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型构建:深度解读互联网+的8大核心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4:25

点击下载

作者:朱雷,杨欢,张世才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模型构建:深度解读互联网+的8大核心技术

互联网+模型构建:深度解读互联网+的8大核心技术试读:

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曾经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恨一个人,让他们搞IT,因为在那里,每天的知识都是新的!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们搞IT,因为在那里,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知识!”

步入IT圈子,总有一种跟不上节奏的感觉,这是因为IT发展的速度太快,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概念、新的知识出现,对于酷爱追新的“工科男”来说,这里就是天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不断涌现,并以极快的速度推演、落地。

IT技术男蜂拥而至,但是真正让技术衍生出价值的事件却鲜有发生。不禁要问,如此多的技术为何难以“变现”?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技术脱离产业”。

然而,在产业端,一些行业或企业过得并不舒心,甚至在为自己的未来冥思苦想,我们看到了短短几十年里,消失的行业不断增多……

电灯出现,煤油灯消失了!

打火机出现,火柴消失了!

计算器出现,算盘消失了!

CD出现,磁带消失了!

手机出现,BP机消失了!

数码相机出现,胶卷就没市场了!

电子商务出现,传统生意萎缩了!

智能手机、4G出现,回家不上电脑了!

微信出现,短信没人发了!

……

如此事件,不绝于耳。

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抱怨,“这是企业生存最困难的时刻!”“现在是行业的严冬”“这是我们企业诞生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面对企业利润率的宽幅波动,决策者会通过增加管理强度、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周转率、锁定远期利润的理财收益,抑或是增加投资来重新盘活企业。

然,俱往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利润点,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继续依靠它来保持高速增长,显然不切合实际。

于是,传统企业不断向所有行业“发声”,我们需要援助。

一方面是拥有超级天赋的技术精英,他们身怀绝技,却难以施展;另一方面是面临困境的企业,它们渴望改变现有局面,开拓更多的市场,以此来撬动传统商业模式。

两者的强强联合势必会造就新的局面。但是如何让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行业?怎样平衡技术与产业的关系?哪些模式可以破除信息不对称的局限?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市场需要“创新能力为驱动”的下一代生态产业来助力,需要跨界融合,需要彻头彻尾地变革传统行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带动一些产业,但这远远不够,未来产业/行业/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工具来改善生存环境,延续生命周期。“互联网+”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跨界体系,在这个框架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虚拟现实、3D打印、工业4.0的力量被充分激发,并逐渐渗透到传统行业中,一些企业已经受益颇深,还有些企业则在继续观望。

然而,市场一直在变,它不会给任何人过多的考虑时间,你不主动改变,终究会被世界改变!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延长企业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那么是时候做出一些变革了。希望此书,能给准备应用或者已经应用“互联网”的朋友一些帮助和启迪。

读者对象

本书从技术层面介绍了“互联网+”及其核心技术,同时又在应用和实践环节给出了大量的场景指导。

书中章节的编排,脱离了教科书般生涩的概念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应用大量的案例来验证技术在行业/企业间的落地,本书面对的读者团体主要是:

·传统行业的决策层及管理者

·企业信息团队管理人员

·数据中心的IT运维人员

·“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爱好者

·创客团体

·计划使用及正在使用“互联网+”的公司或组织

·开设相关课程的大专院校

如何阅读本书

“互联网+”如何攀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什么”?互联网怎么“+”?对于这些问题,第1章给出了答案,这里既会介绍大家知晓的“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去中心化、重构碎片能力,还会介绍一些“互联网+”非普遍认知的隐性能力。

第2章,介绍了“互联网+”最可靠的挚友——大数据,它通过破坏式创新和精准定位来洞悉事件,在“互联网+”的框架下,大数据的大掌控、大智慧、大预测、大方向在不同的领域加速了传统行业的转型。

第3章,讲解了“互联网+”依托的云计算平台,以及它引领的IaaS、PaaS、SaaS,以及衍生的BaaS、BPaaS、EDaaS、TaaS等多样的云计算架构和云生态系统,其通过不断降低传统行业的进入门槛,快速推进大量行业的跨越融合。

第4章,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移动互联,当PC端操作转战到“指尖”上,新的办公、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风险也随之而来。透过“互联网+”,如何在移动互联领域持续生存,如何塑造展厅现象,如何营造大道至简的移动未来,在这里可以寻找到答案。

第5章,将进入一个智慧的世界,包容万物且联结一切的物联网将融入到更多的领域,更多的“智慧”在落地,更加无控的自然智能设计将成为主流,“互联网+物联网”将创造智能的社会和新型的生态系统。

第6章,远离物理的环境,这里是一个“水中月,镜中花”的虚拟世界,VR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主流。但是在这里,不仅仅是VR,更具观赏性和应用性的AR、MR、CR也将陆续出现。本章融合了“互联网+”的虚拟现实如何落地,如何实现跨界融合,这是很多创客更感兴趣的内容。

第7章,是技术向实体行业延伸的最佳实践,3D打印技术创造的奇迹越来越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个性化井喷的局面被打开,以往难以想象的局面被纷纷破解,我们的生产、生活格局将彻底被改变。

第8章,将开启工业的新征程,工业4.0的步伐快速渗透到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业视角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的决策者利用工业4.0来重构未来格局,去稠密市场寻找契机,在“互联网+”框架下利用各种技术,逐步构建学习型“神经”系统。

