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01:06:31

点击下载

作者:西川木兰

出版社:燕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

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试读:

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 / 西川木兰著. -- 北京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5

ISBN 978-7-5402-5385-1

Ⅰ. ①做… Ⅱ. ①西… Ⅲ. ①女性-成功心理-通俗读物 Ⅳ. ①B848.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91824号

做一个灵魂独立而丰富的女子

作 者: 西川木兰责任编辑:王月佳装帧设计:仙境设计出版发行:北京燕山出版社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路53号(154)电 话:010-65240430 印 刷:北京欣睿虹彩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880mm*1240mm 1/32 字 数:110千字印 张:7 版 次:2019年7月第2版印 次:2019年7月第2次印刷定 价:39.80元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香奈儿的命运和态度

如果蒙台梭利和香奈儿生活在一个界面,相信她们一定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因为,香奈儿的童年时光就像蒙台梭利说的那样 :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童年有着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感情。无论如何的艰苦环境,孩子们从来都不会觉得苦,而且常常还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已经很幸福。孩子们只要吃饱了饭,喝足了水,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美。香奈儿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孩。

香奈儿出生在旅途中的一家济贫院里,她父亲不在母亲身边。香奈儿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似乎总是想方设法不在孩子成长的现场。香奈儿大约6岁的时候就会带着自己缝制的布头娃娃、自己喜欢的雏菊、野矢车菊去墓园里独处。而香奈儿的母亲因为贫穷、反复怀孕身体很差,香奈儿和自己的姐妹几乎都被关在一间屋里长大的,因为实在是没有大人陪伴她们。大致11岁左右时香奈儿的母亲病逝。从此以后,她都住在奥巴辛修道院的孤儿院。关于香奈儿的出生、年龄、童年时光总是扑朔迷离,因为香奈儿自己就常常说出不同的片段,而了解的人都保持了对她足够的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来不肯给任何人分享。

香奈儿在这里一直住到18岁,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从孤儿院到教堂之间,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祈祷、希望、对未来期待。在这里,她一定非常喜欢那些教堂窗玻璃线条组成的各种几何图案,那些相互交错的弧线和圆环,后来都被香奈儿用在了标志性的双C图案上。奥巴辛修道院一条走廊上的马赛克地板上的星星月亮十字架图案的圆弧线条,都出现在了她设计的礼服上的绣线和珠饰上,还有她设计的各种钻石珠宝上。这些图案总是被她随意又恰如其分地应用。

在奥巴辛,香奈儿不仅仅让自己的缝纫技术更加高超,而且还学会了这里的干净简单整洁的整体风格,每一样物品都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有条不紊。香奈儿终生都保留了在这里形成的简单干净的生活状态。她一直都坚持用白色纯棉布当自己的被单和床单。

香奈儿对这里的建筑是如此深情,当她足够有能力自己做主的时候,在地中海的蔚蓝海岸,香奈儿亲自设计了属于自己的别墅La Pausa 。香奈儿要求当年28岁的建筑设计师斯特莱茨按奥巴辛修道院孤儿院的石梯来建造,她还要求建筑设计师亲自去奥巴辛修道院仔细观察和拍摄这座教堂的石梯,在La Pausa别墅复制了一座一模一样的石梯。这座别墅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别墅有三个侧翼,在设计上和香奈儿那段小时候待过的孤儿院非常相似,都有宽敞的庭院。在这里香奈儿的卧室的床上环绕着香奈儿设计的铸铁雕刻的星星图案。

香奈儿和她身边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创造出一个属于她的时尚时代。她不仅仅有高雅的艺术品位而且还创造出商业上巨大的成功。

香奈儿最喜欢读的小说是《简爱》和《呼啸山庄》,勃朗特姐妹也是母亲很早就病逝,她们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山坳,但是不妨碍她们透过大自然书写自己想象的故事和人物。贫穷丝毫没有限制她们的想象力,贫穷让她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独处,善于观察,积蓄力量。

香奈儿不仅仅从童年得到灵感,得到启迪,彰显她的审美和品位;更重要的是她交往的每一位男性都令她成长。

就像当年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她们要么嫁人要么做一名家庭教师,几乎没有别的谋生手段。当香奈儿在孤儿院长到18岁,她如果不做修女就要自谋生路。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缝纫。命运总是让人感到惊奇,勃朗特姐妹没有做成家庭教师,反而成为了作家;香奈儿没有成为交际花或被包养的女人 ,却一步步蜕变成为一名设计师和时尚王国的女王。尤其是香奈儿本人,似乎每一个和她相爱的男人都教会她很多,似乎每一个伤害过她的男人都让她活得更精彩纷呈。

香奈儿不经意间已经变成为一个标准的美女,拳头大的小脸、浓密乌黑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和纤弱的身材,但是她是一个有想法、有力量的美女。虽然替富人家的女儿缝制嫁妆,但是不妨碍香奈儿认识给她的世界带来一抹阳光的人。这个人就是巴勒松,巴勒松年轻富有,有一群赛马。他把香奈儿从穆朗小地方带到巴黎。香奈儿与巴勒松在一起六年的时间里,她没有自己的钱、没有父母,但是她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在巴勒松的庄园里生活。她既不是女主人又不是交际花,她常常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在别人眼中她游手好闲、骑马闲逛;但是她从那些猎取男人芳心的美人身上学习了很多,尤其是巴勒松的前情人埃米莉·安娜的成长让香奈儿打心眼里佩服。她不做巴勒松的情人,依旧和他保持良好关系,她成了一名演员,还会写诗。据说埃米莉·安娜后来是《追忆似水年华》里瑞秋的原型。

香奈儿从此以后,从未与任何一位与她深交的男性交恶,她和每一位都能做朋友。巴勒松终身未娶,他乐于保持自己单身的状态。他认识香奈儿的时候,已经没有父母,虽然很富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更加心疼香奈儿的原因吧。他终生都保持着对香奈儿的沉默。

香奈儿不会一辈子骑马闲逛,她一直渴望自己有自己的财务自由,而不是被人包养,或者成为交际花。虽然她骨子里认为交际花还比道貌岸然的家庭主妇干净,她这一时期喜欢看小仲马写的《茶花女》,这也是她日后最喜欢在设计作品里用白色山茶花的原因。

在巴勒松的庄园里,香奈儿认识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卡柏男孩。卡柏男孩精明能干,一直打理家族生意,家族财产最初来自于英格兰北部的煤矿。1909年,这一年香奈儿已经26岁了,她离开巴勒松的庄园跟着卡柏来到了巴黎。在这里她开了自己的帽子店,巴勒松提供自己在巴黎的单身公寓给香奈儿当落脚点,卡柏提供了资金,香奈儿找来自己的姑姑和妹妹帮忙,她的帽子首先卖给了埃米莉·安娜这样的交际花演员。她们不仅仅买她的帽子也成为她帽子绝佳的模特。因为香奈儿的帽子简洁新颖别致,香奈儿一开始就有自己清晰的设计主见,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繁琐、累赘、故作气派的装束更让一个女人显老了。”

