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付出的一切,岁月都会还给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20:46:02

点击下载

作者:《读者》杂志社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所付出的一切,岁月都会还给你

你所付出的一切,岁月都会还给你试读: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都市的传奇

〔新〕尤金

彼德是成都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原名罗宗华的他,原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农村小伙子,半句英语也不会,在他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西餐”这个词儿。然而,在1996年,这个“人穷志不穷”的农村青年,到成都来寻求谋生的机会。在短短10年间,居然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如今,27岁的他,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在成都和北京开设了4家西餐馆,顾客80%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的圈子里,他的名气响当当。

初识彼德,发现他不属于那种一开口便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类型,也不是那种谨慎拘束型,但他每说一句话都要三思。他以平常心说平常事,就好像和老朋友闲话家常一样,云淡风轻地说出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经历。

彼德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小城资阳,那里离成都市大约有一百多公里。家里务农,他自小便帮父母干农活,下田耕地、砍柴做饭。他把变形的手指伸出来给我看,解释说:“瞧,这是砍猪草留下的永久性疤痕。当时,稍稍分神,那刀便直接砍在手指上,那种彻骨的痛啊,一生都忘不了!”

他的父母,日夜劳作,却依然还是村里最苦的穷户。彼德语带遗憾地说道:“他们不懒,可是欠缺智慧,又不肯努力向别人学习,每每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准备收成了,可我们家的稻谷却还在田地里无精打采地长着。我们每年都要到邻居家里去借粮。我和妹妹没鞋穿,整个夏天都光着脚丫子,衣服上永远缀满补丁,更糟的是,必须时常向人借钱交学费。最让我尴尬的一次经历是,在学校担任老师的姨妈亲口对我说:‘你如果再不交学费,明天就不必来学校了。’由于家里实在挤不出学费,我读到初一便辍学了。”

他很想脱离贫穷的困境,于是,努力学习编竹筐。当时,家人认定他只有三分钟热度,所以,冷淡地抱着观望的态度。然而,他咬紧牙关去学,努力认真地学,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个小篾匠。

家里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于是全家人都加入到编竹筐的队伍里。“编好的竹筐送去卖,卖光了,便得走一段长长的山路,买竹子来编。”彼德走进了时光隧道,不由得皱着眉头回忆道,“竹子很长,山路很弯,扛着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失去平衡,便会连人带竹子摔进山沟里,跌得头破血流!”

编竹筐太辛苦了,他不要一辈子当篾匠,于是,他尝试与父亲沟通,寻找其他的营生。然而,一次又一次尝试交心沟通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毫不理解的打骂。“我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我很爱他,却无法接受他窝囊的行为和落伍的想法。村里人也瞧不起他。我把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实在难受极了。”

16岁那年,他和父亲经过又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便决定离开农村,到城里谋生。他向邻居借了20元当路费,风尘仆仆地来到成都,自此掀开了他比戏剧还来得精彩的人生序曲。

那一年,是1996年。

他站在位于成都九眼桥的劳务市场,满怀憧憬,等人来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馆洗碗,从早上7点开始把手浸在洗碗水里,一直做到夜里12点才休息,十分辛苦。

1997年,他转到一家小西餐馆去当厨工,这时,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玛丽。玛丽是美国人,一连几天光顾彼德任职的这家西餐馆,但觉得食物很不地道。有感于旅居成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心地宽厚的她,向西餐馆老板毛遂自荐,表示可以给厨师和员工进行免费的厨艺训练。彼德抢先报名,和餐馆另外两位厨师每天上玛丽家学习。

彼德学做的第一道西式点心是苹果派。他从学做苹果派得到的最大心得便是:“凡事都得认真,丝毫马虎不得。从原料的选择到烘焙的温度,都得小心应付,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做苹果派,青苹果是首选。如果选用红苹果,就必须调入柠檬汁。苹果派皮的制作,十分繁复。原料的分量要十分精确,少一点儿或多一点儿都不行;搅拌原料时,一定要用冰水;揉面时,手势和力度都得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就做不出那种酥酥松松的口感了。”他如数家珍地说道,“烘焙时,温度的控制很重要。温度高了,馅饼便糊了;温度低了,馅饼又会变得干干硬硬的。此外,温度也会影响苹果的硬度和软度,苹果太硬,扎口;苹果太软,糜烂,只有软硬适中,吃起来才令人回味无穷。”

玛丽授课极有耐心。她总是先示范一次,再让学员亦步亦趋地学做一次;然后,大家一起边开开心心地品尝烹饪的成果,边讨论学习的成败。

在玛丽家整整学了3个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许多可贵的烹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窍不通的英文也日有长进。每次去上课,他总抱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同行,把菜谱上的英文单词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勤学苦记;回家后又细细消化,慢慢琢磨。

玛丽被他不懈的学习热忱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感动了,知道他不是个蜻蜓点水的“过客”,而是准备认认真真地在烹饪界当个“长驻军”的人,于是,她主动表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

惊喜万分的他,在1999年选择了一家烹饪专科学校,修读烹饪课程,又系统地学习了西餐的烹制技巧。

2000年,他在学成后受聘到某家西餐馆担任厨师,不久后便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而升任主厨。由于厨艺出色,又善于变换新花样,许多人慕名而来,餐馆日日客满。这时,彼德人生的小舟已驶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对于高瞻远瞩的他来说,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路,当你达到某个目标时,你就必须不断地超越目前的境况,去挑战新的目标。有梦想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2003年,他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他拿出全部积蓄,加上朋友的投资,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充满南美风情的西餐馆,由玛丽担任顾问。彼德把“努力不懈”当作终生遵守的座右铭。他严肃地说道:“学习,不是百分之百的东施效颦,把自我的创意加入菜品中,凸显自己的特色,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目前已经拥有4家餐馆了,可是,在成都和北京来回穿梭的彼德,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彼德西餐馆”能成为中国的连锁西餐馆。他微笑着说:“我们永远不可以放弃梦想。”永远有梦想,而又永远努力地让梦想落实。

彼德,是成都的一个传奇,一个活生生的传奇。

FBI阅人术

吴凯琳

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如何在一开始谈话的几分钟内,了解这个人?如何和对方拉近距离?如何找到对方喜爱的话题?如何让对方愿意开口?

