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五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6:18:2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毕业五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毕业五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试读:

自序

与其仰望成功,不如低头成长

闻名世界的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这块墓碑改变了曼德拉,让他从一个提倡以暴制暴的黑人青年变为用爱去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的领袖。

准确地说影响曼德拉乃至整个南非的是这块墓碑上的6句碑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而,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当今社会,有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一种迷茫而焦虑的状态。上学时在“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迷茫,却很少想过先试着做点什么。毕业后不断催促自己赶快成长,一边纠结于要不要创业,一边想着如何尽快拿到高薪。夜深人静的时候,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沉下心来安静地读一篇文章。 好像除了一腔热血和不成熟的想法之外,一无所有。面对这一切,更多的人宁可选择掩耳盗铃,也不肯去正视和弥补,还总梦想着如何一步登天。看似在一天天成长,但长大的除了年龄,还有什么?

关于成长,《北京爱情故事》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谁愿意长大啊……那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血肉模糊、支离破碎,被撕扯着,却不得不成长的成长。”对于很多人来讲,内心拒绝成长,但又不得不长大。貌似渴望成长,但又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在这个PK的时代,想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很多东西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学会从自身的不足及困惑走出来、弥补短板,才有逆袭的可能。

我们常说一句话,30岁以前,你是父母的产物。30岁以后,你是你自己成长的产物。未来的职业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而只有一个人真正地成长了、强大了,才会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不是没有方向,不是没有规划,只是总觉得自己没有执行力及成就感。所以,这本书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图书,我希望能够带着向我做过咨询的很多年轻人一起,从跟成长有关的多个角度跟你聊聊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如果你读过了,掩卷遐思,也许无法做到醍醐灌顶,但如果可以以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来看,那,我不虚此述、你不虚此行。CHAPTER1是我们太单纯,还是职场太复杂PART1 学历是剑鞘,技能才是剑“有能力才是王道”是一句很励志的话,但学历依然是很多求职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门槛。毕竟不是每个低学历的人都能自己当老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某些成功人士一样,成为风云人物靠的不是学历。

有人说,没有学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学历还不愿意充电——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可面对当下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参差不齐的讲师、专家,很多人心中又有些嘀咕:正规大学的学历都不见得能找到多好的工作,这样的培训机构学来的东西和拿到的证书靠谱吗?好使吗?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本质的提升吗?会不会钱花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甚至有人觉得所谓的培训机构就是让你花钱买个所谓的证书,含金量很低,也学不到多少实用的内容。

在这种纠结情绪的影响下,即使有的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尝试着去学得一个“学历证明”,也会因为对学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读的过程中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所谓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就是形容此类人的。学历,不是所有工作 的门槛;但学历,却是大部分工作的敲门砖!赢得学历的过程和过程中获取的技能,才是你真正“仗剑江湖”的“剑”!学历是剑鞘,剑鞘的高端大气与否,真正过招的时候作用并不那么明显!

所谓学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确实可以凸显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学习、信息搜集等基础的能力。比如,一个研究生毕业的人普遍比一个中学毕业的人更具备逻辑推导和学习能力,因为他们想要顺利毕业肯定要经过很多考试及论文、学术写作的“洗礼”,这些都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人脉、志向及思考能力。因为教育最大的价值,不在于传授给你多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塑造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在为很多年轻人做咨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人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期望值的时候,更多的会以收入的高低作为判断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那么对于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就会存在诸多迷茫。

如果你还有追求,还想奋斗,那你参加培训的目的就不要仅仅是为了那个证书,而是要注重过程,让自己从日常烦琐工作之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放下浮躁来专心学习。这个习惯和意识建立以后,可能比你最终拿到的证书的价值更大,更让人受益终生。

所以,希望每个人努力获取一个学历之前先要明白一个道理, 不管是提升学历,还是拿到什么证书,它们肯定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海枯石烂都不变的。学历有时效性,技能亦然!只有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升,才能为你保驾护航、助你迎风扬帆。PART2 被辞退的你,真的是能力不足吗“被辞退”现象在职场中屡见不鲜。但被辞退的人真的是因为能力不足吗?也不尽然!我们甚至可以在自己身边发现,很多工作能力还不错的人也会遭遇被“辞退”。技不如人被辞退还说得过去,但是能胜任工作的人也被“卷铺盖卷走人”,那肯定是另有隐情!

曾经向我咨询过的王自健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重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市场策划。两年来,他从未迟到、早退,也自认为每天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就是这样“敬业”的人前不久却突然接到人力资源部的通知——他被辞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自健第一感觉就是震惊和委屈。在这家公司两年,他白天在外面辛苦拜访客户,晚上回家还要加班整理材料。辛辛苦苦这么久,换来的不是加薪和升职,而是被辞退。这让他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在家待了几个月,都没有勇气再去找新工作。

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找到我和我聊了很多。和他详细沟通后我发现,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毋庸置 疑,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软实力非常欠缺。之所以有如此结局,关键在于他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短板。

首先,他喜欢在刚取得一点成绩时就急于向别人展示,以证明自己能力不一般。甚至在一件事情刚有点眉目的时候,就开始在中午一起吃饭或者下午茶时间跟同事谈论自己的这个项目有多么大的规模,如果谈下来能给公司创造多大的收益,诸如此类。这种展示行为让他的上级对他颇有微词,而且曾多次提醒他要低调,但他却没有真正重视。

