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颗粒临床应用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00:46:41

点击下载

作者:王琦,张军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玉屏风颗粒临床应用研究

玉屏风颗粒临床应用研究试读:

前言

玉屏风散为中医扶正固表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其功用以益气固表为主,固中有疏,散中有补,补散并用,相反相成。该方是专门针对体虚、肌肤不固、易感冒者而设,常用于表虚自汗等病症。柯韵伯谓:“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故名玉屏风。”

散剂作为传统中药的主流剂型,具有鲜明的剂型特色,对疾病的选择、成药加工及在体内的释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但也存在制剂工艺粗糙、服用量大、质量难以控制、品相差等缺点。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导入能有效解决散剂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升药品品质,推动产品升级与提升。玉屏风颗粒首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该处方药味及用量比例固定,制备工艺稳定,剂型选择符合临床需要,服用方便。西医学对该方的应用,已超出了其原来的临证范围。目前玉屏风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得当,常可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玉屏风颗粒用于调理偏颇体质,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鉴于此,为推动经典方剂的进一步挖掘与发展,启迪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思路,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了《玉屏风颗粒临床应用研究》一书。本书从理论、临床、实验三个方面,广泛收集并系统总结了玉屏风颗粒的实验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经验。理论研究部分包括源流、方义、历代医家论述等内容:临床研究部分重点介绍研究者对该方的系统性临床观察,并对该方调体应用成效进行了总结:实验研究部分包括药理研究及临床RCT试验设计等内容。

本书是对玉屏风颗粒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内容丰富,贴近临床,适于广大中医中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并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提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文献,所有参考文献皆随文列出;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玉屏风颗粒临床应用研究》编委会2016年6月上篇理论研究第一章概论

玉屏风散为中医扶正固表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本方的功用以益气固表为主,固中有疏,散中有补,补散并用,相反相成。玉屏风散是专门针对体虚、肌肤不固、易感冒者而设,常用于表虚自汗等病症。近代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也将本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及其他疑难杂症,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得当,常可获得满意疗效。第一节源流考

古今文献及各版《方剂学》中,对玉屏风散的记载大致有三种[1]:一是《世医得效方》;二是《丹溪心法》;三是《究原方》。玉屏[2]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名同药异方各有4首。一、《世医得效方》说《世医得效方》是元·危亦林于天历初元(1328)始,至元三年[3][4](1337)著成,至正三年(1343)刊行。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5]白汗》首载:“玉屏风散(得效):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二盏,姜i片,煎六分,不拘时温服。”考现行本《世医得效方》中,并无玉屏风散。据《中国医籍考》所载医籍中,包含“得效”为名的只有三部:《世医得效方》、《亡名氏保婴得[6][7][8][9]效方》(未见)、《得效名方》(未见)。考《证治准绳·类方》中方名末注“得效”者方凡24首,《世医得效方》中有21首,有3首方未见,玉屏风散方亦在其中。且《证治准绳》无句读,而“玉屏风散”方名下“得效”二字并未明确“玉屏风散”源自《世医得效方》。二、《丹溪心法》说[10]《丹溪心法》是朱丹溪门人赵以德、刘叔渊、戴元礼等整理而[11]成,程充序之于成化十七年(1481)。据《丹溪心法·卷三·白汗》载:“玉屏风散: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书中既有朱丹溪白创的方剂,又有录自古代方书的成方,而在《丹溪心法》之前的书籍中,已有玉屏风散的记载。三、《究原方》说[12]《究原方》是南宋·张松于嘉定六年(1213)著成,只存自序。据[13]《黎居士简易方论》载:“《究原方》玉屏风散:治腠理不密,易于感冒。防风一两,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上畋咀,每i钱重,水盏半,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有学者认为《究原方》玉屏风散出自刘完素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彭怀仁认为不[14]是出自刘氏书,且考《宋史》《金史》《辽史》,白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为宋金[15]战争期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撰成于金大定丙午年(1184),但未及时付梓流传,因此《究原方》玉屏风散载方最早。四、《仁存方》说[16]《普济方》载:“玉屏风散(出1_存方)治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头昏眩甚则痛,项强,肩背,拘急,喷嚏不已,鼻流清涕,续续不断,经久不愈。气虚人不宜发散,常服效。黄芪四两,防风二两,白术三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考《仁存方》阙而未见,其“文本端雅,纸刻精妙,实元板也……其体例,论[17]病集方之旨,亦元人无疑矣”。其成书年代应晚于前.i说。[18]

