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的心:藏疆旅行漫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1:34:33

点击下载

作者:邢丽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壮阔的心:藏疆旅行漫记

壮阔的心:藏疆旅行漫记试读:

推荐序

说实在的,我在读本书之前,并不认识邢丽君女士,是一个要好的朋友向我推荐了本书,并嘱我一定要为此书写个序。通常情况下,写序的人要么是名人,要么是行内的人,我自然不是什么名人,既无文采,更无游览大山名川的经历,甚至连西藏都没去过,由我为本书作序,实在是勉为其难。但当我细细地读完本书后,才惊奇地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离开了那喧闹的、污浊的、匆忙的城市,突然间来到了这地球上最静谧、最纯洁的地方,仰望那湛蓝湛蓝的、飘着白云的、同样静谧的天空,在思索,在陶醉,在敞开心扉,在洗涤自己的心灵。

可能是因为受作者文采的渲染,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居住在这人事嘈杂的城市中,本身就有一种期望,期望有一天能安静下来,能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清新的空气。因此,当我随着作者的笔触游走于藏疆这块祖国最美好的地方时,也情不自禁地走入了那梦幻般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高原上,空气一定是很稀薄的,但在我的想象中,不论是站在那无边的羌塘大草原上,还是爬行在那巍峨的覆盖着冰雪的梅里雪山上,不论是在那神奇的羊卓雍错旁,还是在那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古格古城中,我都想深深地、贪婪地吸上一口气,我自以为那里空气一定很甜、很清爽,沁人心脾。

作者说她选择藏疆旅行,是想感受大自然中那些辽阔、雄沉、壮丽的“野牛风景”,但我从她的描述中除了能感受到粗犷、野性和奔腾外,感受更多的是自然、朴实和安静,这静谧是一种神奇的静,是一种能让人灵魂出窍的静。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上帝最初创造世界时,他把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安置在同样有河流、有森林、有草原的宁静的东方伊甸园中。后来,上帝又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原因是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蛊惑,偷吃了那颗能让人变聪明的果子。但上帝绝对不会料到,离开伊甸园的人类会变得如此“聪明”。他们不断地寻找办法挑战自然、征服自然,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满足其永无止境的欲望。现在,人类不仅“聪明”,而且傲慢,甚至是自以为是,他们自认为在自然面前可以肆无忌惮。今天,用“千疮百孔”来形容被人类践蹋和破坏过的地球,一点儿都不为过。

工业化已过去数百年,人类似乎从没有打算节制自己的欲望,更没打算减少对石油、煤炭、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掠夺,人们很少理会地球的控诉和呻吟。现代化所产生的诸如汽车、空调、电脑等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确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得不承认,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十分尴尬的时代。空气污染了,种子在变异,人们可以不吃肉、不喝酒,但又有谁能不呼吸、不喝水、不吃饭呢?现在,对那些正在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人们来说,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没有经化肥和农药污染过的食品,这些工业化、现代化以前最普通不过的东西,竟然成了人们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但人类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代化仍然在高速进行着,人们仍在不断地释放着聪明才智。城市里的大楼越盖越高,汽车越来越多,各种转基因或者能直接影响人类基因变异的食品和药品正在渗入我们的生活。繁华、喧闹、污浊、拥挤和五光十色交织在一起。人们似乎都在忙碌着,都在奋斗着,像一群群蚂蚁,像非洲草原上成千上万的角马,他们都在朝着一个方向急匆匆地,互相拥挤着、踩踏着、奔跑着、喘息着,不停地有人掉队,又不停地有人赶上来,人们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取财富,就是追求所谓的幸福。不管地球如何呻吟,不管上天如何不断向人类发出警示,这都丝毫改变不了什么,因为有所谓“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但幸福又是什么?是金钱,是地位,是大房子,是美味佳肴?我不由想起了书中所描述的那穿越八百里的莫贺延碛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玄奘大法师,作者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穿越沙漠还整整走了七个小时,法师独自一人在这死亡之地走了整整九天。他九死一生,几临绝境,才终成正果。回到久别的长安,仍然是夜以继日地译经传道,一直到他归天,到他应该去的地方,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玄奘大法师所追求的幸福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肯定有很大的不同。

我还想起了进藏路上那些一步一长跪的信男信女们,他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在那高寒的原野上,在那冰雪覆盖、气候变化无常的大山口处,他们随时都有被雪崩掩埋和被野兽伤害的危险,但他们却一步一拜、一步一跪地向他们心目中的圣地爬去,不是几公里、几十公里,而是几百公里、上千公里……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他们愚昧?迷信?还是为了某种信仰,或某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

作者在书中不断地重复着“信仰”这个词。信仰肯定不是对金钱和物质的疯狂追求,信仰包含着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上学时,我记得政治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哲学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总和。”很显然,信仰属于哲学范畴。没有信仰而只信金钱、只信享乐的人,大概就算不上懂得哲学。一个充满铜臭味儿、对金钱和利益趋之若鹜的社会,大概就算是没有哲学的社会。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曾说过:“没有哲学的社会,好似没有梁柱的建筑,不管外表装饰得何等华美,一旦遭遇地震或风暴,便会顷刻倒塌。”我初次读到这段话时,不由地惊出一身冷汗,我们这个社会有哲学吗?我们比那些信男信女们更聪明、更有智慧吗?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喜好游览,连孔子都说,他最大的愿望不是当官、不是享乐,而是在暮春三月,穿上春装,邀上几个好友,带上几个书童,到沂水去沐浴,到高坛上去乘凉,去咏诗作歌。总之,是到大自然中去,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光喜爱游览,还常常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范仲淹的千古绝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登岳阳楼后,看到滔滔的长江和那波澜壮阔的湖水,而激发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的。

作者是一个现代女性,但她有着和古人一样的情怀。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写的不是一本路书,也不是简单的游记,我看到书中充满着对历史的追溯、对不同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她虽然说自己选择藏疆旅行是想感受一下那充满挑战、略带野性的“野牛风景”,但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除了壮美、辽阔、雄沉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外,草原上、荒漠里那孤独的历史遗迹,以及那早已逝去的历史人物的背景,会不断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玄奘、鸠摩罗什、宗喀巴等大师,张骞、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等历史星空中灿烂的明星,他们似乎并没有离去,似乎仍停留在沙漠或草原的地平线上。嘉峪关、莫高窟、西夏王陵、古格遗址,虽然其中的许多地方早已进入了沉睡的历史,但你仍然会感受到它们的辉煌和力量。