其次,他非常有想法,按理说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在于他经常拿自己的想法公开顶撞上司。曾经部门开会讨论他写的一个策划方案,领导和同事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中肯的,也有一些让他觉得难以接受的,刚开始他选择一条条地反驳回去,觉得别人更多的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到了最后,他一气之下拍了桌子,甩门而去。留下大家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面面相觑,他说自己当时觉得这帮人居心叵测,就是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可结果却是领导给了他颜色:领导安排其他同事来重新策划,他的策划案被弃若敝履。

最后,他不遵守公司规定。有一次,他将已经完善了几次的策划案发给上司审阅,上司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他进行修改之后,没有再返给上司就直接把修改后的策划案发给了客户,结果因为策 划案中一个很关键的数据错误,导致客户甚至开始质疑他们的专业性。领导对他提出了公开批评,他反倒觉得,领导都没有看出这个数据的问题,而且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他都已经照改了,那就没有必要再给领导审核一次。但是直到离职后,他才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公司已经明确规定,发给客户的材料必须经过上级最终核定后才可以发出。

所以说,人在职场,光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遵守职场规则。

为了重塑王自健对职业的信心,我给了他两点建议:

首先,你可以对别人的想法有不同意见,但要掌握好与人沟通的方式和时机,切忌和领导发生正面冲突。这并不是说领导永远都是对的,更不是让你有意见憋在心里。而是告诉你选择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个起点,永远比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无论你是对是错,和上司争吵这种行为意味着不成熟,也叫做情绪失控。你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一切都会由别人掌控。

其次,人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以为很厉害,恃才傲物。但其实都是一些雕虫小技,不足为奇。在涉及工作或人际的时候,千万不要固执己见。你可以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但也不排斥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即使别人的想法未必正确、未必新颖、未必对你有实际的促进作用,但退一万步讲还可以对你起到警示作用—— 我以后的方案绝对不能这么做。即使最终领导没有认可你的想法,也不妨碍你将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当你做出成绩的时候,别人自然会认可你。

如果你也在因为类似的职场问题而困惑,千万别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强或者自认为是个奇才就可以藐视别人,毕竟工作能力只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而决定你发展方向和前途的关键因素还有很多“之一”……PART3 遭遇不公平,忍气吞声OR裸辞

很多年轻人都明白,想要在一个单位有长远的发展,“不计较,能忍耐”非常重要。但是,总会有一些人为了很“重要”的事和上级、同事及公司计较。更有甚者,有的人会为了赌气而选择裸辞。

曾经有个女孩儿去一家公司面试,在和人事经理谈妥薪资之后她办理了入职手续,一切看上去非常顺利。然而,工作一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拿到的工资比入职时谈好的数额少了500元。于是,她马上向人事经理提出了异议。最后得到的答复是,老板说人事经理答应的待遇未经他的允许不能算数。但她明确记得人事经理说过那个薪资标准是经过老板认可的。因为气不过公司的行为和说法,在多次和公司交涉无果后,她一气之下选择了裸辞。

在接下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其时已经是9月份,人才招聘旺季已然是“明日黄花”,几个月下来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后来想想自己的行为,她表示对当初辞职的行为虽然谈不上后悔,但客观来讲,在那家公司的几个月里,她做得比较开心,一方面和同事领导相处也比较好,另一方面分管技术的领导是比较资深的工程师,经验非常丰富,跟着他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听完她的描述,我除了对她的“勇敢”行为表示佩服外,也对她的贸然辞职感到惋惜。生活中还有很多年轻人像她一样,典型的单线条思维,看问题非黑即白,没有一点中间地带。习惯于去追求绝对的公平,轻易就钻了牛角尖:为了一点矛盾,就彻底影响了工作的心情及状态。在他们的词典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要么你别答应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为什么说话不算数?既然你说话不算数,那我就用怠工或辞职来“惩罚”公司。相信我的离开肯定会给公司带来不小的损失。真是这样吗?但我们只见离开公司的人在东奔西走地找工作,却很少见哪个公司因为某一个员工的离开而手忙脚乱。

有句古语叫“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在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同理,在职场中遭遇不公平的时候,最好也能遵循这个原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影响个人成长的进程。

从这个女孩的经历来看,她起码犯了三个错误。首先,在遭遇不公平的时候,没有以一种沟通的心态来和公司协商解决,而是以一种“威胁”的态度对决——如果不解决,就离开;其次,离开公司没问题,但在没有找好下家的前提下就贸然辞职,等于是拿公司犯的错来惩罚自己;最后,她没想明白,对于毕业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她来说,职场中求职处于弱势地位,吃点小亏也是为 了顾全大局。

古往今来,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公平,职场也没有。总会有人感觉自己比别人付出得多,但得到的却比别人少。对初入职场的人而言,你需要公司的程度远远大于公司需要你的程度。有些东西你可以计较,但别过甚,计较多了会磨损你的心性,蹒跚了你的步履,甚至会让你年纪轻轻就“苦大仇深”。有些苦闷,你可以沉浸,但别较真,更不要为之耗费太多的时间,也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做出让自己损失更大的决定。

在职场中,要始终记住一句话,不要纠结于同事的纠葛之中,能够接受不太喜欢的人和事,并不代表你虚伪,这只是意味着你内心成熟到可以容纳这些“不喜欢”了。你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要抓紧时间去争取、获得和享受。其他的,都不重要。

