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商业银行经营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09:03:1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任远《商业银行经营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任远《商业银行经营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商业银行的含义

①传统的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可以开出支票的活期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向工商企业发放短期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并为商品交换的货币结算提供支付机制的银行。

②现代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标,以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以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为手段,全方位经营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2)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是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694年英国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这是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商业银行,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标志着商业银行的产生。(3)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的途径

①由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演变而成;

②一开始就根据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形式组建或创立。(4)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的模式

在其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大致遵循了两种模式:

①英国模式,即融通短期商业资金的模式,属于原始意义的商业银行模式。

②德国模式,即综合型商业银行模式。

2.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去理解。(1)商业银行是企业

货币是商品,那么,经营货币的银行自然就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

①指它所经营的商品是特殊商品,是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②指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这种商品,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其他商品不同。(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已不仅仅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而且成为在金融和非金融领域提供各种优质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具有下列四方面的职能。(1)支付中介职能

所谓支付中介,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需要指出的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只是代理收付,既不包收也不垫付,凡因商品交易发生纠纷而收不到货款时,应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置,商业银行并不介入。(2)信用中介职能

①含义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由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借贷行为构成的。第一个借贷行为是吸收存款,等于是存款人把钱借给银行;第二个借贷行为是把所吸收的存款贷给向银行借款的人。

②意义

a.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可以将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本转化成职能资本,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资本的使用量,扩大生产规模,扩大资本增值。

b.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可以把不作为资本使用的小额货币储蓄集中起来,变为可投入再生产过程的巨额资本,把用于消费的收入,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资本,扩大社会资本总量,从而使社会再生产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c.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可以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3)信用创造职能

①含义

所谓信用创造,是指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时,不以现金形式或不完全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客户,而只是把贷款转到客户的存款账户上,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②意义

当社会上闲置资源较多、经济发展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时,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可以向经济过程注入必要的货币资金,从而促进闲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对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规模的控制和调节,来达到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

③制约因素

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要以存款为基础。

b.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自身的现金准备率及贷款付现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

c.信用创造还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为通过贷款才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以及个人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同时接受宏观的调节和市场的调节,从而掌握了大量的宏观信息和市场信息,成为国民经济和金融的信息中心,能够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银行活期存款由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构成。所谓原始存款,就是以现金存入的存款,中央银行付款的支票视同现金。银行有了存款,就可以发放贷款。通常是,银行把贷款转入借款人的活期存款账户,扩大了存款,这就是派生存款。所以,派生存款是由贷款转化而来的,只要贷款不是直接贷出现金,而是采取转账办法贷记借款人的活期存款账户,就可以形成派生存款。

2.派生存款的收缩过程

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倍数创造过程也可反向作用,即派生存款的收缩也呈倍数收缩。

3.派生存款的限制因素(1)存款的限制

没有原始存款,银行不能贷款,则无从派生存款。(2)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商业银行有了存款,要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交存存款准备金。(3)借款人提现的限制

借款人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免不了要提取一部分现金,如发放工资等。(4)贷款需求及贷款条件的限制

银行是通过贷款派生存款的,如果没有人向银行借款,银行就不能发放贷款,也谈不上创造存款。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1.注册制(1)含义

注册制是美国特有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在美国,商业银行可分别选择在联邦注册或在州注册。所有在联邦注册的银行必须成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州注册银行则自愿参加联邦储备体系。(2)决定因素

美国的商业银行选择联邦或州注册取决于两个决定因素。

①历史因素

②联邦和州银行管制的差异

2.单一银行与分支银行(1)单一银行

单一银行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单一银行制度源于美国,目前也仅存于美国。(2)分支银行

分支银行制度是指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自己总部之外,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置若干分支机构。实行分支银行制度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3)单一银行与分支银行比较

与单一银行相比,分支银行的优点是:

①易于吸收各种社会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模;

