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04:05:57

点击下载

作者:顾钰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试读:

第一章 学科建设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之后,学科建设的问题既是大家所关注的,也是迫切需要大力加强的。但对于学科建设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又是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的。所以,在重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学科建设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导下推进。

一、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学科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说,并不是非常熟悉的事情。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一领域中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融合在其他学科中,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中涉及的主要是课程建设问题,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是有着内在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并在这一级学科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六个二级学科,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且,这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直接的对应关系。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有着不可分开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是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以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这一学科的建设。由于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因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学科建设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建设,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的。不把握这一点,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的建设。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性建设。学科建设有其自身的体系,学科建设不能只是解决一些临时性的问题,必须要有整体的规划,特别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建设。例如,关于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研究、核心课程研究、教学体系研究、评估体系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方面是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科建设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具体落实到这些方面。没有这些方面的扎扎实实建设,学科建设是要落空的。尤其是在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因此,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凝聚一支学科带头人队伍。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学科带头人是不能有效推进学科建设的。要凝聚一批真正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作为学科建设带头人。没有这样一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队伍,就形不成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就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推进学科建设。这是要花大力气来解决好的问题。二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这不仅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众多、队伍庞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不能分开的,他们从事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他们身上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这支队伍都是主要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队伍建设,就是要建设好这两支队伍。

整体性研究建设、基础性建设、队伍建设这三大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建设工作。对学科建设的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就能够去考虑怎样做好学科建设。

更具体地说,学科建设要做什么,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学科建设的目标是要使这一学科成为省市级、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一个学科的建设达到什么水平,或者说,学科建设得好还是不好,是有客观标准的,是可以用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的。按照我国目前对学科建设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能够成为省市级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这一标准是适用于所有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以建设省市级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为目标,按照省市和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实实在在地进行建设。要在人才建设、科研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拿出高质量的成果。这些建设在学科点确立以后就要有一个发展的总体规划,就要有具体的措施把各个方面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学科建设稳步、扎实地推进。能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省市级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反映的是这一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建设发展的地位。如果有了学科点,但不能把它建设好,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科点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人们对这一学科的看法,以及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科建设要以省市级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为目标,关键是要求各个学科点按照这些标准来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向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只要这样去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二,学科建设要与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把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关系到整个学科建设是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提供学理支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宗旨之一,偏离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时,要把如何使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规划和考虑。要从队伍建设的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结合、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研究方向的结合等方面通盘考虑,真正使学科建设能够成为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撑,使课程建设提高到学科建设的层次上。同时,又使课程建设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巨大空间。也就是说,这一结合应该是二者的互动和互促,一方面要强调学科建设对课程建设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必须强调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拓展的空间和研究的素材。必须要在指导思想和观念上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如果离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会失去它发挥作用的舞台,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就没有它的学科地位,也不能充分发挥这一学科建设的作用。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看作是一个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内容,它们是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实现有机的结合,其结果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都会因此而削弱。

二、学科建设的认识问题

贯彻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到一级学科的地位上来建设。近一段时间,全国召开了多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研讨会,上海也召开了几次研讨会,主题都是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办也就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究学科建设的一些规范。我在参加这些研讨会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以下的一些思考。

1.把着力点放在学科建设上

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应从以学科布点为重心,转向以学科建设为重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涉及很多高校,而且这些高校中的学科点大多是新设立的。对一个学校来说,学科发展先是组织力量进行布点,但是,有了学科点以后,并不等于就是把这个学科建设好了。有了学科点,只是一个开端,是刚刚起步,学科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学科建设。实际上,学科发展真正的难度是在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这样的认识,不在学科建设上下大工夫,就是有了学科点以后,也难以把学科点真正建设好。

认识一致以后,从学科带头人到整个学科队伍,都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学科建设上。千万要避免在申报学科点的时候大家全力以赴,而有了学科点以后,大家都认为学科建设不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况出现。从学校到学科建设队伍,不能只是把拿到学科点看作一种荣誉,更要看作是一种压力,看作是一种责任。要在认识上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有了学科点以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没有学科点更大。反复强调这一点,目的就是要使大家对这一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科建设在认识上的深化。

