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06:37:0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

2020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病理学》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1 考纲要求

1细胞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3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5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1.2 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

一、细胞适应的概念及分类

1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指细胞及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适应的分类

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涉及细胞数目、细胞体积或细胞分化的改变。(1)萎缩(表1-1)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表1-1 萎缩的分类、机制及意义【例】(X型题)在下列病变中,属于心肌褐色萎缩病变的有(  )。[2018年研]

A.心脏体积缩小

B.心底部大血管管腔缩小

C.冠状动脉呈扭曲状

D.心室内膜呈虎斑状【答案】AC【解析】AC两项,心肌褐色萎缩时,由于心肌细胞体积减小,可导致心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呈蛇行状扭曲。B项,心脏底部的大血管均位于心脏之外,在心脏褐色萎缩时,不会出现大血管管腔缩小。D项为心肌脂肪变性的特征性改变。(2)肥大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又分为生理性肥大(妊娠期子宫、哺乳的乳腺、运动员的肌肉)和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的心脏肥大、甲亢时甲状腺滤泡上皮肥大、垂体腺瘤所致的肾上腺皮质细胞肥大)。(3)增生

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

①生理性增生见于妊娠期子宫、青春期乳腺、肝叶切除后肝细胞的增生、高海拔地区红细胞代偿增生。

②病理性增生见于创伤愈合的增生、慢性炎症或长期暴露皮肤或脏器被覆细胞增生。

③增生与肥大的关系:两者常相伴存在。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器官(如子宫、乳腺等)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肥大)和细胞数目增多(增生)的共同结果;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心肌、骨骼肌等,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例】(X型题)下列选项中,不伴有细胞增生的肥大是(  )。[2006年研]

A.高血压病性心肌病理性肥大

B.运动员骨骼肌生理性肥大

C.妊娠子宫生理性肥大

D.哺乳期乳腺生理性肥大【答案】AB【解析】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增生是指组织或器官实质细胞数量增加,两者常相伴存在:①对于细胞增殖能力较低的心肌、骨骼肌等,其组织器官的肥大只是细胞肥大的结果;②对于细胞增殖能力强的子宫、乳腺等,其组织器官的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肥大)和细胞数量增多(增生)的共同结果。(4)化生

①概念

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②特点

好发于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而且,只能转换为性质相似的细胞,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

③分类

a.上皮组织的化生(表1-2)表1-2 常见的上皮组织化生

b.间叶组织的化生

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后,可转变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称骨化生或软骨化生,如骨化性肌炎。【例】(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生的是(  )。[2014年研]

A.舌根部出现甲状腺组织

B.气管内出现鳞状上皮

C.胃黏膜内出现肠上皮

D.子宫内膜中出现鳞状上皮【答案】A【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A项,舌根部出现甲状腺组织属迷离瘤,迷离瘤是指误位于异常部位的分化正常的组织,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属组织异位,不是两种细胞类型的转换,不属于化生。BCD三项,正常气管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正常胃黏膜为腺上皮,出现肠上皮;正常子宫内膜为腺上皮,出现鳞状上皮;这些均有细胞类型的转换,因此均属于化生。【例】(A型题)在下列叙述中,不会发生的化生是(  )。[2013年研]

A.胃腺上皮化生为肠腺上皮

B.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C.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D.鳞状上皮化生为纤维组织【答案】D【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AB两项,被覆的上皮组织可以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此为上皮细胞之间的化生,如慢性胃炎时,胃腺上皮可转变为含有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化生为鳞状上皮,简称鳞化。C项,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损伤后,可化生为软骨组织,称为软骨化生,此为间叶组织的化生。D项,纤维组织属于间叶组织,故鳞状上皮不能化生为纤维组织。【例】(A型题)下列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中,与化生密切相关的是(  )。[2008年研]

A.子宫内膜样腺癌

B.浆液性腺癌

C.透明细胞癌

D.鳞状细胞癌【答案】D【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所取代,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AB两项,子宫内膜是由腺上皮组成的,由于二者均是“腺癌”,因此与化生无关。C项,透明细胞癌只是一个形态学名称,是因为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看起来透亮而得名,因此不能从透明细胞癌推测其组织来源,也就不能说它与化生有关。D项,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是由腺上皮组成的,当被覆腺上皮的子宫内膜发生鳞状细胞癌时,则必然与化生有关。【例】(X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化生的有(  )。[2009年研]

