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读心术:从第一印象看穿性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02:48:16

点击下载

作者:余义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读心术:从第一印象看穿性格

实用读心术:从第一印象看穿性格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实用读心术:从第一印象看穿性格作者:余义排版:汪淼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出版时间:2017-11-01本书由成都华阅经典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读心术之一日常生活中读懂人心从第一印象读懂对方心理

卡耐基指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相当于之后交往印象之和。”这话说得对极了。我们往往与人初次见面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对方造成“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类的印象。这是对方跟自己的经验相对照,并以其体格、外貌、服装等为基准,使对方产生的一种观念。如果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错觉的话,就很难修正自我的第一印象,即使能修正过来,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大力气。初到一个新环境,每个人都会有紧张、陌生之感,只要抓住人人都注重先人为主这个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策略,保证你万事如意。

你与同事萍水相逢,互不了解,而你的外在形象首先毫不客气地作为第一信号打入了对方的眼底。机敏的人能够在几秒钟内凭着心理定势给你对号、打分,而且这种自我经验又极其固执,人们的特点是最相信自己的最初判断。有的人费尽心机,却一辈子老不景气;有的人办什么事都那样得心应手,物顺人从,似乎鸿运天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其人的整体“形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初次印象,往往是非常强烈、鲜明的,并且成为正式交往的重要背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最清晰难忘的,是初次相逢的情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景,站的姿势,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甚至窘态和可笑的样子都记得清清楚楚,终生难忘。

初次印象包括谈吐、相貌、服饰、举止、神态,对于感知者来说都是新的信息,它对感官的刺激也比较强烈,有一种新鲜感,这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第一笔抹上的色彩总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样。随着后来接触的增加,各种基本相同的信息的刺激,也往往盖不住初次印象留下的鲜明烙印。所以第一次印象的客观重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井在以后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势”作用。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是呆板、虚伪、不热情,对方就可能不愿意继续了解你,尽管你尚有许多优点,也不会被人接受?而如果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风趣、直率、热情,尽管你身上尚有一些缺点,对方也会用自己最初捕捉的印象帮你掩饰短处。

社会学家发现,人们对在公众场合总趋近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或衣着略优于自己的人会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另外,一个人有没有才气最容易从讲话中表现出来。有才气的人一张嘴,那准确的语义、逻辑的力量、丰富有趣的内容立即会吸引对方。相反,吐字模糊、夸夸其谈、内容平庸都对人产生不了吸引力。

在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容貌是首先被纳入视线的,与人接触,交往最初的印象还是容貌,它是递给人的一张醒目的名片。

容貌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容”,一方面指手足、腰背、乳脐等;一方面指人在坐、卧、行、走等方面显出来的举止、情态,以及言语谈吐、喜怒哀乐等。细分一下,“容”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指身体的静态表现(如前所述);二指身体的动态表现,即举手投足。通过“容”的静态,可以发现人的外在美,可悦人一时之乐,因此会对某人有着美好的印象;通过“容”的动态,可以发现人的品质和能力。“貌”是指头面上的形象状貌,如日、眼、耳、鼻等等的动态与静态显示的个性特征,从广泛的意义上讲,“貌”不仅是指脸部,而是整个头部,包括印堂、下巴等。“貌”本应属“容”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人的精、气、神主要体现在面部,因此把“貌”单列出来,与“容”相提并论。“貌”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成“貌”的口、眼、耳、舌、鼻、屑等具体的人体器官,它是“貌”的物质部分,即基础;二是这些器官表现出来的情态,是脸的精神表现,也属有形无质的虚像。这种动态的“貌”就是情态。由于情态在考察人物内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说面部是“列百部之灵居,通五府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容一身之得失”,所以人心里的真实想法会从面部表情中流露出来,隐藏得再深的秘密,也能够发现,只要看人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探索精神。

把人的外部形象分为“容”和“貌”两部分,是为了有利于理清鉴别人的行为活动的脉络和层次;将人的外形特征分为“容”与“貌”两方面,其目的是克服泛泛而论的窠臼,不至于流于宿命论。

第一印象固然有它积极性和正确性的一面,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努力争取给别人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

古语说,相由心生。这是饱含人生经验的一句话。

心志高的人,面容常伴奋勇之色:

心高气傲的人,脸上常挂旁若无人的神色。但神色与形象美没有直接联系,有人却把相貌美丑作为看人的标准。

长得丑、奇形怪状的人,看了的确让人不舒服,但不能因此“喀嚓”一声就把此人的才能否决了。邋遢道人张三丰就不注意衣饰外貌,也不讲卫生,但却有着举世奇绝的胆识气概。“貌”的美丑不能当作鉴人的标准,据说大圣人孔子鼻孔上翻,却不妨他成目代之圣。可惜许多看人者,拂不去心中的美丑情愫,爱屋及乌,恨人及里,只因相貌美丑,张松、庞统这样有绝世才华但相貌丑陋的人也因为看起来不顺眼被赶跑或冷落之。

看准一个人之道,在于能透过表面现象,用慧眼操纵人的本质,千万别做“悦于色,恶于德”的傻事。

中国古人也说过:“肤表不可以论中,望貌不可以核能。”这正是警告人们仅凭外貌不能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孔老夫子这人能知错就改,他曾以言语来看宰予,以相貌来看子羽?后来他发现自己都看错了,于是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子羽即澹台灭明,比孔子小39岁,欲拜孔子为师。因为长相丑陋,所以孔子看了他那副尊容,认为难以成才,没有多大出息,只是由于他是孔子学生子游引见过来的,就没有轻易地拒绝,最终让他留在身边学习。子羽在孔子那里学了三年,通过几年的交流,孔子对他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知道子羽是个貌丑而才高的人物。子羽学成之后,南下楚国,设坛讲学,使儒家的学说在南方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

所以,观察人物时,取人外表长相的美丑,不如考察其心灵的优劣。

曾国藩本人看人并不是以貌取人,而侧重考察其神色、情态等,比如他识别江忠源、刘铭传等。他的幕僚罗泽南“貌素不扬,目又短视”,骆秉章“如乡里老儒、粥粥无能”。如果曾国藩以貌取人的话,是不会重用这二人的。对于看人,曾国藩在是否以貌取人上面,要比曹操、刘备高出一筹。他善于看人的原因主要在于能观人于微,并且积久而有经验。所以他在夹袋中储藏了不少人物档案,一旦需用,便能从容地按其才能委以不同的任务,而且能一一胜任。由表及里读懂对方心理