她的设计无论是对于她的对手还是竞争者都是如此标新立异,她的生意如此成功,所以很快巴勒松的公寓就显得太小了。1910年1月1日,香奈儿在康朋街开了新店。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仅做帽子,也开始销售服装。后来甚至开始销售今天全世界都知道的香奈儿5号香水。

香奈儿服装成功的原因是香奈儿感知到时代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她对好朋友说的,时尚应该诠释时间和地点。香奈儿设计的简约的针织衫、素净的水手衫、直筒裙这些衣服颜色素雅,可以用在每一种场合,关键是穿着起来非常随意,可以自由地做事情和运动。穿上这些衣服可以自由地工作和在海边度假,让女性充分地在服装上解放出来。

她说:“我目睹了奢华的消失,19世纪的沉沦,一个时代的终结。辉煌的时代,但也是衰退的时代,一种巴洛克风格的余晖。在巴洛克风格中,装饰抹杀了线条,过度窒息了人体,就像热带雨林的寄生虫窒息了树木。女人不过沦为过度炫耀财富、貂皮、毛丝鼠皮以及一切过于奢侈材质的摆设。繁琐的图案,层层叠叠的蕾丝、刺绣、薄纱、荷叶边令人无法呼吸;它们让女人沦为象征浮华艺术的纪念碑。”

尽管香奈儿已经从一个帽子商变成了服装设计师,从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新女性,她不再是某一个富有男人的包养女;虽然她已经用自己的天赋和设计赢得了人人为之喝彩的社会地位,但是这样的地位对于野心勃勃的卡柏男孩来说完全没有丝毫的吸引力。

卡柏男孩深爱她,并且尽最大可能去支持她成为自己;但是他从来没有承诺要与她结婚。他曾经因为香奈儿抱怨他没有送过鲜花给她,他就连续三天每半小时送一次花给她,让她彻彻底底觉得烦了,来证明幸福并不是这样只有仪式感的形式。

1918年夏天的时候,卡柏男孩和贵族出身的戴安娜低调地结婚;而不是在别人看来与之般配的香奈儿结婚。戴安娜的贵族血统给卡柏男孩的社会地位是香奈儿所不能给予的。这一年香奈儿剪短了头发,设计出全世界都风靡的小黑裙。她说年轻真好,年轻可以无惧爱人与别的女人结婚,年轻可以剪短头发重新做一个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卡柏结婚后依旧和香奈儿来往,不过悲剧即将来临,只是香奈儿没有感觉到,卡柏1919年12月22日因车祸去世。香奈儿当天就赶到了出事现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卡柏即使去世了依旧用财产支持香奈儿扩大自己的商业王国。他的遗嘱里,他将大部分财产留给了妻子和女儿,约70万英镑,给香奈儿4万英镑。卡柏男孩对金钱的分配更能说明他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男人,一方面给妻子女儿留下大笔财产,另一方面给香奈儿留下的钱表面上不多,但是足以证明他心里有香奈儿,并且他早已明白香奈儿完全靠自己的生意就能顽强地生活下去!

香奈儿不仅扩大了康朋街服装店的生意,而且还在巴黎郊外买了一栋名叫“绿色气息”的别墅。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卡柏的遗孀戴安娜终生都是香奈儿最忠实的客户。更神奇的是戴安娜第二任丈夫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西敏公爵后来还和香奈儿相爱并一起生活了十年时间。

卡柏男孩的死让香奈儿痛不欲生,但是尽管痛苦却依旧要让自己活下去。不仅仅要活下去,还要得到爱。法国诗人皮埃尔·勒韦迪出现在香奈儿的生命里。

皮埃尔·勒韦迪是一位崇尚苦行僧生活的诗人,他信奉:在饥寒交迫下创作。似乎他注定一生都与财富无缘。

勒韦迪教会了香奈儿用诗歌的方式创作,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也使香奈儿日后写出许多时尚的名言警句,其中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 “即使生来没有翅膀,也不能阻挡你的飞翔” “真正的大度,是接受忘恩负义”“奢华是满足生活必需之后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存在”等名句。香奈儿总是孜孜不倦地自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尽管如此,勒韦迪并没有流连于香奈儿的温柔之乡,他1925年就离开巴黎隐遁于索莱姆修道院,在清净苦修中潜心创作,1927年他曾经短暂地回到巴黎,然后再次隐遁索莱姆,直到1960年去世。香奈儿曾经援助过勒韦迪,请他帮她改写她的创作,他刻意保持他的独立与尊严。他们俩相互欣赏钦佩彼此。在勒韦迪送给香奈儿的诗集中,有他写给她的卷首语:亲爱的可可/光阴流逝/岁月留痕/时光荏苒/我在昏暗的生命中迷失了轨迹/重拾起 却比黑夜还暗/唯一让我更加清醒的是我用我整颗心拥抱过您/未来何去何从/我毫不在意。

香奈儿一直珍藏着勒韦迪送给她的诗集,她推崇他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哀叹他的籍籍无名。也许是受到诗人的启发和影响,勒韦迪主张一个艺术家要保持一份超然的清醒,去抓住那种惊鸿一瞥的灵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真实地存在。香奈儿也说:“时尚不仅仅存在于服装中,更弥漫在空气里,时尚乘风而来。”诗人空灵的气韵深深影响了香奈儿,就在这一段时间里的1920年,香奈儿遇见了调香师恩尼斯·鲍。这位调香师是香奈儿的未来的情人狄米崔大公介绍给她认识的。

恩尼斯曾经是俄罗斯沙皇的宫廷调香师,他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根据香奈儿的要求,设计出一款属于女性的香水,他将天然的原料和合成原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香奈儿要他调制出一束抽象的花,其中包括:格拉斯茉莉花、橙花、茶油树花、五月玫瑰、檀香、波本香根草,最重要的是一种新的化学成分乙醛。香奈儿用自己最喜欢的5号占卜牌来命名了这款香水。就像占卜纸牌上写的:当你看到根深深扎入泥土里的树,预示着你永远健康;如果有很多树,预示着你的目标即将实现。

也许是卡柏在天之灵的眷顾,香奈儿这款命名为“香奈儿5号”的香水,甫一面世,就像一个神话诞生,它超过百万瓶的销售量,给香奈儿创造了数以万计的财富,而且使她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品牌得以永存,她也和香水一样名声传播全世界。

