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05:06:31

点击下载

作者:伊小帆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试读:

前言

我们常常会置身于这样的境况:屡屡失败让我们找不到人生的出路,种种冷遇让我们感到人间充满冷漠,各种压力让我们不堪负重……遗憾、失去、怨恨、苦难等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人生阴霾。

为什么总是遭遇困境?我们怎么做才能柳暗花明?让我们从故事中找答案!故事一: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去吃墙那边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时,就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会,然后告诉它的同伴应该绕过墙去。很快地,两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故事二:一天,有一个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艄公救起。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少妇说:“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艄公听了沉吟片刻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而已。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少妇听了大悟:“现在,不就是两年前的自己吗?”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

无论是蚂蚁还是少妇,看似都面临绝境,但蚂蚁换一条路线就吃到了美食,少妇换一种念头就开心了,关键在于懂得及时改变。很多时候,我们会遭遇事业失败,会面临人际危机,会产生糟糕情绪……但在遭遇窘境的时候,只要及时改变,我们面前就会是一片充满阳光的开阔地。

处世难是因为方法不对,做人难是因为智慧不够。改变是最实用、最有效的处世智慧,是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遵守的原则。那么,在为人处世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去改变,应该怎么“改变”?《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将告诉你答案,让你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第01辑 及时改变人生航向,做人不要太执着

人们一向推崇执着的做事态度,认为那是处世的法宝。但很多时候,执着只会让人走进一个死胡同,只有及时调整方向,人生才会“柳暗花明”。及时变通,善于调整自己,这样才能驾驭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

不知变通的执着是一种错

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事实上,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对一个人来说,最危险的是墨守成规,不会变通;最糟糕的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一个人只有不断变通,才能度过危机!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跪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存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最终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人生的很多失败就是因为不会变通。有一种错误叫固执,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就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有只乌鸦,口渴极了,可是附近没有水,只有一个被小孩丢弃的长颈小瓶,里面盛有半瓶雨水。乌鸦伸过嘴去,可是瓶口很小,瓶颈很长,它喝不到。于是乌鸦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进瓶里去,这样,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很轻松地喝到了水。这件事,后来被寓言大师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自然洋洋得意。这只乌鸦是个有名的旅游爱好者。有一次,它飞到一个村庄去看热闹,这儿正发生干旱,溪水完全干了,田里开了裂缝。它渴极了,可是四处找不到水喝。忽然,它在村子后面发现了一口井,低头往里面一看,井口小,井很深,但井底有水,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它站在井台上的身影。它试着想飞下去,可几次都碰到井壁上,眼冒金星,只好又回到井台上来。忽然,它想到自己曾经“投石入瓶喝水”的光荣事迹,不禁高兴地叫道:“呱!呱!我怎么把这经验忘了?”于是它用嘴衔来一颗颗石子,都投到了水井里,谁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没有上来,树上的喜鹊说:“喳喳!乌鸦先生,您别忙了,这是水井,不是您原先的那个长颈瓶子,怎么还是用那个老办法呢?喳喳!”“你懂什么?叭叭!”乌鸦不屑地斜了喜鹊一眼,“我的方法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上过寓言作家的书本,到哪里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准,怎么会‘老’呢?哇!哇!”乌鸦继续向井里投石子……那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有些人不懂得变通,对于约定俗成的规则,通常都是严格遵循而不敢打破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随机应变,就免不了会吃大亏。所以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适应环境变化并拥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否则,对于新生事物觉察不到,最终会被环境逐渐淘汰。

执着未必是值得赞赏的品质

倘若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执着、破除心里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一些成功。

执着或许在某些时候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执着未必是件好事。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后人常以“磨砖成镜”来比喻那些执着于无望事情的愚蠢行为。“磨砖成镜”这一著名的禅门公案,指出参禅若寻不得正确途径,即便是有执着精神,也必然是南辕北辙、一事无成。神赞和尚原来在福州大中寺学习,后来外出参访的时候遇见百丈禅师而开悟,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他的老师问:“你出去这段时间,取得什么成就没有?”神赞说:“没有。”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服侍师父,做些杂役。有一次老师洗澡,神赞给他搓背的时候说:“大好的一座佛殿,可惜其中的佛像不够神圣。”见到老师回头看他,神赞又说:“虽然佛像不神圣,可是却能够放光!”又有一天老师正在看佛经,有一只苍蝇一个劲儿地向纸窗上撞,试图从那里飞出去。神赞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做偈一首:“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他的老师放下手中佛经问道:“你外出参学期间到底遇到了什么高人,为什么你访学前后的见解差别如此之大?”神赞只好承认:“承蒙百丈和尚指点有所领悟,现在我回来是要报答老师您的恩情。”神赞见到老师为书籍文字所困,不好意思直接点明,只好借助苍蝇的困境来指出老师的不足。文字语言都是一时一地的工具,事过境迁再执着于文字,就如同那只迷惑的苍蝇一样总是碰壁。

倘若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执着、破除心里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一些成功。相反,如果过于执着于那些本不该执着的事情,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曾经有一对大学同学。他们彼此深恋着对方。后来因为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闹翻了。毕业后他们天各一方,各自走过了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他们的婚姻都不太美满,所以时时怀念年轻时的那段恋情。如今他们都老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又相聚了。他问她:“那天晚上我来敲你的门,你为什么不开门?”她说:“我在门后等你。”“等我?等我干什么?”“我要等你敲第十下才开门……可你只敲了九下就停下来了。”

这个女人为这事后悔不已。她后悔自己过于执拗,她完全可以在他敲第九下的时候将门打开,或者在他离去时把他叫回来。为什么非要坚持等那第十下不可呢?这段遗憾仅缘于女人过于执着那多出来的一次敲门而已。其实,人生有很多无谓的错过,有时是因为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如果目标不合适,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还不如干脆放下。

做事要见好就收才完美

有些事,需要及时收场,需要重新再来。只有懂得进退的人,才不会因自我陶醉而失败。

见好就收,并不是放弃自己既定的生活目标、放弃对事业的努力和追求,而是放弃那些已经力所不能及、不现实的生活目标。其实,人在生活中需要懂得变通,需要不断地做出选择。一位登山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6400米的高度,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人们都替他惋惜,问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见好就收也是一种放弃,但见好就收并不是舍弃生活主流而走远,见好就收更不是强求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而是呼唤一种率直的生活理念,一种变通的人生态度。

进和退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有进有退的。如果说“逆水行舟”是一种进的艺术,那么“见好就收”就是一种退的艺术。高明的人往往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因其退得及时,故常能立于不败之地。见好就收虽然是一种放弃,但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一种清醒的选择,是一种明智的举动。

成功者在某一方面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但很少有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人。因为,人在发展某一方面的同时,也在放弃着其他的方面。有所得亦有所失,有意识地放弃往往是争取更大成功的前提条件。春秋时期越国名相范蠡是一个审时度势急流勇退的典型人物。他一生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功高盖世。然而,聪明的范蠡能够及时察觉出事态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功名利禄和自己前途命运的双重选择下,毅然决定急流勇退,不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为自己的生活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成为一代富商。

能够放弃一些物质、利益,是人生的一道美丽风景,有时,见好就收就是一种高远目光。学会放弃,学会急流勇退,将自己的人生调整到一个更新的起点。

懂得放弃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放弃是一种解脱,一种量力而行的智慧。只有懂得了放弃,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总听到有人感慨人生苦短,自己的理想还远未实现,那么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一定要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我一定要做个数学家”……渐渐地,这些远大的理想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越坚持就越觉得痛苦。有一种鱼叫马嘉鱼,长得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条条“前仆后继”地钻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竹帘缩得愈紧,马嘉鱼愈激怒,它们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就会被牢牢卡死,最终被渔民所捕获。

我们也像马嘉鱼一样,笃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给自己套上了个“执着”的光环,执着于名利,执着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年复一年,等到老年后才开始嗟叹壮年的无为和空虚。其实只要放开手,就会发现许多无奈的痛苦已经不解自开。

