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1 23:08:41

点击下载

作者:(意)蒙台梭利,刘莹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试读:

导言

玛丽亚·蒙台梭利,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近百年来一直对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基亚拉瓦莱,1894年她作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于罗马大学,1899年开始进行一项关于智力缺陷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她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在她监护指导下的智力缺陷儿童通过了全国正常儿童读写考试。蒙台梭利得出结论,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年幼的正常儿童身上。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在这里,她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教学。几年后,这些普通的出生于贫寒人家的儿童的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变得独立、自信、自律而有教养。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崭新的、具有巨大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关于这些儿童神奇转变的报道,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之家”成立了。这种带来革命性改变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赢得了世界各国同行们的崇高评价。英国教育家称蒙台梭利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社会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美国教育家赞誉道: “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整。 ”德国教育家更是盛赞: “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这般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这是唯一超越国家、种族、宗教差异,并在全球普及和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 ”

迄今为止,蒙台梭利的著作已被译成37种文字出版,世界各地都成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设立了蒙台梭利培训机构。在日益重视早期教育的中国,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和认可。

为了让国内读者全面了解蒙台梭利的思想,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经典”系列图书,力求做到原汁原味,真实而准确地传递原著精髓。希望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真正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适时、适性地自发成长。《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该书正是她对自己所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书中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配合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成长。《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在“儿童之家”中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童年的秘密》 ,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 ,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他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该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 “工作”中的专注和快乐、社会性发展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极生动的著作。《发现孩子》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揭示了培养孩子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描述了孩子的特性。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观察并对外界做出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独处。为此,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传统教育,寻求发现孩子和了解孩子的新方法,以让家长和教育者认识到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的目的也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的封笔之作,集其理论思想和方法之大成,是蒙台梭利最知名,也最能体现她革新思想的一部作品。这本书代表了她晚年的部分教育思想,令人极为称奇的是蒙台梭利的想法远远超越了她的同行们在教育及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如,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 ,他们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婴儿的语言并非来自母亲,而是向周围环境学习的结果;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这三年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等等。正如英国蒙台梭利学会会长克劳德·A.克莱蒙特所说: “如果我称本书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圣经》除外) ,也许有些言过其实。然而,对人类未来的福祉而言,我确实无法找出还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有价值。 ”导论儿童:一个社会问题

这些年来,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就像其他的重大社会动态一样。不过这个话题并非由某个人引起,而是像火山爆发一样引起广泛的关注。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的进步使婴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诱发了这场新运动;另一方面,人们也日渐认识到,孩子们经常被学校枯燥无趣的作业折磨得疲惫不堪。对儿童健康状况的研究显示,他们生活得并不快乐。他们的精神萎靡不振,缩着肩膀含着胸,很容易受到肺结核病的困扰。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儿童的生命被扭曲了,被那些给予了他们生命、供养他们的人,以及周围成年人的社会扭曲了。但是,儿童到底是什么呢?对那些热衷于获得更优越的职业发展的成年人来说,孩子总是麻烦的来源。在现代都市局促、狭窄的住宅区里,家家户户拥挤地住在一起,没有真正属于儿童的空间。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在人们匆匆赶路的人行道上,也没有儿童的活动空间。成年人很少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很忙,忙于完成自己紧迫的任务。通常情况下,父母双方都必须工作,因为一旦丢了工作,他们和孩子都要经受巨大的痛苦。即使孩子生活在比较幸运的家庭中,他们也会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委托给陌生人照顾。他们不可以进入属于父母的房间。没有一个地方让他们觉得自己被人理解,并能够从事自己正当的活动。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什么也不能碰,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自己的,每一件东西都神圣不可侵犯,成年人的私有财产对孩子来说是“禁区” 。那么他们拥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不久以前,小孩子甚至没有一把自己的小椅子。当一个孩子坐在地板上或是长辈的椅子上时就会被训斥,大人会把他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至今仍是生活在成年人身边的儿童的处境。他像乞丐一样期待着、寻找着什么,却一无所获。当他走进某个房间时马上就会被驱赶出去,他的地位就像一个被剥夺了回家的权利和公民权的人,沦为社会的边缘人,受到几乎所有成年人的谴责、辱骂和惩罚,就像那是成年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

因为某些心理“怪癖” ,成年人很少关心怎样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有愧于儿童。尽管人类为自己制定了法律,却不曾为自己的后代制定法律,结果使儿童置身于法律之外,成为父母专制本能下的“牺牲品” 。可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就具有能够修正前辈错误的新能量,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种新的生命气息。

无论如何,经历了漫长的若干世纪,也许那些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就对儿童的需要和命运懵懂无知的人们,近年来,已经对儿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这一巨大的进步得益于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它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大量不满周岁的婴儿。20世纪初,当人们开始真正关心儿童的健康问题时,儿童的生命才得到新的理解。学校走向现代化,以亲切和宽容为特征的新的教育原则被家庭和学校采纳。

除了科学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之外,另一些发展结果源于人们敏感性的提高。现在,儿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在城市中,专门开辟了儿童花园,公园和广场都预留了儿童游戏区,建立了儿童剧场,还有专门为儿童出版的书籍和杂志,儿童也拥有了自己的出行用品和家庭用具。随着社会意识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努力,建立了童子军和营火少女团之类的组织,为孩子们提供锻炼机会并让他们获得自尊感。政客们也试图“争夺”儿童,以使他们成为自己革命事业的“驯服工具”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人们对儿童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为了儿童自身的利益,还是利用儿童以达到某些长远目标,儿童现在已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再只是让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出来向别人炫耀,而是把孩子看作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的一部分。

