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08:29:59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试读:

《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

主 编:林之满 萧 枫

副主编:魏茂峰 李亚辉 竭宝峰

编委会:(排名不分先后)

   何 莎 刘连旺 常志强 刘 俊 王 蓓

   刘海生 王艳芳 周艳云 李丽丽 刘 洋

   陈时雨 吴良克 刘一石 刘 永 宋春正

   崔文君 邵 军 石 怡 贺小刚 樊景良

   赵明明 于 洋 姚 志 严 鹏 王 军

   陈 凤 李 忠 陈 莹 付中天 杨坦然

   单而辉 孙德民 于 武 赵 明 童恩中

   杨迪穆 郝 纯 胡 凯 邓俊华 夏正言

   鲁正华 罗致平 王洪源 于 斌 曹成章

   黄 铸 白红艳 钟 涛 韩 磊 罗晓宇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然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话说中国》丛书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放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一展现。《话说中国》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文明开放的天朝大国(上、下册);

第2卷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册);

第3卷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下册);

第4卷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上、下册);

第5卷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下册);

第6卷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下册);

第7卷 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下册);

第8卷 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下册);

第9卷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下册);

第10卷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下册);

第12卷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下册);

第13卷 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上、下册);

第14卷 穿越时空的天文历法(上、下册);

第15卷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下册);

第16卷 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上、下册);

第17卷 日新月异的古代物理(上、下册);

第18卷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上、下册);

第19卷 独树一帜的中国地理(上、下册);

第20卷 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下册);

第21卷 光耀世界的科技名家(上、下册);

第22卷 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上、下册);

第23卷 智虑谋深的军事名家(上、下册);

第24卷 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下册);

第26卷 严密精深的军事制度(上、下册);

第27卷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上、下册);

第28卷 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29卷 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上、下册);

第30卷 绝唱天宇的中国诗歌(上、下册);

第31卷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下册);

第32卷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下册);

第33卷 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上、下册);

第34卷 绚丽多彩的中国绘画(上、下册);

第35卷 凝固不朽的中国雕塑(上、下册);

第36卷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下册);

第37卷 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下册);

第38卷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下册);

第39卷 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下册);

第40卷 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上、下册);

第41卷 妙趣横生的艺坛典故(上、下册);

第42卷 彪炳史册的古代典籍(上、下册);

第43卷 震聋发聩的思想文化(上、下册);

第44卷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下册);

第45卷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下册);

第46卷 百花齐放的古代教育(上、下册);

第47卷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上、下册);

第48卷 遐迩闻名的巨商名贾(上、下册);

第49卷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上、下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主体,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恰恰正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话说中国》丛书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一、政坛掌故

师旷论“墨墨”

春秋晋国主乐太师师旷,字子野,自幼失明,善辨音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政治思想也很敏锐。他说,国君若养民如子,民就会爱之如父母。提出了天生民而立之君、民是社稷的主体的观点。一次,师旷陪晋平公闲坐,晋平公很同情地说:“你生来就没有眼睛,一切都墨墨漆黑呀!”师旷说:“天下有五大墨墨,而我与它们都没有关系。”晋平公问他天下的五大墨墨是什么?师旷回答说:“群臣行贿,百姓蒙冤,无处投诉,一墨墨也;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二墨墨也;奸臣欺诈,国库空虚,闭塞贤路,三墨墨也;国贫民困,上下不和,而好用兵,四墨墨也;法令不行,吏民不正,五墨墨也。臣乃小墨墨,对国家有什么害处?”

贫贱者骄人

战国时魏国贤人田子方,名无择,以字行。曾就学于子贡,魏文侯以友待之。与贤者段干木齐名。魏文侯曾说:“自从我与田子方结为好友,君臣之间日益亲善,天下百姓更加信服于我,这都是我与田子方交友的好处呀!”田子方性情高傲,鄙视权贵。一次,他与魏太子击在路上相遇,太子击下车拜见,十分恭谦,田子方则不还礼。太子击很生气地说:“是富贵者骄人,还是贫贱者骄人?”田子方回答说:“贫贱者骄人,富贵者不敢骄人。国君如果骄人则失其国;大夫如果骄人则失其家;只有贫贱者骄人,才不怕失去什么。如果言语不能被采用,行为不合人家心意,那么穿上鞋子便可以离去,不管走到哪里只不过都是贫贱者罢了!”