难怪作者在不断地感叹、不断地激动,不断地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唤醒自己在喧闹城市中早已昏昏欲睡的大脑。她一路走着、一路思考着,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又一次次得到升华。

作者不仅用她那精彩的文笔,对一路的自然风光进行了尽情地描述,而且还将自己的思考不断地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述说给读者,她希望人们能和她一起思索,一起接受心灵的洗礼。《圣经》中曾记载,在耶稣传道之前,约翰在约旦河里用水为人施洗,等到耶稣降临之后,他将为人用圣灵施洗。能用圣灵施洗自然是最好的,用藏疆这块地球上少有的、淳朴的、圣洁的大自然为人洗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洗涤人们心中的贪婪、仇恨、忌妒、欺诈、无知和自以为是,让心灵重新回到伊甸园的时代,这也许是作者最终的目的。我赞成她的观点,理解她的想法,才写下上面的话,是为序。贾聚林辽宁省大连市原教委主任、原国家督学前言追逐灵魂的脚步“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经典开篇,我想它之所以能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仍旧被奉为经典、被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它描述的不只是那个时代,它描述的是所有在探索中、发展中前行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人们感到了一种矛盾在心灵的共鸣,包括我们这个时代。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我们的祖国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我们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生活的一切便利和舒适。可是,我们却时常感受不到幸福,感受不到那种心灵的宁静、博大和深远。

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呢?

因为我们的精神没有与物质同步发展吗?因为我们的灵魂在钢筋水泥构建的世界里找不到栖息之所,我们的灵魂就像被风吹散的树叶,四处飘荡、无处依靠、无处安放、无处寄托、没有方向吗?

非洲的印第安人有这样的传统,他们在森林中、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行走,每走一段时间就会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因为他们认为当身体走得太快的时候,灵魂就会追不上身体的脚步,必须停下来,等待灵魂追赶上来。

我呢?我的灵魂还在跟着我的身体吗?当我有一天在夜色中,在并不明亮的依稀可辨的星空下审视内心,试图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时,我惊觉——我的灵魂早已不在我的身体里。

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等待我的灵魂追赶上来呢?

思索很久,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的灵魂逃跑了!她没有在追赶我的身体,她已经逃向另一个方向。我的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物质世界里奔跑,她背离了我的心灵,忘记了我的梦想,她已经倦于思考,只是在程式化地奔跑,她时常感到不幸福。而我的灵魂是一个精灵,她早已离开我的身体,沿着心的方向,去寻找一个叫做“幸福”的地方了。我的灵魂向着正确的轨道前行,而我的身体沿着错误的轨道狂奔,所以,即使我停下来也等不到我的灵魂。

我必须行动,去追逐我的灵魂,我相信,当我沿着灵魂的脚步追上她的时候,我就会和我的灵魂一起找到幸福的答案!

可是我的灵魂在哪里呢?她向哪个方向走了呢?我应该如何行动才能追赶上她呢?

我知道灵魂追随心的方向,只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我就能找到她。于是,我探索内心,然后找到了方向。

我必须去行动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不能任由一个个梦想在心底深埋,去找无数借口将梦想搁浅!我想到了那个从儿时起就深埋心底的梦想,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想要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知道我的灵魂已经先于我的身体行动了,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到祖国壮美的山河中去,走到可以催发思考、寄托心灵的地方去了,她去寻找幸福的答案了。

是的,我的灵魂去的地方一定有壮美的景致。英国的政治思想家伯克把风景分为“耕牛风景”和“野牛风景”两类。“耕牛风景”就是那些让人内心感到柔和、愉悦、心生爱怜的风景,如河畔的杨柳、柔美的花园、秀山丽水;而“野牛风景”则是那些让人感受到力量、震撼、心生敬畏的风景,如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高山峡谷。相比清丽、婉约、秀美的“耕牛风景”,我想我更钟爱的是辽阔、雄沉、壮美的“野牛风景”,面对这样壮阔的风景,人会被一种人类意志不能左右的力量、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震撼,会陷入思考,也会感到释然。《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赶驼人对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说:“这片沙漠太大了,地平线遥不可及,令人感到自己太渺小,根本不想说话。”而圣地亚哥说:“每当我在观看泱泱大海或者熊熊烈焰的时候,能一连几个小时保持沉默,脑子里什么也不想,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浩瀚和威力之中。”这便是壮美风景的力量。在大山大水面前,自然广博、绵长、深远而雄阔的力量扑面而来,人会陷入思考,会关注内心,会更加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而个人的烦恼不过是可以随风而逝的一粒沙。

这样壮美的风景在哪里呢?

翻遍摞起来比我还要高的介绍祖国之美的书籍后,我明确了我的目标——塞外、新疆和西藏。尤其是西藏,那个有着最湛蓝清澈的天空、最纯净甜美的空气、最雄浑壮美的景致、最辽阔深邃的星空和最原始虔诚的信仰的地方无疑是最壮美、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是最能引人思索、沉淀心灵和滋润灵魂的地方,我知道走遍那里我就能追上灵魂,找到幸福的答案。

在没有实践的时候,人的知识是从书中获得的。在看了那么多介绍西藏的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去西藏很艰难。首先是路险,翻越海拔5000米左右的狭窄崎岖的盘山路,无数泥石流、水毁、塌方、积雪路段,使得去西藏的路成为中国最艰难的路。更重要的还有高原反应,看了无数在高原上“头痛欲裂、意识模糊甚至可能致命”的报道后,更是让从未上过高原的我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出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初次进藏,我没有选择独自开车,而是找到了伙伴拼车同行。我们选择从“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南线进入拉萨,然后沿着国道318继续前行到珠峰、樟木,顺道从樟木过境游览尼泊尔,再取道有“高原高速”之称的青藏线回程。从5月30日出发到7月10日回到大连,行程共计40天。

第一次的西藏之旅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40天的旅程,我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自然,也交给了这片被信仰浸润的土地上的人们。我的心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律动和放歌。融入自然时,她欢快愉悦,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轻盈明快而充满爱的甜蜜;陷入思索时,她奔腾活跃,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激情澎湃而富有生命的张力;深深感动时,她宁静悠远,如冥冥的梵音,清彻远播,遍一切处,如海辽阔。

