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标本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23:47:22

点击下载

作者:孙青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临床病理标本采集

临床病理标本采集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临床病理标本采集/孙青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18596-7

Ⅰ.①临…  Ⅱ.①孙…  Ⅲ.①病理学-标本-采集 Ⅳ.①R3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1160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临床病理标本采集

编  著:孙 青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596-7策划编辑:刘艳梅责任编辑:卢冬娅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作者简介

孙 青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GEOGETOWN大学LOMBARDI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加拿大CALGARY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现担任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委,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病理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山东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青年医师协会理事,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诊断病理学杂志》、《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和《山东医药杂志》编委。前 言

正确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在各项诊断技术中,病理诊断是目前公认最直观、最可靠的疾病检查手段,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案,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故被誉为“金标准”。病理诊断的正确性除取决于病理医师对显微镜下组织图像的判别能力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对大体标本全面细致的检查、描述和取材。认真检查、准确描述、恰当取材,是病理正确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书对临床病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取材方法(包括尸体剖验及取材)结合相关的人体局部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系统、清晰的讲解和图示,力求在规范临床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同时,使初学者能够轻松学习完整的大体标本文字描述的技巧,还适合高年资病理医师、病理技术员、法医、临床医师以及相关医学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限于编者的水平,难免有疏漏、错误及不妥之处,望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修订。孙青2014年2月第1章 总  则第1节 标本的送检要求一般标本的送检要求

病理标本通常分为治疗性手术切除标本、诊断性手术切除标本、内镜活检标本、手术刮除活检标本、穿刺活检(或细胞学)标本、自然脱落排出标本和各种体液(痰、尿、胸腹水、子宫颈/阴道)标本等,视其类型不同送检各有要求。

任何一种活检组织标本,除需做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组织或需行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标本不要固定送检外,其余均应在离体后(最好15分钟内)及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治疗性手术切除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按规则剖开固定,尤其是空腔器官和较大的肿物。固定液一般为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其量不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倍。标本容器上要标明患者的姓名及所取组织部位、块数,以免混淆。胃、肠黏膜和子宫内膜取出后,最好将黏膜表面向上平铺于小滤纸片上,放入固定液中。肌肉组织取出后应平铺于硬纸片上,按肌肉张力的方向伸展后用大头针钉住,再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胞学检查标本应于获取后立即送检。因故不能及时送检时,可经离心沉淀,取沉渣均匀涂片2张,即刻放入90%酒精中固定,然后连同固定液或涂片表面涂以甘油后送检。其他如穿刺液涂片、印片、刮取细胞和刷取细胞涂片等,亦应如上固定后送检。几种特殊标本的送检要求

1.肾穿刺组织

标本取出后,立即置于生理盐水湿润的纱布上包裹送检。用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检查标本,区别肾皮质和髓质,然后用刀片将肾皮质分成三部分,分别按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的要求处理组织。如送其他单位检查,组织除置于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上包裹外,还需放入有冰块的冰瓶内输送。

2.骨髓钻取组织

可采用塑料包埋半薄切片制片或石蜡包埋切片。塑料包埋半薄切片制片,要求取后随即固定在Bouin或Helly液中;若用石蜡包埋切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即可。

3.免疫荧光检查组织

组织取出后立即新鲜送检,冰冻切片。路途较远者,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后置冰瓶内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可暂时放入下列保存液中低温保存。

保存液的配方有两种:(1)N-乙基马来酰亚胺-硫酸铵保存液:

①缓冲液配制:1mol/L柠檬酸钾缓冲液(pH 7.0)2.5ml,0.1mol/L硫酸镁5ml,0.1mol/L N-乙基马来酰亚胺5ml,蒸馏水87.5ml,最后用1mol/L氢氧化钾调pH到7.0。②保存液配制:取上述缓冲液100ml,加硫酸铵55g搅匀溶解即可。(2)硫酸铵保存液:

称取55g硫酸铵,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钾调pH至7.2。

标本在保存液中可室温保存数天至数周。制片前,标本须用PBS液充分漂洗,一般换洗2~3次,每次5~10分钟。

4.电镜检查组织3

要求组织一般不大于1mm。取材后应立即置于冷固定液中。固定液多采用2.5%戊二醛,储存于4℃冰箱内备用。

送标本的同时应附病理送检单。临床送检医生必须按送检单所列项目逐项认真填写,力求充分反映患者的病情。如有特殊要求,在送检单上注明或事先联系。需要冰冻快速诊断的病例应提前1天预约,以便准备。骨肿瘤和脑肿瘤的病例还需提供X线、CT或MR等影像资料供病理医师参考。第2节 标本的收验与处理标本的收验

标本的收验是病理科的头道工序,关系到患者最终能否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故须由两人仔细与送检人员进行核查。内容包括:核对送检标本的容器中有无标本,与送检单上所写姓名及内容是否相符,标本的离体时间,是否已固定,固定液的量和种类是否合适,送检单填写是否完善等。经审核合格后方可签收。如有不符之处,或标本已干涸、腐败,当即与送检医师联系,说明情况或做适当处理。送检单如不合格,要求补充填写。

接收标本后,应逐例进行编号、登记。各类标本可统一编号或分类编号;可按年度逐年分编,也可流水编写。总之,应以便于查找为原则。标本的处理与固定

送检标本如系有腔脏器(如食管、胃、肠、子宫等)应予剖开,黏膜面向上平铺于木板上,以大头针固定;然后将木板反转,标本面朝下浸于固定液中(图1)。体积较大的实体标本在摄影或测量观察后,需间隔0.5~1cm做平行剖面(勿切到底,使一端互相连着为好),再顺序平铺于容器内固定。肺脏在固定液中常常上浮,故表面需覆以纱布或脱脂棉,必要时可自支气管灌注固定液。通常在标本充分固定6~24小时后进行大体检查、取材。特殊固定液固定的标本,应根据各种固定液的性能做适当处理。图1 有腔脏器送检标本的处理与固定A.沿病变对面剖开肠腔后,以大头针钉于木板上;B.反转木板,标本面朝下浸于固定液中常用固定液及其选择

