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析、实战与突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12:48:11

点击下载

作者:王金门,陈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析、实战与突破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析、实战与突破试读:

前言

逻辑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近代西方社会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逻辑传统。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逻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逻辑能力成为表现一个人的智慧、见识、思维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1982年,逻辑就被引入LSAT考试(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并逐渐被很多管理考试纳入必考科目。目前,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所要求的三大标准化考试(GRE、GMAT、LSAT)均将逻辑推理作为基本的考核项目。这种逻辑考试的目的,实际上是考核考生进行分析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在LSAT考试中,并不考核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而是考核推理和论证,突出推理分析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要求考生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摆脱繁琐细节和干扰文字,快速弄清题目的逻辑内涵,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找到破解问题的方法。

从1997年开始的我国MBA联考就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考试的模式,在最初的逻辑考试中,不少题都是从GMAT逻辑推理题直接翻译过来的,近些年出现很多本土化的逻辑习题,极大地丰富了逻辑学考核题目。

正是由于逻辑考试对判断考生逻辑能力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很多考试也引入了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如MBA、MPA、MPAcc、GCT、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都涉及对逻辑能力的考核。不同考试逻辑试题的数量和分数值如表Ⅰ-1所示。表Ⅰ-1 各考试逻辑试题数量和分数情况

在几大考试中,题目均采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对于考生来说,能够在推荐时间内完成众多题目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阶段精心地准备和训练。

能够在逻辑考试中得到高分,要求考生不仅仅能够掌握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更要将逻辑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日常的思维相关联,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分析方法,提高自身的逻辑素质,从而在考试中实现突破,并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

在撰写本书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尽可能将看似众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与分解,为零基础的考生提供逻辑思维的引导与训练。考生在应用本书时,要充分利用本书的特点。

第一,本书的作者从事十余年的逻辑辅导工作,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考试题目的特点、命题的思路均有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混淆思维和困难点有清晰的了解,并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从概念的解析、实践结合、解题突破三个层次,引导考生建立思维。

第二,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介绍众多的“逻辑概念”,也不是给大家介绍所谓的捷径与巧解,而是试图通过对每一类逻辑问题的逐步深入,将读者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挖掘、引导与深化。通过思维训练,来提高考生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运用。本书也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技巧点拨,让考生快速区分和掌握。

第三,针对不同的考试,按照逻辑推理和论证推理两大类,来给考生建立全面的能力体系。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核考生对基本的逻辑结构是否清楚,能否从形式结构方面来快速判断和分析推理论证;论证推理主要考核考生对于基本论证结构和方法的把握。

第四,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辅导经历,根据逻辑思维的特点,将内容按照不同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了编排,并不局限于大纲知识的讲解与演绎,事实证明这样更有利于考生的深入理解。

第五,本书的大部分例题和练习题,来源于各类考试的真题,对题目的解答力求详实,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辅导经验,将部分读者可能会选出的错误答案进行讲解,既让读者了解正确答案,也能清晰地明白错误之所在,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点很重要。

第六,本书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及容易出现的考点方面,结合作者多年的辅导经验,提出了关键提示点,减少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把关键提示点作为复习的重点。

第七,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本书的每章后附有测验和模拟试题。读者可以用来检验学习及备考情况。本书的主编也会在网站的相关栏目,定期进行连线答疑。

一本好书,是备考成功的关键,期待本书能够为读者的成功应试提供帮助,期待社科赛斯教育集团能够成为读者备考过程的一个朋友和助手。

Ⅰ备考知识树

形式逻辑知识树

概念(语词)—命题(语句)—推理(句群)

批判性思维知识树

论题—前提/论据(假设、条件)—论证方式(论证结构)—结论

分析推理常见类型

排序

配对/分配

分组/集合

Ⅱ近四年MBA、MPA、MPAcc逻辑真题知识点归类解析

Ⅲ2016年逻辑试题预测

从近三年来的逻辑试题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可以发现逻辑考试的一些变化趋势。

第一,考核的主体依然围绕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这两大类,考生复习的重点,仍然要以这两部分为主,但侧重点也出现了一些改变。

1.形式逻辑及分析推理。在2014年1月的联考中,“形式逻辑及分析推理”数量为17道,占逻辑总题量的近60%。在这一背景下,能否熟练地运用形式逻辑的公式解题,成为不同考生在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重大差异。假设2016年依然保持类似的命题分布,那么,如果能熟练使用公式计算,逻辑部分将有可能实现“40分钟以内、46分以上”的目标,成为投入产出比和临场得分效率最高的科目。

2.批判性思维题目总数基本保持一定的比例,在2014年1月的联考中,三道削弱题、三道支持题、一道假设题、两道解释题、两道结论题,批判性思维题目比前两年增加了四道,且两道结论题都是近年很少考查的数字比例。