窃瓜灌水

战国时梁国大夫宋就,任边关县令,与楚国相邻。梁、楚两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人种瓜因善于管理,经常浇水,瓜长得又大又甜;楚人种瓜,不善于管理,又不勤于浇水,因此瓜长得不好。楚人忌妒梁人的瓜美,经常至梁人瓜园中偷瓜。梁人将此事报告给宋就,并主张捉拿偷瓜的楚人。宋就劝阻梁人未去抓捕偷瓜的楚人,并派善于种瓜的梁人天天到楚人瓜园中替楚人浇水,楚人的瓜因此也逐渐好起来。楚王知道了这件事,颇受感动,以重金相酬谢,并主动与梁国交好。从此,梁、楚两国建立起友好的睦邻关系。

陈平门前的辙迹

西汉大臣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初居家贫困,喜道家之学。秦末农民起义时,投魏王咎任太仆,因进言不从,归项羽,封信武君,为都尉。后投刘邦,任护军中尉。献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封大将韩信为齐王以笼络人心。汉朝建立,刘邦封其为曲逆侯。刘邦北击匈奴,被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用其计得以逃出。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氏把持朝政,不理事。吕后死,他与周勃合谋铲除诸吕,立文帝,后代周勃为右丞相。少时因家贫,住在穷巷中,以破席为门。同村一张姓富户有一个女儿,先后嫁了五个丈夫都死了,没人再敢娶她。陈平想娶此女为妻。女子的祖父来到陈平家,见门前有很多车辙,说明经常有长者来访。心想,陈平虽然贫寒,将来必能富贵。回来后,便对儿子说:“我想把孙女嫁给陈平。”儿子说:“陈平终日无所事事,乡里人都笑话他没出息,怎么能嫁给他呢?”女子的祖父说:“陈平有许多美德,日后不会长贫的。”于是将这个女子嫁给了陈平,并告诫她说:“不要以为夫家贫穷,就侍奉不恭,要努力克尽妇人之道。”后来,陈平果然立有大功,成为西汉的名臣。

卜式牧羊

西汉大臣卜式,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少时以田畜为业,历十余年,羊至千余头,置田宅,由此致富。武帝时匈奴屡犯边,他上书朝廷,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武帝授以官职,辞而不受。又以20万钱救济家乡贫民。朝廷闻其慷慨爱施,赏以重金,召拜为中郎,仍布衣为皇家牧羊于山中。武帝诏令其治县,有政绩,赐爵关内侯,官至御史大夫。后因反对盐铁官营,又兼不习文章,贬为太子太傅。他在上林苑中为皇家牧羊时,身着布衣,脚穿草鞋,羊个个长得都很肥壮。武帝在上林苑中见他如此精心牧羊,对他进行夸奖。他说:“不仅牧羊如此,治理百姓也是这样。起居有时,存优去劣,不让不好的害群。”武帝觉得他的话很有见解,便坚持让他去做官治民。

第五伦的私心

东汉大臣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初为乡啬夫,平徭赋,理怨结,颇得人心。后举孝廉,补淮阴国医工长,曾被光武帝刘秀召见,问以政事,授会稽太守,擢升大司农。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章帝时,代牟融为司空,主张抑制外戚擅权,以正直廉洁著称。有人问第五伦说:“公也有私心吗?”他回答说:“有。从前有人送我一匹良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为朝廷选拔人才时,我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个人,当然最终并没有录用。我侄子有病时,夜里我几次去探望,回来后仍能安下心来睡觉;当我儿子有病的时候,我虽然没去看他,但心里总是放不下,彻夜难眠。像这样一些事情,不都可以看出我的私心吗?”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东汉大臣张纲,字文纪,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少明经学,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征召高第,始为侍御史。曾上书反对宦官专权。汉安元年(142),顺帝派遣八名大臣巡察州郡,表彰贤良忠勤之士,严惩贪官污吏。规定:贪污2000石以上者送京处置;贪污1600石以下者,八大臣有权就地处置。在这些被派遣的八名大臣中,其他七人皆为名宿耆儒,居高官显位;惟有张纲年少,官次最微。七人皆已去赴任,张纲却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奏劾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罪恶十五事,京师为之震惊。

