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三部曲:《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马化腾作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23:03:37

点击下载

作者:马化腾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经济三部曲:《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马化腾作品)

互联网经济三部曲:《数字经济》+《分享经济》+《互联网+》(马化腾作品)试读:

总目录

CONTENT封面版权信息

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目录

CONTENT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序一 技术中性与社会福利

序二 数字经济引领中国转型发展

前言 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第一篇 理论篇:数字经济是新经济、新动能

第二篇 基础篇:完善数字基础,助力经济腾飞

第三篇 产业篇:释放数字红利,促进转型升级

第四篇 政策篇:发展数字经济是国际大势

第五篇 建议篇:积极应对数字经济革命

参考文献

跋返回总目录序一技术中性与社会福利

数字经济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通用技术深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后产生的结果,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近两年,国内数字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原因主要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腾讯研究院的研究表明,2016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整体增长约62%,达到22.77万亿元,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阵痛期内的一抹亮色。

从发展的角度看,不难理解为何社会各界对技术进步寄予厚望。人们倾向于认为技术会自动深入生产和生活,降低成本创造价值,实现全社会的大融合大团结。但近半个世纪的人类实践证明,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技术的普及并非是免费的,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比人们想象的复杂许多,并不仅仅体现在单纯的生产效率提升上。这些影响必然会外溢出来,动摇社会分工和分配结构。英国诗人刘易斯(C.S.Lewis)说:“我们所说的征服自然的力量常常会变成一部分人以自然为工具统治其他人的力量。”在庆贺科技进步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作为严肃的研究者,不应放弃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科技和社会的互动做冷静的思考。

数字技术,或者更一般意义上的科技进步,对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类似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样的通用技术,在整体上推进人类文明大步向前的同时,往往带来经济外部性的甜蜜烦恼。这些甜蜜的烦恼可以用三个悖论加以说明。

第一个悖论有关科技进步的可见性,源于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1987年开的一个玩笑:“除了在生产力统计指标上,你能在任何地方看到我们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玩笑话的背后,有大量宏观经济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并未因计算机的使用而出现飞跃,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轻微下滑。虽然每个人都对技术的突飞猛进有着切身的感受,但在统计数字上,这些人们每天都在频繁使用的科技产品隐形了。人类预期寿命延长、教育质量提升、家庭环境改善都没有体现在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这成为经济学者互相调侃的笑料之一。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测不到,成为困扰学界的科技进步可见性悖论。

第二个悖论从宏观的社会分配角度看微观科技进步,质疑科技进步的公平性,得到的结论更让人困惑。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自己的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当中,将科技进步与贫富差距拉大联系在一起。索洛悖论提出后的30年间,虽然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均等地从中获益。事实恰恰相反,大部分人在科技的突飞猛进中被落下了,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升反衬的是中下阶层人群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金字塔顶层在财富分配中占比越来越高。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科技进步对于社会福利的终极影响是怎样的?分配不均是科技进步本身造成的,抑或是现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扭曲?此即科技进步的公平性悖论。

第三个悖论强调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016年,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J.戈登(Robert J.Gordon)在《美国经济增长的兴衰》一书中提到照明灯具的发展史。从中世纪的蜡烛到19世纪的煤油灯、电灯,到现在的LED(发光二极管)灯,照明工具以接近摩尔定律的速度实现了效率提升、价格下降、使用寿命延长。但在19世纪,煤油灯曾经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而现在灯具行业在经济整体发展中已经逐渐边缘化,对于就业、投资、消费的影响微乎其微。照明行业也因此成为部分经济学家最喜欢引用的案例之一:当科技进步的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增长不在同一方向上时,科技进步就变得与社会脱节,找不到价值所在,产生了所谓相关性悖论——科技进步确实肉眼可见,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数字经济能否跳脱可见性、公平性和相关性陷阱,带给中国社会均衡稳定可测的未来?答案也许并非在于数字经济发展本身,而需要与中国国情、社会发展阶段、政策统筹相结合,进行通盘谋划。但总体说来,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日趋明朗、新一轮科技进步和融合创新无法避免的当下,我们对正确处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抱持着审慎乐观的态度。