通过察颜观色来揣摩对方的行为,你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举止言谈,捕捉其内心活动的蛛丝马迹;也可以揣摩对方的状态神情,探索引发这类行为的心理因素。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明朝大将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皇太极极力劝其投降,但洪承畴誓死不降,骂不绝口,表示只求速死。皇太极无可奈何,只得烦劳范文程前往劝降。

范文程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谋略家,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祖辈移居沈阳。他原是明朝落第秀才,满腹经纶,有智谋,有远见。努尔哈赤兴起后,范文程在抚顺谒见他,对策论学。纵横古今,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

范文程去看望洪承畴,且不提起劝降之事,只是天南海北、说古道今地随便闲谈,从中观颜察色。说话中,梁上积尘落在洪承畴衣襟上,洪承畴这个决意将死之人,却几次轻轻将落尘拂去。这个下意识的动作,他人不会留意,却逃不脱明察秋毫的范文程的目光。他由此判定洪承畴必可说降。他向皇太极满有把握地报告说:“我看洪承畴是不会死的。他连自己的衣服都那么爱惜,更何况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极闻听此言大喜,洪承畴一松动,对他统一中原是十分有利的,果然事情不出范文程的意料之外,经过孝庄皇后美人计和巧妙耐心的劝降活动,一向自视为明朝最后一位忠臣的洪承畴,最终还是俯首就范了。范文程由表及里,观察人微的看人之术,通过细致观察外部特征,推测其心理活动,达到神奇绝妙的地步。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非常强调透视对方的心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与孙子齐名的古代军事家吴起曾这样说过:“凡是战争开始,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将领的个性,然后才研究他的才能。”换句话说,面临战争的时候,应先调查敌将,然后才观察他的能力,依对方的状况来运用适当的手段,这样就能稳操胜算了。下面我们举出吴起所提出的几项战争策略供各位参考:

如果敌将是一个没有主意,并且随便听信别人的人,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引诱他,使他暴露意图。

贪婪而不知耻的人,可以用财宝收买他。

单调而不重视变化的人,我们可用策略来使他疲于奔命。

敌将如果奢侈浮华,不顾部下的贫困,我们可以利用他的部下,使他们内部分化。

敌将如果是犹豫不定,毫无主见并使部下无所依靠的人,可用恐吓的手段使他们惊逃。

战争在表面看来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胜”与“败”谁也预料不到。但是,如果能透视对方,并运用适当的策略,就能胜算在握。同样的道理,把它运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中,效果也是一样的。

人的个性随处可见。如果你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不同个性的种种表现。一个看人高手,能够通过对方微不足道的表面现象,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要透视别人,首先要从什么位置去透视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多么敏锐的眼光,只要与物体太接近,焦点便不容易调到合适的位置。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镜头就无法发挥它的功效,所以我们还是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事物比较恰当。

想操纵别人的人,很容易忽视一些周围的人。其实,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只顾观察对方,那你一定会招致种种的失败。

喜好谈论别人的人,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同时也在接受别人对他的观察。人们从他批评别人的证据中,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人格。

透视别人像一把双面刃的刀,用得不好,自己也会受伤。还有一点要补充——如果情况特殊的话,也不必太注意别人的反透视了。假如你是一位领导,你同时要观察好几个部属,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他们也正在设法了解你,观察你。你只有一双眼睛,而对方却有好几双眼睛。这时,如果你过分注意别人,那你就不能客观地观察他人。像这样情况,只要了解相互问的作用就行了,因为与其过分地关心,还不如听其自然发展来得逍遥自在。现在就让我们举出一个较具代表性的故事来分析一下。

楚国有一个人,涉嫌犯罪,虽然宰相调查了三年,可是一直都不能判他的罪。他很想知道宰相的心意,但是身为嫌疑犯,又不好直接去问宰相。思来想去他拜托一位跟宰相很有交情的人去办这事。那个人见了宰相脱口就说:“那嫌疑犯的房子能不能让给我住呢?”他想如果宰相答应了,就表示这个人有罪,但是宰相摇摇头说:“不!这个人没有罪,这幢房子不能让给你。”当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宰相暗叫一声:“糟了!”肯定是那个人让他来试探虚实的,宰相连忙问自己朋友,是不是受人之托来摸底的,那个人佯装不知情,推说没有。但实际上,宰相已经输了一着,宰相一心盯着那个可能犯罪的人,却没能防卫他四处出击,从另一个角度,终于让他摸清事情的严重性到什么程度了。

大多数观察人的高手,他们以对方的外表、服装及细微的动作为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性格或生活状况。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味道,则揣测是牙医……

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譬如,在日本发生的运钞车被袭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可疑迹象的东京证券公司某员工,就采用了表面观察的方法。

通过对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从一个人的情绪活动特征上,看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举动。

我们常可见到同一工作单位中,同事之间彼此不和睦,闹得很不愉快。原本在同一单位工作,应该要团结合作,保持联系,但有了种种不愉快后,便极容易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影响当事人的前途。

造成这种不睦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同事之间彼此误解,以自己的心揣测对方的心,用自以为是的方法解释对方的言行。

所以,上班族的人,在工作中要极力调和与同事之间的矛盾,通过磨合达到维持融洽关系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具有操纵对方意图的素质。在与对方言谈之间,迅速把握他的思维走向,才能使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

潜藏在人内心的冲动、欲望等,会通过言行表露出来,所以要了解对方意图可借观察言行,来读懂他的心思。

作为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最需要的本领就是能操纵顾客内心的意图,这种本领对于推销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能准确读出对方心思的推销人员,通常都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就是特别能活用以前的经验。属于这类型的人。多半是从业人员,积累了不少经验更好地进行推销工作。

