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科健康教育·手外科分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06:09:52

点击下载

作者:娄湘红,刘彦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外科健康教育·手外科分册

现代外科健康教育·手外科分册试读:

前言

手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手,则会影响患者的形象;手部功能的丧失,也将让其失去维持生计的基本条件,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车祸伤、碾压伤、绞伤、切割伤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肢(指)体离断、手部皮肤缺损、手部骨折、肌腱损伤、神经损伤,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在具备先进的医疗条件、高超的手术技术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心理康复,同样必不可少。因此提高护理队伍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将是手外科护理的发展重点。

手外科护理工作者结合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在科学、严谨、求实的理念指导下,编写了这本《现代外科护理健康教育丛书——手外科分册》,全书主要包括认识手外科、常见手外伤围手术期康复指导、手外科常见疾病的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以及手外科常见护理操作技术。本书主要以疾病介绍和健康指导为主,内容丰富、详尽,通俗易懂,采取问答的形式,解答了手外科患者在护理方面存在的困惑,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同时本书也可为手外科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本书中我们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入其中,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贴心、细致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护理工作者的关爱。

本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适合广大患者及有需求的护理人士阅读及参考使用。若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专家同仁批评指正。编者一、认识手外科(一) 手外科简介

1.手外科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严重的手外伤患者大量增加。发达国家生产手段机械化比我们要早几十年,在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当大批手外伤出现时,手外科便应运而生,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手外科医生。他们适时地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于194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手外科学》。此书对手外科的理论及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大量手外伤患者涌现,手外科发展才开始萌芽。王澍寰院士于1959年创建了我国的手外科专业,于197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并于1984年创建手外科学组,1994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因而王澍寰院士被誉为“中国手外科之父”。至今,手外科已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也已有40余年历史。

2.手外科包括哪些范围?

手外科是从骨科分出来的独立的专业。手外科主要包括三大部分:①创伤,即自颈部以远的神经和血管损伤、肘关节以远的肌肉、肌腱损伤以及桡骨以远的骨与关节损伤,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在手外科成绩卓著;②手部的各种疾病,如手部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手部血管性和神经性疾病以及手部各种肿瘤等;③手部各种先天性畸形,从目前情况看,手部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

3.手外科的关键性设备有哪些?

手外科的手术特别精细。因此,手外科所使用的器械也就特别精细。即使是最普通的常用器械也都是手术器械中的小号。用于直径在1mm以下的小血管、细小淋巴管的吻合或神经束膜缝合时,显微外科手术的关键设备分别是手术显微镜和手术放大镜。现代的微创手术所用的腕关节镜也成为手外科的必备设备之一。

4.手外科解决大家的什么问题?

手是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器官。手部的正常功能与肩、肘、腕、指关节的活动以及上肢神经功能与肌力等密切相关。因此,手外科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包括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方法,尽力修复包括整个上肢的感觉、运动、肌力、关节活动度,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

手又是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器官。手外科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在首先修复手部功能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修复手的外形。

5.手外科为什么分为急诊和平诊?

由于工农业机械化,加之我国目前是以手操作的半自动化为主,因此手外伤发生率较高;无论是工作中或日常生活中不慎所致的手部外伤,其发生后均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并需及时予以处理而不受就诊时间的限制,故这一类手外伤为手外科的急诊。当然,手外科的急诊中还包括手部被动物咬伤、手部的严重感染等需及时处理者。

手外科平诊则是不受时间限制,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就医时间、地点的一类手部疾病。手外科的平诊包括手部创伤后需要晚期功能修复重建者、手部各种慢性神经损伤、手部慢性感染、手腕关节疾病、手部各种肿瘤和手部各种先天性畸形等。

6.急诊患者如何在进医院前进行必要的处理?

(1) 手外伤的患者,无论在何处,均应尽快、安全地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处理。

(2) 如手或肢体被机器卷入,应立即停机,拆开机器,取出肢体。切不可将机器倒转或强行将肢体从机器中拉出,以防肢体再次受到损伤。如有伤口,则可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布类包裹,疑有骨折者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加以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防止造成肢体进一步损伤,并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3) 如为断肢(指)的近侧端可用清洁敷料加压包扎。运送前,应用夹板固定患肢,以免在转运途中加重损伤。完全离断的肢(指)体,其断面应用清洁敷料包扎,以减少污染。若离医院较近,可将离断的肢(指)体与患者一起直接送往医院。若离医院较远,转运的时间较长或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应将肢(指)体适当保持在低温环境中,转运时应用清洁纱布裹好,再用塑料布包裹,周围放置冰块。切忌将断肢(指)浸泡在任何溶液中。

7.急诊和平诊患者的入院流程有什么不一样?

