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22:28:33

点击下载

作者:华业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试读:

前言

石油工业出版社静静地坐在未名湖畔,欣赏着它的高雅、宁静,悠然漫步于燕园的绿荫古道,汲取文学的芳香,走进北京大学是无数女孩子欣欣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她们的梦,有她们的理想,那里是她们的乐土,是她们的天堂。而让自己的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地走出青春期地迷惘,进入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深造,做一名优秀的女生更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女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寄托着父母深深的关爱与希望。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家庭教育的成败也直接决定着女生教育的成败。权威专家深入剖析教育女生的精髓,提倡用最契合女生心理特征、成长规律的方式教育女生。女生一般都具有天性细腻、敏感和举止矜持的特点,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女孩的过程当中,不能把教育男孩的那种方法运用进来,而应该根据女孩子的性格特点区别对待,注重女孩的特殊性。培养女儿不是靠时间和钱的堆积就能起到良好效果的,教育要靠方法,方法不对就会南辕北辙。世界上没有平庸的女生,只有教育方法不得当的父母。比如,女生的个性除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培养,拥有好性格是女生的终身财富,而女生性格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影响。父母教育女生,要先进入女生世界。比如,父母既要当好女生的监护人,又要当好女生的学习榜样。父母培养了不起的女生,就要让她拥有一种超凡的气质、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优秀的品格、一个受人喜爱的性格等。父母希望女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打算如何培养她?想要让她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各位父母以前从未想过,那么,就先看看这本书再好好考虑。父母要有一个明确的教育定位,积极地暗示自己朝着目标去努力。不要害怕女儿不会成功,父母只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女儿,成功就一定是可以实现的。本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突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细节,为家长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全面分析了女生的独特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全书按照“课堂”的方式分类,总共分为24堂课,内容以实用技巧为主,少谈道理,多谈方法,逐步深入。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各位父母有所借鉴、有所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女儿积蓄成功的能量,给自己女儿将来的幸福多加一个筹码。第一堂课     北大女生是个健康快乐的小天使

女儿就像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父母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变得越来越漂亮,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儿。为了女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抚养好自己的孩子,为女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使北大女生输在起跑线上。1.一天给女儿讲一个故事,能增加女儿的幸福感

如果希望自己的女儿聪明,成为北大女生,那你就每天给她讲一个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女儿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早期教育的好方法。孩子都爱听故事,不管她是否听得懂,父母都要给她讲,这样不仅会让她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亲密,还会大大增加女儿的幸福感。

处于幼年时期的女孩特别喜欢听父母讲故事,所以他们缠着父母要求听故事是正常的需要。可是,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常常会忽略女儿的需要。孩子还处在成长阶段,父母切不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疏远了自己的女儿,错过了教育女儿的好机会。女儿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亲切感和交流互动,这是父母应该给予的。(1)一天一个小故事,可以让女儿更爱你。女孩都喜欢听故事,而且特别喜欢听父母给他们讲。讲故事可以使女儿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父母给女儿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在和女儿交流的过程。比如:女儿会根据故事提出很多问题,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答案。久而久之,父母会在女儿心中树立起威信。同时父母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会伴有很多身体语言。比如彼此之间目光的交流、女儿依偎在父母的怀里,会产生出温馨的情感和无穷的乐趣。

父母不要觉得女孩年龄小,即使给她讲了也不一定能够听懂。父母讲故事确实需要考虑女孩的理解能力,但是就算是不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也不会影响她们亲近父母。(2)一天一个小故事,女儿变得更聪明。最近,日本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fMRI(机能磁场共鸣画像法)的装置跟踪儿童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儿童大脑中名为“大脑边缘系”的部分发生了剧烈活动。最终证实,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交流,更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儿童生成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大脑边缘系”负责生成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并催生这些情感所对应的行为。这一部位对于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发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父母在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培养女儿的想象力,如为故事虚构景物、人物、声音、情境及气味等。女儿的想象力影响着她的智力开发。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电视和广播都可以听故事,但是这种传播途径是一种单向传播,不具有互动性,也就是说媒体播什么,孩子就听什么。女儿虽然听着故事,但却是被动接受,没有参与性。每个女孩的情况不一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故事。孩子听不懂的时候,就给她讲解,获得新的知识。