这都得依靠细致而入微的观察力,谈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最近声名大噪的乔·纳瓦罗。

他曾经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长达25年,是反间谍情报小组的身体语言行为分析专家。如今退休后成为美国知名的扑克牌教练,他总结出赢得牌局的关键就是掌握“70/30法则”。“其70%来自于阅人能力,赌博技巧仅占30%。”

2006年年底,他出版了《牌桌上的阅人术》一书,凭着他在担任探员期间对犯人测谎时所练就的观察力,指导玩家如何通过对眼神、肢体动作的观察看透对方的心思,在牌桌上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观察力可以靠后天练习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练习你的观察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回想游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练习,例如,当你走进一个房间之后,闭上眼睛,尽可能回想走进房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越详细越好。

时间久了,你也可以像纳瓦罗一样,走到朋友家的前门,就已经把周遭环境看清楚了:门前街道上停了哪些品牌的车,隔壁房屋外有位男性在除草,另一间房子的门前放着两份报纸……

另一种练习方式则是更进一步。当你观察完周遭环境之后,还要再问自己,这些代表什么意义。例如,除草的人应该就住在那间房子里,因为门前的街道上没有停放任何除草维护公司的车辆。

答案正确与否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是你必须训练自己,从观察到的线索中得出合理的推论。

而当你真正和对方面对面接触时,得随时保持警觉,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纳瓦罗每次坐上牌桌,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同桌的对手,包括他们的脸部表情、双手放的位置、坐姿、穿着打扮、发牌时出现什么样的脸部表情或动作。

更重要的是,竞赛过程中他会特别注意对手的行为是否出现异常。例如,原本放在牌桌上的双手突然环抱在胸前或放在大腿上,可能代表情势变得对他不利。双脚动作更可靠

一般我们在观察人时,习惯第一眼就看对方的表情,但是纳瓦罗却反其道而行,先观察对方的双脚动作。他说:“脸部表情可以装,但是很少人伪装双脚的动作。”

其中一个线索就是双脚朝向的方向。根据许多针对法庭行为的研究显示,如果法官不喜欢某个证人,通常会将双脚朝向他们之前走进法庭时的大门。

同样地,当你和某个人说话时,如果对方的双脚朝向某个方向,而不是正对着你,就代表他想要结束这场对话。

如果对方突然双脚(脚踝之处)交叉,就代表他有些紧张或是觉得受到了威胁。

如果对方将身体往后移,然后跷腿而坐,这就是自信的表现,代表情势对他非常有利。观察不寻常的动作

当然,观察不只限于刚碰面的几分钟而已,越到中后段,越能看到对方真正的行为反应。因为除非接受过专业训练,否则过了一段时间,对方便会不经意露出马脚。因此,在过程中你必须特别注意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

例如,当人在紧张或是有压力时,常会不自觉地做出以下这些动作:

1.触摸或按摩颈部:我们的颈部有许多神经末梢,只要稍加按摩,就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与心跳速度,消除紧张。另外,按摩额头或是摸耳垂,也都是一般人紧张时会出现的动作。而如果男生拉着领带,或是女生玩弄颈上的项链,也代表同样的意思。

2.深呼吸或是话变多:深呼吸是立即平缓情绪的最简单方法,因此当你看到对方深呼吸,就知道他可能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是在过程中对方不太爱说话,却突然话多了起来,也代表他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

3.双手放在大腿上:紧张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将双手放在大腿上来回摩擦,试图平缓自己的情绪。因此这个动作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线索。

此外,有时候你会发现对方动作快速,做决定很果断,通常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没信心。真正有自信的人会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急着展现自己的信心。

当你观察到以上的行为时,就可以依据情况决定自己是否要乘胜追击,迫使对方答应你的要求,或是说些话让对方放松,以利于接下来的对话。从肢体语言看个性

然而,肢体动作除了显示对方当下的状态之外,很多时候也是个性的展现。日本管理顾问武田哲男归纳出几种常见的习惯动作,反映了特定的个性与行为模式:

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不大能够信任。如果和这种人进行交涉或有事托付时,最好直截了当地说明。

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很强,不容易表露内心情感。所以面对他们,避免出现过度热情或是开玩笑的言语。

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对自己很有自信。如果你认为自己不适合奉承别人,最好和这种人划清界限。

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而且面对人情压力时容易屈服。所以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时,最好是套交情,远比通过公事上的关系要来得有效。

5.一坐下就跷腿:这种人充满野心与自信,而且有行动力,下定决心后会立刻行动。

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警戒心也强。

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做事非常谨慎,行动力强,坚持己见。多搜寻周边线索

不过,外表只是线索之一,你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来源,搜寻关于对方的重要信息。《冷读术》的作者石井裕之,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技巧,有助于摸清对方的个性。

首先,你可以从笔迹下手。在适当的机会,请对方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你要的信息。比如,请他写下他的联系方式等。

字迹潦草而写字速度很快的人,工作速度也很快,但是通常比较马虎粗糙,因为他认为“大略做好后再修改细节就行了”。

写字谨慎而慢的人,工作时会一步步边确认边进行,非常仔细,但是如果催促他加快速度,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此外,手机吊饰也是很好的线索。吊饰复杂的人,通常朋友很多,是属于怕寂寞、喜欢热闹的类型。没有佩戴手机吊饰,即使有也是式样简单的人,不大喜欢一群人在一起吵吵嚷嚷,也不大重视表面的交友关系,只与少数能真正交心的人长久交往。

