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01:48:47

点击下载

作者:许正龙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合之道

和合之道试读:

序/和

瑞典艺术家理查德教授和

那是美妙的一天,积雪渐渐融化,春之神踏着浮冰而来,自然欢悦之声在耳边唱响,甜美芳香在大气中弥漫。

一位精悍、稳健的男子孤独地屹立于久违的景致之中,大自然神奇的复苏能力萦绕着他,为自由而战的使命使其所向披靡。他凝望眼前水域,记得曾多次打马跨过这长弓般的河流,浅滩上总是溅起白色的浪花,他便是和平勇士恩厄尔布雷克特(Engelbrekt)。在归途中,他约见G?ksholm城堡的成员商讨和谈事宜,结果,那些叛徒出卖了他,从此,他再也无法渡河了。500年后,刺杀者早已被人唾弃,恩厄尔布雷克特的大名却长存人心。

今天,人们为其铸造了一尊青铜雕像,就矗立在Åbåge的黑水河畔,Åbåge后渐称为阿尔博加(Arboga),意指“弓形的河湾”。在恩厄尔布雷克特被伏击前,瑞典的首个议会就诞生于此,七十年后,另一位自由志士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Wasa)驱除外敌,使瑞典重获新生。冬去春来,旧时的贸易中心阿尔博加成了著名的兵工厂所在地,目所能及的武器装备车辗转于古老小镇,如今阿尔博加是瑞典王国提供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后勤中心。恩厄尔布雷克特雕像

毋庸置疑,拥有武装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对于抵御强大的入侵者曾经是、将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事物远非一成不变,现今社会已发生变化,不再盛行“好战者为王”的陈旧思想,无论原有观念是如何顽固,人们变得理智与聪慧。尽管人能不断研发先进武器,另一可能是人之生存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地球都会被人所制造的核武器化为灰烬。今人确已警醒,绝大多数人渴望和平而不是战乱。“世界需要和平而非战争!”正确观念在诸多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摒弃战争、追求和平、关照自然、崇尚艺术是中国和远在北欧的兄弟国家——瑞典人民的共同意愿。许正龙教授和我时常谈及和平的珍贵与自然的重要性,艺术源于自然,自然本是鬼斧神工之作,艺术与自然密不可分。故此,我们应倍加珍惜,如同照应孪生婴儿般地悉心呵护。尊重传统关照自然崇尚艺术

如此,世人方能拥有美好未来。

目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时,我们也发现,抛弃杀伤性功能之后的武器形态具有纯粹性的美感。对此,大家反复思索:雕塑家如何通过创造,将武器美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拓展,以体现和平的象征意义。我早就想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来参加这一令人神往的仲夏“聚会”,面对不同寻常的战争产物,如战斗机、大炮、机枪、机翼、飞机引擎和炸弹等,通过深入思考和艺术实践,希望它们被转变成具有和平意味的永久的公共艺术作品。从远在北京清华大学的同行至中国驻瑞典大使、博物馆馆长、市长和部长等,我和我的朋友们进行了漫长的沟通,终于敲定了举办时间,梦想成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来阿尔博加前,艺术家们已针对军事物件有相应构思,一些艺术家需要特定的材料,主办方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即使是在旧时的军事重镇阿尔博加,有时也难以提供艺术家们所需的军品,不过,我们还是做到了,像16米长的战斗机、8吨多重的大炮等,主办方为艺术家们准备了所需的绝大部分材料。

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乘坐汽车、大巴、火车和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世界各地的15位艺术家悉数到齐,来到恩厄尔布雷克特曾因追求和平而昂立融雪的小镇,大家共度充满诱惑的三周时间,倾心探讨和平的意义。在阿尔博加河下游的工厂里,艺术家们尤如不知疲惫的英雄夜以继日地创作,仿佛有神灵的佐助,很快17件凸显和平理念的大型雕塑跃入众人的眼帘。

之前,许正龙教授就炸弹形态进行思考,画了数幅极美的草图,本打算将致命武器改造为人与鸟类的避难所。来到阿尔博加后,当他看到陆海防空导弹的实物原型时,仿佛一见钟情,他用孩子般的好奇眼神细察所有的军事弃料,再将想法逐步画成新的草图,看来那真是一段奇妙的创意旅程。自然、人、艺术相生相融

他找来核引擎头、化油器、燃料注入泵和雷达设备的部件,经过精密做工,许教授把原本分散的材料精准地组装成一体,他的创意是将毁灭性武器转变成美好的和平之物。除了雕塑和演讲,他的“钢笔”是其与世人交流的另一方式,看到令人恐惧的导弹恶物蜕变为可以签署和平条约、反战宣言或是书写华美诗篇、编著超胆英雄科幻小说的和平之“笔”,阿尔博加人感到心潮澎湃,此无愧为大师杰作!