狄米崔大公不仅仅给香奈儿推荐了调香师,他本人也成为了香奈儿的情人;不仅仅如此,大公的姐姐玛丽亚还给香奈儿当起了刺绣女工,她绣出来的图案成了1922年香奈儿春季时装发布会的最主要的款式。玛丽亚后来雇佣了50多个人开了自己的刺绣工厂,女大公和孤儿院长大的籍籍无名的小村姑开始了合作。真是风水轮流转,时尚生生不息。女大公默默观察,她看到香奈儿如何从过去的事物中找到灵感化成自己的设计,她的设计又如何变成一种商品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潮流来来去去,女大公用永不褪色的金线和银线重新绣出新的花样,当然是香奈儿设计和要求的花样。女大公需要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香奈儿也需要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一方面是事业渐入佳境,另一方面身边的爱人情人都离开了自己。

最爱的人结婚的女子不是她。

她说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尊重,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她的情商如此高——虽然没有赢来情人的忠诚,但是她和这些情人就像知己一样忠诚于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支持。他们甚至到死都保持着对香奈儿的支持,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缄默。可以说,香奈儿还是最终赢得了这些男人的尊重和关爱。

香奈儿对工作的狂热,她的天赋,她独特新颖的设计,她的远见卓识,精明勇敢,不单单在女性中鹤立鸡群,就是置于男性的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内心的孤独与不安全感,让她变得更加的孤傲;事业的成功让她变得自信。唯如此,在爱情中,她变得更加的自由和追随自己的内心,而不考虑政治的正确。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她和德国纳粹军人的同居生活更是让她名誉都有了瑕疵。

就像她自己所说:我们所有的不幸,情感的、社会的、道德的都源于我们什么都不肯放弃。当她1953 年躲过二战后法国对纳粹分子的肃清运动,72 岁的时候她重新挑战了自己和世界,她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现场,她开始了时隔15 年的时装秀。她亲自设计裁剪缝制时装,她亲自挑选百名模特,她一直修改直到最后一刻。对工作极端地专注和投入,决不容许自己工作中的瑕疵,最终成就了了不起的香奈儿。

可以说香奈儿终生都在逆风飞翔,小时候是从社会底层奋斗到社会的上层,工作和爱情占据她生命的全部;到了别人早就退休的晚年,她却开始了新的奋斗。对于别人来说,晚年意味着卸下生命的负担、工作的责任尽可能地享受晚年的时光;对她来说,却是抓住每一次际遇,上演一场王者归来。

1953 年的时装回归秀,遭到了英法媒体一边倒的报复性的攻击,甚至她的外表因为显得比同龄人年轻都被媒体嘲讽。但是,就像任何一位具有巨大争议的人物一样,她及她的设计却在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称赞和传播。美国杂志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时尚设计师,阔别多年,依然匠心独具,技艺从未倒退。

1955 年,她发布了手袋,2.55 金链系列,把女人的手解放出来。

1956 年,她在法国《时尚》杂志推出一套白衬衫搭配干练黑色外套。再次充分展示了自己对颜色对服装对女性深刻的理解。她明白女人的真实渴求,并且一直给予女性自信与优雅。

1957 年,她获得了美国“时尚杰出贡献奖”。香奈儿骄傲地说 :“我身体里住了一个少女的心,即使100 岁,我也充满斗志和活力。”

在现实生活中,她设计的服装得到了美国从肯尼迪夫人到娱乐明星们的疯狂喜爱和推崇。

与此同时,她设计的产品被人抄袭,她却把这些看得非常淡然,她说与其坚决维护,不如不断创新。“来我的店里,你可以把我的创意偷走。”“抄袭和仿效是对我成功最大的认可和奖励。”她总是利用每一次的事件把自己和产品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她不仅具有天才的设计能力,同时也拥有天才的经商能力。她说时尚不是永恒的艺术品,时尚常常消亡并且迅速消亡,由此商业才能得以继续生存下去。只有成功的商业,才能把时尚践行;所以,她才有底气说:“我的兴趣不是为了几百个女人设计服装,我要使成千上万女性穿出美丽。”她还说:“服装必须被人们穿出来,而不是用来展示特权的级别。”

与她随时都会碰上巨大的诱惑、危险和脆弱一样,孤独地工作与生活,也练就了她一颗坚强的心、骄傲的灵魂和强健的身体。

香奈儿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她对设计裁剪,乃至所有的细节都一丝不苟,常常在模特身边站几个小时调整细节。在晚年的时候,有些人还以此攻击她是一个同性恋者。

她说她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工作和恋爱,没有时间让自己感到枯燥乏味。面对攻击者,她说:我没有时间讨厌你!因为我正走在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路上。

在她去世的时候,美国《时代》杂志评估她的个人资产总值为1.6 亿美元,而她自己长年累月住在酒店的套房里,她终生未嫁,从来没有自己的家。香奈儿致力于女性为了自由、自我穿衣服的价值理念在今天都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如果香奈儿穿越到现在,看到某些女性为了博出位无所不用其极,违背她的一贯主张,她一定会奋起反抗的。以她的性格一定设计出更好的时装,选出最好的模特,召开盛大的发布会,让全世界的女孩都看到她的设计,领悟她的精神。

女性的自我独立自由是多么重要!

如果你没有翅膀,就不要阻止翅膀的生长。

就像她对女孩子们说道:“一个女孩应该拥有两种清晰的认知:她自己和她想成为的。”“最适合你的颜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穿着破旧的裙子,人们记住了裙子;穿着优雅的裙子,人们记住了穿裙子的你。”“留下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你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人们总是谈起身体的保养,但是精神的保养在哪里呢?美容应该从心与灵魂开始,若非如此,化妆品并没有任何作用。”“ 简朴并不是赤脚或是穿木鞋走路,简朴源自精神,相由心生。”“你二十岁拥有一张大自然给你的脸庞,三十岁是生命与岁月塑造你的面貌,五十岁你会得到你应得的脸。”“每一个女孩都应该做到两点:有品位并像明星一般耀眼。”

香奈儿一生都在得到和失去爱,她从开始进入时尚界就一直住在酒店里,她没有家,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晚年,当她富可敌国,并且建立了巨大的名声和社会地位,她却说:“过简单的生活,有丈夫和孩子——和你爱的人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不被爱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真正美丽的眼睛,属于那双温柔注视你的眼睛。”“恋爱的终点,是独自离开。”

孤独锤炼出她的个性,让她拥有极端冷酷又傲慢的灵魂和强健的身体。她的一生都在坚持和抗争——从那些不可能中创造出不一样的可能,打破所有的阶层壁垒,打破性别的界限,打破人生年龄的局限,创造了属于她自身的无限可能。

