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文萃 词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03:00:09

点击下载

作者:华业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千年文萃 词坊

中国千年文萃 词坊试读:

前言

词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后的今天,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熏陶着一颗颗现实的心灵。词,它与诗经、楚辞以及汉乐府一样,都来自民间乐歌,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历来人们只是注重它的表现形式,强调它的体裁为长短句这一鲜明的特点,而往往忽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音乐因素。事实上,词的起源与隋朝出现的“新声”,即“燕乐”是密不可分的。隋代以来,许多新的曲子不断涌现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些曲子通通称谓“燕乐(宴乐)”,由于人们经常在宴会上演唱而得名。

文人词的出现大约是在初唐晚期,此时民间词已广为流传,但流传下来的文人词却为数很少,仅唐玄宗的《好时光》、李白的《忆秦娥》、张志和的《渔父》、韦应物的《调笑》,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数首而已。这些文人词往往是本来就有曲调,由曲调定词,也就是根据已有乐曲的节拍谱写新词,但当时的文人大都视词为“小道”,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在这段时期,以温庭筠为首、西蜀词人为主形成了以“花间”为名的词派。作品多是文人学士酒边樽前的小唱,内容多为闺情离愁,与南朝宫体相似,艺术上则多用曲折的笔调、华丽的辞藻精雕细琢,自有独到之处,但是反映面不广,作为艳词,它们曾对词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花间词之外还有南唐词,主要是指冯延巳、李璟和李煜这三个人的作品。南唐地处江南,他们的词风也与花间词有所不同,特别是李煜,他投降宋朝以后所写的词作感慨极深,并纯以白描取胜,艺术造诣很高,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词发展到宋代时期,出现了百花争妍、千蜂竞秀的盛况,真是异军突起,华彩纷呈。词坊显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从而与诗相映成辉。自然,宋词的发展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全国统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当时民间的娱乐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勾栏瓦肆,演出多种技艺;茶坊酒楼,竞唱各种新声。宋初,各种新起的曲子和词不仅盛行于民间,连文人学士、达官贵人甚至帝王都深好此道。宋太宗本人不仅爱听,而且还自制“新声”。此时,宴殊和欧阳修并称,他们的新词继承了花间派婉丽、南唐词疏朗的风格,受到世人好评;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此刻正风行天下,他的词作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而又能吸收前代诗歌的精华。柳永制作了很多篇幅较长又谐合音律的“新词”,他的“新词”内容比较多样,善用铺叙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深受市民大众的欢迎。他的词作不仅继承了曲子“俗”的一面,也接受了花间词派以“情”见长的一面。柳永对慢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当时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美誉和“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

苏轼以前,文人词以柳永为主,苏词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虽然他对柳词有所继承,但又以其为艳词而予以贬斥,并努力以自己的创作来改变艳词风靡一时的情况,使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局面。苏词最大的特点在于扩大了词的反应面。在他的词中,并没有完全摒除剪红刻翠的描绘,但更引人注目而且影响极大的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咏物言志以及山水景色等方面的内容。在他的笔下,不仅有文人、歌妓,还出现了老农、柴妇、渔夫等各种人物。苏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都是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来引吭高歌的豪迈之作。他那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他的词作豪迈高旷,自具一格,为宋词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在当时,很多人却仍以受柳永词影响深刻的秦观词为“当行本色”,而称苏轼词为“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派别。秦观被后人称之为“婉约之宗”,亦即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接受花间词、南唐词的影响,继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等词人之后,善于用柔笔抒情,语言工致而切合音律,深得一唱三叹的妙谛。秦观的词作以“婉美”、“妍丽”见长,但也有“含蓄”的一面,“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此后还有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涌现出来,仍沿着花间词、南唐词的路子,以秦观为正宗,兼采众长,加强音乐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词风,源远流长。

及到南宋时,金兵入侵。由于时代的感召而涌现出不少继承豪放派词风的爱国词人,豪放派更发扬光大,蔚为大观,成为宋词的主流。其中辛弃疾更以郁勃悲壮的词作反映出感慨国事、有志难伸的心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与苏轼成为豪放派的两大家而被并称为“苏辛”。辛弃疾的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有的,淋漓痛快而又感慨无穷;有的,伤时感世,纯用比兴,委婉曲折而寄托很深。当然,除了上面所述的词人之外,词坛上还出现了许许多多有才华的词人。我们只是通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了解一下宋词产生、发展的历程,为广大宋词爱好者提供便利,让他们在鉴赏宋词之时,对其整体面貌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

经过编者的深思熟虑,孜孜以求,本书所选都是宋词中思想深刻,词句优美、境界高旷、流传广远的经典之作。每首词作除了有详尽的注释之外,还有评析,且评析多为研究宋词多年的学者所作,观点独到,见地深刻,提示了鉴赏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读者发挥自己活跃的神思,畅游于宋词这片烟波浩淼的海洋之中。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举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在“花间词派”中独树一帜,对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是晚唐一位有成就的诗人。著有《浣花集》。