这一乐观态度首先来源于技术进步本身。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到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一波技术进步是与人类社会天然契合的,新技术的落地场景也不是从生产端的工厂车间开始,而是从社交、金融、教育、医疗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兴起。这与以往的科技进步有着本质区别,即这一波科技创新天然是社会性的、是亲近人的,可能会以较低成本跨越公平性陷阱。

再者,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原始的社会资本积累已经完成,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漫长的消费升级过程,富裕起来的国民正在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向更高级的需求转移。新一代的技术进步将极大润滑这一矛盾丛生的过程,与社会的总需求变化是一致的。相关性陷阱应该不是问题。

比较难解决的是新一代技术与以往的技术一样面临着测度难题。对此,我们能做的也许是透彻地理解技术。这需要我们俯下身来细心观察技术进步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点滴影响,并做忠实记录。本书可以看作俯身观察的一次尝试,希望能对各界理解数字经济、确保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融入社会、造福社会有所启发。

社会的现代化要求管控手段和思想的现代化,技术赋能于人,单个人的力量越大,思想越丰富,社会作为所有人的总体理应更发展、更成熟和更可控。毕竟,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终极力量之一。而另一个力量,是人类自我反省的精神。郭凯天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研究院理事长序二数字经济引领中国转型发展

2016年,在G20(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我国倡导签署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我国的官方文件第一次使用了“数字经济”的提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随之,“数字经济”在我国成为一个热词。但是,数字经济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为了系统地说明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等基本问题,腾讯组织编写了《数字经济》一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应邀参与其中,提供战略支持。

该书介绍了国外数字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以便于读者从全球视野看待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在国外已使用二三十年。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逐渐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均通过各种举措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在持续不断地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该书为我国即将开启的数字经济大发展吹响了号角。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很好,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用的都不是数字经济的概念,而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一个比数字经济内涵更丰富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人认为信息经济是分析不完全信息对信息搜寻和决策过程产生的经济影响;有的人将其视为“知识经济”,强调信息内容对经济的影响;也有的人将其看作“数字经济”的同义词,我国一直以来所用的信息经济正是这一内涵。鉴于信息经济概念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多数国家都通用数字经济,我国2016年开始提出数字经济概念,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国际对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开展跨国数字经济合作。

该书系统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作用、发展基础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状况,以便于读者了解全球数字经济概貌、发展方向和关注焦点等,是大众全面了解数字经济的一本很好的通俗性读物。值得推荐的是,此书结合近几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数字转型,专门设立了对策篇,介绍了经济社会数字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应对策略,以及企业和政府正确进行数字转型的可行路径。用数字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显然与我国目前开展的“互联网+”“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等工作是一致的,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值得政府机构、企业等相关决策者借鉴和参考。尹丽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所长前言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

数字经济已经占到中国GDP 30.6%的比重,带来280万新增就业人数,占中国年新增就业人数的21%。毋庸置疑,数字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步成果向全球呈现了科技引领的跨越式成长的巨大潜能与魅力。中国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普及了移动支付,跨越了构建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信用卡时代。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可以做到无须依赖POS机(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日常交易的绝大部分需求。

数字经济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以中国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务实又璀璨的成果。人们用手机挂号看病、缴付水电费、处理交通事故,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全民通过手机共同参与险情上报与预警。数字信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形成了良性循环。“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手段。过去两年,“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O2O(线上到线下)等领域中直接贴近消费者的环节,“互联网+”已经成为工具,或是改变着和用户的交互方式,或是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或是用信息的交互带来效率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互联网+”带来的各行业的改变只是开始。就像“互联网+医疗”,绝不仅限于用手机挂号、打通医保支付这么简单。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会重塑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模式。数字经济推动了共享经济在更多领域的融入。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数字交互完成分离。共享单车、共享租车,甚至共享房屋,让拥有不再是必需。租用带来的便利使得整体的社会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和最大节约。

数字经济也在用科技构建凝聚社会的基础要素——信任。数字时代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可记录、实时可查询等优势为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构建数字信用。得益于数字信用,我们可以采购远在千里之外的各种物品,放心地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方便快捷地得到金融借贷服务。