1.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用40%甲醛100ml,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900ml配制而成。与10%福尔马林溶液比较,其具有更好的染色效果和稳定性,且能有效地保存抗原,多用于需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本。

2.10%福尔马林溶液

取40%甲醛1份与自来水9份混合而成。此液略呈酸性,可加入少量碳酸镁或碳酸钙或大理石粉作中和剂。该液价廉,穿透力强,适用于各种组织的固定及各种染色方法,且能长期保存脂肪及脂类。缺点是组织内的尿酸结晶和糖类可被溶解;固定时间较久时,可产生黑色或黑棕色福尔马林色素,沉淀于组织中影响切片观察。

3.酒精

因其固定速度较慢,易使组织变脆,如无特殊目的,一般不作为常规应用。组织必须用酒精固定时,先用80%酒精固定数小时,然后换95%酒精固定,避免组织过度收缩。酒精对纤维蛋白、弹性纤维等固定效果较好。因酒精沉淀的核蛋白溶解于水,故对细胞核的染色不良。无水酒精能保存糖原及尿酸结晶,但溶解脂类。80%的酒精可作为标本的贮存液。

4.酒精、福尔马林溶液(AF固定液)

为40%甲醛1份加95%酒精9份。此液兼有固定及脱水作用。组织经此液固定后可直接入95%酒精,不经低度酒精,无须水洗,故可显著缩短组织处理过程中的脱水时间,达到相对快速固定脱水的目的。

5.Zenker液

用重铬酸钾2.5g、氯化汞5g、蒸馏水100ml,混合加温溶解,冷却后过滤,即成贮备液,存于棕色瓶内备用。用时每95ml贮备液中加入5ml冰醋酸。一旦加入冰醋酸便不宜贮存。2~4mm薄组织块固定一般需要12~24小时,然后流水冲洗12~24小时,保存于80%酒精中。经Zenker液固定的标本,胞核和胞浆染色颇为清晰,尤其对骨髓、肝、脾、肾、淋巴组织等固定效果好。

6.Helly液

贮备液制作同Zenker液,用时每95ml贮备液中加入40%甲醛5ml即成。其特点及应用范围同Zenker液。

7.Carnoy液

用无水酒精6份、冰醋酸1份、氯仿3份混合而成。此液穿透力很强,固定小块组织需1~2小时。固定后不需水洗即可投入95%酒精和无水酒精中脱水。常用于固定核酸,对糖原保存较好,但不能保存脂类。

8.Bouin液

用苦味酸饱和水溶液75ml、40%甲醛25ml、冰醋酸5ml混合而成。此液对于小块组织只需固定数小时。固定后的组织经水洗12小时,即可入酒精脱水。经此液固定的组织收缩少,着色良好,细胞核着色尤为鲜明。

9.B5固定液

用无水醋酸钠1.25g、氯化汞6g、40%甲醛10ml(用时加)混合而成。多用于固定淋巴组织,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较好。特别注意的是,染色前切片须行去汞处理。第3节 标本的肉眼检查及取材原则核对与肉眼检查的原则

检查标本前应认真阅读标本送检单填写的内容,注意临床医师有无特殊要求。复核患者姓名、病理号、送检组织的部位、种类、临床诊断等,确定无误后,按操作规程操作。

肉眼检查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看、触、切、取。看:标本的种类、性状,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状、色泽,有无包膜、出血、坏死、钙化,与周围的关系等;囊性时注意内容物的性状和含量。触:标本的质地、坚硬度。切:遵循标本剖验的原则做切面,以不破坏标本的结构,便于全面观察为宜。取:如实测量、描述和标记后,选取合适的部分取组织块以利于诊断。标本剖验的一般原则

剖验标本时,手持刀要稳,多用上臂和肩部的力量,少用腕力,自左向右拖拉,一刀切开。不要由上向下压,也不要来回拉锯样切割多次,以免切面参差不齐,甚至破坏组织结构。虽然标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切法有所区别,但应遵循下列原则;①暴露最大切面,其中一个切面应通过病灶中心。肿瘤标本需了解切缘情况时,则以暴露最近切除面为首先考虑因素。②做切面时勿切到底,使一端互相连着,便于观察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③能显示脏器标本的主要管道分布。

1.实性标本

一般沿最大面切开,并相隔0.5~1cm作多个平行切面。皮肤、黏膜等标本应由表及里垂直切开,观察横切面。

2.管状标本

一般自病变对侧将管道纵行剖开。小器官如阑尾、输卵管等可横切数个切面。

3.囊状标本

无定向,视病变情况选择囊壁厚处或病变穿透囊壁处做多个切面。取材的一般原则

1.小块活检组织的取材 内镜所取食管、胃、肠、支气管、膀胱等处组织,肝、肾等穿刺组织及宫颈活检,必须全部取材,标记包埋面后,置于特制脱水盒或用吸水纸包裹处理,以防遗失。其他较小或不整组织,如刮宫内膜、部分肿瘤组织等,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病变包埋制片。

2.大标本的取材 切除的大标本取材应有代表性。不同特点的病变分别取材,不可遗漏重要病变。一般应包括病变、正常组织、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切缘以及其他附带组织。病变处取材要充分,数量可以其直径作为参照(即若病变直径为5cm,至少应取5个组织块)。重点部位和切除面需用墨汁进行标记,便于镜下观察定位。如系恶性肿瘤,局部淋巴结须分组逐个检出取材。