如果女儿已经到了学龄前,父母可以试着教她认识几个字。不要给孩子压力,不需刻意去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可以在讲故事时用手一个个点你念的字,看久了,女儿自然就认得了。父母不要忽视孩子的“智慧”,不要先去“预设”一些目标,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听故事,反而女儿的聪明常会吓父母一大跳呢。

父母给女儿讲故事很重要,但是讲故事也有一些诀窍。

女孩爱听什么样的故事?父母给女儿讲一件有关她自己或在家庭里发生的真实事情,这样的故事会使她感到自己是故事的主角,或者感到生活的真实性。父母可以以这样的开始来引起女儿的注意。比如“我还记得当你……的时候……”虽然不太像个故事,但也可以让她听得入迷。女孩还喜欢听一些童话故事,公主与王子等。父母在讲了故事后,要引导她分辨世界上的善与恶、美与丑。父母可以选择那些带有艳丽色彩、可爱插图的书籍,给女儿讲。你们一起抱着这本书阅读,女儿看着这些插图,听着父母温柔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温暖,陶醉在幸福之中。

讲故事与读故事是两个概念,父母千万不要混淆。

蒙蒙的爸爸抱怨说:“3岁的宝贝女儿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很认真地给他讲故事。可是,当我非常专注地按照书上读的时候,故事还没讲完,女儿就已经‘逃离现场’,只留下自尊心受伤的我。唉!怎样才能让女儿喜欢听我讲故事呢?”

父母给女儿讲故事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与诉说,单调、生硬、很长的故事是无法吸引女儿的注意力的。父母也要注意女儿的年龄特点来讲故事,试着模仿女儿说话。父母讲故事要有具体形象,有利于女孩联想现实生活的事物。年龄小的女孩,常常是看见什么想什么,如讲小猫的故事,父母一边说,一边表演,这样女儿既感兴趣,又能培养女儿的注意力。不要觉得难为情,只要女儿喜欢听故事就不是徒劳。

听父母讲故事是女儿童年的重要回忆。通过讲故事父母与女儿之间的感情更深厚,又能培养女儿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只要有耐心,别放弃,掌握一定讲故事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女儿也越来越聪明,今天你为她讲故事,也许过不了多久,她会学着你的样子给你讲故事了。父母给女儿讲故事,和女儿一起看故事书,这种“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她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她受用终生,会给她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2.父母相敬如宾,天使才更健康快乐

家庭环境对北大女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生过得快乐不快乐是由家庭决定的。如果女生发现父母的关系不好,心里就跟着难受。因为女生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她对外界的洞察力甚至会超过成人。父母的言行、感情融洽程度对未来的北大女生的情绪和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都将是直接影响孩子成为北大女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应该是女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港湾。如果这个家庭中充满了指责、谩骂、漠视、抱怨甚至是忌恨,家庭就成了最伤害女生的地方。这种伤害往往要比外人来得更可怕更难以承受,因为越是在意,越是痛彻心扉。

一个女生每天面临着父母吵闹,家庭的不和睦,长期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氛围中,女孩会生活得很不开心,也会变得冷漠、自私、暴躁。她不认为谁是爱她的,她对谁也都是不信任、仇视的,更无爱心。女孩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甚至可能扭曲、变态,从此走上不归路。

娟娟原本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女生,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最近一段时间,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原本聪明活泼的她变得胆怯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上课时也常常发愣,作业也懒得做,一整天都是心事重重。放学后也不着急回家,孤零零地背着书包在街上晃荡,时常挨到天黑才回家。王老师看着娟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心里有些着急。后来,王老师在娟娟的作文中发现了她不快乐的原因:“爸爸妈妈要离婚那天,正是我的生日。可是爸爸、妈妈都在忙离婚的事,他们的心情很不好,根本没有人关注我的生日了……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爸爸、妈妈围在桌前为我庆贺生日。忽然,天上掉下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我欢喜极了。可是我仔细一看,生日蛋糕上写的并不是往日的‘生日快乐’,而是两个大字‘离婚’,我就被吓醒了……”王老师终于明白,导致娟娟学习成绩滑落的真正原因。