这类型的读心术,也可以说是靠直觉(第六感官)而来的。虽然透过经验以直觉来判断,并不具备真正的科学论证,但往往都是最有效地掌握对方心理的捷径。

第二是自己能控制自己。所谓自制,绝不是在与人相处的场合。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真正的自我控制,并不是本人有意识的控制。而是无论处在什么状况下。都能不依靠别人的力量。以自己的力且控制心态。同时不掺杂感情的因素。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俗话说。好的推销人员是半个心理学家,人的言行即代表个人的意志。因此要了解对方的心。只要观察他们的言行。就可以看出端倪。人耷做事、说话之前。是因为先有意志,才会表勇于自行。但事实上在他未表现言行之前,必然会先有某种意志。

推销员如果能运用此高明方法,首先就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实。但所谓诚实,并不是指在顾客面前摆出一张哭丧的脸,或佯装热衷于事业之类的玩弄花招,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脱掉自己心中的盔甲,也就是将自己未曾武装的心,展现在顾客面前,这样做顾客才能安心,撤除内心的藩篱,这就是推销人员的必备素质。

在各个场合无意之间都可以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愿望或生活状况。训练自己从生活琐事中掌握对方心理,可以说是促使自己圆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因此惟有利用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来观察,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人心并操纵人的本质。

打麻将的高手,总是能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好,使对手很难识破自己的策略,是装傻隐藏真实意图的最好方法,这样做可以使对手疏于防范,有利于自己计划的顺利实施。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就是应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意图掩盖起来,去探知他人的心理。《韩非子》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人君不蔽矣。”意思就是,君王如果不显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群臣就会显示出自己真正的面目,一旦他们露出真面目来,君王就不会被他们外在的表现所蒙蔽。

楚庄王主政三年了,不理国政,只是喜欢一些隐语玩乐,杜稷濒于危险,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庄王是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他的臣子的真实想法和忠奸。

当时不少进谏的人,都被楚庄王撵了出来,一些小人趁机讨好庄土,一时间声色犬马,无不用其极。士庆是庄工的臣子,被认为是进谏的最佳人选,可是士庆进朝,一拜冉拜后,进言说:“有一则隐语说,有只大鸟,栖息在南山的南面,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庄王说:“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很清楚原因。”

士庆说:“臣说也死,不说也死,希望能听一听原因所在。”

庄王说:“此鸟不飞,在丰沛它的羽翼;不叫,在于观察群臣的是非对错。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士庆叩头拜说:“所期望的已经听到了。”

庄王非常高兴士庆提出的问题,于是就任士庆为令尹,授给他相印。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不仅限于君臣之间,一般的人际关系也都应用得上。一个人常表现虚心无欲的态度,就能减少别人对你的防备心理。一个人将自己的好恶显示出来,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下属会为了迎合他的意思而改变自己的行动,那么,领导就无法看清下属的真实的本来面目,如此一来,就会产生看人上的忠奸难辨的困扰。

君王一旦将自己讨厌的事泄露,臣子就避免做出令君王厌恶的事;一旦泄露了自己爱好的事物,臣子就会千方百计钻营奉承。换句话说,君王所显露出来的好恶倾向,就是臣子们巴结逢迎的依据。

子之因为迎合子哙的喜好,而趁机篡夺了王位;竖刁和易牙,也是利用同样的手法,夺取了桓公的实权。那么,这些君正的结果如何呢?子哙由于臣下叛变而被杀,桓公被杀之后,直到尸体生了蛆都没有人将他埋葬。

总而言之,做人必须时时注意,自己虽有智慧也不露出,让他人去想、去思索;自己有才能也不要亲自动手,静观他人的行动表现。惟有隐藏自己的锋芒,才能见到别人的光彩?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对于透视人心的方法,运用得更为彻底,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心的方法。《韩非子》一书中,有五项论及透视人心的方法。这五项透视人心的方法是:(1)必须以事实对照言语

只听臣下的报告,而不用事实来证明,很难明白真相。(2)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

对于能力的评判,要着他单独工作的具体表现,在透视人心时,要让每个人都有单独表现的机会,才能公平地观察各人的实际本领。(3)故弄玄虚探知究竟

要想在三秒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通过手段上的变化,来考其究竟。(4)以若无其事的方式探其虚实

要想了解一个人,可以对明明知道的事假做不知,也可以达到试探对方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

于是他的属下一片混乱,纷纷地寻找那片不曾丢失的指甲屑。结果是忙碌一阵之后,谁也没有找到。就在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地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说自己费了好大力气,总算不辱使命,找到了丢失的指甲屑,昭侯由此发现了一个说谎媚上的人。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四下都没有动静,请昭侯放心。其实,昭侯早已家知了南门之外,有人打架滋事的事件发生了。经过昭侯再三追问,那名属下只好如实奉告。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漏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近来发现有人违反禁令,有打架闹事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5)故布疑阵探人心

现代企业中的领导,为了了解下属内心世界,常使用布疑阵的方法,试探下属的虚实。

一个部门经理为了试探下属对他的忠实程度,有意放出风来,说总公司要查处部门经理的工作失误问题,近期就会展开调查某某,部门经理佯装不知,他的某些下属为了能在部门经理可能下台之后,获得升迁机会,就开始大肆活动,并诋毁部门经理,无中生有地说他许多工作和私人的坏话。部门经理一一听在耳里,通过布置这个疑阵,他探知出他属下中不少人的真实面目。从思维上读懂对方心理

爱做东道主的人,可能是因为内心里更珍爱自己的一种表现。遇到这类喜欢卖弄专有名词的人,不要被其震慑,只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就可应对。他的迟到,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习惯称之为“失错行为”。本人潜意识中被庄抑的念头刺激意识,进而采取行动。制止别人说话的人,可以确认的事实是,他们根本不赞同对方的论点。

喜欢请客的人,表面看来虽然古道热肠,但其实只是以这种形式来满足自己。所以喜欢请客的人,和喜欢被人请客的人凑在一起,彼此就各得其所,分别得到满足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即使没有多少钱,却总想办法请客的人,应了解他们的心态,只要他们不是另有所求,大可接受他们的好意。

至于喜欢请客的人,虽然他们的立场是把东西送给对方,但其心态和接受自己好意的对方是一样的,这与过度保护孩子的母亲的心理非常类似。

爱做东道主的人,他们喜欢在请客时,满足自己呵护他人的欲望。这样看来,表面上的热情如火,则可能是因为内心里更珍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反观被请的一方。别人请客,自己不必付钱,固然也有好处,但是,让对方出钱,很容易形成自卑感,反而不能痛快地享受。还有另一种被请人的心理,认为别人请客让自己快活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大多都是不愿自掏腰包的吝啬鬼,不过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另一种用意。

