A)搬运、大型铸件的翻砂、司炉(B)从事劳动环境恶劣的工作(C)有毒环境的工作(D)过度紧张而劳累的机械流水作业(E)有粉尘环境的工作

3.性格的基本特征包括(  )。(A)对现实的态度(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内向特征(E)性格的理智特征

4.气质分为(  )类型。(A)急躁型(B)活泼型(C)稳重型(D)胶滞型(E)致谢型

5.智力包括(  )等。(A)理解力(B)判断力(C)记忆力、表现力(D)反应力(E)观察力参考答案

1.ABCDE,195~197

2.ABCD,195

3.ABCE,196

4.ABCD,196

5.ABCDE,197【能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配置的方法不包括(  )。(A)劳动定额配置法(B)企业定员配置法(C)岗位分析配置法(D)企业定编配置法参考答案

1.D,203~20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结构具体表现为(  )等几种亚结构。(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知识结构(D)专业结构(E)生理心理素质结构

2.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与(  )等资产资源的组合配置有密切的联系。(A)资金(B)技术(C)信息(D)能源(E)材料

3.调节员工整体的素质结构,也要处理好五种重要的人员比例关系,包括(  )。(A)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B)生产人员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C)企业男女两性员工的比例关系(D)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其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E)其他的比例关系

4.劳动定额是以劳动量可以直接计量的生产人员为对象,采用(  )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生产人员的劳动活动进行全面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评价、协调、控制的过程。(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D)服务定额(E)承包定额

5.企业定员配置法包括(  )。(A)按劳动效率定员法(B)按设备定员法(C)按岗位定员法(D)按比例定员法(E)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

6.企业生产率的测定指标,按照其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  )。(A)单要素生产率(B)多要素生产率(C)全要素生产率(D)分部要素生产率(E)部件要素生产率参考答案

1.ABCDE,199

2.ABCDE,200

3.ABCDE,201~202

4.ABCD,203

5.ABCDE,204~205

6.ABC,206~207

第二章专业技能题及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选拔性测评的主要特点。(P110~111)

答:(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即要把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来。(2)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精确,不能使人含糊不解。(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即尽可能实现测评方法的数量化和规范化。(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其他测评的指标都是从测评目标分解而来的。(5)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2.简述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P117~118)

答:(1)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测评指标与标志特征同所测评的对象特征相一致。(2)可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应可以辨别、可以比较、可以测评。(3)普遍性原则:设立的指标从内容到形式,要能适合所有的测评对象,有足够的代表性。(4)独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在同一层次上应相互独立,没有交叉。(5)完备性原则: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能全面地反映测评对象的主要特征,即少而精、少而全。(6)结构性原则:要求所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有条件、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防止“短期行为”。

3.投射技术具有哪些特点?(P119)

答:(1)测评目的的隐蔽性。被测评者所意识到的是对图形、故事或句子等刺激的反应,而实际上他们的反应行为却把内心,如一些隐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在投射技术中,试题的含义是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不像一般的测评技术中的试题,含义非常明确。一般来说,试题的结构性越弱,限制越少,就越能引发被测评者的内心。(3)反应的自由性。一般的测评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被测评者的回答或反应进行了这样那样的限制。而在投射技术中,一般对被测评者的回答或反应不作任何的限制,完全是自由性的反应。

4.简述能力测评的分类。(P120)

答:(1)一般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按照测验方式的不同,常将其分为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主要指对于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的测评,这种测评具有专业特色与要求。主要包括文书能力测评、操作能力测评和机械能力测评。(3)创造能力测评。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才选拔尤其是选拔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时,创新能力的高低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4)学习能力测评。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

5.测评人员必须做到的事项有哪些?(P127)

答:(1)坚持原则,公正不偏。(2)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3)有一定的测评工作经验。(4)有一定的文化水平。(5)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6)作风正派,办事公道。(7)了解被测对象的情况。

6.简答测评方案内容。(P128)

答:(1)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2)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3)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7.测评指导语的内容是什么?(P130)

答:(1)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2)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3)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4)举例说明填写要求。(5)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

8.简答笔试一般应包括的基本步骤。(P143)

答:(1)成立考务小组。(2)制定笔试计划。(3)设计笔试试题。(4)监控笔试过程。(5)笔试阅卷评分。(6)笔试结果运用。

9.面试的概念是什么?(P150)

答: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主要用于员工的终选阶段,也可用于员工的初选和中选阶段。

10.简述面试的类型。(P150~151)

