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16:16:37

点击下载

作者:(美)茜拉·科尔哈特卡(Sheelah Kolhatkar),李必龙,冯浜,张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试读:

赞誉

本书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力作、开创性的报道、精彩绝伦的故事。它对联邦政府如何追捕那个身名显赫的目标,进行了揭示性的内幕描述。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它还对当今华尔街令人不安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勾画。——杰弗里·托宾(Jeffrey Toobin),《纽约时报》畅销书American Heiress作者本书不仅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而且还是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读物,非常引人入胜!茜拉·科尔哈特卡拉开了一块帷幕,暴露了隐藏于大量对冲基金公司和部分华尔街传奇财富背后的欺诈、腐败和舞弊。这是一本一经拿起就很难放下的书。——珍·迈尔(Jane Mayer),《纽约时报》畅销书Dark Money作者

本书波诡云谲、节奏明快,具有惊悚片的主要元素。与此同时,它揭露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块黑幕,是一部暴露了我们金融体系深度腐朽的作品。它是我们的必读之物。——戴维·格兰(David Grann),《纽约时报》畅销书The Lost City of Z作者本书是关于政府试图对传奇交易员史蒂文·科恩,进行内幕交易指控的现实版惊悚片,还包括他躲避这些指控的细节。茜拉·科尔哈特卡采用深度报道和一流的故事叙述方法,在华尔街的一位最不为人所知和最令人眩晕的角色中,发掘出了一些新的视点。——贝萨尼·麦克林(Bethany McLEAN),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的合著者

如果本书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的话,阅读起来就不会那么回味无穷。本书扮演着多重角色:华尔街入门书、故事情节剧、现代版《白鲸》——这里用的是窃听而非鱼叉。作为《纽约客》的在职作家和前对冲基金分析师,科尔哈特卡娴熟地在本书中有机地融合了大量资料,包括法庭文件和数百次自己所做的访谈。——詹妮弗·西尼尔(Jennifer Senior),《纽约时报》很多人不信任华尔街。他们认为它就是一部赚钱机器,只为在那儿工作的人牟利,不屑于实现它所声称的目标:把资金引入企业,帮助它们成长,惠泽社会。对于这样的怀疑论者,史蒂文·科恩提供了超级样本。——约翰·盖博(John Gapper),《金融时报》

一个卓越的报道壮举!——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本书描述的是政府与科恩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基于卓越的报道和科尔哈特卡生动的叙述,辅以结构的跌宕和散文式的简洁。——《环球邮报》本书妙笔生花,引人入胜,充满了意外。——乔·诺赛拉(Joe Nocera),彭博社

尽管它涉及的是很专业的金融和法律主题,并以赛克资本内部用于描述“肮脏”信息的术语命名英文的书名Black Edge,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本书还是简明易懂的……本书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巴伦》科尔哈特卡比《亿万》的编剧或迄今为止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深地了解事件双方的内情(联邦政府一方和科恩一方)。更重要的是,本书清晰地揭示了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它是否还能继续合规地运营?科尔哈特卡已经为一个时代书写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开创性的篇章,而且这个时代还没有结束。——《国家图书评论》

本书是一部重磅之作……更是一个对尖锐社会的批评,它穿透金融术语和官方文章,准确地映射了腐败透顶的美国的对冲基金——它们吮吸了本应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现有和新兴企业、创造就业,以促进社会增长和福祉提高的巨量资金。——《温尼伯自由新闻》本书是司法部调查赛克资本的故事,《纽约客》的在职作家茜拉·科尔哈特卡把它写成了扣人心弦的惊悚片。——《商业内幕》

本书看起来像一部法律惊悚片,但它为我们展现的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它捕捉和定义了华尔街的一个时代,这里唯一重要的是:黑色优势。——CNBC如果你喜欢《亿万》这部连续剧的话,我告诉你,这本书描述就是这个剧目所依据的那个真实的对冲基金亿万富翁,以及他赚很多钱的阴暗方式。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会告诉你很多关于金融世界的事情。——theSkimm

本书值得一读,令人爱不释手。——Investing.com这本书写得很好,对雄心勃勃的金融玩家及其动机做了尖锐的刻画,极力推荐对金融、犯罪和政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图书馆杂志》

科尔哈特卡从FBI和SEC工作人员的角度,以一种流畅的叙事风格,呈现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画面,让读者看到科恩如何将他的交易者逼到极限,即“黑色边缘”,以及他是如何将自己与这个潜在的后果隔绝开的。这个快节奏的、真实的惊悚片将给读者带来眉飞色舞和不解之困。——《书单杂志》这是我在很长时间里阅读得最愉悦的书籍之一。你可以在东/西海岸的飞行途中读完它。这里既有精巧的节奏,也有巧妙的组合,无行话俚语之困,但有深度报道和适度调研……我希望所有的书都这么好。总之,这是一本物有所值的书!——奥姆·马利克(Om Malik)

年度最佳公司犯罪书籍之一。——《公司犯罪报道》

译者序

在我的眼里,这是一部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驾齐驱的作品。

从趣味的角度看,这部作品有很浓的侦探小说色彩。本书描述了在两组高智商人群间,进行的那种“猫捉老鼠”式的现代社会的管理断面:窃听、威胁、利诱、策反、跟踪、搜查、逮捕;发展内线、获取信息、交易获利、构筑防线、组织律师、庭辩交锋……

从知识的角度看,有几点值得一提。首先,本书在勾勒一组内幕交易众生相的同时,也给我们素描了一个天才交易员的某些特征,如这类人通常都是牌桌上的高手,他们对数字有很强的敏感性——译者身边也出现过类似人物。所以,可能还得在桥牌高手里去发掘和培养顶级交易员。其次,在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就像本书的信息分类:“白色优势”“灰色优势”和“黑色优势”——防微杜渐。

此外,本书还能让我们大致了解美国对冲基金的运作生态,尤其是在这种高智商人群中进行的“猫捉老鼠”的过程中,它给我们展示了美国相关法治环境的强大和无奈。

本书的第1章和第2章由张旭翻译,第8章和第9章由冯浜翻译,其余各章均由李必龙翻译,并由李必龙做全部译稿的校对和润色。李必龙2017年9月25日序言策反

2008年7月的一个晚上,联邦调查局特工B.J.康坐在桌旁,俯首前倾,戴着耳机,听着电话。此时,外面很黑,他还没吃晚饭,肚子饿得咕咕叫。“拉吉,你最好听我说,”一个女人用温柔的声音说,“请不要这样。”“好的。”一个男声答道。“它就要guide down了。”女人说。B.J.康知道,guide down是一个常见的华尔街术语,意指该公司就要宣布其上期收益将低于预期,这绝对是坏消息;“它”是一家价值8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名叫阿卡迈科技(Akamai Technologies)。“我刚刚接到我那哥们儿的电话。我把他摆平了。”“我还做空啦,你知道的,对吧?”男子说。“我想要你在上面,”女人柔声说道,“我们需要相互配合。”但她不是在谈论性事,至少这次不是。他们是在谈钱。“我们来玩一把吧!就做空,每天都如此。”

