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1:22:21

点击下载

作者:刘力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索罗斯

索罗斯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那是1800年,爱尔兰裔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著作了《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他在该书中首次对“企业家”进行了定义,阐释企业家是专门承担风险的人。

后来,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所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指出,企业家就是创新者,就是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方案,不断寻找新的意义所在,不断发现新的实现自我的途径。按照他的定义,企业家的内涵和外延要广泛得多,不仅包括在交换经济中通常所称的生意人,也包括公司雇佣人员,例如经理、董事会成员等。

美国著名企业家克雷格·霍尔在所著《负责任的企业家》中指出,企业家是做实事的人,是冒险家,是风险承担者,他们对朋友、商界伙伴和社会是负责任的。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是社会革新者,更是社会责任与信用关系的维护者,并且致力于改进社会。

总之,“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

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和服务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种企业家精神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是他们行动的理性超越和精神升华。

当然,企业家是在创造财富的实际行动中,在点点滴滴的事例中体现出伟大精神的。我们在追寻他们成长发展的历程时就会发现,虽然他们成长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

这正如美国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认为:“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中外企业家成长启示录》丛书,精选荟萃了现当代中外在钢铁、石油、汽车、船运、时装、娱乐、传媒、电脑、信息、商业、金融、投资等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的精神。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本套作品充满了精神的力量、创业的经验、经营的学问、管理的智慧以及财富的观念,相信我们广大读者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巨大的启迪。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方便地了解和学习这些企业家,我们还增设了

人物简介

、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作品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企业家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他们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以便更加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作品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著名企业家的人生成长与成功故事,会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中的目标和关键点,直至开创自我的幸福人生!人物简介名人简介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本名捷尔吉·施瓦茨,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他是著名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

1930年,乔治·索罗斯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17岁时,他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求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交易员,在黄金股票套汇方面很擅长。后来,他不满足于伦敦单调的生活,到纽约发展,专门从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活动。

49岁时,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那就是开放社会基金。

54岁时,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

57岁时,他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81岁时,索罗斯正式宣布结束其多年来的对冲基金经理职业生涯,退休后要全力从事慈善事业。成就与贡献

索罗斯被称为全球最大的投资者,他与“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合伙成立了“量子基金”,他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也是量子基金集团的顾问。

量子基金是在量子集团内成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基金,普遍被认为是多年来在全世界的投资基金中业绩最好的,曾获得巨大利润。后来,索罗斯率领量子基金挑战英格兰银行,并取得胜利,被称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个人从中获利数亿美元。

索罗斯不仅是一名投资家,也是一位慈善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便逐渐成为一位活跃的慈善家,并利用慈善事业实现他向往的理想社会。他资助在种族隔离政策下的南非黑人学生进入开普敦大学就读。他还在许多国家设立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并提供他们出国留学的机会。

作为一名大慈善家,索罗斯的捐款金额多年蝉联世界首位。他大量捐赠用以改善各国教育和全球贫穷现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地位与影响

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曾获得许多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授予索罗斯最高的荣誉,以表彰他为促进世界各地社会开放所作的努力。

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后,索罗斯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量子基金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因此,人们相信索罗斯具有能够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力量。往往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发生突变,市场的价格也会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

一名电视台记者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因为索罗斯投资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黄金,于是黄金价格就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就下跌;索罗斯投资伦敦的房地产,那里的房地产价格颓势在一夜之间就得以扭转。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洞察市场的能力。尽管他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使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用的资金数量是一般投资者难以超越的,但他的投资方法对一般投资者还是具有一定借鉴启迪的作用。

苦难的童年

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索罗斯

出生在犹太家庭

1930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的一户犹太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悄无声息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料到这个小娃娃在60年后,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奇迹和金融灾难。而在此时此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在意世上多了一个叫索罗斯的人。

索罗斯的父亲非常聪明,是一位律师。索罗斯的母亲出身于富裕家庭,是一个犹太富商的女儿。由于母亲的出身,加上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按理说,他们一家本应该十分富裕,不会为经济上的问题烦恼,可是,由于索罗斯的父亲十分懒散,对事业缺乏上进心,所以索罗斯的家庭并不富裕。索罗斯一家经济状况经常处于拮据状态,因此,索罗斯并不像外人看上去那么幸福。

索罗斯的父亲在年轻时头脑非常聪明,而且他还受过系统的教育,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思想也很活跃,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原本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银行家,或者是一个控制巨额财富的商人,或是一个有名望的大律师。按照他的才智,这些理想完全是自身能力能够达到的。

索罗斯的父亲曾经是雄心万丈,想要做一番事业,甚至到了想入非非的程度。可是,在亲身经历了战争之后,他的性格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见识到了在战争中人性受到的扭曲与摧残,他感到在战争面前,人类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和当局不断地鼓吹和宣传战争,索罗斯的父亲和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在不了解战争真相和战争目的的情况下,头脑一热就自愿报名参军了。

他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很快就会得到上司的器重与任用,然后他就会被提升为少尉或者更高的职位。

可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谁都无法控制战争,更无法预料战争的结果。尽管索罗斯的父亲一腔热血,一心想在战场上立功,可是他没有想到,他还没来得及一展雄才大略,当个英雄,就成了阶下囚。索罗斯的父亲和他的许多战友被俄国人俘虏了。

索罗斯的父亲被俄国人送到荒凉的西伯利亚关在了战俘营中。

那里的条件异常残酷,就是当年汉代使者苏武被扣押,一个人牧羊的地方。在冬天,那里的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以下,而且常常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那里的冷空气非常著名,一流动起来的话,半个中国都会受到影响。

在囚禁索罗斯父亲的地方,方圆几百千米都没有人烟。谁要想脱离群体,即使是囚犯一样的群体,就很难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战争中做了俄国人的战俘,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索罗斯的父亲非常聪明,是个机智勇敢的青年人,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仍然充满了求生的活力。

索罗斯的父亲凭借自己的才智,装成被驯服的战俘,积极设法讨好战俘管理者,并在工作中尽量显示自己在组织方面的特殊才能。他很快就赢得了战俘管理者的信任,也获得了战俘们的好感。于是,他被选为战俘代表。

