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23:23:08

点击下载

作者:史万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

微说大用老子(套装共2册)试读:

道经

序言

请问,如果让你送一份人人需要的最珍贵礼物,你最想送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答案。作为一名企管顾问,如果我送,一定是老子的《道德经》。

为什么?有用!对所有人有用!

不要等到摔疼了才想起来看道。老子的《道德经》里充盈着无穷的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

任凭在梦想面前徘徊,却让《道德经》冷落在那里,太可惜了!可能是因为读不懂,也可能是有误解,而不知道向《道德经》里求取前进的道。于是,我以企管顾问的职业热情,站在实用的角度,将其重新挖掘、重新解读、重新组装,奉献给大家,使《微说大用老子》更加有用、更加好用。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研究者,也不论是奋斗者还是成功人士,《道德经》,有大用!《道德经》就是“得到经”,是可以拿来用的导航明灯和解惑心法。

人的奋斗目标离不开成功和幸福两个命题。《道德经》,指引幸福的道路;更回答如何成功,如何实现个人的成功、实现团队的成功、实现企业的成功、实现社会的成功,指导将事做成,并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世代传承。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不自觉地质疑一些约定俗成的道理,比如“知识就是力量”“勤奋一定成功”“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基于企管顾问的便利,得以与众多政府要员、企业家、学者、教授、宗教人士等进行亲密沟通,从他们的幸福和成功实践中,越来越能实证老子的思想所表达的观点,“知识不一定是力量”“勤奋不一定成功”“心大舞台不一定就大”“宏伟的目标可能是成功的阻力”。真正能够推动人成功和幸福的,是“道”,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蕴藏的大智慧。

早年,我喜欢《东周列国志》,里面充满成功智慧。学习了《孙子兵法》,《东周列国志》便放在一边了。等认真研究了老子的《道德经》,《孙子兵法》便靠边了。《易经》是大智慧,二十余年一路玩儿过来,和《道德经》放在一起,竟有殊途同归之感。《道德经》似乎出自《易经》,比《易经》更加客观、实用、简约、明了。《道德经》是真正的大智慧。好用,有大用。

您可以在闲暇时间,随便翻开一页,用上三分钟,读上一回,然后放回案头。

您也可以在遇到困难或者苦闷时,随便翻开一页,用上三分钟,读上一回,然后放回床头。

三分钟时间忽然而已,而您的心境或许已然另一番世界,您的道路或许已然另一种选择。

为了说明《道德经》是拿来用的,以下讲一个小故事,带您回到现实生活中走走看,可以浏览《道经》大用的一个侧影。

牛道

一、在道上

早春的太阳,懒懒地,从山凹里爬上来,迷雾渐渐散去。爸爸、儿子和大黄牛的影子斜斜的,洒在白色的雾霜上,或长或短。田野间偶尔有一群麻雀嘈杂地飞过,然后,便是寂寥的脚步声。

爸爸和儿子从大山里来,去四十公里以外的李家湾小镇卖牛。这是儿子和牛第一次走出大山。远行,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

前面是一座桥。大黄牛刚刚走上桥几步,便惊恐地退回来。原来,大黄牛被桥上发出的“咚咚”的鼓点一样的脚步声吓住了。

这是它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于是拒绝前行。不管儿子如何拉,爸爸如何推、打、骂,这头倔强的大黄牛就是不上桥。桥两边都是正在开化的冰流,不走桥是无法过去的。

人人都在道上。在我们满怀希望前行的道路上,经常会在宁静中突然出现困难:学生不想上学了,市场遇到了阻力,客户拒绝合作,管理遇到了难题,手里的现金不够多,我们该怎么办呢?爸爸和儿子牵着大黄牛打道回山吗?

这时候该选择怎样的道路?按照怎样的方式实现目标?爸爸和儿子是不知道老子的,更没听说过《道德经》,但是,他们需要道路的指引,需要对道路进行明确的选择。他们在道路上的现象,是每个人都经常要遇到的现象,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虽然是按照地图上标志的路线在走,但会遇到千变万化的问题。

这,正是《道德经》所要回答的问题。二、融为一体而玄同

大黄牛是去年加入到这个大家庭的。那时它叫小黄牛。小黄牛桀骜不驯,善于奔跑。去年实施土地承包改革,生产队财物分配,牲口全部分配到农户。家家都愿意要年富力强好管理的牛、马、驴什么的。这头小黄牛没人要。一则,这小家伙奔跑起来,比马还快,追不上,到处祸害庄稼;二则,饲养员老丁费了很大的劲,都没能驯服它。

爸爸老实厚道,遇事不争,最后剩下的小黄牛便被爸爸牵了回来。有人同情地说:你太老实了,吃亏了吧。爸爸淡淡地说:哼,那不一定。

饲养员老丁驾驭牲口有一套,都拿小黄牛没办法,可谁知道,儿子和小黄牛很快打成一片。虽然小黄牛还是桀骜不驯,但就是听儿子的。秋冬里,庄稼都收完了,儿子每天和小黄牛漫山遍野地跑,牛跑够了,吃饱了,两个高高兴兴地回家。

村里人看到小黄牛在儿子手里服服帖帖,经常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刚刚十岁的儿子总是高高兴兴地说:对它好,跟它玩儿。

春秋战国时代,后来成为秦国大夫的百里奚到处找工作,早年因为就职的虞国倒台,他流亡到楚国做了奴隶,去给贵族养牛。牛养得不错,在社会上小有名号。楚王喜欢马,想找一个善于养马的人才,试了很多都不满意,很生气。不得已,有大臣推荐:听说有个奴隶叫百里奚的养牛养得不错,不管什么牛,到他手里,又听话,长得又壮,可以让他来试试。

楚王说:把他叫来,我先听听他的道道儿。

百里奚见过楚王,楚王问:听说你养牛养得不错,有什么道法吗?

百里奚说: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

百里奚的意思是说,按照牛的习性喂养和使用,将我的心和牛成为一个整体。

百里奚的说法和这个故事中的儿子说的“对它好,跟它玩儿”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和老子《道德经》的管理思想,“玄同”的境界是一样的,暗含着“致虚极、守静笃”“和其光、同其尘”等思想。想要追求成功,必须让自己和事功融为一体。

真正的人才表面看起来和邻居大叔没有什么两样,但他有解决问题的大逻辑、大“道”。对于百里奚,楚国发现的是养马的人才,而秦国后来请他做集团高管。老子说,不论养牛、养马还是做高管,关键在于要善于将自身和事功融为一体,这是会做事、善于做事的大前提。儿子也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百姓皆曰,我自然。三、不争而善胜

我们还是回到大黄牛的话题吧,他们怎么去卖牛了?

