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分析工具从入门到精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3:17:35

点击下载

作者:李旭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管理分析工具从入门到精通

财务管理分析工具从入门到精通试读:

前言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而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财务分析则是财务决策的基础。只有在透彻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财务管理的最优决策,所以,财务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财务分析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吸收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是财务学与微观经济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以供企业领导人作为经营管理决策的一份重要参考依据。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建立在庞杂的会计数据系统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数字的堆砌,而是归纳、分析与推理的巧妙结合。对于许多并非科班出身的公司经营者、投资者而言,掌握这门艺术绝非易事。

财务分析是公司等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科学性、综合性突出,技术性、艺术性、实践性极强。本书紧紧围绕公司等组织的经营战略及财务活动,深度跟进财务分析的理论前沿和新型实践,探讨财务分析的整体框架及重点领域,阐述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法,构建现代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书着重于全面、系统地讲述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书中阐述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现金流分析、发展能力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内容,涵盖了财务分析学科的各个重要领域,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财务分析站在财务与会计学的高端,拥有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在这浩繁的理论中,作者倾力搭建一道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更紧密联系的桥梁,力图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轻车熟路地应用。本书的价值,取决于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少领悟、启迪。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财会专业师生的教材,研究生参考用书,大专、中专师生参考用书;适合作为企业集团、公司、工商业高层领导、管理干部、培训人员的教材;以及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料室以及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科研工作者等阅读。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 偿债能力指标

本章主要内容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3.速动资产够用天数=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支出

4.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静态地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地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流动比率的定义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CR)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上式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否被当作流动资产处理需要采取以下原则:这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必须是具有很高流动性的有价证券,也就是说这类投资能够在短期内价格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快速的卖出变现。应收账款,顾名思义就是客户欠企业的钱。存货是指没有销售完的成品或者仍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

各个项目一般指净额,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如应收账款是指扣除坏账准备之后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是指扣除了存货跌价准备之后的净额。而流动负债就是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例1-1一家公司在期末的流动资产净额为200万元,流动负债为80万元,那么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就是2.5(200/80)。也就是说该公司每1元的流动负债都有2.5元的流动资产相对应。

流动比率的意义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最通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比如,采用宽松信用政策,以赊销为主的企业,其所需的流动比率就高于那些以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

从理论上看,只要流动比率大于等于1,企业便具有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期间上是基本一致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是一年内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内的资产与负债。此外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作为重要的短期资金来源,企业短期债务获取的资金一般应该用于短期用途,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与流动负债的偿还速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实际上看,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等情况,流动性较差。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地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操作手法包括回冲跌价准备以虚增存货价值、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举借长期债务以增加现金等。在流动资产总额大于流动负债余额时,用等量现金偿还流动负债可以大大提升流动比率。如一家拥有1000万元流动资产和800万元流动负债的公司若以600万元现金偿还等量短期借款,其流动比率便可从1.25迅速提高至2,尽管其资产流动性并无任何改观。(6)流动比率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结构因素。由于流动资产结构不同,流动比率相同的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短期偿债能力会有所不同。举例说明:例1-2假设有甲乙两家企业。为简化问题,两家企业的流动资产只包括货币资金和存货两项,其构成如表1-1所示:表1-1 甲乙两家企业的相关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乙企业的流动比率均是2,但是从流动资产结构上看两者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高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流动比率反映不出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多,收款期延长,短期股票投资被套牢等问题。较高的流动比率或许掩盖了真正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严重短缺的事实。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3)分析表外因素。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财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如: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速动比率的定义

速动比率(Quick Ratio,简称QR),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而流动资产中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则不应计入。前文已经说明过,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根本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是由销售方未来期间提供货物来偿还,这部分货物金额企业无法确定,意义与存货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例1-3一家企业在年底流动资产为100万元,流动负债为50万元,存货20万元,预付账款10万元,待摊费用为10万元。企业的速动比率的计算方法如下:速动资产=100-20-10-10=60(万元)速动比率=60÷50=1.2

速动比率的意义

速动比率的计算考虑到了流动资产的结构,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高。在流动资产中有价证券一般可以立刻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转化为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项目,可以在短时期内变现,而存货、待摊费用等项目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其流动性较差,因此流动比率较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很强,而速动比率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的比值在1比1左右最为合适,表明企业对应于每1元的流动负债都有1元易变现的资产作为抵偿。如果速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着问题;而速动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持有的速动资产过多,有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

