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美绘少年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1 23:27:49

点击下载

作者:(明)冯梦龙,王铂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周列国志(美绘少年版)

东周列国志(美绘少年版)试读:

前言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宝藏等待我们发掘,这里有广阔的文化平原供我们徜徉。中国古典文学就像一座大花园,里面百花齐放,其中以秦汉散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代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史学巨著又是难得的文学佳作。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明清,已经蔚为大观。这当中的佼佼者,当然是“四大名著”。什么是经典?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是经典。除“四大名著”之外,我们有《三国演义》之后最好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和《隋唐演义》,有《西游记》之后最好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还有最优秀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为帮助少年读者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这些精神食粮,我们做了如下编辑工作:首先,在保留原著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每部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去粗取精,压缩至每部十万字左右;其次,全文采用现代白话表述,实现读者与古典名著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再次,每部书配以二十余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明代冯梦龙原著,清人蔡元放评校。全书用古白话写成,讲述了自西周宣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被称为“礼崩乐坏”。这一时期,奴隶制度名存实亡,封建士大夫阶级兴起,各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又是一个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五百多年间,英雄辈出,灿若群星:明君、贤臣、良将、谋士、刺客,各种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用他们的智慧和信念演奏出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赞歌。

早在元代就有关于东周列国的话本在坊间流传,明人冯梦龙在前人余邵鱼所作的《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考订史实,润色语言,创作出《新列国志》,这也成为了《东周列国志》的蓝本。《新列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史实,它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作者以深厚的功力、成熟的写作技巧驾驭纷繁复杂的材料,将其组织成一个严密、庞大的结构体系。他认为,国家的兴衰成败在于君主是否可以选贤任能,这比此前把国运归因于“宿命”的同类作品,思想观念可谓进步不少。作为“三言”的作者,小说家冯梦龙的叙事技巧也颇值得称道。他把对人物的褒贬通过对情节的铺陈、渲染和正反人物的对比表现出来,令读者凝神屏息,想见其人。作品塑造了一批英明之主、谋国之臣和大将名士,其中著名的有:雄才大略的齐桓公、晋文公,身怀济世之才的贤相管仲、晏婴,决胜千里的名将孙武、王翦,以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等。到了清代,教书先生蔡元放萌生了一个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学习历史的念头,于是将《新列国志》修订并加以点评,改名为《蔡元放评定本东周列国志》,就成了今天通行的版本。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了解并最终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编者2011年4月

第一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朝由武王姬发讨伐殷商纣王,当了开国天子,后来由成王、康王继承基业。这三人都是奋发有为的贤明君主,在周公、召公、毕公等一班贤臣辅政下,整个国家熄灭了战火。周朝一时物产丰饶,百姓安乐。

然而,周朝传到武王第八代夷王手里时,早前分封的诸侯国慢慢强大起来,便不再执行向天子定期朝贡的礼仪了。周朝传到第九代厉王时,他统治国家暴虐无道,最后被老百姓暴动杀死。

厉王之后,周朝幸亏有周公、召公等人齐心协力,太子姬靖被拥立为周宣王。周宣王是一个英明之主,他任用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一批贤臣,恢复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的政治措施,使周朝从衰微中惭惭复兴起来。

周宣王临终前,把尹吉甫、召虎两位老臣叫到自己身边。周宣王亲切地对两位老臣说:“我靠着两位的大力支持,才能一直在位四十六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经过南征北战,让整个国家实现了安宁。可是,我没想到自己这一病就起不来了。现在的太子宫湦,年纪已经不小了,但生性很愚钝,希望你们全力辅佐他,不要毁掉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两位老臣流着泪,跪下来答应了宣王。

到了夜里,宣王果然病逝了。在尹吉甫和召虎两人的扶持下,太子宫湦主持了葬礼,并正式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周幽王。幽王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立儿子宜臼为太子,把王后的父亲申伯升为申侯。

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喜怒无常。为宣王守丧的时候,幽王就和手下人打闹嬉笑,喝酒吃肉。继位之后,他更是每天只知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尹吉甫、召虎等一班老臣相继去世后,幽王便重用虢石父、祭公和尹球三人,封为三公。而这三个人全是善于吹牛拍马、贪图名利的人。

虢石父、祭公和尹球见幽王喜爱美色,便在各地搜寻美女。他们听说褒城有个女孩叫褒姒,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有如花似玉的容貌,便将她接来,献给了周幽王。幽王非常高兴,给了这三人很多赏赐。幽王十分迷恋褒姒,一连三个月都和她住在一起。不久,褒姒为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伯服。幽王视伯服如掌上明珠,宠爱有加,慢慢有了立伯服为太子的念头。虢石父揣摩到幽王的心意,就和尹球商量,告诉了褒姒。褒姒非常高兴,就派手下心腹伺机陷害申后和太子宜臼。

有一天,褒姒终于找到机会,挑唆幽王把申后打入冷宫,废掉了宜臼的太子之位,将他降为平民。褒姒被幽王立为王后,伯服成了太子,尹球、虢石父、祭公等一帮奸臣也得到了封赏。

虽然当上了王后,受到周幽王的专宠,褒姒在众人面前却从来没有露过笑脸。幽王想讨她喜欢,就叫来乐师,叫他们敲鼓撞钟,吃饭时叫宫女唱歌跳舞,但都没有什么效果,褒姒仍旧不笑。

幽王就问褒姒:“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呢?”褒姒说:“我没什么喜欢的东西。只是觉得用手撕裂彩绸的声音还挺好听的。”幽王听了,立即命人送来一百匹彩绸,叫那些有力气的宫女撕着玩。可是,褒姒没有几天就厌烦了。幽王问:“你为什么老不笑呢?”褒姒说:“我从生下来就没怎么笑过。”这下幽王可急了,于是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如果有人能博王后一笑,就赏他千金。”

虢石父听说后,便给幽王出了个主意:“当年先王见西边部族日益强盛,为防止敌人侵犯,在骊山那里造了许多烽火台。当敌人来时,守兵就点燃狼烟,狼烟直冲云天。附近的诸侯见了报警,就会派兵来救援。这么多年来,天下一直太平无事,烽火狼烟也始终没再点过。您要是想让王后一笑,可以和她一起去游骊山,半夜里点起烽火。那时,诸侯一定会派援兵赶到,结果却找不到敌人,王后一定会笑的。”

于是幽王和褒姒坐车到骊山游玩,晚上在骊宫里摆下酒宴,并让人点起了烽火。

这时候,郑伯友正好来都城朝拜幽王,听说这件事后,大吃一惊,连忙赶到骊山。他对幽王说:“烽火台是先王为防备敌人进犯建造的,如今您无缘无故点起烽火来,就是在戏弄诸侯。以后要真有什么紧急的事,诸侯再也不会相信了,到那时您拿什么招集兵马来救援呢?”幽王听了,气呼呼地说:“现在天下太平,能有什么事!我和王后这次出游,点起烽火,不过是和诸侯们开个玩笑,能有什么大事呢?”幽王不听郑伯友的劝阻,把烽火全点上,火光映红了天空。

附近的诸侯看到有烽火升起的烟,以为镐京有了战事,便马上领兵点将,一个个连夜赶到了骊山。可是到了山脚下,大家才发现楼阁里有笙管笛箫的声音,原来幽王正和褒姒饮酒行乐。诸侯们见了,面面相觑,只好收起旗帜,灰头土脸地走了。褒姒在楼上看到诸侯们被戏耍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幽王一看,说:“你这一笑可是倾国倾城啊,这都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他下令赏给虢石父千金。

不久,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的消息传到了申侯那里,申侯写信劝告幽王。幽王见了信非常生气,在虢石父等人的挑唆下,下令削去申侯的爵位。他又命虢石父为大将,发兵去打申国。

申侯听说幽王要来攻打申国,大吃一惊,连忙写信给西戎首领,同时送去一车金银绸缎。申侯派人请求西戎首领出兵攻打周国,许诺攻下镐京后,周朝国库里的金银绸缎,任凭他们搬取。西戎首领很高兴,于是派出一万五千名骑兵,分为三路朝镐京进发。申侯也派来本国兵马前来助战。一时间,刀枪堵塞了道路,旗帜遮住了天空。两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奔镐京,最后把镐京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镐京没有被围之前,幽王便得知西戎兵来犯。慌忙之中,幽王才想起派人去骊山点起烽火。可是,诸侯的兵马连个影儿都没有出现。原来,诸侯有了前些日子的教训,以为这次也是假的,所以都没派兵。

因为没有诸侯兵马的援助,西戎兵把镐京围住没多久,便在一片喊杀声中冲进了城。贼兵见屋子就烧,见人就砍,申侯想反过来劝阻都不行。

在镐京城里的一片大乱中,司徒郑伯友保护着周幽王,用小车载着褒姒和伯服开了后宫门往外逃。西戎兵一直追到骊山脚下,把骊宫团团围住,高喊:“别让昏君跑了!”幽王和褒姒吓得抱成一团,郑伯友站起来挥剑反抗。最后,幽王被西戎兵抓住一刀砍死,褒姒被带回了西戎供其首领取乐,郑伯友也死于乱军之中。

申侯听说周幽王被杀,大惊失色地说:“我只想纠正大王的过失,不想弄到这个地步!后世都会骂我啊!”于是,他厚葬了周幽王。

西戎的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一点没有回去的意思,百姓都埋怨申侯。申侯悔恨之余,写密信请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嬴开三路诸侯来勤王。郑国世子掘突也接到密信,起兵靖难。

申侯在城中闻知四国兵到,心中大喜,请西戎人马出城迎敌。犬戎主不知是计,言听计从,当晚就被劫了营寨。西戎人马败退进城,不料城门大开,各路人马一拥而入,占了城池。戎主混战一场,方才脱身逃走了。诸侯推举逃到申国的太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

犬戎虽然被赶走了,但是仍然经常攻打周国边境,威胁镐京。而且镐京城内宫殿经过战火,损毁过半,十分凄凉。周平王与大臣商议后,往东迁都洛邑。

第二章 鲍叔牙荐囚徒管仲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纠,次子叫小白。襄公请管仲、鲍叔牙两个人给他们当老师,分别教诲。