2.花大力气做好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学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大量的内容,都有大量的事要做。如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战略规划研究、培养方案研究、核心课程研究、教学体系研究、队伍建设研究、评估体系研究等。在这些方面,目前亟待做好以下两件事:

首先是各学科点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包含着六个二级学科,每一个二级学科的建设都涉及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学科建设要处理好各二级学科发展的关系。各二级学科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围,但相互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在内容上也有很多交叉。如何处理好各二级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既把握好各自的侧重点,又形成一个整体,这是必须要理顺的关系。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各二级学科之间的雷同,使不同的二级学科都能够体现出各自研究的不同重点和特色。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一个分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案,使各二级学科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目标。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必须要体现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培养方案必须要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必须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制订培养方案,而不是根据现有的教师能够上什么课为出发点来制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学位[2005]64号文件的精神,结合各学科点的实际,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包括学科概况、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其他学习安排、培养方式等八项内容。

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重要的关系:其一,正确处理学科属性和研究特色的关系。各学科点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含区域发展)要求、本单位的学科基础和学者自身研究状况,形成研究方向的特色时,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属性的要求,不能随意设置研究方向。其二,正确处理各二级学科之间以及与本学科相关学科(如:中共党史党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之间的关系。既要把握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又要把握它们彼此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特色在培养方案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本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其四,正确处理整体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的关系。各学科点的整体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定,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导师应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一个学科点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人们首先是通过培养方案来认识其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能出现学科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培养方案却反映不出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学生所学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所写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围的不正常现象。

其次是各博士点、硕士点核心课程的确定和建设。核心课程是对一个学科专业内容的基本规范,是当前学科建设亟待做好的事情。首先,要做好一级学科层面的核心课程,即这些核心课程是各个二级学科专业都应该开设的。可以把以下的课程作为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应确定统一开设的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社会思潮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等。其次,要做好二级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二级学科博士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等核心课程;硕士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就是现在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其他的各二级学科点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核心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是反映这一学科专业水平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怎样的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核心课程的建设,是整个学科点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些可以由教育部或学位办来组织编写,有些可以由相同类型的学校联合起来编写,没有必要每一个学科点都自己来编写核心课程的教材,因为由一个学科点来编写既没有必要,也不具有这样的可能性。但对于课程的教学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使每一个导师都有自己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建设目标,踏踏实实地把精力投入到学科建设上来。只有抓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学科建设才有扎实的基础来支撑。

3.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科建设归根到底是要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的,必须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整体状况较好,队伍规模大,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后续力量强,特别是有一批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但是,应该看到当前高校中的教师队伍现状还不能适应学科建设的要求,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学科队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比例偏低;教师队伍中专业背景复杂,相当数量的导师缺乏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经验;不少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未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也偏少。也有的单位“借船出海”(即不是本学科专业的教师担任着本学科的导师,只是挂了一个导师的名,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学科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等。这就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抓紧抓好学术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已经布点的各高校来看,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都还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但是,教师队伍又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必须要抓好的基础性建设。加强队伍建设,要制订具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按中央要求培养三种层次的人才,即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中青年理论骨干和后备人才。同时,要针对本学科队伍的现实状况,继续发挥各学科点带头人的作用,进一步实现导师的专业化、学科化,认真解决“借船出海”的问题,通过严格考核科研成果,促进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采取多种途径、手段和方式,在普遍提高导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努力创造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条件。目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在学校内部加强以导师为主体的队伍建设。导师是学科点建设的主体,有一支高质量的导师队伍,才能有高水平的学科点。新的学科点设立以后,在增列导师的时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进入导师队伍,必须要设门槛,坚持标准,防止一哄而上。每一个导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都有自己努力的目标。我认为,现在学科点的建设,经费不是第一位的问题,学科点设立以后,各个学校都有比较大的支持力度。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行扎扎实实地建设,做不到这一点,有钱也搞不好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说起来好像比较虚,做起来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二是加强各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在许多学校布了点,加强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资源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既是加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队伍整体力量,推进学科点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应该建立相互联系和合作的机制,或者建立一个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机构或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科建设的规划和资源整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支持,为学科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更好地贯彻[2004]中央16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在各级主管部门、各学校、广大教师对此已经形成了共识,并正在采取切实的措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