在充满魅力的夏日“聚会”中,大家享受着劳作之余的社交活动。日长夜短,值得留恋的仲夏夜,大家一起聚餐畅聊、短途旅行等。我觉得我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爱,所有艺术家定会感同身受。尤其是,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许正龙教授的内心所思,犹如我家中的饮用水纯洁而无污染,当他得知冲泡咖啡或是沏茶之水直接取自眼前湖中时,他的内心沉寂了。

融入神奇的大自然是人本的回归,此为一切艺术之源。对我来说,游历世界归来,住在湖畔,远离尘嚣,憩息于安逸之所,这片湖便是我创作诗歌、音乐、绘画、雕塑的源泉。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更加笃厚、仁慈,共同维系人与社会的和睦关系,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就意味着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可持续地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喝到纯净无污染的水,重获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权利,无论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能够畅饮无碍。我相信,这是许正龙教授和我的共通点,终有一天,梦想中的“自然、人、艺术”能相生相融。

聚集于阿尔博加河畔,所有人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友谊的魔力,大家无数次穿行于恩厄尔布雷克特梦想的和平之境。在未来,建立艺术、自然与人和平共处的境界将是后辈们面临的挑战。

相聚时间虽短,友谊却情真意切。从许正龙教授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情感、谦逊的态度以及极具天赋的作品中,我仿佛于灵魂深处找到了共鸣者,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经历。我坚信许正龙教授这本精彩之书能给予读者一种信念:艺术和友谊能把战争弃料转化为和平之物、给地球上的生命以希望,即使争斗仍在上演,地球终将会变得和平与美丽!原瑞典艺术家机构主席、国际艺术协会主席《艺术家》杂志主编及发行人

壹 和合/穿越阿尔博加时空之日志

许正龙

2012年7月21日 暴雨

前奏

户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京城此等雨势迄今六十一年来实属罕见,城区多地水漫金山,通州出现龙卷风,房山还有泥石流。十数万人滞留于机场,次日能否成北欧瑞典阿尔博加(ARBOGA)之行?静观天意吧!7月22—23日 阴

一天穿越四国

晨7:35,开赴首都机场,一行七人计划乘俄罗斯航空(AEROFLOT)SU0205赴莫斯科,原定11:40起飞, 15:55(当地时间)到达,18:45再换SU2215至斯德哥尔摩,18:55(当地时间)抵达,行程安排周密。

人算不如天算,大家在机舱中候着。此时,读到百岁老人杨绛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感触颇深,“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想来,这正是“和合”的体现!

下午2:40飞机终于起飞,7个小时的行程感觉漫长。到莫斯科,因换机时间短暂,众人由F楼往D楼狂奔,到20号登机口时,眼盯着飞机升空。转天有开幕式,主办方已派专人在斯德哥尔摩接机,大家只好绕道哥本哈根,改签SU2222航班,机票上标明19号登机口,众人在此待坐,亏我隐约听到广播中提醒改在23号值机,大家又一阵忙乱,小范无奈地说:“该航班怎么有那么二啊!”

历时2小时45分钟,飞机穿越波罗的海上空,降落于哥本哈根机场。丹麦显然较俄罗斯富裕、注重人性化设计,眼前场景就是例证。哥本哈根机场虽没莫斯科机场大、人员也略显稀少,但地面全为实木铺装,指示标志清晰,因采集自然光而体现出节能意识,每个角度皆有景致。

登上由哥本哈根至斯德哥尔摩的SK1428航班,斯堪的纳维亚航空的一男一女两个老年乘务员不停地倒水服务,敬业中流露出纯真善意,给人笑脸再加谢谢之声不绝,与先前俄航天壤之别,让人感觉到了老朋友家里。舷窗外,子夜的天空亮如白昼,高过云层的极光甚美,令人困顿皆无。一个小时左右飞机抵达斯德哥尔摩,出奇的是我们没过任何安检,取行李出门也无人过问。回想在俄安检时,所有人的皮带都被抽去了,男女提着裤子面面相觑,实在是有些尴尬。两地对比鲜明,大家不禁感叹此乃是自由国度,人友善且自律。