管仲相貌魁梧,博古通今,极有才华。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每到分钱时,总是要比鲍叔牙多拿一倍。鲍叔牙的随从愤愤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图这一点钱,因为他家贫困,我自愿让给他的。”管仲曾经带兵作战,临阵的时候都躲在后面,撤退的时候跑在最前面。很多人嘲笑他胆小,鲍叔牙却说:“管仲还有老母亲要奉养,所以保全自己,难道真的胆怯吗!”管仲听后,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啊!”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后来,齐国政权被大臣公孙无知篡夺,齐襄公也被害死了。小白听从鲍叔牙的意见,逃到了齐国的邻国莒,公子纠则和管仲、召忽一起去了鲁国。

但没过多久,公孙无知被大臣雍廪设计杀死了。公子小白听说后,便向莒国借了一百辆战车,跟鲍叔牙一起往齐国赶去。这个时候,管仲听说小白要回齐国继位,于是带兵昼夜兼程追赶公子小白的车马。

一路追赶到即墨时,管仲正好遇上公子小白的兵马休息。管仲看到小白正坐在车中,于是上前鞠躬行礼,并故意问道:“公子一向还好吧,现在要去什么地方?”小白说:“我听说公孙无知已经死了,便想回国去给父亲奔丧。”管仲说:“公子您也知道,公子纠是长子,他才是奔丧的第一个人;公子您应该在后面,不应该这样赶路。”鲍叔牙在后面说:“管仲你退到一边去,我们现在各为其主,不用多说了。”

管仲抬头一看,小白周围的士兵怒目圆睁,大有拼杀的架势,便唯唯诺诺地退回自己的车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管仲一回到己方队伍,趁人不备,突然弯弓搭箭,对准小白射了过去。小白应声倒在了车上,口吐鲜血。

于是管仲带领人马赶回鲁国向鲁侯报喜,并与公子纠举杯相庆。公子纠料定公子小白已死,这样就没人跟他争齐侯的位子了,便减缓了回齐国的速度。

出人意料的是,管仲的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带钩,小白并没有性命危险。鲍叔牙看到公子小白没事,便请小白换了衣服,坐上轻车,抄小路连夜回到临淄,并成功继承了齐国政权,这就是齐桓公。

公子纠听说公子小白回齐国即位,大吃一惊,便与管仲、召忽一同向鲁国借兵,攻打齐国。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打败了公子纠。公子纠和管仲、召忽慌忙逃回了鲁国。

鲍叔牙劝桓公说:“鲁国上下都胆怯了,我们应派三军直逼鲁国边境,让鲁国交出公子纠。鲁国必听我们的吩咐!”齐桓公说:“好,我让全军都听从您的调遣。”

鲍叔牙检阅完三军后,带着大军直奔汶阳,同时派公孙隰朋去给鲁侯送信,信中大意说:齐国君主已经登位称君了,而公子纠却仍在鲁国妄图争夺大位。齐侯希望鲁国对公子纠予以处置,并请将管仲、召忽送回齐国。隰朋临行前,鲍叔牙嘱咐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我和大王说了,将召唤并任用他,一定不能让他死了。”

鲁侯看完信,找来施伯说:“如今是杀死公子纠好呢,还是不杀好?”施伯说:“小白登上君位就能任用人才,击败我们,这不是公子纠能比得上的。何况齐兵压境,不杀公子纠,如何讲和?”

鲁庄公派兵袭击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召忽、管仲被擒。召忽为了尽忠,以头撞殿柱而死。管仲则说:“我要活着回齐国,为公子纠辩白!”于是,他被装入囚车之中。施伯悄悄对鲁庄公说:“臣看管仲的表情,好像齐国内部有人,此去必定不会死。此人乃天下奇才,不死的话,必然被齐国重用,称霸天下,鲁国只有疲于奔命了。您不如向齐国请求饶管仲一命。管仲活着,必然感激我们,为我所用。”庄公说:“齐国的仇人,我如果留用的话,就算杀了公子纠,他们也不会原谅我。”施伯又说:“如果不行,不如杀掉,把尸体送过去!”庄公同意了。

隰朋听说鲁国要杀管仲,赶紧拜见庄公说:“管仲射中我主的带钩,我主恨之入骨,定要亲手杀了他才解气。如果你们杀了他,我主一样会迁怒于你们。”庄公相信了,把管仲交给隰朋。隰朋道谢后便向齐国赶去。出发后,管仲编出歌谣让仆役们唱。仆役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忘记了疲倦,走得很快,一行车马不到两天便出了鲁国国境。没多久,鲁庄公后悔,派人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鲍叔牙早已等候在边境,立即让人砍破囚车放出了管仲。他回临淄去见齐桓公,向桓公举荐管仲。桓公却说:“管仲曾射箭要致我于死地,我一想到这事,恨不得吃了他的肉,扒了他的皮,怎么还能重用他呢?”鲍叔牙说:“臣子在哪个君主手下吃饭,就要为哪个君主效力。射您的时候,他只认识子纠而不认识您。您现在要是重用他,他一定感激不尽,哪怕是为您去打天下都愿意。”桓公知道鲍叔牙说的话有理,答应赦免并重用管仲。鲍叔牙把管仲接回了自己家,两人每天谈天说地。

桓公对那些帮助自己继承齐国位子的人全部加官进爵,赐给许多田产土地。桓公还打算让鲍叔牙做上卿,来主持国家的政务。鲍叔牙听了,对桓公说:“您给我加官进爵,已经是您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我的才能却达不到。”桓公说:“我很了解您,您别推辞了。”鲍叔牙回答说:“我的能力确实治理不了一个国家。一个人要能够治理国家,就必须在国内能安顿好百姓,在国外能拢络住周边的国家。只有这样,他才能为王室的稳固建立功勋,使国家像泰山一样安稳,君主也可以享受无尽的幸福。”桓公听了这番话,问道:“依您看,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呢?”鲍叔牙说:“您如果不想找这种人就算了,要想找的话,管仲就是这种人。”桓公听完,便想把管仲叫来请教。鲍叔牙却认为要重用管仲,必须让他做丞相,有丰厚的收入,同时要用隆重礼节来迎接。

于是桓公命太卜选择好良辰吉日,安排到郊外迎接管仲。鲍叔牙回家后就把管仲送到郊外的公馆去住。到了那一天,管仲三次洗澡三次祭祀,穿袍戴冠,手握觐见君主时才拿的笏板。桓公亲自带着人马到郊外迎接管仲,并一起乘车回朝。百姓们争相观看,热闹非凡。人们对桓公亲自迎接一个险些让他丧命的仇人的举动,都惊叹不已。

到了朝堂,管仲向桓公叩头谢罪。桓公亲手扶起他,赐给他座位。管仲说:“我曾向您射过一箭,实在是一个该死的人,现在被俘,却得到您开恩,赦免了死罪。我怎么敢在您面前就坐,接受这样高的礼遇呢?”桓公说:“我有事情要问你,所要你必须坐下来。”管仲见状,只好再次叩头,诚惶诚恐地坐下来。

桓公说:“齐国现在拥有千辆战车,是一个大国。齐僖公在位时,曾威震天下。自襄公继位后,齐国的政令朝令夕改,国内形势急转直下。现在我继承了大位,想对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改革,重新制定一套利国利民的法令。你觉得我的想法怎么样?又该如何施行呢?”

管仲回答说要从礼、义、廉、耻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开始。当桓公问怎样使老百姓接受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时,管仲回答说要爱护百姓,百姓才愿意。接着,管仲从爱护臣民、安定百姓、充足兵器、积累财物、整顿军队五个方面向桓公详细讲述了各种内政措施,要求以军令的形式颁布施行。

桓公问:“兵力强盛后,是否可以征讨诸侯了?”管仲说:“还不行。周王室尚未得到保护,邻国也没归附,大王想让天下诸侯信服,不如尊重周王室而和睦邻国。”桓公问:“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归还以前侵占的土地,送给各国厚礼,使邻国亲近我们。选择那些有问题的诸侯攻打,可以扩张土地。选择淫乱叛乱的人诛杀掉,可以树立威信。这样,天下诸侯都会来朝拜。然后率领诸侯们侍奉周王室,您的威名就会达到极点。”

就这样,桓公与管仲足足谈了三天三夜。管仲向桓公举荐了隰朋、宁越、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五人,让他们分别分别担任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司谏等要职。桓公拜管仲为相国,尊称为仲父。管仲所受到的礼遇超过了前代所有做官的人。

第三章 定孤竹老马识途

北戎族的分支山戎,位于燕国、齐国和鲁国之间,依仗地势险要,骚扰中原各国。

有一年,山戎出动一万名骑兵攻打燕国,切断燕国和齐国之间的道路。燕庄公见抵挡不住,忙派人向齐国求援。齐桓公率兵救助燕国。山戎首领密卢闻讯急忙撤兵返回。

在管仲的建议下,桓公决定率兵攻打山戎,彻底除去这一心腹大患。燕庄公说:“从这里向东八十里有个无终国,可以请他们的人当向导。”桓公给无终国送去厚礼,无终国派大将虎儿斑率两千名骑兵来助战。桓公赏赐了他们,派为前队。

大军向东行进了三十里,来到伏龙山。桓公和燕庄公驻兵山上,王子成父和宾须无各自领命在山下安营镇守,几个营寨用战车相连,组成了一座“车城”。

第二天,山戎首领密卢亲自带着速买率一万骑兵前来挑战,向齐军阵地发动了几次进攻,但都被“车城”阻挡。等到山戎兵疲惫不堪时,管仲派虎儿斑率兵出城,并命令王子成父率军向左,宾须无率军向右,两路互相照应,专门捕杀敌人的伏兵。

虎儿斑率军冲出“车城”,密卢见虎儿斑出营交战,心中大喜,正想号令谷中伏兵合围,突然见二路齐军从侧翼杀出,山戎兵马措手不及,被王子成父和宾须无杀得七零八落。密卢率领残兵向东南逃去。齐军大获全胜,缴获粮草车仗无数,并救回了被密卢掳掠的燕国百姓。