3.标本的大小 应以cm或mm表示,尽量不用实物名词。必要时称其重量,以g或kg表示。

4.切取组织块的要求 切取组织块的面积不应大于2cm×1.5cm,厚度不超过3mm,切面须尽量平整。如系骨组织或钙化物质,先行脱钙处理。

5.组织块的编号 每块组织必须附以病理号。如为大标本,不同部位、不同病变处所取组织块,可再分别编次级号,必要时还可画图表示。此后,制片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块组织的号码标签必须紧随组织直至切片上,不得分离,以免差错。快速冰冻组织取材后有无剩余组织,切片后之组织是否回收,常规有无补充取材等也应在病理记录单上记载,并在组织块上注明,如“全、冰余、冰剩、补”等。

6.每例标本取材完成后,必须将刀、剪、镊等取材用具和垫板用流水冲洗干净,防止标本彼此间的污染。每天完成全部取材后,所有器械均应放入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

7.剩余标本应放回原编号标本袋内,封好后按顺序置于标本柜中,至少保留2周。第2章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第1节 心脏与心瓣膜

心脏的外形犹如倒置的圆锥形,可分为一尖(心尖)、一底(心底)、两面(胸肋面和膈面)和三缘(左缘、右缘和下缘)。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胸肋面(前面)约3/4由右心室和右心房构成,1/4由左心室构成;膈面约2/3由左心室构成,1/3由右心室构成;左缘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右缘由右心房构成;下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图2)。图2 心脏的基本结构

心脏表面尚有四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和房间沟。冠状沟又称房室沟,位于心底,是心房与心室的分界标志,部分右冠状动脉走行其间;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分别位于心脏的胸膈面和膈面,是左、右心室的分界标志,其间分别有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走行;房间沟位于心底部,是左、右心房在心脏后面的邻接处。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心内膜衬贴于心腔的内面,由内皮及深面的结缔组织构成,参与形成瓣膜并与血管内膜相延续。心肌层由心肌和心肌间质组成。心外膜为浆膜性心包,被覆在心肌层表面。

在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有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坚实纤维性支架,称为心骨骼。包括2个纤维三角(左、右纤维三角)和4个瓣环。4个瓣环分别为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瓣叶基底部附着于瓣环上,瓣叶尖部通过腱索连于乳头肌。纤维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整体,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图3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不同类型的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所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网(图3)。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主要含有P细胞和过渡细胞。P细胞是自律细胞,位于窦房结中心部分;过渡细胞位于周边部分,不具有自律性,其作用是将P细胞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传播到心房肌。房室结又称为房室交界,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特殊传导组织,是心房兴奋传入心室的通道。房室交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功能区域:①房结区:位于心房和结区之间,具有传导性和自律性。②结区:相当于光学显微镜所见的房室结,具有传导性,无自律性。③结希区:位于结区和房室束(又称希氏束)之间,具有传导性和自律性。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束走行于室间隔内,在室间隔膜部开始分为左右两支,右束支较细,沿途分支少,分布于右心室,左束支呈带状,分支多,分布于左心室,房室束主要含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纤维网:是左右束支的最后分支,由于分支很多,形成网状,密布于左右心室的心内膜下,并垂直向心外膜侧伸延,再与普通心室肌细胞相连接。房室束及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的作用,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

心脏的标本有自心脏移植受者体内取出的完整心脏、心脏肿瘤切除(摘除)术标本、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术的瓣膜标本等。心  脏【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观察其组成(是否有心包壁层、大血管根部等其他组织)。(2)如有壁层心包,记录其大小、厚度,观察其表面情况(是否光滑,色泽等);是否存在病变(有无出血、结节、溃烂、纤维素沉积等);如有病变,记录其类型、部位、数量、大小、累及范围等。如心包较厚(>3mm),垂直于表面连续切开,观察切面的情况。(3)记录心脏外形(球形或正常)、大血管的位置是否正常,测量心脏体积。观察外表面是否有出血、粘连、瘢痕、钙化以及移植物等。如有,记录其所在位置及其毗邻关系。(4)沿血流方向,分别剖开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房、左心室。记录心腔内容物情况(流动血液、血凝块、血栓等)。清除内容物后,测量心脏的重量、各心腔壁的厚度,各瓣膜的周径;记录心腔是否扩张,检查心内膜和瓣膜是否光滑,是否有赘生物等。(5)自心尖开始以1cm间隔横切直至房室结构,检查心肌是否有出血、新旧梗死、纤维化、脂肪浸润等,并记录其位置、数量、范围等。(6)观察冠状动脉开口情况(位置,是否有狭窄等)。垂直于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间隔0.2~0.5cm连续切开,检查冠状动脉位置是否正常,内膜有无增生、斑块形成、钙化等,管腔内是否有血栓,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金属支架等,并记录其位置。【取材】

心包:全层取材1~2块,如有病变,每处病变取1~2块。

心脏:一般各心腔壁及室间隔各取1~2块全层标本,如有病变,每处病变取1~2块。若为风湿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肌病时,推荐取左心房下后壁1块,左心室后上壁1块,左室乳头肌1块,左右心耳各1块。若怀疑心肌缺血性梗死时,建议取心尖上2cm处左室前壁及邻近之室间隔1块,左室后壁1块,左室后壁基底部及相邻之室间隔1块,前乳头肌及其下心肌1块,右室后中段及邻接之室间隔1块,右室前壁中段1块,右房后外壁1块,右房后壁1块。另各瓣膜取1块。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各取1~2块。【示例】