爱爵字眼,喜欢卖弄言词的行为,绝非表明自己知识有多渊博,只是在做某种防御。

所谓防御是当其即将受到外界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心理作用。例如对工作场所的组织还不能适应时,现实环境就变成了精神紧张或压力的来源,可是又不愿承认这些压力,所以不得不使用以前所获得的各种知识,以使自己的言论更有说服力。

所以,只要我们仔细聆听这类型人的话,就会发现许多不合逻辑、不合现实之处,连他自己在说什么都无法确定,难怪别人会听不懂。不过,有时使用这种难解措辞或特殊用语反而较具效果,这种情形多半是在推销时。推销员说了一大堆抽象的言辞,使对方陷入迷阵,摸不着头绪,而就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买下了产品。

总之,必须注意的是,遇到这类喜欢卖弄专有名同的人,不要被其震慑,只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就可应对。

不守时行为,在心理学称之为“失错行为”。本人在采取行动前,先由本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念头刺激意识,进而采取行动。由此可知,其他在各种场合中常迟到的人,想必也是基于这种心理。

总之,人有遵守时间型和懒散型两种,这与办事认真与否是相关的,但造成这种差别可追溯自从母亲那儿接受排泄训练时朗开始。

小孩接受母亲的指示开始学习使用括约肌的方法,但母子的感情交流若不圆满,孩子会对母亲不信任,而不按指示学习,结果就不易学会使用括约肌的方法?

接受训练的孩子,能透过括约肌的缩紧与放松的方法,使行为中规中矩、是非分明;但未接受训练的孩子,则会有随处排泄的不规矩习惯。在孩子们成人后,这一习惯便会带人现实生活中,而反复出现不守时的行为。

说话容易听话难,一个能深获众人信赖、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应是一个具成熟心智的人,所以他们也善于聆听别人的谈话。这一点我们只要观察心理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小孩就可明白。

小孩们很爱说话,却不懂得听话的艺术,他们无法慢慢地由别人话中了解对方,也没有这种宽容的心态,所以如果某些政治家和文人的心理发展阶段,还停留在孩童期的水准,他们如何能了解人心呢?即使他们说得再富哲理,也只是曲高和寡,他人无法产生共鸣。而且制止他人谈话,根本是无礼的行为。

制止对方说话,不仅使其无法发表意见,更是一种不认可对方的举止。

这种喜欢打断别人谈话的人,往往对自己以外的价值观不予承认,以为自己的想法可通行无阻,而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但他们却没想到,说话中途遭制止的人,会有不满的情绪,如此岂不无法产生交流,而破坏人际关系?

观此无礼的举动,我们探察其原因,可以发现除前述理由外,可能还包括说话者内客太过冗长,毫无价值等等。不过,即使如此,这种制止的行为,正足以证明他们完全不反省自己的想法,只一味要求别人接受,颇有自恋的倾向。

总之,制止别人说话的人,无论其他方面如何,可以确认的事实是,他们根本不赞同对方的论点。从习性上读懂对方心理(1)搔弄头发的癖习,是一种神经质。凡是涉及有关自己的事情时,他们马上会显得特别敏感。(2)一面说话。一面拉着发的女性,大体上是很任性的女人。(3)有人具有喜好拉耳朵的癖性,这表示要劝阻对方说话的意思。(4)凡是喜欢咬铅笔、咬指甲或嚼香烟的男性。即表示他们在性方面尚未成熟。(5)凡是有隐藏自己嘴巴癖习的人,即表示胆怯而又想顺应社会要求的类型。(6)说话时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要吸引对方。(7)凡是欲求不满的人,都会有脸部微微震动、眨眼和皱眉等装饰性的症状。(8)脸上似乎被磨擦了,这表示很有自信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9)拿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盖自己的弱点。(10)不断摇晃,乃是焦灼的表现,这是为了要解除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动作。(11)双足不断交叉后解开,这种癖习表示不稳定。

如果女性具有这一癖习时,就表示她对某位男性怀有强烈的关心之意。从整体形象中读懂对方心理

一般来说,内向型的人的身体都较为单薄,体重也不是很重,肌肉和骨骼不是显得特别发达,而且显得没有力量,给人孱弱、生病的感觉。他们的脸色较苍白和憔悴,面部较小,下颚瘦小,头发较稀少。

外向型的人,通常脸色红润,身体较健壮,肌肤细腻,脸型较大,下颚饱满,给人较富态的感觉。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人,身材高大、匀称,肌肉骨骼发达,脸型大,脸色红黑不均,皮肤厚实,肌肉发达、紧绷,毛发发育旺盛,常常是头发、眉毛、胡须浓密。颈部坚实。这种人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不屈不挠,有很强的意志。从嘴巴读懂对方心理

人嘴部的动作是很丰富的,这些丰富的嘴部动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态度,不信仔细观察观察。

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其中有人嘴唇的两端稍稍有些向后,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其他人的谈话。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这种人看起来很机灵或是活泼,而实际上他们的性格大多也是比较外向的,心胸比较宽阔,比较豁达,与人能够很好地相处,不固执。

下巴缩起的人,做事多比较小心和谨慎,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一件事。但这种人多比较封闭和保守,而且疑心很重,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地相信别人。

下巴高昂的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清高气傲,这种感觉在很多时候是没有错的,下巴高昂的人多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且自尊心很强,他们常常会否定别人,对别人所取得的成绩持不屑一顾的态度。

在与人交谈时,用上牙齿咬住下嘴唇,或是用下牙齿咬住上嘴唇以及双唇紧闭,这多表示一个人正用心地听另外一个人的讲话。他可能是在心里仔细地分析对方所说的话,也可能是在认真地反省自己。

口齿不清,说话比较迟钝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人是不仅在说话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在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也都是相当平庸的,这样的人若想获得很大的成就,可谓是不易。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下精彩,而且也不太经常表达自己,但一旦表达,肯定会有不凡的见解,这说明这个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出众的才能。