②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设备,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③可以降低现金准备率,提高信贷资金利用率,并可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④组织分工精细,业务环节衔接,便于内部管理,也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⑤承担风险和应变能力较强,易于银行调剂资金,分散和规避放款风险;

⑥总行家数相对较少,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而且其业务经营可以较少地受到地方政府干预,便于银行作用的发挥。

分支银行制度的缺点主要是大跨度管理可能带来低效率和经营风险。

3.银行持股公司制度

所谓银行持股公司,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股权公司收购和控制一家以上的银行股票,银行实际业务与经营决策权统属股权公司所控制的一种银行组织模式。银行持股公司制度在美国最为流行。

4.跨地区银行业

主要特点:①州法律的邀请;②非银行的银行。

5.合并与兼并(1)含义

合并与兼并是除银行持股公司以外的银行组合的另一种方式,指两家或更多家银行联合成为一个实体。通常情况下,合并与兼并是由一家银行通过交换股票或购买资产和承担负债来控制另一家银行的,但有时是由两家或更多家银行重新组合。(2)优点

①有利于向另一新市场扩张;

②因规模扩大而获取规模效益;

③有利于提供更广泛或更专门的服务;

④利用对方更好的设施或管理人员。(3)缺点

容易导致垄断,影响自由竞争。

6.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1)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①中国银行实行总行制,即按照经营需要和业务量设置分支机构,总行除负有指挥管理各分支行的职责外,还和各分支机构一样经营具体业务。

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实行分层次的总管理处制,基本上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这三家银行的首脑机构虽称之为总行,但不直接经营各项业务活动,只在业务和内部管理方面对其基层行加以控制和指导,而在总管理处所在地另设对外营业的分行或营业部。(2)我国其他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①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基本上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一样,按经济区划和业务发展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分支行制。

②信用合作社。实行合作制的组织机构模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a.农村信用合作社,实行合作制或股份制。

b.城市信用合作社,实行股份制银行制。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流动性原则(1)流动性原则的涵义

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能力。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①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②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2)流动性原则的必要性

①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

②银行的流动性具有不确定特征

③银行是一个信用企业(3)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主要方法

①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

准备资产主要指银行持有的现金资产和短期有价证券。其中: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将其视为应付流动性需要的第一准备或一级准备。短期有价证券一般指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流动性较强的债券,被视为应付流动性需要的第二准备或二级准备。

②实施负债管理

指以增加负债的形式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拆入超额准备金、对国外分支机构负债、发行可转让大面额存单、发行商业票据及出售贷款等形式。

③统筹规划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

指将测定的流动性需要与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头寸联系起来做出规划,以解决面临的流动性问题。

2.安全性原则(1)安全性原则的含义

所谓安全性,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安全性原则可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考察,从负债角度来看,包括资本金的安全、存款的安全、各种借入款的安全等;从资产角度来看,包括现金资产的安全、贷款资产的安全、证券资产的安全等。(2)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

①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经营,对风险比较敏感

②银行经营条件特殊,更需要强调安全性(3)影响银行经营安全的因素

①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贷款得不到偿还的可能性,或者是投资的质量恶化,造成违约,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又分两种情况

a.银行贷款或投资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其质量下降,从而引发的风险。

b.由于借款人存心欺诈,或借款人经营不善,或银行贷款、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违约。

②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指市场的利率和汇率变化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化,造成资产贬值损失的可能性。它基本上是由资金的供求决定的,是一种市场风险。

③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支付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风险。银行的流动性需要主要来自存款的提取和贷款的需求。

④资本风险

资本风险,是指银行资本金过少,因而缺乏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缺乏对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使银行的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