在俄军的战俘营中当代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俄军规定,如果在战俘代表管理的人群当中发生战俘逃跑的事件,首先要处死战俘代表。而这些成了战俘的人,个个都成了亡命之徒,横竖都是死,他们都不愿坐以待毙,他们随时都在寻求逃生的机会。

索罗斯的父亲十分了解这一点,他比别人更聪明。他当战俘代表可不是为俄国人服务,当然更不愿意受逃跑的战俘的牵连被处死,他是想借助当代表的职务便利,联络一些有本事的人,设法逃出这死亡之地。

索罗斯的父亲充分地利用了自己当代表的有利条件,逐渐联络了几十个各有所长,而且又相互信赖的战俘。其中有木工,有铁匠,有医生,有滑雪运动员。他们个个都有独特的本领,对逃出西伯利亚战俘营很有帮助。

当然,索罗斯的父亲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他有的是聪明的头脑,见机行事的眼光和高于他人的组织才能,因此,他很快便成了这群人的领袖。

在他的严密组织和精心策划下,他们秘密了解地形,设计着逃跑的计划,筹备逃跑需要的东西。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他们等到了逃跑的机会,这伙逃亡者,趁看守松懈,在一个深夜,悄悄溜出了战俘营。

由于掌握了逃跑需要的地形和地理知识,在索罗斯父亲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边。

那些会木工的人,这时派上了用场,他们用逃跑时带出的木匠工具在很短的时间里,扎起了一个大木筏。然后,他们也不管方向,就顺流而下。

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逃离战俘营所在地,躲过随时都会出现的追杀,然后再想办法打听如何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些逃亡的战俘在河面上漂流了几个星期,饥寒交迫。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漂流了几百千米。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逃过了俄军的追杀时,就上了岸,没法打听到本地区的名字以及所处位置。然后,朝着自己国家的方向走去。

这群战俘意志坚强,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的环境中行走了几个月,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经受住了残酷环境的折磨,终于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

然而,当他得知那些没有逃亡的战俘没有被处死,也没有遭受过痛苦的折磨,而且比他们还早一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时,他感到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戏弄了。

就在索罗斯的父亲逃亡的那段时间里,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了新的政权,新政权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俘,实行了人道主义政策,把他们统统释放了。

这个戏剧性的对比让索罗斯的父亲对命运产生了困惑,他觉得命运似乎在捉弄他这么有才能的人。经历了死亡的考验和命运的捉弄之后,索罗斯的父亲性格大变。以往的雄心壮志没有了,那颗聪明的头脑中经常闪现的幻想再也没有了。

索罗斯的父亲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他的心冷却下来,而且逐渐变得有些懒散。在他的心中产生了“人算不如天算”的宿命论意识。什么理想、追求、对未来的憧憬等,都无法在他的头脑中再激起火花。在他的生命中,剩下的只是生存和生命的延续。

虽然索罗斯的父亲精神颓废,但他在索罗斯的教育上却是煞费苦心。

在父亲的言行中领悟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老索罗斯火热的青春年华也消失了。他变成了一个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的人。他不再想成为什么有名的人,也不想成为少年时期梦寐以求的富商阔佬,而是想过一天是一天,他觉得这样也很好。

好在他的聪明才智还在,他学习了法律,找了一份律师差使,外加一份不薄的家产,他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至少算得上是中等人家的生活。

老索罗斯虽然丧失了理想,但却没有丧失幽默和欢乐,他丰富的学识、聪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和诙谐的语言,都使他显得有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质。此外,他还是一个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人。

老索罗斯与人相处,轻松愉快,从不计较什么,除了向人借钱而讨人不愉快之外,他总是能够使周围的环境显得轻松愉快。

尽管老索罗斯意志消沉,不想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可是,他的青春年华还在,低沉的情绪没有完全掩盖住他英俊的相貌和聪明才智,因此,一个犹太富商的女儿看上了他。

老索罗斯虽然对未来丧失了理想和追求,但他并不排斥爱情和婚姻。他和那个爱上他的犹太富商的女儿结婚了,这个女人当然就是后来成为投机家的索罗斯的母亲。

婚姻生活再度燃起了他少年时代的理想,老索罗斯对生活又重新找回了信心,他那犹太人经商的聪明才智又开始显露,他除了当律师之外,还购进了一些房地产以及发行了一份世界语杂志,他是世界语方面的行家。这些投资为老索罗斯带来了很可观的收入。

这对犹太人夫妇,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市过着幸福而平静的生活。婚后不到几年,他们有了两个儿子。

1926年,他们生下了大儿子,这个儿子继承了老索罗斯的经商天才,成年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丰厚的家产,仅靠父亲遗传的经商头脑和自己的苦干,逐渐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在他身上圆了老索罗斯想成为犹太富商的美梦。

1930年,他们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他们给他取名叫乔治·索罗斯,这个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是老索罗斯意想不到的,他后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金融投机事业,充分利用了泡沫经济时代提供的商业空间,在投机事业上,取得了老索罗斯根本想象不到的惊人成就。

当然,老索罗斯只看到了他这个儿子的事业的开头,而没有看到他的辉煌。

在乔治·索罗斯的童年时期,老索罗斯得过且过的毛病就已经形成。这毛病给他的儿子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印象。

有一段时间,他们住在远离布达佩斯的洛拔岛,而老索罗斯的办公室远离布达佩斯。

他每天晚上回到洛拔岛居住,而早晨到布达佩斯上班。路上要乘船,懒惰的老索罗斯经常睡到船来了才起床,上船时带着刮脸的用具,利用乘船的时间刮他的胡子。他是能多躺一分钟算一分钟。他似乎把什么都看淡了,什么都无所谓,混生度时,得过且过就是他的哲学。

虽然老索罗斯很懒惰。可是,他却从不怠慢儿子,他喜欢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他们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因此,尽管他不愿干任何工作,可是,却愿意为儿子们做任何事情。

他把儿子当朋友,和他们在一起闲聊,给他们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愿意听故事,小索罗斯也不例外,他喜欢听父亲讲故事。老索罗斯经常给儿子一个接一个地讲故事。为了让儿子高兴,他不停地搜寻新故事。

