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14:41:2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理解问题的第一步是:(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克服思维定势

B.消除功能固着

C.建立问题空间的内部表征

D.决定使用算法、还是启发法【答案】C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统考2011年研]

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考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答案】D【解析】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在颞叶的颞横回处;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是言语运动区。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年研]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考点】听觉的位置理论。【答案】D【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4.双重编码理论是指:(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视觉和听觉

B.语义和表象

C.语言和听觉

D.概念和图像【答案】B

5.Parkinson氏病被认为是下述哪一种原因所造成的?(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神经胶质细胞损伤

B.使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功能退化

C.大脑中在受体上颉颃性化学反应造成的

D.缺乏清理神经系统废物的酶【答案】A

6.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  )。[统考2012年研]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指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A项,双趋冲突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的冲突。B项,双避冲突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的冲突。D项,多重趋避冲突指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引起的冲突。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统考2012年研]

A.生理、安全、尊重、归属与爱、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C.生理、归属与爱、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归属与爱、尊重、安全、自我实现【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某学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但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平。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该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智力是(  )。[统考2012年研]

A.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综合性智力【答案】A【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9.酗酒者不能用手抓握身体对侧的物体,也不能用一个手指点中他/她鼻子上的某一点。这说明酒精最早损害了下述哪个结构的功能(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小脑

B.胼胝体

C.丘脑

D.延髓【答案】B

10.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眼睛传来的光波

B.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C.“鸟巢”的形象

D.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考点】大脑接收的信息的本质。【答案】B【解析】大脑皮层不是接受外界直接作用的物理刺激,而是接受各种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11.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统考2010年研]

A.视轴辐合

B.线条透视

C.运动视差

D.运动透视【考点】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来源。【答案】B【解析】视轴辐合属于双眼线索;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的印象;运动视差是指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相同的印象;运动透视是指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的印象。

12.电刺激下述哪个区域,动物会产生最显著的愉悦感?(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杏仁核(amygdala)

B.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C.前脑束中部(medial forebrain bundle)

D.大脑后部【答案】D

13.当你邻居家被夜盗过后,你在夜晚常常能听到一些以前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声音。这可以用下述哪种理论解释?(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韦伯定律(Weber’s law)

B.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

C.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

D.信号检测论(signal-detection theory)【答案】D

14.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统考2014年研]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答案】B【解析】行波理论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5.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统考2014年研]

A.流通性差,变通性差

B.流通性好,变通性差

C.流通性好,变通性好

D.流通性差,变通性好【答案】B【解析】在测验中,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被看作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线条透视

B.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纹理梯度【答案】B【解析】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双眼线索包括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其中与深度知觉有关的是前者,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后者主要与立体知觉有关。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统考2012年研]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能力

D.知觉的速度【答案】B【解析】晶体智力是一个人后天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

18.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统考2012年研]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答案】C【解析】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9.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统考2011年研]

A.丘脑

B.下丘脑

C.海马

D.桥脑【考点】感觉加工的生理机制。【答案】A【解析】丘脑是个中转站,丘脑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与视神经传入的信息。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

20.为了增加你在夜晚的视敏度,你应该:(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直接注视你希望看见的物体

B.把你的注视点稍微偏离一点希望注视的物体

C.闭上一只眼睛

D.眨眼几次以促进暗适应【答案】D

21.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统考2009年研]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答案】B【解析】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胞体包含神经元的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突起的信息。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从胞体向外传至其他神经元,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其他细胞的信息。

22.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统考2009年研]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答案】D【解析】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顶叶,额叶主要是言语中枢,枕叶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听觉中枢。

23.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统考2009年研]

A.红黄绿紫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答案】A【解析】人类感觉到的颜色按照波长排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24.一个微电极正在记录一只猫视觉皮质中某一细胞的活动。当一条垂直线段从右至左扫过视野时,该细胞会有迅速放电,但是当垂直线段从左至右扫过视野时,该细胞停止放电。在这种情况下,该微电极记录下述细胞的活动。(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超复杂细胞