日蚀有如月之初

东汉大臣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魏郡太守黄香之子。初以父任太子舍人,谢病不就。顺帝永建年间,经公卿推荐,任议郎,迁尚书仆射,后任尚书令,迁司空、司徒,转太尉。他对大将军梁冀专擅朝权颇为不满,凡冀举荐之人,不分善恶,一概不用。临死前,上疏力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弊端。他的孙子黄琬,聪明颖悟。黄琼任魏郡太守时,一天发生日蚀,黄琼上报朝廷。因在京师一带见不到日蚀,太后下诏向黄琼询问:“日蚀所蚀多少?”黄琼一时想不出准确的语言来回答太后。他的孙子黄琬年仅七岁,对祖父黄琼说:“何不说日蚀之余,如月之初。”黄琼听后,甚感惊奇,便按照黄琬所说回答了太后。后黄琬累官五宫中郎将、侍中、少府、太仆,封关内侯。

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西晋大臣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浑之子。善《易》及《老子》、《庄子》,好清谈。年二十,拜中书郎,累迁侍中。爱马,时称“马癖”。王济的叔父王湛,字处冲。少年时,寡言少语,人以为痴。一次,王济去看王湛,见王湛的床头放有《周易》,与之交谈,王湛侃侃而谈,剖析入微。王济曾对人感叹道:“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晋武帝司马炎问王济:“卿家痴叔近况如何?”王济回答说:“臣叔不痴!”武帝又问:“谁可比之?”王济答:“山涛以下,魏舒以上。”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魏舒,字阳元,西晋大臣,深受司马昭器重,每朝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武帝时,累官司徒。王济将其叔父王湛比做山涛、魏舒,是一种很高的评价。由此,王湛之名日显,38岁开始入朝做官。

小草与远志

东晋大臣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少康)人。辅佐孝武帝,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倾国而出,统兵87万南下,东晋朝野震恐。谢安则镇静自若,令弟谢石、侄谢玄及桓伊统北府兵八万抵御,取得“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继而北伐,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谢安年少时即有重名,朝廷多次征召而辞之不就,时有“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之语。40岁之后,因其弟谢万兵败被废,为家门计,始出仕。先是任大将军桓温属下的司马,一次有人送桓温药材,其中有一味是远志。桓温问谢安说:“远志又名小草,为何一味药竟有两个名称?”谢安尚未来得及回答,桓温的参军郝隆在一旁抢着说:“此甚容易解释,未出山时就是远志,出山后就是小草。”谢安听后颇有愧色。

王导卖

东晋大臣王导,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后依琅邪王司马睿,任安东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今江苏南京),他相偕南渡,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他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东晋初年,国库空竭,惟有数千端綀布,积压库中,卖不出去。后来王导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与朝中的大臣都穿起綀布制作的衣服,许多士人看到朝臣们都穿綀布衣服,竞相模仿,都买綀布做衣裳,一时间綀价暴涨。王导见时机已到,便将国库中的数千端綀布抛出,竟卖到每端一金的好价钱。

量沙惑敌

南朝宋大臣檀道济,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初为刘裕部将,以战功显名。历任武陵内使、中书侍郎、冠军将军等职。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与王镇恶同为先锋,取许昌、洛阳。文帝时,率军伐魏,官至征南大将、司空。后为刘氏宗室所忌,被杀。北伐时,一次大军抵达历城,因粮草将尽,不得不向南撤退。有一个兵士投降北魏,向魏军讲出了宋军已无粮草等情况。于是魏军追赶过来,形势十分危急。檀道济为了迷惑魏军,夜晚令军士唱筹量沙,将少量的粮米覆盖在沙上。第二天,魏兵追至,见宋军“粮食有余”,便不敢再追赶了,还杀掉了那个投降的宋兵。

其狂不可及

颜延之,南朝宋时临沂人,字延年。少年时,家境贫寒,酷好诗书。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五君咏》和《秋胡行九首》等诗为其代表作。如《秋胡行》中“原隰多悲凉,回飙卷高树。离兽起荒蹊,惊鸟纵横去”等诗句,都写得颇佳,反映了颜诗“清真高逸”的一面。

宋初时,颜延之为太子舍人,历任始安、永嘉二郡太守;孝建中,加金紫光禄大夫。为官廉正,不为财利所惑,但嗜酒如命,不拘细行,狂放不羁。元嘉时,有一次文帝召见他,他正在酒店里痛饮狂歌,醉得无法朝见皇帝。文帝无奈,只好等他酒醒后再召见。还有一次,文帝问他朝廷中各位大臣的才能如何,他回答说:“竣的笔力可以和我相比,恻的文采可以和我相比,的义理可以和我相比,曜的酒量可以和我相比。”当时在场的何尚之问:“谁能比得了你的狂放呢?”颜延之脱口答道:“这一点是谁也比不了的。”所谓“其狂不可及”,即源于此。

不读谢诗觉口臭

南朝梁武帝高祖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善音乐诗赋。未称帝时,曾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倕同为齐竟陵王萧子良的门客,号称“竟陵八友”,为“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其中,以谢朓诗的成就为最高。梁武帝十分喜爱谢朓的诗,常说:“不读谢诗三日,便觉口臭!”