⑤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营私和盗窃的风险。(4)确保银行经营安全的措施

①分散风险

a.实行多种经营,使业务多样化。

b.对同一借款人规定贷款限额,不要把过多的资金投放在同一借款人身上以限制风险。

c.对大额贷款采取联合贷款或参与贷款的做法,使贷款的风险由几家银行共同分担。

②减少风险

a.正确选择借款人,即实行贷款的择优原则以控制信用风险。

b.采取制约措施。

c.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对应与平衡。

③转移风险

a.可将银行持有的风险资产转让出去。

b.对存款进行保险。

c.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交易,利用互换交易市场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等,可将风险转移给对方,从而保证自身的利益。

3.盈利性原则(1)盈利性原则的含义

所谓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获取利润的要求。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取决于资产收益与资产损失、资金成本、其他营业收支三个因素。其中资产收益与资产损失受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的影响,资金成本主要取决于筹资成本,其他营业收入与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他营业支出则主要取决于各项管理费用。(2)盈利性原则的必要性

银行以盈利为经营原则,是由其经济性质、经营特点所决定的。

①从经济性质来看,一方面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必须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作为社会信用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还应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己任。

②从银行的经营特点来看,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机构,其业务活动建立在社会信用的基础上,而银行的盈利是影响银行信誉的重要因素。(3)影响银行盈利的主要因素

①资产收益与资产损失

a.银行盈利主要来自盈利资产的收益。盈利资产规模越大,收入越多。同时,在盈利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高盈利资产的比重越大,银行盈利越多。

b.银行在运用资金取得收益的同时还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会形成银行资产的损失,资产风险越大,资产损失的可能越大。

②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主要指银行为取得资金而付出的代价。银行资产扩大要受负债规模制约,负债结构也会影响银行收益。

③其他营业收支

其他营业收支,指银行贷款和投资以外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及银行存、贷业务以外花费的各项开支。(4)增加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

①加强利差管理

银行收益主要来自利差,银行风险则表现为利差的敏感性和波动性。利差有三种主要的衡量方法。即

②扩大资本金

在资本比率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充实资本金,才能扩大资产规模以增加盈利,并进一步通过提供较为满意的股息红利吸引更多投资者,提高股票行市,使银行资本溢价。

③控制管理费用

银行资金成本中的利息支出属直接成本,利息以外的其他支出主要是管理费用,属间接成本。

④增加服务收入

在综合性多功能的大银行中,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已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向

1.银行规模扩大化(1)银行并购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并购现象非常突出,从美国、日本、欧洲到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银行兼并浪潮,导致了银行规模扩大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银行并购具有以下特征:

①跨行业并购成为新的热点。

②跨国并购开始增多。

③并购涉及的金额逐年增大。

④并购规模明显扩大。(2)金融机构并购的优势

①增强资金实力,提高信用等级,更容易获得公众信赖,进而吸收到更多的廉价资金,增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②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业务范围。

③大规模的银行业务量大,单位资金成本低,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手段进行金融创新。

④由于上述因素,银行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2.商业银行国际化(1)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

目前,商业银行主要的国际业务有:跨国界跨货币的存贷款和投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证券业务、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信托、担保、租赁、保险、咨询、国际资金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务。(2)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国际化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打破了区域和国界的限制,并依效益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设置机构网络,促进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

3.金融创新多样化(1)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业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①在传统的业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即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进行重新组合,以满足客户要求,获取传统业务市场上更多的市场份额。

②在传统业务领域之外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上

a.创设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与银行业务的主要价格载体——利率和汇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项目。

b.将银行的表内业务表外化,即变银行的实际资产和负债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甚至使部分项目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如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的使用等。(2)金融创新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①金融业务、机构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导致各国金融业出现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趋势。

②金融创新导致了新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加强,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综合经营多种金融业务。

③金融创新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4.银行资产证券化(1)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①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的证券化,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将原本固定期限的、流动性差的资产证券化,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达到避免或降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目的。

②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即商业银行将传统存款工具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的证券,从而为投资者提供资产转换的便利和防范风险的手段。(2)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①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在证券市场上直接向公众融资,其所付出的成本往往要比银行借贷低一些;

②对证券投资者来讲,他们买进证券后,可以随时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收益性、流动性可能要比银行存款好得多。

5.风险管理功能化(1)风险管理功能的含义

风险管理功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各种金融产品、信息咨询、交易技术和手段,并通过自身的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为银行自身、客户及整个经济社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加银行、客户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的功能。(2)风险管理功能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功能,这主要是因为:

①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

②各种经济主体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大增加

③商业银行在化解整个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6.业务经营的电子化

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银行等。通过技术升级,银行在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经营效率大幅度提高。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商业银行?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特殊企业?