正如我们观察到的那样,儿童状况的改善并不是通过某个人的努力而实现的,也不是各种社团和组织合作的结果,那么到底应该归因于什么呢?事实上,应该归因于儿童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它带来的影响对社会进步极为重要。

我们必须评估这一新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各种没有任何相互关系的自发运动,促使人们对儿童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不是任何单一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而是一股推动伟大社会变革的浪潮。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就是正在逝去的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在那个时代,人们忙于创造一个安逸、舒适、适合成年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并不真正关心儿童。

我们发现自己现在正处于新时代的起点,需要我们既为儿童工作,也为成年人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开启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它必须为国民提供两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一种为成年人,一种为儿童。

我们面临的任务不是进一步发展已经建立的社会活动组织,或者协调各种代表儿童利益的私人公司,这样做只是作为成年人联合起来,去帮助我们之外的儿童,这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

相反,童年时期的社会问题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内心之中,激发我们的良知,鼓舞我们去行动。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去观察的陌生人,童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的形成就是在童年早期完成的。

成年人的健康、幸福与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的孩子会继续承受我们的错误所带来的痛苦,凡是影响了儿童的事物都会影响人类社会,因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在他微妙而神秘的内心深处完成的。

为儿童的利益所做的勤奋而认真的努力,将使我们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已经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么多自然的秘密。

儿童的社会问题就像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我们会被它的新鲜活力打动,它的根深植地下,难以清除,如果我们挖下去,刨开泥土,就会看到它的根像迷宫一样向各个方向延伸开去。

这些植物的根系象征着人类的愚钝,我们一定要清除多年积累下来的观念,这些观念阻止我们真正地理解儿童,阻止我们直观地认识儿童的心灵。

成年人令人吃惊的无知和他们对自己后代的漠不关心,根深蒂固,且由来已久。一个成年人爱孩子,但是会不自觉地责难孩子,这使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悲伤,这种悲伤是成年人自身错误的一面镜子。儿童的社会问题让我们充分理解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它使我们对自我有一种新的认识,也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第一章儿童的时代

近年来,儿童保育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其主要原因不仅来自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源于人们在这方面意识的普遍觉醒。这首先要归功于19世纪末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同时,儿童个性研究本身也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新线索。

如今,研究医学、哲学或社会学中的任何一个分支学科,都不得不重视来自儿童研究的成果。打个比方,儿童研究对这些学科的启示,远比胚胎学对理解生物和进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重要得多。来自儿童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影响更加巨大,是因为它可以触及人类所有的问题。

儿童不仅是作为一种肉体生命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精神生命而存在。他们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儿童的心灵决定了人类进步的历程,并且把人类导向更高的文明。

一位瑞典诗人兼作家爱伦·凯曾经预言: “我们的世纪(20世纪)将会是一个儿童的世纪。 ”如果有耐心查阅文献记录的话,在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的一次演讲中也可以发现相似的说法,这次演讲发表于1900年,正是世纪之交,他把即将开启的新世纪称为“儿童的世纪” 。

这些具有预见性的表达,恰好反映出19世纪末科学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的影响。那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儿童正饱受传染病的折磨,它给儿童带来的死亡率是成年人的10倍;与此同时,严苛的学校生活也让儿童蒙受痛苦。

但是没有人能够预见,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神秘能力,它可以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这个儿童自身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将帮助成年人解决个人及社会的问题。这个秘密,能够为儿童研究的新科学奠定基础,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儿童与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开辟了一个迄今为止尚不为人们所了解的研究领域,它使我们能够深入洞察潜意识的秘密,但是很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虽然如此,精神分析还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内心生活的丰富含义。

精神分析突破了心理学曾经认为不可逾越的意识层,就像人类最终穿过了海格力斯之柱——它曾被古人认为是世界的尽头。

如果没有精神分析理论探测出潜意识这片海洋,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儿童的心灵能让我们对人类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众所周知,精神分析最初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技术,这是一项杰出的发现,它发现了在人的行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潜意识。它彻底变革了旧的观念,深入潜意识领域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发现了那些极为重要的神秘元素。精神分析学家们揭开了一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它与人的命运密切相连。但是,他们并未成功地探明这一未知领域,很难逾越“海格力斯之柱” ,没有进入更加深广的潜意识海洋去探险。

19世纪,精神病学家夏尔科(Jean Martin Charcot)发现了潜意识,在严重精神疾病的特殊案例中,他发现了明确表现出来的潜意识,就像一座火山内部沸腾的岩浆突破地壳喷发出来,他把人的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强烈反差简单地理解为疾病症状。弗洛伊德进一步研究,他煞费苦心地利用一种精巧的技术,发现了深入探索潜意识的方法,但是他几乎只关注精神异常的案例。有多少正常人会自愿接受令人痛苦的精神分析的考验呢?那相当于在人的心灵上动手术。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弗洛伊德演绎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所以,新的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治疗精神异常的个人经验。弗洛伊德看到了潜意识这片海洋,却没有去深入探索,而是把它描绘成一个充满风险的海峡。