(1) 急诊患者入院时,首先要先经过急诊室,由急诊医生全面评估、检查、处理后,再通知手术室和接诊的病房,需根据病情直接进入病房或直接送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后再回病房。病房接电话通知后,首先会根据疾病种类及病情为患者准备床单位、心电监护和氧气。通知值班医生,护士立即到位迎接患者并将患者安置于合适体位;值班医生看过患者后,评估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安慰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时介绍病房环境和管床医生、护士,书写护理病历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2) 平诊患者入院时,护士为其准备好床单位,热情接待并安排好患者入住;进行入院介绍(如病房环境、规章制度、管床医生、护士等),如需手术的患者,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饮食、活动量以及指导患者禁烟等;填写有关表格;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询问患者需要,整理床单位,请医生前来为患者检查。(二) 手外科常规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8.如何进行运动功能检查?

上肢的关节由近端及远端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每一处的关节都有其独特的活动方向及活动范围。通常由神经刺激而引起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则通过跨过关节的肌腱的牵拉来完成此关节的活动。当外伤引起骨折,或神经、肌腱的断裂;或是慢性的劳损引起腱鞘的卡压,都会使关节的活动受到影响,使某一个方向的活动不能完成或是活动的范围较正常缩小,以下是几种手外科常见的运动受限的病例。

(1) 2岁男性患儿,右食指瘢痕挛缩,手指远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图1-1)。

(2) 7岁女性患儿,右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受限(图1-2)。图1-1右食指远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图1-2右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受限

(3) 27岁男性患者,外伤后肌腱粘连,右手食指、中指伸直受限(图1-3)。图1-3右手食指、中指伸直受限

(4) 33岁女性患者,右小指锤状指,远指间关节不能伸直。

(5) 62岁女性患者,左腕关节炎,腕关节活动受限(图1-4)。图1-4左腕关节活动受限

(6) 63岁男性患者,右桡神经损伤,伸腕、伸指受限(图1-5)。图1-5右手伸腕、伸指受限

9.通常说的肌力分级是怎么回事?

一般肌力分为6级。

(1) 0级:无肌力的收缩。肌肉完全麻痹,扪不到肌肉的收缩且肌腱的张力增加。

(2) 1级:无关节的运动,但可以扪及肌收缩。可扪及肌肉的收缩或肌腱的张力增加,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

(3) 2级:消除重力姿势做小幅度运动。肌肉收缩时,关节有主动运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

(4) 3级:抗重力的运动至标准的姿势或维持此姿势。在抗地心引力条件下,肢体主动运动可达正常范围,但不能对抗外加阻力。

(5) 4级:仅能抗小阻力的运动至标准的姿势或维持此姿势。肢体主动运动不仅可以对抗地心引力,还可对抗轻阻力。

(6) 5级:抗重力及正常阻力的运动至标准的姿势或维持此姿势。肢体主动运动可对抗强阻力,并达到正常肌力。

10如何进行感觉功能检查?

常用的感觉功能检查包括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通常神经均有独特的感觉分布区,如正中神经对应于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感觉,而尺神经对应于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及手背面尺侧半的感觉。感觉的异常包括感觉的过敏、减退、消失。当某一区域出现麻木不适等感觉异常的表现,往往提示相应的神经连续性中断,或是局部形成慢性卡压,或是瘤性病变的形成,以下是两种手外科常见的感觉异常的病例。

(1) 49岁男性患者,双侧肘部尺神经炎,双手环、小指麻木(图1-6)。图1-6双手环、小指麻木

(2) 57岁女性患者,右腕管综合征,右拇指、食指、中指、环指桡侧麻木(图1-7)。图1-7右拇指、食指、中指、环指桡侧麻木

11.手外科有哪些特殊的体格检查方法?

手外科特殊的检查方法包括:斜角肌挤压试验、肋锁挤压试验、肩外展试验、上臂缺血试验、锁骨上叩击试验、腕掌屈试验、腕背屈试验、中指试验、屈肘试验、Froment试验、小指内收试验、Flower试验、神经干叩击试验、Allen试验、霍纳征试验、腕伸肌紧张试验、Finkelstein试验、舟骨移动试验、挤压试验、钢琴键试验、研磨试验等。这些特殊的检查通常用于诊断某一特定疾病,如斜角肌挤压试验、肋锁挤压试验、肩外展试验、上臂缺血试验用于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这些检查在患者就诊时将由手外科医生来完成。

12.手外科常规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在手外科诊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肌电图、X线、CT、MRI检查。肌电图检查通过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及肌肉收缩电位的记录,对于神经、肌肉的病变的诊断能起到较好的协助。X线检查主要用于骨折的诊断及术后骨折内固定的评价。CT衍生的三维重建技术能明确复杂、粉碎性骨折的细节情况,其衍生的血管成像技术能无创地获得血管瘤的分布情况,都能使手术的进行更加顺利。MRI主要用于软组织及神经的显像,其中全臂丛神经成像清晰、直观,有利于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手术前常规需要抽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另外需要进行胸片、心电图的检查。如果患者年龄超过60岁,通常需要行心脏B超检查以及呼吸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对于手术的耐受情况。如果手术中有输血的可能性,血型和输血前检查也是必需的。(三) 手外科常见用药