桓公从投降的山戎人口中得知,密卢已经逃往与山戎邻近的孤竹国。桓公决定出兵征伐孤竹国。此时,鲍叔牙手下将军高黑正好将粮草运到。三日后,桓公下令发兵攻打孤竹。

桓公领兵向孤竹进发,没走上十里,就被山石草木阻住。管仲下令放起大火,一连烧了五天五夜,又命士兵凿山开路,让战车通过。

齐军越过几道山岭后,前面又出现一座山峰。这山由一块巨型石壁构成,中间有一条小路,只能容下一人一马通行,车辆却无法通过。齐军人马车辆顿时堵塞成一团。

管仲派人去查探水情地形,来人报告说:“下山不到五里是卑耳溪,溪水又深又急,溪上原来的木筏已被戎人扣去。如果沿着溪水向左走,三里之外水面宽阔平缓,水深还不过膝盖,大军可直接走过。”齐桓公问燕庄公:“从这里到孤竹国还有多少路?”燕庄公回答:“过溪往东,有团子山、马鞭山、双子山相连,大约有三十多里。过了这三座山,再行二十五里,就是孤竹都城无棣。”于是桓公将大军分为两队:一队由王子成父率高黑从右路乘筏渡水,公子开方和竖貂作为右路后应;一队由宾须无、虎儿斑率领从左面浅处徒步过溪,管仲与燕庄公作为左路后应。两军约定在团子山会合。孤竹国国君答里呵听到齐桓公率大军来征伐,派出大将黄花带五千名士兵迎敌。

黄花领兵未到溪口就与高黑的前队遇上了,两军展开厮杀。高黑一时抵挡不住,正想撤退,后面的王子成父领兵赶到,双方斗得难解难分。最后,齐桓公率大军赶到,公子开方在右,竖貂在左,分两路将戎兵合围。黄花一时心慌意乱,连忙丢下所带人马,夺路逃走。五千孤竹骑兵被齐军杀伤大半,其余的纷纷投降。

黄花逃到团子山,被大队人马挡住去路。原来宾须无徒步过溪,抢先占据了团子山。齐桓公大获全胜,赶到团子山,与宾须无会师。黄花不敢硬闯,只好丢弃了马匹,从山间小路逃回无棣城。

见到黄花大败,孤竹国宰相兀律古便向答里呵献上了一条计策:“我国北边有一个地方名叫旱海,又叫迷谷,是一片戈壁沙漠,国人死后常将死尸扔到那里。那里经常刮怪风,风过后,人马性命难保,加上风沙很大,人难以辨认道路,又有毒蛇猛兽横行,人一旦进入,便极难脱身逃出。我们若能派人假装投降,将他们引入其中,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让他们全军覆没。”答里呵不信:“齐兵怎肯到那里去呢?”兀律古说:“您可以领着后宫家眷隐藏在阳山后面,同时也叫百姓到山谷中躲避,只留下一座空城,再派人诈降说国主逃到沙漠借兵去了。齐军一定会派兵追赶,这样他们就一定会中计。”答里呵大喜。为了取得齐军信任,他杀死了孤山戎国首领密卢,派黄花依兀律古之计行事。

见到密卢的人头,齐桓公相信了黄花的投降。桓公让黄花为先行,引导大军向前进发。到无棣时,果然见到一座空城。

齐桓公怕答里呵逃到别国,便留下燕庄公率燕兵镇守无棣城,自己带上齐兵全速追击答里呵。黄花请求率队先行探路,桓公便让高黑陪他同去,齐国大军随后跟进。

进入沙漠不久,黄花便悄悄溜走了。齐桓公看看天色已晚,正要下令扎营,忽然一阵阴风吹过,大军被一片浓雾笼罩起来。怪风刮过,人马受惊,乱成一团,许多士兵因中恶气倒在地上,不知生死。桓公急忙下令大军后撤,但前后军队根本联系不上。

管仲见情况危急,赶紧保护齐桓公后退,同时又下令士卒擂鼓鸣金,将失散的士卒召回。不知走了多少路,狂风慢慢停止了,浓雾也消散了,天空中露出了一轮新月。

齐国各部此时也随着鼓声赶到,与桓公、管仲的中军合为一处,管仲到天亮后清点人马,发现齐军损失严重,连大将隰朋也下落不明。

桓公见地形险恶,荒无人烟,不敢久留,急忙下令按照原路返回,撤出沙漠,而此时齐军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了。管仲想了想,忽然说:“人们常说老马识途,无终国与山戎地界相连,他们的军马也大多从漠北而来,我们可让虎儿斑从他的军中选出几匹老马,让老马在前面引路,大军随后跟随,这样我们也许会走出这片沙漠。”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计策。由老马在前面领路,齐军跟在后面,左转右拐,竟真的逃出大漠。

走了不到十里,他们就与公孙隰朋的人马相遇。两军会合,桓公下令向无棣城退兵。路上齐军发现孤竹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奔走。管仲派人去了解情况,这才知道答里呵已赶走燕兵夺回了都城。管仲心生一计,命虎儿斑率几名心腹军士假扮成无棣城的老百姓,跟着众人一起混入城中,在里面作为内应。虎儿斑领命入城。管仲又命令竖貂领兵攻打无棣城的南门,连挚攻打西门,公子开方攻打东门,只留下北门让敌人逃跑。同时,他派王子成父和隰朋分兵两处,埋伏在北门外,等答里呵逃出时,一举合围擒杀。

黄昏时分,答里呵突然听到外面杀声大作,连忙派黄花登上城门观望督战。半夜时,虎儿斑在城中四处放火,又率领手下士卒来到城南,把城门劈开,竖貂率齐军趁势杀入城中。黄花知大势已去,急忙将答里呵扶上马,准备寻路逃走。手下兵士对他说现在只有城北没有齐兵,于是他让人打开北门逃出。然而,还没走上二里,他们就被在城外埋伏的王子成父和隰朋截住,城中的开方、竖貂、虎儿斑等人也从后面杀来。黄花拼死抵抗,最后被杀,答里呵则被王子成父活捉,宰相兀律古被乱兵杀死。齐军很快占领了无棣城。

自此,齐国彻底平定了山戎和孤竹两个国家。回师的时候,燕伯送桓公出境,恋恋不舍,不知不觉进入齐国地界,离开燕国边境已经五十多里。桓公说:“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以无礼。”于是他把这五十里地送给燕国,表示敬意。由于齐国帮忙,燕国向西北拓展五百里,向东增地五十多里,这才成为北方大国。

诸侯听说齐桓公救燕而不贪图燕国土地,无不畏惧齐国的军威,感念齐国的恩德。

第四章 葵邱会齐桓称霸

楚国在楚成王继位后,任用令尹子文,励精图治,国势渐强,图谋称霸。子文说:“齐侯经营霸业已经三十多年了,一时不能抗衡。郑国居于南北之间,是中原屏障。大王要图中原,非拿下郑国不可!”

成王派大夫斗章率军攻打郑国。郑伯向齐国求救。管仲说:“如果要救郑,不如伐楚,这样必定能召集大批诸侯。”桓公有些担心:“召集诸侯,楚国必然防备,一定能获胜吗?”管仲说:“蔡国人得罪过大王,大王想讨伐他们很久了。楚、蔡是邻国,可以假称讨蔡,实际进攻楚国,这就是所谓的出其不意啊!”

周惠王十三年春,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鲁僖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曹昭公、许穆公七路人马,攻打蔡国。蔡侯大惊,连夜带着家眷逃往楚国。齐桓公与诸侯联军乘机挥师南进,一直到达楚国边境。

楚国派大夫屈完来迎接。管仲乘车出营,在车上向屈完拱手施礼。屈完说:“齐、楚两国各自治理自己的地方,齐国位于北海之滨,楚国位于南海之滨,正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不知道您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答道:“过去周天子将齐地分封给我国太公,命齐国世代掌管征伐大事,以辅佐周朝王室。平王东迁后,我主齐侯就担任了诸侯的盟主。你们楚国位处南荆,就应当年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以协助周朝祭祀;如今你们既拒绝进贡,我们只好派兵前来征收。而且周昭王南征,却失事淹死在楚国,也是你们的过失,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屈完答道:“没有向周室进贡包茅,是我们的错,我们这就献上;周昭王南征不返,是因为船只的缘故,您可以责怪江水去,寡君不敢承担这个责任。”说完,他就乘车而去。

管仲对桓公说:“楚人倔犟,不能光靠言语使他们屈服,应该进兵。”于是齐桓公下令八个国家的军队同时进兵。

当联军行到离汉水不远的陉山时,管仲命令安营扎寨,诸侯们感到奇怪,纷纷问道:“军队既然已深入敌境,为何不乘机渡过汉水,与楚军决一死战?”管仲答道:“楚国既派使者前来,说明一定已经有所准备了。如今我们在这里屯兵扎寨,虚张声势,我们人多势众,楚国一定会再派使臣前来。此时,我们可以趁机逼他们订立城下之盟。”诸侯们都不大相信,议论纷纷。

第二天,屈完果然再次来到齐国军营拜见齐桓公,说:“我国因不向周天子进贡而招致贵国讨伐,我家主公已经知罪。如能言和撤兵,我国愿服从贵国号令。”桓公应允。屈完道谢回去。

不久,齐桓公率联军拔营撤兵。楚成王派屈完带上礼品,到召陵去犒劳八路联军。

屈完进入齐营,向桓公献上礼物。桓公命人将礼物分送七路诸侯,然后问屈完道:“屈大夫可曾见过我们中原的强盛?”屈完答道:“我国偏居汉南,未曾到过中原,今天愿意见识见识。”于是桓公和屈完一同登上战车。只见各路大军占据一方,连绵数十里不绝。齐军一通鼓响,七路响应,鼓声惊天动地。

桓公见此情景,喜形于色地向屈完道:“我有这样强大的军队,怎能不百战百胜、无坚不摧呢?”屈完答道:“您之所以能够成为盟主,是因为您辅佐周室爱护百姓的缘故。要是用武力征服天下,我们楚国虽小,方城为城,汉水为护城河,哪怕有百万大军来攻,也有用武之地。”桓公闻听此言,感叹地说:“屈大夫真是楚国的良臣,我愿与贵国结为友好盟邦。”

第二日,桓公命人搭起祭台,举行盟誓。桓公执牛耳为盟主,管仲为司仪,屈完代表成王与各国订了盟书。仪式完毕,屈完再次向桓公、管仲致谢。管仲下令撤军回国,楚成王派屈完为使节,携带包茅、金帛十余车向周朝进贡。周惠王大喜,率人在宗庙向祖先祷告,又对楚国大加封赏。

屈完刚离开周朝,就有齐桓公的使者隰朋来向周惠王报告桓公征服楚国的事情。

惠王以重礼招待隰朋,隰朋请求拜见太子,惠王面有不喜之色,命人召次子带与太子郑一同出来相见。隰朋观察惠王神色,感觉他好像正为某事犹豫不决。

隰朋赶回齐国,对桓公说:“周朝必将大乱!”桓公问:“怎么见得?”隰朋道:“周天子有长子名郑,是先王后姜氏所生,现已立为东宫太子。姜后去世,妃子陈妫得宠,立为继后。陈妫的儿子带,人品不好却非常受惠王宠爱。臣看惠王神色不安,心中定是在为废郑立带一事犹豫。主公身为诸侯盟主,不能不对此加以干预!”