A.纤维结缔组织中出现软骨细胞

B.支气管上皮中出现鳞状上皮细胞

C.肌肉组织中出现类上皮细胞

D.血栓中出现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答案】AB【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所取代。因此,通常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A项,纤维结缔组织和软骨细胞均属于间叶组织细胞。B项,支气管上皮、鳞状上皮均属于上皮组织细胞。C项,类上皮细胞一般由巨噬细胞转化而来,若出现在肌肉组织中,只能说明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而不属于化生。D项,血栓中出现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称为血栓机化,也不属于化生。【例】(A型题)下列组织中,不会发生化生的是(  )。[2018年研]

A.肾盂黏膜上皮

B.宫颈柱状上皮

C.结缔组织

D.神经纤维【答案】D【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取替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上皮组织(鳞状上皮、移行上皮、腺上皮)和间叶组织(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D项,神经组织不属于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故不会发生化生。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表1-3)表1-3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表1-4)表1-4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三、变性

1概念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常伴细胞功能低下,是细胞的可逆性损伤。

2类型(1)细胞水肿(水变性)

细胞水肿是细胞损伤最早出现的改变,好发于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是轻度损伤的表现,原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①发生机制++

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

②病理变化

a.大体变化:器官体积增大,边缘圆钝,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b.镜下变化:病变初期,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见细胞质内出现的红染细颗粒状物。继而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气球样变、胞核也可肿胀。

③举例

病毒性肝炎时,常发生的病理改变为胞质疏松化→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溶解性坏死。(2)脂肪变

脂肪变性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①病理变化

肉眼观脂肪变的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面呈油腻感;镜下胞质中出现球形脂滴,HE染色不着色而呈空泡状。

②病因

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

③好发部位(表1-5)表1-5 脂肪变的好发部位(3)玻璃样变

①定义

玻璃样变是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或称为透明样变。

②病理变化(表1-6)表1-6 玻璃样变病理变化(4)淀粉样变

①定义

淀粉样变是指细胞间质内淀粉样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蓄积,因具有淀粉染色特征而得名。

②病理变化

淀粉样变物质主要沉积于细胞间质、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有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HE染色其镜下特点为淡红色均质状物,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刚果红染色为橘红色,遇碘则为棕褐色,再加稀硫酸便呈蓝色。

③分类(表1-7)表1-7 淀粉样变的分类(5)黏液样变

①定义

黏液样变是指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②镜下特点

在疏松的间质内,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黏液基质中。

③举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透明质酸酶活性受抑,含有透明质酸的黏液样物质及水分在皮肤及皮下蓄积,形成特征性的黏液性水肿。

④常见部位

间叶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和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6)病理性色素沉着

①定义

病理性色素沉着是指病理情况下,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色素会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

②常见的病理性色素(表1-8)表1-8 常见的病理性色素(7)病理性钙化

①定义

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是许多疾病的常见伴随病变,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

②镜下特点

显微镜下呈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

③分类(表1-9)表1-9 病理性钙化的分类(8)各类变性的蓄积物质及病变部位(表1-10)表1-10 各类变性的蓄积物质及病变部位【例】(A型题)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出现马洛里小体(Mallory Body),其病变性质是(  )。[2013年研]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素样变性【答案】C【解析】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内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性。【例】(A型题)虎斑心的组织学改变是(  )。[2012年研]

A.心肌纤维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B.心肌纤维间出现脂肪沉积

C.心肌细胞中出现脂肪沉积

D.心肌细胞中出现透明蛋白小体【答案】C【解析】心肌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脂肪空泡很小,位于心肌细胞内,排列如串珠,肉眼无明显变化,严重时呈虎斑心改变。A项,心肌纤维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B项,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D项,透明蛋白小体多见于酒精性肝炎。【例】(A型题)在下列病变中,脂褐素主要出现于(  )。[2012年研]

A.萎缩

B.脂肪变性

C.坏死

D.凋亡【答案】A【解析】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主要存在于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的胞质内。B项,脂肪变性是指甘油三酯异常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C项,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D项,凋亡是活体内个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例】(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2011年研]

