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武器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18:23:38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概念武器科技知识(下)

新概念武器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前沿武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创新性,即与传统武器相比,在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上具有显著突破和创新,它是创新思维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高效性,即一旦技术上取得突破,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发挥巨大作战效能,满足新的作战需要,并在体系攻防对抗中有效地抑制敌方传统武器作战效能的发挥;时代性,即前沿武器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某一时代的新式武器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后,也就转化为传统武器了;探索性,即前沿武器与传统武器相比,高科技含量大,技术难度高,在技术途径、经费投入、研制时间等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多,因而探索性强,风险也大。因此,前沿武器是广大青少年读者高度关注的新型武器。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沿武器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前沿武器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丛书,包括《太空武器科技知识》、《卫星武器科技知识》、《化学武器科技知识》、《生物武器科技知识》、《电子武器科技知识》、《侦察武器科技知识》、《隐形武器科技知识》、《激光武器科技知识》、《新概念武器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前沿武器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前沿武器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次声武器的杀伤功能

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细微的有节奏的脉冲式振动。这种振动的频率通常为7~13赫。人体在甚低频区的共振频率为4~8赫。因此那些频率低于10赫的次声波,可能使人体发生“共振”而遭到伤害。

次声波伤害人体后的主要症状是昏晕、头痛、呕吐、心痛、呼吸困难、恐慌、眼球震颤等;有的人还会出现昏迷、站立不稳和产生酒醉似的感觉;重者还会出现肌肉痉挛,甚至形成精神错乱;在高强度次声波的作用下,有的人会出现耳聋以至全身瘫痪,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军事专家们预言:在未来战场上,次声致聋武器与激光致盲武器将配合使用,使对方的作战人员成为聋子和瞎子,使之完全丧失作战能力甚至自行死亡。

超声波子弹

这种新武器被称为“声波子弹”,它发出一种狭窄而强烈的声波,强度高达145分贝,是人类承受极限的50倍。除了外表有运动型的城市伪装外,这种设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声喇叭。如同制造商在公司停车场上所演示的那样,“声波子弹”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攻击者丧失行动能力。

设备操作者选择一种高度夸张的婴儿哭声,并把对它准现场观众,当强度高达110分贝时,受试者被迫逃离,他们的耳朵开始啸叫。如果试验继续,受试者的脑袋将不由自主地开始振动。

新型超声波武器用圆柱体包装,既可手持,也可安装在装甲车上。看过这种武器的美国国防部安全专家说,超声波武器对制服自杀炸弹和驱逐隐藏在掩蔽所里的恐怖分子真是太有效了。

退役海军上校杜特则表示,由于超声波可在密闭的狭小区域中穿行,它将使躲在阿富汗洞穴中的“基地”恐怖分子不寒而栗。杜特说,在“超声波子弹”的打击下,恐怖分子不得不走出洞穴,他们很可能用手堵住耳朵走出山洞,这样当然很容易被抓住。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至20000Hz以上(每秒振动20000次以上)的声波,由于它的频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点: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质;在媒质中传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可以用来为硬质材料做切割、凿孔等,也可以用来清洗和消毒等对于超声波的应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医院中常用的B超,它是把超声波射入人体,根据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传导和反射能力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异常,如对人体脏器做病变检查、结石检查等,它具有对人体无损伤、简便迅速的优点。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失去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按作用对象,非致命武器可分为反装备和反人员两大类。常见分类超级润滑剂

是采用含油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技术、无机润滑剂等作原料复配而成的摩擦系数极小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攻击机场跑道、航母甲板、铁轨、高速公路、桥梁等目标,可有效地阻止飞机起降和列车、军车前进。材料脆化剂

是一些能引起金属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视窗材料等迅速解体的特殊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对敌方装备的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并使其瘫痪。可以用来破坏敌方的飞机、坦克、车辆、舰艇及铁轨、桥梁等基础设施。超级腐蚀剂

是一些对特定材料具有超强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设想一下,对坦克手来说,刀枪不入的复合装甲在这种腐蚀剂的作用下变软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超级粘胶

是一些具有超级强粘结性能的化学物质。国外正在研究将它们用作破坏装备传感装置和使发动机熄火的武器,以及将它们与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等复配,以提高这些化学武器的作战效能。