以上只是简单说明几种主要的观察方法,重要的是要靠经验的累积。只要平时多与人互动、多观察,你也能拥有惊人的阅人能力。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他的弟子,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挥并充实了孔子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不要把贫困的痛苦传给你的孩子

一哲

杰斯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所谓的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前的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并在各方面都尽力表现得很好。他本来以为父亲会送给他一条牛仔裤作为生日礼物,可是,事实却让他倍感失落和痛苦,甚至愤怒。在圣彼得堡,男孩子16岁就意味着是成人了。而在16岁生日这天,父母一般都会送孩子一份他渴望的礼物,来作为成人贺礼。父亲给杰斯的解释是:一条真正的Levi' s牌牛仔裤价格高达500卢布,而他的月工资只有200卢布。如果买一条牛仔裤给杰斯,全家人都会因此受穷受苦一段时间。而他又不愿意去买一条价格便宜却质量低劣的冒牌牛仔裤送给杰斯,尤其不愿意在杰斯16岁生日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他。

对于父亲的解释,杰斯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他用眼泪和无法掩饰的失落无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抗议。父亲并没有安慰他,反而很严肃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此时的心情,但别指望我向你道歉。我没有错,只是没有能力满足你的愿望而已。或许你认为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那我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出色的父亲,不要把你现在所承受的痛苦传给你的孩子。”“我一定会比你做得好,将来我要是做了父亲,我会送我的孩子无数条牛仔裤,会满足他所有的愿望,我会让他因为我而感到骄傲。”性格倔强的杰斯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这些话来。“很好,我愿意将你说的这些话看成是你的成人宣誓,但愿你不要忘记它。你最好铭记在心里。”父亲说完这句话,就去上班了。杰斯站在原地,久久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高中毕业后,许多要好的同学去工厂做了工人,而杰斯却执意要去读大学。在他看来,要想改变命运,有光明的未来,读大学是他唯一的捷径。杰斯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要做一个有成就的人。上大学时,杰斯经常利用暑期勤工俭学,到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300卢布;而开学后,他则会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靠着半工半读,他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既要打工赚钱,又要使学习成绩出色,杰斯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从读大学开始,他几乎很少能睡个痛快觉。在他们那一届的博士生中,身高仅1.62米的杰斯被导师称为“身材最矮但最能吃苦的学生”。

这个叫杰斯的孩子现在的名字是:梅德韦杰夫。2008年3月2日,他胜利当选为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在大选结果揭晓的当天晚上,43岁的梅德韦杰夫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给在圣彼得堡的父亲打了电话,他幽默地说:“你现在去问问我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不是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顺便说一句,我也和他们一样。”当年的杰斯早已经理解了父亲。在他看来,16岁生日那天,父亲已经给了他最好的生日礼物——奋斗的最初动力。

出身无法选择,贫困不是抱怨的借口,也不是沉沦的理由。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有成就的父亲,那就努力去做一个有成就的父亲。不把贫困的痛苦传给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也足以成为一个人去奋斗的动力。

投资自己

吴淡如

让自己每个月都有点儿进步,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也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有人说,人生是由意料之外的事情组合而成的,我十分同意。我们现在的样子,跟小时候“我的志愿”里想要变成的样子大不相同。在我的朋友中,“我的志愿”要当富有多金的总经理的,现在成为一个很安于现状的公务员;志愿要生一堆小孩儿的,现在成为遨游四海的空姐,自由得像只鸟,根本不想结婚;有人本来立志当卡车司机却变成大学教授;也有人从打架生事的街头小混混变成了律师;还有人从最调皮叛逆的少女变成了最贤淑温良的家庭主妇。

瑞真是个很妙的例子。她从小就向往琼瑶小说中的爱情,想要嫁个有学问、有品位、有为而且最好很有钱的金龟婿,这个强烈的念头从来没变过。

她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看到男人就开始考虑是不是结婚对象”的“偏执狂”。成长过程中,由于她长得很可爱,个性也很开朗、主动,男友从来没断过。但由于她对“良禽择木而栖”的要求还挺严格的,到了近三十岁,愿望还没完成,可是自己已经是一位通过特考的“外交官”了,“无心插柳”地变成了一个女强人。怎么说呢?她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为了爱情什么都做。

根据我们的“常识”,一个为了爱情什么都做的女人,往往会被心爱的男人贬得很惨,尊严受损的程度往往超过她得到的感激。但瑞真稍有不同,因为她还相当爱自己,所以她的“什么都做”,很良性地偏向于提升到“什么都可以努力”的层面。

家境普通的她从小蛮用功的,念的都是明星学校。因为她自小早熟,明白“不是有钱人家出身,高学历比房屋产权证更能当好嫁妆”,所以非得有漂亮学历不可。她并不是日文系毕业的,几年前却已经拿到职业口译的资格,每小时兼职工资高达万元,是因为她交了一个日本男友的关系。为了这个日本男友,她鼓足了劲儿考上公费留学到日本念研究生,拿到硕士后,虽然几经考虑没有和男友进结婚礼堂,但她的日文已好到让日本人误以为她是同胞。

她对于美术史的研究也很有一套,说穿了也还是因为有个男友是美术史学者,为了跟男友沟通,她的知识比科班出身的还强。

为了想要钓个科技新贵或企业家第二代,她也勤于出国旅游,每次还都狠狠地帮自己买商务舱以上,她说:“当然只有在商务舱或头等舱才能遇到有钱男子吧。”这个念头虽未实现,因为每次坐在她旁边的都是有钱的老头,素来有礼貌的她也交了一些忘年交,也把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地点都玩遍了。

为了把旅费捞回来,她还写了一本跟环游世界有关的书。就算没有大卖,也玩出了成绩来。不久前通过“外交官”考试,也不过是因为她临时起意,认为自己当“外交官夫人”一定很称心很有面子。朋友们都笑瑞真歪打正着,一心追求爱情,没想到却成全了自己,是瑞真最好的写照。