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①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注释]

①谢娘:是唐代有名的妓女,后人因以作为眉目娟好、体态妩媚的美女的代称。在韦庄的诗词中常用来指意中人。

[赏析]

这是一首“寄兴深做”的艳词。先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是在“梦余”后睡眼惺忪时见到的。再写心中想象的美人,是在“暗想”中幻化出来的。它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依稀隐约的审美感受,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幻想中的追求,像是别有寄托,又像是纯粹抒情。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浮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座高高的小楼,有个蒙着碧纱的小窗,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那碧纱窗下孤灯荧荧,便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一个背灯斜坐,含情脉脉的深闺丽质来,反映了词人一种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现之际。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艳语;细味之后,又觉得语言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东西。

接着,主人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背灯斜坐在碧纱窗下的美人进行浪漫主义的描绘。那美人如同是雪里梅花,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霞中仙子,具有超凡绝俗的潇洒风韵,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作为物化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诱发力,既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知,又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以朦胧的美,含无穷的趣,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

牛峤

牛峤,生卒年不详,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今甘肃西部)人,唐宰相牛僧孺之孙。唐僖宗干符元年进士,历任拾遗,补尚书郎。王建立后蜀,牛峤任判官、给事中等职,故后人又称“牛给事”。牛峤博学有文才,诗学李贺,尤其以词闻于世,原有《歌诗集》3卷,不传。

柳枝

吴王宫①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不愤②钱塘苏小小③,引郎松下结同心。

[注释]

①吴王宫:指吴王夫差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为西施建筑的馆娃宫。

②不愤:即不服的意思。

③苏小小:乃南朝齐代钱塘(今浙江杭州)名妓。苏杭地处江南水乡,乃杨柳天然滋生的场所,无论宫中民间均多种植。

[赏析]

牛峤《柳枝》词共5首,这是第二首,专咏苏州宫柳。

牛峤此词提到馆娃宫及苏小小,但似乎与白居易唱着反调,偏说苏州故宫之柳胜于钱塘。你看:“吴王宫里包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该有多么繁富。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那为什么苏小小还要约郎到松柏之下而非柳下去谈情说爱(“结同心”)呢?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做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羡慕乃至妒忌了。词之有“味外味”也若此。

更漏子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①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挑锦字,记情事,唯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注释]

①轮台:唐时西北边地舞曲名。唐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任半塘《唐声诗》下编第八:“天宝间封常清西征时,轮台为重镇,《轮台》歌舞或即于此时传至内地,精制为舞曲,流入晚唐,五代不废。”李商隐《汉南书事》诗:“将军犹自舞《轮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的词,笔触细腻,可见花间词人传情入微的本领。

星稀漏转,夜已深沉。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轮台曲》的歌声,情调哀怨。《轮台》为边地乐曲,入耳目唤起对戍边的亲人相思和惦念之情。“香阁掩”三字,从中传出失望的叹息,于此也不难想象她无可奈何地掩门而卧的情态。总之,还是关门睡觉吧,任它杏花明月柳风,一切良辰美景,对她还有什么意义呢?徒增惆怅而已。“挑锦字,记情事”,可是她再也睡不着了。起来给对方写信以寄相思,只愿像往日一样两心相印,便可聊以自慰了。

末句“收泪语,背灯眠”,写她擦了擦眼泪,懒得灭灯,背着灯光,和衣而卧,一条玉钗从她头上悄悄地滑下,落在枕边。“背灯眠”三字,描摹百般无奈的慵懒情状。

这首词词体虽小,却能一波三折。夜深幻听的惊喜,觉来的孤独惆怅,锦字难织,玉钗横枕,思妇心理的波澜迭出,层层演进,曲尽其情。全词文笔清淡,上片仅用“杏花红”略作点染,以反衬寂寞心情。“月明杨柳风”,尤是天然好语,可以想见夜风轻拂,柳条参差,月下弄影的清绝之景。虽从北齐萧悫名句”杨柳月中疏“(《秋思》)化出,但是丝毫不着痕迹。结句更是出奇制胜,抓住落在枕边的一根小小玉钗作为道具,纯用侧笔摹态,竟如此传神。

望江怨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赏析]