桓公召来管仲商议,管仲说:“臣有一计,可以安定周氏。”桓公问:“何计?”管仲答道:“太子郑所以失宠,是由于他在朝中势单力孤,现在主公可以向周天子上表,就说:‘各国诸侯想见太子,请让太子出朝与诸侯们相会。’太子一出周朝,与我们的君臣名分就定下了,此后周天子即使想加以废除,也难以做到。”桓公赞道:“很好。”于是他向各国诸侯传书,约定第二年夏天在首止相会。

隰朋再次赶到周朝,禀告周天子说:“为了表示对周王的尊重,诸侯想拜见太子。”周惠王本来不想让太子离国,但因惧怕齐国强大,又因诸侯此举名正言顺,难以拒绝,只好答应了。第二年春天,桓公命陈敬仲先行来到首止,建筑宫舍,以等待太子驾临。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一起在首止聚集,太子郑也随后赶到。

桓公率诸侯拜见,太子郑再三谦让,坚持要以宾主之礼相见。桓公道:“我们见太子如见周王,怎敢不叩首相拜!”太子感激道:“各位请免礼。”当夜,太子郑派人请齐桓公来到行宫,向桓公诉说了太叔带想要恃宠夺位之事。桓公听完,说:“我将与各国诸侯会盟,共同拥戴太子,请太子不必担心。”太子郑感激不尽,遂在行宫住下,各国诸侯也纷纷前来拜见,进献酒食。

周惠王见太子久不回返,知他受到齐桓公爱戴,心里不高兴,便派人送信给郑文公,要郑国联合楚国,一起辅佐次子带。郑文公同意了惠王的请求,于是退出了联盟。桓公知道后,便想借太子的名义讨伐郑国,于是在首止的旧祭坛上歃血为盟,其中共有齐、宋、鲁、陈、卫、许、曹七国参与,太子郑亲临观礼。第二日,太子在各国车仗的护送下回到周朝。郑文公听说诸侯结盟讨伐郑国,但不敢投靠楚国。

周惠王二十二年的冬天,周惠王驾崩。太子郑派人向齐桓公密报此事。桓公随即召集诸侯在洮地会盟,郑文公也亲自赶来赴会。会盟诸侯纷纷修书奏表并派重臣出使周朝。于是,在八位使臣的拥护下,太子郑继承王位,接受百官朝贺。第二年,太子郑改元,正式登基,史称周襄王。

周襄王元年,春祭完毕后,襄王命太宰周公孔赴齐封赐桓公,以表彰诸侯辅佐新王之功。桓公闻讯,立即传书各位诸侯,准备在葵邱会盟。

会盟这天,诸侯们先让周朝使臣周公孔登上祭坛,然后才依次上坛。坛上设有周天子之位,众诸侯依照周朝礼仪向北叩首拜礼。太宰周公孔捧出周王所赐祭物,向东而立,宣读了新天子的诏令。

桓公想走下台阶拜领,周公孔连忙阻止:“天子有令,桓公年迈有功,不需下拜领赏。”桓公正欲从命,管仲在一旁奏道:“天子虽谦让,臣子不可不敬。”于是桓公说:“小白不敢不遵臣子职守。”他走下台阶,叩首再拜,然后才登台接受封赏。众诸侯均佩服桓公对周室礼数周到。

桓公趁诸侯们未散,再次重申了八国的盟约,并带头起誓:“凡我友好盟邦,定当不计前怨,重归于好。”与会的诸侯没有不信服的。

会盟完毕后,桓公归国。自此,桓公大兴土木,营造豪华宫殿,比照周天子增加了车仗仪式,结果引起国人议论。管仲见无法劝阻,只得顺其自然。

第五章 晋荀息假途灭虢

晋国有两个邻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两国的国君都姓姬,就像人的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靠着。

虢国的国君醜,因为骄傲自大、狂妄好战,多次骚扰晋国边境,让晋献公实在恼火。

晋献公忍无可忍,就准备出兵征伐虢国。于是献公派人叫来荀息,问道:“我们现在可以去攻打虢国吗?”荀息回答说:“虞国和虢国结盟,我们如果攻打虢国,虞国一定会救援;要是绕道去攻打虞国,虢国也一定会去救援。我们以一敌二,胜算不多。”献公说:“难道我就真的没有办法制伏虢国了吗?”荀息说:“我听说虢石父贪淫好色,您可以派人在我国选一些美女,教她们歌舞,献给虢石父。虢石父一定会接受,从而贪图美色,沉溺歌舞,远离忠臣,虢国国政也会荒废下来。我们要是再给犬戎一些好处,让他们不断侵扰虢境,我们就可以趁机攻打虢国了。”

于是献公听从了荀息的计策,派人向虢石父进献了许多美女。虢石父果然高兴地接受了,并不再侵扰晋境。从此,虢石父日夜寻欢作乐,再不上朝听政。不久,犬戎贪图晋国的贿赂,果然派兵侵扰虢境,虢石父便亲自统率大军拒敌。两军在桑田对峙,一时胜败难分。

晋献公听到消息,忙将荀息召来询问计策。荀息说:“主公可以派人向虞国行贿,说借道去讨伐虢国。”献公道:“我国不久前才跟虢国谈和,现在就出兵,虞国会相信我们吗?”荀息回答说:“您可以密令北边守将向虢国寻衅,虢国官员一定会责备我国,这样我们就可以此为名了。”于是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不久,晋和虢国之间果然开兵交战。献公说:“如今伐虢有理由了,但不知道贿赂虞公应该用什么。”荀息回答:“虞公虽然贪婪,但如果不是奇珍异宝的话,不能打动他。必须带二物前去,但恐您不能舍弃。”献公问:“卿先说说,要什么?”荀息说:“虞公最爱的是玉璧和良马。您不是有垂棘所产的玉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吗?请用这两样贿赂虞公,借虞道攻伐虢国。虞公贪心,必然中计。”献公说:“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的稀世珍宝,如何舍得给别人?”荀息回答:“我也知道您舍不得。但是我们借道伐虢,虢国无虞国救援必然灭亡;虢亡,虞不能单独保存,璧、马还能到哪里去呢?不过是把玉璧、良马暂时交给他们保管罢了。”大夫里克说:“虞国有宫之奇、百里奚两位贤臣,恐怕会进谏,怎么办?”荀息说:“虞公贪婪愚笨,就算有人进谏也不会听从的!”

献公忍痛割爱,让荀息带着垂棘璧和屈产宝马去贿赂虞公,并承诺将所得的战利品都献给虞公。虞公一看到宝玉和宝马,立即喜笑颜开,便想答应。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道:“主公不可答应。晋国吞并同姓国家已非一个,可就是不敢加兵虢、虞两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两国结了同盟。如果虢国被晋国灭掉,那不久后大祸就会落到我国。”虞公说:“晋侯不惜宝物,派人来与我结交,我又何必在惜这几尺宽的道路呢?再说,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我国失去虢国而得到晋国,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还想再劝,百里奚连忙将他拉住了。

宫之奇退朝对百里奚埋怨道:“你不帮忙劝阻,却将我拦住,这是怎么回事?”百里奚说:“我听说向蠢人进忠言,就像将珠宝丢弃在路上。以前夏朝的桀杀死关龙逢,商朝的纣杀死比干,这都是因为他们强进忠言,我看你也很危险啊!”宫之奇料定虞国难逃灭国之祸,便率领全族人逃出了虞国。

荀息回到晋国,向献公报告说:“虞公已接受玉璧宝马,并答应借道给我们。”献公听了很高兴,便想亲自统兵伐虢。大臣里克在一旁劝道:“现在去攻破虢国,就像翻手掌那样容易,不用您亲自前往。”献公问里克道:“你有什么妙计?”里克答道:“虢国都城虽建在上阳,但其国家的门户却在下阳,下阳一破,虢国一定会灭亡。我愿意为您效劳,要是不能建功破敌,甘受重罚。”

于是献公命里克为主帅,荀息为副帅,率四百辆战车伐虢,并先派人将出征日期告诉了虞公。虞公道:“我接受贵国重宝,无以报答,愿与贵国联兵伐虢。”荀息说:“您想联兵出征,不如把下阳关借给我军使用。”虞公道:“现在下阳关是由虢国军马在镇守,我怎能借给你们?”荀息说:“虢石父现在正和犬戎在桑田大战,您借口前去助战,暗地里把晋兵带过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夺取下阳关了。”

虞公听从荀息之计,来到下阳,谎称要去增援虢国。虢军的守将见是虞公,信以为真,开关让虞公率战车进入。关门刚打开,兵车里面藏着的晋军武士便一齐发难。里克趁机率兵一举夺了下阳。虢国守将舟之侨见丢了下阳,担心虢石父怪罪,便率剩下的士兵投降了晋军。

虢石父在桑田听到晋军攻破下阳的消息后,大惊,急忙下令撤军。犬戎兵乘机追杀,将虢军击溃。

虢石父带残部逃到都城上阳,被随后赶到的晋军包围。上阳被晋军一围数月,城中粮草尽绝,士卒疲惫不堪,百姓更是哭成一片。晋军主将里克见时机已到,便命人写了一封劝降信,让人用箭射入城中。虢石父看完信,说:“先君曾经担任周朝的卿士,我怎么能向诸侯投降呢?”于是,虢石父连夜带着家眷逃到了周朝的京城。

