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15:18:4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计算或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以横轴表示苹果的消费量,以纵轴表示梨的消费量。如果有两个人,A更喜欢苹果,B更喜欢梨。他们关于苹果和梨的无差异曲线有何不同?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大致画出他们偏好的差异并加以说明。1/31/2

2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6KL,产品价格P=2,投入价格P=4,P=3。请求出该厂商的最大化利润及相应的投入量和产出KL量。

3人们所患的大部分疾病都是自己承担医疗费用,但在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肆掠期间,政府几乎支付了防治“非典”的全部费用。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微观经济理论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医疗费用支付主体的差别。

4在二部门经济里,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75Y,投资I=20。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80,投资应该增加多少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如果投资增加10,将会产生多大的通货膨胀缺口?

5宏观货币政策的手段是什么?它们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某人投资100万元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建了一个度假村。由于种种原因,来此处度假的顾客很少。该度假村因地处偏僻,既不能出租,也无法转让。如果继续经营下去,每个时期的销售收入除了补偿诸如服务员工资以及水、电、食物等原材料费用外,所余不多,远远不足以补偿投资成本。这个度假村是否还应该继续经营下去?为什么?

2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相同质量的劳动应该获得相同的工资率。但是在我国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之间,相同质量的劳动的工资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什么是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它们分别解释什么现象和说明什么问题?

4比较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说明它们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

1你如何理解“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科学”?(10分)

答:(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某些具有稳定行为的科学,它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为科学,它以一些基本的假设行为作为其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经济理性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或经济人假设。(2)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也即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3)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前提条件,它存在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理论之中。因而现代经济学可以理解为研究人类理性行为的一门科学,尤其是研究人们如何在稀缺的资源约束下进行理性选择的一门科学。

2请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一种商品的需求与相关品价格、家庭收入和偏好的关系。(15分)

答:(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2)相关商品的价格、家庭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①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可以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一般而言,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商品需求增加,替代品价格下降将导致商品需求减少;互补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需求减少,互补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例如,馒头和花卷互为互补品,当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往往就会增加对馒头的购买,从而使得馒头的需求量上升。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需求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而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是正好相反的,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比如土豆之类的食品。

③消费者的偏好对需求的影响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如果偏好程度减弱,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3某偏远小镇新建了唯一的冰棍厂。该厂生产函数为Q=10L,其中Q是每天产量,L是劳动投入量。当地的劳动供应为W=10+0.1L,W是每天工资率,当地对冰棍的需求为P=41-Q/1000。(1)请求出该厂的价格和产量;(2)该厂会雇佣多少劳动?工资率是多少?(3)该厂每天的利润是多少?(20分)

解:(1)由冰棍厂生产函数可得L=0.1Q,则该厂的成本函数为:2

C=WL=0.1Q(10+0.01Q)=0.001Q+Q

因此该厂的利润函数为:π=PQ-C=(41-0.001Q)Q-22(0.001Q+Q)=-0.002Q+40Q。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0.004Q+40=0,解得:Q=10000。

从而产品价格为:P=41-Q/1000=31。(2)由(1)可知该厂的产量为Q=10000,因此厂商的劳动需求为:L=0.1Q=1000。

工资率为:W=10+0.01Q=110。22(3)厂商的利润为:π=-0.002Q+40Q=-0.002×10000+40×10000=200000。

4近年我国住宅价格随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如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是否能有效限制房价上涨?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不能,你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30分)

答:(1)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获得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分析如下:

①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和房产价格。

因为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因而如图1所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如果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限制,这就有可能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如图1所示,土地的需求曲线会从D右移到D′,从而使土地的价格从P提高到P。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房地产开01发商的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的上涨。

图1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

②“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单方面限制厂商利润的做法无法有效增加住宅供给,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房价。房价归根到底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在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房价是无法迅速回落的。

国家通过披露房地产开发成本,可以加强国家规划、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同时可有效制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偷税漏税、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也不能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行贿等,这样会有效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房产供应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房价的上涨,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住宅的供给。

国家通过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则可以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如通过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市场哄抬房价。但是限制贷款有可能减少住宅等的供给,从而达不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

对房产开发商征收高额税赋这可能会增加房产开发商的成本,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将税赋向购买者转嫁,从而会提高房产的价格。(2)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根本措施是有效地调节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过快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的廉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的供给,转移或缓解住房需求,同时有效增加住宅开发数量和质量。

①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投机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所引起的,因此,政府应该利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限制第二套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②为了确保广大居民的住宅需求,政府可以建立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提高廉租房供给来转移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宅需求。