3.分析推理题依然保持一定的比例,但从2013年和2014年题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推理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4.概念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考核的题目逐渐减少,也体现了逻辑能力考核的主要思路。

第二,逻辑试题的阅读量变化不大,依然保持在7000字左右,命题者依然用较大的阅读量来考核考生的阅读能力,加大考试的区分度,考生要学会在题干中找到逻辑推理的主线,不要被杂乱无序的信息所干扰。

第三,逻辑试题会涉及广泛的社会、经济、科学范围。

逻辑考题所涉及的面很广,在试题内容上包罗万象,要特别注意出现一些冷门学科、生僻的专有名词和考生不熟悉的情景等。在解题时并不需要考生掌握试题所涉及内容或学科的专门知识,试题只是借助这样的背景而已,所以解题时只需要用你的逻辑常识和思维能力,考生要注意不要受到其他学科表征的内容的影响。

第四,提问方式更加多样化,复选题逐步淡出。

逻辑考题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从正面提问,有的从反面提问;有的针对推理结构;有的针对题干中论证或结论与选项的逻辑关系,等等。所以一定仔细辨析,正确理解,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出现不必要的失分。例如某些题目中问的是:“以下哪个选项可以支持题干的论点,除了?”这时很多考生容易忽略所问的试题方向,从而选错答案。

因此在做题时,一定要阅读仔细,注意不同的提问方式,到底题目问的是什么。做逻辑题审题非常重要,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题干和问题),只有读懂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思维推理的方向。

Ⅳ本书使用方法

在使用本书备考复习中,建议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规律。

1.本书指出了考生必须掌握的逻辑推理模式、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考生在复习时,重要的是理解。本书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全面讲解,而是针对联考备考,因此,需要读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加以练习。建议考生在做例题时,先不要直接看答案,而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去解决,如果选择正确,结合本书的解释加深思维,如果选择错误,详读例题的解释与提示,改变自己的解题思路。

2.在例题解决后,要及时对知识点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分析自己解题的正确率、解题速度、解题思路的情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提高。如果在练习时发现错误率较高,需要考生结合例题,分析错误题目与例题在知识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解题思路并加以巩固。考生要注意,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更好地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非知识的全面讲解。

3.考生在备考时,要按照本书的章节逐步深入,在解题能力和解题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逐渐提高解决难题、复杂题的能力,切勿贪快贪多,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结合了多年的辅导经验,考生要参考使用。

4.考生在完成某一章的学习后,要独立完成每章后的测试题,严格按照参考时间进行,检验自己对考点的理解、解题的能力与解题速度,逐渐提高解题能力。如在测试中发现错误率较高,考生要将错误的题目与例题相结合,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

5.本书将近三年的逻辑真题作为附录,考生可以用来测试自己逻辑能力掌握的水平。在利用真题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模拟正式考试的环境,尽可能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加以总结,找到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与提高,考生会发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6.本书在易混易错的关键问题上,给出了很多提示点,这些提示点结合了多年的辅导经验,考生要重视应用。

7.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和引入了近年来MPAcc、GCT、GMAT等考试的逻辑试题,以供考生扩展使用。

考试大纲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

Ⅰ 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数学基础75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写作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Ⅳ 考查内容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一) 算术

1.整数(1) 整数及其运算(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3) 奇数、偶数(4) 质数、合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二) 代数

1.整式(1) 整式及其运算(2) 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1) 集合(2) 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2) 一元二次方程(3) 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1) 不等式的性质(2) 均值不等式(3) 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三) 几何

1.平面图形(1) 三角形(2) 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3) 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1) 长方形(2) 柱体(3) 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 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四) 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1)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2) 排列与排列数(3) 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1) 平均值(2) 方差与标准差(3) 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1) 事件及其简单运算(2) 加法公式(3) 乘法公式(4) 古典概型(5) 伯努利概型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试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 概念

1.概念的种类

2.概念之间的关系

3.定义

4.划分(二) 判断

1.判断的种类

2.判断之间的关系(三) 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4.综合推理(四) 论证

1.论证方式分析

2.论证评价(1) 加强(2) 削弱(3) 解释(4) 其他

3.谬误识别(1) 混淆概念(2) 转移论题(3) 自相矛盾(4) 模棱两可(5) 不当类比(6) 以偏概全(7) 其他谬误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第一章逻辑中的概念一、概念的种类二、概念间的关系三、概念的定义四、概念的划分五、练习练习答案及解析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人的思维逻辑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客观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不同的性质,而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就构成了事物的属性。为了准确地表达人类对事物属性的理解,人类利用词或词组作为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但随着社会历史和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概念也发生着改变。