人们不愿放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想接受变化,不能接受新事物。人生的历练使很多人不敢放弃手中的一切,遇事就钻“牛角尖”。老马是某国营钢制品厂的业务员,提起业务,老马总是一脸的得意:他是厂里的业务尖子,连续13年的销售冠军!厂里领导都说:“没有老马拿不下来的客户,老马出马,必定马到成功!”然而,就是这个春风得意的老马,最近似乎遇到难题,原来由于钢制品市场竞争激烈,老马所在的工厂在竞争中明显居于劣势,所以,这一季度,老马损失了不少订单,还丢了几个客户,老马自觉面上无光,走路都抬不起头来。于是老马发誓,一定要挽回颜面,在下个季度大干一场。就这样,老马鼓足了干劲,在全国各地东征西讨,累得连喘口气儿的工夫都没有。妻子劝他:“你这么大年龄了,安稳几天多好!销售量下降也不是你的责任,你不要都揽到自己身上!”可不管妻子怎么说,老马也不听,非要坚持下去,把销售额提上来。就这样,没几个月头发都斑白了。这时,老马的小舅子来找他,告诉他有个私营企业正在招聘业务精英,像老马这样的人才去了,肯定大受欢迎,而且薪水又高,待遇又好。妻子也极力怂恿老马放弃现在这家工厂,换个环境。老马觉得很为难,从心里讲,他也知道这家工厂的境况会持续下滑,再做下去前途不大,但这毕竟是自己工作了20年的厂子啊,再说自己也不能就这么灰头土脸地走了,非得把业务搞上去不可!老马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小舅子一听,气得也不理姐夫了,辞职报告一打,自己去了那家私营企业。几年之后,老马头发已经半白了,为了业务指标,他心力交瘁,但是业绩却仍在不断滑坡。厂领导对他也不再亲切,老马苦恼极了。雪上加霜的是,那家私营企业近期准备上市,还给每位员工都分了股份,老马的小舅子有事儿没事就对亲戚炫耀,然后大家就替老马惋惜:“唉,那个时候老马要不那么固执,依他的能力股份肯定分得更多!死守着那个破厂子,每天累死累活,倒弄得两头不是人,有什么好!”不久后,老马因为劳累过度生病住院了。

老马为了不切实际的“坚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我们呢?也许我们紧抓着不放的是自己深爱的理想,但当我们苦苦追求到最后,仍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聪明的做法就是赶快放手,不要等到烫伤了手,才发现自己握着的原来不过是个“电熨斗”。

放弃,是一种过人的智慧,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够抓住新的机遇,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还在苦苦坚持的人不妨“见异思迁”一回,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丽。所以,需要自查一下,是不是该调整自己了。

及早甩掉不合实际的目标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如果不是,那么即使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如果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所走的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学会变通。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这样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正确的抉择将指引我们走上通往成功的坦途。

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决定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问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明确了理想的目标以后,必须要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和人力。做出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如果发现自己的目标是不可行的,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放弃无谓的固执,合理地调整目标。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曾教过书。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味的老师。由于我的授课方式很呆板,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味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了教书生涯,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解聘了我,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自己胜任并且感觉愉快的工作。”“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从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为避免失败,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成功来说是最主要的。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所以,如果感到自己确实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就请尝试锁定新的目标吧。

通往成功的路是弯曲的

综观许多伟人的人生历程,都是在艰难险阻中弯弯曲曲走过来的。

当我们在大海上驾驶着轮船向着目的地航行时,忽遇暴风雨,是冒着可能翻船的危险顶着风浪上呢,还是暂时改变航向,以期避开危险?面临这样的选择,也许百分之百的航海者会采取后一种方式,毕竟无谓的牺牲是毫无意义的。

一般来说,一个奋斗者的人生轨迹大多不是直线,更不是循环线,而是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状态。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是是非非的风暴,这时我们就必须选择绕开急流险滩,曲折前行,也许这样有些绕远,但却避免了一些伤害,这也就是我们古人在遥远的年代就谆谆教诲我们的处世法则,“以迂取直”。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10年来,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刊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是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编辑寄来的信,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钢笔书法,果然长进很快。现在他已经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了。就这样,他让理想转了个弯,走向了成功。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放弃,更要懂得转弯。

许多人将这种放弃与选择称为“另起一行”。这意味着放弃某种屡试不爽或虽长期经营,但实事求是地从长远来看对自己并不合适的事业,否则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和人生跑道。这时,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得忍痛割爱。

重新开始,也就是从错综复杂的困境中重新崛起……其实人生有时就像玩游戏机一样,游戏玩失败了可以从头开始,走错了路或者没有找到最佳位置时,就不能另起一行吗?美国人马克·汉森经营的建筑业彻底失败了,他也因此破产了。他果断地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彻底退出建筑业,忘记有关这一行的一切知识和经历,甚至包括他的老师——著名建筑师泰勒。他决定去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创业。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公众演说有独到的领悟和热情。他很快又发现这是个最容易赚钱的职业。一段时间之后,他成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讲师。后来,他的著作《心灵鸡汤》和《心灵鸡汤2》双双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马克放弃了建筑业,但是我们不会认为他是半途而废的人。

懂得激流勇进者,便懂得断然退出;懂得如何减少损失者,便懂得及时改变方向。

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如果拒绝掉转船头,认为迎着风浪而前行才是勇敢者的行为,勇气、刚毅、坚强才是人性高贵的惟一证明,那么很可能会付出船毁人亡的巨大代价。所以有时候,为了达到心中的目标掉转船头,绕开漩涡,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懦弱,而恰恰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变则通,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我们无法改变所有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让自己获得新的生活。

梁启超说过:“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这是肖念第四次考研了。前不久考研成绩下来,命运依然对他很残酷,他又一次被拒绝在研究生门外。然而更糟糕的是,他似乎已经认准了考研这一条路,非得考上不可。如今他已经毕业有三年了,仍然没找过工作,一门心思扑在考研上。父母非常着急,总这么考下去也不是办法啊。万一到最后研也没考上,工作也没着落,于是帮他找了个代课的工作,想让他先工作着。然而肖念仍然固执地坚持考研,不愿去工作,非得考上研究生不可。父母对肖念的固执真是无能为力。

如今有一些考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情愿一条路走到黑,也不想试试其他的路。虽然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但这也得分情况来看,也许有的人坚持到底,最后得到了胜利,试问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因此,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为,懂得变通,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

比如肖念考研的事,考了一次两次还没有考上,那么就要想想给自己找好充分的后路了。比如可以先工作,这同样也是出路,人生的出路不是只有考研一条,如果屡战屡败、盲目地将考研坚持下去,是不值得提倡的,何必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苦苦挣扎呢?罗马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商人伊尔莎,她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时,总是忘不了父亲在她几乎走向绝境时给予她的警告。当时,父亲带着她离开了罗马的家,来到市郊的一个小镇,并带她爬上了一座很高的教堂塔顶。伊尔莎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带她上那儿。父亲温和地对她说:“往下瞧瞧,孩子!”伊尔莎鼓起最大的勇气,朝脚底下看去。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蜘蛛网一样的道路条条都通向了罗马。父亲慈祥地说:“好好看看,孩子你看,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当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时,你就走另一条路试试!”聪明的伊尔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走出了新境界,创造出新的生活。

曾经有一个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往旁边去!多么显而易见的答案啊。也许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个道理。高考落榜时割腕;恋爱失败时跳楼;生意赔本时投河……这些悲剧层出不穷,很多人总是一条路走到黑,难道这些人的智慧就连一个小沙弥都不如吗?

人生的旅程,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困难。当路越来越窄,甚至到了穷途末路之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走向,走向旁边的路,通过迂回前进的方式,同样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

一个人只有懂得顺应潮流,才能找到生存之道,才能跨越重重障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站在镜子前,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曾有些许的厌倦?长时间一成不变的风格,让我们以为那就是“最适合”的自己。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处世,所有的行为都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是否会觉得生活开始变得单调无趣?改变现状,不一定要换手机、换工作、换环境……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的途径!一条小河从很远很远的高山上流淌下来,经过草地、森林、村庄,最后流进一个沙漠。这时,它开始感到一点轻松。“我已经越过了那么多障碍,这么平坦的土地,我肯定也能穿越而过。”小河想。当它开始迈开自己的脚步时,却发现自己的水分被沙漠吞噬了,成了泥沙,它努力了很多次,结果都是徒劳,它心灰意冷。“难道这就是我的归宿,我永远无法到达思慕已久的浩瀚的大海吗?”小河沮丧极了。突然,它听到一个声音:“微风可以穿越沙漠,河流应该也可以。”原来是沙漠在鼓励小河。小河还是没有信心:“微风可以飞驰而过,而我不能飞啊。”沙漠这次铿锵有力地说:“如果你仍然坚持原来的样子,你就永远也无法穿越这个广袤的沙漠。你可以换一种样子,蒸发到空气里,让风儿带你穿越这个沙漠,你的愿望不就实现了吗?”“改变我原来的样子,蒸发到空气中?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小河有些惊惶失措。“这不可能的,那不是自我毁灭吗?”小河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那不是毁灭,那是重生。”沙漠耐心地解释道。“怎么是重生呢?”小河还是充满疑惑。“你蒸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气,只是你的形态变化了,那样微风就可以把水气吹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方,风就把水气释放出来,凝结成雨滴。雨滴落到距离大海越来越近的地面,汇集成河流,这不就是你的重生吗?这样就能继续前进,这样,一次,两次……慢慢接近大海,直至汇入你思慕的大海。”沙漠做了科学的解释。“那也不是原来的我了。”小河怯怯地说。“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你想,无论你是一条看得见的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气,你的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