某种与古希腊人相似的偏见局限了弗洛伊德,导致他只研究人的病态行为,而没有去研究正常人的案例。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也是为什么他的技术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也往往不能治愈患者。社会传统,即古老经验的累积,束缚了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论。显然,探索深广无垠的潜意识领域的真相,需要临床技术和理论推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童年的秘密

其他科学分支和不同理念也应该被纳入广阔而未被探索的潜意识研究领域,因为这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研究人类的起源。我们力图通过观察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来探索他们的心灵成长,并见证儿童内心与环境相抗争时所上演的悲剧,这种悲剧使他们的心灵陷入黑暗和扭曲。

精神分析学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就是精神疾病有可能源于婴儿时期。当被遗忘的事件从潜意识中被唤醒时,即可发现儿童是某些不明痛苦的受害者,这一发现让人既吃惊又不安,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的普遍信念。儿童的纯真心灵所遭受的痛苦是持久而顽固的,而这些痛苦从未被视为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它们源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抑,因此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成年人相关,这个人就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应该仔细区分精神分析内心探究的两种层次,一种探究层次较为肤浅,来自一个人的自然天性和他所必须适应的环境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些环境常常与他的原始欲望相冲突。这种心理冲突能够得到解决,因为引起困扰的潜在原因很容易被提取到意识层面。还有一种更深层面的内心探究,是关于童年记忆的调查,这种冲突不是来自一个人和他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而是来自孩子和他的母亲,或者说得更广泛一些,来自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之间的矛盾。

精神分析几乎很少触及这类冲突,也很难解决,在解决这类问题方面没有什么建树,最多是把这类冲突当作引发疾病的一种征兆。

现在,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人们都认识到应该考虑这个人童年发生了什么,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病症,一般来说都是最严重和最难治愈的,原因在于成年人的生活模式是在他童年时期就建立起来的。

尽管人们的身体疾病促进了诸如产前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等特殊医学分支的发展,使社会更加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人们的心理疾病却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尽管人们现在认识到成年人的严重心理失调,以及在适应自身生存环境方面的困难,都源于他们的童年,但仍然没有人去尝试解决这些童年时期的内心冲突。

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精神分析使用的是一项探索潜意识的技术。但这项在成年人案例中取得惊人发现的技术事实上不能应用于儿童,这种尝试的结果证明这一技术会成为障碍。一个孩子无法被诱导去回忆童年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仍处在这个时期。所以,在与儿童打交道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观察而不是探究。但是这种观察一定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进行,而且观察的目标是发现儿童与成年人关系中的冲突,以及与儿童生活的主要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显然,这种方法导致我们远离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进入了一个观察儿童及其所在社会环境的新领域。

这个观察过程中并不包括探查病态心理疾病的艰难任务,而是要把握儿童心灵中反映出的人类生活的现实,事实上可以说它包含了人类自诞生以来的全部生活。人类心灵探险的历史还有待我们去书写,还没有人描述过儿童所面临的障碍,或是他们与比自己强大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成年人为儿童制订规则,却并不理解儿童。

没有人描绘过儿童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们稚嫩的心灵所遭受的困扰、在实现天性所向的目标时经历的失败,以及儿童潜意识中自卑感的增长。精神分析对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它主要关注疾病和补救治疗。

另外,精神分析可以从对儿童心灵的研究中得到帮助,因为研究儿童是在处理正常人的问题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旨在预防引起精神疾病的心理冲突,这正是精神分析学所关注的。

一个关于儿童的新的科学探索领域由此而产生,与精神分析有些相似,但是又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正常人而不是病态者,并致力于促进儿童的精神生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儿童精神生活的理解,唤醒某些成年人的良知,让他们认识到那种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是他们自身潜意识的产物。第二章被告席上的成年人“压抑”一词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成年人深层心理失调的根源,其含义不言而喻。

一个孩子不能成长和发展往往是因为有个成年人“压抑”了他,但是“成年人”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事实上,儿童与社会是隔离的,如果一个“成年人”影响了他,这个人会是一个特定的人,而且是与他亲密相处的人。通常这个人首先是孩子的母亲,其次是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

之前,人们相信是成年人教育了儿童并帮助他们成长。但是现在,在对人类心灵有了深入的探索之后,人们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儿童的监护人和施恩者的那些成年人如今却受到了指控。无论是母亲、父亲、老师或是其他的儿童监护人,几乎可以说所有的成年人都站在了被告席上,为儿童幸福负责的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审判。这一令人吃惊的指控包含着某种上天的启示,一个仿佛末日审判的神秘而令人生畏的声音在说: “对我托付给你们的孩子,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

对此,成年人的第一反应是反驳和自我防御: “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种彼此冲突的观念,一种来自意识,另一种则来自潜意识。

这种防御是我们所熟悉的,而且根深蒂固。但是我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一指控本身,而不是被指控的人。后者竭尽所能去关心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却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里,于是他困惑了,就像在一片开阔的森林中找不到出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困惑的原因,他的错误来源于他自身。

所有宣称代表儿童利益的人都应该向成年人提出指控,并且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这样做下去。