对世界和人性的未知始终怀着巨大的热情

每一个超级成功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至暗时刻。

阿加莎也有这样的时刻。

好不容易熬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好不容易在1920年出版了《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部作品曾经六次被拒,终于出版了,虽然只得到了25英镑的稿费。后来她又出版了多部作品,1926年出版的《罗杰疑案》让她从默默无闻到真正得到注视。小时候,她曾经跟姐姐打了一个赌,那就是自己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她开始接近这个目标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生活越来越好了,收入越来越多了,她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小轿车。还和当飞行员的先生去了美国夏威夷旅行,成为第一批在夏威夷学习海上滑板的英国人。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前一分钟的人生好到你不敢置信,紧接着就像掉进了地狱,受苦又受罪。

一次磨难,又一次磨难,仿佛命运一次次考验她的承受能力。

最开始是母亲去世,刚好三个孩子中,只有阿加莎的时间合适。她一个人回到从小长大的老屋,处理母亲去世后的事宜。因为母亲不在了,老屋也将出售。

阿加莎一边是无法说出的心痛悲伤,一边还要收拾整理老屋的东西,向童年说再见。阿加莎已经36岁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早已经品尝过了,人生悲欢离合她已经读懂,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一方面是心情压抑沮丧悲伤无助,另一方面每一天还要工作七八个小时,身心疲惫;而她的丈夫阿奇博尔德沉迷于高尔夫球场,跟年轻的女孩出轨,不但毫不掩饰,而且还铁了心和她离婚!她知道他很爱他们的独生女,提出不如双方冷静一年再说,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不料丈夫拒绝,就连孩子都说:“我知道我爸爸很爱我,他只是不喜欢你了。”

小孩子的话是如此真实而且残酷。是的,曾经的喜欢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深情也消逝了。

那个从小就聪明可爱的她,那个善解人意的她,那个年轻的时候既有才华又有颜值的她,曾经有多少家世优渥的男人仰慕的她。绝对没有想到她所要经历的人生之苦。

她还记得自己幸福的童年,相亲相爱的父母,他们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充满活力而又智慧的妈妈总是有许多奇思妙想,把姐姐哥哥送去正规的学校上学,而妈妈说要保护她的视力,希望她八岁之前不要学会认字。她太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不知不觉学会了认字。不到十岁,她就写了第一首诗歌,还会和自己的玩具布娃娃们一起讲故事。在家里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她最喜欢狄更斯的小说,尤其是《双城记》,看了很多次。11岁那年爸爸突然病逝,家里没有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刚开始妈妈要把这座花园似的别墅卖掉换成一套小型公寓,因为花园别墅的维修费用太贵了,但是三个孩子都不愿意,妈妈经过一番挣扎最后还是留下了花园别墅。那时候为了节省全家的开支,姐姐很快就出嫁了,一家人都为了留下老屋子而努力。就在那时阿加莎开始了小说创作,希望有一天能够用稿费版税来贴补家里的开支。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妈妈也没有放弃对她的教育,她在巴黎学习了声乐,虽然嗓音很不错,但是对表演有恐惧症的她,最终放弃了声乐的学习。这也可以解释后来她有了世界级的声誉,但是依旧刻意保持低调的原因。不到20岁的她陪母亲在埃及开罗疗养开始了她的社交生涯。她个性聪颖,善解人意,酷爱阅读。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就在这个阶段她认识了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阿加莎的母亲坚决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她对女儿说,他招蜂引蝶,他是一个狠心人,不要被他外表的帅气吸引了。热恋中的阿加莎根本听不进母亲的话,而且选择在圣诞节这一天匆匆忙忙办理了结婚,因为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了。丈夫很快上了战场,而她参加了英国红十字协会当了志愿者,在战地医院当一名医护人员,不久就考取了专业药剂师资格证书。

父亲早逝,家庭中遭遇的变故,战争,都没有压倒她,都不曾让她痛苦,只是激发她更努力向上不服输;但是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更好的局面,丈夫却不再喜欢她,而且要狠心离婚,偏偏还是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当年的老屋花园别墅就要卖掉,父亲母亲都没有了,身边安慰的人都没有一个,而自己的女儿那么小,孩子是不会伪装自己的。唯有孩子说的话才如此真实刺耳。阿加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丈夫这么狠心地坚决地要与她离婚。

阿加莎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助啊!

她曾经认为:“一个女人所需要的伴侣是靠得住的,她可以依靠他,尊重他的判断。每当有难以决断的事情,都可以放心地交给他去处理。”

此时此刻,此刻此景,阿加莎一定希望自己没有遇见这样的丈夫,甚至希望自己永远地消失掉。

1926年12月3日夜晚她吻别女儿后就失踪了。

阿加莎的失踪,引起了公众巨大的关注,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英国警方出动了300多位警察和警犬,甚至也出动了飞机搜索。因为阿加莎自己驾驶的小车停泊在一个荒凉的地方,车子里还有她的大衣。有的人说她故意失踪为她的小说造势,有的人说她已经自杀了,有的人说是她的丈夫害死了她。甚至当时全英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也喜欢的柯南道尔也根据案情做出了预言:“克里斯蒂绝不会自杀,我相信她在一个月内就会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在阿加莎失踪12天的时候,有人发现她在一家酒店住宿,化名丈夫的情人的名字。当她被接出来时,她已经完全失忆,她被送进医院治疗。

1928年,38岁的阿加莎和丈夫离婚。

个人的悲剧成为公众的焦点,个人的痛苦成为大众的茶余饭后的谈资,个人的隐私成为报纸的热点。一个更加坚强更加睿智更加懂得人间善恶的新的阿加莎就要磨炼出来了。

对丈夫她有了自己清醒的认识,在生活中,唯一能让你伤心的人只有你丈夫,因为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亲近了。与他每日相伴,依赖他,被他影响,这就是婚姻。她决定从此不再让自己受任何人摆布。

在人生的逆境和低潮中,她发现了朋友也是一样:有的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避之不及;而有的朋友却在困难中送上安慰和鼓励。她说朋友也分为忠犬和叛鼠。

对新闻记者大众她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和界限。

这场风波就是她的换羽期,就是她新的一次成长,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将为她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只要熬过这一次,所有的苦都是为了照亮以后的路,所有的痛都是以后皇冠上闪亮的钻石。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后来很多年,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说阿加莎对自己的才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善加利用,懂得选择和坚持。其实年轻时候的她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成功的,就是因为有这么痛这么彻彻底底的伤害才会有这么深刻的领悟。

阿加莎说:“在所有品行中,我最推崇忠诚。忠诚和勇敢是人类两大优秀的品德。任何形式的勇敢,无论是体力的还是精神的,都使我满怀敬意。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德。如果你要生活,就不能没有勇敢,这是必不可少的。”