她与一心为了爱却导致不幸的女人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她很爱自己,还有她在误打误撞间,为了爱情“投资自己的一切”,而不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吧。

一个懂得不断投资自己的人,往往能够享受到超乎“我的志愿”的甘美果实。我一直相信,只有成长才是一个人唯一的希望,投资自己的人,才懂得成长。不一定要立下什么崇高的志愿,只要人生不断地有学习有进步,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能得到老天爷给我们的“优良学生奖”和奖品。虽然,奖品内容和我们预期的往往迥然不同。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周遭也有这样的例子:本来胸怀大志,结果几十年人生没有任何的收获和长进,徒然给亲朋好友添麻烦。这样的人问题在于,有了志愿后,常常没有规划;有了规划后,又没有原则;有了原则后,又没有行动力;有了行动力,又不能持续。结果,就变成了“小人常立志”,总没办法为自己带来成就感。

生为现代人,我们的生涯规划常常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也赶不上我们观念的变化,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懂得投资自己,让自己每个月都有点儿进步,你就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也会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个和一个

李蔚红

在经县城通往省城的公路上,有三位年龄都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正在换车。他们从一辆普通的长途汽车上下来,沿着飞驰着各种车辆的柏油路,走进售票大厅,在那里买好了车票以后,又坐上了一辆豪华的大巴车,向省城的方向驶去。

春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这三位与蓬勃的景致不怎么协调的老人。他们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步履蹒跚。他们向别人问路的语言含糊不清,只有他们几个彼此熟悉,而陌生人却要好半天才能弄清楚他们的意思。

他们好久都没有出远门了,但是今天要出一趟远门,他们相约去看望另一位老人。

他们要去看望的这位老人是我的父亲。

父亲听说他们要来以后,就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们找一个住处。父亲极力地压抑着激动的情绪,让自己的声音平缓下来,他知道他这个年纪的人,已经不适合过于激动了。“他们三个都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年轻的时候,我们在一所学校里教书。有一个时期,教育界很混乱,到处搞武斗。我正患肝病,有一次被折磨得昏迷了过去。他们三个听说后,就挤进人群把我送到了医院,救了我一命。那时候,很多亲近的人,甚至自己家里的人,都躲避着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们三个站了出来,在我生命危急的时候这样做了。我一直忘不了他们。他们中性情急躁一点儿的那个,小时候练过武功。后来他经常跟着我,那些搞武斗的人,就不怎么敢折磨我了。”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放学以后,喜欢炒两个小菜,与几位同人一起喝酒、吟诗作乐。父亲的经济状况比那些家在农村的老师要好一些,所以他的宿舍就像是老师们的一个小饭店,他们饿了、馋了、想喝酒了,都去那里满足一下,家里有了困难,也去那里诉说一番。父亲一直是一个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思想观念的人,他在涨工资和分房子的时候,好几次都把自己应该得到的让给了那些生活极为艰难贫困的人。

父亲总是说,人的一生一晃而过,不需要处心积虑地积攒财富。财富也不一定能使人幸福。一定要善待周围的人,与他们好好相处,让他们因你而受益。

中午的时候,那三位老人就到了省城。父亲已经不能自己忙活饭菜了,他在一家酒店里招待了自己的老朋友。这三位老人中,年龄最大、面容最苍老的那位,去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他望着父亲说:“老李啊,我这是最后一次见你了,我再也来不了啦,我们下辈子再见面吧。下辈子,我还和你在一个学校教学生,我喜欢跟你在一起。”三人中年龄最小、脾气最犟的那位,也七十二岁了,他就是当年背着父亲去医院的人。他坐在父亲的身边,不断地为父亲添水。他说:“咱们都老得不能喝酒了,多喝点儿茶水吧。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回我在你宿舍里喝醉了,回家的路上掉进了一口枯井里,我在那里面睡了一晚上。”那第三位老人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他是地主的儿子,但他一直辛勤地教育学生,是学校里教学最好的老师。他说有一个时期,地主出身的人不能做教师,但父亲没有让他回家。父亲说,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老师,只要他教学教得好,对待学生好。

晚上,三位老人住在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里。父亲回到家里后,正有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父亲站在小院里看了一会儿明月,他不知道他和他的老朋友们还能再看几回这样的明月了。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我打电话给父亲,想开车送他们去广场和几处名胜看看。但是父亲说,他的朋友什么也不想看,他们就是在还能走动的时候来见他一面的。他们已经对很多事失去了兴趣。他们已经回去了。“他们不辞辛苦来这一趟就是为了看看我,我们互相再看看。这一辈子,我们怕是再也见不着了。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父亲在电话里说。

父亲一直把三位老人送到了车站。分别时的那个情景可以想象:车站里很多的车一字排开,就要驶向远方。车要开动的时候,三位老人和父亲又分别握了一次手,说着告别的话。这些话也是他们这一生互相面对面说的最后几句话了。父亲拉着他们的手,摇着,不舍得松开。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握手了,父亲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那三位老人终于上了车,他们从车窗里挥着手,混浊的眼睛里,也禁不住涌出了泪水。

一个人,在他年轻有为的时候,他是靠个人的能力来征服别人的;而在他衰老无力的时候,他是靠一生的品行来拥有真正的朋友的。

你失去了哪些本能?