13.手外科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抗真菌类药物等。

14.抗生素有哪些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1) 抗生素的副作用:①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痛、抽搐、惊厥、幻觉、精神错乱、眩晕、视觉障碍、感觉异常、耳毒性、灰婴综合征、周围神经系统疾病。②血液系统损害: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③肝功能损害:包括碱性磷酸酶增高,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增高,黄疸等。④肾功能损害:包括出现肾小管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功能障碍。⑤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伪膜性肠炎等。⑥呼吸系统:包括伴随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症状的间质性肺炎。

(2) 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有:①偶有发生休克症状,若发生感觉不适,口内感觉异常、喘鸣、眩晕、排便感、耳鸣、出汗等症状,应停止给药;②皮疹、荨麻疹、红斑、皮肤瘙痒、发热、淋巴结肿大、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等。

15.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为什么使用抗痉挛的药物?

因为血管痉挛、血管危象是手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机体对各种内外因素刺激的反应,它可使血管处于强烈收缩的状态,机体血管有着丰富的平滑肌,外来的刺激在血管完全离体,失去神经控制的情况下,仍可使它处于痉挛的状态,反复的、持续的血管痉挛可使血管发生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如血栓形成、血管内膜脱落,导致机体组织缺氧甚至坏死。而抗痉挛药物可以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刺激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增强组织细胞对氧及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细胞缺氧状态,起到解除血管痉挛、有助于造血功能提高的作用。

16.常用的抗痉挛药物有哪些?

常用于抗痉挛的药物有罂粟碱、山莨菪碱、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17.使用罂粟碱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对诊断的干扰:服药时嗜酸性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可增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2) 由于对脑及冠状血管的作用不及对周围血管,可使中枢神经缺血区的血流进一步减少,出现“窃流现象”,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患者用药须谨慎。

(3) 心肌抑制时忌大量,以免引起进一步抑制。

(4) 青光眼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压。

(5) 静脉注射大量能抑制房室和室内传导,并产生严重心律失常。

(6) 需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尤其是患者有胃肠道症状或黄疸时,出现肝功能不全应停药。

18.手外科术后为什么使用抗凝血药物?常用抗凝血药物有哪些?

手外伤或手术后,机体的全身血液凝固性增高,加上肾上腺素递质的释放,血小板黏度的升高,致使血液凝固物质增加及局部血液凝固性升高。手外科手术中所缝接的血管有着明显的肌层,一般在1~3mm,它对各种物理及化学刺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发生痉挛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使用抗凝血药物消除或抑制血管的吻合口凝血倾向,有效地预防了血管危象的发生。手外科常用的抗凝血药物有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列腺素、丹参等。

19.肝素钠注射液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用药期间应定时监测凝血时间;妊娠后期和产后用药,有增加母体出血危险,需慎用;对肝素过敏、有自发出血倾向者、血液凝固迟缓者(如血友病、紫癜、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创伤、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主要不良反应为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起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常发生在用药初5~9天,故开始治疗1个月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也可见一次性脱发和腹泻;可引起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肝功能不良者长期使用可引起抗凝血酶Ⅲ低而导致血栓形成。

20.右旋糖酐的作用是什么?

右旋糖酐为一种血容量扩充剂。静脉注射后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水分而增加血容量,升高和维持血压,使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此外,还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21.使用右旋糖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首次使用时,开始几毫升应缓慢静脉滴注,并在注射开始后严密观察5~10min,出现任何不正常征象(寒战、皮疹)都应马上停药。

(2) 对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患者,因其可从肾脏快速排泄,增加尿黏度,可能导致少尿或肾功能衰竭,因此,禁用于少尿患者,一旦使用中出现少尿或无尿应停用。

(3) 避免用量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或补液不足者。

(4) 重度休克时,如大量输注右旋糖酐,应同时给予一定数量的全血,以维持血液携氧功能,如未同时输血,由于血液在短时间内过度稀释,则携氧功能降低,组织供氧不足,而影响血液凝固,出现低蛋白血症。

(5) 某些手术创面渗血较多的患者,不应过多使用,以免增加渗血。

(6) 伴有急性脉管炎者,不宜使用,以免炎症扩散。

(7) 对于脱水患者,应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8) 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00mL,否则易引起出血倾向和低蛋白血症。

(9) 不应与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K、双嘧达莫在同一溶12液中混合给药。

(10) 右旋糖酐能吸附于细胞表面,与红细胞形成假凝集,干扰血型鉴定,输血患者的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应在使用右旋糖酐前进行,以确保输血安全。

22.常用的止痛药物有哪些?

(1) 抗胆碱能药:普鲁本辛。

(2) 中枢性止痛药:阿片类(地佐辛注射液)、非阿片类(曲马多)。

(3) 麻醉止痛药:可待因、吗啡、杜冷丁等。

(4) 非麻醉止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异丁苯基丙酸等。

(5)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消炎痛等。

(6) 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7) 抗焦虑类止痛药:安定等。(袁敏 周攀)二、常见手外伤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 常见手外伤的基础知识

1.手部开放性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手部的开放性损伤,大部分是由于刀具、电锯、电刨、铡草机、轧花机、压铸机、水压机、油压机、冲床以及各类工业辗轴或汽车车轮等碾压所致。与设备条件不完善、违反操作规程、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互相配合不好等因素有关。

2.手部开放性损伤有哪些类型?

