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二版)(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5:35:40

点击下载

作者:刘园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际金融(第二版)(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

国际金融(第二版)(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试读:

前言

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呈现在您面前的这套“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是由我国经济与管理领域颇具影响力和潜力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力求结合中国实际,反映当前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面向各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仅涵盖了经济与管理类传统课程的教材,还包括根据学科发展不断开发的新兴课程教材;在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同时,注重与研究生教育接轨、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以满足高等院校培养精英人才的需要。

针对目前国内本科层次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国外教材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本系列教材在保持相对一致的风格和体例的基础上,力求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增加支持先进教学手段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内容,如增加课堂讨论素材以适应启发式教学,增加本土化案例及相关知识链接,在增强教材可读性的同时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引。

为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系列教材以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严格要求各教材的编写,努力配备丰富、多元的教辅材料,如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案例分析要点等。

为了使本系列教材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我们将积极与作者沟通,争取三年左右对教材不断进行修订。无论您是教师还是学生,您在使用本系列教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者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送邮件至em@pup.cn)。我们会将您的宝贵意见或者建议及时反馈给作者,以便修订再版时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更好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编写和为我们出谋划策提供帮助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使用本系列教材的师生,希望本系列教材能够为我国高等院校经管专业教育贡献绵薄之力。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图书事业部2012年1月总序

应北京大学出版社之约,长期工作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多位教师编写了这套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这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特色专业建设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条基本国策得到了贯彻,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施扩大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保障,在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高校的同行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心血成果凝结在已出版的各类教材之中,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专业教师所出版的教材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是支撑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石,我国几代对外经贸战线上的领导和专业人员都是在这些教材的武装下走在对外经贸事业最前沿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当今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涉及的领域和问题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和专业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本专业人才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运作技能三方面能够更好地结合,成为一名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可喜的是,全国的学术同行对此已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教材代表了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水平。

我国已有520多所高校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读于本专业的学生一般是所在高校的佼佼者,这种持续热门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一直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表明本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反映在专业培养定位上,就是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源综合素质较好的优势,加强通识教育,打好理论基础,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专业技能教育,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商务现实感;通过第二课堂和实习,取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经验。本套教材从选题、写作大纲论证到体例编排上都体现了上述的认识,是全体编写者集体智慧的体现。

本套教材的编写者均是各高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师占多数,这也体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社会认可度。在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化人才培养”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全国的同类专业建设具有示范意义,本套教材是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对全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序鉴于教材编写人员均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不足。另外,国际经贸领域日新月异,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往往难以及时并准确地收入教材之中,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使用本套教材的教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建议,以便在今后再版时能日臻完善。赵忠秀 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2007年10月15日前言

国际金融是一门研究国际间货币、资本运动与交换关系的学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流通和资本的国际化,把货币与银行的功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资源在国际间的配置及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又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快速流动。

国际金融是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各国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同的法规、条例和国际惯例的制约。由于各国的历史进程、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导致非常尖锐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化解、融合,也构成和丰富了国际金融的内容。

国际金融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制度等。这些内容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又统一为整体的国际金融。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体系的结构重新整合,金融组织的功能迅速加强,金融监管的重点不断调整。为使读者能够高屋建瓴地对国际金融学科进行系统的、全景式的了解和学习,根据国际间货币和资本的运动规律,本教材以“基础篇”、“实务篇”、“体系篇”和“管理篇”四大模块共十四章,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国际金融的整体框架。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在编写的结构和内容上突出了逻辑性、严谨性、前沿性和国际性。既有基础知识的详尽介绍,又有金融理论的重点评述,还有相关政策的具体解析。本教材在各章节设置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引导案例”、“本章提要”、“思考题”、“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以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为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教材还配有教学PPT和思考题答案。