谢朓,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时称小谢。因做过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存诗二百余首,风格清新秀丽。长于写景,颇多佳句。如《和徐都曹出新亭渚》中“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游东田》中“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风云有鸟道,江汉限无梁”,《云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很推崇谢朓的诗。梁武帝的这句话,既说出了他对谢诗的喜爱,又巧妙地反映了谢诗清新冷俊的特色。

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梁武帝诗多有佳作,如《逸民》、《西洲曲》、《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等,其中的佳句有“南风吹我意,吹梦到西洲”、“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等。但他过于注重声律、讲究辞藻,据说对于双声、叠韵字的运用,即自梁武帝始。有一次,他和群臣各作五字叠韵。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刘孝绰:“梁王长康强”;沈约:“偏眠船舷边”;庾肩吾:“载碓每碍埭”;徐摛:“臣昨祭禹庙,残六斛熟鹿肉”;何逊用曹阿瞒的故事:“暮苏姑枯卢”。只有吴均,终未能想出五字叠韵的句子。梁武帝说:“吴均不均,何逊不逊。”

吴均因无诗,被责怪为“不均”;何逊因用魏武帝的故事,而被说成是“不逊”。梁武帝身为一国之君,在他如此倡导下,更加助长了那种过于讲究声律和词藻、内容空泛的“齐梁体”诗风。

关西安在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诗人。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刺史,吴均为郡主簿,二人日相赋诗。时人称他们的诗为“吴均体”,多有仿效者。他的代表作有《答柳恽》、《酬别江主簿屯骑》、《春咏》、《山中杂诗》等。吴均的诗,有时用语过重,好作惊人之笔,如他的《剑骑》诗中“何当见天子,画地取关西”等诗句。后来,他做了朝廷的奉朝请,经常与天子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和他开玩笑说:“天子今见,关西安在焉?”吴均无言以对。他的诗中还有“秋风识白水,雁足印黄河”句子,他的诗友沈约曾当面批评他:“‘印黄河’用语太实、太险了。”沈约的《早发定山》诗中有“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句子,吴均不服气地说:“你的‘山樱发欲然’,不是也说得很实、很险吗?”沈约说:“我只是‘欲然’,可你已经‘印’上了!”

梁武帝的玩笑和沈约的批评,都是受着诗应“温柔敦厚”的传统观点的影响。但诗的用语也不宜太实、太险,否则会破坏诗的意境和韵味的。

惟余“竞”、“病”二字

曹景宗,字子震,南朝梁人,屡有战功。天监初年,破魏将杨大眼于淮水,振旅凯旋。梁武帝在华光殿设宴,为他庆贺。席间,武帝与群臣联句吟诗,令右仆射沈约限韵,沈约限定为“敬”韵。因曹景宗素为武将,没有请他赋诗,他颇有不平之意,祈求联句。梁武帝笑着说:“卿人才英拔,技能甚多,何必计较作诗这一件事呢?”当时,曹景宗已有醉意,执意请求赋诗。“敬”韵字不多,这是个险韵,而可用的韵几乎都让大家用上了,惟余“竞”、“病”二字未用。显然,这是两个十分难用的韵脚字。无奈,武帝只好让赋此二字。曹景宗操笔立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武帝看了这四句诗,欣喜不已。于是晋爵为公,拜侍中中卫将军。

曹景宗这四句诗,真实、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出征将领凯旋而归的心情和状况。霍去病为西汉时名将,六次出征匈奴。这个典故用得既贴切又巧妙,否则,这个“病”字是很难用上的。

陈伯之归梁

丘迟,字希范,南朝梁诗人。他的诗词采丽逸,代表作有《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旦发渔浦潭》等。《与张伯之书》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劝陈伯之归梁的一封信,这是一篇骈文名作,文词清丽,情意缠绵,说理严正,凄恻感人。陈伯之本为南人,因受部下邓缮、朱龙符等的挑唆与欺骗而反梁,兵败奔北魏。魏任其为平南将军。《与陈伯之书》即梁武帝派临川王宏讨伐北魏时,令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信。当陈伯之读到信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句时,一股乡愁油然而生,于是,复又率众归梁,武帝任其为通直散骑常侍。“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实为描写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这个故事,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是强大的。

元帝焚书

南朝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后任荆州刺史,都督荆雍九州诸军事。侯景攻下建康,逼死梁武帝。他依附西魏,消灭宗室萧纶、萧纪势力。继命王僧辩讨平侯景,即帝位于江陵。承圣三年(554),雍州刺史萧詧引西魏军来攻,他战败被杀。元帝好谈玄学,西魏兵已攻至城下,他还在龙光殿上大谈玄学,百官身穿军装听讲。都城被魏军攻下,他集古今图书40万卷付之一炬,并感叹道:“读书万卷,却有今日,文武之道何用!”