一个能干的人,不会在情绪上计较,而是在做事上认真。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而如果因为一些小事就轻易放弃实在可惜。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为了人际关系、工资等矛盾而放弃本应该可以发展得很好的工作。真这么有志气,把志气放到工作中,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成绩。即使以后想要离开,也可以带着尊严潇洒地离开。或者先去别的公司试探一下自己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岗位和薪资水平,谈好了再离开也不晚。PART4 频繁遭遇“骗子”公司,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现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求职者陷入了“被职业选择”的尴尬局面。一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一份工作,却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一两次不要紧,次数多了就要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前不久,有一位咨询者程鹏来向我吐槽,“我前几天被一家公司录用了,去之前只知道要做行政方面的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没有问清楚就入职了,找份工作不容易。上班第一天分管领导分派任务时我郁闷了:当初我应聘的是行政助理,但实际安排给我的工作内容除了常规的行政工作外,居然要兼管公司的仓库,也就是所谓的库管。而且库管的工作分量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相比之下,行政助理反倒成了一种附加岗位。而且我以前没干过库管,什么都不懂,对库房也没什么兴趣,感觉被这家公司欺骗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上当受骗”,不是公司真的对你心存欺骗,或者即使是问题公司,他们的招数也没那么多的技术含量可 言。更多的还是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大意和“来之不易”的那种急迫心态导致的。一方面,缺乏面试经验的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求职心切,根本无暇从多个角度来衡量目标公司、分析岗位职责。觉得对方一旦录用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很多入职后的细节根本不会去关心。

另一方面,求职者入职前对工作期望值很高,入职后一旦遭遇问题,只会简单粗暴地处理,甚至直接选择辞职。让前期为求职付出的努力和本应该有不错发展的工作机会白白浪费。

在这个例子中,程鹏感到被欺骗的原因在于他没有问清楚工作内容就入职了,到岗后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范围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因此,他自己要对结果承担一半责任,马上辞职非常不理智,想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才现实。毕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招聘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百分百一致。但也不能全怪他,毕竟现实生活中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会玩文字游戏或含糊其辞地表达,岗位描述和实际的工作内容不一致,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也难以避免。

比如,明知很多求职者不想应聘销售岗位,很多小公司为了达到招聘销售人员的目的,会打着招聘助理、文员的幌子来招聘,等把人招进来以后,却告诉求职者为了使其更快地熟悉公司业务,需要先去销售岗位锻炼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求职者才发觉进退两难。

为了避免再遇到类似的公司,求职者应在正式接受一份工作前,问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职责,从多个角度来对岗位进行甄别。比如,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工作内容会有哪些,发展方向在哪里,胜任这个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是否会与自己的期望值冲突等,这样才不至于在工作内容的匹配中出现很大的偏差。

以销售岗位为例,很多人入职前不了解销售模式,而真正工作后才发觉自己对销售模式或内容很难认可。所以我们应该在入职前对该家公司的规模、行业地位、产品竞争力及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从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所需的条件来进行分析,比如,从销售人员所需的形象、素质、沟通能力、学历、工作时间的规则性、驾驶资格、是否需要经常应酬和出差等方面来了解。而对这些因素没有足够重视往往导致很多人入职以后才发觉很难适应,不得不提出辞职。

曾经有位年轻人,他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一份外企的销售工作,无论从行业发展、公司规模及个人发展空间来说他都非常满意。但是,入职一周后他发现这个岗位需要经常出差、应酬和喝酒,他不仅不喜欢出差,并且对酒精过敏。他在入职前没有咨询这些内容,公司则认为这是岗位默认的规则,所以也没有特意说明。他最终还是无奈地向公司提出了辞职,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浪费。

其实,如果他在入职前能对岗位情况详细了解的话,就不会申请销售工作的岗位,毕竟还可以选择申请公司其他岗位,哪怕是先等一段时间,然后申请调换岗位。起码不用彻底放弃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毕竟这家外企无论发展规模还是行业地位都是非常不错的。因此,入职前对岗位特点一定要尽可能多方面了解,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除了进行详细的岗位分析外,在入职前还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工作适当降低一些期望值,不至于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出现极端情绪。即使发现一些不能接受的地方,如果不涉及原则性问题,最好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来开导自己,把出现的一些附加工作看成锻炼自己其他能力的机会,想办法解决。PART5 销售岗位,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职场中有两种人非常想做销售岗位,一种人是天资聪颖,口才好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先天优势决定了他们非常容易在销售岗位中崭露头角。还有一种人虽然不甘于平庸,却因为学历低、专业性不强或跨专业就业等原因,导致他们找不到期望中的高薪工作。于是,开始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把销售岗位当作快速致富的“捷径”。

如果说前者可以比喻成强大的鹰,后者则可以比喻成弱小的蜗牛,虽然两者可能会殊途同归,但是每个人还应该在下定决心前掂量掂量自己,从几个维度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做销售。(1)表达能力:相信大部分想做销售的人都会说自己的表达能力不错,具备做销售的口才。其实,考验一个人是不是适合做销售不仅仅是会说,这只是基础技能,关键是和谁说、如何说和什么时候说。