本教材可供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使用,同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教材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园教授担任主编,牟铁钢、刘敏、胡雅珊、王帅荣担任副主编,此外,孙美丹、刘焯、朱旭鹏、叶蕊、张小芳、王立博士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学术界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刘园2007年9月于北京第二版前言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而且使各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充满了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的调整还是金融工具的发展,无论是金融监管的制度设计还是金融产品的研发,均在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范围最广、烈度最大的危机中重新洗牌。近年来,金融机构经历了重大变革,衍生金融产品承受了市场严峻的拷问,金融市场的培育和金融风险管理之间的博弈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的第二版,正是在国际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完成的。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编者更新了第一版所有相关的真实数据和最新的专栏阅读内容,并在每章开头部分为读者提供了引导案例,使第二版的生动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更加突出。新版补充的阅读专栏,有效地延伸了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使课程的难度更加适中,课程的广度更加宽阔,也更加符合本科教学的改革方向。此外,基于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第二版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提炼,尽量减少了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和交叉部分,使第二版的结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版仍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博士生导师刘园教授担任主编,颜新艳任副主编。此外,韩斌、袁博、郭珺、许荻迪、闫晗、范炳强、袁博、王云升、吕萍、罗亮、董雯、唐润帆等均对本书最后成稿做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致谢。刘园2012年5月基础篇第一章 国际收支[教学目的]● 掌握与国际收支相关的基本概念。● 熟悉国际收支涵盖的各种经济交易的内容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

户设置及记账规则。● 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失衡的类型、失衡

产生的影响和各国政府采取的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重点难点]

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和记账规则;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类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主要内容。[引导案例]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下同)2 065.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6%,年度出口值首次突破2 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 294.8亿美元,增长20.9%;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770.5亿美元,增长28.4%。

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欧美市场显现经济复苏势头。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2011年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12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7.0,高于11月的56.6,增长速度创下2010年5月以来的新高;12月新订单指数环比大幅增至60.9点,创下2010年5月以来的新高;12月产出指数也实现环比增长。另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2月美国失业率下降至9.4%,为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美国经济的复苏迹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资料显示,欧元区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4个月扩张,升至57.1,连续第15个月维持在50荣枯分界上方。随着欧美等国家经济的复苏,纺织服装外需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促进我国纺织服装对欧美等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在国家4万亿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纺织行业作为振兴行业的其中一员,财政政策的累计效应集中释放,纺织品行业景气度不断回升,国内产量和出口不断增加。据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8%,比2008年同期增长12.1%;其中,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8%、19.2%和19%,化纤增长14.4%。

资料来源:http://www.customs.gov.cn,国家海关总署。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必然涉及国际间的收支问题。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国际收支是国际金融研究的一个基础分析工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基础性工具是国民收入。一国产出水平通过国民收入账户来描述,而一国对外经济状况则通过国际收支账户来描述。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外汇及汇率一起,共同构成国际金融研究的核心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记录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全部内容,是国际金融研究的起点。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其特点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际经济活动的收入和支出的总和。具体而言,由于国际收支反映的对象——国际经济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随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收支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于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有了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对于一国来说,为了能准确了解本国的国际经济活动情况,提出了国际贸易收支的统计要求,从而产生了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的概念,它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商品贸易的综合情况。这个时期是国际收支概念的萌芽时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差额”这个概念已不能全面反映各国国际经济交易的全部内容,于是就出现了“外汇收支”(Balance of Foreign Exchange)的概念,即此时的国际收支概念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各国间的经济交易只要涉及外汇收支,无论它是贸易、非贸易,还是资本借贷或单方面资金转移,都属于国际收支范畴。这也是目前许多国家仍在沿用的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经济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又有了新的发展,狭义国际收支的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它已不能反映一系列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活动,如易货贸易、补偿贸易、无偿援助和战争赔款中实物部分、清算支付协定下的记账方式等,而这些方式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愈来愈大,于是国际收支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同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价值的全部系统记录。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综上所述,国际收支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所采用的概念。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则是从二战以后才开始广泛流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包含的内容与特点不尽相同。这些内容与特点实际上就是对国际收支活动的基本描述。(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十分频繁,在国与国之间形成了债权与债务关系,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日的债权债务,就综合反映为该国的国际借贷关系,这种国际借贷关系所体现的债权债务,到期时必须以货币形式结清支付,从而形成一国的外汇收入与支出。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为清算到期的债权债务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在这一时期内,其外汇收支相抵后所出现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该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实力与地位。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与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强调的现金基础不同,广义概念强调了国际经济交易的业务基础,即将无须货币偿付的各种“援助”项目和不需现金支付的物资、服务之间的交换以及赊购赊销的信用交易项目也列入国际收支。据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所做的定义是:“国际收支是特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它系统记录某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交易,其中包括:① 商品、服务和收益方面的交易;② 该经济实体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它对其他经济实体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③ 无偿的单方转移,以及会计意义上为平衡尚未抵消的上述交易所规定的对应项目。”(二)国际收支概念的特点