从书上找适合于儿童的故事或者自己编故事。后来,当索罗斯稍大一些,就对父亲的经历产生了兴趣。这时,老索罗斯就给他讲自己如何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如何被俄国人俘虏,当俘虏后如何设法逃生,在逃生的路上,度过了哪些艰难困苦。

老索罗斯把自己刻骨铭心和九死一生的战俘经历,讲给孩子们听,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是动听的故事,又是父亲的亲身经历。这种经历,对孩子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在索罗斯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父亲不愿意干活,而愿意陪儿子聊天的行为,但他当时不可能了解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只知道父亲喜欢和自己聊天。

其实,这是战争的一种创伤。干事缺少激情是人们对未来失望的表现。而愿意为孩子做点事,却是在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老索罗斯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到了上学的年龄,小索罗斯就进了学校的大门。学校的生活时常让小索罗斯感到枯燥乏味,小索罗斯也难免向父亲抱怨学校的不足。

每个孩子都需要欢乐,老索罗斯很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不仅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而且尽量把课外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以便给处在童年的儿子尽可能多的欢乐和幸福。

头脑灵活、求知欲很强的小索罗斯,经常向父亲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要求大都是为了满足兴趣的需要。而老索罗斯,总是尽一切努力,设法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不使他们失望。

在小索罗斯的心目中,老索罗斯确实是个好父亲,在他读小学期间,如果他向父亲提外出游玩的要求,父亲就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一旦答应了的事情,父亲从不食言。

给小索罗斯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如果他事先向父亲提出了到什么地方去玩的请求,那么,当他放学走出校门的时候,父亲总是忠实地等在那里了。他们见面时就像相约的老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离开学校,任由小索罗斯去自己愿意去的地方。

在游历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小索斯罗的要求,身上没多少钱的父亲,常常是搜遍了自己的衣服口袋,直至把钱花光为止。

当没有钱去游乐场所时,父亲就带小索罗斯去郊外爬山,或是到河边散步。如果是夏季,就在清清的多瑙河中游泳,游累了,就爬上岸,父子俩躺在河滩上晒太阳,直至把身上的水晒干,把身体晒暖。在这些活动中,父子两个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这让小索罗斯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父亲的爱。

当儿子讲述什么事情的时候,老索罗斯很认真地听着。在儿子说话说累了的时候,老索罗斯就为他讲故事、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讲商业上的投机门道。在父子的亲密相处中,小索罗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读不到的道理。

老索罗斯为了满足儿子们的要求,在时间和金钱方面,从来都是非常慷慨的。

让小索罗斯困惑的是,父亲让他去干借钱这种难堪的事,但却用借来的钱带他去游玩。

在世界上,犹太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在现实批判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笔下,犹太人以吝啬著名。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犹太人与钱的关系。

一方面,他们能赚钱;另一方面,又很难从他们那里得到钱。不管这些文字章节是真还是假,反正向犹太人借钱并不是件容易事。对此,索罗斯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体验到了。

老索罗斯懒散的行为和得过且过的苟且生活态度,使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不好。而这个不思进取的男人,一反青少年时期的信念,过起了先借钱,而后工作还钱的生活。

具体地说,老索罗斯在家庭生活无着落时,就去向别人借钱,在欠下债后他再去上班工作,用工作挣来的钱去还账。

虽然他能够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一般都能按时把钱还给债主。可是,频繁地借钱,总有惹人讨厌的时候。

小索罗斯上学之后,对父亲经常举债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了。他看到,父亲不仅借债,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了。

他家的财产,随着父亲不时地变卖而越来越少。财产的减少,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差,使得有钱的人更加害怕老索罗斯向他们借债。

生活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使孩子们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他们的母亲每天为生活而奔忙。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一点补贴家中的钱,可是,她不容许喜欢投机取巧的丈夫拿这些钱去玩耍。

小索罗斯现在还不能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所以,有时还是向父亲提出自己的要求,如到外地去旅游,去滑雪等。虽然经济条件已经不允许这么做了,但是,老索罗斯不愿意扫儿子的兴,而他自己又没办法弄到钱了,于是,他就让小索罗斯自己向亲友借钱。

儿子是尊重父亲的,他不能拒绝。当小索罗斯向亲友提出借钱时,人家表现出来的鄙视的眼神,确实让他感觉不是滋味。

每次借钱之后,父亲就安慰他,这些钱他会想法尽快还给人家的。这对小索罗斯是个安慰。当借到钱之后,父亲就带上索罗斯,到他想去的地方,痛痛快快地玩耍。

每当这时,已经懂事的索罗斯就问父亲,为什么他不去做点能挣钱的工作?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家里多一些财富。父亲的问答是,财富对于人生来说,是包袱;钱太多了,生活就有了负担;有了钱,人就会变得自私、软弱。

小索罗斯听着父亲这些话,感觉有些道理,不过,他还是认为向人借钱是件不舒服的事。小索罗斯在这种复杂矛盾的环境中成长着。

做事情要靠自己

索罗斯有个比他年长4岁的哥哥。这个发育良好的犹太男孩,有着和索罗斯一样聪明的头脑。他身体结实,精力旺盛。

处在少年时期的他对弟弟很不友好,从不会对弟弟谦让,更谈不上保护弟弟,每当两个人同时对一件东西感兴趣,并为此发生争执时,吃亏的总是小索罗斯。毕竟哥哥占尽了身体强壮的便宜。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小索罗斯也在哥哥那里得不到任何帮助,他不当着小朋友们的面修理他或给他颜色看,就已经算是很照顾他的面子了。

而多数情况是,哥哥要么让他在小朋友面前出丑,要么让他尝尝拳脚的滋味。在与哥哥发生矛盾时,小索罗斯也想反抗,可是,在他反抗时,受到的惩罚会变本加厉。这常常使小索罗斯难以忍受。

少小的年纪,总是把父母当成保护神,每当受了哥哥的欺负,小索罗斯总是跑到父亲那里去告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爱他的,父亲是他的保护神,父亲会为他主持公道。

然而,父亲听的时候是那么认真,但听完了却连一句公道话也不说,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在童年和少年的成长中,索罗斯一次又一次地受哥哥的欺辱,他一次又一次地到父亲那里去诉说,去寻求为他主持公道。可是,让哥哥受到惩罚的希望却从来没有实现过。

他有时很恨父亲,为什么不能主持公道呢?为什么不惩治坏哥哥呢?