B.复杂细胞

C.简单细胞

D.小细胞通道中的一个细胞【答案】B

25.催眠师有时能成功地使被催眠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下述哪一条对这一行为的解释最为贴切?(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被催眠者完全受到催眠师的控制,并且将遵循催眠师的指令

B.被催眠者是催眠师的同伙,脱光衣服的目的就是假装被催眠了

C.被催眠者促使自己相信他/她不需要对其行为负责

D.催眠师只是挑选哪些愿意在公众场合裸露的个体【答案】A

26.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考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答案】C【解析】机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27.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统考2010年研]

A.教育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考点】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答案】D【解析】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旨在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生理活动的变化;临床心理学的目的则在于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

28.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统考2010年研]

A.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B.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颞叶顶叶额叶枕叶【考点】大脑半球的主要分区【答案】A【解析】①对应的是额叶;②对应的是顶叶;③对应的是枕叶;④对应的是颞叶。

29.一个学生关于某位大学教授行为的期望可以是下述哪个概念的一个实例?(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组块

B.语义网络

C.图式

D.原型【答案】D

30.“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统考2011年研]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考点】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D【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被称为“联觉”。

31.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来的事情。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层次网络模型

B.逆行性遗忘

C.编码特异性原理

D.激活扩散模型【考点】长时记忆储存的模型。【答案】D【解析】激活扩散模型中,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结点就被激活,然后沿该结点的各个连接,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故地重游时,“触景生情”则是因为看到某个场景,记忆中与之相关的事情便容易激活。

32.小王第一次申请信用卡时银行提供给他的密码是8624。上周,另一家公司收购了那家银行的信用卡部,从而向小王提供了另外一个密码,9317。如果小王在输入密码时面临前摄干扰的影响,那么你预测他会输入数字:(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9317

B.9324

C.8617

D.8624【答案】C

33.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统考2009年研]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答案】B【解析】抽样调查揭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因此属于相关研究。因果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个案研究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获得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纵向研究是发展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3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统考2009年研]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答案】A【解析】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惠特海默是格式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之一。

35.在戴安娜王妃的车祸事故中,保镖琼斯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在事后警方对他就事故进行询问时他丧失了对事故前一瞬间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这种遗忘现象称:(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

B.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C.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

D.假遗忘(pseudoforgetting)【答案】A

36.根据人格的内驱力理论,机体的最重要动机是:(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自我实现

B.维持动态平衡

C.确保自身和其种属的生存

D.体验尽可能多的愉快刺激【答案】B

37.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models)认为,人的行为是下述哪两种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奖赏额度与所需努力之间

B.成功的机会

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

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答案】C

38.林先生没有怎么约会就结婚了,并且他与老伴最近庆祝了他们的40周年结婚纪念日。他花了很多时间在他三个孩子的成长上,如今退休了他又花不少时间在孙辈的抚养、教育上。根据Belsky的研究,你预测他应该在何种环境下长大,并且与他父母发展出了何种依恋关系?(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一个不安全、贫困的环境,以及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B.一个不安全、贫困的环境,以及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C.一个安全、富裕的环境,以及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D.一个安全、富裕的环境,以及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答案】C

39.下列几种群体中,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高凝聚力的群体

B.低凝聚力的群体

C.民主的群体

D.放任的群体【答案】A【解析】群体思维是指群体迫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即当人们对与寻求一致的需要超过了合理评价备选方案需要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要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可行方案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

40.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统考2013年研]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常规思维【答案】C【解析】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41.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统考2013年研]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答案】B【解析】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42.小明和他的双胞胎妹妹小红几月前刚过了12岁生日。兄妹俩开始表现出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下面哪一种情况更为可能?(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与小红相比,小明更有可能面临酒精、毒品等的威胁,因为小明成熟更早一些