A.结核病灶钙化

B.肺间质钙化

C.粥瘤钙化

D.血栓钙化【答案】B【解析】钙化分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①转移性钙化是指全身钙磷代谢失调,引起高钙血症,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常发生于排酸器官或组织,如肺、肾和胃的间质组织。②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体内钙磷代谢正常,钙盐沉积于坏死组织或异物中。ACD三项,结核病灶钙化、粥瘤钙化和血栓钙化均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例】(A型题)下列钙化中,属于转移性钙化的是(  )。[2010年研]

A.肝内血吸虫卵钙化

B.肾小管钙化

C.淋巴结干酪样坏死钙化

D.主动脉粥瘤钙化【答案】B【解析】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分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两类:①转移性钙化是指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多、骨肿瘤等,常发生于排酸器官,如肾、肺、胃的间质组织。②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体内钙磷代谢正常,钙盐沉积于坏死组织或异物中。ACD三项均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例】(A型题)下列小体中,与中间丝蛋白聚集有关的是(  )。[2010年研]

A.石棉(Ferruginous)小体

B.马洛里(Mallory)小体

C.嗜酸性(Councilman)小体

D.拉塞尔(Rusell)小体【答案】B【解析】A项,Ferruginous小体是指表面有铁蛋白沉积的石棉纤维。B项,Mallory小体指肝细胞玻璃样变时,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多见于酒精性肝病。C项,Councilman小体又称嗜酸性小体,是指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凋亡的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不同程度退变,形成的许多凋亡小体。D项,Russell小体是指浆细胞变性时,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的异常蓄积。【例】(A型题)萎缩发生时,细胞内常出现(  )。[2007年研]

A.脂褐素

B.含铁血黄素

C.胆红素

D.黑色素【答案】A【解析】萎缩细胞的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此为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细胞器残体。B项,含铁血黄素常见于陈旧性出血灶。C项,胆红素多出现于有淤胆的肝细胞内。D项,黑色素出现于痣细胞、黑色素瘤中。【例】(A型题)下列病变中,属于变性的是肝细胞浆内出现(  )。[2007年研]

A.Mallory小体

B.HBsAg

C.HBcAg

D.巨大病毒包涵体【答案】A【解析】变性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正常物质异常蓄积或异常物质堆积的现象。A项,肝细胞玻璃样变性时,前角蛋白在肝细胞胞质内聚集,称Mallory小体,常见于酒精性肝病。B项,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池内出现较多的HBsAg颗粒,胞质不透明呈毛玻璃样,称毛玻璃样肝细胞,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C项,HBcAg需用免疫组化才能显示出现。D项,巨大病毒包涵体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标志,一般不包括在细胞变性中。【例】(X型题)符合变性的改变的有(  )。[2005年研]

A.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B.细胞内的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C.细胞核固缩

D.为可逆性损伤【答案】ABD【解析】可逆性损伤又称变性,是指细胞和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C项,核固缩不是变性的病理特点,而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之一,核固缩是指细胞核染色质DNA浓聚、皱缩,使核体积减小,嗜碱性增加,提示DNA转录停止。ABD三项,均符合变性的改变。

四、细胞死亡

当细胞发生致死性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便可引起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凋亡两大类,是不可逆性改变。

1细胞坏死(1)定义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其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2)坏死的基本病变(表1-11)表1-11 坏死的基本病变(3)坏死的类型(表1-12)

①坏死常分为凝固性、液化性和纤维素样坏死3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等一些特殊类型。表1-12 坏死的类型

②坏疽的分类(表1-13)表1-13 坏疽的三种类型(4)坏死的结局(表1-14)表1-14 坏死的结局【例】(A型题)下列组织中,不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的是(  )。[2018年研]

A.骨骼肌肌纤维

B.心肌间质

C.肾小球

D.小动脉【答案】A【解析】纤维素样坏死旧称纤维素样变性,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类型。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结节性多动脉炎、急进性肾炎(肾小球)、急进型高血压(小动脉)、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等。【例】(X型题)在下列疾病中,会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的有(  )。[2018年研]

A.膜性肾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风湿性心肌炎

D.良性高血压【答案】BC【解析】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肾小球肾炎等过敏性疾患,此外恶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的小血管壁也可发生【例】(A型题)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处有肠内容物流出,该病变称为(  )。[2016年研]

A.瘘管

B.窦道

C.脓肿

D.溃疡【答案】A【解析】阑尾切除术后形成的切口造成的通道,属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因此属于瘘管。B项,窦道属于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盲管。C项,脓肿是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D项,溃疡属于较深的组织缺损,可至肌层。【例】(A型题)凝固性坏死的形态学特点是(  )。[2016年研]