狭义国际收支概念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现金支付,它所记录的内容是已经结清债权债务关系或已经进行了支付结算的外贸交易往来,不包括已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或签订贸易合同但尚未清算或尚未进行支付的交易。

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流量概念,而不是存量概念,即它不是计算某一时点上的余额或持有额,而是记录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发生额。

第二,它所记录的对外经济交易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即它强调对外经济交易的参与者是居民,而不是公民。

第三,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对外经济交易,而无论其是否已经支付或结清,即它强调交易的发生。(三)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和联系

人们常常把国际借贷(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误认为就是国际收支,实际上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借贷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是一个存量概念。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进行清算和结算,此过程一定涉及国际间的货币收支问题,债权国要在收入货币后了结债权关系,而债务国要通过支付货币清偿债务,这就是国际收支问题。所以国际收支是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货币收支的综合情况,是一个流量概念。因此,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有了国际借贷才会产生国际收支,国际借贷是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收支是国际借贷的结果。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

为了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掌握对外经济贸易状况,一国需要将其国际收支活动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分类分层次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世界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大都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编制的。(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按照复式簿记原则,对一定时期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国际交易进行的系统记录。它集中反映了该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有些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表格时,将平衡项目单列,这种表格称为国际收支差额表;如果包括平衡项目,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复式簿记原理,采用现代会计普遍使用的借贷记账法进行编制,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发生一桩经济交易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相关的借贷账户进行两笔或两笔以上的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把全部交易活动划分为贷方、借方、差额三项,分别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各项对外经济交易的发生额和余额。贷方是记录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即记录那些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交易,也称“+”号项目。例如,收回货款或借入款项、出口产品等。借方是记录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的项目,即记录那些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交易,也称“-”号项目。例如,归还货款或借出款项、进口产品等。差额是记录借方与贷方的算术和,贷方数额大于借方为顺差(Surplus),借方数额大于贷方为逆差(Deficit)。从每一个单项交易来看,差额总是有正有负,几乎不可能为零。因为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任何相互交易在金额上都几乎不可能完全相等。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总差额来看,由于储备资产和错误与遗漏两个项目的设置起到了轧平账户的作用,因而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差额一定为零。这完全是出于会计记账要求账户平衡的需要而设计的。但真实的国际收支差额总是有正有负,尽管数额大小不同,但不是顺差就是逆差,几乎不可能完全相等。

具体地说,凡属于下列情况均应记入贷方:(1)向外国提供商品或劳务(输出);(2)外国人提供的捐赠与援助;(3)国内官方当局放弃国外资产或国外负债的增加;(4)国内私人放弃外国资产或国外负债的增加。

凡属下列情况均应记入借方:(1)从外国获得的商品和劳务(进口);(2)向外国政府或私人提供的援助、捐赠等;(3)国内官方当局的国外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4)国内私人的国外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

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分别记入上述借贷双方项下有关的四个类别之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美国为例,列举七笔交易,来说明国际收支的记账方法。

例1-1 英国商人从美国购买价值为50万美元的汽车50辆,付款方式是从英国银行提出美元存款支付货款。这笔交易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美国商品出口,应记录在贷方的贸易项目中;二是英国商人的美元存款减少,也就是美国私人对外短期负债减少,应记入借方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如表1-1所示(以下交易记录均同)。表1-1 国际收支记账方法借方