反人员非致命性武器它可使敌方战斗减员,使敌方造成沉重的伤员负担。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员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学失能剂、刺激剂、粘性泡沫等。化学失能剂

分为精神失能剂、驱体失能剂,它能够造成人员的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从而丧失作战能力。最近,国外又在研究强效镇痛剂与皮肤助渗剂合用,它能迅速渗透皮肤,使人员中毒而失能。严格说来,这也是化学毒气的一种,不过不取人性命而已。刺激剂

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命性的暂时失能性药剂。在野外浓度下,人员短时间暴露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脱离接触后几分钟或几小时症状会自动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不留后遗症。若长时间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粘性泡沫

属于一种化学试剂,喷射在人员身上立刻凝固,束缚人员的行动。美军在索马里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太妃糖枪”,可以将人员包裹起来并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为军警双用途武器使用,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了第二代肩挂式粘性泡沫发射器。按作用机理分

从作用机理来说,可以分为下述5类:化学失能

通过化学失能剂驱赶目标或使目标失能,通常是使用化学催泪剂。最常用的催泪剂是CN(苯氯乙酮)、CS(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和OC(辣椒油树脂)。

CN是一种能够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的催泪物质,可以造成皮肤刺激。平均来说,它能使人失能大约3分钟。CN是德国化学家Graeber于1869年发现的,其大多数用途已经被CS代替。

美国陆军早在1959年就把CS制作成标准的骚乱控制剂。“CS”一词来自两位科学家B.B.Carson和R.W.Sloughton的姓,因为是他们于1928年第一次制备了这种催泪剂。1968年华盛顿特区骚乱期间,美国第一次把CS用于民事执法。尽管CS是一种有效的骚乱控制剂,平均使人失能5到10分钟,但是在城市环境里它的去污染和交叉污染是一很大问题。

OC是辣椒油树脂的缩写。它是一种将红辣椒干燥磨成粉后获得的食物产品。OC在与诸如矿物油、蔬菜油、豆油或水之类的EMPULSIFER混合后,可以充当一种刺激剂用各种喷射器喷射来安全地控制暴力人员或危险动物,恢复和维持治安。

现在,由于越来越多地使用OC,CN、CS正在逐渐被取代。Pepper Ball辣椒粉射弹就是近年来新研制的一种OC防暴武器。动能打击失能

一般通过射弹来实现。借助发射动能来打击目标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橡皮子弹和塑料子弹是人们最熟悉的动能打击射弹。近年来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射弹,如豆包弹(装有铅砂的包)、痛球弹、环翼射弹等。电击失能

通过释放高压低电流电击使目标失能。电击武器目前大致有4种:电击枪(器),包括各种电击器和电击警棍;这类电击武器作用距离短(只有一臂之长),有效率低(只有大约50%-60%),而且容易被滥用。以泰瑟枪为代表的有线电击射弹,正在研制和评估中的无线电击射弹和可以使人肌肉强直的紫外激光电击武器。声光干扰(注意力分散转移)武器

通过强光、高强度声响使人暂时至盲或失聪来分散目标的注意力,借以达到控制目标的目的。这类武器包括各种声光榴弹和声光射弹、强光电筒、激光电筒等。其他

上述4类之外的武器,如拦车钉排、采用缠绕技术的抓捕网等。按用途分类

从用途角度来说,非致命武器分为2大类:骚乱控制

骚乱或人群控制武器,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防暴武器。用于骚乱控制的武器包括榴弹、发射子弹,12号射弹,37mm、38mm、40mm射弹,防暴枪(各种霰弹枪和发射器),大型气雾剂喷射器,水炮等。除动能弹、声光弹外,化学榴弹和射弹中使用的催泪制剂主要为CN、CS和OC,或者是CN/OC、CS/OC混合剂。另外,还有配合施放催泪弹的防毒面罩等。常规非致命武器

警官执行各种常规任务配备的非致命武器。这类武器主要包括各种电击武器和各种催泪喷射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如电击器和OC喷射器兼有攻防功能,而且以防身功能为主。近年来,高级泰瑟枪十分走俏;另外,一些动能射弹如豆包弹开始受到人们欢迎。