里克率军入城,安抚百姓。晋军军纪十分严明,秋毫无犯,很得上阳百姓的欢迎。里克将虢国的府库宝藏全部装入车中,把其中的十分之三献给了虞公。虞公见晋人言而有信,心中也很欢喜。

打下虢国后,里克派人快马报告晋献公,同时假托有病,将军队全部驻扎在上阳城下。

一月之后,虞公在虞都忽然得到探马来报,说晋献公统兵已到都城郊外,虞公问其来意,探马说:“献公恐怕晋军伐虢失利,特地亲自前来接应。”虞公喜道:“我正想与晋君会晤,现在他亲自来到,正合我意。”于是,他连忙亲自出城迎接。两位国君相见,彼此致意,献公随即与虞公一同赴箕山围猎。

围猎中途,忽有人报城中起火,虞公道:“这一定是百姓不小心失火,很快就会扑灭。”他坚持要继续围猎,大夫百里奚一旁密奏道:“听说城中大乱,主公不可在此停留。”

虞公便向献公告辞急急回城,半路上看到百姓纷纷逃离。有人说:“都城已被晋军乘虚攻破。”虞公听后大怒,急令驱车来到城下。只见城头站立一员大将,威风凛凛,向虞公喝道:“君侯昨日借道给我,今日又借城给我,多谢多谢!”虞公怒不可遏,下令攻城,结果被城上一阵箭雨射回,只得停止进攻,等待后援。

忽然有士兵来报告说:“后军已经被晋兵截住击溃了,晋国大军马上就到。”虞公见进退两难,叹息着说:“我真后悔没听从宫之奇的话!”他看到百里奚在一旁站着,便问道:“那时你为什么不劝阻我啊?”百里奚说:“主公连宫之奇的劝谏都没听,又怎么会听我的呢?”

这时,虢国降将舟之侨来到军中,虞公见到他不由得满面羞愧。舟之侨说:“君侯是误听了晋人的话,才抛弃了虢国。如今事情已无法挽回,与其逃奔去别国,还不如投降晋军。晋献公为人宽宏大量,一定会宽待您的。”虞公正在犹豫,献公已经派人来请,虞公只好前去相见,并留在了晋军中。

第二天,献公率军入城。荀息左手托着玉璧,右手牵着宝马,走到献公跟前说:“臣的计策已经实现,现在将璧马奉还主公。”献公大喜,以失国诸侯之礼将虞公带回了晋国。

第六章 五羖大夫百里奚

秦穆公继位六年以后,还没有正宫夫人。于是穆公派人叫来大夫公子絷,让他去晋国求娶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为夫人。献公认为秦国以后一定会强盛起来,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在回秦国的路上,公子絷遇到一个人。这个人红光满面,虬髯高鼻,双手握锄耕地,铁锄入地数尺。公子絷感到惊奇,便派随从去把铁锄拿来观看,但随从中竟没有一个人能把铁锄搬动。公子絷便问那人的名字,那人回答说:“我复姓公孙,名枝,字子桑,是晋国国君的远亲。”公子絷又问:“像你这样一个有才干的人,为什么在田地之中委屈自己呢?”于是他带着公孙枝一同来到秦国。秦穆公封公孙枝为大夫。

穆公见晋君已经许婚,便命公子絷赴晋送聘礼,准备迎亲。献公召集众臣,决定派百里奚做媵臣陪嫁,随同赴秦。

百里奚原是虞国人,字井伯。他三十岁时才娶了杜氏,只有一个儿子。因为家境贫寒,怀才不遇,百里奚几次都想出外游宦为官,却担心妻儿孤苦无依,因而不舍。杜氏见他为难,便劝他说:“你正当壮年,现在不出去游宦谋官,难道要守着妻儿一辈子吗?我们母子俩能照顾自己,你就不要再担心了。”

于是杜氏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宰了,要为百里奚饯行。可是家中却没有柴烧,杜氏便将门栓卸下来烧了。百里奚饱餐一顿,然后与妻儿告别。

离家后,百里奚先来到了齐国,想在齐襄公那里谋取一个官职,却没有人帮忙举荐。四十多岁时,他仍穷困潦倒,沿街乞讨。

一天,百里奚来到了一个叫铚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叫蹇叔的人,见百里奚长了一副奇异的相貌,便对他说:“你本不应该是沿街乞讨之人啊!”于是他请百里奚到家中用饭,和他谈论天下的局势。没想到百里奚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蹇叔叹道:“你有如此的才干,却这样贫困,难道真是天命吗?”于是蹇叔将百里奚留在家中,结为兄弟。

蹇叔家里也很穷,为了减轻蹇叔的负担,百里奚便在村中给人养牛。齐国公子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国君,派人四处张榜招贤,百里奚闻讯便欲应招,蹇叔忙阻止住,说:“先君襄公有亲子在外地,无知弑君篡位,早晚必遭失败。”

后来,百里奚听说周王之子颓喜爱牛,为他养牛的人都能得到优厚的俸禄,便向蹇叔告辞,准备赴周朝。临行前,蹇叔再三叮嘱他说:“大丈夫不要轻易地委身侍奉他人,要是做了人家的官半道离去就是不忠,而不分情况效忠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人更是不明智。你此行一定要小心啊!”

百里奚赶到周朝,拜见了王子颓,并向他展示了自己的养牛技术。王子颓大喜,便要收百里奚做家臣。这时蹇叔正好赶来,对百里奚说:“颓志大才疏,接近的全都是些谗佞谄谀之徒,早晚必会做出谋乱犯上的事,兄弟不如早点离去。虞国有个贤臣叫宫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与他相别已久,正想前去拜访。我们可以一道同行。”百里奚因久别妻儿,心中惦念,正想返回虞国。

于是两人便结伴来到虞国,百里奚先回家寻妻,但此时杜氏因贫困所迫已流落他乡,不知去向,百里奚因此感伤不已。蹇叔见到宫之奇,向宫之奇讲了百里奚的才干和品德,宫之奇把他举荐给虞公,百里奚被虞公封为中大夫。蹇叔访友完毕,便与百里奚道别,临别时说:“我看虞公见识短浅而又刚愎自用,不是一个有作为的明君。”百里奚说:“我已经贫困了很久了,现在就像在陆地上的鱼,急需一勺水来救命。”蹇叔说:“兄弟因贫困而做官,我不好劝阻,日后若想见我,可以到宋国的鸣鹿村去找。”他说完便告辞离去,百里奚留在虞国做官。后来,虞公因贪宝而亡了国。百里奚不愿弃主逃离,他说:“我既已有不智之举,就不能再做不忠之人了。”他便一直留在晋国与虞公为伴。

百里奚听说晋国要把自己作为媵臣陪嫁秦国,长叹道:“我百里奚胸怀济世之才,却遇不到明主,壮志难酬,老了又作为奴仆陪嫁他人,这实在是奇耻大辱啊!”于是他在途中逃脱了。他本想逃奔宋国去访蹇叔,却半途受阻,只好逃往楚国。

百里奚来到楚国宛城,正赶上当地人出猎,人们怀疑他是别国奸细,便将他绑了起来。百里奚连声叫冤,说:“我是虞国人,现在因亡国才逃难到了这里。”众人问他有何本事,百里奚说:“我最善长养牛。”众人给他松了绑,就让他去养牛。百里奚将牛养得又肥又壮,人们非常高兴。百里奚善养牛的消息不久传到楚王那里,楚王将他召来问有何诀窍,百里奚回答说:“按时喂食,顾惜其力,心与牛合而为一。”于是楚王让他到南海牧马。

却说秦穆公看到在晋国陪嫁的名单中有百里奚的名字,却一直没有看到人,便召来公子絷询问。公子絷连忙说:“这个人本来是虞国的旧臣,现已逃走了。”秦穆公问公孙枝:“你在晋国,一定了解此人底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公孙枝说:“十分贤能的人。他知道虞公不可劝谏,便住口不说,是他智慧的表现;虞公失国后,他在晋国伴君不食晋国之禄,是他忠诚的表现。此人有济世之才,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罢了。”

于是穆公派人去各国察访,不久就得到回报说:“百里奚如今正在海滨为楚国的国君放马。”穆公听了大喜,说:“现在我就用重礼去楚国赎人,怎么样?”公孙枝答道:“那样百里奚便来不了了!”穆公问是什么缘故,公孙枝回答:“楚国让百里奚牧马,那是因为不了解他的才能。如果主公用重礼去赎,就等于告诉楚国百里奚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楚王既知道他的才干,自会加以重用,又怎肯将他送给我们呢?主公不如以逃亡媵臣之名,用低价将他赎回,这正是以前管仲从鲁国脱身的方法啊!”

于是穆公派人带了五张公羊皮,送到楚王跟前,说:“我国有一个叫百里奚的仆人逃到贵国,穆公想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加以严惩,以便警示他人。”楚王听后,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派人去东海将百里奚带回来交给了秦使。

百里奚坐着囚车刚到秦国的边境,公孙枝忙上前将百里奚从囚车中请出来,带他去见穆公。穆公问:“你有多大年纪?”百里奚回答:“才七十岁。”穆公叹道:“可惜太老了!”百里奚说:“如果您让我追逐飞鸟、搏击猛兽,我确实老了;如果您让我谋划国事,那我还算年轻。以前吕尚八十岁时还在渭滨垂钓,后被周文王重用,拜为尚父,最终帮助周朝一统天下。如今我与您相遇,不是比吕尚还早十年吗?”

穆公听他言辞豪迈,不由产生敬意,便问:“我国处在戎和狄两族之间,根本无法与中原诸侯结盟,先生有什么好的计策让我国不落在中原后面呢?”百里奚说:“雍岐这个地方,本来是周朝兴盛的根本所在。现在周室无法掌握,将它赠给了秦国,这是上天在帮助秦国!秦国介于戎狄两个蛮族之间,现在西戎四分五裂,我们可以吞并它的土地来耕种,征用它的百姓来作战。这一点是中原诸侯无法与您竞争的。您可以用恩德安抚,也可以用武力征服,占有了整个西部边疆地区,就可以凭借山川之险,雄视中原,寻机进取了,如此王霸之业就可以成了。”穆公站起来,赞叹道:“我如今有了百里奚,就像齐桓公有了管仲!”两人一连交谈了三日,君臣心心相印。

于是穆公封百里奚为上卿,并将朝政全权托付给他,从此秦国人便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

第七章 宋襄公仁义丧师

周襄王三年冬,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前往探视,握着管仲的手问:“仲父的病很重,万一不幸,寡人将朝政委托给谁呢?鲍叔牙吗?”