速动比率的局限(1)速动比率只是揭示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是一个静态指标。(2)速动比率以速动资产作为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速动资产和企业现时的偿付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速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流动性相对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应收账款的质量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特别是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时,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也很有可能不能抵消实际的呆账或坏账损失。又比如速动资产中的短期股票投资有可能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而被套牢,企业被迫长期持有,转化为长期投资。这也会影响速动资产的偿付能力。此外其他的速动资产有可能在偿付债务之前已经被指定特定的用途,考虑到这些因素速动比率的准确性就值得商榷了。因此在分析企业的速动比率时应考虑速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坏账准备率综合分析,如果企业存在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实际坏账比计提的坏账准备多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速动比率。(3)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一样极易被粉饰。如在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时,用速动资产偿还一笔短期债务,分子分母同时减少一个数目,速动比率就会被粉饰。一企业在调整前有速动资产120万元,流动负债100万元,调整前的速动比率为1.2。假设企业以40万元的速动资产偿还一笔短期债务,调整后速动资产总额为80万元,流动负债60万元,那么调整后速动比率约为1.3。在运用速动比率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应特别注意:企业以流动资金偿还流动负债;在结账日前大力促销使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流动负债转换融资形式;供应商同时也是本公司的客户时,以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消等。知识链接

超速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相类似的一个比率是超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又称为保守速动比率,它是由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账款之和与流动负债相比计算所得。由于它在速动资产中剔除坏账极易其他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比速动比率更加保守,因而它是对速动比率的修订与补充。其计算公式为:超速动比率=(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流动负债3.速动资产够用天数=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支出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的定义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是指现有速动资产可以支持企业日常现金支出的天数。速动资产够用天数的计算公式为:速动资产够用天数=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支出

其中,预计每天营业支出=(预计年度营业开支-非现金支出)/365例1-4某企业2013年年终速动资产为40500元,根据近年的开支纪录,预计2014年营业总开支152500元,其中非现金开支15000元,则速动资产够用天数为:速动资产够用天数=40500÷376.71=107.5(天)其中预计每天支出=(152500-15000)÷365=376.71(元)这就是说,现有的速动资产预计可供来年107.5天营业之用,而无需补充新的来源。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的意义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为投资者在决定企业满足日常经营支出的能力方面建立了一个安全范围。它反映企业可以用部分速动资产偿还短期负债而不会影响日常支付的能力。如果速动资产够用天数较高,一方面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指标虽然是基于对未来营业开支的预计测算出来的,并没有十分确凿的依据,但它至少可以作为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数据。因为速动资产够用天数换了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速动比率是相对于流动负债而言的,而够用天数则是依据营业开支水平而测算的。如果开支水平较高,够用天数则较短,企业势必动用其他资产或者增加新的负债来应付支出,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自然会发生一些不利的影响。4.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定义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式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意义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该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该指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反映本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足以抵付流动负债的倍数。

由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可能背离,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含现金等价物)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量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一般该指标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运用该指标时注意的问题

一是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计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时所取的数值仅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量来源主要取决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主要是为了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业绩。投资及筹资活动仅起到辅助作用且其现金流量具有偶然性、非正常性,因此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评价企业业绩更具有可比性。

二是对流动负债总额的计量。流动负债总额中包含有预收账款。由于预收账款并不需要企业当期用现金来偿付,因此在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应将其从流动负债中扣除。对于预收账款数额不大的企业,可以不予考虑。但如果一个企业存在大量的预收账款,则必须考虑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恰当的分析处理。

另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过去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结果,而流动负债则是未来一个会计年度需要偿还的债务,二者的会计期间不同。因此,这个指标是建立在以过去一年的现金流量来估计未来一年的现金流量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使用这一财务比率时,需要考虑未来一个会计年度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变动的因素。

5.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100%

现金比率的定义

在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被称为现金类资产。现金类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可随时提现或者可随时转让变现。应收账款存在发生坏账的可能,某些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一定能按时收回。