在逻辑学中,当我们用一个词或词组去定义对象的范围与概念的范围是相同的,我们说这个概念是适当的,比如我们来描述1平方米的概念:1平方米的大小等于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适当的概念。一、概念的种类(一) 知识点与规则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通过概念来定义与描述对世界的认识和思维活动,概念的变化和扩大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和认识的扩展。概念用词语来表志,它和词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没有词语,概念就不可能存在;概念赋予词语一定的意义和内容,词语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就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的质,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例如“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其中,“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就是概念“森林”的内涵。外延指概念的范围,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例如“森林按林业经营的目的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

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情况,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但抽象性和具体性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具体概念是按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的概念,如“男人”“女人”“张三”“李四”等;抽象概念是按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如“正确”“善良”“大于”“相等”等。2.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外延只有一个事物的概念,如“长江”“地球”“张三”等。普遍概念是指外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概念,如“树木”“三个”“作品”等。3.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是否为事物的总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指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反映的概念,其外延是一个集合体,如“中国共产党”“森林”“丛书”等。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的非整体即反映事物的类或其子类的概念,其外延是一个非集合体的概念,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树木”“《老人与海》”等。一般来说,集合概念前不可以用“所有”“每个”等数量词进行修饰。

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基本属性,来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都读完的,《呐喊》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呐喊》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该推理中“鲁迅的作品”前后出现了2次,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指的是鲁迅作品的集合,是集合概念,第二次所指的是鲁迅作品这个种属,是一个非集合概念。这个推理将两个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进行推理,出现了逻辑谬误。4.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和不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正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国家”“正义”等。负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不正确”“非理性”“无原则”等,一般用“不”“无”“非”等来修饰。(二) 分类实战与突破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考试中,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常常考核对其一致性进行判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语言描述中,某一个概念在前、后出现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的情况,要考虑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这种错误,常常出现在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判断中。

同一个概念,在某一语言的描述过程中,在某一句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另一句中,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逻辑考试中,需要学会辨别。

例1:

在这个推理中,第一个“人”表达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第二个“人”表达的是一个种属概念,是非集合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一个看上去存在谬误的结论,这种错误,我们常常把它称做“偷换概念”(或者“混淆概念”)。

例2:

在这个推理中,第一个“鲁迅的著作”表达的是一个集合概念,而第二个“鲁迅的著作”,表达的是一个非集合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提示点】考纲中,不再对逻辑学专业知识进行考查,因此,不需要记忆逻辑术语,但需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误。现在的考试中,常常通过“相似性比较”来考核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三) 历年真题与点睛

例题1:(2010年第49题)克鲁特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北极熊,北极熊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因此,克鲁特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

以下除哪项外,均与上述论证出现的谬误相似?

A.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雅是儿童,因此小雅是祖国的花朵。

B.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因此《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C.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我是中国人,因此,我是不怕困难的。

D.康怡花园坐落在清水街,清水街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因此,康怡花园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

E.西班牙语是外语,外语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因此,西班牙语是普通高校招生必考科目。【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描述中,第一个“北极熊”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而第二个“北极熊”,是集合概念,因此,题干的描述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选项中:A中的“儿童”,B中的“鲁迅的作品”,C中的“中国人”,E中的“外语”这几个概念,均出现了同样的谬误。

选项D中出现的3个概念,在前后是同一的。(四) 难点破解及提高1.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判定(推理中概念的“同一律”)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甲是甲”或“甲等于甲”。

练习1:请说明下面句子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1) 中国人很勤奋。(2) 勤奋的人都是中国人。(3) 小胡是人民医院的护士。(4) 人民医院的护士毕业于各个学校。(5) 人类是最高级的生物。(6) 我是人类,所以我是最高级的生物。

答案:(1)(3)(6)是非集合概念;(2)(4)(5)是集合概念。

练习2:“中国”这个对象是否属于“联合国”这个概念的外延?

答:不是。因为“中国”不具有“联合国”这个概念的内涵。

练习3:“中国”这个对象是否属于“联合国成员国”这个概念的外延?

答:是。2.类的性质与集合性质的不同

练习1:请问以下的推理是否可行?(1) 张华是甲班的同学,甲班是以学习成绩好为特点的,因此,张华的学习成绩也好。(2) 张华是获得优秀奖的同学,获得优秀奖是以成绩好为前提的,因此,张华的学习成绩好。(3) 维达律师事务所是以刑事案件著称的事务所,李刚是以离婚案件辩护著称的律师,因此,李刚不是维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4) 电动汽车属于机动车,因此,应该遵守机动车管理规定。