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支持,没有人为他撑腰,他渐渐懂得,什么事情都不要依靠任何人,最可靠的是自己,遇到多么困难的问题,不要乞求别人帮助,最根本的办法是靠自己。

他终于悟出了父亲想让他懂得的道理。老于世故的父亲,深深了解生活的艰难,更知道如同海洋中的一叶扁舟的犹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更艰难。因此,他要儿子懂得,干什么事情,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委屈,不要等待别人为自己解决,要靠自己。世界上最可靠的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勤劳慈爱的母亲

索罗斯的母亲是个很有教养的女人。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她在少女时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有文化,懂得一些艺术,也不乏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爱上老索罗斯,是因为,出现在她眼前的是有知识有才能,而且是一表人才的老索罗斯。然而,她却不了解这个在死亡边缘上挣扎回来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淡了,甚至对生活都失去了必要的热情。

本该过上流社会生活的索罗斯太太,随着家庭负担的加重和丈夫日甚一日地变卖家产,陷入了为生计而发愁之中。她每天和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一样,从早忙到晚,为的是全家人有衣穿、有饭吃。

这些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条件。在为满足这些条件而奋斗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贵夫人,只有终日劳碌的劳动妇女。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索罗斯太太对老索罗斯很不满。

哪里有不满,哪里就会有抱怨。哪里有抱怨,那里就会有争吵。

在争吵中,夫妻感情出现不睦。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有教养的妇女,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健康成长,默默忍受着生活的重负,一刻不停地为生活忙碌着。

生活的重担没有摧毁她那慈善的心灵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她对丈夫虽然有意见,但却对孩子们关怀备至。

不管经济条件多么差,她总是设法让全家人,尤其是她的两个儿子不挨饿受冻。母亲的慈祥,对孩子们是个巨大的鼓舞,母亲的爱,会使孩子们产生爱心。

索罗斯太太不仅在生活上满足她的儿子们,而且还在文化和艺术上尽可能影响他们。儿子尚处在童年时,她就用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影响他们,还用历史伟人的一些事迹来教育和激励他们。

在家庭关系上,尽管索罗斯太太对她的丈夫很不满,她没有丈夫那样九死一生的经历,因此,她不可能理解丈夫的心情。和死神打过交道的老索罗斯,把什么都看得很淡,而且,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环境中,只要有饭吃就行了,要钱和产业干什么?

然而索罗斯太太并不懂这些,她每天面对的是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

由于想法不一致,两个人吵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为了不影响两个孩子的成长,她尽量克制自己。因为,争吵的原因,多是由于老索罗斯既不愿意做事,又大手大脚,浪费钱财,而她与丈夫争吵,主要是想维持家庭收支平衡。

母亲的勤劳和慈爱,给童年和少年的索罗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为富豪之后,愿意拿出一些钱来投入慈善事业,不能说与母亲的影响毫无关系。

在战火中求生

我们虽然会总结历史教训,但经常重蹈覆辙。——索罗斯

聪明过人的学生

童年的索罗斯很聪明,他记忆力极好,计算能力很强。可是,这些潜在的东西,在上学时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当时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很严格,课程难度也不大,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简单的课程无法显示出学生们的智力差异。

然而,受父亲影响很深的索罗斯,在骨子里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气质,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这种自我感觉在与同学相处时,处处都能表现出来。

但是,那些同学根本不买他的账。这些不知道什么是谦虚的孩子,个个都充满了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天才,在无法衡量智力高低的条件下,当然谁也不买谁的账。

尽管当时还无法判断哪个孩子聪明或愚笨,但索罗斯的表现却显示出了精力充沛、发展全面的特点,他喜欢游泳、航海、网球等运动项目。在这些方面,他的同学几乎无人能够与他相比。

他在学习文化课程时用不完的精力,就到课外活动中去发泄。

一般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干一些不动脑筋的事情。而索罗斯则不然,他的课外生活非常丰富,除了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外,他还喜欢看书,在上中学时,他就开始读一些成年人都未必能看懂的理论著作了。

据说,他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就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别人进行讨论。由此可见,索罗斯在少年阶段确实有超出常人的才智,他自认为是天才并不是吹牛。

还有一个例子能证明索罗斯聪明过人。

在和同龄的孩子们进行玩耍、游戏时,索罗斯从不安分,常常搞一些恶作剧,出一些坏点子,总是表现出一种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的坏样子。因此,伙伴们把他称作“坏孩子”。

而在这“坏”的行为之中,反映出的恰恰是不同寻常的聪明和灵气。

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索罗斯精力旺盛,有用不完的力气和精神。他的兴趣特别广泛,伙伴们玩的东西,他大都喜欢参加。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常常别出心裁,加进一些自己发明的内容。

在童年的游戏活动中,给伙伴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索罗斯喜欢寻找刺激,越是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越是愿意参加。孩子们玩的传统游戏他玩遍了,而且,凡是对抗性的游戏,索罗斯只要参加,就设法获胜。

他似乎仅仅是为了获胜才参加这些游戏的。如果在初次参加这些游戏时,他失败了,那么,他绝不会就此罢休,他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下去。在游戏过程中,如果他输了,他就认真地总结,然后,再找机会与对手较量,直至把对手打败。

在对抗性的游戏中,索罗斯不愿意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较量,他对于打败比自己弱的对手不感兴趣,认为从弱者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专门愿意寻找那些强手比赛。越是能战胜他的对手,他越是佩服人家。这样的孩童还是蛮有个性的。

索罗斯把游戏当成了学习的对象,在童年的游戏中,每当一种游戏玩腻了,玩得没有对手了,他就更换一种新的游戏。

起初,在游戏中他遵守既定的规则,当玩腻了之后。他就作出一些改变,使游戏变得更复杂一些,这样,会给人带来一点新的刺激。

当把所有孩子们知道的游戏都玩遍了的时候,索罗斯就觉得玩游戏没什么意思了。这时,他就开始思考新的玩意儿。上初中后,他可能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竟然把股票交易的内容搬到了游戏活动中来。这是一般的孩子不懂,也想象不到的。