这个女人是谁?B.J.康问自己。她听起来像个卡通里的密谋者。B.J.康边听边做笔记。此时,他正在联邦调查局的“电讯室”。这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下城曼哈顿联邦广场26号大厦24楼的房间。它没有窗户,但配置了14台老式戴尔计算机和各种各样的办公家具,沿一面墙,还摆放着一排金属架,装满了格兰诺拉麦片棒、金鱼牌饼干和雀巢Kit Kats巧克力——这些食物都是供每天在那里待几个小时,监控实时电话的特工享用的。

通常,听电话被认为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工作,但B.J.康并不这样看。他认为这只是需要耐心而已;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它最终会带来回报。

几个月前的3月7日,一名联邦法官给予B.J.康一份礼物,批准他监听一位名为拉吉·拉贾拉特南的华尔街巨头的手机。自此,B.J.康实际上就住在了电讯室,为一项内幕交易大案收集证据。他现在可不是在证券犯罪科,只是逮捕那些下三滥的小骗子(他过去两年一直在干的事)。他想拿下一个像拉吉这样的大人物——金融界重量级的角色。

加拿大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是一家管理着7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拉吉·拉贾拉特南50岁,是这家基金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华尔街甚为引人注目的交易员之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那鹤立鸡群的大块头。拉吉肥胖且爱炫耀,胃口惊人。他酷爱饮食,喜欢花钱,曾邀请70名朋友飞往肯尼亚,做生日野生狩猎之行,并在比斯坎湾的星岛上为一个超级碗派对支付了25万美元巨款。

拉吉与B.J.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是自律性很强的韩国移民的孩子,黑发寸头映衬着结实的身板。在拉贾拉特南的生活中,除了闲谈就是交易,他不会放弃任何吹嘘他的特殊交易技能的机会;B.J.康则是一个安静、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时候才会说话。所以,即使是局里最亲密的同事,对他也是知之甚少。

在那次电话的六天之后,B.J.康正在监听之时,阿卡迈科技就向全球宣布,它的下季盈利状况将会令人失望。随之,其股价一夜之间由31.25美元狂跌至23.34美元。做空了875000股的拉吉,前后只用一周时间,就赚了500多万美元。给他情报提示的那个女人——一个叫丹尼尔·基耶西的交易员,也赚了250万美元。

B.J.康想知道,就阿卡迈科技将要发生的事情,她是如何获得如此宝贵的情报的,所以,他通过法律程序查阅了她的电话记录。在查阅的过程中,他发现,她在把那个信息泄露给拉吉之前,曾与阿卡迈科技的一位资深高管通过电话。“你做得太漂亮啦!”后来,当拉贾拉特南打电话来感谢她的时候,大肆夸赞基耶西道,“你的关系运作得太好了!”

基耶西慨叹道:“这是爱情征服之果!”

仅就这个录音带之证,拉贾拉特南就被逮了个正着,明显违法:获取阿卡迈科技的机密内幕信息,并借此进行交易、赚取利润。这里没有任何晦涩的代码或暗示,所有的环节都表现得完美无缺,适于进行刑事诉讼:来电发生于7月24日晚;第二天,拉吉做空了138550股,赌这只股票的行情将下跌,而且,在7月30日消息公布之前,他一直在持续做空。仅根据这个证据,华尔街最成功的交易员之一就可能奔监狱去了!B.J.康越想越兴奋。如果拉吉和基耶西能够如此肆意公开地做内幕交易,那么,应该还会有其他人也做着同样的勾当。

通常,拉贾拉特南的电话在早上是最忙的,主要是在市场开盘前后,B.J.康都会早点进来侦听。拉吉会打电话给他的朋友和熟人,到处寻找市场缝隙。与他交换信息的人,多是来自沃顿商学院的前同学(他们现在在世界各地经营着技术公司或对冲基金)。他们中的许多人还都在他的薪酬名册里。在B.J.康侦听期间,拉吉在大肆收集尚未披露的有关即将发布的盈利公告和收购要约的信息,并借此买卖股票,攫取数百万美元的非法之利。几个月之后,B.J.康也开始监听拉贾拉特南的那些朋友了。

随即,他和其他的监听特工对其所听到的内容感到震惊!这是华尔街的正常行为吗?内幕信息就这么容易得到吗?他们已经习惯于在金融业发现腐败,但这种相互勾结是如此的明目张胆,是如此的无法无天,而且,似乎正在向各个方面蔓延。每当他们发现一个内幕交易圈时,它通常会与另一个内幕交易圈有交集,他们又得跟踪一组全新的嫌疑人。这里存在的问题要比拉吉的大,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随着这些特工的监听和相关电话记录及访谈笔记被研究,一家对冲基金频频出现:赛克资本顾问公司(SAC Capital Advisors)。B.J.康决定对其进行调查。

B.J.康驾驶着租赁来的中型轿车从停车场驶出,向南开往库比蒂诺;大约40分钟后,车停在一条安静街道旁的一间三居室房子前。此时,南旧金山市那个国宾饭店的标志在头顶前方出现。

他和自己的搭档(默默地坐在旁边)前天晚上花了很多时间演练,以应对当到达目的地敲门时,可能发生的不同情景:如果他们找的人不在家,怎么办?如果他叫他们滚蛋,怎么办?如果他有枪,怎么办?这些好像都不太可能,但他们必须为每一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这是2009年4月1日,太阳落山之时。B.J.康和另一位特工,被称为“僚机”的汤姆·祖卡卡斯,从这辆车里出来,大步走向门前通道。敲门后,出来的是一个黑发男子。“阿里·法尔?”B.J.康问道。那男子点点头,一脸茫然。B.J.康把手伸进夹克,拿出自己的特工徽章,递到他面前。“我叫B.J.康,联邦调查局的。我们来这里是想和你谈谈内幕交易的事。”

他停顿了一两秒,给对方一个反应时间。

B.J.康进一步解释说,阿里·法尔所做的一些事情,使他陷入了麻烦,但可能会有解决办法;他们可以互相帮助。阿里·法尔的妻子、两个女儿、母亲和岳母都蜷缩在后面,满脸惊恐。“我们知道你曾在帆船集团为拉吉·拉贾拉特南工作过,而且,你还一直在做内幕交易,”B.J.康说道,“我们有你的通话录音。”

通话录音?