第9章,将看到大量的真实案例,这是“互联网+”难以回避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缔造可靠的安全架构,但是一味地“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威胁情报系统的建立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当然在这里,还少不了决断作用的安全审计。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谬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书中的任何问题和错误,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96new@sina.com,我将尽量为读者提供最满意的解答。

如果你有更多宝贵的意见,也可以通过邮箱或者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互联网LinkALL”(扫描下方二维码)来进行沟通,互相交流,期待能够得到你们的真挚反馈。

致谢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特别感谢华章公司杨福川先生的帮助,尤其是在前期的构思、章节、方向等方面给予的专业指导,还要感谢华章公司高婧雅女士和孙海亮先生的辛勤审稿,他们以专业和细致的态度审核了书中每一个细节。

这里还要感谢亲戚朋友,是你们在背后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当然,更要感谢的是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无论你是刚刚接触“互联网+”的初学者,还是在“互联网+”领域已有一定研究的拓展者,你的阅读和关心都会让“互联网+”更茁壮地发展和成长。

朱雷、杨欢、张世才第1章 “互联网+”渗透模式来袭

有一名做中型零售的朋友——老李,几年前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2010年1月×日

老李:今天巡店,听着试衣间的“咔嚓”声,我就知道又有人在拍衣服的价签了。这礼拜我都听到五六回了,现在一听到拍照声,我这肝就疼。有时候,我都想把价签打上马赛克。

我:拍价签做什么用?

老李:那还用说,淘宝呗,网上的价格便宜多了。

我:不考虑把你的货物放到网上卖一下?

老李:会赚钱吗?

我:实体店照常经营,闲下来的时候给你的货物拍点照片,上传到网上店铺,有人咨询你就回复,这也不耽误你的实体店生意。

老李:……

老李接触互联网比较晚,做电子商务更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开始的几个月,我带着他装修网店、转换营销模式、洽谈快递业务,就这样持续了3年,那时的老李85%的业务都在线下。

2013年5月×日

老李:我算是明白了“听君一席话”是啥意思了,要不是几年前把业务转移到线上,恐怕我已经和我的店一起Game Over了。

我:现在业务怎么样?

老李:现在啊,实体店面撤了不少,大多数业务都在线上,利润的70%以上都是网店带来的。宣传费少了,店面的租金、人力成本也少了,我现在是轻装上阵,在零售业中算是突围成功啦,哈哈哈。

我:现在是转型成功了,那我问你一下,你的客户中,经常购物的有哪些?他/她们购物的频率是多少?他/她们的消费情况,他/她们的年龄层次,他/她们的购物倾向,他/她们的忠诚度,他/她们的……

老李:我了解这些有什么用?

我:准备二次创业吧,你把这些搞清楚了,你的货物会卖得更好。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我带着老李了解了一个新的领域——大数据,从起初的排斥,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老李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准确定位客户群,精准投放每一条广告,如今线上的业务已经难以满足老李的需求,我们的对话也再次发生了变化。

2015年8月×日

老李:我也有“粉丝”了。

我:哈哈,恭喜你呀!

老李:有喜有忧啊,喜的是我那批“死忠”客户就认我的产品,这个利润点可以一直保持。忧的是,这帮家伙需要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单独给他们生产,成本显然过高,放到市场上销售,又不知道市场认可度怎么样。

我:如果有十万人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并且产品的研发、生产费用是由这十万人共同出资,产品问世后,这十万人都会进行购买,生产产品还有压力吗?

老李:What?还有这样的好事?那我研发和生产的风险差不多降到“零”了,快说说这又是什么新玩法。

我:这叫众筹,把你的创意、设计模型放到平台上,以预购的形式开放给所有网友,感兴趣的网友会按照产品的最后定价进行购买,而你又获得了资金援助。

资金保障,客户保障,再加上产品的质量保障,相信你的产品销量一定会稳中提升。

你的企业已经在电子商务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但是传统的痕迹还是有的,尽管经营模式和思维有很大转变,但是试图获得新的利润点和新的收入增长,还需要从本质上增加一个新的属性,它的名字叫“互联网+”!

不再像以往那样充满怀疑和抵触,这一次老李似乎又发现了新的商机……第1节 “+”“+”,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它能代表什么?

一个理念?!

一个潮流?!

一个方向?!

一个战略?!

还是一场变革?!

信息领域不断诞生新的理念,一些理念快速融入到社会、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理念在短时间消失在了广袤的信息发展领域。“互联网+”究竟是什么,是昙花一现的概念,还是引领信息未来的主力军?!

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传统行业/企业对“互联网+”持有观望的态度,这就如同当年传统零售业难以接受电子商务的跨界转型一样。新兴的理念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识别期和成熟期,是用“互联网+”理念,快速识别产业/行业/企业的未来战略方向,还是继续在传统领域寻求解决之道。

对此,我们不必要着急下定论,先来看看什么是“互联网+”,它能给实体行业/企业带来何种变化。

什么是“互联网+”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于人口红利,而这个红利正在急速消失,一旦陨灭,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重新找回来。

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走势指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2007年第1季度的14.00%,迅速滑落到2015年第1季度的6.95%(如图1-1所示),中国经济高增长态势基本宣告结束,说其行走在刀尖临界点也未尝不可,下行压力前所未有。图1-1 中国近十年GDP走势

面对企业利润率的宽幅波动,决策者会通过增加管理强度、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周转率,或者是锁定远期利润的理财收益来重新盘活企业。