魏晋名士的清谈,展现其独立的人格,自有其可爱之处。作为一代君主的梁元帝,当兵临城下之时,还在大讲玄学,必然是清谈误国了。

茶为酪奴

北魏大臣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导后裔。太和十七年(493),因父兄为南齐武帝所害,遂投奔北魏。佐孝文帝厘定朝典官制,甚受倚重。曾参与南伐萧齐,咨议军事。任豫州刺史、扬州大中正。孝文帝死,遗诏与咸阳王元禧共辅朝政。王肃初到北魏时,不习惯于吃羊肉、喝酪浆,平日里只是食鲫鱼羹,渴则饮茶。后来常与魏高祖会饮,才渐渐习惯于食肉酪粥。高祖问他说:“羊肉与鱼羹相比哪个好?茶与酪浆相比哪个好?”王肃回答说:“羊比如齐鲁大邦,鱼比如邾莒小国。至于茶则更不足道了,只能与酪为奴了。”彭城王对王肃说:“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飧,亦有酪奴。”

行军总管的诗

隋文帝杨坚建国后,为完成统一大业,决意平定南朝陈。为此,精心挑选一个得力的行军总管。经高颖推荐,由贺若弼充任此职。贺若弼,字辅伯,不仅弓马娴熟、作战勇敢,而且有文才谋略,曾献《平陈十策》,颇受文帝称赏。平陈时,他与寿州总管源雄配合作战,写诗赠源雄:“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汉宣帝曾设麒麟阁,列功臣像于阁上。贺若弼以此激励自己和源雄,为国立功。开皇九年,大举伐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俘获陈后主陈叔宝,灭陈,统一天下。陈后主陈叔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沉迷于声色,这是陈被隋所灭的内因。他曾亲制《玉树后庭花》曲,多为后人引用。

任环妻喝醋

唐朝大臣任环,字玮,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年十九岁,试守灵溪令,迁衡州司马。陈亡,弃官归去。隋仁寿年间任韩城尉,不久罢归。高祖即位,授谷州刺史,迁邗州都督。他的妻子刘氏生性忌妒。太宗赐给任环两个宫女,受刘氏虐待,头发被拔光。太宗听说后,赐刘氏一瓶酒,说是鸩酒,喝了即死,如刘氏表示不再忌妒,便可不喝此酒。刘氏则拜道:“我与任环坎坷半生,互助互爱,如今他做了高官,养了这么多小妾,我还不如早些死了。”说完,举起酒瓶一饮而尽。然而,她并未能死,原来瓶中所装的不是毒酒,而是陈醋。太宗对任环说:“你的夫人连死都不怕,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将这两个宫女另做安置。

佳鹞闷死怀中

魏征,字玄成,绾陶(今河北绾陶)人。唐朝初年大臣。太宗重其才干,擢任谏议大夫,历官秘书监、侍中等职。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反复以隋亡为鉴戒提醒太宗,强调“君舟也,人(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要求国君要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务必使人民得到安息。他敢于不断对太宗犯颜直谏,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予极有益的影响。太宗平日酷爱一只佳鹞,一次正在宫中持鹞为戏,见魏征到来,急忙将鹞藏入怀中。魏征已将此看在眼里,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肯离去。待魏征走后,佳鹞竟闷死在太宗怀中。太宗任人惟贤,虚怀纳谏,对魏征十分信任。魏征死后,太宗曾慨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一棋子识人

唐朝大臣吕元膺,字景夫,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策贤良高第,调安邑尉,历官蕲州刺史、同州刺史、御史中丞。后为河中节度使,入拜吏部侍郎,改太子宾客。一次,吕元膺与一位棋友下棋,棋盘一侧堆放着待批阅的文件。元膺落下一子后,便秉笔阅览。棋友以为元膺的注意力不在棋盘,便偷换一子而取胜。元膺已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破。棋友是元膺的幕宾,第二日元膺便将此人遣去。他人不知何故,棋友亦很不安。棋友临走时,元膺赠以束帛等物。十年后,元膺病重,儿子列于床前。元膺对他们说:“交游处友,应精选。当年我因一棋子而遣走了一位幕宾。偷换一棋子,本是小事,但心迹可畏。我一直没有说过此事,我想还是应该让你们知道。”说完,溘然长逝。