改革开放不仅是农村的,还有商贸的。一天,在乡供销社工作的老王告诉爸爸,说外贸公司收肉牛,价钱比普通牛要高过两倍。但是牛不能太老,要够分量,我看你的牛就不错。但是,要先到李家湾镇面试。你的牛如果用豆饼喂上,不出三个月,保证能卖好价钱。

爸爸听从了老王的“道”。老子管办法、策略就叫道。开始给小黄牛催肥。那时候,豆饼是榨油的副产品,便宜得很。小黄牛在美味面前,从不客气。几个月过去,膘肥体壮,油光锃亮,活脱脱一个强壮的高肥帅。

小黄牛真的成为大黄牛了。爸爸算了一下,这头牛现在卖到外贸公司,可以值两千元。彼时,可以买四头能干活的耕牛,也可以买三匹高头大马。

大黄牛吃好料,还不让干活,这是让其他农民看不上的,经常笑着打诨说:人家养牲口是干活的,你家在养祖宗吗?

就在别人走农耕道路时,不知不觉,爸爸已经开始了养殖商贸之路。老子将这种做法称为“顺势”,即顺应时代潮流,寻找机会,把握机会。

老子认为,机会是被发现的,但难以人为的主观创造。《道德经》所讲述的,就是如何发现达到大成功的机会和在这个机会下如何获得成功。

发现机会的大前提,是人的品行加能力。大机会不是争来的,要讲究“不争”的艺术,不争而能得,不争而大胜。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到处都充斥着竞争,人人都被竞争搞得疲惫不堪,不争怎么行?

爸爸老实厚道是出了名的,从来不争,家里才有了小黄牛;如果爸爸去争,家里可能就是耕地的老黑牛。

爸爸要小黄牛也是没有向外贸公司卖高价牛的目标的,这个目标的产生是因为老王率先发现了机会,提供了策略,才产生的。

很多人主张制定宏大的目标。如果没有客观基础,而去制定目标,老子说这是“过欲”“强为”,不仅难以得到结果,还会使人感到莫名地焦躁。

与其说制定了目标,不如说把握了机会。因此,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足可以让人得到意外的目标。如果爸爸把握住了外贸收购机会,把大黄牛卖到了两千元,便相当于六七个家庭一年的农耕收入。

冥冥之中存在大机会,可是那些急于竞争的人没时间体悟。老子《道德经》能照亮大成功、大幸福的道路,可是,人们宁肯摸黑撞头,也想不到将灯打开。

老实厚道人的福在哪里?爸爸的口头禅是:哼,那不一定。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大家都在争抢的,眼前看似利益,而真正的大利益却往往是在相反的地方。人人都在拼命往前奔跑,从容淡定的人不在奔跑行列,若干年后发现,那人竟然在前方散步。时势并不弄人,走的路不同罢了;对路的选择机会是一样的,选择路的道不同罢了。四、无为而善成

那座桥他们过去没有?

爸爸和儿子是不知道老子的,更没听说过《道德经》,但他们采用的措施和老子《道德经》上的办法是一样的:“借势而为”。

儿子说:爸爸你看,前面是一个村庄,我去找他们借一头牛来,这里的牛一定不怕过桥。

儿子腿快、嘴甜,村头的老爷爷很快牵来了自己的大黑牛。屁股上挨了棍子的大黄牛也是想要过桥的,但是害怕。如今,来一黑哥哥,便找到了自信。跟着大黑牛顺利过了桥,不用拉、不用打、不用推。《道德经》管这叫“无为”。发现问题的本质、掌握牛的心理、利用事物的规律,不强为,不逆着牛的性子而为,不采取强行蹚河这种愚蠢的乱为,而是借势、顺势而为,成本低,效益高。《道德经》不是老子的凭空捏造,而是老子将生活中类似爸爸和儿子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和有效方法记录下来而已。

彼时老子在周朝做图书档案馆馆长,长期和皇室、贵族、学者、文臣武将等杰出人士打交道,体悟他们的兴衰成败之道;结合大量的藏书所记录的是非成败历史,撰写了这部关于成功与幸福的经典导航道法。

不学习《道德经》未必就没有道,但这种道是朴素的道,是爸爸和儿子的道。而学习《道德经》,对道的应用便更加得心应手,便似最终成为秦国高管百里奚的道。五、反者道之动

中午了,万里无云,天空像妈妈精心擦拭过的镜子,一尘不染,瓦蓝剔透,阳光耀得人眼眯成了两条缝。

爸爸、儿子和大黄牛不紧不慢地走着。前方一列长龙似的火车呼啸而过,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还都是第一次看到火车。

听说火车道是铁的,到底什么样子?迫切的愿望让他们加快了脚步。很快,两条锃亮的铁轨就在眼前。在太阳的强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是的,大黄牛又不走了。

又是吆喝、又是推、又是打,这头犟牛,因为恐惧,死也不肯跨过轨道。越是往前拉,它就越是向后退。

因为有了过桥的方法,再找一头牛来领路吗?四外一看,荒无人烟,哪里去找牛?离村子那么远,就是找到了,谁肯来帮忙?

是回去,还是等待?外贸公司面试卖牛是有时间限制的,错过了,就要等三个月以后。

儿子想,牛不敢过铁轨的原因是铁轨在太阳光的反射下,太刺眼,如果给牛的眼睛蒙上,不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估计谁都能想到。但是,接下来的就不是策划所能解决的了,这就是老子道的“变化性”。

儿子将上衣脱下来,蒙到大黄牛的眼睛上。但是,这个家伙知道前面是怎么回事,还是不肯前行。不仅不走,还越是抽打越是倒退。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牛不怕打,干吗用抽打来解决问题?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眼看着前面的路,就是过不去;明知道这样做对团队有利,可是团队就是不支持变革。秦国的商鞅是怎么办的?

秦国商鞅为推动变革,首先是给百姓承诺利益,但由于为政者长期不守信誉,百姓不相信。为解决让百姓相信的问题,商鞅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允诺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赏十金。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相信而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后来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由此建立了信誉,赢得了群众对改革的支持,改革有了群众基础。《道德经》称这种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懂得“无为”之道顺而不逆的道理。

牛被蒙上眼睛还是不敢前行一步,铁路穿过不了。上一个过桥的经验是针对牛的听觉和信心,这次是视觉上的恐惧,上一次经验用不上了。“知识就是力量”这种道理是值得反思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任何经验和知识所代表的都是过去,都不足以解决未来的问题。要解决未来的问题,唯有“道”。老子说,道的最高境界是“下知有之”,将依赖经验,刻意编排当成是道用的下等水平,而大境界的道者如活水源流,创新思维自然而然,无时不在。

儿子在推动牛前进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变化规律。什么变化规律?