答案:(1) 是错误的。甲班的集合的属性是成绩好,但在这个集合中,并不一定所有的成员都具有这个属性,因此由此推出张华成绩好是不可行的。(2) 是正确的。在获得优秀奖这类人中的基本特点是成绩好,这个属性是每个个体需要遵守的,因此张华的成绩也好。(3) 是错误的。维达律师事务所集合的特点不一定所有的成员都具有。(4) 是正确的。电动汽车是属于机动车这个类的,因此,这个类中的特点其也要满足。【提示点】类的性质必然属于组成类的每个个体(分子);集合体的性质不必然属于组成集合体的每个个体。

例题2:(2012年第42题)小李将自家护栏边的绿地毁坏,种上了黄瓜。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发现后,提醒小李:护栏边的绿地是公共绿地,属于小区的所有人。物业为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小李限期恢复绿地。小李对此辩称:“我难道不是小区的人吗?护栏边的绿地既然属于小区的所有人,当然也属于我。因此,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种黄瓜。”

以下哪项论证,和小李的错误最为相似?

A.所有人都要对他的错误行为负责,小梁没有对他的这次行为负责,所以小梁的这次行为没有错误。

B.所有参展的兰花在这次博览会上被订购一空,李阳花大价钱买了一盆花,由此可见,李阳买的必定是兰花。

C.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大仲马的所有作品,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三个火枪手》,因此,《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作品之一。

D.所有莫尔碧骑士组成的军队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翼雅王是莫尔碧骑士之一,所以翼雅王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

E.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当今世界的所有知识,地心说不是当今世界的知识,因此,有些人可以掌握地心说。【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中提到的“小区的所有的人”是一个集合,小李是集合中的一员,但集合中的一员未必一定要具有集合所有的特点。

选项D中,“所有莫尔碧骑士组成的军队”是一个集合,其特点未必其成员一定具有。

本题中常常选错的答案是选项C,该选项中,两个条件均为否定性描述,指的是不属于集合的情况描述,是无法得到确定性答案的。3.比例与数的区别

在逻辑判断题目中会涉及有关数字的判断,如比例、百分数、平均数、趋势判断等,从命题角度看,一般不考数值的计算与比较,而是在相对数字方面制造一些“陷阱”。3.1 “平均数”陷阱

在我们计算平均数时,常常指的是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数=(数1+数2+…+数n)/n。其表示的是一组对象的整体水平。

平均数无法反映个体的具体情况,很多考生在解题时容易忽视这一点,掉入“平均数陷阱”。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平均数的群体概念。

例题3:(2000年第34题)最近南方某保健医院进行为期10周的减肥试验,参加者平均减肥9千克。男性参加者平均减肥13千克,女性参加者平均减肥7千克。医生将男女减肥差异归结为男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比女性参加者重。

从上文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女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都比男性参加者轻。

B.所有参加者体重均下降。

C.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

D.男性参加者比女性参加者多。

E.男性参加者减肥后体重都比女性参加者轻。【自测】【解析】答案选C。

题干中,男性平均减肥13千克,女性平均减肥7千克,如果参加者中男性和女性人数一致,则得到平均减肥的重量应该是中位数10千克。而本题中平均减肥9千克,更偏向于女性试验者的平均值,所以可以断定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多。

选项B则是提出了数字类题目的又一个关键问题——基数,由于题干中没有明确基数及个体下降的数量,所以无法得出B选项中的结论。3.2 “比例”陷阱

百分比陷阱,一般题干仅提供两种事物的某种比率就比较出两种事物的结果,其陷阱就在于该百分比所赖以计算的基数是不同的。

例题4:(2007年第38题)郑兵的孩子即将升高中。郑兵发现,在当地中学,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都比较好。郑兵因此决定,让他的孩子选择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学校就读。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郑兵上述决定的漏洞?

A.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既和学生与老师的比例有关,也和生源质量有关。

B.仅注重高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C.不当地假设:学生总人数少就意味着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

D.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愿望。

E.忽略了学校教学质量主要与老师的素质而不是数量有关。【自测】【解析】答案选C;题干中,所指的是“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低”的学校,而结论是“选择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学校,这里“总人数少”和“比例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3 绝对数与相对数

在很多数字类型题目中,往往利用绝对数与相对数的比较,来对考生进行混淆,我们举个例子:“在统计今年社科赛斯MBA考前辅导的考生录取结果的时候发现,北京的考生占30%,其他省份的占70%。”在这段描述中,能够得到其他省份的考生更容易考上MBA吗?显然不行。因为我们不知道北京、其他省份分别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如果在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中,北京所占人数超过30%,其他省份的所占人数不足70%。则说明北京的考生更容易考上。

在逻辑考试中,常常会这样提问,特别是在公务员考试中更为常见,我们要将这种题型的本质理解透彻:绝对数不说明问题,相对数才能说明问题。

例题5:(2010年GCT第1题)去年,有6000人死于醉酒,有4000人死于开车,但只有500人死于醉酒开车。因此,醉酒开车比单纯的醉酒或者单纯的开车更安全。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A.不能仅从绝对数量的多少判断某种行为方式的安全性。