现金比率通过计算公司现金以及现金等价资产总量与当前流动负债的比率,来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它将存货与应收款项排除在外,也就是说,现金比率只量度所有资产中相对于当前负债最具流动性的项目,因此它也是三个流动性比率中最保守的一个。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100%

现金比率也被称之为流动资产比率(LiquidityRatio)或现金资产比率(Cash AssetRatio)。这个公式反映出公司在不依靠存货销售及应收款的情况下,支付当前债务的能力。另外,运用此公式时需要注意,现金比率不考虑现金收到以及现金支付的时间。

现金类资产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现金比率的意义

在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时,一般来说现金比率的重要性不大,因为不可能要求企业用现金类资产来偿付全部负债,企业也没有必要总是保持足够偿债的现金类资产。但是当发现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时,现金比率就显得很重要了。它的作用是表明在最坏的情况下短期偿债能力如何。此外在某些高度投机的企业,现金比率可能很重要,因此要重视在特殊情况下的现金比率指标。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即刻变现的能力越强,但是该指标很高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该企业不善于充分利用现金资源,没有把现金投入到经营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对这个指标下结论之前,应当充分了解企业情况。有时候企业可能有特别的计划需要使用现金,比如集资扩大生产能力,就必须使手头上的现金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比率高不能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强。但是无论如何过低的现金比率说明企业的支付存在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企业的信用。企业保持合理的现金比率是很必要的,在运用现金指标分析时,其数值标准一般为20%左右。

现金比率的局限性(1)现金比率标准难以划定。现金比率代表企业的快速变现性,一个企业的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好,直接支付和紧急应变能力越强,企业信用越可靠,但同时也表明该企业的现金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因为现金虽然没有等待变现的时间,没有变现损失,但是也相应丧失了许多有利可图的流转机会和投资机会。因此一方面该指标应当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将企业过剩现金至于经营活动中加以运用,在保证企业安全性的前提下,避免现金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企业现金所具有的重要性,过低的现金比率意味着企业即期支付能力低下,如果缺少可用资金,也就缺少清偿债务的最后手段,可能使企业陷入无清偿能力的境地。(2)现金类资产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讲现金比率表明了企业的即时流动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储备的现金并不是都用来偿还债务的。这些现金有的是用于应付日常零星开支的,有的有价证券处于企业预期恰恰相反的变动趋势上,一时还难以收回,还有一些货币资金暂时要保持固定的存管形式,并不能由企业任意改变性质。因而即使现金类资产反映的直接偿债能力也是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3)现金类资产的内涵是变化的。现金类资产的内涵可能随着企业业务管理需要发生变化,如企业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有价证券投资,根据企业管理目的的不同,可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时有价证券属于现金类资产;也可以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时就属于非流动资产了,就会减少现金类资产的数量。

6.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量比率的定义

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现金流量与其他项目数据相比所得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指标说明

该比率是从动态现金支付能力的角度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超强。例1-5A公司2014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38056472元,流动负债总额为200000000元,计算其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100%

=38056472/200000000×100%=19.03%

用该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如何,应结合行业平均水平、较好水平进行比较评价。

7.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金的定义

营运资金(working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在确定公式中流动资产的金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现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用于特殊用途的现金不能作为流动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必须短期持有;应收账款中包含来自非正常业务且收账期长于一年的应收款项应当扣除;存货中应扣除超出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存货,同时应当注意存货计价方法对流动资产带来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都是按照净额显示的,即资产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确定流动负债的金额时,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流动负债是在1年内准备使用流动资产或产生其他流动负债偿还的债务,不属于这个范畴的负债应当扣除。

营运资金具有以下特点:(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本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2)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本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3)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营运资金的意义

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的风险越小。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从公式上来看: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如果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大于零,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一定份额为资金来源,也就是说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如果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等于零,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都是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小于零,则流动负债融资,由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共同占用,偿债能力差。