管仲说:“鲍叔牙是个君子,但是不能主政。他过于善恶分明,很多人忍受不了。”

桓公问:“易牙蒸了幼子给我吃,竖刁自宫来侍奉我,卫公子开方抛弃太子之位来当我臣属,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丧。这些人都侍奉我很久了,对我十分忠心,你看如何?”

管仲回答:“爱惜儿子,爱惜身体,孝敬父母,都是人之常情,这些人都能舍弃,难道会忠于您吗?您最好要让他们远离您啊!”

齐桓公黯然离开,不久后管仲病故。

齐桓公遵照管仲的遗愿,把竖刁、易牙、开方都赶出朝廷。然而,不久后桓公又想念起他们来,下令将三人召回宫中。鲍叔牙劝说桓公没有效果,心中抑郁,不久便发病身亡。这三个人更加肆无忌惮了。

桓公慢慢年老了,一天忽然生病不起。易牙假传桓公之命,说桓公因有病在身怕别人吵闹,不论大臣百姓一概不许入宫,只留桓公的大儿子无亏住在宫中,其他公子都不让入宫相见。

没过多久,桓公病发身亡,终年七十三岁。竖刁和易牙支持无亏,不想让世子昭继承王位,于是率领数百名卫士杀向东宫,擒拿世子昭。世子昭闻讯,匆忙逃往宋国。百官前来责问,反而被数百名卫士杀散。

易牙、竖刁二人杀散百官,天已经亮了,便在宫中扶出公子无亏,到朝堂继承君位。宫中侍卫鸣钟击鼓,全身甲胄的卫士排列两旁。然而金殿下面叩头庆贺的只有易牙、竖刁两个人,无亏既惭愧又恼怒。

公子潘的手下劝他:“世子昭不知踪迹。如果公子无亏能当王,公子就不能当王吗?”于是公子潘召集家丁士兵,占据了朝堂右殿。

公子商人和公子元也商量说:“我们都是先君的亲骨肉,江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公子潘已占据了右殿,我们一同占据左殿。世子昭如果不来,我们就把齐国分为四份,每人一份。”于是他俩也都带着家中的卫士和门下所养之士列队而来。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互成掎角之势。

易牙、竖刁怕三位公子人多,紧紧守住正殿,不敢出兵进攻。三位公子也畏惧两人的势力,各自坚守军营,小心防备。只有公子雍胆小怕事,逃奔到秦国,被秦穆公用为大夫。

各位大臣都知道世子已出走,朝中无主,各位公子在宫中兵戎相见,于是全都闭门不出。

一直过了两个多月,最后还是在老臣高虎、国懿仲的带领下,群臣才敢来到朝堂。

高虎问无亏说:“父母的恩情像天地一样大,做儿子的在父母活着时要尊敬他们,在父母死后要安葬他们。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父亲死了却不去安葬,反而争抢富贵的事。君主是臣民的表率,君主要是对父亲不孝,臣民怎能对君主忠心呢?如今先君已经死了六十七天了,还没有装入棺中,公子虽然占据了正殿,但内心怎么能安宁呢?”这话说完,群臣都伏在地上痛哭起来。

无亏也流着眼泪说:“我实在不孝,但我并不是不想为父亲发丧,只是因为公子元他们逼迫。”国懿仲说:“太子现在已经出走他国,只有公子最大,您要是主持丧事收殓先君,君位自然就属于您的了。公子元等人虽然分别占据了殿门,老臣们要以大义责备他们,哪一个敢与您相争?”无亏听罢,收住眼泪,向众人拜谢。

于是高虎吩咐易牙、竖刁,依然守住殿房,派人去请各位公子放下兵器,披麻戴孝入宫商议殓葬的事。公子们都说:“有高、国二人主持,我们就没有办法跟无亏相争了。”于是他们纷纷遣散兵士,披麻入宫奔丧。

桓公停尸日久仍无法入殓,尸体都腐烂了,散发出臭气。众人见有蛆虫从窗口爬出,开门一看,才发现桓公身后的惨状,无不啜泣。

世子昭逃到宋国,宋襄公召集群臣商议:“当年齐桓公把公子昭嘱托给我,立他为太子,屈指一算已有十年了。寡人一直坚守仁义,不救遗孤,不仁;受人嘱托而食言,不义。”

周襄王十年三月,宋襄公亲自召集卫、曹、邾三国军队伐齐,送世子昭回国。齐国老臣高虎和国懿仲设计杀死竖刁、赶走易牙。公子无亏准备出城迎战,却被国内拥戴世子昭的人杀死。

世子昭进城后,被百官拥戴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宋襄公自以为建立了不世奇功,就打算号召诸侯,代替齐国当盟主。但是小国们并不服从,大国们倾向于与楚国结盟。宋襄公心里着急,打算送给楚国厚礼,让楚国也来结盟,借楚国的势力来压制诸侯,借诸侯的势力来制衡楚国。

公子目夷进谏道:“楚国有诸侯当盟友,怎么会屈居于我们之下?恐怕争端要从此开始了。”宋襄公不以为然,派人出使楚国结好。楚成王同意了,约定第二年春在齐国的鹿上会盟。这是周襄王十二年的事。

第二年,宋、楚、齐三国在鹿上会盟,宋襄公以盟主自居,毫不谦让,楚成王心中十分不高兴。宋襄公与两国商议,秋天八月在宋国的盂地召集各诸侯会盟,两国勉强答应。

到了七月,宋襄公下令乘车赴会。目夷又进谏道:“楚国强大而没有信义,请您带着军队前往。”襄公说:“我和诸侯们约定是和平会议,如果带军队,以后怎么在诸侯中树立信义?”

到了会盟的日子,楚成王径直坐在了首位,俨然是盟主。宋襄公一看到手的盟主飞了,上前争辩。不料楚成王的手下大将成得臣、斗勃卸去礼服,内穿重铠,腰间各插一面小红旗,将旗向坛下一招,楚王的随从上千人都脱下衣服,露出铠甲,手持随身携带的武器冲上会盟坛来。

各国诸侯吓得魂不附体,哪敢说话?楚成王挟持宋襄公在宋国劫掠一番,又把他放了。宋襄公又羞又愤,却又不得不连连称谢。

宋襄公称霸不成,反而被楚国羞辱一番,十分怨恨,却不敢报仇,只好把怨气发泄到带头尊楚王为盟主的郑国身上。周襄王十四年春,郑文公朝见楚成王,宋襄公闻讯大怒,起倾国之兵,讨伐郑国。

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的援兵直扑宋国。宋襄公连忙从郑国撤回,在泓水之南列阵抵抗楚军。楚军主将成得臣来下战书,公孙固劝襄公说:“楚军是为了救郑国。如果我们放过郑国,向楚国道歉,楚军就会回去。不能和他们作战啊!”

襄公不同意:“昔日齐桓公兴兵伐楚,如今楚国来伐我却不作战,如何继承齐桓公的霸业?”

公孙固又说:“我们的铠甲不如楚军坚固,兵器不如楚军锋利,士兵不如楚军强悍。宋国人畏惧楚国就像害怕蛇蝎,大王凭什么战胜楚国呢?”

襄公不以为然,说:“楚国军力有余,仁义不足;寡人军力不行,仁义有余。当年周武王用三千士兵击败纣王数万人马,靠的就是仁义啊!作为有道的君主,躲避无道的臣子,寡人活着不如死了好!”于是,襄公在战书上约定时间交战,还命令在战车上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交战当天,楚军到了天亮才开始渡河,公孙固请战说:“楚兵天亮才渡河,很轻视我们。如今趁他们渡河到一半时发动进攻,定能取胜;等他们全部过来,恐怕不敌。”

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了吗?寡人堂堂的军队,岂有半渡而击的道理!”

过了一阵子,楚军全部渡河,成得臣旁若无人地指挥布阵。公孙固又请求说:“楚军刚刚布阵,还没排列好,攻击他们必然混乱。”

襄公朝他脸上吐口水:“呸!你贪心一次攻击的便利,就不顾万世的仁义了吗?寡人堂堂的军队,岂有等对方没布阵就攻击的道理?”公孙固只能暗暗叫苦。

楚军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都有恐惧的神色。

两军擂鼓开战,襄公亲自提着长矛,带着手下亲兵直冲楚军。成得臣见他来势凶猛,下令打开阵门,只放襄公一队人马进来。公孙固想赶上去救援,被楚军上将斗勃举刀拦住。两人交战,未及二十回合,宋将乐仆伊、华秀老引军来到,公孙固乘机杀入楚军阵中,救出了被重重围困的宋襄公。

这一战宋军大败,辎重器械丧失殆尽,宋襄公也身受重伤。楚军大获全胜,奏凯而还。

第八章 晋重耳周游列国

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让亲生儿子奚齐当太子,陷害了慈仁孝顺的世子申生,又诬陷献公另两个儿子重耳、夷吾。无奈之下,重耳逃往翟国,夷吾逃往梁国。

夷吾后来得到秦穆公援助,成为晋惠公。晋惠公害怕重耳争夺君位,派人刺杀他。重耳不得不慌忙离开翟国,前往齐国。

重耳途经卫国时,卫文公吩咐手下不许放重耳入城,重耳一行只好忍饥挨饿地赶路。晌午十分,看到一些农夫在田地里吃饭,重耳派狐偃前去讨要些食物。农夫笑道:“堂堂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反而向我讨要食物吗?我们种地的,吃饱了才能干活,哪有多余的食物给别人?”狐偃说:“就算没食物,请借给我个装食物的器具。”农夫嘲笑着捡起土块,说:“这个可以拿来盛饭!”