短期内,企业结构、企业素质的升级,盈利效果会显现出来,但是长远战略目标评估,这样的改变未能触及最核心的根基,未来的发展依然会在短时间内步进到下降通道中。

俱往矣,依靠投资来拉动增长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历史,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利润点,以“创新能力为驱动”的下一代产业生态增长模式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在创新能力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3D打印、智慧工业已经在诸多领域崭露头角,通过这些技术突破了产业间的壁障,让产业链条得到了质的变革,但是单一技术难以撼动整体框架,行业/企业的转型绝非彻底。

破解这样的局面,就要破除信息不对称的局限,通过一个广泛认可的平台发布、共享、回收、解构、分析数据,于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出现在了信息执行者的面前,它叫“互联网+”。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它的工作理念是将互联网标签融入到传统行业的生产、经营领域,利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3D打印、智慧工业、知识自动化等辅助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弊病和顽疾,使其拥有新的发展和生存业态。

为什么是“互联网+”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部分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互联网+”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看似不可思议,但是“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绝非偶然。

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产业,信息业诞生的新的技术也是所有产业中的翘楚,尤其以互联网为甚。

从产业结构上讲,互联网属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别类,但是它又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它可以为第一产业调动足够多的资源,加速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资源流动;可以为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打通上下游的关系,贯穿整个供应链;为第三产业提供知识、数据、流量等可视化的资源。它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着实体经济的属性,同时又可以在多个维度为不同的产业、行业、企业提供立体支撑。“互联网+”不只是企业、行业的转型工具,更是贯穿整个产业结构,在经济、技术、战略的角度提供难以复加的绝对力量。

1.经济

2015~2035年,在人口红利急转直下的窘境中,必须找到刺激经济下一轮高增长的新动力,也就是说行业/企业需要转型,整个产业结构需要转型,需要一个带头的核心战略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实体产业在一定领域仍将贡献力量,但是动能不足的疲态已然尽显,在实体领域注入强心剂,将是经济再度发展的契机,“互联网+”调动的结构和能量将会影响大量的行业,我们已经看到,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让整个制造业产生了质变,这对于企业的影响颇大,更重要的是,它将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

2.技术

物联网、工业4.0、3D打印(如图1-2所示)、知识工作自动化、虚拟现实、先进制造业战略,这些技术和产业革命均指向制造业领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虽然横跨多个产业,但是缺乏整体规划的全局技术领导。图1-2 STRATI基于3D打印的汽车构造图“互联网+”以集之大成的海纳能力,将高新技术融会贯通,从实际应用层面植根在企业信息领域,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现实的效果,于企业和行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有着非常好的接地效应。

3.战略

传统物流业、传统金融业、传统零售业、传统制造业需要数据共享、需要互联互通、需要拥有连接一切的广泛特性,单纯地在传统行业/企业内部进行区域性改造,效果不会很明显,需要一个核心来嫁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生新的业态。“互联网+”将改变固有思维,企业发展的战略将会发生转变,比如广告投放,传统的电视、电台广告不再是唯一青睐的对象,移动互联将定点投放广告,费用更低、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为明显。

新业态下产业/行业/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效发展的新范式。产业/行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围绕在“互联网+”这个核心框架内,找寻适合产业/行业/企业自身优势的新模式。第2节 互联网“+”什么,怎么“+”

既然“互联网+”的目标是传统行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那么哪些行业可以融入“互联网+”?究竟“+”什么?怎么“+”?

互联网+“什么”

几年前,在线购物、游戏、即时通信、搜索引擎、门户网站长期霸占互联网,线上创造的广告收益以“滚雪球”的方式疯狂递增。收益增长的同时,互联网巨擘也在不断获取网络流量,犹如一块大饼,被巨头们蚕食一空,对于中小互联网企业来说只能“他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时隔两年,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名不见经传的乐视网,以“一夜成名”的节奏成功狙击优酷、土豆、腾讯等视频网站,网络流量瞬间赶超大亨。流量的获取也意味着客户和资源的同步掌控,于是乐视线下的电视、手机发展势头同样猛烈。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乐视网,互联网发展成功后进而进军硬件领域,互联网企业反向投资传统企业的行为也让业界为之一震。

信息领域的逆袭好戏不断上演,而这一切无一例外的和互联网有关,借助互联网工具已经让传统行业受益匪浅,如果将互联网注入传统企业中,则会呈现另一股腾飞的架势,这是“互联网+”所积极倡导的,“互联网+”并不只是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叠加,真正“+”的绝非如此简单。

1.“+”行业

说起“互联网+”,首先想到的就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如图1-3所示),这是“互联网+”最核心的部分。正是互联网的介入,很多传统行业已经转型成功,并且形成新的商业价值,这些“互联网+”行业逐渐成熟,并且拥有更高的进阶,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增加了“互联网+”战略。图1-3 “互联网+”全行业覆盖

·互联网+零售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物流

·互联网+制造业

·互联网+通信

·互联网+社交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环境

·互联网+旅游

·互联网+房地产

·互联网+交通

·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众筹

·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ANY(一切)

在“互联网+”领域中广为熟知的行业当属“互联网+零售”,通过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网罗大量的资源和流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寻找最佳客户思维切入点,重新激活用户的消费能力,掌控企业/行业的经济命脉。“互联网+零售”是成功的,但是并没有应用“互联网+”的全部能量,事实上也不需要应用所有的能量,因为“互联网+”面对的是全行业,3D打印、虚拟现实、智慧工业等技术会在针对性行业中迸发最大的能量。我们也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逐步渗透“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对企业/行业的影响和应用。

2.“+”创意“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的创业者,一波现象级的创业潮已经开启,众多创业者的切入点依旧是承载各种功能的App、定制开发的O2O商业网站,但是企业的决策者和业务人员对此的兴趣已经大不如前。

为何?