比如,很多人说自己愿意与人沟通,可以高谈阔论毫不怯场,但很多人的前提是在熟悉的人面前。而遇到陌生人、长辈或者看不惯的人时,往往就不会主动说话,甚至还会刻意远离,这种性格并 不适合做销售。因为生活中与自己兴趣及爱好相同的人沟通是一回事,而销售时的与人沟通则是另一回事,你或许要带着“功利心”、“目的性”、“揣摩心”与不同的人沟通。因此,必须要掌握如何与不喜欢的人、有代沟的人,甚至说所有可能成为你客户的陌生人有共同语言,还能够以成交为目的来交谈,而不是天南海北地闲聊半天,却对销售没有实质帮助的所谓沟通。(2)抗压性:很多人都知道销售压力大,但是不知道具体有多大。从众多销售岗位的共性来说,做销售前三个月成单概率较小,那也就意味着这几个月只能拿底薪度日,你是否有这个勇气和决心?是否可以每天背着销售指标度日,甚至晚上做梦的时候还在想着指标如何完成,寝食难安。是否有勇气面对陌生人的拒绝、白眼甚至是挑衅,如果这些你无法忍受和调节,而且自尊心特别强,不想求别人,你就基本上不适合做业务开拓性的销售,不过可以考虑门店型或维稳型销售。(3)自由度高: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不喜欢被约束,不喜欢每天按时上下班,他们觉得销售上下班时间自由,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销售看似轻松自由,其实是一个比较费心劳神的职业。

衡量这个职业的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没有业绩,一切话语都多余。看似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销售人员,业绩大都是在8小时以 外产生的,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和客户泡在一起。几乎没有周末或节假日的概念,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等待潜在客户的电话,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班”,都在考虑工作的内容。对于那些贪恋朝九晚五或节假日的年轻人来说要慎重考虑,毕竟一旦踏入这个看似自由的职业,可能很难真正自由。(4)职业价值观: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职业价值观?我的理解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职业,即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是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和适合的。有的人希望从工作中获得财富,有的人期望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有的人希望将兴趣融于职业,这些都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销售这个岗位,需要销售人员能够不断地成单!但是,总有一部分销售人员做销售不仅仅是为了钱、业绩,还想追求个人价值和存在感。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工作会很痛苦,周围人的眼里只有业绩、钱的时候,他们会思考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做销售的价值在哪里?这样辛苦是不是值得?

比如,猎头顾问这个职位其实是一种顾问式营销,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劝其跳槽,从而赚取佣金。不同的职业价值观会出现两种类型的猎头顾问。第一种是不管某个岗位是否真正适合目标候选人,是否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只是以成单为目标,他们的销售业绩短时间内会很好;另外一种是很热心的人,不仅仅是想通过这个 岗位来赚钱,还希望可以让人尽其职。当遇到候选人与岗位有点分歧或者不是那么匹配的时候,他们会告诉候选人现在跳槽不适合,由此也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自己的销售业绩。但从长远来看,两者获取的经济和实际“效益”截然不同。

奉劝那些想做销售的年轻人,不要仅仅为了所谓的高薪去选择做销售,销售这个岗位业绩和收入看起来增长速度快,但也不是永无止境地增长,容易出现波动。而一旦踏入销售岗位,如果没有超强的个人能力或者公司培养,很容易出现“销售做不好,别的做不了”的尴尬局面,那才得不偿失。现在做技术至少还掌握了一门生存技能,工资增幅相对慢,至少是在稳步上升。PART6 “有文化、没专业”,职业如何规划?

在职场中有一个被戏称为“有文化、没专业”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乏211、985等名校研究生。算是有知识、有文化和有理想的“三有”新人,经过几年高校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在谈吐、知识结构、思考能力、关注层次等方面比较高。但是,因为所学专业就业面窄或本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导致他们不得不选择跨专业就业。这群人在职业选择方面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除了待遇高之外,还要符合个人的兴趣、成就感、存在感或认同感。然而,当他们失去了“专业”这个根基以后,又很容易没有方向感,四处飘荡。

曾经有位年轻人对我说,“我是一名毕业一年多的大学生,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当年以高分被这个专业录取,毕业前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信心,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却因为专业不对口与很多理想工作失之交臂,承受了无数次的打击。而当年高考不如自己的高中同学则因专业好早已明确了发展方向,甚至还做出了一些成绩。只有自己还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漫无目的地飘荡。

这类年轻人就是典型的“有文化,没专业”,他们之所以迷茫,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个是他们不了解自己,比如优势是什么、性格特点、有哪些职业技能等等。在找工作的时候完全是凭感觉,碰壁以后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之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一个是不了解职场规则和知识,不知道有多少常见行业和职业的特点,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于职业选择的问题,如果连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和目标职业特点都不清楚,选择困难是必然的。即使选择了,也必然存在很大的隐患。那么,“有文化、没专业”的人出路在哪里?解决这个疑问,就必须让自己既有文化,又有专业。想要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宁可去外面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重点了解大型人才招聘网站,里面基本涵盖了职场中的主流行业和职业,根据不同的行业来了解一下招聘信息及行业信息,根据工作内容、所需能力进行自我分析。然后采用排除法,把一些门槛高、不喜欢的行业及岗位逐一排除,将剩下的内容进行汇总和整理。这个办法虽然看上去是最笨的,但是事实证明,最笨的往往是最有效的途径。

另一个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招聘会现场,可以了解当前主流职业有哪些,哪些方面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工作内容及所需的能力 分别是什么,最好还可以主动和招聘官进行交流,因为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交流还能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结束后,可以根据招聘人员提的问题来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随着次数增加,对职业的认识和经验自然也会提高。这是一个用心积累的过程,而不是在家里坐而论道、苦思冥想或闭门造车所能带来的结果。

一些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当初本想选择一些门槛比较低的岗位作为过渡,虽然也知道所在岗位即使努力做下去也很难有发展空间。他们也知道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最好是向业务部门或核心部门靠拢,但同时又会有一些畏惧和担忧。不是因为自己不向往和不适合,而是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对那些岗位来说是零基础,很担心没有那个毅力和决心去学习和坚持。