例1-2 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100万美元的纺织品,用纽约银行的美元支票付款。这笔经济交易反映美国从外国获得商品,应该记入借方的贸易项目下;同时,中国在纽约银行的美元存款增加,意味着美国私人对外短期负债增加,应记录在贷方项目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

例1-3 德国人在美国旅游,支付了40万美元的费用,旅游者所需的美元是在美国银行用欧元兑换的。这项国际交易所涉及的内容有两项:其一,美国为外国居民提供了服务,为服务输出,应在贷方服务项目中记录;其二,美国银行在法兰克福的欧元存款增加,即美国私人对外短期资产增加,应在借方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记录。

例1-4 在美国直接投资的日商将200万美元的投资利润汇回日本。这笔交易所涉及的内容是:其一,这是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收入,应在借方的收入项目中记录;其二,这笔汇款假定是通过美国银行和日本银行之间的信用进行的,由日本银行代美国银行支付,所以这是美国私人对外短期债务的增加,应在贷方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记录。

例1-5 美国政府向墨西哥提供了80万美元的援助。这笔交易所涉及的两方面内容是:其一,美国政府的对外单方面转移,应在借方的经常转移项目下记录;其二,美国官方对外资产减少,应在贷方的储备资产项目下记录。

例1-6 美国公民购买加拿大某公司发行的加元债券,折合美元价值为300万元。这笔交易所涉及的两项内容是:其一,美国的资本输出,即国外长期资产增加,应在借方的证券投资项目下记录;其二,是美国公民支取加拿大银行的加元存款购买债券,因此美国私人对外短期资产减少,应在贷方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记录。

例1-7 法国公民购买500万美元为期10年的美国公司债券。这笔交易也涉及两项内容:其一,美国的长期资本流入,应在贷方的证券投资项目下记录;其二,法国公民提取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存款购买债券,是美国私人对外负债减少,应在借方的金融项目的其他投资项目中记录。

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如签订买卖合同、货物装运、结算、交货、付款等一般都是在不同日期进行的,为了统一各国的记录口径,IMF明确规定,必须采用所有权变更原则。

按照IMF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的各种经济交易应包括:(1)在编表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一笔经济交易如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时期内结清,则理所当然可以如实记录。(2)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实际上是否结清)。例如,在编表时期内已到期应予支付的利息,但实际上并未支付,则应在到期日记录,未付的利息作为新的负债记录。又如,某项劳务已提供,但期内尚未获得收入,则应按劳务提供日期登记,未获得收入作为债权记录。(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指所有权已变更),但需跨期结算部分。例如,涉及贸易信用的预付货款或延付货款。这类贸易发生时,所有权已变更,因而应在交易发生日期进行记录。就预付货款而言,应在借方记录货物债权,贷方记录支付的货款。就延付货款而言,应在借方记录获得的货物,贷方记录货款负债。收到货物或支付货款时,再冲转债权或货款负债。(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世界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格式不尽相同,每一种格式都反映了各国国情的需要和特点,但其基本结构还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一致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一般由三大账户(或称为项目)组成。(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2)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两个子项目: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资本项目的内容为资本转移、非生产和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项目的内容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3)错误与遗漏账户,专门为轧平账户而使用。(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经常性经济交易,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资源的实际转移状况。主要是指国际收支狭义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即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外汇收入和支出,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也是决定和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真实平衡的基本内容。其子项目有以下四个:(1)货物(Goods):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主要指一般商品的进口与出口。除此之外,还包括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非货币性黄金(即不作为储备资产的黄金)等的进出口。一般按离岸价格(FOB)计算。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商品价格计算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货物进出口统计一律以海关统计为准,商品价格一律按离岸价格(FOB,Free on Board)计算。但实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对进口商品则按到岸价格(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计算。这两种不同的价格条件,在计算进出口总值时,会产生一定的差额。例如,进口商品以CIF计价,其中运费和保险费属于劳务方面的支出,这样就会产生重复入账的项目,结果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精确性。(2)服务(Services):劳务贸易或无形贸易,指由提供或接受劳务服务以及无形资产的使用所引起的收支。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所引起的收支活动。其输出记入贷方,输入记入借方。服务具体包含的项目现分列如下:

第一,运输通讯收支。它包括海陆空运商品和旅客运费的收支。有些国家将运输工具的修缮费、港湾费与码头的使用费、船舶注册费等均纳入运输收支的项目。通讯方面,属于国际电报、电话、电传、卫星通讯等服务项目引起的外汇收支都记入劳务账户下。

第二,保险收支。凡本国人向外国保险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支出;如外国人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则成为保险费的收入。

第三,旅游收支。它指本国居民到国外旅游或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而产生的膳费、交通等服务性费用的收支。

第四,其他服务收支。如办公费、专利权使用费、广告宣传费、手续费、使领费等项目收支。

目前,劳务收支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不少国家的劳务收支在该国的国际收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的甚至还超出了有形贸易收支。(3)收益(Income):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包括非居民职工的报酬、投资收益等,如非居民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福利;跨国投资所获股息、利息、红利、利润等。属本国的收入记入贷方,属本国的支出则记入借方。(4)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又称无偿转移(Unrequited Transfer)或单方面转移(Unilateral Transfer),属非资本性所有权的转移。内容包括政府转移和私人转移,如无偿援助、战争赔款、侨汇(Foreign Exchange of Overseas)、捐赠等。从国外转移至本国的资金记入贷方,从本国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则记入借方。单方面转移包括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其中经常转移放在经常项目里,资本转移放在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项目中。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即包括排除下面三项的所有转移:第一,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第二,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第三,债权人不索取回报而取消的债务。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2.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分为两类子项目。输入本国的记贷方,输出本国的记借方。(1)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反映国际间资产的转移,属资本性所有权的转移。分为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两部分。

资本转移(Capital Transfer)包括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投资捐赠,即固定资产所有权的无偿转移,以及同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转移;债务注销,即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非生产创造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即土地或地下资产、无形资产的买卖。这里关于无形资产的记录与经常账户中服务项下无形资产的记录不同,这里记录的是各种专利权、特许权及各种知识产权的买卖所产生的收支;而经常账户服务项下记录的是由专利权、特许权的使用所发生的费用。(2)金融项目

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反映国际间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部分。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反映跨国投资者的永久性权益,即拥有控股权或经营权的投资,包括股本资本(控股比例最低为10%)、用于再投资的收益和其他资本。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着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在传统上主要采用在国外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目前越来越多地采用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的形式来实现,如果是这样的话,一般要求这一比例最低为10%。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即跨国投资者对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的投资。证券投资是指为了取得一笔预期的固定货币收入而进行的投资,它对企业没有发言权。证券投资交易包括股票、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投资的利息收支记录在经常项目中,本金还款记录在金融项目中。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是指上述两种投资之外的跨国金融交易。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比如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等。

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是指一国官方拥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活动的结果,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最终都表现为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减。官方储备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黄金储备,是传统储备形式,现已退居二线。二是外汇储备,以外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为一线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即IMF会员国普通提款权中25%以黄金外汇所缴份额的部分,可自由动用。三是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是IMF会员国除普通提款权以外的提款权利,是一种按会员国所缴份额分配的账面资产。

3. 错误与遗漏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是为了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借贷方总额而设立的项目。按照复式记账法,国际收支借方总额应与贷方总额相等,差额为零。但实际上由于国际收支活动的资料来源比较复杂,数据经常会有偏离或不一致;而且在统计工作中,常有可能发生统计误差;加之还有一些人为因素,国际收支借贷方总额不能够自动达到平衡。因此,出于会计记账借贷必须平衡的需要,人为地设置了错误与遗漏这一科目进行调整。当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数字因统计错误而导致总额不平衡时,就将其差额列入此项目,从账面上使国际收支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差额为零。三、国际收支差额