首先,类似系统在市场上已经饱和,并且绝大多数数据、流量、客户被少部分寡头所垄断,试图打破壁障势比登天。

其次,市场上的信息运作行为多保持着通用性,创业者一拥而上带来的同质化的产品,很难有瞬间抓取眼球的特色产品出现,“惯性思维”让客户在选择上游产品时很难有所突破,经历创业初期的疯狂后,恐怕会有成批O2O倒闭。

美国广告大师——李奥·贝纳曾经说过:“我深信卓越的创意作品,永远是一个成功代理商前进巨轮的中轴——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亦如是。”

的确,“互联网+”催生了全民创业时代,市场上需要创意的产品和思维来挑战传统模式,所以“互联网+”附加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创意。拥有创意可以在纷争的市场中,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快速抢占和扩张市场份额,将企业/行业的运营优势迅速注入市场环境中,这也是彰显企业/行业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绝佳商机。

3.“+”服务

服务需要从两个角度拆分描述。

从“互联网+”提供商的角度分析,“互联网+”取代“互联网思维”后,很多生态提供商和系统培训机构将“思维”换成了“+”,如果只是名称的变化,那么“互联网+”就是噱头。“+”的深层含义是从根本上改造企业/行业,让企业/行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流转模式全部实现数字化的流转,通过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知识系统获取所有标的的数据,再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重构数据,得出运营弱点、系统趋势、未来蓝图。如果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掌控每一个运行环节,而这一切都是依靠云平台来完成,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

这是“互联网+”对企业/行业的服务,是决策层面的服务,但绝不是服务的终点,服务的终点是企业/行业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这是“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如图1-4所示)。图1-4 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6

互联网载体提供了异常庞大的用户数量,这个用户量还在疯狂的递增。他们是服务的主体,只有将忠实用户拉动到企业/行业内,才能获取有效数据,进而实现数据分析,“互联网+”服务就是下游建立根基,上游网罗用户的服务契机。

4.“+”体验

这是“中心”快速迭代的时代,但是有一个目标恒久不变,那就是“用户”。而围绕用户,企业需要在服务环节实现了上下游的贯通,这个贯通需要有一个重要的保障,那就是用户体验。

不管是商业网站、App手机客户端,还是微信定制的公众号,功能强大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互联网+”非常注重交互的体验,试想,“互联网+医疗”在挂号、缴费、问诊等方面不够人性,医生和患者会逐渐抛弃这个平台;而对于半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来说,“互联网+农业”更是提出了更高的体验需求,如果操作复杂且难以上手,到头来,又回归到传统的买卖方式,那么社会无疑是倒退的,“+”体验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发展多年,如今又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互联网行业内部大肆开火,但是在信息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大佬们已经对这样的阵仗习以为常。真正令人坐立不安的却是那些传统行业,尤其是极其传统的企业,被行业淘汰,或者被社会取代,这样的担心完全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当我们了解了互联网“+”什么后,我们更要看看互联网怎么“+”。

互联网怎么“+”“互联网+”的特性可以做到极致发展,例如,不起眼的煎饼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理念,做到4000万元估值,并踏上上市之路。

微型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整个行业,整个产业。“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它的发展已经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全产业链的梳理和整合会让经济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

1.社会价值优先

行业/企业苦寻新的收入增长点,尤其是日渐衰落的制造行业。毫无疑问拓展到新的渠道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企业未来数年、数十年的长效发展都是有益处的。于是,商业价值成为企业追寻的首要目标,但是在信息化社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价值的取向发生了改变,社会价值逐渐成为优先选项。

我们不妨看一下阿里巴巴,它拥有海量用户,用户的每一次鼠标点击、网上搜索都会形成消费行为的实时数据闭环,这些数据的流转完全处在阿里巴巴的内部,它可以与消费者保持黏性,优先洞见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方向。

如果阿里巴巴不开放大数据,其他行业试图获取资源只能营造新的数据源,但是阿里巴巴并非将大数据视为己有,而是在2015年3月推出国内首个面向政府开放的大数据产品——“阿里经济云图”(如图1-5所示)。图1-5 阿里经济云图数据精准分析

通过阿里经济云图可以了解区域内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买家卖家区域分布、寄收包裹量等,多个维度地分析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商品类别、卖家群体、买家群体,进而挖掘出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热门商品、潜力企业、消费主力。获得了走势就获得了方向,政府即可按照大数据给出的数据曲线精准定位发展蓝图和策略。

阿里巴巴首先在社会价值上释放出巨大能量,随后政府会将潜在客户和商机引入到平台内,进而获取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数据支持,而阿里巴巴也会在商业价值上获取丰厚的回报。闭环的信息流动只是强化了一个企业,这对整个社会是无益的,“互联网+”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共享、开放,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不管是信息管理者,还是资源管理者,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使用全球的智慧和资源。

未来,社会价值凌驾于商业价值的行为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

2.技术引领

理念是思想,真正推动“互联网+”高速持续性发展的依旧是技术的引领。“互联网+”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囊括的技术也非常广泛,总的说来,“互联网+”涉及的技术主要有: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

·移动互联

·工业4.0

·3D打印

·虚拟现实

这些是“互联网+”接触最紧密的技术,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逐步深入,介绍分项技术在“互联网+”的领先优势和最佳工作模式。图1-6 “互联网+”技术转化模型