但是,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个绝对数,如果公司之间规模相差很大,绝对数相比的意义很有限。而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是个相对数,排除了公司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公司间以及本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为了便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需要将财务报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列示,并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序。通过观察一个企业历年营运资金变化趋势,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举例说明:例1-6以甲公司为例,2010至2014年营运资金计算分析,如表1-2所示:表1-2 甲公司2010至2014年营运资本计算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公司五年内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增强,营运资本由负转正,特别是从2012年到2014年,营运资金有明显增加。随着营运资金增加,债权人债权保障程度得以提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营运资金过大,变现能力强的,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营运资金过大,反之变现能力差的,说明流动资产问题多潜在的偿债压力大。(2)营运资金过少,预示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借款等流动性融资额的程度高,经营上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拥有适量的营运资本,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以维持两者间合理必须的结构或比例并增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营运资金的局限性

营运资金应该保持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行业的营运资金的规模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短期债权人来讲,希望营运资金越多越好。因为当企业营运资金短缺时,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往往会在不合适的时机进行不合理的借贷,从而影响利息和股利的支付能力,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但是过多的营运资金意味着流动资产多于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相比,流动性强,风险小但是获利能力差。过多的流动资产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流动负债中除了短期借款,(比如应付账款)通常不需要支付利息,流动负债过少说明企业利用无息负债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较差。

一般来说,零售商的营运资本较多,因为他们除了流动资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偿债的资产;而信誉较好的餐饮企业营运资金较少,有时甚至是一个负数,因为其稳定的收入可以偿还同样稳定的流动负债;制造业的营运资本一般为正,但是数额差别较大。由于营运资金与经营规模有关,所以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营运资金也缺乏可比性。营运资金是一个绝对数,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因此在实务中很少直接使用营运资金作为偿债能力的指标。

8.营运比率=营运资金/流动负债

营运比率的定义

营运比率是将企业的营运资金与流动负债相比,说明了企业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营运比率=营运资金/流动负债

指标说明

营运比率是对营运资金的重要补充指标。营运资金是指不受流动负债牵连的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在数量上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一般情况下,营运资金越大,其营运比率也越大,那么对流动负债的偿付能力就越强,但营运比率过高不一定是好事,可能说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负债资金,或其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太差。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9.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的定义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由于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为时点数,因此有时可以改用负债平均总额和资产平均总额计算。

为什么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中不使用长期负债和长期资产指标,而选用全部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呢?这是因为:首先无论是短期负债还是长期负债,都应当由全部资产作为偿还的最终保障,全部资产的变现价值在偿还流动负债之后,再用于偿还长期负债;其次在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中,长期负债一般都是在转化为短期负债之后才能偿还,同样的长期资产用于偿还债务也是先转化为长期流动资产后。在填列资产负债表时,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被列入流动负债中,其他的长期资产则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而转化到流动项目中去。长期资产向流动资产的转化以及长期负债向流动负债的转化,决定了在测算负债比率时,要使用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

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1)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2)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获取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举例说明:例1-7一企业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其中借入负债6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0万元。为简化问题,不考虑纳税,假设负债的平均利息率为10%,利息总额为6万元。当资产利润率为12%时,利润总额为12万,股东可获得的利润为6(12-6)万元。此时资本利润率为15%。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当资产利润率降低为8%时,其他条件不变,此时利润总额为8万元,利息总额为6万元,股东可获得的利润为2(8-6)万元。此时资本利润率为5%。(1)从经营者的立场看。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那么是不是负债比率越高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当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则不能为债权人所接受,企业的后续贷款难以维持。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期,负债比率高的企业,有可能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少,从而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难以摆脱困难境地。在经济复苏阶段负债利息率较低,是企业提高负债的良好机会,以便有效地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经济繁荣时期,负债比率高的企业虽然有较高的财务风险,但是一般有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负债有利。(2)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资产负债率的局限性

资产负债率不能完全反应企业的偿债风险。因为:

第一,即使借款相同,但如果本金偿还期限不同,对现金流动的影响便不一样。同样贷款100万元,本金分10年还是5年来还是大不一样的;

第二,如果借款分期偿还,负债比率会逐渐下降,但每年支付的利息以及本金并不变,因此偿债风险并没有减少;