当把股票交易内容移植进孩童的游戏后,吸引了许多孩子的兴趣,甚至一些比索罗斯大得多的孩子,也参加到了游戏中来。

索罗斯给这种游戏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称它为“资本游戏”。在当时,索罗斯已经开始读《资本论》,至于他能否读懂,就无人知晓了。

但他给带有股票交易内容的游戏加上“资本”这一名称,可能是受了《资本论》的影响。在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中,索罗斯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他把这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并且对这个游戏产生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索罗斯一家住在犹太人比较集中的区域,这里的学校既招收犹太人的孩子,也招收非犹太人的孩子。在没有民族敌对情绪的时期,不同民族的孩子相处很好。

随着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排斥犹太人的情绪在欧洲各地逐渐越来越高涨。

虽然孩子们还不懂事,可是,社会问题不能不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在索罗斯所在的学校中,由于非犹太人对犹太人的仇视,有的非犹太民族的学生就开始咒骂犹太民族的学生。那些犹太人当然不愿沉默,他们针锋相对地还以颜色。

学生们之间的摩擦,起先只是偶然的行为,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欧洲排斥犹太人思潮的形成,在学校里也就形成强烈的反犹太人情绪。

在索罗斯就读的学校里,犹太人的孩子占的比例很大,这些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孩子,不甘受人侮辱。因此,每当有犹太民族的学生受到攻击,他们就群起自卫。个别学生之间的对抗,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犹太学生与非犹太学生之间的对立。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的时期,犹太民族的学生和非犹太学生之间,已经形成势不两立的两个派别。

在非犹太学生与犹太学生对立的事件中,身为犹太人的索罗斯,显得异常冷静和老练,他对两派之间的势不两立情绪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他不参加任何一方,也不支持任何一方。

在他身上没有多少民族情绪。他不与任何团体或派别接触,但和每个人接触。即使在学生们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他照样和两个派别的学生们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少年索罗斯绝不是和事佬,也不是胆小怕事的孩子。相反,他身体结实,打架时异常勇敢。他不反对或支持那些他不理解的事情,但对于自身的利益,他却看得很重。

索罗斯喜欢打架,为此,他还学会了拳击,在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他是一个激烈的好斗者。谁要敢侵犯索罗斯的利益,或是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他都会还给对方凶狠的拳头。

有一次,索罗斯与一个同学斗得正凶,被老师遇见,学校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和另一个同学书面警告处分。

靠假身份证生存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展开。炮弹击碎了人们的和平梦。

整个欧洲,逐渐被战火和硝烟吞没。索罗斯一家也很快陷入战争的恐怖之中。

德国法西斯军队发动的战争,在欧洲战场蔓延。最先被战火吞没的是波兰,紧接着是法国、苏联。尽管战争还没有打到匈牙利。可是,世界大战的恐怖却传遍了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

战争造成物资紧缺,粮食供应不足,人们不得不忍受挨饿的痛苦。紧接着是燃料供应紧张,煤炭短缺,取暖成了重大问题。尽管法西斯军队还没有开过来,但战争引起的灾难却早已降临到匈牙利人头上。

随着战争的逼近,这种灾难越来越严重,人们的正常生活已经无法维持,学校不得不停课。

在战争爆发之后,索罗斯一家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非常害怕战争,心里祈求战争千万不要降临到匈牙利人头上。在他们的意念中,这战争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愿上帝保佑,也许战火不会烧到他们这里。

可是,纳粹分子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消息传来,这是一个比战争更可怕的消息,因为,在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从驱逐发展到了大规模的屠杀。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每天都有大批犹太人被处死。

索罗斯一家也是犹太人,他们每天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犹太人都知道,一旦法西斯军队打来,也许其他人能够逃过侵略者的屠刀,因为他们不可能把被占领土上的人都杀光,但犹太人却不会幸免。

自从战火烧起,不管自己所在的地区是否被占领,犹太人都有一种被推到死亡边缘上的感觉。他们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噩梦中。

1944年春天,尽管盟军已经在欧洲登陆,苏军已经开始了反击。但是,德国军队为了共同防御,进驻了盟友国家匈牙利。德军的意图是在本土之外牵制苏军。

就在德军进驻布达佩斯的这一天,索罗斯一家到洛拔岛度假去了,没有受到战争恐怖的折磨。当索罗斯一家休假结束,再回到布达佩斯的时候,德军已经完成了对这个城市的占领,他们接下来要对犹太人进行清理和屠杀。

如果说德军进驻之前,人们的恐怖情绪是来自于传闻,那么,现在的恐怖就是来自于现实了。

布达佩斯的大街上,排列着一队队的坦克和大炮,全副武装的纳粹军队,不时地走过,那令人心惊胆战的刺刀,随时都可能扎进犹太人的胸膛。

当索罗斯一家从洛拔岛返回到布达佩斯的时候,他们觉得一下子掉进了死神的掌中。索罗斯和他的哥哥也被吓呆了。而老索罗斯至少是在表面上还是那么镇定自若。他已经经历过一次死神的考验,因此,再次经历这种场面,毕竟有了一些经验。

布达佩斯市有上百万犹太人,他们都在东躲西藏地度日。他们不知道德军能够在这里占领多久,也不知道厄运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更不敢想象自己能否活到战争结束的时候。

在这危难时刻,老索罗斯显露出英雄本色。他异常镇静,鼓励和保护孩子,要他们拿出男子汉的勇气去面对现实。他决心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保护好他的家庭。

早在战争到来之前,索罗斯一家就有了准备,他们秘密挖了一个地窖,地窖口设置得很巧妙,砌在了厚厚的石墙里,非常隐蔽,一般人想象不到那里会有地窖口。

进入地窖口后,是一排高低不平的台阶,沿台阶往下走,就是能够供全家人容身的地窖了。老索罗斯不仅提前挖好了地窖,而且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

他们预先设计的藏身之地共有10多处,有几个地窖,还有阁楼,以及其他不引人注意的隐蔽处。老索罗斯想得很周到,如果长期躲在地窖里,人会生病的,于是,就在地下和地上,设置了多处藏身处。这些确实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带来一些安全感。