一切都有最好的在等待她,她配得上更好的陪伴。

离婚后的她,刻意离开英国,去一个没人知道她的地方整理自己的情绪,重新开始。

在旅行中,在伊拉克,她遇见了青年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

就像她自己后来写到,一个人能参与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情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天性崇尚自由又渴望宁静的生活,既博学多才又善解人意,尽管马克斯比阿加莎小14岁,但还是被阿加莎成熟的独立悠然的气质所吸引,在马克斯的眼中,阿加莎是如此充满魅力,他说:“她会成为我一生最美丽的伴侣。”

1930年9月,阿加莎勇敢地嫁给了马克斯。虽然当时阿加莎的姐姐比较担心,因为马克斯是阿加莎外甥的同学,年纪阅历都不同。但是马克斯和阿加莎终生都非常恩爱幸福,正如阿加莎的一句玩笑话:“如果你嫁给一位考古学家,你越老,他会越爱你。”

的确如此,他们从此以后相得益彰比翼双飞。

阿加莎在此之后迎来享誉世界的名声,用她勤奋努力的写作方式。

她首先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那就是生活在乡间的一直未嫁人的简·马普尔小姐。马普尔小姐待人亲切友好,却从不轻信别人,她有一句口头禅:人性到处都一样。她破案的线索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咖啡馆里的闲言碎语都会成为她破案的突破口。阿加莎离婚后的1930年出版了《寓所谜案》,一面世就成为了畅销书。尤其是她新塑造的马普尔小姐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侦探能手。

阿加莎在这之前主要是以英国德文郡一带的地理范围写作,在特定封闭的环境中展开故事的描写,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开创了一种乡间别墅派的写法。

她远离人群,多数时间不是在阅读就是在构思写作,还有就是陪着丈夫去探险考古旅行。写作的题材大大丰富了,一种英国以外的写作范围诞生了。

紧接着在1934年以她旅行地伊斯坦布尔为起点创作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让阿加莎成了全世界都知道的侦探小说家。

可以说马克斯·马洛温和阿加莎的考古旅行,大大丰富了阿加莎的视野,从此,阿加莎的写作充满了异域的文明风光,再加之阿加莎塑造的波洛有38部长篇小说,还有20多部中短篇小说,大部分都是她1928年后写成,其中《东方快车谋杀案》《ABC谋杀案》《尼罗河惨案》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国风情。无论是题材的新颖,人物的刻画,还是其中展现出人性的光明黑暗都是如此让读者难以忘怀。

阿加莎的作品有主要人物以波洛为主的所有38部小说,以马普尔小姐为主要人物的14部长篇小说,还有就是以一对英国间谍夫妻汤米、塔彭斯为主要人物的5部,别的业余侦探悬疑有18部。可以说阿加莎从1928年以后直到1976年去世为止,她一直在不间断地写作,是一个从未放弃自己理想和目标的人。

可以说阿加莎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尤其是侦探主角充满了妈妈似的热爱。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像她这样完美地陪伴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成长到离开。1975年她出版了献给马克斯的关于波洛的小说《帷幕》。在这个小说中,波洛作为侦探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犯罪,这是波洛的最后一案。波洛的死就连美国的《纽约客》都发布了讣闻。她去世后,1976年出版、献给自己女儿的关于马普尔小姐的《沉睡的谜案》,这也是马普尔小姐最后一案。至于汤米、塔彭斯,作为阿加莎创作中十分钟爱的二位人物,从他们俩初次登场的《暗藏杀机》(1922年)、再次联手的《同谋者》(1929年)、已有儿女的《密码》(1941年)、儿孙满堂的《煦阳岭的疑云》(1968年)、收山之作的《命运之门》(1973年),一路写下来。

不得不佩服阿加莎对自己作品从一而终地热爱和笃定,她是如此自信于自己的创作,又如此游刃有余地让他们出场和离场。一切结局都是如此让人不敢相信,但是似乎一切又早已注定。

阿加莎不愿意重复自己,从把写作当成兴趣爱好到成为职业作家,作品渐渐畅销,她都致力于写作的创新。例如用一首童谣作为引线的《无人生还》 ,首次开创了孤岛模式;《ABC谋杀案》开创了无界限杀人;《死亡终有时》写的是古埃及悬疑小说……可以说阿加莎的小说读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阶层。无论英国女王、美国总统、作家、专家还是普通大众都不约而同地成了她忠实的读者。甚至很多人是读着她小说而成长起来的,尽管现在的侦探小说家越来越多,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够代替她,更不要说超越她了。

阿加莎除了勤奋,最重要的是天赋。她写过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出版过诗集《梦幻之路》(1924年)、《诗集》(1973年);阿加莎还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发表过7部长篇言情小说;1946年出版《情牵叙利亚》;19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伯利恒之星》……阿加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才的作家似乎不受任何题材任何形式感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白天在医院药房做志愿者工作,业余有空马上抓紧时间写作;在二战期间,她写出了好几部作品,其中一部《阳光下的罪恶》就给人非常的力量和信心。

可以说阿加莎对写作的激情勤奋再次为我们证明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50年她写的《三只老鼠》后来被改编成《捕鼠记》,直到今天都还在全世界各地上演。她被称为“侦探小说女王”,她的侦探小说是全世界销量最多的侦探小说。她的每一部小说都再现了恶的毁灭和善的胜利。这也是她的作品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她活得久,爱得久,写得久。她充分地展示了她的作品把世界上最远距离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巨大力量和热情;因为她对世界和人性从未放弃探索和理解。她时而化身波洛,时而化身马普尔小姐,时而是汤米……她把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尽显笔端。在作品里她写到,正义的天平也许偶有偏差,但终将回归正义;人可爱多大年纪都是可爱的;任何美的东西不再存在,对世界都是一项损失。她的作品从来不回避人性的复杂易变,她绝不会为某类人找到宽恕的理由,她写到:生性懦弱而又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背信弃义;一旦他们对生活抱有怨恨,他们原有的一点点儿德道力量便会被怨恨消耗殆尽;单纯的善良最易变质。她写出了人生的无奈:有时越想把一件事情搞清楚,反而糊涂。再说,这本来就是件糊涂事,一塌糊涂。

她的人生有困境有痛苦,有低潮有逆境,这一切都让她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远离人群,在安静的日子里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和生活的愉快。她留下来的笔记本,一部分是小说的构思、人物的勾勒,一部分是随手记下的日常生活开支。她的写作和生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活中她无时无刻不在为写作而思考记录,另一方面她自己的生活又是如此井然有序。

不得不佩服,世界上很少有女作家像她这样在36岁遭遇人生的艰难困苦之后,从此过上了更幸福更成功的人生。一方面当然是她的天赋,另一方也是她的勇敢和勤奋。只有她悠然地写自己的传记长达15年的时间,在她去世一年后才出版。

在自传中,她写道:“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运对我而言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而快乐……“对我而言,人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乐在其中又时时充满享受的现在,总是以飞快的速度转瞬即逝;模糊而不确定的将来,可以为它做任意数量的有趣计划,越不着边际越好,既然必定事与愿违,不妨享受一下计划的乐趣;第三部分是过去:记忆和现实是一个当前生活的基石。一种气味、一座山丘的形状,一首老歌,都会突然间把你带回从前——这些事情会让人带着难以名状的快乐脱口而出:‘我记得……’这是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回报,当然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回报——这就是记忆。”

阿加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完美地回到幸福的轨道上来。

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有天赋又勤奋的女性都可以遇见自己的幸福,只要你勇敢地前进。

亲爱的你,现在就开始做自己想做的吧!