第三,资产负债率可能会因为资产评估以及会计政策比如折旧政策的变更而改变,但这并不表示财务风险有所变化。

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负债总额中是否应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负债项目都列进去,其中值得讨论的项目是:储备基金或者预提费用。储备基金是为应付未来的风险而提取的一种准备,是某种因素发生后引起不利影响而需要支付的款项,因此在标准的资产负债表中,通常同预提费用一样列作负债项目,但是它们并非是企业真正的负债,与债权人没有关系。此类性质的项目还有递延税款、可赎回优先股等。资产总额中是否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的资产项目都列进去,其中值得讨论的项目是: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失、递延资产等项目,不仅在企业破产清算时难以作为偿还债务的物质保证,即便是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摊销价值也需要通过存货等资产的价值实现,才能得以补偿或收回,其本身并无直接的变现能力。相反这些项目的撤销反而对存货等资产的变现能力产生反向影响。无形资产中的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的偿债变现能力也存在着极大地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企业面临清算时,其变现价值甚至为零。因此在测算资产负债率时,无形资产作为偿债的物质保障也是有问题的。

10.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负债率的定义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净资产扣除无形资产之后余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负债总额÷有形资产

有形资产负债率的意义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资本负债率的改进,它将企业偿债安全性分析建立在更加切实可靠的物质保障基础之上。主要是考虑到无形资产(含递延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沉没性(即相关事项已经支付,只不过由于权责发生制而计入资产项目,但事实上不可能再次形成现金流),从而不能作为偿还债务的保障。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更加谨慎、稳健的一个财务比率。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11.产权比率100%

产权比率的定义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负债总额、权益总额的数字可以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获取。

一般来说,产权比率可反映股东所持股权是否过多,或者是尚不够充分等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企业借款经营的程度。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它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从而其资产结构越合理,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举例说明:例1-8根据甲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表所示,该公司2014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000万元,负债总额为5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220万元。那么甲公司2014年产权比率为:

产权比率的意义

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都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那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计算公式上,我们可以看出:(1)该项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2)产权比率不仅反映了由债务人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而且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安全有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为1:1,即100%以下时,应该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3)产权比率反映了经营者运用财务杠杆的程度。

该指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发挥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的作用;而该指标过高这说明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2.有形净值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净值总额×100%

有形净值负债率的定义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一致,只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与设置有形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原因相同,对产权比率也可适当调整成为有形净值负债率,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有形净值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净值总额×100%

其中:有形净值总额=有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有形净值是所有者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即所有者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但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有形资产净值时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扣除。由于这些无形资产都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其为不能偿还债务的资产而将其从股东权益中扣除,这样有利于更切实际地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

举例说明:例1-9根据甲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表所示,该公司2014年末所有者权益为2000万元,负债总额为500万元,无形资产为1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0万元,那么甲公司有形净值负债率为:

有形净值债务率的意义

这一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是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对有形净值债务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有形净值债务率揭示了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净值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能够计量债权人在企业处于破产清算时能获得多少有形财产保障。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指标越低越好。这个指标越大,表明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二,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在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资产中扣除了无形资产,这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的计量缺乏可靠的基础,不可能作为偿还债务的资源。

第三,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的分析与产权比率分析相同,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净值应维持1:1的比例。

第四,在使用产权比率时,必须结合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做进一步分析。

13.股东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比率的定义

股东权益比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股东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总和。资产总额是指企业的总资产净额,即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

指标说明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每1元资产中,企业所有者提供的份额。这一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越有保障,企业偿债能力超强,财务风险越小。股东权益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也是相互补充的,两者之和等于1。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看,在经济繁荣时期,借入资金成本小于全部资金利润率时,该比率越小越好。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代入资金成本大于全部资金利润率,该比率越大越好。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该比率越大越好。例1-10B公司2013年末的资产总额为7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00万元,2014年末的资产总额为12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0万元。计算其2013、2014年的股东权益比率。2013年的股东权益比率=40000/70000=0.57142014年的股东权益比率=60000/120000=0.5

14.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权益乘数的定义

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称为权益乘数,即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的多少倍。该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小。它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权益乘数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即=1÷(1-资产负债率)例1-11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数据,甲公司2014年年末资产总额为45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430万元,那么该公司的权益乘数为:权益乘数=4500÷2430=1.85

权益乘数的意义

权益乘数较大,表明企业负债较多,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在企业管理中就必须寻求一个最优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借入资本成本率小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时,借入资金首先会产生避税效应(债务利息税前扣除),同时杠杆扩大,使企业价值随债务增加而增加。但杠杆扩大也使企业的破产可能性上升,而破产风险又会使企业价值下降。