这牛被蒙上眼睛之后,越打屁股越是倒退。这是一头聪明的牛,它虽然被蒙上眼睛,但记忆常识让它知道,前面就是那个锃亮刺眼的家伙,很危险,不能去。

儿子看到这个规律,便先是将牛尽可能地离铁轨近些,然后,再蒙上眼睛,牵着它原地转半圈,让牛的屁股对着铁轨,继续打它的屁股。

当然,这次牛继续倒退。这次的倒退正是爸爸和儿子所要的前进。牛倒退着跨过了铁轨。等过了铁轨,打开牛的眼睛,牛更加惊恐地远离铁轨,这,正是父子俩要的方向。成功了!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针对道富于变化的特征,指导人们如何来应对变化。它不是枯燥地讲理,而是由浅入深地引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一种应对变化的创新思维模式。六、唯道是途

知识未必是力量。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热爱读书学习的人,如果不能建立“道”的思维,很容易陷入复杂。

勤奋未必收获。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如果没有“道”,不了解事物本质,不掌握事物规律,不能顺应事物变化,就是父子俩累死,也未必能将大黄牛推过铁路。

能够翻开此书的,您的志趣,便是和我撰写此书之目的差不多,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成功,或者是为了家庭的幸福,或者是为了企业的振兴,或者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也可能是为了伟大的公益事业。

不管是怎样的目标,我们的追求是一致的,其一,将事情做成;其二,快乐和幸福。

这本书所围绕的就是四个字“成功”和“幸福”。

和您一样,我也是在很小的时候便喜欢做梦的。数十年过来,不断地经历着人生的高峰和低谷,脚下的路在迷茫和光明之间不断转换,偶尔回头观望,人生是一个神秘的历程:

曾经志在必得的目标却得不到,不经意的方向反而成就大功;急切要到达的地方,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后结果是失望,以为顺路做客、偶尔驻留的地方却流连忘返;当时看来一个鲁莽的决定、若干年后为此庆幸不已,而深思熟虑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成为自己的牢笼。

为什么?没有道。

何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挣扎?抽出一点点时间,翻阅一下这套《道德经》吧,没有一点虚妄,没有一丝机巧,让自己少走弯路,以更加轻松简捷的方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这里有道、有路、有工具,好用。

说着说着,牛呢?要想知道《牛道》接下来的故事,请看下册《德经》序言中的《牛德》。2014年3月2日于北京·民智谷

一章 非常之道 暗藏众妙

●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说什么?

说概念,说体制。

第一章介绍全书思维构架、基本理念、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有和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全书研究方法基本是从有看待无,从无看待有。依此,生与杀、进与退、得与失、柔与刚等,均是有与无的另外一种表现,变化一种说法,其根本始终落在有与无上。

说事物具有不变、变化和永恒三大属性;事物开始于无,无中生有。

简单理解“有”相当于物质类;“无”相当于思想类。

研究事物要从思想层面洞察规律,从物质层面看待变化;提醒读者辩证地对待本文的思想,不可固化。001 成功有路 智慧如灯

成功与幸福,大成功与大幸福,

亘古而今,是每个人的终生愿望和追求,

了无止境!

在这条伟大的道路上,从来便如寻路于莽莽的丛林,

深一脚浅一脚,高峰低谷、柳暗花明。

在摸索前行中,人们最渴望知道的是:

下一刻是什么?下一步怎么走?哪里才是我的路?

于是,占卜、巫师、哲学、宗教应望而出

作人们的职业导航。

孔丘、释迦牟尼、韩非、孙武、亚里士多德、穆罕默德、黑格尔,直到毛泽东、曼德拉,这些伟大哲学家的前言往行,总能帮人们打开心灵之窗,体悟茅塞顿开的清爽。

感恩、感叹、赞美、体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先哲思想的背后,都静静地站着一位慈爱的长者,曾源源不断地为他们输送着智慧的能量:他,就是老子。以寥寥五千余字,一直站在智慧丛林中的最高处,明亮、深邃、朴实、好用!

而今上溯到公元前571年,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帝王大贾治世能臣,因为体悟老子而功成名遂,不知有多少仁人学者译著诠释老子,更不知有多少,因为没有机缘向学于老子,失却人生精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有路,《老子》,好用!

不止自身,亦可遗福给子孙。

幸福有门 老子开锁002 道可道

不缺启迪路径之思想 没有可以重复的道路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说可以讲出来的道,不是道的本身。

老子以此提醒读者,要辩证、动态地领会他的语言和用词,体悟语境,不可固化照搬。

道,是统称,包括成就事物的元素、本质、规律、变化;为人做事的观点、原则、方法、路径;世界观和方法论。

延而伸之,老子意思是用语言说出来的话,已经不是语言要表达的本身了。

我说灯,是说那个灯,但语言不是灯,我头脑中要表述的概念也不是灯的全部;听者所接收的关于灯的信息,既不是实际那个灯的全部,也未必是我要表述的灯的信息。

佛学中多用“如”字,说“如来、如是”,也合此意。“如来”,大概好像要来,但不是来。来到的和好像要来的,一定是有差别的。刚刚来到的,转瞬就是已经来到的,便不是刚刚来到。“如是”,差不多是这样,也和如来相似。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一个事物可以永恒成就是这样。

同理,

任何语言都有局限性,不论多么严谨,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

沟通效果难免是局限的,

因此,老子特别重视包容!特别重视内心的体验。

多向内心中求悟 莫在语言上争锋003 非常道

于不变之中体悟变化 在复杂面前笃定简约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常,恒久不变。

说能够表述的道,并不是事物内在的恒久不变的道。

人们看到的多是现象。天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衰老、死亡过程,只要用心,都能够看到、感受到,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有一个潜在的“道”在主使。狗的寿命一般是15年,超过20年便是长寿了;而20年于人,生命还在开始阶段。此二者,在其中主导因素便是道。

成就事物的所有因素都在道的范畴,包括事物的本质、规律、变化、路径、方法、逻辑等。“道可道非常道”源于《易经》“三易”,表述道的三性:

其一是道的永恒性,即老子的“常道”,如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利益之于人等;

其二是道的变化性,即老子的“非常道”,如昨天的日出和今天的日出虽然都是那个太阳,但光线已经不是昨天的光线;去年春天的杏花和今年春天的杏花都是那棵树上开的,但今年的没有一朵还是去年那朵。人人有欲望,但实现欲望的路径选择不同。