这是一首闺中曲,咏女子盼望情郎不归的怨恨。闺怨本是唐、五代,两宋诗词中习见的题材,牛峤此词在诸多同类作品中,自呈面目,别具风味。从体式看,这是一首令词,单调不分片。从情节结构看,它包含三层意思,一忆昔别,二叙等待,三寄情思。每层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留下大块空白,让读者缀合、联想和补充。词的发端运用追忆手法,以突兀而来的“东风急”领起,似乎给人一种紧迫感。东风劲吹,百花争艳,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在此良辰美景,一对情人双手紧握,离别在即。那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万语千言之情,全从这个富有动作性的“频”字中传达出来。两情是何等的深挚、热切!“东风”、“花时”点明了“惜别”时的物候和时令。作品以美好的景致和环境反衬离愁凄恻之情,收到相反相成之效。第三句补上一笔,正面点出“愁”来。这个“愁”字把女主人公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情态和心境写了出来,而“独入”更点出她从此孤居寂寞的处境。正当她沉浸在痛苦的回忆时,突然远处传来了马嘶声。“倚门立”应“马嘶”,为有所盼的动作。不言而喻,以为“郎骑青骢马”归来了。但竟不如所愿,门外只见“残雨春芜湿”。此句当从杜诗“雨露洗春芜”化出。牛词用此,语意双关,既点明此时此际的实景: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雨水,春草都沾湿了,又隐喻这位女子暗暗抽泣,泪痕斑斑,如同残雨。汤显祖《花间集》评语说此句是牛峤集中的“秀句”,“湿”字“下得天然”。“马嘶”声没有给她带来希望,反而倍增其悲楚之情。难怪她要责骂那个无情无义的“薄情郎”了。

菩萨蛮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误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赏析]

春闺怀人之词,作者已多。此词语言俊丽,形象鲜明,曲折传情,仍很值得一读。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欲抑先扬,声情顿挫。词的意旨原在于刻画女主人公思念征人的情怀。开篇却用高华曼丽的笔墨,先构成一个美妙的梦境,把主人公放在特定的梦境欢会当中,使她在好梦惊醒以后,益增离别之苦,词意亦陡转沉郁。“惊残梦”以下转入正文,又用低回咏叹的方式,先写门外是春光骀荡,而人“犹未归”,于极度失望中,再展望归之情,词笔亦再作顿挫。换头处又以整妆期待的笔墨,使主人公凄清的内心世界于纸上徘徊重视,不言其怀人而自见幽怨。词境由委婉转向深沉。结尾更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何处是辽阳”的感叹,征人不归,他们的闺中少妇却是在痴心等待。此妇所忆之人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一边是霜戈壁立,铁骑腾踏的边塞,一边是春意浓郁、锦屏寂寞的深闺,纵使重逢有望,也不知道在何年何月。因此,“锦屏春昼长”一句,更深沉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怨思。

菩萨蛮

玉炉①冰簟②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注释]

①玉炉:有玉雕刻的香炉。

②簟:凉席。

[赏析]

此词写艳情。它以浓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鸳鸯锦,谓绣有鸳鸯的锦被。以下二句,他便宕开一笔,写外在因素的侵扰和女主人公心理的细微变化。当他们欢情正洽时,帘外传来了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这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公感情上激起的波纹。“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简单5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一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又准确。

换头一句,从室内写到室外,化浓艳为疏淡。“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阴下相会。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

由于下阕仍写室内,故结尾二句便有了着落。其实如果从严要求的话,这两句不免邻于狎昵,作艳语者无以复加。但为什么却能备受前人称道呢?主要是因为它大胆地描写了女子对感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直抒胸臆,毫无掩饰,也毫无假借,更没有其他小词中那种欲吐还吝、扭捏作态的样子。用今天的话讲,它还打破了几千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了女主人公爱好个性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一句话,它塑造了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的人。就词风而言,则于婉约中具豪放之笔,在唐五代词中极为少见。

定西番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守戍楼,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牛峤虽属花间一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塞戍楼,写出了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牛峤在词中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江城子

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赏析]

此词的调名即是题目。写的就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风物。从既是郡城,又曾有越王宫殿等情况看,自然写的是古会稽(今浙江绍兴)。前三句“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写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从城东流过,江面空阔,沙滩阵阵风起,好一派秀美、旷远的江郊景色。“越王宫殿,叶藕花中”是对此城作历史的回顾与沉思。尾三句“帘卷水要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集中描写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观:当你登上临江的水楼,卷起帏帘,凭窗一望时,只见鱼跃浪翻,激起千片飞雪,一江雨雾,迷迷蒙蒙,蔚为壮观。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过水楼窗口而摄入眼帘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画卷,美不胜收。

此词仅35字,即把一个江城的风物描写得如此形神兼备,功底深厚可观一斑。

吕岩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生卒年不详,一侃他是唐太宗时人,一侃是唐懿宗时人,而更多地则认为他生于唐德宗后元年间。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眷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梧桐影岩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位“神仙”。《全唐诗》小传说他“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汉得道,不知所往”。咸通(860—874),唐懿宗年号。同书“凡例”又言:“词家相传,吕岩《梧桐影》乃当时所作。至于他作,乃乱师所录。”那么这首词是他学道前的作品,写的是人世间诚挚的友情。