B.醉酒导致意识模糊,醉酒开车大大增加了酿成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C.醉酒开车死亡的数目已分别包含在醉酒死亡的数目和开车死亡的数目之中。

D.醉酒死亡的概率不到0.01%,开车死亡的概率是0.015%,醉酒开车死亡的概率是33%。【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中比较了不同情况的安全性,而论据利用了绝对数字,存在漏洞。

选项D说明如果按照相对比例去分析,能够有力地说明醉酒开车更危险,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选项B,C仅仅是生活化的情景描述,对题干中的论证起不到削弱的作用。【提示点】在逻辑考试中,如果在题干中出现了“比例”或“率”的概念,要注意其概念是否前后一致,比例高,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数量多,或率增高。二、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概念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主要存在五种关系。在准备逻辑考试时,我们要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了解逻辑含义、培养逻辑思维的基本工具。(一) 知识点与规则

在表示概念外延之间各种关系时,我们常常采用欧拉图(瑞士数学家欧拉提出的运用圆圈图形来表示)来形象直观地表示概念间的关系。欧拉逻辑图解法,是一种逻辑学上的图解,用来揭露两个概念是否有重叠关系。1.全同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内涵不尽相同,但是外延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即对于两个概念a和b,如果处于全同关系,则所有属于概念a的分子都属于概念b,且所有属于概念b的分子也都属于概念a。例如:“北京”和“中国的首都”、“ 《呐喊》的作者”和“鲁迅”,虽然它们的内涵不同,但它们的概念的外延是相同的(如图1-1所示)。图1-1 欧拉图(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的概念和词汇中的等义词是不同的。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外延相同而内涵有所不同,在上下文中可交替使用,也可几个概念连用,常常交替使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等义词如:“妈妈”和“母亲”、“头”和“脑袋”、“诉讼”和“打官司”,两个词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同,这两个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来表达的词语不同而已,这时只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选择一个,它们一般不能在上下文中互换,更不能几个连用。2.真包含关系

在两个概念中,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即对于两个概念a和b,凡是属于概念b的分子也都属于概念a,但有些属于概念a的分子并不属于概念b。

例如:“老师”和“高中老师”、“书籍”和“逻辑辅导书”等,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欧拉图来表示(如图1-2所示)。图1-2 欧拉图(真包含关系)

a概念对于b概念的这种真包含关系,亦称属种关系。传统逻辑中,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统称“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

在两个概念中,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且其全部外延均被另一个外延所包含。即对于两个概念a和b,凡是属于概念a的分子也都属于概念b,但有些属于概念b的分子并不属于概念a。

例如:刚才所举的例子中,“高中老师”和“老师”、“逻辑辅导书”和“书籍”等,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也可以用欧拉图来表示(如图1-3所示)。图1-3 欧拉图(真包含于关系)

a概念对于b概念的这种真包含于关系,亦称种属关系。【提示点】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互为逆关系,当a和b之间是真包含关系时,b和a之间就具有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中,如果一个概念a的外延和另一个概念b的外延相互只有一部分重合,且概念b的外延和概念a的外延相互也只有一部分相重合,则两者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例如:“学生”和“男人”、“公务员”和“共产党员”等,也可以用欧拉图来表示(如图1-4所示)。图1-4 欧拉图(交叉关系)【提示点】在概念a和b之间为交叉关系中,我们不能通过交叉关系本身来判断两者之间交叉的程度有多少,即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交叉关系欧拉图来表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的大小。5.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中,如果一个概念a的外延和另一个概念b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则两者间的关系是全异关系。例如:“男人”和“女人”、“输”和“赢”等,也可以用欧拉图来表示(如图1-5所示)。图1-5 欧拉图(全异关系)【提示点】全异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如果概念a和概念b的外延全异,且两者的外延之和等于某属概念c的外延(属概念c仅可以分为这a和b这两个概念)。这时,这两个概念间为矛盾关系。例如:“男人”和“女人”、“好”和“不好”。

如果概念a和概念b的外延全异,但两者的外延之和小于某属概念c的外延(属概念c除了可以分为这a和b这两个概念外,还具有别的概念特点)。这时,这两个概念间为反对关系。例如:“输”和“赢”(属概念c还可以为平、弃权等概念),用欧拉图来表示如图1-6所示。图1-6 欧拉图(全异关系分类)【提示点】全异关系也称为不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都可以成为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思考】在两个概念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关系中,该如何用语言来描述一种关系属性呢?又如何用欧拉图来形象地反映某一句描述概念间关系属性的语言含义呢?(二) 分类实战与突破1.明晰两个概念之间的所属关系。

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概念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这时,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常识。如“广东人”和“南方人”就是真包含于的关系,“男人”和“女人”是全异关系。