山鸡哥

在全球化的新生代中,有3类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科技废人、传统弃儿、职业病人。

是的,人们越来越有机会摆脱体制内的“格式化动物”的角色了,但新科技和新生活方式并不一定把人带向福地,很可能是走向相反的方向,造成人自身机能的退化。

不要一厢情愿地相信“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其实是以智能化和傻瓜化为本,令人动一下大拇指就能完成一切行为,从打电话、找人、做饭、听音乐、做记录、开飞机到发射导弹。结果是以“电话号码健忘症”为代表的“数码痴呆症”在流行,商务通和Google、点唱机和刻录光盘取代了我们的记忆能力。

并不是向往回到“胸口碎大石”的年代。只是,高科技令我们淡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身体。不知不觉间,我们荒废了那么多的本能,从身体的机能,到心灵的感应。高科技能救我们吗?除了攀比数码产品的升级版本,我们获得的是对它更深的依赖和自身本能更快的丧失。

所以,对于北京离地10米的“鸟人”,对于在非工作时间关掉手机的人,对于坚持晨练和用笔写字的人,对于爱得真诚、孤独得享受的人,不必急着表现出不屑。

因为,你极有可能退化13种能力——

视力:电脑、电视和不规律的作息让大家都戴上了眼镜。因为戴了隐形眼镜,大家才不知道你近视。

听觉:随身携带MP3、长时间戴耳塞和汽车里的high曲,都能导致听力衰退或迟钝。

消化功能:生食越来越不敢吃,食物越来越精细。娇贵的肠胃,贫乏的乐趣,胃病成为全民性的职业病。

嗅觉的辨别和记忆功能:你当不了猎人,而且被香水和古龙水蒙蔽已久,甚至记不得最近一次恋爱时那人身上的味道了。

运动能力:打的、坐飞机、长期伏案,大脑发达而四肢功能退化,力量只够爬楼梯,连拎一桶水都吃力。灵活性只表现在大拇指最擅长发短信了。

身体的忍受力:四季必备止痛药的后果是,即使是小手术都让人不能忍受。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风机。

免疫力和抵抗力:各式药物抗病毒,结果一场流感就能击倒整间办公室的人。

生物钟:不可能自然醒了。没有闹钟,肯定睡过头。

记忆力:不少人会偶尔忘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靠记事本和手机,连小学生也有文曲星。

计算能力:能用计算器就用计算器,所有手机都附带这一功能。老以为半径22厘米和15厘米的比萨饼加起来肯定比30厘米的要划算。

现实生存能力:电玩让年轻的孩子活在另一个世界,然后更严重地被社会伤害。另一方面,人们进入餐馆就能当美食家,但自己连荷包蛋都煎不好。

独处的能力: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狂发短信、打电话、看电视、上网、逛街、购物,以填充和打发时间,想方设法不静静地待着。

多元发展的专业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经不容易,成为多面手绝对是不可能的了,最多能应付“幸运52”。

我也有一个功夫熊猫的梦

徐小平不能没有梦

迄今为止,我已经看过四遍《功夫熊猫》。《功夫熊猫》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武功招式,不是那些意味隽永的幽默哲理,甚至也不是阿宝打败对手时的英“熊”壮举——影片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阿宝想去参加选拔大赛的火箭座椅被爸爸吹灭之后,他跌倒在地,万念俱灰,一脸愁云惨雾地爬起来,心灰意冷地答应跟老爸回家做面条的那一组镜头。

那一刻,我居然也流下了一串“熊猫的眼泪”。因为,这组镜头极生动地诠释了励志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一个人(或熊猫)生命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他现在是否成功,而在于他是否有成功的梦想,是否有为成功而奋斗的机会、权利和自由——为了那些别人看来荒诞不经、狂野无稽的梦想奋斗的机会、权利和自由!

梦想的存在,是对于没有梦想者的挑战与冒犯,所以做梦的人往往会遭到他人的质疑和反对。阿宝的梦想,尽管看上去遥不可及,但依然是一个支持他不被平庸生活淹没的精神支柱,一个不断给予阿宝生活信心与乐趣的动力源泉。

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我们不可以没有梦!阿宝的绝望唤起了我自己一段类似的回忆。为梦想而奋斗

1994年夏天,我回国创业的梦想破灭。为了家庭责任,我抱着两岁的徐赶,牵着五岁的徐超,跟着三十几岁、唯恐青春老去的“徐娘”,回到了加拿大。

一离开中国,我立即陷入了那种失去梦想、没有希望的生活。也许当时的我还是有梦想的——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加拿大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养活老婆孩子,度过家庭危机,过一种加拿大人普遍向往的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创业失败导致自信崩溃的我,有点儿像阿宝的老爹那样,成天想的就是找一份面条店或是豆腐店的工作。只要能赚钱,那里就是我的伊甸园。

养活老婆孩子是男人的基本职责,可是从小学音乐、搞艺术长大的我,还有多少人生之梦、暮春幻想没有实现啊。

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梦想之国,但对我而言,只能做梦。要使这一切梦想成真,我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回国,回到孕育了我人生梦想的中国。

那干脆再次回国?这个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当时我却连想都不敢想。如果回国,家庭责任、经济开销、孩子的教育、太太的住房就会成为一个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做面,还是做梦?我真是左右为难。

这时,一位朋友知道了我的困境,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她说:“阿宝,现在有一个工作机会,你要不要做?”

我的英文名字叫Bob,音译为“阿宝”,也算是神译。

我眼睛一亮,赶紧问那是什么工作。我听到那位我至今依然尊敬、感激且一直保持友好交往的朋友对我说:“你知道我的先生是个驾驶教练,你可以给我先生当学徒,做个驾驶教练,教人学车,一年的收入肯定比现在多。”

驾驶教练?我做驾驶教练?