父母感情不好,对女生有着很强的消极影响。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就会在女生的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会扭曲她的心灵,将来也会影响到她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在父母的打骂中,对女生的人生来讲是悲剧的开始,也是悲剧的结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离婚家庭的孩子成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父母要想知道离婚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心理感受。很多父母感情不和,对另一方充满了愤怒,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请父母不要认为离婚只是夫妻俩之间的事,对于有子女的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不良情绪是很难修复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家庭的受害者、牺牲品。

美国学者赫茨曾经对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十万名八岁到十四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发现孩子对父母的主要要求中有三条是关于家庭和睦的:①孩子在场,不要吵架。②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③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上述要求既是孩子出于亲情的期盼,希望父母相敬如宾,融洽和谐,又是孩子对家庭环境的渴望,憧憬着在充满亲情与温暖的环境下成长。

女生希望父母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夫妻感情破裂后,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有时甚至迁怒于女生的身上。这样的生活一点点地吞噬着女生的幸福感,让她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感到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

对于女生而言,如果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也就意味着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方共同生活。这样的处境让女生失去了安全感,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女生心情焦虑。她会想:我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不要我呢?自己的新爸爸(新妈妈)会不会讨厌自己呢?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为什么我没有了爸爸(妈妈)?孩子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感情不和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其他依靠的。所以父母们要有责任心,不要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天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健康有两方面,身体上和心理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上的健康比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在家庭和睦、父母相敬如宾的氛围中,女生在爱的滋润下成长。这样的女生一般都是平和的,知足的,快乐的,自信的,充满爱心的,他的人生充满了欢笑。比如说,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接过丈夫手中的公文包;妈妈上班辛苦时,爸爸也会主动为妈妈分担家务。这对女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和画面。

父母之间相敬如宾、体贴呵护,会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是女生的第一任老师。在温馨和睦的家庭里,女孩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父母常给她讲故事,带她去郊游、逛公园、听音乐等,这些都有利于她接受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她的兴趣和爱好,使她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父母在生活中的悉心照料,这种氛围中的女生一定会是快乐、健康、聪明的小天使。第二堂课     北大女生不要“娇”着养

很多家长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一定要悉心的照顾才对。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千金们的照顾已经过度到了溺爱的程度。北大女生虽然离不开父母的疼爱、娇惯,但她们更应该去学会慢慢的独立、自己照顾自己,即使会经历一些挫折,但在未来的路上她们会更加坚强。1.放开手,让北大女生自己走

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千金学会独立,逐步地减少她对父母的依赖,这是关系到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北大女生的关键。放开父母的手,让女生自己走。让她具有像野花、野草一样顽强生长的精神。让她凭靠自己,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创造一个个你从未想象到的奇迹。

在女生刚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作为家长的您,是应该马上跑过去扶起女儿,还是鼓励女儿自己站起来?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会选择帮助女儿站起来,甚至在女儿哭泣的时候说着“都是地不好,摔疼了宝宝。”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女生学习走路会慢一些,但更严重的影响是女生不会学着自己去承担责任。路就在脚下,即使较弱的女生也得学着自己去走,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所以当孩子摔倒的时候,父母在此时能够帮助孩子的,应该是为女儿加油和打气,父母不应该扶着女生走路,更不能代替女生走好所有的路。

像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蕾蕾的妈妈踊跃地为她报了绘画学习班。

上课的第一天,母女俩走进教室时,已有若干孩子先到。家长忙着为孩子将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摆好。上课铃声响过头遍后,家长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孩子乖乖地上课,可是其中一个小孩还是在家长依依惜别之际,“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未料想,感染力极强,蕾蕾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经过家长和老师的极力安慰,孩子才算是平静下来。