A.形成筛状软化灶

B.病灶中出现炎症细胞

C.细胞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

D.保持原有组织轮廓【答案】D【解析】凝固性坏死时蛋白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坏死区与健康组织间界限多较明显,镜下的原有组织轮廓可保存。A项,筛状软化灶的形成为乙型脑炎的病变。B项,病灶中出现炎症细胞可见于各种病变,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特点。C项,细胞坏死时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细胞破裂,因此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完整。【例】(A型题)下列可以发生坏疽的病变是(  )。[2015年研]

A.肝大片状坏死

B.脾梗死

C.脑梗死

D.肠套叠【答案】D【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肠套叠时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坏死区水分较多,肠道腔内的腐败菌易于繁殖。ABC三项,均为无菌性坏死。【例】(A型题)镜下坏死组织结构的轮廓消失,呈现一片嗜酸性颗粒状物。其坏死类型是(  )。[2013年研]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脂肪坏死【答案】C【解析】A项,凝固性坏死的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坏死区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B项,液化性坏死的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溶解。C项,干酪样坏死是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常见于结核病,由于坏死彻底,故镜下常表现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D项,脂肪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坏死后释放的脂肪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钙皂。【例】(A型题)在下列坏死中,有特征性钙皂形成的是(  )。[2012年研]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性坏死

D.脂肪坏死【答案】D【解析】A项,凝固性坏死的特点是坏死后还能保持原有结构的轮廓。B项,创伤性脂肪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但不是所有的液化性坏死均会出现钙皂,如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即无钙皂。C项,干酪性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不见组织结构残影。D项,脂肪坏死后释放2+的脂肪酸与血清中的Ca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即为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钙皂。【例】(A型题)光镜下,干酪样坏死的病理改变是(  )。[2007年研]

A.属于凝固性坏死,但保存原有的组织轮廓

B.属于凝固性坏死,原有的组织轮廓消失

C.属于液化性坏死,但仍保持细胞周围网架结构

D.属于液化性坏死,细胞周围网架结构被破坏【答案】B【解析】凝固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且酶溶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其坏死区与健康组织间界限明显,镜下见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轮廓仍可保存。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镜下为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组织的残影和轮廓,甚至不见核碎屑,是结核病的典型病理改变。CD两项,液化性坏死时,仍保持细胞周围网架结构的称为溶解性坏死;不保存细胞周围网架结构的是典型的液化性坏死的形态改变。【例】(X型题)干酪样坏死的形态学特征有(  )。[2006年研]

A.镜下不见原有组织结构轮廓

B.肉眼观坏死灶微黄、细腻

C.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D.周围反应中常有异型性细胞存在【答案】AB【解析】凝固性坏死的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镜下为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轮廓,甚至不见核碎屑,由于结核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因此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C项,病灶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是急性炎症的病理特点,而干酪样坏死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D项,常有异型性细胞存在是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因此不会出现于干酪样坏死灶中。

2细胞凋亡(1)概念

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坏死。(2)凋亡的特征及在疾病中的作用(表1-15)表1-15 凋亡的特征及在疾病中的作用(3)凋亡和坏死的比较(表1-16)表1-16 凋亡和坏死的比较【例】(A型题)下列形态改变中属于凋亡特征的是(  )。[2017年研]

A.多为片状细胞死亡

B.细胞核固缩、碎裂

C.常有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D.细胞膜完整,发泡成芽【答案】D【例】(A型题)下列肝细胞坏死中,属于凋亡的是(  )。[2014年研]

A.碎片状坏死

B.点状坏死

C.桥接坏死

D.嗜酸性坏死【答案】D【解析】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凋亡又称嗜酸性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主要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细胞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凋亡小体)。ABC三项,碎片状坏死、点状坏死、桥接坏死均属于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多见于病毒性肝炎。【例】(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凋亡特征的是(  )。[2011年研]

A.死亡细胞质膜破裂

B.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C.死亡细胞自溶

D.伴有急性炎症反应【答案】B【解析】凋亡是活体内个别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体内细胞的主动性死亡方式。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是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而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或)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体,可被巨噬细胞和邻近实质细胞吞噬降解,但凋亡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器大多完整,不发生自溶,不引起组织炎症。ACD三项均是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点。【例】(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萎缩特点的是(  )。[2009年研]