以上我们对非致命武器从两个角度进行了简单分类。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有些防暴武器同样适合常规配备,例如,Pepper Ball辣椒粉射弹既可用于骚乱控制又可用于制服个人目标:这种射弹把安全级的动能冲击与粉状OC刺激剂相结合,打到人身上后就破裂开释放出刺激剂。有些强光电筒和电击警棍兼具催泪喷雾功能等。相关概念

超级润滑剂是采用含油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技术、无机润滑剂等作原料复配而成的摩擦系数极小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攻击机场跑道、航母甲板、铁轨、高速公路、桥梁等目标,可有效地阻止飞机起降和列车、军车前进。

材料脆化剂是一些能引起金属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视窗材料等迅速解体的特殊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对敌方装备的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并使其瘫痪。可以用来破坏敌方的飞机、坦克、车辆、舰艇及铁轨、桥梁等基础设施。

超级腐蚀剂是一些对特定材料具有超强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设想一下,对坦克手来说,刀枪不入的复合装甲在这种腐蚀剂的作用下变软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超级粘胶是一些具有超级强粘结性能的化学物质。国外正在研究将它们用作破坏装备传感装置和使发动机熄火的武器,以及将它们与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等复配,以提高这些化学武器的作战效能。

反人员非致命性武器它可使敌方战斗减员,使敌方造成沉重的伤员负担。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员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学失能剂、刺激剂、粘性泡沫等。

化学失能剂分为精神失能剂、驱体失能剂,它能够造成人员的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从而丧失作战能力。最近,国外又在研究强效镇痛剂与皮肤助渗剂合用,它能迅速渗透皮肤,使人员中毒而失能。严格说来,这也是化学毒气的一种,不过不取人性命而已。

刺激剂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命性的暂时失能性药剂。在野外浓度下,人员短时间暴露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脱离接触后几分钟或几小时症状会自动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不留后遗症。若长时间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粘性泡沫属于一种化学试剂,喷射在人员身上立刻凝固,束缚人员的行动。美军在索马里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太妃糖枪”,可以将人员包裹起来并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为军警双用途武器使用,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了第二代肩挂式粘性泡沫发射器。泡沫胶条武器

泡沫胶条武器就是实施定身法的武器。这种武器的研制者是美国著名的核武器制造者、“三剑客”之一的圣地亚试验室。研制这种武器的本意是保护核武器的安全,防止被盗。

该武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泡沫胶储存在固定容器内,一旦发现防区内有人潜入立刻喷洒,霎时便使目标陷入无数黏胶性泡沫包围之中。入侵者没有生命危险,可自由呼吸,但是不能动,只能束手待擒;另一种则是可移动的喷枪式发射器。此种类型已经在索马里战场出现。液态武器

卡切尔展示的是一种液态武器,这种武器如此离奇,似乎是从007邦德的武器库冒出来的:这种“流动消解系统”能从背包或罐子里喷射出来。“它像是一种浓浓的液体,”卡切尔解释说,“它的磨擦系数和沾水的冰差不多。”任何喷射了这种物质的地方,即刻就变得无法通行。“你无法在上面行走,无法行车,也无法起降飞机。”卡切尔说自己试验过它:“你真的要想在上面站稳都不可能。”

这些“非实弹武器”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来护住一个活动范围,不让对方进入某栋建筑物,或者干脆让某一处飞机场及战略要点无法为对方所利用。但联合开发局关注的焦点,在于应对敌人——或者那些你无法辨别其意图的人设想进入到射程之内时的情形。“我们确实想要做的,”卡切尔解释说,“就是能让你们在喊话与射击之间,能有更多的选择,能在手提式扩音器与子弹之间,有更多的工具可以运用。”“人群控制组合弹药”,这是一种能倾泻出数以百计橡胶“带刺球”的设备,它能在不制造任何伤亡的情况下迟滞或制止混乱的人群。目前正在使用的其它武器,主要依赖于制造沉重的打击来进行震慑:M1006海绵球,这是一种带有泡沫兼橡胶头的弹射物,它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打击。它源于执法部门的武器库,但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后,军方开始将其应用于海外。

这种武器当然也有其缺点。非致命武器库中的带刺球、海绵球和其它弹射物,其射程和准确性都有限。一旦发射出去,如果不幸而击中了对方的眼睛等地方,就可能导致永久性伤害。而且,那些健康的20来岁的年轻人承受非致命攻击的能力,会比偶然不幸陷入火力中的80岁的老人要强。但两者都会遭受严重的损伤。“积极消解系统”五角大楼在致力于让非致命系统更为安全的同时,它也面临着如何让它们更有威力的挑战。联合开发局平民科学家苏珊·勒维恩说,她每天都面临着这样一个谜团:如何才能拥有一种非致命武器,在让它拥有足够威力的同时,又不至于制造严重的伤害或死亡?