玉屏风散是南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王东坡等认为,玉屏风散为一组类方,其中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不论是玉屏风散,还是名异药同方,都是组成相同而药物剂量配比或煎服法根据医家的经验临证增减,而加味方是在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基础上临证加味而成。考《旧唐书》《新唐书》《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均载:(南朝末陈国的)柳太后病风不语,名医治皆不愈,脉亦沉而噤。胤宗(许胤宗536-626,当时著名医家)日:“口不可下药,宜以汤气熏之,令药人腠理,周理即差。”乃造黄芪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其夜便得语。黄芪防风汤为玉屏风散及其类方之源,而加减玉屏风散为玉屏风散之流。第二节 方名解一、玉屏风解

柯韵伯:“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同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同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故名玉屏风。”玉,温润明泽的美石。《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r之方也。”所谓“屏”者“障”也,“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风。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为了挡风,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19][20]功用。中医学认为,风为春季的主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日:“夫人禀五常,冈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风邪实为外感病证的先导。《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风邪中人,以腑脏虚而心气不足也。人以气血营卫为正,以风气外至为邪。腑脏虚而心气不足,则风邪乘虚而干之。经言病有五邪,而中风居其一,此之谓也。《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其“发则不自觉知,狂惑妄言,悲喜无度”(《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乃其证也。二、散剂解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的固体剂型。主要供口服和外用。散剂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性有宜丸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有些药物用水煎煮功效不仅不佳,相反还减弱或消失,若为散剂服用则功效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巾共用散剂35方。如用五苓散治疗表邪未尽、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选桂枝、茯苓等五味以化气行水,兼以解表,方后注“上五味,捣为散”,意在“散者,散也”,取其发散之功,以助表邪水气的宣散。煮散是自宋代才盛行起来的,究其原因,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中写道:“唐白安史之乱,藩镇跋扈,至于五代,天下兵戈,道路艰难,四方草石,鲜有交通,故医家省约,以汤为煮散。”可见,散剂盛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节省

[21][22]药材。

中药煮散是汤剂的特殊种类,其具有以下优点:

1-临床效果优

煮散药的颗粒半径明显小于饮片,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煮散一般日服j-4次,这样既便于吸收,又避免胃肠刺激,且能保持体内一定量的药效浓度,更有利于治病。

2.节省药材

古代煮散方的用药量一般为1-2两(1两相当于31g),而巾药汤剂一般在250 - 350g之间,有的甚至为400 - 500g,可见药量的多少与疗效并不成正比。据临床报道,银翘散粗末煎服治愈感冒,其用量仅为全部饮片的1/8左右。因此,采用煮散可节省药材1/3 - 2/3,且达到或超过原来全量的治疗效果。

3.缩短煎煮时间

煮散剂简化了有效成分的浸出条件,能较好地保留挥发性成分,[23]有利于慢性病的急性期治疗。第三节 方义与药物主治一、方义

玉屏风散方中黄芪甘温,走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使脾肺之气壮,充荣滋养营卫之气;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与黄苠相用,旨在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表之卫气壮实,则汗自出症愈,外邪则不易侵犯肌表营卫;防风走表而散风寒,领黄芪、白术功用走于肌表,同护营卫之气,驱除在表之邪。

该方的配伍特点是以补气药为主,以小量散邪药为次,重在补中有散。

1-黄芪配白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益气,二者同用取其温而益气固表。

2.黄芪配防风

黄芪得防风,则同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用,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最为相宜。《名医类案》云:“许胤宗治王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而脉沉,事急矣,非大补不可也。若用有形之汤药,缓不及事,用以防风、黄芪,煎汤数斛,置于床下,汤气熏蒸,满室如雾,使口、鼻俱受之,共夕便得语。此非智者通神之法,不能回也。盖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受有形面兼乎无形也。”

3.白术配防风

防风功用善于驱风,得白术以固表止汗,发汗之中有止汗作用。二、药物主治

1-黄芪[24]

黄苠,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蜀郡山谷。《本经逢原》日:“《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拟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自汗及皮肤痛,是肌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及婴儿易感风邪、发热自汗诸病,皆用炙者,以实卫气之虚。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即《本经》补虚之谓。”黄芪炙用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玉屏风散用其温。

2.白术[25]

白术,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郑山山谷。《本草新编》日:“白术,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人心、脾、胃、肾、i焦经。除湿消食,益气强阴,尤利腰脐之气。(批语:白术利腰脐之气,原是利肾中之湿也。肾不湿则腰不疼,湿去而腰脐自利矣。)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与黄芪同功,实君药而非偏裨。”白术生用健脾通便,炒用补气健脾,炒焦健脾止泻。玉屏风散用其温。