绘画课不长,下课后打开了教室的门。等候在外的妈妈迫不及待地走到蕾蕾身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食递给孩子吃。有的家长更加夸张,还给孩子喂水。吃完零食,蕾蕾想到操场上玩,于是妈妈也跟着走出了教室。在操场上,朝气蓬勃的蕾蕾和小伙伴们一起跑着、跳着,一旁的妈妈仔细地照看着自己的宝贝。

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时,妈妈赶紧带着蕾蕾跑回教室,可是蕾蕾好像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中,显得有些迟钝,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生活中这样的场面我们并不陌生,女儿明明长的聪明漂亮,身体健康,却要父母抱着上托儿所、幼儿园。很多父母出于对女儿无私的爱,不惜为女儿付出自己的一切,然而往往适得其反。父母为女儿包揽的一切事务,制造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环境。父母本以为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殊不知,弊端多多。

女生在这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失去了锻炼独立性的机会。父母也忽视了教育孩子是不能够溺爱的,女生养成了贪图享受的思想,长大以后非常容易堕落。父母的娇生惯养也让女生缺少努力的动力,缺少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她也无法理解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而且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女生。

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女生往往心理更脆弱,社会适应力更差。由于女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渐渐地习惯于当公主的感觉,所以一旦女生离开父母、离开了原来全方位保护自己的环境,她就会表现出反常。比如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公主”长大了,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没有人再注意她,照顾她,迁就她。“小公主”心理上难以承受这种待遇的反差,很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的自我保护而产生伤害别人的行为。

娇生惯养的女生有碍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等等。父母的过度保护,在助长她依赖性的同时,还抑制了她意志力、坚持性、不怕困难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对女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如果女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对女儿过度保护所致,生活中许多事例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学校放学的时候,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家长们各自接走了自家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正朝她妈妈发脾气,说什么也不坐妈妈的摩托车,妈妈怎么劝她也不听。原来每次都是她的爸爸开小轿车来接她,不过,今天爸爸出差了,所以改由妈妈来接。偏巧赶上了下雨,小女孩感到很委屈,所以就乱发脾气。最后,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打的”把她接回家。可是,在这对母女身边就有很多一样大的孩子没有父母接,而是自己撑一把小雨伞走在路上。

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你送给别人鱼,不如教会别人如何捕鱼。教育孩子也一样。父母扶着女生走路,不如让她自己尽快学会走路。父母给予孩子的不能是永远的跟随和陪伴。父母就让女儿自己走一程,那样或许会更好吧!

真正爱女儿的方式是父母不仅要给她学习生活的好环境,还要教会她怎样去生活,教会她乐观、坚强、自信、独立的生活态度。父母如果爱自己的女儿,就应该让她自己走,给她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告诉她要遵守规则,哪里需要注意危险,哪里需要调整休息,然后让她朝自己想去的方向走。做父母的只需用满含关怀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她,关心着她……2.“未来的北大女生,跌倒了不怕,她会爬起来”

      

面对女儿跌倒,父母应该怎么办呢?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做父母的不要大惊小怪。很多孩子跌倒后,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的,所以父母可以试着当一位为女儿加油的旁观者,并一直到她成为一个真正北大的女生。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画面: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摔倒,一位家长连忙跑过去,把孩子抱在怀里连忙说:“宝宝摔疼了吗?都怪这地不好。”但也有的家长会一边鼓励孩子说:“女儿,爬起来,再摔几次就会走了。”“跌倒”就像女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父母怎样正确引导自己的女儿,教育她,正是许多父母所要寻求的答案。面对跌倒的女儿,父母要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增加勇气,放心地让她自己走路。生活教会了一个女生丰富的知识。比如有自立、坚强、刚毅,都让她学到了,而这些正是如今孩子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所不能缺少的品质。

即使是小女生,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已经开始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如果这时候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会让女生形成错误的想法。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们,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独立自强的女生,仅仅付出“爱”是不够的。

女生的培养首先是“养”,就是父母给女生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其次是“育”,父母对女生的教育要从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品质着手,如果女儿遇到了挫折,父母要做的是鼓励自己的女儿直面挫折,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父母不要纵容女儿逃避挫折,或者推卸责任。否则她眼前的困难,将成为她永远无法战胜的阻碍,不会在挫折中获得成长。