手部开放性损伤根据其受伤的原因可分为五类:①皮肤切割伤、刺伤、挤压伤;②皮肤撕脱伤;③压砸性损伤;④碾压撕裂性损伤;⑤高速贯穿性损伤、炸伤。

3.如何对手外伤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处理原则是什么?

对手外伤患者进行急救处理主要包括简单、有效地处理手部伤口,正确、迅速、及时地转运患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主要处理原则:抢救生命,抗休克治疗。

1) 现场急救处理

(1) 迅速地判断有无威胁患者生命的体征与合并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重点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充分暴露患者受伤的肢体,脱去或剪开受伤肢体的衣袖;观察受伤肢体有无活动性出血及有无畸形、缺损等,观察受伤肢体的手指感觉及主动运动功能、上肢各关节的运动情况,了解有无骨折或关节脱位。

(2) 创面处理,制止出血和防止再污染。一般应争取在伤后6~8h内进行清创。

(3) 临时固定,就地取材。对怀疑骨折的患者在急救现场应选用树枝、木棍、竹棒等进行临时、简便的固定,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借助患者的躯干或健侧肢体进行临时固定;骨折固定时,不要盲目复位,避免骨折移位,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防止加重损伤程度。为患者固定时应动作轻巧,快速稳妥,松紧适度;肢体骨折固定时,将指(趾)端露出,便于密切观察患者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4) 迅速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可就地取材,也可借助一定的工具,不要因为寻找搬运工具而贻误转运时机。转运现场搬运多为徒手搬运,搬运时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肢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注意患者安全,保持各种管道有效固定、通畅。

2) 处理原则早期正确急救,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和合并伤,其次处理局部的并发症与合并伤。

4.创伤导致窒息的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创伤导致窒息的患者表现为面唇发绀,面部、颈部、胸部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紫色斑点和淤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鼻翼扇动,吸气时可出现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骨间隙深陷),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暂时性或永久性视力障碍、烦躁不安、头痛、谵妄、瞳孔散大,最终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5.创伤性休克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的应急处理及观察要点有哪些?

1)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因各种创伤而导致低血容量,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 休克早期机体脑组织轻度缺氧,患者意识清楚,但是精神紧张,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口渴、手足湿冷;呼吸深而快;脉搏尚有力,脉率加快;血压正常或稍低,尿量轻度减少。

(2) 休克中期随着病情的发展,机体脑组织缺氧加重,患者表情淡漠、感觉迟钝,口渴,皮肤发绀,呼吸浅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3) 休克晚期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患者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出现花斑;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体温不升;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弱不清;血压下降明显;无尿。

2)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急处理

(1) 评估伤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2)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将患者去枕,头部偏向一侧,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异物,保持有效呼吸。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6~8L/min。

(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行补液、止血治疗,迅速补充机体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4) 改善并维持机体心泵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出血情况、尿量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5) 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 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患者,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7)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注意患者安全,避免过多搬动患者。

3)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观察要点

(1) 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及面部表情、刺激反应等。

(2)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其中注意评估呼吸节律、频率以及呼吸音,气道有无堵塞。

(3) 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4)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5) 机体主要出血情况、出血部位。

(6) 心理状态。

6.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的肌肉丰富部位受到长时间的挤压后,出现以肢体肿胀、坏死,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以及急性肾损伤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损伤的局部组织广泛挫伤、肢体肿胀、皮肤张力增加,有水疱形成;出血、皮肤淤斑、局部疼痛和感觉障碍;全身表现有休克、酸中毒、高钾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7.挤压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 解除压力早期解除重物的压力,降低其发生率。

2) 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和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机体组织灌注,从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减轻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

3) 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严密观察尿量情况,每小时监测尿量及性状,碱化尿液及强化利尿,促进有害物质排泄,使肌红蛋白、尿素氮等毒性物质尽快从肾脏排泄,防止其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4) 患肢的护理

(1) 患肢制动减少患肢的活动,以免损伤加重,同时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减轻疼痛。

(2) 患肢降温患肢暴露在空气中,使组织代谢减慢。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3) 患肢放低不得抬高,否则加重肢体缺血缺氧。有出血时应紧急止血,避免加压包扎。

(4) 严密观察肢体肿胀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测量患肢周径,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患肢受压时间过长,肌肉坏死,应及时截肢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以利于控制感染。

(5) 对截肢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床边备止血带、止血钳,防止大出血的发生。

5)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饮用碱性饮料或静脉滴注碱性液体;纠正贫血及全身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及修复能力。

6) 安全护理积极处理合并伤,确保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均处于备用状态。

8.现场无专业固定物时,如何对患肢进行固定?