小河是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但它的本质还是水,而且它最终还是能够到达大海,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者障碍,有时候为了跨越这些障碍,必须做出改变。在适当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就能活出快乐。也许我们也会默默地问自己:我的本质是什么?我紧抓不放的又是什么?我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其实,生命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当无法改变别人或者环境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形态的改变不会影响自己的本质,只要本质不变,自己就还是自己,这就足够了。

第02辑 让人生留些遗憾,让缺憾成为另一种美丽

人们常告诫自己“不让人生留有遗憾”,所以很多人会劳心费力地去弥补缺憾。其实,我们不妨改弥补为正视缺憾。摆正心态,让心接受缺憾的洗礼,这样,就会让缺憾成为另一种美丽,反而不会因为缺憾而懊恼。

接受不如意,不去追求完美

很多时候,完美只是划过夜空的流星,美丽灿烂却转瞬即逝,而缺憾却是一个永恒,如天上的繁星,亘古千年。

很多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人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是渴望一种完美的生活状态。可遗憾的是人生并没有完美可言,那些童话里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如果我们不能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一味地苛求生活,那么到头来只能自寻烦恼。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秀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槽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的突兀怪异。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一日出外去经商,行经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沸腾,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眉清目秀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水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这个女孩子的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不惜一切代价买下她!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赶回家,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他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太快出来!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什么样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狐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看看。”丈夫说完,突然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怜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买回来的端正而美丽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并且还受到无端的刀刃创痛。而那个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更叫人可怜!

这个故事虽然让人觉得有些可笑,但是人们追求完美的心,却与文中那个手拿利刀的丈夫如出一辙。有些人以为自己追求完美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其实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他们所有的追求如海市蜃楼,只是一个幻影而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历史记载,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太小,貂蝉的耳垂太小,杨贵妃患有狐臭。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其实,面对生活,只要我们不经常用完美的心态去要求它、设计它,那么我们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的烦恼和忧伤,那些不完美也就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

用积极的态度看人生的不足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有差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是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很多人总会为人生的不足感到不快,似乎是人生的那些不足造就了人生的痛苦。其实,人生的很多痛苦不是人生的憾事造成的,而是一个人心态选择的结果。一场大水冲垮了她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后,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来:“为什么我这么不幸?以后该住在哪儿呢?”镇上的表姐带了东西来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诉了一番,没想到表姐非但没有安慰她,还斥责起她来:“有什么好伤心的?泥房子本来就不结实,你先租个房子住段时间,再盖砖瓦的不就好了!”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悲观者的代表,他们遇事总是拼命往坏的一面想,自找烦恼,死钻牛角尖,不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只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心情越来越低落。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坏的一面和好的一面,如果能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那么就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做起事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佛教讲“无常”,凡事可以变好,凡事也可以变坏。悲观的人永远都是为自己只剩下百万元而担忧,乐观的人却永远为自己还剩下一万元而庆幸。面对金黄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的却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必然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当人生遇到遗憾或不足时,应该换个角度去看待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精彩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生,这是惟一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利,没有人能够控制或夺去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态度。如果能时时注意这个事实,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许多。苏东坡在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岛上的孤寂落寞,与当初的宾客如云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但苏东坡却认为:宇宙之间,在孤岛上生活的,也不只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岛!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蚂蚁,当它爬上一片树叶,这也是它的孤岛。所以,苏东坡觉得,只要能随遇而安,就会快乐。苏东坡在岛上,每吃到当地的海产,他就庆幸自己能到海南岛。他甚至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来,他怎么能独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处想,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转难为易、转危为安。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心里的阳光!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人主动安排、改变生活。而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起点,它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自然就会超越他人。而如果让消极的思想压着自己,自己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沉重而无用的大包袱一样,使自己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遇。

忽视缺憾,接受并利用既定现实

我们必须忽视缺憾,接受并利用既定现实,选择一种对我们有好处的活法,换一种心态,换一种途径,才能不为厄运的深渊所淹没。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艰难和坎坷,这可能就是人生的缺憾。的确,厄运的到来是我们所无法预知的,面对它的巨大压力,怨天尤人只会使我们的命运更加灰暗。戴尔·卡耐基小时候和几个朋友在家乡北密苏里州的一座老屋玩,当他从窗栏上跳下来的时候,戒指勾住了一根钉子,他的一个手指被拉掉了。当时,卡耐基曾尖叫过,恐惧过,可等到恢复后,他再也没有为此而烦恼过。他勇敢而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而且以后也几乎从来没有去想过,他的左手只有四个手指。卡耐基忘记这点,只是奋斗,他过得几乎比世上所有的健康人都好。

当然,重要的不是忘记,而是去适应。因为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是那样的。所以,人生的缺憾没有什么大不了。莎拉·班珍特可以算是最懂得怎么去适应那些不可避免事实的人了。她作为戏剧界的一代巨星,一直是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但在她71岁那年,意外发生了。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遇上了可怕的暴风雨,她没有躲到舱里,而是站在甲板上想见识一下暴风雨的真面目,不小心就摔倒在甲板上了,严重受伤。莎拉得了静脉炎,腿痉挛,她的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锯掉,但医生不敢告诉她,因为莎拉的脾气非常坏,谁知,她却非常平静地说:“如果必须这样,那就锯吧。”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在一边嚎啕大哭,她却潇洒地挥了挥手,说:“等着我,马上就回来。”在去手术室的途中,她一直在背戏里的一句台词,有人问她是不是为解除自己的忧虑,她却说:“不,背给医生听的,他们的压力太大了。”手术圆满成功,莎拉开始她的演讲生涯,使她的戏迷再次为她而疯狂。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时,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生活前景。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都会碰到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它们既然已经存在了,就不可能发生改变,我们要有所选择,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哲学家威廉·哈达威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住在佛罗里达州的伊丽莎白·康莉在一封给卡耐基的信上这样写道:“就在庆祝北非战役胜利的同时,国防部给我送来了一封加急电报,我最亲近的人,我的侄儿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实在是太悲伤了,一直以来,我一帆风顺,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亲手带大的侄儿,是那么年轻,我坚信他代表着未来,会有美好的明天。可这封电报把我的生活和理想打得粉碎。我觉得已没有活下去的价值了,开始自暴自弃,离开我的工作,离开我的朋友,冷淡而仇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个孩子还没有开始他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他应该死在战场上?我异常悲伤,整天生活在眼泪和自责之中。我开始清理桌子,无意中发现了一封我早已忘记了的信,是几年前我母亲去世时,侄儿写来安慰我的,信上说:‘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您,但我知道您是个坚强的人,您会撑下去的,您也是这样对我说的。不论您在哪里,无论我们分得多远,我永远都会记住您教我要微笑,要像个男子汉,承受一切所发生的事。’我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耳边好像有个声音在大声跟我说:‘您为什么不照您教给我的办法做呢,撑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事,把您自己的悲伤深藏在心底,继续下去。’于是,我再回去工作,不再对人冷淡无礼,我只是告诫自己,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是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不过我能够像侄儿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这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了。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写信给前方的士兵,晚上参加夜校培训,结交新朋友。“我的生活顿时发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不再为永远过去的那些事伤悲,我只是好好珍惜我现在过着的每一天,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

伊丽莎白·康莉太太学会了我们迟早都要学到的一课,就是必须去接受和适应某些事实,这也许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很多时候,人生的不足乃至缺憾,可能对自己是莫大的历练。忘记缺憾,战胜缺憾,就是生活的强者。

苛求完美就无法品味人生

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不完美便毫无价值,会被人看低。这种想法导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而且一旦犯错后又做出过分的反应。

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过来就是能忍受许多缺憾的世界。人生也从来不曾完美过,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如果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缺憾上,就无法感受生活真正的滋味。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一贯认识,不要过于求全责备,如果是无伤大雅的缺憾,就不必耿耿于怀。在美国,《独立宣言》是广受尊重的历史文件,是美国的无价之宝。但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庄严的文件,其中竟也有两处“缺憾”。原来,当初这份文件成稿以后,大家发现遗漏了两个字母,可是竟没有人认为应该重新抄写一遍,而只是在行间打上了脱字符号,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幅不大,重新抄写得工整漂亮并不难做到,但在上面签字的那些胸怀全局、不拘小节、务实而又浪漫的美国精英们,并未认为不重新抄写就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他们签下自己的大名后,就迅速为实现文件的内容而奋斗去了。世界上完美无缺的文件很多,但有几件能像《独立宣言》一样成为美国的国宝的呢?