勒维恩说,现在正处于研发起始阶段的最新一代非致命武器,也许能提供答案。“我们研发的重点,正从制造沉重打击的非致命弹药转向先进的高科技定向能量波。”她告诉我说。在被问到“定向能量波”意味着什么时,她解释说,这就是“光波的速度,能量来源源源不断,精确的效果。你能得到一束束能量,同时只带来最小的附带损害”。“这些拟议中的新式武器,从使用电磁波或激光来炙烤汽车的电路线,到脉冲能量发射器,不一而足。其中的脉冲能量发射器,现在还是一种萌芽状态的设计,终究有一天,它将能发射一股股的等离子能,用爆炸性的光球击打对方,使其迷失方向。”“积极消解系统”属于这种类型的定向能量武器,但它以一种更为精细的方式进行,它依赖的是一种毫米波来加热皮肤。“它将制造一种可感知的痛苦,”勒维恩说,“而且效果是普遍的,对所有年龄和性别的人都起作用。”而且和许多非致命武器不同的是,“积极消解系统”的使用范围超出了轻武器火力,从而使得操作者在可能的致命冲突发生前,就能远远震住对方。

为五角大楼开发“积极消解系统”的“雷神”公司说,他们正在对该系统进行实地测试,设法发现与弥补技术上的缺陷,以后才推出能安装在军用“悍马”车上的武器系统。在预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向媒体展示后,军方将确定是否再对其研发追加投入。未来步枪

一种名为XM29的未来步枪,也许能让士兵们片刻在致命与非致命武器间作出选择。这种枪有两个弹夹:一个在前部,盛放常规弹药;一个在后部,盛放较少数量的粗个子子弹,携带非致命弹药(士兵们可以视情况使用)。一个激光测距仪安置在整个装置的上方。“这种致命的武器同时拥有非致命设备,而这又没对武器的操作程序和机制带来任何改变。”位于新泽西州的“武器工程与技术中心”总管彼德·贾恩克上校说。

乍看上去,XM29挺致命的,尤其是其后部的粗个子子弹。但这些粗腰围的子弹,能让他们携带橡胶球、辣椒粉,和任何能装填进发射器的东西。“作为装载体的子弹本身,不管充填的是任何东西,都是致命的。”与贾恩克密切合作的平民承包商斯蒂弗·托思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高科技与低科技的一种奇妙组合。

当士兵将用XM29瞄准并扣住扳机时,激光测距仪将测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微处理器根据枪口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将一种精心校准的火药填入子弹。当士兵扣下XM29的扳机时,子弹会像通常那样出膛,然后在目标前数英尺处爆炸。撞击将让非致命弹药以一种相对较慢的速度前进,同时削弱子弹的速度。

当然,危险总还是存在的,不仅仅是因为可能走火,而且因为有可能在枪手开火后,有人不幸而误入子弹飞行区。因此科学家们正试图开发出一种原型,它将使用“低空爆炸信管”,也就是当子弹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或有什么人挡道时,它将自我引爆。目前装备

战场上唯一同时拥有致命与非致命能力的武器,是一种标准造的M4步枪:一种变型就是包含有一个M203榴弹发射器,它配有橡胶霰弹弹药;另一种变型在枪支的前部后方配备有X26E泰瑟电击枪,它能用电流击倒与麻痹对方。

非致命武器最初是在1999年获得重视的,这应当归功于安东尼·辛尼的努力,他是1992年美军索马里行动的总管。“当我们到达那里时,”辛尼对我说,“我们面对着各种抗议、抢劫和骚乱的人群,这大都不须使用致命武器。军队感到颇为沮丧,因为他们除了步枪和刺刀,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应对局面。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我们的一些军队正试图将电线连上汽车上的蓄电池,这样就可用电击来阻止人群。”辛尼迅速禁止了这些临时设备,但他请求中央司令部配备非致命武器。他领到的全都是辣椒粉。