其三是道的简约性,即老子的“道可道”。冬天过去,大地复苏,百草绽绿,虫鸣蝶舞,如此等等显得纷繁复杂,但内在之道可以归结一个道理:春天来了。人们欲望千差万别,想法形形色色,手段错综复杂,归根就是为了远离痛苦、亲近欢乐,即成功和幸福。

谁能找到成功和幸福的非常之道路?老子《道德经》全篇都在为非常之道路导航,没有捷径,但老子让人少走弯路。

向变化里面洞察规律 从恍惚之际发现机会004 名可名 非常名

谋求真理为了找到好路 实事求是方能获得真经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

名,概念、称号、描述。

说表述的道都不是道之本身。

于是,概念啊、命名什么的,就更不能代表那种概念下恒久不变的东西了。

那个孩子起名“狗剩”,叫狗剩的不止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也不是狗吃剩下的,不让那个孩子叫狗剩了,那个孩子也还是那个孩子。

同理,下属遵从的是上级的职位,不见得是上级本身,否则,上级离开这个岗位了,下级还是要服从他。有钱千万如果叫土豪,土豪说的是钱,没有钱了便失去了土豪的意义。人们头上的光环或者帽子,能代表那个人,也不能代表那个人。这些,同样遵从于道之“永恒、变化和简约”三性。

延伸之,不仅沟通是局限的,学习效法也是局限的。“名可名非常名”,知识和讲座所表述的,和事物本身会有差距。任何被称道的成功模式表述,都不可能还原成功的本质,因此,过于模仿成功就会迷失,过于迷信学习便是僵化。

路还是要自己走,强化自己的能力比寻找机会重要得多;真正融入企业、组织或事件,是解决问题、评价事情的大前提。

你真的融入角色了吗?是追求成功和幸福需要特别反思的问题。

心思和事业融为一体 梦想与现实携手同行005 无

有梦想才会探索道路 有激情便可着力远行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

说“无”,是表示天地开始的概念。

无,是推动事物发生、发展、转化的内在动力,也是事前事后的状态,相对于“有”而存在。

无,代表空、阳气、雄性,可直观理解为思想、精神、智慧、策划、斟酌计划、用心等,在不同语境下可灵活理解应用。

天地,代表了事物形成的两类条件,“天”和“无”的概念交叉互用,“无”的概念比“天”的概念内涵更大,没有“天”之前便有了“无”的存在。天从无中来。

天,代表推动事物变化的动力;地,代表孕育事物变化的物质资源。天可以简单理解为精神、思想、策略;地可以简单理解为物质、机会、执行。

何止天地?万物均从无开始,万物开始前就被称为无。一项技术的发明便是开始于无,受到激发产生想法便是“天”,组织资源着手执行便是“地”,从“无”到“天”到“地”,第一个循环完成。

很快遇到困难,对困难的解决方案没有便又是“无”;反复研究受启迪有思路了便是“天”;根据思路着手执行便是“地”;于是第二个循环完成,如此循环到市场旺销,乃至无限发展。

故鲁迅说“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路”,人生当敢想敢为,敢想才可能有为。马云不敢想就没有淘宝,柳传志不敢想就没有联想。

不要小看任何创业者,他们都是敢于无中生有的强者。《易经·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伟哉!

人人都是造梦好手 刻刻皆为起步良机006 有

梦想需要聚焦 否则无序 执行不能急躁 量力而行

老子曰“有,名万物之母”。

说“有”,是孕育创造事物的概念。

有,不同于“无”的推动,有是“孕育创造”事物发生、发展、转化的物质基础和行动,相对于“无”而存在;

有,代表物质、阴气、雌性,可直观理解为资源、机会、执行、用力等,在不同语境下可灵活理解应用。“有”的概念比“地”的概念内涵更大。事物从无到有那一刻,“有”还包含天的属性。即阴阳初合之时,“天”也归于“有”的范畴。如技术发明之前是无,一旦思路产生,便已经进入到“有”的境界。

但是,这个思路之“有”相对于物质来说,便是“无”。就像张三,在他父亲面前他是儿子,在他儿子面前他便是父亲;这是不同角色定位之下,概念不同。但重要的区别在于,他是男人,具备的是男人属性,否则在儿子面前便是母亲了。

事功开始于思想,但必须靠行动才可能成为现实。故而仅有梦想,就如种子飘在空中,是不够的。要播种、要耕耘、要浇水施肥除草,更要耐住寂寞淡然等待。淘宝不是一日之功,联想经历过千辛万苦。不要羡慕任何成就者的幸运,他们都是弹痕累累的幸存者。《易经·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多多积累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多多积累成功的条件。积累多了,则大势就累积起来,成功成就便都不是个事儿。

着急没用!要干,更要懂得等待!

方向一经锁定 贵在坚守 事业若已起步 潜心耕耘007 常无 常有

积极思考 为实践寻找路径 用心行动 让过程富有灵性

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是永恒性;徼,指变化。

说要从“无”的层面洞察事物永恒不变的奥秘,从“有”的层面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性。

简单理解就是从思想面、精神面、哲学面、非物质层面来研究事物永恒不变的属性;

从物质面、行动面、现实面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性。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现机会,顺势而为。

如,人们吃盐是永恒不变的属性,但不同口味的咸菜适应人群有差别,这就是变化。幼儿时偏好甜咸菜;青年时偏好辣而脆的;到老年了,便喜欢清淡而软的,这就是某些人一生对咸菜偏好变化的大致规律。

洞察事物的永恒性和变化规律,是制定策略的基础。

所以,要多动脑筋,以洞察事物的妙用之处;同时,要积极行动,在执行中体悟细节、顺应变化以便把事儿做成!

成功和幸福在于知行合一、思以致用。“可惜”,伯特兰·罗素说: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动脑子!