现场无专业固定物时,可以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竹竿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进行临时、简便的固定;如现场无任何物品,可将衣服、裤子叠成条形作为临时固定物,或将患肢固定于健肢上。

9.止血的方法有哪些?应用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止血的方法

(1) 加压包扎止血法一般用于小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首先在患肢出血部位的上方覆盖无菌敷料,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2) 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患肢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端,以阻断血液来源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 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大动脉的止血。在患肢出血的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将止血带扎于患肢出血部位的近心端,避免其接触皮肤,止血带的松紧度以压住患肢动脉血流为原则,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准确及时地记录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如扎于上肢,应每隔20~30min放松一次,如扎于下肢应每隔40~60min放松一次,

(4) 屈肢加垫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当患肢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在其肘窝或腘窝内放置纱布、棉花、毛巾等物品用作衬垫,并用绷带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体位。

(5) 填塞止血法一般用于机体腹股沟、腋窝、鼻腔、宫腔出血以及盲管伤、组织缺损等。将无菌纱布填塞于伤口,填满填紧后再选用加压包扎法。

2) 应用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

(1) 使用止血带时,扎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无误,一般应扎在伤口的近心端,靠近伤口的部位,使用止血带扎上臂时,不可扎在上臂下三分之一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2) 使用止血带时压力要适当。

(3) 使用止血带时,止血带下面要加衬垫,严禁用绳索或铁丝直接加压。

(4) 使用止血带时,应有明确标记,及时、准确地记录使用止血带时间。

(5) 使用止血带时,应加强巡视,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可超过3h,每0.5~1h应松解止血带一次。

(6) 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肢伤口敷料出血情况,松解止血带前要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止血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10.伤口使用敷料的目的有哪些?

伤口敷料的使用目的是创造一个与皮肤相近的自然环境,让伤口快速自然地愈合,营造伤口愈合的良好环境。①吸收过多的渗液,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②控制和预防伤口出血。③加速伤口渗液中的酶分解坏死组织,及装填死腔,以避免渗液或碎屑堆积而引起感染,或形成溃疡。④清除坏死的组织及渗液。⑤持续引流,控制和预防感染。⑥减轻伤口的疼痛。⑦提高患肢的舒适性,制动,控制和预防伤口的异味。⑧维持伤口敷料种类的演变,将外用的药物传导到伤口内。⑨为伤口提供保护的环境,避免细菌侵入,提供有效的pH值,从而促进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与释放。⑩为伤口提供类似人体正常体温(37℃)的恒定环境,达到清创的目的。

11.目前常用的伤口敷料的种类有哪些?

(1) 传统敷料无菌纱布、塑料膜性不粘纱布、合成纤维纱布、湿润性不粘纱布(凡士林纱布)。

(2) 新型的封闭和半封闭敷料薄膜类敷料、亲水纤维敷料、海绵类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类敷料、藻酸钙钠盐敷料。

(3) 生物活性敷料胶原敷料、生长因子类创伤修复敷料、FGF生物蛋白海绵、多糖敷料、壳聚糖敷料。

(4) 其他敷料美盐敷料、银离子敷料。

12.严重创伤伤员在转运过程中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患肢摆放正确,昏迷、烦躁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休克、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

(3)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瞳孔、出血情况、末梢循环、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安全护理确保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均处于备用状态。进行必要的抢救护理,使患者在转运途中得到连续性的治疗。

(5) 止血带的护理对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监测扎止血带的效果,每1h松开一次,并及时记录。

(6) 患肢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肢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末梢血运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包扎合适,松紧度是否适宜。

(7) 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管道的妥善固定及通畅,防止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 准确、及时地做好护理记录。(二) 手外科常见麻醉方式介绍

13.手外科麻醉的方法有哪些?

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麻醉、局部麻醉。

14.麻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1) 全麻的并发症呼吸梗阻、通气量不足、反流与误吸、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高热。

(2)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呼吸抑制、头痛、血压下降、尿潴留。

(3) 臂丛神经麻醉并发症中毒反应、霍纳综合征。

(4) 局部麻醉并发症术后偶可出现胃肠道反应。

15.如何选择麻醉方式?

以手术的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根据麻醉师的习惯、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手术方式、医院的条件综合而决定。麻醉的根本目的是使患者在无痛条件下顺利地完成手术,各种麻醉均有优缺点。

(1) 全麻选用全麻可使患者保持术野部位不活动。小儿不易配合手术,一般首选全麻。

(2) 椎管内麻醉选用椎管内麻醉可使患者在手术时无痛,但牵拉神经根时即有部分疼痛的表现。

(3) 臂丛神经麻醉选用臂丛神经麻醉可使臂丛神经干周围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从而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

(4) 局麻选用局麻主要是麻醉于黏膜的浅表神经末梢,从而阻滞该区域神经末梢传导。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若牵拉神经根时患者即感觉疼痛。

16.麻醉恢复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和尿量,及时了解循环功能和补充血容量。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三) 常见手外伤术前健康指导

17.手外伤患者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手外伤患者因意外伤残,患肢剧烈疼痛,易导致患者产生情绪危机,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变化。因此,患者的心理需求大多为改善及美化患肢的外观,重建及恢复手部功能,缓解疼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8.手外伤患者要做哪些检查?