三、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功能定位

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本身,而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举措。这一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部委在有关的文件中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同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这说明,在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时候,就非常明确地把学科建设功能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的建设;二是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建设来看,其主要功能是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这是它与其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的重要区别。也就是说,其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重点是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一具体学科的研究,而这一学科的重点是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不注重这一区别,就不能很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的功能。因而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整体性研究上,注重发挥其整体性研究具有的功能。要注重从整体上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整体上研究当代经济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使整体性研究体现在学科研究的各个方面。这样,就能够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研究各有分工和特点,各自发挥学科自身的研究功能。

从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来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也是学科建设一项重要的功能。具体说,这一功能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理论研究成果。首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支撑,需要有学科建设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需要有学科建设的支撑。“05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原有课程设置相比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特征日益突出。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高质量地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要求编写出能够反映新课程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更需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要求、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师资队伍。显然,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发展,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的建设,都迫切需要得到学科建设的支持。再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要有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成果。因为从根本上说,说服力、感染力来自于理论的力量,而理论的力量在于它的科学性。要提高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基础在于加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更多的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师资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学科基础相对薄弱,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相应的二级学科的设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建立了高度的联系,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建设,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发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培养基地的作用。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05方案”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就是把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课程设置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改革能够建立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之上。从这一意义上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任务之一。

三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学科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显示的一个清晰的趋势,就是课程内容更加注重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的这一变化趋势,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要求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整体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也应该是整体性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综合性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分析当然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认识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多科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应该是用多科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注重的整体性、综合性、多科性渗透的发展特征,正是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应该按照怎样的思路来推进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这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特别是在这一学科建设的初期,有一个明确的建设思路显得更为重要。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既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也包括各二级学科的建设思路,因此,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各个学科专业来共同探讨,这里仅就其中的部分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

注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后,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内涵的认识,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的基本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以下三个关系。

1.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的关系

关于这一关系,我的基本观点是:整体性研究并不排斥分科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建立在分科性研究基础上的。在强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时候,理论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只是注重分科性研究,而没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

一是过去没有特别强调整体性研究,并不等于没有进行整体性研究。按照理论界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构成。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中,这三部分内容是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法学三个不同的学科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科划分中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存在。这种状况在客观上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按照学科划分,分别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研究,没有从学科划分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可以说,这是过去没有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学科划分上的原因。

但是,在学科划分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不等于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没有进行整体性研究。所谓整体性研究,其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如果这样来把握整体性研究的话,那么,以往的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例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而形成的科学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结论,就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因为这里涉及的不仅仅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部分,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这当然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说,有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不能完全从学科划分来看,不能因为在学科划分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得出没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结论。

二是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不是两种互不相关的研究。严格地说,很难把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分为两种不同的研究。尽管分科性研究的内容明确地定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方面,而整体性研究的内容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但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不同的只是研究的角度和涉及的具体内容。事实上,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应该看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融合在一起,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当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只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按学科划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内容,深入把握其理论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的学科中确立其学科地位,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因此,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本身,区别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既要有整体性研究,也要有分科性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分科性研究是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就谈不上把这些理论综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研究。同样,没有整体性研究,分科性研究只能停留在某一个局部,就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出现。分科性研究体现在整体性研究之中,整体性研究寓于分科性研究之中,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从根本上说,整体性研究与分科性研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整体性研究与各二级学科研究的关系

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及六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不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各构成部分来建立二级学科,而是从整体性研究角度来设置二级学科,六个二级学科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这就在学科设置上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六个二级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强化。