有个女孩子李莉,她本科学的是英语专业,后来阴差阳错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做行政工作,因为工作努力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短短几年她就做到了行政主管的岗位。但是,公司的核心部门都与建筑和施工类相关,而莉莉所在的行政部门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因为这家国企有编制且待遇好,她又不想放弃这家单位。在纠结与彷徨之中,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对她说,你既然不想离开这家单位,不妨主动进行二次学习,通过学习来取得“第二学位”。在我的建议下,她把工程造价 岗位作为她的目标和突破点。她报考了夜大的工程造价专业,通过进修的方式来补足专业知识。个人努力学习加上公司岗位出现空缺,三个月后李莉调岗成为了工程造价员,开始了一段新的职场生涯。

我们都知道,相比那些科班毕业的人来说,中途转型这条路会比别人漫长,压力与挑战并存,好比“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没有兔子的天赋和速度。但如果每天都在学习和进步,有朝一日,我们肯定会在新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PART7 想出国镀金,却担心回国变“海侍”

当下,国内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导致很多工作不顺心的年轻人出现了逃避心理,一些家境不错的年轻人想通过出国留学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大家都觉得,出国留学一来可以出去长长见识,拿个含金量高的文凭;二来可以掌握一门先进的专业技能,以求在国内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提升竞争力。但是,当我问几个想出去的人“你对国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足够了解吗?你期望留学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如果出国后让你失望了,你该怎么办”?很多人一时语塞,说不出个所以然。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是否真有必要出国,出国期间如何规划,学成归来如何规划等内容并不清晰。

曾经为我做过logo设计的Susan就因为纠结于要不要出国这个问题找到了我。她大学毕业一年,设计专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面对枯燥的工作内容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她一直非常不适应。想努力却总感觉很无力,想逃离却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于是,她在家人的建议下,想趁着年轻,出国去长长见识和学点东 西,但又担心回国以后更难找工作,由“海龟”变成“海待”。所以让我帮忙参谋和分析这种状况下是否要出国,如果出国的话,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听完她的描述,我开始帮她分析。站在出国与继续工作两个角度来看,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工作不顺心,是平台的原因,还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平台发展机会有限,无法帮助你在职业技能上深造,可以考虑出国学习。而如果是个人逃避的心理或者惰性在作祟,可能,真正踏下心来学习和工作以图发展比出国更重要、更靠谱一些。

Susan说,“我想通过出国留学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毕竟国外的学习氛围更浓。”

我很冷静地对她说,这个想法可能是个借口。你问下自己,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就不能锻炼学习能力吗?生活中很多例子都是佐证。大学期间,很多人开始打着“买电脑用来学习”的旗号买电脑,最后男孩子把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女孩子则当成了韩剧或者美剧的放映机。因此,真的想要努力的话,不一定非要出国。而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也证明,越是在艰苦、单一的环境下,越容易锻炼忍耐力和学习能力,因为那个时候面对的干扰最少,最容易集中精神来学习。相反,如果身处国外,很多人可能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旅游或者游玩,更容易分神。凡事都有 两面性,出国也是一把双刃剑。

君不见,每年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很多,真正回来发展得特别好的却寥寥无几。而这些人中,还有很多是出国前就比较牛的人。因此,不要简单地认为,一个在国内都不爱学习的人,通过出国留学就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毕竟,出国留学给予一个人的是一种见识和视野的提升,可以更多元化地看待事物,但无法给予本质性的人格重塑。国外学习环境再好,精品再多,习惯浑水摸鱼的人仍然会成为残次品。Susan听了我的话之后做了一番自我分析,她说根据自己的动机和长期以来的一贯表现,她应该属于不爱学习的人。

我继续问Susan,“如果出国,你打算学什么专业?”她说,“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我笑着跟她说,“出国留学是一个扩大知识面和增长见识的过程,你如果去国外吸收了一些先进的东西,在国内也能用上,那非常值得去。但是,市场营销这个专业就不一定,谁也无法保证一个学市场营销的海归就比国内一个大专学历的人营销能力强。因为营销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做理论研究。这个专业不是从书本中学出来的,更多的是来自于真刀真枪地上阵磨炼。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是通过真正做一段时间的市场营销工作才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对于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我也有几点自己的建议,出国留学选择比较多的专业诸如金融、会计、服装设计、艺术类等相对比较 稳妥。因为这些专业在国外发展的时间更长,更加专业和发达,回国后相对更好就业。

从出国费用角度来说,出国留学的几年时间,肯定要花费很大一笔费用,动辄几十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富足的家庭来讲,可能只是小Case,根本无需考虑。但是,大部分人的出国费用都是用普通父母工作半辈子攒下的钱,甚至是养老钱。Susan自己也提到,为了去法国留学,父母准备卖掉一套房子来给她做学费和生活费。她心里明白,本来家里买这套房子是为了把爷爷奶奶接到一起住的,现在为了她出国,不得不放弃全家人团聚的想法,她内心也很过意不去。

如果真是类似的经济状况,在亲情和学业之间确实要仔细掂量一下。不妨找几个已经出过国的人做一下访谈。问一问他们当初为什么出国,家境如何,觉得出国是否有必要,他们所认识的出国的人有多少是悔不当初的。基本上了解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从而扫清自己的犹疑。

最后,Susan觉得自己的想法的确非常简单而天真,她决定暂时先不考虑出国,而是先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踏下心来工作。等自己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再考虑是否要出国旅游长见识,可能那个时候会玩得更加放松,学得更加踏实。PART8 行业定位,谁说越新潮越有前途?“职业买手?营养师?理财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职业呀。不仅收入颇丰,而且社会地位高。”