B.J.康随后播放了一段录音,其中可以听到阿里·法尔向拉吉·拉贾拉特南提供有关半导体公司的内幕信息。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阿里·法尔默不作声。

2008年,阿里·法尔离开了帆船集团,与朋友C.B.李(众人称之为“C.B.”)开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C.B.李曾是工作于赛克资本的技术分析师。B.J.康希望借助于阿里·法尔和C.B.李接近赛克资本,这家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B.J.康对该基金及其神秘创始人史蒂文·科恩的了解日益增多,而且,从华尔街其他交易员那儿听说,科恩在所有的交易中都“永远站在正确的一边”——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业内人士都不明白科恩怎么能持续地赚这么多钱;他的竞争对手都很嫉妒,而且,也很怀疑。

阿里·法尔和C.B.李利用在帆船集团和赛克资本练就的技能,将自己的基金(Spherix Capital)推销给了潜在投资者。当然,部分原因是他们宣扬自己有接近技术公司高管的通路,并能利用那些关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B.J.康很清楚这些套路的玩法。

他总爱说,他知道不同对冲基金的区别:“肮脏的重量级对冲基金”“无须为其浪费时间的肮脏的对冲基金”“非重量级对冲基金”。他曾与联邦调查局的同事们争辩道,他们应该将调查推广到拉贾拉特南和帆船集团以外的、更大和更有势力的猎物,如科恩。

B.J.康认为,关系良多,似乎能直接从公司员工那儿获取内幕信息的阿里·法尔和C.B.李只是这个群体的第一梯队,但也值得去追究。但对于B.J.康来说,他们同时也是猎捕他们身后那些大盗的通路。B.J.康所要做的就是说服他们悔过自新。

B.J.康确信,阿里·法尔很适合成为联邦调查局潜在的合作伙伴。他似乎是一个好人,想为自己的家庭尽其所能。“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经历这种灾难吗?”B.J.康问道。

他告诉阿里·法尔,要认真考虑他的建议,因为这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结果——肯定比进监狱更好。如果他执迷不悟,下次联邦特工再出现在他房前时,那就是逮捕他了。“别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在离开之前,B.J.康加了一句,“我们会看着你,如果你仍然继续图谋不轨,我们会知道的。”随后,两位特工开车离去。

那天晚上,阿里·法尔很苦恼,无法入睡。尽管B.J.康给了他警告,但阿里·法尔还是打电话给他的合作伙伴C.B.李。对方应答的是语音信箱。“联邦调查局的人刚刚来我家了。”阿里·法尔说完,立马就挂了电话。

对联邦调查局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调查和窃听的消息绝对不能泄露给对冲基金界。为遏制泄露之险,B.J.康不得不尽快与C.B.李谈。C.B.李和其母亲的住地离阿里·法尔家只有20分钟车程,两天后,B.J.康去拜访了他。C.B.李刚开门,B.J.康就告诉他,自己知道他一直在Spherix Capital做内幕交易。

起初,C.B.李拒绝回答联邦特工的任何问题。但在谈话结束时,B.J.康却很自信,觉得C.B.李会合作。

B.J.康对他说:“我们要互相帮助,我们相信,你会做正确的事情。”

在史蒂文·科恩赛克资本的办公室,电话响了。这是C.B.李的来电。他和科恩有一段时间没有通话了。“嗨,史蒂文,我们不得不关闭我们的基金。”C.B.李告诉科恩,并试图使自己的声音平静如常。他解释说,他和阿里·法尔没法相处,因为他们无法就利润分享问题达成一致。“我很想再次为你工作。”C.B.李说。

C.B.李设法让科恩回忆起几年前他为其工作时,他们一起所挣到的那些钱。C.B.李建议安排他作为科恩的顾问;如果C.B.李提供了有益的信息,所获利润就平分。他列举了几家相关的技术公司,并夸耀他能获得所有这些公司的内部机密数字。“我认识一些人,”C.B.李说,“我认识英伟达(Nvidia)销售部和财务部的人,他们能够让我随时了解季度收益情况,而且,我还在台湾半导体业有联系人,他会给我提供有关晶片方面的数据。”

科恩很感兴趣。在2004年离开赛克资本之前,C.B.李曾经一直是他业绩最好的分析师之一,是一个能指望带来赚钱思路的人。C.B.李的研究非常好,以致科恩和他的一个投资组合经理曾经为此发生过冲突。但科恩十分老到,谨小慎微。“我不想在手机上深谈。”他说。

科恩对此兴趣不小,他让招聘主管叫C.B.李过来,和他谈回赛克资本工作的相关事宜。随后,这两个人谈了好几次。

几周后,科恩向他的一名研究交易员提到他正在考虑重新聘请C.B.李的打算。这位交易员耸了耸肩,但他没说什么。他有一位朋友在帆船集团,为拉贾拉特南的基金工作,他此前刚刚听这位朋友谈到了一些关于C.B.李的八卦,说联邦特工最近拜访了C.B.李和阿里·法尔的对冲基金。“我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三天前曼哈顿举行的集体晚餐上,那位帆船集团的交易员说起过,“有点怪怪的!”

第二天早上,这位研究交易员鼓起他所有的勇气,俯身贴近了科恩。他不知道他那反复无常的老板,会对他的所言做出什么反应。他说:“这可能完全没有根据,但是有一个传言说,联邦机构的人去过C.B.李的办公室。你最好仔细了解一下。”“你是说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科恩说。“不,”这位交易员回答,“是联邦调查局。”

科恩随即抓起电话,拨了他一个朋友的号码——一名前赛克资本投资组合经理,与C.B.李的关系很近。“我听说C.B.李可能在和联邦机构合作,”科恩对他说道,“我们听说他携有窃听装置。”这听起来好像是联邦机构正在调查对冲基金业,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小心。”

这场调查有别于华尔街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它是一场长达10多年的多政府机构着力打击内幕交易的浩大行动,几乎完全集中在对冲基金上。它始于拉吉·拉贾拉特南和帆船集团,并迅速扩大到数十家公司的企业高管、律师、科学家、交易员和分析师。这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史蒂文·科恩——赛克资本(可能是该行业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的亿万富翁创始人。

1992年,在科恩开创赛克资本时,一般人几乎不知道对冲基金是什么。大多数像他开办的这种小型的不正规基金,都是由性情古怪的交易员创办的,而且,他们的赚钱野心甚至是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都无法满足的。他们对企业文化没有耐心,没有兴趣每年就他们的奖金进行谈判。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穿着牛仔裤和拖鞋来上班的那类人。他们对大银行和经纪公司的厌恶源自他们的极度傲慢。