数字经济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最好时代。中国互联网企业生于草莽、长于丛林,成就了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的生态。去中心化的发展让数字连接下沉为基础设施,进而使得生态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得以自发式高速成长。以内容产业为例,中国引领了全球数字内容变现的新趋势。从内容产业版权缺乏保护,到自创内容全球最高价格的变现,再到音频、直播、自媒体、文学等多种内容,问答、打赏等多样化变现途径,内容产业在野蛮生长的丛林中独辟蹊径,俨然已经步入内容创作与收益齐头并进的高增长时代。穿越丛林,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数字经济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是与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经济增长的脊梁。数字经济在贴近用户侧采用轻量级、小步快跑、高速迭代的发展模式,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应当有更加系统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开始改变,由需求引发供给,通过云、大数据、柔性制造,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让数据提升效率、爆发力量。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数字经济不仅仅能提高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产出,更重要的是能为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带来种种改变的可能。数字连接之下,即便是最偏远地区的人,也能够无差异、无区别地得到和一线城市人们同样的优质内容。不发达地区的人们能以最低的数字成本,获得教育、医疗、交易等最必需的信息,以更合理的价格卖出他们的农产品。数字经济为如何触达那些真正贫穷、急需帮助的人群提供了路径,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这一点,对全球不发达国家很有启示。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能够亲眼见证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时至今日,全球还有39亿人口未能上网,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对于那些还没有联网的人们,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的铺设、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跟进,无疑是改善他们生活现状的性价比最高的投入。数字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最新技术已经开始渗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野会日渐模糊,最终将消失。既没有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因为互联网已经是覆盖全社会的基础设施;也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因为所有传统产业都已经嫁接了互联网基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没人再单独提互联网的时候,就是“互联网+”进程真正完成的时候。大融合,才是科技进步的真正主题。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第一篇理论篇:数字经济是新经济、新动能

第一章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并首次明确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要求。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再到数字经济,其发展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互联网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是互联网对其他行业提升激活、创新赋能的价值迸发;而数字经济呈现的则是全面连接之后的产出和效益。即“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行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跨界融合,带来数字经济的大发展:一方面,润滑新旧经济动能转换过程,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实现。什么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众多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中,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最具代表性。该倡议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演化。根据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统计制度,准确界定数字经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中,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产业,互联网零售、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几乎全部架构于数字化之上的行业,可看作数字经济范畴。数字经济难以准确界定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是融合性经济。其他行业因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向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经济的主体部分,在数字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部分却更难以准确衡量。

实际上,数字经济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互联网将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生态要素渗透到各行各业,渗透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得到释放。届时,将不会有数字经济的提法,就像现在没有人说自己是一家用电的企业一样。数字经济的历史演进

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表现平平,美国却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0年底,美国实现了连续118个月的增长,创造了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历史纪录,而且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这种高质量的增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难得一见,诸多不同以往发展模式的新特征显现出来。这首先体现在驱动增长的要素中首次出现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20世纪90年代同时是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如火如荼、互联网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的年代。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曾表示,美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中的70%应归功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互联网以数字“0”和“1”构成的比特流改变了信息传输方式和交互方式,改变了商品流通方式和交易方式,一经商业化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的概念被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

1995年,加拿大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此后,随着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一系列著作的问世,数字经济的理念迅速流行开来。各国政府也开始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1997年日本通产省开始使用“数字经济”一词。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浮现中的数字经济》报告,此后持续关注这一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的“新经济”现象,并以“数字经济”为主题发布了多项年度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开始纷纷制定数字经济战略,期望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来拉动经济复苏。