多问为什么 打开智慧之窗户

当思再好些 提升做事的能力008 玄

好策略在行动中形成 软实力靠运营时积累

老子曰“(无,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是奥秘与初元的统一概念。元,有开始、充实、饱满、活力、生机勃勃、自强不息之意。同,统一性。

说无与有属性相对应,但又具备统一性,是为了描述方便才用了不同的概念。其统一性称做“玄”。

为什么马云会致力于建设淘宝网?追问下去,马云自己也未必完全能说清楚,这是玄奥的一面。

起初,马云拥有自强不息精神,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他自觉不自觉地在选择发展方向,淘宝网处于无的状态。

彼时,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实体商业业态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网上交易的初级业态有个别公司在进行尝试,淘宝网已经具备有的基础。

无与有,这就是淘宝网前期、玄的状态。

马云和当时的世界相互影响,在一个偶然机缘的诱导下,马云突然得到一个想法: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这是有的一面。

因为有了思想,马云着手调查。相对于调查,想法和思路便称做无,而调查称做有。

这就是新的有和新的无,而共同构成了新的、玄的状态。

如此循环下去,事物发展的两个类别元素“无与有”,具有对应性、统一性和相生相长性。

活在现实 抱怨现实 是对生命的诋毁

只知奋斗 不懂欣赏 沦为目标之机器009 众妙之门

从因果中选择路径 用细分法确定起点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文说推动事物发展的两种属性“有和无”,二者之间具备“对应性、统一性和相生相长性”三个关系,共同构成称为玄。“玄之又玄”说事物变化发展便是以玄为动因,不断产生新的玄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循环上升或循环下降,其大无边,其内无际,永无止境,

乃“众妙之门”,说这便是所有奥妙的门径。

一颗尘土,如果不断细分,大颗粒到小颗粒到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等等以下,不知止境;如果察其应用,若被植物吸收,跟踪研究钙、铁、锌等轨迹,也不知终点。

凡事都在不断循环的链条之中,凡事均于不断变化的因果之内,这便是奥秘之所在。

其内无细、其大无际;事情变化如此,知识更是浩无止境。庄子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学无限的知识,太傻!用有限的生命要尝试去做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

所以,要热爱学习,但不可盲目好学;不论学习和做事都要重视选择。“为道日损。”

人生和企业图谋发展,其道理是相通的:资源精力都有限,必须清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然后,集中一门儿选择性学习、思考、落实、储备,乃比较容易见到功夫。

选择是事业的门路 坚持乃成功之力量010 玄不得

比小成重要的是大道 比明白重要的是体悟

很多人将老子绑架到神坛之上,穷尽臆造之能,让老子《道德经》思想玄乎其玄、神乎其神,严重脱离群众。

其实,老子是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其《道德经》讲述的是实用哲学,围绕成功和幸福两个命题,从精神面和执行面:

给想求职的求职技巧,

给要发财的发财方法,

给想为政的为政阶梯,

给做事业的事业之门,

给做治理的治理之道,

给求幸福的幸福捷径,

给欲长寿的长寿秘诀,

给爱子孙的传家之宝,

给大爱者以大德自在。《道德经》是拿来用的,强壮精神、指引道路、推动成功、修缮人格。对其进行玄化或者作为虚伪的、逃避主义代名词都是对大智慧的亵渎与浪费。

老子清楚他思想的价值,感慨不为人知;预言能够使用他的“道”的人,不止能取得非凡成就,更能安享人生幸福。

第一章,老子悠然坐在那里,面带慈笑,朗然说:道,是说不明白的。你一定要我说,我便试试。为了便于理解,我先设两个概念,一个叫无,一个叫有,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有无相生、相互转化,以下讲的道道儿就从这里开始吧。

比技巧重要的是意愿 比能力重要的是态度

二章 舍弃比较 淡然得失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说什么?

说修心。

从依存、因果说不可固执功名,当知功成之后身退。

一切事物的美丑善恶等都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是人定义出来的。从万物自身天性来说,没有永恒的东西,没有所谓的美丑善恶和功名利禄,这一切的存在都依赖于某一时刻的条件,随着依存条件的变化,这些东西都将自然灭失。

因此,真正了不起的圣人知道了这个道理,便不去定义什么你的我的,包括功名利禄;而是效法自然,做该做的事,对结果淡然处之,享用无所谓得无所谓失的精神自在境界。011 美

抱怨是逃避的惯性 包容乃处世的习惯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说大家都懂的,所认为的美都是靠比较得来的认识。

没有丑便无所谓美,没有美也便无所谓丑;丑和美相互依存,都是人定义出来的。

人们定义了美丑之后,便不断追求更美。即便是公认的美人,也习惯反复地照镜子、美容甚至整形,大家都奔波在追求更美的道路上,乃至于过度追求完美,劳民伤财耗费心血焦虑不堪,就是坏事了。

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昨天的美可能是今天的丑。

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今天的错误可能是明天的庆幸。

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目前看起来慢的,由于活着,未来便是笑到最后的。

莫羡慕、莫愤慨、莫急躁、莫贪心、莫骄傲、莫狂妄。

同样道理:

事物就在那里,欣赏定有优点,抱怨必有理由,其根本在于人的心态!此物如是,转念美丑对错快慢得失有无便不同。

一人一物有一优点足矣,放对位置,用爱和欣赏引领其成长,功莫大焉!

你的认识即是你的世界。心里的、手头的、家中的、企业的、国家的,和你越近的,越是你的宝。

但现实中,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往往对越近的越容易抱怨和挑剔,等失去了,悔之晚矣。珍惜啊!

善治 人皆好用 大匠 无弃余材012 善

大爱在心 嬉笑怒骂皆透善意 功利当头 言行举止都露狡诘

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说天下都懂的,所认为的善也是靠比较得来的认识。

没有恶便无所谓善,没有善也便无所谓恶;恶和善相互依存,也是人定义出来的。

善是于他人有利吗?为谋私行贿领导算不算善?为盗贼逃跑提供掩护算不算善?

人们定义了善,将帮助人、施舍钱财、孝敬老人、尊敬师长什么的称谓善举;

善举可以博取好的名声。于是,人们为了善而善。敬老日,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一天竟然被洗数十次脚,拍照留念,还算善吗?以利人为名,谋己之私,便是虚伪做作之假善,就不是善了。

本来是自然而然的相互帮助,而由于善的定义,却将人们从淳朴引向了狡诈。

善有三重境界:善、大善、至善。

以不损害别人利益为前提,做好自己,即为善,如做邻居;

以利他为前提,不损害第三者,成就自己,即为大善,如培训员工;

忘记自己,必要时随机能给他人以帮助,即为至善,如公交车让座。

干点对别人有利的事唯恐别人不知道,有点成就便居功自傲,有点文章发表便自诩专家,帮人一把一辈子巴望着别人感恩回报,就过了,就不善了。

若有慈心自有善行 刻意标榜已彰虚伪013 有无相生

不是读书刻苦 谁能高分中榜 若无后天努力 世上哪个英雄

老子曰“有无相生”。

说无生有,有生无,有无相生,产生万物。“无中生有”原本不是否定的成语,而是真理;天下万物都是从无中来。有中生无,天下万物最终也要到无中去。“有无相生”还不是简单的有无相互转化;在一个事物之中,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创造事物。比如思想和物质资源条件结合,产生新的事物。后面有“道冲”的概念,再说。