对冲基金被认为有如下特点:一项小型的精品金融服务,是富人投资多样化的工具,能产生稳定且适度的收益,并远离股市波动。它们背后的思路很简单:基金经理找出最好的公司并买入其股票,同时,卖空不太可能做得好的公司的股票。

做空是押注股票下跌的预期,这种做法为资深投资者开辟了新的投资机会。这个过程包括借入股票(支付费用),在市场上出售,然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这种股票,并用它们偿还原来所借的股票。

在好的市场中,大多数股票上涨时,多头收益可以抵消空头损失;在不好的市场里,空头赚钱,帮助抵消多头亏损。同时,做多某些股票和做空其他一些股票,意味着你的头寸被“对冲”。除股票外,这种做法也可应用于世界任何市场上的其他金融工具,诸如债券、期权和期货等。

如果证券持续上涨,空头头寸的损失可能就是无限的,因此,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风险行为。许多对冲基金使用杠杆或借款运作,外加在全球不同市场上采用不同做法进行交易,导致监管机构规定只有最成熟的投资者才能做这种投资。

对冲基金被允许以几乎任何方式赚钱,并随意收费,当然,前提是只要它们将投资者限制在富人身上,这是因为至少在理论上,这些人有能力承担他们所投资金的损失。

多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基金在华尔街是无足轻重的,但到了21世纪前10年中期,它们就已经攀至行业的中心位置。有些对冲基金开始每年赚取巨额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冲基金已经与其名称所示的那种谨慎投资策略没有了任何关系,相反,它们本质上成了一种为所欲为的投资公司。

虽然它们以利用杠杆和敢冒风险而闻名于世,但大多数对冲基金的定义属性是经营它们的人所募集起来的巨额资金:他们的收费极为昂贵,通常是每年按资产额收取2%的“管理费”,每期资金按利润的20%收取“业绩费”。

在为其投资者获得任何利益之前,一个2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经理,将会为维持这个基金的运转而收取4000万美元的管理费。截至2007年,像保罗·琼斯和肯·格里芬这样的对冲基金创始人,都各自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池,为自己建造了2万平方英尺宫殿般的住宅,坐着50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旅行!

对某种交易员来说,在对冲基金工作有一种解放之感,它有机会测试一个人博弈市场的技能,并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富有。以致后来,对冲基金的工作成了金融界最令人垂涎的岗位。它们可能带来的巨大财富使华尔街传统的职业(在贝尔斯登或摩根士丹利等成熟投行的层级攀爬)黯然失色。在2006年,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5400万美元的薪酬,引来了不少愤怒之声,但也是这一年,25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中,报酬最低的那位的收入是2.4亿美元!前三名每人的年收入都超过了10亿美元。科恩当年是第五名,为9亿美元。

到2015年,对冲基金在全球控制了近3万亿美元的资产,是21世纪初财富极端不平衡背后的一个驱动力。

这些对冲基金大亨既没修铁路,也没建工厂,更没发明救命药品或技术。他们通过市场投机,赌市场走势,以求胜多败少,甚至有时可以赚取数十亿美元的丰厚回报。他们不仅获得极端的个人财富,而且,在整个社会的政治、教育、艺术、职业运动(他们选择的所需关注力和资源走向)等方面,都获得了可怕的影响力。

他们管理着大量的养老金和捐赠基金,对市场影响很大,以致上市公司的CEO们都不得不看他们的眼色,被迫专注于其股票的短期表现,以便让对冲基金的合伙人高兴。多数对冲基金的交易员并不认为自己是那些被投公司的“所有者”,甚至不认为是它们的长期投资者。他们的兴趣是买入,赚利润,然后售出。

如果要为对冲基金的兴起及其改变华尔街的方式,找一个标志性人物,那就非史蒂文·科恩莫属!他是一个神秘人物,甚至对他自己的行业来说,也是如此!但他20年来保持每年平均30%的收益率,的确是个传奇!

他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他的业绩表现并不基于任何众所周知的投资策略(不像其他著名投资人,如乔治·索罗斯或保罗·托多·琼斯),他不以押注全球经济趋势或预测住房市场的衰落而著名。

科恩对市场如何变动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而且,他进入这个行业正逢其时,这个阶段的社会正在大幅地调整自己,好像给予这种超级技能以相应的奖励。史蒂文的典型做法是:快速地买卖股票,一天之内就有数十次交易!

年轻的交易员都渴望为他工作,富有的投资者都极力把钱放在他的手中。到2012年,赛克资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投资基金之一,管理着15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华尔街,“史蒂文”(这是众人所熟知的科恩的名字),就像一个神!

这种成为富翁的新方式迅速传播开来,成千上万的新对冲基金开业,都雇用了极具侵略性的交易员,到处寻求可以盈利的投资机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需要挣取的金钱激增;为了获得市场优势,在对冲基金交易员的使用上,也开始无所不用其极,招聘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医生。

对冲基金铺设了靠近证券交易所的电缆,以便自己的交易可以以纳秒的速度更快地执行,并且,雇用工程师和程序员,使它们的计算机和五角大楼的计算机一样强大。它们花钱请“足球妈妈”在沃尔玛购物,向它们汇报销售情况。它们研究停车场的卫星图像,甚至请CEO去赴奢侈的晚宴,极力挖掘所需信息。

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很清楚,要想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打败市场,是多么的困难!所以,对冲基金总是试图找到交易员称之为“优势”的信息,因为这会使它们具有其他投资者所没有的优势。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对优势的不断追求,最终不可避免地会撞线,然后,被迫越线:提前窃取一家公司即将发布的利润数据;尽早得到一个芯片制造商将在下周获得收购要约的消息;早日看到一家公司药物试验的结果。这种专有的、非公开的,但肯定能引起市场变动的信息,在华尔街被称为“黑色优势”,这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通常,基于这种信息的交易也是非法的。

当一个交易员被问及他是否知道还有没有并未涉及内幕信息的基金时,他会说:“不,没有,否则,它们早就无法生存了。”

在这种情况下,黑色优势就如同精英级的自行车赛车手吸食的兴奋剂,或棒球圈里使用的类固醇。一旦顶尖的自行车运动员和本垒打球手开始这样做,你或者与他们为伍,有样学样,或者提前败北!

就像自行车赛车和棒球运动所经历的一样,对华尔街的清算时刻终于来了!