如果女生遇到了挫折,父母在第一时间跑过去帮忙,女生看似摆脱了困境,实际上她没有从挫折中爬起来。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们,而是在儿童所喜欢由他自己做的所有活动上代替了。”

小李是一位高龄产妇,对自己的女儿显得格外的疼爱。她对女儿的养育完全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她经过多方考察终于选择了一个阿姨帮助带女儿。不过,小李还是不放心,有时还会提心吊胆的。由于小李平时对女儿照顾得过于精细,比如怕女儿接触人群会传染疾病,怕女儿接触花草会花粉过敏,所以她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去看一下。如果哪天中午小李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家,她就像掉了魂似的。虽然这样的做会觉得有些疲惫,但小李一想到女儿的健康成长,就会劝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但是,小李发现女儿特别胆小,看到除家人以外的人就会哭,看到小动物也会哭……

许多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都有些过度,想着为了女儿,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于是,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女生只有软弱性,而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她日后走入社会而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很小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她击倒。父母出于对女儿的保护,阻止外界的一切伤害,所以她会因此变得弱不禁风,遇到事情就成哭哭啼啼的娇小姐。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都应该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父母的干预,让女生感受到的是沮丧。父母的言行等于是在告诉她“你不行,你做不了”。时间长了,女生的自我评价会大打折扣,潜能的发挥也可能受到影响。

生活中的挫折像是女生学习走路时,遇到的绊脚石。最初的时候,女生不知道躲避这些绊脚石,被绊倒了很多次。站在一旁的父母对女生说:“女儿真棒,摔倒后能自己爬起来,下次走路要小心,争取不再摔跤”。有了几次摔倒的经历,女生就会变得坚强,学会一些技巧,积攒下很多经验。当她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开始自我思考,独立面对,并且这些行为都是自发完成的。

随着女生的长大,她已经不是刚刚学会走路时的样子。她会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希望能够去探险。可是,不了解女儿变化的父母往往以老习惯来处理孩子的事务,“不行,不要碰那个,你一定要听话”“来,乖乖地坐到妈妈身边”。女生即使心里不愿意,但往往还是比较听话的。双方的冲突并不明显,但当父母对女儿说“不”字太多以后,女生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就会大大降低。

路,要靠女生自己走。美国人认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这可以说是很多父母已经忽略的问题。等到了女儿长大成人,需要自己独当一面时,父母再想教女儿如何坚强,如何独立是不可能的,因为女生由于娇生惯养而养成的毛病已经形成了。

亲爱的父母们,放开手,让女生自己走。即使她的步伐不太稳健,父母也不要为她扫清前方的障碍,不要为她搭建一个人为的温室,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激发她的潜能,成长为一个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女生。3.“风吹不动的”,才是北大女生

北大女生是不能有依赖性的。这种依赖性在后天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在每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不同的。其中父母的教育是助长或抑制孩子依赖性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每一位想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坚强、乐观的北大女生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女生坚强、独立的性格,这些是一个北大女生的必备条件。

父母必须让女生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当女生遇到挫折的时候,让她依靠自己的力量试着爬起来。让女生学会经受风雨,那么这些温室中的花朵,才会像大自然中的野花那样坚忍不拔,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8年时间内,她分别摘取了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世界上少有的杰出女性。

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娜,也是位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一位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母亲,是如何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居里夫人平常的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她始终没有松懈女儿的教育。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女儿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女儿智力发展的年龄阶段。譬如,在女儿不足1岁时,居里夫人就让女儿们广泛接触陌生人,带她们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小动物玩;让她们到公园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尽情地在水中嬉闹,让她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当女儿们长大一些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手工制作等等,让她们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陪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居里夫人对女儿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女儿对知识的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训练女儿生活技巧,不仅使女儿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女儿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女儿们的重担。居里夫人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当时她们母女的生活十分的拮据,有人建议居里夫人卖出一点镭来贴补家用,但是被居里夫人拒绝了。居里夫人告诫女儿们:“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又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她决定将诺贝尔奖金献给法国政府,用于战时需要。同时居里夫人还亲自带着X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伊伦娜随同前往帮助伤病员。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伦娜颁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的姑娘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伦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得更为成熟。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都相信居里夫人不但是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她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为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女儿成为怎样的女生。居里夫人对女儿的爱绝不次于别人对子女的爱,但她对女儿只有疼爱,而没有溺爱。