③政府可以对小户型住宅开发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居民廉价房开发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增加这方面的土地供给,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增加住房的供给,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二、宏观经济学部分(75分)

5宏观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些分析方法?(10分)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就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经验实证和逻辑实证两种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的方法也被称为演绎的方法,或抽象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实证相反,逻辑实证的认识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逻辑实证对因果联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逻辑实证建立假设就好像自然科学建立实验室,借此排除一切无关和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有关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在一种“纯粹”的环境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逻辑实证的第二步是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等手段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结论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实证研究着重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不涉及对这些因果联系进行“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之类的优劣评价。评价经济现象优劣的研究称为规范研究。但是,任何实证研究都至少包含某些最基本的规范含义。(2)均衡分析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力学中,均衡可以指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经济学中的均衡具体描述三种情况。对均衡状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运动趋势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揭示经济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是很有益的。(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均衡的研究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这三个角度。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初步的从而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着重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它假设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在静态分析中,没有时间这一维度,这与现实显然相差甚远。但是,利用静态分析至少使人们初步地把握经济现象运动的规律,从而为更进一步的认识奠定了一个基础。

比较静态分析是从静态分析发展而来的。它着重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至于这种“过渡”,比较静态分析沿袭静态的“眼光”,即仍然假定它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这一维度中考察,比前两种方法更加前进了一步。在宏观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按动态的视角展开的。(4)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显然,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与宏观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的基本倾向分不开的。这些总量分析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一类宏观经济现象。(5)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需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并列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例如对总产出的研究,在萧条经济场合,侧重于需求分析;在膨胀经济场合,侧重于供给分析;在短期,侧重于需求分析;在长期,侧重于供给分析。(6)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存量和流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宏观经济学侧重于流量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不去研究一国总财富的决定,而着重研究一国一年新增财富即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上的这种侧重是由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决定的。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都是与国民收入的水平相联系的。

6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如何利用工资粘性的范畴分析失业问题,它得出了什么与新古典主义学派不同的结论?(15分)

答:(1)新凯恩斯主义是指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它在凯恩斯传统下构建微观基础,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复兴了凯恩斯主义。从古典学派到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大多是沿着劳动力市场以外的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来探索影响和决定失业的因素。但现实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尽管失业者只要能就业而愿意接受比较低的工资,但雇主本身并不想通过降低工资去雇佣更多的工人,这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某种障碍使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要政府进行一定的需求管理则能够消除或者减少阻碍价格变动的因素,从而实现就业的增加。而新古典主义学派认为工资和物价等能够迅速调整,不存在粘性,因而经济中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无须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2)新凯恩斯主义者用粘性工资理论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问题。

①长期劳动合同导致名义工资粘性。在一些有工会组织的大型企业中,工资通常是由工会与企业通过谈判订立的合同而固定下来的,一般规定三年不变,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工资是不能随市场的供求行情而调整的。一些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因受有合同企业工资粘性的影响,工资也不会轻易变动。

②隐含合同导致工资粘性。由于工人是风险厌恶者,厂商是风险中性者,于是双方在确定工资时会达成一种默契,实际工资保持相对稳定而不随经济波动而变化。将风险由工人工资转移给厂商利润,作为转移风险的代价,工人接受低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隐含合同的存在使工资具有粘性。由于隐含合同的建立或货币工资的调整要参考公众有效性信息,而完全准确地确定公众有效性信息需要耗费厂商和工人较高的成本,因而调整工资的合同只是根据几个比较廉价的、简单的经济参数确定,这就使工资不能随着需求变动迅速做出调整,工资出现粘性。

③效率工资导致价格粘性。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人的工作效率受工资影响,工资的减少最终导致的是成本的增加或产量减少。于是当供给波动时会改变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最终影响的是就业而非实际工资,因而实际工资有粘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率受厂商支付的工资的影响,为了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厂商通常会把实际工资定的高一些,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高工资之所以影响劳动生产率是因为高工资提高了因怠工偷懒而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因而可以避免怠工偷懒行为;高工资提高了工人“跳槽”的机会成本从而可减少工人经常转换工种的行为,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高工资可以吸引能力较强、技术熟练的工人;高工资可使工人感到受到公正待遇,可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当所有厂商都采用高工资来保持生产率时,平均工资就会上升,出现非自愿失业。