开头两句,短短6个字,就写出了从那特定的环境中油然而生的特定的感情。月轮西挂,秋风送寒,清光如洗,银河泻影。如此良夜,思与友人共话。“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有约在先,兴致勃勃地等了很久,不免有些埋怨情绪。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呢?前一句纯是脱口而出的白话,语气逼真,一片天籁,毋须修饰。“立尽梧桐影”,更觉蕴涵丰富。足见确实等待了很长时间,这是一;借这个“影”字显示出月华满地,不能不触起似水柔情,这是二;别无他人相伴,只有梧影在旁,更见孤单,这是三;梧桐枝叶扶疏,风声飒飒,更兼月影错落,形象极美,这是四。这一节意味极浓。

作者烘云以托月,借景以写人,堪称高妙。在晚唐五代词中尤为罕见,故可珍视。

李石

李石,字中玉,陇西人。唐宪宗元和进士,官至宰相。石机警有方略,精吏术。初在李听部下,入朝奏事,应对明辨,得到文宗的赏识。当时朝廷朋党倾轧,文宗意在选拔新进,石自朝议郎加朝议大夫,以本官同平章事。“甘露之变”(835年)后,吏卒多死于乱,江西、河南两道观察使共议以120名兵额充宰相侍从。石上奏申述己见:宰相上辅佐皇帝,下领导群僚,如果忠正无私,即使遇到盗贼也无妨;若事不正当,心怀偏诈,就是有护卫,谁也可以杀你。臣等愿以赤心主持朝政,报答圣恩。此事应免议,仍依前制。后有一日巡边使回京,跑马入金光门,一个跟随的人谎言“兵至”,百官即信以为真,仓皇骇散,市人一时大噪,尘土四起。二相在中枢,郑说:人言可畏,暂且当外出躲避一时。石答:事势还不清楚,应坐镇希变乱压下去。若宰相一逃,中外就都乱了。如果乱继续下去,逃离也无处去。宰相官高任重,一举一动,耳目所向,不可随便。此时金吾大将军也坐镇宫门未动。文宗每次召见问事,多采纳其言。又奏准咸阳令韩辽请开“兴成渠”旧漕运道,以免车运之烦,解放牛力归耕,永利关中。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正月五日黎明,石自亲仁里将上朝,半途遇盗发弓,箭伤皮肤,马惊跑回,强盗已藏在坊门挥刀砍石,马尾被砍断,竟凭借马奔驰得跑回私宅。文宗听到此事甚为骇惊,派遣中使抚问,赐金疮药,并加派卫从。事后皇帝查明实因宦官仇士良所为,也未能深究,竟将石罢官调外镇了事。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历任陇西郡开国伯、食邑700户和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后因兵乱派人代还。任太子少保病故。

临江仙

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①。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注释]

①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可奏出哀怨的音调。

[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题目作《佳人》,是描写一位少妇在月明之夜的情态的。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中,有一座画楼,楼上住着一位佳人,周围静悄悄的,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倚栏闻唤小红声”,她吹罢了笙,倦倚栏杆;一会儿,只听到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叫小红干什么呢?“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是叫小红去为她熏香,因为夜已三更,她要睡觉了。这上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画楼上佳人的吹笙、倚栏、唤侍儿熏被,纯粹是外部动作,丝毫没有作心理描写,但是主人公那种凄凉哀怨的情怀,不是透纸背而出吗?

过片以后,我们看到女主人公并没有沿着上片结句提出的要去睡觉的动作线发展,而是向另一方向动作了。“坐待不来来又去”二句,写她的心理活动,她看到的夜色。

想到了情人不来的懊恼事以后,她再也睡不着觉了,她的注意力移到了庭院中来。只见一庭月色,把周围景物照得清清楚楚。“粉墙东畔小桥横”,就是月色下所见是物的一角。她按捺不住了,“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在花下扑流萤以分散思绪,排遣苦闷。这下片,心理描写仍然是不多的,还是以写景和外部动作为主;但是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情怀却表现得更加清楚。

作者为佳人的活动安排了富于诗意的月夜环境,人物与景物交融、契合,相得益彰。语言以白描见长,流畅中显隽快。

张泌

张泌,生卒不详,字子澄,唐朝淮南人。初官句容尉,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随后主李煜降宋。泌为花间词人。前蜀舍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词风与温、韦相近。《花间集》称他为“张舍人”,列在牛峤后,毛文锡前。

浣溪沙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赏析]

这首词录自《花间集》,写一位行役之人旅途中追念旧游的情怀。“马上凝情忆旧游”。一位游子离乡远行,鞍马劳顿之际,他凝神远想,情寄旧游。这个开头领起下文,也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深沉、感伤的基调。他在追忆什么呢?“照花淹竹小溪流”,这是旧游之地。一条淙淙流淌、波光闪烁的小溪,映照着山间的花丛,浸润了洞边的翠竹,景色十分的美。但他更为思念的则是旧游之人,一位他倾心相与的女子。“钿筝罗幕玉搔头”。在小溪旁,他曾携侣游赏,踏青寻芳。张设起丝织的帷幕,依傍着摇曳的花竹,她用纤纤玉指,拂筝按弦,弹奏出动人的乐曲,华贵的簪饰轻贴髻侧,映衬得姿容更加娇美。人情物态,历历在目,赏心乐事,难以忘怀。然而,这种回忆越是美好,就越发映衬出今日羁旅之孤凄。词从上片的忆旧自然转入下片的伤今。