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有远大的理想,认为自己无论做哪一行,都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如果当兵,就应该是将军;如果当科学家,就应该和爱因斯坦齐名;如果当作家,就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总之,自己应该是天才,应该受到万人景仰。

很多年过去之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当发现了这一点后,也许会一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心会很痛,痛的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机会的确很多,但与人的数量相比仍然少得可怜,在芸芸众生中最后胜出的肯定只是一小部分,90%的人,注定要做平凡的小人物。

接受了这个有点“残酷”的现实后,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小人物也不错。尽管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我们过得踏实;虽然不完美,但它有自己的意义,一种只有亲身体会才能说出的意义。

追求完美的人以争取高水准为乐,他们要求的是卓越的表现,并且完全用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结果,他们便变得极度害怕失败。他们感到自己不断受到鞭策,同时又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世上没有永远的胜者,一时的风光,赌不来一世的顺畅。如果尝尽众人之上的滋味,而后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不得不拼命向前。可在生命的每个阶段,胜他人一筹的诱惑总在眼前,于是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将生命变成了一场永无休止的劳役。

残缺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不要苛求完美,为自己和他人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不让完美成为幸福的绊脚石。

世界上本来就有诸多缺憾,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无奈,因此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反而是种缺憾。有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总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于是到处找寻着自己丢失的碎片。由于不完整滚动得非常慢,它也因而领略了沿途鲜花的美丽;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感受阳光的温暖;它找到了许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原来那一块。它坚持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而,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后,它滚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鸣……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毅然放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苛求完美。其实,不少人都有虚荣心,因此人们往往都有苛求完美的倾向,不过程度有所差异而已。有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之后,迎面又见到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美丽的。他推开了美丽的门,又见到两扇门……就这样,男人一路走下来,依次推开年轻的、善良的、温柔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劳的、文化程度高的、身体健康的、有幽默感的九扇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你的追求过于完美了,请你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介所的后门。

男人的失败在于他过于追求完美。其实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任何事物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它不可能像人们理想中的那么好。曾经,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自己也会成为最受人羡慕的人。于是,他就狠下心来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接着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就不断地削掉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仍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捧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因为一点瑕疵失去了整颗珍珠,留下的却只有遗憾与悔恨!如果不刻意去剔除珍珠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能切实地把握住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便是一种成熟了。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但是她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离过两次婚,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觉得他挺亏的,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有一天,男人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三手车。”男人的确开的是辆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是的呀!”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开始嫁个广州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做家务。说老实话,现在真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呀!”男人拍着方向盘,继续说道:“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彼此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残缺其实正是一种完美,接受缺失、残破,是一种历练、豁达、成熟,更是一种睿智。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仅仅是出于幸福生活的需要,那么是不必苛求完美的,苛求完美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用逃避,学会欣赏“厄运”

面对人生的那些憾事,我们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因为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只能控制自己。

歌德夫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我心中的明灯没有熄灭。道路虽然艰难,但我却不停地求索我生命中细小的快乐。如果门太矮,我会弯下腰;如果我可以挪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就会去动手挪开;如果石头太重,我可以换一条路走。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高兴的事情。”

生命本来就是不能被安排的。人生的际遇也许像朝阳一样可喜,像绵羊一样可亲,但也许会像恶魔一样恐怖。可是,我们万万想不到自己会一下时运不济,处处遭遇打击,被人误解侮辱,压榨欺凌,如遇猛虎。更惨的是,有时厄运如同车轮,在自己的头上若无其事地轧过。

生活中的种种遗憾和不幸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但是,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命运时,只要心里充满阳光,所有流汗淌泪的日子也会灿烂如花,种种苦涩都会化为唇边云淡风轻的一抹微笑。我们要用自己的坚强守住生命的永远鲜活,即使孤苦凄然也要昂起不屈的信念。一位疲惫的诗人去旅行,出发没多久,他就听到路边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那是一个快乐男人的声音。他的歌声实在太快乐了,像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朗,如夏日的泉水一样甘甜,任何人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马上被感染,让快乐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诗人驻足聆听。歌声停了下来,一个男人走了出来,他的微笑甚至比他本人出来得更早。诗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笑得这样灿烂,只有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困苦的人,才能笑得那样灿烂,那样纯洁。诗人上前问候:“您好,先生,从您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来,您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乐天派,您的生命一尘不染,您既没有尝过风霜的侵袭,更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烦恼和忧愁也没有叩过您的家门……”男人摇摇头:“不,你错了,其实就在今天早晨,我还丢了一匹马呢,那是我惟一的一匹马。”“最心爱的马都丢了,您还能唱得出来?”“我当然要唱了,我已经失去了一匹好马,如果再失去一份好心情,我岂不是要蒙受双重的损失。”

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过程中难免要有一些暗淡的色彩,也许会给生命带来缺憾。但学会欣赏厄运之美,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软弱时变得坚强,颓废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乐,对任何事也就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了。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家,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他故意装作失手,咖啡杯掉在水泥地板上,摔了个粉碎。学生们不断地发出惋惜之词。这位心理学家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情时,请想想这只破碎的咖啡杯。”

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就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吧,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自己错误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记住,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不能改变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它。汶川地震发生后,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了众多震灾重伤员的家。躺在床上的何纯涛保持着单纯的笑容,她的笑,没有丝毫做作和心机,透明得如同她的名字。这么明亮简单的女孩,应该正享受着青春的欢娱。只是,她躺在床的中间,枕头离床头还有一个枕头的距离,她的双腿没了。“感觉好些了,只是换药时有点痛,明天就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了。”依然是甜甜的笑容,似乎被截去双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22岁的何纯涛从泸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什邡一家公司从事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作。5月12日下午,何纯涛准备去上班,刚走出宿舍门,地震就发生了。一根横梁带着垮塌的建筑狠狠地砸在她的双腿上,压得她无法动弹。幸运的是,楼梯间罩在她的头上,正好形成一个小空间,让她可以呼吸。直到14日下午,何纯涛才获救,但她的双腿被重压了两天,肌肉坏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只得无奈地对其进行了截肢手术。“比起其他不幸的人,我已经算是幸运了。我有三个好朋友,大家天天一起玩一起吃的,有一个今年1月份刚结婚,但她们都不在了。毕竟我还活着,我还有未来。”何纯涛说。“以后,能站起来,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有信心面对生活。医生跟我说,我可以装假肢。我的生活可以自理了,我还想继续做自己的专业。而且,我还想结婚呢!”

人生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但生命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笑对厄运。生活中我们不必去祈求也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狂风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光临。但只要我们有迎接厄运的勇气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不低头,跌倒了再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只要我们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能迎来人生的辉煌。

把缺陷看成是上帝嫉妒了你的美好

完美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世界永远都不会出现真正完美的人和物。有时候,看起来是缺陷却会成为人生的闪光点。