说话时用手掩嘴,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和保守,经常害羞,不会将自己轻易地或过多地呈现在他人面前。用手掩嘴这个动作另外一个意思,还表明可能是自己做错了某一件事情,而进行自我掩饰,张嘴伸舌头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还表示后悔。

在关键时刻,将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多比较坚强,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韧性。这样的人对某一件事情,一旦自己决定要做,不管其中要付出多少艰辛,多都会非常出色和圆满地完成。从办公桌细节读懂对方心理

不管是办公桌的桌面上,还是抽屉里,都是整整齐齐的,各种物品都放在该放的位置上,让人看起来有一种相当舒服的感觉,这表明办公桌的主人办事是极有效率的,他们的生活也很有规律,该做什么事情,总会在事先拟定一个计划,这样不至于有措手不及的难堪。他们很懂得珍惜时间,能够精打细算地用不同的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浪费掉。他们多有一些很高的理想和追求,并且一直在为此而努力。但是他们习惯了依照计划做事,所以,对于一些出乎意料之外发生的事情,常常会令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应变能力显得稍微差一些。

在抽屉里习惯放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的人,多是比较内向的。他们不太善于交际,所以朋友不多,但仅有的几个却是非常要好的。他们很看重和这些人的感情,所以会分外珍惜。他们有一些怀旧情结,总是希望珍藏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但他们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做事也缺少足够的恒心和毅力,常常会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战而退。

抽屉和桌面全部是乱七八糟的人,他们待人多相当亲切和热情,性格也很随和,做事通常只凭自己的喜好和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热血过后,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他们缺少深谋远虑的智慧,不会把事情考虑得太周密,也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生活态度虽积极乐观,但太过于随便,不拘于小节,经常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但是他们的适应能力较一般人要强一些。

无论是桌面上还是抽屉里,所有的文件都按照定的次序和规则码好,整齐而又干净,这一类型的人工作很有条理性,组织能力也很强,办事效率比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凡事都会小心谨慎,避免失误的发生,态度相当认真。这样的人虽然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有一点墨守成规,缺乏冒险精神,所以不会有什么开拓和创新。

桌面上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但抽屉内却是乱七八糟,这样的人虽然有足够的智慧,但往往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喜欢耍一些小聪明,做表面文章。他们性格大多比较散漫、懒惰,为人处世并不是十分可靠。在表面上看来,他们有比较不错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却没有几个人是可以真正交心的,他们也是很孤独的一群人。

各种文件资料总是这里放一些,那里也放一些,没有一点规则,而且轻重缓急不分,这样的人大多做起事来虎头蛇尾,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他们的注意力常被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从而无法集中在工作上,自然也很难做出优异的成绩。他们也想改变自己目前的这种状况。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总是向自我妥协,过后又后悔不迭,可紧接着又会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

桌子和抽屉里都像是垃圾堆,找一样东西,往往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翻个遍,到最后可能还是找不到,这样的人工作能力差,效率也极低,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非常糟糕,也多缺乏足够的责任心。从小的变化中读懂对方心理

在美国有个极富远见的妇女做了一件聪明的事情。一天这位妇女突然取出了自己多年存在某银行的所有存款。几天之后,这家银行倒闭了。很多人都十分纳闷她到底是怎样猜到的。后来这位妇女说:在不久前的一次聚会上,她见到这家银行的总经理。她发现这位老板服饰讲究,连指甲都经过高级美容店精心修整。

她当即感到,自己的存款有化为乌有的危险,因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男子是不会花费这么多精力和钱财来修饰自己的。可见这个妇女以小看人的本领确实不同一般。

从细小处看人就是能见微知著,并迅速做出反应和对策。要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因为表面的虚像和情感的左右而看花了眼。人的思想、品格、个性及其追求的目标,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也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

箕子是商纣王的庶兄,身为太师的他是一个能知微见著的人物,能准确地预知事物的结局。纣王继位后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箕子于是感慨地说:“象牙筷子肯定配不上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又不能盛野菜汤和粗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再愿穿褐布粗衣,也不愿住草房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也不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珍贵奇异之物。从象牙筷子开始,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不由得为此担心。”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用上千万的劳工修建了占地三里的鹿台和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奇珍异宝,奇禽怪兽充塞其中。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裸体的男男女女互相追逐嬉戏。大臣比于进谏,落得个心肝被剜的下场。

箕子于是装疯卖傻,躲过了劫难。后来周武王得了天下,请箕子出山为官,也被其拒绝。他暗里逃到了异地,做了独善其身的人而幸免于难。从小事读懂对方心理的本质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大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人的心理藏于内心深处,如果本人不愿流露。很难把握。但心理总要通过一定的迹象外现出来,“寓于内心必形之于外”,而人的行为就是心理迹象之一。为此,从现象发现本质,从行为观察心理,就成为一条重要途径。

作为人都具有一定的预感,而这种预感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体验到的,即使是动物们也有着预测灾难的本领。例如,鹳鸟能够预测洪水的到来,所以为了安全,鹳鸟把它的巢迁移到了城门旁边墓门的石碑上来。但洪水冲倒了石碑,鹳鸟还是无家可归,这使它又感到危险了,这可能因为它考虑得不够长远。

唐德宗时,潘炎为翰林学士,享受的恩宠非同寻常。有个京兆尹要拜会播炎,但没有见到潘炎,就贿赂给看门人3000细绢。潘炎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丈夫说:“同为臣子,而京兆尹为了见你一面,竟给看门人3000细绢,可知你的处境很危险了。”于是力劝丈夫辞职了,这样,潘炎终于躲过了后来的危险。宋朝人陈权在一次朝会上,偶然发现了蔡京。只见蔡京眼睛盯着太阳,很久很久。眼睛都不眨一下。为此,他总是对人说:“以蔡京这种精神状态,以后肯定能够升为显贵。但他日空一切,居然敢于和太阳为敌,恐怕得志之后,要独断专横,肆意妄为,心中没有君主。”后来,他做了谏官,就不断地攻击蔡京。只是因为蔡京的真面目还没暴露,人们都说陈权有些过分。而陈权则常常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王”的诗句自励,愈攻愈激烈。后来事实证明,蔡京真的像陈权说的那样。从无意识中读懂对方心理