A.自噬小体增多

B.器官均匀性缩小

C.器官功能低下

D.细胞核固缩【答案】D【解析】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的胞质内可出现大量脂褐素颗粒,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减小,其功能大多下降。D项,核固缩是细胞坏死的形态学标志之一。【例】(A型题)下列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中,属于凋亡的是(  )。[2008年研]

A.脂肪空泡形成

B.嗜酸性小体形成

C.Mallory小体形成

D.病毒包涵体形成【答案】B【解析】A项,脂肪空泡形成多见于肝脂肪变性。B项,病毒性肝炎的嗜酸性小体(Councilman小体)表现为单个肝细胞内深红色、细胞核消失的圆形小体,是单个肝细胞的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项,肝细胞玻璃样变性时,前角蛋白在肝细胞胞质内聚集,称Mallory小体,常见于酒精性肝病。D项,病毒包涵体是病毒感染的标志,一般不包括在细胞变性中。

第2章 损伤的修复

2.1 考纲要求

1再生的概念和类型,干细胞的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3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2.2 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

一、再生

1定义

再生是指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的过程。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

2分类

再生可分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1)生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生理性再生多为完全性再生。(2)病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是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病理性再生可为完全性再生,也可为不完全性再生。

3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表2-1)表2-1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例】(A型题)男性,25岁。患急性糜烂性胃炎,经治疗痊愈后,原胃体黏膜糜烂处表现为(  )。[2015年研]

A.正常胃黏膜

B.幽门腺化生

C.肠上皮化生

D.表面腺体增厚【答案】A【解析】胃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急性糜烂性胃炎,经治疗痊愈后,胃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可完全再生,表现为正常的胃粘膜。【例】(A型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

A.表皮细胞

B.消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答案】C【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稳定细胞主要包括腺体实质细胞(肝、胰、汗腺、内分泌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AB两项,属于不稳定细胞;D项,属于永久性细胞。【例】(A型题)下列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弱的是(  )。[2006年研]

A.心肌细胞

B.骨细胞

C.纤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平滑肌细胞【答案】A【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A项,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受损后不能进行再生。B项,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CD两项,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E项,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共用备选答案)

A.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心肌细胞【例】(B型题)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答案】A【例】(B型题)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2009年研]【答案】B【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A项,小肠黏膜被覆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其再生能力很强。B项,肝细胞属于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CD两项,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这类细胞不能再生。【例】(X型题)人体内属于恒定细胞的有(  )。[2008年研]

A.神经细胞

B.表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肠上皮细胞【答案】AC【解析】根据再生能力将细胞分为三类: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永久性细胞又称恒定细胞,是指不能进行再生的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等。BD两项,表皮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

4干细胞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1)概念

干细胞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2)根据来源不同分类

①胚胎干细胞(ESC);

②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肝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

③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3)人类成体干细胞及其主要分化方向(表2-2)表2-2 人类成体干细胞及其主要分化方向(4)干细胞在组织中的作用及特点(表2-3)表2-3 干细胞在组织中的作用及特点

5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过程(表2-4)表2-4 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过程【例】(A型题)男性,16岁。左手烫伤,红肿,少数水泡,无感染。经治疗痊愈,局部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表现为(  )。[2014年研]

A.纤维瘢痕形成

B.皮肤附属器破坏

C.毛细血管增生

D.正常皮肤【答案】D【解析】患者左手烫伤,红肿,少数水泡,说明为浅Ⅱ°烧伤,即烧伤深度达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无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的破坏。若无感染,则可完全再生,不出现瘢痕,可有少量色素沉着。【例】(A型题)组织修复过程中,再生能力弱的组织是(  )。[2005年研]

A.上皮组织

B.纤维组织

C.软骨组织

D.骨组织

E.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ABE三项,上皮组织、毛细血管、纤维组织的再生能力也都很强。C项,软骨再生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这些增生的幼稚细胞形似成纤维细胞,后变为软骨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转变为静止的软骨细胞。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弱,较大缺损由纤维组织修补。D项,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再生。

二、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1肉芽组织的结构(表2-5)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表2-5 肉芽组织的结构

2肉芽组织的功能

包括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3肉芽组织的结局(1)肉芽组织生长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出现,自下而上(如体表创口)或从周围向中心(如组织内坏死)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2)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

在伤后1~2周,肉芽组织逐渐成熟。其形态标志为:

①间质水分逐渐减少;

②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

③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④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同时成纤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胞核变细长而深染,变为纤维细胞。至此,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3)纤维结缔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

胶原纤维量更多,而且发生玻璃样变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成分更少,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例】(A型题)下列哪种新生的细胞是机化时出现的特征性细胞?(  )[2005年研]

A.平滑肌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类上皮细胞

D.横纹肌细胞

E.上皮细胞【答案】B【解析】机化是指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所取代。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其特征性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例】(X型题)发生机化时,组织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有(  )。[2016年研]

A.类上皮细胞

B.内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多核巨细胞【答案】BC【解析】机化是在肉芽组织的基础上发生的病变,肉芽组织浸润的主要细胞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AD两项,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多见于肉芽肿。【例】(X型题)下列选项中符合肉芽组织特征的有(  )。[2012年研]

A.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B.较多的成纤维细胞

C.较多的内皮细胞

D.较多的类上皮细胞【答案】BC【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构成。AD两项,“含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为肉芽肿的特点,肉芽肿为肉芽肿性炎的特征性病变。【例】(X型题)肉芽组织中常见的细胞有(  )。[2009年研]

A.Langhans巨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新生内皮细胞

D.浆细胞【答案】BCD【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A项,巨噬细胞吞噬异物或细菌后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相互融合形成Langhans(朗罕斯)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并不等于巨噬细胞,而是一种多核巨细胞。

三、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1皮肤创伤愈合(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表2-6)表2-6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创伤愈合的类型(表2-7)表2-7 皮肤伤口愈合的类型

2骨折愈合过程(表2-8)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一般而言,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单纯性外伤性骨折,几个月内便可完全愈合,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表2-8 骨折愈合过程【例】(A型题)下列创伤中,能完全修复的是(  )。[2016年研]

A.闭合性骨折

B.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

C.二期愈合的手术切口

D.Ⅲ°烧伤的创面【答案】A【解析】A项,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所以如果是闭合性骨折能完全修复。BC两项,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手术伤口均不能完全修复,含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D项,Ⅲ°烧伤自体皮移植后预后仍较差,多数致残,不能完全修复。【例】(A型题)下列骨折愈合描述中,骨折处表现为肉芽组织和排列紊乱的骨小梁的是(  )。[2012年研]

A.纤维性骨痂形成

B.骨性骨痂形成

C.骨不愈合

D.骨痂重塑完成【答案】B【解析】骨折愈合过程分四个阶段:①血肿形成;②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后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③骨性骨痂形成,由纤维性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编织骨结构不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④骨痂改建或再塑,编织骨改建成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例】(A型题)患者,20岁,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骨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  )。[2011年研]

A.大量成纤维细胞

B.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C.正常骨组织

D.大量多核巨细胞【答案】C【解析】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强,复位良好的单纯性外伤性骨折,几个月后,便可完全愈合,本例骨折愈合良好,5年后骨折处的骨组织可完全再生为正常的骨组织。骨折愈合可分为血肿形成、纤维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4个阶段。AB两项,存在“大量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为肉芽组织的特点,D项,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为肉芽肿的特点。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表2-9)表2-9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例】(A型题)在伤口愈合时,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2013年研]

A.成纤维细胞

B.毛细血管

C.细胞外基质

D.良好的血供【答案】C【解析】①纤维性胶原又称细胞外基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纤维性胶原)是修复部位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作用。②细胞外基质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类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的大分子物质,其成分复杂,包括胶原蛋白、弹力蛋白、黏附性糖蛋白、整合素、蛋白多糖等。A项,成纤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胶原纤维。B项,毛细血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D项,良好的血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与伤口愈合的强度关系不大。【例】(A型题)维生素C缺乏常导致创伤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2009年研]

A.表皮再生困难

B.难以形成前胶原分子

C.炎症难以控制

D.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答案】B【解析】维生素C对创伤的愈合极为重要,胶原纤维形成过程中,脯氨酸和赖氨酸必须经羟化酶羟化,才能形成胶原分子,而维生素C具有催化羟化酶的作用。因此,维生素C缺乏时,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从而影响了胶原纤维的形成,导致创伤愈合不良。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 考纲要求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血栓的类型、形态特点、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水肿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3.2 考点归纳与真题详解

一、充血与淤血

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1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表3-1)表3-1  动脉性充血与静脉性充血