15.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十股东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的定义

长期资本负债率是指非流动负债占长期资本的百分比。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企业的长期资本的结构,由于流动负债的数额经常变化,资本结构管理大多使用长期资本结构。长期资本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长期资本)包括非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因此,本指标的含义就是长期资本中非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资本结构管理中,经常使用该指标。流动负债经常变化,因此,本指标剔除了流动负债。如果企业不存在流动负债的话,该指标与资产负债率是一样的。

16.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长期负债比率的定义

长期负债比率又称“资本化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总额是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用公式表示如下: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长期负债比率的意义

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长期偿债压力小;反之,则表明公司负债的资本化程度高,长期偿债压力大。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需要偿还的及有息长期负债占整个长期营运资金的比重,因而该指标不宜过高,一般应在20%以下。

长期负债比率的分析要点

一般来看,对长期负债比率的分析要把握以下两点:(1)与流动负债相比,长期负债比较稳定,要在将来几个会计年度之后才偿还,所以公司不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不足风险,短期内偿债压力不大。公司可以把长期负债筹得的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经营规模。(2)与所有者权益相比,长期负债又是有固定偿还期、固定利息支出的资金来源,其稳定性不如所有者权益。如果长期负债比率过高,必然意味着股东权益比率较低,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较大,稳定性较差,在经济衰退时期会给公司带来额外风险。

17.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以及或有负债比率的定义

或有负债是指有可能发生的债务。这种负债,按照我国《公司会计准则》是不作为负债登记入账,也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余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这些或有负债一经确认,将会增加公司的偿债负担。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股东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

其中,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余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余额

或有负债意义

一般情况下,或有负债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股东权益应对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或有负债比率越高,表明企业承担的相关风险越大。

18.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已获利息倍数的定义

已获利息倍数(interestcoverage)又称为利息保证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它可以反映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计算得到,其中的“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资本化利息。由于我国现行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没有单列,而是混在“财务费用”之中,外部报表使用人只好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估算。

已获利息倍数的局限性(1)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在利用这个指标时应该注意到会计上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入和费用的,这样,本期的利息费用未必就是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而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也未必是本期的利息费用;同时,本期的息税前利润与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也未必相等。因此已获利息倍数的使用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合起来;另外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2)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但是已获利息倍数多少是最合理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在实践中应当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并综合以往数值考虑。

1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的定义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利息费用的倍数。它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非收益。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的分析说明:(1)该比率表明1元的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作保障。(2)该比率比以收益为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

20.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长期资产适合率的定义

长期资产适合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从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长期资产适合率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上式中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年末数。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对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少数股东权益也包括在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是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年末数。长期投资是指投资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投资。

长期资产适合率的意义(1)长期资产适合率从企业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平衡性与协调性的角度出发,反映了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2)该指标在充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盲目投资、长期资产挤占流动资金、或者负债使用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3)从维护企业财务结构稳定和长期安全性角度出发,该指标数值较高比较好,但过高也会带来融资成本增加的问题,理论上认为该指标≥100%较好,因此,该指标究竟多高合适,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确定。

21.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十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的定义

利息保障倍数(timeinterest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

公式中:

分子:“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等于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

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体现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应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

22.利息本金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年度还本额)/(1-所得税税率)]

利息本金保障倍数的定义

利息本金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年度的息税前利润与还本付息金额的比率。企业除了要支付利息外,还要偿还到期的本金。其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年度还本额)/(1-所得税税率)]

利息是所得税前开支的项目,支付1元的利息只需1元的销售收入,或者说是减少1元的利润额,偿还本金则需要运用企业的净收入,即企业偿还1元钱的本金将需要更多的税前利润,所以要将偿还的本金数还原到所得税前的水平。

指标说明

利息本金保障倍数更能准确地表达出企业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债权人借款给企业,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但起码是能够收回本金。而企业的义务是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所以不仅要看偿付利息的能力,还要看期偿还本金的能力。根据一般经验,企业的利息本金保障倍数在2倍左右就有较好的偿付能力。例1-12C公司2013年末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利息费用为500万元,归还本金额为400万元;2014年年末利润总额为1300万元,利息费用为550万元,归还本金额为45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利息本金保障倍数。2013年利息本金保障倍数=(1200+500)/[(500+400)/(1-25%)]=1.422014年利息本金保障倍数=(1300+550)/[(550+450)/(1-25%)]=1.39