阿加莎一定会为你祝福的。

雷霆闪电贫穷都无法限制我发现这个世界的心

玛丽·安宁,今天被称为恐龙猎手;还被称为全世界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化石采集家。更让人惊讶的是,玛丽·安宁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出生于一个贫穷甚至是极度贫穷的家庭。今天我们回顾玛丽·安宁的成就,给当下那些出生平凡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有更积极的向上意义;也给那些时时刻刻焦虑不能读名牌大学的人带来另外的视角。玛丽·安宁靠着自己热忱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比当时很多专业人士更了解化石和古生物的认知。正是因为她的发现,给史前生物灭绝提供了证据。

随着时间的流逝,玛丽·安宁的工作越来越被今天的人们所了解、承认、佩服和传播。

玛丽·安宁出生在英格兰南部海岸小镇莱姆里吉斯,这里现在是英国著名的假日旅行地。早在玛丽·安宁出生之前,这里就以拥有研究价值很高的化石而出名。这里是英国古生物学家的圣地,莱姆里吉斯周围的山丘上裸露着侏罗纪的蓝色里阿斯石。在这条约为12英里的蓝色里阿斯石海岸,封存着大量的侏罗纪海洋动物的遗骸。

有时候,我们会从很多不同地方看到一个人成长的痕迹。

最先出现痕迹的记录者居然是简·奥斯丁。莱姆这个小镇第一次出现在小说里是简·奥斯丁写的《劝导》 。在写小说期间,简·奥斯丁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当地一个姓安宁的细木工。这个手艺人十分精明,技艺也非常精湛,但是一家人还是难得温饱。

作家信中的手艺人安宁就是玛丽的父亲,更凄惨的是玛丽44岁的父亲在玛丽11岁时就因肺结核病逝了。他在世的时候除了做木工活,还喜欢寻找化石,因为当时欧洲许多有钱人家也像集邮一样收集化石,寻找到化石也可以为玛丽的父亲带来一定的收入。

玛丽从小就是一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孩子,她18个月的时候,被人抱着去看马戏时,遭遇了一场雷击,当时抱她的人和一起去的几个人都被雷击而亡,她却奇迹般地活下来。父亲的病逝,令只有11岁的玛丽为了活下来,和她的哥哥约瑟夫继承了父亲教给他们的谋生手段——在悬崖陡岸中寻找化石卖给游客。从那时开始,对于玛丽来说雷电暴风雨都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就像她自己所说:雷霆闪电伴随我的一生。

1811年,这是玛丽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开始。刚开始是玛丽的哥哥发现了他认为是鳄鱼头的东西,他挖到了一米多长的头骨。通过几个月的小心翼翼艰苦地挖掘,玛丽发现了其余60块椎骨,最终他们挖到了一具8米长的化石。

实际上这是一只鱼龙化石,它有2.5亿年的历史!

它是存在于《圣经·旧约》 诺亚方舟拯救动物故事之前出现的动物。在当时,生物灭绝的概念非常具有争议,很多人都是按《圣经·创世纪》来理解生物的来源和产生的。所以当时化石就带着很浓烈的神秘色彩。为什么这些被封存在厚厚岩石中的生物与活着的生物有着巨大的不同?当买下这具化石的人还在猜测化石的名字,而玛丽却在艰苦地继续挖掘。

这十年间,1823年,她发现了史上第一具蛇颈龙化石,蛇颈龙曾经生活在遥远的三叠纪。就连当时最著名的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都不相信它是真的,认为是玛丽伪造的。直至英国的地质学家康贝尔为玛丽的发现而辩护,并证明它的脖子确实有35块椎骨,居维叶才承认自己错怪了玛丽,并且宣称玛丽的发现是一项重大的发现。

紧接着1828年,她发现了英国第一只翼龙化石标本。

玛丽一生发现了很多很多奇妙的化石。这些发现一方面是得于玛丽·安宁艰苦卓绝不怕困难危险的心态和训练有素的工作历练。挖掘工作如此紧张危险,每天都要在一片潮汐之下寻找化石,而且必须在悬浮的岩石压碎之前,在潮水回归之前,迅速移走,所以才可能看到这么多种鱼龙、菊石、头足类化石。除了现场采集化石的本领外,玛丽·安宁也自修成为了一名真材实料的古生物学家。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地质学、古生物学、解剖学和科学插图。她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阅读,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每发现一块化石,玛丽·安宁都能立刻知道它的种属。她利用水泥将化石骨架固定在一个框架上,然后在图纸上描绘下来。

玛丽还具有一种敏锐的直觉判断力,这一方面是天赋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日积月累的自我修炼的结果。比如现在被称为“黄牛石”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古代灭绝动物当年的粪便或者粪便化石。玛丽第一次发现长在鱼龙肠道里的黄牛石就有了这样的判断。直到今天,古生物学家也是通过研究粪便来研究灭绝动物的饮食习惯。

尽管玛丽·安宁20多岁就闻名学术界,很多男性学者依靠她的发现,获得了本来应该属于玛丽的声誉。她的发现成为地球过去生物灭绝以及进化论的关键。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玛丽却从来没有富裕过,甚至常常陷入赤贫的状态。辛勤工作吃苦耐劳并不能保证衣食无忧;但是这样的敬业精神素养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发自内心的尊重。1830年,她的好朋友,地质学家贝切根据玛丽发现的化石,绘制了水彩画《远古时代》,这幅画描绘了侏罗纪时候的多塞特郡海岸的情景,幻龙、鱼龙的猎食场景、空中还有翼龙在飞舞。他把这幅画印刷成图册,收益都给了玛丽。巴克兰游说英国促进学会,每年给玛丽·安宁25英镑的年金。1846年,她患乳腺癌无法工作的时候,伦敦地质学会为她筹集资金。1847年,她因乳腺癌去世,终生未嫁。