(1) 一般检查包括手部皮肤的外观检查、手的姿势及体位的改变、是否有体积的变化及有无畸形等。

(2) 感觉功能检查包括手部的触觉、痛觉、两点分辨觉、神经修复后的功能评定。

(3) 运动功能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肌肉的检查、肌腱的检查、握力和捏力的检查、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测量。

(4) 手部特殊的检查斜角肌挤压试验、上臂缺血试验、屈肘试验、腕背屈试验、神经干叩击试验等。

19.手外伤患者要做哪些术前准备?

(1) 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2) 药物准备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3) 饮食准备术前禁食8h、禁水6h。

(4) 术前体位训练必要时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

(5) 皮肤准备剃除手术部位汗毛。

(6) 其他准备如交叉配血。(四) 常见手外伤术后健康指导

20.手外伤患者护理要点有哪些?

1) 一般护理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换气。室温在20~30℃,湿度50%~60%。

2) 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3) 患肢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异味;石膏或外固定支架是否包扎过紧,松紧适宜;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手指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张力等情况,如发现皮肤苍白或紫绀、皮温降低、肿胀或指腹瘪陷等,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 体位护理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为患者安置不同的体位,患者卧位时患肢抬高30°,略高于心脏水平,患者坐位或站位时,指导患者患肢用绷带悬吊于胸前,每天做患肢的上举运动,循序渐进,每天3次,每次15~30min,或100~200次/天,以不感觉疲惫为宜。

5) 疼痛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性质及其诱发因素,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保护患肢,减少患者疼痛;稳定患者情绪,有效沟通,指导患者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6) 留置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勿折叠、扭曲。密切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准确及时记录。

7) 饮食护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8) 药物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营养神经、扩血管等药物,严密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9)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向其讲解成功病例,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10)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锻炼方法,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自觉完成锻炼计划。

(1) 清创缝合术后术后疼痛、肿胀减轻后,练习握拳、屈伸手指、腕部屈伸和旋转活动。伤口拆线后,练习用力握拳和手的伸屈、内收、外展等活动。石膏固定期应积极进行未制动关节的功能锻炼,去除固定后,早期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

(2) 皮肤缺损带蒂皮瓣移植术后皮瓣断蒂前,活动健指为主,术后2天用健肢帮助患肢健指做被动运动,1周后做健指最大限度的主动屈伸活动。活动时避免皮瓣牵拉;水肿消退后,进行患指屈伸活动;皮瓣断蒂后,健指可做最大幅度的屈伸运动,患指做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皮瓣拆线后,可加大活动幅度,可做握拳、伸指、用手握橡皮圈等活动。

(3) 手部肌腱损伤肌腱粘连松解术后24h,患指进行主动伸指、屈掌指关节活动,3~5次/天,每次15min;肌腱修复术后,在石膏固定的3~4周内,可活动未固定的关节,3~4周后拆除外固定,患指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直至患指伸屈活动正常。

(4) 手部骨折和关节脱位外固定期间,健指积极屈伸活动,患指可在健手的协助下被动屈伸活动,疼痛消失后转为主动活动,同时进行患肢腕部的屈曲和背伸练习;外固定去除后,手部各关节可行缓慢的主动屈伸活动,特别是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每次屈伸都要达到最大范围。

(5) 作业训练包括缝纫、编织、装配器件、打字、操作电脑,以及雕刻、泥塑、制陶、工艺编织等。

(6) 家务劳动清洗、烹饪、熨烫衣物、清扫、使用家用电器等。

21.手外伤患者的患肢观察重点是什么?

(1) 患肢伤口敷料包扎是否过紧。

(2) 患肢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3) 患肢肿胀情况。

(4) 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22.手外伤患者末梢血运应该怎样观察?

(1) 远端肢体皮肤颜色与指腹张力正常情况下皮肤颜色红润,轻度肿胀,弹性好,皮纹正常,皮肤张力正常。

(2) 肢体温度皮肤温度测定是术后血循环观察最为敏感的指标,患肢24h内温度波动在0.5~1℃,皮温的观测要与健侧肢体相比较。

(3) 毛细血管回流充盈试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反映组织成活状况的最实际的指标,毛细血管正常充盈时间1~2s。正常情况下供血的指(趾)甲床皮肤颜色红润,轻压甲床皮肤呈苍白色,去除压迫后,受压区域皮肤恢复红润,此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4) 针刺与切开放血小切口放血是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它是一项既简单又明确地反映末梢血运最可靠的指标,也是鉴别动、静脉循环障碍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术后48h内,尤其是24h内,每0.5~1h放血一次,必要时使小切口呈持续的出血状态,以后酌情逐渐延长间隔放血的时间。一般放血5天左右,最多不超过7天。

23.手外伤患者术后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手外伤患者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维持正氮平衡,保证良好的营养效果。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4.手外伤患者为什么禁烟?