23.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十租借债务)÷(息税前利润十租借债务)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的定义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是考虑了租赁费用等固定费用支出后所形成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时候也把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称作赚取固定费用的倍数。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了企业支付其全部固定债务的能力,计算结果的数值越大越好。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固定支出偿付倍数=(税前利润+租借债务)÷(息税前利润+租借债务)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的意义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是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将所有长期债务都考虑了进去。固定费用保障倍数至少要等于1,否则说明企业无力偿还企业到期的长期债务。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很明显,偿还固定经营费用能力的不足会威胁到企业的经营,使企业的经营难以保持良好的状态。许多经营资本借贷协议中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比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一规定能够保证借款人得到偿付。

三、杠杆分析

24.经营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经营杠杆的定义

经营杠杆系数(DOL),也称营业杠杆系数或营业杠杆程度,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

计算公式如下:经营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于(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即为息税前利润(EBIT),因此又有:经营杠杆系数(DOL)=(息税前利润EBIT+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

为了反映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必须要测算经营杠杆系数。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

演化规则(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或减少)所引起的营业利润增长(或减少)的幅度。(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3)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此时经营风险趋近于无穷大。(4)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金额。固定成本加大或变动成本变小都会引起经营杠杆系数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公司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加销售额,这样利润就会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增加,从而赢得“正杠杆利益”。否则,一旦销售额减少时,利润会下降的更快,形成“负杠杆利益”。

应用

在市场繁荣业务增长很快时,公司可通过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减少变动成本支出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以充分发挥正杠杆利益用途。

在市场衰退业务不振时,公司应尽量压缩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市场营销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开支,以减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经营杠杆系数,降低经营风险,避免负杠杆利益。

经营杠杆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1)在营运决策中的运用。设备折旧费、职工工资、广告费等这些相对固定大额的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些费用通过经营杠杆的作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固定费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避免企业走入困境进而发生亏损。要控制这部分费用的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当从总额上严格控制这类固定费用,另一方面要提高营运效率,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都能高效周转,从而通过扩大收入来弥补这部分固定成本。此时,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根据收入和各项资产的平均占用余额计算出各项资产的最低周转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安排企业的生产销售,来弥补这部分固定成本所发生的支出。(2)在盈利决策中的运用。追求财务最大化往往是绝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杠杆原理,不但可以预测销售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也可以确定在既定的利润目标下为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这些指标都可以被用来衡量企业的销售目标。假如企业未能实现销售利润,就需要修订目标利润,使盈利决策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假如企业能够实现销售目标,就可以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安排生产,控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3)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当企业存在闲置资金的时候,会把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以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同时拥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当然,有的企业可能只有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的投资回收期一般较短,不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长期投资影响时间长、金额大,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了长期投资有着较大的风险。在这个时候,企业就必须谨慎地进行投资,以免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一旦投资失败,会带来大量的后续成本,这时,透过经营杠杆会把这种风险进行扩大,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不同阶段来进行经营杠杆的分析,必须充分考虑到经营杠杆的作用。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人应合理预测投资所能够带来的利润和能够形成的成本,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判断未来的经营风险,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对比决定能否承受风险,是否进行投资。投资后,投资人要根据已经形成的固定成本和已实现的利润再次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判断存在的经营风险,并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经营杠杆系数进行比较,以及时的发现偏差,进行经营决策的调整。(4)在风险决策中的运用。经济的发展在给企业带来大量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通常,我们从一般风险和特殊风险这两方面来进行企业的风险决策分析,而经营杠杆主要是用来判断经营风险的大小的。在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将随固定成本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化。固定成本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在盈利企业中,企业就可以利用经营杠杆效应,通过扩大销售来大幅度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争取较大的回报。在这个时候企业必定会想尽办法扩大销售规模来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在销售价格大于单位变动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亏损程度,但如果销售单价小于单位变动成本,则应当考虑合理的解决办法,有的时候会导致该种产品的生产量下降或者停产。