父母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独生子女的家教问题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小孩八九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望女成凤的家长难道不能从居里夫人成功的家教中得到一点启示吗?(1)父母请放手让女生做其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女生天生娇贵,但父母的疼爱不能变成溺爱。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注意培养女生自立、自主的精神,对待女生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女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在今天这社会,虽然女性已经摆脱了过去围着灶台转的旧身份,但仍然承担着比较重的家务活动,所以动手能力是培养女孩的最浅层次。对于年龄稍大一些女生,鼓励她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如帮助妈妈倒垃圾,洗自己的袜子等,每天起床自己穿衣服。父母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让女生参与生活,培养她的独立性。(2)父母提出与女生能力所及的要求。“要求”是父母教育女生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父母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女生的特点和理解能力提出与其能力所及的要求。但要注意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反而会产生女生的畏难情绪。而且失败的结果,会让女生自信心降低,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强的女生,会变得自闭,不愿与别人接触。不仅影响她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影响她的人际关系。(3)父母积极鼓励女生,使其持之以恒。一旦女生取得进步,父母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以鼓励,肯定她的行为。不管女生想努力完成什么事,只要不是出格的事情,父母就应该支持女生。女儿想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要让她自己尝试,不要怕她吃不好,只要在一旁细心观看就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等到女生终于能不依赖父母而独立进餐时,父母可以给她一个满意的眼神,或肯定的口吻对她说:“妈妈就知道女儿是最乖的”。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既是对女生现有的行为予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她追求自主、自强、自立,同时也是对女生今后行为的鞭策,提高他再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当女生失败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责难她。父母过于求全责备,会让女生很容易失去她的自信心,自暴自弃,产生依赖父母的心理。

为了女生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不要溺爱她。要让她在生活中接受磨炼,获得知识。不要让她生长在温室里,适当的风雨更有利于她的成长,是女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做家长的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第三堂课     做父母的,当好女儿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习的榜样。每个北大女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深深地刻着父母的印记。女孩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她们眼中最亲密的人——父母,自然就变成她们第一个要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想让自己女儿优雅得体,才华出众,就要首先当好女儿的榜样了。1.北大女生是受妈妈影响的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女儿。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母亲都成为自己女儿模仿的对象。就像妈妈喜欢的东西,女儿也会跟着喜欢。所以母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把女儿引向正确的方向。

母亲是女儿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女儿最爱模仿的对象。由于女儿对父母的依赖和信赖,她们相信妈妈永远是对的。有的时候,女儿看到妈妈的样子,有可能在想:做女人就应该像妈妈那样。有了这种想法,女儿就会不自觉的开始模仿自己的妈妈。母亲的一言一行都被女儿记在了心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

冉冉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两个月前到医院看病的时候,把为她看病的医生吓了一大跳——身高1.55米的冉冉体重却不足65斤,长得真是“皮包骨头”。医生看着冉冉的小手,手指竟细得像筷子一样。冉冉脸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感觉就像大病初愈,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经过医院心理专家仔细询问,发现冉冉的病是因为受到妈妈减肥的影响,得了厌食症。

两年前,冉冉一家从南方搬到北京。冉冉的妈妈是一位非常爱美的女士,来北京后她发现这里的人都比较苗条,自己的身材显得有些臃肿,所以她就下决心减肥。于是,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节食计划,每天的三餐只是象征性尝几口青菜,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一点都不敢碰,高营养的食物也尽量避免。一年后,这位爱美的妈妈发现自己的体重并没有减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是12岁的女儿冉冉开始厌食,开始不吃肉不吃蛋,到后来索性连饭都吃不下,每天只靠吃几片饼干维持。不到半年,冉冉变得面黄肌瘦,连月经都停了。