我国也十分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较多采用了“金字工程”“信息产业”“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等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通过促进互联网融合创新作用的发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开始更多从经济视角研究数字化问题。在2016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中央政治局网络强国战略集体学习、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场合,数字经济大放异彩。2017年,数字经济首现《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发展新篇章。数字经济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独有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全球数据增速符合大数据摩尔定律,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庞大的数据量及其处理和应用需求催生了大数据概念,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数据资源将是企业的核心实力,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了优势。对国家也是如此。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数字经济中的“货币”,是“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和资本一样,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科技研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架构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和机场)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之上。数字技术出现后,网络和云计算成为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变得更广泛,既包括宽带、无线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对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例如安装了传感器的自来水总管、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等。这两类基础设施共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推动工业时代以“砖和水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转向以“光和芯片”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对多数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基本没有要求;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虽然有一定要求,但往往局限于某些职业和岗位。然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随着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劳动者越来越需要具有双重技能——数字技能和专业技能。但是,各国普遍存在数字技术人才不足的现象,40%的公司表示难以找到他们需要的数据人才。所以,具有较高的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在就业市场胜出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而言,若不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将无法正确地运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而成为数字时代的“文盲”。

因此,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人权,是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提高数字素养既有利于数字消费,也有利于数字生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

传统经济活动严格划分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一个经济行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界限非常清晰。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界限日益模糊,逐渐成为融合的“产消者”。

在供给方面,许多行业中涌现出新的技术,能够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不仅创造了满足现有需求的全新方式,也改变了行业价值链。例如,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开发影视作品和图书作品等,甚至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完全个性化的设计、生产。公共服务的提供也是如此,政府通过听取民众意见,及时了解经济社会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相应的,在需求方面也出现了重大变化,透明度增加、消费者参与和消费新模式的出现,使公司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设计、推广和交付方式。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不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虚拟映象,而是真正进化为人类社会的新天地,成为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同时,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也使得现实物理世界的发展速度向网络世界靠近,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主要是靠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统一体——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实现的。信息物理系统是一个结合了计算领域和传感器、致动器装置的整合控制系统,包含了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我们身边的各种物体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组织功能,使计算能力与物理系统紧密结合与协调。

在此基础上,随着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人机物”融合的信息物理生物系统(cyber-physical-human system,简称“CPHS”),这一系统改变了人类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更强调人机互动,强调机器和人类的有机协作。信息物理生物系统推动物理世界、网络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构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新世界。信息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革命。蒸汽机引领工业革命,信息通信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促进数字经济不断壮大。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根本上摆脱了固定互联网的限制和束缚,拓展了互联网应用场景,促进了移动应用的广泛创新。移动互联网自身也不断演进,从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发展到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重点是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应用领域扩展,以满足未来上千倍流量增长和上千亿设备的联网需求。

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了IT(信息技术)设施投资、建设和运维模式,降低了IT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缩短了IT设施建设周期,提升了IT设施承载能力,加快了设备接入和系统部署。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以及传感器成本的降低,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据估计2020年将有500亿台互联设备上线,未来接入物联网的终端数量还将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加,物联网数据容量也呈指数增加,每两年便翻倍。

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必然需要大数据技术。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成本的下降促进了大数据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推动了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重要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了商业应用和业务洞察力的提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大数据自主分析能力。如果不具有智能技术,即使存在所需的庞大数据,也无法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无法从中发掘出新的意义、产生新的价值。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读懂视频、音频甚至人类自然语言,分析物联网中大量琐碎的非结构化数据,可以总结出其中隐含的规律,支持智能决策。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物联网设备之间各种通信协议不兼容的问题。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推动物联网发展,实现物联网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计算技术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发展期,虚拟现实成为人机物三元融合的重要支撑。虚拟现实是显示技术的深刻变革,被看作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通用性技术平台。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显示的无一例外都是二维画面,而虚拟现实却给我们提供了三维画面的展示屏,给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带来巨大变革。虚拟现实技术也无法独立发展,要实现虚拟现实和真实现实之间的有效互动还需要高速的传输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技术等其他技术的有效配合。

区块链通过加密技术能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可靠、透明、安全、可追溯的分布式数据库,推动互联网数据记录、传播及存储管理方式变革,大大降低信用成本,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交易效率,重塑现有的产业组织模式、社会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互联网从信息传播向价值转移的转变。因此,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为“信任机器”、新的商务基础设施。过去两年,区块链技术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在多个领域获得迅速应用,不少国家专门针对区块链出台了相应政策。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是互联网数据记录、传播及存储的新方式,相关数据的分析、解读同样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相关物品连接起来,也需要物联网基础技术支撑。