B.与小明相比,小红更有可能面临酒精、毒品等的威胁,因为小红成熟更早一些

C.两个人都同样面临酒精、毒品等的威胁,因为他们两个成熟一样早

D.与小红相比,小明更不可能面临酒精、毒品等的威胁,因为小明成熟更早一些【答案】C

43.在小学早期阶段,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具有(  )优势,而男孩子又一般比女孩子具有(  )优势。[中山大学2006年研]

A.语言表达;视觉空间能力

B.数学;语言表达

C.视觉空间能力;数学

D.数学;视觉空间能力【答案】A

44.根据Sigmund Freud的观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可能固定在某个阶段而停滞不前,这是因为:(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B.个体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C.需要的过度满足或者过度挫折造成的

D.大脑发育不良造成的【答案】C

45.关于生育顺序对于人格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下述那一位理论家的理论? (  )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Sigmund Frend

B.Carl Jung

C.Alfred Adler

D.Anna Freud【答案】C

46.下述哪一个评论不是针对人格的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 theories of personality)常见批评?(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缺乏可验证性

B.针对妇女的性偏见

C.不充分的证据支持

D..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答案】B

47.Patchard博士相信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基因决定的。这种观点与下述哪一位研究者的观点吻合?(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B.F.Skinner

B.Walter Mischel

C.Abraham Maslow

D.Hans Eysenck【答案】B

48.大脑调节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下述哪两条通路?(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C.脑垂体和自主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和骨骼神经系统【答案】C

49.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统考2014年研]

A.梦

B.注意

C.口误

D.笔误【答案】B【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导和集中,具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因此,注意不属于潜意识。

50.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统考2014年研]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答案】C【解析】武器效应是指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的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B项,恒河猴实验进行的是依恋研究。

51.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受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统考2014年研]

A.不确定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前者大【答案】C【解析】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的研究中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52.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  )。[统考2013年研]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B.怎样读好一本书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D.怎样教育子女成才【答案】C【解析】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统考2014研]

A.黏合

B.内化

C.典型化

D.夸张【答案】ACD【解析】想像是从已有的表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原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其对表象的改造形式有黏合、典型化、夸张和联想。

2.下列选项中属于趋-避动机冲突的有(  )。[统考2013研]

A.进退维谷

B.忠孝两以难全

C.爱吃巧克力却担心发胖

D.想请人帮忙又怕被拒绝【答案】CD【解析】趋避冲突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3.表情主要包括(  )。[统考2012研]

A.面部表情

B.躯体表情

C.手势表情

D.言语表情【答案】ABCD【解析】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其中,姿态表情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4.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统考2011研]

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

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

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

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考点】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内容。【答案】AD【解析】认知资源理论认为,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而人可以灵活控制分配认知资源。

5.根据记忆的SPl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  )。[统考2010研]

A.串行编码

B.并行存储

C.独立提取

D.渐进遗忘【考点】记忆的SPI理论的内容。【答案】ABC【解析】Tulving提出了记忆的SPI理论,该理论认为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这些记忆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存取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

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统考2009研]

A.音频

B.音调

C.音响

D.音色【答案】BCD【解析】音频是声音的物理属性。

三、名词解释

1.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与霍恩(J.L.Horn)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按心智能力的功能差异,将人类智力划分为两种,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者的区别在于:(1)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流体能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2)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

切的关系。晶体智力与年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这种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2.STM and LTM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来说是 7±2个组块。短时记忆倾向于对言语材料进行听觉编码,但同时还进行视觉编码与语义编码。短时记忆会受到声学上相似性的干扰。短时记忆的内容若加以复述、运用或进一步加工,就被输入并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否则就会很快消失。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能量非常大。其实,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反复加工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短时记忆进行重复,短时记忆就会成为长时记忆。

3.中介变量[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中介变量是指存在于刺激与反应变量之间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内在变量或动因。托尔曼视中介变量为行为的决定者,是人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活动。