当今社会,四种思维模式并行,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结果。

第一种是小农思维:春天到了,有地,有种子,现实物质资源产生思路,思路和物质结合,开始农耕生产。重“有”。

第二种是工业思维:有资金了再去建厂房,根据企业乃至国家的有形资源判断价值,以过去为标尺,设计和发展未来。重“有”。

第三种是商业思维:在供应链上发现商机,整合资金、制造厂、终端资源,说服客户使用产品而从中盈利,重思维之“无”。

第四种是金融思维:以思维为先导,整合资金。再以资金为杠杆,整合工业、商业、农业资源,是有与无并重。“有无相生”若后来释佛的“因果”观,金融思维便是在小因果中施加大因果。

宇宙、地球、火车、公路,乃至你我都从无中来,淘宝、联想从无中来,香飘四溢的一杯清茶也从无中来,成功与幸福亦当如是。

遗钱财给子孙 富贵难过三代

修友善与勤俭 精神可养风水014 不可妄生

蚂蚁生不出骆驼 要顺应规律 一步到不得巅峰 须脚踏实地

老子“有无相生”是互为条件的,讲的是逻辑、是因果、是发生发展过程;从无到一,一到二,二到三,小到大,少到多,积累而后丰硕。

事物的发展就如流动的河水,如果以所站立的河岸为参照,河水有的刚流走,有的正在脚下打着旋儿,有的正在流来。

人们喜欢用“正在”描述事物。然,就在说“正在”那一刻,正在打着旋儿的河水便已经开始不在了。目光还未转瞬,漩涡中的河水已经流走。现在漩涡里虽然还有河水,但已经不是刚才那涡河水了。

为什么漩涡里的水转瞬即逝?

因为地势的缘故,水受引力而流向下游。

因为上游水的冲击,漩涡水必须流向下游。

因为下游水流走有空位,漩涡水有机会去下游。

因为下游更有便利,涡水愿意去下游。

如此因果,刚刚看到的漩涡里的水,随着时间的变化,就在说话的当口,已经成为下游水这个新结果了。

事物如流水,凡事皆有因果,因果时刻处在变化之中。

没有机会是因为缺乏“因果”观,茫然无措是因为缺乏“变化”观,急躁冒进是缺乏“渐进”观。此达者三观。

佛说“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黑格尔是《老子》与《易经》研究大成者,讲“正、反、和”。

一寸事功一番因果 一重坚守一分人品015 难易

大处着眼易处着手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

老子曰“难易相成”。

说事情的成功是一难一易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

难易是对事情的心里感觉,分客观难易和主观难易两种:

客观难易认识不到位,容易被困难打垮。有时感觉很难;难题解决了,顿悟之下,突然感觉很容易;高高兴兴的心态没过多久,又遇到难题了,如此循环便是做事的客观难易。

客观难易是做事的正常状态,所有人所有事都是如此,是常态。没有不断迎接新困难的心理认识,困难便是挫折,挫折可能就成为了终点。

主观难易认识不到位,常常制造困难。事前对事物的估计难度大些,准备充分,便没有难题。如果主观轻敌,小问题可能会出现大损失,不是困难可能转化为困难。

初学游泳感觉很难,而到浅水处玩水很容易,不知不觉便会游泳;蚂蚁毁堤不可思议,在堤坝上掏洞就容易,移一粒沙子比掏洞更易,蚂蚁之穴毁掉河堤确有发生。

难易是自我认识,难易可相互转化。易处着手,以玩味之心体悟规律,用渐进标准看待结果,成功悄然积淀。不知易处着手者,不懂谋划,不会成事!

成熟从青涩走来 大功渐始于容易016 长短

宁要一技长 不可百样 

老子曰“长短相形”。

说长和短是靠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定义。

物本无长短,

基于比较才有长短之形,

因为差别方得长短之用。

长短之形不足恃,

长短之用需匠心。

栋梁长,急用牙签时一无是处;

牙签短,需要栋梁时几成弃物。

然而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各有各的大用。

不必自惭形秽,认清自己,有用便要有自信,时机不在善等待,好用就是硬道理。

不必清高自傲,凡是因果,互用更需存包容,事成才会有利益,互用本是真人生。“用”字从门从¥,“用”乃钱财之门路。用或被用,人人皆在“用”中。

没有长短,能用即是前程,大用即是格局;

不论长短,有用已经不够,好用方是真功。

高考讲总分 科科求好 立业贵专门 优势要足017 高下

巅峰临下坡路 低谷往高处行

老子曰“高下相倾”。

说高处的便趋向下方,低处的则趋向长高。

高和低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概念,没有比较便无所谓高低。

巅峰之上还有长天,长天之外有长天,没有高,

深谷之下更有暗河,暗河之下有岩溶,没有低。

自视清高,一切皆在脚下,四处无平;

自惭形秽,到处都是压力,满眼障碍。

命运似高峰和低谷不断交替的旅行:

巅峰已上,目空四野,众山皆小,风寒杂袭无阻挡,必要下走;

低谷怀卑,高山仰止,谦纳百川,藤石皆梯可助力,乃利高攀。

高楼巍耸,历百年轰然而倒于一刻;

沟谷日深,两岸危坠落增益之随时。

不管多么成功,坚守谦卑奉行慈爱,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

不论如何困顿,自信自强坚守勤勉,便是命运坚实的阶梯!

常怀谦卑 便无高处之寒 永持勤俭 已得不意之攀018 音声

语言是威力无比的工具 声音达感动世界之思想

老子曰“音声相和”。

在古人的认识里,音和声是有差别的;音,是从人心里发出来,而产生的响动,如说“我爱你”是内心的感觉,从口里说出来。而声,是力作用于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来的响动,如风吹树叶沙沙声,演奏乐器发出的声。“音声相和”说内心要表达的音与发出传递给外界的声保持一致。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内心要说出来的和发出的声,相互依存,相互配合,而成为语言。音声相和谐,人的语言如果没有思想的配合,便是空洞的噪声。“音声相和”是内外配合、是团结一致、是团队统一一个声音。

毛泽东乃善用老子道法的典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是说团结合一的力量。为中国权力运营主持设计了“党和枪”的二维控制结构,将党支部自中央到地方,如一条辅线,建设在政府的纵向管理线上:

村书记、村主任;镇书记、镇长;县委书记、县长;市委书记、市长;省委书记、省长;总书记、总理;这种全体系过程管理方式,使政权的稳定性超过历史,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悟。

老子的“有无、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系列体会,还是后世《风水学》基础:以和谐为导向,聚合环境力与人力,为达成目标、增益福祉助力!