3.防风[26]

防风,味甘,温。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沙苑川泽。李呆日:“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防风炒用祛风止泻,炒炭祛风止血。玉屏风散用其润。第二章 历代医家论述

历代医家对玉屏风散的理解和运用多有是处,现节选并以方名、病机功效、药物配伍、临证验案、其他论述这几方面分述之。一、方名论《医学入门·释方》:玉屏风散:屏风,防风别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风如屏障也。《目经大成·卷之三·固阵》:御风走雨,虽车马不免寒湿。以外得之,自然伤形,皮肤枯槁,自汗不禁,理宜峻补卫气,则形斯复。黄芪甘温,表虚之圣药也。防风微苦辛,遇风能御,因以相等。倍用白术者,取其健脾,不致虚不受补,得以成玉屏风之美名云尔。二、病机功效论《医方考·虚损劳瘵门》:风雨寒湿伤形。形伤则皮肤枯槁,宜此方主之。外冒风雨,则寒湿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伤形而皮肤枯槁。然皮肤之间,卫气之所居也。《灵枢经》日: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故峻补其卫气,而形斯复矣。黄芪甘温,补表之圣药也,得防风而功愈速,故以防风等之。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术倍之。i药者皆补气之品。《内经》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此之谓也。方名日玉屏风,亦是以其补益卫气,足以为吾身之倚袭尔。《医方考·疠风门》:疠风者,天地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故令疮而不脓,燥而不湿:燥金之体涩,故一客于人,则营卫之行滞,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脱者,燥风伐其营卫,而表气不固也:遍身癞疹者,上气下血俱病也。诸痛属实,诸痒属虚,疠风之痒,固多有虫,而卫气之虚,不可诬也。是证也,主燥剂以疏风,则反以助邪,往往血枯而死,故求古方之润剂以主之。白花、乌梢、土蝮三蛇者,血气之属也,用血气之属以驱风,岂不油然而润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气相求,直达疠风毒舍之处,岂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洁身,则亦可以清病;苦参之性,善于去热,则亦可以去风。昔人吞以防风通圣散,此方乃汗下之剂也,非营卫虚者所宜。今以玉屏风散更之,则黄芪可以排脓补表,防风可以利气疏邪,白术可以实脾而补肌矣。《医方考·自汗门》: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卫于外,津液不得走泄,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同津液,而白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芪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景岳全书·从集·杂证谟·汗证》:湿气乘脾者,亦能作汗。凡证有身重困倦,而脉见缓大,声音如从瓮中出者,多属湿证。若热湿胜者,但去其火而湿自清,宜用前阳证之法。寒湿胜者,但助其火而湿白退,宜用前阴证之法。或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五君子煎之类以健脾土之气,则湿去而汗白收。三、药物配伍论《本经逢原·山草部·黄芪》:黄芪甘温,气薄味浓,升少降多,阴中阳也。能补五脏诸虚,人手足太阴,手阳明少阳。而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人肺而固表虚自汗,人脾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lm脉,流行经络,可无拟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白汗及皮肤痛,是肌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及婴儿易感风邪、发热白汗诸病,皆用炙者,以实卫气之虚。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即《本经》补虚之谓。如痘疹,用保元汤治脾肺虚热,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皆为圣药。黄芪同人参则益气,同当归则补血,同白术、防风则运脾湿,同防己、防风则祛风湿,同桂枝、附子则治卫虚亡阳汗不止,为腠理开阖之总司。又黄芪性专实卫,温补下元,而当归补血汤,曷不用地黄之属,反用此三倍于归,其义何居?盖阴血之虚而发热,明系阳从阴亢,自必峻用阴巾之阳药为君,兼当归引入血分,自然阳生阴长,阴邪退听,而亢热除矣。若用纯阴滋腻,徒资胶滞,热无由而散也,是须黄芪同护其营,不使重夺其汗,而阴白守,热白除矣。昔人言:无汗不得用黄芪,服之令人胸满。此指表实形瘦色苍,胸中气盛者而言。若卫气虚衰之人感寒,虽用表药,多不能作汗,须用黄芪建中之属始得汗解,不可拘于俗见而废圣法也。唐·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而口噤,乃造黄芪防风汤数斤置于床下,气如烟雾,一夕便得语也。此义惟玉屏风散得之。黄芪性畏防风,然得防风,其功愈大,盖相畏而相使者也。《友渔斋医话·药笼短剧一卷》:(白术)天生野产,不论何处,皆能扶土生津,挽同造化。近时不可得矣,即有亦只如钮大,欲求津如玉液,味似琼浆,难矣哉!土人以此细者种之数载,然后出售,已为难得,得一枚重钱数者,价亦不贱。铺中所卖,所谓于术,即苍术种,亦为高品:更有大如拳者,出台州,谓之粪术,种而浇肥,故易大耳。或饭饧久蒸,调理常病,亦可用。更有小者味薄炒用,惟能燥湿;更有小而甜者为甜冬术,宜人淡补剂中。予治肺虚咳嗽,每用白术,因其补土生金,前人用异功散治肺疾,亦由此也。玉屏风用之,亦取其补土生金,以固皮毛。《友渔斋医话·药笼短剧一卷》:(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之要药,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搜肝泻肺,太阳头痛。若咳嗽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在禁例。合黄芪、白术,又能同表止汗,名玉屏风散。予治哮喘愈后,必用玉屏合异功,加杏仁、苏子为丸,令服,多致不发。《本草从新·草部·山草类·防风》:防风辛甘,微温。升浮为阳,搜肝泻肺,散头日滞气,经络留湿。主上部见m,(用之为使,亦能治崩。)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太阳经证。(膀胱。徐之才日:得葱白,能行周身。)又行脾胃二经,为祛风胜湿之要药。(凡风药皆能胜湿。东垣日: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散目赤疮疡。若血虚痉急,头痛不冈风寒,(内伤。)泄泻不冈寒湿,火升作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禁用。(同黄芪、白芍又能实表止汗;合黄芪、白术名玉屏风散,固表圣药。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乃相畏而更相使也。)青州黄润者良。上部用身,下部用梢。畏萆薜,恶干姜、白蔹、芫花。杀附子毒。《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巾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二二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苠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医方集解》:玉屏风散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阳也者,卫外而为同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津液不同而易泄,且畏风也。