一个人与其抱怨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倒不如仔细看着自身,发现特别的美丽和闪光点。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也嫉妒其美好。如果因为某种缺陷或弱点而自卑而仿惶,岂不辜负了上帝的这份小小的羡慕之情。他叫夏查·范洛,是比利时一个普通的盲人。他一直不明白上帝为何要这样惩罚他。从小时候起,他就不得不努力倾听周围的一切声响,来辨别方位,躲避危险。他讨厌过马路,因为经常会撞到别人身上,或被一些车撞倒,这令他总是伤痕累累。直到17岁那年,他撞在了一辆响着铃的自行车上。骑自行车的女孩生气地冲着戴着墨镜的他大声质问:“你为什么要故意撞倒我,看不见吗?”他当时身上撞得也很痛,就激愤地说:“是,我是个瞎子,怎么样?”“铃按得那么响,不会用耳朵听吗?”女孩丢下这一句话,扶起自行车愤怒地离开了。他愣在那里,回味着那句话,才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耳朵。是啊,没有了眼睛,还有耳朵。这是上帝赐予他的和别人一样的礼物,却很特别。因为,他的耳朵不仅是用来听的,还要代替他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从此,范洛开始锻炼自己的听力。他不知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受过多少伤,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十几年的艰苦练习,让他练就了天下无双的敏锐听力。后来他进入了警队。他凭借窃听器里传来的嘈杂汽车引擎声,就能判断犯罪嫌疑人驾驶的是一辆标致、本田还是奔驰;当嫌疑人打电话时,他能根据不同号码的按键声音差异,分辨出嫌疑人拨打的电话号码;在监听恐怖嫌疑人打电话时,他通过房屋墙壁的回声,就可以推断出嫌疑人此时身处机场大厅,还是藏身于喧闹的餐馆,或是在呼啸的列车上。由于听力超群,他可以辨别不同语言发音的细微差异,这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语言学家和训练有素的翻译。他会说7种语言,包括俄语和阿拉伯语。他还自学了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可以说,他的脑子就像图书馆一样汇集了各种口音,正是这种语言能力使他成为警局中对抗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的珍贵人才。他从警的时间不长,但利用听力的优势,他屡立奇功,获得过各种奖励和荣誉,成为比利时警界里“失明的福尔摩斯”。这位超级英雄手里握着的不是手枪,而是一根盲人手杖,他身边通常没有警车而是跟着一只导盲犬。范洛从不忌讳别人说自己是个盲人,他常说:“如果我能看到光明,那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个平庸的人。正因为我看不见,我才会专心努力地去听,结果我听到了别人无法听到的声音。”

上帝发给每一个人一个苹果,并在一些苹果上咬了一口,虽然苹果不完整了,但有的人还是把它当做上帝的恩赐。同样,苦难和缺陷不也是上帝给我们的特别恩赐吗?上帝只是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中,添了一道叫做“苦难”的菜而已。它让我们细细品味,慢慢体会。苦难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没有人能够拒绝苦难。面对苦难,我们无法逃避,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恩惠。

苦难让我们深感痛苦与忧伤,苦难让我们变得贫乏、孤单、力不从心,苦难使得我们受尽折磨,但是上帝借苦难给予的恩赐却是最丰盛的。倘若没有了苦难,人生就会变得肤浅甚至贬值;没有经受风雨的洗礼,生命的大厦便显得单薄易摧。有一句名言:“冠军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真正的苦难,会使人变得冷静而深沉,并且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有了苦难,人生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一个人生命中的得与失,总是守恒的。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有时候,看起来是缺陷却会成为人生的闪光点。如果范洛没有失明,而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上帝夺走了他的眼睛,是为了让他发现耳朵。上帝夺走了你的什么,又让你发现什么?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懂得缺陷、弱点,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恩赐。也许,你不聪明,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你常常想为什么别人都那么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呢?你觉得上帝不公平,可是你没有发现自己有着他人没有的“坚持”和“不放弃”吗。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就是上帝给你的特别的芬芳。你的天才不是快速完成任务的聪明,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聪明的人可能会轻松地过上好的生活,可是你却能达到大的成功。因为你的芬芳,上帝不小心多咬你一小口,然后说: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过幸福的小日子的,而是用来实现梦想的。

身体的缺陷可能会成为优势

懂得生活的人,大都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缺陷变成优势。

人生总会有遗憾,但这并不影响人生走向完美。就像十指有短长一样,上天对每个人也不是绝对公平的,许多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同的是,一些人因此失落沉沦,一些人却因此能活得比一般人还好,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心态大相径庭。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粒“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一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这个长犬牙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在这里正是长处,传统的虚荣观念毁掉了有可能使他的人生大放异彩的机会。当然,主要原因在于导演,他没有提前告诉这个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没有人会指出我们的缺陷正是我们可以利用从而摆脱不幸那一点。戴尔·卡耐基在弗吉尼亚州一个旅馆碰到了班·符特先生。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撰稿人的历程让卡耐基感慨不已。“事情发生在1930年”,符特微笑着告诉卡耐基,“我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树枝,准备做菜园豆子的撑架。我开着福特车把这些枝条运回家。但意外的事很快便发生了:枝条卡在车的引擎之中,车辆滚出公路老远,我受了重伤,两腿麻痹了。出事的那年我只有24岁,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走过一步路。”才24岁,就被轮椅决定了一生。卡耐基问他怎么能够这样有勇气去接受这个事实,他说:“我以前并不如此。”他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愤恨和难过占据了他的心灵,他抱怨命运。可是,抱怨并不能改变一切,他继续说:“愤恨没有改变我的一丁点现状,我终于明白并告诉自己,我应庆幸发生过那样一件事。”他告诉卡耐基,当他克服了当时的震惊和悔恨之后,就开始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他开始看书,对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喜爱,书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意义。好的音乐也能给他莫名的感动。“有生以来第一次”,他说,“我能让自己仔细地看看这个世界,有了真正的价值观念,我开始了解,以往我所追求的所谓完美的事情,实际上大部分一点价值也没有。”

我们愈研究那些成就者的奋斗经历,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他们却因此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也许正是这样,我们无法否认,很有可能密尔顿就因眼瞎,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而贝多芬的耳聋也使他创作出更好的曲子。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他悲剧性的婚姻常逼他走向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悲惨,我们去哪里欣赏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充满折磨,他们可能也永远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

海伦·凯勒写道:“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我也许不会完成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也许正因为这种人间的奇迹,所以我们才会对正确的做人方法表现出兴趣和研究的欲望来,因为它对人的命运影响是如此巨大。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大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抖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难过的表情使他没有一个好的面孔。像他这样的孩子,自我的感觉也许会很敏感,会常常避免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自卑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少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开始自觉地改变自己,试图以此来挽救自己的生活。他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自我欺骗,而应该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生活。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那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因此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了。

除了这种不退缩不消沉能使缺陷变成优势之外,另一种巧妙的转化也有同样的效果。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原先,他与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穿过高跟鞋,但这种方法令他精神上不舒服。他感到这是在自欺欺人,于是便把它扔了。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许多成就却与他的“矮”有关,也就是说,矮倒促使他一帆风顺,与众不同。以至他说出这样的话:“但愿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尚不知道罗慕洛为何许人也。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讲。那天,高大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他笑吟吟地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做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突然一片寂静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惟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天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中就被各国当做资格十足的国家了。由这件事,罗慕洛认为矮子比高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矮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的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

的确如此,只要会利用,缺陷也会变成有利条件,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命运给我们的暗示也许正是这样: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追求完美不是完美的处世法

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渴望比别人更强的虚荣心在作祟?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话,你就该放下虚荣心了。

所谓完美主义,就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苛刻的一种不良心态,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就连追求完美主义这种想法本身也是不健康的。某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追求人格上的完美主义,要求自己达到尽善尽美,不允许别人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有缺点的性格脆弱的人。害怕被人拒绝,被人抛弃,或者陷入孤独之中。他认为消极的情感是一场灾难,他追求一种情绪上的完美主义。他必须时刻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必须时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允许自己有焦虑和忧郁的心情。他要时刻做到令人满意,他要求时刻做到对人有求必应。如果有自己的亲友遇到了困难而自己却爱莫能助,他便感到非常的痛苦和内疚。他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高雅而优美。他追求一种行为上的完美主义,为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必须在他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他不允许自己犯错误,认为失败比死亡更可怕。他对自己过分地吹毛求疵,以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污点会玷污自己的整个人生。他害怕批评,他断定如果有人批评了他,就意味着他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他渴望找到一位完美无缺的伴侣,同其永远保持一种称心如意、两情相悦的关系。只有在得到了一个完美爱侣之后,他才感觉到世界的美丽和人生的完美。他给自己确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那个目标,他绝不会原谅自己。他不断地鞭策自己,尽管他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仍然觉得人生处处不如意。即使达到了一个目标,另一个更高级的目标也接踵而至。因此,他疲于奔命,很少体验得到生活的欢乐。他把自己划分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他对现实的自我感到并不满意,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的现实自我隐藏起来,唯恐它被世人识破和戳穿。他不断地对自己的人生极限提出挑战,他总是为下一个目标而活着。

追求完美主义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更不是一种完美的心态。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信念:应该自始至终努力让生活变得尽善尽美。不幸的是,期望越高,往往失望也越大。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迫使自己最终放弃了努力,以致一无所成。相反,如果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对自己提出好高骛远的期望,心情反而会舒畅快乐起来,会觉得自己更有创造力。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最理想的境地总是不可达的,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应该退而求其次。”结果,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因此,追求完美不是应给予强化,而是应给予弱化的心态。

第03辑 成大事者能忍会让,把吃亏当成受福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让人痛,但也会让人痛定思痛。但人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忍耐,忍耐误解,忍耐欺辱。人生的很多灾祸,都是因为不懂得忍让的结果。遇事放弃直面以对,多一份隐忍的话,人生就会更加和谐。