在美军向联合国维和部队移交索马里一年后,辛尼又回来护送那些蓝盔的维和人员离开那里。这一回,他已经搜罗了一批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非致命执法武器,包括“粘连泡沫”,这种喷射物质能将嫌疑人粘到地上;带刺手榴弹,它能爆炸成橡胶碎片,形成威慑;一种被称为蒺藜的小刺,能刺穿轮胎以及其它许多东西。

高层青睐非致命武器,辛尼正在试验粘连塑料的消息迅速传开了。“在最初阶段,我成了非致命武器的活广告,一些议员对此产生了兴趣。”他说。1996年以来,国会启动了“非致命武器联合开发计划”,后来每年划出了约2500万美元的财政预算。海军陆战队被授权执行该计划,但军队各方面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非致命武器联合研发局”将它一些最有前景的技术,向各兵种推介。如果研发局的某个样本引起了某兵种比如海军的注意,海军就得承担将该系统付诸实用的责任。执法部门也在盯着这些样本,希望从中找到能应用于维持秩序的武器。

在经历了最初阶段的默默无闻之后,研发局已经赢得来自高层的支持者,其中就有亚瑟·塞布罗夫斯基,他是国防部“武器改造办公室”总管,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望它能将武装部队重新改造成一架敏捷、机动、高科技的战斗机器。

军方那些将自身使命视为纯粹是以致命力量保卫国家的人们,给出的答案是“不”,这不仅仅针对这种维和使命,而且针对能让维和更有效的非致命武器。合法性

对于人们所议论的“非致命武器”合法性问题,军方的确进行过审察,以确保其不违背国际和平条约。海军陆战队负责非致命武器评介的律师约瑟夫·鲁提格利亚诺说,大多数这种武器“并没引起多大质疑”。他指出说,可能面临麻烦的是那些归入《化学武器公约》范围的武器,该公约“禁止将像催泪瓦斯这种用于控制骚乱的物质用于军事攻击性军事行动”。

有可能将接受这方面审察的一类非致命武器,就是“恶臭物”,它们能释放出一种令人强烈恶心的气味,让人失去反抗能力。由联合研发局指导合成的这样一种物质,将人类大便与腐肉的气味合成在一起。堪萨斯州立大学上个月还在对“恶臭物”进行环境影响检测,但军方声称,眼下它并没有计划要将这些气味“武器化”,这部分地是因为担心违反《化学武器公约》。

非致命武器支持者中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些人,认为应当改写公约来为这些物质开辟空间。“国防技术部”的珍妮特·莫里斯希望看到“镇静物质”——经武器化的“安定”等物质投放战场。“现有公约禁止使用化学物质来将人们赶下战场,”她冷冷地说,“我们不得让他们安静下来。但我们就是能对他们开枪。”

而一些批评者认为,即使非致命武器能严格遵守国际和平条约,但仍然有理由让人担心。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武器事务分部总管斯蒂芬·古斯,担心它们将消蚀所谓的“武力使用门槛”。他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在伊拉克的士兵也许会抑制动用致命武器,但他们可能在一些本来可以不使用非致命武器的情况下滥用。

非政府组织法律事务总管克罗迪奥·科罗尼要乐观些。在他看来,非致命武器可能“推动一种交战的新方式,能将对人员和外物的损伤最小化,哪怕这种损伤按战争法规定属于合法范畴。如果非致命武器能为遏制战争的野蛮开辟道路,这就是个好事”。

还有就是,既然“积极消解系统”这类武器不会在对方身上留下任何印记,那会不会被用于折磨人?“这种可能性永远是存在的。”科罗尼也承认说。古斯又补充说:“如果它们落入到那些人权纪录糟糕的军人手上,又会怎么样呢?”他还描绘了这样一幅严峻的图景:专制政权获得非致命武器后,会设法利用它们来控制不肯屈服的民众,而不必再求助于血腥镇压,从而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

美国新型“微波武器”

这种非致命武器被美军称为“无声卫士”,又称“主动压制系统”。过去十几年来,美军一直致力于研发这种系统,用以应对群体性事件等骚乱局面。“无声卫士”可架设于“悍马”军车上,主体包括一块大面积平板。这种武器能发射高能微波,人被“射中”后肌肉迅速抖动,进而引发剧烈灼痛感。为躲避“热浪”袭击,人们只有快速远离,军方因此达到驱散人群、平息骚乱目的。