此与伤风白汗不同,彼责之邪实,此责之表虚,故补散各异)。黄芪(炙,四两)、防风(一两)、白术(炒,二两),为末,每服三钱。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黄芪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芪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日玉屏风(李东垣日:黄苠得防风,其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准绳》日:卒中偏枯之证,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芪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芪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芪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亦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王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况服之乎)。前药等分煎,名黄芪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者。恶风甚,加桂枝。又用川芎、苍术、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恶风寒者。恶寒甚,加麻黄。《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方脉自汗盗汗合参》:黄芪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芪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日玉屏风。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卒中偏枯之症,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芪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芪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芪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且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王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况服之乎?四、临证验案《医学读书记·附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表虚易感风邪,里虚易作泻,上虚则眩,下虚则梦泄。宜玉屏风散。《绛雪园古方选注》:黄芪一两(炙)、防风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八分,随时服亦可。黄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同护表气,故日玉屏风。一方有白术者,名白术防风汤。《时方妙用》伤寒门,以自汗为伤风,盗汗为少阳证,其余杂病。自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然阴阳互为其根,自汗亦有阴虚者,盗汗亦阳虚者。宜辨而治之。一自汗发热,为前此伤风医不得法所致,宜玉屏风散。《时方妙用·痢疾·恒法》:(痢疾)又有服补巾益气汤不应,反下鲜紫血块者,此久风成食泄,风气通于肝,肝伤不能藏血也,宜玉屏风散,去白术,倍防风,加羌活、葛根、升麻主之。《友渔斋医话·橘旁杂论下卷》:凡病难于末治。前人有言,如钱孔中过鼠,全身已出,而尾不能出。要知尾不能出,其中有故在,只要细心体定,自然有得,不然则一篑之亏,前功尽弃矣!昔闻一人伤寒愈后,昼能食,夜能眠,二便如常,可称无患矣。然坐卧一室,窗户紧闭,或肩透风,庭除小步,便作寒热。近处知名者,药治殆遍,终无一效。后诣吴门薛一瓢延医,日:贼去而门未关者,用玉屏风散而痊。此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脱尾而出,究何难哉?人患身热咳嗽,予为延医。《金匮翼·恶寒》:昔有一妇人恶寒特甚,盛暑亦必服皮衣数件,昼夜常坐卧床褥,饮食如常,亦一无所苦,更名医数四,终莫能治。补泻寒热温凉备尝之矣。一医以玉屏风散大剂煎水,以大锅令患者熏蒸半日许,汗出得愈(鹤年识)。《丁甘仁医案·痿痹案》:汪翁,腰痛偏左如折,起坐不得,痛甚则四肢震动,形瘦骨立,食少神疲,延一月余。诊脉虚弦而浮,浮为风象,弦为肝旺。七秩之年,气血必虚,久坐电风人肾,气虚不能托邪外出,血虚无以流通脉络,故腰痛若此之甚也。拙拟大剂玉屏风,改散为饮。生黄芪五钱,青防风五钱,生白术三钱,生甘草六分,全当归二钱,大白芍二钱,厚杜仲三钱,广木香五分,广陈皮一钱。(注:此方服后,一剂知,二剂已。方中木香、陈皮二味,止痛须理气之意也。)《丁甘仁医案·痿痹案》:谢左,左肩髀痹痛已久,连投去风之剂,依然如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阴两亏,痰湿留恋经络,营卫不能流通。拟玉屏风散加味,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生黄芪三钱,细生地黄三钱,西秦艽二钱,竹沥半夏二钱,青防风二钱,甘菊花三钱,广陈皮一钱,炒竹茹二钱,生白术二钱,京玄参二钱,煨木香八分,嫩桑枝四钱,大地龙(酒洗)二钱,指迷茯苓丸(包煎)i钱。五、其他论述《时方歌括》:玉屏风散主诸风。止汗先求通。(风伤卫则汗白出。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以二药同行走表,令微似汗,其风邪从微汗而解,则卫无邪扰,汗不再出矣。)发在芪防(黄芪、防风,时医误认为止汗之品,害人无算),收在术(表风得黄芪、防风而解,则外无所扰矣;脏气得白术而安,则内有所据矣)。热除(风属阳邪,阳则为热)湿去(太阳为湿土,湿热交蒸则为白汗发热之症)主中宫(白术补中宫上气,故能止汗除热。防风、黄芪、白术各等分为末,酒调服)。陈修园日:以黄芪为同表药,千古贻误。前贤用之不应。所以有汗能止,无汗能发,骑墙之说。及庸辈有炙用能止,生用能发之分也。神农本经俱在,奈何舍而不渎也。余于本条小注甚详,细心体认,如拨云见日,明者自知。《研经言》:玉屏风之止汗,非如污者之于墙然也。其谓汗之因风得之者,恒至虚其卫气而久恋,卫则不收,风恋则不纯,以不纯乘不收,则汗m白易。故必以防风从外发之,白术从中守之,而黄芪则居其间而托之。芪之为言致也(《诗·皇矣》:上帝耆之。耆,致也),推致卫气使风不得留,则卫白收而汗自止。方义如此。人见其汗止也,而以为黄芪同表,亦盍观其方下有治风邪久留不散,自汗不止两语乎?《本草经》日:黄苠治大风。此方本之,故其义与《金匮》血痹、黄汗、黄疸诸用黄芪方不同而同,以彼症亦由卫虚夹风故也,其防术并用,取诸《金匮》桂芍知母汤方中,亦以彼症由风汗之故,以彼证此,断可知已,必其人之症,如方下所云,始可用之,倘其汗不由于风,或微有风而属在表虚里实之体,即不可服,服之则卫以被托而益虚,表虚而里益形其实,诸气不和,虽本无汗,且可使有汗,奈何忌汗而藉此止汗耶,且屏风之名,兼有屏绝屏挡之义,若专以屏藩屏蔽为言,则艳其名而没其实矣,大抵古今名方,苟得仲景之一端,即非望文而可晓,读者当以意逆志焉。《成方便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芪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芪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第三章玉屏风散的现代剂犁