但任何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都不可能没有恐怖感,索罗斯和他的哥哥也一样。为了减轻孩子们的恐惧,老索罗斯就在寂寞难熬时和孩子们一起玩赌博游戏。赌博规则是老索罗斯设计的,赌注就是糖果。

索罗斯有喜欢赌博的天性,一旦赌起来,就把生死都忘记了,所以,在死神的鼻子底下,他们享受着短暂的快乐。一旦赌赢了,索罗斯就开心地笑着,吃起他赢得的糖果。

老索罗斯即使赌赢了,也吃不下赢得的糖果。他不会像孩子一样,把死神的威胁都忘记了。

赌博游戏玩腻了,父子之间就练习陌生人之间的对话,进行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当在外面需要相互说话时,就装扮成陌生人的样子,不流露出任何父子关系的痕迹。

老索罗斯能够这样细心地引导他的儿子,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完全负责的父亲。也许正是这些措施,帮助他的全家免遭杀身之祸。

人们原以为德军的占领仅仅是几天,或几周的事情,因为,盟军和苏军节节胜利,而德军正在败退的消息不断传来。可是,几周过去了,德军还稳固地驻扎在这里。

长期在地窖里生活是不行的,到处东躲西藏地度日也不是个办法。孩子们要上学,德军已经通知过好几次,让学生们尽快返回到学校去,大人们要出来活动,而且,即使不上学、不上班,也要生活,储存在地窖中的食物是有限的,吃光了就需要出去寻找。

出去遇到德军怎么办?

老索罗斯觉得,在非常时期,不能用常规办法解决问题,不能像和平环境下那样循规蹈矩,而是应该采取非常办法。

什么是非常办法呢?他首先想到的是搞假身份证。

他知道,纳粹分子追查的主要对象是犹太人,保持犹太人身份,一旦被侵略者查出,活下来的可能性极小。于是,他先后给儿子、自己以及他的妻子搞来说明他们不是犹太人的假身份证,把他是犹太人这个事实掩盖起来。

索罗斯该去上学了,老索罗斯告诉他,不要承认自己是犹太人,因为,身份证上已经不存在犹太人的痕迹了。

索罗斯到学校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德军给犹太人送驱逐令,就是给已经挂了号的犹太人送信。

那是一张小纸片,上面的项目很简单,先是写明了姓名和地址,然后是内容,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名单上的人,立即带上一块毯子和24小时的食物,到指定的地点报到,晚了就要受到惩处。

索罗斯异常紧张地从侵略者和他们的匈牙利帮凶那里接过了纸片,他不敢抬起眼睛看向他发放纸片的人,害怕人家怀疑他是犹太人,更怕暴露他的假身份证。

领到纸片后,索罗斯照样不敢按指定的地址去发送,因为,他害怕人家指责他也是犹太人。如果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暴露,他就必死无疑。

怎么办?索罗斯提心吊胆地回家去请教父亲。

回到家中,老索罗斯告诉儿子,在这非常时期,要想活下去,就要机智而且胆大,不要老是想着“会不会被人揭穿秘密”,也不要想自己会不会被处死,而是应该坦然地面对现实。

在非常时期,谁聪明,谁就能活下去。

父亲还对他说:“告诉被通知的人,这是驱逐告示,是侵略者让他来传送的。”听了父亲的教导,索罗斯真的非常坦然地给纸片上写着的犹太人去送信了。

那些被恐怖吓得头脑发麻的犹太人,哪里还有心思考虑送信者是什么人,他们几乎全被吓傻了。

在索罗斯送信的对象中,有一个人还居然说:“我是一个守法公民,过去一直如此,现在也不会去违法。”

当然,他说这些话,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德军是不讲道理的,才不会在乎他是不是个守法公民。

战时特殊的行为方式,对于索罗斯后来搞投机不能说没有一点启发。在特殊情况下,善于搞投机者,机智聪明者,就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结果,而那些循规蹈矩、安于本分的人,很有可能是死路一条。当然,这仅仅存在于特殊情况的前提下,而绝不是普遍真理。

纳粹德国的军队驻扎在布达佩斯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盟军和苏联军队都还未能打过来,德军还没有撤走的迹象。

怎么办?为了生存,老索罗斯不得不从躲避的地方走出来。开始靠他的假身份证出入于侵略者的管制区。

在这被占领的地方,不仅有德国军队武装看守,而且德军还雇用了一些愿意为他们服务的匈牙利人。

老索罗斯在交往中,了解到一个得到德国人信任的匈牙利人需要钱,就慷慨地帮助了他。从他那里得到的承诺是,在必要时,把老索罗斯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以便不让德国人把他们带走。

索罗斯对父亲的做法有些疑问,老索罗斯就利用躲在地窖里闲着无事的时间给儿子讲,在社会秩序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守规矩,用合法的办法,解决正常的问题,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就应该用非正常的办法解决想解决的问题。

其本意也就是随机应变,讲究实用主义。老索罗斯教给儿子的这些本领,是任何书本上都难学得到的。

老索罗斯利用假身份证自由地在德国人的管制下生活。

当时,各种物资都很紧缺,就连香烟,也实行配给制。每个具有合法身份的人,每天只允许购买5支香烟。

老索罗斯每天除了买自己的5支香烟外,还经常乞求那些德国兵再多给他几支。当然,老索罗斯并不是为了得到那几支烟才这么做的,而是为了获得德国士兵的同情,他故意装出可怜的样子,这使德国人很瞧不起他,误认为他是典型的本地佬。

每次老索罗斯得到德国士兵的一点恩赐,就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嘴里吹起口哨,唱着小曲,头脑和身子摇晃起来。

那个德行,就像电影里的汉奸走狗,见到这种状态,连自己的同胞都难以忍受他那奴颜婢膝的姿态。德国兵更是投来蔑视的目光,在这蔑视的目光中,把他从犹太人中排除出去。

因为,在德国兵看来,犹太人都是些有钱没处花的阔佬大富翁,哪个也不会像这个可怜的中年人一样,为讨到几支廉价的香烟而如此兴奋。

老索罗斯装出来的这种样子,教会了儿子如何随机应变,灵活处世,他是把战争环境当成了特殊的课堂。

精明的老索罗斯很会掌握平衡。

他本来是犹太人,为了生存,他没办法,只得隐瞒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许多同胞对于他是什么人是一清二楚的,老索罗斯很怕他们无意中泄露了自己的身份。他这是在拿性命进行赌博。因此,他在条件允许时,也顾及同胞们的生死和利益。