送检完整心脏1个,体积17cm×15cm×11cm,重420g,各血管位置正常。表面光滑,打开左右心房及心室,两侧心腔明显扩张,以心室为重,心腔内未见内容物。右心房壁厚0.3cm,右心室壁厚0.8cm,左心房壁厚0.4cm,左心室壁厚1.8cm,室间隔厚1.4cm。二尖瓣周长11cm,主动脉瓣周长7.5cm,三尖瓣周长12.5cm,肺动脉瓣周长9cm,心内膜及各瓣膜表面均光滑。自心尖部向上做多个平行切面,心肌组织呈灰红色,质韧。各冠状动脉壁无增厚,内膜光滑,灰白色,质软。心脏肿瘤【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大小以及心外膜、心内膜、心肌的情况。(2)记录肿瘤的数量、部位、大小、颜色、质地、生长方式、有蒂或无蒂,有无出血、坏死、纤维化、钙化等。沿其最大径剖开,观察其切面情况,以及与心脏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取材】

肿瘤:2~5块(包括相邻组织)。

其他组织(外膜与心肌、内膜与心肌):各1块。

最近切除面:1块。【示例】

肿物一个,体积6cm×3cm×1.8cm,表面光滑,略呈结节状。切面呈灰红灰黄色,胶冻样,质软。一侧附面积1cm×0.8cm,厚0.3cm的心肌组织,呈灰红色,质稍韧。瓣  膜【标本描述】(1)记录瓣膜类型(自身瓣膜、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瓣膜完整或破碎,如破碎测量其总体积,如完整分别描述标本组成(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测量瓣膜及瓣膜口大小。(2)分辨瓣膜的流入和流出面,观察其是否光滑,瓣叶有无卷曲、融合、增厚、钙化等及其范围,如有赘生物,描述其数量、大小、部位、质地,与瓣膜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影响瓣膜的功能等。记录乳头肌是否正常,有无梗死等。【取材】

如为破碎标本:全取。

如为完整标本:每个瓣叶取1~2块,应包括病变部位、瓣叶及其游离缘、腱索和乳头肌。【示例】

环形二尖瓣组织,周长7cm,瓣膜最宽处2.2cm。一面光滑附腱索,另一面部分光滑,部分粗糙,散在不规则灰白钙化灶。瓣膜部分增厚,最厚处厚0.8cm,呈灰黄色,质硬,余厚0.3cm,呈灰白色,质韧。第2节 血  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静脉)按其管径大小分为大、中、小和微动脉(静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构成。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管壁结构以弹力膜和弹性纤维为主,平滑肌纤维较少;中动脉又称急性动脉,管壁结构以平滑肌为主,中膜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小动脉管壁在1mm以下,也属于肌性动脉,其中膜由几层平滑肌纤维组成;微动脉管径在300μm以下,其管壁仅有1~2层完整的平滑肌。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静脉较相伴行的动脉管径粗,管壁薄,弹性小,管壁内平滑肌和弹性组织少。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常有静脉瓣。

血管标本最常见的是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标本,此外还有动脉瘤置换术或剥离术标本及血管瘤切除(摘除)术标本。【标本描述】(1)记录手术类型,标本是否完整或破碎。(2)如破碎,记录其颜色、质地、总体积。(3)如完整,记录标本的类型(动脉、静脉)、数量、长度、管径,管壁厚度等,观察管壁各层有无异常,管腔内有无血栓等。(4)如为血管瘤切除术标本,测量其体积,描述表面情况(色泽、质地,是否可见管腔结构等);沿标本最大径剖开,观察切面情况。【取材】

取材2~4块,如为破碎标本根据情况全部取材或部分取材。【示例】

管腔样结构一段,长38cm,横径0.5~1.2cm。表面光滑,切面管壁厚0.1~0.3cm,灰白色,质韧;管腔内面大部分尚光滑,部分略粗糙,其中查见一长4cm、最大横径1cm的血栓样物,呈暗红色,质软。第3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它们的壁内均有骨或软骨的支持,其中咽的口部和喉部是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临床应用中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肺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和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结和神经)构成,表面包被脏层胸膜(图4)。图4 呼吸道的组成和结构第1节 鼻腔与鼻窦

鼻腔由骨和软骨表面覆以黏膜和皮肤构成,由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鼻腔前下部接近鼻孔的部分称为鼻前庭,其后上方隆起的弧形嵴称为鼻阈,是皮肤与黏膜的移行处。鼻阈后上方为固有鼻腔,是鼻腔的主要部分。

鼻窦或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骨内的含气空腔,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鼻表面的皮肤较厚,皮脂腺和汗腺较发达,为痤疮和疖的好发部位。鼻腔内面覆以黏膜,黏膜下方为软骨、骨或骨骼肌。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三部分。

前庭部是邻近外鼻孔的部分。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近外鼻孔处为角化上皮,其余为非角化上皮。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近外鼻孔的黏膜含鼻毛和皮脂腺,鼻毛无立毛肌;近呼吸部的黏膜固有层内有少量混合腺及弥散淋巴组织。

呼吸部的面积较大,占鼻黏膜的大部,包括下鼻甲、中鼻甲、鼻道及鼻中隔中下份等黏膜。生活状态的黏膜呈淡红色,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黏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淋巴组织较多,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黏膜的血液供应较丰富,并有丰富的静脉丛,中、下鼻甲处尤多,使黏膜形成许多小隆起。静脉丛管壁薄,腔大似窦状。

嗅部黏膜面积小,位于上鼻甲和相对的鼻中隔上份及鼻腔顶部,2总面积约2cm。活体的嗅黏膜呈棕黄色,与淡红色的呼吸部分界明显。嗅黏膜表面的嗅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无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与深部骨膜相连。固有层内的血管也较丰富,并有许多浆液性嗅腺。

鼻腔及鼻窦的标本常见的为诊断性活检、鼻息肉或肿瘤切除组织。【标本描述】(1)记录手术类型,标本是否完整或破碎。(2)如破碎,记录其颜色、质地、总体积。(3)如完整,记录其数量、大小,观察表切面的性状及其质地等。【取材】