玉屏风颗粒首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该处方药味及用量比例固定,制备工艺稳定,剂型选择符合临床需要,服用方便。

玉屏风颗粒由黄芪、防风、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中华人[27]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玉屏风剂型包括玉屏风颗粒、[28][29][30]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胶囊、玉屏风袋泡茶,并对其制备工艺做了详细说明,现综述如下。一、玉屏风颗粒

玉屏风颗粒处方组成:黄芪600g,防风200g,炒白术200g。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二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搅拌,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33(70。C)的清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上述防风挥发油,混匀,制成500g,即得。本品为浅黄色至棕红色的颗粒,味涩而后甘。二、玉屏风口服液

玉屏风口服液处方组成:黄芪600g,防风200g,炒白术200g。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二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适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减压同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调整总量至lOOO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涩。三、玉屏风胶囊

玉屏风胶曩处方组成:黄民3000g,防风1000g,炒臼术1000g。将防风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二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煎液和另器收集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75℃).加等体积的乙醇,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800C)的清膏,喷雾干燥,加入防风挥发油,密闭2小时,制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棕色的颗粒和粉末;味苦、微甜。四、玉屏风袋泡茶

玉屏风袋泡杂处万组成:萸芪1000g、防风333g、炒曰木333g。将日木粉碎成粗粉:其余二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1.5小时,第2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另取甜叶菊16.7g粉碎成粗粉,与上述白术粗粉及辅料适量混合,加入上述稠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粗粉,制成1000g,分装,即得。本品为袋泡茶,内容物为黄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粗粉,气香,味微甜、微苦、微涩。

总之,散剂作为传统中药的主流剂型,具有鲜明的剂型特色,对疾病的选择、成药加工及在体内的释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但也存在制剂工艺粗糙、服用量大、质量难以控制、品相差等缺点。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引入能有效解决散剂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升了药品质量,推动了产品升级与提升。从玉屏风不同制剂巾有效成分标记物(黄芪甲苷)的质量精确控制可见一斑.