懂得忍耐是一笔宝贵财富

当受到他人侮辱时不要急于怒形于色,一个人有宁可吃亏、忍辱,息事宁人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中自会觉得妙处无穷,对自己的前程也必将是受用不尽。

孔子说过:“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话到今天也是经典箴言。人生的成败从一个方面来讲,也就在“忍”与“不忍”的选择之间。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了皇帝,吕后成了吕太后。吕太后最恨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死了,她就找机会毒死了如意,又让人把戚夫人砍掉手脚,挖去双眼,熏聋两耳,再给她灌下毒药,使她变成哑巴,然后扔在厕所里,称为“人彘”,叫汉惠帝刘盈去看。汉惠帝看了大哭,回去就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从此他天天喝酒玩乐,不问政事,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到吕太后手里。刘盈当皇帝的第二年,齐王刘肥从自己的封地来长安朝见太后和汉惠帝。刘肥本是惠帝的哥哥,只不过他不是吕太后生的,所以没能当上皇帝。惠帝见哥哥来看他,非常高兴,就吩咐摆酒招待,并且让哥哥坐在上头,自己在下面作陪。吕太后看了很生气,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怎么能让别人坐上座呢?她就让人斟了两杯毒酒递给刘肥,让他给惠帝祝酒,哪知惠帝见齐王起身,也跟着站起来,拿过另一杯毒酒,打算弟兄俩一起干杯。吕太后一看傻了眼,赶紧站起身来,装作不小心,把惠帝手中的酒撞掉了。刘肥也不傻,见这情景知道其中有鬼,不敢再喝,就推说已经喝醉,告辞回去了。刘肥回到住处,派人一打听,知道刚才那酒果然有毒。他估计吕太后不会放过自己,心中又害怕,又发愁。这时,一个手下人给他出主意说:“太后只有当今皇上和鲁元公主这一儿一女,自然对他们特别宠爱。如今大王您的封地有70多座城,公主却只有几个城。您要是向太后献上一个郡,把它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定会高兴,您也就不会有危险了。”刘肥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自己封地中的城阳郡献给公主,太后果然高兴,刘肥这才平安地离开长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中国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话,不失去一丝小利益,就保不住自己的性命,没有了生命,也就无所谓眼前的或长远的利益。刘肥忍失小利,保全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换来的还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性命。

有时候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换来的是融洽,忍耐岂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会遭遇它。“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耐的过程是漫长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经不住忍耐的考验,我们的人生将会是一片苍白和不堪一击。学会忍耐,会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变对抗为忍让,人生吉祥

生活处处都有交锋,做人没有必要总是争强好胜。一味地对抗虽然争足了面子,占尽了风头,但最后只会让自己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忍让的能力,将失去很多已经拥有的东西,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就算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春风得意,已拥有了快乐的生活,也会因为不够忍让而失去,婚姻如此,事业也是如此,友情更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当各种较量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时,忍让也正悄悄地从我们的视线中隐退。一个得道的法师在将要圆寂时,弟子们来到法师床前,求教道:“师傅最后还有什么要交待弟子的吗?”法师点头,然后张开嘴巴让弟子看,随后问:“我的舌头还在吗?”弟子们围过去,看了看师傅的嘴巴回答:“舌头还在,好着呢!”法师又问:“我的牙还在吗?”因为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牙齿早已经掉光了,弟子们只看到光秃秃的牙床。“牙齿不在了。”弟子回答。法师又问:“明白我要说的话了吗?”有几个弟子略有所悟,其中一个回答道:“舌头因为柔软,所以存在;牙齿因为刚强,所以全掉光,是这个道理吗?”法师说:“是啊,只要你们记住这个道理,我就能安心地走了。”

是的,“舌头因为柔软,所以存在;牙齿因为刚强,所以全掉光”。这就是不可争强好胜的道理,人生快乐的秘诀也在于此。懂得忍让的人,不仅能避开对自己的无谓伤害,更能避免伤害他人,生活就会有更多的平安和祥和。正如阿萨吉奥利曾说过的:“如果你心中没有忍让,那你的心中只会有仇恨和报复。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忍让而只有仇恨和报复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快乐的日子了。”有一对年轻人,自从结婚以后,在生活中总是争强好胜,哪怕是为一件小事他们都要争个输赢。没几年,他们的婚姻到了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到昔日的爱,他们计划进行一次浪漫旅行。他们约定,如果能找回恋爱时的幸福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分手。不久,他们去了一条风景优美的山谷,可让他们奇怪的是,山谷南坡长满松、柏,而北坡只有雪松。天上下起了大雪,于是他们支起帐篷,准备在山谷里宿营。在帐篷里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突然发现,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要大得多。不一会儿,北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厚度的时候,那富有弹性的雪松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让雪从枝上滑下。雪不停地下,雪就这样反复地积,而雪松反复地弯,雪反复地落,这样,雪松因为不会积雪太厚而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不富有弹性,不会弯曲,树枝全被压断了。南坡雪小,还保留了其他一些树木,所以南坡除了雪松外,还有柏树等其他树木。发现这一景观,妻子对丈夫说:“北坡一定也长过其他树木,只是因为不会弯曲,才让大雪给压毁了。”丈夫点点头,霎时,两个人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丈夫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世界万物都不能太好强,树能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人要是学会忍让,可能就会避免很多伤害。”从此以后,两个人试着相互忍让,结果,他们不再为小事吵闹,而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如果北坡的雪松不会弯曲,一味地和风雪对抗的话,那么最终被压毁的命运是毋庸置疑的了,所幸它学会了忍让,学会了低头,这样才保全了生命,获得了生存的快乐。

大自然中的树如此,生活中的人也是如此。生活中,忍让就是弯曲的艺术,我们都需要忍,都要学会忍。那么,怎样去忍呢?答案就是学会像雪松那样弯曲,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是一种境界。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变通,像雪松那样学会弯曲,变对抗为忍让。记住,一味对抗的结果,只能是像“牙齿”那样最先受到损害。忍让别人,不仅能让别人在自己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中折服,也能将矛盾化解为和睦,更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吉祥。

忍得怨气,换来人生和气

在生活中,或许人们彼此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才产生了彼此争斗的局面。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情理’、‘这不正确’或‘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就是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过分地相信自我的标准。因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遭遇太多的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在那些自以为是的争论中,我们竭尽全力地维护那些并不全面、并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足称道的异己意见,我们给予太隆重的对待。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箭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乱”,失去的却是“亲密无间”,或许我们还得到些什么?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那是嫌隙与隔膜。感谢上帝,我们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我们那“锐不可挡”的口才。

卡耐基曾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对敌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决不会在对手眼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

因此,我们在做人办事时,应和和气气,有损人面子的事情一定不要做,有损别人面子的话一定不要说,这样,当请别人给自己办事时,别人才不致于拒绝。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关羽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如此出口伤人?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这就正如俗话所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事实上,我们已深深领教了“死要面子”的苦果,所以,此时我们不再面临任何障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用来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忍一时之气,换来百日平安

在很多事情上,头低一些,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过得去了,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面对矛盾,一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强”去争,但可能对方比我们还强,我们用强人亦用强,结果就不那么妙了。实际上,在聪明人看来,低头不单是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激化矛盾。明朝年间,在江苏常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连忙上前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那人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别人花了不少冤枉钱。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后来有人问尤翁说:“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向这种人低头呢?”尤翁回答说:“凡是横蛮无理来挑衅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争强斗胜,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聪明。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在生意场上也好,在外交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也不是一个劲“争”到底,忍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

为了明天的“伸”,不妨今天“屈”

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何谓屈?何谓伸?何谓能屈能伸?善屈善伸,大屈大伸!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逊;屈,是在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伸,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春秋时,越王勾践夫妇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但勾践忍了,屈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到了吴国后,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也不还口,始终表现得十分驯服。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得知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不久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就顺口说道:“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十分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依旧过着艰苦生活。一是为了笼络大臣和百姓,一是因为国力太弱,为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连褥子都不铺,铺的是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正好有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可以一战了。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两年后成为霸王,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历史将赋予我们重大的任务,我们就要做好吃苦受辱的准备,那不仅是命运对我们的考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耻辱,要冷静地思考,不接受此时的耻辱会不会出现生命的劫难,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永难再起?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就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鲁莽地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人在遭遇困厄和耻辱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彼方抗衡,那么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拿自己的命运当赌注,做无所谓的争取。一时意气是莽夫的行为,绝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作为。