答:(1)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为目标,以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以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为手段,全方位经营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2)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的原因:

一是指它所经营的商品是特殊商品,是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它可以衡量任何商品的价值,

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与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有密切关系,是一种真正涉及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

二是指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这种商品,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其他商品不同。一般工商企业采取买卖的方式经营,而银行采取借贷方式,即信用方式经营。采用信用方式经营货币,不改变货币的所有权,只把货币的使用权作有条件的让渡。信用活动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伴随着借贷活动之中,有信用就有风险,银行与风险同在是银行区别于其他企业,成为特殊企业的缘故。

2.商业银行具有哪些职能?

答: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具有下列四方面的职能:(1)支付中介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只是代理收付,既不包收也不垫付,凡因商品交易发生纠纷而收不到货款时,应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置,商业银行并不介入。(2)信用中介职能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指商业银行扮演着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角色。在借者的集中和贷者的集中之间,银行成为信用中介。(3)信用创造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是指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时,不以现金形式或不完全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客户,而只是把贷款转到客户的存款账户上,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此外,商业银行承兑商业汇票也被认为是信用创造的一种形式。(4)金融服务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以及个人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同时接受宏观的调节和市场的调节,从而掌握了大量的宏观信息和市场信息,成为国民经济和金融的信息中心,能够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答:(1)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等同于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对于商业银行,只要贷款不是直接贷出现金,而是采取转账办法贷记借款人的活期存款账户,就可以形成派生存款。有了派生存款,银行又可以发放新的贷款。当然,借款人向银行借款是要使用的,一般是开出支票支付货款,收款方把这张支票存入他的开户银行。这时候,原来发放贷款的这家银行的存款减少了,但收款人的开户银行的存款增加了。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这笔派生存款仍然存在。于是,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就可以根据这笔派生存款来发放贷款。这样,从贷款派生存款,有了存款又发放贷款,如此循环下去,银行就可以不断地扩大贷款和派生存款。(2)以△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以△R表示原始存款的增额,r表示法定储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d

派生存款还受到存款的限制、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借款人提现的限制、贷款需求及贷款条件的限制等。

4.商业银行能否无限制地创造货币?

答:不能。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存在一些制约因素:(1)存款的限制

没有原始存款,银行不能贷款,则无从派生存款,(2)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商业银行要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交存存款准备金,则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的存款资金自然就减少了。而且,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总是高于法定准备金,这也相应地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3)借款人提现的限制

借款人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免不了要提取一部分现金,如发放工资等。这意味着由贷款派生的存款有一部分转化为现金而进入流通,银行的可贷资金就减少了。(4)贷款需求及贷款条件的限制

银行是通过贷款派生存款的,如果没有人向银行借款,银行就不能发放贷款,也谈不上创造存款。反之,借款需求很大,但银行认为条件、时机等不成熟,不愿贷款,也无法创造存款。

5.比较单一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缺点。

答:(1)单一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优点的比较:

①从银行规模来看,前者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缓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减缓银行业务集中的进程,阻碍银行规模化的发展;后者易于吸收各种社会存款,有利于银行扩大资本总额和经营规模。

②从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来看,前者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使银行经营更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后者总行家数相对较少,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而且其业务经营可以较少地受到地方政府干预,便于银行作用的发挥。

③从银行经营方式来看,前者银行经营的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大;后者的组织分工精细,业务环节衔接,便于内部管理,也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承担风险和应变能力较强,易于银行调剂资金,分散和规避放款风险。