娄师德授智厨人

唐朝大臣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进士出身。唐朝高宗上元初年,为监察御史。时吐蕃势力东进,威胁关中,乃自请从军,屡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后官累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二年(699),突厥入寇,转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督。一次他出使至陕,地方官接待他,厨人进肉食。当时武则天时令严禁屠宰,娄师德问厨人:“敕禁屠杀,何为有此肉?”厨人说:“豺咬杀羊。”娄师德便放心地食肉。厨人又为他进鱼。娄师德又问:“敕禁屠杀,何为有此鱼?”厨人说:“豺咬杀鱼。”娄师德大声呵斥道:“智短汉,何不言獭咬杀鱼!”于是,厨人改口说是獭咬杀鱼。娄师德才又放心地吃鱼。

药笼中物

唐朝贤相名臣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以明经举。任大理丞时,断狱以平恕著称。为江南道巡抚大使时,拆毁吴、楚地方淫祠一千七百余所。任豫州刺史时,使六七百家冤狱得以免死。天授二年(691),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次年,为来俊臣诬陷下狱,免死远贬。神功元年(697),复为宰相,成为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大臣。死后追封梁国公,故世称狄梁公。为相期间,注重人才的举荐任用。一次元行冲对狄仁杰说:“下之事上,就好像富人储存各种物品备用一样:干肉熟肉等各种美味,以备膳食之用;人参茯苓各种药材,以备防病治病之用。在您的家中,各种美味食品一定很多,请您把我当作一味药石储存在药笼中吧!”狄仁杰早就发现元行冲是一位栋梁之材,便高兴地说:“你正是我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没有!”

韦景骏再过肥乡

唐朝大臣韦景骏,万年(今陕西临潼东北)人。中明经,神龙年间曾先后任肥乡、贵乡二县令,均有政绩。后为赵州长史,累迁房州刺史。任赵州长史时,一次路经他从前当过县令的肥乡。肥乡的百姓和官吏听说他回来了,惊喜得奔走相告,争着向他馈赠礼物。而且还有数十名儿童,也夹杂在欢迎他的人群之中。韦景骏奇怪地问他们:“我调离肥乡时,你们还没有出生,为什么对我也这么好?”儿童们回答说:“我们常听老人们讲,肥乡的学堂都是大人在时建造的,所以我们以为大人早已不在人世了,没想到能和大人您见面。”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唐朝大臣韩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玄宗时历官虢州刺史、工部侍郎知制诰、尚书右丞、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期间,以敢言直谏著称。玄宗喜声色游乐,每有宴会、娱乐、游玩、打猎等事,一想到韩休就有所顾忌。一次,正欲去游玩,玄宗问身边的人说:“韩休知道否?”话音未落,韩休劝谏的奏折就呈上来了。一日玄宗临镜自照,默默不乐。身边的人说:“韩休为相,陛下比从前瘦多了,为什么不将他罢免了?”玄宗回答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韩休力争,吾寝乃安。”

玄宗尚不愧为一代明主,但终因沉溺于声色享乐,而导致“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走向下坡路。

李泌观棋

李泌,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袞排斥,出为外官。德宗时,复召回拜相,他劝德宗不要猜忌功臣,力主与回纥和好,南联南诏,西结大食,以困吐蕃。对德宗多所谏正。好谈神仙怪异,自称是道教徒,屡次推辞官职,出入于朝廷与名山之间,既能对朝廷政治施加影响,又能明哲保身。李泌自幼聪敏,七岁能文,张九龄呼为“小友”。贺知章见到李泌,夸奖道:“这孩子目如秋水,长大后必为卿相。”唐玄宗将他召试禁中,让他与张说观棋。张说试之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接着说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遂意。”李泌的比喻,从具象到抽象,从棋的方、圆、动、静联想到人的品德与才智,较张说确实高出一筹。因此,张说称其为神童。