1865年狄更斯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玛丽的生活和她吸引人的性格。他说玛丽·安宁有一种高度的直觉,没有这种直觉,任何人都没有希望成为一个好的化石采集家和收藏家。

玛丽·安宁多次出现在不同的书籍中,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她开的化石商店里的标本,成为男主角查尔斯梦寐以求想买回家放在伦敦书房里的珍品。在《神奇的造物》中,玛丽真正活了起来。在2013年出版的《化石女猎人:恐龙化石、变革起源,一个女人用她的发现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一次玛丽·安宁是绝对的主角。今天,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把她及她的发现作为海洋爬虫类化石馆的重点进行推介,玛丽的出生地莱姆专门建了博物馆,英国皇家地质学会把她和她发现的鱼龙头骨的雕像放在他们的大厅前,还有陪伴她挖掘的狗。熟悉玛丽·安宁的人都知道这只狗也非常著名,1833年,在一次挖掘化石的过程中,因为山体滑坡事故,小狗特雷当场死于滚石。这只小狗曾经陪伴了玛丽·安宁相当长的时光。

当我们重新读到玛丽·安宁的故事,我们对她及她创造出来的奇迹由衷地敬佩,尤其是在今天当我们看到出身贫穷并且终生都不曾有钱的玛丽·安宁,靠着自己非凡的胆识毅力,自修阅读和勤奋苦干,不仅仅在采集方面是一个行家里手,在古生物学、科学史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来越重新发现她的价值。她用她的赤诚之心打破了大自然及社会对女性的限制,雷霆闪电贫穷都无法限制她的好奇、激情和想象力。正是她的发现改变了科学家对人类历史和物种起源和演变的重新认识。她本人的故事今天更能唤起普通人不甘于平庸的向上之心。

亲爱的你,如果你足够努力勤奋向上,雷霆闪电贫穷也无法限制你的理想和奋斗的心。加油吧!我们。

我一生只有三次见到天才

——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罗斯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美丽无比/漂亮的长筒靴/美丽无比/最香甜的冰淇淋/记录着花季记录着花季记录着花季/……/多才多艺多才多艺多才多艺/充满活力和一个象征充满活力的字眼或赞誉或/敬礼敬礼敬礼”“一个人一些人肯定在追随的人是一个有十足魅力的人。一个人一些人肯定在追随的人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人一些人在追随的人是一个有十足魅力的人。一个人一些人在追随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十足魅力的人。”

这样的句子一定会给读到它的人留下强烈独特的印象。

就像一幅画,它被强烈直观地表达着一直存在的永远。

这是女作家格特鲁特·斯坦因的作品。尤其是第二段的文字是她对毕加索重复而又严肃的点赞。就如同毕加索画中的斯坦因立体突出的前额、严肃锐利的目光和自信坚定的内心。两位天才彼此欣赏彼此认同,无论是在毕加索画里的斯坦因,还是斯坦因文字里的毕加索,他们都是如此另类、卓尔不群。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欣赏信服的人一样,天才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自己欣赏信服的天才。这些天才在见到她之前,除了梦想和才华似乎是一无所有,在见到她之后,赢得了世界广泛的名声,可谓名利双收。

因为她广泛的阅读与见识,因为她睿智的眼光和卓越的鉴别力,她可以很敏锐地发现一个人、一件事情独特的价值。这就是这些男神都欣赏她信服她的原因。

斯坦因自信地评价自己:我拥有这样一种激情,只要我和对方一席谈,我就能发现他们心中的基石,他们如何被塑造成眼前这般模样。这种激情,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

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所以她的寓所,成了许多新兴的画家、音乐家、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经常出入的文艺沙龙。她总是乐于助人、诲人不倦。他们是毕加索、马蒂斯、艾略特、海明威、庞德、菲茨杰拉尔德……她的教诲和提携,让他们流连忘返。

在毕加索还在住破木板房的时候,她就持续不断地购买收藏他的作品。1905年,她花150法郎买下的毕加索的《拿花篮的女孩》,在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拍出了7.32亿人民币的天价,因为画和天才一样无法复制。

在海明威23岁的时候,她已经可以严肃而肯定地指导他学习如何像一个男人一样去写作;他当时就是坐在她的脚边,如饥似渴地倾听她的讲述。就像她随口一说,经历了二战的年轻人,就像“迷惘的一代”,海明威便如获至宝,把这句总结性的描述用在了自己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直到今天,年轻人常常都被长辈戏称为:迷惘的一代。

就像每一代年轻人都曾经迷惘一样,斯坦因也有自己的迷惘的时代。当她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她跟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兄弟)学习。有一次格特鲁德·斯坦因在威廉·詹姆斯的考卷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詹姆斯教授:真抱歉,我今天实在是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份考卷。”而对方也这样回复她:“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自己也常会有类似感受。”在打分那一栏,詹姆斯竟然给了斯坦因满分。这也许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天才总会遇见充分理解她的天才老师。

就像她自己作品中写的那样,一个人的生活和写作最终造就了一个人的存在和价值。当有些人质疑她作品读不下去的时候,甚至有人嘲笑她的肥胖时,斯坦因自信地书写:美国文学创造了20世纪,而我创造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

肥胖又怎么样呢?午夜的巴黎,斯坦因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大群文学艺术家们!在他们眼中,斯坦因是如此聪明智慧有趣。毕加索画她的画,去了她那里八十多次,是真的画不好,还是想多与天才有相处的时间和机会?当毕加索画她的时候,她却在构思她的作品《三个女人》,这也是她的成名作。天才之间的交往总是互为欣赏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她的作品一扫传统的文学形式感,更多地描述生活中她看到的女性角色,让她们的生活场景客观真实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用文字去掩饰生活的黑暗与迷惘、困顿和失败。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总是不美好而扎心,但是它真实而有力量。

海明威说斯坦因对他自己的写作给予的影响最深,投入最多。海明威说:“我只从斯坦因一个人那里学会了如何写作。”

斯坦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女性的形象,她既不谋生也不谋爱,她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自己文学写作的地位。她的性格、她的选择、她的敏锐、她卓越的判断力和远见,似乎让她注定成为一个高瞻远瞩之人,一个给天才们巨大影响力和促进对方向上的先驱人物。

勇敢地做自己,对自己总是能够清醒地认知和坚持,就像她自己写道:“我一生只有三次见到天才,他们是毕加索、海明威,还有我自己。”

如果一个人注定无法平庸地生活,那又何必介意做天才们的女神呢?不是每一个胖女人都能完成这一种人生的成功。

斯坦因不仅仅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她活出了女性独自与男性存在的意义;她不必锥子脸丰胸翘臀,她不必不吃不喝饿瘦自己,还要健身练出马甲线人鱼线;她不必时时刻刻或酷或妩媚或性感,赢得男人的想入非非。她以自己广博的见识、睿智的思考、敏锐的洞见,有趣热忱的生活,在这些天才般男人们的面前她是人生导师、专业教母、金钱的支持者、还是人生的知己!在他们经历了漫漫人生之路就像斯坦因预见得那样灿若星辰熠熠生辉之后,她是他们最美好最永恒的记忆!而且在记忆中:她永远都是聪明的、有趣的、预见性的、建设性的、温暖的、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生,夫复何求呢?