于是,这种指控突然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它并没有谴责那种让人丢脸的不可告人的错误,而是更多地指向一些个人的不足之处,那只不过是无意中犯的错误。这一指控引发了人们的自我认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每一次真正的进步都来自发现和利用我们未知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于自身错误的态度总是那么矛盾。我们都会因故意犯下的错误感到痛苦,但是对原因不明的错误却感到好奇和迷惑。不过正是这种错误包含着进步的秘密,它超越人们已知的和期待的目标,并且最终可以让我们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正如中世纪骑士在个人荣誉受到一点点指责时都会准备为之而战,但同时他也会拜倒在圣坛面前谦卑地承认: “我是个罪人;我要宣布,这都是我的错。 ” 《圣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这类矛盾态度的突出的例子。例如,人们为什么在尼尼微城聚集在约拿身边?为什么从国王到百姓都渴望加入以约拿为中心的群体之中?因为约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改变信仰,就会成为罪孽深重的人,尼尼微城就会被毁灭。又如,为什么施洗者圣约翰能够召集人们来到约旦河边,他是以什么名义让这么多人汇集在一起的呢?而他却把这些人称为“毒蛇之种” !

这里确实有一种奇怪的精神现象:人们涌聚到一起听别人谴责他们,而且,又都认同了他人的谴责,并承认自己的行为方式是错误的。严厉而持久的指控使埋藏在人潜意识中的东西在意识层面苏醒过来。所有的心灵成长都是一种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本身意味着有些东西过去是处于意识之外的。正是通过这条发现之路,人类文明才得以进步。

如果要让儿童受到与现今完全不同的对待,把他们从危害精神生活的冲突中解救出来,就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以这场变革为基础,其他的一切都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当然,这种变革必须在成年人中进行。因为成年人宣称他们正在为孩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进一步强调说,他们出于对孩子的爱已经牺牲了自己,他们自认为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必须求助于超越其自觉意识和主观理解之上的某些东西。

对于儿童,我们还有太多未知,儿童的心灵中有一部分始终没有被理解而又必须被理解的东西。我们必须怀着牺牲精神和满腔热情继续探索,就像那些去异国他乡翻山越岭寻找黄金矿藏的人一样,这就是成年人必须做的事情——去寻找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未知因素。这是不分国家、种族和社会地位的所有人必须共同付出的努力,因为这项工作将为人类道德的进步带来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成年人对儿童和青少年还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其结果就是不断地与他们发生冲突。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并不是去学会一些新知识或者达到更高的文化水平,而是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成年人必须发现自身尚未觉察的错误,这种错误阻碍成年人正确地观察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心态准备,就难以做出更多改变。

自我探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即使是无意中犯的错误也会让人痛苦、难过,只要有一点点补救的机会,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补救以减轻痛苦。如果一个人的手指关节脱臼了,他会渴望早日康复,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治好,手指就会一直疼痛下去,甚至无法再使用这个手指。同样,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犯了错,就会迫使自己做出调整,因为他获得的认识已经使他对自己长期以来的缺点和痛苦感到忍无可忍。建立正常的心理秩序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进展顺利。一旦认识到我们的确过多地把孩子的成长归功于自己,并且相信我们可以做出超越我们实际能力的事情,我们就会渴望认识并且能够认识到,儿童的心灵特点与我们是多么不同。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使成年人把儿童看作一种有待他们去填充的空无一物的容器,是懒惰、无能、需要他们事事包办的人,是缺乏内在规则、始终需要指导的人。总之,我们可以说,成年人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的角度来评判儿童行为的优劣。这些成年人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它们。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拥有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第三章生物学的间奏曲

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在发表他的有关生殖细胞分裂的发现时,向人们展示了生命体是如何发展和成长的,同时,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证,来说明生命体的内在动力是如何努力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的。他通过实验彻底推翻了莱布尼兹和斯帕兰扎尼等人的生理学观点——受精卵细胞已包含成熟生命体的最终组织结构。这个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受精卵中包含微缩了的生命体,尽管尚不完善,但如果把它置于适宜的环境之中,这个生命最终就会从中生长出来。他们是从对植物种子的仔细观察中得出这个结论的。他们发现在种子的两片子叶之间隐藏着一株有根、有叶的微小植物,如果把这颗种子种在土地里,它就会生长并成熟起来,他们把这一观点也迁移到了动物和人类身上。

然而,在显微镜发明之后,沃尔夫观察到生命实际上是如何生长发育的。他从观察鸟的胚胎开始,发现它们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显微镜下显示出这个细胞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具有鸟的成熟形态,而是像所有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外膜。而且,每一种生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从这样一个原始的、毫无差别的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在发明显微镜之前,那株在种子里面被观察到的微小植物,实际上是一个已经从果实的原始生殖细胞里生长出来的胚芽,一旦掉落到土地上,这个胚芽就会继续生长。

但是生殖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它是按照某种预定的进程,经历一个快速分裂的过程。不过在这个原始细胞内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可以证明这个预定进程的存在,尽管在它微小的体内存在的染色体已经决定了它的遗传特征。

如果我们跟踪观察某种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就会看到原始细胞先分裂成2个细胞,然后这两个细胞又继续分裂成4个,这个过程会持续下去,直到形成一种被称为“桑葚胚”的空心球体。这个球体慢慢长大,然后向内折叠,形成另一个具有双层囊壁和一个开口的球体,称为“胚囊” 。经过一段持续的细胞分裂和变化过程,这个胚胎拥有了一套复杂的器官和肌体。这样,生殖细胞在没有任何可见的设计方案的情况下,遵循自身具有的内在指令,就像一个忠实的仆人内心清楚地知道主人赋予他的使命并付诸行动,而无须借助任何可能会泄露主人秘密指令的书面文件。这个内在的设计蓝图只有在细胞们坚持不懈地将任务完成时才会显现出来。