2重要器官的淤血(表3-2)表3-2 重要器官的淤血【例】(A型题)在下列病变中,含铁血黄素主要出现于(  )。[2013年研]

A.肺褐色硬化

B.小叶性肺炎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间质性肺炎【答案】A【解析】含铁血黄素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3+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系Fe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生理情况下可少量存在,出血和溶血性疾病时可在体内大量蓄积。A项,慢性肺淤血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红细胞漏出,造成淤血性出血。出血灶中的红细胞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被溶酶体分解,析出含铁血黄素。慢性肺淤血时,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B项,小叶性肺炎为急性化脓性炎,可见肺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见肺泡和肺间质大量蛋白质浆液(肺水肿)。D项,间质性肺炎常表现为间质水肿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例】(A型题)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最常见于(  )。[2009年研]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左心衰竭【答案】D【解析】A项,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镜下可见纤维素渗出。B项,小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化脓性炎,因此镜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项,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间质水肿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D项,左心衰竭可导致慢性肺淤血,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高,肺泡腔内漏出大量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成血红蛋白的铁蛋白,后聚集成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例】(A型题)肺褐色硬化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形态改变?(  ) [2007年研]

A.特发性肺纤维化

B.机化性肺炎

C.慢性肺淤血

D.大叶性肺炎【答案】C【解析】A项,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指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病变局限在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BD两项,机化性肺炎,又称肺肉质变,是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C项,慢性肺淤血时,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使肺实质变硬,肉眼观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例】(A型题)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2006年研]

A.心力衰竭细胞

B.纤维蛋白

C.伊红色水肿液

D.中性粒细胞

E.黏液【答案】C【解析】肺淤血由左心衰引起,肺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暗红色。急性肺淤血的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伊红色水肿液,其内可见漏出的红细胞。AB两项,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纤维蛋白或纤维化为慢性肺淤血的病理特征。D项,肺淤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不是炎症性肺炎,因此不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例】(X型题)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2010年研]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B.肺泡腔内心衰细胞聚集

C.肺泡腔内蛋白性水肿液聚集

D.肺间质纤维增生【答案】ABCD【解析】慢性肺淤血,镜下可见:①肺泡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②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聚集;③由于长期慢性淤血,实质细胞可发生压迫性萎缩,肺间质纤维增生。【例】(X型题)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  )。[2008年研]

A.肺漏出性出血

B.肺褐色硬化

C.肺癌

D.肺结节病【答案】AB【解析】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液漏出血管外即漏出性出血,还可见肺泡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含水肿液、出血和大量心衰细胞,长期肺淤血后,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为肺褐色硬化。C项,慢性肺淤血时只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淤血,不会癌变。D项,肺结节病是一种肺间质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而与肺淤血无关。

二、出血(表3-3)表3-3 出血【例】(A型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导致肺出血的原因是(  )。[2017年研]

A.肺静脉小分支破裂

B.肺动脉小分支破裂

C.肺静脉端毛细血管漏出增加

D.肺动脉端毛细血管漏出增加【答案】C【解析】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导致心排量降低,肺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漏出增加。

三、血栓形成

1定义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生理特性。生理情况下,以抗凝作用为主,从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原因。(2)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静脉血栓多见的原因为:

①静脉内有静脉瓣;

②静脉不似动脉那样随心搏动而舒张,其血流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③静脉壁较薄,容易受压;

④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静脉后,血液的黏性有所增加。

⑤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加

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①遗传性高凝状态:第V因子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高凝状态;还与抗凝血酶Ⅲ、蛋白C或蛋白S的先天性缺乏有关。

②获得性高凝状态:常见于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还可见于妊娠期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和肥胖症等。【例】(A型题)动脉内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  )。[2009年研]

A.血管内血流缓慢

B.血流轴流消失

C.内皮细胞损伤

D.血小板增加【答案】C【解析】①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由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致血液发生凝固。②血栓形成的条件有三个:a.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b.血流状态改变,如血流缓慢、血流轴流消失;c.血液凝固性增加,如血小板增多。③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和F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FⅦ,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3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与胶原黏附→血小板激活→血小板释放颗粒(ADP、TXA、5-HT等)→血小板聚集→2凝血途径启动→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性血栓形成。

4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表3-4)表3-4 血栓的四种类型【例】(A型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疣状心内膜炎,其赘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