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血管的痉挛,它对显微血管刺激较大,严重者可致手指坏死。因此手外伤的患者要严禁吸烟,远离吸烟人群及吸烟区。

25.如何正确评估疼痛?疼痛程度如何判断?

(1) 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及其诱发因素,正确评估疼痛。疼痛的评估方法有:视觉模拟评估法、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数字评估分量表、文字描述评估分量表。

(2) 疼痛根据程度分为:无痛,伤口无疼痛、不适;轻微痛,伤口有痛感,但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不同程度影响睡眠,需要处理;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需立即进行处理。

26.手外伤常用的疼痛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1) 疼痛护理措施

(1)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为患者创造舒适并有利于休息的环境。

(2) 在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保护患肢,减少患肢疼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3) 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分级,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4) 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心理及生活上的帮助、支持。

2) 手外伤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盲目、随意地自行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2) 针对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疼痛的强度正确选用止痛药物。

(3) 同一种止痛药物长期反复使用、使用时间过长,易产生耐药性。

(4) 不宜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止痛药物。

(5) 严禁服用止痛药物后饮酒。

(6) 严禁空腹服用止痛药。

(7) 严格遵照说明书或医嘱服药。

(8) 服用止痛药物的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五) 常见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

27.手部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1) 物理治疗

2) 康复体疗的运用

(1) 健肢辅助训练法及其他训练法。

(2) 呼吸运动康复法。

(3) 意念训练与心理康复。

(4) 感觉重建康复训练。

28.石膏拆除的时间是多长?

骨折患者当骨折明显移位时给予复位、石膏托固定4周,指间关节可自由活动;再植术后患者石膏固定的时间一般为4~6周,血管缝合术后、神经修复术后一般需要固定3~4周。

29.克氏针拔出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腕关节处的离断再植及手掌的离断再植术后,克氏针常规固定4~6周,指体离断再植术后克氏针常规固定4周,小儿克氏针固定时间为3周,不超过4周。

30.手外科上肢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上肢主要的功能是手的灵活应用。当上肢各关节的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时,则必须保证其具有最有效的、最基本的活动范围,即以各关节的功能位为中心而扩大的活动范围。故上肢康复的目标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阶段而采取相对应的康复、物理治疗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恢复患者的关节正常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1) 肩关节的功能位 包括肩外展50°,前屈20°,内旋25°。

(2) 肘关节的功能位 包括肘关节屈曲90°,其最有用的活动范围在60°~120°。

(3) 前臂的功能位 包括前臂旋前、旋后的中立位,其最有用的活动范围是旋前、旋后各45°。

(4) 腕关节的功能位 包括腕关节背伸20°。

31.预防关节僵硬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关节僵硬的方法有主动运动、消肿热疗、手法治疗、外展、关节间断的屈伸。

32.预防患肢肿胀的方法有哪些?

(1) 患肢抬高制动 将患肢置于心脏平面以上20°~30°,使其重力转化为动力性因素,减轻肿胀,减少出血、疼痛,防止损伤加重。

(2) 冰敷 可有效地降低患肢肿胀的程度,将多个冰袋交替使用,使用时尽量保持冰袋温度在0℃左右,防止冻伤,冰敷时间为每次15~30min,反复交替使用,至局部疼痛消失为止。

(3) 加压包扎 患肢加压包扎后,可使损伤的组织内部压力增加,促进小血管的闭合,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可减少伤口敷料渗血渗液,减轻肢体肿胀。

(4) 遵医嘱使用消肿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3.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有哪些?

(1) 早期康复 可做肌肉的自主收缩和舒张运动,以锻炼肢体末端的关节连续的被动活动。

(2) 中期康复 可恢复关节、肌肉、肢体的活动能力,逐渐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增加全身各部位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

(3) 后期康复 克服肌肉的挛缩和全身关节的活动。

34.肌力训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阻力原则(施加适当阻力)、超强负荷原则(不能改善肌力)、反复训练的原则(多次进行训练)、适度疲劳原则(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的原则)。

35.何谓增强肌力的训练?何谓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

(1) 增强肌力的训练就是通常所指的肌力训练。它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生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2) 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即专门针对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它是指肌肉持续的运动,并进行某一项指定的活动的能力,也可视为肌力所维持的时间及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

36.抗阻力训练有哪些?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

抗阻力训练是一种对抗阻力的运动,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使肌肉体积增大,肌力增强。传统的抗阻力训练有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

1) 抗阻力训练方法 包括徒手抗阻训练、器械抗阻训练、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

2) 抗阻力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促进脂肪的代谢及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如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密度减少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类人群,糖尿病、肥胖症人群等。

(2) 禁忌证 因脂肪代谢紊乱及过氧化物侵害所致的慢性疾病。

37.如何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如何进行器械抗阻训练?