负责管理研发项目的柯克·海姆斯上校说,骚乱发生时,“主动压制系统”既安全又有效,不会像橡皮子弹那样容易射伤平民。它的有效射程为750米,远高于橡皮子弹枪75米射程。“无声卫士”发射的微波可穿透皮肤0.4毫米,瞬间温度为54摄氏度左右。这种程度足以使人产生痛感,但不会造成烧伤等严重伤害。

一些美国军官认为,“无声卫士”可为美军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有力保证,而伊拉克是最能充分发挥这种武器威力的地点之一,因为它的出现,既能为美军处理大量骚乱和冲突提供方便,又能改善美军被枪杀无辜平民等丑闻损坏的社会形象。

海姆斯说:“我们发现,在伊拉克这种地区,我们应学会在口头警告和开枪射杀间找到一个中间地带。‘主动压制系统’能帮我们做到这点。”

记者菲利普·舍韦尔来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处军事基地,和其他测试者共同体验了“无声卫士”威力。

舍韦尔写到:“一个寒冷雨天的上午,我来到美军基地,站在那里等待美军最新武器的袭击……我站在距离装置约460米的地方,心里想着一会儿将感到类似滚热澡水或通电熨斗底部的热量。我身边的军官用对讲机下达了命令。”“定向的能量以光速来到身边,我开始颤抖、龇牙咧嘴,想马上找到庇护之所,”舍韦尔说,“大股热浪扑面而来,我的脸好像贴在炉火上,或者如同对着一个调到超高温档的巨型吹风机。无论怎样,我连几秒钟都难以忍受,只好急忙跑开。”

虽然及时逃离“热区”,舍韦尔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依然感到皮肤发麻,不过这种不适感后来慢慢消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所专家斯蒂芬妮·米勒告诉舍韦尔,这种微波照射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1万多次测试中,只有8人长了水泡,其中6人无需上药,另外两人也已痊愈,没有任何并发症。“(武器中)没有什么稀奇东西,”米勒说,“它产生的只是热。”

纳米武器

特点

与传统武器相比,纳米武器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纳米武器是指这种武器尺寸很小。纳米(1纳米=10-9米),这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因为它太小了,一纳米也就五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因此,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纳米级尺寸的物体的。

研究纳米级物质(包括分子、原子、电子)在100皮米(1皮米=10~12米)~100纳米空间内的运动规律、内在运动特点,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特定功能产品(包括纳米武器在内)的高新尖技术,就是现在在科技界耳熟能详的纳米技术。

纳米武器实现了武器系统超微型化,使目前车载机载的电子战系统浓缩至可单兵携带,隐蔽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纳米武器实现了武器系统高智能化,使武器装备控制系统信息获取速度大大加快,侦察监视精度大大提高;纳米武器实现了武器系统集成化生产,使武器装备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同时使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周期缩短。

纳米武器的出现和使用,将大大改变人们对战争力量对比的看法,使人们重新认识军事领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产生全新的战争理念,使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更加脱离数量规模的限制,进一步向质量智能的方向发展,从而彻底变革未来战争的面貌。

未来战场,巨型武器系统和微型武器系统将同时存在,协同作战,大有大的作用,小有小的妙处,作战手段更加机动灵活,战斗格局更加诡谲多变。

人们更多看到的将是“蚂蚁啃大象”、“小鬼擒巨魔”、“以小制大”、“以微胜巨”的奇异战争景观。人们必须对其“刮目相看”,充分认识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机电系统的初步成功,为军事科技工作者研制纳米武器奠定了物质基础。与传统武器相比,纳米武器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人类必须对其“刮目相看”,充分认识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首先,纳米武器实现了武器系统超微型化,使目前的车载、机载的电子战系统浓缩至可单兵携带,隐蔽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其次,纳米武器实了武器系统高智能化,使武器装备控制系统信息获取速度大大加快,侦察监视精度大大提高。

再次,纳米武器实现了武器系统集成化生产,使武器装备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同时使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周期缩短。