虽然当时我太太对我无比失望,但她还是认定我是一个天才,尊重我的梦想,不愿把我放在面汤或气缸里毁掉。她沉思了几秒钟,然后坚定地说了一声“NO”,使我回到了虽然脚下无路可走,但梦想依然云霞灿烂的现实生活中。

如果我太太当时说了“YES”呢?我相信我会去做那份工作,但做不了多久就会放弃。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存活下来并反败为胜,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从来没有承认过失败。即使我有过泰山压顶的艰难时刻,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人生壮美境界的渴望。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加拿大挣扎了一年多,随着俞敏洪的到来,我1996年初再次回到北京,加盟新东方,开始了那段激动人心的追梦之旅。

即使在那个时候,我那即将升空的土火箭座椅,还是差点儿被人吹灭,我差点儿跌倒在地。

那是我回国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的三个姐妹中的一个姐姐从老家给我打来电话,她代表全家人来劝导我放弃北京,回加拿大去尽家庭责任。

任我怎么解释我在北京干着多么有希望、有意义、有前途、有“钱途”的工作,她就是不依不饶,认定我回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对我个人和家庭都不利。

亲人的规劝当然有道理,但我在北京奋斗难道就是胡闹?谁说第一次创业失败,就不允许我擦干眼中的泪水,洗净脚下的污泥,重新开始第二次奋斗?谁说一个梦想破灭,就不能再续一个新的梦?做一个追日的夸父——要么神勇地追上太阳,要么壮烈地倒在途中……

我是幸运的,我有从不粗暴掐灭我梦想火箭的父母——所以我比熊猫阿宝幸运得多——他们最多只是满怀忧虑地看着我胡乱折腾,并祈祷我不要摔得太惨……

但那次,从姐姐那充满忧虑的声音中,我看到了父亲满脸的愁容,看到了母亲满头的白发,听到了父母姐妹对我担忧、失望的冷风呼啸和希望我回加拿大的集体请愿。泪水涌上了我的眼睛。

也许是从小任性,也许是天性爱自由,也许只是出于绝望,面对来自家庭的空前的压力,我说了迄今为止最为阿宝的一段话。当着办公室的几个雇员,我几乎是用号哭的声音对姐姐说:“我四十岁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怎么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我根据自己的良知去追求我认为有价值的目标,你们应该相信我,因为我并不愚蠢。现在是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刻,你们最应该做的,不是质疑我的决定,而是支持我的行动。家庭应是我奋斗的坚强后盾。不要把我当成不务正业的人好不好!呜……”

放下电话,我号啕大哭。

我哭什么呢?我哭,是因为自己被家人误解——误解的本质是反对;我哭,是因为自己使亲人失望——失望的后面是鄙夷;我哭,也是因为脆弱的我在必须坚强时,需要用眼泪释放压力;我哭,还因为本性乐观的我,眼泪里也能哭出阳光。我哭自己终于摆脱了内心深处对他人意见本能的屈从,终于获得了按照自己意志去奋斗的精神自由,终于撕破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总是骗爸爸妈妈“我在这里挺好的”那种温情脉脉的虚伪;还哭我自己从此终于可以走自己的路,而让爸爸妈妈担心去吧——谁担心到最后,谁担心得最好!

在“要让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老婆孩子早日摆脱为我担忧和操心”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倾注在新东方的创业梦想里,迅速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新东方十年,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充满了自豪;而这次在亲人面前的哭泣,是我十年里最为自己骄傲的瞬间之一。有梦想是幸运的

人活着不容易,熊猫活着也不容易;不奋斗不容易,要奋斗更不容易;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坚持自己的梦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那就更不容易了。但只要你坚持下来,你的生命就是充实的、成功的、幸福的。

设想,假如阿宝的爸爸彻底扑灭了阿宝座椅下的火种,阿宝跟着爸爸回家,继承父业做面条,阿宝的一生,该多么像他爸爸……这部伟大的励志电影,肯定就拍不出来了!即使拍出来,也肯定没有人去看了。

熊猫啊熊猫,中国国宝的熊猫,在《功夫熊猫》里有了精神独立、人格自由、个性解放、拼搏奋斗的人格力量!阿宝那种敢于听从内心呼唤、勇于挣脱他人控制、大胆追求人生梦想的奋斗精神,应该是无数中国青年学习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宝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和阿宝都有一个不灭的梦想,都曾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奋斗,都在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大学里没教的两件事

龙应台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在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各位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大学在制度性教育下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

第一,它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没有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

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于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

我们是一个习惯群聚的群体。在行为举止上,我们喜欢热闹,享受呼朋唤友的快乐。在思想判断上,我们用“集体公审”或者“拉帮结派”的方式思考问题。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学习表塞满课程和活动;在空间配置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相濡以沫”。

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不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

把这个问题说得最透彻的,我认为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他在1941年就指出当时的大学课程设置是有问题的,因为课程以“满”为目标,不给学生“独思”的时间。他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观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撷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宜如何应对而知所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人生莫非学问也,能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者,斯得之。”

在你们四年或七年医学院的学习时间里,诸位想必学到了各种技术,但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重不重要?大学是否教了你?“纵观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在你的解剖学、病理学、临床课程里,是否有一点点入门?在整整四年或七年的培养中,试问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让你用在“观察、欣赏、沉思、体会”之中的?

一个没有能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对自己的“存在”状态有所思索的人,会是一个几流的医生?

四年或七年的大学生涯,大半是在喧哗而流动的群聚中度过的,难有空间对自己进行检讨、探索、深思。对此,梅贻琦感叹极深:“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至情绪之制裁,意志之磨砺,则固为我一身一心之事,他人之于我,至多亦只所以相督励,示鉴戒而已。自‘慎独’之教亡,而学子乃无复有‘独’之机会,亦无复作‘独’之企求;无复知人我之间精神上与实际上应有之充分之距离,适当之分寸……乃至于学问见识一端,亦但知从众而不知从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张、力排众议。晚近学术界中,每多随波逐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慎独”,其实就是在孤独、沉淀的内在宇宙里,审视自己在环境中的处境,剖析人我之间的关系,判别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慎独”是修炼,使人在群体的沉溺和喧闹中保持清醒。这些,大学教你了吗?“情绪之制裁,意志之磨砺”,在不在大学的课程里?

只“知从众而不知从己”的人,不“知人我之间精神上与实际上应有之充分之距离”的人,请告诉我,会是一个几流的医生?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是纽约市立大学2008年毕业典礼的演讲人。他送给毕业生的“金玉良言”是:“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要比别人拼命。如果你比办公室里其他同事都早到,都晚退,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请过一天病假——你就一定会成功!”