过片承“马上”,叙写别后景况。“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早是……可堪……”同于现代汉语“已是……哪堪……”句式,具有递进、加倍的作用。行役已艰辛备尝,更哪堪分别日久的相思之苦呢!结句就此再作渲染,晚风萧瑟,斜阳惨淡,使他难以为怀。词以景结情,既回应开头情境,使首尾相贯,浑然一体,又借苍茫暗淡的暮色,将无形的愁思衬出,收到语深意长、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通篇几乎不着一句情语,而是精心选择、描述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场景,事中见意,景中含情,使词画面鲜明而情味浓郁。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赏析]

这首词是一幕小小喜剧。鲁迅在一篇杂文中曾戏谓为“唐朝的钉梢”。

词前后分两步写来,每次都写了男女双边的活动。在郊外,一个放胆追逐,一个则秋波暗送;入城来,一个佯醉随行,一个则佯骂轻狂,前后表现的不同根据在于环境的改变。作者揭示出男女双方内心与表面的不一致甚至矛盾,“戳穿”了这一套由特定社会生活导演的恋爱的“把戏”,自然产生出浓郁的喜剧效果。此词不涉比兴,亦不务为含蓄,只用白描抒写,它开篇便入情节,结尾只到闻骂为止,结构紧凑、简洁。所写情事逼肖生活。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赏析]

张泌的《临江仙》词是一首题材别致、意境凄迷的作品。写的是洞庭湖畔黄陵庙中湘妃的故事。相传,湘妃是帝尧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帝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死于湘江,死后作了湘水女神。后世在洞庭君山和湘阴县北洞庭湖畔都有奉祀二妃的祠庙,君山上的湘君相,唐时似已毁废(有宋人记载为据),故唐人所记咏的二妃祠,指的都是湘阴县北洞庭湖畔的黄陵庙。张泌此词写的就是黄陵庙中的湘妃。

这首词通过形象描写传达出来的思想意蕴,是对因失去丈夫而悲剧性地死去的湘妃的同情。全词以景起,以景结,中叙二妃事;娥皇、女英的悲剧形象,与黄陵庙环境的阴冷气氛融为一体,情景相生,酿造出一股凄凉愁怨的情味。写景、叙事。抒情之间,“词气委婉,不即不离”(汤显祖评语),给人以空灵缥缈、意境凄迷的美感。王国维亦赏其“幽艳”(见《人间词话》);李冰若则径指“蕉花露泣愁红”为“凄艳之句”(《栩庄漫记》)。其实不但这一句,“翠竹”二句、“香冷”句也是。就全词来说,语言风格也是“凄艳”或“幽艳”的。

河渎神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门外往来祈赛①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注释]

①祈赛:是古代人们感谢神灵保佑的一种祠祭活动,盛行于南方。“祈赛客”,是对专程前来祭祠的香客的称呼。

[赏析]《河渎神》原属唐教坊曲名。唐词多缘题而赎,《河渎神》即用以咏鬼神祠庙。张泌这首词中,从河畔神祠的角度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素雅的秋江图。上片的开头两句,“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是典型的祠庙外围景物,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笔锋转向楼阁。“画阁”是指镂画彩图的楼阁,这是庙中供奉神像的地方。“昼灯”即神前的长明灯。时正当午,阳光透进薄纱窗,挂着的珠帘在屋内留下一条斜斜的影儿。这里,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人物,可是“画阁珠帘”数语,已经意味着其中有人物在。至于是神是人,或是人化了的神,迷离恍惚,未可根究。下片是从这位画阁主人观景的角度来写的,同样没有写人,而字里行间却能体会到,作者的笔下是一种倚楼眺望的景致。从景色的变换中我们不难想象,那位倚楼人伫立凝望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从日午时分直到夜幕初降。他究竟在观望什么?仅仅为了欣赏江景吗?作者全词的主旨正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写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寓情于景”。张泌这首词正是如此,从字面上看,句句写景,又处处在写人。词的最后,经过几番静和动的交替,终于又点出了原有的寂寞、宁静和萧条,语尽意未尽,颇有唐人所推崇的意境。借景写情,正是这首作品成功的秘诀。

蝴蝶儿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①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注释]

①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这里用以借指词中女主人公——一位美丽的少女。

[赏析]

这首词是写一位少女在描画蝴蝶过程中的情思。“蝴蝶儿,晚春时”开头从真蝴蝶写起。晚春时节,百花争艳,正是彩蝶成双成对、翩翩花间的时候。两句淡淡着笔,不加形容刻画,却能唤起对晚春时节自然界美好风光的丰富联想。“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表现了这位少女雅淡天然的风韵。面对三春芳华、彩蝶纷飞的天然图画,她心时充溢着青春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要借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她倚着窗儿学起画蝴蝶来了。