因此,纳米武器的出现和使用,将大大改变人类对战争力量对比的看法,使人们重新认识军事领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产生全新的战争理念,使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更加脱离数量规模的限制,进一步向质量智能的方向发展,从而彻底变革未来战争的面貌。麻雀卫星

美国于1995年提出了纳米卫星的概念。这种卫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10千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最先进的微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整合,具有可重组行和再生性,成本低、质量好、可靠性强。

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纳米卫星。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的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视,即使少数卫星失灵,整个卫星网络的工作也不会受影响。蚊子导弹

由于纳米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工作速度快得多,可以大大提高武器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可以制造出全新的原理的微型导航系统,使制导武器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形如蚊子的微型导弹可以起到神奇的战斗效能,纳米导弹直接受电波遥控,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以炸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摧毁敌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苍蝇飞机

这是一种如同苍蝇般大小的袖珍飞行器,可携带各种探测设备,具有信息处理、导航和通信能力。其主要功能使秘密部署到敌方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内部或附近,监视敌方情况。

这些纳米飞机可以悬停、飞行,敌方雷达根本发现不了它们。据说它还适应全天候作战,可以从数百千米外将其获得的信息传回己方导弹发射基地,直到引导导弹攻击目标。蚂蚁士兵

这是一种通过声波控制的微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比蚂蚁还小,但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钻进敌方武器装备中,长期潜伏下来。一旦启用,这些“纳米士兵”就会各显神通:有的专门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其短路、毁坏;有的充当爆破手,用特种炸药引爆目标;有的施放各种化学制剂,使敌方金属变脆、油料凝结或使敌方人员神经麻痹、失去战斗力。

此外,还有被人称为“间谍草”或“沙粒坐探”的形形色色的微型战场传感器等纳米武器装备。所有这些纳米组配起来,就建成了一支独具一格的“微型军”。据美国国防部专家透露,美国第一批“微型军”将在5年内服役,10年内可大规模部署。蛛声风

美国特制的声感武器,其原理是利用贴敷于丛林树干上的类蜘蛛监控器具对周围声波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敌人机械部队的位置,速度。从而达到精确打击敌人的目的。

气象武器

简介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历史

军事和气象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开始,人类历史上利用气象条件在战争中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例子层出不穷。

战争与气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到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气象与战争如影随形。无论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都要受到气象的影响。

气象条件是把双刃剑,对作战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驾御它而不受其影响,如果能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气象将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海湾战争中,海湾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是多国部队战略决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选择对伊作战的时机时,美军气象部门向国防部提供海湾地区的气候报告时指出:对伊作战的时机应选择在12月至次年3月,尽管这一时期阴雨和雾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温、风沙天气,这种影响要小得多。

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美国期间,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美政府还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用以开发气象武器。

20世纪60年代开始,“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陆续用于实战。越战期间,美军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战区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弹474万多枚,其制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军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越军的作战行动。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果掌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用较少的能量去“诱发”它们,就会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使天气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催化剂选型、作业方法选择,到天气的监测预报,缺一不可,而且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即使是这样,在万里晴空的天气下,也很难做到人工降雨,对于一些系统性的强天气,比如大暴雨、大暴雪、台风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作用获取气象资料

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是最重要的现代探测手段,它与常规气象观测互为补充。天气雷达一般用于探测热带气旋,雷暴、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及实时监测与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度、位置和移动情况。

气象卫星搭载了红外扫描辐射仪、微波辐射计、电子摄像机等多种遥感仪器,对地球及大气层实施被动式的遥感探测,能获得大范围连续的气象要素。除上面所讲的探测手段外,人们还在飞机、远洋船舶上搭载气象观测仪器,获得非常规气象资料,弥补以上探测手段的不足。

在战争条件下,敌方会最大限度地封锁气象情报,这时可用气象侦察飞机、无人驾驶的大气探测遥感飞机、下投式探空仪和空投式自动气象站等手段来获取目标区的气象信息,甚至向目标区派遣气象小分队携带野战气象仪收集目标区的气象情报。军事气象预报

人们对气象预报一定十分熟悉,每天都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决定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军事气象保障中的气象预报与我们熟悉的面向公众气象预报相比,从保障对象、预报内容和预报精度都有很大区别。

军事气象预报是军事气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军事行动是海陆空等多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不同的作战样式,都有它最适合的气象条件,预报的内容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军事气象保障工作十分复杂,既要有保障某个军兵种独立作战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战区各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特点