重耳大怒,要鞭打农夫,狐偃连忙劝阻:“得到食物容易,得到土地难。上天借着农夫的手,把土地赐予公子,这是得到国家的吉兆,何必动怒?”重耳听了,下车对农夫作揖,接下土块。

又走了十余里,大家都饿得走不动了,在树下休息。众人采集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忽然介子推捧着一罐肉汤进献,重耳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重耳问:“你哪来的肉?”介子推说:“是臣大腿上的肉啊!臣听说,孝子不惜生命侍奉亲人,忠臣不惜生命侍奉君主。如今公子没有吃的,所以臣割肉给您。”

重耳垂泪道:“我连累你太多了,怎么报答啊!”介子推说:“但愿公子早日回到晋国,成全君臣大义。臣不需要回报!”

重耳一行历经艰难,终于在周襄王八年来到齐国。齐桓公十分礼遇重耳,还把女儿齐姜配给重耳做妻子。重耳等人在齐国一住就是七年。后来齐桓公病死,各位公子争夺君位,齐国一片大乱。而孝公在即位后依附楚国,仇视宋国,以致齐国与各诸侯国都不和。

赵衰、魏犨、狐偃等人看到齐国此时根本无力帮助公子重耳回到晋国继位,便私自商议到别的国家。但公子重耳此时溺爱齐姜,整天吃喝玩乐,根本不管外边的事情。狐偃和赵衰、臼季、狐射姑、介子推等人无奈,只好把重耳灌醉,带他离开了齐国。

几天以后,公子重耳等人来到了曹国。曹共公为人喜欢玩乐,不理朝政,亲近小人,对待重耳等人十分无礼。重耳住了一晚,不辞而别,不久来到了宋国。宋襄公派大臣去郊外迎接,以礼相待。

重耳离开宋国快到郑国时,郑文公对群臣说:“重耳背叛父亲出逃,这种人不要以礼相待。”上卿叔詹劝说:“晋公子有三助,这是上天保佑的人,我们不能怠慢他。”郑君问:“有哪三助?”叔詹回答:“同姓的人结婚,后代不会繁茂。重耳是狐家女所生,狐与姬本是同一家族,重耳在国中却有贤德的名声,周游各国又没有灾难,这是一助。自从出逃以后,晋国一直不平静,这不是上天有意等待重耳这样的贤人吗?这是二助。赵衰、狐偃都是当世的英才,重耳得到了他们的辅佐,这是三助。有这三助,君王应该以礼相待。”郑伯不听,传令守门官关紧城门。重耳见郑国闭门,只好驱车绕行。

公子重耳一路远行,来到楚国,拜见楚成王。成王用国君之礼招待,设下宴席,九次敬酒。从此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重耳就安心居住在楚国。

一天,楚王和重耳在云梦泽打猎。楚王为显示自己的武艺,连续射中了一头鹿和一只兔子。来的人都跪在地上称贺。有一头熊在车子前跑过,楚王对重耳说:“公子为什么不射一箭呢?”重耳便拉弓搭箭,心中暗暗祷告:“如果我能回到晋国继承君位,此箭就射中熊的右掌。”果然一箭飞出,正中熊的右掌。楚王既吃惊又佩服,称赞说:“公子的箭术真神!”

打完猎后,两人痛饮一场。楚王对重耳说:“公子以后要是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耳说:“女子、珠玉、布帛等,大王富足有余,飞禽走兽、牲畜皮革等,楚国也盛产。我真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您!”楚王笑着问:“即使是这样,你也一定会报答我的。”重耳说:“如果真印证了大王的吉言,我能够复国成功,就与楚国发展友好关系,让百姓安居乐业。倘若不得已与您在战场上相见,那我就后退避让三舍(一舍是三十里),来报答大王的恩德。”

秦穆公听说公子重耳在楚国,便派公孙枝去楚国送礼给楚王,要迎重耳到秦国,帮助重耳复国。楚王又赠送给重耳许多车马、金银、布帛。

重耳在路上走了几个月,才来到秦国边界。

秦穆公听见重耳到来的消息,喜形于色,亲自到郊外迎接,将他请入公馆,礼节十分周到。穆公的夫人穆姬也很喜爱重耳,便决定把女儿怀嬴嫁给重耳为妻,使秦国和晋国结成婚姻之好。重耳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选择吉日,布置玉帛,在公馆与怀嬴成了婚。

秦穆公本来就看重晋公子的品德,又加上与重耳的翁婿关系,两人的情谊越来越深,三日一宴,五日一餐。秦国世子也很敬重重耳,常常赠送礼物,亲自去问好。赵衰、狐偃等也和秦国的大臣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人互相结交,一同商量帮助重耳复国的大事。

不久,晋惠公病死,国内大乱。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登上了大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大赏功臣,却忘了一个人。

介子推在朝贺之后,托病在家,侍奉老母,甘守清贫。邻居解张感到不平,要他去请赏。介子推说:“主公能得大位,全是老天助其成功!众人贪天之功,我深为不齿。”他干脆带着母亲前往绵上,隐居在深山中。

解张向晋文公上书,文公大惊:“如今寡人赏赐功臣,却把介子推忘了!”于是他当即驾车,让解张带路,前往绵上。大家在山里寻找许久,却没找到介子推的踪影。文公说:“介子推就这么怨恨我吗?我听说他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必然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他命士兵在山前山后放火,烧了三天才熄灭。

然而介子推始终不肯出山,母子相抱着死于枯柳之下。文公痛哭流涕,将他葬于绵山。烧山的日子是清明时节,世人在这三天内都不忍心生火,只吃冷食,家家户户插柳枝在门上,这就是寒食节。

第九章 晋楚城濮大交兵

周襄王十七年冬,楚成王派兵攻占了湣邑,并围住宋国。第二年春天,晋文公亲自率兵攻打楚国盟友卫国和曹国,不久便攻下了五鹿,卫君仓皇逃到了襄牛。

楚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让元帅成得臣和斗越椒、斗勃、宛春等将领继续围困宋国,自己带着吕臣、斗宜申等中军,前去救援卫国。可是刚走到半路,楚成王便听说晋兵已经攻破卫国、曹国,活捉了曹伯。楚成王在申城驻扎下来,同时派人嘱咐成得臣继续围攻宋国,但不要轻易与晋军开战。

攻下卫、曹之后,晋文公采纳了大臣先轸的计策,先让齐、秦两国与楚国交恶,得以联合齐、秦两国共同对付楚国,并故意扣留成得臣派出的使者,来激怒成得臣。

成得臣果然很恼怒,要立即解除大军对宋国的包围,去和晋文公交战。斗越椒劝道:“大王曾经再三叮嘱‘不要轻易与晋军开战’,如果元帅执意要打,也应该向大王报告后再说。”得臣便派越椒来见成王,说明请求派兵与晋国交战的事情。成王问越椒:“子玉一定要打,能保证一定胜利吗?”越椒回答:“得臣有言在先:‘如果不胜,甘受军法处置。’”成王半信半疑,于是让斗宜申率领西广兵去增援。当时楚军分为两广,东广在左,西广在右,而精兵大都在东广。

斗宜申同越椒领兵来到了宋国,得臣看见带的兵少,心中更加愤怒,说:“哪怕成王不增兵,我也一样能打败晋军!”当天,他便跟四路诸侯的部队会合,拔寨而起。楚军这一去,也正中了先轸的计谋。

成得臣亲自率领由西广士兵和本部人马组成的中军,命令斗宜申率申邑的部队,跟郑、许两国的兵将为左军,并命令斗勃率领息邑的部队,跟陈、蔡两国的兵将为右军。三路大军如急风骤雨般逼近晋侯的大寨,分三处扎营。

晋文公看见楚国的联军在附近扎营,便召集诸将询问对策。先轸说:“我们的计策就是把楚军调来,挫败他们。何况楚军自从征伐齐国,围困宋国直到现在,一直没能好好休息,部队已疲惫不堪了。一定要打,不能坐失良机!”狐偃说:“主公当年在楚君面前曾经说:‘异日与君在战场上相见,我要退避三舍。’今与楚军交战,会被说言而无信。主公从不失信于普通人,更何况现在要对楚君失信?我们一定要退避。”

各位将领听了,都不高兴地说:“晋国的君主如果躲避楚国的大臣,将是奇耻大辱!”狐偃说:“子玉虽然蛮横凶狠,但楚君的恩惠我们却不能忘记。现在我们要避开的是楚军,不是子玉。”

众将又问:“倘若楚兵前来追赶,那该怎么办?”狐偃说:“如果我们退兵,楚国也退,一定不会再围困宋国了。如果我们退而楚军追击,那么是楚国大臣逼迫晋国国君,这是他们无礼。如果我们退避却仍然不得安宁,那么我军就会人人愤怒,这样我们一定会取胜!”文公称赞说:“子犯的话有理!”于是,他下令晋国三军后退。

晋军退了三十里,军吏报告文公说:“我军已经退了一舍的距离。”文公说:“继续后退。”晋军又退了三十里。文公仍然不许驻军,又退了三十里,直到城濮。这样恰好退足了三舍的路程,文公下令全军安营休息。

这时,齐孝公命令上卿国懿仲的儿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为副将,秦穆公派他二儿子小子慭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齐、秦两国都派大军来帮晋国作战,在城濮安扎营寨。宋国因为楚国的围困已经解除了,宋成公便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军中拜谢,并留在军中助战。

楚军见晋军接连后退了九十里,人人面露喜色。斗勃对成得臣说:“晋侯作为堂堂国君,却躲避楚国大臣,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荣耀的事了。我们现在不如借此机会收兵,虽然没有功劳,却也免去了罪名。”成得臣却生气地说:“我已经请君王派出援军,要是一仗都不打就回去,我们怎么向大王交代?晋军向后退却是因为害怕我军,我们应该快速追击!”于是,他传令进军。

楚军追了九十里,直到城濮。成得臣很快占据了险要的地形,下令扎下营寨。

晋国各位将领对先轸说:“楚军占据了险要,我们就难以进攻了,现在我们应该派兵抢占要地。”先轸说:“占据险要是为了防守。子玉远道而来,是为交战而不是防守。他们占据了险要,又有什么用呢?”