④内部人-外部人理论。该理论把已经就业的工人称为内部人,而把一些没有工作的失业者称为外部人。该理论认为内部人和外部人拥有不同的就业机会,内部人的工作受到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和地位。劳动转换成本包括强制性解雇和诉讼成本,搜寻劳动市场、议定就业条件、考核和选择成本,培训成本等等。因此,尽管外部人愿意接受比内部人低的工资,而由于转换成本较大,减少工资所得不足以弥补成本,厂商不愿意雇佣低工资的外部人,而宁愿继续雇佣内部人。在一个技术不断进步、劳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里,外部人雇佣成本不断提高,内部人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就业优势,实施相当程度的内部人控制,提出一个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要求,这时非自愿失业就会出现。(3)新凯恩斯主义者针对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也提出若干政策建议:①应更多地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供就业机会。由于外部人在劳动市场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政府的就业政策应考虑降低劳动力的周转成本,以削减内部人确定工资的权利。同时提高外部人的潜在边际产品价值,以减少雇佣和解雇劳动力的成本,具体措施有:对外部人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雇主采纳与生产率相关的工资契约;改变失业福利体系,鼓励失业者寻找工作;降低新企业的进入壁垒。②干预劳动工资合同,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就业率。

7比较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均衡的分析(IS-LM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IS-LM分析在哪些方面得出了与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不同的结论。(25分)

答:(1)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E=Y。其中AE=C+I,Y=C+S。因此AE=Y,即C+I=C+S,I=S。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大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减少,为了增加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直至I=S;如果I<S,则意味着计划总需求小于实际产量,厂商的非合意存货增加,出现非合意存货大于零,为了减少非合意存货,厂商必然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品供给,直至I=S。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消费-投资决定法如图2所示。

图2 简单的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IS-LM模型

IS曲线是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在以r为纵轴,Y为横轴的坐标系上,IS曲线是由左上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是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以Y为纵轴,r为横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方倾斜的。IS-LM模型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使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情况。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得到。

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如图3所示,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图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3)综上所述,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而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是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分析。

8比较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均衡的分析(AD-AS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AD-AS分析如何推进了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25分)

答:(1)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参见第7题。(2)AD-AS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其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3)AD-AS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主流学派认为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可以用来解释萧条状态、高涨状态和滞胀状态的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解释充分就业状态的长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相应地,在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熨平萧条和过度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1~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经济租金”的概念。

2为了鼓励消费,政府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补贴消费者。(1)通过比例补贴,每购买一单位商品补贴S元;(2)一次性补贴。

当价格保持不变时,两种方法补贴的总数相等。

求:(1)用图形表示2种补贴方案对消费者的影响。(2)解释哪种方案更好?

3证明:垄断厂商只会在需求弹性大于1的区域进行生产。

4凯恩斯消费函数、杜森贝利消费函数、弗里德曼消费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通货膨胀的原因。

6~9题,每题25分,共100分。

6简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7环境污染影响很大,如何利用经济的方法进行解决,并对环境污染的一些措施进行评价。

8IS-LM模型与凯恩斯收入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9用AD-AS模型来分析我国2007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0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和计算(每题10分,共50分)

1假定闲暇是正常商品,请解释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答: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供给曲线先有正斜率,后为负斜率,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劳动供给曲线(1)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因为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的函数,也是闲暇愿望的函数。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1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2)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两者组成。事实上,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相应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基于以上原因,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2某市人口不断增加,但商品房价格较高从而住房问题日益紧张。为此,市政府计划刺激租房需求。先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对租房者按照其支付房租的比例给予补贴,另一种方案是规定一个低于当前房租价格的最高房租。试简要分析这两种方案对租房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答:(1)方案一: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如图2所示,政府未补贴前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和S,11均衡点为A点。政府补贴后的短期影响:政府补贴后,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由D平移到D,供给相对不变(短期内,供给相对稳定),均12衡点变为B。可以看出,均衡数量增加,住房问题有所改善;出租房市场上价格水平上涨,政府给予的补贴绝大部分由住房供给者获得(补贴更多地是由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所获得)。

图2 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政府补贴后的长期影响:在长期,租房需求的增加及间接获得政府补贴的刺激,出租房供给会增加,从S增加到S。考虑到现实因12素,相对于住房需求增加,住房供给增加幅度很少(受供给能力约束)。新均衡点为C点,均衡增加,住房问题得到缓解。当然,一旦考虑到长期住房需求增加,事实上出租房市场上价格水平会进一步上涨。(2)方案二:直接规定一个房租的最高价

最高限价即能够对一种产品索取的最高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图3 最高限价:租金控制

租金控制法限制了公寓所有者能够索取的租金。如图3(a)所*示,如果将租金控制在R,即低于市场出清水平R,那么就存在公1寓的超额需求。图3(b)给出了长期的反应。出租住房的供给在长期更有弹性,因为房东可能拒绝修建新的公寓楼,或是将现有公寓当作单位住房来出售。另外,对住房的需求在长期也更有弹性,低的住房价格使得长期住房需求增加。因此,相对于短期来说,长期短缺更加严重。