玉屏风颗粒(按日服用量):黄芪甲苷不少于10.5mg;

玉屏风袋泡茶(按日服用量):黄芪甲苷不少于5.76mg;

玉屏风胶囊(按日服用量):黄芪甲苷不少于3.6mg;

玉屏风口服液(按日服用量):黄芪甲苷不少于3.6mg.

[1]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9.

[2]王东坡,李卫红,丁雷,等.玉屏风散释名、类方及其…处考证[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3):6-8.

[3]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87-888.

[4]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

[5]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二)[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419.

[6]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56:1298.

[7]日·丹波元胤.rf,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306.

[8]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

[9]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二)『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419.

[10]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99.

[11]田思胜.朱丹溪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版社,2006:152.

[12]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15.

[13]曹洪欣.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校点续集)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9.

[14]彭怀仁.玉屏风散考源[J].中成药研究,1985,5:36-37.

[15]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11-112.

[16]明·朱辅.普济方(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7]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89.

[18]王东坡,李卫红,丁雷,等.玉屏风散释名、类方及其出处考证『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3):6-8.

[19]邓国皇,柴文刚,穆亚平.屏风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脉络[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9.

[20]张乘风,王凯.屏风文化与室内设计『J].家具,2009,6:66.

[21]汀泳,冯欣,杨殿兴,等.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四川中医,2010,5(28):69-70.

[22]张光霁,黄建波.中医将息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

[23]潘淑明.略述中药煮散剂的研究与推广『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 (8):88.

[24]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11.

[25]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7.

[26]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09.

[2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46.

[2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43

[29]国家药典委员会.巾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巾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44.

[30]国家药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45中篇临床研究第四章 内科疾病

玉屏风颗粒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方剂,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补中寓散,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西医学对该方的应用,已超出了其原来的临证范围。目前玉屏风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呼吸、泌尿、消化、循环、血液、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等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之中,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是直接与外环境持续进行物质交换、表面积最大的人体系统,成人每天约吸入空气2000L,以满足机体代谢对气体交换的需要。呼吸系统因此最易遭遇环境空气中有害冈子如微生物、尘埃、毒性气体等的侵袭。肺又是体内血流量最丰富的器官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他器官乃至全身性疾病也最易损伤或累及呼吸系统。2008年公布的我国人口死因调查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死亡在各类疾病死因中居第3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和脑m管病。近年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病率增加,且常导致慢性[1]肺功能损害甚至致残,极大加重了社会负担。

玉屏风颗粒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颗粒具有的功能包括:升高人体内的血清IgA、IgG及IgM,降低血清IgE:增加T淋巴细胞的阳性转化率:促进和保护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升高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双向调节环核苷酸:抑制流感病毒增殖:抗细菌黏附:增强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因此,应用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临床表现可分为支气管炎型和肺气肿型。慢性咳嗽、咳痰通常为首发症状,气促、喘息、呼吸困难是其典型症状,早期可在活动后出现气急症状,后期可发展为稍有活动即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该病不仅影响肺,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如紫绀、疲乏、纳差等。病情恶化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该病多因急性期失治或治不彻底迁延而成,多于寒冷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发作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

日前,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2.7亿COPD患者。发达国家患病率为5c70-15%。亚太呼吸学会调查显示,在ll个亚洲国家COPD的患病率为6.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约为8.2%。COPD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四大死亡原冈,而在农村则为首要死亡原因。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如果能及早防治,完全可能有效控制病情,减缓疾病进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此目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2]以治疗的疾病。(一)临床疗效观察

1。玉屏风颗粒可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COPD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气短、喘息、自汗、疲乏、纳差、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临床观察发现,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改善COPD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

有学者(毛兵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华星公司提供,批号960701)治疗COPD气虚证患者,与多抗甲素『成都利华制药厂生产,川卫药准字(1990)第005323号]对照组比较,均采用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后,发现玉屏风颗粒和多抗甲素治疗效果相当,显效率分别为63.64%、68.97%,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96.56%(均P>0.05),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平均下降亦无差异(P>0.05)。[4]