一般应全部取材。【示例】

息肉样组织一块,体积2.8cm×1.6cm×0.6cm,表面大部分光滑,部分粗糙为切除面,切面呈灰白色,荔枝样,均质,质软。第2节 喉

喉是由软骨、韧带、喉肌及黏膜构成的一个锥形管状结构,上通喉咽,下接气管,为呼吸与发音的重要器官。其中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软骨支架围成的筒状腔隙称为喉腔。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自外侧壁突入腔内,上面一对称为前庭襞,两侧前庭襞间的裂隙称为前庭裂;下面一对称声襞,位于声襞及杓状软骨基部之间的窄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前庭裂和声门裂将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三个部分。

会厌基底前方的三角形空隙称为会厌前隙,被脂肪结缔组织所填充;向后被会厌、向下被甲状会厌韧带、向前被甲状舌骨膜、向上被舌骨甲状韧带所包围;声门旁隙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位于甲状软骨与弹性圆锥和四边形膜之间;前联合是声带附着于甲状软骨的致密韧带连接。肿瘤如果侵犯到以上三个解剖学标志,往往会播散到喉外。

会厌表面覆以黏膜,内部为会厌软骨(弹性软骨)。会厌舌面及喉面的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有味蕾;喉面基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弹性纤维较丰富,并有混合腺和淋巴组织。固有层深部与会厌软骨的软骨膜相连。

喉室襞黏膜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固有层和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混合腺和淋巴组织。喉室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结构与室襞相似。声襞又称声带,游离缘为膜部,较薄,基部为软骨部。膜部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较厚,浅部为疏松结缔组织,深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富含与表面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构成声韧带。固有层内无腺体,血管也较少,下方为骨骼肌纤维构成的声带肌。软骨部黏膜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层内有混合腺,外膜有软骨和骨骼肌。

喉的标本一般为因肿瘤切除的标本,可分为部分喉、次全喉及全喉切除。为了控制智障者的慢性误吸也可以施行喉头切除术。【标本描述】(1)确定标本的类型,标注手术切缘,辨明标本的上、下和前、后方位,从背侧中线纵行切开喉腔,钉于软木板上固定。(2)测量切除标本的长度,喉的直径。描述病变的特征,包括部位(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侧别、种类、大小、生长方式、累及范围(会厌前隙、声门旁隙、前联合、血管、神经、软组织、肌肉等)、浸润深度及距上、下切缘的距离。(3)检查是否有淋巴结,描述其大小、颜色、质地等。【取材】

肿瘤:一般取材4块。可垂直于声带平行连续取材,包括与解剖标志的关系、肿瘤侵袭的深度以及周围的软骨或肿瘤通过软骨的地方(图5)。取材前最好做简图,标明取材部位。图5 喉部肿瘤的取材

肿瘤对侧组织:1~2块。

切线:2~4块,远肿瘤侧的黏膜切线,应在肿瘤对面取材。

周围受累组织:2~4块。

正常结构:如果真假声带没有病变,就双向取材(垂直切面),包括前面的接合处,两边的杓状软骨及杓状会厌襞、会厌。

淋巴结:全部分组取材。

为控制智障者慢性误吸施行喉头切除术的标本,取材3块,会厌、声带、气管各取1块。【示例】

左半喉切除组织,体积4.5cm×3.5cm×1.8cm,一侧附甲状软骨,表面覆面积2.5cm×1.5cm的黏膜。在声门处查见一面积1.2cm×0.8cm,厚0.4cm的浸润溃疡型肿物,累及整个左侧声带,呈灰白色,质硬,侵及甲状软骨。肿块距近切线(杓状会厌襞)最近处0.6cm,距远端切线最近处0.5cm,距右侧切线最近处0.2cm,距外侧(基底部)切除面最近处0.5cm,余黏膜光滑,未见明显异常。第3节 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均由若干“C”形气管软骨借韧带连接而成,气管软骨的缺口向后,由膜壁封闭。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

黏膜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较多,也常见淋巴组织。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分界,除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较多混合腺。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较厚,主要有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构成管壁支架,软骨环之间缺口处为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和平滑肌束。

单纯的气管、支气管标本较少见,多作为邻近器官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一部分,如一侧全肺切除术。【标本描述】(1)确定标本的类型,标注手术切缘,辨明手术切除范围。描述气管、支气管的长度、直径,检查标本外表面有无异常。从背侧中线纵行剖开。(2)检查气管、支气管内有无异物或其他内容物,描述其量、形态、颜色等;黏膜有无病变,如有病变,描述其部位、种类、大小、范围等;如无病变累及,描述正常黏膜的形态特征。【取材】

病变:全层取材1~3块,包括病变最明显处。

正常组织:1~2块。

切线:各1块。第4节 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两侧。左肺两叶,窄而长;右肺三叶,短而宽。肺表面为脏层胸膜被覆,光滑润泽。幼儿肺呈淡红色,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步变得灰暗乃至黑色。

肺大致呈圆锥状,具有一尖一底和两面(肋面和内侧面),以及前、后、下三缘。

肺表面覆以浆膜(脏层胸膜),外面为间皮,深部为结缔组织。肺组织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间质为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人的支气管(第1级)至肺泡约有24级分支。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分为叶支气管(第2级),右肺3支,左肺2支;叶支气管分为段支气管(第3~4级),左、右肺各10支;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为小支气管(第5~10级)继而再分支为细支气管(第11~13级);细支气管又分支为终末细支气管(第14~16级)。从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内的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为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第17~19级)、肺泡管(第20~22级)、肺泡囊(第23级)和肺泡(第24级)。支气管以下的这种分支管道,又称为支气管树。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肺小叶呈锥体形,尖向肺门,底向肺表面;小叶间为结缔组织间隔。胎儿肺小叶分界清楚,成人肺小叶分界不明显。但在肺表面仍可见小叶底部轮廓,直径约1~2.5cm,每叶肺约有50~80个肺小叶。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炎症累及若干肺小叶时为小叶性肺炎。