强者治力所向披靡 王者治心众志成城019 前后

善念如春阳发心 有养颜功效

感恩似硕果归仓 得润屋之功

老子曰“前后相随”。

前后是相互比较、相互依存而彼此存在的,谁也离不开谁,如影随形。

没有前面的,便无所谓后面的,这是事物的因果造化: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德行遗福于后来之人;

前人造孽,后人遭殃,恶行留祸给继往之客。

前车之鉴可为后车之辙;

前事不忘乃后世之师。

一人、一事、一言皆生命,一站接一站的,跋涉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实证着报应、恩怨与因果。“过去”不会回头,“未来”难以早到,唯有现在可为我把握;现在一念起便是一次抉择:

择善念,则为善,从而积善,容颜安详命途多福;

择恶念,则为恶,也易多怨,面目晦煞运势乖张。

前后相随,风水轮转,习惯感恩,常怀善念,既可美容,也增运势!

没有落后的,便不存在提前的,这是事物的比较差别。

然而什么是落后的?何者是领先的?落后的或许没肉吃,领先的也常伤痕累累;落后的多被淘汰,领先的多会夭折。

最先淘汰掉队的往往不是落后者,而是逆势对抗者;最终领导潮流的常常不是开创者,总是应时革新者;关键者:深根,应时,得势。

无前无后 得时者自在 思前想后 失定则彷徨020 无为

能知审时者 动静皆宜 善用大势的 事半功倍

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什么是圣人处无为之事?

此为老子思想核心,本书以下分章细说。先说“无为”。

为,即作为。第一章老子提出“有”与“无”的概念,即是给“无为”作铺垫,要理解“无为”,必须先搞明白前面005、006、007的关于“有”与“无”的概念定义。

然后,便清楚了“无为”中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无为不是说“不作为”,也不是说“消极坐等”。“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

无为是把握事物本质,参悟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利而不害,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孵鸡必须是受精蛋,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条件下,必须要21天,鸡雏破壳而出。提前到17天出壳,便难活。说有了克隆法孵鸡,不需要受精鸡蛋便可以孵化鸡雏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如儿童借台阶上马,“有”便是合理。没有克隆技术之前,一定要非受精卵孵鸡,便是劳民伤财、害而无功。

故而,老子主张的“无为”不是不做,而是避免强做、逆做、乱做、蠢做!“无”是思想、是认识。“无为”是以认识事物规律和本质为基础,看准时机、顺应形势、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达到低成本、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巧为、简为、奇为、活为、善为!

天下事 都可从简易入手 大功业 少不得为借势巧成020 处无为(续上)

需求在哪里 利便到哪里 机会是什么 功即成什么

什么是圣人善处无为之事?

体悟老子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如果让“处”字滑过去就遗憾了!

处,是存在于、位于、置身于。如乘高铁,你在或不在,车是要发的;你“处”或不“处”则大不同。

处无为,就是置身于无为的境界。说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将自己置身于无为而事功必成的境界。

要钓到大鱼,必须到有大鱼的河边去,用鱼最喜欢的鱼饵,然后便是等待;此即处无为:了然成事的规律,洞察成事的条件,把握成事的机会,占据最有利的位置,用最简单的方式,得大效果。

有说1965—1975年出生的人赶上了改革的机遇,多有所成,是因为“处”在了改革红利期,并且有“处无为”的行动。

庖丁解牛,看透牛的肌肤纹理而下刀,刀不钝而利可全,便是在战术上,合于“处无为”。

苹果手机非臆造,而是基于乔布斯对潜在需求的预知;小米手机借苹果之辙有神话般成长,先于洞察,然后是处于机会。

大功凭机遇,命运贵知“处”!

好营销并非匠心独到,而是着力在需求的当口,

好人生不仅忠厚勤勉,还要深悟处无为之要妙。

命在天 赶上好时代乃天命 运由我 善用好机遇即我运021 不言之教

利他为治 风气不言自化 私欲发心 培训莫望奏功

老子曰圣人“行不言之教”。

说有大成就者施行的是不言之教。

什么是不言之教?

天地不言,春来欣欣向荣,冬至四野肃杀,其纪律之严明犹如下达指令,万物无不遵从。

太阳不言,朵朵红花向太阳。太阳照耀花朵,毫无私心;花香沁人心脾,了无私意;

阳光不收费,花香也免费。不止花香,大自然万物无不效法太阳,自然而得、自然奉献、自然而生、自然而逝;太阳并无一声教导之辞,然上行下效,毫厘不爽。

有大成就者体悟天地奥妙,效法太阳之功,在国家、团队、企业的文化引领上,行使不言之教:

欲团队自强不息,自己以自强不息,

欲团队厚德载物,自己以厚德载物,

欲团队谦卑信用,自己以谦卑信用,

欲团队各守本分,自己以不出其位。

有大成就者以“行”为教,上行下效,文而化之,良好的团队文化不言而大成。

不言之教乃教育的大境界:为父母者懒散放任投机取巧,期望子女自强也难。做领导若乏节操,请再贵的讲师也没用。频繁换将者,无言之教不得行,大功难为。

自信和慈爱是处世根本 本质与规律乃做事灵魂022 万物作焉而不辞

有何用 乃机缘根本 为谁用 是格局秘密

老子曰“万物作焉而不辞”。

说自然万物“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各自发生、发展、壮大、衰老、消亡、转化;虽熙熙攘攘、错综复杂、共同存在、彼此关联互利、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始终,然无不遵循客观属性、自然规律、井然有序。

万物谁也逃脱不了各自的道。

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驾转瞬十万八千里筋斗云,炼得铜头铁臂金刚身,夺来如意金箍棒,自以为与大道齐天,不可一世了。然终了,还是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如来就是未来,如来就是道,天下万物各司其职,各归其命,谁能超越未来?谁能回到过去?谁能超越道?

大道无法超越,但大道可以顺应、利用和拓展。修炼大道者,天地更加宽阔。

万物并作,彼此互用,知“用”便得大道。春天种瓜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和得,是春天豆用我,秋来我用豆。如今,可以塑料大棚种瓜豆,我为瓜豆做塑料大棚,对瓜豆有大用,瓜豆于我回报非常之得。

万物均在“用”中,在被用时也用他,被谁用和用谁就是格局!古帝王号称天子,愿做天的儿子以孝敬天;百姓求天敬神以求为天地用,而非求天神偏心;今人为求一己私利而拜神,已违天道神意,还望报乎?!