有学者(马砚涛)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治疗6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对咳嗽、咳痰、喘息、自汗、易感冒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效果更好(P<0.01或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值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01)。[5]

有学者(廖亚玲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043463)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均给予常规疗法,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3个月后,与仅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对COPD肺气虚证患者疗效更佳,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4.85%(P<0.05),研究发现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后更好地改善了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等症状及体征(P<0.05或JP<0.01)。[6]

有学者(王静等)应用加味玉屏风颗粒(防风50g,黄苠50g,白术100g,连翘40g,丹参40g,生甘草40g,山豆根30g)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8周,治疗组取得更好疗效,临床症候积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

2.玉屏风颗粒可提高COPD患者免疫功能

COPD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呼吸道感染,其特有的生理病理过程是导致这种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表现的主要原因。作为机体防御功能第一道防线的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中承担着重要任务,IgA是呼吸道黏膜的主要保护性抗体,其缺乏会使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随着COPD病程延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及鳞状上皮化生,严重影响IgA的合成,而IgA含量的下降,又致使COPD患者长期反复感染,进一步加重上皮细胞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临床观察发现,玉屏风颗粒可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支气管黏膜能起到修复和保护作用。[7]

有学者(毛兵等)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COPD气虚证患者,在采用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多抗甲素『成都利华制药厂生产,川卫药准字(1990)第005323号]对照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血清IgG、IgM、C3含量,在提高免疫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多抗甲素(P<0.05)。[8]

有学者(马砚涛)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治疗6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玉屏风颗粒对提高IgA、IgG、IgM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9]

有学者(刘冀)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主要由淀粉等制成)比较,玉屏风颗粒组在治疗后IgE、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1),CD8+水平显著升高(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提示玉屏风颗粒能有效降低血清IgE水平,从而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10]

有学者(廖亚玲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043463)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3个月后与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血清IgA、IgG、IgM含量(P<0.05),其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也最著优于对照组。[11]

有学者(王月蓉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043463)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呼吸锻炼,与仅采用两医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玉屏风颗粒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IgM均明最高于对照组(P<0.05),Ig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玉屏风颗粒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COPD患者会出现肺过度充气、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这与其慢性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的病理生理特征密切相关。小气道纤维化和狭窄、肺泡弹性回缩力降低和维持小气道开放肺泡支持结构破坏引起不可逆阻塞,而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和浆液的渗出、平滑肌痉挛等又可导致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可逆阻塞,这些都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临床观察表明,玉屏风颗粒可改善患者肺功能。[12]

有学者(廖亚玲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043463)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3个月后,检测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检测6分钟步行距离(6MW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13]

有学者(王月蓉等)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043463)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两组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呼吸锻炼。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1年内急性发作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稳定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尸<0.01),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1)。(二)临床验莱[14]

全国名老中医宋康教授验案

患者,男,68岁。2008年11月3日首诊。患者反复咳、痰、喘20余年,每年发作数次。近2年来咳嗽伴气喘,活动后加剧。本次受凉后诱发,咳嗽、痰色白量多,胸闷气喘,口唇发绀,腰酸乏力。住院治疗1周后,急性症状控制,进入恢复期。证见:咳嗽时有,痰少色白,动则气喘明显,易出汗,腰膝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弦滑。肺功能检查:中度阻塞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实验阴性。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夹有痰湿。治以益肺固表,温肾壮阳,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延胡索12g,紫苏子12g,杏仁10g,枇杷叶10g,蝉蜕6g,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10g,防风10g,炒白术12g,炒白芍12g,白芷10g,苍耳子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7剂后,咳嗽胸闷明显减轻,可下床轻缓运动。原方加减再服14剂,病情稳定,巩固治疗2月后病情稳定。

按:宋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久病肺虚,多亦累及脾肾,严重者累及心脏。该患者病位主要在肺肾两脏。肺主气,主皮毛,为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肺气不足则为表亏虚:肾为气之主,肾主纳气,肾虚则摄纳失常。肺两虚,则卫外不固,外邪侵袭而诱发本病。而冬季寒冷宜伤阳气,使本病反复发作。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扶正止汗之功效。,黄芪益肺气固肌腠;白术健脾而扶正,协助黄芪扶正而固表:黄芪、白术合用补中以资中焦气血生化之源,使脾肾健旺。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并助黄芪御风。延胡索、紫苏子、杏仁、枇杷叶、蝉蜕宣肺止咳平喘;白芷、苍耳子祛风通窍;菟丝子、补骨脂、仙茅为壮阳补肾药,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加入壮阳温肾药能增强肾上腺功能,提高机体抗炎能力。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逐渐加重,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哕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X线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①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如香烟、烟雾、粉尘等各种理化因素;②长期反复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③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冈素亦可诱使慢性支气管炎发作[15]。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一)临床疗效观察