在现今焦躁不安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一种心态,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为人处世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的心境为快乐,也消除了自己骄傲暴戾的情绪。

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

人生仿佛一条射线,永远向前而且散发着美丽的光芒,需要我们学会激流勇进;然而在走上人生的巅峰时,更要懂得顺流而下,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才不失为一位智者。

无论在哪个领域,多种势力在接触与较量的时候,进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退更为必要,也就是说,走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亮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已将邓艾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预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姜维愤愤而出,见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沓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顺流而下,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走”的艺术。“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当我们处于人生巅峰时,就要学会顺流而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自存下去。

忍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得了大事

我们要善忍小节,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良好习惯。能够忍耐小的过失和缺点,才有机会成就大的事业。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人与生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一个人在这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奋发,并使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而令人气愤的事往往会使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很可能使人丧失理智,做出不可收拾的不良举动。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气上心头时,意气用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总是超出想象的,在这个时候,即使平常说话非常谨慎的人,也会因丧失考虑而祸从口出。然而,尽管生气是人之常情,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若能高高兴兴地过一生,那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即使一旦发怒,最好能尽量忍在心里,不要爆发,用理智来抑制激情,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忍,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能忍的人,才能够经过千折百转之后做出一番大事业。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亨利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开除出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它等于宣布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甚至生命。当时亨利在国内的基础并不稳固,教皇的号召力非常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救了摇摇欲坠的亨利。教皇使得众多追随者大为失望,而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被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亨利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撒手锏”——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策了。原来的支持者已被除灭,中间派在“卡诺莎之行”后已不敢信任教皇,纷纷投靠亨利。亨利强兵压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广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

第04辑 淡看恩怨情仇,聪明的人常常以德报怨

不管我们多么有道理,指责、谩骂,甚至睚眦必报都不能让人对我们心服口服。对他人最有力的征服莫过于有一颗宽容的心,它不仅能让我们收复人心,更让你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家园。

恕人之过胜过怀恨在心

把心放宽,用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包涵谅解别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会感到很快乐。有一则公益广告: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男子不小心把一位姑娘的脚踩了,女子不依不饶,男子也不甘示弱,他俩吵得不可开交。这时,一位老者说:“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是啊!当人行到窄处,不妨把心放宽,恕人之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不至于弄僵,谅解了别人自己也就得到快乐。

把心放宽,恕人之过绝对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更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这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伟大的人格。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快乐自己。宽恕有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赢得友谊,有助于家庭和睦,有助于事业成功。人生之旅,从来都是磕磕碰碰的,我们触犯别人或者别人触犯我们的事情随时存在,只有把心放宽,恕人之过,才可以随时随地收获快乐。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登山,行经一处石崖时,弟弟失足滑落,哥哥拼命拉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他救起,弟弟感激不已,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哥哥救了弟弟一命。”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一处河边,哥哥和弟弟为了谁先过河的一点小事吵起来,哥哥一气之下打了弟弟一耳光,弟弟从旅行包撕下一张纸,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哥哥打了弟弟一耳光。”然后叠成一只小船,放在河里飘走了。父亲十分好奇,于是就问小儿子:“你为什么把哥哥救你的事刻了下来,而不把哥哥打你的事刻下来呢?这里也有很多石头啊。”他的小儿子认真地回答说:“哥哥救了我,我十分感激他,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打算把它忘记,所以叠成小船飘走了。”听到这里,哥哥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是一个值得人敬佩的男孩。这个孩子在挨了哥哥耳光后所表现出来的大度让人称赞,他能记住哥哥的好,而忘记哥哥的错,这种胸怀不是一般大人都能做到的。他宽恕了哥哥,他一定也得到了快乐。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的,生活的快乐之源是宽容。当我们十分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但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内心万分沮丧时,请别忘了:宽容是快乐之源,它能包容一切,也能化解一切。很多时候,睚眦必报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但是如果把心放宽,容人之过,就会发现快乐就在眼前。

仇恨如牢笼,心怀怨恨,伤人亦伤己。如果我们执意要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斤斤计较,寸土必争,那么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无法获得生活的幸福,永远失去心灵的快乐。而宽恕则如和煦的春风,春风所到之处,吹走一切不快,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把心放宽,恕人之过,既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也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的亲情和朋友。美国《时代周刊》上曾经刊载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对老夫妇20岁的儿子被一个酒后驾车的年轻人撞死了。这对夫妇得知他们的独子被撞死后,心中充满痛楚、伤心和愤怒。但是在那年的圣诞节,他们几经挣扎,还是怀抱宽恕之心,到监狱探视了凶手。因为他们了解到凶手也是个年轻的孩子,他们不想用仇恨的态度来影响他一生。老夫妻轮流拥抱了他,如同拥抱自己的儿子一样。年轻的孩子很愧疚地哭了,向他们表示歉意,并表示出狱后要替他们的儿子尽人子之责。

相信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深深感动。是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比仇恨更能打动人心。与其将仇恨记在心里,让它毒害自己的灵魂,倒不如将它清除,这样在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份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人情易反复,世路多崎岖,如果我们能够把心放宽,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何愁世间不能多一些温暖、人间不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这样做了,我们会发现快乐就在自己的眼前。

与其追究报复,不如包容宽恕

宽容犹如炎炎酷暑里的一汪清泉,更像皑皑冬天里的一轮暖阳。宽容别人,可以让生活更加轻松愉快,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更多的快乐。

宽容是快乐的“魔法石”,能够以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这样的人是快乐的。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他人的错误时,我们才能获得灵魂的安宁,才能生活在欢乐之中。可是生活中,大多数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却总是把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放在心里,结果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烦恼。这样的人,其实就是自己为难自己,不能宽恕别人,也就体会不到那种宽容后的快乐。凯德曼是乐团的候补小提琴手,只有在主奏生病或有事的时候,他才有出场的机会。一天,刚回到家,听见卧室有响声。那种响声对于音乐家来说太熟悉了,那是他心爱的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有贼!”凯德曼先生快速冲上楼,果然,他看到一个十几岁的陌生男孩正在那里摆弄那把小提琴。这个男孩头皮蓬乱,身材瘦小,破旧的外套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很显然,他是一个小偷。凯德曼先生用强壮的身躯将他堵在了卧室里。男孩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看到这些,凯德曼的心软了下来,他马上用微笑代替了愤怒的表情。他问道:“你是琼吗?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我是他的管家。丹尼尔说你要来,想不到你来得这样快!”那个男孩先是一愣,但很快回应道:“舅舅出差了吗?那我先出去转转,一会儿再回来。”男孩轻轻地将小提琴放下。凯德曼问道:“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可我拉得不好。”男孩回答。“那你用这把琴去练习一下。”凯德曼温和地说。男孩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在客厅,当男孩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演出的宣传照,上面写着“凯德曼先生”时,身体猛然抽搐了一下,发疯似的跑远了。凯德曼先生相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因为谁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自己的客厅呢?这天晚上,凯德曼的太太问道:“亲爱的,怎么不见了你那把心爱的小提琴了,坏了吗?”“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凯德曼说道。“送人?不会吧!那可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凯德曼太太有些不相信。“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人,我情愿这样做。”于是,他就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觉得我有必要这么做吗?”“希望这样能对这个孩子有所帮助。”妻子说道。两年后,凯德曼失业了,很多的时候,他只能待在家里。好在电视上天天直播“全国音乐大赛”,凯德曼借此打发时间。在比赛中,一位叫里特的小提琴选手脱颖而出,闯入了决赛。人们猜测,究竟是谁调教了这样一个音乐天才。可是,就连比赛的主办方也不知道里特的来历。当主持人问及里特,里特说要是有幸拿到比赛第一名,他将在颁奖大会上说出他师出何人。于是,人们对里特秘密的期待,远远超过了对谁是比赛的冠军。最后,里特用精湛的演技获得了全国比赛的第一名!秘密就要揭晓了,这时,所有的电视镜头都对准了里特。面对镜头,里特说:“我的老师叫凯德曼,是一个并不著名的小提琴手,他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说着,里特热泪盈眶:“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凯德曼先生,您在看比赛吗?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看着电视上的里特,两年前的那一幕又出现在凯德曼先生的眼前,原来他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凯德曼先生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后来,因为凯德曼是天才的老师,他又回到了乐团,并成为了乐团的主奏。当凯德曼先生看到小里特用精湛的演技获得了全国小提琴比赛的冠军以及那番真情表白后,他应该觉得比任何人都快乐,因为正是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宽容成就了小里特的辉煌人生。试想一下,如果凯德曼先生当初没有宽恕里特,而是选择在里特入室盗窃的那一刻把他送到警察局,那么还会有小里特的今天吗?他还能享受到天才少年发自内心感激老师时的那份快乐吗?不会的,一定不会。

所以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世上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更是人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人人多一份宽容,社会就会多一份理解,人人多一份宽容,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宽容是人间的润滑剂,宽容更是快乐的“魔法石”!