一个人有意识的动作,多少出自表演、自耀的成分。而无意识的习惯动作,确是纯乎发白天然、出白天性的。从一个人的这些动作中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人的无意识动作与神经的类型有关。我们观察这种类型的人时,与其看他们的体格,倒不如以他们强烈的感受性来分析他们的性格来得妥当。由于他们强烈的感受性,对于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有非常敏感的反应,因此常有留意周围人的动静的缺点。相反,由于此种感受的动向和智能方面有莫大的关连,所以此种类型的人决没脑筋差的人。这就是知识阶层较多这种类型的人的原因。

德国有一部电影,是描写犯罪心理的,其剧情是杀人嫌疑犯作案之后,随手在一张纸上涂鸦了一番,然后打过电话,就开始外出了。这时刑侦人员进入了屋里寻找线索,在电话旁的记事本上,他们发现了嫌疑犯画的一张小女孩的肖像,于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工作,把这张肖像画,拿给有关人员看,结果了解到画中的小女孩,就是该嫌疑犯年轻时所遗弃的情人所生的女儿。警方凭着这条很有价值的线索,通过这个小女孩的母亲追查到案发当天,这位嫌疑犯的行踪,展开了刑侦工作,最终将嫌疑犯绳之于法。

嫌疑犯打电话的对象,虽然与小女孩毫无关系,但是,由于犯人在内心深处无法抹灭女儿的形象,因此,便不自觉地描绘起来,以致画下女儿的影像。

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有时也会玩弄电话线,此种动作也是由于在潜意识中无法以语言充分表达思想所采取的手的辅助动作。如果我们在众人面前演讲时,情绪一紧张,也会自然而然地比手画脚,或者开始扭动麦克风线。我们面对外国人时,假使不能以语言充分表达思想,也会借着手脚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手脚中较易表达心理的是手。在大脑皮质的运动领域中,促匣手与脸部活动的区域相当广泛,因此,手部乃是除了表情、嘴巴及眼睛之外的表现感情的重要工具。

例如,当我们心里展开思考活动、意识活动,以及无意识活动,如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也会借助手脚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精神病中,有一种病称为“躁病”,当他们情绪激昂时,到吐走动,手脚也会不知不觉地乱动。精神病理学中称此为“不安挣”状态,也就是患者的心理状态,犹如透视镜一般,通过其手脚动作传送给我们。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限于精神病者。当我们一边打电话,一边也会在记事本上无意识地胡乱涂写,等电话打完后,再来看胡乱涂写的结果,便会发现竟是完全看不懂的文字或图画。然而,这却是一种下意识中的心理表现。上述那个故事,便是这种下意识动作,引出侦破工作的顺利进行的结果。

这里,我们先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最常见的手脚动作的例子,以此来分析相关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双手抱胳膊的姿势。所谓抱胳膊这个行为,第一,具有保护人类最重要的心脏之意,因此,这个动作可以视为一种拒绝的表现;第二,由于看不见手掌,所以可以解释为了防备对方的攻击性行为,在防卫对方的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会转守为攻击的一种姿势,即使没有武器,也能立刻出手攻击对方。

我们经常看到的以手摸头的动作,就表明了其想强调正在用脑筋思考某些问题的心理表现。还有时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在绞尽脑汁、欲理出头绪时,也往往用手去摸头。因此,由于各种情况的不同,有时是敲敲头,有时则搔搔头,也有抓抓头发,或者以手掌揉太阳穴处等等。此外,当一个人的思考速度增快的时候,他的手动作会随之加快来,手的活动与思考速度成正比。当新构思浮现的时候,抓头的频率往往会随之加快。

同样在思索,也不会都是搔头动作,有时候是以托腮方式凝思。这表示沉静而专心地在思考,在这种情形之下的思考能较为平缓,集中程度比较弱。

喜欢握着拳头打掌心或者扳手指关节使其格格作响等动作的人,大多为对体力有自信的人所做的,也可以说是威吓对方的动作。不过在这个时候,脑海中一般不会思考,因此;对这种人,不可畏怯,对其讲道理,往往可以突破其弱点。相反地,如果同样感情用事,事态便会愈加扩大,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表现一面说“我”,一面指着自己的胸部的动作的女人,缺乏自信的心理表现、欠缺实在感,因此必须借着特定的动作来指示自己,这样才能肯定其存在。此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女性韵昧十足的女子身上,可以说是一种自我陶醉型。稍具有男子气概的女子,一般不会有此种动作。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人,当他做错了什么事情的时候,或忘记了什么东西时,也常常用手摸头,以表示内疚或歉意。

一般说来,“脚的表情”多半显示出感情的激昂程度,而且可以说比手单纯。在情绪激昂时,脚部可能摇个不停,或者用脚踩响地面,甚至有跳起来的动作。此外,当脚不时交叉双脚,其实是焦急或掺杂着畏缩、恐惧的行为,而以鞋头踢着东西,或以鞋跟打着拍子。则是心中思索着其他事物,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如果像关在铁笼中的熊不停地踱着步伐,若有所恩,则是心理焦躁的表征动作。

具攻击性、不服输?有性虐待狂的倾向,喜爱讽刺他人。经常感到不满,注意他人的过失。

其他动作。固然笼统地对事物加以断言是危险的,但在谈话对,对方的姿势也值得注意,例如,对方心理有所不安或有不可旨人的企图时,他的姿势绝不可能一成不变,身体的倾斜度必定变大,且多半向前弯倾。从对待危险时的态度读懂对方心理

西晋的谢安,先前隐居不仕,出山之后,他处世平和,每临大事有静气。淝水之战,他指挥若定,当捷报传来,他双眼盯在棋盘上,一副成竹在胸、荣辱不惊的风度。当西晋大司马桓温来朝见皇帝,桓温当时权倾朝野?