从会计意义上来看,国际收支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差额为零,所以国际收支总是平衡的。但实际上从每一个具体项目来看,总是有正有负,差额并不为零。这些差额具有真正的经济意义。尽管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格式和口径有所差别,计算国际收支差额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在考察国际收支状况时,对以下几个项目差额的分析一般都比较重视。(一)贸易收支差额(Trade Balance)

贸易收支差额亦称净出口NX,它是出口额X与进口额M之差。NX=X-M

它集中反映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其差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的总差额。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分析中的进出口不仅包含货物,也往往包括服务。尽管贸易项目仅仅是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表国际收支的整体,但是,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相当大,以至于经常性地把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此外,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还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即使资本项目比重相当大的发达国家,仍然非常重视贸易收支的差额。(二)经常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即货物、劳务、收益加上经常转移等项目的差额。它反映了一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所拥有的可支配使用的实际资源的增减变化。可用来分析和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状况,对一国对外经济关系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其中,货物进出口差额即贸易收支差额的作用尤为突出。(三)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即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加上储备资产等项目的差额。它主要注重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分析。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净额集中反映了一国资本输出输入的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中储备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化在会计上作为平衡国际收支账户使用;并且,储备资产的差额也能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顺逆差的数额。但要注意的是,储备资产的记账符号与国际收支的顺逆差的方向正好相反。(四)总差额

总差额(Overall Balance)亦称国际收支差额,即用经常账户差额加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再加错误与遗漏账户的总差额减去储备资产的部分。总差额为正号,则储备资产记负号,表示该国储备资产增加,国际收支顺差;反之,总差额为负号,则储备资产记正号,表示该国储备资产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总差额的正负与国际收支的顺逆差呈正向关系,即总差额的盈余表示国际收支的顺差,总差额的赤字表示国际收支的逆差。

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总差额的分析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国际收支的各种行为将导致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影响到两个币种比价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稳定,政府必须利用官方储备介入市场以实现供求平衡。所以,总差额在政府有义务维护固定汇率制时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原则上可以不动用官方储备而听任汇率变动,或是动用官方储备调节市场的任务有一定弹性,相应地,这一差额的分析意义略有弱化。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及其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一国国际金融活动的内容、范围、特点及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因此对国际收支的分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尽管世界各国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目的或侧重点不同,但采取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微观分析法

微观分析法又称差额分析法或静态分析法,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个项目的差额分别进行分析的方法。目的在于分析各单个账户的差额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过对各项目具体差额的分析,可以了解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构成,以及各项目在整个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国际收支总差额形成的原因。

静态分析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是:

一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主要受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它包括经济周期的更替、财政与货币政策变化所决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气候与自然条件的变化;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等。结合这些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编表国家贸易收支差额形成的原因。

服务收支反映着编表国家有关行业的发达程度与消长状况。如运费收支的状况直接反映了一国运输能力的强弱,一般发展中国家总是支出的,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拥有强大的商船队而收入颇丰;还有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金融机构的完善状况。分析这些状况之后,对其本国来说可以为寻找改进对策提供依据;对别国来说,为选择由哪个国家提供相关业务的服务提供依据。

在单方面转移收入中,通常重点研究官方转移收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援助相对来说在不断增加,这种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两种,其中又分低息贷款和无偿援助两部分。在分析这个项目时除考虑其数额大小外,还要分析这种援助的背景、影响及其后果,并对趋势作一分析。

资本与金融项目中涉及许多子项目,比如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际借贷和延期付款信用等,一般来说前三项处于主要地位。直接投资状况反映了一国资本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对发达国家而言)或一国投资利润前景的好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借款状况反映了一国借用国际市场资本条件的优劣,从而反映了该国的国际信誉高低。二战后,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移动的规模与频繁程度都是空前的,它对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与货币汇率的变化都有主要影响。因此,研究、分析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移动的流量、方向与方式,对研究国际金融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官方储备项目,应重点分析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的方向,因为这些反映了一国对付各种意外冲击能力的变化。错误与遗漏项目,主要分析其数额大小的变化。因为错误与遗漏的规模一方面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虚假性的大小,规模越大,国际收支平衡表对该国国际经济活动的反映就越不准确;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反映了一国经济开放的程度,一般来说经济越开放,错误与遗漏的规模就越大。