长期营养不良,使冉冉的身体很虚弱。她每天从床上起来时都会觉得头昏眼花,必须坐一会才可以站起来。冉冉的母亲以为女儿得了重病,到处寻医问药,挂了儿科、消化科、中医都看了,也吃了不少药,也花了不少钱,可是冉冉仍然是没有食欲,而且病情更严重了,吃多一点就会吐,看见肉就觉得恶心。这次终于查出了冉冉得的是心理疾病——神经性厌食症。

医生对冉冉的妈妈说:“幸亏冉冉来得还不算晚,如果继续下去就很危险了。只需按照我说的做,冉冉会好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冉冉已经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东西了。

小女生很喜欢模仿大人,特别是自己的妈妈。她把妈妈当做偶像,总会有意或无意去模仿妈妈的行为。冉冉的妈妈长期节食,无形中会对冉冉产生一种心理误导,以为女生越瘦越美,渐渐地也变得不爱吃饭,最后发展成了厌食症。而且,像冉冉这样年龄的女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12~15岁),家庭环境对女生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形成,以及成年后的个性特征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女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做母亲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毛病影响到自己的女儿。小女生是敏感的,哪怕是父母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表情都有可能被女儿捕捉到。妈妈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尤其是女儿在身边的时候,妈妈要做到举止得体,乐观向上,要善于在平时生活、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发现乐趣,保持愉悦。妈妈的乐观感染着女儿,让女儿同样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成为女儿心目中的好榜样。

女儿就像是妈妈的翻版。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会像妈妈一样温柔;孝敬父母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一定会懂得尊敬长辈;牢骚满腹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会对生活充满了不满;贪财势利的妈妈养育出的女生也会唯利是图……

2006年9月《疯狂英语》阅读版曾经刊载了一篇叫做《妈妈的影子》的文章,文中描写到:

在我脑海中,生命里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三岁半的时候,年轻漂亮的妈妈站在一旁,有节奏地搅拌着蛋糕粉,蛋糕粉溅洒到她身上。她一边干活,一边出神地哼着电影《擒凶记》里的插曲,然后瞥了我一眼,向我投来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我跪在椅子上,拿着碗和汤匙,也学着她的样子搅蛋糕粉,其实碗里什么也没有。我和妈妈穿着花色一样的衣服,我的衣服是用她的衣服剩下的碎布做的,天蓝色——那是妈妈最喜欢的颜色。

许多年后……

此刻,我站在厨房里,任由思绪在脑海里翻涌。我把溅到脸上的蛋糕粉擦掉,瞟了小女儿一眼,尽管穿了蓝色小围裙,但她还是把衣服弄脏了。这时我意识到自己正哼着当年母亲哼过的曲子,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微笑。此情此景是如此熟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我是妈妈的影子。

女儿跟在妈妈的身边,妈妈的言行一点一滴地传递给了女儿,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学会如何去做一个像妈妈那样的人。在培养女儿的问题上,妈妈的作用是巨大的,是谁也无法代替的。谁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榜样,小女生更是如此。没有一个好的榜样作为指引,女生就有可能走上不归路。

总之,母亲是女儿学习的好榜样,是对女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女儿的品质,要想把女儿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女孩,妈妈要率先行动,成为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妈妈。2.北大女生的自信来源于父亲

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女儿能不能成长为北大女生是有着和母亲同样重要的作用。在女儿眼中,父亲常被视为一家之长,是权威的象征。如果她得不到父亲的关心,就非常容易变得自卑、内向、胆小。所以,有没有乐观自信的性格,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也直接影响女孩成为北大女生。在生活中,父亲一定要注意关心女儿的成长。

有的父母会认为,男孩的成长需要父亲做榜样,否则男孩就容易缺少阳刚之气,甚至变成“娘娘腔”,而女儿的成长就离不开妈妈的典范作用。其实,女孩的成长既需要妈妈的培养,也需要父亲的关心。