心灵的这些放歌让我知道,隐藏在心灵里的精神生命已经开始慢慢复活,我听到了她宁静的智慧声音,我听到了她深情的召唤,我必须再一次去寻找她。

这一次我选择了从大连北上,一路游走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后,从新藏线进藏,然后走川藏北线,到甘孜后转道稻城亚丁走滇藏线到昆明,再从昆明回大连。这样的路线设计不仅包括了塞外、新疆,还包括了没走过的三条进藏线路,这样的行程走完,进藏的五条主要线路——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新藏线和滇藏线就都走过了,这也是我最初的目标——塞外、新疆和西藏。这一次是从8月7日出发到10月27日回到大连,行程共计80天。

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选择了独自出发。不只是因为我学会了如何在恶劣路况驾驶越野车,我的身体很适应高原,更是因为:

我知道,当我一个人驾驶着越野车穿行在西部广袤的天地间,无论是在晴空下还是在风雨中,无论是在高原上还是在戈壁里,我都会摇下车窗,不只是让风吹过我红色的衣裳,抚摸我的脸颊,飞扬我的头发,还是让风拂过我的心灵,为我带来灵魂的信息。我知道那时我的心会如清泉般滋润,思想也会汩汩涌出,我会感到灵魂战栗般的通透快感,我的身体、心灵和灵魂也将合而为一,我将找到幸福的答案。

况且我知道这一路上不会一直只有我一个人,上天会为我安排缘分的相遇,而你知道,在路上,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对吗?

……

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公众的审美观有重大影响的英国作家、评论家和艺术家约翰·罗斯金(1819—1900)的多数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如何拥有美。他的结论是,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地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而达到对美的拥有。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和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

我赞赏罗斯金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同时我也想把他的结论稍作改动,因为我们处于不同的年代。在罗斯金的年代,摄影更多的是拍照和记录,而绘画催人思考、包容着思想,所以罗斯金主张用绘画而不是摄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拍照,来拥有美。到了现在,摄影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承载着摄影者的思想,也包含着摄影者对美的感悟和理解,会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同时摄影也满足了人们对真实的渴望,所以现在摄影也是一种好的拥有美的方式。另外,我认为罗斯金说的拥有美不仅是指自己拥有美,也是指让大众拥有美,我想现在我们用分享美来表达也许更确切。

毫不例外的,我也有分享美的愿望。虽然我不是职业的摄影工作者,但是旅途中的每一张照片我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热忱,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种感情、一个故事。在嘉峪关,为了拍到一张背景是祁连山雪峰的嘉峪关,傍晚独自爬上村后的山岭、穿过墓地;在冈仁波齐,海拔4700多米的山脚下拍照时,风太大,为了保持架子的稳定只能降低架子的高度跪着拍,为了等到它最美的光线,又怕它随时遮住容颜,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跪着拍了两个小时;从老定日去往珠峰的路上,为了赶拍夕阳下的珠峰,车子在乱石岗上飞奔,安全带把肩膀勒出了血也浑然不知,直到拍完夕阳下的珠峰才感觉到疼……所有的这些努力,不为别的,我只是希望能更多地捕捉到大自然的美,希望每一个分享旅程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看到这些照片,感受到的是分享美的愉悦。

罗斯金提到的另一种分享美的方式是书写。我想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我想要把旅程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分享给所有的读者。我想要把我寻找精神的生命、追逐灵魂的脚步、探索幸福的答案的旅程分享给所有读者。分享会让我感到幸福和喜悦,就像威廉·布莱克的那首诗: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让喜悦飞去吻别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愿我们都能追上灵魂的脚步,找到幸福的答案,愿我们都能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第一次旅程聆听心灵的放歌第一次的西藏之旅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40天的旅程,我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自然,也交给了这片被信仰浸润的土地上的人们。我的心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律动和放歌。融入自然时,她欢快愉悦,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轻盈明快而充满爱的甜蜜;陷入思索时,她奔腾活跃,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激情澎湃而富有生命的张力;深深感动时,她宁静悠远,如冥冥的梵音,清彻远播,遍一切处,如海辽阔!川藏南线 开放心灵的道路

当你第一次看到湛蓝的湖水倒映着洁白晶莹的雪峰和冰川,冰川下、湖水旁,苍翠茂密的森林、五色绽放的山花、辽阔茂盛的草原、悠闲自在的牛羊、原始幽静的村落,当所有的这一切一起映入你的眼帘,相信你会没有办法不感受到内心极致的震撼!

318国道被誉为“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这条大道自大上海的人民广场开始,沿着北纬30度线向西延伸,一直穿越“地球之巅”,抵达中尼边境的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川藏南线是指318国道自成都至拉萨路段,全长2115公里,是318国道最艰险也最壮美的路段。

说这条路最艰险,是因为它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穿越十几座雪山的垭口,跨过青衣江、岷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道路垂直陡降高差达几千米。

沿途随时可能有泥石流、塌方、泥泞、陷车、天险,前方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未知。这条路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而奇迹本身就是令人神往的,不是吗?

说这条路最壮美,是因为在这条路上,你可以尽览雪峰、冰川、峡谷、瀑布、湖泊、山花、林海、草原。这些景致单独呈现在你眼前也许不算什么,但是造物主之手神奇地把从极地雪原到热带雨林的这些极致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当你第一次看到湛蓝的湖水倒映着洁白晶莹的雪峰和冰川,冰川下、湖水旁,苍翠茂密的森林、五色绽放的山花、辽阔茂盛的草原、悠闲自在的牛羊、原始幽静的村落,当所有的这一切一起映入你的眼帘,相信你会没有办法不感受到内心极致的震撼。

这是一条震撼心灵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们瞻仰历史的丰碑,我们拥抱朗洁纯透的自然,我们在雪域高原感受温情,我们在然乌湖畔思索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冰川与森林之吻中放飞心的明丽,我们时时惊诧于一段段的奇迹,我们瞬间顿悟世事无常的真理,我们在雅鲁藏布江把心洗清,我们在雪山之巅把灵魂唤醒,我们在圣城舒展被都市生活禁锢已久的心灵,让心灵像最圣洁的千瓣莲花一样开放。