2. 宏观分析法

宏观分析法是把国际收支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考察,研究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和相互影响,即把国际收支当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一个部门和影响宏观经济变动的一个变量,放在宏观经济中去考察。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四部门模型的总需求表达式为:C+I+G+(X-M)=Y

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可表示为:X-M=Y-(C+I+G)=Y-ATB=Y-A即:国际收支差额=国民收入-国内总支出

从需求角度分析,国民收入是由消费需求C加投资需求I加政府开支G再加对外经济交易需求——出口减进口的净额(X-M)共同构成。相对于国民收入Y,作为国内总需求的(C+I+G)可被视为国内总支出A。而(X-M),即TB作为代表一国对外经济交易即国际收支的指标,与国民收入、国内总支出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国际收支的增减变动关系着一国国民收入及支出的水平与结构,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运行;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来把握国际收支。

3. 纵向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分析法也称动态分析法,即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该国不同时期国际收支变动的趋势及其原因。根据国际收支的发展变化过程,对暂时性和持续性国际收支差额加以区分,分别研究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4. 横向比较分析法

横向比较分析法是将本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对照分析,以便找出本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好地处理国别关系,推动本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掌握国内外经济状况,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为经济预测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节提供依据。所以,对编表国家及其他国家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其作用主要概括为两点:(1)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国国际收支顺逆差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以便采取正确的调节措施;(2)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了解和掌握本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弄清本国对外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为及时、准确地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国的进出口企业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通过对相关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测其货币汇率走势,以帮助企业正确选择进出口计价货币;(2)通过对相关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测其政策变化趋势,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进出口国别;(3)根据对相关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及汇率走势的预测,企业可适当调整其出口商品价格。专栏阅读1-1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表1-1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10年) 单位:亿美

注: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2010年各季度以及2005—2009年年度数据也按此方法进行了追溯调整。

资料来源:http://www.safe.gov.cn/(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及其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会给本国对外经济关系及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国际收支平衡。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现代会计借贷记账法进行编制,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账面上总是平衡的。但不能只从账面上来判断实际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平衡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才能真正弄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一)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需要弄清以下三组概念:

1. 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与真实平衡

国际收支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平衡。从会计意义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总额总是平衡的。其中虽然某些账户可能出现赤字,但可以用其他账户的盈余来弥补。例如,经常账户的差额可用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净额来平衡;所有交易项目的差额,可用官方储备资产来弥补。这是由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依据的复式簿记原理和借贷记账法所决定的,但这并非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

国际收支真实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在经济意义上的平衡。事实上,一国的国际收支活动是由各种各样的对外经济交易引起的,不可能做到收支完全相抵。因此,一国真实的国际收支活动往往不是顺差,就是逆差,只是数额大小不同而已。

分析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最直观的办法就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上,根据储备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动数额来判断。国际收支顺差则储备资产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则储备资产减少。

2. 国际收支的主动平衡与被动平衡

一国国际收支记录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可以分为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和弥补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由自主性交易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主动平衡,由弥补性交易带来的国际收支平衡为被动平衡。

自主性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交易者出于特定的经济目的自主进行的交易。如经常账户的各项交易及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一些交易,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直接投资等大都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自发进行的交易。这种自发交易引起的收支活动,总是会产生差额。或者收大于支,或者支大于收,两者不可能完全相等。

弥补性交易也称事后交易,主要是指金融账户中由官方调节性措施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及储备资产变动。当自主性交易出现较大差额,需要动用储备资产或利用短期投融资人为地进行弥补或调节时,才由弥补性交易达成国际收支的被动平衡。

由自主性交易达成的主动平衡才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追求的目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与否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真实平衡的标准。