200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调查局和美国检察署联合宣布,它们将调查“黑色优势”现象,而且,不久之后,它们的调查搜索结果就把它们引向了科恩。无论这个圈里的人折腾到什么程度,但大家都很清楚:他显然是那位贼中之王!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侦探故事,发生于商务别墅的密室和华尔街的交易大厅。它描述了联邦特工,跟踪线索、实施窃听、策反证人、逐层追溯,直至擒到贼王的故事;它描述了一群理想主义的检察官,智斗那些年收入为自己25倍的油嘴滑舌的辩护律师的故事。

它再现了那些年轻交易员,用锤子砸碎硬盘、粉碎文件,设法使其亲密的朋友,免于牢狱之灾的真实景象。与此同时,它还展现了像赛克资本这种对冲基金经过精心组织,让顶级大佬免受底层雇员问题交易影响的剧情。

本书也是有关史蒂文·科恩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经过眼花缭乱的运作,攀至华尔街的塔尖,以及他为了能够继续待在这个塔尖上,进行的疯狂而徒劳的困兽之斗!第1章钱、钱、钱

在华尔街寻找工作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那些被送到正确的预科学校并考入常春藤盟校的富二代,而且,从他们交易的第一天开始,就似乎注定要在华尔街终其一生。他们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如,也知道他们将很快会在公园大道上拥有自己的公寓,在汉普顿拥有自己的度假别墅。这种心态来自高雅的学校教育、儿时的网球课程,以及清楚男人应该何时穿泡泡纱(seersucker)衣服的品味。

第二类会让人想起生存能力和生存斗志这些词。他们可能已经看着父亲为了养家糊口而艰辛奋斗,或在销售或保险领域没日没夜地奔波,或在含辛茹苦地经营着一家小企业,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些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类人在孩提时,可能被捉弄过,或在高中时,被女生拒绝过。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怨恨且要证明自己,或是因为他们憋着发财致富的野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靠山,但有不惜一切的决心和意志,包括超越那些自负的富家子弟的渴望。有时,这类人的动力是如此之强烈,几乎就像火山喷薄欲出的岩浆。

史蒂文·科恩就是第二类人。

1978年1月的一天上午,当科恩去工作单位报到之时,他看起来就像即将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其他21岁年轻人一样。

他能听到交易厅里不停的吼叫声,数十名年轻人在电话里喋喋不休,试图从另一端的人那哄骗出钱来。办公室里激情飞扬,就像秋日森林中摇晃的参天橡树,金钱之叶似倾盆之雨狂飙。对科恩来说,真有宾至如归之感,他要义无反顾地扎进去。

格兰特尔是一家小型证券经纪公司,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拐角处,曼哈顿下城阴沉的钢筋水泥的峡谷之中。

自1880年成立以来,格兰特尔经历了麦金利总统遇刺,1929年大萧条,油价飙升和经济衰退,但它幸存了下来。它的主要生存手段是收购其他微小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公司,并设法使公司规模保持得足够小,不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格兰特尔办事处的经纪人,极力地向牙医、水暖工和退休人员兜售股票。当科恩到来时,该公司刚刚开始进入了一个更激进的、被称之为自营交易的领域,试图通过投资公司自己的资金来获利。

对于像科恩这样一个来自长岛的渴望成功的犹太孩子,华尔街并没有发出盛情邀请。所以,即使是刚从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出来,但科恩仍然不得不使出浑身的解数,才能勉强挤进去。格兰特尔并不是一家受业界尊重的公司,但科恩并不在意声望。他关心的是钱,他想赚很多钱,暴富于世!

碰巧,科恩的童年朋友罗纳德·艾泽尔最近刚刚得到了负责运营格兰特尔期权部门的岗位,正在到处寻找助手。

艾泽尔比科恩大10岁,数学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他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投资公司的资金。在科恩报到的第一天,艾泽尔指着一把椅子,告诉他的新雇员坐在那里,让他想清楚自己做什么合适。科恩很快就埋头于科特龙屏幕前,沉醉于数字滴答作响的节奏中。

股票市场精炼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而且还是艾泽尔已经弄清楚如何利用的那个:投资的风险越大,投资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有消息可能会引发股票暴跌,那么,投资者为了自己可能遭遇的潜在的损失,会预期更大的收益。预期很确定的事情,像市政债券,通常回报很小。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这是投资的核心特征之一。不过,艾泽尔在这种投资机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漏洞:有时,两个因素会失去它们之间原有的同步性。这就是当时股票期权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当时的期权市场交易量要远低于正常股票的交易量,而且在许多方面更有吸引力。实际上,期权是允许一个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之前以固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的合约。“看跌期权”代表出售股票的权利,即如果股价下跌,投资者将会有所收益,因为他能够以协商好的更高的价格出售相关股份。“看涨期权”则相反,它授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之前以特定价格购买特定股票的权利;如果股票上涨,该权利所有者将受益,因为期权合约允许他以比公开市场上更低的价格购买相关的股票,产生即时利润。此外,投资者有时也会利用股票期权,作为对冲他们已有股票头寸的手段。

在格兰特尔,艾泽尔已经实施了一个名为“期权套利”的策略或做法。这种做法有一个精确的数学关系,确定期权价格应该如何根据相关股票的价格而改变。理论上,在完美的市场里,看跌期权的价格、看涨期权的价格以及股票交易的价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因为期权当时是新的金融产品,而且,彼时市场之间的沟通有时相当缓慢,所以,这个方程等式偶尔也会失衡,造成不同价格之间的不匹配或失衡。此时,聪明的交易员就可以通过在一个交易所买卖期权,在另一个交易所买卖相关的股票,吃到相关的差额。

就理论而言,这种交易做法几乎没有什么风险。这里不涉及借贷资金,所需的资金相对较少,大多数头寸都可以在一个交易日结束前就平掉,这意味着你不用担心一夜之间出现的那种使市场暴跌的事件。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做法可能会过时,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就像在葡萄藤上采摘现金一样容易,格兰特尔的交易员也因此收获了丰富的利润。那时,艾泽尔及其交易员整天都在将股票价格与期权市场的估值之间进行比较,只要发现不一致,就会立即进行套利交易。“如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IBM的交易价是100美元,”20世纪80年代早期担任艾泽尔文员的海伦·克拉克说,“在芝加哥交易所,相当于100美元交易价的IBM股票的期权交易价为99美元,那么,你就可以到芝加哥买这种期权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卖出。”如果这个差价存续时间足够长,你累积的价差额就会相当可观。

在没有计算机电子表格的便利时,交易员不得不用大脑来追踪相关的一切。就此艾泽尔建立了一个系统,只需交易员付出一点思考即可。艾泽尔喜欢说,你无须具备精算能力,你只需遵循相关的公式就行。的确,这种做法很乏味,一个训练有素的猴子都能胜任。