经营杠杆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合理利用经营杠杆,对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和销售利润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经营杠杆,这样才能有效地安排产销,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一般企业发展周期可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现就从这四个阶段来论述杠杆在各个阶段的应用与战略决策的确定。(1)引入期,经营风险高。在产品引入阶段,产品的研发、销售、市场反应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产品的开发,但是并不确定能够收回多少。这个时候,企业应该采取谨慎的原则进行研发,并要限制产品的生产规模,防止出现大量积压存货的情况。现在,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是互起反作用的,较高的经营风险往往伴随着较低的财务风险。引入阶段,企业的成本较高,较低的产量使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较高。如果企业是负债经营,那就还面对着要偿付借款利息的情况。此时,企业最好能够采用权益筹资方式,以降低还款付息的压力,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时间。(2)发展期,资金需求高。发展期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的生产技术也更加成熟,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额的固定成本。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必然会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为了获得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开发成本,企业不能不进行融资。同时,在开拓市场、开发产品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必然会面临着大量的资金缺口,所以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入。在这个时候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扩大企业的产品销量,促进企业的发展。(3)成熟期,现金流量大。在成熟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趋于稳定,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在这个时候,企业往往利用财务杠杆达到融资和节税的目的。与此同时,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这个时候,经营杠杆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了。利用销售增长率乘以经营杠杆系数,我们可以成功的预测到企业未来的价值。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高效的投资策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企业的战略安排。(4)衰退期,市场占有率低。进入衰退期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出现大幅下降,销售量也急剧萎缩。在这个时候,企业不应再投入新的资源来提高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了。我们要做的是将用于生产此种产品的生产能力进行转移,进入到新的产品的生产中去。我们可利用原形成的良好的市场信誉来推广新的产品,同样也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要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积极作用,采取新的产品发展策略,以再次获得市场的认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5.财务杠杆系数(DFL)=(△EPS/EPS)/(△EBIT/EBIT)

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

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也叫财务杠杆程度,通常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和作用程度,以及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由: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DFL=EBIT/(EBIT-I)

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筹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财务杠杆作用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财务风险较大;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也较小。(2)财务杠杆。按固定成本取得的资金总额(债务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从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固定性资本成本(利息)是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性资本成本就会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属于普通股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相反,当息税前利润减少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性资本成本就会上升,扣除所得税后属于普通股的利润就会减少,从而给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损失。如果不存在固定融资成本,企业的息税前利润都是属于股东的,那么,普通股的利润与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就会完全一致。这种由于固定融资成本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财务杠杆系数与有关因素的关系(1)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前税前利润变化(增长或下降)引起的每股盈余变化(增长或下降)的幅度。在资本总额、息前税前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预期每股盈余的变动也越大。(2)在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时,财务杠杆系数为正;在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时,财务杠杆系数为负;在息税前利润等于利息时,财务杠杆系数达到无穷大。在息税前利润超过利息支出后,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加,财务杠杆系数越来越小,逐渐趋近于1,即说明每股盈余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固定融资成本的存在对每股盈余的放大作用趋于1:1的关系。由此可见,企业即使有很大的固定性融资成本(即利息支出I),只要息税前利润远远超过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也会很低,即负债经营也是很安全的;但企业即使有很低的固定性资金成本,而其息税前利润很接近于利息支出,财务杠杆也会很高,即负债经营风险也会很大。

控制财务杠杆的途径

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销其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2章 盈利能力指标

本章主要内容

一、经营盈利能力指标

26.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27.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8.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额/营业净收入×100%

29.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

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经营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一、经营盈利能力指标26.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定义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管理费-销售费)÷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指标意义(1)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方面对资本收益率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2)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没有足够大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为此,结合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析,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费用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与成绩。(3)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27.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定义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其公式可以表示为: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与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关的一个盈利性指标是主营业务净利率。知识链接

主营业务净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是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单位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主营业务净利率的高低受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影响,实际上是由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大小来决定的。一般而言,净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反映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利润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例2-1A公司2014年末的主营业务收入是4809283414.06元,净利润是-658050491.18元,依上式计算主营业务净利率为:主营业务净利率=(-658050491.18÷4809283414.06)×100%=-13.68%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