从上述两种方案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案都不能有效解决租房市场上存在的供不应求的问题。事实上,一旦考虑到现实情况,单纯地利用经济手段来进行市场调节是不可行的,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市场业已存在的商品短缺问题。3

3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均为c(q)=0.1q-21.2q+11.1q,整个行业的需求函数为D(p)=6000-200p,假定要素价格不变。(1)试求:长期均衡时该行业的均衡价格及每个厂商的产量。(2)如果政府采用发放营业执照的方式把该行业厂商的数量固定在600个。

a.如果营业执照是免费的,试求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b.如果营业执照实行公开拍卖,每张执照的市场价格将是多少?

解:(1)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LAC。由总成本函数可得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为:min2

LAC=0.1q-1.2q+11.1

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dLAC/dq=0.2q-1.2=0,解得:q=6。22

又dLAC/dq=0.2>0,故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为6。2

当q=6时,可得长期均衡价格为:p=LAC=0.1×6-1.2×6+11.1=7.5。

此时行业需求量D(p)=6000-200×7.5=4500,整个行业厂商数量为4500/6=750个。(2)①如果营业执照是免费的,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行业需求量等于行业供给量,故应有:600q=6000-200p。由总成本函数可2得长期边际成本LMC=0.3q-2.4q+11.1。长期均衡条件为p=LMC,2故应满足:p=0.3q-2.4q+11.1。

联立上述两式可得:p=9,q=7。即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为7,价格为9。

②如果营业执照实行公开拍卖,设每张执照的市场价格为x,则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为2

LAC=0.1q-1.2q+11.1+x/q

当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即当p=9和q=7时,单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应满足:2

0.1·7-1.2·7+11.1+x/7=9

解得:x=9.8。

如果营业执照实行公开拍卖,每张执照的市场价格为9.8。

4加速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它如何使宏观经济分析动态化?

答:(1)加速原理是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当满足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本-产出比不变两个假定前提时,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生产扩大,为了增加产量,就要求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即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导致投资的数倍变动。加速原理含义包括:

①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

②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

③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的绝对地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

④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

⑤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2)乘数原理描述的是投资水平的变动会引起产出数倍变动。加速原理用来描述产出水平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乘数-加速数模型描述了乘数和加速数交互作用导致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可用来宏观经济的动态化,也即是经济周期性的演变。分析如下:

①经济发展初期,当出现投资数量的增加时,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社会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时,在加速数的作用下收入的增长会导致投资的更快上涨,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如此循环往返,国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②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大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并开始下降时,加速数的作用会使投资下降更多,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③收入的持续的下降使社会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当投资减少到一定程度,仍在生产的企业需要进行更新设备的投资时,乘数原理的作用会使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5在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储蓄对产值的影响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答:在短期内,储蓄增加会引起产值减少,而在长期,则会使得国民产值增加。原因在于:(1)在短期,一国储蓄率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一国消费水平的下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节俭悖论。节俭悖论就是指增加储蓄的行为反而导致收入减少的情况。节俭悖论发生的条件是总供给过剩,总需求不足,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这是储蓄增加必然要减少消费支出,也就是减少了总需求,从而减少均衡国民收入。(2)在长期内,较高的储蓄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资本存量,根据索洛模型,一国资本存量的提高,将导致稳态人均产出的提高。储蓄水平的高低在长期将决定着一国福利水平。但是,一国过高的储蓄水平也会导致人均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的资本存量,导致经济动态无效率。如图4所示,C和C′分别是s和s′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提高时,y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sy=sf(k)=(n+d)k。因此,s的提高使得达到稳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图4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二、分析和论述(每题25分,共100分)

1为什么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价格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请加以论述。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MRS=P/P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XYXY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MRTS=P/P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LKLK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答:(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不对称信息又称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2)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以下问题:

①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例如出售二手汽车的卖主要比买主更加了解自己汽车的缺陷,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旧车市场好车驱逐坏车的市场不效率结果。

②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也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例如出售“风险”的投保人要比保险公司更加了解自己所面临风险的大小,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诱发投保人的败德行为,即是在没有购买到保险以前,那些潜在的投保人都是小心翼翼地提防着风险,随时随地准备采取避免风险的行动,然而一旦购买了保险,这些投保人往往就变得粗心大意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谨慎。

③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3)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方法

信息不对称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场信息方面进行调控。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主要有:

①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

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建立汽车、耐用消费品等产品的质量保证制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产品的逆向选择问题;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样,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响。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并不对投保人实行全额财产保险,而是规定某些最低数量的免赔额,一旦投保人遭受财产损失,投保人自己也将负担一部分损失。

②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3阐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并加以比较。

答:(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要。因此,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

①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不一致,故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

②预防动机,即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

③投机动机,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便会根据其对利率变化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债券进行投机而持有货币。

货币的投机需求主要由利率决定,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认为人们出于这三种动机,愿意持有流动性更强的货币,并称之为“流动性偏好”。根据凯恩斯的分析,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水平有关,是货币收入的增函数。将这两种货币需求用L表示,则L=11L(Y)。投机需求由市场利率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将这种需求1用L表示,则L=L(r)。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写成:L=L(Y)2221+L(r)。2(2)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深受凯恩斯流动偏好分析方法的影响而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他认为货币数量论基本上仍然是有效的。主要观点是:

①认为货币不但具有商品交易媒介的功能,更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即价值贮藏手段职能。

②扩大了对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划分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

③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微不足道。

④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从长期来看虽是一变量,但短期内可视作一常量。

⑤认为价格水平的变动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可见,弗里德曼对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看法与古典学派有点相同。

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M=f(P,r,r,1/P·dP/dt,w,Y,u)。be

弗里德曼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他认为,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他的主要资产是个人的能力。但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成货币,比如失业时人力财富就无法取得收入。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3)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主要的区别

①货币供给不同。在货币供给方面,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不同的是前者所讨论的货币供给是有严格限制的,强调货币与信用的区别,强调银行体系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强调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货币供给只是通常的M2,而不涉及其它流动性资产,这就加强了货币的“可控制性”。这说明,既然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体制,从而是稳定的,那么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就是各自独立决定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并不影响实际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这样,名义货币需求就可以随时适应货币供给的变动作充分调整。这进一步加强了货币学派关于短期内货币影响名义产出水平,而长期内货币只影响物价水平的观点。

②货币传递机制不同。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分析,中央银行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应量将引起利率的下降或者上升,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将引起投资的增加,利率的上升则引起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增加或者减少,又将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支出和收入的同方向变动。

货币学派认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它通过公众支出的增加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利率的下跌,从而刺激生产扩大和收入增加。货币学派认为,利率不是好的政策工具和指示器,而货币供给量是关键的政策变量。

③货币政策主张不同。在政策主张上,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而货币学派主张强化对货币的集中管理,主张以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认为从长期看,唯有稳定货币的供给才是关键,而不要过多注重具有短期效应的财政、货币政策。

4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本国和别的国家的宏观经济如何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影响?

答:(1)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产生了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市场的流动性下降。当资产泡沫破裂后,美国本地中低端的实体产业成为了空洞,本来在产的企业也会受到资金链断掉的影响而倒闭,这对就业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次贷危机愈演愈烈,致使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或者倒闭、或者被接管,华尔街辉煌的时代已经终告结束。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率转为负并不断下滑、主要的产业基本停产、社会出现动荡。

为缓解此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美国政府进行了救市,本次救市规模是1929年以来最大。主要采用了四种方法:直接注资;回购和担保次贷产品;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货币互换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然而,救助措施短期内可能使市场恐慌状况有所改善,但在长期很难使美国经济摆脱此轮下降的周期。(2)对别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把各个经济体紧紧联系到一起,要想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此次金融危机是次级债券引起的,美国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金融国家,是其他国家的理财师,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以及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大都以美国债券的形式存在。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银行破产、发行的次级债券无法偿还,直接导致了欧洲及亚洲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缩水以及商业银行资产坏账,进而导致财富的流失、冲击了经济的发展。另外,美国的金融危机直接打击了美国的经济,降低了美国的消费,从而使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进口的减少意味着中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减少,大型出口企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生存下来,但是很多中小出口外贸型企业因为本币的升值和出口外贸环境的恶化而倒闭。

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欧洲,因为欧洲的商业银行持有美国次级债券最多。且欧洲不像中国这样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广大的内需潜力,因此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欧洲经济陷入衰退。

中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美国人以往的过度消费使得他们的购买力下降,造成中国出口下降,国内的出口型企业纷纷倒闭,如长三角地区的很多纺织厂及广州沿海的出口加工企业。GDP增长速度开始变缓,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口减少,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不过直接影响相对有限,因为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虽然在本轮危机中一度暴露于风险中,但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而且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所以此次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影响较小。

总之,最终这场危机对大多数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金融业受到创伤。我国属于遭受影响比较小的国家,且经济已经有所好转,率先冲出衰退的阴影,并成为引导未来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主要动力之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