此外,高级机器人、自动驾驶、3D打印、数字标识、生物识别、量子计算、再生能源等技术也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技术,这些技术与上述技术不断创新融合,以指数级速度展开,形成多种技术整体演进、群体性突破,推动着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第二章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动能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数字经济极大促进经济增长

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埃森哲提出了数字化密度指数,来衡量数字技术在各国企业和经济中的渗透程度。研究显示,提高数字化密度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以2014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数字化密度在未来5年内增加10分(100分制),将使发达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长率提升0.25个百分点,使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提升0.5个百分点,到2020年美国和中国将分别获得3650亿美元和4180亿美元的新增产值(如图2-1所示)。世界经济论坛《2012信息技术报告》的分析也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图2-1 各国增加10分数字化密度将提升的GDP规模

资料来源:埃森哲、牛津经济研究院,2015年3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后发先至

我国数字经济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数据,199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3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63,日本的1/23,英国的1/6。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10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后发先至”效应十分明显。

腾讯研究院《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大约22.7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9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如图2-2所示)。我国的计算机出货量、手机出货量、网民数量和网络零售额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先世界,并和美国一道囊括了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图2-2 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占GDP的比重也快速提升,2016年已达到30.61%,相比于1996年提升了25.61个百分点。但相较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比仍明显落后,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如图2-3所示)。图2-3 主要国家数字经济GDP占比(以1996年、2016年为例)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数据,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6.8%,高于同期GDP 1.6%的增速;日本数字经济增速约为5.5%,高于同期GDP 0.9%的增速;英国数字经济增速约为5.4%,显著高于同期2%的GDP增速;我国数字经济增速高达16.6%,显著高于同期GDP 6.7%的增速(如图2-4所示)。图2-4 2016年中、美、英、日四国GDP和数字经济增速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数字流动成为21世纪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贸易和金融流动的快速增长。2007年商品、服务和资金的全球流动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5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此后这种快速扩张就已经基本停止,全球商品贸易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缓,金融流动急剧下降,服务贸易也只是缓慢增长。然而,这并不能表明全球化进程已经停止。实际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流动成为21世纪全球化的新特征。

近年来,涉及商业、信息、搜索、图像和通信的数字流一直在激增,不断深化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根据麦肯锡数据,在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时间内,跨境宽带流量增长了45倍,预计在未来5年内还将增长9倍。这10年间,全球商品、数据的流动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使全球GDP增加了10%,单单在2014年就相当于7.8万亿美元,其中有2.8万亿美元是由数据流产生的,占36%。可见,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数据流动产生了比传统商品流动更大的作用。

21世纪的全球化越来越明确地被定义为数据和信息流动的新纪元。数字平台创造了更高效和透明的全球市场。由于数字化通信和交易有着接近于零的边际成本,这就使大规模的跨国业务有了新的可能性。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强势崛起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字化企业日益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数字化企业开始取代金融、汽车、能源等传统巨头,跻身世界最大企业之列。

截至2016年底,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等5家数字化企业,其中数字化企业囊括了前三位;市值前20家企业中有9家属于数字化企业,另外4家分别是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腾讯、英国电信和阿里巴巴。数字化企业已占据全球最大企业中的半壁江山,比例还在不断提升(如表2-1所示)。表2-1 全球市值20强公司(2016年底)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2017年1月

不仅如此,传统企业也纷纷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作为《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一的公司,沃尔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库存管理,成功应用了管理软件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支撑了其全球化扩张,成就了其全球零售霸主地位。沃尔玛也积极拥抱互联网,早在2000年就上线了电商网站Walmart.com,目前在11个国家拥有网络零售业务。2016年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电商创业公司Jet.com;剥离一号店,投资京东和新达达,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成功的卡位。为进一步加快电商业务发展,2017年初,沃尔玛在美国率先取消了两日送达的年费。根据互联网零售商Internet Retailer公司的数据,沃尔玛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络零售商,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数字经济不仅驱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全球贸易,还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创业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赋能效应显著,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传统制造业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成为引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近年,以美国、德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美国发布了多个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英国的高价值制造、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韩国的IT融合发展战略等,无不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