心理学中,动机、需要、智力、习惯、学习、态度、观念等在性质上均属中介变量。其在心理学实验中的意义在于可使实验者明确影响实验结果的内在心理因素,并设法控制,提高实验效度。

4.似动知觉[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似动知觉也叫似动现象,是运动错觉的一种。它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的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位置向后面一个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在其实验中观察到似动现象,为其开始建立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和创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开端。用速示器在黑色屏幕上投射a、b两条直线.两线相交于一点,构成一定角度(20度~90度),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先后投射a、b两线,当间隔约60毫秒时,人们观察到a线向b线方向移动而产生视运动知觉。作为刺激物的a、b两线实际未移动,即事物本身并未发生物理运动,而人们观察到的却是动的现象,这就叫做似动知觉。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刺激强度、相继呈现的时间间隔和刺激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为电影制作的原理。韦特海默反对用传统心理学的“刺激因素”、“感觉综合”等观点来解释此现象,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现象,不需要再分析还原为任何简单的因素,它是一个整体,一种格式塔现象,格式塔具有的性质不存在于其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之中。

5.自我决定[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自我决定是自我决定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该理论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自我决定的心理标志在于灵活地控制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我决定时,人们自由选择行动,而不是被迫或受到强制,并且这种选择是基于对有机体需要的一种认识,和对外在事件的一种灵活解释。自我决定也涉及对环境或结果的控制,也会受到环境力量的支持或阻止。自我决定行为基于对人们需要的认识,并且涉及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在于满足人的需要。

6.主体统觉测验(TAT) [武汉大学2003年研]

答:主题统觉测验是投射性人格测量工具。美国心理学家默里与

C.D.摩尔根1935年编制。它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和动机研究,以探寻个体潜意识的思维和幻想。被试通过自由陈述,会将内心情结无意中投注在所陈述的故事之中,听被试陈述,可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全套测验由31张图片组成,其中1张是空白图片,其余是一些意义隐晦的场景和人物事件图片。被试按年龄、性别组成4组,每组20张图片,一半为第一次测验使用,另一半为第二次使用。测验时让被试根据图片内容讲一个故事。故事必须包括的内容:此刻发生了什么?引起什么事件?图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情感和想法?结局如何?当出示空白卡片时,要求被试想象这张卡片上有一幅图画,并根据想象的图画讲故事。结果的记分和解释需要相当的技术和训练,并从体现在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该测验有许多记分和解释方

法,每种方法与编制者对人格的理解有关。默里提出的方法是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动机,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正是需要和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缺乏统一的记分和分析系统,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难以确定。

7.倒摄抑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研究表明:在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时,后来的学习即是复习,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的作用也随之逐渐变化:开始时抑制作用逐步增加,材料的相似性减小到了一定程度时,抑制作用最大;此后抑制作用便逐渐减低,到两种材料完全不同时,抑制作用就最小了。在学习两种不同材料时,如果后来学习的材料在难度上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为了使记忆巩固,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时,应当考虑到倒摄抑制的作用。尽量使前后相连接的学习活动在内容方面不同,就会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8.社会性动机[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依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前者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后者与有机体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社会性动机主要包括兴趣、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权力动机等。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这种需要促使人们结交朋友,找寻支持,参加某个团体并在其中活动,因而成为交往的动机。

9.神经元[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研]

答: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形态很多:按突起的数目常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10.记忆[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发生在感知之后,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过去经验可通过形象或语词的形式储存在头脑中,前者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经验,后者是抽象的、概括的经验。与学习过程关系密切,记忆中经验的获得、积累和应用,也是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方面。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相当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识记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在其中主体可获得知识和经验。它既是记忆过程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巩固和存储,即已经识记了的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它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再认或回忆的重要条件。再现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使之能够被利用的过程,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包括回忆和再认两种主要形式。对记忆心理机制的探讨主要有多重记忆系统假说、加工水平说和SPI模型。