文公命令先轸检阅部队,计有战车七百辆,精兵五万人,齐国和秦国的军队还不包括在内。文公登上了叫做有莘的高地,亲自视察军队。只见大军长短有序,进退有节奏。

先轸命令狐毛、狐偃带领上军,同秦国副将白乙丙一起进攻楚国的左军,与斗宜申交战;命令栾枝、胥臣带领下军,同齐国副将崔夭一起攻击楚国的右军,与斗勃交战。并分别向各位大将讲了计策。先轸自己则和郤溱、祁瞒带的中军结成阵势,与成得臣两军对峙,并让荀林父、士会两人分别带领五千人为左右两翼,准备接应。他还派国归父、小子慭各自带领本国士兵从小道抄楚军的后路埋伏起来。先轸嘱咐老将魏犨说:“从有莘向南的一地名叫空桑,那里与楚国连谷接壤。老将军可带领一支兵马埋伏在那里,截断楚国败兵的退路,擒拿楚将。”魏犨欣然领命去了。先轸让赵衰、孙伯纠、羊舌突、茅筏等文武大臣一起保护晋文公,在有莘山上观战。

第二天一早,晋军在有莘的北面列阵,楚军在南面对敌。成得臣传令楚军左右两军先进攻,中军随后。

斗勃率领的右路楚军,前队是陈、蔡二国的兵。陈国辕选、蔡国公子印,想抢先建功,便驾车冲向晋军。还没有交锋时,晋兵突然后退,二将连忙追了过去。忽然一声炮响,胥臣率领一列大战车冲出,驾车的马都用虎皮蒙背。楚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惊慌跳跃,执缰的控制不住。这样,车马向回跑冲乱了斗勃的后队。于是晋军栾枝派大将胥臣和白乙丙乘乱追杀,胥臣将公子印砍死于车下,白乙丙一箭射中斗勃面颊。斗勃负伤而逃,楚国右军大败,尸体横七竖八,不计其数。栾枝派士兵假扮陈国、蔡国的士兵,举着他们的旗帜去向楚军报告说:“右军已经得胜,请中军快速进兵,同建大功。”

成得臣登上车辕观看,只见晋军往北跑,烟尘冲天,大喜过望,急忙催促左军奋力前进。左军大将斗宜申看到晋军大旗高悬,料定是主将,便冲杀过去。晋军狐偃忙上前迎住,但只战了几个回合,便驾车往回跑。

斗宜申以为晋军溃败,指挥郑、许两国大将,一同全力追赶。忽听鼓声震天,先轸、郤溱各领一支精兵从半腰里横冲过来,把楚军分为两半。狐毛、狐偃翻回身再战,两面夹攻。郑、许两国的士兵首先惊乱,宜申招架不住,拼命冲出,遇着齐将崔夭,又杀一阵,抛弃车马器械,混在步兵之中,翻山而逃。

晋文公见晋军得胜,非常高兴。但想到先前楚成王对自己的情谊,便命令先轸止住了各路军队,不再追赶楚军。

第十章 老烛武缒城说秦君

周襄王十八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胜楚军,从此确立了晋国的大国地位。两年之后,晋文公在践土大会各路诸侯,被襄王封为方伯,成为了一代霸主。

郑国自楚国战败给晋国后,便背弃楚国和晋国结为了盟友。然而,郑伯不久就又派人与楚国通好。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想与诸侯参加完对周襄王的朝礼之后,马上调集兵马讨伐郑国。大臣赵衰上前劝文公道:“主公的身体刚刚得到休养,不能再劳顿了。现在我国士兵已经困乏了很久,各国诸侯也都撤回去,我们不如暂时回国,休整一年,以后再想办法对付郑国。”文公认为他说得有理,也只好同意暂时休整兵马,回到了晋国。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召集群臣,再次商议征伐郑国的事情。

文公说:“我以前流亡国外时,路过郑国却被郑伯闭门拒入,这样不讲礼仪的行为实在让人不齿。如今郑伯又背叛我国跟楚王结好,我准备联合诸侯向郑国兴师问罪,你们看怎么样?”大臣先轸说:“诸侯已经为我们多次辛劳了,为郑国的小事而劳烦他们,这可不是什么安定中原的办法。如今我军装备充足,将士服从指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向外求助。”文公说:“秦君临走时,曾与我约好要与我们共同进退。”先轸回答说:“郑国是中原的咽喉要地,以前齐桓公每次统领天下,总是要先争夺郑国。现在我们要是和秦国一道去讨伐郑国,秦君一定会和我们争抢,不如只用我们本国的兵马。”文公说:“郑国离我国很近,离秦国很远,秦有什么利益可得的呢?”于是他派人出使秦国,与秦君约定九月上旬会师于郑国边境。

到了约定好的日期,晋文公准备让公子兰一起出征。公子兰本来是郑伯的同母异父兄弟,当年逃亡到晋国,现在官至大夫。文公即位时,公子兰左右周旋,忠诚谨慎,深得文公喜欢。此次文公想让公子兰做向导,但公子兰坚决推辞说:“君子虽然在他乡,却不忘父母之国。主公要征伐郑国,我实在不敢参与这事。”文公说:“你实在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呀!”于是他让公子兰留在了东鄙,并有了扶植他做郑君的打算。

晋文公率领大军很快到了晋郑两国边境,秦穆公此时率领谋臣百里奚,大将孟明视,副将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及二百辆兵车赶来会合。两国军队很快合围并攻破了郊关,直逼郑国都城。

面对这种情势,郑文公急得手足无措。大夫叔詹献策说:“秦、晋两国联合出兵,势头十分锐利,我们不能跟他们相争,然而要是能够找到一个巧舌善辩的人,就可以让他去劝说秦国退兵。秦国如果退了兵,晋国的势力也就孤立了,我们就没什么害怕的了。”郑伯问:“那谁可以去游说秦公呢?”叔詹回答说:“佚之狐可以。”于是郑伯召来佚之狐。佚之狐说:“我不能胜任,臣愿意保举一人。这个人口若悬河,只因为老迈而不被重用。要是主公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前去游说,秦公一定可以听进去。”郑伯问:“这个人是谁?”佚之狐说:“姓烛名武,已经七十多岁了,希望主公赐给他礼物,让他去游说秦君!”

于是郑伯召烛武入朝。只见烛武的头发和胡子都斑白了,脊背也弯了,走路都不稳,郑伯身边的人看了无不含笑。烛武上前拜见郑伯,郑伯对他说:“我听佚之狐说,你是一个善舌辩的人。现在晋、秦两国围困我们,我想请你去劝说秦公退兵,要是成功的话,我就和你一起执掌郑国的政事。”烛武连忙推辞说:“我实在才疏学浅,年经时都不能建立一点功劳,更何况如今年老力衰,说话困难,怎么能说动秦国大军呢?”郑伯回答说:“你之前没有受到重用,实在是我的过失,现在就封你为亚卿,请尽力为郑国走一趟吧。”佚之狐也在一旁帮着说:“大丈夫老来遇不上时机,那只能认命了。现在主公知道任用先生了,你就不要推辞了。”烛武听了,便接受任命离去。

当时晋、秦两国对郑国都城的围攻十分紧急,秦军在东面,晋军在西面,彼此互相照应。一天夜里,烛武命壮士把自己绑在吊斗里缒下了东门的城墙。

烛武径直跑向秦军的营寨,只是秦军的将士把守着寨门,根本不许烛武进去拜见秦公。烛武就一个人在营外大哭,营吏将他捉去见穆公。穆公问:“你是谁?”烛武回答说:“我是郑国大夫烛武。”穆公问:“你跑到这里来哭什么?”烛武说:“哭郑国将灭亡了!”穆公又问:“郑国灭亡了,你怎么来我寨门外哭?”烛武说:“老臣哭郑国,同时也哭秦国。郑国灭亡了不可惜,可惜的是秦国呀!”穆公大怒,喝道:“我国有什么可惜的?你要是说不出个道理来,立即斩首!”烛武脸上没有一丝害怕的神色,伸出两个指头,指东画西地说出一番利害来。

烛武说:“秦、晋两国合兵攻打郑国,郑国肯定是要灭亡了。郑国要是灭亡了对秦有好处,我又怎么敢说什么呢?然而郑国灭亡对秦国不仅没什么好处,而且有害处。君侯为什么要给别人劳动军队、耗费钱财呢?”穆公说:“你说郑国灭亡对我国无益有害,这是怎么回事?”

烛武又说:“郑国在晋国的东面,秦国在晋国的西面,东西相距千里之遥。秦国往东,隔着晋国,往南隔着周土,怎么都不能穿越周、晋两国而拥有郑国土地啊!郑国要是灭亡了,每寸土地都会归晋国,这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秦、晋两国毗邻并立,实力不相上下。晋国越强大,秦国就越弱小。以前晋惠公曾答应把河外的五座城池让给君侯,可是晋君复位后,又背弃了承诺,君侯也很清楚这一点啊!数代以来,君侯一直施给晋国恩惠,但晋国对君侯有分毫的报答吗?晋侯自复国以来,扩充军队,每天做的只是扩张的事情。现在晋国来征伐郑国,就是为了拓展东边的疆土,以后一定会图谋拓展西边疆土。君侯没有听说过虞、虢两国的事情吗?晋侯借虞君之手消灭了虢国,立即反过来攻打虞国。这是虞公不明智而帮助晋国消灭了自己啊!君侯给晋国好处却无法成为依靠,晋国利用秦国产生的后果又不堪设想。以秦君您的聪明智慧,却甘愿落入晋侯的圈套,这就是我所说的‘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有害’,我痛哭的原因也就在此啊!”

穆公静静地听了很久,频频点头,说:“大夫的话讲得有理啊!”百里奚上前进言说:“烛武是个狡辩的人,这是要离间我们与晋国的友谊,主公不能听他的!”烛武说:“君侯如果肯缓解眼下的围困,郑国一定会立下盟誓,背弃楚国投靠秦国。以后秦国要是在东方有什么事情,比如往来要取道郑国什么的,那就像君侯在外面的房舍一样方便。郑国就是您东道的主人啊!”穆公听了大喜,立即同烛武歃血盟誓,派杞子、逢孙、扬孙三将率两千兵士帮助郑国戍守城池。穆公也不去通知晋侯,暗地里悄悄班师回国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