刚迈出大门,一位矮胖老外大喊我的名字让我吃惊不小,接机的哈根(H?kan Sterner)是组委会负责人之一,我从未知悉更谈不上如面,他的功课算是做到家了。尽管航班一再延误,他已恭候多时仍无怨言,我忍不住问道,“What is your name?”我也想记住对方的名字以表敬意,他蹦出一串北欧式英语,疲乏加之也未听明白,似乎有中文“好干部”之音,大家很快记住,日后彼此也就成朋友了。“好干部”一路奔忙,将我们带往目的地——阿尔博加,在车辆稀少的高速路上,他可遵纪守法了,要求每个人必须系安全带,他超车后迅速将车回至行车道,会车时自觉地改为近光灯,他说:“不晃别人才能照亮自己。”

汽车驶入阿尔博加市区,待到一切安顿好,已至凌晨2点,此时北京应为早晨8点。也即时针绕了一圈,24小时内我们走过了四个国家:中国、俄罗斯、丹麦和瑞典。阿尔博加老桥宾馆外墙上的老式街灯和招牌依旧窗外的老建筑7月24日 阴

栖身之地“阿尔博加”本意是弓形的河湾,作为瑞典中部城市,属于西曼兰省,最新统计人口约13000人。城区面积不大,却是古色古香的,保留了完整的中世纪风貌,到处潜藏深邃的历史痕迹,据说瑞典首个议会就诞生于此,早先的国王们偏爱居住该城,故有第二首都之称。

我们下榻于当地较大的老式酒店(STADSHOTELLET),其位于市中心,两侧皆是博物馆,距离市政厅广场数步之遥,每到半点或整点,教堂钟声就叮当传来。每位雕塑家住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间,面积虽小但整洁舒适。单人床狭窄,床架还特别高,足有90厘米,仿佛把人托到空中,一觉醒来,恍惚来到安徒生描述的场景中,房前屋后皆如此。店铺橱窗上贴着印有我们照片的海报7月25日 晴

阿尔博加老人

阿尔博加人口密度不大,城中的人们相互知悉,报刊发布的消息也就是周遭的人或事,人人扮演“小城故事”之角色。

店铺橱窗上贴着印有我们照片的海报,展览信息早已传开,出席开幕式的十有八九是老年人,来自中国的年龄最小的本科生朱莹成了唯一的剪彩嘉宾,一时让她有些受宠若惊。来自中国的年龄最小的本科生朱莹成了唯一的剪彩嘉宾,其右是展览发起人,原瑞典艺术家机构主席理查德·布里克索尔作为组织者,68岁的哈根长于协调多重关系,他弹得一手好吉他,歌也唱得动听,尤擅现编现唱,主导整个现场气氛。一问才知,他曾与甲壳虫乐队合作过,是个经验老到的主持人。荷兰雕塑家琳达夫妇与阿尔博加老人们言谈甚欢,右一为阿尔博加展览基金会主席

作为志愿者,许多老人像经营自家大事一般,每天准时前来帮忙,还捎带来各自院落的特产,只要艺术家们爱吃,老人们便兴奋得手舞足蹈,单纯得像可爱的孩子。

人少了生命便显出珍贵,大家彼此见面亲切,无论认识与否均面露善意,友好的笑容溢于言表,或许这就是高福利、享受型区域的现实写照。“一战”时期的大炮颇有来历的米格飞机和大炮7月26日 晴

从战争弃料至和平之物

2012瑞典国际雕塑创作营于7月23日至8月12日在阿尔博加市举行,主题为“从战争弃料至和平之物”。发起人是原瑞典艺术家机构主席理查德·布里克索尔(Richard Brixel),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罗马尼亚和瑞典七国的15位艺术家参展,其间举办研讨会和出版中、英、瑞三国文字的画集。

瑞典军工发达,原皇家兵工厂就设在此地,故遗存有早年的飞机大炮,这些武器均已由博物馆收藏。阿尔博加人向往和平,将其作为主要材料提供给艺术家进行针对性创作,所有作品在城市展览半年之后,再构建为雕塑公园。由军工到民用、由武器变艺术,毁灭性功能转化为建设性标志,基点出于和善,创意可谓独特。由军工到民用、由武器变艺术,毁灭性功能转化为建设性标志左后建筑为阿尔博加航空军事博物馆7月27日 晴