我们用心感悟这段旅程,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轻抚心灵,为我们的心带来纯洁、温暖、喜悦、宁静和虔诚。这是一条艰险壮美、可以开放心灵的道路,这是一段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旅程。从我如何找到旅伴说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我决定去西藏,因为我的灵魂去了那里,我必须追上她。

在看了无数描写西藏的书后,我了解到去西藏的路很险,那些海拔5000多米凿在山壁上的羊肠子一样的盘山路,那些把人颠得像前朝的旧椅子就要散架一样的碎石路和搓板路,那些即使在夏日也会漫天飞雪、冰雹突至的冰雪路,还有那些试图对你的车轮“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的烂泥路和涉水路,总之,都是车行其中,仿佛“摸着阎王鼻子走钢丝”一样,奇险无比的路。

比道路的艰险更可怕的是高原反应。“缺氧的感觉就像有人掐住你的脖子,然后用鞭子赶着你在玻璃罩子里跑,你拼命张大了嘴呼吸,可是肺永远是空的。”“有人低估了高原的杀伤力,下了车就跑,啪地摔到了,再也没起来,永远地留在了高原上。要想在高原活下去,必须得对高原毕恭毕敬,你瞧不起它,它就会让你拿命来向它赔不是。”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描述,让从没上过高原的我不敢掉以轻心。

从没有在恶劣路况开过越野车,也没有上过高原,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高原反应。本着对自己安全和生命负责的态度,我决定第一次上高原要结伴同行。

问了身边的朋友,没有人能结伴同去。放弃吗?当然不。古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身边的朋友不能去,那就把目光转向网络吧。我打听到有一个叫“越野e族”的网站,加入这个网站的人大都是玩越野车的,同时也有很多相约结伴去西藏的帖子。我上了这个网站,了解到这是一个集越野车、摩托车和房车活动,各种户外运动,摄影、旅行、休闲娱乐和汽车改装、各种相关装备商城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当然越野车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越野e族”这个“组织”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如果算上海外各队的话,也可说成是全球性的),按照省划分为大队,各省大队再按照市或者地区划分为分队,只要在网站注册,就自动按所在地加入各大队和分队,比如我在大连,注册后就算是大连分队的一员,可以在相应的版块发帖和回帖,发帖和回帖是各种活动召集和分享的主要方式。

为了了解越野车,我参加了几次大连分队成员召集的活动。一般活动场地多在荒僻的地方,都是成员“探索”出来的,符合场地的条件就是非常差的路况,如大石头路、沙地、泥地、水塘或者河,有大坡或者大沟。大家按照约定的时间,陆续到达场地,就开始开着越野车轮番“上阵”,挂了四驱的越野车就像撒欢一样,趟大泥、过大河。不过依我看,大家最喜欢的还是爬大坡,坡越陡、越滑、越难上就越喜欢,上到半截腰没有了力气,就倒下来换种方法重上,直到上去为止,如果实在上不去,就只能挂上拖车绳由上面的车拉上去。如果这次没上去,下次就会还要来上,如果大家都上去了就会想办法再增加上坡的难度,或者另换场地,总之,一定要“有难度”才行。一次活动下来,每辆车都脏得像个泥猴,很多车还会因此“负伤”,不是这儿撞瘪了就是那儿刮坏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兴致,开着“英勇负伤的泥猴”回去,洗干净了,修好了,下次再来,乐此不疲。

听了我的描述,很多人一定很不理解,这不是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吗,好好的路不走,偏要到那些烂路上,把车弄脏、弄坏,然后再花时间洗车、修车,这是不是有点“疯”。刚开始,我也不是很理解,但后来有了我在旅行过程中与这些人在一起的经历和一次与这个团队同去沙漠的经历后,我理解了这些人,他们其实一点都不“疯”,是一群很可爱的人。旅行的经历在后面我会写到,这里就只简短说一下那一次的沙漠之行。

那一次是冬天,我们去的是库伦沙漠,离大连500多公里。上午10点大家在高速公路九里服务区集合,所有车辆列队一起出发。想想看吧,一队贴着“越野e族”“路越远、心越近”“不抛弃、不放弃”“无兄弟、不越野”车标的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是多么酷、多么拉风的景象,吸引了多少艳羡的目光。大家在台子里互相调侃,但一直保持着有序的队列前行,傍晚抵达库伦。

第二天吃过早饭进沙漠。我们的计划是穿越沙漠另一边的灯塔,然后原路返回。在沙漠里行车与平地不同,冬天的沙漠虽然比夏天的沙漠硬一些,但是因为有的地方有雪,而且总是要上坡、下坡,很多坡非常陡,所以经常陷车。一路上,总是有车会陷进沙坑、雪坑或者半坡,然后其他的队友就会把车开过去,冒着刺骨的寒风,把拖车绳挂在陷车上,再开车把陷车拖出来。一路上,台子里说得最多的就是“我陷了”“等我去拖你”“我陷了,把我拖出来,这条路不能走,找其他的路吧”。一路上,大家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挑战各种沙坡,不断地陷车、拖车,除了探路、陷车、拖车,还有迷路、坏车……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没有一个人抱怨和不快,大家热情高昂,共同努力克服了所有困难。在寒冷的冬日沙漠里,有很多温暖的画面、很多感人的故事。最后,夜里12点多,全体安全走出沙漠。

在沙漠里就是这样不断地陷车、拖车。

这次沙漠之行后,我真正理解了这些越野人的爱好。

他们是在创造机会,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就像为什么那个“愤怒的小鸟”会让千万人痴狂和沉迷,因为它让人们不断地闯关、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然后在花费无数的心力成功过关时,感受到一种战胜自我的兴奋和快乐。台湾知名漫画家、作家几米有一幅叫做《神奇的舞台》的作品,这幅作品是这样写的:

狂风中,我抬头挺胸,逆势前行。

觉得自己英姿风发,就要飘了起来。

但强风转眼平息,落叶不再飞舞,

神奇的舞台瞬间落幕。

我无法在寂静的街角,精神奕奕地勇往直前。

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

沙漠的落日美得让人炫目。

几米的作品大都在诙谐、凝练中蕴涵着迷人的思想和深刻的寓意,我觉得,他这幅作品要说明的就是,挑战是一个神奇的舞台,人总是在征服挑战时神采奕奕并感到幸福和满足。

他们是在创造机会,融入集体,感受一个团队带给人的快乐和力量。如果你有过在车队中前行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与独自行车的感受是不同的。当你成为一个车队中的一员,你会有一种归属感,你会感到被一种温暖的气息所包裹,生出一种安全感。为什么要打出“不抛弃、不放弃”“无兄弟、不越野”的口号呢?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不是一个人,我也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共进退,我们在一起,我们要一起走出沙漠。一个好的团队能激发人的使命感,带给人温暖的力量。