在科恩工作的第一天,他看到艾泽尔正与一名交易助理一起,快速搜索基于0.25美元或0.50美元的套利机会——通过其傻瓜期权方案确定的。在他们运作的间歇期间,科恩盯着市场行情屏幕。不一会儿,他大声叫道,他盯上了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他说:“我认为明天它会高开。”即使只是一只刚刚正式踏入这个领域的菜鸟,科恩也对自己作为交易员的能力充满信心。

艾泽尔窃笑起来。“好的,”他说,心中有些好奇,想看看这个有着浓密棕色头发和戴着眼镜的新人的所言是否靠谱,“行啊,那就做一单吧。”

科恩当天下午就赚了4000美元,第二天又赚了4000美元;在1978年,这可是一笔不错的利润!看到价格像正弦波一样上下震荡,择时下注、承担风险、清盘获利,他的身体也随着肾上腺素的激增而澎湃激荡。科恩被迷住了。无须多言,证券交易就是他想做的工作。

艾泽尔惊呆了!一个如此缺乏经验的人,一个甚至连衬衣都懒得熨的人,怎么会这么擅长预测股票的涨跌呢?“我知道,他会在一周内就出名,”艾泽尔说,“我从没见过具有这种天赋的人才。他只需盯着看行情就行。”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长岛大颈镇的一座四卧室的错层式住宅里,一个小男孩在卧室的窗户旁,等待着轧过沥青路面的轮胎声响起。那辆凯迪拉克一停在屋外,他就飞奔下楼。和往常一样,每当祖父母到达时,科恩总想在其兄弟姐妹之前,最先赶到门口。

沃尔特和玛德琳·迈尔是史蒂文·科恩的外祖父母;他们当时在做遗赠资金的投资组合,这也是他们部分生计的来源。两位老人每月都来看望他们的孙子一次或两次。他们在曼哈顿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那里有高档餐厅和百老汇表演。对史蒂文来说,他们代表着安逸、丰足和兴奋。在史蒂文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来访是他一周里最幸福的时光。他们总是在谈论钱,科恩会仔细聆听,吮吸有益之处:一旦你有钱,银行就会付利息,而且,还可用来投资,使它增值;投资者几乎无须劳作,是人们羡慕和嫉妒的对象。祖父母所享受的自由舒适与科恩父母所过的紧巴和平庸的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晚,当其父亲下班进门后,科恩就会从他手里抢过当日的《纽约邮报》,然后,就像他外祖父一样,仔细地研读上面的股票价格表。

科恩出生于1956年的夏天,是杰克和帕特里夏·科恩八个孩子中的老三。大颈镇距离纽约市20英里,是一个住满富人的郊区飞地,住户都是有进取心的犹太裔专业人士,都期望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优异,继续深造并最终成为医生和牙医。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2年定居于此,该地也成为《伟大的盖茨比》创作的部分灵感之源;故事的背景场地是位于长岛海峡大颈镇最北端国王角虚构的豪宅“西卵”。许多大颈镇家庭的父亲都独自生活在长岛和曼哈顿,相应地平添了很多次饮酒、长途火车通勤,延长了离家在外的时间。这里有犹太教堂、不错的学校和宏大的庄园。

在大颈镇,科恩家的财务状况处于这个区域谱系的低端,史蒂文从小就意识到这一点。在曼哈顿的时装区仍然生产服装的时候,科恩的父亲杰克每天早晨乘火车,到他在曼哈顿其中的一个样板间;他在那里经营着一家名为“米勒娃时装”的企业,为诸如梅西百货(Macy’s)和杰西-潘尼(JC Penney)等连锁店提供20美元价位的女装。

科恩的母亲帕特里夏是一名个体钢琴老师。她在当地的免费分类广告报纸上登广告,招揽客户(大都是邻里的孩子),只教《你好,多莉》这类流行音乐,不碰贝多芬或勃拉姆斯。她是一个苛刻的、不妥协的女人,主宰着自己的家庭;她有着锋利的幽默感,并定期修理自己的丈夫:“杰基,你应该在他们打你之前,打他们。”

金钱是科恩一家持续不断的压力之源。科恩的父母公开表达他们希望尽快从外祖父母那里得到遗产,他们计划借此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在很小的时候,科恩就显示出自己是一个颇有天赋的运动员——棒球的掷球手、篮球的控卫。但父母没办法帮他充分发掘自己的运动潜力,没有多少钱可用于私人教练课程,也没有太多时间驾车带他去参加比赛。初中时,学校的足球教练会在缅因州的一个湖畔举办夏令营,有几个邻居的孩子去过。科恩参加了1968年的那届,并非常喜欢它。这种营地不仅是一个迷人的世界,还是一个极好的均衡项目:所有的孩子都穿同样的T恤衫,都睡在松木小屋,每个人都平起平坐;周遭没有为账单而争吵的父母,没人告诉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不过,自那个夏天之后,史蒂文的父母再也没有送他去过;他的同学都认为,这都是因为其父母无力支付所需费用。

尽管如此,史蒂文还是得到了宠爱。他祖母将他视为八位兄弟姐妹中最聪明的一位,并将他称为“铅笔盒里最尖锐的那只铅笔”。这使他很有自豪感。他没花费太多时间,就在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科恩的哥哥加里记得,母亲有次为史蒂文准备了牛排,其余的孩子却只有热狗。“我曾经抱怨,”他回忆说,“但我母亲却说,你弟弟史蒂文有一天会反哺我们。”

在高中时,科恩发现了一个引发他真正激情的课外活动:玩扑克。“我们中的一群人,开始在对方的家里玩纸牌,最初是一整天,然后是一整夜,”科恩回忆说,“随后,就开始赌了,25美分、50美分。最后,我们玩到了一张替换牌,10美元、20美元;若到第10级,你可以在一晚上赢下1000美元!”