国际制造业龙头企业都在积极拥抱数字革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借助融合技术实现了创新转型。比如,2012年GE(通用电气)在印度普纳投资建设了一家高度数字化、柔性化的“多模式工厂”,把设计、产品工程、制造、供应链和分销整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智能数字链接,对机器和产品间流动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经过智能化设计后能够同时生产航空发动机、发电设备和油气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显著提升了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生产效率。德国西门子应用数字工厂解决方案建设的安贝格电子工厂,通过数字化手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规划、工艺规划、生产执行和服务等全流程,一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产品和工序更改,产品不合格率从20年前的百万分之六百,降到现在的百万分之十二。在场地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融合,不断催生出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智能服务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潍柴动力建设了发动机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发动机研发周期由原来的24个月缩减为18个月,研发时间缩短1/3。凭借个性化定制模式,青岛红领2016年个性化定制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翻番。三一重工通过智能服务平台为全球超过20万台设备提供实时监测和运维服务,近三年新增利润超过20亿元。航天云网通过平台为超过44万家企业注册用户提供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等服务,2016年平台总成交额达193亿元。促进创业创新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人口结构改变及新科技加速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各国政府对创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各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就业机会,都积极出台鼓励创业政策,扶植新创企业强化产业竞争力。很多国家加大了对学生数字技能和创业培训的培养力度。例如,欧盟成员国从初等到高等教育都加入了创业观念。为了提高青年人的数字技能,扫除创业的技术障碍,17个国家已经在学校核心课程中引入了信息通信技术;16个国家提出在核心课程中介绍创业技能,或者要求学生通过创业技能考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下,特别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正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创业平台爆发式增长,创业群体迅速扩大,创业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数字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企业,成为激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驱动力量。

依托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和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吸引硅谷开始从中国的微信、支付宝、滴滴等应用中寻求创意。促进绿色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有助于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部分物资的消耗,从而减少生产这些物资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其他产业可以带来更大的节能效果。

国际电信联盟(ITU)估计信息通信技术能帮助全球减少15%~40%的碳排放,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其他行业所带来的节能量是其自身行业能源消耗的5倍。美国能源部将工业无线技术列为其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未来工业计划。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联邦能源研究与发展规划”中指出,工业无线技术的应用将使工业生产效率提高10%,使排放和污染降低25%。欧盟委员会提出,对创新性能效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将使欧洲整体经济实现低碳排放。比如,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可使发电效率提高40%,输电效率提高10%;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优化物流安排和智能流量管理,还可以帮助交通运输提升效率17%。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

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有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比较优势,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供需对接、汇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必然选择。

第一,互联网显著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互联网与制造、物流、农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创新,大幅提高生产运营和组织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平台,互联网正在释放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互联网适度扩大总需求。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居民消费正在升级,定制化生产和销售更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互联网进一步扩大各融合领域的长尾市场和消费空间,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便利的服务、更丰富的业态,增强用户体验,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挖掘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释放有效消费需求。同时,“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实施,将有效带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快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创新等一批“互联网+”重大工程落地,扩大有效投资。

第三,互联网推动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求,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供给结构由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发展,需求结构由生存型需求向品质型需求转变,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促进就业,增进民众福祉促进就业

数字经济激发人类智力,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促进生产能力的大幅跃升,引发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腾讯研究院《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带来280万新增就业,占2016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口的21%。很多国家都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欧盟2005年发布《i2010——欧洲信息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希望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强大推动力。日本2015年发布的《信息通信白皮书》表示,若地方企业能和大城市一样充分使用智能手机和云服务等信息通信技术,可能创造出约20万人的正式就业岗位。

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为难以找到工作或生产性投入的人带来更多机会,女性、残障人士和边远居民都能受益。从就业方式来说,就业者可以摆脱时间、空间束缚,获得更大自由。就业场所可能不再是工厂企业,而是虚拟网络组织;就业组织形式也可能不再是项目制团队、合伙人制,而是自由职业的形式,人的个体价值被更自由地激发、流动和共享。