他们是在创造机会,帮助别人,从帮助别人中感受到满足和快乐。美国圣塔菲市有一个圣塔菲危机应答中心,这个中心的使命就是帮助危机中的人们。危机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义工和固定工作人员,义工是分文不取的,固定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很低。这些固定工作人员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如果改行去做别的工作,收入起码会翻上一倍。为什么他们不去做那些收入更高的工作呢?因为这个工作清闲吗?当然不是,这个工作不但不清闲,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危险。对于这个问题他们是这样回答的:“支持我做这个工作的动力是——我喜欢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刻,出现在他的面前。世界上能提供给人这样机会的工作是十分有限的。我感到能帮助他人是我的快乐。”我想在沙漠中也是这样,每当他们说“等我去拖你”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快乐吧。你陷车了,需要帮助,我对你说“等我去拖你”,然后我把你拖出来,虽然凛冽的大风吹得人牙齿都打颤了,却仍旧很快乐,因为我帮助了你。或者还是那句老话最有说服力——助人为快乐之本是永远的真理。

……

后来,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会了如何在恶劣路况驾驶越野车,也爱上了越野车,我找到了一同去西藏的旅伴,也与这里的很多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或者这就是缘分吧,我本来只想在这里学习驾驶越野车和找到进藏的旅伴,但实际上,我在这里收获的远远比我当初想要的更多……康定|“玉帛之城”的包容之美

成都是川藏南线的起点。2台车、8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都集合,整装待发。

清晨,出成都,越野车像是大海中的快艇,飞驰在平滑如墨的成雅高速,走过“三雅之城”雅安,沿着清澈的青衣江蜿蜒向上,穿过“自然区的界线”二郎山隧道,瞻仰过“历史的丰碑”泸定桥,伴着奔腾流淌的大渡河一路前行,傍晚时分,到达“玉帛之城”康定。赛马节的意义

康定是川藏南线上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城,其藏语为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三山指的是东面溜溜的跑马山,西边子耳坡九连山和东北方险峻的郭达山;两水指的是雅拉河和穿城而过的折多河。三山环抱、两水中流的地理格局使得康定城终年凉风习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清爽,气候宜人。

康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绚丽多姿。塔公草原的赛马节是康定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狂欢节”。

西藏有很多赛马节,不只是康定,理塘、那曲、当雄也有赛马节,有草原的地方就有赛马节。虽然我没有赶上这些赛马节,但我看过一些赛马节的照片和介绍,很想说一说这个赛马节。

我想赛马节是这样的:每逢赛马节,八方来客驾着马车、赶着牛车、开着吉普车、卡车蜂拥而至;人们在草原安营扎寨,星星点点的帐篷像密集的羊群一样布满整个草原;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呼朋引伴,互相炫耀,一道欢庆盛典。女人们穿着艳丽的华服,梳着百千条迷人的辫子,佩戴着珠宝镶嵌的各种饰品——头饰、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腰带、香囊、护身符全是金银、珍珠、玛瑙、玉石等。这时的女人就像天空的云霞一样绚烂妩媚,就像溪谷的杜鹃花一样清新靓丽。男人们展现的是他们的雄壮和健美,英俊的康巴汉子驱马狂奔驰骋的英姿,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美、野性的美、奔放的美和力量的美。人们欢歌狂舞,把酒言欢,草原上到处充满了欢乐,幸福感不分彼此地在庆典上传递着,在草原上疯长着,在人群中蔓延着,这种有趣的比赛和亲密的接触奇异地扩大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人们在相互的竞技里和亲密的友谊中得到心灵的愉悦与净化。我觉得,这才是赛马节如此吸引人的真正原因,这才是赛马节最本真的意义。从《康定情歌》看康定的包容之美

除了赛马节,康定最有名的是那首家喻户晓的《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身材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源于当地的乡村民歌《溜溜调》。据说这首歌源于一个美丽的藏族姑娘朵洛。康定城有一位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得漂亮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每天早上她都要上街卖松光,康定人只要听见她叫卖松光的声音,都要打开门窗探出头来,有的是为了买松光,更多的是为了一睹“松光西施”的芳容。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姑娘。“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这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形。

1941年,在四川甘孜担任文化音乐教员的吴文季发现了这首叫《溜溜调》的民歌,并将其改编加工为《跑马溜溜的山上》。1947年,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深造的吴文季请学院的教授江定仙为其配了钢琴伴奏谱,并将歌名改为《康定情歌》,并由吴文季的老师武定谦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师生联欢会上首唱了这首歌。随后不久,《康定情歌》被推荐给了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对其一见钟情,将这首歌作为每场音乐会的必唱曲目,不但将其唱遍了全中国,还把它唱响在了国际舞台,让《康定情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从最初的《溜溜调》到传遍世界的《康定情歌》是一种偶然吗?一定不是,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

康定是四川盆地进入青藏高原的要冲,其自古就是“茶马古道重镇”“藏彝走廊中心”,多民族文化不断冲突又不断交融的地方,汉、藏、回、彝等19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朵洛大姐”到“李家大姐”,便是这种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走在康定城里,你不但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寺庙,也能看到清真寺,还能看到西方宗教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各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在这里和平共处、彼此交融,使得康定这个狭长的小城成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博大之城”“玉帛之城”。

可以说,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和谐发展,这种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构建了康定城的美,康定城的最美是它的文化包容之美。芒康|在这里拥抱春季

穿越横断山的川藏公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一座座由南向北的高山默然耸立,一条条由南向北的大河切山成谷,而路却要由东向西跨过一条条奔腾的大江大河,穿过一道道深邃幽长的峡谷,越过一座座巍峨耸立的高山。走在川藏公路上的越野车就如同大海中冲浪的小舟,上上下下永远是行路的主旋律。

清晨,自康定出发,翻过传统的汉藏分野线、一路上第一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垭口——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走过“摄影人的天堂”新都桥,爬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垭口,来到雅砻江畔的梦幻世界雅江。