他每天把从德国人那里领来或乞讨来的东西,如香烟等,悄悄地送给那些被监禁或被限制行动自由的犹太人。他还为几十个犹太人弄来了假身份证,并且亲自解救过几十个人的性命。

布达佩斯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据说,这里在当时居住着近百万犹太人。在德国人统治期间,大约有40%的犹太人被杀。几乎每天都有成批的无辜生命被消灭。但是,索罗斯一家却生活得安然无恙。

战争摧残着每一个人,就在索罗斯父子利用智慧躲避着德国侵略者的威胁、设法保全性命的时候,索罗斯的母亲却机械地东躲西藏。她没有丈夫那么灵活的头脑,也不像她的儿子那样能够接受老索罗斯的求生之道,她不会装扮或作假,只会躲避。

就在老索罗斯带着儿子回布达佩斯之后,她一个人留在了洛拔岛。

索罗斯夫人经常躲避到无人注意的地方,地窖、阁楼、闲置的房屋,凡是人能去的地方,她都用来当作自己的避难场所。在一段时间里,她常常躲在一间度假用的小屋子里。

在这特殊的时期,自然不会有人出来度假了,因此,她常在此出没,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有一天,她又躲进了常去的那间房子,于是就有好事者报告了警察,称发现了一个犹太人。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被追杀的犹太人才会东躲西藏。

警察接到报告后,立即包围了那间小屋,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冲进屋里,索罗斯太太感觉到大祸已经临头,于是,就一动不动地呆坐在那里等待厄运的降临。

警察开始对索罗斯夫人进行审问,她对警察的提问,回答得干脆利落,对所问的问题,她都能机械而干巴地回答出来,除了否认自己是犹太人之外,她一句谎话也没有。

她眼睛盯着屋顶,一脸的木然,好像身边站着的不是警察。

警察没有问出个名堂,不能确认她是否是犹太人,即使真是犹太人,一个中年妇女对他们也没什么威胁。于是,问完了该问的问题,警察就离开了。

就在警察告辞时,索罗斯太太微笑着表示欢送。于是,警察断定,她根本不可能是犹太人。他们认为,她这种高贵的表情,在这种时候,犹太人根本就不会有的。

其实,索罗斯的母亲是被警察吓呆了,她所有的动作,都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这种机械和木然给神经过敏的警察造成了误解,因此,使她躲过了劫难。

搜查和审问索罗斯太太的警察走了很久,索罗斯太太才从惊吓中渐渐清醒过来。这时,她才感受到这个地方已经不安全了,于是,她匆忙逃离这里,跑到布达佩斯去找她的丈夫和儿子。

到了布达佩斯,见到了丈夫和儿子,索罗斯太太仍然惊魂未定,当丈夫把她安置到旅馆中让她休息时,她还被吓得瑟瑟发抖。

老索罗斯利用机智和经验,帮助全家人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安全地生活着。他们盼望着德国纳粹早日完蛋,以便早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决心去英国求学

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苏军也加快了向德军击的节奏。纳粹军队终于顶不住了,他们匆匆撤出了匈牙利。

随后,苏军进驻了布达佩斯。匈牙利人又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战争结束了,人们可以不用东躲西藏地生活了。1945年秋天,已经15岁的索罗斯,根据当地临时政府的要求,又回到了学校。

此时,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不再分成两个班级。

战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已经没有死亡的威胁了,可是,生产还未恢复,生活秩序还不正常,即使是学校也不安宁。孩子们逃过了战争的劫难,聚到一起想的不是学习,而是讲述战争期间的经历。

学校的秩序很乱,老师还没有把心思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们也没有学习兴趣。一些学生把从德军驻地捡来的手枪别在腰上,到学校显示,把真正的手枪当成了玩具。校园里很乱,没有一点学习的气氛。索罗斯不能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

虽然驻军是苏联人,但他们毕竟不是以敌视的态度,而是以友好的行为对待当地人。因此,本地非犹太人开始考虑如何恢复生产,重建自己的家园了。而犹太人却对苏联人持怀疑态度。所以,这些犹太人随时都在准备申请护照,变卖家产,以便寻机离开这里。

索罗斯的父亲在俄国经历过死难的考验,他更不愿意与苏联人共处,因此,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出逃愿望。这些犹太人都在暗中准备着寻机逃跑。

一般犹太人都有丰厚的财产,一些人还有大量的不动产。这些财产都是他们用血汗和智慧换来的,因此,他们不想轻易放弃。

在想离开这里时,还有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财产处理不掉,他们就不愿意离开。而老索罗斯就不同了,他早在战前,就把自己的财产变卖得差不多了。现在看来,老索罗斯做对了,他们没有了包袱,只要拿到护照,随时都可以离开这里。

对于喜欢投机取巧的索罗斯一家来说,他们显然不喜欢目前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特别是老索罗斯夫妇,更不喜欢如此平淡无奇的日子,他们随时准备着离开这里。

善于动脑筋的老索罗斯,为了把儿子引导到西方世界,在暗中做着儿子们的工作。他从苏联人进入匈牙利的时候起,就开始给儿子讲在俄国经受的灾难。

他把苏联描述成一个使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同时,还经常对苏联人带来的制度表示不满。在大讲苏联消极方面的同时,也给儿子灌输西方的自由意志。

索罗斯和他的哥哥在听老索罗斯讲述这些故事一样的经历中,慢慢产生出对东方世界的反感,相比之下,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幻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欧,是苏联和西方英美国家争夺的区域。苏联人极力想控制这里,把一切能够派驻军队的地方,全部进驻了军队。在舆论上,也设法影响这里的群众。

而英美也不示弱,他们同样调动一切有用的工具,图谋对东欧实行控制。为此,英国人利用无线电广播的优势,对东欧实施舆论宣传。这些广播,一方面宣传西方自由世界的美好;另一方面,贬低和丑化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

在父亲的诱导和英国广播的影响下,索罗斯越来越感到新制度带给他的限制和压抑,他喜欢自由、冒险和投机,而在新制度下,这些东西不仅受到限制,而且受到打击。

就在索罗斯感受到压抑时,父亲适时地问他:“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去闯一条不受压抑的路呢?”