3.战略开拓新市场

历经多年,PC市场的发展前景日渐疲软,尤其是移动端“砍瓜切菜”般的霸占市场份额,整个互联网的运作体系被完全肢解。

一方面是拥有良好商业运作模式和系统,但是逐渐日落西山的PC市场;另一方面是日渐强盛,活跃度也较高,但是商业模式无法大规模变现的移动互联客户端,两者需要强强结合,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才能让市场行为转换为经济行为。

这是信息领域的技术碰撞,在实体行业同样伴随着激烈的交互和对抗,传统痕迹较轻的企业已经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再造企业体系,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切入传统市场的机会,这会让两者有非常密切的交互。

说到对抗,是那些非常传统的企业,他们垄断着行业的绝大部分资源,掌握着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数据和信息,数据的结构化、集中化、独占化的特性异常明显。当数据形成闭环难以流转时,紧密耦合的控制与被控制模式只能让垄断加剧。

中小企业需要生存,当资源被垄断时,他们会通过其他渠道来撬动传统商业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交替行为远远超过其他渠道,它的介入可以让中小企业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投入获得较多的回报。最为简单的例子,关注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一来可以立即获取用户资源,二来可以定向投递企业级广告,这样的宣传更快捷,也更容易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商业资源。

互联网引领的“由外而内”的倒逼,正在以压倒之势摧毁传统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平衡PC端和移动端的资源,战略性地开拓新市场,打开新的领域,传统企业才能和“互联网+”真正地拥抱在一起。

4.跨界影响力

早在十年前,我们很难想象汽车能和互联网融合到一起,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行业,现在却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通过车联网,可以在忘记带钥匙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远程开启车门;丢失汽车时快速定位;通过云平台采集用户的行车习惯和车辆的健康状况,再通过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用户最佳的驾驶习惯;降低油耗,实现社会级的节能减排。

再说说智能家居,下面的情景不要羡慕,未来几年我们的家居也许会更为先进(如图1-7所示)。

·早晨起床,柔和的音乐渐进性响起,窗帘缓慢打开,家的主人舒缓地从睡梦中醒来。

·下班回家,中央空调系统自动识别室内外气温,给主人最为合适的室内温度。

·餐饮时间,不用等待煮饭的漫长过程,系统自动煮好米饭。

·恶劣天气,主人不必往返家中来关闭窗户,系统已经自动关闭!当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过高,ZigBee技术还会与空调、排风扇等设备相连,排风换气。

·意外情况,小偷光临,系统会悄无声息地报警,并语音或者短信告知家的主人,小偷走出大门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等待他的警察。

·钥匙不再是随身携带之物,回到家只需要按下手机按键,即可打开家门,同时音乐、灯光、空调会根据需要自行开启。

·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热水系统、中央采暖系统、中央新风系统、中央除尘系统、中央安防系统、中央净水系统、中央灯光系统,家中的一切都在智能的掌控之下。

……图1-7 智能家居运行模型

还有刚刚提到的“互联网+煎饼”,我们不无例外地看到了一个特性,两个完全不搭边的行业走在了一起,这就是跨界融合。

互联网怎么“+”,正是通过无与伦比的跨界影响力来融合传统企业。在未来,看似完全不搭边的传统企业会通过“互联网+”来改造自己。“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一种能量,重塑信息架构的能量,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将实体信息逆变成信息数据。“互联网+”看似加法,却绝非如此简单,它是先进科技的代表,它在沉淀传统领域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利用科学手段,重构和提效,为传统行业快速转型和升级赢得窗口和机遇。第3节 “互联网+”的知之与不知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使命,同时也具备了新的内涵和特征,我们熟知的“互联网+”通常是这样的。

你所知道的“互联网+”

我国互联网探索始于1987年,从诞生到蓄势待发,再到逐渐繁荣,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而如今“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将互联网的发展推到新的高度。“互联网+”拥有了互联网的所有特性,同时它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这些特性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

1.跨界融合

跨越不同行业,将网络技术和海量设备融入到传统行业,这是跨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双向渗透,演绎出一种新的模式,引发生产力的变革,这是融合。

以数字为始、经济为主的转型融合是“互联网+”的第一属性,将技术和商业内容融合,推动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改变整个商业模式,激发出新的商业形态,这就是“互联网+”跨界融合的重要体现。

2.渗透能力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接近7亿,手机网民规模接近6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如图1-8所示),这是什么概念?这说明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接近人口数的一半,未来几年互联网发展会更甚,互联网的能力是无法估量的。图1-8 网络覆盖囊括各年龄段

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6

在互联网红利主导下,制造业红利和消费红利拥有了迅速变现的能力,这会让互联网更快地渗透到生活消费、企业生产中,行业/企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将变成常态。

3.强劲驱动力

传统企业安逸许久,传统观念也让企业更多地记住了过往的优势,而忽视了未来的威胁。即便考虑转型,未来的不确定焦虑也会让决策层难以痛下决心,传统企业的“破与立”需要强劲驱动力来指导并推进企业前行。

回顾以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让信息的流动像洪水一样遍及每一个角落,每一次革命都给传统经济模式带来了革新,甚至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牺牲掉老旧、腐朽、低效的运行模式。而现在,工业4.0更是来势汹汹,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智能化、决策化的领袖气质才是工业4.0的驱动能力所在。