一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进行;二是在局部地区进行,影响相关的天气区;三是人工作业必须接近有利天气区,这在双方交战状态下会受到影响;四是多采用催化剂进行作业。

但据1981年4月1日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经过13年的秘密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施放催化剂影响局部天气的框框,从调节大气基本结构的思路出发,通过人工调节对流层中静电屏蔽层的密度来决定气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天气和气候的控制。据称,它可以控制5000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而且成功率超过93%。

气象武器和气象战十分隐蔽,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施加的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在距作业区很远的地区才表现出来,人们很难发现其与人工作业之间的联系。

因此,气象战可在敌方毫无觉察中达到战争目的。但气象武器也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区别对待攻击对象,参战人员和平民、交战国和中立国,有时甚至连己方和友军部队的行动也会大受影响。类型温压炸弹

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

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除去用温压炸弹打击洞穴、坑道和掩体等狭窄空间目标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利用便携式温压炸弹打击城市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沟道等。制寒武器

美军曾在距地面17千米的高空试验引爆一颗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弹等制寒武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遮蔽太阳,天气骤然变得异常寒冷,这足以将热带丛林中的敌人活活冻死。高温武器

通过发射激光炮弹,使沙漠升温,空气上升,产生人造旋风,使敌人坦克在沙暴中无法行驶,最终不战自败;其钢制弹壳内装有易燃易爆的化学燃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状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统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发生时会产生超压、高温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

这种炮弹既可用歼击机、直升机、火箭炮、大口径身管炮、近程导弹等投射,打击战役战术目标,又可用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作战飞机投射,打击战略目标。热压气雾武器

2009年底,英军正研制一种利用热浪、压力和气雾打击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这种武器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

这种武器在撞击后弹体燃料会马上被点燃,从而产生大量的浓雾爆炸云团,通过热雾和压力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杀伤敌人,在目标区域内的敌人很快会被压力压死、气雾憋死。云雾炮弹

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炸药炮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炸药,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发射到目标上空。

第一代云雾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子炮弹装填数十千克燃料空气炸药,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

当母炮弹发射击到目标上空后,经过1~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接近目标,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炸药混合,形成直径约15米、高约2.4米的云雾,将附近的地面覆盖住,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目前,云雾炮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较大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人工消云、消雾是指采用加热、加冷开播撒催化剂等方法,消除作战空域中的浓雾,以提高和改善空气中的能见度,保证已方目视观察、飞机起飞、着陆和舰艇航行等作战行动的安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曾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1968年,美军为保障空军飞机安全着陆,曾使用过人工消雾武器。人工控制雷电

人工控制雷电,是指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释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

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有:利用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影响雷电放电;采用播撒金属箔以增加云中电导率,使云中电场维持在雷电所需临界强度以下抑制雷电;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太阳武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被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集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化学雨

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层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的化学物质和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该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

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而暂时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是使敌部队瞬间丧失抗击能力,它由高腐蚀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质等组成。海啸风暴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

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的海啸武器如运用于海战,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

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现状

1998年,英国在沿西海岸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以控制气团的运动,从而尝试对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天气的人工控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收集、整编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美军先后投资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

可以预见,人工影响战场天气技术会在未来战场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主的气象武器,必将是未来战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地震武器

核竞赛的“私生子”

所谓的地震武器,就是指采取某种手段、人为地在一定区域引发地震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地震武器的最初设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

为了改进自己的核武器,美苏两国都在频繁进行着核爆试验。苏联地理学家注意到,在地下核爆炸几天之后,有时会在几百千米外发生地震。

核爆炸可以引发地震,它一定能成为对付美国等竞争对手的又一“杀手锏”。暗藏杀机的“大力神”

地震武器的一大特性,在于它的隐蔽性特别好。地震武器一般并不直接产生杀伤力,其破坏作用是通过其诱发的自然灾害而间接实现的,而且这种诱发性爆炸大多在距受攻击点几百千米甚至几千千米远的地下进行,因此很难被对方觉察到。

核爆的后果从来不是立刻出现的。地震有可能在爆炸之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这一延迟出现的后果使地震武器具备了极强的隐蔽性。因此,任何一方都难以断定,本地发生的地震是否与数日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