我愿意舍弃一切,去拥抱她的天赋

1936年6月30日,对于小说及小说的出版历史来说,有一部打破所有出版纪录的作品问世了,那就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飘》。

小说空前畅销,日销售额曾创下了5万册的纪录,年终就销售到140万册。标价3美元的书,被炒到60美元,而当时美国的一家不错的旅店月租费才30美元。1937年,这部小说获得了普利策奖。1949年,米切尔逝世时,《飘》已经被全世界40多个国家购买版权销售达到800万册。被《出版商周刊》评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可以说很多人,尤其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是读着《飘》长大的。《飘》问世不久,就被好莱坞电影公司以当时的5万美元买走了电影版权,电影公司请了数位编剧来改编,就连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都参与了改编剧本;拍摄中电影还三次改换导演, 尤其是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可以说是在当时的英美等国家进行了一轮轮“海选”。1939年12月15日首映时,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最辉煌的见证,仅仅只有30万人口的亚特兰大,突然间涌进了100万人。这部电影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奖项,几十年来都是电影院最卖座的电影,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美国十大佳片之一”,可以说现在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数以亿计。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后来的电影达到这样的制高点。

今天这部小说,还有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女主角郝思嘉一诞生就是闪亮出场。电影中费雯丽光彩照人的人物塑造更是与小说原型相得益彰。费雯丽本人也非常喜欢小说的作者米切尔,她认为娇小美丽的米切尔是如此充满神秘感和力量感,这部小说和作者对于她都如此充满吸引力。

小说中的郝思嘉单纯而复杂,她是一个活的美人,她时而清纯时而狡黠时而热忱时而冷漠时而优雅时而粗鲁时而善解人意时而自私刁蛮。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看见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坚强、果断,烟火战争生死离别把她从一个爱撒娇的小女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女主人;让她从自私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妞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爱家园爱土地的女子;最重要的她还那么美丽光彩照人,她是一个打不死的“女小强”!

不仅男人们喜欢郝思嘉,女人们也喜欢郝思嘉。

小说开放式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小说结尾处的“明天将是新的一天”成了一句永远的经典励志句子。

米切尔以缓慢的而又坚定的方式诉说着女性独特的力量。

虽然《飘》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美国的南方被北方洗劫殆尽,一切都化为乌有,随风飘去,充满了女性的伤感。但是南方的历史风土人情,那些美好的人与事却被米切尔的小说永远地铭记下来了。

现实生活中的米切尔也是一位俏丽而独立的女性。

现实生活中,一位女作家写的小说畅销后,尤其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这一个人物和作者联系在一起。

米切尔,190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她有一位饱学多才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经担任亚特兰大史学会的会长;她的母亲是一位天主教徒,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主人,是父亲最得力的支持者也是父亲精神上的依靠。但是米切尔的母亲不幸早逝,所以米切尔不得不中断大学的学习回到家里当起了管理一家人的小女主人。

米切尔从小就听到祖母讲起很多关于南北战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亚特兰大被战争中大火点燃的凄惨场景。从小米切尔就被南方各种具有英雄气概的故事深深地打动。

米切尔的感情经历也与小说中的郝思嘉有惊人的相似的地方。

米切尔18岁的时候结识了一位青年军官克里福特·亨利少尉。亨利外貌英俊,个性中带着忧郁的诗人气质。米切尔个子娇小,秀气活泼,她被亨利深深地吸引,犹如小说中郝思嘉被卫希礼深深地吸引一样,但是亨利在战场中牺牲了。

米切尔身边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的人,有两个男人还是好朋友:一个叫厄普肖,一个叫约翰·马什,但是两个人个性完全不一样,一个狂放不羁、一个温文尔雅。米切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在19岁的时候嫁给了厄普肖,而约翰·马什则成为了婚礼的伴郎。在蜜月期间,厄普肖就酗酒出轨,而且还对米切尔施暴。结婚不到三个月,这段婚姻就结束了。

就像米切尔小说中写的:她从来没有理解过她所爱的那两个男人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她,两个都失去了。

厄普肖的冷酷无情,导致这一段婚姻的结束,也给米切尔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屈辱感。

默默爱着米切尔的约翰·马什成为她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欣赏她、鼓励她、安慰她的最贴心的人了。他不仅在生活中、情感上给予米切尔支持,而且是他把米切尔推荐到《亚特兰大新闻报》当记者,因为他坚信米切尔的天赋和才华完全能够胜任,并且一定会干出好成绩来。

米切尔果真不负其望,小巧玲珑的她干起活来一点儿不比报社的一大帮男人差。她为了写好高空作业者的报道,把自己吊在60米的高空体验他们的工作状态;为了写好历史人物,她可以在图书馆查一个星期的翔实的资料。她干得非常出色,以至于报社有人专门为她把座椅各锯掉7厘米,免得她脚够不着地面。当报社记者四年里,她以佩琪·米切尔的署名写了129篇专题文章,85篇新闻报道。更重要的是,在1925年,她和约翰·马什结婚了。

命运似乎总是在按自己的轨迹行走,米切尔婚后第二年脚受伤,上班不方便,于是她辞职回家。米切尔可以说在约翰·马什这里是一个被深爱的妻子,有着当时罕见的自由。她和约翰结婚后,他们住的房门上一边写着米切尔,另一边写着约翰·马什。米切尔在婚后保留了自己原来的姓氏。可以说就是希拉里也没有保留自己的姓氏,可见当时米切尔的作风非常特立独行。

此时的约翰·马什是亚克兰大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经理,每天都是很忙碌的;但是为了米切尔在家里过得有意思,他总是抽出时间去图书馆一次次借书回来给她看。他理解她的苦衷,也懂她内心所想。有一天他给她建议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自己的小说呢?他的建议勾起了米切尔童年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要成为一名文学家。谁知道,年轻时候轰轰烈烈的爱情,风风火火地结婚离婚,感情受伤后拼命地工作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把这个童年的梦想不知不觉遗忘在心灵的最深处。

约翰·马什读懂了米切尔,重新唤醒了米切尔的梦想。

当米切尔开始构思写作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手,她时而激情四射,时而信心不足。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都是约翰·马什耐心化解开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