悦纳自己先宽容别人

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用善意的理解和爱来化解矛盾。当我们学会了宽容,快乐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在生活中,我们能容别人,别人才能容我们,这是生活的辩证规律。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上的人,是不可能不与其他人交往的,在与别人相处时,发生冲突或者产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不妨宽容一笑了之。我们宽容了别人,不仅体现了我们做人的风范,更重要的是,和平化解了矛盾,给自己带来了精神的愉悦。于右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饭店、商铺最喜欢挂起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揽顾客。但于右任题写的招牌极少,大多都是赝品。有一天,一个学生气呼呼来找于右任:“老师,我今天见有一家小饭店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字迹很差,明显是欺世盗名,您说可气不可气!”于右任说:“哦?怎么回事?”学生叫苦说:“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找来的写手,字写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死了。居然还签上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这可不好,”于右任说,“你说的那家饭馆叫什么名字,主要卖什么东西?”“是家很小的面馆,饭店虽小,做的饭菜倒干净地道,铺子的名字叫‘羊肉泡馍馆’。”听了学生的话,于老师沉默不语。“我去把招牌摘下来吧!”学生说完就准备出去,但被于右任叫住了。于右任从书案旁拿出一张宣纸,提起毛笔,酝酿了一下,刷刷在纸上写下几个大字,交给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给店老板吧!”学生接过来一看,不由得惊呆了。只见纸上是龙飞凤舞、酣畅淋漓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并盖上了私章。“老师,您这是?”学生大惑不解。于右任笑道:“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是说明人家瞧得起我于某的字,只是不知道真假的人看到了那张惨不忍睹的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就那么差,那我不就亏了嘛!所以,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张假的换下来吧!”“啊,我明白了。”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可见,做了错事,却能得到别人的宽容,这样的人是幸福的;别人侵犯了自己,却能宽容别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那家羊肉泡馍馆的老板居然以一张假招牌换来了当代大书法家的墨宝,相信他喜出望外之余,应该是惭愧之至吧;而一代书法大家于右任,别人坏他名声,他不仅不生气,反而还以真迹相赠,这样的胸怀和气魄不得不让人敬佩!

是的,宽容别人其实就是悦纳自己。宽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对他人的小过反而以大度相待,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彰显,这种魅力会使他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能够得到别人的终生感激,这样的人是最快乐的。提到“肥姐”沈殿霞,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她是中国最富喜感的明星,是香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经她主持的节目不知给观众带来多少欢声笑语,然而在2008年,她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辞世。“肥姐”的离去让亿万观众感到惋惜,因为在她的身上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美德,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宽容”。“肥姐”沈殿霞当年是红透香港的金牌司仪的时候,与名不见经传且饱受生活打击的郑少秋一见如故,她不顾舆论压力,全力扶持郑少秋的事业并安慰他的情感,在与他同居九年后毅然同他登记结婚并且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怀孕生女,然而她们的女儿来到人世还不到两个月,郑少秋却移情别恋。他们十年情感一朝云散,最终以“肥姐”遭到沉重打击而告结束。多年以后,“肥姐”在TVB主持的谈话节目《掌声背后》开播,第一期节目的第一位嘉宾竟然是郑少秋。二人相对而坐,待节目结束时,“肥姐”突然很意外地问郑少秋:“有个问题好久前就想问你了,今天借这个机会问你一下,你只需回答Yes或是No就行。”因为激动,“肥姐”停顿了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在多年以前,你究竟有没有真心爱过我?”郑少秋听后,几乎只是稍加思索,便坚定而认真地回答说:“我真的好爱你!”听到这句话,“肥姐”立刻泪流满面,随即她释然一笑,似乎多年的委屈只因为这六个字而烟消云散了。

能够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宽恕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肥姐的这种大度让人敬佩。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中国人向来信奉“有仇必报,有恩必复”,也就是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肥姐”却以女性不多见的宽容原谅了曾经背叛伤害她的郑少秋,她原谅了别人的过失,也快乐了自己的人生。

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和纠纷层出不穷,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甚至是亲人之间,对簿公堂的事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人缺乏宽容,心地越来越自私,心胸越来越狭隘。如果我们都能像于右任和“肥姐”那样有一个博大的胸怀,相信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化解的。

宽容是酿造美好生活的蜜,是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桥梁。宽容别人其实就是悦纳自己,因为宽容,一生豁达,一生快乐;因为宽容,心理天平永远不会倾斜,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因为宽容,所以快乐。

与其斤斤计较,不如豁达处之

一个人要想生活在快乐中,就一定要放宽心胸看世界,不能斤斤计较,否则,很难获得人生的快乐。不计较,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心境平和一些,人生就会快乐很多。

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比如说:无缘无故地,被领导训斥一番;防不胜防地,评职称被人挤了名额;莫名其妙地,被邻居痛骂一顿;糊里糊涂地,和老婆又吵翻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不如意的事情像影子一样总是跟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面对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怎么办?是把它放在心上,时时折磨自己,还是不与它斤斤计较,坦然一笑,让它随风而去?聪明的人应该选择后者,因为计较是人生痛苦的开始,为了多与少的差别和人争吵不休;为了名与利的争斗和人反目成仇;为了一些琐屑小事和人大打出手……这样斤斤计较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找不到人生的快乐。大德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了好几百盆各种各样的兰花。除了讲经说法外,他把余下的精力都投在了照料兰花上。庙里的和尚都说,兰花就是禅师的生命。一天,禅师外出讲经,他让弟子在闲暇时给兰花浇水、除草。可是,弟子在侍弄兰花时,一不小心把花架绊倒了,整架的盆兰都打翻在地,毁坏了很多兰花。弟子害怕急了,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被毁,肯定会大发雷霆?”于是,这个犯错的小和尚就和其他师兄弟商量,等禅师回来后就赶紧认错。奇怪的是,禅师回来后听说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安慰弟子说:“我之所以种植兰花,一是用它来供奉佛祖,二是美化寺院环境,可不是想生气才种兰花啊!凡是世间的一切都是捉摸不定的,不要纠结于一件事,这样你就会产生很多痛苦!”在场的弟子们听了禅师这番话,对禅师更加尊敬佩服了。庙里的和尚都说,没有什么人能让大德禅师生气。有人曾问大德禅师:“世人诽谤我、欺负欺、侮辱我、厌恶我,怎么办?”大德禅师回答说:“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看他怎么办。”有弟子向他诉说:“山下有一恶人,经常向我吐口水,怎么办?”大德禅师回答:“你对他笑,对他施礼,你看他怎么办。”大德禅师从不和人计较什么,整天笑嘻嘻的。大德禅师活了一百多岁,无疾而终。

可见,凡事不计较,这才是快乐人生的秘诀。小和尚打破了禅师心爱的盆兰,禅师却说:“我不是想生气才种兰花啊。”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没有兰花这个挂碍,这正是禅师胸怀宽阔凡事不计较的表现。

可是在生活中,能做到像大德禅师这样凡事不计较,把一切看开的人是少之又少。有些人总是把金钱、名利、权位这些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凡事都喜欢计较,时刻算计着是你得的比我多,还是我得的比你少。这样斤斤计较的结果就是不仅和自己过不去,而且和别人过不去,既激化了矛盾,又弄僵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做人的快乐。雅玲和男友准备结婚了,于是决定买一套婚房。跑遍了城市的各大楼盘,终于选定了一套总价120万元的现房。房价水平虽远高于两人的工资水平,但男友说了,他负责首付,雅玲负责装修和电器家具。男友家庭条件还不错,家里给他留了一套二手房。为了支付婚房的首付,不久前男友把那套二手房卖了,那套房听说卖了60万元。选好了房回家,雅玲十分高兴,想着终于能跟相恋六年的男友拥有自己的房子了,这是每天做梦都盼着的事情啊!每天早上,雅玲都是笑着从梦中醒来的。在办理房子手续的那一天,男友准点到达,身后还跟着他的爸爸妈妈,雅玲想着可能是准公婆担心他们办不好手续,前来帮忙的吧。于是雅玲满脸笑容地迎上去,婆婆亲热地挽起雅玲的胳膊,他们一起走向服务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