④从银行的积极意义方面来看,前者管理层次少,中央银行的调控传导快,有利于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后者可以降低现金准备率,提高信贷资金利用率,并可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2)单一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缺点的比较

前者的缺点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与经济的外向型发展相矛盾,人为地限制了资本的流动;金融创新不如其他类型的银行。而分支银行制度的缺点是大跨度管理可能带来低效率和经营风险,但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和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的普及,会使大跨度管理的难度日益降低。

6.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1)流动性原则

①流动性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②流动性原则的必要性

a.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

货币是银行的唯一经营对象,银行整个经营活动都要通过现金收付进行,为了满足频繁的现金流动,必须保留足够的现金准备。

b.银行的流动性具有不确定特征

银行对外负债主要是存款,各类存款随时都有可能被提取,且提取的金额往往很难事先预测。

c.银行是一个信用企业

能否对存款要求即付,是银行保持信誉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银行能否继续营业的关键。银行信誉如果受到极大损害,可能引起挤兑风潮,导致银行破产。(2)安全性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的含义: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②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

a.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经营,对风险比较敏感

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经营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存在较大的风险,而自有资产只占很小部分,较低的资本比率却使银行难以经受较大的损失,为保证银行正常经营,就必须充分注意资金安全。

b.银行经营条件特殊,更需要强调安全性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资金成本、资金价格的变动很难控制,银行要想在动荡不定的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整个经营管理中强化安全观念。(3)盈利性原则

①盈利性原则的含义: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获取利润的要求。

②盈利性原则的必要性

a.从经济性质来看,银行只有坚持盈利性原则从事经营活动,才能不断取得利润收入,保持其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遵循盈利性原则,能够使银行在经济效益的引导下自觉地重视信贷资金的营运效益,在实现自身盈利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及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b.从银行的经营特点来看,一个经营不善、亏损的银行必然会因没有安全感而失去其客户,银行一旦失去客户及社会的信任,也就等于失去了经营信用业务的资格。

7.如何保持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

答:(1)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主要方法

①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

一级准备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货币性最强的部分,具有十足的流动性。二级准备的短期有价证券包括短期政府证券(即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②实施负债管理

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成本,增加负债的同时减少准备资产,必须使资产盈利的增加大于负债成本的增加;二是银行信誉,是银行从市场上借入资金的重要条件,只有取得客户或投资者的信任,才能顺利筹措到所需资金。

③统筹规划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

将测定的流动性需要与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头寸联系起来,长期流动性弥补短期流动性后还有富余时,将长期债券以回购协议的方式出售一部分,既可以得到短期流动性头寸,又可满足其长期流动性需要。(2)银行有效控制风险,保持经营的安全性的措施

①分散风险

a.实行多种经营,使业务多样化。

b.把银行的资金贷给更多的人以分散风险。

c.对大额贷款采取联合贷款或参与贷款的做法,使贷款的风险由几家银行共同分担。

②减少风险

a.正确选择借款人,即实行贷款的择优原则以控制信用风险。

b.采取制约措施。

c.保持资产与负债的对应与平衡。

③转移风险

a.可将银行持有的风险资产转让出去。

b.对存款进行保险。

c.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交易,利用互换交易市场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等,可将风险转移给对方,从而保证自身的利益。(4)增加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

①加强利差管理

利差管理要求所有盈利资产的收益率必须大于盈利资产的成本率,保证利差的最低限。

②扩大资本金

在资本比率一定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充实资本金,才能扩大资产规模以增加盈利,提供较为满意的股息红利吸引更多投资者,提高股票行市,使银行资本溢价,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③控制管理费用

在利差率一定的条件下,资产利润率主要取决于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高,资产利润率就低;管理费用低,资产利润率就高。控制管理费用是增加银行盈利的重要途径。