例题6:(2000年10月第30题)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哈尔滨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住了8个人。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干矛盾,除了?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

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

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

E.该寝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自测】【解析】答案选C。

要注意在题干中一共给了9个人的属性,但该寝室恰好住了8个人,而且说明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的人。

在题干中“哈尔滨人”和“北方人”本身具有真包含于的关系,因此,题干给出的属性,恰好8人,就不能再有属性间的包含关系了。

选项C,导致“广东人”和“法律系”两个属性具有包含关系,使描述的人为7人,不满足题干。因此错误。【提示点】逻辑考试中,常常问“除哪项外”“除了”“以下哪个不符合题干断定”,要仔细读题,选择正确判断方向。2.推理中概念的“矛盾律”与“排中律”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做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在传统逻辑里,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

排中律要求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

这两个律的主要区别:“矛盾律”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排中律”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否定。

练习1:在下面的故事中,甲、乙两人分别犯了什么错误呢?

幼儿园老师正在讨论下午的课程,老师甲说“下午上美术课”,一会又说“还是不上美术课吧”。老师乙说:“老师甲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答案:老师甲违反了矛盾律,他将“下午上美术课”和“不上美术课”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为真。老师乙违反了排中律,他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同时否定,出现错误。

例题7:(2009年第43题)这次新机种试飞只是一次例行试验,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以下哪项对于题干的评价最为恰当?

A.题干的陈述没有漏洞。

B.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这次关于物价问题的社会调查结果,既不能说完全反映了民意,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反映民意。

C.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这次考前辅导,既不能说完全成功,也不能说彻底失败。

D.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人有特异功能,既不是被事实证明的科学结论,也不是纯属欺诈的伪科学结论。

E.题干的陈述有漏洞,这一漏洞也出现在后面的陈述中:在即将举行的大学生辩论赛中,我不认为我校代表队一定能进入前四名,我也不认为我校代表队可能进入不了前四名。【自测】【解析】答案选E。“成功”和“不成功”是一对矛盾关系,而题干中,对于试飞的结果,在一对矛盾关系中,两个同时否定,违反了排中律。

选项E中,一定和可能不是矛盾关系,与题干犯了同样的错误。

选项B中,虽然“反映民意”和“没有反映民意”互为矛盾关系,但该选项中比较的是“完全反映了民意”与“一点也没有反映民意”,这两个命题并非是矛盾关系,与题干不一致。

选项C中,完全成功和彻底失败并不矛盾,与题干错误不一致。

选项D中,“被事实证明的科学结论”和“也不是纯属欺诈的伪科学结论”并不矛盾,与题干错误不一致。(三) 历年真题与点睛

例题8:(2001年第60题)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贫困生(即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E.福州人不是贫困生。【自测】【解析】答案选A。

本题要找一个与题干矛盾的选项。A选项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则导致题干所描述的人成为6人,与题干矛盾,故选A。

而其他选项不会出现已有这几个概念的包含关系,故都不与题干矛盾。

例题9:(2008年第46题)陈先生要举办一个亲朋好友的聚会。他出面邀请了他父亲的姐夫,他姐夫的父亲,他哥哥的岳母,他岳母的哥哥。

陈先生最少出面邀请了几个客人?

A.未邀请客人。

B.1个客人。

C.2个客人。

D.3个客人。

E.4个客人。【自测】【解析】答案选C。

四个亲朋好友中,1个是女性,3个是男性,他们是不能重合的,而3个男性,其身份可以为同一个人,这样,最少邀请2人。【提示点】可能读者会判断“父亲的姐夫”“姐夫的父亲”“岳母的哥哥”这3个男性之间,会不会涉及该家庭出现近亲结婚的现象。逻辑考试中,不考核伦理问题,不需要去判断。

例题10:(2009年第52题)所有的灰狼都是狼。这一断定显然是真的。因此,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这一断定也是真的。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的漏洞?

A.题干的论证忽略了:一个命题是真的,不等于具有该命题形式的任一命题都是真的。

B.题干的论证忽略了:灰狼与狼的关系,不同于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的关系。

C.题干的论证忽略了:在疑似SARS病例中,大部分不是SARS病例。

D.题干的论证忽略了:许多狼不是灰色的。

E.题干的论证忽略了:此种论证方式会得出其他许多明显违反事实的结论。【自测】【解析】答案选B。

题干中,所有的灰狼都是狼,阐述了灰狼和狼是真包含于关系。而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之间并不具有真包含于关系,所以不正确。

例题11:(2012年第41题)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不属于B;(3)存在对象z,属于B但不属于A。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加点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

A.国画按题材分主要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它在技术类奖项的争夺中也将有所斩获。

C.洛邑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

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自测】【解析】答案选A。

根据题干描述,对交叉关系进行确认,即可知只有选项A正确。

例题12:(2012年GCT第13题)有些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成了优秀作家,而更多的优秀作家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优秀作家都是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人,只有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一项陈述一定为真?