所有哺乳动物的胚胎,其中也包括人类的胚胎,第一个产生的器官是一个小囊,它会发育成心脏,以固定的节奏搏动,比妈妈的心跳约快1倍。它为正在形成中的生命组织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并且从不厌倦地持续搏动。胚胎的生长发育是造物的奇迹,它是多么了不起,因为它是在秘密而孤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细胞在大量转化的过程中不会出任何差错,有的变成软骨,有的变成神经,还有的变成皮肤,它们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这个造物的奇迹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大自然用严密的包装把成长中的胚胎包裹起来,只有到适当的时候才会打开,大自然就这样把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

但是,这个生命并不仅仅是一个由物质构成的身体,而是像生殖细胞一样有自己既定的心灵法则。其身体并不只是通过各种器官来运转,它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这种本能在单个细胞里找不到,它存在于活生生的机体之中。就像每个受精卵自身都包含着整个有机体的成长蓝图,一个新生命的身体,无论属于哪一个物种,都拥有自身的心灵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使它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对每一个有活力的生命来说都是真实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昆虫。蜜蜂具有不可思议的本能,使它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里生活和工作,这种本能在蜜蜂的卵和幼虫身上都找不到,只有在成熟的蜜蜂身上才能发现;小鸟只有在孵化出来之后才会拥有飞翔的本能。

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它自身就已包含某种神秘的指导原则,这将成为它今后行为、性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来源。动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不仅为它们提供生存资料和工具,也为各具特征的动物提供促进其发展的因素,这使动物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的整体和谐与生生不息做出贡献。每一个物种都有最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其独特的身体特征也使它能够为整个自然系统做出贡献。动物一出生就能看到它将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例如,羊羔性情温和,幼狮生来凶猛,蚂蚁一刻不停地辛勤工作,蝉孤独地鸣唱。

像低等动物一样,人类的新生儿也拥有人类所特有的潜在的心理动力。认为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生物都更加优越,却唯独缺少一份心灵发展的蓝图,这个想法是很荒谬的。儿童的心灵活动与没有理性的动物的本能不同,这些动物的本能可以立刻从其行为方式中看到,而儿童的心灵活动隐藏得很深,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人类不会像动物一样被本能左右,事实上这是人类具有高度行动自由的一种象征。对每个人而言,要想获得这种内心自由,需要暗自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一个难解之谜,谜底随着儿童心灵的成长逐步被揭开,它就像生殖细胞遵循的发展模式那样隐藏起来,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儿童才能揭示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正像所有刚刚开始的生命一样,儿童的心灵正在孕育形成过程中,所以,他们的心灵生活需要得到保护,成年人要像大自然对胚胎物质的严密保护那样,来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第四章新生儿陌生的环境

婴儿出生时并不是进入一个自然环境,而是进入一个已经彻底被人们改造过的环境,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打造出来的。

但是,当新生儿在十分艰难地适应这个环境中的一切,从一种生存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存方式时,人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照料、帮助他们呢?

在人的一生中,再没有另一个阶段会像初生时这样,经历如此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这个阶段当然值得认真地研究,但至今尚未进行过这样的研究。

许多人认为我们非常关心儿童。但是,我们是怎么关心儿童的呢?

当一个婴儿出生时,每个人都去关心他的母亲,因为她分娩时遭受了痛苦,但是,难道婴儿没有受苦吗?人们保护母亲避免光线和噪声的干扰,但是对于婴儿呢?他也需要安静和幽暗的环境。他曾经在一个没有任何攻击、没有温度变化、为他安心睡眠而创造出来的液体环境中长大,突然之间,这个幽静的“家”环境陡变,他暴露在外的娇嫩的身体所触及的东西粗糙而坚硬,甚至有些粗心的成年人还会“粗鲁”地对待他们。

确实,家里的人几乎不敢去触摸新生的婴儿,因为他太娇嫩了,于是就把婴儿委托给有经验的人照管,但是所委托的人常常并不适合做照料婴儿这样精细的工作。光用强壮有力的手臂牢牢地抱着婴儿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正确的姿势。

护士在被委托去照料某个病人或受伤的成年人之前,她要学习正确移动病人的方法、怎样包扎或实施救护,以避免引起过度的疼痛。但是,新生儿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悉心照料。当婴儿绝望地拼命啼哭的时候,医生不会做特别的处理,没有人会把他当回事,他们只是心满意足地、微笑着听他哭,他们认为啼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清洁眼睛、扩充肺容量。

出生后的婴儿立刻被穿上了衣服,最初的时候,婴儿被紧紧地包裹在襁褓之中,在母亲的子宫里曾经蜷缩起来的小小的身体,被伸展开来并固定住,就像被打上了石膏一样。然而对于新生儿甚至出生1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衣服都是不必要的东西。事实上,这个问题也经历了逐渐进步的过程。那种紧束式的襁褓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的婴儿服,如果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婴儿的衣服将会彻底消失。

婴儿应该保持赤裸,就像艺术作品中常常表现的那样。因为孩子曾生活在母亲的身体里,他需要被温暖,但是温度应该是来自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衣服,衣服实际上并不提供温暖,只是保持身体已有的温度而已。动物照料幼崽的方式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即使这些幼崽身上可能覆盖着绒毛,它们的母亲还是会守候在它们身边,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它们。