对经济整体而言,互联网对个人最深刻的影响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把常规性、重复性工作交给技术完成后,劳动者能够专注于价值更高的活动。劳动者可以利用技术更迅速了解价格、投入或新技术信息,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减少了摩擦和不确定性。增进民众福祉

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人们幸福感,增进社会福祉,而且数字化密度越高,幸福感提升得越快。世界经济论坛对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调查显示,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个点,能够促使幸福指数上升约1.3个点。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有利于消弭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为更多地处边远地区的人们增进福祉。腾讯研究院《2017互联网+数字经济》报告显示,智慧民生加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公安、医疗等公共服务在移动平台的可获得率提高至50%,服务满意度与发达城市相差无几,区域间的民生数字鸿沟有缩小趋势。

数字技术对民众福祉的改善体现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包括购物、银行业务、娱乐及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例如,在科特迪瓦缴纳报名费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排长队浪费父母时间和遭抢劫危险。2011年,科特迪瓦国民教育部开始与移动货币提供商合作,将近150万中学生的每年报名费缴纳数字化。2014—2015学年,超过99%的学生采用数字化方式缴纳报名费,其中94%的学费是通过该国的三家移动货币提供商缴纳的。中国深圳市通过开展移动医保支付试点,用户直接通过微信完成挂号、门诊的医保移动缴费,半年来累计为90万深圳市民节省8.06万个小时。第二篇基础篇:完善数字基础,助力经济腾飞

第三章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里的基础设施,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信息基础设施,如高速宽带网络、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域名等网络基础设施,还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过程。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实施了宽带战略或行动计划,这些战略的共同目标是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在建设数字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宽带网络的普及程度,提高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进而加快社会数字化进程。

目前,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4G整体覆盖率较高。据OpenSignal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韩国4G覆盖率达到了99.6%,移动网络速度达到了近41Mbps(41兆位/秒),是目前世界上移动网速最快的国家;日本4G覆盖率也超过了90%,位居全球覆盖率第二。

我国十分重视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建设“宽带中国”,取得了突出成绩。截至2016年底,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已达6.9亿个,已有超过95%的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

2017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再次振奋人心。加快布局5G网络

和4G相比,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5G还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时延,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行业应用需求,实现万物互联,更有力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是后来者,但在5G标准研发上,我国属于全球的领跑集团。2016年初,我国正式启动了5G研发技术试验;2016年底,华为polar码(极化码)方案纳入5G国际标准。我国确立了2020年启动5G商用的目标。缩小数字鸿沟

随着各国宽带战略的逐步开展,宽带网络的覆盖率及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然而,边远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建设成本较高,其宽带网络仍然较为落后,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美国为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1年10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针对普遍服务基金和运营商之间补偿制度的改革计划,创立了年度预算高达45亿美元的“连接美国基金”,用以降低在人口稀少地区高速网络建设及运营的高昂成本,鼓励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建设。美国还向农村地区宽带服务提供商提供贷款服务。美国农业部设定专门项目,向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网络运营商提供融资,帮助这些运营商向服务未覆盖的农村地区投资建设高速宽带基础设施。

2010年,英国政府拨款5.3亿英镑用于“宽带传播英国”(BDUK)项目中农村高速宽带的部署。2017年,英国政府宣布,将再投资4.4亿英镑用于网络建设。英国提出建设农村地区的数字入口,推出“网络扩建特别资助”融资项目以弥补农村地区网络建设资金缺口。目前,政府的全国超高速宽带项目已覆盖300多万个家庭和企业。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将在2017年底完成,届时英国超高速宽带网络的楼宇覆盖率将从90%提升至95%。