A.只有优秀作家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B.有些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作家不是优秀作家。

C.能写出打动人心作品的作家都是优秀作家。

D.有些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作家未受过大学教育。【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的描述:有些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成了优秀作家。优秀作家都是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人,由此可知,有些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人未受过大学教育。(四) 难点破解及提高“矛盾律”及“排中律”在试题中的应用。

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例如:“王明明天去北京”和“王明明天不去北京”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则出现了逻辑谬误。

而“王明明天去北京”和“王明明天去天津”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这时,如果强行的将两个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为真,则出现了逻辑谬误。

例题13:(2009年第48题)主持人:有网友称你为国学巫师,也有网友称你为国学大师。你认为哪个名称更适合你?

上述提问中的不当也存在于以各项中,除了?

A.你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还是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B.你主张为了发展可以牺牲环境,还是主张宁可不发展也不能破坏环境?

C.你认为人都自私,还是认为人都不自私?

D.你认为“9·11”恐怖袭击必然发生,还是认为有可能避免?

E.你认为中国队必然夺冠,还是认为不可能夺冠?【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中,“国学巫师”和“国学大师”是一对反对关系,主持人在一对反对关系中,认为肯定一个,就要否定另一个,即只能在一对反对关系中选择其一,忽略了在反对关系中可以同时否定,因此导致逻辑谬误。

选项D中,“必然”和“可能非”是矛盾关系,与题干中不同。

其他的选项中,均包含对反对关系的判断,而本题要选择一个与题干不同的,故D为答案。【提示点】对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也不能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矛盾律;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

对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可以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矛盾律;同时否定不违反排中律。三、概念的定义

定义是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考试大纲中,要求理解定义规则。(一) 知识点与规则

定义主要有以下规则:

1.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是全同关系,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例如:将“马”定义为“能够用来劳动的牲畜”就属于定义过宽,因为能够劳动的牲畜还可以包括驴等动物;但如果把“马”定义为“人饲养的一种动物”就属于定义过窄,因为还有些野马并非是人饲养的动物。

2.不能循环定义,即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如:学生就是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慈善家就是从事慈善活动的人。定义项中直接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违反规则。

3.定义不能用比喻来代定义。即在定义中,不能使用比喻来定义概念的外延。如“爱心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用比喻来定义,违反规则。

4.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否定联项和负概念)。如果给正概念下定义用了否定形式,往往会犯“定义过宽”的错误。例如:“固体”是“不是液体的物体”,是不合乎规则的。(二) 分类实战与突破

练习:以下断定作为定义是否严格?

1.货币就是商品。

2.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规律的科学。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4.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

5.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6.战争就是战争。

答案:

1.定义过宽;2.同语重复;3.比喻定义;4.定义过宽;5.否定是定义;6.同语重复。(三) 历年真题与点睛

例题14:(2009年第51题)科学离不开测量,测量离不开长度单位。公里、米、分米、厘米等基本长度单位的确立完全是一种人为约定,因此,科学的结论完全是一种人的主观约定,谈不上客观的标准。

以下哪项与题干的论证最为类似?

A.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离不开强大的综合国力,强大的综合国力离不开一流的国民教育。因此,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有一流的国民教育。

B.做规模生意离不开做广告。做广告就要有大额资金投入。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大额资金投入。因此,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规模生意。

C.游人允许坐公园的长椅。要坐公园长椅就要靠近它们。靠近长椅的一条路径要踩踏草地。因此,允许游人踩踏草地。

D.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必须经过长年不懈的艰苦训练。在春节晚会上演出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长年不懈的艰苦训练是乏味的。因此,在春节晚会上演出是乏味的。

E.家庭离不开爱情,爱情离不开信任。信任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因此,对真诚的背离是家庭危机的开始。【自测】【解析】答案选D。

题干中,对于概念的定义,通过其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确认,科学离不开测量,测量离不开长度单位,间接地推出科学离不开长度单位。在定义中,定义项的外延发生了改变。

选项D中,犯了同样的错误。

很多读者可能会选C,该选项的推理中最终得到了一个肯定性结论。而题干的推理中得到了一个否定性结论。因此选项D比选项C更与题干类似。(四) 难点破解及提高

例题15:(2007年第39题)“男女”和“阴阳”似乎指的是同一种区分标准,但实际上,“男人和女人”区分人的性别特征,“阴柔和阳刚”区分人的行为特征。按照“男女”的性别特征,正常人分为两个不重叠的部分;按照“阴阳”的行为特征,正常人分为两个重叠的部分。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含义,除了?