过片承“学画”,转写画上的蝴蝶。自然界的蝴蝶本来就是双双对对飞舞于花间的,倚窗写生入画,当然会是“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的了。画中的蝴蝶,成双成对,占尽春光,但自己究竟能不能像这画中的蝴蝶一样,嫁一位称心如意的郎君,“双双对对飞”呢?这就自然引出结尾两句来。“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深锁幽闺的少女,尽管向往着青春的欢乐、幸福的爱情、自由的生活,但却不能像春天的蝴蝶那样,双双对对,飞舞花间,充分享受青春与爱情的欢乐。触动了少女对自身的伤感,勾起了伤春的苦闷,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沾湿了脸上的胭脂。

末句尤耐寻味。作者没有明说究竟是少女的胭脂泪沾湿了画面上的蝴蝶,致使蝴蝶变形,双翅下垂,还是由于苦闷心理的潜在支配,不自觉地在未完成的画幅上画出了垂下双翅的蝴蝶。

这首词从开始的晚春蝴舞的天然图画,到少女充满喜悦地倚窗对景画蝶,再到对画自赏自伤,最后到移情入画,在画面上出现“双翅垂”的蝴蝶,经历了一个由物到人、由人到画、由面生情、由情生画的曲折变化过程。笔笔不离蝴蝶,笔笔关合少女的情怀。

到最后,那“双翅垂”的蝴蝶已经和人物融为一体。用笔以淡朴素,却细腻含蓄,耐人咀嚼。特别是在抒写人物感情的微妙变化方面,达到浑然不觉的境界。这首词兼有民间词的清新朴素与文人词的含蓄细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孙光宪

孙光宪(?—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宋史》卷483、《十国春秋》卷102有传。

浣溪沙

蓼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①,思②随流水去茫茫。兰③红波碧忆潇湘。

[注释]

①杳杳(yǎo):幽远。这句说眼看着鸿雁向高远的地方飞去。

②思(sì):思绪。

③兰:兰草。

[赏析]

孙光宪的词作《花间集》和《尊前集》存录凡间84首,是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者。他写了19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

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首句是写在这蓼花争妍、桔柚成熟的季节,与亲人团聚,品尝蜜桔甜柚,该是多么美好!然而,此时此刻,亲人却突然离别而去,这实在令人感到惋惜。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否则,过多地描写喜悦景色,便会冲淡惜别意,改变词作的基调。

第二句描写的是高远清廓的“楚天”。第三句描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中飘荡,的确道出了天下有情人共同的心理。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凉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过片两句惜别留恋之情达到高潮。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远去的人啊,翌年红兰盛开,江水碧波如染时,你当思念这美丽的地方而重来会晤。遥与“蓼岸风多桔柚香”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笔触又饮含深情。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浣溪沙半踏长裙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赏析]

首句描写了一幅疏帘仕女图!其风度婀娜,仪态优雅,犹如出自周昉手笔。晚妆初过,姗姗而行,长裙曳地,步履盈盈,从竹帘稀处现出窈窕身姿。“晚帘疏处见分明”是说起先在竹帘掩映下隐约可见,不无遗憾;直到行至竹帘疏处,才见个分明,活脱脱地表现出帘外人神情的专注、内心的向往和勃发的喜悦。

词人处于此情此境,难免有咫尺天涯之恨,不禁从心中呼出:“此时堪恨昧平生!”在那时候啊,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想去亲近她啊,只恨素昧平生,欲识无缘!

过片仍在玩昧着对昔日的回忆。身影摇曳,那是她在闪烁的烛光下深夜独坐,见了已经叫人黯然神伤;乐声铮铮,那是她在拨轴调弦,漫不经心地品琴,听了更令人无端惆怅。

最后一句折回,写眼前的叹恨:“杳无消息若为情!”昔日情事,早已风流云散,别后更踪迹难寻。怎奈往事历历可思,又如何忍受这萦怀绕梦、欲罢不能的绵绵情思呢!《浣溪沙》是小令中比较简单朴素的形式,最宜于以清淡之笔作素描式的抒写。“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这首抒情小词,正有此淡妆之美。在工笔重彩、姹紫嫣红的花间词中,像一枝香远益清的亭亭玉莲,别具风姿。

风流子

茅舍槿篱①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②叶长,水葓③开,门外春波荡绿。听织,声促,轧轧④鸣梭穿屋。

[注释]

①槿篱:密栽槿树作为篱笆。

②菰:俗称茭白,嫩茎可作美味的菜,菰米可以煮食。

③水葓:即葓草,花呈白色或粉红色,可供观赏。

④轧轧(yà):纺织声。

[赏析]