孝武帝下令谢安和王坦之到新亭去迎接他。当时首都流言四起,谣传大司马桓温一来,就要杀王坦之和谢安。因此,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一如平常,神色安详。

桓温到了后,文武百官都跪倒向大司马致意。王坦之吓得浑身是汗,衣服都浸湿了,上朝的笏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则态度从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的责任,就是把守国家的边疆,您何必在屏风后面布置那么多的士兵呢?”桓温笑说:“这也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的。”于是命令士兵全部退了出去。

桓温与谢安共商国家大计,谈得很投机,天黑了都不知道。从忠义诚实读懂对方心理

自古以来,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春秋时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在城墙上说,晏子原来是个小矮子呀。晏子听见了大声说,是呀,晏子是个小矮子。晏子继续往前走,楚国人又在城墙上说,晏子原来长得丑啊。晏子听见又大声说,是呀,晏子长得丑。

这时有人大声反驳说,晏子是齐国的贤臣啊,他多次挽救了齐国。晏子听见了也大声说,是呀,我是齐国的贤臣啊。

国君知道了这个故事以后,评价说,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又不避讳自己的优点,自古以来,晏子是第一人。于是更加重用晏子了。

诚实是一个人在世上立足的根本,离开了这个基本点,人生就会偏离它固有的轨道。对于识别下属来说更是如此。从用人读懂对方心理

凡是谋大事创大业的人。大都很注意发掘和使用人才,如刘备之用诸葛亮、刘邦之用萧何、秦始皇之用商鞅、李斯等等。用人的方法是:“必须发掘对方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使人有被重视的感觉。以这种方法接近对方,逐渐喜欢他,然后活用他的长处。”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如果我能看到:部属的长处,敢于使用比我强的人,不就证明我比谁都强,我是强者的有效管理者吗?”一个领导者,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真正的“伯乐”,既不能任人唯亲,重用歪才;也绝不能苛求全才,而对在某些方面有缺点或弱点的人弃之不用。从诚实读懂对方心理

在一次求职人员的面试过程中,小A刚刚走进面试的房间。主持人贝克先生就突然迎上来紧紧握住小A的双手:“啊,终于找到你了,我的划船技术太差,把女儿掉到湖中,要不是你及时搭救,后果不堪设想。真抱歉,当时我只顾女儿,竟没有向你道谢。”小A竭力抑制住心跳,坚持说贝克先生认错了人。几天后,小A接到了录用通知。后来他才知道,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但却有7个竞争者因他女儿被淘汰了。贝克用这样的方法考验别人也许太狡猾了,但小A的诚实却因此更为可贵。从选才读懂对方心理

作为一个领导,要善于发现下属的特长,让他人尽其才。

俗话有云:“野在遗才。”非慧眼不能察之。一位精明的上司识才不会拘泥于出身。对下级要体察而使用,这才是识人的关键。许多杰出的人才都是从不起眼的地方起步,比如雄才伟略的百里奚,就是5张羊皮换回的。问题在于你是否有在生活的小节中发现他们的眼力。

伊尹是商汤的开国大臣,他帮助商场打败暴君夏桀,为建立商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原名叫阿衡,是有莘氏家的奴隶,虽然思谋精奇,才学宏深,却不为人知。

有莘氏把女儿嫁给商汤时,阿衡作为陪嫁的奴隶到了商汤府中做厨子。一次上菜时,商汤偶然问起他有关烹调的事,阿衡恭恭敬敬、不平不亢地谈起烹调的道理技艺。商汤见一个厨子把烹调之事讲得绘声绘色、有条有理,就没有打听他。阿衡循循以进,口锋一转,不知不觉把话题滑向治理国家的道理。商汤越听越奇。到阿衡讲到王道与霸道同文火与爆炒的异同时,商汤拍案而起,喟然长叹:治理国家的人才,我却让他烧菜做饭!毅然决定把国家政事交给阿衡(伊尹)管理。

商汤死后,伊尹又辅佐帝外丙、帝太壬、帝大甲。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当了三年皇帝后,开始胡作非为,乱成汤德政,失民心于天下。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桐宫悔过,自己行摄王政,让成汤德政重布于天下。三年之后,太甲悔过自新,向天下自承其过,错,伊尹又把政权还政于太甲。

大甲死后,伊尹又立其子沃丁为帝。这样,伊尹就成力成汤江山的五朝元老。他死之后,被安在毫地。

作为一个领导,要善于发现下属的特长,让他人尽其才。

韩晃在吴地做官,在他身边的下属和宾客,都能根据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而被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有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可一无所长。在一次宴会上,韩晃发现这人的一大行为特点:整个宴会期间,一直端端正正地坐着,没有同邻近的人说一句话。他由此断定,这人肯定性格内向,心理沉稳冷静,不易受外界影响。为此,他就安排他跟随自己,专门看管仓库。这个人每天很早就进入库房,老老实实地坐到晚上,那些军卒没有敢随意进进出出的。

商代时,武丁继位将国家大事委任给冢宰大臣处理,留心寻访王佐之才。发现奴隶傅说颇有才能,想任他为相,治理国家。但怕朝中显宦不同意。于是,他终于想出借天命之法。

一天晚上,武丁入睡以后,故意大笑不止,手下人连忙向他道贺,武丁微笑着说:“振兴商朝大有希望。刚才我梦见先王南汤给我推荐了一个大贤人,名叫傅说。”文武百官听说傅说是商汤介绍的大贤人,谁都不敢不相信。武丁故意把眼前的人看了一遍,摇摇头说:“诸位没有一个像。”文武百官只好跪在武丁面前,向他讨教:“请问君王,你梦见的那位大贤的相貌如何?”

武丁便把傅说的长相、特征,活灵活现地讲了出来。不久,寻访傅说的人告诉商王武丁说,在傅岩有个奴隶叫傅说。武丁忙派自己的侍从去察看,果然,傅说的长相和武丁所描述的一模一样。

武丁早早等候在宫前,一见傅说来了,急忙迎上前去,大声喊道:“不错!不错!此人正是先王在梦中推荐的那位大贤人。”于是叫傅说赶快脱掉奴隶的衣服,换上一身崭新的贵族服装,并当即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拜他为相,辅佐治国。

傅说果然极富治国才干,仅仅三年时间就帮助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使商朝再次兴盛起来。武了能够深入观察自己的部下并大胆使用,所以,赢得了商朝的大好江山。

上述几位古人,都是因为一技之长,被人识别出来。作为一名领导,要有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本领和雅量。而人才不可被动地守株待兔,等着别人慧眼来识,而要自我估量然后度量他人。