④增加服务收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金融意识增强,需要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将会越来越多,增加服务收入必将成为增加银行盈利的重要途径。

8.试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向。

答: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出现了规模扩大化、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创新多样化、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功能化和业务经营电子化的趋势。(1)银行规模扩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并购现象非常突出,导致了银行规模扩大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跨行业并购成为新的热点;跨国并购开始增多;并购规模明显扩大;并购涉及的金额逐年增大。(2)商业银行国际化

随着各国经济交往的加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国际化。(3)金融创新多样化

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金融业在多方面创新的总括。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①使商业银行业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②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4)银行资产证券化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与证券发行相结合的趋势逐渐加强,相当一部分传统银行贷款已由通过发行各种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所替代。(5)风险管理功能化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各种金融产品、信息咨询、交易技术和手段,并通过自身的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为银行自身、客户及整个经济社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加银行、客户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的功能。(6)业务经营的电子化

在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推动下,银行为适应庞大的机构和业务迅速增加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营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支付清算系统的更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银行等。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银行控股公司(北师大2002研)

答:银行控股公司指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从法律角度看,控股公司控制银行,实际上往往是由银行建立并受银行操纵的组织。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了多家小银行。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益,节省费用开支,但容易造成垄断。近年来这一形式发展迅速,在世界上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2.贷款(上海财大1996研)

答:贷款指商业银行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作为贷款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进行申请。按贷款期限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三类;按贷款质量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5类;按贷款用途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贷款业务一般由贷款的对象、条件、用途、期限、利率和方式等因素构成。

3.原始存款(北京工商大学2005研)

答: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4.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

答: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组织制度。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实行,但许多州也放宽了限制,单一制向分支行制发展的趋势确已形成。分支行制指银行在大城市成立总行,并在全国及该市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

两种银行制度相比,单一银行制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有利于协调政府和银行间的关系,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好。但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与经济的外向化发展矛盾,金融创新不佳。而分支行制则有利于开展竞争,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调剂和充分运用现金,分散风险,便于国家直接控制管理。但是需要较好的控制手段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优势。

5.商业银行(上海财大1999研)

答:商业银行指利用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经营多种金融资产业务,并在负债资产业务中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追求最大利润,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二、选择题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答案】C【解析】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①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②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D项储蓄存款,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也有较多的国家,储蓄业务准许存款货币银行经营。

三、简答题

1.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人行2001研)

答: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有:(1)从金融体系来说,金融体系一般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组成。中央银行是一国的金融管理机关和政策制定机构,它的政策效应首先是通过商业银行传递的。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它创造货币的能力正是它通过向商业银行体系发放贷款或进行再贴现而实现的。现代经济中,货币已经不是金属货币,它的产生首先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或政府给予的货币发行权而创造出一部分高能货币。这些高能货币贷放给商业银行以后成为商业银行放款的基础。商业银行将得到的高能货币发放给企业或个人,转化为他们在银行的存款,除一部分上交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之外,这些存款又一次成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如此循环,最终使得社会资金量增大。相反,如果中央银行要在某一时间紧缩货币量,则可采用反向操作。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中央银行作为一个货币的最终供给者与管理者,在调控货币时,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才能进行。所以,商业银行处于货币政策传递的枢纽地位。(2)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商业银行从资金盈余单位吸收存款,为企业和个人资金提供了获利的工具。商业银行向资金缺乏单位发放贷款,推动生产的进行,特别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贷款成为生产经营得以进行的第一推动力,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得到一笔货币资金才可能进行生产,而这笔资金往往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结算服务,提供资金划拨的便利,从而使资金能够快速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起到节约社会资金的作用。

2.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人大2006研;人行2005研)

答:(1)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2)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①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人是关心自己存款的安全的。但是,就每一个存款人来说,不可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和具备良好分析能力,来选择业绩优良和最为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而且,纵然选择了业绩优良和最为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也不见得这样的金融机构不会在金融震荡中遭受严重的打击。因而,为数众多的小储户、小投资人在存款这种金融交易中是弱势群体, 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则有利于保护他们的权益。