所有这些玩牌的经历帮助科恩学到了有关资本的重要一课。有些赚钱方式很辛苦,比如在博海客超市做货架的补货工,一小时赚1.85美元(他在某个夏天做了一个暑假)。同时,也有更容易的赚钱方式,比如在牌桌上打败牌友,这是他觉得很愉悦的方式。

通常,科恩会在一大早,带着大把的现金匆匆地赶回家,确保能及时把父亲的车钥匙还给他,好让父亲早上开车赶去上班。当时看着自己的父亲每天早上都驱车去上班,科恩心想:这种工作不适合我。

科恩被沃顿商学院录取,父母欣喜若狂。他们从杰克父母那儿继承了一些钱,使他们摆脱了学生贷款的负担,但史蒂文仍要靠打工挣钱,以资买书和外出之用。一到沃顿商学院,他就注意到停车场挤满了同学的宝马和梅赛德斯。科恩在此所处的环境是:周围大多数人都来自比他富裕的家庭,他被最精英的社交圈拒之门外。兄弟会成了他生活的中心。

沃顿商学院的文化是受金钱崇拜所驱使的。科恩参加的兄弟会叫泽塔头(或ZBT),是校园里两个犹太兄弟会中较富的一个。它的昵称是“兆亿亿”。科恩大部分时间都在泽塔头的活动室度过;这个活动室被改造成了一个赌窝,通常都是桌子旁围着十几个人,桌子中央坐着科恩,他在烟雾缭绕和啤酒瓶的叮当声中,全神贯注地主导着赌博游戏。他是五六名核心年轻人中的一员,始终主宰着这个赌桌,而那些失败者则轮流使用额外的席位。

1976年的一个晚上,他的一个同班同学坐在他的对面,紧张得汗流浃背。科恩开着玩笑,露着呲牙的笑脸。他俨然成了一名“耍蛇者”,专门让他的同学亏钱。科恩长得不酷,没有女生关注他,但他赢得了学校里那些具有信托基金的孩子的尊重。这些玩法的赌注已经达到了数百美元;一位科恩的对手(偶尔的玩家),发现在这种大学生的游戏里,自己还算是有点儿钱的。结果,科恩的这位同学苦不堪言,屡战屡败。在那个学期,科恩从这位同学那儿赢了几千美元;每当输钱时,这位同学都会发誓不能再输了!

许多兄弟会的兄弟熬夜、吃迷幻药,或喝啤酒,但科恩还会照样早起读《华尔街日报》。他会仔细追踪股市变化情况,认为上学本身是在浪费时间。一天,在统计考试,课堂上的其他人都在设法完成考卷,科恩在自己做完之前,就起身出门,去查看他的股票收盘价。与那些说着同样语言,读过同样书籍的预科学校的孩子相比,他认为自己在学业上没有打败他们的机会。智胜是他的出路。

在各课之间,科恩会去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的证券交易所,穿着T恤衫徜徉于它们的交易大厅;有时还会走近交易员,给他们拽一句心烦的话:“嘿,你的价差没了。”他甚至逃课去参观美林证券在费城的办公场地,在那里可以看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行情。“我只是站在那里盯着看,耳朵听着纸带嗒嗒的穿孔声,”他说,“你会看到股票的波动,比如说,50……50……50……然后,它可能会冒出一个上升或下降的行情信息。你可以看到交易的发生,眼瞅着它慢慢地发生。不久,我发现我很擅长猜测这些数字的走向。”

在自己的周围,科恩看到的那些人并没有他所具有的天赋。他觉得自己未来成功的钥匙就蕴藏在那行情纸带的嗒嗒声里。

伊莱恩是一家以橡木板作为内饰的餐厅,通常烟雾会弥漫的它,吸引不少上东区的艺术家和戏剧界人物。一天,科恩在这家餐厅的酒吧,悠闲地喝着饮料;不巧,这天是他的生日,但他独自一人。他没有什么朋友。此时,外面的街道正下着的倾盆大雨。

这是1979年6月,在格兰特尔交易厅忙碌了一天的科恩,疲惫不堪。在交易厅里,周边的人整天都在尖叫“史蒂维!”听到这个昵称时,他浑身就会起鸡皮疙瘩。实际上,艾泽尔是采用“史蒂维”这个昵称来区分史蒂文·科恩与史蒂文·金斯伯格;后者是肯尼·金斯伯格的哥哥、科恩高中最好的朋友。他刚刚开始与他们合作。艾泽尔的小经营单位成了格兰特尔的重要利润中心;格兰特尔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西尔弗曼也给予了他们很多自由,而且,霍华德十分佩服科恩。西尔弗曼喜爱驾驶跑车,傲慢自大,但喜欢价值观相同人。他看出科恩急于表现自己,他希望周边的人都能像他这样。

在过去一年中,科恩在格兰特尔做的赚钱交易越来越多,但从社交的角度,他仍感不满,失望于自己没被人们认可。他没有什么朋友。一天,伊莱恩餐厅人头攒动,科恩环顾四周,感叹自己已经23岁了,仍然孤身一人!此时,有一个人骤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个女人这时刚刚走了进来,浑身湿透,身穿一件白色的吊带背心和一条粘在双腿的丝绸裙。科恩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那个女人一边焦急地环顾四周,一边捋顺自己的湿发。她约了一个女友吃饭,但遭遇了曼哈顿的暴雨。此刻,街上很难找到出租车,所以,她的朋友迟到了。她坐在酒吧的高脚椅上,看着门口,尽量把眼光放低,躲避从餐厅各处那些男士扫过来的目光(这是她在纽约市这种地方自然而然地养成的生存之道)。有一瞬,她注意到科恩正盯着自己,她调整了自身角度,面朝另一方向。看了几分钟后,科恩才壮起胆子接近她。“你好。”他说道,很尴尬地侧着身。他甚至还试着微笑。“你好。”她说,疑惑地看着他。这个家伙是何方神圣?她内心琢磨着。

她的名字叫帕特里夏·芬克。她一般绝不会与科恩这种一副既保守又呆板的公司做派的人交往。她在曼哈顿的一个艺术家庭中长大,从小就对郊区有一种不屑的心态。若是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下,她完全不会理他。此时,他那皱巴巴的衬衫和俗气的鞋子似乎表明,这小子应该不会有什么恶意,而且,他似乎被她所迷倒。实际上,在女性的眼里,科恩的吸引力可能存在于他那易受伤害的气质里。

首先,为了给帕特里夏留下印象,他叨唠了一些自己的往事:作为一个孩子,他是如何将其成人礼上所得到的红包钱投到股市的;他在格兰特尔的老板是如何对他风险较大的交易感到不满的,以及他工作中的同事是怎样觉得他太自傲了。“他们认为我就是个牛仔。”他说。这段时间,帕特里夏的视线总是从他的肩上掠过,焦急地查看她的朋友到了没有。但最终的结果是,她还是背弃了自己更好的直觉,陷了进来。她和科恩最终竟然谈了好几个小时。

在那晚离开之前,科恩说服帕特里夏把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他花了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追求她,每天打三次电话,要求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一直在约会。但帕特里夏的一些朋友不明白,她为何要与科恩这种人在一起;他们视后者为来自长岛的纸醉金迷的浅薄猪头。但帕特里夏是在一个缺钱的家庭长大的,甚至高中都没毕业。她十分清楚,为支付所有生活费用而发愁是什么滋味。她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并在西村租了一个廉价公寓。她的日子过得不幸福。不可否认,科恩对财富的追求是吸引她的原因之一。她对股市一无所知,但这是科恩喋喋不休的话题,他不断地吹嘘他计划要赚多少钱。他说他会照顾她。