晋武帝司马炎和侍御史胡威谈论人生的意义时,武帝赞叹曾任荆州刺史的胡威的父亲胡质为政清廉,问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正?”胡威说;“我不如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地方胜过你?”胡威说:“我父亲生怕别人知道他清正,而我却生J怕别人不知道我清正,这就是我远不及父亲的关键所在。”胡威既能知父又能知己,所以成了一代名臣。

古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而作为人才,就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发挥潜能的天地、春秋战国时,吕不韦居官显赫,门人三千,李斯投奔其门下,脱颖而出,加上吕不韦的推荐,被擢升为朝廷“郎官”。后来李斯在为官后结识秦始皇,为其所赏识,展示其政治才能,力驳分封,设立郡县,保住统一局面。最终,官拜右丞相,终于实现其政治抱负。

过去,汉时郭嘉,曾北上投奔袁绍,见袁绍好谋无决,不善用人,认为他难以成就大事。郭嘉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说:“聪明的人慎重地衡量主人,所以得心应手,干一百件事一百个成功,就可以成就功名了。袁公仅仅是效法周公礼贤下上,而不懂得用人的关键。头绪多而缺少要领,好谋划想主意而不能决断,想与他共同度过天下的大难,奠定王霸之业,太难了!”于是就离开了袁绍。他的眼光同样敏锐。后来曹操召见郭嘉,和他议论天下大事。曹操对郭嘉的才智十分欣赏,他说:“使我成就大业的人,一定就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出来,也高兴地说:“真是我的主人啊。”曹操任命郭嘉为司空祭酒。从征吕布,破袁绍,讨袁尚到击三郡乌桓,曹操多采用郭嘉的智谋,成全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从工作状态读懂对方心理

领导者要做的事最重要是有一颗关爱下属之心。

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各种动态要了然于心。在同一个单位,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勤劳者有之,懒散者有之,活泼者有之,安静者有之,工作效率因人而异。但有几种人,并不因为做人的原因,也不是能力的原因,总之,他们得不到领导者的重用。

第一种人精于工作,也有知识、技术和才华,能得到一些同事的喜爱与尊重。但由于工作性质或人事关系。使他的知识、才能得不到发挥。他学的知识完全与工作挂不上号。

作为领导,就应当具体分析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源,把他放到有利于施展他才华的岗位上,并且鼓励他大胆陈词,为单位提出良好的建议,发挥他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能够才尽其用。

第二种人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可是他的工作很少人知道。尤其他的上司。别人可以用他的成绩去报功、请赏,可他永远只是一个“印第安人”,当不了领导。他内心也想到荣誉、地位、薪水,但没有学会如何使人注意到自己,注意到自己的成绩、成就。一些坐享其成的人在撷取他的才智成果,他只会面壁垂泣。

成功的领导者,从不会计较下属有明珠暗投之叹。有看人之眼是每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当你的单位用人时出现这种情况时,当务之急得赶紧擦亮自己的双眼,别让“千里马”被别人牵走了。

第三种人不能说不自信。甚至是自信过了头。在工作上很能干。表现也很不错,但却看不起同事,用不愉快、敌视的态度跟人相处。与每个人都有点意见冲突。行为上太放肆,干涉扰乱别人。

一个具有一定能力的下属容易自视甚高,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得不融洽,而领导者对这类有优点、有缺点的下属应当择其优而扬之,认同他的工作能力和才华,而对其缺点也不可放过,在疏与导之间,方能显出领导者知人善用的一面。

第四种人可能心不在焉地工作,时常迟到早退、拖延工作或者东游西荡打发工作时间。在用心时,他的工作是第一流的。只是因为并不促使自己恰如其分地工作,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由于自制能力出了问题。使他形成不良的工作习惯。阻碍了他的升迁晋级。善于观察工作能力的人,常怪他为何不能做得更好。

领导者的能力就体现在把有缺点的人才转变过来上面。对于这类人,激其奋进、鼓其斗志、束其散慢、究其思想,然后与他倾心相谈,是可以收到治标兼治本之功效的。把一个有缺点的能人打发走或调至无足轻重的岗位,是领导者无能的表现。

第五种人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一边在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让人总觉得他消极、被动。而上司认为他是个干扰工作、爱说牢骚话的人,只知道对工作环境和同事的工作发牢骚、泄怨愤。

其实这种人最好应付。领导者只要关心他的生活,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之以薪,就断无牢骚可言。

第六种人对任何请求,都笑脸迎纳。别人请他帮忙,他总是放下本分工作去支援。自己手头拉下的工作只有另外加班。他为别人的牺牲不少。但很少得到别人与上司的赏识。背后还说他是无用的“老实头”。对自己的权利、利益从来不知道去维护。也不敢去争辩。在领导面前不会说“不”。把许许多多不能完成的工作都压到自己身上。全然不知道向上司提出来。到头来心中感到委屈,不好受。只能到家中向妻儿发“犟脾气”。

这类人是工薪阶层中的大多数,也是社会的中坚分子。领导者既要关心他的生活和内心的想法,又要鼓励他努力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活得顺心,结果是家庭事业两顺利,在单位是合格的员工,在家庭是尽职的父母。领导者要做的事最重要是有一颗关爱下属之心。从综合方面读懂对方心理

全面地看人,就是要对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长处和短处做全面的考察。

历史地看人,就是我们不能割断历史看人,不能只看一个人的现在,而不了解他的过去。

具体地看人,就是既要看到一个人与其所在群体的共同之处,也要看到这个人特有的个性。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

在我们看人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以点概面,从而影响对一个人总体形象的认识。“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以点概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全貌,只有从整体来看人,寸能对一个人有比较全面、深刻、真实的把握和认识。

因此,评价一个人,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谓知人善任,既要对上等人才加以引导、提拔,也要对下等人才加以勉励和推荐。在晶评人才时,顾全了这三个方面,就会对国家和集体都有利。否则,真正的人才就会从此埋没。如果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大众是无法进行鉴别的。而一般人都靠采纳耳朵听见的情况来评判他人,以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正确的,这就是他们在考察人才时常犯的错误。《资治通鉴·汉纪》上载;东汉平敌将军庞萌,表面上,其人恭谨谦逊,常与刘秀共商国事,光武帝对他非常信任。光武帝对别人说:“可以抚六尺之孤,寄百命之者,庞萌是也。”由此可见,光武帝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