信息/数据流动范围越大,分享人群越多,它的边际收益递增性就越强。同时,信息还在物理世界的对应面上映射出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衍生的数据世界,这个数据世界是财富,是资源,是大数据翘首企盼的价值本源,也是驱动企业新经济发展的引擎。

4.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围绕特定的人群、特定的事务而建立的统一平台,企业级、业务级网站的中心化的痕迹非常明显。中心化拥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会让受众人群大幅减少,同时也不利于信息和数据的交互与传递。

去中心化是在共同参与、权级平等的基础上缔造的互联网生态平台,互联网更加扁平,内容更加多元,参与者更为广泛和平等。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即弱化了上下游的距离,商家和用户利用互联网和平台直接交互,普适而广泛的特征让“去中心化”可以更好地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5.虚实结合

即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力行为,并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但是思维惯性禁锢了企业的发展,原有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切实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工业企业可以将生产设备增加RFID,通过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CPS,如图1-9所示),生产设备能够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实施控制,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精确感知、传送和分析数据,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人力无法触及的工业领域,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获取最为翔实的数据,数字化的“虚”和硬件设备的“实”完美构建了现代工业基础,为未来“再制造化”夯实基础,实现物理、虚拟、思想世界的交互与协同。

6.重构碎片化

互联网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联系在一起,为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人脉和资源,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这造就了互联网的广泛在线化特征。

在线化获取到越来越多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会呈现出另一个状态——碎片化,何为碎片化?即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信息量之大让我们无法有效地选择,信息的总量在叠加,但是我们只是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少量的有价值信息,这就是碎片化。图1-9 博世软件创新公司CPS平台

数据来源:博世软件创新公司(bosch),2012

碎片触碰不到事务的本质,也无法进行最恰当的技术处置,需要在碎片中重新提取,重构碎片信息,将最核心、最关键、最有价值的数据堆放在使用者面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以完整地重塑碎片,实现信息价值传播的理念。

7.个性化

社会形态发生着巨大变革,生产、生活方式也出现了崭新形式,企业和个人对个性化、专属化、定制化的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如智能家居,大部分技术实现方式是通用的,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定义专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

不仅于此,个性化的需求会出现在几乎任何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民生、物流、通信、旅游等诸多行业,“互联网+”的主旨是贯穿全行业,打通所有的产业链条,通盘考虑广泛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不同人群的独特需求,尽管目前还难以满足所有人、所有的需求,但是在不久的将来,社会结构会依据兴趣进行组合,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又在其基础上深入发展,通过互联网纽带,盘活经济,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仅是消费者,上下游的企业、不同行业、社会组织也都融入其中,“互联网+”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投资回报率也在持续增长。

这是我们了解的“互联网+”,它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特性等待我们挖掘。

你不知道的“互联网+”

经过一番介绍,相信对于“互联网+”的理念、特征,很多人也已经有所了解,这些都是显性的特征,还有一些隐形的特征更能体现“互联网+”的精髓,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一看你所不知道的“互联网+”。

1.摧毁落后行业

资源集中、渠道垄断、品牌溢价,行业寡头享受着垄断的快感,“变化”是传统企业最大的挑战,拥有最大的行业红利为何要分享给业界的对手,凌驾于商业模式的顶层,坐拥无可比拟的品牌价值,传统企业始终觉得它的根基不会被撼动。

短时间内,行业垄断依旧很难打破,但是中小企业也需要生存和发展,由于不在一个层次,中小企业试图突围,只能降维出击,在宣传、服务、体验等多个维度,底层分化垄断溢价的寡头。

历史会给我们一些启迪,我们不妨看看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行业。“洗照片”应该是胶卷时代最大的红利,不管是旅游,还是家庭生活,很多人更习惯将黑白的底片冲洗为彩色的照片,那时柯达、富士公司业绩颇丰。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照片,照片的冲洗需求不再那么优先。2010年照片冲洗行业收入同比2000年降低了69.1%,未来10年,预计还会下降39.1%,届时会有2359家企业倒闭。

再举个例子,唱片商店2010年收入同比2000年降低了76.3%,到2016年年底预计还会降39.7%,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互联网主导的在线音乐的崛起。互联网对行业的破坏力相当巨大,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瞬间击垮一个行业。

对于落后的行业,信息技术在以摧枯拉朽之势进行改造或者摧毁,“互联网+”更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不敢轻视互联网这个话题了。

是墨守成规,依旧被陈旧思想所禁锢,还是将信息技术注入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行业/企业的再度腾飞,先知的决策者应该提早考虑了。

2.催生新兴行业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融资成本太高,小微企业试图获取融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这种局面在2015年1月18日被打破。

2014年12月12日银监会批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业,2014年12月16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并领取营业执照,2015年1月18日首批民营银行中的微众银行试营业。一家既没有营业网点,又没有营业柜台,更无须财产担保的互联网银行诞生。“互联网银行”,一个产业结构中未曾出现的行业,借助于“互联网+”的大潮涌入经济运行的领域,小微企业不再为融资所困,大数据信用评级可以准确地确认申请人的发放贷款额度,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保障资金的流向(如图1-10所示),而申请、审批、发放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银行。

未来,行业的加速迭代和创新会让更多的新兴行业诞生,“互联网+”将不断催生新的行业。图1-10 微众银行人脸识别技术

3.催化行业规则

2014年年初,两家公司开始史无前例的烧钱大战,主角是腾讯主导的“滴滴打车”和阿里巴巴主导的“快的打车”,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投入了大约20亿元。