当然,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分坚持。我可以肯定,如果能和我交流的话,美国的父母会告诉我他们是如何关心婴儿的,德国和英国的父母也会如此。正如我从各个国家所了解到的个人经验那样,我相信,我会惊讶于他们在照料儿童方面已经取得的进步,但是我还是必须说,从未有人充分了解新生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进步意味着不断去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做那些曾经认为没有必要做或是不可能做的事情,我们就必须承认,尽管我们已经为新生儿做了许多事情,但是还有更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问题: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诞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本能地提防他,本能的贪心让我们急于保护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那件东西本身可能一文不值。自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成年人的心理就被这样的念头控制:小心这个孩子,别让他弄脏你的东西,或者别让他变成一个讨厌的小家伙,留神!提防着他点!

我相信,只有当人们对新生儿有了更多的理解之后,才会发现照料他们的更好的方法。不应该只是避免新生儿受到伤害,还应该采取措施,提供有助于婴儿心理适应的环境。实验显示,这种准备措施是有必要的,父母们应该在这方面得到指导。

富裕人家的父母为婴儿提供华丽的摇篮和饰有考究蕾丝花边的婴儿服,不过,要按这样的标准,如果鞭刑依然风行于世的话,也许他们更愿意看到用配有金把手的鞭子来行刑吧。这种奢侈体现了他们对儿童的心理需要一无所知。优越的家庭条件应该用于为孩子提供幸福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奢侈的环境,对婴儿来说,更好的做法是给他提供一个远离街道喧嚣的安宁、清静的房间,最好光线和温度都可以调节和控制。

在日常照料孩子的时候也需要小心呵护,这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技巧。新生儿还很柔弱,像他的母亲一样刚刚经历了死亡的危险,看到他活下来,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欢乐和满足,那是一种脱离危险的释然的感觉。有时候新生儿会出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刻输氧,或者可能蒙受血肿或是皮下出血的痛苦,但是这样的新生儿仍不能与生病的成年人混为一谈。新生儿的需要不同于病人的需要,而是一种努力让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陌生的新环境的需要。

我们不应该对新生儿怀着怜悯、同情的态度,而应怀有面对造物神奇的敬畏之心,这个灵性的生命不是我们有限的感知所能理解的。

我曾经亲眼看到一个新生儿在被仓促地放进浴缸里时差点被淹死,他在突然下沉的时候,睁大眼睛,拼命伸出小胳膊、小腿挣扎,仿佛被吓了一大跳,这是他第一次感到恐惧。

我们触摸和移动孩子的方式,以及当时内心产生的微妙的感受,会让我们联想到神父在圣坛上的举止,他的手是洁净的,他的姿势训练有素、体贴周到,他的动作在黑暗中安静地进行,仅有一束柔和的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射进来。在这个神圣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充满希望和崇高的情感,新生儿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对新生儿的照料和对母亲的照料,想象一下如果像对待新生儿那样对待母亲会是什么样子,就会发现我们的方法错在哪里。

我们让母亲保持安静不动,为了避免打扰她休息,她的新生婴儿被抱走,只有在喂奶的时候才被抱回来。我们给婴儿穿上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把他频繁地摇来晃去,所有这些做法就好像让母亲在分娩之后马上起床穿衣服去赴宴一样荒唐。

新生儿被人从摇篮里抱起来放到肩膀上,再被抱下来放在母亲的身边,有谁想过让母亲也受这样的折腾呢?有人为这样的行为辩护,声称新生儿没有真正的意识和体验,也没有痛苦和快乐的感受,他们认为过分呵护新生儿简直愚蠢可笑。

但是对于失去意识和生命垂危的成年人,我们会认为对他的照料是过分的吗?是新生儿需要得到帮助,而不是只有他能够意识到这种需要,才有权要求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充分关注。我们对待婴儿的方式实在是毫无道理。

人类生命的最初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至今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知道了,儿童出生后第一个月里经历的苦难和艰辛会影响到他未来发展的整个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在儿童身上能够发现塑造人的奥秘,那么也可以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生未来幸福的奥秘。

我们对新生儿的关注太少了,而他刚刚经历了最困难的人生危机,当他降生到我们中间时,我们几乎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接纳他,尽管在他身上包含着一种创造的力量,可以创造出一个比我们自己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在《新约·约翰福音》的序言中读到这样的句子: “他在世界里,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却不接待他。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新生儿。第五章天赋本能

在哺乳期里,哺乳动物都遵循天赋本能来悉心照料它们的后代,普通家猫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关爱的例证。猫妈妈的方式是把新生的小猫藏到黑暗的角落里,甚至不让人看到它们,唯恐失去自己的宝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小猫们变得美丽、活泼时,猫妈妈就会带它们出来。

野生状态下的动物会显示出对后代更加强烈的关爱。它们大多数生活在大型群体之中,但是,雌性动物将要分娩的时候,会从它所在的群体中撤离出来,去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当它生下幼崽之后,它会让它们与外界隔离2到3个星期、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因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此期间,妈妈会哺育和照料它的幼崽,把它们藏在某个安静和隐蔽的地方,避免它们受到光亮和噪声的打扰。尽管这些幼崽在出生的时候通常已经具备各种相当发达的能力,例如,能够站立和行走,但是它们的妈妈还是会很体贴地照顾它们,把它们与族群隔离,直到它们变得更强壮,能够自己适应新环境。只有这个时候,妈妈才会带它们回到族群里,这样它们就可以和家族成员生活在一起。