11.基本情绪[北京大学2005年研]

答: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是西方心理学对于情绪的一种分类。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初,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

12.社会支持[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支援。

许多心理学家发现社会支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Gore和Thoits发现人们失去亲密关系时,社会支持会成为应付紧张的缓冲器。Mery等人从生理角度发现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缓冲作用。

13.差别感受性[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14.双趋冲突[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

双趋冲突就是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15.创造想象[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创造想象是在创造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新作品创造、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四、简答题

1.情绪的组成成分是什么?情绪的功能有哪些?[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1)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①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②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A.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B.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痛苦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摩拳擦掌等。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C.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

③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2)情绪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①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出生时,还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成人也正是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及时为婴儿提供各种生活条件。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

③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④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或确定。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的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1)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2)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二者区别如下:

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只好说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3.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武汉大学2004年研]

答: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决定论、早期经验、驱力与本能、无意识过程的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1)心理决定论。弗洛伊德是一位神经病学医生。他在早期的治疗实践中接触过许多癔病患者,他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人没有任何器官或神经损伤,对此他无法用一般的医学概念进行解释。经过分析推敲,他发现,这些病人的病症同他们生活中被遗忘的早期经验有关,或是由这些经验直接所致。换言之,病症源于心理因素。(2)早期经验。弗洛伊德认为,从母体子宫到坟墓,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在这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过去经验总要对现时的人格发生影响。而在所有的过去经验中,早期经验,也就是婴儿期与儿童早期的经验,最为重要。弗洛伊德虽然强调早期经验,但他并没有去直接观察、研究儿童,他的理论是以对成年病人的回忆和对早期经验的描述为基础的。(3)驱力与本能。 弗洛伊德假定心理异常有其生物基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它们是躯体器官产生的紧张系统。这些能量一旦被激活,便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4)无意识过程。弗洛伊德提出这一概念也是同他的临床经验有关。在治疗癔病时,他发现只有在催眠状态中才能回忆起一些过去经验,而这些内容在清醒时完全不能被意识到,就好像它们从没有发生过一样。他认为,某些经验和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被推到意识之外,是致病的原因。由此他假设,在意识之外,还存在一个心理结构,即无意识。他假设,人的心理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它们就好像二座水中的冰山,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在水面下的是无意识;也正像实际中看到的冰山一样,(水面上的)意识只是心理结构中的一小部分,而(在水面下的)无意识则是一个相当大的构造。弗洛伊德非常看重无意识,认为它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上面的概念基础上,弗洛伊德创建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在这个结构中有3个成分: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不断的对立冲突过程之中。弗洛伊德以此来说明人处理自身基本驱力的方式。(1)本我。

①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包括性、攻击等。

②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③遵从快乐原则,寻求不受约束的性、躯体和情绪快感。(2)自我。

①自我是人格中现实性的一面。自我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得到发展的一种心理组织。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

②在超我形成之后,自我还调停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并在判断哪些行为既能满足本我又不违反超我中起作用,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3方面的要求。

③按现实性原则行事,面对愉快需要作合理的选择。(3)超我。

①超我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是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

②随着儿童对父母及其他成人规定的、针对被社会不接受的行为的禁忌的内化,并在克服自我的要求中而发展,超我约束人的行为,使其遵从社会规范。

③按道德原则行事,是人的社会性的代表和反映。

人格结构中的3个成分各行其职,扮演不同的角色。本我寻求快乐,寻求欲望的即时的直接的满足,反映人的生物性一面,好比“原始的人”。自我则探测现实性,探测实现本我冲动的可行性,是人格的执行者,充当本我要求与环境间的调解员的角色,是“现实的人”。超我则寻求完善,代表人的社会性一面,是“道德的人”。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最初的原始结构,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的,是人的各种生物性冲动。由于生物需要是始终存在的,因此本我在人格中是永存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在人与环境的接触过程由本我发展而来,作为本我的对立面而检查、监督本我,使得满足本我需要的活动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更适应外界的要求。超我也是在人与环境的交往中由自我发展起来的,但它反映的是正误、是非的标准,也就是行为准则。超我是人习得社会道德规范的结果。这时,自我需要考虑本我、现实、超我3方面的要求,担负着协调3个方面、满足三者需要的职责,本我、自我、超我3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而一个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看来,就是由这种动力关系来阐明的。