他举自己的父亲作为例子,说:“我父亲就是这样,他从早干到晚,一周七天,一辈子从不休息,干到最后一刻,然后跑到医院挂号,就地死亡。”

我看了报纸对这段“金玉良言”的报道,不太敢相信。心想,会不会这位老兄意在反讽,却被居心不良的媒体拿来做文章?于是我找出他演讲的现场录像,从头看到尾,发现他真是这么说的,而且极其严肃。

我想,如果你是以纽约市长这种观念来培养自己的,我会很恐惧有一天落在你的手里。医生被称为医“生”而不被称为医“死”,是因为他必须对“生”有所理解。

第二,大学教育教了你如何认识“实”,但没教你如何认识“空”。

我不知道在你们医学的制式教育里,有多少文学的培养?你们都在摇头,表示没有。我认为,文学应该是医学院的大一必修课程;文学,应该是所有以“人”为第一对象的学科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因为文学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认识“人”。

读过加缪的小说《瘟疫》(即《鼠疫》)的,请举手……七十人中只有四个,比例很低。2003年,我因为“非典”暴发而重读这本小说。小说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描写一个城市由于暴发瘟疫而封城的整个过程。瘟疫流行时,封不封城,有太多的重大决定要做。是什么样的训练,使一个卫生官员做出正确的决定?医学素养绝不是唯一的因素。是什么样的人格,使一个医生可以走却决定留下,不惜牺牲生命?是什么样的素养,使一个医生知道如何面对巨大的痛苦,认识人性的虚伪,却又能维持自己对人的热忱和信仰,同时保持专业的冷静?

加缪通过文学所能告诉你的,不可能写在公共卫生学的教科书里。医学的教科书可以教你如何辨别鼠疫和淋巴感染,可是加缪的文学教你辨别背叛和牺牲的意义、存在和救赎的本质。

有多少人读过卡夫卡的《蜕变》(即《变形记》)?对不起,我觉得《蜕变》,也应该是医学院大一学生的必读书。你的医学课本会告诉你如何给一个重度忧郁症患者开药,但是,卡夫卡给你看的,是这个忧郁病患比海还要深、比夜还要黑的内心深处——医学的任何仪器都测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学的X光照给你看,心灵的创伤纤毫毕露。

是的,文学,是心灵的X光。它照得到“空”。

将来的医生,请问你具备这些吗?

剑桥的钟声为她响起

张达明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由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提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国际奥委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只会说中文的邓亚萍,只好每次会议都带翻译,而所有委员中,只有她一人带翻译,翻译过来的语言难免滞后,常让她陷入尴尬。性格倔强的她告诉自己,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自己必须也一定要胜任!

1997年邓亚萍退役,以英语专业本科生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第一堂课英语老师问她:“你的英语水平是什么程度?”邓亚萍嗫嚅道:“我能写出26个英文字母。”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总算写出了有些是大写、有些是小写的26个字母,她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我现在只有这个水平,不过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努力,也会赶上其他同学的!”

在当天的日记中,她写道:“现在我是清华大学最差的学生,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会成为清华最优秀的学生。”

但对于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邓亚萍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谈何容易?读书的清苦和孤独,虽然不同于球场的训练,但面对天书般的英文单词,她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以至于到后来,每天清晨起床,她都会发现枕头上有大把大把脱落的头发。

后来她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上学和打球完全是两码事,为了赶上课程,我就拼命地学,导致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老也睁不开,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在打球时,我两眼视力都是1.5,毕业时,一只眼睛的视力已下降为0.6了。”

后来,邓亚萍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而且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

一次,邓亚萍回清华看望英语老师,老师对她说:“你现在的英语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作为一名奥委会委员,还需进一步提高。国内的语言环境决定了你在英语水平上不会有大的提高,我看还得再把你扔出去一回,去剑桥大学读博士!”

上剑桥大学是邓亚萍做梦也没有想过的,老师的话禁不住让她心潮起伏,她要先去剑桥大学实地感受一下。

邓亚萍首次进入剑桥城时,恰逢剑桥大学举行毕业典礼,全城街道挤满了熙熙攘攘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是剑桥的毕业生和来庆贺的亲朋好友。不论男女毕业生,一律都是白衬衣、黑皮鞋。本科生披着白色的羽毛,博士们则是大红色的呢子。当校长宣布毕业典礼开始后,剑桥城里所有教堂的钟声同时响起,热闹的街道霎时庄严肃穆。邓亚萍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打动,她足足看了一个钟头,对这些骄子充满了羡慕,自己心中也升腾起上剑桥读博士的熊熊火焰。

邓亚萍拿着清华老师的推荐信,迫不及待地拜见了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把读博士的想法和盘托出。理查德对她说:“剑桥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虽然你是世界顶尖级人物,但学术背景一定要过硬。当然,我们还会考虑别的因素,比如推荐信、个人求学计划、面试表现等等。如果能让萨马兰奇给你写封推荐信,那当然再好不过。”

邓亚萍觉得,让萨马兰奇写封信不算什么难事,但令她意外的是,萨马兰奇并不支持她上剑桥。萨马兰奇对她说:“你已拥有了两个学位,应该马上回国效力,而不是读什么剑桥博士。”

她诚恳地对萨马兰奇说:“请您放心,即使我读完剑桥博士,也绝对要回到我的祖国去,我上剑桥,是希望以后能更好地为我的祖国效力。”

萨马兰奇被邓亚萍的诚恳和决心所打动,为她写了推荐信。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次艰难的起步。最初几个月,邓亚萍很难适应剑桥的环境,总有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她买了一辆自行车,第一天,让房东领着自己从出租房到学校走了一遍,第二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路,只好边走边问到了学校,但还是迟到了,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让她很是窘迫。

邓亚萍拿出打球时不服输的劲头玩命地学习,把研究方向定位于“2008年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而此时,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一边要忙于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一边还要进行博士论文的准备。2004年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论文,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她买来一堆速冻饺子度过了假日。朋友们劝她说:“你得到了那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不攻读剑桥博士学位,以后照样可以生活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和自己较真,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不也能过关吗?”但她说:“在你们眼里,我纯粹是自讨苦吃。我读博士绝不是为了‘镀金’,我既然上了剑桥,就绝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会弄虚作假!我盼望着那一刻,当我戴上剑桥博士帽时,剑桥大学城里所有教堂的钟声都为我响起来!”