②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在金融震荡中,当小储户、小投资人的权益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时,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行为就是“挤兑”。如果某几家金融机构的问题导致的存款人利益受损,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存款人的信心,就很容易发生挤兑风潮。这时,即使经营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在没有外部力量干预的情况下,也很难度过难关,从而造成金融机构的连锁倒闭。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提供的保护,就可大大降低挤兑和金融机构连锁倒闭的可能性。(3)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

①对存款人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对其利益提供了保护,但却由此降低了他们关心银行经营业绩和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监督的积极性,甚至缺乏积极性将其存款从潜在破产的银行中取出。因此,就使低效率、甚至是资不抵债的银行能够继续吸收存款。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协会中所谓的“僵尸银行”的状况。这些“僵尸银行”从其竞争者手中吸收走了存款,并以低的贷款利率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

②对投保机构来说,存款保险对存款人的保护意味着存款人挤提威胁对存款货币银行可能施加的惩戒力量受到削弱。无“后顾之忧”的银行,更倾向于从事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银行业务。

③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存款保险制度还有延缓金融风险暴露的作用,容易导致风险不断累积,由此加大解决问题将要付出的代价。

存款保险制度在以上几个方面促成的风险,大都属道德风险,不仅会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由此导致的实际结果与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初衷相悖。

3.商业银行何以具有信用创造能力?(中国海洋大学2001、2003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

答: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部分存入银行续存的钱不必再取出,这样实际所需的现金只是货币总量的一部分。②部分准备金制。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2)信用创造的过程。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过程: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只考虑活期存款,不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漏损。

假如,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准备金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当甲银行贷出8000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也必将根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1600元,然后,将剩下的6400元又贷放出去。于是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变化:

同样,乙银行提供的6400元贷款,也将被贷款人用于支付给其他银行(如丙银行)的客户,从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00元。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至此,银行存款已由10000元增加到24400元。其中,甲银行的10000元存款是原始存款,而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都是派生存款。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是由甲银行的贷款所引起的,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又是由于乙银行的贷款引起的。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正是通过一家银行的贷款引起另一家银行的存款所实现的。至此,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并未完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将继续进行。从理论上说,这种扩张将一直进行到全部原始存款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从而任何一家银行都已没有任何剩余准备金可用于存款为止。

因此可见若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本例中,这一准备金来源于原始存款),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公式表示为:,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乘数。

如果考虑定期存款,超额准备和现金漏损,设r代表活期存款的d法定准备率,r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e代表超额准备率,t代表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k代表现金漏损率,m代表货币乘数,则有:m=(1+k)/(r+e+r×t+k)。dt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商业银行会成为央行监管的焦点?(上海财大2002研)

答: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五项功能。

央行对其重点监管是由其特点决定的:(1)商业银行处于货币政策传递的枢纽地位。中央银行是一国的金融管理机关和政策制定机构,它的政策效应首先是通过商业银行传递的。这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施行的,而货币供给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业银行体系实现。现代经济中,货币已经不是金属货币,它首先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或政府给予的货币发行权而创造出一部分高能货币。这些高能货币贷放给商业银行以后成为商业银行放款的基础。商业银行将得到的高能货币放给企业或个人,转化为他们在银行的存款,除一部分上交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之外,这些存款又一次成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如此循环,最终使得社会资金量增大。相反,如果中央银行要在某一时间紧缩货币量,则可采用反向操作。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中央银行作为一个货币的最终供给者与管理者,在调控货币时,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才能进行。所以,商业银行处于货币政策传递的枢纽地位。(2)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商业银行从资金盈余单位吸收存款,为企业和个人资金提供了获利的工具。商业银行向资金缺乏单位发放贷款,推动生产的进行,特别是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商业银行的贷款成为生产经营得以进行的第一推动力,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得到一笔货币资金才可能进行生产,而这笔资金往往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结算服务,提供资金划拨的便利,从而使资金能够快速有效的服务于社会,起到节约社会资金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巨大。(3)商业银行是高负债行业,易受到经济变化的冲击。和其他企业不同,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的是存款等负债进行经营。由于运用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存款人的,股东和经理人有很强的动机进行高风险活动,造成损失。而由于债权人和存款人的分散,他们是无法或者不愿去监督商业银行的。(4)商业银行业务涉及面广。由于存款信贷、金融服务等业务涉及面广,不可或缺,一旦发生问题,将会影响到大量个人和企业,造成大额损失,甚至造成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央行进行监管。(5)商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商业保密性,因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这使得存款人不能充分了解存款银行的财务状况。当一家出现危机时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从而威胁到整个银行体系安全。这就需要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当局出面进行干预,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一倒皆倒的连锁反应,以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防止“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