这话激起了索罗斯的理想,他当即回答:“当然有过。”

父亲又问:“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呢?”

这时,索罗斯逐渐产生出到英国去的念头。在父亲的刺激下,他坚定地说:“我要去英国。”

就这样,15岁的索罗斯定下了自己的去向。

但是,出国需要护照,因此,就从打定主意的这—天起,索罗斯就开始盼望得到出国护照,一旦拿到护照,他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不厌其烦办护照

苏联人占领匈牙利之初,对于出国有了控制,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出入于东西方世界了。谁要想到英、美国家去,必须有正当的理由。主要的理由只能是出国探亲、学习等。

对于未成年的索罗斯来说,出国学习是最好的理由。

政府规定,要想出国学习,必须有接受国家的学校证明,否则,不给办理护照。怎样才能弄到一张英国的学校证明呢?这使索罗斯犯了难。

后来,他们在亲戚的帮助下,终于搞到了去英国学习的证明。索罗斯拿着这救命稻草一样的证明去警察局办理护照。然而,有了证明,办理护照也不是件容易事。

年轻的索罗斯在警察局碰了几次钉子之后,有些心灰意冷了。历经磨难的老索罗斯看透了儿子的心理,就鼓励他说:“你为什么不多跑几趟警察局呢?多跑对你又会有什么损失呢?”

几句话又鼓起了索罗斯的勇气。

为了得到护照,索罗斯寻求哥哥的帮助,这时,哥哥已经成年,他有个同学正在警察局工作。哥哥答应帮忙,并通过他的同学把索罗斯的材料送了上去。同时,让索罗斯天天跟在办理护照的办公室人员的后面,让他们不要忘记他的事。索罗斯照办了。

索罗斯每天都到警察局护照办公室,跟在办理护照的警察后面。尽管这样很难堪,可是,为了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他什么也不顾了。

这种行为惹恼了警察局的人员,主管办理护照的负责人生气地说:“谁的护照都可以办,就是不给这个令人讨厌的小伙子办。”

索罗斯真的使警察局的人恼火了,其实连他自己都感到厌烦了。尤其这一次,在他听了这话以后,他开始有些恨哥哥,是他让自己这么做的。

这样做,既让他难堪丢人,又没办成护照。然而,索罗斯是聪明的,他又想,如果就此罢休,也许永远拿不到护照,于是,他继续干令警察讨厌的事。

他的耐性终于使警察不耐烦了,一个警察说,赶快给这家伙把护照办了,打发他走得远远的。

就这样,索罗斯软磨硬泡,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拿到护照后,年仅17岁的索罗斯,独自一个人离开了匈牙利,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去一个陌生的世界,自己去闯天下。

艰难的求学路

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索罗斯

半工半读求学

1947年秋季,索罗斯只身离开祖国。

索罗斯的兄弟保罗因为急于完成工程专业的学习,在匈牙利又待了一年。

索罗斯的第一站是瑞士的伯尔尼,但很快他又前往伦敦,那里似乎对这个年轻人更有吸引力。由于有父亲的帮助,索罗斯有足够的钱旅行。

但一旦到达目的地,他就必须自己谋生了。他唯一的生活费用来源是他的一位姨妈,她已经在美国佛罗里达定居。

虽然索罗斯认为能在英国找到更好的生活,但他发现自己一文不名,孑然一身,这个城市能提供的一切乐趣都与他无关。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他孤单寂寞,精神恍惚地尽力在黯淡中寻找光亮。坐在伦敦一家小咖啡馆里,他半开玩笑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这就是我,处于底层。这种感觉不是很有意思吗?能走的方向只有一个。”

当然,底层感觉不是什么有意思的感觉,这个18岁的小伙子能做的只是接受安排,频繁地更换工作,期待着时来运转。

索罗斯在上流社会往来频繁的伦敦梅福区的一家叫作夸格利诺的餐厅当服务生。每天晚上权贵和影星们在这里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有时候,当他身无分文时,他只能吃些残羹剩饭。

后来在回忆这段生活时,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曾嫉妒一只猫,因为那只猫吃的是沙丁鱼。

索罗斯在英国无亲无故。他除了要学习之外,还要出去做一些工作,以免让自己挨饿。当然,他那时学业也没完成,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

他只得当临时工,就连当临时工也是很不稳定的,很快,他从一份临时工跳到另一份临时工。

1948年夏季,作为“施土地以援手”项目的一部分,他干起了农活。这个后来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际金融界重要人物的小伙子组织了一次罢工运动,使得农场工人们的按日计酬方式改为按劳计酬。

由于索罗斯的努力,他和其他雇工们的收入有所改善。他在萨福克采摘苹果,他还干过家庭油漆匠。后来他还跟朋友们吹嘘自己刷油漆的手艺很不赖。

低贱的工作,一贫如洗和孤独无助,使生活毫无乐趣可言。

到了第二年,索罗斯再也无法忍受自己这副落魄的样子。“从那时起,我就怀着这样一份担忧,担心自己会再次掉到底层。掉过一次,我不想再掉第二次。”

对哲学的偏爱

根据记载,索罗斯进入伦敦经济学院的时期,在这里任教的有许多知名人物。

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坚持社会主义倾向的哈罗德·拉斯基教授,后来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米德教授;有宣传自由市场经济的弗雷德里奇·伍德·海克教授等;在哲学方面,有著名的教授怀特海,还有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

在经济学院,经济学的课程理所当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其他的各种学问处于从属地位。凡是进入经济学院的学生,一般都应该对经济学知识感兴趣,而对于其他课程,则是猎奇或选修。

索罗斯进入该校的初衷无疑也是想学习经济学知识,以便为日后的谋生创造条件。

在进经济学院之前,索罗斯或许对经济学知识略有所知,因为,他父亲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不时搞一点经济投机活动,在父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