以上内容是当下一些年轻人的典型想法,他们对这些职业非常向往。但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这些职业真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光鲜,那么前途无量。

在回答为什么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这么想。

由于传统行业的竞争加剧,一些年轻人在学历、专业及经验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总觉得看不到发展前途。他们心想,与其在本行业内竞争,还不如另辟蹊径。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他们开始四处搜寻职业方向,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发现了那些岗位,他们像发掘到了宝藏一般,兴奋不已。

这些行业在国外非常盛行,市场认可度也很高。看上去将其模式和内容复制到国内也大有前途。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孤立地出现和存在的,都需要与别的行业相互依赖。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很多与这些行业配套的内容还没有发展和健全起来。比如心理 咨询行业,国内的市场认可度、消费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决定了人们虽然有倾诉痛苦的需求,但是很少有人会花费几百元去做一个小时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想要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具体什么时候真正发展起来和能发展成什么样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兴行业竞争不大,进入的门槛应该很低。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很多新兴的职业看似没有要求,实则对个人的要求非常高。以营养师为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为客户制订相关的营养方案,这个要求决定了营养师需要综合厨师、保健师、中医、心理师、营销员、管理员等职业的特点于一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是一个食品专家,更应该是营养检测、营养强化、营养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人们获取健康。这对那些不是医学类或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门槛很高。即使符合了上述条件,该行业的发展空间、经营模式还需要摸索,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研究过很多新兴行业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热门新兴行业的盈利模式不是通过更好地培育市场和潜在客户,而是打着行业多么有发展前途的招牌,忽悠一些不懂行情的年轻人来参加他们的资格培训。宣称只要通过他们的培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高 薪岗位的门槛。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让人们都来考取证书,从而收取高昂的课程培训费用。

凯利,29岁,在一个汽车公司做中层管理。多年来工作一直积极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他却对现在的行业产生了疲惫感,不想继续往前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找我聊,聊完他觉得职业规划师的前途和钱途都非常好,于是,他想放弃现在的工作转行做职业规划师。身边的人都认为这个风险太大,他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努力一下,即使不成功也不会遗憾。于是他找了一家培训机构预订了3万元的培训课程。前期交了几千元订金上了几天课后,他跑来问我是否该交剩下的钱?

我问他,你想做这行没关系,但是,你想过怎么盈利吗?你了解这个行业吗?你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怎样开发?如果这些问题都不清楚,建议你还是别去培训了。发展前景好,不代表就业压力小。你也许看到了那么庞大的大学生群存在就业难题,但你让他花几百元咨询不太现实。因为也许他们的生活费就剩下几百了。所以,如果你仅仅知道这些内容,肯定做不好。就好比你把婚礼办得再风光,早晚还是要开门过日子,还要油盐酱醋茶。你培训出来后才发现,对口的就业空间狭小,又根本没有公司招聘相关的岗位,除非自己创业。而提到创业,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置于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从很多人“饥不择食”的心理来看,由于对于行业期望值太高,从事几个月以后发现不仅无法实现当初预想的高收入,而且想维持生计都很难。时间久了,心态容易失衡,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我们在看到一个新兴职业的时候,不要盲目地乐观,如果你没有很多资源或经验的话,想凭一己之力推动一个行业或岗位的发展非常困难,与其盲目进入,还不如在传统行业中好好沉淀自己。如果你有信心和毅力,可以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进修或者学习,然后再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转型,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新兴行业也不是从天而降的,更多是从传统行业细分而来。如果你发现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新兴行业,可以考虑找一份与之相关行业的工作,然后在这个行业中慢慢积累经验和人脉之后伺机而动。

 CHAPTER2还能相信,努力就会有好前途吗PART1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努力”一词长久以来曾被人们视为取得成就和事业的基石和关键,但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听了太多不努力也可以有高薪工作的例子,似乎不再坚信这个词。

比如,很多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连续拿奖学金并获得诸多荣誉的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做一份技术含量低且待遇一般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换来的工资却很微薄。买房、买车永远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对于一些有关系和背景的孩子,大学期间无所事事,甚至可能挂掉了很多考试科目,但是,毕业后仍然有一份体面或高薪的工作等着他们,不用付出太多,却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岗位或者待遇。对于这些残酷的现实,很多年轻人心情是五味杂陈,一方面内心非常鄙视那些“有背景”的同龄人,觉得他们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羡慕别人的“唾手可得”,也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对于这个社会现实的一面,我们一方面要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毕竟社会中总会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如果只是抱怨,却没有清晰的职业方向,那就很难改变被动和落后的现实。

有个工作4年多的女孩子雷佳佳,研究生学历,她从毕业一直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培训专员。自认为兢兢业业,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希望能够做出成绩。怎奈公司领导对培训岗位不太重视,她虽然努力工作,但职业晋升依然遥遥无期,这也是一直以来让她很头疼的问题。她说,表面上她是抱怨收入高低和工作环境的问题,事实上她想表达的是当一个人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被认可时,心里还会平和吗?

于是,她在考虑职业发展的时候,想彻底放弃已积累多年经验的培训工作从头再来,却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做起。总觉得自己似乎除了培训业不懂别的了,典型的“有劲不知道往哪里使”的类型。这样的工作现状,还能让人相信努力就会有好的前途吗?