3. 国际收支的数额平衡与内容平衡

国际收支的数额平衡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经济交易在价值量上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内容平衡主要是指各种国际收支活动在结构上的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真实平衡,则其量与结构都应该平衡。由弥补性交易达成的平衡可能只是量的平衡,而结构不平衡则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通过吸引短期资本流动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将加重该国外债负担;储备资产的骤增或骤减影响该国货币供求关系变动与本币币值稳定等。所以,只有量与结构的同时平衡才是真实平衡。(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及其原因

为了及时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需要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其形成原因,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是指各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如处于周期高涨阶段的国家可能因进口增加而出现暂时性的贸易逆差。

2. 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是指各种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美国的科技进步这种结构性因素使各国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并使一些国家出现逆差。

3. 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是指货币供给增加通过物价上升引起该国出现贸易逆差。

4. 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Income Disequilibrium)是指长期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长快的国家会因进口增加而出现逆差;但是,当增长伴随劳动生产率下降时,成本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更为迅速的增加。

5. 偶然性不平衡

偶然性不平衡(Temporary Disequilibrium)是指随机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自然灾害、战争、国际商品价格的偶发变动等。

一般说来,偶然性和周期性失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临时性,政府无须采用力度较大的政策来调节。对于货币性失衡,对症下药的措施是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较难对付的是结构性失衡,因为各项结构调整措施都只能在长期生效,政府不得不对国际收支进行直接管制。(三)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为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国际收支逆差的消极影响

第一,它可能恶化就业状况和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无论是贸易逆差还是资本净流出,都会产生类似影响。第二,它在浮动汇率制下会导致本币对外贬值,可能引起贸易条件恶化;汇率不稳定也可能加大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风险。第三,若政府在逆差情况下维持汇率稳定,则会使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储备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该国会出现国际支付的困难乃至发生国际债务危机。第四,若政府采取各种国际收支逆差调节政策时,可能对国民经济运行形成冲击,如利率上升的紧缩效应以及直接管制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

2. 国际收支顺差的消极影响

第一,它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加造成货币供给增加,影响政府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

第二,一个国家的持续顺差意味着其他国家出现持续逆差,它会加剧国际矛盾,可能引起对方的报复行为,不利于对外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

第三,在浮动汇率制下,顺差造成本币对外升值,这对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消极影响。

第四,若政府在顺差情况下力图维持汇率稳定,就要干预外汇市场并相应增加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一旦超出适度规模,该国要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即相应的官方资本输出是以牺牲本国经济发展为代价的。二、国际收支的调节

无论一国国际收支是逆差还是顺差,只要它对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但相对而言,国际收支逆差给一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对逆差的调节更受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市场机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发调节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其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发挥,甚至可能造成一国经济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的冲突,偏离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轨道,因此,在国际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而市场调节机制失灵或有缺陷时,世界各国大都采取干预的方式,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政策调节。(一)外汇缓冲政策

所谓外汇缓冲政策,即利用外汇储备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以缓冲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改变外汇供求关系的方式,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实际上,这种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抵消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是一种只适宜国际收支短期不平衡所使用的政策。因为任何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都是有客观限制的,如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长期大量吞吐外汇,势必导致储备过多或枯竭,引发新的矛盾,尤其是对逆差国来说,实施外汇缓冲政策要求政府必须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外汇基金。而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储备资产的量是有限的,特别是当资本大量外逃时,这一政策更难以奏效。(二)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其货币的汇率,以影响进口和出口,调整贸易收支,从而调整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本币法定贬值的办法进行调节。实质上,这种政策的实施是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国际收支的汇率调节机制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因为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发调节机制失灵,只能采用政府干预的方式,人为调整本币汇率,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

一般来讲,本币贬值可以使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且使本国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升,从而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但汇率调整政策效果的实现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它不仅取决于本国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还取决于国际上对该国本币贬值政策的反应。其调节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 B/P失衡的汇率政策调节(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在国内采取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影响物价和利率,从而影响进出口与资本流动,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如果一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