A.人的性别特征不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

B.女人的行为,不一定具有阴柔的特征。

C.男人的行为,不一定具有阳刚的特征。

D.同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既有阴柔又有阳刚的特征。

E.一个人的同一行为,可以既有阴柔又有阳刚的特征。【自测】【解析】答案选E;

题干中定义阴柔和阳刚是区分人的行为特征,而E选项中的阴柔和阳刚,是定义同一行为中的特征,故与题干含义不符。四、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是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是按照某一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例如:将“人”划分为“男人”“女人”;将“电脑”划分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在进行概念划分时,需要区别“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一) 知识点与规则

划分在考试中所考的数量不多,所围绕的思路主要有两个。划分应当遵守的规则(1) 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例如:将“人”划分为“男人”“女人”“中国人”,划分就出现了错误,这种逻辑错误,我们将其称为“划分标准不统一”,根据划分范围的不一致,可以分为“划分不全”,或是“多出子项”。

例如:将“糖尿病”划分为“一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第一个概念按照糖尿病的类型划分,第二个概念按照糖尿病的病程划分,前后标准不一,出现错误。(2) 划分出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否则会犯“ 子项相容 ”的逻辑错误。例如:将“车辆”划分为“四轮汽车”“轿车”,两个子项间仍然具有相容的关系,划分出现了错误。再如:“去年我市的服务业、餐饮业、旅游业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句话中餐饮业属于服务业,划分出现错误。

注意避免在划分时,人为地将属概念分成两个看上去矛盾的种概念,例如:“这次比赛,你认为会赢呢,还是会输呢?”这句话中,人为地将比赛的结果划分为“赢”和“输”,忽视了还有第三种可能:比赛结果为平,因此,存在逻辑错误。(二) 分类实战与突破

例题16:(2006年10月第33题)除非像给违反交通规则的机动车一样出具罚单,否则在交通法规中禁止自行车闯红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项法规要有意义,必须能有效制止它所禁止的行为。但是上述法规对于那些经常闯红灯的骑车者来说显然没有约束力,而对那些习惯于遵守交通法规的骑车者来说,即使没有这样的法规,他们也不会闯红灯。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不当地假设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都遵守禁止闯红灯的交通法规。

B.在前提和结论中对“法规”这一概念的含义没有保持同一。

C.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一个法规若运用过于严厉的惩戒手段,即使有效地制止了它所禁止的行为,也不能认为是有意义的。

D.没有考虑上述法规对于有时但并不经常闯红灯的骑车者所产生的影响。

E.没有论证闯红灯对于公共交通的危害。【自测】【解析】答案选D;题目中将骑车者分为“经常闯红灯的骑车者”和“遵守交通法规的骑车者”,划分出现错误。

选项D说明了还有别的类型的骑车者,恰当地指出了题干中的错误。五、练习

共10道题,规定时间15分钟,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选择正确答案。

练习1.在黑、蓝、黄、白四种由深至浅排列的涂料中,一种涂料只能被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涂料所覆盖。

若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

Ⅰ 这种颜色不是蓝色。

Ⅱ 这种颜色不是黑色。

Ⅲ 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自测】

练习2.北京社科赛斯学校为赈灾募捐,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结果显示,参加者平均捐款90元。其中,男教师平均捐款130元,女教师平均捐款70元。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在捐款者中,捐款额最高的是一位男教师。

B.在捐款者中,男教师和女教师一样多。

C.在捐款者中,女教师比男教师多。

D.在捐款者中,男教师比女教师多。

E.在捐款者中,男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女教师高。【自测】

练习3.在H国200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婚姻状况分为四种: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其中,已婚分为正常婚姻和分居;分居分为合法分居和非法分居;非法分居指分居者与人非法同居;非法同居指无婚姻关系的异性之间的同居。普查显示,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女性比男性多100万。

如果上述断定及相应的数据为真,并且上述非法同居者都为H国本国人,则以下哪项有关H国的断定必定为真?

Ⅰ 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未婚、离婚或丧偶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Ⅱ 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Ⅲ 与分居者非法同居的分居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仅Ⅰ和Ⅱ。

E.Ⅰ、Ⅱ和Ⅲ。【自测】

练习4.在丈夫或妻子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的夫妻中,中国女性比中国男性多2万。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 恰有2万中国女性嫁给了外国人。

Ⅱ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外国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Ⅲ 在和中国人结婚的人中,男性多于女性。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E.Ⅰ、Ⅱ、Ⅲ。【自测】

练习5.参加今年社科赛斯MBA挑战赛的有6个人是男性,11个是中国人,5个是北京人,4个是公司职员。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挑战赛的参加者,其中北京人不是公司职员。

那么,参加挑战赛的人数是?

A.最多26人,最少13人。

B.最多21人,最少9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