她和我分享的这些经历,让我把生活中很多人的经历一下子串联了起来。一方面,他们渴望职业有发展,也尝试着做了一些努力。但依旧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激情有余,耐力不足,当遭遇现实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迷茫。人一旦觉得迷茫,就难免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一比较就容易心里犯嘀咕:在目前的行业里,没有什么坚持的意义;每天努力那么长时间,换来的只是梦想的支离破碎。很多人最终选择了放弃,甚至不再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前途和命运。

不满或不屑一顾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这些想法并不会 令我们变得更好,只会使我们更习惯于随性生活、悠悠度日,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我问雷佳佳,除了上班,平时她会做些什么?她说,闲暇时间主要用来看娱乐节目、连续剧、刷那些微博资讯、逛街买一些打折的奢侈品。

可见,很多人虽然说自己已经努力,但还是不够努力,或者说没有在某个具体方向下努力。试想,如果你自己不足够努力,又有什么资格抱怨现状呢?

还是以雷佳佳的情况为例,培训岗位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为目的,可以面向不同的平台、人群和内容的特殊岗位。简单来说可以有三个方向,一是选一家大型的公司平台来发展,可以保证岗位的专业性和受重视程度;二是需要一个人有对应的专业含金量及内容来匹配,包括沟通协调能力、擅长教授的课程及独立开发课程的能力,而这些则需要学历、行业的专业知识及广度来支撑。如果想更好地发展,接下来就需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此作为跳槽的资本。而如果想把培训作为一种资源来运作也是可行的,比如,目前有很多人力资源培训或者培训外包公司,你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去应聘兼职讲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第三,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你可以考虑开一家培训公司,目前很多人已经做出了成绩。可见,同样一个岗位,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有很多,哪个做好了都可以有发展。

在做出选择前,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不同发展路径的特点。如果期望兼顾家庭,想做一份偏安稳型的岗位,那可以选择第一条路线或者做兼职讲师;而如果想将培训作为事业,则需要将所教授的课程作为核心竞争力,面向更多的人群和平台,挑战更大,压力也更大。势必要付出和牺牲很多,包括时间、精力、应酬甚至是健康。

如果你觉得努力很久却看不到成绩,请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该给自己一个重新定位。只有朝着明确方向前进和努力时,同样的努力才能获取最大的回报。PART2 漫无目的地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很多年轻人知道努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己的要求不高和定位不明晰,导致他们的努力更像是广挖井,而不是深挖井,缺乏必要的持续性、发展性和规划性。

孙健自认为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说,“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勤奋的人,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我深知应该从多方面来提升自己,加上对计算机编程、旅游、美食、瑜伽、形体训练、跳舞、阅读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平时会看很多书籍,包括个人执行力、健康心态修炼、职业化素质方面的书我都有所涉猎,除此之外,我还会看各种培训书籍、阅览培训方面的光碟、网络培训视频,等等。因为深知这些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很重要。”

但是,他的困惑也随之而来,由于学习时间并不固定,也没有很明确的提升标准,所以他基本上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有时一天可以看2个多小时,有时候一连几周都不看。最终他还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很多人会提出类似的疑问,为什么自己觉得挺努力挺充实的,却还是没有太多的收获和本质性的提升呢?

听完小孙的诉苦,我仔细地想了想,在生活中出现过类似困惑的,应该不止小孙一个人。想要解决问题,先来看看他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首先,他在职业上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梳理出当前最迫切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导致大把的学习时间被分割得七零八乱,自然也不会为最主要的方向准备足够的时间,从而导致自己陷入一个看似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通的困境。

同时,他虽然知道要努力,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和规划,更多的时候是随意和盲目地学。比如学习英语,很多人背单词往往是从A开始背,然后背不了多久就放弃,有始无终,导致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巩固和深化,真正剩下的知识又少得可怜。当下次再背的时候,一般还是要从A开始或者继续,看似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背单词,其实连A都没有背完。

最后,他虽然看了很多书,也花了不少时间,当时也觉得所学的知识很有道理,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地消化和吸收,更多的是对知识的一种杂乱堆砌,当然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出,更多时候他更像一个移动书柜,只能看,不能用。

其实关于努力,个人觉得,目的性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多个角色,很多人不会做饭,在父母眼中,你可能需要提升厨艺。你球技不行,在朋友眼中,你是不是需要多去球场打球。我们 的身材还不够标准,在另一半眼中,我们可能又要花些时间来锻炼。可见,如果我们想要努力,生活中有太多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人在努力的过程中毫无目的性。虽然开始想着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实际上可能在另一半的威逼利诱之下去健身房锻炼身材了。可见,在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努力之前应该仔细想一下,你努力的方向和终极目标是什么。比如,如果想提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应该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沟通表达能力为主,毕竟这些才是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的利器。而如果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应该以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论坛为主。

同时,不同阶段每个人的努力重心是不同的,努力的内容也应该有所调整。比如,大学时代一般人做兼职的内容都会有所侧重,大一大二的时候,可以考虑以发传单、摆地摊等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少的内容为主,毕竟刚入大学没多久,需要通过一些小事来锻炼自己;到了大三找兼职或实习岗位的时候,不应该还满足于会发几个传单或者摆个地摊,而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为主。比如,联系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或者联系亲戚朋友来推荐实习岗位。因为这个阶段的重心应该是为找专业工作做一些具体的准备了。这些内容只有在专业的环境中才能学到,而非发传单或者摆地摊等层次可比。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开始努力前一定要知道自己当下 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其他非重要的内容可以暂时放一放或者干脆不做,以此来集中精力做好关键的事情。