我材天生需得用 莫费光阴诉悲辛023 生而不有

通达者真心放下 从容淡然 痴迷人患得患失 惶恐难安

老子曰“生而不有”。

说天地生养万物,并不拥有它。

树木从大地上生长,大地并不拥有;雏燕羽翼丰满,父母不再垄断。大自然的本性便是自然创造、自然生长,只管创造,而无意占有。

思想通达者体悟天地的境界,内心里对外物有莫大的释然:积极创造、勤奋做事,享受追求的乐趣,而事功做成了,便自知使命结束,结果已无所谓。

而常人多违背自然“生而不有”之道,奉行“不生而有”。做事时不努力,平时不用功,却妄想着大结果,期盼着大成功。能力不求长进,责任不敢担当,然对职位特别热心,对功劳时时觊觎。“生而不有”,首先要生、要创造、要积极作为努力进取,将事情做成,建功立业。

然后不有、不占有、不邀功、不请赏,事功已成,轻轻放下,功成而身退。

生有生的使命,生有生的乐趣,

放从放的天道,放得放得洒脱。

无占有之心态,随走随放,一世轻装,一生从容;

多贪婪之欲望,边走边攒,万吨负载,至死难休。

不为所有乃天下真理,古往今来,有谁曾真正抓得住,最终哪个不放手?早放手!

成就他人 即从他人之利 不贪大功 反得渐进功成024 为而不恃

无所依仗方思进取 没得依赖始知自强

老子曰“为而不恃”。

说事做成了,但并不依仗它、依赖它。

人生如旅,出门在外,处处机缘,难以预测。

刚出门时,父母为子女多备盘缠,千叮咛万嘱咐;儿子手提长剑,腰挎金银,自以为万无一失。

谁知一日忽遇洪水,长剑丢,盘缠失,万幸命在;饥寒交迫,困顿之极,或遇贵人相助,提携官场,飞黄腾达。然后再然后,人生版本多多,可以随意撰写,均非个案。

其共同之处,在于人生旅途中没有一物可以长期依仗,一旦有了依仗之心,必有失落沦丧之难:

恃才傲物,为人所笑,

恃金傲人,孤家寡人,

恃权傲法,身陷囹圄,

恃宠而骄,失宠则弃,

有恃则易傲,心傲便妄为,妄为生悔吝凶咎,一傲有多危。

老子的“为而不恃”,主张谦卑为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勿以有赖而粗心,不因依仗而狂妄,胸怀大道,广结善缘,随遇而安。

有当常思尚无时 谦虚若谷纳百川025 功成弗居

功成如巅峰耸立 有目共睹 身退似夕阳大隐 万籁俱宁

老子曰“功成而弗居”。

说既然天地之道生而不有,那么圣人之道则主张大功告成,贵全身而退;放弃占有成功者之名,以为安身!

老子之道大用有三:

其一,老子之道善于推动成功。对其无为思想略悟,加上个人的谦卑勤勉,不论商界、政界还是科研,都可以赢得理想的成功。

其二,老子之道有助于成名。事功做得好,且懂得“抱一式”“抱雄守雌”“持谦保盈”之道,成名会变得简单。

唯有第三样最难做到,便是老子的“功成身退”的建议。

自老子以来,历史上效法老子之道而获得大成就、大功名的人比比皆是。但成功之后能够享受幸福的人就少了很多,如韩非子、公孙衍、苏秦、韩信等多数成功者难得善终。

为何?

对老子之道的“功成身退”都能理解,但是贪恋功名、不知节制、没有满足,功名善成,身退难行。

而如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飘然远遁;曾国藩中兴清运而谦谦自保;周恩来一生谨慎而卑处,均深得老子“功成弗居”之道:要么以身退自保余福,要么由谦卑而持盈泰。

因为有功不居,于己得内心坦然,于人无胁迫之危,得保善终。

掠夺乃竞争法象,成而不居、有而不露、持谦保盈,避免躺着中枪。

功名如海浪 轰然便无踪迹

幸福似泉水 谦卑则保长盈026 莫为成功失却幸福

因利他而自利 得增值快乐 用达人以达己 收额外幸福

人生奋斗的目的是什么?

简单说为了远离痛苦,亲近快乐。追求成功,从初衷来说,目的为了实现幸福。

然在追求的道路上,功名和物欲扬起的尘土,彻底掩埋了幸福的体验:

饥饿时温饱成为目标,认为有温饱便是幸福,

温饱时奢华成为目标,认为可奢华才有快乐,

温饱容易达到,奢华没有止境。

没钱时赚钱成为目标,认为够花够用便是幸福,

够花时攀比成为目标,认为成为土豪才是尊严,

够花够用容易达到,财富攀比没有止境。

在追求的道路上,人们不知不觉将初始目标忘记,而错误地将过程当成了目标。于是,放弃了利他之根本,选择了浮躁的自私,开始了不断地奔跑,以财富数字的积累为成就。

偶尔对数字满意了,看着动荡的金融环境,审视周围的虎视眈眈,全是危机感。于是,寄期望于更多的积累,不只要够用自身,甚至于子孙万代。

何止财富?功名利禄古来如此,越是成功,越容易受到挑战;越是积累,反而越是容易失去。于是,功名和财富到了一定尺度,便开始与幸福感背道而驰。

成功或有量化的指标,幸福纯是心理的体验。

老子传授成功与幸福之道,终究应该树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心态,让幸福永远相伴,得享追求的快感!

以淡然提升幸福感受 用能力呵护发展源泉027 不居则不去

从来没认为拥有 永远也不会失去

老子曰“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说功名富贵什么的,打心里就没有认为拥有它,当然就谈不上失去。

狗为失去肉骨头而狂吠,不会为主人丢车而伤感,因为它从来不认为自己拥有汽车。主人为走失了狗狗而伤心,却不会因为煮杀肥猪而失落,因为在他心里的重要性不同。

人们之所以患得患失而神魂颠倒,是因为对事物特别在意的缘故。

自然之道,来去自在,得失自然。

人们却用违背自然的观点,固化地来看待动态的、变化的事物,于是,便有了认识上的恐慌:

美不能永恒,人们却害怕容颜变老;

善不靠评说,人们却惊恐恶评如潮;

高必然要下,人们却乐高害怕废贬;

富从未有久,人们却好财担心损失。

时间如流水。在时间的长河中,什么你的我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人的意志不可能超脱自然之道,不论是容颜之美,还是财富之足,也不管是功名之盛或者权贵之威,古往今来,没有不被时间流水所涤荡、转换、革新、挪移,无一物可得长守,无一事能成永恒。

于是,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去,是以无忧;夫唯无忧,是以幸福;夫唯幸福,是以不枉此生。

时间若贼 盗走一切占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