对科恩来说,他的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他住在一个单卧室的公寓,而且大多数灯泡都被烧坏了。他的多数业余时间都是在孤独中度过。他想要一个妻子。此时,帕特里夏占据了他的情感空间,不久,他开始向她求婚。最终,帕特里夏点头同意了。

他们告诉各自的父母,他们已经私奔了。但事实上,他们在曼哈顿中部一个安静社区,找了一个小型的一神论教堂,举行了一个只有两位客人参加的小型婚礼;他们一位是帕特里夏的伴娘、一位是科恩的伴郎。不久之后的1981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杰西卡·科恩诞生。科恩最终有了自己的家。“拿起你的手机!”罗恩·艾泽尔大叫。

在格兰特尔的交易厅,这是一个典型的上午场景:艾泽尔的交易员都在敲打着自己的键盘;当一个电话响起之时,每个人通常都会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看看谁会不胜其烦,被迫接起这个电话。

其中一位满桌都是交易单据的助理交易员,正在填写交易单据;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周边没有闲着的电话。“不是我的电话!”他大叫。

电话还在不停地响着!

正在做交易的科恩,不胜其烦,把自己的电话机从墙上猛地拽了下来,摔在了那位助理交易员的桌子上。“你不是没有电话吗?这就是你的电话!”瞬间之内,他们都“嚯”地站了起来,相距咫尺,怒目相对。“你以为你在做什么?”“你就是狗屎一个!”

但几分钟后,大家又恢复了平静,再次成了朋友。

几乎天天如此!艾泽尔的工作就是制造和把控紧张气氛,使自己的交易员能保持高效和忙碌的状态。在这个团队里,艾泽尔将道琼斯指数的股票分成两个部分,把波动最大的股票(如IBM、伊士曼柯达和霍尼韦尔)留给自己。其他的分配规则是:如果某只股票无人定期交易,那么,任何交易员都可以拿来做,直到成为他的专做股票为止。大多数时候,每个人都尊重这种分配原则,但科恩例外。

一天,一位交易员来找艾泽尔,抱怨梅萨石油(他经手的股票之一)的问题。梅萨石油是一只不稳定的股票,大幅的波动创造了很多赚钱机会,这意味着其他人也想交易它。交易员抱怨说:“每次我准备交易这只股票时,史蒂文都抢在了我的前面。梅萨石油是我最好的股票,他让我没法做了!”

艾泽尔找科恩谈话。“史蒂文,你赚了这么多钱,这些家伙没挣什么钱,”他说,“你真的需要做梅萨石油吗?”“洋基队会叫米奇·曼特打第八棒吗?”科恩反击道。艾泽尔耸耸肩,很难继续辩说。科恩是一个赚钱如此之多的家伙,所有的规则对他都不管用!

艾泽尔通过与公司谈判,可保留其团队所赚利润的50%,以致他们每月的利润总额达数百万美元之多。为容纳所有新雇的交易员,他们搬进了一个更大的,靠近格兰特尔交易厅的办公区。他们许多人来自迈克尔·米尔肯的德崇证券(它因培养激进的交易员而闻名业界),但即便是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火爆脾气的人不成比例地搅在一起,还是冲突不断。

不过,对于科恩和艾泽尔的其他员工来说,他们却是在一个绝佳的机会窗口,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对华尔街及其交易员和掠夺者来说,罗纳德·里根的亲商政策就如同给他们绑上了一架喷气式飞机。各种管制放松,公司可以借钱收购竞争对手。股市由此开始了历史上最长的一轮上涨期。此时,并购步伐的提速,部分原因是德崇证券的米尔肯帝国在烈火烹油,该公司为并购创造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发行高收益债券,即所谓的垃圾债券——因为风险高于其他债券,被评级机构评为“非投资级”。借助这种新融资工具,无法正常借钱的公司突然可以发行垃圾债券,获得所需的财务资源,对竞争对手发动敌意收购。在这段时期,这些杠杆收购的谣言几乎每天都会使相关公司的股价飙升,使买卖这些股票的交易员赚取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在很短的时间里,科恩就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变得更加自信。他逐渐开始做日盘交易,围绕收购和新股发行等相关事件建立头寸,还将自己对市场行情的本能反应能力应用于行业变迁领域。“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交易员,无人能及,”艾泽尔的文员海伦·克拉克说,“他有能力坚守自己的头寸,不会屈服。有时,在你持有某个头寸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意外的事件,好像突然间一切都变了。科恩从来就没有因为这种情况而变紧张,匆忙甩掉某个头寸。”

这并不是因为科恩比其他交易员聪明多少,而是他坚信自己的本能并做出快速反应。“他有一种自然的天赋。”西尔弗曼回忆说;这位格兰特尔首席执行官将科恩的技能形容为“自动行情纸带”:他通过无数次观看实际的自动行情纸带所示的刚刚完成的交易数据,获得市场供求变化的直观灵感。“他真的是天资聪慧!”

科恩最终成为格兰特尔的明星交易员,一个无法被解雇的人——无论他践踏了多少次风险底线,还是在违规时,发了多少次脾气。一般情况下,科恩知道自己对特定股票价格走势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放弃了艾泽尔的无风险期权策略,并停止对冲自己的头寸。当然,这种结果通常就是,风险更大,利润也更大。

科恩很快就能每年赚到500万~1000万美元。但奇怪的是,虽然这些钱能在交易厅里激发他的自信,但对他的私人生活却没有什么好处。他往往会在焦躁不安的状态下下班回家,他和帕特里夏也会不时地吵架。同时,他也是个不称职的父亲。现在,他们的财富已经允许他们进入他们原来梦想的那种社会环境,但他和妻子都感到无所适从。每天,科恩除了述说他当天做的每一笔交易外,还会不断地向帕特里夏倾诉各种抱怨,认为每个人都在试图占他的便宜:自己如何被交易所的场内特种经纪人做空,或是某经纪人在某只股票上如何骗了他1/4点。

他觉得每个人都想占他的便宜,并非完全出于他的想象;这部分是这个行业的结构所致。在华尔街,像科恩这种小公司的交易员都在与各种银行和经纪公司进行竞争,后者充斥着一群穿着笔挺衬衣的鲨鱼型交易员。那些比格兰特尔大得多的公司的交易员会整天给科恩打电话,试图向他兜售他们设定好价格的股票。这让科恩很抓狂,因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