在树木繁茂、山川秀丽的江边小城雅江做一个“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梦,清晨醒过来后,再次踏上“激流勇进”的旅程。攀上沙鲁里山脉的姊妹山口——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垭口和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垭口,穿越“世界高城”理塘,沿着广袤的毛垭大草原一路前行,登上海拔4685米的海子山垭口,在垭口醉看山脚下明珠一样清莹绚丽的姊妹海;然后,飘过苍茫高原上的“瓜果之乡”“弦子的故乡”巴塘;最后,跨过巴塘北部的高山,进入金沙江大峡谷,走过金沙江大桥,我们就跨过了四川,迈进了西藏,奔向西藏芒康山脉苍茫的怀抱。

芒康海拔3870米,藏语意为“善妙地域”,地处川、滇、藏三省区公路的交汇处,是滇藏线与川藏南线的汇合点,如果走滇藏线进藏的话,就是在芒康与川藏南线会合,然后沿着川藏南线进藏。为了等从滇藏线过来的大连的朋友“勇士”和锡德,我们决定在芒康停留一天。

这一天,本是等人,却意外地收获了浓浓的欣喜。我们本想去吹拂一缕春风,没想到却拥抱了一个春季。

芒康的春天很美。金沙江和澜沧江的支流遍布四野,一条条溪流缓缓流淌带来生命的气息;蓝的天,白的云,红褐色的土地像火焰一样喷薄着热情;树木抽枝,鲜花遍开,小草也拱出了大地;植物们奋力生长,却并不遮盖大地的热情,与养育它们的大地交相辉映,共同演绎旺盛繁茂的生命力。

被美丽的自然春色吸引,我们决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野餐。在寻找野餐地的途中,我们看到草地上一大群孩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欢快的歌声就像一个有魔力的磁场,牵引着我们向他们走去。原来,这是当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在休息日带着同学们出来野炊,校长、老师和同学们见到我们都很热情,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成为了这魔力磁场中的一分子。

我们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或者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吃喝嬉闹,拍照欢笑;或者肩并肩唱起欢快的歌,手拉手跳起悠扬的弦子舞,每个人都融入其中,轻松而快乐,空气中飘荡着一种魔力的喜悦气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力?魔力来自哪里?泰戈尔说:“把那些花朵抛上去的那一阵子无休无止的狂欢大喜的劲儿,其源泉是在哪里呢?”我也很想知道这让人喜悦的魔力源泉是在哪里。

思来想去,我想,魔力也许是来自音乐。音乐具有怎样的魔力呢?智慧的古人早已给了我们答案。《列子·汤问》曾记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韩娥唱歌换取粮食,当韩娥走后,她歌声的余音仍旧在房梁间缭绕,多日不绝;后又记:“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韩娥回来唱歌,整个街巷的老人小孩都高兴地又蹦又跳,不能自控,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荀况的《劝学》有说:“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瓠巴弹琴时鱼为之而跃出水面,伯牙抚琴时马会仰头欣赏;《毛诗·关雎序》曾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歌唱和舞蹈是人们内心情感涌动时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经常忘记了这种渴望,但在藏区这种本真的渴望仍旧融合在生活的常态里。藏民族是一个“会吃奶就会喝酒,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老师和同学们都是个顶个的歌声辽阔、舞步欢快。这天地间悠扬的歌声、奔放的舞蹈也激发了我们原始的本能,让我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随着老师和同学们歌之、舞之、蹈之,欢快感动,融入其中。

魔力或许还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我们坐在草地上,抬头是蓝天白云,远眺是苍茫群山,倾听流水声合成天然的伴奏,嗅闻四周花草树木的清香。微风拂面、阳光漫射,与我们一同共舞。歌声飘荡在天地之间,辽阔悠远,没有任何的阻碍,也没有一点的束缚。我们与自然似乎就这样达成了一种默契,产生了一种和谐。我们在心里热爱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也打开了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的心变得轻盈自在又喜乐安宁,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感受。

魔力可能还来自人与人的亲密相处中。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天性纯真活泼,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与老师和伙伴们的亲密无间。离开了课堂,没有学习的压力,在这样自然的环境中,伙伴们相互追逐嬉戏,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是童年时光最快乐的记忆。对我们来说,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也唤起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在林区长大,每到春天,老师都会带同学们去森林春游。大家比赛看谁的红旗最先插到山顶,围坐在一起分享午餐,然后,唱歌、跳舞、做游戏。印象最深的游戏是“寻宝”,老师把写着各种奖品的纸条事先藏在树缝中、草丛里、野花下,游戏开始同学们就都钻到树林里“寻宝”,树林里不时传来各种声音,那是找到宝的同学幸福地大叫……我一直觉得,春游是我童年最幸福的记忆。在这里,这种记忆变得更加真切,似乎那时的幸福又穿越时空回到了我的身体里和心里……

感谢在芒康与孩子们的相遇,这相遇让我找到了童年的幸福,领悟了快乐的源泉;这相遇就像散发着春天味道的书签,存放在我记忆的书柬里,每每翻开都有芒康阳光的味道、溪水的味道、花草的味道、清风的味道扑鼻而来,清芬缭绕,沁人心脾。

在芒康与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合影。70张幸福的笑脸是最欢乐的记忆。然乌湖|奔流入海的生命旅程

挥手告别春季,一早从芒康出发,我们的越野车再次走上起伏跌宕的道路,在高山峡谷中,转成一道道的之字形,不断地盘旋上升又盘旋下降。

翻越海拔4358米的拉乌山,进入娑罗万象的澜沧江峡谷,沿着澜沧江峡谷翻过三座他念他翁山脉上大名鼎鼎的雪山垭口——令人谈虎色变的川藏南线第一处天险觉巴山垭口、川藏南线第一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东达山垭口(海拔5008米)和川藏南线上最后一座翻越横断山脉的垭口业拉山垭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走过被誉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开凿在业拉山西坡上紧贴崖壁、上覆雪山、下临深谷的“九十九道拐”,来到奔腾磅礴的怒江。