孙光宪这首小令是描写田园、村舍风光的佳作,生活气息颇浓,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不是以警句取胜,而是以新颖的题材和巧妙的构思显示出它整体的美。

这首词的艺术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开头两句是第一个层次。村民居住的茅舍坐落在一条条潺溺流水的清溪的弯曲处,周围栽着槿树,形成了严密的屏障,鸡犬之声,时断时续,从茅舍的南边和北边传来。作者用槿篱与溪曲装点了茅舍的优美环境,并捕捉了当时农村的特征——鸡犬之声,使人感到一种和平生活的气氛。“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三句是第二个层次,描绘了茅舍周围使人留恋的景色。这三句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景象:水边的茭白叶子长得又嫩又大;水葓花儿争媚斗艳,满塘盛开;池塘里碧波荡漾,春意盎然。“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三句是最后的一个层次,也是作者比较用心的构思。茅舍之外,尽管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的形象,可是“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房屋里传到了外边。“声促”的“促”字,用得恰到好处,它说明了那织布的妇女在辛勤地紧张地劳动着。

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是比较成功的,它紧紧地围绕着茅舍展开了构思和布局。整首词严谨完整,质朴自然,色彩鲜明。

思帝乡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峨。六幅罗裙窣地①,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注释]

①窣地:拂地。

[赏析]

这首《思帝乡》词写的是一位女子悲痛伤心之下的百结愁肠。

词的开头突兀而起:为什么啊,想排遣心中的怨情,但它反而更多更浓了!“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深沉悲伤的情绪长时间地折磨着她。她在寂寞的闺房里徘徊于水精帘旁,整日眉峰颦蹙,满面愁容。怎样排遣愁苦之情呢?于是她走出闺房,到外面去散散心。她的绿色罗裙一直拖到地面上,随着她的款款而行,裙褶飘动,好像碧波荡漾。然而,呈现在她面前的却是满地清圆的荷叶,被稀疏的雨点拍打着,其状颤摇,其声历乱,似乎象征着她此情的心境,越想排遣就越招烦恼。

此词紧紧围绕“遣情”二字展开。遣情,遣不了,反而“情更多”了。“永日”沉浸在痛苦中,不能摆脱。但她想竭力摆脱它,于是出外散步。结果触景伤情,在心中引起更大的伤感。一首小词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将女子感情的起伏变化曲曲传出。此词运其清健之笔,表现深婉之情,显豁而又含蓄,直快而又婉曲。

上行杯

离棹①逡巡②欲动,临极浦③、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④满捧。绮罗⑤愁,丝管⑥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注释]

①离棹:指载着人离别的那只船;

②逡巡:形容欲行又止的情状;

③极浦:指遥远的水边。

④金船:是盛酒的器皿。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云:“金船,酒器中之大者。”

⑤绮罗:是指穿着绫罗的美人,词人《酒泉子》的“绮罗心,魂梦隔”,就是指的美人的心。

⑥丝管:是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称,这里是指音乐或演奏音乐的歌妓。

[赏析]

这首词是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纯用白描的手法,从“极浦送别”写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词的上片概括地写“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原来“离棹逡巡欲动”的原因是故人赶来相送,那无穷的离愁,不尽的祝愿,依依难舍的心情,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去住心情知不共”一语,在结构上说,既是上片的结句,又是下片的过渡。从传达手法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一下鼓起了欣赏者想象的翅膀,飞入更为广阔、更为深造的美的境界。

下片的前三句是铺叙宴别时的情景,是“故人相送”的具体描绘。后三句是写住者伫立凝望的神情,是依依惜别的形象刻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和景,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别有风采。“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是以景语总结全词,一句一韵,一韵一顿,如此读来,她那伫立极浦,目送征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但见江上的浪涛卷起千堆雪,而她还在伫立凝思,种种神情心事,婉曲传出。孙光宪想到“挥手自兹去”以后,故人的一往情深,不忍遽别,伫立极浦,如痴如醉的情状,是虚写。以实写虚,或者以虚写实,都是含蓄美景常见、最一般的表现手法。它写的现象是具体的,是有限的,但它辐射出来的内涵却是抽象的、无限的,耐人深思、耐人咀嚼的,因而具有更好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吴梅认为“孟文(孙光宪)之沉郁处,可与后主并美。”说:“俊逸语,亦孟文独有。”这首词下片的沉郁,上片的俊逸,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

渔歌子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夜里的太湖景色,是作者归宋以后的作品。

开头两句先从所看到湖边夜景写起:“泛流萤,明又灭。”“泛”字表明了流萤之多,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显出了湖边的幽静。“夜凉水冷”承首句而来,暗示出已经到了深秋。“东湾阔”是指霅水入湖处的辽阔水面。接下来从听到的、看到的两方面对湖上夜景加以摹写:“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在萧萧的秋风里,从远处传来了凄清的笛声,浩瀚的清澄的湖水在翻动着波浪。这时候的词人在想些什么呢?他也许什么也没想,他忘却了人间的一切荣辱是非,神情萧散,沉醉在这种如画的境地里。