答:(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面试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又称为规范化面试,是指依照预先确定的题目、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面试,要求做到程序的结构化、题目的结构化和评分标准的结构化;非结构化面试是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的框架结构,也不使用有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是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形式。(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单独面试又称序列化面试,是指面试考官与每个应聘者单独交谈的面试形式;小组面试又称同时化面试,是指面试考官同时对若干个应聘者(应聘者小组)进行面试的形式。(3)根据面试的进程,面试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一次性面试是指用人单位将应聘者集中在一起一次性完成的面试;分阶段面试是指用人单位分几次对应聘者进行面试。(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面试可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在情境性面试中,面试题目主要是一些情境性的问题,即给定一个情境,看应聘者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如何反应的,例如,对一个营销经理岗位的应聘者,可以问他,“如果顾客向你投诉,说你们的产品不好用,你的下属服务质量差,你将会怎么做”;在经验性面试中,主要提问一些与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有关的问题。

11.简述面试的发展趋势。(P151)

答:(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从单独面试到集体面试;从一次性面试到分阶段面试;从非结构化面试到结构化面试。(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提问的弹性化。面试虽然依据事先定好的思路进行,但是面试提问应围绕面试背景和面试目的自然展开,使前后题目之间自然衔接。(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面试测评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仪表,而且包括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理成熟度、求职动机和进取精神等,是对应聘者的全方位考察。(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有越来越多的人专门研究面试与人才测评,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与用人单位组成面试小组,为企业开展面试活动,使得面试的专业技巧得到很大的提高。(6)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

12.简述面试准备阶段的工作。(P152~153)

答:(1)制定面试指南。

1)面试团队的组建。规定面试团队的人数、成员来源、谁具体负责等内容。如面试由面试评价小组负责,小组由主考官、副考官、考官组成。

2)面试准备。在面试之前,应规定面试准备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一般可以按照结构完整的面试的步骤加以准备,准备面试题目及答案、面试的评分标准,以及面试的地点等内容。如面试之前,面试评价小组成员应对面试题目、评价标准等进行讨论,取得一致意见。

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规定面试员工的提问内容和顺序。如面试开始后,主考官负责对面试过程进行组织,并针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进行提问,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由熟悉业务的副考官、考官发问。

4)面试提问技巧。规定面试提问的方式,如面试提问可考虑两种方式:第一,针对应聘者答辩的内容随机提问,不事先准备;第二,分别由熟悉业务的考官出题,讨论后列入《面试问题提纲》。

5)面试评分办法。制定面试评分标准,给所有考官以参考答案,避免失去面试打分的公正性。如面试过程中,评价小组成员分别打分,评价结束后进行汇总,求出加权平均分,以加权平均分作为面试成绩,并排列应聘者面试成绩的名次。(2)准备面试问题。

1)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首先,分析该空缺岗位所需要的才能有哪些;其次,分析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各占多少比重;再次,分析综合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各自占多少比重等;最后,用图表的方式将面试才能项目以及相应的权重列出。

2)提出面试问题。根据才能分析和评价要素权重,准备问题形式和数量。

13.简述评估方式确定阶段的工作。(P153~154)

答:完整的评估方式,是对面试中所收集到的信息按工作岗位需要的标准进行评估的体系。(1)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在面试问题准备的基础上,还必须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尽可能给出统一的答案或者参考答案,以客观评价应聘者。(2)确定面试评分表。面试评分表是考官对应聘者表现的评价记录,以便尽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估应聘者的每项才能,做出综合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最好给出评价的标准,以免不同考官对同一应聘者的评分出现过大的差异。

14.简述面试的实施阶段。(P154~155)

答:面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关系建立阶段、导入阶段、核心阶段、确认阶段和结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在不同的阶段中,采用的面试题目类型也有所不同。(1)关系建立阶段。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应从应聘者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始发问,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以消除应聘者的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友好的氛围,为下一步的面试沟通做好准备。(2)导入阶段。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应提问一些应聘者一般有所准备的、比较熟悉的题目,如让应聘者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自己过去的工作等,以进一步缓解应聘者的紧张情绪,为进一步的面试做准备。在本阶段常用的是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应聘者有较大的自由度,具体如“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工作经历。”“请你介绍一下你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主要工作经验。”“让我们从你最近的一份工作开始讨论一下你的工作经历吧,在这家公司,你主要负责哪些工作?”。(3)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通常要求应聘者讲述一些关于核心胜任力。在本阶段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行为性问题,但通常与其他问题配合使用。(4)确认阶段。在这一阶段,面试考官应进一步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确认。在本阶段常用的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封闭性问题,因为封闭性问题会对应聘者的回答产生导向性,应聘者会倾向于给出面试考官希望听到的答案。(5)结束阶段。在面试结束之前,面试考官完成了所有预计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