4.简要说明意志行动包括哪几个心理阶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意志行动是指有目的的行动。目的的确定与实现,通常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困难的克服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人的意志行动有如下三个特征: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是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来,这个目的是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的确定,不是凭主观任意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现实制约的。人的行动都是由简单的动作组成的,动作可分为不随意的和随意的两种。有了随意动作,人们就可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意志行动一般包括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意志行动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人们首先确定某种目标,并以这种目标来调节行为,这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例如,准备开设一门新课、完成某项科研课题、学习一个新的体操动作等,这些都是活动的目标,即活动所希望得到的结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们积极地翻阅国内外学术资料,进行实验设计,采购仪器设备,物色实验对象,按计划完成实验工作;或者积极搜集某一体操动作的资料,仔细观摩别人的动作表演,进行刻苦的操练,不断修正误的动作等。这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某种目标的支配下进行的。

在意志行动中,目标的社会意义和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对意志行动有重要的意义。目标的社会意义有大有小,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有高有低。一般来说,目标越明确、越自觉,社会的意义、价值越大,它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作用也就越大。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标的行动。在这个阶段,个体常常要反复修改行动的方案,包括审定自己的目标,检查行动的方法和手段,坚持正确的,抛弃错误的。这些与人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5.简述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1)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定的策略和机制,个体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包括对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的调节。例如对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的调节。

②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凋节,不仅包括对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的调节,也包括对一些较低的情绪体验的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③情绪成分的调节。情绪系统的调节主要是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如情绪紧张或焦虑时,控制血压和脉搏;体验痛苦时,离开情境使自己开心一点;过分高兴时掩饰和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等。此外还有情绪格调的调节、动力性的调节等,如调节情绪的强度、范围、不稳定性、潜伏期、发动时间、情绪的恢复和坚持等。情绪调节的机制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制,不需要个体的努力和有意识地进行操作。(2)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如下。

①生理调节。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生理唤醒是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情绪生理成分的调节是系统性的,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

②情绪体验调节。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如,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悲伤时采取寻求帮助策略;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等。

③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通常采用两种调节方式,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如一个人在向他人表示请求时,即使感到失望或愤怒,也要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信息的表达和交流。

④认知调节。良好的认知调节包含以下步骤,知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解释情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式和途径;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将调节付诸实践。

⑤人际调节。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在人际调节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

6.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中山大学2005年研](1)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他们将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这个模型强调记忆结构的区别。(2)模型的扩展

在扩充的模型中,Atkinson-Shiffrin把长时记忆看作一种“自寻址记忆”,认为信息是通过“自寻址”而被提取的。他们还认为,长时贮存的信息是不会消退的,这与以前的模型不同。(3)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

此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三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功能: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三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一般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为:(1)识记——信息编码。识记是人们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主要的编码方式有三种,一是按照刺激物的物理特征进行编码,二是按语义类别进行编码,三是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2)保持——信息存储。保持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人们头脑中的过程。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它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3)再现——信息提取和恢复。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记忆好坏是通过再现表现出来的。再现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7.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Sternberg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相同的。智力不仅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因此,他提出了智力三因素理论。(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阐明的是智力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明确适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理解和测量的智力行为所包括的内容。

Sternberg从情境的角度把智力看作指向于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适应、选择、塑造三过程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层级化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会努力适应其所处环境以达到和谐。当人不可能或不愿意适应环境时,就会考虑其他环境并尝试在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他将会获得最大和谐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