请全国人民打车,让的哥/的姐赚了个盆满钵盈,也让消费者享受了莫大的优惠,随后,国外的打车App——Uber也加入到移动互联的打车领域,一时间“招手即停”的打车一族,变成了“一触即停”的数字化竞争。

接下来的发展更加让人不可思议,出租车已经难以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专车的出现让众多豪车和私家车出现在互联网交通领域,拓宽出行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非议。

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被“专车”分离,赚的比以前少是出租车司机的最大感受,于是各地出租车司机频繁罢工,抵制专车行为;另外,专车的出现,更多司机加入交通运营的行业,监管部门在处理纠纷时更加繁琐,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车的发展,于是专车司机开始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抗议,甚至开始罢工,而对于专车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来说,也没有在这个领域内获取等量的投资回报。

专车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但还是造成“四方皆输”的局面,原因在于政策法规的支撑力度不够,利益各方的分配未能达到均衡,只有审视新的行业规则、产业连接、社会及产业的大环境,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职责和义务才能让行业真正的健康发展。“互联网+”创意理念在快速催生新的行业,也让以往陈旧的、过时的行业规则不断暴露出来,它在撼动行业的规则根基,迫使新的行业规则出现,并适应市场环境。企业需要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稍有迟疑,或者缓慢前进的步伐会拖慢企业的发展,或者终结企业的生命。

这绝非危言耸听!第4节 “互联网+”从战略到落地

如果一直高高在上,那么“互联网+”就真得只是概念上的炒作了,所以,“互联网+”需要运用到实际的行业/企业中,需要从战略行为转换为落地。

国家战略支持落地“互联网+”升格为国家战略,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都会对“互联网+”落地做出政策响应。

不同层级的政府文件,会在资讯建立、技术扶持、人才引进、优惠力度等诸多方面下足工夫,政府会扮演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引领“互联网+”的专业平台入驻旗下,也会向传统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类咨询和人才,帮助行业/企业顺利过渡和转型。“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会让早期进入“互联网+”的开拓者尝到甜头,也会利用成熟的经验指导后来者,各级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战略意图,通过物联网连接物物信息,再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获得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呈现给顶层决策者,发现城市建设的不足,加快城市智慧运作。

生态型平台前景广阔

传统企业资源集中、渠道垄断的优势犹在,它的互联网转型会非常谨慎,因此,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战略落地或倾向于成熟的生态型平台。

首先,成熟平台有着同类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大量案例,可以有效避免失败带来的诸多不利;其次,平台在客户、市场等资源的积累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些数据囊括整体产业链布局,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回馈到企业决策者手里,对于未来企业的走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型平台并非面对单一客户,会有大量的企业使用这个平台,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付出较少的财务代价,换来一个“即插即用”的平台(如图1-11所示)。“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快速寻找转型突破点,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赢得先机。

受益方高度体验

早前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排队”是必修任务。后来增加了排号机,客户可以查看多少人在排队,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业务不同,办理的时间自然不同,客户还是无法了解究竟需要排多长时间,如果可以预估时间,或者预约办理时间,相信很多客户的体验效果和满意度都能够大幅提升。图1-11 “互联网+”生态平台

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工具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客户“受益”,企业才能“收益”。

曾经接触过一家制造型企业,它主要是生产编织袋和纸箱封装好的小包装货物,外销成品的重量在20~50千克,由于产品较重,人力搬运非常耗时,经常看到整个厂区主路被堵塞,提货司机抱怨声此起彼伏。

周转率的萎靡会让企业的资金回报减少,于是企业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人文关怀上,建立休息室,可以让司机饮水、看电视、休息;信息上,建立了排队系统,短信通知装货时间和地点,并在大屏幕上滚动播出;货运上,抛弃了高风险和低效率的人力码垛,采用机器人码放编织袋和纸箱,企业货物流转效率提高了70%以上。

然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并未结束,企业在顶层模型上建立了数据仓库,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他们的提货种类、需求时间、采购周期等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企业内部,这个闭环信息是财富,数据挖掘完全可以洞见客户的未来需求。企业开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数据的广度、深度、粒度挖掘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忠诚度、未来量等信息,主动发起资源、产品推送,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忠诚客户。

上下游的链路打通并不意味着供应链的全部贯穿,物流、现金流等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同样关键,供应链的“互联网+”才能真正将企业解放出来,也使企业又开始了供应链的全面整合。

看得出来,“互联网+”的战略落地要充分考虑受益人员,只有消费者、客户获得最佳体验才能让企业/行业进一步发展。

O2O切入点

在团购消费领域,O2O的市场占有速度非常迅速,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如图1-12所示),报告显示,移动端用户活跃性在逐渐威胁或赶超PC端,美团移动端用户数超过9000万,美团移动端用户月均访问量10289万次,是PC端的近2倍。团800发布的《2015年5月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移动端交易额占比更是高达95%。

如今,O2O已经不满足于零售和餐饮等本地化生活服务,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领域纷纷开始尝试“互联网+”。

如广州市的“城市服务”,市民通过微信入口即可找到医疗、交管、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17项民生服务,户口办理等基础服务在手机上即可一次性完成,无须多次往返办事窗口,目前该账号已服务接近百万广州市民。图1-12 易观智库《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医疗领域,全国已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服务累计超过300万患者,为患者节省超过600万小时,还有大量的App软件出现,大幅提升了就医效率,节约了公共资源。