在下阕里,再从闻到的、听到的两方面对湖上的景物加以描写:“杜若洲,香郁烈。”洲上的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通过夜风的阵阵传送,格外沁人心脾。他写的是实景,也许还有怀念故人的情意。他正在凝想之际,长空里传来了宿雁的叫声。“霜时节”点明了时令已到深秋。他从多方面领略了湖上风光之后,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豪兴,在歇拍里把它抒发出来:“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经过雪水,穿过松江,围绕太湖的大片美好风光,都是属于自家的了。

孙光宪在花间词中脂粉气是比较淡薄的,这首《渔歌子》是以写景为主,而且写的是夜景。他从目所能见,耳所能听,鼻所能嗅的几个方面,写出了湖上秋夜的优美风光,有动景、静景,有色、有声、有味,构成了气象宏伟包含万有的画面,造句雄劲,气韵深厚。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三字令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赏析]

词的内容题材乃最习见的暮春思妇之闺怨。但运用《三字令》这一特殊词调,在表现上显得格外别致。“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三句,是说暮春的白昼一日长似一日,正是牡丹花开的时候。然而,此词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绵长的春日却无心参加赏花士女之行列,独自闷闷在家。她何以深锁春光而犯愁?原来她正看着一封信(“彩笺书”),流着泪呢。从“两心知”一句看,这信与其认为是她自己写就的情书,毋宁看做是远方寄来的尺素。否则,便应是“忆君君不知”了。然而,书来正意味着人不来。那人一去或许经年,须知“红粉”楼中正计日呢!

过片紧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单:“燕空归”,似乎暗示来信徒增幽怨,又有以双飞燕反衬孤独处境之意。想必来信中有许多托词,但不能改变一个铁的事实:“负佳期。”想当初离别,必有盟誓“两心知”。为什么到今日,又苦留后约将人误呢?这里词语虽简淡,怨思却甚深。“香烬落”,极见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极见人之无聊。此时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写景,又由室内推移室外,时间已由上片的白昼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淡薄”,这是花好月圆之夜。花的“淡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这花好月圆却不能慰藉孤栖者的愁怀,反而徒增感伤。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南乡子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赏析]

欧阳炯咏南国风光的《

南乡子

》共8首,全载于《花间集》。这是第三首,咏南中原野的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诗文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正如俞陛云所指出的,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以妍雅之笔。《南乡子》歌曲产生于唐代,崔令钦《教访记》已录其曲名。敦煌卷子内存有舞谱。宋、元、明南曲还能用越调唱《南乡子》。《词律》记载了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和五十六字四体,欧阳炯这首词用的是字数最少的一种。从呷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反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它的起句与其他7首是不重复的,结语又悠远有余昧,十分难得。整首词由于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南乡子路入南中,桄榔①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②,树底纤纤抬素手。

[注释]

①桄榔:是南方特有的一种常绿乔木,形状像棕榈,叶子长在枝头,为羽状复叶;树身很高大。

②红豆:是相思树的果实,这种树也为南中所特有,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

[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叶暗蓼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它给予旅人的第—个鲜明印象。“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写到人物的活动。峰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已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俗、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子的靓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儿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抽象韵。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30,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

献衷心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赏析]

词写深深之恋,颇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韵味。李诗写别后相思,希望有人传书递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词则写虽有青鸟传信,却仍自然不能相晤之苦。

作者表现这种缠绵悱恻之情,出以含蓄之笔,构思跳跃性较大,是其特征。“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这四句,句无难字,字无僻义,写的是女子貌美如花,其超忽处在忽见春花,忽生联想,轻灵自然,比喻而兼有起兴作用。需要思考的是谁在见?谁在想?如系女子,迹近自夸,读来不免减色,所以突兀而起一句的主语是作为男子的抒情诗主人公。他在无边的春色中看见在东风里摇曳而色泽艳丽的花,就好像又一次目睹了自己所爱那位女子晚妆后的容颜。可惜一见之后,她孤处深闺,连春光(春景)也难以照射进去。他想象她和自己一样别后不能重逢,一定十分痛苦。“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农历十五日夜,月亮圆了,清辉在地,按常情正是令人赏心悦目之际,可她却偏有幽恨呵。这样连用3个三字句便把女子月圆人不团圆的悲感和夜不成眠的苦况含蓄地写了出来,堪称神妙之笔。

如果说上片是写词人眼中、心中的女子,那么下片则是写词人自己的“偏有恨”和热望获得幸福生活之情了。“满衣犹自染檀红”是睹物伤怀,回忆往事。唐五代妇女涂口唇或晕眉喜用檀。女子啼哭时檀红染上了自己的衣服,而今却只能空对啼痕了。想到这里,他羡慕起自由自在任意飞翔的双飞燕了:“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最后三句“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以景语作结,把时光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