因此,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整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的努力具备方向性、持续性和价值导向,即知道自己努力的重点是什么、持续努力和以努力产生的价值为标准。不断总结和不断产出是衡量一个人努力的标志,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才更能体会到努力带来的收获。PART3 如果走投无路,不妨在夹缝中努力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在职业上困惑不已的年轻人。如果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基础条件还不错,问题并不难解决。问题在于,身为“职场医生”,你怎么能奢望每个人都只是“头疼感冒”呢。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学历低、专业冷门或者基础素质差的咨询者,他们遭遇了很多职场弯路,甚至已经走投无路,但仍然有着一颗不甘于现状的心,关键在于他们又仅仅是不甘心而已。

有个叫杨帆的年轻人,曾对我诉说了他的职业经历。“我是大专学历,学校还是个三流大专,大学几年我基本是混过来的。专业课程没学好,毕业求职的时候毫无特长,迫于生计分别做过建筑工人、保安,目前在一家餐厅做传菜员。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只要不出差错就行,没有任何激情和活力。不是自己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努力的突破口。时间久了就会进入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期间也曾多次想找寻别的岗位,包括应聘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猎头等岗位,无奈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不好,在一家猎头公司试用两周后就被辞退了。我每天都在关注职场,看很多前辈的职场书籍,浏 览网站的热门帖子,看的时候热血沸腾,冷静下来以后又感觉收获甚少,因为还是不知道该如何用这些宝贵的经验来指导自己。虽然明知自己的基础比较差,起点低,但是仍不甘心只做一名传菜员,仍然想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又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努力,您说我该怎么办?”

把发生在小杨身上的一件件事情过渡到我们的职场中来,是不是很多人也会偶尔发现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却又苦于无法弥补自己的短板,以至于想做出值得称道的成绩变得异常艰难。

对于这个现状来讲,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既然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好,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有限,虽然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将眼光着眼于当前的工作,真正把手头工作做好?是不是只是因为不甘心,却连一些基础的事情都没有做好的心思?是不是在一厢情愿地做自以为有价值的事,而没有考虑到企业,准确地说是老板或上司需要你去做什么,怎么做?

以小杨的现状为例,照理说,餐饮行业由于门槛低,上班周期长和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职业晋升速度也会比较快。而身为大专毕业的他,在西餐厅做传菜员一年多了却没有得到提拔,连个小组长都不是。究其原因,在于他的眼中只有端盘子,他给自己制定的最高标准仅仅是不出差错,每天盼望的就是早点下班,唯一高 兴的时间就是发工资的时候。试想一下,即使他工作很多年,最多也只是一个熟练工而已,很难再有更大的发展。因为他的头脑和意识中充斥着盘子、上班、下班、吃饭、别出错等琐事,完全没有想过如何给自己设置更高的目标以及站在一个更高和更广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岗位、公司及行业。

我在读大学期间为了做兼职,也做过一段时间的传菜员,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传菜员,但是,几个月的经历让我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基层工作很多年还只是个服务员,而有的人却可以做到总经理。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和一张嘴。通过眼睛可以观察餐厅中有哪些岗位,做事流程是什么,餐厅每天在发生什么事,领导是怎么解决的,这些都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素材。通过嘴巴可以和客人、同事及领导进行沟通,了解目前餐饮行业的现状,结识餐饮行业的其他人,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和关注什么。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行业知识的积累和岗位晋升的垫脚石。

我对小杨说,在感情世界里,一方的付出不一定换来另一方的青睐。但是在职场的世界里,一个人只要认定方向和肯付出,终会有回报。只是有的回报短期可以看到,有的则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换来,而长期努力换来的回报往往弥足珍贵。同时,如果你只会抓老鼠,充其量只是一只好猫。如果你善于总结抓老鼠的经验,你就可以成为猫王。同样道理,努力做好传菜员的工作,不出错,可以成 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员工。而用心积累和工作,则可以成为一个高层的人。既然自己已经没有太多选择,又不愿意去关注和思考,那你怎么会有积累,又怎么会有更高的前途。

如果你现在也像小杨一样,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或者有明确的短板,请学会在夹缝中努力,尽量将自己的眼光聚焦在自己现在正在做或者曾经做过的岗位上,不要觉得那些行业或者岗位让人瞧不起,真正让别人瞧不起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做过很多年却仍旧一事无成。PART4 选择很重要,之后的努力更重要

出于慎重考虑和喜欢胡思乱想,很多年轻人对未来职业选择,总喜欢给自己堆砌很多备选项,似乎选择少了会“吃亏”。但是,他们在该下定决心的时候往往犹豫不决,想想这条路,又看看那条路,还是不知道该选哪条路。等时间浪费得差不多的时候又会草率决定,如抓阄般地做出选择。正是这样的选择模式,决定了他们不管选择哪个,最终都会后悔。

唐文刚毕业三个月,本科,法律专业,由于第一次考研失利,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单位已经招满。于是,毕业三个月以来,他每天都在思考是考公务员、继续考研还是随便找份工作就业。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哪个方向都可以接受,只是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和更有发展前景。于是,他纠结了很久也没有下定决心。蹉跎了很久之后,他下定决心考公务员,结果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考试失利了,连面试线都没通过。他未来的职业方向又回到了原点,又在考虑是继续备考公务员,还是考研或者就业呢。

唐文遇到的问题其实非常普遍。一是他很浮躁,对于想要什么定位不清晰,因为他又想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又羡慕公务员的轻 松稳定,还希望去企业找份高工资的工作。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却又什么都没做。这种人什么都想要,但在现实中什么也抓不住,最终导致他们什么都很难真正拥有。从本质上看,正是因为这种“重选择,轻努力”的行为模式,导致他们在进入职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和寻找,却疏于对于现实的努力和执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