王维服药装哑

王维,好佛教,故字摩诘,开元进士。历任大乐丞官、济州司仓参军、左拾遗、监察御史、太子中允、尚书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称。诗画皆精妙。苏轼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晚年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山水胜绝,他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被安禄山攻陷。王维为安禄山所获,拘留于普施寺中,他不肯为安禄山出力,服药装哑。安禄山及其徒众,常在凝碧宫宴饮作乐。王维抚今追昔,颇有感触,为此写下一首《凝碧池》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理再朝天。

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当朝廷收复两京后,陷入贼营向安禄山称臣者皆以“三等定罪”。肃宗读了这首《凝碧池》诗,赦免了王维,仅降为太子中允。“安史之乱”时,王维虽不像杜甫那样历尽艰险、备尝忧患,但也不失为一位有气节的诗人。

斯人必为卿相

李绅,字公垂,唐朝诗人,元和进士。累官国子助教、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平章事、淮南节度使。与李德裕、元稹齐名,号称“三俊”。他的《新题乐府》二十首,深受元稹、白居易赞赏,《杂诗》中有《悯农》二首: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曾以这两首诗求知于吕温,吕温读后大加赞赏,并对员外郎齐照及其弟恭说:“吾观李十二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武宗时入相。

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贞元进士。诗人,历任侍御史、刑部郎中、道州刺史、衡州刺史。吕温不仅懂诗,还能从诗中看出诗作者的政治胸怀和抱负,是颇有眼力的。

杜荀鹤的帮闲诗

杜荀鹤,字颜之,号九华山人。唐末诗人,大顺进士,曾为宣州田頵幕客。晚年去谒见五代梁太祖朱温,时逢晴天下雨。迷信的说法,认为这是天在哭泣,是不祥之兆。梁太祖请杜荀鹤作诗,杜荀鹤便以晴天下雨这件事为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显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杜荀鹤出身寒微,自叹“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部分诗篇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以及由于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再经胡城县》、《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诗,都不失为现实主义的佳作。但因他名利心重,有些诗便成为沽名钓誉之作。这首以晴天落雨为题的诗,即景生情,构思新巧,可以说得上是才思敏捷了;但就其内容来看,则是地地道道的帮闲文人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东西。杜荀鹤果然受到梁太祖的青睐,被任为翰林学士,但上任仅五日便死去了。

和凝与范质

五代时词人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后梁贞明二年(916)举进士,名居十三。后唐时为翰林学士,知贡举,历任后汉与后周的宰相。和凝知贡举时,主持科考,为朝廷选拔人才。选中范质为进士,而且也名居第十三位。和凝对范质说:“当年我中进士时,也名居十三,希望你能继承老夫衣钵。”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后来却真的应验了。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西南)人。举进士后,历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官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周广顺初年,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任北宋宰相。所任官职,亦大体与和凝相似。

不作寒士语

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围困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为使来见宋太祖。徐铉想凭三寸不烂之舌解除金陵之围,便在赵匡胤面前极力称赞后主李煜如何博学多才,有圣人之能,又背诵了几首为世人所传诵的李煜的诗词。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对徐铉说:“你背诵的这些诗词,尽是些寒士语,小家子气,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徐铉心里很不服气,以为赵匡胤不过是小人得势、口出狂言罢了,便说:“如此说来,殿下的诗词一定写得十分精彩了,能否让我也领教一二呢?”赵匡胤说:“早年有一次从秦中归来,途中醉卧田间,醒时月出东方,记得当时吟出了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徐铉听后大惊,连连称颂。

赵匡胤的这两句诗,确实很有气势,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尚未统一全国时的勃勃雄心。这和后主李煜词的格调是迥然不同的。赵匡胤是一个完成统一大业的一代开国之君,李煜是自幼生长在宫廷里的风流天子。两个人的生活阅历、性格胸襟不同,诗的思想、风格也必然大不一样。赵匡胤对后主李煜词的艺术性还是十分欣赏的,他曾说:“李煜若以作诗功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曹彬攻太原退兵不进

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后周时官至潼关监军。入宋,与王全斌、郭进等率军攻乐平、辽州等地。乾德二年(964),伐蜀,任都监。开宝二年(969),从宋太祖征太原,任前军都监,七年率军对南唐用兵,次年克金陵(今江苏南京),以功授枢密使。他与潘美共伐太原,将要攻下太原时,曹彬却挥兵而退。潘美奋力进兵,终被曹彬拦阻。潘美问曹彬为何退兵不进?曹彬回答说:“太祖亲征未能攻下,你我如攻克必获死罪。”太祖问及此事,曹彬奏曰:“陛下神武圣智,尚且未能攻取,臣等安能必胜!”太祖只是点头而已。