女生对外界的人或者事物是敏感的,她们很注重与别人的关系,同样她也会用一颗敏感的心去衡量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对女儿是否关注,决定了她是自信还是自卑。 

5岁的小静每天都喜欢缠着父亲。当爸爸看报纸的时候,小静总会打断他,不停地想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小静一会儿指着自己的玩具对爸爸说:“爸爸,快看,我给我的洋娃娃做饭了!”爸爸常常是应付地点点关:“好孩子,继续玩吧。”小静一会儿又装作不小心摔倒,坐在地上哭个不停,非要等着爸爸把她扶起来。 

…… 

最后爸爸忍受不了小静的调皮捣蛋,便拿着报纸回到自己的屋里去看了。 

很多小女生喜欢“惹是生非”,不是她们真的那么调皮,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父亲的注意力,哪怕是批评自己几句。要知道父亲对女儿的忽视,是对女儿最大的伤害。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画面:在女儿小的时候,父亲是无所不能的,很多事情到了父亲手中便可迎刃而解。比如玩具坏了,父亲摆弄几下,玩具又恢复了原样;家里的电灯不亮了,爸爸忙活了一小会,就把它修好……女儿能感觉到,爸爸会很多东西,家里很多地方出现问题他都能解决。因此,在女儿的心目中,爸爸渐渐地成了权威的象征。 

谁都希望被亲人关注,敏感的小女生更是渴望得到关注。能得到在家中最有权威的父亲的关注,会让女儿找到自我认同的感觉,对她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果父亲对女儿漠不关心,一开始,小女生会采取某些小伎俩,就像小静那样通过哭闹等诡计来引起父亲的关注。但如果仍然不能引起父亲的注意,甚至是换来父亲的过分责骂,那么小女生就会感到十分困惑,她会相信自己的父亲讨厌自己,再也不爱她了,她会因此而感觉到孤独、寂寞,甚至还会产生内疚的心理:我究竟做错了什么?爸爸为什么不喜欢我了?我怎样做爸爸才会更喜欢我呢? 

如果小女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下,她就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贴上一些标签,不够听话、不够聪明、不够可爱、很惹人讨厌……久而久之,父亲对她的毫不关心,就使得女生拥有了一颗极度自卑的心灵。

父亲在女儿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父亲的一句话能够影响,甚至是彻底改变女儿的心情。比如女儿因为外表被人嘲笑,回到家后非常的沮丧。如果女儿向父亲诉说,却得不到父亲的安慰和理解,那么女儿会真的因此消沉下去,把别人的话当成对的。反之,父亲倾听女儿的心事,鼓励女儿说:“爸爸相信你是最棒的。”“难道你连爸爸的话都不信了么?”

当父亲开始关注女儿的一言一行,她就会知道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有一个人一直关心和支持着她。父亲开始关注女儿的言行和心事,在与女儿交流的时候,女儿会变得坚强与自信。

对于那些有点谨慎、胆小的女生,父亲的夸奖很重要。父亲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女儿,即使是因为谦虚也不要这样做。小女生是要面子的,父母的谦虚会伤害她脆弱敏感的心灵。她会觉得一个自己最亲近的人都看不起自己了,看来自己真的很没用。如果父亲适当地称赞女儿,她会带着自信的心情,大方地去接触别人。凡是有这种心态的女孩,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会那么敏感,而且她们的思想和行动,也不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女儿的自信来源于父亲的关注、鼓励。不过,让父亲说出鼓励女儿的话,向女儿表达自己情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大部分中国的家长都不太擅长做这样的事情。父亲们或者由于害羞,或者是不屑,都不愿意在女儿面前过多表露自己的心里话。中国的父亲们应该在对女儿多些关注的前提下,多找一些“情感词汇”来拉近与女儿之间的感情,这样女儿会和父亲越来越亲近,也会活得健康快乐。 

父亲要尽可能多地陪在女儿身边。即使父亲工作再忙,与事业相比,女儿的成长更重要。因此,父亲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在女儿身边。父亲对女儿的关心,更容易给女儿带来安全感、幸福感,这在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