2.试论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对策。(北京工商大学2005研)

答:(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年以后,四大国有银行开始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通过改革,四大国有银行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但当前面临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的缺陷决定了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风险依然很大。

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看,我国国有银行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①一股独占,100%由政府拥有。②仍然保持准行政机构的性质,没有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化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国有商业银行为国家独资所有,尚未进行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化改造,因此真正的资本所有者缺位、银行家缺位。b.政府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主管和名义上的所有者,加之对银行的垄断偏好,常常对国有商业银行施加过多的干预,甚至当作准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政银不分在中国是比政企不分更难处理的问题。③业务工作往往被要求符合于行政目标。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取所谓“官本位的激励方式”,没有形成科学、现代的激励手段。

从经营绩效看,一是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这反映了国有银行资本扩张和资本金补充不相匹配,使其经营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二是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仍然较差;第三,国有银行在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等盈利指标方面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第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2)改革对策

分步将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多元产权主体的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形成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实质性转变,当务之急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引入战略投资者,丰富产权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合适的时候上市,进一步壮大银行业的规模,建立现代的金融企业。

①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与内控水平。

②通过自我积累、财政注资、外汇注资、发行债券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金。

③要充分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消化、处置不良资产,大幅度地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特别是要强化制度约束,减少国有商业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④要根据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加快创新的步伐,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增加金融工具的种类、提高金融工具的质量)、金融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等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金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增加个人金融服务、家庭理财等),从而改善运行效率和提高竞争实力。

⑤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内控机制,并使之更加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内控机制中的再监督作用,保证各项内部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真正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

⑥培养大量的现代金融人才,形成我国自己的金融家队伍和高水平的金融企业职业经理人。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

2.1 复习笔记

一、银行资本金的计量口径与作用

1.银行资本金的计量口径(1)GAAP资本

银行资本账面价值(GAAP)=银行资产账面价值(TA)-银行负债账面价值(TL)=股权资本+溢价+未分配利润(或保留盈余)+贷款及租赁损失准备金,这正是我国许多教科书中所讲的资本金。(2)RAP资本

银行资本RAP=持股人股权(即普通股保留盈余和股本准备金)+永久性优先股+贷款及租赁损失准备金+法定转换普通股的次级债券+其他项目(如附属机构的少数收益及净值证明)。(3)市值资本(MVC)

银行资本市价(MVC)=银行资产市值(MVA)-银行债务市值(MVL)。一般地,银行市值资本的近似计算公式为:MVC=目前每股市值×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额。(4)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

巴塞尔委员会曾将监管资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

经济资本是由银行管理层内部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是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

2.银行资本金的构成(1)核心资本

①股本

a.普通股。普通股是一种所有权证书,它不仅代表股东对银行的所有权,而且具有永久性质,银行普通股股东对银行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股东享有分配和处置银行税后利润以及制订和修改银行章程,任免银行董事会成员,决定银行经营大政方针等权利。

b.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优先股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②公开储备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