我国也在加快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发展,提出了“到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的目标。提速降费和网络扶贫等工作,将缩小城乡之间数字化的鸿沟,充分地推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为农民脱贫、为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价值巨大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传统的由“砖和水泥”组成的基础设施变成混合的数字基础设施开启了新的经济机会,创造就业,提高经济质量。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基础设施上运用物联网技术,添加一层数字层——内嵌的、网络化的传感层,就能获得以前很难定量化的服务数据,便于相关部门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例如,通过交通系统内嵌的传感器,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能知道交通系统是否符合通行者的需求,并使基础设施的规划更为高效。数字化停车系统能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停车位是否够用,以及是否存在车位没被有效使用的情况。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能为飞机提供更多航道,使飞机在机场之间可以直线飞行,起飞和降落的距离更短,从而大大缩短航行距离、时间,并压缩相应的原油成本。实时监测基础设施运营情况,提高安全性

传统基础设施的实时运行状况很难了解,而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数据的收集和预警,能大大提高经济利益和公共安全。例如,桥梁坍塌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桥梁结构持续恶化的结果,这些变化靠肉眼很难观测。而安装联网传感器,可以测量到这些变化,并及时采取保护性维修措施,从而降低维修成本,避免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或者通过数字系统的预警将损失降到最小。又如,水中的传感器可以在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达到临界值前及时发出警报。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供需平衡

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实时监测使得服务价格更容易获取,从而使供需关系能够更密切、动态地匹配。比如,模拟电表无法实时读取用电情况,而智能电表却可以,从而使得供电商可以根据用电高峰和低峰的不同时间段制定不同电价,还能根据用电数据监测漏电情况;使用智能交通工具,可以在通行者行驶的不同区域和时间收取不同费用,以大大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率;网络服务提供商也经常根据网络带宽和用户的使用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网络费用。相关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某一领域数字基础设施的应用所能带来的效益往往是非常综合的,不局限于某一个点,甚至有些影响是目前还无法估算或预见的,因为物联网和更先进的分析技术还在不断涌现。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给交通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变:改变了道路收费和支付方式;将传统的信号灯转变为智能信号灯,显著改善了交通流量,减少了40%的停站数,降低了10%的耗油量,降低了22%的废气排放;改善了基础设施维护和修理的方式。由此产生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整体来看,只扩充公路容量的传统方法投入产出比仅为1:2.7,而加强交通系统运营方式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9,甚至更高。

同样,智能电网使用智能电表、先进控制系统和通信网络对用电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分配和响应,可以提高用电效率,提高电网安全性,还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包括能源存储技术和插电式电动汽车。据估计,未来20年,仅智能电网和动态定价每年就能带来310亿~500亿美元收益。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60%以上。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也持续加深。截至2015年底,拥有大、中、小型计算机1600余台,微型计算机近10万台,建立了覆盖中铁总公司、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铁路通信网。铁路通信网由通信传输网和通信数据网两部分构成。铁路通信传输网

铁路传输网由骨干层传输网、汇聚层传输网和接入层传输网组成。骨干层传输网采用SDH与DWDM传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承载中铁总公司至铁路局及各铁路局间的业务,并为铁路局组网提供迂回保护通道;汇聚层传输网负责将局管内铁路沿线区间接入的业务传送到铁路局调度所节点和核心网节点,并为相邻铁路局组网提供迂回保护通道,采用SDH与DWDM传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局内各站段间及各站段至铁路局调度所的业务传送;接入层传输网采用MSTP传输技术,承载铁路沿线车站、区间的信息接入业务及传送,接入层传输网节点选择车站或区间节点。铁路通信数据网

通信数据网是为铁路系统建立一张基于IP技术的覆盖全路各站点地区专网专用的宽带数据通信网络,通过MPLS VPN方式承载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TMIS、客票系统等业务。铁路的既有通信数据网是为D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客票系统等分别独立建立的IP数据承载网络,其网络带宽较低——大部分为2M(2兆)或n×2M的连接——各服务信息单独组网。

此外,我国先后开发了以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应用信息系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公路网络不断延伸。截至2015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高速公路光纤网总体规模有12万公里,其中光纤网骨干网1.9万公里,覆盖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但受制于早期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主体不统一和技术标准不兼容等问题,各路段通信传输资源、网络结构、设备配置和保护措施等都缺乏全程全网的整体考虑,光缆传输资源分散,达不到组网要求。

201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细化了工程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在2013年初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也已经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建设。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通信网络,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张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光纤通信网,以促进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行业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国家战备能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