走过怒江隧道,再沿着伯舒拉岭山脉的盘山路继续攀升,翻过海拔4468米的安久拉山垭口,就从神秘的怒江流域进入到极富传奇色彩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来到雅鲁藏布江大江之歌的一个美妙音符——高原明珠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八宿县然乌镇,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由于然乌湖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东部尾闾与伯舒拉岭西侧结合部,湖水随山就势,流成了狭长的带状。湖长26公里,宽度却只有几公里至几十米不等,随着山势,时宽时窄,收放有致。这些湖边的山多是雪山冰川,伯舒拉岭、嘎布岗日雪山、阿扎贡拉冰川及来古冰川等冰川的冰雪融水为其提供充足的补给。其中,距然乌镇20公里的来古村畔的来古冰川是然乌湖的源头,其冰舌一直探到湖水中,与湖水融为一体,令人啧啧称奇。

更让人惊叹的是,然乌湖畔的这些雪山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山腰则是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杜鹃花林,山脚绿茵茵的草场和碧油油的庄稼地缠绵交错、难分彼此。晶莹的雪峰、繁茂的树林、碧绿的草场、整齐的农田、朴素的藏寨、悠闲的牛羊、或淡蓝或淡绿的湖水和淳朴热情的村民一起组成了然乌湖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我们就在这美丽的自然画卷中野餐。以草地为桌,以雪山为椅,以蓝天白云为帐,以阳光为作料,以风为餐具,什么都不缺少。

我们享用午餐时,然乌湖静静地守在我们身边,它安静极了,我完全感受不到它的流动,但我知道它是流动的。它本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河道,大约200年前,河边的一座大山轰然崩塌一角,难以计数的巨石碎岩一下子堵塞了河道。河道被堵,水不能顺利向下游流走,便在原来的河谷里迅速聚积,水位不断上升,它在默默地积聚力量。直到有一天,它积聚了足够的力量,突破岩石阻隔,冲出一条水道,再次回到帕隆藏布的怀抱,跟随帕隆藏布汇入雅鲁藏布江咆哮翻涌的洪流之中,翻过喜马拉雅,穿越印度,走过孟加拉,最后义无反顾地奔向印度洋孟加拉湾大海的怀抱。

凝视静谧安详的然乌湖,陷入沉思。我想,我们应该向然乌湖学习。学习它的沉静内敛、包容接纳,虽曾遭遇泥沙俱下,却敞开胸怀,不急不躁地接纳,以沉静内敛的心怀慢慢沉淀,直到清洁剔透、清澈澄净;学习它的至柔之性、以柔克刚,虽曾遭遇坚硬磐石,却不以蛮力与之相争,而以柔绵之力徐徐攻坚,直到把你磨圆、把你击穿;学习它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虽曾遭遇巨石横亘、万土来淹,却不气不馁,而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默默积聚能量,直到战胜一切阻击和障碍,奔流入海。

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像流入大海的然乌湖,生命旅程的终极意义是汇入大海,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都不能停滞脚步,必须一往无前,直至奔向大海。而奔向大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常沉淀自己、审视自己,保持行为的洁净晶莹和心灵的清明无瑕。林芝|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享用过大自然中最美的午餐,从然乌湖出发,公路沿着帕隆藏布蜿蜒前行,茂密的树林围着皑皑的雪峰,原始的木栅栏里是碧油油的菜地,时不时还有小河潺潺流过,路况也很好。看着美丽的景致,听着水流的歌声,闻着自然的气息,一路轻车、一路惬意地就到了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波密。

梦回两千年,沉睡。然后,迎着晨曦的阳光,从波密出发。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通过川藏南线上最著名的两大天险——通麦天险和排龙天险后,我们就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黑色的柏油路闪着乌光发亮的光芒,一直通向遥远的前方。公路旁林海葱荣、风光旖旎。奔腾的大河热情澎湃,隆隆的水声如同肖邦的琴键抖动出的行板,一直在耳畔回响;鲁朗林海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天然大氧吧,空气中散发着原野的清芬和自然的馨香。恍惚中,我觉得仿佛回到了那些在大山里无忧无虑奔跑和嬉戏的童年时光,不知不觉幸福的热泪便已奔涌流淌。

在神醉情迷的幸福中一路前行,翻过可以远眺南迦巴瓦峰的色季拉山,来到尼洋河畔至情至美的“藏江南”,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走进有着“西藏的江南”“东方小瑞士”之称的林芝政府所在地八一镇。

在林芝,我们吃了一路上最好的晚餐。

我们去直白村看南迦巴瓦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同行的“高霸”和“小猪”因为在八一镇有事要办,没有和我们一起去,办完事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在山林中放养、喝泉水、吃野菜、野果和山珍长大的藏香猪,产自尼洋河和巴松错等高原湖泊的无任何污染的冷水鱼,在天地中自然生长的农家菜……这顿晚餐就是用这些最天然美味的食物做原料,用“高霸”和“小猪”的爱心当佐料,精心烹制而成,你说这能不是一路上最好的晚餐吗?

这不仅是一路上最好的晚餐,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许一百个人会给出一百个答案。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只有两种。

一种是饱含感情的食物,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不是因为食物本身,而是人们对食物所融入的感情。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位皇帝,在他还未当上皇帝前,落魄不堪、饥渴难耐时曾受到友人的周济,吃了友人为他做的一碗豆腐,当时他觉得这豆腐简直就是天界甘露。后来他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便命御厨为他做这样一碗豆腐。可是,无论御厨如何用心去做,皇帝都觉得不好吃。是御厨的手艺不好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人的感情,当时的那碗豆腐里饱含的是友爱、感激和苦难中的一丝甜,清香长留心间不是因为豆腐的材质和烹调的手艺,而是豆腐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

闭起眼睛想象这样的一幕。在无人的海滩,你与爱人在海滩上支起美丽的帐篷野餐,眼前是辽阔的大海,海浪轻轻拍打银色的沙滩,欣赏海鸥的舞蹈,倾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潮汐的呼吸,任海风甜蜜地吹拂你们的脸。有的时候你们的手也会像海风一样轻柔地抚摸彼此的脸,偶尔四目相对,深情和喜悦便溢满心间……这时候无论吃的是什么,都会变成至纯至上的美味,因为食物已经不仅是食物,而是幸福、甜蜜和爱……

这样饱含感情的世界上最好的美味还有很多很多,也许讲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一本书的篇幅根本无法容纳。那就不讲了,还是留给你去慢慢地想象、描绘或者回忆……