1) 徒手抗阻训练

(1) 训练前 先评定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明确其功能受限的情况,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方法及运动量;其次使患者置于适合训练的舒适体位;以被动运动的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最后指导患者完成最大限度但无痛的训练,此过程中不能憋气。

(2) 训练中 首先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并确立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并为其提供较好的稳定,避免替代运动;其次应选用合适的阻力力量(最开始为次最大的阻力,以后慢慢地增大阻力),患者最好的反应即最大努力的无痛,当动力性收缩时,运动平稳,无颤动。阻力与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肌肉能力相配,慢慢地应用和解除阻力后,避免了发生无法控制的运动;最后当患者不能独立地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时,施加阻力的部位会产生疼痛、肌肉震颤,此时应停止运动。当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加阻力的部位或减少阻力的力量,提供简单、方便、同步的语言指示。如某一种运动的重复次数为8~10次,并在休息以后增加了次数。那么训练中就应该具有3~4min的休息恢复期。

2) 机械抗阻训练

(1) 训练的强度 以训练为目的,恢复患者受损的功能。它要视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决定,一般分为亚极量运动和极量运动。亚极量运动使用时间为增加耐力时或软组织愈合早期,极量运动使用时间为康复后期。

(2) 训练的负荷量 一般刚开始以最大的负荷量进行。

(3) 训练重复的次数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重复次数。

(4) 训练的组数 为每一个训练过程中由一定的重复次数所组成,之间有休息的训练单位。

(5) 训练的疗程、频度、速度、模式及运动范围等。

38.何谓肌肉的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中肌肉长度保持不变的一类训练方法,也是肌力与阻力相等时的一种收缩形式,不产生关节活动,故也称为静力收缩。

39.等长训练有哪些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 等长训练的操作程序

(1) 短促等长训练 ①训练方法:训练肌群在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的负荷下进行等长收缩,每天训练一次,每次持续6s,反复训练20次,每次间歇休息20s。②“tens”法则:训练肌群在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每周训练3~4次,每天训练一次,每次持续10s后休息10s,反复进行10次为一组训练,一共做10组,持续5~6周。

(2) 多点等长训练 在关节活动的范围内,每相隔10°做一组等长训练,每组等长训练重复收缩10s,在等速的装置上使用时,角的速度设定为0°/s,然后按照要求在定点的角度位置上训练。

(3) 短时间最大收缩训练 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相结合的一类抗阻训练方法,当肌肉抗阻等张收缩后,再持续最大的等长收缩5~10s后放松,反复训练5次。

2) 注意事项

(1) 短促等长训练的过程中,间隔休息时辅助节律性呼吸,防止血压升高。

(2) 多点等长训练可以克服等长训练的角度特异性,但是因为生理性的范围在该角度的前后方向10°左右,所以进行多点等长训练的时候,两点间的角度范围不应超过20°。

(3) 多点等长训练适合有慢性的炎症,关节活动一般,但是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的患者。当进行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的阻力都应该增加,从而保证在无痛的条件下增强肌力。

(4) 进行短时间最大训练的时候,如果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s,负荷可不增加。

40.何谓牵张训练?牵张训练的基本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是什么?

(1) 牵张训练 使病理性缩短的软组织(肌肉、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延长的一类治疗方法。

(2) 牵张训练的基本方法 主动抑制、手法被动牵张、自我牵张、机械被动牵张。

(3) 牵张训练的适应证 包括由于外伤所致的挛缩、粘连、瘢痕组织形成,导致肌肉、结缔组织、皮肤等软组织产生缩短性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或生活自理能力的挛缩;肌肉无力而导致的拮抗组织紧张。

(4) 牵张训练的禁忌证 包括骨性关节的活动障碍,紧张组织和周围区域的急性感染或炎症,麻痹、肌无力等,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的严重的骨质疏松。

41.外伤后何时进行肌力训练最合适?

外伤后循序渐进地增加肌肉的训练强度,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当肌力达到0~1级时,神经肌肉产生电刺激、助力运动等;当肌力达到2~3级时,主动运动为主,也可进行助力的运动;当肌力达到4级时,进行抗阻力的训练。

42.手外科有哪些常见物理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手外科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电疗法、神经肌电促通仪、激光疗法、音频电疗法、水疗法、石蜡疗法。

不同性质的电流对机体进行治疗的机制也不同,低频的电流可以改变神经和肌肉细胞的膜电位,使其兴奋而产生肌肉的收缩,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可以使感觉神经粗纤维兴奋,并抑制细纤维冲动的传入,具有镇痛的作用;低中频电流还用于判断神经肌肉的运动功能,也可以用来诊断周围神经疾病;音频的电疗和超声波可以预防及治疗手术后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形成。

43.手外科的其他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外科的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呼吸运动康复法、意念训练与心理康复法、健肢辅助训练法、感觉重建康复训练法。(袁敏 娄湘红)三、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及神经终末装置;周围神经可根据分布的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手外科周围神经主要是指躯体神经。

2.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多由外伤、感染、压迫、缺血、肿瘤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而手外科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外伤、肿瘤、感染、神经压迫等。

3.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