宋太祖与李汉超

宋太祖赵匡胤,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抵御北国契丹入侵。李汉超本一介武夫,所作所为多不合法度。关南百姓告发他借民钱不还,以及掠良家女儿为妾。太祖在便殿召见关南百姓,并赐以酒食。太祖问:“自汉超镇守关南,契丹入侵几次?”百姓回答:“契丹未敢再南侵。”太祖说:“从前契丹入侵,边将不能抵御,关南之民每年都遭劫掠,今汉超所取,与契丹相比,谁多谁少?”又问被李汉超掠女为妾的人说:“家中几个女儿?所嫁何人?”其人一一回答了太祖。太祖说:“你的几个女儿,所嫁都是村夫。汉超是吾之贵臣,因爱你女儿才娶为妾。汉超与村夫相比,谁更富贵?”百姓听后,都心悦诚服地回去了。太祖又派人对汉超说:“如需钱用,何不对我说!”随即赐银数百两,嘱咐汉超如数还给百姓,使百姓感激汉超。为此,李汉超深受感动,誓死报效太祖。

寇准读《霍光传》

北宋大臣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他与张咏自青年时代起便是好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张咏在成都做官时,传来寇准将出任宰相的消息,便对同僚们说:“寇公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张咏从成都回到京城,与寇准重逢。此时,寇准已身居相位,分别时寇准虚心地向张咏求教,张咏只说一句话:“《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当时没有明白张咏这句话的意思。送别张咏回到府中,找出《汉书·霍光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当读到“光不学无术”时,方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的话呀!”

向敏中的心事

北宋大臣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太平兴国进士。咸平初年,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真宗至澶州军前,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大中祥符五年(1012),复拜相,居大任三十年,深为人所重。向敏中的女婿皇甫泌,少年放荡不羁。为此,向敏中颇感忧虑,想向皇帝奏明皇甫泌不宜委以重任。一日,尚未退朝之际,向敏中急忙上前启奏:“臣有女婿皇甫泌……”真宗因圣体欠安,便连声说:“甚好!甚好!我知道了。”边说边起身回后宫去了。向敏中没来得及将话说完,不知道真宗的话是什么意思,想以后再向皇帝将事情讲明。不料时隔不久,便传下皇帝旨意,皇甫泌连升两级。

吕夷简试子

北宋大臣吕夷简,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咸平进士。仁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天圣七年(1029)拜相。他有四个儿子,公绰、公弼、公著、公孺,皆聪敏好学。吕夷简对妻子说:“四个儿子日后都会有些出息,但不知谁有宰相之才能,咱们不妨一试。”一日,四个儿子从外面回来,夫人令丫环手擎四件宝器走到门前故意跌倒。三个儿子见宝器摔碎,皆失声痛惜,惟独公著泰然未动生色。吕夷简对妻子说:“此儿将来定居高位。”后来,公著果然官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狄青巧用两面钱

北宋大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善骑射,行伍出身,任延州指使。四年间,与西夏大小二十五战,屡立战功。经略使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乃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此更加知名,升为大将。皇祐年间,平定侬智高,以功拜枢密使,后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被排挤出判陈州。狄青在征侬智高时,大兵行至桂,路经一座庙宇,他手持百钱向神像祷告说:“这次战争如能获胜,这一百钱的钱面都朝上。”说完,在众人注目之下,将百钱掷于地上,果然所有的钱面皆朝上。于是,全军欢呼,势气大振。狄青又命人取来一百根钉子,将这一百钱钉在地上,并用青纱罩上,待得胜后回来时取钱。后来凯旋归来,令兵士去取钱,原来这一百钱是两面钱。

手熟而已

北宋大臣陈尧咨,字嘉谟,阆中(今四川阆中县西)人。咸平年间中进士第一,授将作监,通判济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以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入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武信军节度使,徙知天雄军。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自号小由基。一日,他在家中的园圃里练射,有一个卖油的老汉经过,见陈尧咨射箭,便放下油担观望,久久不肯离去。老汉见陈尧咨十箭能射中八九,微微点头而笑。陈尧咨问:“你也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准不准?”老汉说:“没什么,手熟而已。”陈尧咨很生气地说:“你竟敢如此轻视我的箭法!”老汉说:“我是因我酌油知道这个道理的。”老汉边说边取出一个葫芦置于地上,又将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嘴上,以勺酌油沥之,油自钱孔而入,钱不沾油。老汉说:“我也没有什么,手熟而已。”陈尧咨对老汉发出会心的微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