肺肿瘤清扫淋巴结分组及编号如下:

1号 上纵隔淋巴结

2号 气管旁淋巴结

3号 气管前、气管后或后纵隔淋巴结(3P)及前纵隔淋巴结(3a)

4号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5号 主动脉下或Botallo淋巴结

6号 主动脉周(升主动脉)淋巴结

7号 隆突下淋巴结

8号 食管旁淋巴结

9号 肺下韧带淋巴结

10号 肺门淋巴结

11号 叶间淋巴结

12号 叶淋巴结

13号 段支气管淋巴结

14号 亚段支气管淋巴结

肺的标本常见于肺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一侧全肺切除术等手术标本。【标本描述】(1)确定标本的类型,测量其大小,描述标本的颜色、质地等整体特征,仔细观察胸膜情况(是否光滑,其厚度,有无纤维化、粘连等)。(2)记录切缘长度,观察切除面的情况(有无实变、气肿、气泡、萎缩、肿物、空洞、脓肿等)。(3)标本固定过夜后,可以两种方法切肺(图6):①用长刀沿矢状线由外向内剖开标本;②沿各叶最长径做肺切面。观察切面情况(颜色、充气量,有无实变、气肿、气泡、萎缩、肿物、空洞、脓肿等)。(4)非肿瘤标本:描述病变的类型及病变情况,包括大小、颜色,胸膜有无受累以及病变距离胸膜的距离等。(5)肿瘤标本:描述病变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大小、颜色、质地(一般鳞癌质地坚韧,而淋巴瘤和腺癌质地较软)、部位(支气管、肺段)、与支气管的关系(肿瘤是否起源于支气管,或肿瘤是否侵及支气管)、与胸膜的关系(有无肿瘤侵及)、距支气管切缘的距离。(6)描述病变以外肺实质的情况,包括肺气肿改变(通常都是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周边肺泡不受累及)、纤维化、肺大疱、实变等。支气管的异常也要描述在内,比如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堵塞等。图6 切肺法A.由肺外侧切向肺门;B.沿各叶最长径切开(7)查找淋巴结,分组并进行描述。【取材】

病变:肿瘤取4~5块;非肿瘤2~3块,包含病变最明显处。

交界区:2~3块。

病变接近胸膜处的肺组织(包含胸膜):1~2块。

其他肺组织:1~2块。

切缘:1~2块。

淋巴结:全部分组取材。【示例】

右肺上叶,体积15cm×10cm×3cm,表面光滑,局部皱缩。打开各段支气管及做肺切面,于尖段查见一体积6cm×4cm×3cm的巨块型肿物,呈灰白灰黑色,质硬,与周围分界不清,侵达脏层胸膜,距支气管残端3.5cm。余支气管黏膜光滑,肺组织呈灰红色,质软,含气量可。

查见叶支气管旁淋巴结2个,大者长径0.8cm,灰黑色,质韧;尖段支气管旁淋巴结2个,大者长径0.8cm,灰白色,质硬。

另送“隆突下淋巴结”6个,最大者长径0.6cm,灰黑色,质韧。第5节 胸  膜

胸膜是分别被覆于双肺表面、胸壁内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浆膜。依其部位不同分为脏层胸膜(肺胸膜)和壁层胸膜。其表面由间皮,深部由结缔组织构成。

胸膜切除标本除少数是因原发病变(如慢性纤维性胸膜炎、纤维性间皮瘤等)外,多数由相应其他器官手术而切除。【标本描述】(1)确定标本类型,计数数量。将标本逐一展开,单独测量其面积、厚度。如果胸膜片较多,应计数其总面积。(2)描述标本的整体特征,如色泽、连贯性、大小,胸膜所占比例、外观变化等。(3)检查并记录是否有病变,记录其病变类型、数量、大小、质地、颜色、浸润范围等。(4)沿病变最大径剖开,描述切面情况。【取材】

病变累及胸膜处:2~3块,包括病变最明显处。

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2块。

最近切缘:1~2块。【示例】

部分肺切除标本(图7):肺组织一块,体积6.5cm×5cm×3cm,表面被覆脏层胸膜,一侧为钢丝缝线。胸膜大部分光滑,部分粗糙,明显增厚,面积3.5cm× 2cm,切面下查见一体积2cm×1.5cm×1cm的肿物,灰白色,均质,质软,边界尚清,距切缘最近处1.5cm。其余肺组织呈灰红色,质软。图7 钢丝缝线肺组织的取材第4章 消化系统第1节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组织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 化 道

消化道是从口腔到肛门粗细不等的管道,自上而下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临床工作中通常将口腔到十二指肠的部分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及以下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道(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图8)。图8 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黏膜位于管壁最内层,由内向外分为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不同,消化道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腺、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满多种淋巴细胞。有些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分布弥散,与周围其他组织没有明显界限,称弥散淋巴组织;有些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则密集成团,称淋巴滤泡,又称淋巴小结。黏膜肌层由1~2层平滑肌构成。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腔内突起,形成纵行或环形的皱襞。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

肌层一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某些部位环形肌增厚,形成括约肌。

外膜位于消化道的外层,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见于腹腔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消 化 腺

消化腺按照其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外,成为一个独立的消化器官,如大唾液腺、胰腺和肝脏。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如胃腺、肠腺等。第2节 口  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内有舌和牙等器官。其前壁为口唇,侧壁为颊部,顶为腭,底为软组织的肌性结构。口唇与颊

口唇分为上唇和下唇,由皮肤、口轮匝肌和黏膜构成。颊位于口腔两侧,由皮肤、颊肌和颊黏膜组成,在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有腮腺导管的开口。

口腔黏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黏膜肌。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仅在硬腭部出现角化。固有层结缔组织突向上皮形成乳头,其内富有毛细血管,故新鲜黏膜呈红色。乳头及上皮内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固有层中尚有黏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固有层下连骨骼肌(于唇、颊等处)或骨(于硬腭)。