无论是马、野牛、野猪、狼,还是老虎,这些高级动物的母性本能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后代的关爱方式非常令人感动。

一头雌性野牛生下小牛犊之后,会在几个星期之内让它远离牛群,并且始终非常温柔、体贴地照料它。如果小牛冷了,母牛会用自己的前腿遮盖住它;如果小牛身上脏了,母牛会耐心地把它舔干净;如果小牛饿了,母牛会用三条腿而不是四条腿站着,这样小牛可以更方便地吃奶。在母牛把小牛带回牛群之后,母牛还会继续耐心照料它。这在所有四足雌性哺乳动物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有些动物则并不满足于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产崽,它们会花费很大的力气为幼崽准备一个隐蔽的安身之处。例如,母狼会在密林中一个黑暗、偏僻的角落里找一个山洞,如果找不到这样一处庇护所,它就会在地面上挖个洞,或是在树干上的空洞里做窝。它还会把从胸口上拔下来的毛铺垫在窝里,这不仅可以为幼崽提供温暖和保护,而且更方便为幼崽哺乳。小狼刚刚出生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耳朵也听不到声音,这种情况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母狼会厌恶和反抗任何企图接近幼崽的动物。

但在家养动物中,这些天赋本能有时会被扭曲。母猪会吞吃自己的幼崽,尽管母猪是最温和最有爱心的动物妈妈之一;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母狮子也会吃掉自己的子女。这说明大自然赋予的关爱、保护的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约束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哺乳动物的天赋本能清楚地表明,幼小的动物在开始接触外部环境时需要得到特别的照顾。经历了出生的苦难之后,在各种能力慢慢被唤醒的同时会有一段关键期,此时幼崽们需要休息和隔离。这段时间过去之后,它们还需要得到几个月的照料、喂养和保护。

同时,动物母亲不只关心后代的身体需要,也关心它们天赋本能的发展,这个过程在安静和光线幽暗的地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当小马驹的腿长得更加强壮,学会了识别和跟随自己的妈妈,而且长得更像一匹马时,母马还是不允许任何人接近它的小马驹,直到它长成一匹真正的马。同样,母猫在猫崽睁开眼睛、会走路之前,也就是说,在它成为一只小猫之前,也不允许人去察看它。

大自然显然是非常用心地关注着动物的成长,当动物母亲努力唤醒后代的天赋潜能时,表明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需要。同样,我们可以说,除了精心照料新生儿的身体之外,我们的关注点也应该放在儿童的心理需要上。第六章心灵的胚胎灵性实体化

基督教最深奥的秘密之一就是圣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 《新约·约翰福音》中说: “道化作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我们可以在每个新生儿身上发现类似的奥秘,一个寄住在肉体中的精灵投生到了这个世界上。

科学并不认为婴儿是“灵性的化身” ,而是把新生婴儿视为一个由器官和肌肉等组成的完整的生命复合体,即使如此,这也是一个奇迹。这么复杂的生命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新生婴儿的心理生活,如果出生时孩子就已经拥有这种生活了,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心理生活将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我们理解了通过教育实现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比促进他的智力发展更重要,我们就会像今天人们所说的那样,真诚地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

我们可以在儿童有意活动和无意活动的不同特点中,发现儿童心理生活的证据。即使受到自身有限的观察和基本观念的限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天赋本能,它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影响,而且对各种心理活动的运作过程也有影响。这种本能在动物身上表现为生物物种的特征,比如运动能力的发展。人类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比其他动物迟缓得多,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没有运动能力,虽然他已经有了感觉,对光线、触摸、声音等都有了反应。

新生婴儿只有可怜的微弱的视力,他弱小、无助,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会说话、不会站立,需要别人随时关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发出的声音只是啼哭,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赶快过去帮助他而发出的哭叫声。只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几个月或者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他才能站立和走路,而且还要等更长时间他才会说话。

现在,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长描述为“灵性实体化” ,把它理解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婴儿弱小、无助的身体,使他成长,教他说话,让他变得更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婴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弱小、无助的,而其他哺乳动物的幼崽出生后几乎立刻或者稍后即可站立、行走,找它们的妈妈,并且可以使用自己物种特有的语言,虽然运用得还不够完美,而且几乎微弱得可怜,比如,小猫会发出“喵喵”的叫声,小羊会怯怯地“咩咩”叫,小马会弱弱地嘶鸣。尽管它们能够发出这些声音,但是它们还是更倾向于保持安静,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动物幼崽们的哀号和悲鸣而受到严重干扰。它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迅速长大了,这些动物幼崽的体内已被赋予决定其日后行为的本能。

我们知道小老虎会跳着向前跑,小山羊站起来时会蹦起来。每个物种出生的时候都带有超越其生理器官功能的天赋本能,这些本能会在它们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这些天赋本能并不只表现在动物的外形特征上,而是更稳定也更明显地表现在动物物种特征上。

动物身上所有的物种特征都超越其植物性机能,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心理特征” ,既然我们可以在新生动物身上发现这样的物种特征,为什么在新生儿身上就不能发现同样的特征呢?