世界上另外一种最好的美味就是那些遵循着自然规律生长的食物,它们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尤其是没有受到卑劣的人心的污染!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在中华大地传颂了两千多年,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被世界上很多的宗教和国家奉为“金科玉律”。

基督教《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犹太教《利未记》说:爱人如己。

佛教《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说: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守护此法,即是守护诸佛如来一切戒藏。

道教《太上感应篇》说:见人之得,为己之得,见人之失,为己之失。

印度教《摩诃婆罗多》说:绝不应该把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对待施加于他人。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别人对你做的事会使你发怒,那么你也不要对人做同样的事。

英国人道主义协会说: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不想别人对你做的事。

法国1793年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六条说:道德界限存在于下述箴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而这样一种普世价值在我们这样一个“民以食为天”的社会里却被很多人遗忘了。

我已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说,我想念那些被风抚摸的青菜,还有被太阳亲吻的果实……

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开餐厅,我的餐厅提供的都是最自然的、干净的、世界上最好的美味;我更梦想有一天这个地球上所有的餐厅、所有的人提供的都是最自然的、干净的、世界上最好的美味!拉萨|层层无尽千瓣莲花

清晨,从林芝出发,奔向心中的圣城——拉萨。

一路伴着清澈的尼洋河和满眼的绿意逶迤前行,心情宁静、愉悦而又开阔,就像这美丽的尼洋河。这一带的尼洋河谷,因为河岸两侧的大山间距很宽而十分开阔。岸边有时会有看起来十分柔软的沙地;各种绿树和灌木错落有致,努力吸收水分和阳光,蓬勃生长;河水清澈而悠缓,倒映着岸边的绿树,承载着满谷的阳光。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沿着秀美温润的尼洋河一路前行,爬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便告别了温暖潮湿、植被丰茂的“藏东南”,进入干燥寒冷的藏中高原。

翻过米拉山,游过“财神湖”思金拉措,走过雪山边的温泉地墨竹工卡,一路沿着拉萨河谷前行,路边开始出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在这醉人的金黄中驻足,陶醉,放空内心,然后奔向心中的圣城——拉萨。耳畔响起那首动人的歌《回到拉萨》: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纯净的天空中有着一颗纯净的心,

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这是郑钧深情的歌声,也是我们此刻心的鸣唱。一路上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们瞻仰历史的丰碑,我们拥抱朗洁纯透的自然,我们在雪域高原感受温情,我们在然乌湖畔思索生命的意义,我们在冰川与森林之吻中放飞心的明丽,我们时时惊诧于一段段的奇迹,我们瞬间顿悟世事无常的真理,我们在雅鲁藏布江把心洗清,我们在雪山之巅把魂唤醒,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一颗虔诚的心奔向拉萨,就像久别的游子回到故乡,回到家,因为拉萨就是信仰的故乡,是灵魂的家。

崇高、伟大、庄严、肃穆、朴素、繁华、古老、神秘……这些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拉萨,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够确切,最贴切的词应该是神圣。

拉萨血液里流淌的是神圣,骨子里透出的是神圣,空气中弥漫的也是神圣。这样一种神圣的气息凝聚在布达拉宫,盘旋在大昭寺,飘荡在每一座寺庙,逸发在每一个朝圣者的身畔,也隐藏在每一个朝圣者的心中。

就像麦加之于伊斯兰教徒,耶路撒冷之于犹太教徒,瓦拉纳西之于印度教徒,拉萨对于每一个西藏人、每一个藏传佛教的信徒而言,是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一生一定要来朝拜一次的圣地。对于其他人,拉萨也像磁石一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它与物质无关,只与精神相连,它解放了每一个旅行者被都市生活禁锢已久的心灵,扩展了每一个凡人对神圣的极尽想象。它是无数人心中的第二故乡,因为它是信仰的故乡,它是心灵的家园,也是灵魂可以依归的地方。布达拉宫——凝聚信仰的圣地一

拉萨是一个圣地,而布达拉宫无疑是圣地中的圣地,它是拉萨神圣的制高点,是拉萨精神中的精神,灵魂中的灵魂。

这座雄踞于拉萨的核心红山之上的伟大宫殿已经有1300年了,它最初由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松赞干布所创。松赞干布是吐蕃第32代赞普,这位西藏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伟大英王,即位赞普时年仅13岁。那一年(公元630年),其父朗日赞普被大臣毒害,一些贵族和大臣趁机反叛,吐蕃部落面临严重危机。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接过历史的使命,登上赞普宝座,以过人的智慧、果敢和坚毅,荡平了叛敌,并不断开疆扩土,征服了藏北的象雄部落和藏东的苏毗部落,结束了青藏高原“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统一,宣告了吐蕃王朝的到来。

吐蕃王朝建立后,松赞干布因常忆“昔日我祖拉托托日年赞(年赞,王的意思),乃圣普贤之化身,曾住在拉萨红山顶上”,而“践履先王遗迹”,自墨竹工卡迁都至拉萨。之后,他又以战略家的杰出才智,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在法律方面,制定了律法,从此吏民有了行为规则和法律规范;在经济方面,统一了度量衡,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政治方面,设置官吏,创立了“尚论”制;在军事方面,加强军事管理,组建40万的精锐部队,建立完整的军事组织;在文化方面,派大臣吞米桑布扎去印度学习梵文,以梵文为基础创建藏文文字,并命令全国民众努力学习自己的文字,而松赞干布本人曾苦修三年,学习藏文;在对外关系方面,审时度势,采取开放和交好的政策,639年,派大臣大相域松,前往尼泊尔迎娶尺尊公主;640年,派大臣禄东赞到正值“贞观盛世”的大唐请婚,同样富于政治远见的唐太宗,为保边疆安宁,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

据说禄东赞去大唐请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除了禄东赞还有吐谷浑等各国使者前来请婚,于是,唐太宗出了五道难题,让各国使臣比试智慧。第一道题是将丝线穿过九道弯的珠子,各国使臣都束手无策,禄东赞却想出了将孔的一头涂上蜂蜜,将细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沿着小孔钻过而带出丝线的办法,赢得了胜利;第二道题是配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各国大臣按照颜色和长相区分都不对,禄东赞将母马和马驹分别关起来,隔了一天一起放出来,小马驹饿极跑去找妈妈吃奶,就全部分出,禄东赞再次获胜;第三道题是半夜将使臣传入宫中看戏,看完后,比赛谁最先回到住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