口唇、颊部的标本较常见者为肿瘤切除标本,口唇部以“V”形切除常见,颊部多为局部剜除。【标本描述】(1)注意标本的手术类型(局部剜除、“V”形切除等),分清黏膜面和皮肤面(可见汗毛),用10%硝酸银或碳素墨水涂擦手术切缘。(2)测量标本的体积,观察有无肿物、溃疡及其他异常,描述其所在部位、大体特征及与切缘间的距离。(3)分别描述正常皮肤和黏膜。(4)沿病变中心垂直于唇切开(必要时做多个平行切面),观察其色泽、质地、病变范围等,测量距切缘的距离。【取材】

病变部位:取2~3块,包括浸润最深处和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

切缘:各切缘取1块,不必修整(图9)。图9 唇“V”形切除标本的取材【示例】“V”形唇组织一块,体积2cm×0.9cm×0.7cm,表面大部分覆黏膜,一侧为少量正常皮肤,切除面粗糙。于黏膜侧查见一面积0.9cm×0.7cm的菜花形肿物,切面最厚处厚0.6cm,呈灰白色,质硬,距周边切除面最近处0.5cm。其余黏膜光滑,其下组织呈灰红色,质软。舌

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的上面拱起,称为舌背。舌前部的下面中线有一条连于口腔底的黏膜皱襞,称为舌系带,其两侧的黏膜各形成一个小隆起,称为舌下阜,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开口于此。舌下阜的后外方可见一条黏膜形成的斜行皱襞,称为舌下襞,其深面为舌下腺。

舌以骨骼肌为基础,由纵行、横行及垂直走行的骨骼肌纤维束交织构成。表面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与固有层组成,呈淡红色,表面可见舌乳头。舌乳头分为三类:丝状乳头呈白色丝绒状,遍布舌体背面;菌状乳头呈红色圆点状,舌尖和舌缘较多;轮廓乳头最大,排列在舌体的后部。在舌根部的黏膜内,有许多由淋巴组织集聚而成的突起,称为舌扁桃体。

舌标本的手术类型可分为局部病变切除、舌部分切除、半舌切除、舌大部切除及舌、颌、颈联合根治。【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测量其体积,用10%硝酸银或碳素墨水涂擦手术切缘。(2)观察有无肿物、溃疡、黏膜白斑及其他异常,并描述其所在部位、大体特征与切缘间的距离等。(3)沿病变中心垂直于舌面切开(必要时做多个平行切面),观察其色泽、质地、病变范围、距切缘的距离等。(4)检查有无颈部清扫淋巴结并进行描述、记录。【取材】

异常部位:取1~2块,包括浸润最深处。

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1~2块。

切缘:各切缘各取1块(不必修切)。

淋巴结:全部分组取材。【示例】

梭形舌黏膜组织一块,面积0.8cm×0.7cm,厚0.3cm,表面查见一体积0.5cm×0.4cm×0.3cm的外生型肿物,灰白色,乳头状,质韧,距周边切除面最近处0.2cm,距底部切除面最近处0.3cm。余黏膜未见明显异常,呈灰白色,质软。牙及牙周组织

牙齿为口腔黏膜的衍生物,一般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和牙根。牙的组织结构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和牙骨质三种成分。牙的中央为牙髓腔,其内充满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称为牙髓。牙髓经牙根管与牙槽相通。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3部分,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牙槽骨是牙根周围的骨质;牙周膜是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牙龈是覆盖在牙槽骨的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复层扁平上皮黏膜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正常牙龈为粉红色,呈刀削状,质韧,微有弹性。

牙及牙周组织标本常见于牙龈或牙源性肿瘤的切除及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测量其体积(或长、宽及厚度)。(2)描述标本的形态、质地、色泽等情况。(3)如为肿瘤病变,用10%硝酸银或碳素墨水涂擦手术切缘,描述肿瘤的形态、质地、色泽,周围组织受累否及其受累范围,离最近切缘的距离等。(4)如牙槽骨需取材时,描述后将其锯成4~5mm厚的薄片,充分固定后进行脱钙。(5)检查有无清扫淋巴结并进行描述、记录。【取材】(图10)

病变:取1~2块。

与正常组织交界处:2块。

切缘:各取1块。

清扫淋巴结:全部取材。【示例】

右侧下颌骨组织一块,长8cm,宽6cm,最厚处厚4.5cm,附牙齿7枚。牙龈表面大部分光滑,于其内面中部查见一体积5cm×4.5cm×4cm的肿物凸起,表面尚光滑,切面呈灰白色,均质,质韧,与周围分界不甚清,未累及下颌骨。肿物距前切除面1.5cm,后切除面1cm,下切缘最近处1cm。下颌骨组织呈灰白灰红色,质硬,未见明显病变。图10 颌骨切除标本的取材涎  腺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分布于口腔和咽部黏膜内的小涎腺。其中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称为大唾液腺,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黏膜。

三对大唾液腺中,腮腺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颌下腺略呈卵圆形,位于下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和舌骨舌肌之间。由腺的内面发出下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肉阜。舌下腺最小,细长而略扁,位于口底黏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两种小管约5~15条,直接开口于口底黏膜;大管另一端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舌下阜。

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被膜较薄,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腺泡组成。导管是反复分支的上皮性管道,为腺的排泄部,末端与腺泡相连。唾液腺导管可分为以下几段:①闰管:直接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②纹状管:或称分泌管,与闰管相连接。管径细,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居细胞顶部,胞质嗜酸性;细胞基部可见垂直纵纹,电镜下为质膜内褶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③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纹状管汇合形成小叶间导管,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导管较粗,管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小叶间导管再逐级汇合并增粗,最后形成一条或几条总导管开口于口腔,导管近口腔开口处渐为复层扁平上皮,与口腔上皮相连续。