有一种理论解释说,动物的本能是该物种过去长期积累的经验,作为遗传特征被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那么为什么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遗传特征却发育得如此缓慢呢?人类已经直立行走了很久,开口说话也很久了,应该倾向于为后代做好必要的准备呀。认为只有人类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且比其他所有的生物都更高级,同时却又认为唯独人类不具备一套心理发展模式,这个想法极为愚蠢。

在这种明显的表面矛盾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人类的心理隐藏得很深,不像动物的本能那么容易显现出来。事实上,儿童并不只受制于固定不变的主导本能,而是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行动上的自由和自主。也许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事例来说明:人类制造出各种各样供自己使用的东西,许多东西是批量生产的,是机器快速生产出来的,而且完全一样;另一些东西是手工制作的,它们的制作过程很慢,每一件产品都有所不同,手工产品的价值在于它们中的每一件都受到制作者的直接影响,例如,有的产品显示出刺绣工的娴熟技巧,有的产品则展现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天才特质。

如果把这种对比扩展到生物领域,我们可以说,人类与动物的心理差别在于:动物像是批量生产的物品,每个动物个体都拥有其物种所独有的特征;而人类则像是手工产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灵。使自己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需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所有的效果显现出来之前,人的内心一定在进行某种工作,这种工作不是对之前存在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积极地创作一种新式样。当最终产品出现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件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作品。就像艺术家保存在他的私密画室中的一件杰作,在公之于众之前,他在这件作品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人类个性的形成就是一项“灵性实体化”的秘密工作。儿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我们知道他拥有最丰富的潜能,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须在自身意愿的帮助下实现“灵性实体化” 。

人们常常称为“肉体”的东西是随意肌复合体,正如它的名称一样,它是通过自身的意志来活动的。如果没有这些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肌肉,只有意志,那么,人们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如果没有某种运动方式,就没有活的生物,即使是最低级的昆虫也有移动的本能。高级生命,特别是人类,拥有大量复杂的肌肉组织,解剖学家说,一个学生必须至少学习7遍才能慢慢熟悉它们。这些各不相同的肌肉组织一起工作,完成各种复杂的活动,有些肌肉积极、活跃,有些肌肉消极、被动,有时它们一起工作,有时又互相妨碍。

某种抑制总是与某种冲动相伴而生,而且这种冲动会矫正抑制状态。许多肌肉会一起协调工作,以完成复杂的动作,比如那些杂技演员,或者小提琴演奏者,他们可以把最细微的动作传递到琴弓上,每一个演奏动作和每一次抑扬顿挫都需要无数肌肉部件同步行动,每一部分肌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表演尽善尽美。

但是,事实上人们对人类发展的内在指导原则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因为它是存在于儿童身上的一种个人的能量。儿童的精神生活是独立的、优先的,并为外部活动赋予生机。

因为新生儿不会站立或者无法协调运动,就认为他们的肌肉虚弱无力,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一个新生婴儿以活动四肢的方式来显示肌肉的力量,吸吮和吞咽也是复杂的动作,包含了大量的肌肉协调工作,像其他动物一样,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完成这些动作。但是在其他动作能力上,人类的孩子天生就没有被赋予那些高难度的本能,他们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肌肉在逐渐强壮的过程中,等待着意志发出指令,让它们协调工作。儿童不只是作为人类物种的一员在成长,也是作为一个人在成长,我们知道他最终会说话和直立行走,也将会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我们很容易知道动物幼崽长大成熟后会是什么样子,羚羊的身体轻盈而灵活,大象则是步态笨拙而沉重,老虎是凶猛的野兽,而兔子则是胆小的素食动物。

但是,人却具有一切可能,他在婴儿时,柔弱无助的外表是孕育他独特个性的苗床,他只能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但有朝一日他将会说话,尽管还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一种语言。他会通过关注与他有关的言谈、话语来学习,尽最大努力模仿他听到的语言,首先是音节,然后是词语。他在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充分运用他的意志,发展各种才能,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哲学家们一直对婴儿刚出生时柔弱、无助的状态非常好奇,但是直到现在,教师和医生都很少关注这个问题,正如许多其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问题一样,人们对婴儿的状态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有什么特别重要之处。

无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态度已经危害到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它导致人们认为婴儿不仅肌体不活跃,而且其自身也是柔弱无助、缺乏活力的,甚至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成年人因此错误地认为,儿童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才变得充满活力,他们把这种帮助看作一种个人的责任,并把自己想象成儿童的塑造者和精神生活的建构者。他们猜想自己是通过给予儿童指导和建议,来促进他的情感、智力和意志的发展,是从外部来完成这一创造性工作的。

这个时候,成年人几乎认为自己拥有一种神圣的力量,把自己当成了儿童的上帝,他们把《创世纪》中的句子用在自己身上:“我将按照我的形象来创造人。 ”傲慢、自负是人类的原罪,这种取代上帝的企图造成了所有后代的痛苦和不幸。

但是,如果儿童内在已经拥有发展自身个性的方法,如果他拥有一套可以被观察到的发展计划和成长法则,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力量,成年人不合时宜的干涉会阻碍这些神秘力量的实现。自古以来,人类通过干扰这些自然法则,阻碍了儿童的天赐成长计划的实现,其结果就是阻碍了上帝为人类自身发展制定的规划的实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