市长请客

依照计划,首个周末,阿尔博加市市长宴请各国雕塑家。

傍晚7时许,艺术家们如约来到市政厅,市长在门口迎接并挨个与大家握手。市长叫欧利(Olle Ytterberg),个子不高,看起来蛮年轻,其父曾是当地的大主教。他从阿尔博加河谈起,介绍了城市的历史沿革,没有空洞客套的官话,致辞时间也就不长。市里的两位官员一并出席,其中一位负责经济与社会福利;另一位负责文化和教育。据魏小明说,他们班子成员就这样,没有更多的领导,怪不得市面建筑上看不到“七局八委”的牌子。尽管如此,街头没有小贩、乞丐、巨幅的商业广告、扎眼的标语横幅,当然也看不到城管,警察还是有的,只是鲜见。这是“乌托邦”吗?我琢磨再三,罢了!

市政厅建筑原是教堂,16世纪时为市政厅启用。酒会地点在二层中央大厅,大厅两侧各为一大一小两间会议室,墙上挂有国王、总督和历任市长的油画肖像,一把500年前的鹰式木椅被摆在大堂主位。

斜阳西下,酒会结束,众人以为请客即毕,市长说:“还有正餐,Follow me。”跟其步行来到一间毫不起眼的矮屋前,市长不在酒楼而在这小旧屋里请吃正餐吗?正如此!不过市长、客人均到了,房主却未在,大家站在路边干等了一小时。看来,在阿尔博加人眼里,市长不算什么!尘封的小门被开启,艺术家们一哄而进,随便落座。“不要小看这屋,它可是14世纪的古迹……”市长在壁炉前讲道,言毕,见主桌已无空座,只好坐到角落一桌,与文超、俊岚等研究生挤坐在一长条凳上,市长也无不开心。

两天前,市长独自去过雕塑工地,不过到得太早,艺术家都没在,关键是事先未告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说:“没关系,有空再去!”

想起之前市政厅内墙上的油画,有人问:“将来是否会补挂您的油画肖像呢?”市长答:“那要看人们是否愿意挂我的头像啦。”又调侃道:“在丹麦某城市,市长请当代著名艺术家画像,结果类似于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填上了名字而已!挂还是不挂呢?”众人笑怀!14世纪的矮屋我与书兵作为中国雕塑家代表向市长转交纪念品市长坐在角落一桌夜晚清晨7月28日 晴

河边小道

阿尔博加之夏,晚上11点夜幕才闭上,到了子夜3点,天空又露出鱼肚白,也就是说黑夜才4个小时。日出而起、日落而归之法在此无从依行。清晨,街道几无行人,空寂地只剩鸟儿了,漫步在河边小道上,周边格外宁静,偶尔遇到遛狗的人,即便不相识,彼此也习惯地“morning”一声。

从宾馆至工地步行需15分钟,穿过市政厅门前广场,到教堂之后,就沿着阿尔博加河北岸东行,我们每天如此!

这一路的路面种类多样,从宾馆出来,街道由10厘米见方的花岗岩铺就,市政广场是鹅卵石地面,教堂前是草坪或水泥方砖,河边小道为碎石地,迈步而行,绝对有相异感受。过马路了,道上少有红绿灯,大白天车辆示宽灯都亮着,而且总是让着行人,停在斑马线数米开外,摇下车窗招手,示意让你先过,这里的人怎么就不急不躁呢?快到工地时,几棵桉树又高又大河边的林间小道

阿尔博加河不宽,约30米,水流平缓。两岸净是浓荫蔽日的百年老树,树梢耷拉至河面,水边漂着浮萍,地上满是落叶,鸟儿跳跃着觅食,人来了也不飞。每隔10米就有一条长椅供人歇脚赏景,隔百米还有救生设备,包括小船、划桨、救生圈等,对生命的呵护略见一斑。

快到工地时,几棵桉树又高又大。河道变得荒野些许,岸边长满芦苇,河中还有三五只野鸭戏水。让我想起十九世纪法国枫丹白露的那些画作,尤其像科罗的油画《孟特芳丹的回忆》中的场景。

傍晚返回时,河边上人明显多了,三五成群地聚集,有烧烤的一家人、游泳的中年人、钓鱼的老年人,还有弹琴唱歌的年轻人。见到一批黄种人,彼此相视一乐,用中文递去一声“你好”,他们也鹦鹉学舌似地以中文回应。悠闲的生存状态,友善地相处,此景此情真有点久违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