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性研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有一定的载体,六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载体。这六个二级学科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涵盖了整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的主要内容上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是各学科基本理论的综合,是一个整体。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仅仅只是从某一个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不能体现它的整体。如果说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强调对某一个学科的研究深度,那么,在注重整体性研究的条件下,不仅要求有对某一个学科的研究深度,而且还要求有对多学科研究的广度,要把研究的重心转向综合和整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和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二级学科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而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重视不够,以至现在这一学科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队伍建设都明显地落后于其他的二级学科。加强对发展史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本身的需要。这是因为: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发展,对发展史的研究,揭示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的历史,因而发展史涉及的内容是整体性的。其二,发展史研究是整体性研究的构成内容之一,可以说,没有对发展史的研究,对整体性的研究也是不完善的,整体性研究本身就应该包含它的理论发展过程和历史。因此,加强整体性研究,必须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理论成果这一角度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整体,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体现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之中的。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发展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的各个方面,因而是整体的发展。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研究,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研究,是当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一个基本着力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从世界范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一角度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因而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都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注重整体性研究,是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特点。我们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应该了解和把握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状况,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从这一意义上说,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二级学科的建设,深入研究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体现之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这一角度,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以后,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导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揭示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客观必然性的科学结论,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整体性研究。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革命的前途问题、革命的领导力量问题、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等,都是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全局性和整体性的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军事、民族等综合性的问题,必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方法来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特征,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而得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点和规律的角度体现了整体性研究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统一,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把握。从理论研究与理论教育的关系来看,理论研究的整体性是理论教育整体性的基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不仅体现在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反映在运用整体性研究的成果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在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上的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二级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教育实践意义。

总之,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该重点落实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各二级学科的研究和建设,离开了各二级学科的建设,整体性研究就会成为失去学科依托的空中楼阁。

3.整体性研究与问题研究的关系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关系来看,现在提出加强整体性研究是和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实践中问题的认识直接相联系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社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整体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因而对问题也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正因为实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作整体性研究。因此,加强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是对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客观要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发展内涵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只有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才是社会的全面进步。认识的深化,导致了发展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同时也对研究发展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社会发展中综合性、整体性的问题。为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

所以,整体性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发展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就必须与对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结合起来。要有效地实现这一结合,形成二者的相互促进,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以对问题的研究来推动理论的整体性研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中出现的和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是理论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创新源泉。解决了实践中的综合性、整体性问题,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必须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对问题的研究为切入点,推动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实现理论的创新。对问题的研究越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对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就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以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来拓展对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类社会美好理想的科学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这将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阔的视野来拓展对问题的研究,从而更好地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别结论,也不能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方面,必须通过加强整体性研究来把握其理论本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越深入,对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就越有深度,越有宽广的视野。

注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理论研究本身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适应这些要求,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各二级学科点建立以后,学科建设成为各学科点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应该把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怎样建设学科点的队伍梯队?这些都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学科建设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把握,宏观层面的学科建设要由理论界共同努力来解决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等;微观层面的学科建设主要靠各学科点的努力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主要是学科建设的内容和队伍建设等问题。下面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的建设,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对学科建设思路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学科建设在宏观层面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基本思路最重要的是解决建立学科的科学体系问题。就目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来看,大致上是按照以下两条思路来展开的。

其一,以分科性研究为基本思路,即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结构作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的依据,同时,更多地注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多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按照这一思路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其优势是,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分科性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把加强整体性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其难度相对比较小,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拿出成果。列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这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学科建设思路的最大局限是仍然没有跳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板块化结构模式的框框,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基本要求还有着较明显的距离。

其二,以整体性研究为基本思路,即不再按照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框架来构建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这是一个符合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求的思路,也是在理论界能够得到认可的一个思路,因为这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学科本身的性质和要求。但是,由于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一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或者说很少涉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难以在短时间内拿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案和成果。尽管在近两年中,许多学者都注重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设想。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理论界能够达成共识的基本方案。从现实情况看,以这一思路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从设想转变为具体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案,还有待于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待于花大工夫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以整体性研究思路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学科建设思路所涉及的是宏观层次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通过整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但是,无论是分科性研究思路,还是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