2008年11月29日,当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在学校礼堂前的草坪上亲自授予邓亚萍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为她戴上剑桥博士帽时,剑桥大学城内所有教堂的钟声顿时响起来,在丈夫林志刚和两岁的儿子林瀚铭以及当地朋友的陪伴下,邓亚萍按照剑桥的古老传统完成了全部仪式。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在经历了11年的艰辛后,今天我终于圆了剑桥博士的梦,激动的心情绝不亚于夺得奥运会金牌。”

日前,邓亚萍应邀参加央视“咏乐汇”访谈节目,有观众问她:“你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博士,支撑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是什么?”

邓亚萍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简单说就是四颗‘心’。首先是决心,在你有了一个目标或是方向之后,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其次是恒心,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就是人生,如果不能克服困难,你也上不了一个台阶;再就是信心,最后离目标也许会差那么一点点,但一定不要丢掉信心;最后是平常心,不论结果如何,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看似平步青云,对此她幽默地说:“因为我个子矮,所以所有的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我进攻的好机会。”

世界刚虚晃一枪,你别掉头就跑

救命的黑点

张小失

1994年12月的一天,16岁的孙路闵与父亲在新疆的雪原上迷路了。他们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发,步行去伊吾县。不料,途中大雪纷飞,整个世界一片混沌。雪停的时候,眼前白茫茫的,走着走着,头脑就开始犯迷糊,不知道哪里是路。

白色象征纯洁,但对于两个在雪原上行走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危险——眼睛长时间面对白色,视觉就会产生异常,让你不能相信眼前的一切,仿佛置身一个庞大的骗局中。更糟糕的是,孙路闵在半路上掉进一个陷坑,脚踝扭伤了,一时无法走路。父子俩顿时陷入绝境。离天黑大约还有5个小时,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更没有燃料,很难挨过夜晚的严寒。

他们只得坐在一块巨石后等待,眺望茫茫雪原,盼着从哪个方向能忽然出现一个蠕动的黑点,那是希望的曙光啊!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什么都没有盼来。孙路闵支撑不住了,问父亲:“我们会不会被冻死?”父亲安慰他说:“不要紧,这里总还是人世,我就不相信遇不到一个人,或者马车。”

半个小时过去了,父子俩按捺不住,决定继续前进。但孙路闵的脚实在不争气,走了一段,他扑通一声倒下去了。没办法,父亲只好背着他上路。1个小时后,父亲吃了两个烧饼,再次与孙路闵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等待远方能忽然出现一个黑点。看着儿子越来越绝望的表情,父亲狠狠心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前面打探一下——我就不信!”说完,飞身跑开。

约20分钟后,父亲气喘吁吁地回来了,说:“儿子,走吧,我们的方向没错,加把劲儿,肯定能遇见人。”说完,背起孙路闵就上路了。

走着走着,孙路闵眼前一亮,大叫道:“爸,前面有个黑点!”父亲也看见了,很高兴地说:“我说吧,肯定能遇见人的。”但父亲的脚步却不见加快,孙路闵说:“让我下来走。”父亲放下他,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前进。10分钟过去了,黑点还在前面。父亲安慰儿子说:“不要急,我估计是辆马车,也在向伊吾县进发,这样,你在这里等着,我去追它回来接你。”

20分钟后,父亲气喘吁吁地回来了,说:“儿子,马车在前面等着,快走吧。”孙路闵欣喜若狂。走着走着,就在孙路闵高兴的时候,父亲发出一声更加喜悦的喊叫:“看,终于出现一个黑点啦!”孙路闵不解地向前望去,是的,黑点的前面还有一个黑点。

父亲加快脚步,渐渐抵达第一个“黑点”——一件挑在棍子上的黑毛衣。“爸,这不是你的毛衣吗?”父亲一把拽下毛衣,闷声快速前进。20分钟后,终于追上了一辆两头驴拉的板车。

孙路闵1995年春给我讲了这段经历。当时我也身处绝境——失业了,心情十分灰暗。舅舅瞧不起我不思进取的态度,说:“孙路闵在绝望的时候,只是等待一个黑点;而你,绝望的时候却在等待天上掉馅饼。”

上了二流大学怎么办?

李开复

今天有点儿时间,看到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二流学校”的问题,我想总结一个帖子,这样也许会对一部分同学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二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学校在很多方面是有些差距的。比如:学校的学习环境、校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与国外院校交流的机会,都是名校占优。但是考不进名校、一流院校,不等于你这个人是二流的。不要将自己和学校的优良无端地划个等号,否则就是趋同于你自己、否定自己,承认了一场考试决定了你处于什么水平。

考不上名校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你考试的那个阶段身体不好,考砸了。也可能是你有些偏科,有些科目不错,有些科目没有重视,所以没有考好。也有可能是你不善于临场发挥(我就见过平时成绩超好的人考进了一所很差的院校),又或许是你考试阶段遇到了一件很影响情绪的事情。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同样,话说回来,名校的名额就那么一些,结果肯定是,一部分人会考进去,一部分人会被排除在外。人人都考进名校,请问名校还是名校吗?人人都考满分,那和大家都考零分有什么差别?

那么,回到主题。考入了二流学校该怎么办?

师资条件不好,学校环境差,没有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外因。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