1-玉屏风颗粒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程较长,易出现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出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临床观察发现,玉屏风颗粒可有效改善支

气管炎患者症状和体征,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增加发作间隙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6]

有学者(朱灵芝)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10930036)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个月后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卡介苗多糖核酸(潍坊金盛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6988)对照组比较,玉屏风组总有效率93.59%,最著高于对照组82.05%(P<0.05),治疗后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发作间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17]

有学者(周博阳)应用玉屏风颗粒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30天后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或好转显著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1.7%(P<0.05)。[18]

有学者(刘芳)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3个月疗程后,患者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咳嗽、咳痰、气喘等临床症状减轻,总有效率达95%。[19]

有学者(马为等)应用玉屏风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肺气虚证患者,8周后与仅用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玉屏风散组可有效改善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临床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预防复发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

2.玉屏风颗粒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使其反复呼吸道感染并逐渐加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稀疏、脱落,支气管壁破坏、塌陷、扭曲变形或扩张,形成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临床观察发现,玉屏风颗粒能够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有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可解热抗炎,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发病严重程度。[20]

有学者(任冠桦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与仅用祛痰止咳、解痉平喘常规治疗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的患者治疗后血清C3、C4、IgA、IgG和Ig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1]

有学者(马为等)应用玉屏风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肺气虚证患者,8周后与仅用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玉屏风组治疗后C3、C4、IgG、IgA和IgM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其能改善和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二)临床验案[22]

1-全国名老中医林求诚主任验案

李某,男,52岁。2009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伴有喘息3年,复发并加剧5天。患者3年前受寒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痰,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因受凉或气候变化而发作。5天前受凉后咳嗽、咳痰发作,稍气喘,在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证见: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伴有活动后气喘,自觉神疲乏力,纳呆。舌质暗淡,舌胖苔薄白,脉细。听诊双肺可闻及少许干哕音。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予患者服用“加味玉屏风散”7天后,症状有明显好转,仍稍有咳嗽,再予服用5天,咳嗽消失。

按: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的范畴,多发于冬春季,以老年人居多。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本案患者以咳嗽为主,而咳嗽病因非常复杂,《素问·咳论》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即说明其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林老指出,其病机可总归为肺气久虚,则子病及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脾失健运、胃失和纳。故可用补脾土以生肺金,即“虚则补其母”“补母令子实”。本案标证为痰浊,虽然痰热之象不明显,但林老认为慢支急性发作,多为感染所致,在临床上,只要阳虚症状不明显的病人,其急性发作期仍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林老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慢支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显著。[23]

2.全国名老中医宋康教授验案

患者,男,61岁。2008年11月28日初诊。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1周。患者10余年前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痰,经治疗后好转。此后每因受凉或气候变化而发作。1周前受凉后咳嗽、咳痰发作,稍气喘,在门诊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证见:咳嗽阵阵伴咳白色泡沫痰,神疲乏力。舌质暗淡,舌胖苔薄白,脉浮。听诊双肺可闻及少许干哕音。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脾肺气虚,外感风寒。予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0g,防风10g,延胡索10g,紫苏子10g,杏仁10g,枇杷叶10g,蝉蜕6g,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10g,炒白术15g,丹参15g,炙紫菀10g,炙款冬花10g,生甘草3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服7剂后咳喘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14剂,诸症俱除。巩固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未发。

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因“久病多虚”,故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外邪侵袭,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喘。宋教授指出,肺气虚到一定程度则影响到脾之运化,使脾失健运。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生金,故可用补脾土以生肺金,即“虚则补其母”“补母令子实”。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补三焦而实肺卫;白术健脾益气以助黄芪益气固表;防风祛风邪而御风寒;延胡索、紫苏子、杏仁、蝉蜕宣降肺气;陈皮、制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炙紫菀、炙款冬花润肺化痰止咳;丹参活血化瘀而使血脉通畅;桔梗化痰止咳引诸药入肺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防风、制半夏等具有抗炎作用。综观本方,标本兼治,有健脾益肺、实卫固表祛邪之功,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抗炎等作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呜音的呼气性呼吸冈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m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症状。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哮喘的病冈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冈素。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支气管哮喘如果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

目前全球约有1.6亿支气管哮喘患者。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