在企业端,商务网站每天传递着公众数据,但是很多企业主已经不满足PC端的信息公告,App和微信的切入让下游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咨询,为后期供应链平台构建移动端入口。企业未来会在“O2O+B2C(线上线下的企业对消费者模式)”“O2O+C2B(线上线下的消费者对企业模式)”“O2O+P2P(线上线下的对等模式)”大肆发展,最终形成“O2O+F2C”,即线上线下的交互,从工厂到消费者的直接交付,形成供应链、消费链的互联网化。

必须承认,移动端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让用户快速融入到市场和企业的运营框架中,这不仅是战略落地的良好切入点,也是发展和治理市场、行业体系的重要工具。

利用现有工具

交易数据是关键要素,访问数据、搜索数据同样也是,一些数据会成为O2O,另一些数据则会成为大数据分析、解构环节最重要的本体。

移动互联会串联线上线下的所有资源,这个资源将会以“滚雪球”的形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行业/企业的战略落地离不开资源,这必将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数据的深度还为大数据提供了资源本体,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出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对于这些资源和数据,我们并非需要支付太多的成本,政务云、电信云、金融云、移动应用云、桌面云、医疗健康云、文化产业云、教育产业云、能源产业云、农业产业云在各领域已经发展成熟,企业仅需要支付少量的资金即可以获取大量的资源。

善于利用现有工具和技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的战略落地面临着多个痛点:一是市场化程度不足;二是信息化强度不够;三是主观臆断不明确;四是风险预判能力不清晰。所以企业决策者在抉择企业未来时,往往在“转型”和“再造”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犹豫不决。

传统企业,尤其是产能落后、架构失衡、产品无竞争力、企业生命价值较低的企业,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失败也许加速灭亡,或者直接埋葬企业的未来;而选择“再造”,少有企业拥有大的魄力和手笔。

就像前面说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路可以考虑借助生态平台,利用工具的力量。BAT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成功解决方案,传统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互联网+”,将渠道扁平化,减少供应链的支出,实现F2C的最终解决方案。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的另一个出路是投资、收购、并购互联网企业,吸收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将成熟的技术和传统企业的运营对接。

不同行业/企业的业务类型、商业模式、运营理念存在差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会有颇多坎坷,但是“互联网+”作为国家顶层战略出现,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支持会不断涌现出来,行业/企业只有把握时机,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探索全新的区域,扩大自己的生态,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写在最后

信息科技历经了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饱含痛苦和坎坷,但同时也获得了不菲的回报,有些企业的利润呈现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有些行业甚至翻身而起,成为业界的标杆。

总有一些应该把握的信息技术被遗憾地错过了,“互联网+”技术也被很多“排外”思想极力阻挠,我们无法预判未来数年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冲击,“互联网+”的资源使用性价比、利用率、便捷性等优越性异军突起,在技术领域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核心技术。

而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家经济受到了房产市场降温、债务高企、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能力过弱等问题的拖累,国家层面需要重新构建新经济来推动市场和消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背景有着更远期的谋划,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未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信号。

技术引领经济是不是科学的命题,无须矫正!借助技术手段辅助经济再腾飞,才是合理命题。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最早接触该技术的先行者已经将企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被注入“推进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一曲“技术+行业”的主题曲已经奏响,且看我们如何优雅演绎。第2章 大数据,“互联网+”最可靠的挚友

有战争,就会有杀戮!也必然会诞生新的王者!

现代社会远离硝烟,冷兵器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热兵器也鲜有出现,残酷的战争渐渐离我们远去,而一场隐形的战争——信息战,却在我们身边不断打响,而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出现。

置身事外者往往体会不到这里的残酷,只有场内的参与者才能真正体会那种肃杀、冷漠和无情,我们知道,多种因素决定着战争的走向,而这一次,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浮出水面,它叫大数据。

不过,在介绍大数据概念之前,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个事件。

2012年11月6日,美国第57届总统选举激战正酣,大选前一周的一项民调显示,认为罗姆尼比奥巴马更具有未来视野的选民占比55%,罗姆尼的领先优势远远超过奥巴马;另一个对奥巴马不利的因素是,奥巴马政府领导下全国失业率高达7.4%,所有的一切均对时任的领导者不利。然而,选举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奥巴马最终以332票赢得选举,高出罗姆尼近100张选票。在竞选花费中,奥巴马团队花销不到3亿美元,罗姆尼团队花了近4亿美元,烧钱的团队并没有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样的结果颠覆了“筹钱多、花钱狠、赢政权”的美国总统选举铁律,随着选举的结束,奥巴马政府的一只神秘队伍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奥巴马政府“大数据”精准营销团队,他们干预了整个选举过程,在竞选策略、选民舆论、媒体导向方面由数据挖掘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使奥巴马在竞选对抗中处处占得先机,最终获得胜利。第1节 引擎启动,“互联网+”快跑

信息领域可以有效利用的工具比比皆是,或者是高度可用的细颗粒资源,或者是精细化的制造工业,抑或是海量的线上/线下用户融合。而随着数据不断诞生,资源疯狂增加,一个新时代——“大数据时代”被唤醒了!

这就是大数据

体量之大、处理之复杂,常规的处理工具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合理的撷取、处理,这是大数据(Big Data)最浅显的概念,但是数据膨胀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为大数据呢?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数据的换算关系。

数据最小的基本单位是Byte,按照递增关系,数据的单位分别为bit、Byte、KB、MB、GB、TB、PB、EB、ZB、YB、DB、NB,它们按照进率1024(2的十次方)来计算:

1Byte=8bit

1KB=1024Bytes

1MB=1024KB=1048576Bytes

1GB=1024MB=1048576KB=1073741824Bytes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