腺泡分浆液性、黏液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较短,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多,黏液少;颌下腺为混合腺,浆液性腺泡多,黏液性和混合性腺泡少。闰管短,纹状管发达,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较少,黏液较多;舌下腺为混合腺,以黏液性和混合性腺泡为主,半月较多,无闰管,纹状管也较短,分泌物以黏液为主(图11)。图11 唾液腺腺泡与导管的组织结构

涎腺标本常见于腺体部分或全腺体摘除、扩大切除术及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测量体积或称重。(2)辨认腺体的表浅叶和深叶,确认标本的方向(需手术医生配合)。(3)描述腺体的形态、质地、色泽,包膜是否完整,分叶结构是否清楚,导管是否扩张等。(4)如有肿瘤,观察其数目、大小、位置、生长方式,有无包膜,有无黏液样或软骨样区域,出血、坏死灶,周围组织及神经受累否,受累范围,离最近切缘的距离等。(5)检查有无清扫淋巴结并进行描述、记录。【取材】

肿瘤:取2块。

与正常组织交界处:2块。

近肿瘤腺体:1块。

切缘:各取1块(不必修切)。

淋巴结:全部取材。【示例】

不规则组织一块,体积4.5cm×4cm×3cm,表面大部分光滑。切面于其内查见一体积2.8cm×2.5cm×2cm的肿物,呈灰白色,质韧,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余组织呈灰褐色,分叶状,质软。第3节 咽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为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结构,位于1~6颈椎前方,全长约12cm。咽的后壁和侧壁完整,主要由三对咽缩肌构成,内面覆以黏膜;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  咽

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软腭平面以上,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是咽部最宽的部分。鼻咽的外侧壁相当于下鼻甲后方1.5cm处有咽鼓管咽口,借咽鼓管通向中耳鼓室。该口后上方有一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顶壁后部的黏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发达,6~7岁后开始萎缩。口  咽

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上至软腭,下至会厌上缘,前通于口腔。口咽的外侧壁上颚舌弓与腭咽弓之间有一凹陷称为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其上方为扁桃体上窝。喉  咽

位于喉的后方,上起会厌,下至环状软骨下缘,连通食管,两侧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各有一深窝为梨状窝,异物易滞留于此部位。

咽的标本常见于咽部肿瘤切除术及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标本描述】(1)记录标本的类型,测量并记录标本体积,描述标本的整体形态。(2)描述肿瘤的形态、质地、色泽,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受累范围,离最近切缘的距离等。(3)检查有无清扫淋巴结并进行描述、记录。【取材】

肿瘤:取1~2块。

与正常组织交界处:2块。

切缘:各切缘各取1块。

清扫淋巴结:全部取材。第4节 食  管

食管为肌性管道,上端起自咽下缘,下端终于胃贲门,全长约25cm。由于食管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食管呈现3个狭窄部,其中第一和第三狭窄部分别位于食管上端和下端,常处于闭合状态,前者阻止吸气时空气从咽进入食管,后者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第二狭窄部位于食管中段,无生理功能上的意义,是异物嵌顿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图12)。图12 食管的部位与结构

食管的淋巴结分组:根据日本《食管癌处理规约》,食管癌及胃癌清扫淋巴结的分组及编号见表1。表1 食管癌及胃癌清扫淋巴结的分组及编号

食管的检材多为食管癌手术治疗切除的部分食管或食管与近侧胃。【标本描述】(1)确定切除的范围,分辨其上、下切端(可参考送检单,通常下切端较长,且有线结扎),是否带有近侧胃。尽可能靠近吻合器钉剪掉切线,从病变对侧纵行剖开。(2)将标本钉于软木板上固定过夜,次日检查。用10%硝酸银或碳素墨水涂擦于手术切缘及外膜,测量食管的长度、周径,观察黏膜是否完整、光泽,有无糜烂、白斑、憩室、溃疡、肿瘤,壁是否增厚,各层结构是否清晰;食管下端黏膜有无Barrett病变。沿食管长轴做平行切面,观察切面的形态、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图13)。图13 食管肿瘤标本的描述与取材(3)如为肿瘤,确定其肉眼类型(蕈伞、溃疡、缩窄、髓质),测其面积及厚度,与两端切缘的距离(带有贲门时,可测量距贲门的距离)。观察侵犯的范围、周径、浸润深度,是否侵及其他器官。注意非肿瘤区黏膜有无病变,如有,测量其大小和与肿瘤的距离。将食管周围淋巴结分成相应的上、中、下三组分别摘取。下段癌尚需分离贲门周围淋巴结。(4)描述未累及的黏膜。

正常的食管黏膜(鳞状上皮)是反光的、光滑的、白色的。

正常的胃黏膜是柔软的、粉红色的。

Barrett黏膜为暗淡的粉色,细颗粒状或斑片状。(5)查找淋巴结,分组描述、记录。【取材】

肿瘤:纵行全层取4块,其中包括浸润管壁最深处及近侧缘和远侧缘(指带有非肿瘤性黏膜的组织块)。

切线:包括近切线和远切线或(及)深部切除面。

非肿瘤区黏膜:取2~3块。

其他病变:应取肉眼所有观察到的病变,包括Barrett食管的黏膜。

淋巴结:应取所有的淋巴结。【示例】

下段部分食管及近端少许胃,食管长9cm,周长6cm,胃黏膜面积6cm× 2.7cm。切面于距近切线6cm,远切线2cm,食管下段近贲门处查见一面积4cm× 3cm的髓质型肿物,呈灰白色,质硬,最厚处厚1.6cm,侵达外膜,其余黏膜未见明显病变。查见下段食管旁淋巴结5个,最大者长径1cm,呈灰白色,质硬。贲门周围淋巴结3个,最大者长径0.8cm,灰白色,质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